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课文小青蛙的读书心得体会总结(四篇)

  • 上传日期:2023-01-06 10:21:10 |
  • ZTFB |
  • 12页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有关课文小青蛙的读书心得体会总结一

1、理解地坛、母亲对“我”的影响,即三者间的关系。

2、情感熏陶,深入体会作者关于生死、亲情等复杂难言的感受。

紧扣教材,以分析景物描写和母亲的人物形象为主线,以情感熏陶为载体,积极调动学生生活中的情感积累和感性认识,引领学生进入作者的心灵世界。

1、地坛里的景物给作者生存的启发(该怎样活下去?)

2、作者读懂了母亲的活法(面对苦难人生的态度)

1、阅读《读本》中其余五部分

2、播放电视散文

3、印发讲义:人生就是与困境周旋(《读者》2001年第21期)

4、网上查阅关于作者的资料、作品及评价文章

一课时

一、导入

创设氛围,多媒体播放《命运》交响曲(cd、vcd、磁带均可)。由“扼住命运咽喉”的贝多芬引出同样与厄运抗争并成为生活强者的本文作者——史铁生。

二、简介作者

生平、作品及余秋雨的评价(我必须仰望史铁生这样的作家,还有那些真正在沙漠中以自己的生命去冒险探索的旅行者。)

三、展示学习目标

四、研习课文第一部分

(一)、作者对生死的感悟是和一个特殊的环境连在一起的,这就是地坛(板书)。分析开头关于地坛的景物描写部分。明确特点:荒芜冷落(板书),抓住“剥蚀”、“淡褪”、“坍圮”、“散落”等特殊语序在朗读中品味语言。继而把握作者此时的精神状态:失魂落魄(板书)。

(二)、作者为什么“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对园子有了新的认识即意外的收获,找关键句。朗读、分析第五节的景物描写,其中的小动物及露水草木虽然生命卑微,但仍按自己的方式生存着。这充满生机(板书)的环境给作者启示:要活下去,要珍爱生命(板书)。

(三)、生存还是毁灭,作者“终于弄明白了”(朗读:一个人,……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那怎样活,地坛继续充当着作者的精神导师。分析第七节的景物描写,落日、雨燕等给作者的启示:热烈勇敢有希望的活下去。

(四)、小结:精神家园(板书)

五、研习课文第二部分

(一)、史铁生在地坛作了长期的呆想,最终参悟了人生的意义,完成了思想上的涅磐。然而,这结果,可不是他一个人完成的,作者精神跋涉的每一步,都有他母亲(板书)的伴行。

思考讨论作者写了怎样一位母亲。

围绕理解儿子(毫不张扬的爱)、不幸(艰难的命运)、坚强(坚忍的意志)等几方面分析。

找出母亲最让你感动的一个举止或作法。(3、8节)

(二)、写母亲为表达感激忏悔之情,更重要的是作者读懂了母亲对苦难人生(板书)的态度:勇于承担(板书)。母亲面对人生苦难的这种活法给作者(板书)的影响和启发至关重要:生命航标(板书)

多媒体播放满文军演唱的《懂你》

(三)、明确母亲、地坛与我的关系。作者成功时,母亲却去世了。有感情地诵读第七节,四个“又是”表达了物是人非的至痛。

(四)、以毕淑敏《提醒幸福》中的一段话做结。

五、课余练笔

围绕生命或母爱谈自己的认识感受,文体不限,700字左右。

走进

失魂落魄 荒芜冷落

地坛(精神家园)

启发

珍爱生命 生机盎然

活法

苦难人生 承 担

母亲(生命航标)

启发

直面

作 者

有关课文小青蛙的读书心得体会总结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景:给老师以掌声,给听课老师掌声,以表示欢迎,出示课题《掌声》,齐读课题。

2、正是同学们的掌声,使一个女孩改变了,这个不幸却又幸运的女孩是谁?(英子)

二、文本对话,感受掌声魅力

1、请轻读掌声前的部分,画出有关句子和词语,并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英子是个什么样的人。(抓住重点词句)

(1)、她很文静……最后一个离开

(2)、英子立刻把头低下

(3)、英子犹豫……

2、换位思考:假如你是英子,此时你心理会怎么想?

3、你们心目中的英子应该是什么样的?课文怎么写?

4、是什么力量让英子有了这么大的改变?边读边找出课文中描写掌声的句子。

5、采访同学们,你为什么给英子送去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6、英子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鞠了一躬,此时她一摇一晃走下讲台,这与刚才走上讲台感觉一样吗?如果你是英子,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如果没有__________,我就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

三、总结升华

四、课外延伸

1、上中学后,英子来信了,快来读读,从信中你知道了什么?

2、给英子回信

3、老师赠言(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


有关课文小青蛙的读书心得体会总结三

教学设想

在学习时,要注意学习文章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体会文章中浓厚的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脉络分明、记叙有序的写作特点。在教学上,要引导学生多朗读,多感悟,多讨论。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释题及写作背景

1.学生速读课文注释①,了解文章的出处及藤野先生。

2.介绍写作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求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人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作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三、学生默读课文,疏通有关阅读障碍

要求:1.标注出难字难词。

2.注意:文章变换了几个地点?

3.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并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学生默读后,讨论明确:

1.需要注意的字词列举如下:

绯(fēi)红:鲜红。

会馆:旧时同乡或同业的人在京城、省会或大商埠设立的寄寓和机构。

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瞥(pīe)见:很快地看一下。

畸(jī)形:不正常的形状。

遗民:a.留下的在国外的人;b.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c.大乱后遗留下来的人民。

不逊(xùn):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

2.文章变换的地点有三个:(1)“我”在东京;(2)“我”在仙台;(3)“我”离开仙台后。

3.全文共有38段,划分时可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

第二部分(第4—35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部分内容。

2.思考:(1)请标出最能表现清国留学生丑态的词语和句子。

(2)对于这些清国留学生,“我”是持什么态度?哪些词语表明了“我”的态度?

(3)从“我”的态度,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思想?

学生思考后明确:

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中,作者着重描写了清国留学生的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丑恶形象。“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同时,还以“上野烂漫的樱花”之美来反衬这群清国留学生之丑。而“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恶浊生活的憎恶、失望和不满,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的感情。

这一部分内容,从侧面反映了鲁迅不愿与清国留学生同流合污的爱国主义思想,也为下文与藤野先生相识埋下伏笔

有关课文小青蛙的读书心得体会总结四

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词,了解作者。

2、有感情流利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通过品味佳词妙句体会写作方法。

4、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文章语言。

教学难点

通过妙词、佳句的品析,学习写作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考考你”——谜语:等得三日人方归,二人有缘终相会。谜语2:一日来三人,只有一个大。(打一二字名词)

这两个词语的谜底都是春天。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无数文人墨客都写下了赞美春天的诗句。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朱自清先生,走进他的散文《春》。在享受诗情画意的同时,探访他如何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这江南春景。

二、了解作者。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他“一身重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

朱自清的创作,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散文主要以描写个人、家庭生活和自然景物为主。写得最出色的有《背影》、《绿》、《春》、《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以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三、“识记《春》之词语”。

指名读——齐读——学生书写词语。

四、感受春之气息。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那就请同学们带着你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大声朗读课文。

课文朗读完了,请你用一个词语说出你对朱自清笔下春天的感受。

五、点评《春》之景物。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喜欢春天,喜欢春天的景物。你最喜欢朱自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用一句话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我们都喜欢带给我们无限快乐的春草。这个同学喜欢春天的百花争艳;这个同学喜欢春天的和风拂面:这个同学喜欢春天贵如油的春雨;这个同学喜欢春天……)

六、品味《春》之语言。

我们喜欢朱自清笔下的花草风雨,也喜欢朱自清的语言。朱自清的语言朴素清丽,意境优美,用词准确,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善于运用叠词,富有音韵美。下面请同学们再次速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一句话或一个词语,读一读,拼一拼,说说它好在哪里。

七、刚才我们在品味语言的同时,找到了朱自清教给我们的“写作金钥匙”。下面请同学们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下秋天的果实——秋果(同学们可以自由书写,也可以仿照“春花”一段来写。可以写一段文字,也可以写三言两语)。

结束语:春天是一个播种希望的季节。同学们正好处在人生的春季。“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希望同学们勤奋学习,把握好自己的黄金时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