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数学说课研讨心得体会实用(实用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17 22:10:14 |
  • ZTFB |
  • 9页

心得体会的撰写可以成为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记录和积累。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应该有个人及触动自我的思考和发现。如果你正在寻找心得体会的写作思路,不妨看看下面的范文,或许能找到一些启发。

小学数学说课研讨心得体会实用篇一

非常有幸能去双语学校观摩名师的课堂教学,亲身领略名师的风采,感受颇深。下面就临沂第九小学王晓艳老师的“平均数”的课堂教学谈一下我的感受。

1.名师的课前交流非常值得我们欣赏。在课前交流时她那么的亲切,语言那么的感人,像聊一聊呀,说一说呀,快夸夸呀等,这样学生都喜欢和老师交流,愿意把心里的话和老师说,这样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的兴趣很高。

参加学校的比赛,然后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选拔,引出平均数产生的重要性。然后逐人分析,先用“移多补少”的数学思想分析徐杨的成绩,再让学生发现还有别的办法吗?进而转化为求和平分,从而渗透转化思想,在使学生认识平均数意义的同时,并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像谁是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等,说完整。并认识了平均数的特点:平均数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还具有很强的敏感性。

3.练习设计层次性很强。像四一班的平均身高是134厘米,李红的身高就一定是134厘米吗?并让学生说一说理由。这样就巩固了平均数的特点,更加深认识了平均数的意义。然后又引入了生活中的平均数,像青年歌手大赛的成绩,如何计算平均分等,都是层次性很强的联系设计。

总之,王晓艳老师的这节课上的细腻扎实,设计独特,求实创新,沉着机智,非常值得我们去品、去悟、去反思。

还有吕健老师的“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她的课堂风格是朴实、扎实、精炼、简洁,有坡度,有深度,孩子们从心里佩服喜欢老师。她的这节课一共用了一个小时,孩子们没有感觉时间长,下课时孩子们都不想离开,依依不舍,真感人啊!

请问一下自己,我们每一个老师的课堂教学如果都能让孩子们喜欢,让孩子们依依不舍,试想一下课堂效果会是怎样的呢?所以我们每个老师都应去精心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这一点我们是能做到的。

小学数学说课研讨心得体会实用篇二

有幸参加了在举办的“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又一次感受到了大师的风采。

在没参加工作之前,一直幼稚的以为,教小学数学是很简单很轻松的事,现在想想真的错了。因为太没有工作的经验,参加工作的三个多月以来,磕磕绊绊,诸多困难。特别是参加这次的观摩会,更让我受益良多:

1、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改革,十分注重情境的创设,学情境中的数学,学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时,我们往往是从情境中提炼数学信息,从而构建数学模型,最后还要在实际中应用。特别是第一堂课中,老师在与学生交谈的轻松氛围中,借助于学生交朋友的情景,由一句话变两句话,两句话变一句话引出数学中类似有趣的一个定律——乘法分配率。这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为之感动和敬佩。

2、以生为本。如今信息社会中不断创新才能让一个企业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作为育人工作者,要以发展的眼光,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习基础知识的小学生而言,我们的教学不能生搬硬套,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起点。作为一名新教师,总认为因为知识“过于”简单,所以认为这对于学生而言也很简单,但是我的认为还是错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并不成熟,接受新事物复杂程度的能力是有限的,那些我们自认为简单的事情,其实对他们来说并不是简单的事。以我“新手上路”时讲的公开课“倍的认识”为例,很有幸的是,观摩课上,老师也提到了她讲过的三版“倍的认识”,听着她的思考和一步步的改进,我惭愧了。她在思考的是怎样能让学生理解到倍的本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严谨的思考,所出来的结果也是有创造性有感情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被震撼了,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太多太多。

3、学习方法的渗透。学习方法的引导,常常体现在新知的授课部分。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慢慢的学会预习和复习,从导学到自学,这是很重的学习方法引导的开端,这具有深远的意义。

4、作为一名新教师,要多看书,多听课,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让自己的教育之路越走越宽。

通过这次观摩课,我学到了很多。他们在课堂上精彩绝伦的“表演”,他们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对新理念纯熟运用的能力,都将成为我今后奋斗的目标。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不断探索,让自己尽快成长起来。

小学数学说课研讨心得体会实用篇三

《乘法分配律》是一节枯燥的数学知识课,可在z老师风趣幽默加肢体语言的点拨下,整个课堂充满着欢声笑语。乘法分配律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中轻松达成,学生们能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乘法分配律,真是难能可贵。

整堂课,刘老师关注学生情感、兴趣,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无论课前的谈话还是课堂中的肢体语言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让学生快乐着,探索着。刘老师带领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寻找乘法分配律的“踪影”(二年级的乘法口诀,长方形的面积),学生“温故而知新”,再一次让学生充分体验,经历学习的成功,进一步的加深了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整堂课学生都在兴奋、积极中与教师紧密配合,学生思维得到充分表现,享受着学习的快乐。

联想自己的课堂教学,我终于明白:数学课要让学生爱学,乐学。老师首先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向刘老师那样让课堂变得轻松、愉悦、高效、成功!

二、把课堂交给学生。

大胆放手,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有效学习,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这是z老师授课的最大特色,这也恰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学生对“米”的认识是比较抽象的,而z老师通过各种巧妙的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建立了“1米有多长”的表象知识。每一次的活动,学生们都完成的有序且有效。纵观整个课堂,在张老师的引领下,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小活动,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教学重点展开的,且衔接的十分流畅自然,让学生沉浸在活动中的同时,不知不觉的加深了对“米”的认识。

张老师的课堂亲切自然,所有的活动都辗转自如,只有像张老师那样把课堂交给学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激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

《鸡兔同笼》问题一直是小学阶段学生的弱点,学生难理解,难掌握,难运用。z老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从浅入深,从易到难,从抽象到形象,层层善诱,方法多样,引导学生步步了解,层层解决,深切了解到多种解题方法,从不同方法,不同角度帮助学生剖析解题思路,让学生深切了解了“鸡兔同笼”的理念,学生再面对这样的问题将迎刃而解了。

杨老师授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表扬和激励学生,这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对学生进行鼓励教育,能使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在愉悦和谐的学习状态中,教学环境中茁状成长。

四、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的起点是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在《24时计时法》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z老师收集了大量的生活中的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间(如:公交站牌上、火车票上、邮局开箱时间等),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整堂课,所有的内容都为孩子们提供了思考、交流得平台,每一个信息的设置都在不经意间引领学生进入了更深层的思考,这样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中,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主动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

五、亲切教学。

《图形的旋转》是小学数学中较抽象的一节课,而z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化抽象为具体,很好的完成的这节课的教学。王老师对多媒体课件的准确运用,使旋转的表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形象、生动地建立起来,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练习、训练到位,使学生对知识学以致用,得到了巩固和提高;较复杂图形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王老师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亲切。整堂课,王老师始终面带灿烂的微笑,对于学生漂亮的发言,给予肯定和赞扬,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完整的学生,王老师耐心地加以启示、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处处时时感受到老师的温暖,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缩短师生心理距离,营造了宽松和谐、自由活跃的课堂氛围。

虽然只有短短两天的时间,但五位名师的精彩授课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学生的自信,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领、呵护和赏识。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来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接受者,施与者和容纳者;在现在课堂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会总结经验,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们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小学数学说课研讨心得体会实用篇四

近年来,小学数学教育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教师的不断努力,我们的小学数学教育正在逐步发展,数学文化的研讨也成为了教学改革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过去的研讨活动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数学文化的独特魅力,对数学的理解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提升。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参加的小学数学文化研讨心得体会。

二、数学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数学文化是指在数学学科中蕴含的文化价值观念、认识方式和方法体系。在我国古代,书法、骈文和古代诗歌等传统文化与数学紧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数学文化传统。参与数学文化研讨的过程中,我意识到数学文化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和探索传统文化中的数学内容,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在数学文化研讨中,我们进行了多种实践活动,例如讲座、论坛、教学观摩和小组研讨等。通过这些实践,我了解到数学文化研讨的方式和方法。在讲座中,专家学者通过传递知识和经验,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学文化的内涵。在论坛上,我们可以与其他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互相学习、互相进步。教学观摩活动使我们有机会观察到他人的教学实践,学习借鉴优点,改进不足。小组研讨则是一种积极参与、互动交流的方式,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讨论、发表观点、提出建议。

数学文化研讨不仅对教师个人有益,也对学生和教学改革有重要的价值和影响。首先,数学文化研讨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学习,我们可以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增长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其次,数学文化研讨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我们可以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创新方法,充实自己的教学资源。最重要的是,数学文化研讨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五、展望。

数学文化研讨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改革形式,它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文化研讨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参与度不高,交流学习的机会有限等。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数学文化研讨的组织和推广,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提供更多的交流学习机会。只有不断深化数学文化研讨,我们才能更好地开展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和素质。

总结起来,参加小学数学文化研讨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学习和交流机会。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数学文化的内涵和意义,了解了数学文化研讨的方式和方法,认识到了数学文化研讨的价值和影响。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数学文化教育的培养,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小学数学教育一定会走向更好的方向,为培养数学人才和推动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小学数学说课研讨心得体会实用篇五

此次活动,我们可爱的于老师,让骨干班的成员集体备课,根据作业确定上课资格人选,然后以现场抽签形式确定每个课题组上课的教师,进行“同课异构”。同样的知识,因不同老师的诠释,而变得异彩纷呈。

《折线统计图》一课,三位执教的老师都能从其特点入手,通过不同的呈现方式体现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特别是郝贵芹老师的课,让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觉。郝老师从姚明的身高发育情况入手,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改编,课中通过如让学生选择用哪种统计图合适,动手比划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对折线统计图进行初步的感知,通过层层递进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折线统计图,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更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进一步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特别是后面练习的设计更是别出心裁,利用pm2。5这一热门话题,让学生充分体会统计知识的现实意义。

《众数》这一课,三位老师有着三种不同风格的设计。庞德昌老师层层递进的课前小热身;出示课题后的一句“关于众数你想知道什么”,让学生走在老师的前面;利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区分众数、平均数、中位数,深化对众数的意义及其特点的认识;有着临沭课独有的细腻、动感、厚度、新颖。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尤其喜欢庞老师最后送给学生的那一段话:攀登,你能看见不一样的风景;学习你会了解不一样的世界。庞老师的课犹如他的人一样有思想,有内涵!李守强老师虽然很年轻,但是能从学生的角度去出发,舍得在公开课上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去探究学习,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统计活动中来,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时间及空间。胡雪飞老师的课从细处入手,每个环节的设计都体现了这一特点,特别是在处理众数、中位数、众数区别和联系的时候非常到位,而且处理的很透彻。

《统计》这一课,三位执教老师都对教材的情境进行了改编,让本节课更具生活化和趣味性。课的设计都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在教学时,这三位教师都是在引导学生复习旧知的基础上重点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使学生学会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并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准确的判断、预测。在处理不要被统计图的一些表面信息迷惑、误导这一点上,李彬然老师的独特的处理方式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李老师最后口头作文式的总结:“《统计中的——————》格式:我给本节课取名为:———————。原因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是:—————”别出心裁的想法,让学生在这样有趣而有效的要求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近期我一直在读的史宁中教授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一书,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美籍印裔统计学家c。r。劳斯说,统计分析的形式随着时代的推移而变化着,但是“从数据中提取一切信息”或者“归纳和揭示”作为统计分析的目的却一直没有改变。也正如《大美百科全书》对统计学的定义: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统计学是关于收集和分析数据的科学和艺术,其目的是为了对一切不确定的事物进行较准确的推断。我想以此要求来看我们的课堂的话,深入研究、细细琢磨,真的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商榷的地方。

反思:自从参与这次真正的集体备课以来,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努力很用功,每晚12点睡,早上三四点钟起床,课试讲了一遍又一遍,每次修改后积极的内化,感觉自己准备的很充分。但当参加会议后,看到执教老师们呈现的精彩课堂,即使没被抽到的老师也都提前做好了两手准备,抽到上课有一套课件,抽到说课竟然还有一份准备。当他们潇洒自如说出对自己研究课时的思考、困惑、以及与众不同的想法时,当听到王荣利用周末到寄宿制学校进行试讲时、当了解刘敏老师到一小参与研讨很晚才回家时,当知道老胡报到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趴在床上把教案手写一遍时,当看到沈如磊老师的独特教学设计展示时,当明白刘士锋老师阐述深度思考的结果时……和他们相比,我的努力真的还不够,我的思考确实还浮在表面上,就像张翠老师说的那句话:怀才就像怀孕,如果没被看出来,就证明怀的还不够大。虽是一句玩笑话,但细细品来的确如此。

记得汪峰《飞得更高》一曲中,有这样一句歌词:一直在飞一直在找,可我发现无法找到,若真想要是一次解放,要先剪碎这有过的往。是呀,要想飞的更高,就必须克服惰性,做到有毅力、能听取别人的建议、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敢于直面自己的缺点,否则即使一直在飞,一直在找,不剪碎这有过的往,永远也是飞不高的!

刚接到通知参与备课时,心里很不理解,为什么都要备课,被抽中的只有那百分之三十,其余的都得当炮灰。但当这一台精彩的节目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时,我一下子明白了于老师的良苦用心。她就像一个有着大智慧、大胸怀、大视界的导演,高屋建瓴,运筹帷幄。我们是演员,只有在这样导演的指导、引领下才能演出大家喜欢的节目,才能不断超越自我,获得成功。

活动的精彩之处每每浮现在眼前:1、评课议课环节中,台上精彩绝伦的展示,台下积极踊跃的发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让会场变成了波涛汹涌,思维碰撞的海洋,参会的老师们在这里汲取营养,捡拾珍珠。2、三场风格迥异的会议主持,让与会的老师见识了于老师所说的:我们这个团队里的人,不仅要会讲课,还要会主持,更要学会做报告。会议的最后,于老师点名让曾经参加省赛课老师即兴发言就已经让我们自叹弗如,更不要说台上的主持人们。3、很难忘记于老师为了活跃气氛,一句“唱首歌”,马上就有康立军和王荣的合唱,三小老师的阳光总在风雨后,还有意犹未尽的独唱。使得会议既严肃认真,又不失活泼。4、更记得形式新颖的y图评课,刘秀艳校长和陈丽老师制作精美的微课程。最令人感动的是我们的前辈潘老的一番讲话,让我们感受到会议温情的一面。

反思:从事教研员工作已经接近一年,在这一年中幸运的是能够得到王晓艳老师及周围领导同事的悉心指导,让我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从一线教师到教研员角色的转变。与王晓艳老师交流的时,她经常会说起她和于老师一起工作的体会:“于老师是一个很认真的人,一个对工作要求很高的人,也是一个细致入微、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人,跟着她干活你能学到不少东西,我的许多活,都是跟着于老师学来的。”如是者说,当于老师进行会议总结时,我真正明白了晓艳的那番话,深以为然。想想自己,作为一名学校教研员,我的各项水平是不是真的在老师们之上,如果水平不高,如何能引领整个团队不断向前!我能引领老师什么?老师们能从我这里学到什么?平时的教研活动怎样搞才能不流于形式,为了活动而活动,浪费老师们大把的上课时间?如何能站在一个教研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些都是我亟需努力思考和努力的地方。我想从现在做起,静下心来,认真反思自己欠缺的是什么?找出不足,加强历练,完成真正的蜕变。

抚今追昔,自去年加入临沂市20xx级初级骨干群,到现在已近一年。回顾这段时间所走过的路,虽有疲惫有疑惑,有失落有迷茫,但更多的是苦尽甘来的收获!在这里于老师为我们每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热爱小数教育的人,创造出广阔的空间,让我们自由自在的翱翔。

童鞋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就像歌词中说的那样:我要的一种生命更灿烂,我要的一片天空更蔚蓝,我知道我要的那种幸福,就在小数教育那片更高的天空;对自己狠一点,因为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飞得更高!!

小学数学说课研讨心得体会实用篇六

一位小数的意义是由问题引入的,老师出示三幅图,直接问,那幅图能表示0.4,图平均分分数小数0.4,初步建立了小数和分数的关系的表象;二位小数,学生先涂格子,认识0.06,0.25,并用分数表示,构建起分数与小数之间的数学模型: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二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教学则是利用课件,从0.1、0.01到让学生找出0.001,突破难点,构建模型。

]

小学数学说课研讨心得体会实用篇七

十月底,跟随校领导前往北京学习,1聆听了俞xx等几位国内名师的精彩展示课,以及吴xx等几位大师的点评和报告,使我受益匪浅。印象比较深的是俞xx老师的《平均数》和强xx老师的《圆的认识》。

俞xx老师的《平均数》,首先是出示课题“平均数”。让知道平均数的学生在一边,并问他们什么是平均数?说不明白的回去坐着,活跃了课堂气氛。然后出示一个题目:小明60米跑了五次,分别是15s、10s、12s、14s、12s,第六次跑60米是多少s?有的学生说:15s太慢,10s太快,12秒正好。有的学生说14s也行。学生对12s和14s进行了讨论,然后学生说13s正好。学生就问:13在这组数据中没出现过?俞老师老师通过在黑板上竖着摆放吸铁石,竖着5个表示15s,竖着2移动,让它们平均起来,正好是13块,而且一样高。俞老师说,13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学生问:13s出现过,为什么可以?另一名学生说:平均数不一定是出现的数。前五次没有跑13s,并不代表以后不能跑13s。通过这个题给学生讲解了平均数的算法,后进行了练习。

课结束后,吴xx老师问学生,老师直接给你算平均数的公式不久完了,为何还要上这节课?学生的回答有:通过举例子和生活的联系,使得自己更加明白平均数的作用。如果直接给公式,就感觉很生硬,不太明白。然后老师给学生说明了一下13是怎么来的,平均数是虚拟的数,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

平均数是虚拟的数,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学生虽然以前接触过,但老师通过让知道平均数的学生讲什么是平均数,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了解平均数不真正意义上的平均数,还需要学习。再次老师通过竖着摆放吸铁石,直观的看出和理解平均数。

强xx老师在课前先和同学们进行了课前交流。师:老师手里有个东西,生:系着绳子的球。然后老师拿着绳子的另一端,手不动。让小球在空中旋转。小球的轨迹是什么?生:圆。师:怎么画?学生说了各种方法。师: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然后通过微课出示了正确的画法。师:那怎么在操场上画一个大圆?学生经过讨论,一根绳子绕一个点一周。然后师生画圆。学生发现:老师用绳子画的很圆,而学生用松紧带画的不圆。老师问为什么?松紧带长度不定。得出了定长。老师问学生:圆和以前学习的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对圆进行了定义,圆心、半径和直径。然后进行了练习,通过练习得出它们的特点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并强调出在同一个圆中。

自己以前讲过《圆的认识》,通过对比感触很多。原先的课,是直接教学生圆的画法,然后找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和特点。

而强老师首先是圆的画法,老师通过演示和互动得出画圆定点、定长、旋转一周。再次圆的特点,半径、直径、边线的特点讲的很透彻,是学生自出探究得到的,而不是老师告诉的。

通过学习,受益匪浅:

一是告诉学生公式和学生自主探究出公式,学生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二是对于一些知识点,多让学生去说去做,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知识点就会闪现出来。

三是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尤其是图形的学习。小学生想象能力比较差,通过操作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是对于数与代数这块,学生理解计算方法的算理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五是平时教学中注重化曲为直和割补法等方法的渗透,不要等着用时才让学生想。

小学数学说课研讨心得体会实用篇八

20xx年12月3日至4日,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在德州举行,非常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在这次活动中,我领略了几位名师的教学风采,欣赏了他们高超的教学艺术,同时也感受到了他们对数学教学执着的追求,使我受益匪浅。无论是从他们的课堂上还是报告中,我都能深切地体会到数学教学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

在第一天上午的教学观摩活动中,我们就欣赏到了杭州特级教师刘松的课,让我们一饱眼福。刘老师幽默的语言,独特的教学风格不仅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也吸引了在座的各位老师,当课堂结束,孩子们坐着还不想走的时候,我就被感动了,刘教师正是通过自己的“创造”,让他们“感觉”乘法分配律的本质,为学生展现出“活生生”的思维过程。杨秀清老师的鸡兔同笼以巧妙创新的设计让学生沉浸在探索研究的氛围中,真正达到了其乐融融的课堂效果。张冬梅老师是一个爱数学的老师,是一个爱钻研教材的老师,也正是如此,她可以用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可以在互相地配合与协作中,使师生关系变得融洽,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活动气氛。钱守旺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大量地运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素材辅助教学,还有他的20个课堂教学主张,都让我大开眼界,数学教学不仅仅是科学,更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才是最高境界。数学从表面上看来是枯燥乏味的,然而却具有一种隐蔽的、深邃的美,一种理性的美。数学美是数学科学本质力量的感性与理性的显现,是一种人的本质力量通过宜人的数学思维结构的呈现。是一种真实的美,是反映客观世界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科学美。最后王彦伟老师的《图形的旋转》将数学的这种美呈现的淋漓尽致,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了对数学美的一个反映过程。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学习各位名师的方法、经验,以富有审美价值的独特的方式方法,创造性地组织教学,使教与学双边活动协调进行,使学生能积极、高效地学习,使学生感受数学教学美的教学技能技巧。

小学数学说课研讨心得体会实用篇九

近期,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代表参加了一场关于小学数学文化的研讨会,此次经历让我收获良多。在与来自不同地区的教师们的交流中,我深刻地意识到了数学文化对于小学生的重要性,同时也加深了对数学教育的理解。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小学数学文化研讨心得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数学文化的理解和研讨会的收获。

第一段:数学文化的定义和意义。

数学文化是指在特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与数学有关的各种思维方式、方法论和观点。追溯数学文化的源头,可以发现它与人类文明的发展紧密相连。数学文化对小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数学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创造力。通过了解数学的历史和文化,学生们可以意识到数学的广阔与深邃,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其次,数学文化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数学不仅仅是一种运算,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工具。通过了解数学文化,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原理和推理过程。最后,数学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数学文化不仅包括数学的基本概念和算法,还包括了数学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了解数学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段:研讨会的内容和讨论。

在此次研讨会中,我们共同探讨了多个与小学数学文化相关的话题。其中一个重要的话题是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引入数学文化元素。有的老师分享了他们在课堂中使用历史问题作为引子,让学生了解数学在古代的应用,并与现代的数学知识进行对比。另一些老师介绍了一些数学文化活动,比如数学益智游戏、数学竞赛等,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我们还讨论了数学文化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意识到评价不仅仅是学生分数的问题,还包括对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的综合评价。通过这些讨论,我意识到了引入数学文化元素并不是简单的添加一个环节,而是要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发展规律。

第三段:数学文化对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启示。

通过与其他教师们的交流,我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文化对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性。数学教育改革不仅仅是教育方法和教材的改革,更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数学文化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进行数学教育改革时,应该注重引入数学文化元素,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和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提升自己对数学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数学教育。

第四段: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数学文化。

在研讨会结束后,我思考了如何将数学文化元素应用到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首先,我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比如组织数学游戏、参观数学相关的展览等,让学生在娱乐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其次,我可以通过讲述数学故事和数学历史,让学生了解数学的起源和发展,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最后,我可以尝试将数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的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通过参加小学数学文化研讨会,我对数学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在实践中思考如何将数学文化元素融入到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文化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将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努力在日常教学中引入数学文化元素,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数学教育。同时,我也希望能与更多的教师们一起探索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共同促进数学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小学数学说课研讨心得体会实用篇十

近日,我参加了一场小学数学文化研讨会,并与各地的教育专家、老师们深入探讨了数学文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通过本次研讨会,我受益匪浅,深刻认识到数学文化对于小学生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确了一些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下为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识到了数学文化的教学方法要以情境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导向。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注重计算和公式的应用,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数学文化的教学方法,将数学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并运用数学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这种情景式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我明确了数学文化的教学策略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往往强调概念和定义的传授,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而数学文化的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包括抽象思维、推理思维、逻辑思维等。这种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数学思维模式,让他们在解决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我意识到数学文化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道德素养。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它要求学生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强调的往往是计算和应用,忽略了数学的道德教育。而数学文化的教学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道德素养,让他们学会正直、诚实、谦逊和辩证思维。只有在良好的道德氛围中,学生才能够真正理解和领会数学,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思维方式。

第四,我认识到数学文化的教学需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数学文化不仅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也是与其他学科相互交融的。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往往将数学与其他学科隔离开来,忽略了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而数学文化的教学要求教师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并运用数学解决问题。这种综合性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并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其他学科中。

最后,我意识到数学文化的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要通过实践来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而数学文化的教学要求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来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这种实践性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参加这场小学数学文化研讨会,我对数学文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明确了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和道德素养,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我也会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培养优秀的数学人才做出贡献。

小学数学说课研讨心得体会实用篇十一

第一段:介绍说课的背景和目的(200字)。

小学数学说课研讨是教师间相互学习、交流和分享教学经验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个人经验和教学方法可以对学生成绩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说课研讨旨在帮助每位教师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效果。作为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我参加了最近的一次小学数学说课研讨活动,并从中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说课准备过程中的困惑和探索(200字)。

在准备说课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如何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我通过查找相关资料,阅读教育专家的研究成果,发现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游戏和趣味活动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其次,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我参考了一些教学案例,发现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第三段:说课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300字)。

在说课的过程中,我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例如,在介绍新知识时,我运用了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在课堂互动环节,我提出了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这些尝试和实践,我发现学生们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第四段:与他人分享交流的重要性(300字)。

说课研讨是一个与他人分享交流的机会,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讨论,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寻找改进的方法和途径。在研讨会上,我与其他教师分享了我的教学心得和体会,也从他们那里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通过互相倾听和学习,我们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交流还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第五段:总结并展望未来(200字)。

通过这次小学数学说课研讨活动,我不仅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也认识到了教师的个人成长和进步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探索。未来,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持续关注教育前沿信息,积极参与研讨会和教学交流活动。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分享,我将能够成为一个更好的小学数学教师,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指导。

总结:小学数学说课研讨是教师们相互学习、交流和分享的一个平台,通过说课的准备和展示过程,教师们能够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并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得到解决和完善。参加小学数学说课研讨活动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能够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教师加入到这个研讨的行列中来,共同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