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服务三化建设心得体会和感想 三化建设的工作体会(4篇)

  • 上传日期:2023-01-04 02:59:00 |
  • ZTFB |
  • 11页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最新政务服务三化建设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一、加强组织领导,政务公开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完善。

为使政务公开工作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我局着眼于建立政务公开长效机制,使政务公开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和行为。一是加强和完善领导机制。充实和调整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党组书记局长周益民任组长,徐德良、任晓俐、杨晓明、王苹任副组长,有关处室(单位)负责人参加的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负责局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实施。具体日常工作由监察室主要负责,落实政务公开的各项要求,做好牵头协调和监督检查。做到了领导、机构、人员“三到位”,同时,我局把政务公开工作分解到单位内部的有关处室和人员,强化“一把手挂帅、副职领导具体抓、责任到处室、落实到人头”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六项制度。我局通过建立健全政务公开责任、审议、评议、反馈、备案和监督等六项制度,促进政务公开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规范建设,提高政务公开质量。

积极推进一般事项公开向重点事项公开、结果公开向全过程公开、自定公开内容向群众点题公开“三个转变”,进一步提高政务公开的质量。我们主要做到“三个更加”:一是公开的内容更加充实。下发《金华市财政地税局关于深入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实施意见》,对政务公开的范围、政务公开的内容、政务公开的形式、政务公开的制度等作了进一步的明确。二是公开的时间更加及时。针对公开项目的不同情况,确定公开时间,做到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固定性工作长期公开。三是公开重点更加突出。坚持把群众最关心、最需要了解的“权、钱、人、事”等事项公开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提高自身行政管理水平相结合,从信息公开、电子政务和便民服务三个方面入手,加大推行政务公开的力度。通过推行政务公开,监督和制约行政权力的运行,防止暗箱操作,促进廉政勤政建设,并且在不断总结反腐败工作的经验和做法的同时,促进政务公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局还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编制具体公开项目目录,不但使政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及责任人更加明确,而且使公开工作更易接受评议、检查和监督。

三、用好载体,完善政务公开形式。

在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栏这一公开形式的基础上,按照便利、实用、有效的原则,认真创新政务公开的新载体、新形式,使政务公开的形式呈现灵活多样。一是依托金华财税网站和金华市政府门户网站,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和网上政务公开。把网站列为公开信息的重要途径,开设了解财税、政务公开、办事大厅、互动交流、下载中心等专栏,将公开信息编制公开目录,逐一上网发布。设立局长信箱,专门接受群众投诉举报。我局还每月举办“网上局长接待日”,接受群众现场咨询,20xx年举办12次,接待人数2103人,共回答各类问题1847个。由于在政策宣传、利民便民等政务公开相关工作中的出色成绩,20xx年,“金华财税网站”再次被省地税局评为优秀网站。二是充分利用财政办事大厅、税务办税大厅等场所,通过印发办事手册和一次性告知单,以及设立政务公开专栏等形式向社会公开,为群众提供常年的便利服务,让各职能部门的运作情况置于“阳光”下,防止了“暗箱”操作等问题。三是结合税法宣传月、“作风建设年”、“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等活动,通过召开市区纳税大户座谈会,由领导带队走访企业,举办税法知识辅导班、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表,分发税收宣传资料,轮滑环城税法宣传等活动,送税法宣传进学校、进乡镇、进企业、进社区,及时解决纳税户的涉税问题。四是有效发挥广电、报纸等传统媒体的作用,让不同层次的群众通过不同渠道获取信息。我局在金华电台开辟行风热线;在金华晚报开辟专栏,进行事务公告、政策宣传;在金华数字电视专门设立金华财税频道,让群众能以互动的方式了解财税信息。五是进一步发挥12366语音服务热线的服务功能。利用12366语音服务、手机短信服务,通过纳税提醒、催报催缴、政策速递等功能,加快税收信息在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之间的快速传递。方便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宜,实现“贴近式”服务功能,满足纳税人个性化服务需求。六是依托114信息服务平台,推动阳光政务。根据省市统一部署,我局积极整合信息,及时发布,基本达到预期目的。七是积极认真办理“两会”议案、提案,自觉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与代表委员沟通也是我们宣传财税政策、听取意见建议的过程。

四、强化监督,确保政务公开落实。

在狠抓内部制约机制的同时,重点以《行政许可法》实施为突破口,抓好外部监督制约机制的完善,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将政务公开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设综合进行检查、考评,考评结果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严把公开内容和项目关,既防止该公开的不公开,搞半公开、假公开,又防止不该公开的乱公开。采取多种形式,强化监督检查工作,实行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务公开监督员的作用,通过聘请政务公开监督员,定期召开监督员座谈会、听取监督员反映有关情况等形式,为政务公开建言献策。同时,鼓励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监督,积极反映公开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公开工作更加扎实、有序开展。

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照条例,认真清理我局政务公开事项,查漏补缺,编制更加科学规范的公开目录。

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务公开制度,规范公开内容,提高公开质量。一是理顺工作机制,调整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将政务公开日常工作由监察室划转办公室,具体负责落实政务公开的各项要求,做好牵头和协调,监察室负责监督检查。二是对照条例,进一步梳理我局办理的行政事项,修改完善《金华市财政局地税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金华市财政局地税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金华市财政局地税局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办法》、《金华市财政局地税局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规程》,促使我局政务公开工作朝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三、抓重点促深化。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切合实际,稳步实施”的要求,在深化完善和巩固提高上下功夫,加大“真公开”的力度。同时,要按照有关规定,对我局办理的行政事项进一步公开办事程序、办事标准、办事结果,并在工作质量、态度、时效等方面作出承诺,不断增强工作透明度。继续优化审批办事服务,对各项办事指南的公开进行进一步细化。从办事者的角度出发,将整个办事流程详细告知群众,对每个环节的疑难作出说明解释。借助计算机网络手段,设置完整直观的政务办理服务指南,让群众一目了然,方便办事。探索行政执法过程中的权力约束机制,确保执法处罚公开公正。

最新政务服务三化建设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20x年,安庆市政务公开工作部门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大力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加大主动公开、政策解读、回应关切力度,政务公开基础工作薄弱的局面基本扭转,各项工作进展明显。现将20x年安庆市政务公开工作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以“五公开”为重点,加大主动公开力度

一是落实全过程公开要求。印发《安庆市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宜政办发〔20x〕6号),就深化“五公开”作出部署。强化公文办理环节“五公开”,完善公文公开属性审查环节,并在文件末页标注公开属性字样。强化办会环节“五公开”,扎实推进决策公开。制订《安庆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程序规定》,加大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出台时的公众参与,通过举行听证会议、书面征求、公开发布、网上公开等形式,征求行政主管部门、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专家学者等各方面意见,共通过书面和网络发出征求意见函50余件。加强重大行政决策和涉及民生事项的预公开,今年以来,共发布决策公开信息122条。扎实推进执行公开,主动公开重点改革任务落实、重要政策执行、重大工程项目实施情况,听取公众意见建议,加强改进工作,确保落实到位。大力推进管理公开,进一步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涉企收费清单,实行动态调整;集中发布项目核准目录、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经营服务性收费、中介服务事项、工商登记前后置审批事项目录清单。积极推进结果公开,主动公开重大决策、重要政策落实情况,加大对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结果的公开力度,共发布各类信息3196条。全面推进服务公开,推进公共服务和行政审批公开透明、可追溯、可核查,限度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打通政府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共发布行政执法结果信息5379条。市国税局、地税局开展“十二相送”活动,编印各类政策宣传资料1万余份,联合公布税收“黑名单”,对全市852户纳税信用c级、d级纳税人进行数据商函投递。

二是落实政务公开重点任务。印发《20x年全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宜政办秘〔20x〕72号),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政务公开。以政务公开助推稳增长,每月公开全市财政收支情况,加强数据分析。召开全市经济运行情况等新闻发布会13次,深入解读相关政策出台背景、依据、目标任务、涉及范围,提出我市贯彻落实措施,以政策解读的“透”,赢得市场预期的“稳”。加大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措施公开力度,公开相关政策97条;认真做好社会保险、重大建设项目、公共资源交易、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信息公开,公开相关信息723条。以政务公开助推促改革,加强清单管理,推动减政放权,集中发布投资项目核准目录、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公共服务、中介服务等清单,接受群众监督;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工作,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认真做好农产品价格与收购、强农惠农政策信息公开,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预决算公开,及时公开“营改增”相关信息。以政务公开助推调结构,加强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动能信息公开,加大化解产能工作信息公开力度,公开相关信息131条,每季公开全市消费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政策法规、标准、程序和结果信息公开。以政务公开助推惠民生,加大扶贫信息公开,做好社会救助信息公开工作;每季召开环境保护新闻发布会,认真做好环境保护、“河长制”信息公开。举办“环保开放日”活动,邀请学校师生、媒体记者、环保团体、市民代表等参加环保开放日活动,现场参观首创污水处理厂、市环保局,贴近群众提供信息服务。以政务公开助推防风险,加强防范金融风险、房地产市场监管信息公开,做好安全生产信息公开工作。

三是落实信息主动发布要求。做到“能公开的尽公开”、“能上网的尽上网”。今年以来,全市共主动公开各类政府信息13.6万条,其中市政府1.3万条、市直单位3.6万条、县(市)区政府及乡镇政府8.7万条。统一标准,按照《安徽省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内容基本规范》要求,注重信息质量,重点公开行政机关的文件、业务数据和执法文书,防止部分单位发一些动态信息来“滥竽充数”。加强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努力为群众提供“看得懂”“真有用”的信息服务,不搞“犹抱琵琶半遮面”。共公开涉及重点工程建设、土地征收、棚户区改造、扶贫攻坚、公共服务、公共监管等重点领域信息3.2万条。加强个人隐私保护。市、县、区政务公开办联手,运用技术手段,对涉及公民个人信息较多的领域,开展重点排查,共自查发现涉及个人隐私信息6235条、省政务公开办交办734条,整改涉及个人隐私政府信息6969条。扎实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试点单位迎江区政府建立了市政服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专栏,印发了《关于推进市政服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的通知》,建成新的试点目录,并录入基础数据。为统筹推进全市试点工作,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市区同步推进市政服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宜政办传〔20x〕195号),完成了市政服务目录、标准、流程图的制订。

二、以解读回应为核心,拓展政务公开渠道

一是加强政策解读。理顺解读机制,坚持政策性文件与解读方案、解读材料同步组织、同步审签、同步部署。对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的政策性文件,牵头起草部门上报代拟稿时,一并报送解读方案和解读材料,上报材料不齐全的,市政府办公室予以退文。文件公布时,相关解读材料与文件同步在政府网站和媒体发布。丰富解读形式,采用图解、专家解读、媒体解读等形式,用“声音”传递政策信息,用“专家解读”解疑释惑,用“问与答”“网页链接”提供背景知识,发布各类解读材料268条,让群众“听得懂”“信得过”。做好关联阅读工作,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政策性文件和解读材料的网上关联,方便网民查询、阅读。及时转载对政策文件精神解读到位的媒体文章,形成传播合力,增强政策的传播力、影响力。

二是主动回应关切。搭好平台,实现舆情应对日常化。发生重大涉宜突发舆情,由宣传部门在事故处理中心或调度中心成立应急新闻中心,统筹外宣、网宣和市直新闻单位,开展应急新闻报道工作。市网宣部门启动网上突发敏感舆情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做好监测预警、舆情会商、网下处置、信息发布、组织引导等工作。多方合力,实现舆情应对专业化。市网宣等部门,实行24小时全员值班,不间断监控网络舆情信息。加强与合作单位——人民在线的联系,密化监测频率,每两小时统计数据一次,重大舆情立即报告。加强分析研判,探索利用大数据手段,深入分析舆情的发展态势、传播特点、关注情况,综合梳理各阶层、各年龄段意见观点,总结成报告,作为舆情科学决策的依据。加强舆情分析,寻找发展规律,促使舆情管理走向科学化、程序化、标准化。主动发声,实现舆情应对多元化。对一些突发性的事件,严格把握“黄金4小时”,第一时间在网上发布信息,做突发事件的“第一定义者”,充分争夺话语权。积极争取上级重视支持,出现重大涉宜突发舆情,市网宣部门及时向省网宣部门通报事件进展情况,请求指导支持。

三是发挥媒体作用。加强与网宣、网信等部门联系,及时与新闻媒体沟通,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资源,做好政务公开工作。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发挥好微博发布厅和知名个人微博、微信的作用,建设和运用好官方认证的“安庆发布”新媒体矩阵,在今日头条“政务头条号”开设安庆外宣矩阵。积极主动提供优质稿件,同步发布,同步发声。利用“1584政风行风热线”、安庆广播电视台“百姓问政”等栏目,线上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线下解决群众烦心揪心,做到媒体互动日常化、常态化、良性化。与安庆日报合作,就政务公开工作刊发2期专题报道。

三、以机制平台为抓手,夯实政务公开基础

一是健全政务公开制度。健全基础制度,建立了政府信息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投诉举报、责任追究、保密审查、考核等制度。积极通过政务公开,促进依法行政,建立了依申请公开促进依法行政制度、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办法。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源头管理,建立公文类政府信息公开审核、政府信息公开属性源头认定制度。着力加强新闻发布、政策解读、舆情回应建设,分别建立安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制度、重要政策解读机制、政务舆情收集研判和回应机制。

二是推进政务公开平台建设。升级改版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增加了很多视频、图片、图表等形式,尝试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看得到的方式公开信息。根据“五公开”要求,对市政府、区政府信息公开网版面予以调整,突出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等栏目,保证网站工作的与时俱进。做好网站数据的整合,逐步提高各地、各部门政府门户网与政府信息公开平台的融合度。政府门户网首页设置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做到与信息公开平台目录一致,不同页面中相同目录的信息一致。按照《安徽省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内容基本规范(20x年版)》要求,规范了市、县、乡三级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目录;参照省直有关部门标准,完善了市直部门主动公开目录;根据全省政务公开重点工作要求,及时增加37项重点工作目录,加强信息维护,保质保量。优化网站部分功能,对部分废止的政府文件,及时在网站上予以标注;增加政策解读与文件的关联功能,方便网民浏览、查阅。

三是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加强网站集约化建设,推进网站改版,建成市政府网站统一技术平台。完善政府权力清单运行平台,在省电子政务服务大厅开设地市分厅,并按标准和省级平台完成了数据交换,实现了资源共享。整合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项目交易全程电子化。充分利用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归集了市法院等30多个部门的信用信息,将相关公用信用信息,推送至“信用安徽”、“信用安庆”网站集中展示。投资项目在线监管审批平台实现实时监管,完成县(区)投资项目目录、审批事项、办事指南信息梳理上报工作。

四、以考核督办为手段,加强政务公开保障

一是加强政务公开领导。市委书记魏晓明十分关心政务公开政府网站工作,要求按照“快、实、新、活”要求,加大全市政府网站建设力度,加大改版力度,一个月内初见成效,三个月内大见成效。市长陈冰冰多次听取政务公开、政府网站建设汇报,研究推动工作。成立全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具体分管政务公开工作。市委、市政府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召开全市政府网站工作推进会、政务公开工作培训会,推动全市做好信息公开、政策解读、回应关切等工作。

二是加强政务公开培训。以基层从事政务公开工作人员为重点,认真落实3年内将政务公开工作人员培训一遍的要求,开展常态化、分层次政务公开工作培训。市人社局把政务公开内容,纳入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邀请市政务公开办业务人员授课。市政府、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开展政务公开培训会20余次,培训人员近20__人。

三是加强存在问题整改。邀请第三方机构,对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政府信息公开网开展季度测评,梳理出问题20__余个。市政府办公室先后印发《关于全市政务公开第三方测评成绩及问题清单的通知》(宜政办传〔20x〕177号)、《关于做好20x年全省政务公开第二次测评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的通知》(宜政办传〔20x〕204号),第一时间交办问题,定责任、定任务、定时限。加强跟踪督办,10月13日,全省政务公开实地督察一结束,我市立即行动,召开全市政务公开工作整改培训会,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务公开办主任罗光彪出席会议并讲话,部署全省政务公开实地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会议提交了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信息公开网存在的问题3000多个,并就问题整改工作,开展专项培训。市政府办公室先后印发《关于开展政务公开专项督查的通知》(宜政办传〔20x〕188号)、《关于全市政务公开第三方测评反馈问题整改情况的通报》(宜政办传〔20x〕183号),逐一点评各地、各部门整改工作情况,再次就信息质量、整改时限提出要求。经复查,前期提交各地、各部门的5000余个问题,基本得到整改。在复查、通报的基础上,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储玉勇带队,先后到有关县区,面对面反馈问题,手把手指导工作,取得比较好的成效。

四是加强政务公开考核。建立政务公开考核制度,从20__年开始,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市直部门、县(市)区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目前权重已占到4%。完善量化政务公开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开展对信息公开、政策解读、回应关切、媒体参与等方面的评估,评估结果作为政务公开绩效考核的重要参考。完善常态化督查机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分组、分阶段对各县(市)区及市直部门开展工作督查。

五、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

全市政务公开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如部分单位对政务公开工作不够重视,缺乏科学细致的安排;部分单位公开的内容避实就虚,只注重对办事依据、程序的公布,对办事过程、结果不公开或少公开,部分栏目缺少“干货”等。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分析,创新举措,分类施策,全面提升全市政务公开工作水平。一是进一步推进“五公开”。严格按照上级政务公开工作要求,进一步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全过程公开。二是进一步提升政务公开规范度。继续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严格按照《安徽省政府信息公开基本目录内容规范》和年度政务公开工作要点要求,加强政务公开目录、内容规范化建设。三是进一步加强监督考核。落实“一周一更新,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监测,半年一督查,一年一考评”工作机制,强化过程管理,整体推进全市政务公开工作。

最新政务服务三化建设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20x年,安庆市政务公开工作部门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大力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加大主动公开、政策解读、回应关切力度,政务公开基础工作薄弱的局面基本扭转,各项工作进展明显。现将20x年安庆市政务公开工作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以“五公开”为重点,加大主动公开力度

一是落实全过程公开要求。印发《安庆市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宜政办发〔20x〕6号),就深化“五公开”作出部署。强化公文办理环节“五公开”,完善公文公开属性审查环节,并在文件末页标注公开属性字样。强化办会环节“五公开”,扎实推进决策公开。制订《安庆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程序规定》,加大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出台时的公众参与,通过举行听证会议、书面征求、公开发布、网上公开等形式,征求行政主管部门、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专家学者等各方面意见,共通过书面和网络发出征求意见函50余件。加强重大行政决策和涉及民生事项的预公开,今年以来,共发布决策公开信息122条。扎实推进执行公开,主动公开重点改革任务落实、重要政策执行、重大工程项目实施情况,听取公众意见建议,加强改进工作,确保落实到位。大力推进管理公开,进一步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涉企收费清单,实行动态调整;集中发布项目核准目录、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经营服务性收费、中介服务事项、工商登记前后置审批事项目录清单。积极推进结果公开,主动公开重大决策、重要政策落实情况,加大对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结果的公开力度,共发布各类信息3196条。全面推进服务公开,推进公共服务和行政审批公开透明、可追溯、可核查,限度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打通政府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共发布行政执法结果信息5379条。市国税局、地税局开展“十二相送”活动,编印各类政策宣传资料1万余份,联合公布税收“黑名单”,对全市852户纳税信用c级、d级纳税人进行数据商函投递。

二是落实政务公开重点任务。印发《20x年全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宜政办秘〔20x〕72号),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政务公开。以政务公开助推稳增长,每月公开全市财政收支情况,加强数据分析。召开全市经济运行情况等新闻发布会13次,深入解读相关政策出台背景、依据、目标任务、涉及范围,提出我市贯彻落实措施,以政策解读的“透”,赢得市场预期的“稳”。加大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措施公开力度,公开相关政策97条;认真做好社会保险、重大建设项目、公共资源交易、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信息公开,公开相关信息723条。以政务公开助推促改革,加强清单管理,推动减政放权,集中发布投资项目核准目录、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公共服务、中介服务等清单,接受群众监督;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工作,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认真做好农产品价格与收购、强农惠农政策信息公开,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预决算公开,及时公开“营改增”相关信息。以政务公开助推调结构,加强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动能信息公开,加大化解产能工作信息公开力度,公开相关信息131条,每季公开全市消费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政策法规、标准、程序和结果信息公开。以政务公开助推惠民生,加大扶贫信息公开,做好社会救助信息公开工作;每季召开环境保护新闻发布会,认真做好环境保护、“河长制”信息公开。举办“环保开放日”活动,邀请学校师生、媒体记者、环保团体、市民代表等参加环保开放日活动,现场参观首创污水处理厂、市环保局,贴近群众提供信息服务。以政务公开助推防风险,加强防范金融风险、房地产市场监管信息公开,做好安全生产信息公开工作。

三是落实信息主动发布要求。做到“能公开的尽公开”、“能上网的尽上网”。今年以来,全市共主动公开各类政府信息13.6万条,其中市政府1.3万条、市直单位3.6万条、县(市)区政府及乡镇政府8.7万条。统一标准,按照《安徽省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内容基本规范》要求,注重信息质量,重点公开行政机关的文件、业务数据和执法文书,防止部分单位发一些动态信息来“滥竽充数”。加强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努力为群众提供“看得懂”“真有用”的信息服务,不搞“犹抱琵琶半遮面”。共公开涉及重点工程建设、土地征收、棚户区改造、扶贫攻坚、公共服务、公共监管等重点领域信息3.2万条。加强个人隐私保护。市、县、区政务公开办联手,运用技术手段,对涉及公民个人信息较多的领域,开展重点排查,共自查发现涉及个人隐私信息6235条、省政务公开办交办734条,整改涉及个人隐私政府信息6969条。扎实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试点单位迎江区政府建立了市政服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专栏,印发了《关于推进市政服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的通知》,建成新的试点目录,并录入基础数据。为统筹推进全市试点工作,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市区同步推进市政服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宜政办传〔20x〕195号),完成了市政服务目录、标准、流程图的制订。

二、以解读回应为核心,拓展政务公开渠道

一是加强政策解读。理顺解读机制,坚持政策性文件与解读方案、解读材料同步组织、同步审签、同步部署。对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的政策性文件,牵头起草部门上报代拟稿时,一并报送解读方案和解读材料,上报材料不齐全的,市政府办公室予以退文。文件公布时,相关解读材料与文件同步在政府网站和媒体发布。丰富解读形式,采用图解、专家解读、媒体解读等形式,用“声音”传递政策信息,用“专家解读”解疑释惑,用“问与答”“网页链接”提供背景知识,发布各类解读材料268条,让群众“听得懂”“信得过”。做好关联阅读工作,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政策性文件和解读材料的网上关联,方便网民查询、阅读。及时转载对政策文件精神解读到位的媒体文章,形成传播合力,增强政策的传播力、影响力。

二是主动回应关切。搭好平台,实现舆情应对日常化。发生重大涉宜突发舆情,由宣传部门在事故处理中心或调度中心成立应急新闻中心,统筹外宣、网宣和市直新闻单位,开展应急新闻报道工作。市网宣部门启动网上突发敏感舆情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做好监测预警、舆情会商、网下处置、信息发布、组织引导等工作。多方合力,实现舆情应对专业化。市网宣等部门,实行24小时全员值班,不间断监控网络舆情信息。加强与合作单位——人民在线的联系,密化监测频率,每两小时统计数据一次,重大舆情立即报告。加强分析研判,探索利用大数据手段,深入分析舆情的发展态势、传播特点、关注情况,综合梳理各阶层、各年龄段意见观点,总结成报告,作为舆情科学决策的依据。加强舆情分析,寻找发展规律,促使舆情管理走向科学化、程序化、标准化。主动发声,实现舆情应对多元化。对一些突发性的事件,严格把握“黄金4小时”,第一时间在网上发布信息,做突发事件的“第一定义者”,充分争夺话语权。积极争取上级重视支持,出现重大涉宜突发舆情,市网宣部门及时向省网宣部门通报事件进展情况,请求指导支持。

三是发挥媒体作用。加强与网宣、网信等部门联系,及时与新闻媒体沟通,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资源,做好政务公开工作。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发挥好微博发布厅和知名个人微博、微信的作用,建设和运用好官方认证的“安庆发布”新媒体矩阵,在今日头条“政务头条号”开设安庆外宣矩阵。积极主动提供优质稿件,同步发布,同步发声。利用“1584政风行风热线”、安庆广播电视台“百姓问政”等栏目,线上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线下解决群众烦心揪心,做到媒体互动日常化、常态化、良性化。与安庆日报合作,就政务公开工作刊发2期专题报道。

三、以机制平台为抓手,夯实政务公开基础

一是健全政务公开制度。健全基础制度,建立了政府信息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投诉举报、责任追究、保密审查、考核等制度。积极通过政务公开,促进依法行政,建立了依申请公开促进依法行政制度、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办法。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源头管理,建立公文类政府信息公开审核、政府信息公开属性源头认定制度。着力加强新闻发布、政策解读、舆情回应建设,分别建立安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制度、重要政策解读机制、政务舆情收集研判和回应机制。

二是推进政务公开平台建设。升级改版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增加了很多视频、图片、图表等形式,尝试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看得到的方式公开信息。根据“五公开”要求,对市政府、区政府信息公开网版面予以调整,突出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等栏目,保证网站工作的与时俱进。做好网站数据的整合,逐步提高各地、各部门政府门户网与政府信息公开平台的融合度。政府门户网首页设置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做到与信息公开平台目录一致,不同页面中相同目录的信息一致。按照《安徽省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内容基本规范(20x年版)》要求,规范了市、县、乡三级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目录;参照省直有关部门标准,完善了市直部门主动公开目录;根据全省政务公开重点工作要求,及时增加37项重点工作目录,加强信息维护,保质保量。优化网站部分功能,对部分废止的政府文件,及时在网站上予以标注;增加政策解读与文件的关联功能,方便网民浏览、查阅。

三是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加强网站集约化建设,推进网站改版,建成市政府网站统一技术平台。完善政府权力清单运行平台,在省电子政务服务大厅开设地市分厅,并按标准和省级平台完成了数据交换,实现了资源共享。整合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项目交易全程电子化。充分利用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归集了市法院等30多个部门的信用信息,将相关公用信用信息,推送至“信用安徽”、“信用安庆”网站集中展示。投资项目在线监管审批平台实现实时监管,完成县(区)投资项目目录、审批事项、办事指南信息梳理上报工作。

四、以考核督办为手段,加强政务公开保障

一是加强政务公开领导。市委书记魏晓明十分关心政务公开政府网站工作,要求按照“快、实、新、活”要求,加大全市政府网站建设力度,加大改版力度,一个月内初见成效,三个月内大见成效。市长陈冰冰多次听取政务公开、政府网站建设汇报,研究推动工作。成立全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具体分管政务公开工作。市委、市政府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召开全市政府网站工作推进会、政务公开工作培训会,推动全市做好信息公开、政策解读、回应关切等工作。

二是加强政务公开培训。以基层从事政务公开工作人员为重点,认真落实3年内将政务公开工作人员培训一遍的要求,开展常态化、分层次政务公开工作培训。市人社局把政务公开内容,纳入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邀请市政务公开办业务人员授课。市政府、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开展政务公开培训会20余次,培训人员近20__人。

三是加强存在问题整改。邀请第三方机构,对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政府信息公开网开展季度测评,梳理出问题20__余个。市政府办公室先后印发《关于全市政务公开第三方测评成绩及问题清单的通知》(宜政办传〔20x〕177号)、《关于做好20x年全省政务公开第二次测评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的通知》(宜政办传〔20x〕204号),第一时间交办问题,定责任、定任务、定时限。加强跟踪督办,10月13日,全省政务公开实地督察一结束,我市立即行动,召开全市政务公开工作整改培训会,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务公开办主任罗光彪出席会议并讲话,部署全省政务公开实地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会议提交了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信息公开网存在的问题3000多个,并就问题整改工作,开展专项培训。市政府办公室先后印发《关于开展政务公开专项督查的通知》(宜政办传〔20x〕188号)、《关于全市政务公开第三方测评反馈问题整改情况的通报》(宜政办传〔20x〕183号),逐一点评各地、各部门整改工作情况,再次就信息质量、整改时限提出要求。经复查,前期提交各地、各部门的5000余个问题,基本得到整改。在复查、通报的基础上,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储玉勇带队,先后到有关县区,面对面反馈问题,手把手指导工作,取得比较好的成效。

四是加强政务公开考核。建立政务公开考核制度,从20__年开始,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市直部门、县(市)区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目前权重已占到4%。完善量化政务公开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开展对信息公开、政策解读、回应关切、媒体参与等方面的评估,评估结果作为政务公开绩效考核的重要参考。完善常态化督查机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分组、分阶段对各县(市)区及市直部门开展工作督查。

五、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

全市政务公开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如部分单位对政务公开工作不够重视,缺乏科学细致的安排;部分单位公开的内容避实就虚,只注重对办事依据、程序的公布,对办事过程、结果不公开或少公开,部分栏目缺少“干货”等。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分析,创新举措,分类施策,全面提升全市政务公开工作水平。一是进一步推进“五公开”。严格按照上级政务公开工作要求,进一步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全过程公开。二是进一步提升政务公开规范度。继续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严格按照《安徽省政府信息公开基本目录内容规范》和年度政务公开工作要点要求,加强政务公开目录、内容规范化建设。三是进一步加强监督考核。落实“一周一更新,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监测,半年一督查,一年一考评”工作机制,强化过程管理,整体推进全市政务公开工作。

最新政务服务三化建设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一0月二八日,电子政务软件产业化同盟在京正式成立,发起者为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csip),首批加入软件产业化同盟的企业包含中科红旗、金山、神州数码、赛迪时期、南昌先锋等几10家国内企业,涵盖了从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信息安全、利用软件解决方案和硬件等电子政务产业链上的各类厂商。

在电子政务已经成为目前信息化最炙手可热违景下,这1同盟引发了产业界的广泛关注。

软件产业是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这些年来,我国软件产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长时间以来,我国软件企业的产品主要停留在利用软件产品的层次。而国际it厂商如微软、ibm、oracle的产品则致力于提供总体解决方案,并且深刻到金融、电信、电子政务等领域。这类情况的存在,1方面说明国产软件以及国产软件企业目前还比较弱小,实力还不够强,不能与国际巨头对抗;另外一方面说明,国产软件的知名度不高,用户对于国产软件的发展水平不了解。

同盟的开放性激起了国内电子政务软件厂商的介入热忱

以电子政务领域为例,长时间以来,构建完整以国产软、硬件系统为基础的完全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根本解决我国在信息化进程中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是许多专家、学者长时间以来大声呼吁的,也是政府主管部门1直鼎力推进以及指望的。然而,因为利用案例少、产品知名度不高,不管是用户、仍是产业主管部门,都对于完整基于国产软硬件系统实现完全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能否真正知足政府业务的实际需要存在着疑难。

用户真正需要的,不是具体的产品,而是解决特定问题的方案。就目前而言,我国尚无呈现像微软、ibm这样可以横跨从系统软件、中间件、利用软件到解决方案的整个软件产业链的企业。所以,要推进国产软件企业的发展,增进国产软件产品的利用,必需将国产软件企业联合起来,构成协力,共同提高。

打造完全的国产软件产业链,联合发展,共推利用,成为1个务实之举。

目前国内有良多各种类型的同盟,纵观这些同盟,会发现其中绝大多同盟常常只是由产业内的同类厂商组成。这些厂商在最初是为了共同的目的走到1起,但因为每一个厂商都有各自的利益,因而跟着时间推移,良多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如:同盟的利益谁来主导?如何保证同盟不是代表部份厂商的利益?等等。为了不以上问题呈现,引入权威、中立的第3方机构作为同盟的组织者,确保同盟的“长治久安”,不失为1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从技术这1公共资源使用上看,第3方服务是必需的。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认为,如果国内1些软件企业的产品不能到达必定的机能指标,企业以及政府就不能斗胆采取,这对于市场影响无比大,而公共服务平台则可以集中解决这1问题。csip作为同盟的基础,能够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解决企业难以解决的问题。此外也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1个体现。同盟的树立将完美国产电子政务软件的产业链,并缩短各企业产品上市以及商用的时间。

可以看到,作为第3方的csip在同盟中已经经不是简单的组织者,而是同盟的支持者以及推动者。csip负责人介绍说,现在国家主管部门很强调信息工程建设的监理,以及建筑业1样,实际上这是个质量进程节制,而在结果质量节制以及验收方面并无第3方的机构来做。如果有解决方案测试的话,将给企业解决1个资源以及公平问题,同时也健全了整个信息化的建设体系。目前,csip开始着手以及微软、hp的合作,在合作中促进了解,并参照1些国外第3方相应的标准以及指标,比如解决方案的可用性、可靠性、并发性等方面,通过总体测试保证解决方案机能。

对于于厂商来讲,好动静不断传来。关于目前广为关注的电子政务的标准,csip起到了1个桥梁作用。1方面调和同盟成员依照该标准计划,把相干标准贯彻以及传递给这些公司,1方面把标准中没有触及的现实问题添加到标准的进1步讨论中去,并向标准组提出建议。无疑,同盟成员将率先获益。

倪光南认为,这个同盟与以往厂商间成立的同盟最大的区分在于第3方的介入,csip不仅提供了厂商间交换的平台,而且直接提供了技术上支持,乃至还提供市场推行方面的支撑,因而这个同盟势必更加务实、更具前景。同盟厂商对于这类由“公立第3方”组织的同盟方式表示赞赏并寄与厚望,认为此种同盟方式有可能突破电子政务产业链的瓶颈。

●链接1

csip在同盟中的作用

csip建设电子政务支撑中心,成为联结企业、用户、政府部门之间的桥梁,匡助社会各界能够迅速了解国产软件发展状态以及最新成果,也匡助国产软件企业更好地掌控用户的需求。

建设电子政务优秀解决方案演测中心,汇集电子政务优秀案例,通过摹拟部署环境、摹拟测试、摹拟利用、现场体验等方式,为终究用户提供实际使用各种产品以及解决方案的机会。

匡助同盟成员展开多种情势的技术交换;展开人材培训服务,匡助同盟成员解决发展进程中对于人材的需求。

即时反应同盟成员的意愿以及请求,提出增进产业发展的建设性意见,为政府制订相干产业政策提供根据。

配合政府部门信息化的需要,组织同盟成员共同展开重点项目攻关,匡助企业建立电子政务示范项目。

提供公共技术研发环境,匡助产业链上的同盟成员实现协作开发;提供测试服务,匡助同盟成员发现、分析以及解决不同产品在集成中的问题。

●链接2

同盟成员共同完成的任务

同盟将调和成员之间的瓜葛,构成对于基于国产软件的电子政务利用发展的共鸣,树立良性的行业竞争规则,共同创造优良的电子政务国产软件利用环境。

增进构成从操作系统软件、系统支持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到利用系统软件的完全的电子政务国产软件的产业链。

共同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技术困难;在新产品开发时,互相支撑,互相依靠。

同盟将组织成员踊跃展开基于国产软件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的宣扬以及推行工作,为电子政务建设计划提供咨询以及支撑。

同盟成员将共同致力于电子政务国产软件的设计、开发以及立异,共同晋升电子政务国产软件的技术水平。

同盟成员踊跃支撑以及介入以及电子政务国产软件相干的标准的制订以及推行;展开电子政务国产软件的市场推行流动。

●记者手记

同盟的症结是模式

以往,国内的企业同盟大多效果不佳,而且似乎成员越多,效果越差。诸多关于企业间结盟大会,都有高层信誓旦旦,能让人听患上热血澎湃,却又总在1年,乃至几个月后名存实亡。

造成这1状态的缘由,是盟友们的念头。例如当年彩电行业结盟,目的就是抗衡彩管行业的价格节制,这类“卡特尔”行动,在短时间目的达成后常常无疾而终。

当今构成笼盖最广的电子政务软件产业同盟,从范围以及产业链条的企业形成来看,这样的同盟1旦真拧成1股绳,怕是任何国际对于手都会投鼠忌器。而且从目前获取的信息来看,该同盟的目的1是占领利用市场,2是便于政府集中“兵力”提供技术、咨询支撑,这与以往的企业间同盟有所不同;此外,能互相配合、互补的企业以及政府提供的第3方的公共服务平台,亦形成了同盟的主体。因而,这1新成立的同盟,显然在模式以及结构上拥有了稳固的基础。

该联合的另外一个首要目的,是为政府——也就是为用户提供全面的it服务,而政府亦会因而而对于同盟给予扶助以及回报,几方面上存在互利瓜葛,也从模式上确保了能够有所作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