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学习微课培训心得体会精选(汇总17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12:53:09 |
  • ZTFB |
  • 14页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加深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提取关键信息是写好总结的关键步骤之一。5.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和思考有所帮助。

教师学习微课培训心得体会精选篇一

我是才第一次听到“微课”一词的,没想到短短的两年多,微课就红遍了大江南北。各种大赛纷沓而至,但标准都不一样,方式各不相同。什么是微课呢?心中充满疑惑,一直不明白它能给我的教育教学带来什么改变。

六月初,参加了东师举办的“宽城区智慧教育种子教师培训”,短短的四天,让我得到了系统的学习,对其作用、模式、制作工具、设计理念都有了新的认识。

有很多老师常常说:“我也想做微课,可是我对电脑操作不太熟练,做不成。”其实微课最重要的是设计思路。有了巧妙的构思,总能找到简单的技术来完成它,不会录屏,可以录像;不会用ppt的复杂功能,可以用简单的图片加音乐加文字来体现;实在不行,我们可以采用老办法,一块黑板,加上教师的精彩讲解,然后用手机拍下来;不愿意出镜,也可以啊,能找到很多动画形象代替。只要想做、愿意做,技术不是问题。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了解教学需求,了解学生需求。从实用的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去设计。

培训班上,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程帅老师的讲解,他使用了很多的前沿技术,让我极其羡慕。还有吉喆老师的“camtasiastudio”熟练运用,也让我自愧不如,以前还觉得自己的信息技术用的不错,现在看到他们才知道,在他们面前自己还是个小学生。为什么平时沾沾自喜的我会如此呢?思考过后得出答案——自己运用得还不够!由此及彼,想到为什么现在的微课资源很多,但老师们却很少使用,有的甚至认为微课只能是学生在家使用,或者只能在平板电脑中使用。这大概是受了几所最先开展研究学校的影响,例如“可汗学院”就是做给孩子们在家收看用的。这种成功经验,在中国可以推广到边远山区,为缺少学校的山区免费建立网络,配备设备。这样也许每个教学点只需要设立指导教师,就能解决缺少教师的问题,以最少的投入,让乡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城里孩子的教育资源。但是如何用?在教学的哪些环节运用?这是我们下一步需要研究的,有了运用的经验才能做出更好的微课。微课一定是植根于一线教育这片土壤上的,而不是找些专家们闭门造车,就能制作出适用于一线教育教学的'微课。在这点上东师和宽城区的领导们已经意识到了,所以这次参与培训的都是一线的优秀教师。用起来,在用中感悟,在用中不断修改思路,才能做出好的微课。

看过很多大赛的微课作品,觉得现在的微课大有取代教师之势。有的微课就是照搬课堂教学;有的微课就是教师一味地讲,而缺少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还有的微课时间过长,缺少趣味。在这一点上我喜欢钟绍春教授不断追问的风格,他经常问我,为什么要制作这个微课?学生在学习这课时有什么难度?我还喜欢宽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李校长的提醒:“要注意学科知识的体现!”这些交织融合在一起,让我时刻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微课要短小、有趣、有互动,这样的微课学生才会喜欢!

教师学习微课培训心得体会精选篇二

这次的网络研修学习如期而至,和以往不同,大家都在看微课,那微课是什么呢?我没事就去教师网看看。在那我知道什么是微课,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说课”和“答辩”等环节。它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对于微课的录制我觉得还有些难度,以后会继续努力学习新的事物。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课余时间真的要好好的充电,微课的录制和剪辑还没怎么学会,将来要学的还很多。

教师学习微课培训心得体会精选篇三

微课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在以前的认识中,我一直认为微课是记录课堂活动的一小段视频,或是将40分钟的一节课分解成多个的课堂碎片。在经过培训之后才我才对微课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微视频为载体的,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活动。虽然微课时间短,但设计和制作精良,讲解细致,知识点小而明确,学习效率高、效果佳。通过对微课的培训学习加上自己亲自制作微课的体验,我认为微课作为一种教和学的新模式,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一、教学模式:自主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知识的传授在课堂中进行,而知识的吸收与掌握则在课外。学生需要克服学习中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往往并不在现场,而教师也没有做到因材施教。而如果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环境颠倒过来,学习的有效性将发生怎样的改变?微课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自助餐”式的学习体验。微课以一个个完整而独立的知识点呈现,无论是学习新知识,还是课后复习,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地学习某些知识难点或者技能,并且可以反复播放学习,针对性强,灵活性强,学习时间充足,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二、设计制作:细致精心。

培训学习听了东北师大的老师做的报告之后,让我对微课的制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反思:

1、选题很重要,一定要见微知著。微课在制作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确定课题,即一个知识点,而并非一整堂课,我们必须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困惑的一个重点难点或易错点切入,让他们通过少量的知识点掌握课程的关键内容,从而支撑起完整的知识结构。所以,微课制作之前的选题很重要,要科学,有启发性,能唤起孩子们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从而达到见微知著的效果。

2、深入解读文本,设计脚本。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学习的特点,在微课制作之前,一定要针对学情,深入的解读文本,抓住重难点,撰写设计脚本。脚本设计中,教师的讲授过程要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微课展示的时间短,这也对教师的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以最少的语言把问题的症结点破,不枝蔓,不拖沓,深入浅出,透彻、明了。

3、语文学科在微课的制作和呈现上要学会简洁,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恰到好处,不需要高大上,更不要喧宾夺主。语文微课的制作一定要努力呈现语文的学科特点,体现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能用语文的方式解决的,一定要慎用信息技术。不管是camtasiastudio还是office20xx,都只是在微课制作时提供的技术方面的支持,不能反客为主。在遇到一些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时,恰到好处的运用信息技术将知识点显性化,形象化,传媒化,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体现语文学科和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这次培训学习让我反思了很多,教育本就是关注人的活动,课改只是努力让教育回归本真,改变很困难,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能正确运用且用好新技术更是很困难,但是只要坚持从基础入手,脚踏实地终有一天,我们可以仰望星空!

教师学习微课培训心得体会精选篇四

4月17、18日两天,我在井冈山接受了省电教馆组织的“微课程培训”,该培训由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带领的团队进行主讲。

在这次的培训学习中,主要涉及两个重要的知识点。一个是到底什么是微课程,另外一个就是微课程的制作方法了。

一、什么是微课程?

“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这里,黎教授提出了注意力十分钟法则,人的注意力在学习最开始的十分钟,是最集中的,也是学习效率最高的,这也是为什么微课程要控制在十分钟以内。超过了十分钟,人的精神出现怠倦,不愿意再仔细看下去,那么微课也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

其次,微课程力求在十分钟里说清楚一个知识点,知识点不宜过多过杂。黎教授给我们展示了几个微课程的实例,无一例外的,每一个微课程都短小精悍,知识点明确清晰,且创意十足,让人看一遍就能记住视频中教授的知识点,非常的有意思。

微课的概念充斥着网络,给我们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让我们很困惑。什么不是微课呢?

1、辅助教师讲课的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实录的视频切片、以50分钟-1小时为单位的传统国家网络精品课程。

2、微课程不等于课堂实况录像的一小段切片、微课程不等于完整课堂的局部片段、微课程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判断、推理、鉴别、欣赏、评价、应用等;即使是单纯的语言的表达,也饱含了施教者的情绪、爱好、兴趣、激情、信念、承诺等情感价值观的东西,最终一起通过施教者的身体活动呈现出来,与纯粹的知识一起影响、感染受教育者,是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二、微课程的制作。

这次黎教授的团队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制作微课的方法,用手机录制。手机人人都有,且录制视频非常的方便,比起复杂的录屏软件而言,更容易被广大教师所接受。

1、规划微课内容。

a、分析学生、教材、重难点和易错点。

b、设计内容结构、表述方式和视觉效果。

c、制作微课、后期加工、字幕、版权。

d、应用课前预习、课中辅导、课后总结。

e、评价教学效果。

2、制作微课。

黎教授的团队授课,更多的倾向于学员自己动手,这也让我们的培训脱离了沉闷的教学,整个课堂沉浸在自己动手的欢乐中。我和来自九江八中的王珺老师一组,录制了一节自己的微课《用ps如何染头发》。下面是我们的自己动手画的上课材料。

3、利用“喀秋莎”进行编辑。

4、微课制作完成。

三、黎加厚教授关于微课程设计给教师的17条建议。

1、时刻谨记您的微课程用户是学生。

2、一个微课程只说一个知识点。

3、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

4、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即使很简单,很容易的内容。

5、要给学生提供提示性信息(例如:用颜色线标识,屏幕侧边列出关键词,用符号图形标注等)。

6、微课程是整个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要与其它教学活动环境配合,记住:在微课程中适当位置设置暂停,或者后续活动的提示,便于学生浏览微课程时转入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单统一调度下学习微课程。

7、微课程应有恰当的提问,问题的设计要恰当安排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核心问题,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促进学生思考。

8、每一个微课程结束时要有一个简短的总结,概括要点,帮助学习者梳理思路,强调重点和难点。

9、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要说清楚是什么,还要说清楚不是什么,让学生明确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关键技能的教学,要清楚地说明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

10、用字幕方式补充微课程不容易说清楚的部分,注意:只须呈现关键词语,不必像电视剧一样将所有的台词都打出字幕,这会增加学生的阅读认知负荷。

11、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要根据学习单的指导来看视频,看完视频以后要回到学习单来讨论、练习),要告诉学生使用微课程的技巧,(例如,遇到没有听懂的地方可以暂停重听)。

12、在学习单上将微课程和相关的资源与活动超链接起来,方便学生在学习单的统一调度下跳转学习。

13、一门课程开始的时候,要清楚地介绍这个课程的评价方法和考试方式,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学习。

14、开始时,要介绍主讲老师本人的情况,让学生了解教师。

15、注意研究借鉴可汗在讲与你的类似课程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16、留心学习其他领域的设计经验,注意借鉴、模仿与创造,例如,从电影、电视、广告等大众媒体中找到可以借鉴的创意。

17、有关微课程制作的操作技术细节(很多时候,细节往往影响了微课程的使用效果):鼠标不要在屏幕上乱晃;字体和背景的颜色要搭配好;讲解课程时,鼠标在屏幕上的速度不要太快;画面要简洁,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标、背景、教师人头像等,都要删除;录制视频的环境要安静、不要有噪音。

为期两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也领略了新时代的教学新方法。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学生可以半脱离课堂,不再单纯的课堂授课方式,让学生的学习空间更广泛,思维更开拓。而我们也能迎来新时代的教学方法!

教师学习微课培训心得体会精选篇五

近两年就像智能手机和“微信”引起的社会资源和信息的大爆炸一样,在教育界“微课”已然形成蓬勃爆发之势,教育资源建设的又一次大变革已悄然遍地开花。“微课”也为初中理化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在本学期的初中实验加试教学中我们理化生教研组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将实验过程先以“微课”的形式在手机上形成视频资源,记录教师的操作细节,让学生反复观摩。降低了实验难度,有效提升了理化实验教学效果。教师也在对自己制作的“微课”进行反复观看及不断完善中使自己的专业技能得到不断成长和提升,同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化实验资料库。更为以后整个学科的资源建设及学习模式的变革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持和示范作用。

现代化学校建设为“微课”的录制和使用提供了硬件基础。学校的“班班通”工程建设使每个班都配备有电脑、投影、白板;每位教师也重新配备了办公电脑;校信通、家校通、教学用u盘、光盘一应俱全。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在网络和电脑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必备品,特别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使得网络学习成为可能。

我市进行初中理化生实验加试已多年。实验加试强调学生操作实验的能力,这就促使学校在原有各类教学仪器的基础上,加强实验室建设。补充了大量实验效果比较理想的仪器设备,以满足学生实验的需要。学生在学习某些操作性较强的实验时,可以进入实验室动手操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还有计划地实施了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主的实验教学,成立了理化生实验社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性实验活动,使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有效提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实验课教学和常规课堂教学最显著的不同就是:操作性强、可视性差、细节较多。学生难以在一遍教学过程中深刻理解、全面把握,而在高频度重复性的实验教学中,还必须一遍一遍地讲解和强调要点,让教师苦不堪言。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在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的实验中发现:人类获取信息的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来自味觉。所以传统实验教学中可视性较差的问题,如果能以“微课”视频来弥补,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微课”最终呈现的数字格式的视频,可以储存、复制。学生可以在学校或家里反复观看,看清要点;突破难点;熟悉过程;加深理解。所以“微课”的出现,打破了课堂的框框,打通了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的联系。其鲜明的可重复性、可选择性特点让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更加灵活。

“微课”制作完成后,要使其融入课堂,有效克服实验课知识点凌乱、操作动作琐碎、教学效率较低的问题。同时制作好的微课视频也要实现资源共享,打造信息化的高效课堂,构建自主、优质、高效的学习体系。首先,我们搭建了较完整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各级平台的有效利用保证了“微课”在实验常规教学中起到点睛的神奇效果。

1、利用人工传递课堂平台教师用u盘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转移到所教班级的电脑桌面,便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随时观摩、学习,熟悉过程、关注细节、领悟原理。

2、利用网络平台将自己的微课上传至市网络资源库,资源共享。

3、可以分享至学生的qq空间,这样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中招实验加试氛围。既能达到励志的效果,也能使学生相互切磋,互相鼓励,牢固掌握。其次,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各种教学手段配合得当,才能使传统模式与现代手段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微课”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理化生实验相结合,打破了课堂实验的局限性。通过视频实验剪辑,学生看到一些重要的,但在目前条件下难以精确完成的实验,弥补了常规实验的不足,提高了初中物理和化学实验的演示效果。众所周知,理化实验存在仪器条件难以满足每一位同学的需要,实验内容繁琐,药品损耗较大,在实验教学中坐在后排的学生很难看清讲台上的实验操作细节。“微课”具有时间短、储量小、表现形式多样、携带和播放方便等特点,它还可以把关键步骤、关键点放大,这样既减少了仪器、药品不必要的损耗,又使实验的可视性增强,也增加了学生完成实验的信心。在本阶段高密度、大容量的实验教学中,“微课”以其“微”而“巧”的鲜明特点,发挥着其他课程资源无法替代的作用。“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互相融合,取长补短,以“微课”等信息化教学资源促进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变革,也将成为必然趋势。

教师学习微课培训心得体会精选篇六

微课的使用,真正实现不同认知能力的孩子都有相应的提高,它不拘泥与某种形式,不受任何的束缚,旨在引领学生发挥主动能动性,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而它必须依存与理念的正确引导,在智慧教育的引领下,微课正发挥着它无尽的能力,在信息化与学科深度融合的道路上,策马扬鞭!

我是20xx年才第一次听到“微课”一词的,没想到短短的两年多,微课就红遍了大江南北。各种大赛纷沓而至,但标准都不一样,方式各不相同。什么是微课呢?心中充满疑惑,一直不明白它能给我的教育教学带来什么改变。

六月初,参加了东师举办的“宽城区智慧教育种子教师培训”,短短的四天,让我得到了系统的学习,对其作用、模式、制作工具、设计理念都有了新的认识。

有很多老师常常说:“我也想做微课,可是我对电脑操作不太熟练,做不成。”其实微课最重要的是设计思路。有了巧妙的构思,总能找到简单的技术来完成它,不会录屏,可以录像;不会用ppt的复杂功能,可以用简单的图片加音乐加文字来体现;实在不行,我们可以采用老办法,一块黑板,加上教师的精彩讲解,然后用手机拍下来;不愿意出镜,也可以啊,能找到很多动画形象代替。只要想做、愿意做,技术不是问题。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了解教学需求,了解学生需求。从实用的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去设计。

培训班上,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程帅老师的讲解,他使用了很多的前沿技术,让我极其羡慕。还有吉喆老师的“camtasiastudio”熟练运用,也让我自愧不如,以前还觉得自己的信息技术用的不错,现在看到他们才知道,在他们面前自己还是个小学生。为什么平时沾沾自喜的我会如此呢?思考过后得出答案——自己运用得还不够!由此及彼,想到为什么现在的微课资源很多,但老师们却很少使用,有的甚至认为微课只能是学生在家使用,或者只能在平板电脑中使用。这大概是受了几所最先开展研究学校的影响,例如“可汗学院”就是做给孩子们在家收看用的。这种成功经验,在中国可以推广到边远山区,为缺少学校的山区免费建立网络,配备设备。这样也许每个教学点只需要设立指导教师,就能解决缺少教师的问题,以最少的投入,让乡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城里孩子的教育资源。但是如何用?在教学的哪些环节运用?这是我们下一步需要研究的,有了运用的经验才能做出更好的微课。微课一定是植根于一线教育这片土壤上的,而不是找些专家们闭门造车,就能制作出适用于一线教育教学的微课。在这点上东师和宽城区的领导们已经意识到了,所以这次参与培训的都是一线的优秀教师。用起来,在用中感悟,在用中不断修改思路,才能做出好的微课。

看过很多大赛的微课作品,觉得现在的微课大有取代教师之势。有的微课就是照搬课堂教学;有的微课就是教师一味地讲,而缺少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还有的微课时间过长,缺少趣味。在这一点上我喜欢钟绍春教授不断追问的风格,他经常问我,为什么要制作这个微课?学生在学习这课时有什么难度?我还喜欢宽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李校长的提醒:“要注意学科知识的体现!”这些交织融合在一起,让我时刻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微课要短小、有趣、有互动,这样的微课学生才会喜欢!

以前我认为微课只是用于教学,通过培训我了解到,微课的角度很多样,有的可以用于让学生自学,有的可以用于指导学生学,有的可以用于课后辅导……。以前我觉得做微课只是老师的事,通过培训我知道了,微课的制作要有学生的参与,甚至放手让学生制作,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这样来自于同学的经验更容易让孩子们感兴趣而接受。写到这里,我不禁大胆设想一下,可不可以让家长也参与进来?现在不是流行用微信晒宝贝的成长吗?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发起一个活动,例如:“朗读刚学的诗歌”,让家长在家录成视频晒出来!

几天的学习,让我觉得时间飞快,意犹未尽,期待更多学习的机会!

刚开学的时候听说过微课的名字,但不解其意。后来参与了英语百花奖,其中就有微课的录制,我们的微课内容就是中西方早餐饮食文化差异。在今天之前,我一直认为微课只是为教师教课提供便利和方便学生直观学习、理解,毕竟五分钟你传递的信息要精炼,不可能大段大段的叙述。

在今天的青年训练营上,我第一次发现微课原来可以这样:可以暂停,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可以质疑,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范例微课,丰富了我的知识,拓展了我的视野,提升了我的技能。这让我想到了我们英语的微课,也可以制作多种样式的,正如王岩校长所说,可以有课前微课,课中微课,课后微课。同时,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要将这短短几分钟充分利用,可以先设问质疑,再通过学习解答疑问,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去探究和学习。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说的可能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我也会多向身边的各种老师取经,希望大家不吝赐教。

微课如何做?如何运用到教学当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刚一接触,的确头大。但是钟绍春教授的报告,逐渐的让我理出了头绪。从国际大环境看,信息化的普及已经掀起人类历史上第四次的工业革命,任何事物脱离信息,都变得滞后。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已迫在眉睫。教育信息化如何做,如何去迎接信息化时代的各种挑战,如何改造我们的教育、改造我们的课堂?“智慧教育”应运而生了,他为我们在一线上懵懂、困惑、不知所措的教师们,提供一个可以参考的标准,在“智慧课堂”的教育模型下,学生将认同学习内容,主动、个性化、尽可能以探究方式学习,最终培养智慧的人。

为期四天的培训,无论是从理念上还是技术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专家教授现场讲解师范,边学边做边指导,少走了弯路,直奔主题,使我们尽快上手,独立完成一个合格的作品。在这点上,真心感谢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团队给我们提供的帮助!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个人认为微课制作的思路大抵如下:

课本上的知识本就来源于生活,我们学习地目的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学生不愿意学,被动的学以及不想学的状况呢?归根结底,孩子们没有认识到知识的用处。把知识还原到生活中,用生活中碰到的实例去刺激学生,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如何去解决在生活中碰到的点点滴滴的事情呢?其实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去,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使孩子们产生共鸣,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愿意学,真心的想要学会。以这种饱满的热情和探索的的激情去接受新知,必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课堂上的每个孩子都要有相应程度的提升,但是学生兴趣、认知水平、知识水平分类都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的每个环节,都布置相应的任务。任务驱动,目标明确,让孩子们自主的学习,在一个一个的任务驱动下,孩子们发挥自己无穷的想象力跟创造力,即便在探索过程中,碰到了困难走了弯路,这正好是孩子们锻炼与提高的机会。如果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仍然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么带着自己的问题去微课里面寻找答案,学生自己做到“以学定教”,达到的效果必然是相当的好。

知识的获取,无非三种方式:一是教师讲授,二是学生看书学会,三是小组合作探究。有的孩子听一遍就会,有的孩子看一遍书就会,有的孩子自己探索就能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但是无论哪种情况的孩子,都尽可能通过探究方式获得新知,做不了的尝试读懂,实在不行就听讲。并让其在各个环节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微课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每个环节布置完任务,给孩子们提供三种可供选择的微视频,一个是引导孩子看书自学的,一个是讲授式的,一个是提示孩子小组探究的。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微视频,而且可以随意的暂停或是重复看。教师真正实现主导作用,完全发挥孩子们自主探究的主体作用。孩子们自主探索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才是困扰自己的最关键的问题,教师再进行个性化、针对性的辅导,孩子们带着问题去听课,效果会特别的棒!先学后教,翻转课堂;以学定教,事半功倍,效率格外的高。

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各不相同,但是最终目的是一样的:首先是要掌握知识,并且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此外不单单是知识的获取,而是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学科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要设置进行有针对性的测试,根据测试结果,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和相应的学习内容进行个性化提升。

一堂真正的好课,不是教师发挥的有多好,课堂氛围有多精彩,而是,所有的孩子都要有收获,实现不同认知能力的孩子都有相应的提高。个性化学习程逐步深入,创新性思维能力也得到培养。学习没有学科的限制,学会学习,任何学科都可以触类旁通的。

微课的使用,真正实现不同认知能力的孩子都有相应的提高,它不拘泥与某种形式,不受任何的束缚,旨在引领学生发挥主动能动性,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而它必须依存与理念的正确引导,在智慧教育的引领下,微课正发挥着它无尽的能力,在信息化与学科深度融合的道路上,策马扬鞭!

教师学习微课培训心得体会精选篇七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使我们今后少走弯路。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微课》培训学习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9月14日在学校领导的精心安排下,我们有幸聆听了杜志强院长培训的微课。感慨万千,受益匪浅。特别是《微课》的学习,从几个微课片段,就让我们学习到了语言描写的方法,神态描写的方法,神态描写的含义等,让我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它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

教师学习微课培训心得体会精选篇八

微课是现今引领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热点,如何利用微课提高教学质量是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接下来就跟着本站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关于微课培训学习。

吧。

本学期的教师培训报了为期六天的微课程制作培训。老师把参加的学员分为几个小组,大家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分别完成了组内作品和个人作品,两个作品都受到了老师的肯定。微课程是一种比较新型的课型。这次培训,收益良多!首先,通过接触“微课程”明白了:微课程是由文字、音乐、图画三部分组成,它没有解说的声音,在优美的轻音乐中,静静地阅读文字,欣赏画面,进而引发思考。其次,此次培训,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培训老师提出建设微课程的五步骤:罗列教学核心概念;写15-30秒的介绍和总结,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录制长为1-3分钟的视频;设计引导学生阅读或探索课程知识的课后任务;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从什么是微课程、微课程的作用、微课程的分类、微课程的制作等方面深入浅出的阐述了微课程,真正让我们领会到了微课程“微而精,小而奇,内容少,蕴意深,从小处入手,解决一个问题”的独特魅力。

“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

课件。

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老师的微课程专题,内容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一课一事,层层剖析,有深度,有思考,很能启发老师们的思维。微课程从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高效解决,不泛化,不拖沓。在素质教育条件下,尤其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和学的效率,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

当然,微课程的制作是一种很费脑筋,很需要遵循科学和规律的。这也启示我们,科学就是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和随意,必须严谨、认真、科学。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多动脑,多制作像这些有效的微课程集,引导学生在思索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问题解决后得到提升。

总之,微课是一种以微视频为主的多种教学资源构成,并在教学应用实践过程中不断“生长”而成的一种微型网络学习课程,它是在web2.0时代随着新技术和新媒体(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网本、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智能化数字终端设备的普及)的迅速发展以及广大用户对学习方式多样化(如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按需学习、合作学习、移动学习、远程学习、泛在学习等)的迫切需求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的出现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微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我带着好奇与迷惑的心态,对微课程进行了由浅入深的学习,感受颇深,提升我对微课程进一步的认识。

1、了解了“微课”程功能特点。

我们学习了解到什么是微课程、微课程的发展研究过程、微课程的作用与特点、微课程的分类以及制作。

2、解决问题、有独到的优势。

由于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微课程的了解与学习,在一步一步的揭开微课程神秘面纱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逐步感受到她那“短而精、小而奇、内容少、蕴意深,从小处着手,解决一个问题”的独特魅力,而且有欣喜有发现有学习,当然也有迷茫有气馁,但微课程似乎有一种魔力让我们无法将她放弃,而是吸引着我们逐步的了解她最终喜欢上她而且能熟练地运用制作。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通过微课程的学习,我感觉收获颇丰。不仅学习到新知识,也为我们以后的教学奠下良好的基础,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

微课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在以前的认识中,我一直认为微课是记录课堂活动的一小段视频,或是将40分钟的一节课分解成多个的课堂碎片。在经过培训之后才我才对微课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微视频为载体的,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活动。虽然微课时间短,但设计和制作精良,讲解细致,知识点小而明确,学习效率高、效果佳。通过对微课的培训学习加上自己亲自制作微课的体验,我认为微课作为一种教和学的新模式,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一、教学模式:自主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知识的传授在课堂中进行,而知识的吸收与掌握则在课外。学生需要克服学习中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往往并不在现场,而教师也没有做到因材施教。而如果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环境颠倒过来,学习的有效性将发生怎样的改变?微课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自助餐”式的学习体验。微课以一个个完整而独立的知识点呈现,无论是学习新知识,还是课后复习,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地学习某些知识难点或者技能,并且可以反复播放学习,针对性强,灵活性强,学习时间充足,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二、设计制作:细致精心。

培训学习听了东北师大的老师做的报告之后,让我对微课的制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反思:

1、选题很重要,一定要见微知著。微课在制作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确定课题,即一个知识点,而并非一整堂课,我们必须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困惑的一个重点难点或易错点切入,让他们通过少量的知识点掌握课程的关键内容,从而支撑起完整的知识结构。所以,微课制作之前的选题很重要,要科学,有启发性,能唤起孩子们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从而达到见微知著的效果。

2、深入解读文本,设计脚本。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学习的特点,在微课制作之前,一定要针对学情,深入的解读文本,抓住重难点,撰写设计脚本。脚本设计中,教师的讲授过程要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微课展示的时间短,这也对教师的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以最少的语言把问题的症结点破,不枝蔓,不拖沓,深入浅出,透彻、明了。

3、语文学科在微课的制作和呈现上要学会简洁,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恰到好处,不需要高大上,更不要喧宾夺主。语文微课的制作一定要努力呈现语文的学科特点,体现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能用语文的方式解决的,一定要慎用信息技术。不管是camtasiastudio还是office20xx,都只是在微课制作时提供的技术方面的支持,不能反客为主。在遇到一些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时,恰到好处的运用信息技术将知识点显性化,形象化,传媒化,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体现语文学科和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这次培训学习让我反思了很多,教育本就是关注人的活动,课改只是努力让教育回归本真,改变很困难,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能正确运用且用好新技术更是很困难,但是只要坚持从基础入手,脚踏实地终有一天,我们可以仰望星空!

教师学习微课培训心得体会精选篇九

这次培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当属,东北师范大学钟绍春教授的《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应用的建议》。钟教授利用丰富的微视频及相关学习资料,为我们生动的讲解的什么样的微课才是好的微课。通过他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好的微课不知识优秀视频和活灵活现的动画效果,而应该首先是一节好的,一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好的。其次,钟教授还未我们讲解了一节完整的微课资源应包括任务单、学习资源、设计说明、作业、拓展资料等。使我们更系统的了解了微课制作的步骤。

当然,在本次培训中,使我最受益的还是学科组内研讨和自己制作微课活动,通过自己参加脚本的设计到微课的录制活动,使我们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激烈的研讨、认真的校正,对细节的精心把我,使我们每个人都更加精益求精。在微课制作过程中,每组上“课”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组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通过这次北京大兴的培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在今后的教学实际中可以对实际授课有一种具体的指导作用,使我的教学有一个可以参照的实例。相信这次活动所收获的一定会对我的教学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

教师学习微课培训心得体会精选篇十

微课是新时代的产物,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有必要去学会正确使用它,并创造性的运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去。本站小编整理了教师微课。

仅供参考。

4月17、18日两天,我在井冈山接受了省电教馆组织的“微课程培训”,该培训由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带领的团队进行主讲。

在这次的培训学习中,主要涉及两个重要的知识点。一个是到底什么是微课程,另外一个就是微课程的制作方法了。

一、什么是微课程?

“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这里,黎教授提出了注意力十分钟法则,人的注意力在学习最开始的十分钟,是最集中的,也是学习效率最高的,这也是为什么微课程要控制在十分钟以内。超过了十分钟,人的精神出现怠倦,不愿意再仔细看下去,那么微课也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

其次,微课程力求在十分钟里说清楚一个知识点,知识点不宜过多过杂。黎教授给我们展示了几个微课程的实例,无一例外的,每一个微课程都短小精悍,知识点明确清晰,且创意十足,让人看一遍就能记住视频中教授的知识点,非常的有意思。

微课的概念充斥着网络,给我们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让我们很困惑。什么不是微课呢?

课件。

课堂教学实录的视频切片以50分钟-1小时为单位的传统国家网络精品课程。

2、微课程不等于课堂实况录像的一小段切片、微课程不等于完整课堂的局部片段、微课程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判断、推理、鉴别、欣赏、评价、应用等;即使是单纯的语言的表达,也饱含了施教者的情绪、爱好、兴趣、激情、信念、承诺等情感价值观的东西,最终一起通过施教者的身体活动呈现出来,与纯粹的知识一起影响、感染受教育者,是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二、微课程的制作。

这次黎教授的团队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制作微课的方法,用手机录制。手机人人都有,且录制视频非常的方便,比起复杂的录屏软件而言,更容易被广大教师所接受。

1、规划微课内容。

a、分析学生、教材、重难点和易错点。

b、设计内容结构、表述方式和视觉效果。

c、制作微课、后期加工、字幕、版权。

d、应用课前预习、课中辅导、课后总结。

e、评价教学效果。

2、制作微课。

黎教授的团队授课,更多的倾向于学员自己动手,这也让我们的培训脱离了沉闷的教学,整个课堂沉浸在自己动手的欢乐中。我和来自九江八中的王珺老师一组,录制了一节自己的微课《用ps如何染头发》。下面是我们的自己动手画的上课材料。

3、利用“喀秋莎”进行编辑。

4、微课制作完成。

三、黎加厚教授关于微课程设计给教师的17条建议。

1、时刻谨记您的微课程用户是学生。

2、一个微课程只说一个知识点。

3、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

4、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即使很简单,很容易的内容。

5、要给学生提供提示性信息(例如:用颜色线标识,屏幕侧边列出关键词,用符号图形标注等)。

6、微课程是整个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要与其它教学活动环境配合,记住:在微课程中适当位置设置暂停,或者后续活动的提示,便于学生浏览微课程时转入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单统一调度下学习微课程。

7、微课程应有恰当的提问,问题的设计要恰当安排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核心问题,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促进学生思考。

8、每一个微课程结束时要有一个简短的总结,概括要点,帮助学习者梳理思路,强调重点和难点。

9、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要说清楚是什么,还要说清楚不是什么,让学生明确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关键技能的教学,要清楚地说明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

10、用字幕方式补充微课程不容易说清楚的部分,注意:只须呈现关键词语,不必像电视剧一样将所有的台词都打出字幕,这会增加学生的阅读认知负荷。

11、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要根据学习单的指导来看视频,看完视频以后要回到学习单来讨论、练习),要告诉学生使用微课程的技巧,(例如,遇到没有听懂的地方可以暂停重听)。

12、在学习单上将微课程和相关的资源与活动超链接起来,方便学生在学习单的统一调度下跳转学习。

13、一门课程开始的时候,要清楚地介绍这个课程的评价方法和考试方式,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学习。

14、开始时,要介绍主讲老师本人的情况,让学生了解教师。

15、注意研究借鉴可汗在讲与你的类似课程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16、留心学习其他领域的设计经验,注意借鉴、模仿与创造,例如,从电影、电视、广告等大众媒体中找到可以借鉴的创意。

17、有关微课程制作的操作技术细节(很多时候,细节往往影响了微课程的使用效果):鼠标不要在屏幕上乱晃;字体和背景的颜色要搭配好;讲解课程时,鼠标在屏幕上的速度不要太快;画面要简洁,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标、背景、教师人头像等,都要删除;录制视频的环境要安静、不要有噪音。

为期两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也领略了新时代的教学新方法。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学生可以半脱离课堂,不再单纯的课堂授课方式,让学生的学习空间更广泛,思维更开拓。而我们也能迎来新时代的教学方法!

3月份,我参加了市教师培训学校组织的微课制作培训。这次的培训通过看课件,我受益匪浅。各位指导老师的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我们焦渴的心田,让我饱尝精神大餐。下面谈谈微课制作几点学习体会: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首先是选题,微课重在解决疑难,突出的应该是个性问题,是教学的某个环节,是教学中的难点突破,课后的习题讲解。微的作用是解惑,而不应该是授业。我选的是《仓央嘉措情诗·见与不见》的赏析,确定了主题后就要搜集材料了。

接着是撰写。

教案。

虽然是微课教案中的环节也要详细条理要清析。必要的是课题、学科、适应年级、学生的认知起点、作品分析、基本流程都是要齐全的在教学流程设计时参考教学用书不能“拿来主义”要有自己的见解有思想、有价值、有创新真正起到解惑的作用。

下一步是制作一个ppt课件,课件起到的是一个引领的作用,要体现出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展现出新时代教师的科技水平,也不能太花了。因农村学生的见闻较少,语文课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是要让学生见多识广,有所见识才能有思想,有分析能力,写作时眼界也宽广。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道理。

最后一个环节是录制整合材料,录制可以用“录象专家”,转化格式处理文件可以用“格式工厂”,最后就是上传文件了。提交作品后,再回过头来欣赏同事们上传的作品,真是精彩倍出。

在制作自己的微课作品过程中,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是要注意的:

1.录制时调整电脑分辩率为1024*768,颜色位数为16位。ppt尽量做到简洁、美观大方。

2.时间须严格控制在五分钟左右。

3.内容非常碎片化,非常精炼,在五分钟内讲解透彻,不泛泛而谈,若内容较多,建议制作系列微课。

4.在编写微课内容时,基于教学设计思想,完全一对一地“启惑”“解惑”。

5.微课在内容、文字、图片、语言等上须正确准确无误。

6.微课讲解时,声音响亮,抑扬顿挫。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详略得当,不出现“你们”“大家”“同学们”等大众受众式用语。

7.若在讲解中使用课件,课件有视觉美感(建议ppt尽量采用单色,突出简示洁之美)。

8.视频画质清晰。

9.建议能看到教师头像。“ppt+视频”的录制模式下,头像不遮挡教学内容。

10.要有片头片尾,显示标题、作者、单位等信息。

11.视频格式为:flv、mp4,视频尺寸为:640*480或320*240。音频格式有:教师微课培训心得体会c(教师微课培训心得体会c、m4a、and、f4v)、mp3andvorbi。

总之,微课是新时代的产物,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有必要去学会正确使用它,并创造性的运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去。

20xx年1月18和19日为期两天的微课程教学培训,在石家庄市北方大厦石门会堂隆重召开。河北省中小学教师微课程设计与应用培训会暨黎加厚教授微课程专题报告会在此举行。来自全省教体系统的教育局长、教研员、中小学校长、主任及各学科骨干教师近800人,聆听了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微课程教学设计与应用》的报告。黎教授是一位学识渊博、精神矍铄、和蔼可亲的老人。他深入浅出的讲解,幽默风趣的话语,精彩的案例,伴随着不时传来的阵阵掌声,让广大教师们经历了一次头脑风暴。

在第一天的理论培训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类似我县现推广的生本教育课堂)。这与传统的“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方式正好相反的课堂模式,我们称之为“翻转课堂”(theflippedclassroom,国内也有其他学者译为“颠倒课堂”)。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了重新规划,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自此,“翻转课堂”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热点,并被加拿大的《环球邮报》评为20xx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在我国,重庆市江津聚奎中学和广州市海珠区第五中学相继开始了翻转课堂的教学实验。在翻转课堂中,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为学习者构建出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形成新型的学习文化。本文通过探究翻转课堂的起源、概念与基本特征,在分析国外实施案例的基础上,构建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并分析了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我国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在19日这天的技术培训中,各市区百余名学科骨干教师学习了制作微视频的几种技术,体验了在教学平台上创建微课程,并按照分组精心设计,通力合作,分别运用卫生纸和笔、prezi和录屏制作、手机录像和纸笔等方法,在短短几个小时之内就创作了数十个精彩纷呈的微课程,老师们认真执着的敬业精神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这次培训为我省的教学改革注入了丰富的时代内涵,让全省教师又一次感受到了理念的冲击,真正让老师们领会到了微课程“微而精,小而奇,内容少,蕴意深,从小处入手,解决一个问题”的独特魅力。

教师学习微课培训心得体会精选篇十一

说到“微课〞并不陌生经常会听到,但是在我的潜意识当中自认为“微课〞这样“高、深〞的东西对我来说太远了,它看得见摸不到,没想到就在本周我会有时机参加微课制作学习。

培训共两天的时间,学习微课的理论知识和制作微课的几款软件,可以说这次培训时间紧任务重,对我来说一下学几款软件操作还真是不太容易,但最终还是能制作出最根本的微课对我来说也是很欣慰,通过这次培训学习让我对微课的制作有了更多的了解,收获颇多让我知道这样印象中“高、大、上〞的制作有一天我也能学会,能够掌握这样的微课制作方法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我将老师讲解的一些重点的理论局部进行了整理:

短:教学活动短、视频时间短(10分钟内)不同学段适合的时间不同,例如:1-4年级小于等于4分钟,5-6年级小于等于5分钟,初中小于等于7分钟,综合起来6分钟为最正确。

教学主题小,资源容量小一个视频大约几十兆。

“精〞内容精选、设计精心、活动精彩,一个视频只选择一个内容进行教学。

“悍〞交互性强应用面广,可以通过互联网传播,可以反复观看。

(1)选取的教学内容要简短、有价值;。

(2)教学目标要单一、明确;。

(3)学习对象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根底和学习方式。

(4)在微课制作中还要注意在时间上要考虑观看视频的学生的`学段,小学段短于6分钟,在录制过程中教师语言要简洁、清晰,语速适当快些,教师尽量不要出镜,视频是给单一的学生观看所以在录制中要制造一对一的感觉。

培训学习的时间很短暂很多学习的内容还需要时间来消化接收,但是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相信在以后工作中多运用多研究慢慢熟练起来会做出更好的微课视频。

教师学习微课培训心得体会精选篇十二

xxxx年1月18和19日为期两天的微课程教学培训,在石家庄市北方大厦石门会堂隆重召开。河北省中小学教师微课程设计与应用培训会暨黎加厚教授微课程专题报告会在此举行。来自全省教体系统的教育局长、教研员、中小学校长、主任及各学科骨干教师近800人,聆听了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微课程教学设计与应用》的报告。黎教授是一位学识渊博、精神矍铄、和蔼可亲的老人。他深入浅出的讲解,幽默风趣的话语,精彩的案例,伴随着不时传来的阵阵掌声,让广大教师们经历了一次头脑风暴。

在第一天的理论培训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这与传统的“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方式正好相反的`课堂模式,我们称之为“翻转课堂”。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了重新规划,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自此,“翻转课堂”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热点,并被加拿大的《环球邮报》评为2014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在我国,重庆市江津聚奎中学和广州市海珠区第五中学相继开始了翻转课堂的教学实验。在翻转课堂中,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为学习者构建出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形成新型的学习文化。本文通过探究翻转课堂的起源、概念与基本特征,在分析国外实施案例的基础上,构建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并分析了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我国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在19日这天的技术培训中,各市区百余名学科骨干教师学习了制作微视频的几种技术,体验了在教学平台上创建微课程,并按照分组精心设计,通力合作,分别运用卫生纸和笔、prezi和录屏制作、手机录像和纸笔等方法,在短短几个小时之内就创作了数十个精彩纷呈的微课程,老师们认真执着的敬业精神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这次微课培训为我省的教学改革注入了丰富的时代内涵,让全省教师又一次感受到了理念的冲击,真正让老师们领会到了微课程“微而精,小而奇,内容少,蕴意深,从小处入手,解决一个问题”的独特魅力。

教师学习微课培训心得体会精选篇十三

本学期我参加了学校微课的培训学习,使我对微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微课每个老师能把自己的教学经验的精华部分简洁快速的传授给别人。下面谈谈微课制作几点学习体会:

(一)录制时调整电脑分辩率为1024*768,颜色位数为16位。ppt尽量做到简洁、美观大方。(尽可能使文件小,易于传输)。

(二)时间须严格控制在五分钟左右。

(三)内容非常碎片化,非常精炼,在五分钟内讲解透彻,不泛泛而谈,若内容较多,建议制作系列微课。

(四)在编写微课内容时,基于教学设计思想,完全一对一地启惑解惑。

(五)微课在内容、文字、图片、语言等上须正确准确无误。

(六)微课讲解时,声音响亮,抑扬顿挫。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详略得当,不出现你们、大家、同学们等大众受众式用语。

(七)若在讲解中使用课件,课件有视觉美感(建议ppt尽量采用单色,突出简示洁之美)。

(八)视频画质清晰。

(九)建议能看到教师头像。ppt+视频的录制模式下,头像不遮挡教学内容。

(十)要有片头片尾,显示标题、作者、单位等信息。

(十一)视频格式为:flv、mp4,视频尺寸为:640*480或320*240。音频格式有:aac(。aac,。m4a,and。f4a),mp3,andvorbis(。oggand。oga)。

微课是新时代的产物,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有必要去学会正确使用它,并创造性的运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去。

教师学习微课培训心得体会精选篇十四

我是20xx年才第一次听到“微课”一词的,没想到短短的两年多,微课就红遍了大江南北。各种大赛纷沓而至,但标准都不一样,方式各不相同。什么是微课呢?心中充满疑惑,一直不明白它能给我的教育教学带来什么改变。

六月初,参加了东师举办的“宽城区智慧教育种子教师培训”,短短的四天,让我得到了系统的学习,对其作用、模式、制作工具、设计理念都有了新的认识。

有很多老师常常说:“我也想做微课,可是我对电脑操作不太熟练,做不成。”其实微课最重要的是设计思路。有了巧妙的构思,总能找到简单的技术来完成它,不会录屏,可以录像;不会用ppt的复杂功能,可以用简单的图片加音乐加文字来体现;实在不行,我们可以采用老办法,一块黑板,加上教师的精彩讲解,然后用手机拍下来;不愿意出镜,也可以啊,能找到很多动画形象代替。只要想做、愿意做,技术不是问题。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了解教学需求,了解学生需求。从实用的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去设计。

培训班上,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程帅老师的讲解,他使用了很多的前沿技术,让我极其羡慕。还有吉喆老师的“camtasiastudio”熟练运用,也让我自愧不如,以前还觉得自己的信息技术用的不错,现在看到他们才知道,在他们面前自己还是个小学生。为什么平时沾沾自喜的我会如此呢?思考过后得出答案——自己运用得还不够!由此及彼,想到为什么现在的微课资源很多,但老师们却很少使用,有的甚至认为微课只能是学生在家使用,或者只能在平板电脑中使用。这大概是受了几所最先开展研究学校的影响,例如“可汗学院”就是做给孩子们在家收看用的。这种成功经验,在中国可以推广到边远山区,为缺少学校的山区免费建立网络,配备设备。这样也许每个教学点只需要设立指导教师,就能解决缺少教师的问题,以最少的投入,让乡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城里孩子的教育资源。但是如何用?在教学的哪些环节运用?这是我们下一步需要研究的,有了运用的经验才能做出更好的微课。微课一定是植根于一线教育这片土壤上的,而不是找些专家们闭门造车,就能制作出适用于一线教育教学的微课。在这点上东师和宽城区的领导们已经意识到了,所以这次参与培训的都是一线的优秀教师。用起来,在用中感悟,在用中不断修改思路,才能做出好的微课。

看过很多大赛的微课作品,觉得现在的微课大有取代教师之势。有的微课就是照搬课堂教学;有的微课就是教师一味地讲,而缺少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还有的微课时间过长,缺少趣味。在这一点上我喜欢钟绍春教授不断追问的风格,他经常问我,为什么要制作这个微课?学生在学习这课时有什么难度?我还喜欢宽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李校长的提醒:“要注意学科知识的体现!”这些交织融合在一起,让我时刻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微课要短小、有趣、有互动,这样的微课学生才会喜欢!

以前我认为微课只是用于教学,通过培训我了解到,微课的角度很多样,有的可以用于让学生自学,有的可以用于指导学生学,有的可以用于课后辅导……。以前我觉得做微课只是老师的事,通过培训我知道了,微课的制作要有学生的参与,甚至放手让学生制作,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这样来自于同学的经验更容易让孩子们感兴趣而接受。写到这里,我不禁大胆设想一下,可不可以让家长也参与进来?现在不是流行用微信晒宝贝的成长吗?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发起一个活动,例如:“朗读刚学的诗歌”,让家长在家录成视频晒出来!

几天的学习,让我觉得时间飞快,意犹未尽,期待更多学习的机会!

教师学习微课培训心得体会精选篇十五

我带着好奇与迷惑的心态,对微课程进行了由浅入深的学习,感受颇深,提升我对微课程进一步的认识。

1、了解了“微课”程功能特点。

我们学习了解到什么是微课程、微课程的发展研究过程、微课程的作用与特点、微课程的分类以及制作。

2、解决问题、有独到的.优势。

由于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微课程的了解与学习,在一步一步的揭开微课程神秘面纱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逐步感受到她那“短而精、小而奇、内容少、蕴意深,从小处着手,解决一个问题”的独特魅力,而且有欣喜有发现有学习,当然也有迷茫有气馁,但微课程似乎有一种魔力让我们无法将她放弃,而是吸引着我们逐步的了解她最终喜欢上她而且能熟练地运用制作。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通过微课程的学习,我感觉收获颇丰。不仅学习到新知识,也为我们以后的教学奠下良好的基础,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

教师学习微课培训心得体会精选篇十六

微课如何做?如何运用到教学当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刚一接触,的确头大。但是钟绍春教授的报告,逐渐的让我理出了头绪。从国际大环境看,信息化的普及已经掀起人类历史上第四次的工业革命,任何事物脱离信息,都变得滞后。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已迫在眉睫。教育信息化如何做,如何去迎接信息化时代的各种挑战,如何改造我们的教育、改造我们的课堂?“智慧教育”应运而生了,他为我们在一线上懵懂、困惑、不知所措的教师们,提供一个可以参考的标准,在“智慧课堂”的教育模型下,学生将认同学习内容,主动、个性化、尽可能以探究方式学习,最终培养智慧的人。

为期四天的培训,无论是从理念上还是技术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专家教授现场讲解师范,边学边做边指导,少走了弯路,直奔主题,使我们尽快上手,独立完成一个合格的作品。在这点上,真心感谢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团队给我们提供的帮助!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个人认为微课制作的思路大抵如下:

课本上的知识本就来源于生活,我们学习地目的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学生不愿意学,被动的学以及不想学的状况呢?归根结底,孩子们没有认识到知识的用处。把知识还原到生活中,用生活中碰到的实例去刺激学生,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如何去解决在生活中碰到的点点滴滴的事情呢?其实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去,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使孩子们产生共鸣,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愿意学,真心的想要学会。以这种饱满的热情和探索的的激情去接受新知,必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课堂上的每个孩子都要有相应程度的提升,但是学生兴趣、认知水平、知识水平分类都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的每个环节,都布置相应的任务。任务驱动,目标明确,让孩子们自主的学习,在一个一个的任务驱动下,孩子们发挥自己无穷的想象力跟创造力,即便在探索过程中,碰到了困难走了弯路,这正好是孩子们锻炼与提高的机会。如果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仍然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么带着自己的问题去微课里面寻找答案,学生自己做到“以学定教”,达到的效果必然是相当的好。

知识的获取,无非三种方式:一是教师讲授,二是学生看书学会,三是小组合作探究。有的孩子听一遍就会,有的孩子看一遍书就会,有的孩子自己探索就能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但是无论哪种情况的孩子,都尽可能通过探究方式获得新知,做不了的尝试读懂,实在不行就听讲。并让其在各个环节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微课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每个环节布置完任务,给孩子们提供三种可供选择的微视频,一个是引导孩子看书自学的,一个是讲授式的,一个是提示孩子小组探究的。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微视频,而且可以随意的暂停或是重复看。教师真正实现主导作用,完全发挥孩子们自主探究的主体作用。孩子们自主探索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才是困扰自己的最关键的问题,教师再进行个性化、针对性的辅导,孩子们带着问题去听课,效果会特别的棒!先学后教,翻转课堂;以学定教,事半功倍,效率格外的高。

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各不相同,但是最终目的是一样的:首先是要掌握知识,并且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此外不单单是知识的获取,而是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学科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要设置进行有针对性的测试,根据测试结果,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和相应的学习内容进行个性化提升。

一堂真正的好课,不是教师发挥的有多好,课堂氛围有多精彩,而是,所有的孩子都要有收获,实现不同认知能力的孩子都有相应的提高。个性化学习程逐步深入,创新性思维能力也得到培养。学习没有学科的限制,学会学习,任何学科都可以触类旁通的。

微课的使用,真正实现不同认知能力的孩子都有相应的提高,它不拘泥与某种形式,不受任何的束缚,旨在引领学生发挥主动能动性,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而它必须依存与理念的正确引导,在智慧教育的引领下,微课正发挥着它无尽的能力,在信息化与学科深度融合的道路上,策马扬鞭!

教师学习微课培训心得体会精选篇十七

4月底,我有幸去华南师范大学参加了微课培训,首先,我想感谢学校给了我这个学习和进步的机会。其次,我就参加培训后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首先由焦建利教授给我们分析了微课的现状、问题与趋势。他说到:这是一个“人人为师,人人为学”的时代。这让我明白:今天,我们任何人,只要愿意,我们可以向其他任何人学习我们想要学习的几乎任何东西。接着由胡铁生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发展趋势,当天下午我们还去了天容中学听了一节微课讲授课,课后,我市教师和做课老师针对“该如何上好微课”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我们具体学习了如何制作微课。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有很大的收获:

一、微课是指利用10分钟左右时间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或作业题、考试真题、模拟题的一种微视频。这种视频有着短小精悍的特点,即视频长度短,主题小,设计、制作、讲解精良,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

二、微课虽然是一个短小的视频,但它也具有环节上的完整性。微课虽展现的是某个教学重难点的知识,但就这个知识点而言,它也有导入、过程和小结。因此,我们在制作微课的时候一定要清楚这一点。

三、在学习制作微课时,我也有一些小收获。如: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录屏软件来录制微课,也可以使用手机或者摄像机。其实手机和摄像机是最容易操作的,如:平时听数学老师说,数学中的除法那一部分知识特别难,而课堂上的时间又有限,老师兼顾不到每一位学生,也许某个孩子理解能力弱,没跟上老师的思路,这一部分就落下了,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采用手机或者摄像机,准备好纸笔,这个时候老师就只需在纸上进行解题,解一道题最多也就用3、4分钟,既简单又清楚,孩子可以一遍一遍去看解题步骤。

四、之前总觉得微课在我们这个技术相对落后、孩子自学能力较弱的环境下根本就是天方夜谭,但在天荣中学听完方莹老师的课后我有了一点点转变,当时我们心里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疑惑,孩子课堂上在老师的眼皮底下都不认真学习,在家有可能一遍一遍,翻过来翻过去的看视频学习吗?在与王莹老师的交流中,一位老师问出了大家的心声。而方莹老师平时也是把视频做好后,让孩子利用微机课或者是自习课去观看,这样大部分人都在学习,避免孩子偷懒的情况。所以,对于我们小学而言,小学生的自制力和学习主动性本来就弱,这种“家校翻”根本就不适合,所以,我们只能利用微机课和自习课让孩子去观看微课。其实微课的制作相对来说较容易,但是如何设计导学案,在教学内容的哪一环节设计微课,用怎样的方式设计孩子们容易理解才是最难的,也是我学习之后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会不断去尝试、争取能让微课伴着孩子们一起进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