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实用 参观历史遗址心得体会(九篇)

  • 上传日期:2023-01-05 01:24:22 |
  • ZTFB |
  • 14页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新遗址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实用一

【简介】

在吉林省省会长春市的东北隅,有一座与现代建筑风格截然不同的建筑群,这就是伪满皇宫。它是中国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充当伪满洲国傀儡皇帝时住过的宫廷遗址,伪满皇宫博物院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宫廷遗址型博物馆,占地面积占地13.7万平方米,现已成为国家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独具特色的宫廷遗址型博物馆、内涵多重的瞥示性教育基地。

经过几年的复原建设,伪满皇宫现已全面对外开放,核心保护区现存文物建筑多处,以中和门为界分为内廷和外廷。内廷主要有缉熙楼、东御花园、西御花园、同德殿、书画楼等,是溥仪及其眷属的生活区。外廷区主要有勤民楼、怀远楼、嘉乐殿、宫内府等,是溥仪的政务活动区。此外,还有建国神庙、植秀轩、畅春轩、中和门、洋膳房、中膳房、御用汽车库、马厩、跑马场、花窖、禁卫军营房、近卫军营房等附属设施。

【缉熙楼】

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就是缉熙楼,这是溥仪以及其后妃婉容、谭玉龄居住的寝宫。“缉熙”二字取自《诗经·大雅·文王》“于缉熙敬止”句,是继承其祖先康熙皇帝、恢复清大业之意。溥仪亲自为其命名,象征前途光明之意。

二楼西侧为溥仪的生活区。这儿是溥仪卧室。溥仪喜欢独居,无论是皇后还是贵人都不能到他的卧室里来。因从小怕热,他养成了盖毛巾被睡觉的习惯,夏天盖一条,冬天几条合用,从不盖棉被。东侧为婉容生活区。二楼的东侧为婉容的生活区。包括卧室、书房、吸烟室等几个房间。郭布罗婉容,字慕鸿,生于1906年11月13日。1922年,已满16岁的婉容被选入宫,成为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后。1932年跟随溥仪来到长春。但此时的婉容,受到了溥仪冷落,精神生活极度空虚,便发生了与溥仪的随侍私通的事件。溥仪发现后,将婉容打入冷宫。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婉容每天都吸鸦片。伪满后期,婉容已经到了离开鸦片不能生存的地步。1946年6月20日,病死于延吉。终年40岁。

一楼西侧原为溥仪的会客厅,1937年谭玉龄入宫后,改为谭玉龄生活区。溥仪将皇后婉容打入冷宫后,为了宫中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摆设,于是在北京选了一位满族人——谭玉龄。谭玉龄原姓“他他拉氏”,进宫前只有17岁,是北京的一名中学生。1937年,谭玉龄入宫后被册封为“祥贵人”。她性格温柔贤惠,对溥仪关怀备至,体贴入微。溥仪也对谭玉龄疼爱有加。但好景不长,1942年,谭玉龄因病去世,年仅22岁。关于谭玉龄的死因说法有很多种:一是日本人害死的,二是溥仪给耽误死的。但是真正的死因至今不详,成为历史之谜。一楼东侧为宫女、太监生活区。

【书斋】

现在我们来到了书斋,这里是溥仪日常学习的场所。溥仪常常在这里会见吉冈安直。吉冈安直在当时兼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和“帝室御用”挂两职。“帝室御用挂”是日语,相当于皇室秘书,主要任务是在“满洲国皇帝”和关东军司令官之间进行联络。溥仪曾说过,“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乃至举杯祝酒,点头微笑都要受到吉同安直的严密监视和控制。”

【勤民楼】

现在我们来到外廷,主要建筑有勤民楼、怀远楼、嘉乐殿等。

勤民楼是溥仪的办公楼,是一座欧式建筑风格的二层楼房。他根据祖训“敬天法祖,勤政爱民”之意而命名。一楼主要有4个候见室,是日伪官吏有资格者等候溥仪召见的场所。帝室御用挂吉冈安直办公室也设在一楼。二楼主要有举行登极大典的正殿勤民殿。此外还有东便殿、西便殿、赐宴殿、佛堂等。

【勤民殿】

勤民殿是溥仪登基接受朝贺,为官吏颁布委任状和授勋的场所。1934年3月1日上午11时,溥仪穿上特意派人从天津取来的光绪皇帝曾经穿过的龙袍,来到长春南郊杏花村的顺天广场,也就是现在的长春文化广场,把那里临时搭起的一个小土台,权且作为“天坛”,行了“告天即位”的古礼。祭天回来后,溥仪换上了日本人为他早就准备好的“陆海军大元帅正装”,在伪满皇宫的勤民殿接受“百官”的朝贺,开始了他长达14年的傀儡皇帝生涯。

【御学问所】

这里是御学问所,这是日本人取的名字,意思是“皇帝的书房”。1942年5月8日,溥仪在这里会见了时任伪中华民国政府主席汪精卫。年轻时的汪精卫,非常痛恨腐朽的封建制度,曾刺杀溥仪的父亲载沣,但是没有成功,可谓是溥仪的仇人,却在日本关东军的导演下,在这里相会了。他们互相问候,并表示愿为日本建设“大东亚共荣圈”而携手效力。

【奉先殿】

这里是奉先殿,“奉先”二字是出自《尚书·大甲》中的“奉先私孝,接下思恭”,是溥仪在伪满时期专门供奉自己祖先的地方。第一个暖阁里供奉的是王爹爹、王妈妈。王爹爹、王妈妈据说是居住在东北的一对普通王姓夫妇,他们在明末的时候救过清朝皇室的祖先努尔哈赤,于是就被爱新觉罗的后世子孙们世世代代供奉在这里,以表示对他们救祖之恩的感激。

奉先殿中间的大暖阁里供奉的是清朝入关后9位皇帝和9位皇后的画像及牌位,正中间的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代皇帝顺治,从右边依次为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最后的暖阁里供奉的是溥仪的家人,2位福晋、4位太妃。

【同德殿】

同德殿是1938年由日本人设计并施工完成的。为了表示“满洲国”是“中”日合璧、日“满”同德同心,因而宫殿的房檐每一块瓦当和滴水上分别刻有“一德”、“一心”的字样,同德殿也因此得名。同德殿是两层宫殿式建筑,坐北朝南,殿内装饰极为富丽堂皇,是集办公、居住、娱乐于一身的宫殿。尽管同德殿修建精细、耗资巨大,溥仪却疑心日本人安装了窃听器,始终未正式在这里居住。

【李玉琴卧室】

这是福贵人李玉琴的卧室,原设计为婉容的卧室,但建成后,婉容已被打入冷宫,所以这个房间始终闲置未用。福贵人李玉琴入宫后,溥仪将其安置在婉容的卧室。

【李玉琴客厅】

溥仪曾到这个房间与李玉琴交谈,但不敢畅所欲言,为防备“窃听”,就互递纸条或蘸水在桌子上写字交流。李玉琴,当时是伪满新京南岭女子国民优级学校的学生。出身贫寒,父亲是小饭馆的跑堂。祥贵人谭玉龄病逝,婉容也早已被打入冷宫,为了宫中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摆设,日本人开始为溥仪选妃。1943年春,关东军只好在伪满新京的小学校里挑了200多张女学生的照片让溥仪挑选。溥仪从中选中了一个他认为最好摆布的、年龄最小的、仅15岁的李玉琴,并于1943年5月下旬,册封其为“福贵人”。

【广间】

现在来到是广间,广间的屋顶悬挂着4个大吊灯,每盏重120公斤,由铜链铝合金制成,可以升降。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溥仪为支持日本所谓“圣战”,率先将这4盏大吊灯及同德殿门窗的铜铁部件一并捐献给日本,用于制造武器弹药。

【电影厅】

这里最初曾被设计为赐宴之所,同德殿落成典礼时,即在此赐宴。后来溥仪提出要看电影,便改成电影厅。溥仪看的电影,都是由吉冈安直挑选的关于美化日本侵略战争和伪满洲国的一些纪录片和故事片。

【便见室】

便见室内这组蜡像再现的是1945年8月9日,溥仪会见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的场面。山田乙三向溥仪讲述“大东亚圣战”的危机情况,并且告诉溥仪准备迁都通化;溥仪面色铁青,身体微向前倾,既恐惧又害怕。可见溥仪已经知道日本即将垮台,满洲国已无法继续支撑下去。

【日本间】

这里因房间布局、陈设、装饰均为日本风格而得名。溥仪的弟妹嵯峨浩进宫时,曾在此受到溥仪的接见。

此外宫廷区域还有御花园、防空洞、游泳池等附属设施。

【西部区域】

以休闲文化展示为主体的西部区域,有御用跑马场、马厩、御用花窖、禁卫军营区及礼堂、卤簿车库等。御用跑马场是专供伪满皇帝溥仪骑马的场所,因此,这一区域成立了御马苑马术俱乐部,被称为“城市中的跑马场”和“皇宫中的跑马场”。

【东部警示文化教育区】

以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为主体的东部警示文化教育区,举办的《勿忘“九一八”》大型展览和百年机车实物展示。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建于20__年,占地面积1.06万平方米,展览面积5600平方米。主要举办《勿忘“九一八”——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史实》展览,该展览深入挖掘了警示性文化内涵,此展览获得第七届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览奖。

【南部商贸服务区】

以近卫军营区为基础的南部商贸服务区域,主要是古玩、珠宝、字画及具有宫廷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销售地。近卫军营区,是负责伪满皇宫内廷警卫的近卫军操练、宿营、储存弹药的地方,现辟为古玩商贸服务区;皇宫御膳大酒店,是集餐饮服务和宫廷文化于一身的主题酒店,被称为“皇宫里的宴会厅”,此区域满足了广大游客购物、餐饮消费的需求。

【结语】这次游览就要结束了。从整体上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伪满皇宫虽然富丽堂皇,但是背后却蕴含极为深刻的历史意味,它暗示了我国曾经历过的一段屈辱历史,更加提醒我们勿忘历史,勿忘国耻!希望各位有机会再来长春游览,也希望我有机会再为各位导游。再见!

最新遗址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实用二

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10公里的法门镇,西距西安市120公里,东距宝鸡市96公里。法门寺自古就因为安置有释加牟尼佛的指骨舍利而著名于世,所以被华夏王朝拥戴,而成为我国最早的四大佛教圣地。

法门,意为修行者必入之门。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寺因塔建。法门寺塔,有名“真身宝塔”,因藏有释加牟尼的手指骨一节而得名。公元前485年,释加牟尼灭度,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教,为了使佛光远大,将佛祖骨分成八万四千件,分藏于世界各地,并建成八万四千座塔。我国有19座,佛祖舍利塔,法门寺塔就是其中之一。因此,法门寺塔和法门寺有“关中塔庙之祖”的称誉。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我们刚进来的山门,又叫做“三门”,左右两边的分别为无相门和无作们,中间为空门,我们一般把出家称为步入空门,大概就由此而来。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法门寺唯一的古建筑铜佛殿,大殿里供养的是释加牟尼的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在大殿两边还有十八罗汉像,所以铜佛殿也叫罗汉殿。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法门寺真身宝塔,但是我们看到的是1987年重修而成的,法门寺自古因安置于释加牟尼佛的指骨舍利而著称于世,也是因舍利建塔,因塔成寺,佛殿中记载,公元前485年,释加牟尼灭度,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教,为了使佛光远大,将佛祖骨分成八万四千件,分藏于世界各地,并建成八万四千座塔。我国有19座,佛祖舍利塔,法门寺塔是其中的第五处。所以最初的法门寺叫阿育王寺,法门寺塔叫阿育王塔。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寺因塔建。到了唐代时唐太宗在这里重修了一座四级木塔供养佛指舍利,唐代所建的木塔在明代隆庆年间时崩毁,在明代万历年间,由法门寺僧人化缘重修了一座8棱13层的砖塔,可是在1981年是塌掉了一半,85年的时候,当地政府为了重修这座塔的时候,便人工拆除塌了一半的半边残塔,87年在清理塔基准备重建时意外发现了地宫,出土了四枚释加牟尼佛指舍利和2499件唐代的皇室瑰宝。法门寺一夜之间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下面就请大家到地宫拜一下佛指舍利。

法门寺地宫总长21.2米,面积31.84平方米,是迄今国内发现规模最大的寺塔地宫。地宫所发现的4枚佛骨,最令人瞩目。第一枚舍利藏在后室的八重宝函内,长40.3毫米,上下俱通,竖置在进塔基银柱上,第2枚藏在中室汉白玉双檐灵帐之中,形状与第1枚相似。第3枚藏在后室秘龛五重宝函的白玉棺内,管状,长37毫米,白中泛黄。第四枚舍利藏在前室彩塔绘菩萨阿育王塔内,色泽形状与(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第1、2枚相似。经国家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和副会长周绍良先生坚定,其中第三枚是灵骨,即佛祖的真身指骨,其余三枚为影骨,是唐皇帝为保护真骨而命人仿制的。但在佛教徒的眼中,影骨也是圣骨,与有同等的意义。

在参观完法门寺地宫之后,我们就来到了法门寺的大雄宝殿,大雄是对释加牟尼的尊称。它是1994年开光的,里面供奉的是佛教密宗教派的五方佛,分别代表五个方位东西南北,分别是不空成就,阿弥陀,八日如来,宝生佛,阿处佛,旁边的是二十组天,代表天上的二十四天神。

参观完法门寺之后呢,我们来参观一下西边的法门寺博物馆,它是1988年11月9号正式对外开放,是全国唯一的以佛教内容为主题的专题性的博物馆。博物馆由法门寺历史陈列、法门寺佛教文化陈列、法门寺唐密曼陀罗文化陈列和法门寺大唐珍宝陈列。

我们先参观一下法门寺历史陈列馆,在法门寺历史陈列馆中,主要向人们展示了法门寺的建寺历史由因,以及各历史朝代对法门寺进行修建的历史实物。

接下来我们就来到了大唐珍宝陈列,其中有44件国宝级文物,99件一级文物,它是陕西88个博物馆中国宝级文物比例最大的一个博物馆,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通碑,它是物帐碑,它将地宫中的珍宝是谁送的,叫什么名字,尺寸大小呀什么的,作了详细地记载,是一件国宝级的文物。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唐代最珍贵的瓷器——南方越窑出土的秘色瓷,秘色瓷专用于皇家,是青瓷中的一种,工艺复杂难度高,因秘方秘而不宣,而得名。大家可以看到这个秘色瓷盘,好像底部有一层薄薄的水在上面,给人感觉非常的晶莹剔透。但是秘色瓷毕竟在中国已经失传了1000多年,法门寺地宫中属于首次出土,可以说,它的制作方法还是不能够知道的,应该说是属于千古之谜。

另外,唐代的丝织品也是相当珍贵的。但由于丝绸不易保存,很多都风化了,其中保存最完整的是簇金绣,簇就是收缩的意思。就是用金丝盘结成花朵的纹式再固定到丝绸的上面,就把这种织物称为簇金绣。簇金绣的珍贵之处呢,第一就是它保护的完好如心,第二就是它的做工了,我们看,它的质地是罗,上面的花纹全都是金丝绣的,但是,这种金丝可不是一般的金丝,它呢首先用纯金丝在胎线的上面一圈一圈的缠绕上去,如果说中间的胎线为一米,那么金丝要缠3000转。我们看到织物就是用这种复合线来织花纹的,曾经做过一个测量,没想到是这种簇金绣上所用的金丝最细直径只有6四,6丝就是0.06毫米,比头发丝还细。在现在世界上制作的这种金丝只有20丝在日本,中国只有70丝,没有想到在唐代据文物显示当时的拉丝技术已经相当的高,已达到了6丝。(在唐代织金锦工艺精湛令人吃惊。织锦所用的金丝,最细直径仅为0.1毫米,比头发还细。以丝线为芯,以金线一圈圈缠绕,一米长的金丝要绕3000多圈,武则天供奉的绣裙就是这种织品制成的。)

另外,还展出了一些两河流域进贡的琉璃器。

接下来,我们到珍宝阁去参观一下法门寺佛教文化陈列,这个展柜的文物布置也是按照佛教中的曼荼罗做结集的。

其中最珍贵的文物是这件鎏金双拢12环的锡杖,名为锡,其实它并不是锡做的,而是摇这个锡杖环的时候会发出淅淅的响声,是以声来命名的。锡杖的级别也是有区别的,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属于世界锡杖之王,规格最高的锡杖,这枚锡杖全长为1.96米,重2390克,用了2两金子和58两银子制成的,然而,代表锡杖级别高低的属于杖首轮和鼓的多少,大家可以看见桃子形状的叫鼓,这个锡杖总共有四个鼓,每个(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鼓上套了3个环,4鼓12环,4鼓12环所代表的就是佛教最高级别的法力——四谛12因缘,所以它的法力是最高的。而这种级别的锡杖也只能是佛教的创始人释加牟尼才有资格持的,所以它是世界锡杖之王。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供奉佛指舍利的器具,最珍贵的是这件鎏金捧真身菩萨。菩萨身上挂满了珍珠,手上有一个荷叶造型的托盘,盘子上有一块纯金的金匾,金匾上有文字,经考证是一位叫诚一的和尚给唐懿宗李崔送的39岁生日礼物。说它珍贵是因为这位菩萨还完成一桩重要的历史使命,唐懿宗李崔当时为了迎请法门寺的舍利,曾经说:“生得见舍利,死而无憾”。所以,舍利迎到长安之后,在兴跪拜之礼的时候就是安置在菩萨手中所捧的荷叶盘之上,所以这尊菩萨也叫捧真身菩萨。

到这里呢,法门寺的餐馆也接近尾声了,希望我的讲解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

西安碑林创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 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陈列有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块。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

西安碑林内容丰富,它既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又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和石刻图案;记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因而驰名中外。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人所称的石经,包括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书写的和公元837年刻成的。

碑林第一陈列室前是专为陈列修盖的碑亭。是碑林最大的石碑,刻于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书写的。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编篡,专门讲孝道的。前面一部分是李隆基为孝经作的序。玄宗为孝经写序的目的是表示自己(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要以“孝”治理天下。后面是孝经原文。小字是玄宗为孝经作的注释。底座由3层石台组成,上刻有生动的线刻画,有蔓草、狮子花等,是唐中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上面是浮雕卷云瑞兽。此碑由4块石头组成,底下有石台,因而称“石台孝经”。

碑林第一陈列室主要陈列等12部经书,计650252字,用石114方,两面刻文。清代补刻的17面3万余字也陈列于此,合称。12部经书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读之书。因为当时印刷术不很发达,为了避免文人学士们在传抄经书时出现错误,并能永久保存,就把这12部经书刻在石碑上,作为范本,立于长安城国子监内,供人们校对。我国自东汉开始,曾先后7次刻经。是目前仅存的一套完整的石刻经书。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们将参观秦兵马俑博物馆。秦兵马俑博物馆位于酉安市东35公里处,从喜来登酒店坐车到那里大约需要50分钟时间。自秦兵马俑博物馆于1979年10月1日开馆至今,已有为效众多国家的党政首脑都参观过这个博物馆,更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客不远干里来参观这个人类奇迹。法国总统希拉克曾留言说过:“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美国前副总统蒙代尔也说;“这是真正的奇迹。全世界人民都应该到这里看一看。”从这些高度凝练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秦俑的历史价值及艺术价值。下面,我想把秦始皇这位成就一代伟业的历史巨人介绍给诸位,以便使大家能对秦始皇兵马俑和与之相关的历史有一个较详尽的了解。

谈秦兵马俑,必须先介绍一下面赢政。公元前259年,一代伟人赢政诞生了。13岁时,其父死后.他继承了王位。按照泰国惯例.国王在22岁举行过“加冕礼”以后,才可以亲自执政。当时.秦国的大权仍攀握在太后、相国吕不韦、宦官谬瘪(160 6i)手中。特别是螺贞.手握大权,炙手可热,他见宛改逐渐长大,便阴谋叛乱.夺取政权。公元前238年,22岁的赢政去故都雍城纳新年宫举行加冕礼。谬酉在从霸年宫回咸阳的路上埋下伏兵,准备将赢政杀死。当赢政察觉此事后,凭优势兵力订败锣盔,将其生擒并车裂致死。赢政亲致以后.以吕不韦放纵嫁亮为名,放逐日不韦。吕不韦后来饮毒洒自毙。这样,赢政顺利地消灭了政权内部的两大敌对势力,巩固了自身的地位。

为了进一步巩固君主权力,赢政选用了一批精明强干酌文臣武将,如掌握军事的尉缭,攀管国欧的李斯。接着,赢政制定了远交近攻、离间外敌、各个击破的战赂方针,开始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达500多年各诸侯国割据称雄的混乱局面。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0xx年,在不到io年的时间里,泰国灭亡了6国,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这又一次显示了赢政的维才大赂。

赢政称自己为始皇帝.因为他希望他的子孙后代能把他所创立的政权干代万代传下去。为此.他整顿了官僚制度。

第一.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全由他亲自任免;

第二,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第三.秦始皇还统一了法律、文字、货币、度量衡等。这些措施极大地推动了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另外,他还征用劳役,广修驰道,使各地交通便利,以利经济文化的交流。他将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修筑的长城连在一起后.又加以扩展,形成了西起甘肃临挑,东到辽东因石的万里长城,有效地遏制tjb方游牧部族对案朝的骚扰。

中国皇帝大都为自己营造巨大(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而豪华的陵墓。在这一点上,案始皇也不例外。在他13岁刚即位时,就下令为其修建陵墓。这座原高120米.周长20xx多米的巨大陵丘、虽经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在仍有76米之高,g长400多米之大.案始皇把都城威阳微缩于自己的陵园内,其布局几乎完全相同。陵园内城西北部为献殿建筑区,陵东北部洼地是用以祭记的养鱼池,陵园外城西北角是石料加工场.陵西外城之外是一个大坟场。据史书记载,秦朝全国总人口约20xx万,壮丁不过700万,而筑陵时,壮丁最多达70万,可见工程之浩大。

案始皇的陵寝如同一座庞大的地下宫殿,真可谓是一座地下“福地天堂”。墓室屋顶有天文星宿图,t是由各种均馅生辉的珠宝构成的,下边有五岳、九州以及由机械驱动水银构成的江河湖海。另外,还没有让百官朝拜案始皇的大厅。为防止盗威,每座墓门上都安有自动发射的弓箭。整个陵墓可以说是一个金碧辉煌,固若金汤的地下王官。案始皇把生前所享受的一切也搬到了地下.供他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享用。他连那些为他伴驾b不曾生育的宫女,以及辛勤修建地下陵寝的工匠们都不放过.下令在他人殆时,将这些人统统活埋,为的是不让宫女外嫁他人,不让陵寝内的秘密泄露。

现在,我们面对的是秦俑馆一号坑,坑里就是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面对威武整肃的庞大军阵,你们的脑子里一定会闪现如下问题:这些秦佣是怎么发现的?为什么他们的相貌各异?为什么要制作这些俑?1、2、3号坑里共有多少俑等等。好,现在我就一一回答大家的这些问题。

这些俑是1974年3月西杨村农民们在打井的过程中发现的。据村里的老人讲.早在明朝,就有人在这里发现了秦俑。有一天,住在村里的难民在村外空地上订了一口井,井水清澈,甚是喜人,可是第二天他们却发现井底的水不见了。他们中胆大的腰系绳子,下去查看。不一会儿.井里传来惊叫声,上面的人暖紧把井里的人拉上来。这人说,他看见一个站立着的、身穿盔甲的怪物.伸手要抓他。听者都非常害怕,想赶快用土回填那口井。但他们最终决定报告文物部门。

经过考古专家们的勘探、鉴定.秦捅馆内的t、2、3号坑被确认为案始皇棱的陪葬坑。从1974年到1979年,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在1号坑遗址上矗立起一座气势宏伟、结构科学的建筑物。这就是1979年10月对国内外游客开放的素兵马俑1号坑。3号坑在1989年9月27日——世界旅游日对外开放。现在,在2号坑的遗址上,一座大理石建筑又落成了,它于1994年11月开始接待游客。从此,3个俑坑全都被保护在建筑物里,不再经受风吹日晒雨淋。在供游人观看、怀古的同时,考古工作者们还在这里继续发掘整理兵马俑。经测量,1号坑东西长3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4260平方米。侗坑的最东端是3gf面向东的武士,每排7个,共210个捅。他们是部队的前锋。前锋部队的后面为部队的主体,他们被诽成38路纵队,站在11个坑道里。每个坑道都是青砖铺地,坑道内例的两边,每隔2米就有1根立柱。这些立柱支撑着木质屋顶,屋顶上是织成“人”字形的纹席.席上是土。整个坑道距地表5米深。另外,在坑道的南、北、西三面备有一列面向外的武士.他们分别是部队的右翼、左翼和后卫。现在,1号坑已出土1000多件陶桶。根据推剿.全部发掘完后.仅1号坑就将出土6000多个兵马桶。

这里是1994年11月开放的2号坑。它是由车兵、骑兵和步兵构成的曲尺形方阵。估计可出土兵侗1000多件,车马和鞍马500多匹。2号坑占地6000平方米。它东面突出部分为一个小方阵,6334个弯兵桶组成。2号坑南部为64乘战车组成纳方阵,每排有8辆战车,共8诽;中部为19辆战车和随车徒手兵涌;北部是战车和骑兵。北部是由战车6乘、鞍马和骑兵各124件组成的骑兵阵。

最新遗址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实用三

陕西历史位于小寨东路大雁塔西北1公里处,是一组雄伟壮观的仿唐建筑群,占地约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万多平方米。它汇集了陕西文化精华,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鉴于陕西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国家共投资1.44亿元人民币,兴建了陕西历史博物馆,于1991年6月建成开放。 博物馆建筑古朴典雅,别具特色。珍藏出土文物精品11.3万件,展室面积达1100平方米。

陕西历史博物馆主要展示陕西出土的历史文物,分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7大部分,形象地展现出115万年以前至公元1840年陕西历史。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11个朝代在陕西建都,历时1000多年,是我国建都王朝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地区,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陕西古代史是中国历史的浓缩。

特点:陕西省博物馆融中国古代宫殿与庭院建筑风格于一体,典雅凝重,古朴大方,布局协调,气势宏伟,体现了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馆内设有中央空调、多功能照明系统,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和中央控制系统。设有现代化文物库房和具备多种语言同声传译功能的报告厅。

镶金玉镯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造型继承唐代博大雄浑、典雅凝重的风 格,借鉴我国传统宫殿“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 四隅 崇楼”的布局形式,同时运用现代先进技术,把我国盛唐时期古 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博物馆功能要求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既保持了 古老风貌,又有现代化的特点。屋顶采用唐代盛行的灰绿色琉璃 瓦,显得华贵庄重,古朴大方,墙面材料为仿石棉砖,门窗则采 用大块茶色玻璃和铝合金框架,馆内配备可控制温湿度的全封闭 中央空调系统,多功能的照明系统,自动防火防盗系统,计算机 控制管理系统;设有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具有先进的化验、测试 技术和文物保护修复手段。为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建有电脑控制 并拥有30万册藏书的图书馆和6国语言同声传译的国际学术报 告厅。此外,还有设施完善的文物库、资料室、购物中心等。

珍藏:馆内珍藏了陕西出土文物精品37万件,游客可欣赏到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自115万年前到公元1840年间的陕西历史文物。

结构:展室总面积达11000平方米,分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陈列三大部分,其中陕西古代史陈列、陕西青铜器珍品展、陕西历代陶佣精华展和唐墓壁画真品展最具吸引力。

进入博物馆大厅,迎面巨幅照片向人们展现出奔腾咆哮的黄 河和绵亘无垠的黄土高原。这是孕育诞生陕西历史文化的地理环 境。陕西的历史是黄土地文明的历史。昂首屹立在大厅中央的巨 狮是这种文明的标志。它造型雄伟,气势澎湃,石刻之精美,气 魄之弘大,堪称“东方第一狮”。这头石狮来自中国历史上唯一的 女皇帝武则天母亲杨氏的顺陵。中国古代的狮子及狮子雕刻艺术 由阿富汗传入,中亚的浪漫奇特与东亚的深沉浑厚在这里如此完 美地融合为一体,集中体现了陕西历史文化的基调。 近1500米的展线由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陈列三部分组成。 首先,我们先来看下陕西古代史的第一部分是史前史,从距今约115万年至公元前21世纪。1964年在陕西省蓝田县发现头骨化石是目前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新石器时代区别于旧石器时代的标志有3个:一是出现磨制石器;二是发明陶器;三是开始定居并出现了原始农业。仰韶文化距今7000至5020xx年,处于仰韶文化社会的半坡人生产力已大大提高。从半坡出土的陶埙,是我过迄今发现最早的吹奏乐器,引起了国际音乐界极大兴趣。

这里是周朝,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0xx年,包括从公元前21世纪在陕西形成的周族到周方国、西周王朝3个历史发展阶段。这件是牛的肩胛骨,是用来占卜,事后在卜骨记录下结果。这些占卜记录便是最早形成—甲骨文。西周是我国青铜时代繁荣兴盛的顶峰。青铜器也是是奴婢社会的礼制,即权力与等级的象征。这些是鼎,是古代的一种炊具,用来煮肉类。铜鼎是由原始社会的陶鼎演变而来的。在夏、商、周三代,铜鼎作为礼器,在奴婢主贵族举行祭祀、饮宴等活动时使用。传说夏禹曾制九鼎,代表天下九州作为政权的象征。所以,以后把取得天下叫“定鼎”。青铜器纹饰是研究青铜器艺术的重要内容。青铜器纹饰有两大类:动物纹和几何纹。二者均神秘怪诞,很难看懂。这是因为制作的本意是用这些青铜器祭祀天、地、鬼神和祖宗,一般人看不懂正说明构思的巧妙和成功。

大家看这些出土的大量的铁农具,是在秦朝农业为主出土的物品,秦朝以农业为主,这说明铁器当时已经取代了青铜器被广泛使用。公元前350年,秦国迁都咸阳。秦始皇继位后,在20xx年先后吞并6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对促进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秦始皇兵马俑发现的兵器、马俑铜车马,集中展示出秦王朝在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所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朝代,构成中华民族主体的汉族也在这时正式形成。汉长安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国际性大都市。它比当时西方的古罗马城还大两倍。汉代非常重视农业,发达的农业也是汉代强盛的物质基础。汉代在冶铁、纺织、造纸等手工业的规模和技巧上都超过了前代。这是1957年在西安霸桥一座汉墓中出土的西汉纸。霸桥纸的发现将我国造纸的时间向前推进了近220xx年。汉代丝织品种繁多,这些是从丝绸之路沿线发现的丝绸残片,而求良马正是汗王朝开通丝绸之路的重要目标之一。

公元220xx年到公元581年的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的时期。这是匈奴大夏政权在今陕北靖边县建立的都城统万城的照片。统万城坚固无比,雄伟壮观,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堡之一。

隋、唐两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长安城面积达84.1平方公里,是东古罗马拜占庭的7倍,阿拉伯首都巴格达6倍,明代长安城的9.3倍。我国瓷器起源很早,这些是唐三彩,是唐盛时的一种以黄、褐、绿3种颜色为主色釉的陶瓷工艺品。三彩器流行的时间较短,烧制的区别较少,因此遗物不多,非常珍贵。

这些是在陕西发现的元代文物。蒙古族统一中国建立元朝。1369年,明王朝攻占西安,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就是从此得名的。宋代到清代是中国瓷器的繁荣时期。这里陈列的壶、罐、茶座、等器物工艺高超,造型古朴,使人留连往返。

汉•四神瓦当(朱雀)直径15.8厘米,边轮宽2厘米,陕西汉长安城遗址出土。朱雀口卸宝珠,昂首翘尾,更显得威严势猛,神圣异常。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给大家一小时的活动时间在此参观,一个小时后我会在门口等大家集合。

最新遗址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实用四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游览。

这座博物馆于1991年6月20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它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庞大、设施最先进的国家级历史博物馆。它占地约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0平方米,用于展览的面积为11000平方米,馆内现有收藏品37万件。这座博物馆是遵照周恩来总理生前遗愿建造的。那是1973年,周恩来总理来陕西视察时,有感于陕西丰富的地上、地下文物资源和已有博物馆小而简陋的状况,提出应该在陕西建一座新的博物馆的指示。后来由国家计委和陕西省政府共同投资1.44亿人民币,建成了这座艺术殿堂。这座博物馆的设计是由中国建筑学界的泰斗——梁思成先生的关门弟子张锦秋女士担任的。建筑的外观为仿唐风格,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反映了一个辉煌时代的风貌。布局上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重楼”的结构特点,突出了古朴凝重。并创造出一种帝宫与传统园林相结合的氛围,象征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陈列可分为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展览三大部分。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是基本陈列,也就是常设陈列。为陕西古代史。系统的展现了陕西自蓝田猿人至鸦片战争的发展过程,突出了周、秦、汉、唐等封建社会的盛世和陕西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序言大厅。这里的序言不是文字,而是三副巨型照片:奔腾咆哮的黄河和绵亘无垠的黄土高原,既有古代陕西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是陕西历史文化孕育、产生和不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这两幅照片的背后,陈列着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轩辕皇帝陵墓的巨照,标志着陕西古代文明、中华文明的开端。这些用照片构成的无言之序,通过宽广浑厚的场面,象征着陕西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绵延久远,以及具有世界影响的人文传统精神。大家现在看到厅中央的这尊巨狮,它原来位于唐代女皇武则天的母亲杨氏的顺陵前。我们可看到它雕刻精美,造型雄伟,堪称“东方第一狮”。中国古代狮子及石狮的艺术是从阿富汗传入的。因此,这座石狮不但是陕西历史文化的反映,也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产物。

陕西古代史的第一个段落是史前史,时间范围是距今约115万年前至公元前21世纪。这一时期的每一段落都有重大发现,文化高峰迭起年、并首尾相连,在全国突出地位。首先大家所看到的就是蓝田猿人的头像。她是1964年在蓝田县公王岭发现的,是一位年纪约30多岁的女性。蓝田猿人距今约115万年,是迄今所知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在距今约20万年左右人类就已经发展到了智人阶段。陕西地区的大荔人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在距今约8020__年左右,人类就已经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老官台文化是陕西境内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新旧石器时代区别主要有三个重要标志:一是学会了制造陶器;二已经定居并有了原始农业;三是出现了磨制石器。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发展的一个阶段。这类文化遗存由于是1920__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因此得名。又因为在这类文化遗存中发现了大量的彩陶,所以叫“彩陶文化”。半坡遗址是仰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繁荣阶段。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男子取代女子,在社会中处于支配地位。人类就进入了父系社会时期。龙山文化就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典型文化。这类文化由于是在1920__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的龙山镇,因此得名。又因为发现了大量的灰陶,因此龙山文化也被称为“灰陶文化”或“黑陶文化”。龙山文化之后,我国历史进入了传说时代,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军事民主制时期”。黄帝就是这个时期一位杰出的领袖,他被尊为中华民族的祖先。每年清明,海内外的炎黄子孙来到黄帝陵寻根问祖,认同中华文化,爱国之情在这里升华,从而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黄帝之后,人类历史上又出现了三位杰出的领袖,他们是尧、舜、禹。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朝。于此,中国便进入了奴隶制王朝的统治时期。夏王朝的政治中心在河南,陕西境内主要是周族的发生、发展与兴盛。周族实际上经历了周民族、周方国、西周王朝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文物叫做“鼎”,它是奴隶制王朝鼎盛时期西周的一个青铜器。青铜是指铜和锡的合金,因颜色青灰而得名。而鼎呢,它本来是一种炊具,即煮肉的锅,后来随着礼乐制度的强化,鼎也逐渐成为一种权利和等级的象征。传说夏禹曾制九鼎,代表天下九州,作为政权的象征。以后就把取得天下叫做“定鼎”。春秋时,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就曾遣使询问周朝九鼎的大小轻重,以后“问鼎”就成为企图篡夺政权的代名词。我们现在所说的成语“逐鹿中原”,“鹿死谁手”,“孰人敢来问鼎”等都与这件文物有关。鼎,一般可分为圆顶和方顶。圆顶一般为鼓腹,双耳,三足,整个造型给人以稳定、威武的感觉。所以,人们用狮胸虎足来形容它。而成语中的“大名鼎鼎”,“三足鼎立”,则是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它的造型特征。青铜器上的纹饰是研究青铜艺术的重要内容,也成为中国艺术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青铜器上的纹饰可分为两大类,即:动物纹和几何纹。总的特点是神秘怪诞,很难看懂。这是因为作器者本意是为了用它祭祀天、地、鬼神和祖宗。一般人看不懂正说明他构思成功。在陕西境内迄今发现的西周青铜器达3000余件。就一个有限的地理范围而言实属罕见。

随着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公元前771年犬戎族入侵,使西周走向灭亡。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但周王朝实际上已名存实亡了。中原大地上先后出现了“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战争持续了200多年。公元前220__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王嬴政“扫六合而荡天下”,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维护其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文字、货币、法律、车轨和度量衡等。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货币就是秦统一六国之后的通行货币——秦半两。上面的这些货币就是统一前六国的货币。货币的不统一大大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于是,方孔圆形的半两钱便应运而生。古人讲“天园地方”,并且是天包地,所以秦半两就意味着“圆以象天,方以则地”。这种精神为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者所接受,并一直保持到清末。古书上也因此把钱称为“孔方兄”。秦半两的制作很科学,中间有小孔,可用绳子穿起来便于携带;外围为圆形,则不易产生磨损。中国古代有三大货币,除秦代的货币秦半两外,还有汉代的五铢钱和唐代的通宝钱。秦始皇号称“千古一帝”,但同时他也是历史上一位有名的暴君,残暴的统治终于激起了人们的反抗。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爆发了。随后四年的“楚汉相争”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公元前220__年,汉高祖刘邦登基,汉王朝就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汉朝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朝代,它的各项发展对中国历史上以后各朝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构成中华民族主体的汉族也是在这个时候正式形成。中国懂得方块字也是从这一时期起被称为“汉字”。汉王朝成了当时世界最强盛的一个国家。所以,今天世界上许多国家还把“汉”作为中国和中国人的代称。现在请大家看这副“丝绸之路”示意图。它中国最古老的一条贸易通道,也是横贯欧亚大陆的一条贸易通道。它为东西文化交流、通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沟通欧亚大陆的这条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张骞开通的。张骞是我们陕西城固人,他于公元前138年应政府招募出使西域。经历了十年时间和种.种磨难,熟悉了西域的政治、军事、地理、风俗民情。沟通了汉与西域各国的关系。因此史书上把张骞的这次出使、也称为“凿空”。公元前120__年,汉武帝又先后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全长7000多公里,在中国境内4000多公里。“丝绸之路”开通后,商队往来不断,经济贸易十分活跃。促进了农业和科学技术交流,为中西文化开创了新纪元。由于这条路最先主要过往做丝绸生意的商人,所以把这条通道也称为“丝绸之路”。通过这条道路,我国的丝绸不断输出。在当时的罗马,中国的丝绸与黄金等价。因此,丝绸又被称为“软黄金”。从此,西域的葡萄、苜蓿、石榴了、黄瓜、蚕豆、核桃、芝麻、菠菜、黑米、猕猴桃等物产传入我国。我国的种茶、凿井、冶炼等生产技术也传入西域。“丝绸之路”就好像一条绚丽而坚韧的纽带沟通了亚欧大陆,也使世界上出现了两颗明珠。从此,世界上就有了“东有长安,西有罗马”之说。

汉王朝不仅有发达的经济贸易活动,军事力量也非常强大。1965年,从咸阳杨家湾的一座汉墓中出土了大批兵马俑。这座汉墓属于汉高祖刘邦长陵的陪葬墓。据同出的“银镂玉衣”推测,墓主人可能是汉初名将周勃或其子周亚夫。在杨家湾出土的俑群中,有骑兵俑583件,各种人俑1965件。这些汉兵马俑大的身高48.5厘米,小的身高44.5厘米。大多数做武士打扮,个别做跳舞、奏乐、指挥等姿势。拿这批汉兵马俑与秦兵马俑相比较,秦俑虎背熊腰,是赳赳武士的形象,时刻准备着出发去打仗。汉俑仅有秦俑的三分之一大,但灵气十足,愉悦欢畅。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当时国富民强、和平安定和人民的悠然自乐。在秦俑里,我们从外形看不出有指挥官,但在汉俑里则可以看出;另一方面,军阵形式也发生了变化。秦兵马俑以步兵为前锋,战车为突击力量,骑兵甚少。而汉兵马俑中骑兵所占的比例却大的多。汉王朝也正是凭借着这支强大的骑兵才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游牧民族——匈奴。这也是世界历史上农业民族第一次大规模的战胜游牧民族。

经过四年的楚汉相争,国力大大削弱。汉初“天子不能俱纯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意思是说,在汉朝初年马匹很少,以至于找不到四匹颜色相同的马为皇帝拉辇。而一般将相的车辆只能用牛羊拉了。但是汉王朝励精图治,养马业得到了高度发展,使汉代骑兵的马源充足,所以汉代骑兵业得到了发展。杨家湾的汉三千彩绘兵马俑就是一个有力的印证。

汉朝灭亡后,我国历史进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从公元220__年北魏建立开始,到公元589年隋统一结束,历时369年。这一时期政权更迭,战乱频繁,可以说是中国历史和陕西历史上依次伟大的大融合时期。公元581年,北周大将杨坚建立了隋朝。隋炀帝杨广也是历史上以为有名的暴君。公元620__年,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唐朝。隋唐两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陕西历史文化的黄金时代,现代的海外华人自称“唐人”,他们居住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反映了唐代对后世子孙产生的影响。

在唐时,人们的生活比较安定,就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各种娱乐活动。打马球便是其中的娱乐项目之一。现在就请大家看这幅《打马球图》。这是从章怀太子墓中出土的。马球,也叫波罗球,球似拳头大小,朱红色,皮革制成,是由波斯,即今天的伊朗传入我国的。这幅图画形象生动的描绘出了唐代马球运动的精彩场面。画面上有骑马人物二十多个,他们足蹬黑靴,身穿窄袖长袍。前五个手拉缰绳,右手持月芽形球杖,有的驱马抡球,有的反身击球,姿态矫健,得心应手。其它骑手也姿态各异。场面生动,围绕着滚动的小球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画家巧妙的抓住了马球运动的瞬间场面,使比赛的紧张气氛溢于画外

在唐朝的时候,上至宫延皇帝,下至文武百官,甚至连妇女都爱打马球。尤其是许多皇帝,都是马球运动的爱好者,甚至成为马球健将。据史料记载:唐中宗景虎年间,吐蕃派使者迎接金城公主,提出要与汉人比赛马球,经中宗同意后,双方展开较量。第一回合以汉人失败而告终。这时一旁观看的临淄王,即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亲自率领球队进行比赛。终于以精湛的球技转败为胜,一时在京城传为佳话。唐代的皇宫禁苑大多筑有马球场,有的贵族官僚还有自己的马球场.唐代以后,马球队运动就开始流行全国,直到明朝末年才开始逐渐衰败。近几年来,在西安东郊也开展过。这幅画的表现技法相当讲究,极富真实感和立体感。可见这幅马球图达到的不止是惟妙惟肖的境界,而且也从一个侧面再现了大唐时期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的社会情况,再现了大唐雄风。

唐王朝的外交活动也是非常活跃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从章怀太子墓中出土的另一幅壁画《迎宾图》。画面上的前面几个人是热情的朝廷官员,后面三个人是外国和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使臣。经考证,三人中第一个是印度人,第二个是朝鲜人,第三个是突厥人。这幅画形象的再现了唐代官员接待外国使臣的场面。反映了唐王朝活跃的外交活动以及同外国和我国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实况。大家请注意看,在这幅画面的下角有一位个子比较矮的唐代朝廷官员,这就反映了唐代对人才是非常渴求的。只要你有才能,不管长得个高或个矮,都会被重用。反映了唐朝“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社会风貌。

隋唐两代都把长安作为其都城。隋时称为大兴城,唐时称为长安城。规模宏大的都城长安可以说是那个伟大时代的明亮窗口。透过它,可以窥见当时世界第一强国的各个方面。隋大兴城是少数民族建筑大师宇文恺设计并主持营建的。唐长安城是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葺完善起来的。从这幅唐长安城的平面布局图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它气势宏伟,整齐划一。全城共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大部分。城内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线,由十一条纵向的大街和十四条横向的大街,把整个长安城划分为108个小区域,称为坊。正如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诗中所写:“百千家似为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这种布局对以后各个朝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亚洲一些国家如日本、朝鲜等规划都城时所效仿。唐长安城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规模宏大。它总面积为84.1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一百万。其面积是汉代长安城的2.4倍,东罗马首都拜占庭的7倍,阿拉伯首都巴格达的6倍,明代长安城的9.3倍。它可以说是我国古代,也是世界古代规模最大的一座都城。城中的中轴线朱雀大街宽155米,而横贯皇城自承天门至长乐门之间的横街竟宽达440米,这也是中外所有都城中绝无仅有的。中华民族成长壮大到了唐代,充满了开拓进取精神。因此对长安城的修筑不仅仅只着眼于实用功能的需要,还有着积极的精神追求。唐王朝也正是以其宏大的气魄和泱泱大国的气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吸引了各个国家的人们来到长安。当时居住在长安城的外国人和少数民族人数约5万人。同时长安吸收融汇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创造了博大精深、辉煌璀灿、当时世界文化最高峰的唐文化。 i$ _ zz51

唐代的手工业也是非常发达,唐三彩便是其中之一。它起源于西汉武帝时期。唐三彩并不专指三种颜色而是指多彩,因在唐代风行一时而得名。唐三彩是用黄、绿、赭。

蓝等多种彩釉组合装饰成的一种铅铀陶器。它的制作过程是把高岭土经过挑选、冲打、淘洗、沉淀、冶炼等工艺后,捏制成形,经修饰晒干后放入窑内。经过1000度左右烧制,待冷却后饰以配制好的彩色釉料,再入窑中烧至900度后完成。西安是唐三彩的故乡。在西安附近的唐墓中出土了不少唐三彩器皿。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唐三彩首先是一种冥器,慢慢地才发展成为一种日用品和工艺品。唐三彩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以造型取胜。三彩中无论是生活用品或是房屋庭院乃至人物动物造型,都塑造的非常精美,用写实的手法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在艺术上达到了令人赞叹不已的程度;二是以色彩赢人。三彩釉色虽简单,但它经烧制过程中不同色彩的釉斑向下流动,互相浸润后自然漫延,呈现出一种千变万化,班驳淋漓,彼此交融,没有明显界限的装饰艺术效果。优美、流畅,具有一种和谐的古朴之美。正如杜甫名句所言“动人春色不在多”。有限的釉色构成了丰富的艺术语汇,使唐三彩成了世界闻名的古代工艺品。

公元960年,宋代赵匡胤皇袍加身定都开封。元、明、清分别建都南京和北京。陕西从此失去了京都地位,但仍然是封建王朝控制西北、西南的军事重镇。又由于周、秦、汉、唐的灿烂文化形成一种巨大的惯性,所以这一时期陕西的经济文化仍然保持了一定的水准和发展势头。

最新遗址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实用五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博物馆,是一组雄伟壮观的仿唐建筑群,占地约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它汇集了陕西文化精华,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鉴于陕西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国家共投资1.44亿元人民币,兴建了陕西历史博物馆,于1991年6月建成开放。

博物馆建筑古朴典雅,别具特色。它将中国古典宫殿建筑和庭院建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色彩协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风格,同时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br/

博物馆珍藏了陕西出土的文物精品11.3万件(组)展室面积达1100平方米,分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大部分,形象系统地展现出自115万年以前至公元1840年的陕西历史。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11个朝代在陕西建都,历时1000多年,是我国建都王朝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地区,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陕西古代史是中国历史的浓缩。

特点:陕西省博物馆融中国古代宫殿与庭院建筑风格于一体,典雅凝重,古朴大方,布局协调,气势宏伟,体现了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馆内设有中央空调、多功能照明系统,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和中央控制系统。设有现代化文物库房和具备多种语言同声传译功能的报告厅。镶金玉镯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造型继承唐代博大雄浑、典雅凝重的风格,借鉴我国传统宫殿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布局形式,同时运用现代先进技术,把我国盛唐时期古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博物馆功能要求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既保持了古老风貌,又有现代化的特点。屋顶采用唐代盛行的灰绿色琉璃瓦,显得华贵庄重,古朴大方,墙面材料为仿石棉砖,门窗则采用大块茶色玻璃和铝合金框架,馆内配备可控制温湿度的全封闭中央空调系统,多功能的照明系统,自动防火防盗系统,计算机控制管理系统;设有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具有先进的化验、测试技术和文物保护修复手段。为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建有电脑控制并拥有30万册藏书的图书馆和6国语言同声传译的国际学术报告厅。此外,还有设施完善的文物库、资料室、购物中心等。

珍藏:馆内珍藏了陕西出土文物精品37万件,游客可欣赏到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自115万年前到公元1840年间的陕西历史文物。

结构:展室总面积达11000平方米,分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陈列三大部分,其中陕西古代史陈列、陕西青铜器珍品展、陕西历代陶佣精华展和唐墓壁画真品展最具吸引力。

进入博物馆大厅,迎面巨幅照片向人们展现出奔腾咆哮的黄河和绵亘无垠的黄土高原。这是孕育诞生陕西历史文化的地理环境。陕西的历史是黄土地文明的历史。昂首屹立在大厅中央的巨狮是这种文明的标志。它造型雄伟,气势澎湃,石刻之精美,气魄之弘大,堪称东方第一狮”。这头石狮来自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母亲杨氏的顺陵。中国古代的狮子及狮子雕刻艺术由阿富汗传入,中亚的浪漫奇特与东亚的深沉浑厚在这里如此完美地融合为一体,集中体现了陕西历史文化的基调。近1500米的展线由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陈列三部分组成。位于博物馆中央上下两层的基本陈列荟萃了陕西出土文物的精华,展出的3000余件稀世珍品从陕西出土的几十万件文物中精选而来,许多珍贵文物在这里首次公诸于世,分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大部分,形象系统地展现出自115万年前至公元1840年的陕西古代历史,并使人们了解陕西一些重要考古遗址的基本面貌。

汉·四神瓦当(朱雀)直径15.8厘米,边轮宽2厘米,陕西汉长安城遗址出土。朱雀口卸宝珠,昂首翘尾,更显得威严势猛,神圣异常。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最新遗址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实用六

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10公里的法门镇,西距西安市120公里,东距宝鸡市96公里。法门寺自古就因为安置有释加牟尼佛的指骨舍利而著名于世,所以被华夏王朝拥戴,而成为我国最早的四大佛教圣地。

法门,意为修行者必入之门。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寺因塔建。法门寺塔,有名“真身宝塔”,因藏有释加牟尼的手指骨一节而得名。公元前485年,释加牟尼灭度,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教,为了使佛光远大,将佛祖骨分成八万四千件,分藏于世界各地,并建成八万四千座塔。我国有19座,佛祖舍利塔,法门寺塔就是其中之一。因此,法门寺塔和法门寺有“关中塔庙之祖”的称誉。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我们刚进来的山门,又叫做“三门”,左右两边的分别为无相门和无作们,中间为空门,我们一般把出家称为步入空门,大概就由此而来。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法门寺唯一的古建筑铜佛殿,大殿里供养的是释加牟尼的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在大殿两边还有十八罗汉像,所以铜佛殿也叫罗汉殿。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法门寺真身宝塔,但是我们看到的是1987年重修而成的,法门寺自古因安置于释加牟尼佛的指骨舍利而著称于世,也是因舍利建塔,因塔成寺,佛殿中记载,公元前485年,释加牟尼灭度,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教,为了使佛光远大,将佛祖骨分成八万四千件,分藏于世界各地,并建成八万四千座塔。我国有19座,佛祖舍利塔,法门寺塔是其中的第五处。所以最初的法门寺叫阿育王寺,法门寺塔叫阿育王塔。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寺因塔建。到了唐代时唐太宗在这里重修了一座四级木塔供养佛指舍利,唐代所建的木塔在明代隆庆年间时崩毁,在明代万历年间,由法门寺僧人化缘重修了一座8棱13层的砖塔,可是在1981年是塌掉了一半,85年的时候,当地政府为了重修这座塔的时候,便人工拆除塌了一半的半边残塔,87年在清理塔基准备重建时意外发现了地宫,出土了四枚释加牟尼佛指舍利和2499件唐代的皇室瑰宝。法门寺一夜之间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下面就请大家到地宫拜一下佛指舍利。

法门寺地宫总长21.2米,面积31.84平方米,是迄今国内发现规模最大的寺塔地宫。地宫所发现的4枚佛骨,最令人瞩目。第一枚舍利藏在后室的八重宝函内,长40.3毫米,上下俱通,竖置在进塔基银柱上,第2枚藏在中室汉白玉双檐灵帐之中,形状与第1枚相似。第3枚藏在后室秘龛五重宝函的白玉棺内,管状,长37毫米,白中泛黄。第四枚舍利藏在前室彩塔绘菩萨阿育王塔内,色泽形状与(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第1、2枚相似。经国家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和副会长周绍良先生坚定,其中第三枚是灵骨,即佛祖的真身指骨,其余三枚为影骨,是唐皇帝为保护真骨而命人仿制的。但在佛教徒的眼中,影骨也是圣骨,与有同等的意义。

在参观完法门寺地宫之后,我们就来到了法门寺的大雄宝殿,大雄是对释加牟尼的尊称。它是1994年开光的,里面供奉的是佛教密宗教派的五方佛,分别代表五个方位东西南北,分别是不空成就,阿弥陀,八日如来,宝生佛,阿处佛,旁边的是二十组天,代表天上的二十四天神。

参观完法门寺之后呢,我们来参观一下西边的法门寺博物馆,它是1988年11月9号正式对外开放,是全国唯一的以佛教内容为主题的专题性的博物馆。博物馆由法门寺历史陈列、法门寺佛教文化陈列、法门寺唐密曼陀罗文化陈列和法门寺大唐珍宝陈列。

我们先参观一下法门寺历史陈列馆,在法门寺历史陈列馆中,主要向人们展示了法门寺的建寺历史由因,以及各历史朝代对法门寺进行修建的历史实物。

接下来我们就来到了大唐珍宝陈列,其中有44件国宝级文物,99件一级文物,它是陕西88个博物馆中国宝级文物比例最大的一个博物馆,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通碑,它是物帐碑,它将地宫中的珍宝是谁送的,叫什么名字,尺寸大小呀什么的,作了详细地记载,是一件国宝级的文物。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唐代最珍贵的瓷器——南方越窑出土的秘色瓷,秘色瓷专用于皇家,是青瓷中的一种,工艺复杂难度高,因秘方秘而不宣,而得名。大家可以看到这个秘色瓷盘,好像底部有一层薄薄的水在上面,给人感觉非常的晶莹剔透。但是秘色瓷毕竟在中国已经失传了1000多年,法门寺地宫中属于首次出土,可以说,它的制作方法还是不能够知道的,应该说是属于千古之谜。

另外,唐代的丝织品也是相当珍贵的。但由于丝绸不易保存,很多都风化了,其中保存最完整的是簇金绣,簇就是收缩的意思。就是用金丝盘结成花朵的纹式再固定到丝绸的上面,就把这种织物称为簇金绣。簇金绣的珍贵之处呢,第一就是它保护的完好如心,第二就是它的做工了,我们看,它的质地是罗,上面的花纹全都是金丝绣的,但是,这种金丝可不是一般的金丝,它呢首先用纯金丝在胎线的上面一圈一圈的缠绕上去,如果说中间的胎线为一米,那么金丝要缠3000转。我们看到织物就是用这种复合线来织花纹的,曾经做过一个测量,没想到是这种簇金绣上所用的金丝最细直径只有6四,6丝就是0.06毫米,比头发丝还细。在现在世界上制作的这种金丝只有20丝在日本,中国只有70丝,没有想到在唐代据文物显示当时的拉丝技术已经相当的高,已达到了6丝。(在唐代织金锦工艺精湛令人吃惊。织锦所用的金丝,最细直径仅为0.1毫米,比头发还细。以丝线为芯,以金线一圈圈缠绕,一米长的金丝要绕3000多圈,武则天供奉的绣裙就是这种织品制成的。)

另外,还展出了一些两河流域进贡的琉璃器。

接下来,我们到珍宝阁去参观一下法门寺佛教文化陈列,这个展柜的文物布置也是按照佛教中的曼荼罗做结集的。

其中最珍贵的文物是这件鎏金双拢12环的锡杖,名为锡,其实它并不是锡做的,而是摇这个锡杖环的时候会发出淅淅的响声,是以声来命名的。锡杖的级别也是有区别的,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属于世界锡杖之王,规格最高的锡杖,这枚锡杖全长为1.96米,重2390克,用了2两金子和58两银子制成的,然而,代表锡杖级别高低的属于杖首轮和鼓的多少,大家可以看见桃子形状的叫鼓,这个锡杖总共有四个鼓,每个(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鼓上套了3个环,4鼓12环,4鼓12环所代表的就是佛教最高级别的法力——四谛12因缘,所以它的法力是最高的。而这种级别的锡杖也只能是佛教的创始人释加牟尼才有资格持的,所以它是世界锡杖之王。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供奉佛指舍利的器具,最珍贵的是这件鎏金捧真身菩萨。菩萨身上挂满了珍珠,手上有一个荷叶造型的托盘,盘子上有一块纯金的金匾,金匾上有文字,经考证是一位叫诚一的和尚给唐懿宗李崔送的39岁生日礼物。说它珍贵是因为这位菩萨还完成一桩重要的历史使命,唐懿宗李崔当时为了迎请法门寺的舍利,曾经说:“生得见舍利,死而无憾”。所以,舍利迎到长安之后,在兴跪拜之礼的时候就是安置在菩萨手中所捧的荷叶盘之上,所以这尊菩萨也叫捧真身菩萨。

到这里呢,法门寺的餐馆也接近尾声了,希望我的讲解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

西安碑林创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 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陈列有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块。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

西安碑林内容丰富,它既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又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和石刻图案;记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因而驰名中外。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人所称的石经,包括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书写的和公元837年刻成的。

碑林第一陈列室前是专为陈列修盖的碑亭。是碑林最大的石碑,刻于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书写的。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编篡,专门讲孝道的。前面一部分是李隆基为孝经作的序。玄宗为孝经写序的目的是表示自己(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要以“孝”治理天下。后面是孝经原文。小字是玄宗为孝经作的注释。底座由3层石台组成,上刻有生动的线刻画,有蔓草、狮子花等,是唐中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上面是浮雕卷云瑞兽。此碑由4块石头组成,底下有石台,因而称“石台孝经”。

碑林第一陈列室主要陈列等12部经书,计650252字,用石114方,两面刻文。清代补刻的17面3万余字也陈列于此,合称。12部经书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读之书。因为当时印刷术不很发达,为了避免文人学士们在传抄经书时出现错误,并能永久保存,就把这12部经书刻在石碑上,作为范本,立于长安城国子监内,供人们校对。我国自东汉开始,曾先后7次刻经。是目前仅存的一套完整的石刻经书。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们将参观秦兵马俑博物馆。秦兵马俑博物馆位于酉安市东35公里处,从喜来登酒店坐车到那里大约需要50分钟时间。自秦兵马俑博物馆于1979年10月1日开馆至今,已有为效众多国家的党政首脑都参观过这个博物馆,更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客不远干里来参观这个人类奇迹。法国总统希拉克曾留言说过:“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美国前副总统蒙代尔也说;“这是真正的奇迹。全世界人民都应该到这里看一看。”从这些高度凝练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秦俑的历史价值及艺术价值。下面,我想把秦始皇这位成就一代伟业的历史巨人介绍给诸位,以便使大家能对秦始皇兵马俑和与之相关的历史有一个较详尽的了解。

谈秦兵马俑,必须先介绍一下面赢政。公元前259年,一代伟人赢政诞生了。13岁时,其父死后.他继承了王位。按照泰国惯例.国王在22岁举行过“加冕礼”以后,才可以亲自执政。当时.秦国的大权仍攀握在太后、相国吕不韦、宦官谬瘪(160 6i)手中。特别是螺贞.手握大权,炙手可热,他见宛改逐渐长大,便阴谋叛乱.夺取政权。公元前238年,22岁的赢政去故都雍城纳新年宫举行加冕礼。谬酉在从霸年宫回咸阳的路上埋下伏兵,准备将赢政杀死。当赢政察觉此事后,凭优势兵力订败锣盔,将其生擒并车裂致死。赢政亲致以后.以吕不韦放纵嫁亮为名,放逐日不韦。吕不韦后来饮毒洒自毙。这样,赢政顺利地消灭了政权内部的两大敌对势力,巩固了自身的地位。

为了进一步巩固君主权力,赢政选用了一批精明强干酌文臣武将,如掌握军事的尉缭,攀管国欧的李斯。接着,赢政制定了远交近攻、离间外敌、各个击破的战赂方针,开始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达500多年各诸侯国割据称雄的混乱局面。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0xx年,在不到io年的时间里,泰国灭亡了6国,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这又一次显示了赢政的维才大赂。

赢政称自己为始皇帝.因为他希望他的子孙后代能把他所创立的政权干代万代传下去。为此.他整顿了官僚制度。

第一.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全由他亲自任免;

第二,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第三.秦始皇还统一了法律、文字、货币、度量衡等。这些措施极大地推动了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另外,他还征用劳役,广修驰道,使各地交通便利,以利经济文化的交流。他将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修筑的长城连在一起后.又加以扩展,形成了西起甘肃临挑,东到辽东因石的万里长城,有效地遏制tjb方游牧部族对案朝的骚扰。

中国皇帝大都为自己营造巨大(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而豪华的陵墓。在这一点上,案始皇也不例外。在他13岁刚即位时,就下令为其修建陵墓。这座原高120米.周长20xx多米的巨大陵丘、虽经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在仍有76米之高,g长400多米之大.案始皇把都城威阳微缩于自己的陵园内,其布局几乎完全相同。陵园内城西北部为献殿建筑区,陵东北部洼地是用以祭记的养鱼池,陵园外城西北角是石料加工场.陵西外城之外是一个大坟场。据史书记载,秦朝全国总人口约20xx万,壮丁不过700万,而筑陵时,壮丁最多达70万,可见工程之浩大。

案始皇的陵寝如同一座庞大的地下宫殿,真可谓是一座地下“福地天堂”。墓室屋顶有天文星宿图,t是由各种均馅生辉的珠宝构成的,下边有五岳、九州以及由机械驱动水银构成的江河湖海。另外,还没有让百官朝拜案始皇的大厅。为防止盗威,每座墓门上都安有自动发射的弓箭。整个陵墓可以说是一个金碧辉煌,固若金汤的地下王官。案始皇把生前所享受的一切也搬到了地下.供他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享用。他连那些为他伴驾b不曾生育的宫女,以及辛勤修建地下陵寝的工匠们都不放过.下令在他人殆时,将这些人统统活埋,为的是不让宫女外嫁他人,不让陵寝内的秘密泄露。

现在,我们面对的是秦俑馆一号坑,坑里就是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面对威武整肃的庞大军阵,你们的脑子里一定会闪现如下问题:这些秦佣是怎么发现的?为什么他们的相貌各异?为什么要制作这些俑?1、2、3号坑里共有多少俑等等。好,现在我就一一回答大家的这些问题。

这些俑是1974年3月西杨村农民们在打井的过程中发现的。据村里的老人讲.早在明朝,就有人在这里发现了秦俑。有一天,住在村里的难民在村外空地上订了一口井,井水清澈,甚是喜人,可是第二天他们却发现井底的水不见了。他们中胆大的腰系绳子,下去查看。不一会儿.井里传来惊叫声,上面的人暖紧把井里的人拉上来。这人说,他看见一个站立着的、身穿盔甲的怪物.伸手要抓他。听者都非常害怕,想赶快用土回填那口井。但他们最终决定报告文物部门。

经过考古专家们的勘探、鉴定.秦捅馆内的t、2、3号坑被确认为案始皇棱的陪葬坑。从1974年到1979年,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在1号坑遗址上矗立起一座气势宏伟、结构科学的建筑物。这就是1979年10月对国内外游客开放的素兵马俑1号坑。3号坑在1989年9月27日——世界旅游日对外开放。现在,在2号坑的遗址上,一座大理石建筑又落成了,它于1994年11月开始接待游客。从此,3个俑坑全都被保护在建筑物里,不再经受风吹日晒雨淋。在供游人观看、怀古的同时,考古工作者们还在这里继续发掘整理兵马俑。经测量,1号坑东西长3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4260平方米。侗坑的最东端是3gf面向东的武士,每排7个,共210个捅。他们是部队的前锋。前锋部队的后面为部队的主体,他们被诽成38路纵队,站在11个坑道里。每个坑道都是青砖铺地,坑道内例的两边,每隔2米就有1根立柱。这些立柱支撑着木质屋顶,屋顶上是织成“人”字形的纹席.席上是土。整个坑道距地表5米深。另外,在坑道的南、北、西三面备有一列面向外的武士.他们分别是部队的右翼、左翼和后卫。现在,1号坑已出土1000多件陶桶。根据推剿.全部发掘完后.仅1号坑就将出土6000多个兵马桶。

这里是1994年11月开放的2号坑。它是由车兵、骑兵和步兵构成的曲尺形方阵。估计可出土兵侗1000多件,车马和鞍马500多匹。2号坑占地6000平方米。它东面突出部分为一个小方阵,6334个弯兵桶组成。2号坑南部为64乘战车组成纳方阵,每排有8辆战车,共8诽;中部为19辆战车和随车徒手兵涌;北部是战车和骑兵。北部是由战车6乘、鞍马和骑兵各124件组成的骑兵阵。

最新遗址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实用七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唐大明宫遗址公园:

唐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长安城拥有三处大型宫城,即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其中的大明宫,因为规模最大、制度完备、被看作是大唐帝国的统治中心和国家象征。

大明宫的布局非常讲究,它严格按照中轴线对称法配置建筑,从南至北依次为:丹凤门、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太液池、玄武门、重玄门等重要建筑,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丹凤门遗址。

丹凤门是大明宫的正南门,共有五个门道,上面建有高大的门楼。丹是红色,代表热烈、兴旺,而凤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鸟,曾被历史上很多部族甚至王朝用作图腾。丹凤合起来就是红色的凤凰,代表的是大吉大利、大祥大瑞。

丹凤门为古代城门中最高等级五门道制的杰出代表,丹凤门的五个门道,每个门道宽8.5米,五个门道总计达51米多,比现在天安门的门道都要宽。丹凤门门阙墩台总长74.5米,南北宽33米,它的建筑规格之高、规模之大,都创下中国古代皇宫的宫门之最。

丹凤门是一个交通通道,皇帝由正中的门洞进出;其它官员只能由两侧的门洞通行,右进左出,直到今天,我们的交通规则还是沿用这种“靠右前行”的办法。

丹凤门不仅仅是交通通道,更是唐代最高统治者与民众沟通的最佳场所。每逢颁布赦令、登基大典、重大宴会、献俘等活动时,皇帝会出现在门楼上,供万民瞻仰。每逢皇帝宣赦时,丹凤门前一侧就立一根高杆,上面悬一只金鸡,另一侧放一面大鼓,待皇帝登楼,被赦免的囚犯在鼓声中引至门前,赦令宣读完毕后当场释放,唐人杨巨源有诗道:“丹凤楼前歌九奏,金鸡杆下鼓千声”,说的就是宣赦;此外,唐玄宗还曾两次在丹凤门门楼上举行宴会,招待突厥首领和使节。丹凤门在唐代的作用,就类似于今天的北京天安门,或者说,丹凤门就是唐代的天安门。

请大家随着我进入丹凤门,注意脚下的台阶,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丹凤门遗址博物馆。它是20xx年进行的考古发掘,外侧的宏伟建筑,是根据复原研究和模拟设计而构筑的保护性展厅。它将真正的遗址罩在大厅内。为了达到既保护遗址又不影响参观视线的目的,博物馆由三层框架结构组成,其建筑结构距离遗址的边沿约为60厘米,博物馆外墙的色彩全部选用淡土黄色,为的就是要使这座建筑既能体现唐代皇宫正门的形制、尺度、建筑特色和宏伟端庄的风格气派,又有别于其它仿古建筑。

今天,它作为唐文化的代表,带我们领略了一个统一大国的政治权威。

最新遗址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实用八

又是一年春草绿,进入4月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景色更加怡人。4月13日,记者走访时发现,公园上空被各式色彩明艳的风筝装扮得异彩纷呈,丹凤门御道广场上聚集了许多放风筝的市民,他们手法娴熟、动作到位。

“这里场地开阔,风力适中,最适合放风筝。再往北走,太液池边花红柳绿、风景如画,旁边还有篮球场、足球场及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全家老少都能来这里游玩锻炼。”市民张先生说,“虽然错过了3月31日的那场中外风筝大师精彩对决,但赶上了踏青季活动,同样让人惊喜。”

据悉,除风筝会之外,“花满大明宫”赏花季、“第四季小小考古家”、大型恐龙主题展及大华·1935文化交流季等活动将悉数上演,曲江大明宫遗址区正在以文化之手让体育与健康完美融合,打造西安最具人气、独具特色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

放纸鸢 赏百花

大明宫里感受春日诗意与烂漫

在本届风筝会中,世界顶尖高手制作的风筝精彩亮相,有瑞典的diy美元风筝、美国的自画像风筝、中国澳门的大三巴牌坊巨型软体风筝等让人叹为观止。最具中国特色的金猴献福、三调芭蕉扇、险渡通天河等风筝,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诠释了风筝文化的无尽魅力。

春日的大明宫不仅是风筝的王国,更是花的海洋。公园里娇艳的桃花、粉嫩的樱花、高洁的白玉兰让游客目不暇接。而盛唐服饰展、宫廷乐舞“花语霓裳”、大唐情景互动表演“才子寻佳人”等主题演出,让游客领略到大唐盛世的旖旎风光。

值得一提的是,连续举办4年、风靡青少年群体的“小小考古家”品牌活动,也将于近期扬帆起航。本届活动不仅在比赛内容上融入全新的文化元素,还将在文化交流领域寻求更大的突破。

赏艺术 观话剧

在大华·1935体验先锋文化艺术

近期,“国际女性视觉艺术展”于大华博物馆拉开帷幕,吹响了大华·1935文化交流季的集结号。随后,日本舞踏大师和栗由纪夫首次在大华·1935开班授课,引发业内关注。海龟先生乐队带来的复古摇滚乐演出,让现场爆点频频……

此外,话剧《我不是李白》以首周破6万的票房成绩打响了“大华演出季”头炮,百余场精品话剧及演出华丽绽放小剧场集群,掀起了“全民观剧”的文化风潮。而“超级女声”西安总决赛、顾忠山老师吉他大师班、“互联网+”企业领袖论坛等活动也纷纷落户大华·1935。

20xx年,曲江大明宫遗址区用多元的文化因子释放出文化富矿的新活力,作为全省首个“群众文化示范基地”,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已成为西安市重要的公共文化活动空间。今年年初,大华·1935被列入第三批市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聚集区,西安市“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将其打造为工业遗产文化旅游聚集区。

如今,这片以文化之手打造的最美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已然成为西安健康、体育、文化相融合的一张新名片,为西安市民的品质生活贴上新标签。

最新遗址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实用九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游览。

这座博物馆于1991年6月20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它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庞大、设施最先进的国家级历史博物馆。它占地约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0平方米,用于展览的面积为11000平方米,馆内现有收藏品37万件。这座博物馆是遵照总理生前遗愿建造的。那是1973年,周恩来总理来陕西视察时,有感于陕西丰富的地上、地下文物资源和已有博物馆小而简陋的状况,提出应该在陕西建一座新的博物馆的指示。后来由国家计委和陕西省政府共同投资1.44亿人民币,建成了这座艺术殿堂。这座博物馆的设计是由中国建筑学界的泰斗——梁思成先生的关门弟子张锦秋女士担任的。建筑的外观为仿唐风格,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反映了一个辉煌时代的风貌。布局上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重楼”的结构特点,突出了古朴凝重。并创造出一种帝宫与传统园林相结合的氛围,象征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陈列可分为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展览三大部分。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是基本陈列,也就是常设陈列。为陕西古代史。系统的展现了陕西自蓝田猿人至鸦片战争的发展过程,突出了周、秦、汉、唐等封建社会的盛世和陕西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序言大厅。这里的序言不是文字,而是三副巨型照片:奔腾咆哮的黄河和绵亘无垠的黄土高原,既有古代陕西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是陕西历史文化孕育、产生和不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这两幅照片的背后,陈列着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轩辕皇帝陵墓的巨照,标志着陕西古代文明、中华文明的开端。这些用照片构成的无言之序,通过宽广浑厚的场面,象征着陕西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绵延久远,以及具有世界影响的人文传统精神。大家现在看到厅中央的这尊巨狮,它原来位于唐代女皇武则天的母亲杨氏的顺陵前。我们可看到它雕刻精美,造型雄伟,堪称“东方第一狮”。中国古代狮子及石狮的艺术是从阿富汗传入的。因此,这座石狮不但是陕西历史文化的反映,也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产物。

陕西古代史的第一个段落是史前史,时间范围是距今约115万年前至公元前21世纪。这一时期的每一段落都有重大发现,文化高峰迭起年、并首尾相连,在全国突出地位。首先大家所看到的就是蓝田猿人的头像。她是1964年在蓝田县公王岭发现的,是一位年纪约30多岁的女性。蓝田猿人距今约115万年,是迄今所知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在距今约20万年左右人类就已经发展到了智人阶段。陕西地区的大荔人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在距今约8020xx年左右,人类就已经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老官台文化是陕西境内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新旧石器时代区别主要有三个重要标志:一是学会了制造陶器;二已经定居并有了原始农业;三是出现了磨制石器。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发展的一个阶段。这类文化遗存由于是1920xx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因此得名。又因为在这类文化遗存中发现了大量的彩陶,所以叫“彩陶文化”。半坡遗址是仰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繁荣阶段。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男子取代女子,在社会中处于支配地位。人类就进入了父系社会时期。龙山文化就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典型文化。这类文化由于是在1920xx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的龙山镇,因此得名。又因为发现了大量的灰陶,因此龙山文化也被称为“灰陶文化”或“黑陶文化”。龙山文化之后,我国历史进入了传说时代,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军事民主制时期”。黄帝就是这个时期一位杰出的领袖,他被尊为中华民族的祖先。每年清明,海内外的炎黄子孙来到黄帝陵寻根问祖,认同中华文化,爱国之情在这里升华,从而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黄帝之后,人类历史上又出现了三位杰出的领袖,他们是尧、舜、禹。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朝。于此,中国便进入了奴隶制王朝的统治时期。夏王朝的政治中心在河南,陕西境内主要是周族的发生、发展与兴盛。周族实际上经历了周民族、周方国、西周王朝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文物叫做“鼎”,它是奴隶制王朝鼎盛时期西周的一个青铜器。青铜是指铜和锡的合金,因颜色青灰而得名。而鼎呢,它本来是一种炊具,即煮肉的锅,后来随着礼乐制度的强化,鼎也逐渐成为一种权利和等级的象征。传说夏禹曾制九鼎,代表天下九州,作为政权的象征。以后就把取得天下叫做“定鼎”。春秋时,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就曾遣使询问周朝九鼎的大小轻重,以后“问鼎”就成为企图篡夺政权的代名词。我们现在所说的成语“逐鹿中原”,“鹿死谁手”,“孰人敢来问鼎”等都与这件文物有关。鼎,一般可分为圆顶和方顶。圆顶一般为鼓腹,双耳,三足,整个造型给人以稳定、威武的感觉。所以,人们用狮胸虎足来形容它。而成语中的“大名鼎鼎”,“三足鼎立”,则是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它的造型特征。青铜器上的纹饰是研究青铜艺术的重要内容,也成为中国艺术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青铜器上的纹饰可分为两大类,即:动物纹和几何纹。总的特点是神秘怪诞,很难看懂。这是因为作器者本意是为了用它祭祀天、地、鬼神和祖宗。一般人看不懂正说明他构思成功。在陕西境内迄今发现的西周青铜器达3000余件。就一个有限的地理范围而言实属罕见。

随着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公元前771年犬戎族入侵,使西周走向灭亡。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但周王朝实际上已名存实亡了。中原大地上先后出现了“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战争持续了200多年。公元前220xx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王嬴政“扫六合而荡天下”,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维护其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文字、货币、法律、车轨和度量衡等。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货币就是秦统一六国之后的通行货币——秦半两。上面的这些货币就是统一前六国的货币。货币的不统一大大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于是,方孔圆形的半两钱便应运而生。古人讲“天园地方”,并且是天包地,所以秦半两就意味着“圆以象天,方以则地”。这种精神为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者所接受,并一直保持到清末。古书上也因此把钱称为“孔方兄”。秦半两的制作很科学,中间有小孔,可用绳子穿起来便于携带;外围为圆形,则不易产生磨损。中国古代有三大货币,除秦代的货币秦半两外,还有汉代的五铢钱和唐代的通宝钱。秦始皇号称“千古一帝”,但同时他也是历史上一位有名的暴君,残暴的统治终于激起了人们的反抗。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爆发了。随后四年的“楚汉相争”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公元前220xx年,汉高祖刘邦登基,汉王朝就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汉朝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朝代,它的各项发展对中国历史上以后各朝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构成中华民族主体的汉族也是在这个时候正式形成。中国懂得方块字也是从这一时期起被称为“汉字”。汉王朝成了当时世界最强盛的一个国家。所以,今天世界上许多国家还把“汉”作为中国和中国人的代称。现在请大家看这副“丝绸之路”示意图。它中国最古老的一条贸易通道,也是横贯欧亚大陆的一条贸易通道。它为东西文化交流、通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沟通欧亚大陆的这条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张骞开通的。张骞是我们陕西城固人,他于公元前138年应政府招募出使西域。经历了十年时间和种种磨难,熟悉了西域的政治、军事、地理、风俗民情。沟通了汉与西域各国的关系。因此史书上把张骞的这次出使、也称为“凿空”。公元前120xx年,汉武帝又先后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全长7000多公里,在中国境内4000多公里。“丝绸之路”开通后,商队往来不断,经济贸易十分活跃。促进了农业和科学技术交流,为中西文化开创了新纪元。由于这条路最先主要过往做丝绸生意的商人,所以把这条通道也称为“丝绸之路”。通过这条道路,我国的丝绸不断输出。在当时的罗马,中国的丝绸与黄金等价。因此,丝绸又被称为“软黄金”。从此,西域的葡萄、苜蓿、石榴了、黄瓜、蚕豆、核桃、芝麻、菠菜、黑米、猕猴桃等物产传入我国。我国的种茶、凿井、冶炼等生产技术也传入西域。“丝绸之路”就好像一条绚丽而坚韧的纽带沟通了亚欧大陆,也使世界上出现了两颗明珠。从此,世界上就有了“东有长安,西有罗马”之说。

汉王朝不仅有发达的经济贸易活动,军事力量也非常强大。1965年,从咸阳杨家湾的一座汉墓中出土了大批兵马俑。这座汉墓属于汉高祖刘邦长陵的陪葬墓。据同出的“银镂玉衣”推测,墓主人可能是汉初名将周勃或其子周亚夫。在杨家湾出土的俑群中,有骑兵俑583件,各种人俑1965件。这些汉兵马俑大的身高48.5厘米,小的身高44.5厘米。大多数做武士打扮,个别做跳舞、奏乐、指挥等姿势。拿这批汉兵马俑与秦兵马俑相比较,秦俑虎背熊腰,是赳赳武士的形象,时刻准备着出发去打仗。汉俑仅有秦俑的三分之一大,但灵气十足,愉悦欢畅。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当时国富民强、和平安定和人民的悠然自乐。在秦俑里,我们从外形看不出有指挥官,但在汉俑里则可以看出;另一方面,军阵形式也发生了变化。秦兵马俑以步兵为前锋,战车为突击力量,骑兵甚少。而汉兵马俑中骑兵所占的比例却大的多。汉王朝也正是凭借着这支强大的骑兵才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游牧民族——匈奴。这也是世界历史上农业民族第一次大规模的战胜游牧民族。

经过四年的楚汉相争,国力大大削弱。汉初“天子不能俱纯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意思是说,在汉朝初年马匹很少,以至于找不到四匹颜色相同的马为皇帝拉辇。而一般将相的车辆只能用牛羊拉了。但是汉王朝励精图治,养马业得到了高度发展,使汉代骑兵的马源充足,所以汉代骑兵业得到了发展。杨家湾的汉三千彩绘兵马俑就是一个有力的印证。

汉朝灭亡后,我国历史进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从公元220xx年北魏建立开始,到公元589年隋统一结束,历时369年。这一时期政权更迭,战乱频繁,可以说是中国历史和陕西历史上依次伟大的大融合时期。公元581年,北周大将杨坚建立了隋朝。隋炀帝杨广也是历史上以为有名的暴君。公元620xx年,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唐朝。隋唐两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陕西历史文化的黄金时代,现代的海外华人自称“唐人”,他们居住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反映了唐代对后世子孙产生的影响。

在唐时,人们的生活比较安定,就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各种娱乐活动。打马球便是其中的娱乐项目之一。现在就请大家看这幅《打马球图》。这是从章怀太子墓中出土的。马球,也叫波罗球,球似拳头大小,朱红色,皮革制成,是由波斯,即今天的伊朗传入我国的。这幅图画形象生动的描绘出了唐代马球运动的精彩场面。画面上有骑马人物二十多个,他们足蹬黑靴,身穿窄袖长袍。前五个手拉缰绳,右手持月芽形球杖,有的驱马抡球,有的反身击球,姿态矫健,得心应手。其它骑手也姿态各异。场面生动,围绕着滚动的小球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画家巧妙的抓住了马球运动的瞬间场面,使比赛的紧张气氛溢于画外

在唐朝的时候,上至宫延皇帝,下至文武百官,甚至连妇女都爱打马球。尤其是许多皇帝,都是马球运动的爱好者,甚至成为马球健将。据史料记载:唐中宗景猪年间,吐蕃派使者迎接金城公主,提出要与汉人比赛马球,经中宗同意后,双方展开较量。第一回合以汉人失败而告终。这时一旁观看的临淄王,即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亲自率领球队进行比赛。终于以精湛的球技转败为胜,一时在京城传为佳话。唐代的皇宫禁苑大多筑有马球场,有的贵族官僚还有自己的马球场.唐代以后,马球队运动就开始流行全国,直到明朝末年才开始逐渐衰败。近几年来,在西安东郊也开展过。这幅画的表现技法相当讲究,极富真实感和立体感。可见这幅马球图达到的不止是惟妙惟肖的境界,而且也从一个侧面再现了大唐时期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的社会情况,再现了大唐雄风。

唐王朝的外交活动也是非常活跃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从章怀太子墓中出土的另一幅壁画《迎宾图》。画面上的前面几个人是热情的朝廷官员,后面三个人是外国和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使臣。经考证,三人中第一个是印度人,第二个是朝鲜人,第三个是突厥人。这幅画形象的再现了唐代官员接待外国使臣的场面。反映了唐王朝活跃的外交活动以及同外国和我国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实况。大家请注意看,在这幅画面的下角有一位个子比较矮的唐代朝廷官员,这就反映了唐代对人才是非常渴求的。只要你有才能,不管长得个高或个矮,都会被重用。反映了唐朝“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社会风貌。

隋唐两代都把长安作为其都城。隋时称为大兴城,唐时称为长安城。规模宏大的都城长安可以说是那个伟大时代的明亮窗口。透过它,可以窥见当时世界第一强国的各个方面。隋大兴城是少数民族建筑大师宇文恺设计并主持营建的。唐长安城是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葺完善起来的。从这幅唐长安城的平面布局图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它气势宏伟,整齐划一。全城共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大部分。城内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线,由十一条纵向的大街和十四条横向的大街,把整个长安城划分为108个小区域,称为坊。正如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诗中所写:“百千家似为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这种布局对以后各个朝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亚洲一些国家如日本、朝鲜等规划都城时所效仿。唐长安城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规模宏大。它总面积为84.1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一百万。其面积是汉代长安城的2.4倍,东罗马首都拜占庭的7倍,阿拉伯首都巴格达的6倍,明代长安城的9.3倍。它可以说是我国古代,也是世界古代规模最大的一座都城。城中的中轴线朱雀大街宽155米,而横贯皇城自承天门至长乐门之间的横街竟宽达440米,这也是中外所有都城中绝无仅有的。中华民族成长壮大到了唐代,充满了开拓进取精神。因此对长安城的修筑不仅仅只着眼于实用功能的需要,还有着积极的精神追求。唐王朝也正是以其宏大的气魄和泱泱大国的气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吸引了各个国家的人们来到长安。当时居住在长安城的外国人和少数民族人数约5万人。同时长安吸收融汇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创造了博大精深、辉煌璀灿、当时世界文化最高峰的唐文化。 i$ x zz51

唐代的手工业也是非常发达,唐三彩便是其中之一。它起源于西汉武帝时期。唐三彩并不专指三种颜色而是指多彩,因在唐代风行一时而得名。唐三彩是用黄、绿、赭。

蓝等多种彩釉组合装饰成的一种铅铀陶器。它的制作过程是把高岭土经过挑选、冲打、淘洗、沉淀、冶炼等工艺后,捏制成形,经修饰晒干后放入窑内。经过1000度左右烧制,待冷却后饰以配制好的彩色釉料,再入窑中烧至900度后完成。西安是唐三彩的故乡。在西安附近的唐墓中出土了不少唐三彩器皿。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唐三彩首先是一种冥器,慢慢地才发展成为一种日用品和工艺品。唐三彩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以造型取胜。三彩中无论是生活用品或是房屋庭院乃至人物动物造型,都塑造的非常精美,用写实的手法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在艺术上达到了令人赞叹不已的程度;二是以色彩赢人。三彩釉色虽简单,但它经烧制过程中不同色彩的釉斑向下流动,互相浸润后自然漫延,呈现出一种千变万化,班驳淋漓,彼此交融,没有明显界限的装饰艺术效果。优美、流畅,具有一种和谐的古朴之美。正如杜甫名句所言“动人春色不在多”。有限的釉色构成了丰富的艺术语汇,使唐三彩成了世界闻名的古代工艺品。

公元960年,宋代赵匡胤皇袍加身定都开封。元、明、清分别建都南京和北京。陕西从此失去了京都地位,但仍然是封建王朝控制西北、西南的军事重镇。又由于周、秦、汉、唐的灿烂文化形成一种巨大的惯性,所以这一时期陕西的经济文化仍然保持了一定的水准和发展势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