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心得体会报告 中国近代史有识之士的例子(八篇)

  • 上传日期:2023-01-07 15:19:21 |
  • ZTFB |
  • 14页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于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心得体会报告一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师德建设继承积极元素

中图分类号:g451.6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1672-8181.2014.04.143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赋予教师特殊的尊严和使命,为了维护教师尊严和承担社会使命,在历代统治者及教育家的传承发扬下,教师职业道德不断发展、丰富、完善,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师德传统。鉴于此,本文拟从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这一视角,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中师德建设的积极元素,以期为当代师德建设的构建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在传统文化中,教师地位与“天地君亲”并举,上升到“导民众、正民风、安邦国”的高度。在这种特殊文化背景下,教师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敬岗爱业精神。那么,教师如何做到“敬岗爱业”呢?首先,教师要具有“诲人不倦”精神。如孔子认为“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悔乎?”“教不倦,仁也”(《孟子・公孙丑上》),体现了“孜孜不倦”是教师高贵人格和崇高精神境界。孟子则提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即把教书育人当作人生的三大乐事之一。其次,教师应具有无私教诲的胸怀,无私无隐地传授知识。孔子曾说过“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尔乎。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论语・述尔》)。他以身作则、毫无保留地把知识、思想传给学生,甚至有些奇闻趣事连他亲生儿子从未曾听过。最后,教师要具有积极主动的育人态度。墨子主张“虽不扣,必鸣者也”(《墨子・公孟》),主张教师要积极主动的教书育人,以“为义”精神进行“说教”和“劝教”。

对于教师而言,爱人就体现在爱护、关怀学生,这是教好学生、搞好教育的前提。在传统文化中,爱生情感体现在三方面。首先,要尊重学生、平等待人、亲近学生。孔子提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就是要求教师自己最大的诚意和耐心去教育学生。清代唐甑提出“教者贵亲,亲者易知;承教者亦贵亲,亲则易化。煦妪覆育,如鸡之伏卵,而后教可施焉”(《尚书・讲学》)。认为只有教师对学生有了爱心,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学生才会接近他,才会更容易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其次,要严格要求学生,而不是放纵迁就学生。孔子曾严厉地批评和谴责宰予的学习怠惰,他认为学生应严格要求自己,刻苦磨练生活、学习、意志品质。孟子也主张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要“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王夫之曾明确指出,如果教师“俯从”学生,降低标准,那么结果会导致学生陷于“不知不能”的被动悲境。最后,对学生要有积极期待,鼓励学生不断超越。作为一名教师,不应仅满足学生对自己传授知识的掌握,而更应鼓励学生能超越教师。

“教书为本,育人至上”提示了教书是教师的本份,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早在商周时期,教师就肩负着造就能“修己治人”人才的重任。如管仲认为“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权修》),明确指出教书育人有着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那么,教师应如何培养人才呢?孔子认为,“德之不修,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吾忧也。”他最担忧学生不修德,不求学,听到仁义之事不去做,有缺点不能改正。可见,孔子将修德、讲学、徙义、改过作为教育之本,且将修德放在首位。在《礼记・文王世子》也指出“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提示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还应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且“教之以事”是手段,“喻诸德者”才是最终目标。荀子认为“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荀子・修身》),进一步指出教师在引导学生行为举止、塑造道德品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可见,传统教育内容既注重对学生知识传授,更重视其品德培养,体现了传统师德坚定的育人至上、德育为先原则。

中国传统的师德,特别强调教师的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的品格。孔子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领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提示了以身作则、言行相符、以身垂范是教师的最基本德行,在一定程度上身教比言教更为重要,教师身体力行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可以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此外,墨子的“以身戴行”;孟子的“教者必以正”;韩愈的“身为正仪”;扬雄的“师者,人之模范也”(《法言・学行》);陆世仪的“人品不立,则自知不足以师”(《思辨录辑要》);张行简的“为师之道,端口为先。模范不端,则不模不范矣”(《塾中琐言・端品》),这些思想都诠释了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重要性。教师只有正己,才能正人,只有完善自身人格,才能培育更完美人才。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更是一语道破为人师表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教师在追求和传授知识过程中,不仅要闻道、精业、解惑,还要孜孜不倦地好学进取、具有与时迁移,开拓创新精神。那么,教师如何做到与时迁移呢?首先,要博学之。《礼记・学记》中指出“能博喻然后能为师”;孔子认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王充也认为“古今不知,称师如何”。这些思想强调了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广泛的通晓知识。然而,教师仅仅博学是不够的,更重要是学思结合,开创性发现知识。因此,孔子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认为不提出相反观点是愚蠢;孟子也认为“尽信书,不如无书”。最后,教师还要知行并重。朱熹认为“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朱子语录》第十三卷),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概括而言,传统文化中强调了教师要具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与时迁移的开拓精神。

参考文献:

[1]崔建林.中国传统文化大系[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

[2]周艳.论中华传统师德与当代师德教育[d].广西师范大学,2006.

[3]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开明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高华清,广州市广大附属实验学校,广东广州510430

对于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心得体会报告二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遥远的东方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她地大物博,景色宜人,她顶天立地,历史悠久,她光彩照人,文化博大精深。她就是我的祖国,伟大的中国!悠悠中华五千年,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记载了华夏民族一个又一个传奇。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轩辕氏、尧舜禹汤、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个个伟大的名字诉说着她曾经的骄傲。长城、故宫、敦煌龙门……一栋栋雄伟的建筑谱写着她曾经的辉煌。然而,近代的她满目苍夷。她在胡夷的铁骑下悲鸣,在列强枪炮下哭泣。她坚强忍受,终于在无数革命先辈的努力下她度过了最黑暗的岁月,迎来了她的新生,她拥有了一个展新而骄傲的名字——中华人民共和国。

美丽的新中国,就如春泥中埋下的种子,正蓬勃着,生长着,这一代的中国人正寻找着先辈的梦。几百年了,在尘封的历史里,无数的中国人都有一个相同的梦,只属于中国人的梦,伟大的中国梦——为中国的崛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中华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奋斗。

沙滩上有一颗饱经沧桑的贝壳,那是中国遥遥五千年的故事。从黄帝开创历史到如今的我们诵读历史,我看到太多太多的事迹,每个中国人都拥有着同样的中国梦。

富强!富强!中国梦的口号在继续。中国梦流淌过每个日日夜夜、每个中国人的内心。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地震、泥石流、洪灾,还是会有饱经沧桑后成功的微笑。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收藏岁月流淌过的每一个中国梦,战于世,立一生之梦。

沙滩上有一颗闪亮的贝壳,那是中国奥运会、世博、嫦娥二号的故事。当一阵阵掌声雷鸣般响起,当世界举目投足于中国时,我知道,中国的光芒已散发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中国梦还在继续,我们的视线还在执着,默默献上自己微薄的力量。这是一个梦,一个叫作中国梦,一个被每一个中国人所深呼的梦。我以心的维度仰视奖牌下每一个奋斗的身影,倾听每一声临近中国梦的足音,俯身捧起岁月流淌过的荣誉,扬手敬礼,大声喊出自己的中国梦。

沙滩上有一颗铭记的贝壳,那是羁旅在外的中国人的故事。我清楚的看到,有人客于异国,却随身带着中国的泥土,有人在奥运会直播前呐喊中国万岁,有人在参加外国记者采访时说:“我是中国人,我们都共有一个梦,她叫中国梦!”是的,那就是我们的中国梦,一份信仰,一份怀念,一份奋斗,到处都迷漫着中国梦的味道。就算在异国他乡,我们都还能轻哼着国歌的旋律,心怀着祖国,铭记着中国梦,力创美好未来。

中国有着悠久而独特的地质历史,在长期的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地貌类型。既有巍峨的高山和雄伟的高原,也有广阔的平原和巨大的盆地;既有辽阔的大地,也有宽广的海洋,形成了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在这片美丽的大陆,中华民族正进行着波澜壮阔的民族发展。

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5000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

现时代中国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

梁启超曾经说过:“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只要我们无数的少年,为了中国的富强和腾飞而努力,未来,我们必将能够为缔造富强腾飞的中国,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对于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心得体会报告三

社会学系的同学推荐给我一本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费孝通先生是我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泰斗,虽然已故,但他的思想仍然在我们学界及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怀着敬重的心情,我看完了这本书。

看完后我感慨这本书与其说是本社会学的著作,不如说是本近代中国社会的缩影与哲学书,它的每句话都富含哲理,让人深思与回味,不禁感慨民国时期学者治学之严谨。这本书以这些方面分别展开,分别是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私人道德、家族亲友、男女关系、礼治秩序、无为政治、长老统治、家族亲友、血缘地缘、名实分离、欲望需要。我才疏学浅,不知深会其知识于万一,我谨从熟人社会这方面来谈谈我的读后感。

费先生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其特点是人与人之间有着一种私人关系,人与人通过这种关系联系起来,构成一张张关系网。所以,熟人社会又可以称之为“关系社会”、“背景社会”。在乡土社会这样的“熟人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因为“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只有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变迁,人们在较大的环境中活动,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都是陌生人,所以要讲个明白,也才需要画个押、签个字,也由此,法律才有产生的必要。在此基础上,费先生概括了熟人社会的一些特点和要素,诸如: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政治、血缘和地缘等等。

因“背景”和“关系”是“熟人社会”典型话语的缘故,所以有人把“熟人社会”亦称之为“关系社会”、“后门社会”。“熟人社会”强调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办事大多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生熟程度、感情深浅程度,关系越亲密就越有可能被中心成员用来实现其“利益目标”,在这里责、权、利的界线较为模糊,他人的权利容易被侵犯,在公共事务中则容易发生论资排辈、任人唯亲等等。

费先生认为“熟人社会”运行的基础是信用和规则。但是,并不一定是从“熟悉得到信任”,真正能够让人产生信任感并且促使规则形成的是“自己人认同”。因“内部化机制”的无形和有形的存在与制约,人情往来使得面子、信任、规则等在“熟人社会”内部发挥作用,并且成为熟人社会一个恒定的规则。

中国历来是一个“人情社会”,注重“礼尚往来”,有时甚至是礼大于法,这也是“熟人社会”盛行的原因之一。其实熟人社会在当今的中国体现在方方面面。从为子女求职就业到医院寻医问诊,从买票买号到行政审批,从同学聚会到同乡老乡会。可以说“熟人社会”的影子在乡土中国简直是无孔不入,托人、找人之风盛行,的确熟人社会给人们的感觉就是熟人好办事,熟人办事放心,事情容易解决。

在我们建设法治社会的今天,毫无疑问,这种“关系社会”的行为模式已经阻碍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首先,它弱化了“法治”的功能,以“关系”代替“契约”,“熟人”的“情感”代替了法律的威严,很容易使得社会正义和公平的天平在“人情”中发生倾斜,“人情网”对制度执行的干扰,是无法回避的社会现实。其次,以“人情”代替“竞争”,淡化了“竞争”的激励,将亲情、交情、友情这种温情脉脉的手段移植到管理企业、管理国家、管理社会中来,导致经济管理中丧失了“利润”的冲动,社会管理丧失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激励。更为严重的是,它还可能引发社会xx,社会风气的败坏。因此,“熟人社会”的过分发育,是对法治社会的腐蚀、市场经济的摧残、和谐社会的瓦解。

费先生认为,只有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变迁,在越来越大的社会空间里,人们成为陌生人,由此法律才有产生的必要。因为只有当一个社会成为一个“陌生人社会”的时候,社会的发展才能依赖于契约和制度,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才能通过制度和规则,建立起彼此的关系与信任。也就是说,只有当社会发展到“生人社会”时,熟人社会才会被打破。但是,仅靠社会的自身发展,“生人社会”的形成将会变得漫长而不可期待。我们必须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制度来推动“生人社会”的形成。

首先,要健全民主法制。民主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也是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保障。熟人社会是不需要民主和法治的。因为一旦按照民主的程序和法治的原则办事,熟人社会的熟人关系、潜规则等就会成为多余。所以,打破熟人社会,首先就是要实现民主法治。而要实现民主法治,首先要有透明的制度,要有非“是”即“否”的处理标准和健全有力的监督机制,不给层层“关卡”留下漏洞,不为建立关系网埋下了伏笔。

其次,建立和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在熟人社会里,一方面人们认为公共权力可以为所欲为,xx,致使行政行为商品化。另一方面也为那些觊觎通过权钱交易、权情交易达到个人牟利目的人提供了机会,满足了他们不断膨胀的私欲。熟人社会与权力私用的关系,决定了必须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建立和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使公共权力不能也不敢用于处理私人事务和谋取私利,从而在源头上割断熟人社会与公共权力的联系,使熟人社会回归于民间,同时也使公共权力真正用之于处理公共事务。

再次,建立和完善公民权利保障机制。公民权利的保障是限制公共权力滥用的有效手段,没有公民的个人权利,公民就无法在社会中获得应有的地位,也就不可能建立起“陌生人社会”。

对于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心得体会报告四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一部领导人民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彰显其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历史,一部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历史。深刻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百年历程,应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与实践逻辑,进一步继承和弘扬我们党倡导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以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中国人从思想到生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创立了我们党的早期组织,探究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问题,为建党做了思想理论的准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百年来,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运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中国的实际问题,不断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第一,中国共产党历来倡导各级领导干部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自觉掌握和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探求真理的艰辛历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与科学的行动指南,是引领我们打开真理之门的钥匙。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方能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要义与时代精神,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认识世界、指导实践,这是完整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前提。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要求党员干部学习《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从中寻找中国社会发展的理论先导。在中央苏区时期,我们党就出版发行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强调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研读了《反杜林论》《谈谈辩证法问题》等经典著作,并定期组织哲学座谈会。自马列学院编译部成立之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逐渐进入规范化、系统化阶段。可以说,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一直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的学习,强调在学习中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根本方法,以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并形成了一套健全有效的学习制度。

    第二,中国共产党历来倡导各级领导干部结合实际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强调坚持问题导向,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关键的是形成正确观察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有效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这就要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趋势的基本观点,坚持用全面的、系统的、发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从矛盾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提高历史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在实际工作中遵循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我们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创立、发展的,我们党的历史观源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百年来,我们党准确识别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不断增强历史自觉与辩证思维能力,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高度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不断强化问题意识,增强处理实际工作所需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能力,开创了举世瞩目的历史伟业,这与我们党强调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根本方法是分不开的。

    第三,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不断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我们党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回答时代之问与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团结带领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百年来,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紧密相连,其科学性与真理性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历程中得到充分检验。正是因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自觉、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彰显了发展的活力与进步的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的理论探索,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汇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我们党在时代制高点上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逻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展现了思想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树立正确党史观。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深刻理解我们党的历史,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就要坚持唯物史观,秉持正确的思想方法。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基本思想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认识和掌握历史规律和历史经验,揭示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与光辉成就,阐述我们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解读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展望中华民族光明宏大的未来的过程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并非无视历史上的失误和曲折,而是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辩证分析其社会历史根源,研究避免重蹈覆辙的办法。

    树立正确党史观,秉持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善于抓住历史机遇,把握历史主动,提出因应时代变化的战略策略。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就要以唯物史观把握历史经验和历史趋势,理解历史中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原因与结果、本质与现象等诸多范畴,不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在党史学习中获得深刻的启迪,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以辩证的、历史的、实践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认识到历史、现实和未来是相通的,在时代条件下理解历史事实、研究在历史长河和时代大潮中呈现的规律,避免用片面的、主观的、零散的方式分析历史细节。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深化对历史的认识,把握每个阶段的历史大势,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力量源泉。百年来,我们党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汇聚历史合力开创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坚持唯物史观看待百年党史,就要深刻认识到,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哲学是人类的智慧之学,历史是前人的实践和智慧之书。以唯物史观理解党的百年历程,就要不断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在汲取经验和把握规律中开辟更加美好的未来。

对于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心得体会报告五

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从落后于时代到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完成了从世界体系边缘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华丽转身。70年来中国的发展变化,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砥砺奋进的70年

根本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不断衰落的命运

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浴血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使亿万中国人民成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满怀豪情开始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励精图治、革故鼎新,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成功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开辟了新的道路。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开始,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引领改革开放航船驶向21世纪。

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在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上迈出新的重大步伐。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加快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步伐。改革不断深化,开放不断扩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从开启新纪元到开辟新时期,从进入新世纪到开创新时代,70年砥砺奋进,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取得成功,从根本上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的命运。“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创造奇迹的70年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30年筚路蓝缕,40年接续奋斗,“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在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了主人,真正掌握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在经济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从1978年开始,40多年改革开放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经济迅速发展,产品极大丰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总体水平显著提高,对外经济日益活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不断健全,文化领域体制机制逐步完善,民生领域制度建设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全面从严治党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

以经济发展为例: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679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3645亿元、2018年的900309亿元;1952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很小,1978年才达到1.8%,2017年提高到15%左右,1978—2018年年均经济增速达到7.2%,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经济增长奇迹。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13年,中国进出口的贸易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梦想。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不止一次地感叹:中国是个大国,但不是富国,也不是强国。汽车也不能造,飞机也不能造,大炮也不能造,坦克也不能造,许多东西我们都不能造。我们还是一个农业国。在农业国的基础上,是谈不上什么强的,也谈不上什么富的。所以,全国各界都要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和接续奋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更有信心和能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探索道路的70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几代人上下求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中国人民的命运从此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历经70年艰苦奋斗,中国人民立足本国国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强国史。70年来,中国共产党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勇于解放思想、冲破旧的思想束缚,不断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先后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了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的最深刻的变革,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

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既是70年来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又是中国人民创造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发展奇迹的根本原因。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的现代化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上下求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不断克服前进中的艰难险阻的结果,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彰显。正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新中国迅速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开创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壮丽、最华彩的篇章。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论和必然趋势。党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相统一,领导人民“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事实证明,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拓展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益展现出光明前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改天换地的70年

为解决人类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改天换地70年的发展变化,不仅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且为拓展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路径提供了中国经验,为优化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方案,为绘制包容共生的世界文明图景作出了中国贡献,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注入了中国力量,为改写“国强必霸”的西方逻辑提供了中国样本,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比如,“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开创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变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成功道路和制度体系。这不仅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而且为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提供了具有充分说服力的道路和制度选择。”

再比如,中国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依靠自力更生,不靠殖民掠夺,取得了旧中国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法比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了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明显放缓甚至面临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高增速并率先回升。2013年至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30%,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6%,这个增速在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中居首位。中国经济发展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70年来,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身就是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中国实现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进入现代化行列,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将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

又比如,中国以全人类福祉为目标,彰显国际主义情怀,团结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超越意识形态分歧、价值观念差异、文明模式冲突、社会制度矛盾,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从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提出“一国两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到倡议“一带一路”等,在处理国际关系、国家统一、区域发展等重大问题上,中国不断贡献自己的智慧。

中国向世界提供了应对发展困局、破解治理难题、探索更好社会制度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扮演了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角色,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从落后于时代到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完成了从世界体系边缘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华丽转身。70年来中国的发展变化,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砥砺奋进的70年

根本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不断衰落的命运

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浴血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使亿万中国人民成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满怀豪情开始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励精图治、革故鼎新,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成功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开辟了新的道路。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开始,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引领改革开放航船驶向21世纪。

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在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上迈出新的重大步伐。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加快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步伐。改革不断深化,开放不断扩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从开启新纪元到开辟新时期,从进入新世纪到开创新时代,70年砥砺奋进,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取得成功,从根本上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的命运。“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创造奇迹的70年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30年筚路蓝缕,40年接续奋斗,“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在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了主人,真正掌握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在经济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从1978年开始,40多年改革开放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经济迅速发展,产品极大丰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总体水平显著提高,对外经济日益活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不断健全,文化领域体制机制逐步完善,民生领域制度建设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全面从严治党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

以经济发展为例: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679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3645亿元、2018年的900309亿元;1952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很小,1978年才达到1.8%,2017年提高到15%左右,1978—2018年年均经济增速达到7.2%,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经济增长奇迹。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13年,中国进出口的贸易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梦想。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不止一次地感叹:中国是个大国,但不是富国,也不是强国。汽车也不能造,飞机也不能造,大炮也不能造,坦克也不能造,许多东西我们都不能造。我们还是一个农业国。在农业国的基础上,是谈不上什么强的,也谈不上什么富的。所以,全国各界都要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和接续奋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更有信心和能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探索道路的70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几代人上下求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中国人民的命运从此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历经70年艰苦奋斗,中国人民立足本国国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强国史。70年来,中国共产党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勇于解放思想、冲破旧的思想束缚,不断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先后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了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的最深刻的变革,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

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既是70年来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又是中国人民创造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发展奇迹的根本原因。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的现代化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上下求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不断克服前进中的艰难险阻的结果,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彰显。正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新中国迅速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开创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壮丽、最华彩的篇章。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论和必然趋势。党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相统一,领导人民“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事实证明,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拓展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益展现出光明前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改天换地的70年

为解决人类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改天换地70年的发展变化,不仅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且为拓展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路径提供了中国经验,为优化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方案,为绘制包容共生的世界文明图景作出了中国贡献,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注入了中国力量,为改写“国强必霸”的西方逻辑提供了中国样本,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比如,“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开创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变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成功道路和制度体系。这不仅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而且为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提供了具有充分说服力的道路和制度选择。”

再比如,中国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依靠自力更生,不靠殖民掠夺,取得了旧中国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法比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了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明显放缓甚至面临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高增速并率先回升。2013年至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30%,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6%,这个增速在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中居首位。中国经济发展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70年来,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身就是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中国实现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进入现代化行列,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将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

又比如,中国以全人类福祉为目标,彰显国际主义情怀,团结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超越意识形态分歧、价值观念差异、文明模式冲突、社会制度矛盾,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从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提出“一国两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到倡议“一带一路”等,在处理国际关系、国家统一、区域发展等重大问题上,中国不断贡献自己的智慧。

中国向世界提供了应对发展困局、破解治理难题、探索更好社会制度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扮演了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角色,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誉。

对于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心得体会报告六

为什么历史上以往十分强盛的中国,到了近代会任人欺凌、任人宰割,直至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和文化十分落后,使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极端困苦为什么自从有了.....的领导之后,中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迅速屹立在世界之林为什么有了党的领导之后,我们的祖国会日益强大,人民真正翻身做了主人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帝国主义的侵华史,是一部反动政府的投降卖国史,但同时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追求近代化的奋斗史!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清王朝实行闭关自守政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着绝对优势,清朝封建统治日趋腐朽,无力抵抗外来侵略,为资本主义入侵供给了机会。

从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用武力迫使腐败的清政府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经过《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侵夺中国主权和巨额财富,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财政、文教、国防等大权,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清政府封建落后,始则盲目自大、闭关自守,到外国资本主义打进来后只经过短暂对抗,当明白外国侵略者并不想推翻大清政权,而是要通商贸易和掠夺财富,便开始屈膝投降,出卖民族利益,把镇压人民放在第一位,暴露了其敌视人民的丑恶嘴脸。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中法战争期间,中国在取得镇南关大捷的情景下,清政府竟与法国侵略者签订出卖主权的不平等条约。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实行妥协投降路线,压制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致使战争全面失败。八国联军侵华,以慈禧为首的清朝权贵逃亡西安。战争结束后,慈禧竟然宣布"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充分暴露了其不知羞耻为何物的一副丑恶奴才嘴脸。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各自在不一样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割据一方,混战不已,北洋军阀政府走马灯似地交替更迭,人民苦不堪言。

可见,腐败无能、软弱透顶、闭关自守的政府是近代中国饱受欺凌的根源。

虽然清政府极端愚昧腐朽,可是,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斗争,从反帝到反封建,广大人民群众一向是主力军。无数次大大小小抗击外国侵略者英勇悲壮的斗争,如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反对八国联军侵略的义和团运动、以救亡图存为号召的戊戌维新、打倒"洋人朝廷"的辛亥革命、反对卖国独裁的北洋军阀的斗争、要求民主与科学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日战争、反对北洋军阀和蒋介石独裁专制政府的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等等,构成了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雄伟画卷。

在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之初,人民群众就与反动统治者走着完全相反的道路。当封建统治者软弱妥协时,人民群众担负起了保家卫国、捍卫民族利益的神圣任务。

中国各族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顽强地斗争,以数千万先烈的牺牲为代价,挽救了民族的存亡,避免了沦为殖民地的厄运。历史充分证明,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中国人民是最伟大的人民!中华民族,是打不垮的民族,是最伟大的民族!

对于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心得体会报告七

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从落后于时代到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完成了从世界体系边缘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华丽转身。70年来中国的发展变化,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砥砺奋进的70年

根本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不断衰落的命运

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浴血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使亿万中国人民成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满怀豪情开始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励精图治、革故鼎新,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成功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开辟了新的道路。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开始,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引领改革开放航船驶向21世纪。

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在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上迈出新的重大步伐。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加快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步伐。改革不断深化,开放不断扩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从开启新纪元到开辟新时期,从进入新世纪到开创新时代, 70年砥砺奋进,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取得成功,从根本上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的命运。“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创造奇迹的70年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30年筚路蓝缕,40年接续奋斗,“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在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了主人,真正掌握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在经济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从1978年开始,40多年改革开放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经济迅速发展,产品极大丰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总体水平显著提高,对外经济日益活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不断健全,文化领域体制机制逐步完善,民生领域制度建设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全面从严治党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

以经济发展为例: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679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3645亿元、 2018年的900309亿元;1952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很小,1978年才达到1.8%, 2017年提高到15%左右,1978—2018年年均经济增速达到7.2%,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经济增长奇迹。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13年,中国进出口的贸易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梦想。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不止一次地感叹:中国是个大国,但不是富国,也不是强国。汽车也不能造,飞机也不能造,大炮也不能造,坦克也不能造,许多东西我们都不能造。我们还是一个农业国。在农业国的基础上,是谈不上什么强的,也谈不上什么富的。所以,全国各界都要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和接续奋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更有信心和能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探索道路的70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几代人上下求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中国人民的命运从此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历经70年艰苦奋斗,中国人民立足本国国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强国史。70年来,中国共产党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勇于解放思想、冲破旧的思想束缚,不断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先后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了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的最深刻的变革,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

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既是70年来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又是中国人民创造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发展奇迹的根本原因。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的现代化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上下求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不断克服前进中的艰难险阻的结果,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彰显。正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新中国迅速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开创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壮丽、最华彩的篇章。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论和必然趋势。党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相统一,领导人民“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事实证明,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拓展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益展现出光明前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改天换地的70年

为解决人类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改天换地70年的发展变化,不仅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且为拓展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路径提供了中国经验,为优化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方案,为绘制包容共生的世界文明图景作出了中国贡献,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注入了中国力量,为改写“国强必霸”的西方逻辑提供了中国样本,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比如,“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开创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变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成功道路和制度体系。这不仅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而且为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提供了具有充分说服力的道路和制度选择。”

再比如,中国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依靠自力更生,不靠殖民掠夺,取得了旧中国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法比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了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明显放缓甚至面临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高增速并率先回升。2013年至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30%,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6%,这个增速在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中居首位。中国经济发展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70年来,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身就是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中国实现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进入现代化行列,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将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

又比如,中国以全人类福祉为目标,彰显国际主义情怀,团结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超越意识形态分歧、价值观念差异、文明模式冲突、社会制度矛盾,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从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提出“一国两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到倡议“一带一路”等,在处理国际关系、国家统一、区域发展等重大问题上,中国不断贡献自己的智慧。

中国向世界提供了应对发展困局、破解治理难题、探索更好社会制度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扮演了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角色,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誉。

对于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心得体会报告八

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幸福梦想的愿望,并且都在为之而奋斗。正是人类对美好社会的不断向往,才有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变革。也才有世界历史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大车轮的推动下不断改善着人类生活的生动画面。这些波澜壮阔的人类历史,归根到底,都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创造的。

中华民族从来就是有梦想的民族。历史上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有了大同思想的写照。为了这个梦想,中国人民在几千年漫长的历史时间里曲折前进着,也为全人类作出了巨大不可磨灭的贡献,曾经独领风骚,但是,近代历史的屈辱伤痛,彻底破碎了我中华民族的追梦之路,在中华五千年积淀的爱国主义精神哺育和滋养下,自强不息中国人民,一大批一大批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正义抗争,他们痛定思痛,继续苦苦寻找着通向梦想的正确道路。

最终,中华民族各方面精英聚集一起组成组织,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个组织不再是什么朝廷了,而改名中国共产党。所以,她实际是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代名词,具有非常广泛的代表性。所以,历史的承担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担。并且她们最终找到了通向中国梦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真理是全人类的,是不变的。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的科学技术给了中国一个启示。随后,有大智慧的中国人民,看自己的历史,观时代的世界,慎待启示,独自深思,取精华去糟粕。通过自己的勤劳智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新中国各项事业都有发展并不断的发展。真理是非常朴素的东西。它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中都是能找到的。党和人民长期积累和发展着的中国思想就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国自己的路,就是要靠中国思想指导的中国路。

这条道路真的来之不易啊!因为,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离我们的梦想还要走很长的路。

总感觉十八大说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小康之路马上就到了。但我相信掌握了自己命运、团结起来的人民必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创造历史伟业。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我们就能实现我们的目标,并且一定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最终实现祖先和我们共同的中国梦。只要我们的人民生活的美好,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会有的,不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这样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就又可以为全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梦,本质是人民幸福之梦。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同时也是推动中国梦实现的最终决定力量。所以,实现中国梦,一定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地位。

综上所述,中国梦始终能够引领我国历史发展和人民团结奋斗,有了这个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哺育滋养我们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支撑,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的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祖国的未来无限美好,人民的未来无限美好。最终,中国梦就一定能够梦想成真。

既然,中国梦的实现要靠我们大家一起努力,那么,面对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发展稳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风险挑战,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坎坷追梦历程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辉煌成就对比,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1.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这个问题,历史选择具有先进性的中国共产党。同时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确保党的纯洁、先进、领导地位。

2.必须有属于党和人民的绝对可靠的军队,并且是能够保卫人民、能够维护国家利益、能够打胜仗、勇于为党和人民使命建功立业而献身的威武文明之师。

3.必须把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依法治国摆在相当重要的地位。让人民在权利与义务之间增强国家主人翁意识和民主文明合法办事的意识。

4.继续大力发展人民教育。提高人民综合素质。科教兴国,创新教育,终身教育。增强科技和创新能力。

5.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为人民,继续艰苦奋斗推进改革创新。我们的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所以一定要要做好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就业、医保、社会保障等问题。处理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科学和可持续发展。富养人民。让我们的人民有更多的发言权,把更多的舞台给人民,让世界的各种场合和舞台都有中国声音。增加人民福祉,充分发挥人民的各种作用。

6.做好民族团结和港澳台工作。开创外交新篇章,让勤劳勇敢热情友善的中国人民带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排山倒海般的中国力量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注入积极的新力量。

7.统一思想,团结进取。一定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事业中的领导地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我们的中国梦上,更加紧密的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给力进取,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传递正能量。

从我们自己家的变化也能深刻的感受到家与国的紧密关系。

听爷爷奶奶们讲他们那时有战乱,建国初期,国家又穷,能有饭吃饱就很好了。爸爸妈妈们也说,那时有个自行车什么的就不得了,还有粮票的故事,那时万元户很少,并且,他们因为家里贫困兄弟姐妹又多等个种因素,大多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而80末或90初出生的我们,现在的生活:网上购物、智能手机、电脑、ktv、电影院、高铁、飞机……读书还有助学金和奖学金。生活是如此的幸福。对于00后和10后……我们的生活又会发生什么改变呢?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祖国的未来会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的那样,她会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那是人民都能崇尚法律、安居乐业、诚信友善、家庭幸福。每个人都能精神抖擞积极向上的幸福快乐的生活在我们自己脚下这片神奇的故土上。

我认为,年轻人应该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志存高远。若有可能,时刻准备忠诚的做社会主义中国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为祖国和人民建功立业,把智慧和汗水献给人民。即使普通,我们也可以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或者是自主创业,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智慧才干处理好自己与家庭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做到爱岗敬业,孝敬好父母,照顾好自己一家,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优秀公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