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办公培训心得体会和感想 分布式办公培训心得体会和感想感悟(四篇)

  • 上传日期:2023-01-06 17:12:09 |
  • ZTFB |
  • 13页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有关分布式办公培训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政治上,坚持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新农合惠民政策,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思想上积极追求进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作风上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准则;业务上加强专业知识、技术学习,参加各种专业知识考试,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深入学习和认真贯彻执行《会宁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把“情

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事为民所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体现到实际工作中。

我乡现有人口12702人,其中农业人口12688人,分布在全乡9各村57个村民小组。2010年,全乡共参保2734户,参保人次达12569人,共缴费用377070元。到12月底为止,我乡累计报销金额122万元,其中门诊报销金额201056元,门诊减免人次达4650人次,次均补助43.24元。住院共计减免金额953083.92元,减免人次790人,其中,乡级住院减免金额183589.4元,减免人次409人,次均补偿率达596.76元。县及县以上住院减免金额769494.52元,减免人次381人,次均补偿率达2019.68元。自2005年新农合政策实施6年以来,我乡95%参合群众已逐步形成自觉交费,当患大病、小病时都自觉带上农合本到各医疗机构就诊的习惯,群众切身体会到新农合政策的实惠,参合积极性大大提高,在2009年10月至12月对2010年度新农合筹资工作中,仅用了45天时间,就完成了2010年度平头川乡新农合筹资工作,共有

参合群众12527人,收取参合资金375810元,参合率为98.73%,均达到县级要求。

根据报账要求,结合我乡乡情,我办要求平头川乡各医疗机构于每月20日截账,乡卫生院、各村卫生所根据我乡报账日程安排到乡合管办报账,22日由乡卫生院汇总全乡总情况上报县合管办。在报账过程中严格审核新农合病历、处方、台账,对不符合规定的均不给予报账,损失由各定点医疗机构承担。严格执行财经纪律,所有新农合资金的拨付均通过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来完成,做到“见账不见钱”,新农合资金做到安全封闭运行。每月补偿款在次月中下旬全部兑现到各医疗机构及到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住院的农户手中,从不拖欠补偿款(补偿款发放有痕迹记录),每月在报账中,把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账后带着问题下村做入户调查,一直以来,每个月下村3-5次,按时完成2%的入户调查,加强对各村定点医疗机构的新农合政策宣传、业务培训和日常监督指导,提高了医务人员对新农合政策的理解

和报账业务的熟悉。指导定点医疗机构根据相关规定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对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新农合内部管理制度,协助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加强内部管理和提高新农合服务能力。每周到各村卫生所督促业务一次,做到了深入农村、农户、农民即“三入”,及时反馈农户提出的疑难,按时完成各期简报,简单问题及时解决,重大疑难及时向乡党委、政府和县合管办汇报,赢得了农户的普遍信任。

纵观全乡新农合工作,2010年以来,我乡各村卫生所、乡卫生院医疗条件有了很大的好转,经济收入明显提高,很大一部分农民也享受到了新农合政策的实惠,也真正体现了新农合是“农民的实惠、医疗机构的事业、政府的形象”这项民心工程。相比之下,我乡新农合补偿比例处于全县中间水平,与经济条件好的乡镇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问题:一是平头川乡地理位置特殊,致

使很大一部份患者外流。二是平头川乡各定点医疗机构经济条件不好,软件、硬件设施跟不上,致使患者流失;三是根据《会宁县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的要求,村卫生所必须达到三制四有七统一的规范管理,但我乡由于条件限制,绝大部份村卫生所基础设施建设还处在薄弱阶段。四是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五是没有专项资金,各项工作展开难。在我乡新农合报账过程中及处方微机录入过程中,发现有的医疗机构业务不认真,农合证号码写不全、写错,台账、处方患者的签字、手印代签代按太多,造成账务虚假现象。

为了进一步开展好我乡新农合工作:

各定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开展新农合工作的业务素质。

有关分布式办公培训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2018年我县应急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应急管理“无急可应,有急能应”的目标,以强化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为重点,以提升应急保障水平为基础,推进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增强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全面提升应急管理水平,为建设幸福发挥应有的作用。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增强应急预案实用操作性。提升应急预案管理水平,加强应急预案有效衔接;注重预案的实用性,重点提高预案编制的质量,大力推广应急预案桌面模拟演练和实战演练,提高应急预案的演练率。目前,全县各部门、各镇、村(居)、学校、有关企业全部编制了应急预案,基本实现了预案全覆盖。今年,按照简便易行、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的原则,各单位要针对应急处置中的职责分工、核心任务、处置程序、响应时间和善后工作等环节,对已编制完成的预案进行修订完善,同时编制预案简本。

(二)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总体要求,进一步理顺各部门、各镇、村(居)和县应急指挥机构之间的职责关系,形成县、镇、村(居)三级应急管理模式;继续夯实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促进各单位将应急管理作为自治管理的重要内容予以落实;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不同特点,对本单位处于不安全状态的各类危险源、危险区域和因素以及矛盾纠纷等进行全面排查、登记造册、评估风险、定期检查、实时监控、落实责任;组织辖区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针对易燃易爆品、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等环节,以及人员密集区(如学校、工厂等)的食品卫生安全和消防通道安全等,进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培训,同时明确专(兼)职管理人员,落实安全管理和监控责任;县气象、农业、水利、国土、环境、卫生、食品药品监督、安监、林业等有关职能部门要将预测预警能力建设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认真落实,科学布点,加强装备,提高监测水平,镇人民政府要做好应急信息的收集、研判和报告,落实现场处置的工作措施。

(三)健全应急管理机制。要健全隐患排查监控机制,落实整改措施,将各类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强化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提高综合监测和预警水平,加快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扩大预警信息覆盖范围。强化应急处置协调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各专项预案的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协调作用,完善县应急委成员单位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各类应急队伍及救援装备统一调度、快速运送、合理调配、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形成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合力,提高跨单位、跨社区、跨行业之间的突发事件处置水平。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充分发挥群众团体、社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及公民在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等方面的作用。

(四)深化应急管理法制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加强执法督查力度,不断深化应急管理法制建设。

(五)全力推进“一网五库”建设。在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应急管理工作联络网的同时,加大完善“五库”(应急物资库、救援专业队伍库、安全隐患库、法律法规库、突发事件典型案例库)工作力度,全面掌握各类救援队伍、救援物资的分布和储备情况,分门别类,逐一整理建档入库。同时通过完善应急联络网,壮大突发事件基层信息员队伍,拓宽信息报送渠道,提高信息报送时效和质量。

(一)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指导。通过组织业务培训、召开现场会、派出指导组、召开座谈会、组织外出学习参观等形式,加强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

(二)充实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力量。严格落实基层单位应急管理人员编制体制,开展应急志愿者服务培训活动,充实基层应急管理人员。

(三)深化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坚持以抓机构、抓预案、抓队伍、抓宣传、抓信息、抓排查、抓保障、抓培训、抓演练、抓联动等“十个抓”为突破口,以建立健全信息早报告、苗头早预防、隐患早排查、矛盾早化解、事件早处置等“五个早”的工作机制为重点,务求在推进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队伍建设、应急机制建立等方面有新的突破。特别是对口单位要加强对“四个一”示范点的指导,继续加强演练和深化管理,并适时进行总结评估,好的经验做法要及时推广,对确实有困难的单位,要采取辅助措施,结合实际,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基层应急管理工作。

(一)严格执行应急值守制度。进一步健全县应急值班制度,着力提高应急值班人员素质。构建覆盖县机关、镇、村(居)和重点企事业单位的值班工作网络。村(居)逐步实现专人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实现值守工作“纵向到底”。

(二)狠抓信息报送工作。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加强信息员管理,开展信息报送工作培训。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信息报送通报考核制度,进一步提高信息报送时效和质量,有效防止突发事件信息迟报、误报、谎报、瞒报、漏报。健全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机制,加强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舆情分析和舆论引导工作,健全对相关信息的核实、审查、发布和管理。

(三)建立健全定期会商制度。县各类突发事件专项指挥机构办公室要定期召开突发事件隐患评估与防范对策会商会议,明确突发事件信息报告重点,提高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针对性,并于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第二周将有关会商情况书面报送县应急办。

(一)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今年,将进一步做好县应急救援队伍和各镇应急救援分队组建工作,并配备必要装备,以增强我县综合抢险救援能力。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充实完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依托现有资源,加强公安消防、抗洪抢险、森林消防、应急通信、道路抢通、电力抢修、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等专业队伍以及志愿者队伍建设;各镇、村(居)重点加强维稳调解、民兵应急救援、义务消防队、卫生医疗、事故救援等应急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企业单位要加强专门应急队伍、保卫人员、消防队等应急队伍建设。加强治安巡逻、防暴突击、公共卫生、抢险救灾等应急队伍之间的合作,组织联合培训、联合演练,提高合成应急、协同应急的能力。

(二)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结合我县人口数量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细化物资储备分类,量化物资储备任务,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建立统一指挥,分级负责,政府、企业、社会共同承担,法律、行政、市场手段相结合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三)做好应急避难场所管理。根据省、市出台的应急避护场所建设的指导意见,结合地理环境、地形地貌、居住人群、危险源分步以及公共建筑等情况,充分依托现有的、符合避难要求的公共设施进行增加应急功能方面的建设,明确建设标准,规范场所管理,对建设完善的避难避护场所设置标识,加强公众应急避难避护指引。

(四)落实应急财政资金保障。健全长效规范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拨付和监督制度,确保财政资金投入适应应急队伍、装备、交通、通信、物资储备等方面建设与更新维护的要求。做好全县各部门和各镇的应急管理工作预算安排,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落实应急资金,保障足额到位。

(一)丰富应急宣教培训载体。通过不定期举办应急知识宣传活动,向公众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应急预案、应急管理工作动态和应急安全指南等内容。结合广播电视和政府信息网络平台,播放应急宣传专题片和网站增设应急管理专栏,系统宣传应急管理相关知识,拓展应急模拟内容,以提高公众应急意识为目标,加大应急管理宣教力度。

(二)提升应急培训质量。通过举办应急管理骨干培训班、邀请应急管理专家培训授课等形式,重点提高各级应急管理骨干的应急知识、指挥技能和应对大众媒体的能力。

(三)拓展应急管理宣教形式。积极创新学校安全教育模式,推进应急知识进学校、进书本、进课堂,把应急知识和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教育一名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作用。定期组织开展校园火灾、地震、防空等自救逃生综合应急演练,提高学生自防自救能力。

县应急委成员单位和各镇要根据县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要求,组织1-2次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县四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牵头部门(民政、安监、卫生、公安)要定期组织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人员密集、危险源集中的重点单位和重点部位开展专项应急演练。县级有关部门要相互配合,依靠各自人力和物力优势,把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与应急演练有机结合,制定演练计划,确定演练内容。要依靠群众,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通过演练不断查检应急预案的可行性,根据演练的情况及时完善应急预案。年终应急管理工作目标考核,将把应急演练作为重要指标。镇人民政府要认真组织,切实抓好群众应急演练工作。有关演练情况要及时报县应急办,县应急办将对各部门、各镇应急演练工作开展情况及时通报。

(一)严格落实《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加强对各部门、各镇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工作进行考核。

(二)健全应急能力评估体系,完善县、镇、村(居)三级应急能力评估制度。

(三)强化应急管理督查力度,结合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加大应急管理工作督查力度,对县应急委成员单位、各镇人民政府进行应急管理工作大检查,抓好应急管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有关分布式办公培训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2015年以来,在启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市外侨办坚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和南通市有关外事侨务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定,积极开展“三严三实”、“二学一做”等专题教育活动,主动投身服务启东沿江沿海开发大局,以打造“特色外侨品牌”为抓手,创新工作机制、集中独特优势、展现积极作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攻坚克难,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外事侨务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市外侨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外交方针政策和侨务法律法规,依法保护侨胞、港澳同胞合法权益,营造了服务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聚焦外事工作,全面提升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

1.立足拓宽因公出国(境)业务,强管理、见实效。

一是确保重点,科学安排因公出访。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对党政干部因公出国(境)工作实行计划量化管理,合理有效利用有限的指标。2013年共受理党政干部出国团组15批34人/次,其中自组团5批,双跨团组10批;2014年共受理共受理党政干部出国团组7批29人/次,其中自组团5批,双跨团组2批;2015年共受理党政干部出国团组13批39人/次,其中自组团7批,双跨团组6批。全市自组团向招商项目倾斜、向园区倾斜。

在出访人员安排上坚持因事定人,且严格执行一个任期内不超过2次或2年内不超过一次的规定。二是规范程序,审批工作细致严谨。自2013年起,我市进一步明确了党政领导干部参加因公出(境)的公务活动,一律由外事部门归口办理,出访申请必须经市外事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后,按程序报批。对于计划外出国(境)任务申请,严格审查其出访事由和必要性,从严掌握。

2013年6月,市外事领导小组结合启东实际,专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跨地区跨部门因公出国(境)团组管理的通知》。该通知对参加省各部门、单位组织双跨团组的会办会审工作作了进一步严格规定。一是要求任何出访团组必须严格执行预报预审制度;二是对出访人员、出访要求作了更为严格的限定;三是将赴台团组报批程序也纳入该通知要求。三是健全制度,预防监督全面深化。为进一步健全完善党政干部因公出国(境)任务审批管理、领导干部因公出国(境)证件管理等制度,确保不出现违规违纪现象。

从2013年10月份开始,我市出访团组严格落实“三公示、三检查”制度,即事前通过公开栏如实公示团组信息和人员信息,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回国(境)后公布执行情况和出访报告。明确要求出访团组实行团长负责制,务实节俭安排因公临时出国活动,严肃因公临时出国外事纪律,严格遵守因公临时出国经费先行审核制度,并在归国7天内将因公护照、港澳通行证和出国境反馈表归还至外侨办,2013年以来,我市所有出访人员因公临时出国证件在规定时间上缴率达100%,未发现有不按规定超时绕道等情况发生。

2.立足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强谋划、出实招。一是广泛联系,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依托与上海市外办、侨办等友好关系,积极与海外华人华侨和驻外中资企业联络。近两届中国·启东经贸洽谈会,外侨办先后邀请了英国、美国、加拿大、法国、荷兰、日本、新西兰等国家的多位海外人士来启,进行文化、教育、经贸、高新技术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实地考察、投资洽谈。今年2月,伊朗驻上海领事馆总领事伊瓦什应邀率伊朗客商代表团来启参加了船舶企业产品展览、采购洽谈等一系列活动。

通过节会活动,充分展现了我市的国际化开放程度,进一步促进了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二是开辟渠道,加强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我市的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近年来,我市充分借力上海外高桥集团在海外的招商平台,全力推进跨区合作、联合招商。

2013至今,我市分别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瑞士、芬兰、瑞典、法国、日本、韩国、泰国、成功开展了系列境外投资环境说明会。通过推介,英中商会、芬中贸易协会、美中贸易协会等先后来启考察,取得显著成效。在出访过程中,出访团组积极与驻沪外交机构及出访国知名商业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高管沟通联络,建立了良好的海外资源网络。三是集聚优势,突出经贸合作,搭建对外引资引智新平台。

2013年以来,连续四次组织我市侨港资企业家赴上海自贸区等园区觅商机,为企业牵线搭桥,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先后邀请董卫等近1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南通参加江海创业周和启东“海外才俊东疆行”活动;加大apec商务旅行卡的宣传推介和申办力度,免费为企业办理提供各种服务。2013年以来,先后为8家企业免费办理apec卡共47张,为中外企业的合作创造了条件。

3.立足全方位发展对外友好交往格局,强联络、求突破。发展空白点,巩固友好点,进一步加强海外联络,深化国际友城交流合作和民间交往,着力构建长三角北翼大开放环境。一是推进我市与国际友城的交流合作。我市在2009年与韩国巨济市结成了友好城市,建立了教育、文化上的合作。今年10月份,应韩国巨济市政厅邀请,由市政协顾云峰主席率团再次赴巨济市进行友好访问。

在持续巩固这一友好城市关系的基础上,今年,我市探索与新西兰的经济文化交流,进口肉牛屠宰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第8届新西兰电影节开幕式在启东成功举办。 二是不断加强与海外华人华侨社团的联系。强化与美国亚特兰大中国学生学者总联谊会、南美江苏之友、加拿大华人社团联席会、香港陈一心家属基金会等海(境)外社团联系和互动,增进亲情乡谊,促进合作发展。

(二)树立大侨务理念,全力凝侨聚力促发展

1.开展侨情普查,夯实侨务工作基础。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市共有侨务工作对象2万余人,其中海外侨胞、港澳同胞1万余人,分布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泰国法国、澳大利亚、印尼、香港等46个国家和地区;先后接受捐赠115项,兴建了中学3所、小学3所、幼儿园5所、医院2所、文化中心1所,科技楼和语言训练楼各一幢,资助设立奖学金7项;有侨(港澳台)资企业200多家,为我市税收、工人就业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2.落实关爱工程,保障归侨侨眷权益。一是重心下移,从细微处送温暖。2015年以来,联合市侨联对空巢、病残等困难归侨侨眷及时探望,慰问总额突破12万元,创历史新高;争取到省侨联和旅澳华人魏基成先生的支持,与市特教学校共同做好29名听障青少年(儿童)助听器安装工作;坚持每年重要节日组织侨界群众开展联谊、参观、考察学习等活动。通过这些行动,很好地营造了尊侨爱侨的社会氛围,打造了和谐友爱的涉外涉侨环境。

二是健全机制,在制度上促保障。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和江苏省委关于群团工作和侨联工作意见,建立侨界困难群众档案和帮扶工作长效机制,深入掌握并解决好归侨侨眷在养老、住房、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困难。坚持常态长效,组织了40多名志愿者积极参与“侨界空巢老人关爱行动”,一月一个电话问候,一季一次上门服务和关爱慰问,半年一次联谊活动,一年一次健康体检。同时,严格管理海外捐赠资金,规范了孙氏、郁氏等华侨奖学助学金有序发放,探索建立了联系侨界群众制度。

3.融合侨务资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强化服务,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组织侨界政协委员赴神通阀门、姚记扑克、森田消防等十多家侨港资企业走访调研,鼓励和引导企业在新一轮发展中抢抓机遇、做大做强,努力做好推进侨商企业转型升级服务工作。二是凝心汇智,扩大参政议政影响力。

加强与归侨侨眷的联络联谊,做到基层归侨侨眷座谈会全覆盖,走村入户归侨侨眷家庭300多家,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南通、启东两级人大“万名代表小康行”活动,组织市侨界政协委员开展“相识相知、交流交友、履职履诺、献智献策”为主题的界别活动周,并组织侨界政协委员、侨联委员、镇乡统战委员(侨联小组组长)参加互联网+侨联工作培训和参观考察;召开侨情通报会,引导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撰写提案建议20多个,增进代表和委员密切联系群众、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进一步增强侨联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

三是积极开拓,海外联谊和港澳台工作效果显著。拓宽海外联谊渠道,随南通市侨联团组赴台考察,拜访了洪门联合总会江德鑫会长、中华侨联总会简汉生会长、工商建研会雷祖刚会长等台湾著名人士;与美南江苏总会、香港中华工商业协会、香港南通同乡会等10多个社团组织保持密切联系;新建“启东侨界委员”和“海外四有人才”二个微信群,增进亲情乡谊,促进合作发展;会同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做好高层次人才工作,会同市委统战部做好“香港专项工作”,同时注重加强与市侨联海外顾问、友好侨社团的联系,延伸工作手臂,促进联谊沟通。

二、存在的问题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外侨工作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体现在:

(一)对外交流程度不够深。虽然我市对外交流力度与以前相比有一定的提升,但交流程度还不够,主要表现在对外产业交流合作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特别是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联系密切的外国友好城市的建立相对较少。

(二)侨情资源掌握不够及时。目前我市掌握比较清楚的归侨侨眷以老归侨为主,新形势下由于侨情变化快,信息资源掌握还不够全面。

(三)涉外信息资源需进一步整合。目前我市所掌握的归侨侨眷多在国内或国外企业、机构担任相关要职,在境外招商中能发挥重要作用,但因我市外侨办与招商部门在工作中缺乏交流,致使商机流失。

(四)外侨部门自身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市级外侨部门人员偏少,服务质量和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自身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三、下一步打算

(一)转变观念,深化对外务实交流合作。做好外事工作,有利用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促进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要充分发挥我市产业方面的优势,寻求与我市经济关联度高的友好城市并与其进行深化合作,促进我市在对外产业对接、高新技术引进、旅游、文化等方面合作,做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实现双赢。

(二)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要加大部门间协调力度,整合涉外资源,把利用外资的重点放在与我市有联系的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地区上,突出重点招商,进一步优化招商环境。

(三)加强外事侨务自身建设,完善工作机制。随着我市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涉外活动的逐步增多,我市外事侨务工作量不断增加,自身建设需进一步加强。要进一步科学设置我市外事侨务机构,配优人员,建立完善的外事侨务工作领导协调机制;积极筹备市翻译协会,建立翻译人才库,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开创我市外事侨务工作新局面。

有关分布式办公培训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2018年我市应急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以来中央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市“十二五”时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为抓手,突出抓好应急平台建设、应急宣讲团组建、专业人员培训和应急物资保障等重点工作,深入推进预案编修演练、队伍扩充管理、信息搜集研判、事前预警预测、事件联动处置等基础性工作,全面推进应急管理各项工作加速、提升、增效。

本着“集约建设、避免重复”的原则,在现用办公大楼建设应急指挥平台,详细做好规划设计、软硬件配备等基础工作,争取年内建成运行,依托现有的金宏电子政务系统和公安、林业、水利等专业指挥系统,建设和完善网络视频会议、视频图像监控、指挥调度系统等基础支撑,构建“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指挥平台。同时,高起点、高标准谋划新市政府大楼应急平台建设。

整合公安、卫生、信访、安监等应急联动单位优秀宣讲人才,组建应急宣讲团,结合不同时期公共安全形势,增强宣讲内容的实用性、趣味性、互动性,有针对性地深入到企业、学校、村居等基层单位,普及突发事件应对常识,教授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技能,同时,结合防灾减灾日、应对法宣传日等主题宣传活动,进一步丰富宣传手段和宣传形式,不断提升公众应急应对能力。

一是请进来,年内结合“科学发展大讲堂”、“市长学法日”活动,邀请国内应急专家、教授举办专题讲座,对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应急专业人员进行培训;二是走出去,组织应急办人员到周边兄弟区市、国内先进城市学习经验、拓展视野,派遣应急办人员到市政府应急办挂职锻炼,提升业务水平;三是深下去,利用全市政府系统办公室主任会议,对全市应急专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确保基层应急工作的高效推进。

出台《市应急物资管理办法》,继续丰富储备形式,拓宽储备种类,保障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需要。把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广场、公园、人防工程等公共场所设置必要的基本生活设施,储备一定数量的应急物资,拓展应急避难功能。年内,建成应急办应急物资储备库,重点采购一批现场指挥保障装备,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使用,确保赴现场处置人员安全。

,完善编修与演练互促机制严格落实《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抓好到期市级预案的编修工作,逐一编制操作手册,提高预案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指导各基层单位做好预案编修工作,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将全市提报的136项演练列入年度计划,建立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指标体系,突出重点领域、重要环节,深入基层开展督评活动,提升演练实效,检验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编修与演练互促机制。

积极推进综合性应急队伍建设,以应急救援大队三中队建设为契机,配齐配强队员与器械,提升综合救援能力;补充和优化专业队伍类别,熟练掌握救援技能,提升专业处置能力。健全应急联动机制,加强资源共享,确保突发事件妥善处置。

继续完善隐患分布图体系,健全“长、中、短期相结合,综合与专项相互补”的预警预测机制,指导全市积极防范应对;进一步拓展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建立完善应急网管理制度,及时更新充实内容,打造应急网上名片。

进一步规范政务值班制度,采取实地检查与电话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每月抽查20个单位,按季度进行通报,督促政务值班制度的落实。严格执行每周三800兆联调制度,加强对全市公共安全信息的搜集、汇总、研判,规范信息报告时限、内容、程序,提升应急信息掌控报送能力。

扎实做好现有4处市级基层示范单位动态管理,进一步提升创建标准,申报省级示范单位,同时,积极推广创建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扩大示范单位覆盖面,年内,重点培育一批新增基层示范单位,积极做好对上申报和经验推广工作。

对列入年度工作要点的各项工作,市政府应急办将通过专项检查、重点核查、跟踪督查等方式抓好推进落实,及时通报工作进度,确保年度工作要点的全面高效完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