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交友之道心得体会和方法 论语心得之交友之道(三篇)

  • 上传日期:2023-01-04 08:35:09 |
  • ZTFB |
  • 8页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论语的交友之道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论语》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应讲原则,更应该把握原则里的分寸。我们今天总是在说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是好什么事是坏,其实有很多时候,一个事情的判断不单单是好坏之分,只是看你什么时间做这件事,或者把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只要把握好这个尺度,就不会出现问题的。孔子的一个学生曾经问过他,有一个人说:以德报怨何如。以德报怨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我们经常说生活里头有这样的人,无论别人怎样对不起他,他还是对别人那么好,我们觉得这样的人格应该在孔子那里是得到赞赏的,可没想到,孔子反问他了一句,何以报德?孔子的意思是说一个人他已经用德抱怨了,那他还留下什么去报人家的恩德呢?

读到这,我犹豫了。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以德报怨是大度是豁达的表现,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这里孔子又教会了我一个做人的道理:以直抱怨,以德报德。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他有负于你,你可以用你的正直耿介去对待他,去处理这件事,但是你要留着你的恩德和你的慈悲去回馈那些真正有恩于你的人!

孔子说:天人合一。于丹老师解释说这种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谐。身为一名教师,那么我的和谐是什么?我想最根本的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和谐,教师和学生在我看来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组合,而不是对立的组合。

孔子教育学生时态度是平和的,心中是有信念的。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张张稚嫩渴望知识的小脸,他们年龄还小,思想尚未成熟,接受知识的能力比较慢,这就要求我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能够心态平和,而且要对他们有信心,能够发自内心的肯定他们。 在我的职业道路上,我也会抱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态度与同事和平相处,做好我的本职工作。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一个教师的心灵思想直接影响一批学生的思想观念。于丹老师在心灵之道中这样说道: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而且要用内心的淡定与坦然弥补遗憾。因此我在与学生接触的时候即使有什么不开心的事降临,我也要尽量平静自己烦躁的心情,不把自己不良的情绪传染给学生。因为我坚信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它尽快的过去,这样我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我才会活得更有效率。 我想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心态,还要把这种好的心态传播出去教育学生在今天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是多么的重要。要使他们明白在这个时代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一个坦荡荡的胸怀。

现在我们生活的环境是相对独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所以无论对朋友领导还是家人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亲疏的分寸。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有最美的境界。

常言道: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人活一世,毁与誉,从来都是如影随形的。名气越大,越是难以避免。今天把你捧上了天,明天又将你狠狠地踩在脚下。岂只是活着的人,即便是盖棺之人,也难以定论。孔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别人的攻讦也好,吹捧也罢,全不必当回事的。假如有人捧你捧得太厉害了,其背后一定隐藏着某种目的。就拿孔子本人来说吧,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者们之所以如此推崇他,不过是利用他的学说,用以禁锢民众思想,作为巩固其阶级统治的工具罢了。所以做人一定要脚踏实地,做事一定要问心无愧,不要被他人的花言巧语所迷惑,要认清糖衣裹着的往往是炮弹。赞也好,贬也罢,嘴巴是生在别人身上的,谁都有说话的权利,岂是谁能左右得了的?

孔子有这样的名言: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己所不能也。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天乎!意思是说别人不了解你,嫉妒你、攻击你,你也不恼怒,而是时常反省自己,我还有哪些不足之处?与其浪费时间去反击别人的指责,倒不如埋头做自己的事,不怨天,不尤人,努力充实和完善自己。要坚信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孔子曾说过,看一个射箭手技术的高低主要是看他是否射中了靶心,而没有必要非要到靶子后面去看看他是否射穿了靶子没有。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其实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对他人不能太苛刻,宽容别人其实更是宽容自己。

人生在世,总是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也总会产生各种不快与摩擦,在处理问题上,有的人会三思而后行,而有的人却采取了极端的方式,害人又害己。有的时候我们宽容了别人,别人就会宽容我们,善待我们;而我们对别人苛刻,别人也会反过来以更加恶劣的态度来回击我们。让我们用宽容对待身边的人吧,这不是消极或懦弱的表现,而是真正的君子之度,是大家之风。

是《论语》使我对人生有了新的看法,对工作燃起了新的激情,它教会我最多的就是宽容。人与人之间需要宽容、需要理解。宽容是催化剂,可以消除隔阂,化解矛盾;宽容是润滑剂,可以调节关系,避免碰撞;宽容是清新剂,会令人感到舒适,感到温馨,感到自信。宽容是一种豁达的风范,更是一种幸福。它是一盏绿灯,帮助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通行。读懂了《论语》,便读懂了人生!

关于论语的交友之道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为什么这样说呢?这半部《论语》就能治天下,靠的是什么呢?靠的就是《论语》中蕴藏的大智慧啊!

《论语》到底写的是什么呢?里面篇章很多,有关学习的学而篇,有关品行做人的道德篇等等,平时我们经常挂于嘴边的几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均出自此书。这些语句随便找个同学都会说上一两句,我想这也许就是孔子的人格魅力吧。

《论语》里面的精彩语句数不胜数,但我最喜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这句话。意思是:见到贤人圣者就想想自己有没有他的成就,见到没有贤者思想的,就要反省一下自己也是不是这个样子。我一直将这句孔子说的名言刻在心里,半点不敢忘记,因此养成了争强好胜,希望自己也能达到别人一样水平的性格。

《论语》不仅能发人深省,还能使人改变人生观点。让顽皮不爱学习的人变得发愤图强,努力学习;令自卑的人不再自卑,昂首挺胸重新做人;使奸险狡诈的人变得诚实憨厚……从这个角度出发,这难道还算不上是一本好书吗?

《论语》书中记录的有勤学之人、守信之人、也有死读书不求甚解的人,陈正之就是那个勤学之人的代表。他每天以勤补拙,勤学苦练从不间断,人家读一遍书,他就翻倍,甚至更多,并在学习中寻找乐趣,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由“陈傻子”变成陈才子,成为汉代一位很有造诣的博学之士。再如北宋的米芾,他把“学而不厌”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勤练书画,特别是在练“捺”方面,废寝忘食。他的妻子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啊,再也忍不住就给他送饭,在送饭的过程中不心小碰了一下米芾的右手,没想到就这个细节竟写出了世间少有的一个“捺”,这是一个巧合吗?正因为米芾那勤学苦练,终于成为当时享有盛誉的“宋四家”之一。而曾子则是守信人的代表,他不顾妻子反对,言出必行,说给儿子杀猪就杀,绝不向孩子撒谎,成为后人诚信的楷模。《论语》中有些语句的意思确实难以理解,但“读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这句话总该明白吧。《论语》中也有这种人,谁呢?就是伯乐的儿子。伯乐的儿子不动脑筋,不思上进,手拿着伯乐写的相马经去寻找千里马,结果错把一只癞蛤蟆当做千里马,这种只知读书,却不知思考的人,到头来只会一无所获,闹出笑话……

《论语》,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是因为有关孔子或他的弟子的一个个小故事里隐藏着一句句至理名言,语言清新自然,构造新颖活泼,翻开书本,其中的人物历历在目、跃然纸上。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半部《论语》治天下”了吧!

关于论语的交友之道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此次疫情很突然,来势凶猛。在这个关键时期,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致。有许多抗战在一线的人员在前方拼搏,为病毒作斗争,奉献出自己的力量。我们作为一名普通公民,理应积极配合,一起度过这个关键时期。

我作为一名大学生,也是一位热爱阅读的读者。近期利用在家时间,我仔细地阅读了《论语译注》这一本书。这本书籍是杨伯峻的研究心得。它出版于20xx年10月1日的中华书局。

杨伯峻原名杨德崇,是湖南省长沙市人,著名语言学家。他在语言文字领域的贡献十分突出,主要体现在古汉语语法和虚词的研究方面以及古籍的整理和译注等方面。他卓越的成就离不开他的祖父对他的教育。他从小足不出户,由祖父亲自授读古书。读过《诗经》《左传》《东莱博议》等书籍。祖父对他的启蒙教育影响了他的一生。

《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它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的影响力很大,家喻户晓。但是真正坚持下来看得人并不多。如果你仔细阅读这部作品,就会受益匪浅。

全书共20篇,首创“语录体”,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它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每个人物描述地都十分鲜明,给我们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仅在于刻画人物方面,在内容上也让我获益多多,深有感慨。“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教育了我们要孝顺父母,尊重师长,诚实可信,多学习知识。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一个人每天需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守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每天坚持做这样一件事情,你就会把自己变得更加完美。所以,我们要时常反省自己的言与行。

在学习方面,也有很多让我难忘的名言。如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教导我们要善于学习并且多加思考。“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关于知道的真谛。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这告诉我们在学习上和生活上,要善于反省,取长补短,并且要多向优秀的人学习。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孔子说:“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事奉君主,别人却以为这是诌媚呢。”在生活上,因为每个人的个性都有差异,也都有自己特有的习惯。对待同一件事情,每个人有不同的看法。此时我们不应该怀疑自己,或者是一味的去迎合别人的看法。我们应该有独立的思想,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去做就好。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所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很重要。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侍奉君主太过烦琐,就会受到侮辱;对待朋友太烦琐,就会被疏远了。所以对于很多事情,我们大家都要有自己的分寸和属于自己的原则,适可而止,尊重一切事物,不多加干涉。

这就是我对这本书一些言论的看法。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能陶冶人的情操,并且能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古往今来,大家对于《论语》的评价都很高。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这部伟大的作品,值得我们每个人去用心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