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恢复联合国心得体会范本 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感想(8篇)

  • 上传日期:2023-01-05 02:16:55 |
  • ZTFB |
  • 8页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2022中国恢复联合国心得体会范本一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繁荣兴盛的汉唐康乾!从动荡清朝的饱经风霜,到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文化之脉从未断绝!中国这个巨人,经历了再多的磨难也未倒下!

而今,她已经更加强健,无时不刻不在向各个领域的第一进取冲刺!

强汉盛唐一直被当作后世的楷模,我们也曾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强国。不仅有汉武帝这样雄才大略的君主,更有卫青、霍去病这样的伟大将领,不仅有幅员辽阔的国土面积,还有威慑四方的军事实力!

纵观如今作文祖国的发展,总是和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

在习近平主席的带领下,我们的祖国正走在复兴之路上,一步步走向科技强国!军事强国!5g网络领先世界,高速铁路铺往各地,更走出国门!各项科技研发突飞猛进,体坛新秀每每争光!环境保护效果非凡,享誉世界!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提高,温馨和谐!各个领域无一不蒸蒸日上,日进一步!

将来的祖国,会是一个用实力保证和平发展,科技高度发达领先,环境优美宜居,各民族团结奋进的祖国!

五千年文明,五千年风雨,五千年动荡,五千年累积。我们不是争夺世界第一!我们是必将"重回"世界第一!完成我们的伟大复兴!

请看我们中国少年的力量,如何造就我们心中的巍巍中华!

2022中国恢复联合国心得体会范本二

同学们,你喜欢自己吗?你对自己满意吗?你很羡慕某些人,甚至愿意自己也成为他吗?如果你对自己有疑惑,那么我来告诉你:就像每一片叶子都有它独特的形状,每一朵花儿都有它独特的香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个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

我们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有自己的价值与意义,别人可以比我好,也可以比我差,

但没有人可以取代我。

美国少年天使肯尼,一出生就因为身体畸形截掉双腿,后来又发现切口的根部被癌细胞侵入,只好把腰部以下的身体全部切除。

但是,肯尼并没有向病魔低头,他在家人的帮助下向自己的生命挑战,拼命练习生存技能,使得自己日渐独立,能跟常人一样上学,甚至还学会了溜滑板、溜冰。

肯尼的生命是美丽的、动人的。

有时候我们以为遭遇到的危机使我们走投无路了,却在事后发现这是生命的转机。

美丽的生命在于勇于更新,且愿意努力学习。

化蛹为蝶,才能使生命焕然一新。

人的一生也需要蜕变才能成长。

每一次蜕变都回带你走进人生的新领域、新境界,使你获得新的感受、新的惊喜。

健康的我们,更要学会容忍自己的不足和缺点。

俗话说人无完人。

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如何在正视不足和缺点的前提下,采取积极的行动来弥补不足、克服缺点呢?一方面要正确和别人做比较,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寻找以后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要正确认识自己。

不要只从不同的方面平价自己,却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老觉得“某某的学习比我好,某某的书法比我好,某某的琴比我弹得好”,而实际上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学习好的可能体育不如你,书法好的可能学习不如你,不要一味给自己挑毛病。

既能够看到闪光点,也能够看到不足之处,对自己的认识才会全面,才能更好的取长补短。

中国台湾作家琼瑶,小时候除了语文外,其他学科成绩并不好。

有一次,数学考试她只考了20分,学校发给她一张“通知单”,要她拿回去给父母盖章。

捱到深夜,她鼓足勇气拿着通知书交给母亲。

母亲整个脸色都阴暗下去,将他好好责骂了一顿。

她绝望的给母亲写了一封长信,服毒*,幸亏抢救及时,才没有造成终身的遗憾。

从死神手中逃回来的她,分析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下决心取长补短,专心写作。

父母默认了她的追求,她开始发挥自己写作方面的长处,真正追求自己的事业,最终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

所以我们要多鼓励自己:“成绩单不漂亮没关系,只要我努力,就是一名好学生!”“基础不好没关系,只要我每天都有进步,就是一种成功!”“我的生活是充满阳光的,努力的我最美丽!”这样自信的度过每一天,你会越来越体验到:我的人生是非常有价值的,我是最棒的!

2022中国恢复联合国心得体会范本三

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求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仪表失灵,你越发清醒。乘客的心悬得越高,你肩上的责任越重。在万米高空的险情中如此从容,别问这是怎么做到的,每一个传奇背后,都隐藏着坚守和执着。

空投、平洞、竖井;朔风、野地、黄沙。戈壁寒暑成大器,于无声处起惊雷。一片赤诚,一生奉献,一切都和祖国紧紧相连。黄沙百战穿金甲,甲光向日金鳞开。

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战友们拉着手趟过雷场,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

浪的执着,礁的顽强,民的本分,兵的责任。岛再小,也是国土。家未立,也要国先安。三十二年驻守,三代人无言付出,两百面旗帜,收藏了太多风雨,涛拍孤岛岸,风颂赤子心,《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王继才、王仕花。孤云心浩然!

三十忠诚风与雪,万里邮路云和月。雪山可以崩塌,真正的汉子不能倒下。雀儿山上流动的绿,生命禁区前行的旗,蜿蜒的邮路是雪山的旋律。坚强的多吉,你唱出高原上最深沉的歌。

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板凳宽宽,稳住孩子们的心。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执鞭上课,艰难斑驳了岁月,风霜刻深了皱纹,有人看到你的沧桑,更多人看到,你年轻的心。

扶贫必须精准,不落一人一户。病情迫在眉睫,却一拖再拖。扎下帐篷,扎下了根;签上名字,就立下了军令状。没有硝烟的战场,你负了伤,泥泞的大山,你走出了路。山上的果实熟了,人们的心热了。

少小离家,乡音无改,曾经勇冠巾帼,如今再让世人惊叹。以点滴积蓄汇成大河,灌溉一世的乡愁。你毕生节俭,只为一次奢侈。耐得清贫,守得心灵的高贵。

身在市井,未曾放下心中豪情。曾经军旅,岂容凶残闹市横行。于人群中挺立,喝断的路,聚拢起民间的正义,侠隐于世,见义而勇。勇不在于强悍,而在于无所畏惧。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评选程序和标准是什么

你先得为国家人民作出贡献,得到推选,然后得到足够多的票数才行具体贡献呢:为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做出杰出贡献,获得重大荣誉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在各行各业具有杰出贡献或重大表现,国家级重大项目主要贡献者;

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以个人的力量,为社会公平正义、人类生存环境作出突出贡献;

个人的经历或行为,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社会价值观取向及时代精神;个人在生活、家庭、情感上的表现特别感人,体现中国传统美德和良好社会风尚。

2022中国恢复联合国心得体会范本四

在看这本《中国人的一天:变与不变的中国人》书的时,同事无意中也瞅到,他赞赏了这本书的大胆创新,尤其是这本书的书脊和书腰结合的构思,这在众多图书中,是第一次见到,我这个同事曾在图书出版业工作过,所以对书相对而言,会比我专业许多。

世界瞬息万变,我们都在微小的地域里,努力的活着,活着这个词信息量很大,不仅仅是生存之道,也有艰辛和那些捕捉不到的点滴。而这本书《中国人的一天 变与不变的中国人》,反而像生活之眼,看到了小市民在平凡生活下的默默无闻,甚至是那些收割了生活中的平淡与光鲜,《中国人第一天》在腾讯网上已经播出了许多期,我也看了不少,这里每一篇都是真实,我很喜欢这档节目,他们能把每天的关注点,移至这些普通老百姓中,这很有意义,他们讲述的故事,不仅仅是生活,更是平凡中的你我。

也许他们没有明星们来的光鲜亮丽,但他们也是兢兢业业在各自的岗位中,去工作,在各自的爱情里相濡以沫,他们不需要曝光,他们需要的是一种生活上的共鸣。

所以,这档节目自20xx年1月1日播出后,受到了各界人士的赞赏,他们一年365天从未间断,从名人商贾到贩夫走卒,从铁艺传承人到殡仪馆里的入殓师,从抗战老兵徐钦林到闽南特色的木偶戏,还有那些大山里留守女孩、守村老人、在北京北漂的青年们,这里不仅有天梯信使,还有开着路虎上班的公交女司机,无论他们是在地下通道唱歌的歌手抑或者是没有追逐流行选择学习传统文化的舞狮人,这里泛着热血,流淌着青春,他们没有老去,反而印在了书中,像一页隽永的神话,即便默默,都依旧闪着光芒。

在《90后评弹演员》这篇中,我看见古老苏州的吴侬软语,看见那古老的大堂里,弹拨的温婉抑或是熊熊的激昂,这些日渐式微的古艺,却在这些鲜活的面孔里,次第开放着,这不鼓舞人心吗?在《大山里的“天梯信使”》里,我看到的更多是触动,尤其在191页里的大图中,他爬在高高的深山中,那笔直的木梯全长24步,而且日渐腐朽,他依旧在着悬崖峭壁上攀爬,只为这身上三四十斤的邮袋能安全的到达对方的手中,谁能想这一趟需要5天,谁能想他坚守的是村里的老人都能不失孤,都能得到联系,更者他的工资一个月才1400元,这么辛苦的活,在一般人的眼里,早就不做了。而杜登文说“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对乡亲们、对邮路有了很深的感情。每次到村子里,村民拉着我说说笑笑,浑身的疲惫就一扫而光了。”

这是被村情喂养的信使,他用爱走完了一遍遍大山。中国的疆域如此之广大,这本书已经是第三本了,结合着大图片小文字,我看见太多的陌生又温暖的面孔,20xx多个日夜,20xx多个故事,20xx多种的生活,这里喜乐苦悲都串联在书页间,浪迹于生活中。

这是中国人的写照,也是中国人的面孔,我喜欢书里的一句话,“我们愿做社会的显微镜,放大平常的个体,让读者看到人生百态;我们愿做社会的望远镜,拉近天涯海角的距离,让读者心驰远方。”

是啊,我们都是望远镜,也是显微镜,我们不是看客,也可能是书里的一页,一个温暖。这本《中国人的一天:变与不变的中国人》很有内涵,不仅仅是震撼的图片,更多是文字下的触动,这本书,有大胆也有缺漏,比如有些文字的排版行间距过大,图片有些摆放过密集。不过这本书优点胜于缺点。

我很喜欢。

2022中国恢复联合国心得体会范本五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祖国的蓝天是蔚蓝的,草地是碧绿的,白云是洁白的,荷花是粉红的,鸟儿的歌声也是欢快的。

但是,现在人类不但不珍惜眼前这美好的一切,而且还在不停地破坏环境,造成了各种环境污染。蓝天变灰了,草地变黄了,云朵也不再那么白了,荷花也蔫了,小鸟的欢叫声也处处都有着悲鸣。

我们对祖国的蓝天和其他的有着深刻的情谊,祖国的蓝天和其他的对我们也有着深情厚谊,它们一直都在帮助我们,祖国的蓝天让我们有着辽阔的胸腔,时时都在的好心情;祖国的大树无时无刻都在释放这氧气,吸收着二氧化碳,供我们呼吸,并且美化环境和大自然,所以我们更应该多植树造林,制止滥砍滥伐树木的行为,呼吁朋友们一起来保护环境。

祖国的蓝天是那么美丽、繁荣、昌盛、可爱,您是我们中国人的母亲,您生我们养我们,对我们有着深厚的情谊,我们永远报答不完你对我们的深深的爱!我们永远爱您,我们一定会好好保护您的。

关于祖国的传说应有尽有,比如《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牛郎织女》;《八仙过海》……祖国的美景应有尽有,比如长江长城,黄山黄河……

啊!祖国的蓝天你是那么美丽!我爱你,我亲爱的祖国!祝福你永远年轻、永远强大、永远繁荣昌盛!

2022中国恢复联合国心得体会范本六

[摘要]师德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在他们看来:师者,治世之本,万世之表,应志于师道、以师为荣;师者,正己而正人,须身正为范、淳风化俗;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必勤勉治学、熟读精思;师者,知难而进,知困而学,则教学相长、不耻下问;师者,上善若水,坦荡无私,能慈爱弟子、兼容并蓄;师者,察识贤愚,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主张因材施教、学以自得。探赜古人师德思想,古为今用,可为当代教师师德的培育提供思想资源和人格榜样。

[关键词]古代中国;思想家;师德

[中图分类号]g49-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595(2012)06-0074-05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形象的最好描述。作为教师,不仅应掌握知识,还要有“道德”。“师德”是师之为师的基本素质。“师”本义为“军队”,后演绎为“教师”,而表示“教师道德”之意义的“师德”一词,乃为近代话语的产物。中国古代硕学鸿儒、思想巨擘们关于“师德”的一些真知灼见,将泽披后世,启迪后学。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教师均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是立人之本、为学之本。因而,许多从事教师职业的师者,都以师为荣、以师为职志。

师者,治世之本、万世之表。许慎指出,“师”本义为古代军队的一种编制,二千五百人为一师,“师之言帅也”[1]。“师”引申义是代表某种共通性理念、具有权威、能够教导别人、且传沿思想和观念的人,这即是“教师”。《周礼·师氏》云:“师氏,掌以媺诏王。”郑玄注曰:“告王以善道也。《文王世子》曰:‘师也者,教之以事而谕诸德者也’”;“师氏掌以前世美善之道,以诏告于王,庶王行其美道也。”按照《师氏》之记载,“师”以三德教国子,即:以至德为道本,以敏德为行本,以孝德知逆恶;同时又教以“三行”,即:以孝行亲父母,以友行尊贤良,以顺行事师长。[2]由此可知,“师”是“德”的培育者和“行”的倡导者,没有“师”,统治者便不能“教之以事而谕诸德”,就不能有健康的道德品质的培育;反之,为“师”者,若不能有效地推动社会道德水准的提升和个体修养价值的完善,便不能称其为“师”。

孟子把教师的地位抬到了空前的高度。他说:“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孟子·梁惠王下》),他甚至把教师凌驾于君之上:“是王者师也”(《孟子·滕文公》)。教师有崇高的地位,从事教师职业是莫大的荣幸,因为“教天下英才”是“君子三乐”之一:“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荀子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地位,他将教师看作是“治之本”:“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荀子·礼论》)。在荀子看来,教师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兴亡:“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荀子·大略》)。正因为荀子的上述主张,“天地君亲师”这一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的精神信仰和象征符号才得以确立。[3]故,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行为的楷模,更是“化民成俗”的端始。

师者,传道授业,故应立定师道、悉心为教。孟子说:“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孟子·告子上》)羿教人射术,要求学员应“志于彀”,即要专注于“射”这件事,唯全心全意地从事射术活动,方能取得良好效果。同理,教人者立定“教”这一过程、专注于“教”这一事业,才能在教学实践中积蓄力量,提升自我能力。荀子亦论曰:“君子壹教,弟子壹学,亟成。”(《荀子·大略》)所谓“壹”,即“专一”,专心致志于“教”和“学”,教者与学者皆能“亟成”,有所成就。

“志”于教、“壹”教,即是“敬”重教育事业。朱熹曾指出,做事“敬”能实现功德圆满:“敬不是万虑休置之谓,只是随事专一谨畏,不放逸尔。非专是闭目静坐,耳无闻,目无见,不接事物,然后为敬。整齐收敛这身心不敢放纵,便是敬”。[4]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论教育家之自觉时也深刻地指出,教育者敬重、专注教育事业,是社会发展、国家进步的保障:“凡为教育家者,必终身以教育为职志,教育之外,无论何事均非所计;又须头脑明净,识见卓越,然后能负此重任。……教育家之成德达材,视今日之生徒即他日文明灿烂之花也。鄙人极愿我国之教育家养成此志,将来对于中国之前途固有莫大之希望,即对于自己一身亦有非常之愉快矣”。[5]“敬”是“随事专一”、“不放纵”。以师为荣,自是教者的“志”。立定此志,无有不成。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2月第28卷第6期张瑞涛,等:中国古代思想家师德观概览二、身正为范,淳风化俗

教师是公平正义、规范价值的化身,承担着淳风化俗的社会责任。从事教师职业的师者,必当身正为范,由正己而正人。

师者,身正为范,正己以正人。孔子明确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身正方教导他人,否则,教人者无说服力,被教者自不会宾服。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正人正己”的思想,指出:“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孟子·尽心上》),因此,“教者必以正”。若自己不能“正”,则应反躬自省:“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上》)。反躬自省的过程即是彰显自我主体性、开显自我道德理性以及提升自我道德素养的过程。

关于如何“身正”,古代思想家多有论述。如孔子要人“刚正不阿”:“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雍也》);“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也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也耻之”(《论语·公冶长》);要“诚实笃信”:“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语·为政》);“言必信,行必果”;要“谦虚谨慎”:“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要“诲人不倦”:“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等等。孟子要人“淡泊寡欲”:“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孟子·尽心下》);老子引圣人言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第57章);汉代哲学家董仲舒亦指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汉书·董仲舒传》)。[6]224师者无欲方刚,刚正而不阿,自可导民于朴实、真诚。教师“身正为范”的终极意义在于培育学生健康的道德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墨家学派代表墨翟曾说:“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则段干木、禽子、傅说之徒是也。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处官失其理矣,则子西、易牙、竖刀之徒是也”(《墨子·所染》)。荀子亦论曰:“枸木必将待檃栝、烝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荀子·性恶》);“人无师无法而知,则必为盗,勇则必为贼,云能则必为乱,察则必为怪,辩则必为诞。人有师有法而知,则速通,勇则速威,云能则速成,察则速尽,辩则速论。故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无师法者,人之大殃也”(《荀子·儒效》)。汉代思想家韩婴在《韩诗外传》云:“智如泉源,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7];扬雄在《法言·学行》中亦云:“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8]169。人是环境的产物。在教育教学环境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身正为范”,可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诚如《论语·颜渊》所言:“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教师的教育活动不仅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格,还要善于解答学生对具体学科知识的疑问。那么,从事教师职业的师者,当博览群书、勤勉治学,并能实现知识的创新与传沿。

师者,授业解惑,故须勤勉治学。孔子认为,人有“生而知之者”,有“学而知之者”,亦有“困而学之者”,他自身则是“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论语·述而》);“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敏以求之”体现的是求真、求知的好学精神。

教师传授学生知识,自身应该对所授知识有全面的理解,教师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身应是长流水、是源头活水,而不是一潭死水、一桶水,诚如孟子所言:“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流水唯有填满了沟洼方继续前流,君子志于师道且有所学,方有所成就、有所规模。荀子高度重视现实世界中人的修行,强调文化积累对人德性的改造,从而主张“积习”、“化性”:“性也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情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为乎。注错习俗,所以化性也;并一而不二,所以成积也。习俗移志,安久移质。并一而不二,则通于神明,参于天地矣”(《荀子·儒效》);“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教师善思明辨、勤勉问学,既是成己的必然要求,“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又是正人的基本举措,“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人,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荀子·劝学》)。汉代思想家王充的《论衡·实知》亦论述了“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故知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天地之间,含血之类,无性知者。……实者圣贤不能知性,须任耳目以定情实。其任耳目也,可知之事,思之辄决;不可知之事,待问乃解。天下之世,世间之物,可思而知,愚夫能开精;不可思而知,上圣不能省”[6]236。王充否认有所谓生而知之之人,凡有血脉的人类,没有不学就能知道的事,亦没有仅仅靠思考就能理解的问题,有知识有才能的士人,只有“学”才能成功,唯有“问”才会知道。王充在《论衡·别通》中还指出,师者应“含百家之言,犹海怀百川之流”[6]240,教师要做到博通古今,以海纳百川之情怀,通贯诸家学说,以应对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知。

教师的勤勉治学是以熟读精思为根基的。孔子曾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宋代大儒朱熹在《朱子语类》中亦论曰:“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他在《学规类编》中亦指出:“读便是学。……学便是读,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意。若读而不思,又不知其意味。思而不读,纵使晓得,终是杌陧不安。……若读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6]313。熟读而能精思,便可充分理解原作者的意思,并结合阅读者自身的学识与修养,实现阅读文字意涵的重新诠释。教师不是传声筒,亦不是书本知识的背诵者,而是知识的讲解者和创作者。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在提升自我身心修养和知识储备的过程中,要对知识有清晰的、逻辑的分析和感悟,并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与思维传授于受学者。从而,使师生为知识的创新和传沿共同努力。

教师应以“教”促进自己的“学”,以“学”反思“教”中的问题,且善于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从而师生共同进步。

师者,授学他人,故应知难而进、知困而学。《礼记·学记》载:“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9]教师的“教”是检验“学”之效果的最直接手段;“学”是实现“教”的合理性、准确性、思想性和时效性的基础。学而忧则教,教而困则学,学以致用,教学合一。王充在《论衡·超奇》中言:“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即徒诵读,读诗讽术,虽千篇以上,鹦鹉能言之类也。”[6]243教师要教学生,自身应要先学习。教师学习的独特性便是要将自己所学与学生的现实问题的解决相对应,而且要与时代步伐相对应。教师的教不仅是要让学生了解知识,更是要使学生创造新的知识,帮助学生解决新的问题。如果教师的学和教不能有效地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那就是鹦鹉学舌,是古旧知识的传声筒、代言人,而不是新知识的“创作者”,更不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良师。

教师与学生构成教学的主体,师生应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孔子曾讲“三人行,必有吾师”(《论语·述而》)。唐代思想家韩愈在《师说》中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一方面标示出教师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又提出了“师无贵贱、无长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教育理念。在他看来,“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6]277。师生双方既有差异性——身份、年龄、掌握知识的系统程度等有差异,同时又有共通性,皆体现出求学问道的意向性。正如朱熹在《小学辑说》中所言:“学之大小,故有不同,然其为道,则一而已”[6]306,二者是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教学活动主体。师生在和合共存的“教学”过程中,围绕知识的积累、道德的培养和思维方式的训练等方面互有启发,从而消弭了地位上的差异和年龄上的差异。孔子所提倡的“不耻下问”(《论语·公治长》)之本质正是凸显师生间平等的交流与谦诚的互相学习心态,从而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五、兼容并蓄,慈爱弟子

教师教书不应以受教者身份和地位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而是应赋予受教者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于兼容并蓄中播扬知识,推进人类文明。同时,教师还应慈爱弟子,推崇人本教育。

师者以正人为职志,但必尊重教育对象,赋予受教育者平等的受教权利,体现出兼容并蓄的特性。孔子曾说“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其意是指教学不应该按照当时政治地位的划分将学生也分为不同的等级和类别,“人人我都教育,没有贫富、地域等区别”[10],主张所有人都应尽可能地拥有“平等”的受教权利。因此,在孔门弟子中,不仅有来自于华夏族的,而且还有来自于华夷族的,既有贵族出身的南宫敬叔、孟懿子等,也有贫贱之家出身的颜回、子路、子张等。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口号已然成为现行的教育理念。老子也提出了“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第49章)的平等教育观,而且他还主张教师要细致入微、洞察一切,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缺点,能够包容学生:“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老子》第27章)。师者对每个学生都要负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方能充分实现学生的独特价值。[11]

教育是以知识传授为基、以慈爱关怀为本的传道过程。《论语·雍也》载:“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伯牛即冉耕,是孔子得意弟子之一,有癞疾,孔子探望他,有“斯人也而有斯疾也”的悲叹。孔子最为器重的弟子颜渊死,“子哭之恸”,且有“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之悲叹。由此可见孔子对学生的关爱。老子则将“慈”视为“三宝”之一:“我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第67章)。“慈”即“慈爱”,人有慈,“慈故能勇”,在慈爱心和同情感的感召下,人勇于谦退,勇于防御,以战则胜,以守则固,慈爱成为人类友好相处的基本动力。[12]教师之爱是无私的奉献,是学问传授与道德教诲的有机统一。朱熹任教五十多年,对学生爱护有加。据他的学生黄幹记述,朱熹在教学中,每学生“意有未喻”时,皆“委曲告之,而未尝倦”;每遇学生“问未切”,皆“反复戒之,而未尝隐”;每看到学生勤奋好学,皆“喜见于言”;发现学生进步迟缓,又每每“忧形于色”;教育学生,往往“讲论活典,商贯古今,率至夜半”。①朱熹晚年居建阳,创沧州精舍,和学生共食粗菜淡饭,“虽疾病支离,至诸生问辨,则脱然如沉病之去体。一日不讲学,则惕然以为忧”[8]257。教师慈爱学生,学生方尊师而重道,这正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所孜孜以求的“亲其师信其道”(《礼记·学记》)的理想境界。

因受教对象禀赋的差异,教师当善于因材施教而使学生获得全面进步。此外,教育活动是“授人以渔”的启发过程,“教”须使学生“学以自得”,以此实现师生间知识的薪火相传。

人之禀赋有差异,对问题的体认有程度上的深浅差异和广度上的宽窄差异,在对问题的领悟上亦有快与慢的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相同问题的讲授和诠释必须体现出全面性和多层次性,不能采用“一刀切”教学模式。而最好的教学模式便是启发式思维,做到因材施教。《论语》记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子路与冉有问孔子相同问题:“听到的道理就要照着做吗”,而孔子授二徒以不同的答案,其根据便是“求也退,由也兼人”,是从学生性格出发而推出不同答案。这样的授课方式会促进不同学生的全面发展。墨翟亦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据载,他出游各诸侯国,其弟子魏越问:“既得见四方之君子,则将先语?”墨子曰:“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熹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辟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故曰:择务而从事焉。”(《墨子·鲁问》)照墨子之论,就是治国须针对最重要的事情进行劝导,“择务而从事”,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受教对象有不同的问题,教学者只有对受学对象有清晰的认识和分析,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因材施教以“人人皆能”为基础。教师的作用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正如孟子所言:“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孟子·尽心下》)。教学者传授给受学者特定的问题解决之道和思维方法之后,教师的传道任务基本完成,学生则进入了自我反思、自我体悟的“学以自得”的过程。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学生则运用潜在的“能动性”和“自觉性”学习、领悟知识,这就是“自得”。孟子讲:“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朱子对此有阐释:“言君子务于深造而必以其道者,欲其有所持循,以俟夫默识心通,自然而得之于己也。”[13]“自得”是要学人于“潜心积虑、优游厌饫”中自我悟道。陆九渊则明确以“自得”为其倡言心学的方法论原则,指出:“自得,自成,自道,不倚师友载籍”;“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脚跟,学人言语”[14]。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亦有论:“夫求以自得,而后可与之言圣人之道”。[15]中国古代思想家以“自得”为体认真理的正途,也以“自得”作为启示门生的基本方法,强调的是灵性感悟、沉思体味。“学以自得”凸显了人的内在主体性和能动性,因材施教正是对这一能力的重视和提升。

总之,在中国古代思想家那里,为师者,应志于师道、以师为荣;须身正为范、醇风化俗;必勤勉治学、熟读精思;当教学相长、不耻下问;能慈爱弟子、兼容并蓄;应因材施教、学以自得。探赜古人的师德思想,洞察前贤的师德风范,可为当代教师师德的培育提供思想资源和人格榜样。

注释:

①参见黄幹的《勉斋集:卷三十六》(《四库全书·集部》)。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段玉裁,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273.

[2]郑玄,贾公彦.周礼注疏[m].郑玄,注.贾公彦,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48.

[3]徐梓.“天地君亲师”源流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9106.

[4]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晦翁学案[m]//沈善洪,吴光.黄宗羲全集:第四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876.

[5]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中国教育之前途与教育家之自觉[m]//郝炳键.近代教育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7:7577.

[6]程舜英,曹剑英.中国古代教育家语录今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7]韩婴.韩诗外传集释(卷五第十八章)[m].许维遹,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0:185186.

[8]孟宪承.中国古代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9]郑玄,贾公彦.礼记正义[m].郑玄,注.贾公彦,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052.

[10]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2:170.

[11]于述胜.道家教育智慧的现代启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122125.

[12]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2008:312.

[13]朱熹.孟子集注·离娄章句(下)[m]//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292.

[14]陆九渊.语录(上)[m]//陆九渊.陆九渊集:卷三十五.北京:中华书局,1980:452.

[15]王守仁.别湛甘泉序[m]//王守仁.王阳明全集:卷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231.

2022中国恢复联合国心得体会范本七

中国你那辽阔的疆土,

湛蓝的天空,浩瀚的海洋。

都是我的梦,我的摇篮。

中国啊!中国

你是那么的辽阔那么的仁爱,

你孕育了中国所有的子民。

你那不求回报的心魄,

让我自愧不如。

你那不畏艰难的胆魄,

让我不顾一切。

中国啊!中国

你在敌人的面前依旧英姿飒爽,

你在灾难面前依旧含笑春风。

你那雄姿盎然的体魄,

让我骄傲。

你那傲视苍穹的雄魄,

让我赞叹不已。

中国啊!中国

你是我初食人间烟火的爱,

你是我奋发向上的目标,

你是我忘却一切的醉,

你是我一生的梦,

我的中国梦。

2022中国恢复联合国心得体会范本八

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的人不多。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

——《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 杨振宁

山对山来崖对崖,日子好比江中排,毛竹天生筋骨硬,顺风顺水出山来。李家大姐人才好,张家大哥看上她。没脚走出致富路,无手绣出幸福花。

——《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 张顺东 李国秀

世界屏住了呼吸

9秒83

冲出亚洲的速度

你超越伤病和年龄,超越了自己

你奔跑的背后,有强大的祖国

——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 苏炳添

生命,于你不止一次

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

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

也没有向困苦低头

与自己抗争

向贫穷宣战

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

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

——《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 朱彦夫

像静水深流,静水里涌动报国的火,似大象无形,无形中深藏着强国梦。心无旁骛,一步一个脚印,志在冲天。振长策,击长空,诵君子清芬。

——《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 顾诵芬

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你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

——《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 陈贝儿

喝一口烧不开的水,咽一口化不开的糌粑,封存舍不下的亲情,是因为心里有放不下的梦。缺氧气,不缺志气!海拔高,目标更高。在高原上,你守望一条路,开辟了一条路。

——《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 吴天一

你觉得,你和我们一样,我们觉得,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寻常。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新时代里,你有更坚定的方向。先飞的鸟,一定想飞得更远。迟开的你,也鲜花般怒放。

——《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 江梦南

历经磨难,初心不改。在深山中倾听,于花甲年重启。两代人为理想澎湃,一辈子为国家深潜。你,如同你的作品,无声无息,但蕴含巨大的威力。

——《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 彭士禄

发射 入轨 着陆

九天探梦一气呵成

追赶 并跑 领跑

五十年差距一载跨越

环宇问天 探月逐梦

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太空

中国航天必将行稳致远

——《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 中国航天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