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没有辜负中国心得体会(优秀9篇)
- 上传日期:2023-11-18 18:54:19 |
- ZTFB |
- 9页
总结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进步的见证,也是对自己付出的肯定。写心得体会时,要有个人独特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不能简单照搬别人的观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写心得体会有所帮助。这些心得体会涉及生活、学习、工作等不同领域,内容丰富多样。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了解不同人的心得体会,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思考方式。这些范文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于写心得体会的兴趣和动力,为我们写好心得体会提供一定的启示。如果大家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想要分享的,也可以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下来,与大家一起交流和学习。写心得体会不仅是对自己经历的一种总结和回顾,也是对他人经验的一种传递和分享。希望大家通过写心得体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智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心得体会范文吧,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社会没有辜负中国心得体会篇一
“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多么掷地有声的一句话,是历史笃定的回答,是十四亿中国人的底气,也是通向盎然前路永恒的路标。虽时过境迁,过去百年风霜仍历历在目,在这片神州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见证着,见证着无数党员以心血、以精魄、以生命书写一道道传奇。
为什么讲“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呢?这篇文章已经给出了答案,一百多年前,这片土地身陷战火满目疮痍,是党的诞生,是社会主义的火种开始燎原,才让迷茫困顿的中国有了奋进的方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革命伟大胜利,用事实证明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而在进入新时代后,为了实现中国人民摆脱贫困的千年夙愿,党领导人民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广大干部殚心竭力顽强拼搏,在不可能中创造可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人间奇迹。
“社会主义”和“中国”的关系,是一个宏大、深远的主题。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是锦上添花,而是不可或缺的相辅相成,互为因果互相成就。
呐喊和高歌犹在耳旁,我们无比自豪,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同样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社会没有辜负中国心得体会篇二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回荡在中国上空的历史之问,中国共产党人从未停止作答。从深刻揭示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十大关系”,到及时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成“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的重要论断,到鲜明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无不是宝贵的探索、艰难的行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党的历史和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了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矢志推进新的伟大革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航程。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了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泛施行,经济特区先行先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科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对外开放格局加快形成,蕴藏在广大人民中的活力创造力充分迸发。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深刻认识到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积极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小康社会目标和现代化分步走战略,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两个基本点紧密联系、不可偏废。我们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社会主义理想插上现实的翅膀。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总量一路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日本,稳居世界第二;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已经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神州大地面貌日新月异,公路成网、铁路密布、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高坝矗立、大桥巍峨,天堑变通途;中国还战胜了历史罕见的洪涝、雨雪冰冻、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和非典等重大疫病,经受住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严峻考验,风雨过后更见气度从容、身姿挺拔。
在把握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中华大地汹涌澎湃的伟大实践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让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社会没有辜负中国心得体会篇三
走进江苏常州的瞿秋白纪念馆,“我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的誓言格外醒目。
中国共产党这个百折不回的寻路者、大勇无畏的开路人,面对种种考验、重重难关,以愚公移山的坚定、精卫填海的奉献,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险峻而壮丽、艰辛而宽广的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100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
这是一条在历史洪流中扭转民族命运、书写人间奇迹的奋斗之路。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彷徨困顿中,马克思主义给中国带来“柳暗花明”。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以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之“的”的伟大实践。为了推翻“三座大山”,党领导人民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建立了新中国。为了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我们建立起全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并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航程,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面对民族复兴和世界变局的交织激荡,我们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战略定力,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善总体布局、确立战略布局,引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这是一条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得民心、顺民意、惠民利的初心之路。“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利益和福祉,把青春和生命、鲜血和汗水,倾注在这片可爱的土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为了让幸福的阳光洒遍神州每一个角落,***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国打响脱贫攻坚战,25.5万个驻村工作队挺进一线,近200万名乡镇干部、数百万村干部倾力奋战,八年时间实现了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这是党、人民、民族的伟大光荣,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体现,标志着中华民族向着共同富裕迈出了一大步。
这是一条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探索建设现代化的创造之路。现代化是世界近代以来的历史潮流,也寄托着马克思主义先驱对理想社会的期许。错失了工业革命机遇的中国,从所谓“天朝上国”跌落成任人宰割的“鱼肉”。严复著《原强》《辟韩》,郭嵩焘著《使西纪程》,孙中山著《建国方略》,都见证着对现代化的希望和失望。只有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根除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祸根,实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彻底改造,才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根本前提。从“四个现代化”目标到“三步走”战略,从建设小康社会到建设现代化强国……党领导人民不但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而且探索开辟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现代化的全新选择。
这是一条始终保持革命精神、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锻造之路。列宁指出:“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没有别的武器。”把曾经“一盘散沙”的中国凝聚起来,不能不依靠有理想、有纪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为宏伟的目标、艰巨的任务而奋斗,不能不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创造力和战斗力。古田会议、遵义会议、延安整风、“两个务必”、伟大工程和新的伟大工程……每到重大关头,党都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担当起历史的责任,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带领人民翻过一座又一座山,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革命性锻造引领新的伟大斗争。“打铁必须自身硬。”新时代共产党人用决心和勇气夯实了事业常青之基,用行动回答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世纪之问!
2021年3月,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根纳季·久加诺夫在《真理报》撰文指出:“中国共产党的经验证明,20世纪末社会主义的失利,并不是各种**产主义者喜欢说的‘乌托邦社会主义计划的失败’……在中共领导下,中国人民有能力应对时代的一切挑战,沿着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前进”。
中国用铁一般的事实宣告:历史没有终结也不会终结,社会主义生机蓬勃、前途无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但走得对、走得通,而且必将通往更加光明的未来!
社会没有辜负中国心得体会篇四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和庞大人口的国家,如今正在经历着高速发展和深层次变革。在这个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中国人民则对社会也充满了期待。作为中国的一员,我也深刻地感受到,社会没有辜负中国,对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教育、就业、医疗、科技以及精神文化五个方面来详细描述社会对中国的贡献,以及我对此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教育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我国在过去几十年里,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改革力度,实施了义务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的扩大以及职业教育的提升等一系列政策举措。社会的努力不仅让更多农村孩子能够接受正规的教育,提升了人口整体素质,也为未来的发展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作为一个在这个时代成长起来的人,我深深感受到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并且从中收获了广阔的知识和深刻的思考能力,让我有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其次,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热点和难题。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全球化的推动,中国的就业形势正在逐渐好转。企业的发展壮大和多元化经营,给予了广大劳动者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同时,社会还积极推动创业就业政策和项目,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创新创业平台和资源支持。作为一个毕业生,我经历了就业竞争的压力和焦虑。但是,在感受到社会对年轻人的关注和支持后,我意识到,社会在为我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也期待着我们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然后,医疗是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中国的医疗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改善。社会通过加大对医疗资源的投入和管理,建设了大量的医疗机构和设施,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社会还积极推动医疗技术和医疗保障制度的创新,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作为一个身体健康的人,我深深感受到社会对医疗的关怀和照顾,让我有信心和勇气去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再次,科技的发展是现代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社会的大力推动和支持科技创新,使得我国在高铁、5G、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突破。科技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机遇。作为一个科技爱好者,我从小就对科技充满了好奇和热爱,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社会对科技的重视和支持,激发了我不断进取和探索的动力。
最后,精神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中国拥有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而社会通过加强对文化艺术、体育娱乐等领域的支持和推动,使中国的文化繁荣兴盛。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不仅可以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和认同,也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作为一个热爱中国文化的人,我深深感受到社会对文化传统的关注和推动,让我更加自豪和自信地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
综上所述,社会没有辜负中国,在中国的发展和变革中,社会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作用和力量。从教育、就业、医疗、科技以及精神文化等方面来看,社会对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一个对社会有着深刻感受和体会的中国人民,我们应该珍惜社会的发展成果,同时也要积极地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社会没有辜负中国心得体会篇五
数百年奔流激荡。在科学真理和崇高理想的指引下,中国大地发生历史巨变,我们无比坚定,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顽强奋斗中,信仰的光芒熠熠闪烁,伟大的事业青春盎然,我们无比自豪,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底气源自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为了不辜负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我们党自成立之时,就坚持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当前全党“四个意识”显著增强、“四个自信”日益坚定、“两个维护”有力落实,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坚强保证。
彰显独特优势的底气源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创立和发展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方位、时代新变化、实践新要求,确立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
我们党执政的底气源自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提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在追求社会主义的路途上,亿万中华儿女勠力同心、携手并进,纵有万般艰难险阻从未退却,塑造了中国人自强不息、众志成城的精神面貌,打赢了脱贫攻坚战,筑起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坚固防线。党和人民的坚强团结是我们战无不胜的根本保证,14亿人民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社会没有辜负中国心得体会篇六
《觉醒年代》的最后一幕,李大钊先生用力的挥起拳头,说出振聋发聩的一句话:“一百年后的中国,他必然会证明我今天的观点,社会主义绝不会辜负中国!”百年后的今天,我想我们应该可以肯定的回答:李大钊先生,是的,我们证明了,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有网友说,《觉醒年代》是一部正本清源的作品,它厘清了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再到共产主义运动之间的关系,也解释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当时的中国为什么会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先从新文化运动说起。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按李鸿章的话说,“中华已处于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三千年未遇之大强敌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曾经的“天朝上国”已然落后:开始以为是技术的落后,要“师夷长技以制夷”,所以办洋务、造工厂、建海军,结果甲午一战而败;再而认识到制度的落后,维新变法试图改帝制为君主立宪,结果却是谭嗣同“以血荐轩辕”,变法还是失败了;再然后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短短几年,却接连出现袁氏称帝、张勋复辟的闹剧,国家依旧孱弱,共和难言成功。“头上的辫子没了,心中的辫子仍在”,洋务、变法、革命,终究不过“城头变幻大王旗”,唯有对国民从思想上进行彻底的改造,中国才能真正脱胎换骨。所以有了陈独秀先生所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改造国民思想,不能只是“口口相传”,必须依赖于文字,所以新文化运动以“白话文“作为轰向传统文化的第一炮。胡适先生的《文学改良之刍议》旗帜鲜明的提出以白话代替文言,一言以蔽之: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文言改白话,看似只是形式改革,无涉内容。但正如胡适先生所言,“形式上的束缚,使精神不能自由发展”,“先要做到文字体裁的大解放,方才可以用新思想新精神的运输品。”白话文运动让书面语言不仅仅是少数人的垄断和特权,而是成为“广大人民抒情说理的有力工具”。借着简明的白话文字,有力抨击封建礼教三纲五常,让广大人民能够真正跟腐朽虚伪的传统观念决裂,转而接受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的新思想,实现“最后觉悟之觉悟”。这是陈独秀先生办《新青年》的初衷,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初衷。
“让我办十年杂志,全国思想都为之改观!”此时新文化运动的重心都只在文化而非政治。陈独秀宣称“二十年不谈政治”,《新青年》“批评时政,非其旨也”。问题在于,新文化运动本身就是一种政治。思想启蒙“最后觉悟之觉悟”,提倡科学与民主,其最终目标是为了改造社会,进而让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思想启蒙从文化入手,落脚点仍然是救亡图存,其归宿还是政治。五四运动的爆发更是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再说五四运动。关于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关系,一直都有两种说法。一是来自于胡适,在他看来,五四是对新文化运动的背叛。胡适一直坚持新文化运动应该是非政治的,其目的是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思想文化基础,而五四运动扰乱了这一切,它让单纯的文化运动变成彻底的政治革命,最终发展为他所极力反对的共产主义运动。第二种说法是我们所熟悉的,即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高潮,它们之间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极为密切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通常反对第一种说法而支持第二种说法,这不是一种“政治正确”,而是事实。解释放在后面,先说影响。上述两种观点,让中国的知识分子们自五四之后分道扬镳,走向了不同的道路:一是所谓的“自由主义”传统,追求单纯的思想启蒙。“自由主义者”并非“自了汉”,他们也关心社会,寻求一点一滴的改变,但不认为社会问题可以有根本性的解决,而且反对一切暴力革命。中国的“自由主义“祖师爷胡适先生说:“争你自己的自由,就是争取国家的自由!”也即是自由主义者们的宗旨和口号。一是发展至今的“社会主义”传统。中国“社会主义”正统自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以改造社会为己任,用唯物史观去分析社会,以阶级斗争为工具,彻底改变社会性质。中国马克思主义第一人李大钊先生说:“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什么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庭制度问题、女子解放问题,工人解放问题,都可以解决。”其理论显然来源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伦理之“最后觉悟”,到认识到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有充分的现实依据。对于上述两种传统,从五四至今争论不断,其各自的理论和实践如汗牛充栋,此处不再赘述。只引用教员在1921年的著名论断:“绝对的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以及德谟克拉西主义,依我现在之看法,都只认为理论上说得好听,事实是做不到的。”
历史上凡是专制主义者,或帝国主义者,或军国主义者,非等到人家来推倒,决没有自己肯收场的。因此,“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胡适提出“一点一滴的解决问题”,其本质是一种改良主义,理论来源于其导师杜威的“实验主义”,在经济富足政治稳定的工业国家,自然是好听又好用。但对于当时内忧外患的中国,已经没有耐心徐徐图之,救亡图存的现实需要压倒了一切,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似乎成了历史的必然。插个题外话。历史的吊诡在于,今日很多号称是胡适的追随者,所谓的“自由主义”者们高谈民主自由,动辄盖以体制问题,仿佛换了体制、有了民主自由就能解决一切问题。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共支持者们,却更注重现实问题的解决,反而强调一点一滴的改变社会。历史与现实的反转,令人玩味。回到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形象概括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的左派知识分子迅速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除了之前强调的是救亡图存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践观跟中国传统的实用理性是高度契合的,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对上述观点做了很好的解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践性格非常符合中国人民救国救民的需要……重行动而富于历史意识,无宗教信仰却有治平思想,有清醒理知又充满人际热情……这种传统精神和文化心理结构,是否在气质性格、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上,使中国人比较容易接受马克思主义呢?”当然,从五四运动到共产主义运动,中国的知识分子也是进行多次反复的探索,无政府主义、空想社会主义都曾盛行一时,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彻底接受也是经历了一个缓慢的过程。同样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不能忽视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包括苏联的引导培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壮大。至于社会主义道路为何能在中国取得成功,那是另外一个庞大的课题,杨奎松先生的《中间地带的革命》有非常精彩的论述,不再班门弄斧。历史证明了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是否意味着当年胡适提出的思想启蒙不再具有现实意义?我想并非如此,科学、民主、自由、平等所具有的价值是全人类所共有的,永远值得我们去追求,正如《共产党宣言》所强调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只是该如何对它们进行诠释,需要赋予时代的价值,更需要结合历史和传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社会没有辜负中国心得体会篇七
20xx年6月6日,新华社发表署名文章《宣言: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6月7日,新华社再次发表署名文章《宣言: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两篇文章立意高远,思想深邃,深刻的探讨了社会主义本源、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探索和实践,还阐述了未来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如何走等问题。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的关键之年,两篇文章在这个时候为中国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宣言,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两篇文章一万余字,综合而言,其表达的最重要的中心思想就是,一百年来,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世界上最先进也最适合中国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改变了中国,同时,经过党带领中国人民共同努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逐渐形成,中国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文章通过讲述党带来全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以及今年以来的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实际例子,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先进性和正确性,也充分展现了党的领导是我们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障。
在《宣言: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文章中,分四个部分来阐述中国在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所做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就。笔者认为文章的四个部分代表了理论、道路、制度、文化四个方面。这跟我们要坚持的“四个自信”高度重合,也侧面证明了社会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改造以及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
文章还指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探索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社会主义在全球的发展陷入了低谷,只剩少数国家仍在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功,对全人类也是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在跟资本主义国家的对比之下,无论在自由民主,还是民生方面,都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中国始终能给出人民群众满意的历史答卷。
如今,社会主义已经和中国融为一体,社会主义离不开中国,中国也离不开社会主义。中国永远不会放弃社会主义,中国正在用社会主义重新为世界文明带来希望。
社会没有辜负中国心得体会篇八
“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多么掷地有声的一句话,是历史笃定的回答,是十四亿中国人的底气,也是通向盎然前路永恒的路标。虽时过境迁,过去百年风霜仍历历在目,在这片神州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见证着,见证着无数党员以心血、以精魄、以生命书写一道道传奇。
为什么讲“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呢?这篇文章已经给出了答案,一百多年前,这片土地身陷战火满目疮痍,是党的诞生,是社会主义的火种开始燎原,才让迷茫困顿的中国有了奋进的方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革命伟大胜利,用事实证明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而在进入新时代后,为了实现中国人民摆脱贫困的千年夙愿,党领导人民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广大干部殚心竭力顽强拼搏,在不可能中创造可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人间奇迹。
“社会主义”和“中国”的关系,是一个宏大、深远的主题。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是锦上添花,而是不可或缺的相辅相成,互为因果互相成就。
如何理解两个没有辜负。
社会没有辜负中国心得体会篇九
近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宣言”署名文章《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曾经苦难深重,如今意气昂扬”“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读着这些铿锵有力的词句,笔者心潮澎湃、斗志昂扬。
保持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攻坚克难的今天,能不能保持战略定力不动摇,是检验政治品格的试金石,也是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压舱石。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只有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励志当好“主心骨”的中坚力量,矢志不渝、奋发图强,才能应对任何挑战、攻克任何困难。
保持生机勃勃的创造活力。百年风雨中,共产党人凭着历史的积淀和开拓的勇毅,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新思想、新革命、新征程,以富有创见的思想观点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时代性注脚,依靠“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力“集中力量办大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奇迹。广大党员只有始终保持生机勃勃的创造活力,才能更好地引领群众“每一秒钟都为创造社会主义社会而劳动”。
集聚源源不断的强大合力。“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利益和福祉,把生命和汗水倾注进初心使命。无数先烈前辈经千难、仆后继,把一穷二白、满目疮痍的旧中国建设成了今天的世界强国,支撑起民族复兴的脊梁。因此,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怀一颗谦卑之心、做一个奋斗之人,不断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集聚源源不断的强大合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领导无组织无纪律心得体会和方法 缺乏组织纪律性的原因剖析(8篇)
- 2023年投资与理财学习心得体会实用(优秀14篇)
- 学校服务保障的心得体会实用 关于校园生活指导的心得体会(四篇)
- 公安六个严谨心得体会报告 公安六个严谨心得体会报告范文(3篇)
- 2023年商务英语收获和心得体会(模板18篇)
- 2023年家庭教育师的心得体会范本(汇总19篇)
- 最新教育整顿思想汇报心得体会和方法(通用8篇)
- 2023年音乐听课心得体会及感悟(实用11篇)
- 2023年数字化社会心得体会(实用9篇)
- 最新销售与应收款管理心得体会及收获(实用9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