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代发展心得体会简短(精选15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02:47:32 |
  • ZTFB |
  • 9页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认知的能力。在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提出独到的见解和思考。以下是一些写心得体会时常见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中国时代发展心得体会简短篇一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月10日发布了《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白皮书围绕国际社会对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的关注,阐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开展国际发展合作的理念和政策主张,反映新时代中国国际发展所取得的实践成果和进展,阐明中国国际发展合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作的积极贡献。

白皮书中表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秉承授人以渔的理念,继续加大技术和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等方面援助力度,不断丰富援助内容、创新援助方式,为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贡献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积极与有关国际机构和双边援助方开展对话和交流,以开放务实的态度探讨并开展三方合作,为国际发展合作注入新动力。

教育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5337号建议的答复中指出——教育部坚持以“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新时代留学工作方针为指引,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支持留学人员回国服务,鼓励他们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由此不难看出,全国上下对海外留学的密切关注,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到回国就业创业以及《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无一不体现出我国对教育事业,尤其是海外留学这一层面的大力支持。

疫情席卷全球,阻挡了很多学子的留学脚步,是困境也是机遇,眼下是留学申请最好的时机,国家持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留学生的措施。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培养现代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理解力,加深对“一带一路”的认识,激励留学生成为建设“一带一路”的复合型人才!

疫情总会过去,有海外留学想法的同学们一定要尽早做出规划,近期境外留学申请已经回暖,把握机会很重要!

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今年是党的十九大盛会召开之年,身为中国人,我甚幸且自豪。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令世人侧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大到落成的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独领风骚的量子通信、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有世界胸怀和格局的一带一路战略等祖国厚积薄发的辉煌成就,小到免费健康体检、15年免费教育、社(医)保全民覆盖、安居富民工程等惠及老百姓的实实在在的惠民政策,都让人激动万分。从历史政治上看:新疆从公元前60年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府,直至1762年清朝设伊犁将军府,再到1884年新疆建省,历史上新疆曾有过割据性地方政权,但新疆始终是祖国的一部分或是中央政权统治或是某个中原政权治理,从未分裂过。从经济文化上看,新疆远古时期就与祖国内地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到汉代开通丝绸之路,经济文化交流规模越来越大,这把新疆与祖国内地、把新疆各民族与中华其他民族紧密相联无法分开,新疆人民成为建设祖国的重要力量。

从爱国主义精神上看,爱国主义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光荣传统。从喀喇汗朝的国家意识、土尔扈特人东归、各族人民反对阿古柏入侵的斗争,到支援抗日战争等事迹,充分说明新疆各族人民热爱祖国反对民族分裂的精神。新疆地区历来是各民族共同开发建设和拥有的地方,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经过千百年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各民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对《新疆历史若干问题白皮书》的学习,使我深入了解新疆、认识新疆,对新疆意识形态领域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有了更清醒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我深刻感受到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在党的关怀下百姓日益幸福,我们必须坚决反对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分裂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决不许民族分裂主义打民族宗教旗号鼓吹分裂思想。我们必须依法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势力破坏活动,尤其是暴力恐怖活动。

不管分裂主义势力打什么旗号,它总是破坏民族团结、制造事端破坏社会稳定和谐,实施暴恐活动。因此,我们必须依照宪法和相关法律规定,坚决处置和打击其破坏活动。坚持主动进攻,先发制敌的方针,下好先手棋,出重拳严厉打击。重视严防,用好技防、物防等现代手段。更注重标本兼治,既治标更治本,把广大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形成反分裂斗争的钢铁长城,使一小撮分裂主义分子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我会坚决抵制极端分裂思想,抵制三股势力,旗帜鲜明地站在党的一边,同一切企图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大局的黑暗势力作斗争,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立场坚定、敢于担当;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坚决反对民族分裂,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话,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事,敢于同“三股势力”作斗争,敢于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行为做斗争,面对大是大非问题,做到旗帜鲜明、挺身而出,绝不作“两面人”,绝不包庇、纵容、态度暧昧;面对歪风邪气,坚决杜绝“三不管”问题,敢于发声亮剑,绝不听之任之;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做到豁得出去,绝不畏缩不前。坚决做到从自身做起,教育管理好家庭成员,用实际行动示范影响亲属遵纪守法,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我将坚定坚决发挥模范带头和示范引领作用,为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谐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新疆地区深受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的叠加影响,恐怖袭击事件频繁发生,对各族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严重践踏了人类尊严。面对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现实威胁,新疆采取果断措施,依法开展反恐怖主义和去极端化斗争,有效遏制了恐怖活动多发频发势头,最大限度保障了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发展权等基本权利。

 针对严峻复杂的反恐形势和各族群众对打击暴力恐怖犯罪、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的迫切要求,新疆按照“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原则,既充分尊重和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保护合法宗教活动,满足信教群众正常宗教需求,维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又严厉打击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禁止利用宗教传播极端思想、煽动民族仇恨、分裂国家等违法犯罪行为。

新疆立足本地区实际,坚持“一手抓打击、一手抓预防”,既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犯罪,又重视开展源头治理,通过着力改善民生、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依法设立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进行帮扶教育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免遭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侵害。一方面,教育挽救有轻微犯罪行为或违法行为人员,消除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影响,避免其成为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牺牲品,努力将恐怖活动消灭在未发之前、萌芽状态;一方面,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反恐维稳和去极端化工作的群众基础更加牢固。

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已成为当今世界一大公害,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严重危害世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严厉打击恐怖主义,深入开展去极端化工作,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新疆是中国反恐怖主义的主战场。新疆反恐怖主义和去极端化斗争,是国际反恐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际反恐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完全符合联合国打击恐怖主义、维护基本人权的宗旨和原则。

一切为了新疆人民的幸福生活。我们过去做的,我们正在做的,我们将要做的,都是为了保障新疆人民的正常社会生活,让新疆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

坚决打赢意识形态领域主动仗《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指出,历史问题是重大原则问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国家、历史、民族、文化、宗教等问题,科学回答新疆若干历史问题,关系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关系中国的统一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地区安全、稳定和发展。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的真实记录,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安身立命的基础,历史不容篡改,事实不容否定,白皮书正是对新疆历史的正确阐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后,我们要继续履行好工作职责,让历史说话,激浊扬清、澄清谬误。”白皮书厘清史实,正本清源,充分阐明了事关新疆稳定发展的重大历史问题,为我们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新疆各民族文化要繁荣发展,必须与时俱进,树立开放、包容理念,坚持与中华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与世界多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学习白皮书内容后,我更加感受到传播正能量是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我们要充分学好用好白皮书,将白皮书内容向大家讲清、讲透、讲明白,全面提高民族团结意识和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自觉性,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贡献力量。

标本兼治成效显著《新疆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白皮书发表后,引发各界积极反响。新疆坚持标本兼治,通过依法设立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着力消除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有效遏制了恐怖活动多发频发势头,最大限度保障了各族人民的生命权、健康权、发展权等基本权利,取得显著成效。

白皮书系统介绍了教育培训的内容、学员基本权利保障等方面,发挥了正本清源的作用。一段时间以来,一些西方势力对新疆教培工作抹黑污蔑。白皮书的发表,对此进行了有力回击,帮助人们了解真实的新疆。

新疆的教培工作,始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不与特定地域、民族、宗教挂钩,体现了我国依法治疆的精神,也完全符合新疆当前反恐维稳和去极端化工作实际。

一些人员受宗教极端主义毒害较深,丧失了对正常生活和法律界限的理性辨识能力。通过对他们采取积极干预措施,解除宗教极端主义的桎梏,可以使他们更好地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得到更好发展。

白皮书直面外界关切,讲清了新疆开展教培工作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并通过举实例、列数据等客观方式展示了新疆教培工作的现状。白皮书的发表对探索反恐、去极端化的“新疆经验”发挥积极作用,并为世界的反恐、去极端化工作作出贡献。

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疆的劳动就业保障》白皮书,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白皮书全面反映新疆把促进劳动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的一系列举措,真实记录新疆实施积极的劳动就业保障政策有力维护了各族群众劳动就业基本权利的客观事实,生动展现了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法保障公民劳动权利的坚定信念和务实行动。

大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劳动就业保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白皮书对新疆的劳动就业情况进行了充分深入的解读,展现了新疆各级党委和政府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大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劳动就业保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社局党组书记胡敬之说,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克州党委和政府始终把稳就业作为“六稳”“六保”的首要任务,大力实施就业惠民工程,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积极拓宽就业渠道。

“正如白皮书所说,劳动就业创造美好生活。”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坎尔洋村第一书记熊七洲告诉记者,“以我们村为例,今年种植了100亩雪菊,邀请县农业农村局种植技术专家来村进行雪菊采摘培训,村里182名劳动力接受培训,采摘雪菊质量明显提升,预计创收30万元。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我们村的劳动力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实现了稳定就业,村民收入不断增加,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新疆石河子大学公共管理系教师李明先说:“白皮书指出,新疆大力实施就业惠民工程,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就业结构更趋合理,这是事实。新疆充分利用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坚持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引导劳动力向第三产业有序流动,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充分尊重劳动者的就业意愿,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巴依托海镇副镇长陈超说:“白皮书全面又准确地反映了新疆劳动就业的情况。拿我们巴依托海镇来说,可以说是一个缩影。比如降低门槛鼓励创业就业,对口援疆帮扶就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卫星工厂’吸纳就业等,我们身边很多人都因此受益。保障劳动就业,就是为了使各族群众都能通过辛勤劳动创造幸福生活、实现自身发展。”

“白皮书展现了我们基层劳动就业保障工作的成效。”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二十里店村党支部书记艾尔肯·尼亚孜说,“为了帮助村民提升就业技能,我们村开办了农牧民夜校课堂,建立了打馕合作社、‘卫星工厂’等多样化的就业渠道,还办起了农家乐搞民俗旅游,很多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去年村里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9万多元。”

北京乾坤律师事务所乌鲁木齐分所律师法蒂玛表示:“白皮书表明,新疆始终强调充分尊重劳动者的就业意愿,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在司法实践中,新疆各级劳动监察部门、仲裁机构和法院都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自治区相关地方性法规的规定,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新疆的劳动就业保障措施是得力的,对新疆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得到了广大劳动者的一致拥护。”

新疆的劳动就业保障政策及其实践惠民生、顺民意、得民心。

喀什地区伽师县巴仁镇叶乐坎科其克村村民阿克·卡迪尔说:“县里开办了馕产业园,到村里招人,我立刻就报名了。现在我会打五十几种馕,一个月能拿到将近4000元工资。靠着这份工作,我已经在县城付了首付买了房子。国家的各项政策非常好,我们要抓住机会,踏踏实实用自己的双手努力劳动,这样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作为一名创业者,我每时每刻都感觉到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怀帮助。”“95后”维吾尔族创业青年艾贝都拉·吾木尔阅读白皮书后深有感触地说,“我从2017年开始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经销新疆瓜果。团吐鲁番市委和乡镇工作人员不但帮我分析市场形势,还推荐我参加专业培训,在政策、资金上也给予很多帮助。我们公司今年营业额截至目前已经达到800万元。我很有信心带领大家一起完成今年的目标,为家乡人民就业增收尽力。”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常健说,“新疆的劳动就业保障政策及其实践,符合中国宪法法律,符合国际劳工和人权标准,契合新疆各族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惠民生、顺民意、得民心。”

《新疆的反恐、去极端化斗争与人权保障》《新疆若干历史问题》《新疆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三本白皮书是落实党中央治疆方略的重要读本,通过对三本白皮书全面系统的学习,更加正确地了解到了新疆四史,精准地把握了民族宗教政策,进一步认清了恐怖主义和极端思想的危害,掌握了更加行之有效地去极端化工作方法,也扎实推进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

通过三个白皮书学习,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新疆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公元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成为中国版图一部分,“三股势力”为了达到分裂、肢解中国的目的,蓄意歪曲历史、混淆是非,鼓噪新疆“独立”,企图把新疆各民族和中华民族大家庭、新疆各民族文化和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割裂开来。新疆从来不是“东突厥斯坦”,境内外分裂势力将这个地理名词政治化,将其内涵扩大化,都是为了分裂目的。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包括汉族在内的不同民族的大量人口进出新疆地区,带来了不同的生产技术、文化观念、风俗习惯,在交流融合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各民族都为开发、建设、保卫新疆作出了重要贡献,都是新疆的主人。伊斯兰教也不是维吾尔族天生信仰且唯一信仰的宗教。维吾尔族先民最初信仰原始宗教和萨满教,也相继信仰过佛教、摩尼教、景教等,全面贯彻国家宗教信仰自由的宪法原则,无论什么人、哪个民族、信仰什么宗教,只要违法,就必须依法处理。

通过三个白皮书学习,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暴力恐怖和宗教极端行为严重践踏人权,给新疆社会稳定带来极大危害,给各族人民造成极大伤痛。近些年“三股势力”在新疆制造了数千起暴力恐怖案(事)件,造成大量无辜群众被害,数百名公安民警殉职,财产损失无法估算。开展教育培训工作非有必要,自治区开展反恐怖主义、去极端化斗争,一手抓打击、一手抓预防,既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犯罪,又重视开展源头治理。通过依法设立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着力消除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有效遏制了恐怖活动多发频发势头,最大限度保障了各族人民的生命权、健康权、发展权等基本权利,取得了反恐、去极端化斗争重要阶段性胜利,教育培训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探索出去极端化的有益经验。

1、对新疆三股势力危害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深不透,对与三股势力斗争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也认识不深,对职业技能教育和去极端化的作用认识不全面,面对喀什稳定向好的局面,认为喀什不会出事,存在一定盲目乐观、麻痹大意的思想;2、对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学习理解不深不透,没有做到学用结合,在入户和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宣传方式单一,对三个白皮书宣传不够;3、对中央治疆方略认识不全面,执行1+3+3+改革开放重点工作有偏差,对反恐维稳工作存在重部署轻督查现象,在面对维稳措施和四史认识中的杂音时有得过且过的“老好人”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强调: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关系到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国家最高利益所在,也是新疆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我将坚决贯彻学习好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安排部署,带头落实好工业园区各项维稳措施,不做“两面人”“老好人”,做好“宣传员”“调解员”,讲好新疆四史,坚决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历史问题是重大政治原则问题,对历史问题的不同看法和不同解读,直接影响到各族干部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长期以来,民族分裂势力大肆歪曲、编造、篡改新疆历史,夸大文化差异,煽动民族隔阂和仇恨,企图搞乱新疆的意识形态,搞乱人们的思想观念,实质上是与我争夺阵地、争夺群众、争夺人心。必须正确认识新疆历史、还原历史真相、澄清错误认知、树立正确观念、提高辨别能力,这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是团结群众、凝聚人心的根本,也是铲除错误思潮影响、增强各族干部群众精神力量的根本。

新疆的今天是从新疆的昨天发展而来的,新疆现实中存在的历史、民族、文化、宗教等领域的问题,大都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100多年来,民族分裂势力极力否定我国历代中央政权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否定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凝聚的关系,否定新疆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血脉联系,否定新疆历来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基本史实,大肆宣扬“我们的民族是突厥,我们的祖国是东突厥斯坦,我们的宗教是伊斯兰”。他们以唯心主义的国家观、历史观为基础,以建立“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为目的,编织了一套错误的、反动的思想体系,在新疆一些地方渗透蔓延的时间长、范围广、程度深、危害大。受这些错误思想影响,一些人对新疆的历史、民族、文化、宗教等问题产生错误认知;一些人在精神信仰、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等方面,对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并不是很清楚;一些人甚至做起了妄图把新疆分裂出去的“独立梦”。直到今天,民族分裂思想依然存在,“泛突厥主义”民族观影响深远,对“泛伊斯兰主义”的认同较为突出,宗教极端思想流毒远未肃清,这些都严重虚化、消解了人们的国家认同感。新疆反分裂斗争的实践证明,不铲除民族分裂思想的流毒,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就无从谈起。

正确认识新疆历史问题,把被民族分裂分子歪曲的历史纠正过来,这是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治本之策。必须正视历史、澄清是非,旗帜鲜明支持正确思想言论,旗帜鲜明批驳错误观点,把什么是正确的、正确在哪里,什么是错的、错又在哪里说清楚讲明白。只要把新疆历史问题认识清楚了,各族干部群众对民族分裂分子的歪理邪说就有了辨别和抵抗能力,一些具体思想实际问题解决起来就能够事半功倍。要引导各族人民群众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归属感、使命感,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

正确认识新疆历史问题,就是要深刻认识党中央对新疆民族历史文化宗教等有关问题的基本认识、基本观点和基本结论,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做到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民族大一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脉,新疆地区历来是各民族共同开发建设和拥有的地方,是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的组成部分;新疆各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血脉相连、息息相通、历史交融,中华文化始终是新疆各民族的情感依托、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新疆各民族文化始终扎根中华文明沃土,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之魂。

正确认识新疆历史问题,要对新疆各族人民进行生动活泼的政治教育、价值观教育,使中华民族的优良历史传统转化为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家喻户晓的故事和道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要高举民族大团结旗帜,教育各族人民牢记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奋斗。

近期,通过学习白皮书,特别是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使我对于习近平总书记的党中央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治疆方略有了更加深刻的领会,思想上有进一步提升、认识上更加清晰,对于做好今后工作,坚定不移的贯彻党中央治疆方略,落实总目标充满信心和决心。

新疆各民族文化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新疆是多种宗教并存地区,促进宗教关系和谐是新疆稳定繁荣的历史经验等等。这些基本观点,为解决新疆意识形态领域特别是历史领域的现实问题提供了重要遵循,为统一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对若干历史问题的认识提供了重要共识,为掌握新疆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主动权、话语权提供了重要思路。为我们严守意识形态阵地,抵御并反击外界意识形态攻击提供了强大支撑。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对敌斗争形势下,白皮书无疑是有力的思想武器。白皮书使广大群众更多了解新疆、认识新疆、支持新疆。新疆开展教培工作,最大限度挽救了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违法或犯罪行为的人员,最大限度消除了滋生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的土壤和条件,最大限度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免受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的侵害,取得了良好效果。新疆开展教培工作,有效消除了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切实保障了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权、健康权和发展权,不仅使新疆实现了社会稳定,也有力维护了地区安全和稳定。这一做法完全符合国际社会反恐、去极端化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完全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新疆开展教培工作的目的在于从源头上消灭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完全是尊重和保障人权之举。国际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出于意识形态的偏见和不可告人的目的,以各种方式对新疆教培中心进行污名化,企图否定新疆为反恐、去极端化付出的巨大努力,这是新疆各族人民绝不能答应的。国际上有的国家、组织或个人在反恐、去极端化问题上搞“双重标准”,说到底是对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袒护、纵容,严重违背了国际道义和人类良知,为一切善良和正义的人们所不齿。面对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对人类的严重戕害,面对反恐、去极端化这一世界性难题,新疆各级政府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和做法,通过开展教培等工作,取得了反恐、去极端化斗争的重要阶段性胜利,新疆的做法理应得到国际社会的理解和尊重。

白皮书有力解答了新疆意识形态领域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为做好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我相信,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新疆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而光明。我将进一步认真学习领会白皮书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指导行动,更加主动自觉的把握并实践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要求,在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和历史领域现实问题上保持正确、清醒的认识,在组织的带领下,认真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各项工作,始终确保立场不变、方向不偏、力度不减。同时,立足本职岗位更加坚定的树立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总目标意识,深刻学习领会并深入贯彻落实坚持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的基本遵循,坚持凝聚共识、争取人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偏移,坚持打赢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鲜明态度不含糊。努力向身边人、向全社会宣讲新疆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等方面的正确认识,从自身做起,打牢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

《新疆的反恐、去极端化斗争与人权保障》《新疆若干历史问题》《新疆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三本白皮书是落实党中央治疆方略的重要读本,通过对三本白皮书全面系统的学习,更加正确地了解到了新疆四史,精准地把握了民族宗教政策,进一步认清了恐怖主义和极端思想的危害,掌握了更加行之有效地去极端化工作方法,也扎实推进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

一、学习体会。

通过三个白皮书学习,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新疆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公元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成为中国版图一部分,“三股势力”为了达到分裂、肢解中国的目的,蓄意歪曲历史、混淆是非,鼓噪新疆“独立”,企图把新疆各民族和中华民族大家庭、新疆各民族文化和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割裂开来。新疆从来不是“东突厥斯坦”,境内外分裂势力将这个地理名词政治化,将其内涵扩大化,都是为了分裂目的。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包括汉族在内的不同民族的大量人口进出新疆地区,带来了不同的生产技术、文化观念、风俗习惯,在交流融合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各民族都为开发、建设、保卫新疆作出了重要贡献,都是新疆的主人。伊斯兰教也不是维吾尔族天生信仰且唯一信仰的宗教。维吾尔族先民最初信仰原始宗教和萨满教,也相继信仰过佛教、摩尼教、景教等,全面贯彻国家宗教信仰自由的宪法原则,无论什么人、哪个民族、信仰什么宗教,只要违法,就必须依法处理。

通过三个白皮书学习,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暴力恐怖和宗教极端行为严重践踏人权,给新疆社会稳定带来极大危害,给各族人民造成极大伤痛。近些年“三股势力”在新疆制造了数千起暴力恐怖案(事)件,造成大量无辜群众被害,数百名公安民警殉职,财产损失无法估算。开展教育培训工作非有必要,自治区开展反恐怖主义、去极端化斗争,一手抓打击、一手抓预防,既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犯罪,又重视开展源头治理。通过依法设立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着力消除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有效遏制了恐怖活动多发频发势头,最大限度保障了各族人民的生命权、健康权、发展权等基本权利,取得了反恐、去极端化斗争重要阶段性胜利,教育培训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探索出去极端化的有益经验。

二、存在不足。

1、对新疆三股势力危害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深不透,对与三股势力斗争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也认识不深,对职业技能教育和去极端化的作用认识不全面,面对喀什稳定向好的局面,认为喀什不会出事,存在一定盲目乐观、麻痹大意的思想;2、对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学习理解不深不透,没有做到学用结合,在入户和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宣传方式单一,对三个白皮书宣传不够;3、对中央治疆方略认识不全面,执行1+3+3+改革开放重点工作有偏差,对反恐维稳工作存在重部署轻督查现象,在面对维稳措施和四史认识中的杂音时有得过且过的“老好人”思想。

三、努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强调: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关系到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国家最高利益所在,也是新疆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我将坚决贯彻学习好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安排部署,带头落实好工业园区各项维稳措施,不做“两面人”“老好人”,做好“宣传员”“调解员”,讲好新疆四史,坚决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前言。

一、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新疆从来不是“东突厥斯坦”

三、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

四、维吾尔族是经过长期迁徙融合形成的。

五、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六、新疆历来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

七、伊斯兰教不是维吾尔族天生信仰且唯一信仰的宗教。

结束语。

附件:中国历代纪元简表。

前言。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中国西北,位于亚欧大陆腹地,与蒙古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8个国家接壤,著名的“丝绸之路”在此将古代中国与世界联系起来,使其成为多种文明的荟萃之地。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新疆的命运始终与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然而,一个时期以来,境内外敌对势力,特别是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以下简称“三股势力”),为了达到分裂、肢解中国的目的,蓄意歪曲历史、混淆是非。他们抹杀新疆是中国固有领土,否定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流、多宗教并存等客观事实,妄称新疆为“东突厥斯坦”,鼓噪新疆“独立”,企图把新疆各民族和中华民族大家庭、新疆各民族文化和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割裂开来。

历史不容篡改,事实不容否定。新疆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从来都不是什么“东突厥斯坦”;维吾尔族是经过长期迁徙融合形成的,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新疆是多文化多宗教并存的地区,新疆各民族文化是在中华文化怀抱中孕育发展的;伊斯兰教不是维吾尔族天生信仰且唯一信仰的宗教,与中华文化相融合的伊斯兰教扎根中华沃土并健康发展。

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历史上,养育中华民族及其先民的东亚大陆,既有农耕区,也有游牧区等。各种生产生活方式族群的交流互补、迁徙汇聚、冲突融合,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几个王朝夏、商、周先后在中原地区兴起,与其周围的大小氏族、部落、部落联盟逐渐融合形成的族群统称为诸夏或华夏。经春秋至战国,华夏族群不断同王朝周边的氏族、部落、部落联盟交流融合,逐渐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等7个地区,并分别联系着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周边诸族。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再次建立统一的封建王朝。

从汉代至清代中晚期,包括新疆天山南北在内的广大地区统称为西域。自汉代开始,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汉朝以后,历代中原王朝时强时弱,和西域的关系有疏有密,中央政权对新疆地区的管治时紧时松,但任何一个王朝都把西域视为故土,行使着对该地区的管辖权。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演进中,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开拓了中国的辽阔疆土,共同缔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国多民族大一统格局,是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造就的。

西汉前期,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匈奴控制西域地区,并不断进犯中原地区。汉武帝即位后,采取一系列军事和政治措施反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联合月氏、乌孙等共同对付匈奴。公元前127年至公元前119年,3次出兵重创匈奴,并在内地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先后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公元前101年,在轮台等地进行屯田,并设置地方官吏管理。公元前60年,控制东部天山北麓的匈奴日逐王降汉,西汉统一西域。同年,设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公元123年,东汉改西域都护府为西域长史府,继续行使管理西域的职权。

三国曹魏政权继承汉制,在西域设戊己校尉。西晋在西域设置西域长史和戊己校尉管理军政事务。三国两晋时期,北方匈奴、鲜卑、丁零、乌桓等民族部分内迁并最后与汉族融合。327年,前凉政权首次将郡县制推广到西域,设高昌郡(吐鲁番盆地)。从460年到640年,以吐鲁番盆地为中心,建立了以汉人为主体居民的高昌国,历阚、张、马、麴诸氏。隋代,结束了中原长期割据状态,扩大了郡县制在新疆地区的范围。突厥、吐谷浑、党项、嘉良夷、附国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隋朝。唐代,中央政权对西域的管理大为加强,先后设置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于阗王国自称唐朝宗属,随唐朝国姓李。宋代,西域地方政权与宋朝保持着朝贡关系。高昌回鹘尊中朝(宋)为舅,自称西州外甥。喀喇汗王朝多次派使臣向宋朝朝贡。元代,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1251年,西域实行行省制。明代,中央政权设立哈密卫作为管理西域事务的机构,并在嘉峪关和哈密之间先后建立安定、阿端、曲先、罕东、赤斤蒙古、沙州6个卫,以此支持管理西域事务。清代,清政府平定准噶尔叛乱,中国西北国界得以确定。此后,对新疆地区实行了更加系统的治理政策。1762年设立伊犁将军,实行军政合一的军府体制。1884年在新疆地区建省,并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1912年新疆积极响应辛亥革命,成为中华民国的一个行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共同团结奋斗,新疆进入历史上最好的繁荣发展时期。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疆土既有割据时期又有统一时期,统一与割据交替循环,国家统一发展始终是主流方向。同中原地区不同时期曾经存在诸侯国或割据政权一样,新疆地区也多次出现地方政权割据情况,但不论这些政权割据时间有多长、局面有多严重,最终都走向重新统一。历史上,西域不同时期曾经存在的“国”,包括城郭诸国、行国、封国、王国、汗国、王朝、属国、朝贡国等形态,无论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国,还是宋代喀喇汗王朝、高昌回鹘王国等,元代察合台汗国,明代叶尔羌汗国,都是中国疆域内的地方政权形式,都不是独立的国家。即便是地方割据政权,也都有浓厚的中国一体意识,或认为自己是中原政权的分支,或臣属于中原政权。宋代著名历史文献《突厥语大词典》将当时中国分为上秦、中秦和下秦3部分,上秦为北宋,中秦是辽朝,下秦为喀什噶尔一带,三位一体为完整的秦。在《长春真人西游记》中汉人被称为桃花石,相应在《突厥语大词典》词条里,回鹘人被称为塔特·桃花石,也有的直译为中国回鹘人。在喀喇汗王朝钱币上,常有桃花石·布格拉汗、秦之王以及秦与东方之王等称呼,标示是中国的一部分。

突厥是6世纪中叶兴起于阿尔泰山地区的一个游牧部落,于552年消灭柔然汗国,建立突厥汗国。583年,突厥汗国以阿尔泰山为界,分为东、西两大势力。630年,唐朝发兵击败东突厥汗国。657年,唐朝联合回纥灭西突厥汗国,中央政权完全统一西域。682年,安置在北方的东突厥部众反叛唐朝,一度建立了后突厥汗国政权。744年,唐朝与漠北回纥、葛逻禄等联手平定了后突厥汗国。回纥首领骨力裴罗因功被册封为怀仁可汗,在漠北建立回纥汗国。突厥作为我国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也随着汗国的消亡于8世纪中后期解体,并在西迁中亚西亚过程中与当地部族融合,形成多个新的民族,新的民族与古突厥民族有本质区别。从此,突厥在我国北方退出历史舞台。

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把新疆称为“东突厥斯坦”,更不存在所谓的“东突厥斯坦国”。18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随着西方对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各种语言的划分,一些国家的学者和作家频繁使用“突厥斯坦”一词,指代天山以南到阿富汗北部,大体包括新疆南部到中亚的地域,并且习惯以帕米尔高原为界,将这一地理区域分为“西突厥斯坦”和“东突厥斯坦”。19世纪末20世纪初,“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思潮传入新疆以后,境内外分裂势力将这个地理名词政治化,将其内涵扩大化,鼓噪所有使用突厥语族语言和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联合起来,组成政教合一的“东突厥斯坦国”。所谓的“东突厥斯坦”论调,成为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国外反华势力企图分裂中国、肢解中国的政治工具和行动纲领。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原各族和文化同周边诸族和文化连续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过程。先秦时期的华夏族群,经过长期与周围族群的多元融合,特别是经过春秋战国500余年大动荡的交汇与融合,至秦汉之际,进一步与周围族群融合为一体,形成以中原人口居多的汉族,并从此成为中国历史进程的主体民族。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尤其是北方少数民族向中原大迁徙,出现了大融合的局面。13世纪元朝建立,规模空前的政治统一局面推动了规模空前的民族迁徙,形成了元朝境内广泛的民族杂居局面。中华各民族在长期发展中,最终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多民族是中国的一大特色,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

新疆地区自古就同中原地区保持着密切联系。早在商代,中原同西域就有玉石贸易。汉代张骞“凿空西域”打通丝绸之路,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唐代“绢马互市”持续繁盛,“参天可汗大道”直通内地,沿途驿站星罗棋布,成为西域先民同中原密切联系的纽带。于阗乐、高昌乐、胡旋舞等西域乐舞深入宫廷,长安城流行西域风。今新疆库车的龟兹乐享誉中原,成为隋唐至宋代宫廷燕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奋起反抗、共赴国难,共同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篇章。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各民族关系进入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时期。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最早开发新疆地区的是先秦至秦汉时期生活在天山南北的塞人、月氏人、乌孙人、羌人、龟兹人、焉耆人、于阗人、疏勒人、莎车人、楼兰人、车师人,以及匈奴人、汉人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鲜卑、柔然、高车、嚈哒、吐谷浑,隋唐时期的突厥、吐蕃、回纥,宋辽金时期的契丹,元明清时期的蒙古、女真、党项、哈萨克、柯尔克孜、满、锡伯、达斡尔、回、乌孜别克、塔塔尔族等,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包括汉族在内的不同民族的大量人口进出新疆地区,带来了不同的生产技术、文化观念、风俗习惯,在交流融合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他们是新疆地区的共同开拓者。至19世纪末,已有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回、柯尔克孜、满、锡伯、塔吉克、达斡尔、乌孜别克、塔塔尔、俄罗斯等13个主要民族定居新疆,形成维吾尔族人口居多、多民族聚居分布的格局。各民族在新疆地区经过诞育、分化、交融,形成了血浓于水、休戚与共的关系。各民族都为开发、建设、保卫新疆作出了重要贡献,都是新疆的主人。目前,新疆共生活着56个民族,是中国民族成分最全的省级行政区之一。其中,超过100万人口的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和回族4个民族,超过10万人口的有柯尔克孜族、蒙古族2个民族。新疆地区既是新疆各民族的家园,也是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的组成部分。

新疆地区民族关系的演变,始终和中华各民族关系演变相联系。各民族有隔阂冲突更有交流融合,团结凝聚、共同奋进始终是主流。包括新疆各民族在内的中华各民族,分布上交错杂居,经济上相互依存,文化上兼收并蓄,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新疆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共同生产生活,抵御外来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维吾尔族先民的主体是隋唐时期的回纥人,活动在蒙古高原,曾经有乌护、乌纥、袁纥、韦纥、回纥等多种汉译名称。回纥人为了反抗突厥的压迫和奴役,联合铁勒诸部中的仆固、同罗等部组成了回纥部落联盟。744年,统一了回纥各部的首领骨力裴罗受唐朝册封。788年,回纥统治者上书唐朝,自请改为“回鹘”。840年,回鹘汗国被黠戛斯攻破,回鹘人除一部分迁入内地同汉人融合外,其余分为3支:一支迁往吐鲁番盆地和今天的吉木萨尔地区,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一支迁往河西走廊,与当地诸族交往融合,形成裕固族;一支迁往帕米尔以西,后分布在中亚至今喀什一带,与葛逻禄、样磨等部族一起建立了喀喇汗王朝。回鹘人相继融合了吐鲁番盆地的汉人、塔里木盆地的焉耆人、龟兹人、于阗人、疏勒人等,构成近代维吾尔族的主体。元代,维吾尔族先民在汉语中又称畏兀儿。元明时期,新疆各民族进一步融合,蒙古人尤其是察合台汗国的蒙古人基本和畏兀儿人融为一体,为畏兀儿补充了新鲜血液。1934年,新疆省发布政府令,决定统一使用维吾尔作为汉文规范称谓,意为维护你我团结,首次精确表达了uygur名称的本意。

历史上,维吾尔族先民受突厥人奴役,两者是被奴役和奴役的关系。维吾尔族先民回纥早期受突厥统治,在唐朝军队支持下,起兵反抗东突厥汗国,并先后攻灭西突厥汗国、后突厥汗国。西突厥汗国灭亡后,一些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部落向西迁徙,其中一支长期辗转西迁小亚细亚,融入当地诸族。维吾尔人不是突厥人的后裔。

近代以来,一些“泛突厥主义”分子以西迁的部分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部落融入当地诸族为借口,把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各民族都说成是突厥人,这是别有用心的。语族和民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有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塔尔、裕固、撒拉等民族,他们都具有各自历史和文化特质,绝不是所谓“突厥族”的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各民族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秦汉雄风、盛唐气象、康乾盛世,是各民族共同铸就的辉煌。多民族多文化是中国的一大特色,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

自古以来,由于地理差异和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华文化呈现丰富的多元状态,存在南北、东西差异。春秋战国时期,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已大体形成。秦汉以后,历经各代,在中国辽阔的疆土上,通过迁徙、聚合、战争、和亲、互市等,各民族文化不断进行交流交融,最终形成气象恢宏的中华文化。

早在2000多年前,新疆地区就是中华文明向西开放的门户,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传播的重地,这里多元文化荟萃、多种文化并存。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长期交流交融,既推动了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发展。新疆各民族文化从一开始就打上了中华文化的印记。中华文化始终是新疆各民族的情感依托、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也是新疆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

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始于先秦时期。到汉代,汉语已成为西域官府文书中的通用语之一,琵琶、羌笛等乐器由西域或通过西域传入中原,中原农业生产技术、礼仪制度、汉语书籍、音乐舞蹈等在西域广泛传播。高昌回鹘使用唐代历书,一直延续到10世纪下半期。唐代诗人岑参的诗句“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是当时新疆地区民汉语言并用、文化繁荣景象的写照。宋代,天山南麓的佛教艺术依然兴盛,至今仍留有大量遗迹。西辽时期,契丹人征服喀喇汗王朝,控制新疆地区和中亚,典章礼制多沿袭中原旧制。元代,大批畏兀儿等少数民族移居内地生活,学习使用汉语,有的参加科举考试并被录用为各级官员,涌现了一批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史学家、农学家、翻译家等,有力推动了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发展。明清时期,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新疆各民族文化在同域外文化既吸收又冲突的过程中徘徊发展。近现代以来,在辛亥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影响下,新疆各民族文化向现代转型,各民族的国家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达到新的高度。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各民族文化进入史无前例的大繁荣大发展时期。历史证明,新疆地区凡是多语并用、交流频繁的时期,也是各民族文化勃兴、社会进步的时期。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繁荣发展新疆各民族文化的重要历史经验。

新疆各民族文化始终扎根中华文明沃土,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伊斯兰文化传入新疆之前,包括维吾尔族文化在内的新疆各民族文化已在中华文明沃土中枝繁叶茂。源自7世纪的阿拉伯文明体系的伊斯兰文化,直到9世纪末10世纪初,随着伊斯兰教传入西域才对新疆各民族文化发生影响。宗教对文化的影响,既有自愿接受的途径,也有通过文化冲突甚至宗教战争的强制方式。在新疆,伊斯兰教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后一种方式进入,这导致佛教流行时期创造的新疆各民族文化艺术遭到严重破坏。伊斯兰文化传入新疆,新疆各民族文化既有抵制,更有选择性吸收和中国化改造,既没有改变属于中华文明的特质和走向,也没有改变属于中华文化一部分的客观事实。产生于9世纪至10世纪的英雄史诗《玛纳斯》,经过柯尔克孜歌手世代传唱与加工,成为享誉中外的文学巨著。15世纪前后,蒙古族卫拉特英雄史诗《江格尔》在新疆地区逐渐形成,与《玛纳斯》《格萨尔王传》一起被誉为中国少数民族3部最著名的史诗。维吾尔族文学佳作纷呈,代表作《福乐智慧》《真理的入门》《突厥语大词典》《十二木卡姆》等,都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品,新疆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贡献。

中华文化认同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之基。历史上,凡是中央王朝对新疆进行有效治理、社会稳定的时期,新疆各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流交融就畅通,经济文化就繁荣兴旺;凡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秉承中华文化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对多元文化吸收融合、兼收并蓄,多元一体的特征就越明显,新疆各民族文化就越进步。新疆各民族文化要繁荣发展,必须与时俱进,树立开放、包容理念,坚持与中华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与世界多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宗教的国家,除了组织性、制度性较强的几大宗教外,还存在大量的民间信仰。除了道教和民间信仰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之外,其他都由国外传入。新疆地区历来也是多种宗教信仰并存,一教或两教为主、多教并存是新疆宗教格局的历史特点,交融共存是新疆宗教关系的主流。

新疆多种宗教并存格局形成和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早在公元前4世纪以前,新疆流行的是原始宗教。大约公元前1世纪,佛教传入新疆地区,4世纪至10世纪,佛教进入鼎盛时期。同期,祆教流行于新疆各地。至16世纪末17世纪初,藏传佛教在北疆地区逐渐兴盛起来。道教于5世纪前后传入新疆,主要盛行于吐鲁番、哈密等地,至清代传播至新疆大部分地区并一度复兴。摩尼教和景教于6世纪相继传入新疆。10世纪至14世纪,景教随着回鹘等民族信仰而兴盛。

9世纪末10世纪初,喀喇汗王朝接受伊斯兰教,并于10世纪中叶向信仰佛教的于阗王国发动40余年宗教战争,11世纪初攻灭于阗,强制推行伊斯兰教,结束了佛教在这个地区千余年的历史。随着伊斯兰教的不断传播,祆教、摩尼教、景教等宗教日趋衰落。14世纪中叶,东察合台汗国统治者以战争等强制手段,将伊斯兰教逐渐推行到塔里木盆地北缘、吐鲁番盆地和哈密一带。至16世纪初,新疆形成了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并延续至今,原来当地居民信仰的祆教、摩尼教、景教等逐渐消失,佛教、道教仍然存在。17世纪初,卫拉特蒙古人接受了藏传佛教。约自18世纪始,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相继传入新疆。

新疆现有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等宗教。清真寺、教堂、寺院、道观等宗教活动场所2.48万座,宗教教职人员2.93万人。其中,清真寺2.44万座,佛教寺院59座,道教宫观1座,基督教教堂(聚会点)227个,天主教教堂(聚会点)26个,东正教教堂(聚会点)3座。

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中国坚持政教分离原则。任何宗教不得干预政治、干预政府事务,不得利用宗教干预行政、司法、教育、婚姻、计划生育等,不得利用宗教妨碍正常社会秩序、工作秩序、生活秩序,不得利用宗教反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新疆全面贯彻国家宗教信仰自由的宪法原则,既尊重信仰宗教的自由、又尊重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决不允许在信教和不信教、信这种教和信那种教、信这一教派和信那一教派群众之间制造纷争。新疆始终坚持各宗教一律平等,对所有宗教一视同仁,不偏袒某个宗教,也不歧视某个宗教,任何宗教不得享有超越其他宗教的特殊地位。新疆始终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无论什么人、哪个民族、信仰什么宗教,只要违法,就必须依法处理。

同所在社会相适应是宗教生存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中国宗教发展的历史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化方向,宗教才能更好地与中国社会相适应。新中国成立70年的历史也证明,宗教只有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才能健康发展。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防止一切“去中国化”倾向。必须大力培养和提倡世俗化现代化的文明生活方式,摒弃愚昧落后的陈规陋习。必须弘扬宗教中国化的历史传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用中华文化浸润中国各种宗教,努力把宗教教义同中华文化相融合,积极引导包括伊斯兰教在内的各种宗教走中国化道路。

维吾尔族先民最初信仰原始宗教和萨满教,后来相继信仰过祆教、佛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等。唐宋时期,在高昌回鹘王国和于阗王国,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底层民众普遍信仰佛教。元代,有大量回鹘人改信景教。直到今天,仍有一些维吾尔族群众信奉其他宗教,也有许多人不信仰宗教。

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地区,与阿拉伯帝国兴起和伊斯兰教由西向东扩张有关。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不是当时民众主动改信和转型,而是宗教战争和统治阶级强制推行的结果。虽然这种强迫并不影响今天尊重维吾尔族群众信仰伊斯兰教的权利,但它是一个历史事实。伊斯兰教既不是维吾尔族天生信仰的宗教,也不是唯一信仰的宗教。

中国时代发展心得体会简短篇二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开宗明义宣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这些重要论述旗帜鲜明地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和使命宗旨,毫不含糊地明确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政治立场和历史自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擘画引领和亲力亲为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奋进新时代新征程,展现新担当新风范,为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作出了新的重要贡献。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进行了系统总结和精练概括,又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我们要认真领悟报告精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下,进一步学习践行习近平外交思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不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一)践行党的初心使命,需要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清晰地书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坚定地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赋予中国外交与西方传统大国外交截然不同的底色和特征。党的本质属性决定了中国外交必须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增强战略自信,坚定捍卫党领导人民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党的使命宗旨决定了中国外交必须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价值追求决定了中国外交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弘扬公平正义,坚守人间正道。

(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步伐不可阻挡。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实现目标,越将面临风高浪急甚至是惊涛骇浪的风险考验。国际体系变革期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日益突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伟大复兴必然伴随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开展更具全球视野、更富进取精神、更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为实现民族复兴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和地区环境。

(三)应对世界百年变局,需要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当今世界,国际力量对比和全球格局正在经历深刻演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国际关系民主化潮流势不可当。同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依然横行,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作为有着5000多年文明积淀的大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我们有必要通过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国外交,履行承担的国际责任与义务,同各国一道走出一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新路,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迈入新时代,立足新方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胸怀天下,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指出我国对外工作要“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奋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进行了顶层设计和全局谋划。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并将其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和战略部署。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对外工作要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指导思想、使命任务、战略布局、独特风范,为我们全方位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指明了正确方向、确立了基本方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在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指挥、引领推进了波澜壮阔的新时代外交实践。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得以全面推进,在全球变局中开创新局,在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办成了不少大事要事,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

(一)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中央成立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召开两次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和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强化对各领域各部门各地方外事工作的统筹协调。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对外工作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对外工作大协同更加顺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正确举旗定向,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走向胜利提供了根本保证。

(二)国际影响全面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倡议,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推动全球治理变革完善,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为人类向何处去贡献了中国方案。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同149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相继签署合作文件,打造起广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和开放合作的国际合作平台。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推动全球发展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建设,为和平与发展事业注入新的动力。从联合国讲坛到达沃斯论坛,从亚太经合组织北京会议到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从应对埃博拉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砥柱中流作用。

(三)外交布局全面拓展。习近平主席42次出访成果丰硕,足迹遍及五大洲69个国家,在国内接待10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精彩纷呈的元首外交为外交全局提供战略引领。推动新型国际关系建设,伙伴关系网络覆盖全球,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铁杆朋友和战略支点更加巩固。构建总体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加成熟坚韧,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建设稳步推进,为中美关系指出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正确方向。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深入推进,中国—东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澜湄等次区域合作加速发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生效,中亚成为我国周边首个战略伙伴集群。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持续深化,中非高质量落实“八大行动”、推进“九项工程”,中非命运共同体更加紧密,中阿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战略伙伴关系,中拉关系进入平等、互利、创新、开放、惠民的新时代。

(四)公平正义全面促进。坚持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倡导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一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持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立场,提出并践行中国特色热点问题解决之道,推动伊朗核、朝鲜半岛核、阿富汗、中东等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坚定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和发展空间。

(五)国家利益全面维护。面对无理讹诈和极限施压,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展示不畏强权的意志决心,坚定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民族尊严,牢牢掌握了发展和安全主动权。坚决反制任何侵犯我国主权、干涉我国内政的错误行径,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连续与台湾地区9个所谓“邦交国”建复交,有力打击“台独”分裂势力气焰,巩固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格局。连续挫败利用台湾、涉疆、涉港、涉藏、涉疫、人权等问题对我国发动的各种攻击抹黑。组织实施19次海外公民撤离行动,竭力守护海外同胞生命安全。开展海外公民接种疫苗“春苗行动”,及时救治染疫的中国同胞。开通12308全球24小时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热线,保障海外机构、人员正当合法权益。加快构建海外民生工程,积极践行外交为民理念。

(六)服务发展全面深化。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提供全方位、高质量服务。着眼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经贸、投资、产能、科技、互联互通等领域对外合作,以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建设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我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严守“外防输入”国门关,开设人员往来“快捷通道”,打造货物运输“绿色通道”,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通过主场外交、国际展会、全球推介等平台支持地方开放发展。

(七)战略运筹全面增强。增强历史主动精神,面对大是大非旗帜鲜明,面对风险挑战积极化解,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战略上主动运筹、战术上灵活机动,外交“工具箱”不断充实,开展大国外交的能力不断提升,服务“国之大者”的作用更加彰显。

风云变幻,不改人间正道;沧海横流,更当破浪前行。新时代中国外交在世界变局中砥砺前行,在大国博弈中从容自信,取得一系列来之不易的成果,关键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在每个重要节点作出正确战略判断和决策部署;关键在于习近平外交思想科学指引,始终从人类发展大潮流和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准确把握同外部世界关系。

先进思想辉映非凡事业,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最前沿,直面人类新挑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外交战略思想和重大理念倡议,创立了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在对外工作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在对外交往中的集中体现,精辟回答了新形势下应推动建设什么样的世界、构建什么样的国际关系,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外交、发挥什么样的国际作用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根本属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外交的最大政治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外交的源泉和根基。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外交工作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始终保持中国外交的政治本色,使中国外交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变化中保持定力、把握主动。

(二)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把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正确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条道路不是传统大国崛起的翻版,不是国强必霸的再版,而是造福中国、有利于世界的正道。中国外交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世界情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进一步阐明了新形势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义、精神实质和实现路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明确了中国外交的世界愿景,回应了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普遍诉求,指明了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根本路径,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

(四)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开拓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新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要坚持对话而不对抗、包容而不排他,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扩大利益汇合点,画出最大同心圆。”各国不能身体进入21世纪,脑袋还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内。要以相互尊重超越恃强凌弱,以公平正义超越霸凌霸道,以合作共赢超越以邻为壑,对近代以来的权力政治观念予以扬弃,走出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路。

(五)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价值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和平与发展是我们的共同事业,公平正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民主自由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各国历史、文化、国情不同,但人民心灵相通,都有追求和探索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平等权利。不存在高人一等的“自由民主”,不存在唯我独尊的“普世价值”,把本国价值观强加于人只能增加动荡之源,按意识形态划线极易造成冲突之祸。

(六)展现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塑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独特风范。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坚持以对外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方向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新时代中国外交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与当今中国外交实际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与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结合,坚持自信自立、守正创新,塑造了中国外交独特风范,实现了历史使命与时代潮流的高度统一、民族精神与国际主义的高度统一、中国气派与世界情怀的高度统一。

新时代的中国外交坚持和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科学指引下,以更宽广视野、更开放胸襟、更积极姿态,担当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开辟了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的新境界,书写了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指出“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自信自立、胸怀天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力推进实现民族复兴和促进人类进步的历史征程。

(一)坚持独立自主,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我们将继续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我们将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外部势力胆敢玩火挑衅,必将予以迎头痛击。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二)坚持拓展全球伙伴关系,深化全方位外交布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我们将坚持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将坚持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秉持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讲好中国的故事、中国人民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不断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和认同,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三)坚持对外开放,推动共同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我们将坚持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巩固互联互通合作基础,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反对保护主义,反对“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反对单边制裁、极限施压。将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资源投入,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坚定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

(四)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将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反对搞针对特定国家的阵营化和排他性小圈子。推动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机制更好发挥作用,扩大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合作机制影响力,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积极参与全球安全规则制定,加强国际安全合作,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发挥积极作用。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五)坚持胸怀天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和平发展超越冲突对抗,以共同安全取代绝对安全,以互利共赢摒弃零和博弈,以交流互鉴防止文明冲突,以绿色发展呵护地球家园,顺应了世界大势和人心所向。面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我们愿同世界各国一道,以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根本路径,以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为重要依托,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价值追求,携手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旗帜指引方向,奋斗铸就辉煌。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学笃行习近平外交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谱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而不懈奋斗!

中国时代发展心得体会简短篇三

中国将推进全面绿色转型,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统筹低碳转型和民生需要,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们将驰而不息,为全球绿色转型作出贡献。

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彰显了中国大国担当和决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我国面临十分艰巨的挑战。一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需求旺盛,碳排放仍处于攀升期;二是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产业结构偏重,如何在减缓碳排放量增长的同时,保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是中国迈向绿色低碳发展新征程的艰巨挑战;三是中国的能源资源“富煤、贫油、少气”,能源消费对煤炭的依赖性大,能源结构转换势必导致能源成本和经济系统结构的变化,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面对如此艰巨的挑战,中国仍然做出了庄严的政治承诺,这充分展现了主动承担全球环境责任、全面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大国担当,彰显了深度参与和积极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决心和勇气。

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中国贡献。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为了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国际社会开展了积极的行动部署。《巴黎协定》开启了2020年后全球气候治理新阶段,向世界发出了清晰而强烈的信号——经济增长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充分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自觉担当。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碳排放第一大国,中国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表态承诺对于全球气候治理产生了建设性的积极作用,作出了中国贡献,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树立了典范,对于全球气候治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和重要的战略意义。

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中国方案”。我国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主动承担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从“相对强度减排”逐步过渡到“碳排放总量达峰”,再到“碳排放总量绝对减排”,实现“发展”与“减碳”双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国采取的行动和举措,不仅造福本国民众,还将激励更多国家采取行动,共同建设美好世界。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在落实“双碳”目标任务上的坚定决心和务实行动,认为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的进展成效给其他国家推动绿色发展提供有益启示,为世界各国共同应对更多全球性挑战、共同开创更加美好未来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责任。中国将与国际社会一道,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让地球家园更加美好,为全球绿色发展作出大国贡献。

中国时代发展心得体会简短篇四

中国时代的发展是一个大背景下的一系列变化和进步,它代表了改变社会面貌的不断尝试和努力。作为一个目睹了中国时代发展变化的观察者,我深有体会地认识到中国时代发展带给我们的重要影响和启示。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经济、教育、科技、社会治理和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展开论述,以分享我对中国时代发展的心得体会。

首先,中国时代的发展给了我独特的经济体验。中国时代的经济发展迅猛,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作为一个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我亲眼目睹了中国由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壮举。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国时代发展给予了我们无与伦比的机遇。在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丰富和多元化。然而,这种经济发展也提醒我,我们不能只看到繁荣的一面,我们还要关注经济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贫富分化和资源环境压力等。因此,我意识到,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注重社会公平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其次,中国时代的发展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中国时代的教育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教育资源的优化、教育质量的提升等方面的进步,都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学习环境。然而,教育的发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应试教育导致的学生压力过大、教育资源不均衡等。因此,我认识到,在中国时代的发展中,我们需要关注教育公平,并努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以更好地适应和引领时代发展。

第三,中国时代的发展在科技领域带给了我极大的启示。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时代致力于创新驱动发展,取得了重要的科技成就。从高铁、互联网到人工智能,中国正逐步在科技领域取得引领地位。这让我认识到,只有持续不断的创新才能使中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竞争力。同时,科技发展也提醒我,我们需要注重科技与人文的结合,以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解决社会问题,增进人们的福祉。

第四,中国时代的发展在社会治理方面给了我新的认识。社会治理是现代化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的关键所在。中国时代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建设和谐社会,提升社会服务水平。中国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了重大改革,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的社会治理格局。这使我认识到,只有通过良好的社会治理才能确保人民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的稳定。同时,社会治理也需要精细化、智能化,更加聚焦民生需求,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中国时代的发展使我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中国时代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环境压力和资源短缺的问题。然而,中国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工作。从改善生态环境到加强污染治理,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这让我明白,环境保护是中国时代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认识到,只有保护好环境资源,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后代留下更好的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中国时代的发展给了我许多重要的启示和体会。它不仅让我看到了中国的进步和成就,也让我认识到了中国时代发展中的挑战和问题。作为一个中国时代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将始终关注中国时代的发展,积极参与建设中国梦的实践,为中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时代发展心得体会简短篇五

中国作为一个古老而又复杂的国家,经历了无数的历史变迁和文化沉淀,如今正迎来一个新的时代。作为广大青年一代,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这个时代的发展的巨大力量和机遇,也深刻体会到了发展带来的各种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要不断总结和提炼出自己的心得体会,为中国时代的发展献计献策。

首先,中国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坚定信心。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让我们能够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心。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中国的力量,相信我们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只有坚定信心,我们才能够在这个时代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勇往直前地追逐自己的梦想。

其次,中国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中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在这个时代中,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接纳并理解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只有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才能够真正理解这个时代的发展方向,更好地适应和融入这个时代的潮流。同时,我们也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去吸收新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为中国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中国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勇于创新。在这个时代中,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我们要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方法和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勇于创新,我们才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抓住机遇,推动中国时代的发展。

第四,中国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注重人文关怀。尽管中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们不能忽视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在这个时代中,我们要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关注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发展,关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只有注重人文关怀,我们才能够构建一个和谐、公正、有爱的社会。

最后,中国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谦逊和谨慎的态度。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仍面临许多的困难和挑战,我们仍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我们要时刻保持谦逊和谨慎的态度,不断学习和进取,不断改进和提升自己。只有谦逊和谨慎,我们才能够不骄不躁地迎接各种挑战,为中国时代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中国时代的发展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共存的时代,我们要不断总结和提炼自己的心得体会,为中国时代的发展献计献策。只有坚定信心、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创新、注重人文关怀和时刻保持谦逊和谨慎的态度,我们才能够真正把握住时代的机遇,为中国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相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下,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中国时代发展心得体会简短篇六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引导绿色发展,绿色发展促进生态文明。迈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要深刻领悟生态文明思想精髓,妥善处理好生态文明与物质、政治、社会、精神文明的关系,破“五大文明”不融论,立“和谐共生”论,形成绿色发展“同心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文明复兴和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要破“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对立论”,立“两山理论”为绿色发展行动指南,促“和谐共生”。近百年来,工业文明迅猛发展,但给生态文明带来重创,多种灾害性后果纷至沓来。前期,再闻日本福岛核电站不负责任地排放核污染废水入海,将污染整个太平洋,灾难性后果不堪设想。近年来,我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迈出坚定的步伐,具体出台了“碳达峰、碳中和”方案应对气候变化,为中国和全球气候环境改善作出重大贡献。古语说,劝君不吃三月鲫,劝君莫打三春鸟。我们要破除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对立的观点,在生产生活方式追求文明同时,还要对美食保持克制、对发展保持理性、对短期经济利益保持慎重,注重生态文明保护、修复和提升,必要时为生态文明让步。如长江流域“十年禁渔”修复生态环境,使一些鱼类种群得到有效恢复。

要破“生态文明与政治文明矛盾论”,立“五位一体”为绿色发展政治纲领,促“文明共赢”。政绩考评标准和制度与生态环境攸关。过去一些地方政府不顾生态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片面追求gdp的过快增长,导致生态环境欠债。一些同志甚至片面地认为要取得好政绩就只有让生态为发展“让道”。“取之有度、用之有节”,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坚持“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为先导,保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气度,与环境保护同步、双赢,甚至愿为保护生态环境牺牲政治前途。2018年我国出台《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打响了蓝天碧水保卫战,对渤海等水体进行综合治理,叫停了溪洛渡水电站等30个可能影响生态环境的建设项目。

要破“生态文明与社会文明不合论”,立“天人合一”为绿色发展思想自觉,促“生态共和”。中国传统习俗有“天地君亲师”“一拜天地”,把大自然摆在了首位。时下一些所谓的“社会文明”现象却伤害了生态环境。如,为孝敬父母老人不惜非法窃取国家保护动植物给老人滋补身子,导致一些物种濒临灭绝;有祭祀祖宗大占耕地建墓地,大烧纸钱冥币,影响环境卫生。“天人合一、万物一体”,我们要放下“人类第一”的架子,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立法立规、建章立制,把“山水林田湖草沙”的大自然系统放在心中,让生态文明成为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促进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根本上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类文明生生不息。

要破“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无关论”,立“生态共同”为绿色发展价值追求,促“绿色共享”。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看似无关,实则互为因果,精神文明要为生态文明发展服务,指引人们有可为和不可为。当下,一些新媒体为生态文明发展做出了有益宣传,如赶海人习惯地拾起海边的垃圾,垂钓者对产卵鱼一概放归江河……这些爱护生态之举让人感动,甚至引发《老人与海》般的文学思考和喟叹。“生态美则文明美”。我们要广泛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宣讲,宣传生态文明思想,传播一些可倡导的生态文明做法,批判一些影响生态文明的陋俗,建构一些具有“中国风”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树立科学、勇敢的生态文明精神,讲好生态文明中国故事,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时代发展心得体会简短篇七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广大基层干部身处农村一线战场,更应响应国家号召,紧贴“三农”工作实际,在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上出实招、建功业、显佳绩,奋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稳固“农业底盘”,绘就“稻粮丰硕,鱼肥水美”的丰收画卷。“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决不能在吃饭这一基本生存问题上让别人卡住我们的脖子。”“对粮食安全不能有丝毫松懈。”2022年全年粮食实现增产丰收。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3731亿斤,比上年增加74亿斤,增长0.5%,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安而不忘危,广大基层干部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着力解决种子、肥料、灌溉、抗旱、防涝等方面的农业需求,确保来年粮食稳产丰产,让“中国饭碗”装满“中国粮”。

建设“美丽农村”,绘就“绿树村边、青山郭外”的生态画卷。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推动“三农”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点和落脚点。广大基层干部要做“新农村”的“美容师”,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通过“植绿护绿”“厕所革命”“净土净水”等行动,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村容村貌,并通过发展绿色产业,推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让绿水青山成为乡村振兴的靓丽底色,让生态与“三农”事业相得益彰。

鼓足“农民腰包”,绘就“安居乐业、民生富足”的幸福画卷。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乡村振兴的真实底色。广大基层干部要化身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引路人”和“带头人”,找准乡村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大力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把“共富蛋糕”做大做强;切实加强“领头羊”“领头雁”等乡土人才、致富带头人培养,造就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带领农民采用新技术、培植新作物,促进农民增收;充分挖掘本土的特色优势,将直播电商、农家乐、生态旅游等新兴业态引入乡村,让科技创新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中国时代发展心得体会简短篇八

作为现代中国的一份子,我们亲身经历了这个时代的发展历程,见证了祖国的奋斗和成长。而在这个不断变革的时代里,我们学习了许多知识,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与体会。因此,本文将从自己的角度探讨中国时代发展心得体会,并分享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第二段:时代产生的影响。

时代是一个人生活的舞台,也是我们不断成长的环境。在这个时代的影响下,我们的思想和观念不断得到更新和突破。比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数字化的时代。通过网络、移动设备等各种新技术,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人交流信息,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这种方式的出现,不仅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高效,而且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第三段:奋斗与成长。

当今时代是一个奋斗的时代,也是一个成长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我们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和自信,也亲身体验了奋斗和成长的过程。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不断地汲取力量,不断发掘自身的价值和潜力。正是这种不断努力的精神和艰苦的奋斗,让我们在时代的大潮中能够顺利前行,积极进取,不断成长。

第四段:对于未来的思考。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也要继续发扬中国时代奋斗和成长的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做出更为杰出的贡献。同时,我们也要面对和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学会利用自身优势,吸取他人的长处,开拓创新,不断进化和进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时代中赢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就。

第五段:总结。

回顾中国时代发展历程,我们深刻意识到:作为一个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时发展的国度,我们将面对更为厉害的挑战,甚至可能影响我们子孙的未来生活。但是,只要我们有远大的目标,坚韧不拔的精神,各种问题和困难对于我们来说只是小小的挑战,任何时候都不能摧毁我们的信心和勇气。让我们更加努力地奋斗和成长,为中国时代再创辉煌。

中国时代发展心得体会简短篇九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国今后五年及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科学论断。五年来,党和国家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了坚实基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建立起国家现代治理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自我革新、自我进化的勇气和担当,加强和改进了党的建设;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大格局、大气魄、大手笔。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成就,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的政治意志力、全局掌控力、变革创造力、凝聚感召力。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自己将用实际行动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定的发展蓝图与实际结合起来,振奋精神,实干兴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历史性变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强大思想武器,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要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奋勇前进。

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历史性变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强大思想武器,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我们就能战胜前进中的各种风险挑战,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新时代发生新变化、新变化需要新思想,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新视野,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高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明确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具体步骤、基本方略、方法路径。只有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壮丽篇章,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居于引领地位的宏伟奋斗目标。

要深刻领会、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按照“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引导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努力。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发展,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作出新贡献。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并一致通过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其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行动指南,要求全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和行动,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笔者认为,在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要做到“深学”、“实干”和“常思”,真正将新思想融化于心、体现于形。

要全面深入学习。“深”学,就是要从多个方面全面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绝对不能止于讲过了,集中学过了,心得体会交了,就算完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各基层党组织必须把深入学习纳入重要议程,组织集中学,更要引导党员干部主动学,同时注重辨析讨论,真正将新思想学精,将新精神学透。

要坚持实学实干。“实”干,就是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工作当中,以此为重要工作指南,在实干中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各级党员干部要从真从实,引导党员尊崇党章、遵守党规,明标准、立规范、守纪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落到实处。

要经常思考紧密结合。“常思”,就是要经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在实践中多思多想,总结提升,更好地指导自身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关键在于全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遵循。各级党组织平时要做到日常学习、主动思考,要把学习的成果思考应用到日常工作中,提高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能力,真正做到讲政治、有作为、树功业。

中国时代发展心得体会简短篇十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生态文明这个旗帜必须高扬。”__以来,党中央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规模和进度共抓大保护,谱写了一个又一个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的新篇章。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打造高质量发展“绿色名片”,必须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将生态文明建设真正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之中,上下一心、内外联动、多元共治,携手共建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美好中国。

共建“绿色家园”,护航生态环境安澜。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我们既是建设者、参与者,又是见证者、享有者。新时代十年,全国各地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修复工程稳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蹄疾步稳。当前,处于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偏安一隅的情绪和想法,必须永远吹冲锋号,全覆盖、全方位、全周期护航生态环境安澜。坚持党政同责,用好考核“指挥棒”,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艰巨任务。坚决落实河长、湖长、林长、田长、生态环保专项监督长责任制,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牢牢守住生态发展底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做到令行禁止。生态兴则文明兴,共建绿色家园是共同梦想,全体党员干部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算好大账、总账、长远账,统筹保护和发展、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带头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开展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以绿色生态滋养文明新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厚植“绿色优势”,提振生态系统效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推动上中下游地区互动协作……这些重大决策部署深刻体现出生态文明思想的系统观,正确指引着我们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__以来,我们党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毋庸置疑,生态文明已成为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最大公约数,唯有牢牢抓住这个“最大公约数”,方能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多样性、持续性。坚持生态优先,“两手抓”保护和发展“两手都要硬”,健全综合治理和整体治理体系,提升污染治理和源头防控协同性,完善价值实现和补偿机制,整体性提高生态系统质效。严把高能耗、高排放项目“入口关”,把经济活动和人类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阈值之内,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参与度主导力影响力。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立足资源能源禀赋,有计划、分步骤稳妥推进“两碳”行动,让生态文明先行优势转化为现代化美丽中国建设的领跑优势。

营造创新生态,赋能“绿色经济”可持续。“草木植成,国之富也。”实践证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是能够互为转换的。当前绿色经济已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制高点,高质量发展绿色经济利在千秋、泽被后世。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这一重要论断的丰富内涵和实践逻辑,将创新“第一动力”注入到发展绿色生产力中,为产业结构调整加码助力、为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质扩能。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大力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用好“生态+科技”“网络+人才”“文化+产业”“农业+旅游”新增变量,推动传统产业迭代升级、腾笼换鸟和新兴产业绿色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价值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立足生态经济带主战场,推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创新赋能不断优化路径、标准计量、叠加价值,实现经济价值绿色化低碳化生态化,更好更公平惠及更多群体。积极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推动实现“一带一路”绿色产品新的增长极,为全球环境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产业绿色转型、技术创新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中国时代发展心得体会简短篇十一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外交战线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篇章。

精心做好元首外交服务保障,展现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气象。对标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争取更有利外部条件。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外部风险挑战。

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深化中俄战略互信和互利合作,夯实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落实中美元首达成的共识,探讨确立中美关系指导原则并校正航向;密切中欧高层往来和战略沟通,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坚持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和拓展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

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助力世界经济复苏发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让这条造福世界的“发展带”更加繁荣,惠及人类的“幸福路”更加宽广。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基础上,为中外人员往来提供更多便利,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培育全球发展的新动能。

旗帜鲜明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针锋相对回击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的图谋,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同一切企图迟滞甚至阻断民族复兴进程的势力坚决斗争,牢牢掌握发展和安全的战略主动。

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大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为路径,以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为依托,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为全球发展和安全事业形成更多共识、促成更多行动。

深入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阐释宣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人民的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深入介绍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色和本质特征,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的理解和认同。

乘历史大势奋进,走人间正道致远。新征程上,外交战线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引,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胸怀天下、踔厉奋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更加主动有利的外部环境!

中国时代发展心得体会简短篇十二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中国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在这段时间里,中国不仅取得了经济上的飞速发展,还在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我的心得体会分为五个方面:

第一,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发生了重要变化,其产业结构日趋升级。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我国的产业结构最初以农业为主,其次是工业,然而现在以服务业为核心的产业结构成为主流。而在服务业中,互联网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产业,它推动了整个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经济以每年20%以上的增速迅速发展,形成了网店、在线游戏、在线支付等新型业态。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些新兴产业,这对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大大地带了了方便。

第二,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中国是一个农业文明的国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化建设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为农村社会提供了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也为市民们提供了更好的就业机会。然而,城市化建设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房价上涨、交通拥堵等,这些问题需要得到关注和解决。

第三,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近几年,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这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投资和经济的发展。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人们的收入也得到了提高。此外,社会保障体系也逐渐完善,人们的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等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第四,文化多元化趋势明显。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文化也在不断地变化。中国的文化发展几乎已经完全接轨世界,越来越多的公众关注西方文化和一些现代流行文化。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地探寻和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魅力。这种文化多元化的趋势可以带来更加多元化的思想和理念,也能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承。

第五,政治稳定和国际地位提高。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其政治稳定是其发展的保障。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同时,随着中国的崛起,其国际地位也得到了提高,中国成为了一个受到国际关注的大国。在全球化方面,中国也积极地参与国际组织和机会,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

总之,中国的发展得到了全社会的支持和促进,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中国的变化所带来的好处。未来,中国还有很长的发展道路需要走,但我们应该有信心和勇气继续前进,共同创造更为繁荣和美好的未来。

中国时代发展心得体会简短篇十三

中国时代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一个令人期待与充满挑战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我们见证了中国的巨大变化,从工业化到信息化、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正在成为一个拥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强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到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时代的精神和价值观。在本文中,我想分享我作为一名高中生学习中国时代发展所得到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历史与现实的连贯。

中国时代发展的学习让我深深认识到历史和现实的连贯性。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一个时代的发展,我们必须将它与历史背景联系起来。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和智慧,我们需要将这些财富与现代的发展结合起来。同时,我们也要拥有长远的眼光,想象未来中国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时代的前进方向和价值所在。

第三段:追求创新与卓越。

中国的崛起离不开创新和卓越。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更需要拥有创新精神。我们要敢于走出舒适区,勇于接受挑战,不断创新和探索。同时,我们也要注重细节和精益求精。在目标明确、自我提高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段: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

中国时代发展也教会我们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在现代社会中,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消耗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我们要时刻关注环境保护,积极推广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等环保理念。同时,我们也要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做出贡献,推动社会发展。只有以环保和公益为己任,我们才能真正完成个人价值的最高追求。

第五段:协作与合作。

最后,中国时代发展的学习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必须在协作与合作中前进。在现代社会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孤立自守,对于世界各国而言,只有相互合作、互利共赢,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和繁荣。在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必须注重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共同目标的推动下,我们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高的荣誉。

结语:

通过学习中国时代发展,我对时代和未来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和更深刻的体会。学习不仅是获得知识和技能,更是成长和达到自我价值的过程。我希望我们都能在这个时代中获得成长和成功,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时代发展心得体会简短篇十四

随着中国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身处的时代也正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和变化。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年代,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时代的发展之道,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中国时代发展的心得体会。

首先,中国时代发展的关键是全面推进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得益于我们坚持走改革发展的道路。改革的力量不仅让国家焕发出勃勃生机,也让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想,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需要时刻保持改革的状态。只有不断地适应和引领时代的变革,才能把握住机遇并取得成功。

其次,科技创新是中国时代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当今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科技创新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国正处于科技创新的黄金时期,国内外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了大量的创业者和创新型企业。我认为,只有坚持科技创新,才能赢得未来的竞争。我们必须加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不断追求科技进步,提升中国科技水平。

第三,文化自信是中国时代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我们应该对自己的文化自信,为中国的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应该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要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成果。只有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不断创造出属于中国的新文化,推动中国时代的繁荣和发展。

第四,绿色发展是中国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各国的共同目标。而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中国更应该将绿色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绿色发展不仅能够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一条必经之路。我们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动绿色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最后,我认为中国时代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发展的主体。中国时代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成就,必须全面依靠人民群众。我们应该进一步推进民主法治,加强社会公平和正义,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只有让人民成为发展的主人,才能够让中国时代真正焕发出活力和生机。

总之,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时代发展的心得体会。全面推进改革、坚持科技创新、文化自信、绿色发展和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时代发展的关键要素。我相信,在这些要素的共同推动下,中国时代必将更加繁荣昌盛。

中国时代发展心得体会简短篇十五

钱江潮涌,奔腾入海;之江大地,欣欣向荣。多年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浙江持续锚定生态前进方向、不断凝聚强大绿色动力,奋力拼搏,闯关探路、勇往直前,徐徐绘就自然美、经济美、社会美的“‘浙’里画卷”。

巩固生态环境屏障,绘就浙江绿水长流的“美丽画卷”。绿色发展理念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__在三江源头,反复叮嘱要保护好“中华水塔”;在甘肃提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在宁夏赋予“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要任务,这些都告诉我们只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才能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我们现在赖以生存的家园需要每一个人去用心呵护,需要一代接一代去建设,广大党员干部需要“愚公”的劲头,主动担当作为,既正视环境保护方面客观存在的问题,也直面时代赋予的挑战,以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为使命,当好绿色发展理念的宣传者、践行者。

深化绿色经济转型,绘就浙江金山银山的“致富画卷”。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循环转型,可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余村通过发展生态旅游、绿色产业,告别了“光灰年代”,走出了一条“村强、民富”的幸福路,用事实证明,人与自然是相谐相生的命运共同体,只有把绿色发展的底色铺好,才会有今后发展的高歌猛进。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遵循自然规律,做好转变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文章,构建高质量的指标体系,为经济发展构筑起“绿色谱系”,让“美丽经济”的春风惠及每一个人。

强化共建共享理念,绘就浙江长治久安的“风采画卷”。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浙江近年来持续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通过为城市生活打造的数字中枢“城市大脑”,市民可以触摸城市脉搏、感受城市温度、享受城市服务;城市管理者可以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作出科学决策,提高城市治理效能。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认识到民生工作,道阻且长,既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守,又要有为民服务的决心和信心。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行动,维护社会和谐有序,提高治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看过往,通过巩固生态环境屏障来强化底线,通过深化绿色经济转型来提质发展,通过强化共建共享理念来守护民生长治久安,浙江每一步的发展足迹都已经在创造美丽社会的历史的长河中深深地镌刻下印记。望明朝,钱塘江潮激涌,奔腾不息,美丽浙江建设,奋进不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