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思政文章中国梦心得体会报告(6篇)

  • 上传日期:2023-01-04 20:05:45 |
  • ZTFB |
  • 11页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思政文章中国梦心得体会报告一

本学期本历史与社会·思政教研组将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针,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校本研修为主线,贯彻“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引导全组成员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开展教学变革的实践活动,积极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同时针对中考社会思品科目以50分折算列入总分的形势,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特别是初三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将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虚心的师德品格,高效务实地开展工作,力争使我们教研组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均有较大的提升。

1、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积极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

2、有计划的组织好校级及市区级教研活动和评比项目,加强学科组建设;

3、教师读书活动安排;

4、两周两课开课安排;

5、导学案编制;

6、学科素养考核准备;

7、学生活动

1、“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

本校致力于“生本课堂,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有效学习的教学改革,力推翻转课堂这一颠覆传统教学方法的崭新的教学模式,我们社会思品学科组也在努力实践和尝试中,虽然像上海、杭州这些教育水平较为领先的城市中某些学校已经推进翻转教学好几年了,但初中社会思品的翻转教学,没有范例可循,我们组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通过整个教研组的共同努力和探索,摸索出了一点极不成熟的做法。本学期我们组将在上学期实践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

2、学科组建设:

首先,积极组织组内老师参加校级和其它各级的学科论文、案例评比、电教论文评比,以及优质课评比,为有条件 baihuawen.c n的老师创造机会,提高层次;为不够条件的老师提供机会,提高水平。同时还要组织组内教师认真分析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以及考试说明,了解学生的各种能力要求,开展经验交流的同时有意识的提高命题能力;

其次,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组建我组的资源库。把平时自己原创的微视频或者是在网上下载的有用的课件、练习、文章集中存放在一起,以供全组教师学习、借鉴,以便资源共享;

再次,认真组织并积极开展校本教研“两周两课”教研组活动,通过上课、听课、评课推进“学为中心、先学后教”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总结成功经验,探索切实可行的方法,致力于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基点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打造“生本课堂”。同时在校本教研活动中还安排部分教学经验丰富、专业有术攻的教师开展讲座,交流心得,促进本组的学术研讨氛围。

另外,由于初三的特殊性,社会思品课教学要适当增加练习的时间,做到讲练结合,以讲带练,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课内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并把热点话题跟课本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争取把磨课放在上课之前,上课过程发现问题再通过练习来补充,而练习也要越磨越精,努力使上课40分钟变成真正有效的学习时间。

3、教师读书活动安排:

古语有云,活到老学到老,为使教师自己这桶水能成为源源不断的活水,必须不断地充电,要爱看书、勤看书、善看书,因此组内老师推荐了一些与专业学科有关的书籍,如《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叫魂》、《为历史学辩护》等优秀着作,此外,老师们还会会根据自己的个人需求阅读丰富多样的书籍,并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定期定时定人进行读书心得的交流,期望思想的交流能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

初一:xx

初二:xx

初三:xx

4、两周两课开课安排:

初一:xx

初二:xx

初三:xx

5、学科素养考核准备:

今年的学科素养考核内容是:20xx年思想品德九年级全册;旧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册中第1、2、4、5单元。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积极学习师训员提供的考核指导课件,认真阅读九年级社会思品教材,组员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争取全组老师都能考出理想成绩。

6、学生活动:

为积极响应学校提出的重视人文教学,在认真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因此针对七、八年级学生,本学期将会开展一系列学生活动:

①历史知识竞赛已经举行四届,本学期将继续进行第五届历史知识活动,激发学生对社会历史课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②针对七、八年级利用早自修前观看时政新闻的习惯,在11月底要进行校内政治小论文评比,优秀小论文将推荐参加市级评比,借此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心社会现象,用自己的视角评析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心系天下之大胸怀。

③计划在七、八年级开展一次主题手抄报比赛,评选出优秀的手抄报并进行展示。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真正的目的,所以组内成员都达成一致的教育理念,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完整的人。

2022思政文章中国梦心得体会报告二

为深入贯彻和落实《xxxx落实〈xxx深化基础教育 改革行动实施方案》和《xxxx关于加强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教师思想素质,维护人民教师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准则,协助学校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结合自身实际,特制定本期学校思政工作方案。

在全校师生的配合下,学校的思政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有了较大的转变,大多数学生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行和较强的学习积极性,极少部分学生的思想意识较差,行为极为不规范,这部分学生是本期思政工作的重点。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创新的思路和扎实的工作入手,重视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积极创建改造学习环境,重抓班风、学风、校风,进一步提高思政工作实效,为祖国培养品学兼优的新一代,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 加强教师思想建设,切实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树立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正确的工作观念。

2. 狠抓学生行为习惯教育,切实转变学生乱扔乱丢、乱倒乱吐、乱涂乱划的不良行为;狠抓学生文明礼仪,切实转变学生粗话脏话、假话空话、行为粗野、举止恶劣等不文明的行为习惯;狠抓学生思想教育,切实转变学生集体观念淡薄、感恩意识淡薄、和谐相处意识淡薄、尊老爱幼意识淡薄,诚信意识淡薄、守法意识淡薄等不良行为。狠抓学生卫生习惯教育,切实巩固上期取得的成果,进一步保证学校随时随地干净整洁。

3. 强化德育意识,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发挥德育工作的整合功能,建立班主任例会制度,制定班主任工作考评方案。大力开展班主任培训工作,增强班主任的育人意识和提高他们育人能力。

4. 重视行为养成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强行为规范教育,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以一日常规考核为抓手,开展好文明礼仪教育系列活动。切实抓好“感恩、诚信、守法”教育。继续巩固“三生、四爱、五心、五好”教育主题班队会,利用晨会、班队会、主题教育、班级公约等,强化教育训练。注重细节,特别是抓好学生的集队、课间操和课间行为规范等,切实培养学生做“讲文明、懂礼仪、讲诚信、会感恩、能守法”的校园小主人。

5. 开展好系列主题教育。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发挥少先队阵地作用,一月一主题,对学生进行感恩、诚信、守法、奉献、友爱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丰富多彩的少先队主题教育,塑造学生良好品格。每月举行一次教育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

6. 开展好读书节系列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活动,组织开展好形式多样的学生读书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打造书香校园。

7. 落实教育三结合。沟通才能理解,理解才会支持,所有教师要多了解家长,多与家长沟通,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与家长智慧相处,思政处要积极督促并参与班级的家长会,深入管理,合力育人。

8.结合实际,制定出学生管理措施,利用学管中心,时时处处加强对学生的行为、礼仪、品德进行教育和监督。

9. 完善班主任的管理办法,建立强有力的激励机制,把班主任工作的考核纳入年度考核,最大限度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

(一)提高认识,明确职责,抓好德育队伍建设。全力保障各项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1.建全学校德育网络,构建高效的全员参与、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网络。使全校教师牢固树立“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社会”的意识,平时把学生满意和不满意,家长放心和不放心作为评价自己工作成效的重要尺度,从而督促教师更好地规范自我。

2. 加强“三风”建设,全面开展思想、组织和作风整顿,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严格制度管理,严格教师从教行为,切实转变在教师中存在的“将就”、“勉强”“应付差事”的工作作风和“上班打麻将”“违规操办酒席”等不良的“三风”现象。协助工会发挥好其职能作用,在教师中开展师德大讨论,重视教师的教风、会风、形象建设,努力构建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教学团队。

3.完善各项制度。本学期将对原有的德育工作目标责任制、班主任工作量化评比制度、班级量化评比制度、卫生制度、升队国旗制度、学生操行评定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进行完善,充分发挥一系列制度的监督作用和保障功能。

4.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的校本培训,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

5.全力保障各项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且开展的各项活动积极向上级报到,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二)以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

1.通过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xxxx一小学五十分制》等,把常规教育落实到实处,从而进一步让学生明确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要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2.开展各种活动,以活动育人,本学期将每月一次校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做到讲文明、懂礼仪、讲诚信、会感恩、能守法,成为学校的小主人。

3.组织各类讲座。如“安全知识”、“法律知识”和“心理知识”,这项活动将在学校的支持下请相关单位领导或负责人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讲座,以便更全面地帮助学生,让每位教师成为学生的心理输导者,成为值得学生信赖的好朋友。

(三)重视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1.充分发挥“家校通”的作用,增进家校之间的联系。除了交流学生情况外,还应特别重视对家庭教育提出的一些建议。

2.举办好家长学校。家长学校应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情况,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共同研究教育方法。

3.认真开展好社会实践活动,本学期要选择对学生有重要教育意义的场所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4.关爱留守儿童,保障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2022思政文章中国梦心得体会报告三

根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完善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充分挖掘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之中,制订本方案。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工作中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深化教书育人内涵,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根据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通过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融合。在教学设计中,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融入到教学设计,融入到学生学习任务,体现到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方案中。

1.强化通识教育课程育人功能,在通识教育课程中根植理想信念。在教学过程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国、爱党、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在潜移默化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领,突显通识教育课程的价值引导功能,同时强化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

2.充分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观的同频共振。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课程,牢牢把握指导思想,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于自然科学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生态文明、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

1. 修订培养方案。以学校转型发展和应用型改革为契机,在修订全校本科专业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要求培养方案中须明确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才培养方案。

2. 制订课程教学大纲。根据2017版本科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思政建设要求,重新制定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充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根据课程性质设计相应教学环节,并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任务中,体现在学习评价方案中。

3. 编制授课教案。形成一体化反映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方法等思政内容的授课教案和教学文档。教案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我国科技进步、经济转型、社会发展、专业前沿等内容,并在课堂上展开讲授。

4. 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的教学改革。各学科教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融入教学、讲义中,教学内容按新编的统编教材安排,在落实好课程思政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教学中以讨论、座谈、论文等形式,细化教学过程,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入脑入心。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中应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相关内容。

5. 加大实践育人力度,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全面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平台,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实践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组织实施《赤峰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管理办法》。第二课堂成绩单实行学分制和累计计分制,共2学分, 对应2017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综合能力模块中实践创新环节的社会实践学分。

6. 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根据学校十三五规划的要求,全面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引进isec教学理念,推进“对分课堂”教学方法应用,目前由尝试阶段进入实验阶段,切实落实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阵地和主渠道和引领作用,鼓励教师积极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方法,探索、总结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从“讲得好”向“学得好”转变,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得到更深理解,使学生从理论层面上入脑入心。

7. 推行考核方式改革。加强过程化考核,各门思政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使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手册”,思政课上所有学生必须记笔记,按上课状态、听课记录、教学互动、学习总结等内容考核成绩,达到“进头脑”的目的。

8. 教学方法改革。改革现有教学方法,探索课程思政最有效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充分利用青马班班导师的优势,以师生论坛的形式,在导师的引导下,倡导学生读原著,谈体会,开展讲座、座谈、讨论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9. 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研制出台了《赤峰学院课堂教学管理细则》、《赤峰学院校企合作办学管理办法(试行)》、《教务处学术报告厅使用管理办法》,已修订完善了《赤峰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程》、《赤峰学院学籍管理条例》、《赤峰学院选课管理办法》、《赤峰学院课程考核及重修管理办法》、《赤峰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例》、《赤峰学院教学工作考核评价办法》、《赤峰学院教材管理办法》等文件,继续对其他教育教学相关类文件进行修订,明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0.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团队要形成梯队,明确团队教师的选拔要求和育人责任,参与教学建设的推进、交流活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的教研活动。

11. 建立团队教师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培养的机制。

12. 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有效利用优质思政课网络课程,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13. 选用优秀教材。优先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简称“马工程”教材)、国家级规划教材(主要有“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国家级优秀教材、或自治区优秀教材。

14. 保障课堂教学主阵地用。充分挖掘各门课的育人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严格按教学大纲执行,落实到课堂教学各环节中,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专业层面上进入学生头脑。

加强组织领导,党委书记和校长为课程思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教学副校长负责此项工作的调度和协调,教务处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和推动,各相关单位要成立相应的机构负责课程思政的建设、实施、考核与保障工作。

1. 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落实课程思政工作,各负其责,协同合作,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并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

2. 各教学单位要发挥主体作用,认真落实各门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工作。

3. 教务处审定2017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中思政元素融入情况,加强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并督促相关单位完成落实课程思政工作。

4. 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落实思想政治通识教育必修课的课程思政工作,并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

5. 团委负责组织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落实学校第二课堂的课程思政工作。

2022思政文章中国梦心得体会报告四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把党的指导思想转化为国家指导思想,充分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宪法完善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坚持学以致知、学以致思、学以致用,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立足岗位贡献力量。

一、坚持学以致知,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具体体现在它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分丰富,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和方面,构成了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用“八个明确”概括了这一重大思想的主要创新观点。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行动纲领层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条基本方略,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坚持学以致思,深刻感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魅力和实践品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是产生于伟大实践又指导伟大实践的科学理论。具体体现在:一是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继承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继承和吸收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积极借鉴别国治国理政经验,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又展现出宽广视野和博大胸怀。二是它能洞察时代风云,把握时代大势,站在人类发展前沿引领时代潮流,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为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解决人类面临的共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三是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四是它积极探索规律,按规律办事,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坚持学以致用,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在本职工作中,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做好如下五个方面的工作,着力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一流人才。第一,牢牢把握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增强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价值认同。第二,创新教育载体,运用新媒体技术,抢占网络主阵地,搭建“智慧思政”教育模式。第三,丰富教育素材,利用新思想和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等作为教育青年学生的新资源,推动思政育人“鲜活”起来。第四,培育实践平台,打通实践育人“最后一公里”,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才干。第五,实施泛在教育,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长效机制。

今后,我们要坚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做首要政治任务,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奋力书写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答卷。

中职课程思政培训心得体会5

20xx年9月4日、9月5日晚,**老师按照部门要求,一起在线上学习了有关课程思政的讲座。通过两个晚上的学习,让我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洗礼,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得到了升华,对师德ide理解有了新的感悟。培训中,**副主任**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

其中**教授于**年3月18日参加过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她主要从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政治认同、价值引领,同向同行、共育英才三个方面来阐述了自己对思政课程的思考。强调教育首要回答的根本问题主要就是围绕“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结合丰富生动又新颖的案例绘声绘色地阐明了作为理论教师“当什么样的老师、是用什么样的方法”的问题。她讲到,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样的思政课讲座为教师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指明了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并使思政课教师感受到了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培训中,熊教授还讲到总书记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六项要求,对如何上好思政课提出了八个统一。怎么才能深入理解这六项要求和八个统一,并把它有效落实呢?她认为:

一是要讲政治,要把讲好思政课当做一项事业来做。思政课的根本目的是价值引领,要有信仰,有担当,有情怀,全情投入,把讲好思政课当做毕生的一项追求。

二是要重视科研,尤其要重视教学研究。良师必定是学者,要想讲好思政课,必须有深厚的学术涵养,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并且践行。学者未必良师,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必须重视教学研究,要认真学习教学规律、教学方法,掌握教学艺术,并根据学生的特点,来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做到“配方”要更科学、“工艺”要更精湛,“包装”要更时尚,真正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具体谈到教学方法,她指出,思政课要有理论深度,从学理上把理论讲透,展现理论的魅力,做到以理服人,同时拿事实说话,增强理论的现实说服力。同时要有“讲故事”的本领,得把有意义的事情讲的有意思、有温度、有色彩,不枯燥、接地气,学生爱听,让马克思说中国话,让高深的理论说家常话。

经过这两个晚上的线上培训学习,让我明白:讲好课,是老师的工作和本职;

育好人,是国家赋予老师的使命。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面临的第一挑战----教育观念,必须紧随时代车轮,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提高。教师要坚持终身学习,学习新思想、新观念,不断提供思想政治素质,争做新时代的好老师,要做学生思想的传播者和实践者,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教书育人。

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应该将“四个自信”“四个意识”等新思想,新动态,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切实自觉地做到,以学校大局为重,正确处理好学校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切实做到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认真完成、学校的号召积极响应。其次要做学生学习、生活、思想上的引路人。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帮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树立高尚品德,明白做人的道理。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把每个学生教育好,是教育的神圣使命。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教育办得越来越好,我们就定能培养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今后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不断学习和反思,虚心向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学习,在物理、数学教学实践中,更加精心备课,深入挖掘课程思政素材,如盐入水,在课程教学中巧妙渗透思政元素,充分体现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作用。

2022思政文章中国梦心得体会报告五

[摘要]高校要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到教学全过程。如何建设课程思政?如何使课程思政发挥实效?如何解决课程思政遇到的种种问题?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元素;思政课程

[基金项目]中国民航大学2018—2020年专业建设经费资助“人才培养模式及改革项目”

[作者简介]周青军(1980—),男,吉林公主岭人,博士,中国民航大学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功能材料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27-0070-02[收稿日期]2019-09-28

导言:

“立德树人”是当今高等教育共同面对的重大时代命题,也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对立德树人有过多次精彩论述,同时也为高等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2018年,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价值目标和时代使命[1]。立德树人的重点在于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引领和思想品德的塑造。

目前,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保证。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这就要求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课程思政体系。课程思政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系统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实际技能的教育教学,培养学生成长成才,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主要体现出树人与育才的特征要求[2]。当前,全国各高校都广泛开展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真正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合力。但是,在“课程思政”建设的把握上,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需要进一步明确和深化。本文主要就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思路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改革提供参考。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核心内涵是一致的,其本质都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者的相同点主要体现在任务、目标、功能上,都离不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思政课程主要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达到立德和育人目的;课程思政主要通过在学习各种专业课程和实际技能的过程中,把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对学生实现思想和价值引领,实现树人与育才目的。课程思政不是孤立存在,更不是无中生有,它必须有思政课程的理论体系做支撑,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课程思政是对思政课程的有力补充和实践检验,所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必须有机结合,要做到两方面功能的互相依托,做到立德树人与育人育才的有机结合、辩证统一。让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频共振。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最大误区是过多地把关注点放在思政,而忽略了所教课程本身。要尊重课程建设规律,课程思政所依附的主体必须是一门优质的精品课程。所以课程本身的内涵建设是核心,应该坚持课程的性质不变、本位不变。如果课程水平较低,或者本身就是水课,这样的课程自身就无法达到育人的目标,课程思政也就无从谈起。所以,课程建设是课程思政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教师要在保证专业教学水准的前提下,自然融入思政元素,引领涤荡学生心灵,激励学生立鸿鹄志、做追梦人。让学生在学到更多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职业伦理等。

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说教课,更不是对思政课程的简单替代。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强调每一名教师都有育人职责,每一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课程思政不是每堂课都要机械、教条地讲解思政教育内容。课程思政既不能“赶时髦”,也不能搞“形式主义”。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粗暴地把思政课的内容移植到专业课教学中,而是要在专业课教学中有效地融入思政元素。思政元素不等同于说教,不能让学生感到唐突和过于刻意。思政元素是真情流露,要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价值引领,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任课教师要深入挖掘各門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育人功能。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课堂教学的各环节。课程思政需要专业课教师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充分分析不同类型课程的差异性。不同课程的着力点不同,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也不同。所有课程不能千篇一律,要尊重课程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是要分析学生特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性格有较大差异,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也不同,我们对思政元素的融入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力,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不要把思政元素神秘化。思政元素可以是很普通的身边事,可以是小故事,可以是个人感悟等。只要是结合国情,能够实现价值引领、解决学生思想困惑、给学生传递正能量的东西,就是好的思政元素。四是要灵活运用思政元素。将提前准备好的素材与课上即兴发挥的素材相结合,同时素材要有趣味性和时效性,通过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巧妙结合,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热情,以达到人才培养目标。五是要重视课程自身建设。一门优质的课程本身也是思政元素,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个教学细节都是完美人格的体现,都是非常好的思政元素。 五、加强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课程思政最终成效如何主要取决于教师水平。课程思政需要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做保障。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成长成才,更要德才兼备。教师要深入调查研究,把握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想动态,从学生发展需求、专业问题、社会热点等角度引入思政内容。同时教师本人要身正示范,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影响身边学生。教师自身品德高尚、爱岗敬业、业务精湛就是最好的思政元素。相反,如果教师自身三观不正,不可能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人才。所以,教师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在教学中,课程思政也要做到与时俱进,思政元素跟上时代步伐,要把国家的新思想、新思维、新理念等及时传递给学生。用最新发生的事件为案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发言讨论,使其在课堂讨论中加深对事件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把一些典型经验与感人事迹变成教学中的“活教材”,把爱国教育、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有效融入课程教学,真正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高校要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做好顶层设计,创新育人方式,把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首先高校要加强教学管理,在培养方案制定、课程目标及内容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案课件编写、教学理念等方面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其次,高校要充分利用好课内外教学,不但要在课上的所有理论和实践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思政元素,更要重视课下、校内、校外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最后,高校的各个部门也要做好协同育人工作,将人才培养、立德树人的理念灌输到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脑海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需要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新格局,形成教育合力。通過课程思政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的各个环节,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1]靳诺.立德树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使命[j].中国高等教育,2017(18):8-12.

[2]于向东.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n].光明日报,2019-03-27(0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