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新兴产业心得体会 疫情的新兴产业心得体会怎么写(6篇)

  • 上传日期:2023-01-06 07:16:13 |
  • ZTFB |
  • 13页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疫情的新兴产业心得体会一

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县民政局成立由局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其他局领导为副指挥长,局机关各科室和直属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负责全县民政领域疫情防控的预案制定、工作协调、督促检查工作。

全县民政系统要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正确认识当前形势,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高度重视、严密部署,切实增强做好疫情防控的责任感、紧迫感,加强系统内信息共享和联防联控,依法、科学、规范、有序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一)指导养老服务机构、精神卫生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救助管理和托养机构、城乡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等做好防范工作,不得举行人员集中的相关活动,对工作人员和服务对象每日进行体温检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责任单位:社会事务科)

(二)各养老服务机构、精神卫生机构做好服务对象防寒保暖、室内通风和个人卫生,注重食品卫生安全,特别是农村敬老院管理服务人员和对象,要尽量避免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接触家禽、家畜。要从严管理探访行为,避免从疫情集中区域返乡人员到服务机构探访探视。服务对象家属进行必要的探访时,要做好体温测量、手部消毒、佩戴口罩等防范措施,对拒绝体温测量或体温异常的,一律谢绝探访。对重点场所进行封闭式管理。(责任单位:社会救助科)

(三)救助管理机构要立即停止接送流浪乞讨人员,发现流浪乞讨人员一律就地妥善安置,认真核实流出地区,询问身体情况,做好体温测量,未经身体检视一律不准入站受助。(责任单位:社会事务科)

(四)婚姻登记服务要针对办理婚姻登记人员密集的特点,实行预约服务、延时服务,做好现场引导工作,避免出现扎堆办理现象。取消原定2月2日加班办理结婚登记的要求。(责任单位:婚姻登记处)

(五)殡葬服务机构要配备应急疫情专用接送车,在办理殡葬业务时,主动询问逝者死亡原因,对疑似或确定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去逝的,向家属说明情况,按照规定遗体直接火化,并向防控领导小组汇报。(责任单位:县殡仪馆)

(六)福利彩票发行场所要针对人员相对密集的情况,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卫生消毒、人流疏导等工作。(责任单位:县福利彩票发行中心)

(七)局本级要做好局机关大楼、来访室接待、门卫室、会议室等场所的卫生消毒和疫情防控工作。(责任单位:办公室)

(八)抓好疫情联防联控机制职责履行,各乡镇民政部门要主动与卫生防疫、救治定点医院等有关部门建立联动机制,一旦发现疑似症状,第一时间送至指定卫生机构治疗。(责任单位:办公室,各乡镇民政所)

(九)对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而导致家庭贫困的群众,符合救助条件的及时采取临时救助、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等措施,依法依规予以救助。(责任单位:社会救助科,,社会事务科,各乡镇民政所)

(十)指导村(社区)协助当地政府做好人员排查、卫生消毒、疫情防控宣传引导等工作,春节期间不再组织集体性活动。(责任单位:基层政权和社区办,各乡镇民政所)

(一)强化值班值守工作,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值班工作领导负责制,实行领导干部带班和24小时值班,一旦发现疫情,要第一时间向县政府和市民政局报告。(责任单位:办公室)

(二)密切关注疫情期间的民政网络舆情动态,不信谣、不传谣,积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做好舆情引导。(责任单位:办公室,各乡镇民政所)

描写疫情的新兴产业心得体会二

核心内容:关于我们呢相关的传染病防治的问题工作,下文是关于实施传染病防治的工作进展与及实施的情况,具体的问题如下文分析,法律快车小编希望下文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传染病防治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稳定。近年来,特别是2003年抗击非典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治工作,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全国人大对传染病防治法进行了修订并加强监督指导,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通过健全体系、提升能力、完善机制、强化保障,初步形成了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传染病防治法得到了较好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法律法规制度不断完善。

2004年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修订之后,国务院相继公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配套行政法规,批转了防治艾滋病、结核病等一系列专项规划或行动计划。2013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又对传染病防治法进行了修订,完善了传染病病种和防控措施调整制度,更好地配置防治资源。各省(区、市)公布了40多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卫生计生部门公布了《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性病防治管理办法》等10部部门规章,制(修)订了50项传染病诊断相关标准;教育部门建立了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及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农业部门发布了人畜共患病名录;水利部门发布了《水利血防技术导则》;质检部门制定了口岸卫生检疫行业标准,从制度上保证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落实。

(二)传染病防治体系基本建立。

一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逐步健全。中央和地方加大投入力度,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构建了艾滋病、脊髓灰质炎等专病实验室网络,传染病病原学检测能力明显增强。目前,全国共有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90家,卫生人员19.3万人,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2728个,初步构建起功能完善、反应迅速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二是医疗救治体系得到加强。加大传染病院、紧急救援中心以及医疗机构救治能力建设力度,2012年传染病院的床位数、注册医师数分别比2004年增长64%和58%。目前,2243家综合医院设立了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科,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普遍设立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建立了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确定了232家医院作为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基地建设单位,初步建立了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网络。

三是传染病监督体系基本形成。目前,全国共有省、市、县三级卫生监督机构3088家,监督员7.3万人。加强了对医疗卫生机构、采供血机构、公共场所和消毒产品企业的有效监管。近5年,监督检查医疗卫生机构200万户次,查处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案件12万余件。

(三)传染病防治能力全面提升。

一是监测预警能力不断加强。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目前,100%的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98%的县级以上医疗机构、94%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法定传染病实时网络直报,从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诊断后逐级报告的平均时间由直报前的5天缩短为4小时。设立3486个国家级监测点,重点监控霍乱、流感等28种传染病和蚊、蝇、鼠、蟑4种媒介生物;加强医疗机构症状监测和中小学学生因病缺勤报告;在285个对外开放口岸和168个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开展了出入境传染病监测;动物疫病监测覆盖所有县(市、区),提升了传染病早期发现和预警能力。

二是重大突发疫情应对能力明显提高。加强卫生应急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完善了卫生应急协调机制和应急物资储备与调用机制。建立了一整套涵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卫生应急预案。组建了卫生应急处置专家库和34支国家卫生应急救援队伍,卫生应急水平不断提高。

三是医疗救治能力进一步增强。制(修)订传染病诊疗、医院感染控制等技术方案,加强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提高医疗机构传染病早诊早治能力。对重症病例实施分级分类救治,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原则,完善病例转运会诊的工作机制,有效降低了病死率。

(四)传染病防治工作机制逐渐完善。

一是健全疫情信息公开制度。建立了传染病疫情发布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动态及防控工作信息,确保信息及时、公开、透明。卫生计生、农业、教育、交通运输、质检等部门建立了疫情信息通报制度,确保信息共享。

二是健全联防联控机制。成立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建立了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构建了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应对口岸公共卫生事件等部门间合作机制。卫生计生、农业部门分别就布鲁氏菌病、血吸虫病和麻风病等防治工作,与重点省份建立了省部联动机制。鼠疫、包虫病和疟疾等传染病流行省份建立了区域联防联控机制。

三是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各级政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行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防治意识和应对能力。加强环境卫生建设,2009年起实施了为期三年的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覆盖了近700个城市和26万个村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由2003年的51%提升到2012年的71.7%,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覆盖2005个涉农县(区)近5万处工程。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和新兴媒体及学校教育渠道,宣传传染病防治政策,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中央电视台播放传染病防治公益广告750条次,约1500分钟。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慈善组织等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传染病防治宣传和行为干预,搭建政府与社会公众的桥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是健全国际交流合作机制。全面参与全球传染病防控合作行动,及时与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有关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相互通报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在大湄公河次区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合作机制下,加强跨境传染病防控合作。

(五)传染病防治保障措施不断加强。

一是建立健全财政投入机制。不断完善财政政策体系,加大对传染病防治的经费投入。根据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决算数据,2012年各级财政共安排公共卫生补助资金1102亿元,相当于2003年同口径投入106亿元的10倍。其中,中央财政安排358亿元,是2003年10亿元的35.8倍。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关于对国家免疫规划项目预防接种实行免费的规定,中央财政承担了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和注射器的购买费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防接种予以补助。2007年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由6种扩大到14种,预防的传染病病种由7种增至15种。2009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后,增加了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农村改水改厕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面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国务院先后批准实施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等项目,2005年至2012年,解决了3.53亿农村居民和2400多万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此外,国家还投入185亿元用于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和血吸虫病综合治理工程建设。

二是不断完善传染病医疗保障政策。制定了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政策,对重大传染病患者的医疗费用予以减免,将耐多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障范围。将符合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条件的传染病患者纳入相应救助范围。对艾滋病患者实施“四免一关怀”政策,对血吸虫病、包虫病、疟疾等患者免费提供治疗药物和住院治疗补助。

三是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加快推进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工作。建成传染病诊治方面的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1个技术平台以及1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启动实施“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和“重大新药创制”两个科技重大专项,以及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卫生行业科研专项等项目,在艾滋病第四代诊断试剂、结核病快速鉴别诊断方法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有效防控传染病发挥了积极作用。

过去的十年,是传染病防治工作投入力度最大、整体防控能力提升最快的时期,我国传染病防治事业和法律制度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2004年以来,我国传染病疫情形势总体平稳,甲乙类传染病年报告发病率、死亡率分别控制在272/10万和1.25/10万以下。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2007年率先在全球消除丝虫病,2012年成功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提前实现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5岁以下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2%以下”的目标。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艾滋病疫情总体处于低流行水平,涂阳肺结核患病率、死亡率明显下降,血吸虫病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有效应对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疫情,实现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及舟曲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大灾之后无大疫。特别是2013年上半年,面对新发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通力合作、科学应对、公开透明,有效控制了疫情,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也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的积极评价。

尽管我国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传染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与全面落实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相比,防治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亟待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一)传染病防治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是来自传统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的双重压力。传统传染病威胁持续存在,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近10年来我国几乎每1—2年就有1种新发传染病出现,许多新发传染病起病急,早期发现及诊断较为困难,缺乏特异性防治手段,早期病死率较高。二是人口大规模流动增加了防治工作难度。流动人口容易成为传染病的易感人群,预防接种等防控措施难于落实。频繁的国际商贸往来加剧了传染病跨国界传播风险,2012年我国报告疟疾病例中境外输入性病例占91.1%。三是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增加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复杂性。一些地区令人堪忧的城乡环境卫生状况以及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一些人畜共患病持续发生。不安全性行为的增加导致梅毒发病数逐年上升,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的比例已经达到87.1%。

(二)长效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传染病防治工作投入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些地区存在重应急、轻预防的倾向,联防联控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传染病源头控制、重点人群防控等方面的责任措施落实还不到位。传染病防控的社会管理政策措施相对滞后,发挥社会力量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机制有待完善。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还需要加强,一些新闻媒体对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无偿开展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教育的公益宣传责任有待进一步落实。

(三)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特别是基层机构的人员业务能力、基础设施条件与日益繁重的防病任务不相适应。边境地区的疾病防控措施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托幼机构校医和保健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仍比较突出。部分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不足,传染病诊断能力和报告意识有待提高,对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和传染病宣传教育还需进一步加强。在传染病引起的医源性感染方面的防控措施需要完善。

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每个家庭的幸福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将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传染病防治法的各项规定,创新机制,强化责任,全面提升传染病防治工作水平。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责任,进一步凝聚各方力量。进一步完善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和相关措施,加大执法监督和绩效考核力度,强化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和个人责任的落实;进一步完善信息通报和会商制度,健全部门间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卫生监督机构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责,实现预防、治疗和监督管理的有效衔接。

(二)突出重点,进一步落实防控措施。围绕新发传染病、重点疾病、重点人群、重点地区和场所,抓好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健全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系统,提高传染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处置的能力,尤其是提高新发传染病的识别和诊治能力。继续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和“五扩大、六加强”(即:扩大宣传教育、监测检测、预防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抗病毒治疗覆盖面,加强血液管理、医疗保障、关怀救助、权益保护、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防治措施,减少艾滋病新发感染,降低病死率;推动结核病患者的主动发现,扩大耐多药肺结核规范化诊治覆盖面,提高发现率和治愈率;强化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继续降低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强化以机代牛、洲滩禁牧等综合措施,加快实现血吸虫病防控规划目标。积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着力提高流动人口免疫规划接种率和质量。结合重大公共卫生服务等项目,加大对边境和疫情严重地区的支持力度,提高其防控传染病工作的能力。加强技术指导和督促检查,抓好学校、托幼机构等重点场所的防控工作。积极发挥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

(三)夯实基础,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传染病防治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基层传染病防控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配置必要的检验检测设备。加强口岸卫生检疫能力建设,提升出入境口岸传染病监测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传染病防治队伍能力建设,研究拟定并科学确定人员编制标准,强化对基层传染病防治机构的技术指导和专业培训,提高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和重大传染病防控等能力。进一步完善财政投入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保障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创新发展,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完善国家传染病防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开发相关快速诊断或检测试剂,重点研发不明原因疾病和新发传染病的实验室检测鉴定技术。提升重大疫情的预测、预警和溯源能力。加强传染病疫苗研发及评价体系建设,着力解决第一类疫苗产能不足及产品更新换代问题,积极支持新型、多联疫苗研发的产业化。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传染病防治相关药物,推进防治工作所需药品的国产化。加强对传染病防治策略效果评价的应用性研究。

(五)社会动员,进一步形成良好氛围。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卫生城镇创建和健康城市建设活动,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加大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加强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和防病知识的宣传普及,移风易俗,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群众的卫生防病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参与传染病防治的工作机制,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协助政府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

描写疫情的新兴产业心得体会三

为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校内的发生与流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办法(试行)。

一、疫情期间,校园设隔离室,隔离室及隔离设施、设备由专人专人管理;进入隔离室时须更换隔离服,不得穿便服进入隔离室。

二、校医对在校园内发现的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以及早期症状者立即采取隔离措施。

三、凡与患者有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或进行隔离观察。

四、对发生疫情部门或班级在该传染病最长潜伏期内要与其他班级学生相对隔离,停止到公用教室上课,禁止与其他学生共同用餐和活动。

五、学校隔离室供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以及早期症状者排查期间使用,只接待隔离人员,外人不得擅自进入。

六、按照规定,每天至少两次用有效含氯量500mg/l的消毒液对隔离室进行消毒。

七、患病师生隔离时间以医学观察日为准,待隔离期满,疾病痊愈后要有医院开具证明方可回校上班或复课。

描写疫情的新兴产业心得体会四

当前正处于疫情防控关键期,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容不得有丝毫松懈。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疫情防控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增强风险意识,强化举措、精准施策,不放过任何一个薄弱环节和工作短板,牢牢把握疫情防控主动权,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配强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力量,在市委常委会领导下,由市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全市防控工作,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领导小组发出的指令。

重点围绕防输入、防扩散、防输出三个方面,落实“铁桶”管理,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在交通主干道和车站、机场、码头等交通枢纽实施最严密的人员排查,对来自疫情高发地区的人员要全力做好劝阻劝离工作。对居家医学观察人员,严格落实“隔离14天”要求,实施一人一表精准清单管理。停止组团旅游、3a级以上景区景点和宗教活动场所开放。坚决关闭相对密闭公共场所,停止一切集体聚餐活动,停止所有大规模群体性活动。加强医疗卫生场所的防护工作,重视基层农村防控工作,做好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卫生消毒工作。各地各部门要加强辖区、条块排摸。

所有确诊和疑似患者实行定点治疗,确保得到及时医治,推动全市防控治疗更加科学有效。全市统筹科学调配医务人员力量和医疗资源,加强医护人员轮换和防护,缓解他们的身心压力,努力提高他们的防护能力。

全市各主流媒体要把防控工作作为当前一个时期宣传报道的主题;大力宣传防控工作中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引导公众不传谣、不信谣;加大信息投放密度,进行科学防护知识普及教育;通过有效的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凝聚共克时艰的力量。

再接再厉保持春节期间良好社会环境,及时研究部署节后各项工作,做好市场物资供应等工作,安全有序地安排群众生产生活,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全部在岗在位,防控工作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和工作同志要全部坚守岗位。各地要加强属地管理,严肃工作纪律,加强疫情研判和应急措施预案储备,加强观察点准备、物资供应、检测能力提升等工作。各级党员干部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中践行初心使命。

描写疫情的新兴产业心得体会五

为科学有效地应对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大限度地降低危害,确保职工的生命安全。根据公司防控要求,结合宿舍实际情况,制定本措施。

1、疫情期间,职工宿舍只允许本单位返岗职工进出,谢绝一切访客;

2、职工首次返回宿舍,须按照《公司复工防控方案》相关规定,落实人员健康排查举措,并出具健康证明后,方可进入宿舍;

3、住宿职工,原则上凭上岗证(由公司统一发放)在规定时间进出宿舍,并按规定线路上下班。非上班职工,按照“封闭管理”要求,不得随意外出;

4、住宿职工,按规定领用n95口罩、一次性口罩、体温计,并每天自行进行体温测量,发现体温37.5℃时,及时向所在部门报告,早发现、早报告;

5、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寝室内卫生,寝室内的垃圾及时清理;

与人交流,应尽量做到与他人保持一米远的距离;

6、严格按照公司安排的寝室入住,不得擅自更换寝室。

1、利用宿舍微信、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张贴告示等途径大力宣传和普及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知识,提高职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突发事件的能力。

2、加强公共场所和宿舍通风,定时打开门窗,自然通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3、严格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次氯酸钠、施康,1:100)每天进行环境消毒。住宿职工进入宿舍自行进行手消毒。

4、加强对人员进出管理,人员进出须查验《上岗证》并按规定时间进出,非住宿职工谢绝进入宿舍。

5、加强卫生管理,保持厕所清洁卫生,生活垃圾及时清理。

1、寝室

设在xx楼,xx号—xx号,供正常职工入住。

2、临时寝室

设在xx楼,xx号—xx号,供正常临时录用及临时住宿(比如值班、新招聘)职工入住。

3、居家观察室

设在xx楼,xx号—xx号,对新外地返岗或有疫情密切接触史的职工,按有关规定实施居家观察。

1、公司提供床位、楼层设置洗衣机x台、开水机x台。其他个人物品由职工自行准备。

2、居家观察人员就餐: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由宿舍管理员送至楼层楼梯口,观察人员自行到楼梯口领用。

3、居家观察人员产生的垃圾,由观察人员自行放置到楼梯口,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再由保洁人员投放到垃圾桶。

4、每天对居家观察室楼层区域消毒2次。

5、在居家观察期14天未满前,居家观察人员不得离开观察区楼层。

一旦发现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疑似)人员,立即向xxxxx相关部门报告,并由相关部门接管处理。

医务室: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安全管理部门:xxx(xxxxxxxxxxx)

后勤宿舍负责人:xxx(xxxxxxxxxxx)

属地防疫主管部门(指挥部):xxx(xxxxxxxxxx)

描写疫情的新兴产业心得体会六

  同志们,此次疫情所带来的启示和影响,对于我们每名同志来讲,将是一个长远考验和终身课题,需要我们持续学习思考,汲取前行力量,进而坚定信念,勇于担当、奋发有为,为夺取战疫全面胜利和促进单位全面建设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疫情防控党课讲稿篇二 坚决破除疫情防控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同志们: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目前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阻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大敌,也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大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全国一盘棋,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广大基层干部在疫情防控一线付出了诸多艰苦努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疫情防控工作中也暴露出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依然严峻 ,正处于最吃劲、最关键的时期。越是紧要关头,越要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清除这块“绊脚石”。越是任务艰巨繁重,越要全党上下团结一心、砥砺前行,越要保证全党集中统一、令行禁止,步调一致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下面,我围绕“坚决破除疫情防控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一主题,给大家上一堂党课,重点讲三个方面认识。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实质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个生长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由来已久,不是新问题。我们党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斗争,也贯穿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从未间断。

毛泽东同志领导开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就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深层次上严厉批判形式主义。毛泽东同志说过,“形式主义害死人”“要把官僚主义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因为没有一个同志喜欢它”。1942年至1945年的延安整风运动,就是大力反对主观主义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把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重大课题突出地提到全党面前。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指出,“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无论在我们的内部事务中,或是在 国际交往中,都已达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他强调,必须从制度上、根本上改变官僚主义作风,“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三反”“五反”运动,在全国范围内针对突出问题,将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向了高潮。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采取多种形式的集中教育、专项整治,持续不断地进行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斗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记就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习近平总书记记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官僚主义实质是封建残余思想作祟,根源是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做官当老爷,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中央八项规定为肇始,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整治“四风”,全党上下纠正“四风”取得显著成效。但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花样翻新,老问题换上新面孔,表面现象交织深层次问题,复杂性、隐蔽性、迷惑性越发凸显。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依然暴露出诸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如在保障居民物资供给、分配供应防疫物资中不负责、不公平、不及时;

对疫情防控安排部署不力、处置失当;

要求层层开会发文、建台账、搞留痕;

多头频繁、过急过紧要求基层填表、报数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时明确提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

可以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但是,它们的实质以及它们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危害则是相同的。

形式主义的要害是,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劳民伤财。

官僚主义的要害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做官当老爷。

两种恶习相互影响,相互助长,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损害了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已经成为祸国殃民的一大灾害,务必下大力气加以铲除。

二、全面体检把脉,切实找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症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取得积极成效,但有的问题还十分顽固,有的问题虽然面上得到遏制,但又出现新动向、新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在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方面主要表现有:“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的问题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较为突出。有的领导干部对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表态多调门高,但行动少落实差,虚多实少,仅仅满足于“轮流圈阅”“层层转发”“安排部署”,个别领导干部说一套做一套,我行我素。也有少数地方不计成本、不顾长远地升格加码、提高标准,看似讲政治,实际上架空了中央政策要求。

在履职尽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主要表现有:有的部门热衷于与下属单位签订“责任状”,将责任下移,试图让下级的“责任状”成为自己的“免责单”。有的职能部门片面强调“属地责任”,许多应该部门做的,或者部门与地方协调解决的问题,最后都推给地方。

在联系服务群众方面主要表现有: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没有把岗位职责上升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高度,对工作没有激情,对群众没有感情,对解决群众诉求没有耐心。有的单位表面上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门好进、脸好看”,但还是“事难办”,将过去的“管卡压”变成了现在的“推绕拖”;

在为基层减负方面主要表现有:会议多、文件多、督查检查考核多的问题由明转暗。如有编号的红头文件有所减少,但以电话通知单、工作便函、群发微信短信、手机app推送等代替下发文件的现象有所增多。正式备案通知的会议少了,但套会、陪会现象多了,会议时间拖长、人员增加。有的地方和部门借“调研、座谈、观摩”之名的督导检查并没有明显减少,形式留痕、评价单一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日益凸显,有的地方和单位把手机app、微信等作为工作管理的延伸,基层干部时刻处于待命状态,压力较大。

那么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表现。

一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用心不用力,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打折扣等。如一则通报中指出:**镇**社区贯彻上级精神打折扣、工作消极应付,存在巡逻人员较少、占道经营现象突出且无人劝导、街面上未佩戴口罩人员较多等问题。

二是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不投入、不深入、不扎实。有的社区干部落实疫情防控摸排工作不力问题,导致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给工作带来很大的被动。如一则通报中指出,**社区有1名武汉返乡人员已于*月**日从武汉返乡,而社区未排查到相关信息,对该情况未及时掌握,且在掌握后仍未按要求上报。2月**日,**被免去社区党总支书记职务。

三是不服从疫情防控统一指挥调度,无正当理由拒不执行上级安排部署,或敷衍应付,相互推诿扯皮等问题。如一则通报指出:**镇党委安排镇干部**参与该镇辖区内重点区域、重点人员的走访排查、宣传引导和日常管控工作。1月27日至31日,在镇分管领导及有关人员多次催促下,**仅29日上午参与防控工作,其余时间均未到岗履行防控职责,且未履行请假手续,造成不良影响。2月**日,**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四是增加基层负担,多头频繁、过急过紧要求基层填表、报数等问题。这一点也是疫情防控中最典型最突出的问题,不用举例子,大家肯定感触很深,各个部门都各自制作一份或几份表格,要求基层干部填写并迅速上报,这些表格的内容其实相差无几,但没有一个文件、一个部门帮乡镇解决急需的哪怕一个口罩、一瓶消毒水的问题。这就是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方式来给基层增加负担、消耗基层干部的抗疫精力。

刚才我们讲了4个方面的典型表现。有些例子是我们这里的,有些是其他地方的,但不代表我们这里没有,请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这些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记所指出的,“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必须要下大力气加以整治。

三、精准对症下药,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迷惑性,整治难度相对较大,必须综合施策“靶向治疗”。

一是抓好“关键少数”。要抓好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头雁效应”,带头示范,把自己摆进去,主动查找、自觉纠正自身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要切实担负起带头防治、自觉抵制、主动整治的责任,带头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要加强对督导检查、填表报数等工作的统筹,坚决纠正多头重复检查、表格材料过多过滥等问题,使基层干部从无谓负担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精力投入疫情防控第一线。

二是抓好典型教育。注重正反两面典型教育。一手抓思想、塑形象、立标杆,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突出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一重要内容,教育、引导和督促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克服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官本位思想。一手抓警示、明底线、促敬畏,对于查处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案件进行深度剖析,坚持以案明纪、以案说法、以案促改,强化标本兼治效果。

三是抓好监督问责。加强日常监督,对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谈话提醒、函询或诫勉;

高悬问责利剑,对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贯通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依规依纪依法从重从快查处,以行动体现决心,实现问责一个、警醒一片、教育一片,形成共同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良好局面。。严肃查处突出问题,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公开通报曝光,开展警示教育。

四是抓好正面激励。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树立担当负责、真抓实干、狠抓落实的选人用人导向,注重在疫情防控一线考察、识别、使用干部,引导党员干部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敢于担当负责、冲锋在前、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干部职工可以一线发展入党、一线提拔。同时要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对受到诬告陷害的干部,及时给予澄清正名、消除负面影响。

五是抓好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分析研判和源头防治机制,不断铲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滋生蔓延的土壤。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建立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管用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把集中整治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效措施固化上升为制度,用制度来约束、来规范。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

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把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从讲政治的高度来审视,从思想和利益根源上来破解,秉持务实态度,锤炼扎实作风,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持之以恒打赢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