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家公祭会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14:03:57 |
  • ZTFB |
  • 8页

10.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获得的宝贵收获和启示,对我们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写心得体会时,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条理性,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你的思想。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别具一格的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国家公祭会的心得体会篇一

国家公祭日,是为追忆历史、警醒未来而设立的重要节日。它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庄重纪念,更是对国家、社会以及每个个人的一次深刻洗礼。参加国家公祭日的活动,让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生命的脆弱以及珍惜和平的重要性。

第一段:民族记忆的痛楚。

国家公祭日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寂静而庄重的环境中。在公祭日的活动中,我亲眼见到了历史的伤痕,感受到了民族记忆的痛楚。通过观看纪录片、艺术表演以及举行悼念仪式,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那段历史带给人民的深重伤痛。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无尽的悲痛和对逝者的无限哀思,同时也更加坚定了珍惜和平的决心。

第二段:历史的警示与反思。

国家公祭日是对历史事件的庄严纪念,更是对当代社会的警示与反思。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战争和暴力只会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痛苦。通过参加公祭日活动,我深切地意识到和平是来之不易的珍贵财富,我们要倍加珍惜和努力维护这一宝贵的和平。同时,公祭日也激发了我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通过学习历史、了解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历史的轮回和重演的危险,进而引以为戒,避免重蹈覆辙。

第三段:感悟生命的脆弱与宝贵。

国家公祭日的活动让我深刻领悟到生命的脆弱和宝贵。在悼念仪式中,我看到了无数生命因历史悲剧而英勇献身的身影。历史的残酷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不是靠武力征服他人,而是为了和平和正义而舍生忘死的人。每一个生命都是珍贵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和善待自己的生命,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为实现和平、为追求幸福努力奋斗。

第四段:唤起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

国家公祭日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纪念,更是对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的唤起。参与国家公祭日的活动,让我深刻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一员,每个人都有责任维护社会和平与稳定。我们应当牢记历史教训,秉持公平正义的原则,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真正成为社会责任感强烈的公民。

第五段:寄托对美好未来的期望。

参加国家公祭日活动,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历史的沉痛曾经撕裂国家和人民,但也正是历史造就了今天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发展。通过反思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和平是多么可贵,珍惜和平更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在新的时代里,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传承和发扬历史的精神,团结一心,共同为建设美好的国家和社会而努力奋斗。

国家公祭日的活动,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生命的脆弱以及珍惜和平的重要性。它是对历史事件的庄重纪念,更是对国家、社会以及每个个人的一次深刻洗礼。通过参加国家公祭日的活动,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历史的教训,对未来充满信心,并发扬历史精神,为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铭记历史、缅怀英烈,并为美好的未来努力奋斗!

国家公祭会的心得体会篇二

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设定每年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首次以国家名义悼念大屠杀死难者。

在第8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84年前古城南京发生的那场惨绝人寰的惨案,仍是让人不忍卒读。和平来之不易,国耻勿忘,历史必须铭记!南京大屠杀带来的伤痛从未被时间抹去,人们对国家公祭日这个纪念日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扶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同时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是中国与世界更好地在沟通,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就如欧洲一年一度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死难者一样,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历史告诉我们,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是多么重要。国耻难忘,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大、民族振兴,才是对侵略者最好的回击。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悲痛会随时间久远而湮没,但历史的启示不会。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铭记历史、唤醒记忆、开创未来的举措。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如果说南京大屠杀是近代悲剧的极致,那么当历史翻开这一页,我们最终看到黑暗的离去和光明的到来。筑梦中国,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我们当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己任,把爱国奉献的热情转化为创造创新的不竭动力。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国家精神、民族精神、爱国精神的传承。国行公祭,拉近了远去的硝烟,重温了民族的苦难;国行公祭,不为宣扬复仇与怨恨,是为唤起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许下复兴的心愿:吾辈当自强。国家公祭日,中国人民将聚集在一起,以沉重的心情缅怀逝者,但人们知道,这不是在宣泄情绪,不是在倡导民族复仇,而是提醒每一个人,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让中国人民更深切地体会到国家存在的目的和价值,体会到国家统一强大的重要,让民族精神提升,让中国人民更加爱国。

“卅万冤魂招不去,百年凄雨惕重来”。一年一度的国家公祭,恰如振聋发聩的警钟,提醒人们:历史记忆需要时常擦拭,人类道义需要不断砥砺,民族精神需要时常检阅。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永远铭记,铭记南京的疼痛、南京的眼泪;每一个中国青年要不断前行、振兴祖国的动力。

国家公祭会的心得体会篇三

今天是第六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这个草木含悲、山河垂泪的日子里,举国上下将以各种形式缅怀82年前惨遭侵华日军屠杀的遇难同胞,共同追忆那一段困难深重的历史,传递出中国人民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信念。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当下,早已远离了战争的硝烟,但无论哪个年代、不论是谁,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不能忘记,1937年侵华日军一手制造了惨绝人寰、灭绝人性的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我们不能忘记,在那段腥风血雨的日子里,我们的同胞守望相助、相互支持。我们更不能忘记,在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无数中华儿女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前仆后继,为民族独立作出了英勇牺牲。今天我们铭记历史,就是要让这些民族共同记忆代代相传,让爱国主义的旗帜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

当然,铭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除了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仪式外,今天“世界和平法会”、“烛光祭”等活动同步开展。自从11月下旬开始,南京陆续开展了“紫金草”和平行动、“和平许愿墙”签名活动、“和平颂”音乐诗会和“和平之夜”接力诵读等活动。和平的主题更加凸显,体现了中国人民追求和平的真诚愿望。历史启示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当前,我们所处的世界并不太平,地区热点此起彼伏,战争阴霾挥之不去,零和博弈让国际局势不确定因素增加。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铭记历史,也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力量。近代中国走过了一段苦难辉煌的历史,面对极其野蛮、极其残暴的侵略者,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空前斗志,展现出不畏强暴、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从大的历史脉络和深层次的内在逻辑把握当下发展取得的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种斗志和英雄气概一脉相承。正是依靠亿万人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告别了落后挨打的历史,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

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有一些关键的节点。即将到来的20xx年,我们将完成脱贫攻坚的历史重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这是我们国家发展史上的重大时刻,具有里程碑意义。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攻克贫中之贫、深度贫困的堡垒,进入深水区的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涉险滩、啃硬骨头,面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加需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增强斗争本领。风险挑战很多,有的还很艰巨。越是爬坡过坎的紧要时刻,越要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力量,葆有一往无前的精气神、焕发善作善成的意志,把中国人的志气拿出来,就没有什么目标实现不了。

每一年的国家公祭日仪式上,“和平大钟”都会被撞响。钟声深沉悠远,寓意着对30万遇难同胞的深深追思和对和平的企望。钟声更催人奋进,鼓舞着中华儿女圆梦复兴的雄心壮志。以此为契机,吹响冲锋号角,不断前行,我们定能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目标,以更优异的发展成绩不断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国家公祭会的心得体会篇四

今天,2021年12月13日是第8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4周年。11月23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全票通过了《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该《条例》从2021年12月13日起正式生效,并将此前南京市政府“默哀一分钟”的倡议,明确列入法规当中。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今年11月23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全票通过了《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

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该以史为鉴、警钟长鸣。

国家公祭会的心得体会篇五

2022年9月3日,是中国对抗日战争胜利77周年纪念日,也是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全国将举办国家公祭仪式,追思英烈,缅怀历史,展现国家尊严和民族精神。我有幸参加了这场仪式,并深受感动和震撼。下面是我对国家公祭会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雄浑的氛围。

通过实名制的申请,我在万众瞩目的武汉黄鹤楼广场观看了国家公祭仪式。当我走进广场时,立即被深深地吸引。广场上气氛庄严肃穆,统一的歌声和仪仗队的行进,紧张而正式。雄浑的氛围把人们的情感搅动了起来,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国家的尊严和荣誉。

第三段:感人的表演。

整个公祭仪式的过程,以极其严肃和庄重的方式进行。各种表演以纪念并致敬英烈。其中,最感人的是向烈士敬献花篮和默哀仪式。当代表们向烈士致敬时,代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意,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和敬意。同时,默哀仪式更是把人们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在整个公祭仪式中,这些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而感人的印象。

第四段:历史的铭刻。

参加国家公祭会最重要的目的是缅怀历史。纪念日的功效很快会渐渐消退,但是公祭会让我们更深刻的记住那段历史。那场战争并不是谁的胜利,而是中国人民的胜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由和平的生活,更应该发扬在我们前人勇敢无畏的精神,为国家繁荣昌盛献出自己的力量。公祭会是一次铭刻历史的机会,也是对现在和未来的期许。

第五段:国家的责任。

国家公祭会是国家级的战争纪念活动,展现了一个国家的尊严和责任。参加公祭会,是深深理解祖国的文化背景,“子孙皆好叁之”,更是为国家排忧解难,献出一份力量。展现国家的尊严和责任感才是公祭会的核心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我更加意识到,作为一个中国人,自己的文化背景和爱国情怀,都源于祖国的文化积淀和历史孕育。

结语:

通过参加国家公祭会,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祖国的文化背景和爱国情怀。公祭会打动了我的心灵,铭刻了历史,展现了国家的尊严和责任。作为公民的我们,应该在这种场合下缅怀英烈,铭记历史,并积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推动祖国的发展而尽一份力。

国家公祭会的心得体会篇六

今天我们去参观了一个地点,就是南京*纪念馆,一个有着特别纪念意义的地方。78年前的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在长达六周的时间内,大肆*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和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遇难者达30万人。

这场震惊中外的*,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永远的伤痛,也把日本侵略者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而时至今日,日本却连一个正经的“对不起”都没有。相反,日本首相和一些*多次参拜供奉着战犯的靖国神社;面对大量无可辩驳的物证和史料,日本右翼分子却一再歪曲和否认历史,还一再修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否认南京*,甚至称南京*是“伪造的谎言”。

南京*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开放,用铁一般的事实,揭露了当年侵华日军的侵略罪行,将尘封的沉默和真实写在了光天化日之下。其目的就是要告诉人们,永远不能忘记民族的苦难,不能忘记我们今天的和平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同时也呼吁日本人民,以此开启被日本右翼势力长久封尘的记忆,坦诚面对那段历史,不要忘记和自觉接受那段历史的教训。然而,据称今天的日本教科书,很少有把日本的这段真实历史教给他们的下一代。这种异乎寻常的顽固与反动令国家人民感到愤怒和难以理喻。

一个优秀的民族,必定是一个尊重历史、牢记历史的民族。我们纪念历史,并不是一味地宣泄仇恨,而是希望我们的国家、民族和每一位中国人,包括海外的炎黄子孙,要有忧患意识和自强精神。我们纪念历史,并不是为了*倒算,是为了避免“南京*”式的悲剧不再重演。是为了正告那些已经、正在或者妄图对中华民族施加罪孽、图谋不轨的国家和民族:团结、坚强的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我们自信地向全世界宣布:我们都有一个家,这个家没有任何人可以胆敢再次侵犯,这个家的名字就叫——中国!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应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血的教训,坚持不懈的奋发努力,让我们的祖国一天比一天强大,让野心不死的日本右翼势力对我们望而生畏,让我们成为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的有力的力量!

是的,我们倡导和平、友爱。但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较量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较量,在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领域,都非常激烈。让我们记住,30万同胞惨遭日军*;让我们记住,八年抗战,有3500万中*民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我们唯有时刻睁大警惕的眼睛,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民族自爱心、自尊心、自信心,自觉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愿我们的生活能永远祥和、美满、幸福,愿我们能永远远离灾难与不幸。

国家公祭会的心得体会篇七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82周年纪念日,也是第四个国家公祭日。山河肃穆,草木含悲,我们共同缅怀遇难的30万同胞,铭记中华民族的苦难岁月。今天,中国已经强起来,但“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不能忘记。让我们从历史中获得前行力量,共同开创美好未来。

南京大屠杀,如同奥斯威辛集中营,不仅是历史留给某个国家的伤疼,也是留给全世界的伤痛。我们以国家公祭日的形式悼念,不是要咀嚼战争苦难,不是要延续历史仇恨,而是要守护真实的历史,是要保留这段屈辱与奋起的民族记忆,是要培养大国公民应有的历史价值观,是要唤醒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守护好人类和平。“历史不应该是记忆的负担,而应该是理智的启迪”,我们不忘历史、铭记苦难,是为了警惕历史反复,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启迪,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82年过去,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并未结束。从否认野蛮侵略罪行,到参拜二战战犯,再到解禁集体自卫权、架空和平宪法……现实警醒我们,日本右翼势力有扩展泛滥的趋势,日本军国主义有死灰复燃的危险。这不仅是对历史真相和公理正义的公然藐视,更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蓄意破坏。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但是爱好和平并不等于纵容罪恶。中国不惹事,但也不怕事,我们绝不会让历史悲剧重演。

82年过去,那些逝去的同胞,无法看到中华民族在屈辱中的奋起。中国不再是积贫积弱、四分五裂,不再是发展落后、任人欺凌,而是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屹立在太平洋东岸。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今天,我们离民族复兴的梦想从未如此之近,此时我们更要铭记历史、戮力同心、共襄发展。只有一个更加强大、更加文明、更加现代的中国,才能保卫每一个国民的安全,才是对死难同胞的最好慰藉。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与时同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这也预示着,“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的判断没有变,全民必须要增强忧患意识,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战争虽已远去,但历史不能忘记。警报响起!勿忘国殇,是为了更好的面向未来。

国家公祭会的心得体会篇八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是南京人不应忘却的历史,更是我们国人应该谨记的历史!

南京大屠杀是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造成30多万人遇难。这是多么令人发指的罪行!但是他们还在那里津津乐道,认为这是光荣的事情,我不知道他们的良知去那里去了。南京大屠杀给中华民族的心灵上留下了永远的创伤,直到今天再去回想它,也是触目惊心让人充满愤慨。

同时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公祭活动。

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国家档案局公布了最新资料片《南京大屠杀档案选萃》,用见证人记录日军暴行。程瑞芳对日军在安全区内所犯的烧杀劫掠奸*罪行、南京难民遭受的非人待遇以及自己心路历程的逐日记录,它与举世闻名的《珍妮日记》一样,被称为“中国的珍妮日记”;1937年11月起,约翰·马吉牧师任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对外籍人士行动严格控制,摄影摄像绝对禁止。

约翰·马吉冒着生命危险,用16毫米摄影机拍摄了真实记录南京大屠杀的原始影像,为世人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历史证据……他们的资料是极其珍贵,是不能用任何东西来衡量的。然而面对这些史实资料,日本右翼势力还在百般抵赖暴行,不承认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更不承认有南京大屠杀。但我们要谨记南京大屠杀,用历史资料说话,揭露日军罪行,让日本右翼势力百口莫辩!

今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表明了国家对南京大屠杀的重视程度,更警醒我们要谨记历史,勿忘国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