疫情下教育的感悟心得体会和感想 疫情对于教育的感悟(三篇)

  • 上传日期:2023-01-08 08:01:20 |
  • ZTFB |
  • 11页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疫情下教育的感悟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大家好!

首先,我谨代表乐山市第七中学党总支、工会、团委,向你们表达由衷的新春祝福!这种便捷时尚的交流方式我也希望仅此一次足矣…

今天,2020年2月10日,本应是我们全校老师和同学们相约校园欢聚的日子,我相信我们都为此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严峻的疫情打破了我们应有的安宁和平静,“战疫情、阻传播、克时艰”已成为春节假期以来及未来一段时间的攻坚课题,从武汉到全国,从中国到世界,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地球人都同时爆发出最震撼的声音:“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再多的磨难煎熬阻挡不了五千年中华文明奔涌向前,再多的雪雨风霜摧不垮中华民族的坚韧意志,每逢危难,是中华之精神、民族之脊梁引导着龙的传人永远挺立在世界的东方。

老师们,同学们,就在当下,我们能在自己的家里静心交流,谈论古今,你可曾听闻有多少医护人员奋战在生死关口,解人危难,救死扶伤;有多少军人、警察和公职人员在车站、街区值勤站岗,保一方平安;有多少工人在为加紧生产医疗物资彻夜加班;还有千万农村老乡在耕耘忙碌,保障着城镇赖以生存的果蔬和口粮供给!特别要感谢的是陪伴在你身边的父母和亲人们,是他们用坚强的臂膀和无声大爱,撑起了这个平凡但温暖安宁的家!

老师们,同学们,我真希望早日走进七中校园静听那琅琅书声,多期盼看到球场上涌动的矫健身影,真想 像过去一样感动于同学们专注学习灵动纯净的眼眸。

此时此刻,我也极力告诫自己不能再沉浸在虚幻与追忆之中了,疫情很严峻,岁月不待人,我们必须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坚决贯彻党中央的统一指令,服从政府部门的科学部署,自觉接受学校老师及家长的帮助教导,努力践行“停课不停学,离校不离教,放假不放松”的要求和决定,努力锤炼自我,誓尽已责,勇担使命,为打赢这场抗疫攻坚战尽到自己的一份力量!

老师们,同学们,我们辛勤付出,只为收获未来的希望和甜美;我们迎难而上,只为兑现自己给父母和家人的承诺和期许;我们自信满怀,是因为我们骨髓里充盈着中华民族遇挫则刚,遇难更强的精神力量。纵观山河雄壮,战疫势不可挡,我们七中师生团队和所有新时代的中国人一样,不是自身强大,只是天生要强!

亲爱的同学们,在此,我要发出一项倡议:让我们一起向悉心相伴同学们成长的老师们道一声感谢!是他们在假期里不辞辛劳的学习实践,是他们不图回报的精心筹备,是他们对同学们那份无言的信任和执着的爱,才让我们能重回课堂,才成就了今天这特别的在线开学相聚。让我们诚挚祝愿辛勤的园丁们身体健康、工作愉快、阖家幸福!乐山七中的师生朋友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就在家里,听说读写,学悟成长;品味书香,博采众长,直挂云帆!

描写疫情下教育的感悟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抗击新冠肺炎,我们共同努力

由于突发的疫情,使得过年期间正应该是走亲访友,与小伙伴玩耍的机会没有了,学生被要求进行自我保护,不能与外人进行接触,长时间的封闭生活使得学生出现了浮躁、懒散、害怕、焦虑的情况,影响身体健康。

1、懂得新冠病毒的危害,学会正确认识病毒。

2、做好疫情期间的预防,学会基本预防常识。

3、了解焦虑与突发状况的关系。

1、将自疫情的爆发以来的相关事件进行搜集。

2、分享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

老师以直播的方式

1、介绍此次班会的流程,介绍了班会召开的背景。

2、将重点部分进行详细讲解,结合实例,做正向分析。

(1)什么是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病毒,因形态在显微镜下观察类似王冠而得名。目前为止发现,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柱动物,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

(2)临床表现有哪些?

一般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等。多数患者症状为轻、中度,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3、就容易引发的焦虑情绪与突发状况的关系进行明确。

(3)什么是焦虑?

心理焦虑:是由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生化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为什么会产生焦虑?

(2)怎样缓解焦虑情绪?

①认知疗法:改变不良认知或进行认知重建。

正确看待冠形病毒的危害,对它有一个深入的认识,了解自己身边的具体疫情,做好适当的防范,不要过度害怕和紧张,按照要求正常应对即可。比如:做好日常的消杀、测温、配合管控、尽量不出门、多关注时事。

②行为疗法:呼吸训练、松弛训练。

做深深呼吸、眺望远方等放松训练,或是干一些可以使自己放松下来的事情,比如瑜伽、看书、做手工、画画、弹奏乐器、唱歌等,并且适当进行身体锻炼,增加身体的免疫力。

4、就自我防护过程中的细节部分进行讲解。

5、学生连麦,提出自己的疑问,老师对大会内容进行总结:

(1)正确认识新冠形病毒,从自己身边做起,做好自我防范,不为医疗人员麻烦;

(2)正确看待新冠病毒,树立正确的心态,积极应对,积极配合。

安排这节《抗击新冠肺炎,我们共同努力——疫情期间缓解心理情绪》主题班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真正了解新冠肺炎,调节心理情绪,学会自我防护。

描写疫情下教育的感悟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尊敬的各位朋友:

春节将至,“新冠肺炎病例”在引起担忧的同时,也勾起我们对十七年前sars浩劫的惨痛记忆。病情出现时,它们有相似的开头:一个病人出现,一系列人传染,由一至百呈“井喷式”增长;回顾病源时,更有相似的起因:国家卫健委指出,病毒是从野生动物传播到人类。“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所有人都在关注开始肆虐的疾病如何防控,我们也应注意到疾病的由来,以及我们能做些什么从源头上遏制病毒。

纵观近几十年新型传染病的发源,艾滋病毒来自于非洲白眉猩猩,寨卡病毒来自于恒河猴,埃博拉和h1n9禽流感这些更为熟悉的疾病,也都和野生动物有关。这次肺炎的第一例感染者与随后十余名病人都来自野生动物市场,而多年前sars的第一位感染者正是一名野味厨师……这些事实无一不告诉我们:捕食“野味”是病毒传播关键的一环。“sars的源头是蝙蝠不假,但是它发展的舞台是广东野生动物市场和酒楼、餐馆。如果没有我们滥用果子狸,食用果子狸,那么病毒从蝙蝠到果子狸再到人的传播链就不会发生,当年的sars就不会爆发。”新冠病毒研究所的研究员石正丽在“一席”演讲中说。

因此,在屡次发生的血的教训面前,每个人都应该拒绝追求“野味”。从前我们呼吁保护野生动物,只是关注它的生态意义,还是有一些人不以为意,我行我素;如今这些传染病提醒我们,拒绝捕食野生动物,不仅关乎生态,更关乎公共安全。由人的贪念、痴昧引起的后果来之迅速,更是来势汹汹。在此,我发出如下倡议:

第一,树立健康的价值观,不抱猎奇心理。

国人对“野味”的嗜好,有文化心理、传统以及中医药文化影响等多方面原因,也有人把捕食一掷千金的珍稀野生肉类当做身份地位的象征。然而,这样的“排面”建立在一条条原本在自然中灵动的生命和一个个潜在的病毒威胁之上,真的值得追求吗?答案不言而喻。

第二,明确捕食野生动物的危害,不抱侥幸心理。

在记者卧底的一个“野味群”,有人提及最近的武汉疫情,一群友回复“该吃吃该喝喝,没那么容易来我头上”。总有人不相信野生动物会传播疾病,或者说是不相信传播病毒的野生动物就是自己接触的这只,抱着侥幸心理。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一旦发生大规模疫情,经济损失动辄数千亿,生命的代价更是无法衡量。

第三,心怀对自然的敬畏与爱护,不抱自大心理。

化用一句莎翁名言,同一的太阳照着人类,也不曾避了任何一种生物。天行有常,万物都在其该在的位置,维持天地的周转。一些病毒寄生宿主,千百年来动物共同进化出了特殊抗体,而新鲜宿主人类却对它们毫无招架之力。如果不是人类自高自大,把自己当做主宰而任由欲望膨胀,把本在山原奔跑的麋鹿、果狸摆上餐桌,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

圣雄甘地曾说,地球所提供的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要,但不足以填满每个人的欲望,每一次无节制的索取,大自然都会要求偿还。也许这一次“新冠肺炎”的战争,我们也会像打败“非典”一样打败它,但这场战争建立在惶惶人心和无数人命之上,早已不能以输赢来论。我们不要等到出现超级病毒再后悔贪婪,不要等到付出惨痛代价再后悔愚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