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变化心得体会大学生总结 教育变化心得体会大学生总结范文(2篇)

  • 上传日期:2023-01-07 01:15:26 |
  • ZTFB |
  • 10页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描写教育变化心得体会大学生总结一

大家好!

今天我想根据情况给大家讲几点:

第一点,我们学校总结了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简单地说,就是三法三式。

什么是三法?这是与学生思维水平相适应来说的。就是“核心点突破法”。主要解决教学中有无有效问题、问题太滥而造成学生思维度不足,思维质量不高的问题。二是“兴奋点激活法”。针对班级学生思维水平差异,科学地设置各类水平的问题,使全体学生都进入有效思维的状态,都有兴奋点。三是“生成点拓展法”。抓住学生课堂上节外生枝和“思维盲点”,拓展教学资源,提高学生思维品质。

什么是“三式”?这是与学生学习风格相宜来说的。就是“循环交互式”——与不同学习风格相匹配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问题解决方式交互使用。对号入座式——针对不同班级的主流学习风格采用不同策略。自主选择式——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我们课堂教学开展的活动得到了上级的肯定,xx年被浙江省政府授予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

第二点,我们开发了《美在于发现——美石的收藏和欣赏》的校本课程。原则一是平中见美——不求高档化。在日常生活中,到大自然去,发现美石,能收集到自己喜欢的石头。二是实中求真——全员参与。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当中,实实在在,真真切切,三是不买不卖——没有商品化。不能进行买卖,一定要自己捡的。我们的做法是,可以和父母及长辈一起收集,欣赏,评鉴。但一定要自己亲历亲为。我们为了鼓励学生积极性,也开展评比活动。这里讲一个事例。有一个孩子为了得奖,父母到市场化钱给孩子买了一块奇石,得奖了,学校得知后收回了获奖证书,并批评了学生和家长。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评奖,也不是为了收藏。而是让学生走向自然,发现自然之美,从而热爱自然,保护自然。道理说明后家长也都很配合,现在我们收集了很多石头,不乏有些具有收藏价值。普通的石头,我们也开发利用,用沙盘进行盆景创作。使孩子捡来的每块石头都派上用场。其实,每个人不是也是这样的吗?同时要求学生把自己收集的过程,想法,感受写下来,一起交流。孩子们是有许多话可以写的。这项课程受到了家长的欢迎和肯定。

第三点,我们学校还创新教师备课——必做和自选相结合;创新教学检查机制——定期和随机相结合;创新教师专业成长平台——上课和教研相结合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因为时间限制,我不能展开讲一些教育故事,如果感兴趣,我们可以私下交流,共同探究。教育是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将不断探索。

描写教育变化心得体会大学生总结二

用爱心感召情感,用智慧浇灌心灵,用知识打开科学之门,是教师最快乐的工作。

教育不是管束人,而是发展人;不是死守教室,而是走进生活;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学会创造;不是记住别人的思考,而是产生自己的思考。

当你把课堂教学当成研究,记录下点滴成功与失败的经历,你的教学总会生成鲜活的案例。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有价值的人,咱们的职责就是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其固有的基础上获得充分的发展,使他们成为既具有公民一般素养,又具有鲜明独立个性和才能的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生本教育像田野一样朴实、芬芳,生本走进体育课堂,让我与学生共同享受课堂。

学校昨天的历史令我骄傲,学校明天的辉煌使我憧憬,在骄傲与憧憬的交融中,产生了立足今天,实践创新,全力推进学校发展的激情:把握今天,奋然前行。

拥有一颗平常心,做孩子的知心人,分享快乐与悲伤,让教与学活动成为幸福的源泉。

我们把人忘了。我们说,世纪是数字化的世纪,是竞争全球化的世纪,却忘了世纪首先是人的世纪;我们教学生语文、数学,却忘了首先教他们学做人。

生本课堂顾名思义就是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从学生角度出发,聆听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

没有人能够知道春风的颜色,只有当她吹拂过山川和田野;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的发生,只有当她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没有人能够知道孩子们的灵慧,只有当他们自由的思考和实践。

教育是一种最艰巨的事业。优秀的教育家们认为,教育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

美丽于心,文明于行。物变于人,人变于思。让我们在宽容礼让中,在慢步轻声中,在尊敬师长中,在环保洁净中,养成优秀的习惯,培养优秀的人才。

教学中生成的鲜活案例往往出现在你的教学设计之外。

大雁高飞,不是为了炫耀翅膀;教师育人,不是为了鲜花掌声。

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学生明白:我就是太阳。我就是上帝,我就是爱迪生,我就是总统;我一思考,就会灿烂。

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那些不会读写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不会丢弃旧知识并重新学习新知识的人。

教育需要关注,教育需要陪伴,教育追求宁静致远的境界,让教育拥有宁静的天空纯净的沃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