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供暖系统的心得体会及感悟 参观供暖厂心得体会(三篇)

  • 上传日期:2023-01-03 17:06:51 |
  • ZTFB |
  • 14页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于参观供暖系统的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11月2日上午,随我校全体正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来到大连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参观了反腐倡廉警示教育主题展、重温了入党誓词并观看了《蔡有彬严重违纪典型案例透视》警示教育专题片。

警示教育主题展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百余个案例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治理腐败的决心,也在告诫党员干部时刻绷紧廉洁从政这根弦,整个参观过程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促动每一个人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自警。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几例发生在大连高校或与高校相关的案例,原大连市科学技术局(市知识产权局)党委书记、局长江亲瑜,曾经也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却在走上更高一层的领导岗位后,因严重违纪自毁前程,身陷囹圄。还有几位高校的机关和二级学院领导,也因违反组织纪律成为了腐败犯罪的典型。相对于社会其他领域,高校曾经被认为是一片净土,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方“净土”逐渐受到不良社会风气和消极腐败因素的侵袭,加之高校的管理方式还有待完善健全,使得腐败案件频发。但是高校的部分领导干部防腐拒变的意识不强,忽视自身政治理论学习,重业务轻党务的思想认识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几乎所有的腐败变质都是由私欲和贪念而起的,贪欲是人之贪心、贪婪的欲望,贪欲之心,是人性中“恶”的一面。贪欲造成的后果,轻则为社会公德所谴责,重则为法律所不容。党员领导干部应慎始,在第一次诱惑前能把持得住自己,将利害权衡清楚;慎欲,保持平衡的心态,在金钱、享受、名誉、职位等个人利益上知足常乐;慎权,视权力为责任,行使职权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心态;慎微,谨防积小恶成巨贪;慎友,择善而交,交诤友、交直友。

重温入党誓词是一个庄严的时刻,“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十二句话,句句千钧,是党对党员的基本要求,也是党员对党组织和党的事业所应承担的政治责任。每一次举手宣誓,都是一次党性的洗礼,作为一名有25年党龄的共产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仍使我心潮澎湃,它绝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激励和鞭策,是对信仰的强化,牢记入党誓词,坚定不移,终生不渝。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强调,“入党誓词字数不多,记住并不难,难的是终身坚守。”执着于党的教育事业就是我一生的坚守。

专题片《蔡有彬严重违纪典型案例透视》详实介绍了大连市工商局原党组书记、局长蔡有彬的典型案例,一名曾经的好干部的堕落和家庭的破碎令人叹息,也警醒教育党员干部算好政治账,一旦把握不住自己,多年的辛勤努力会毁于一旦,彻底断送自己的政治生涯;算好经济账,与普通群众相比,领导干部的正常收入完全可以有比较宽裕的生活,如果过度追求享乐,获取非法所得,不仅违法犯罪,原有的合法收入、正常待遇也随之取消;算好家庭账,无论自己腐化还是纵容家人,一旦走向犯罪,必然使整个家庭坠入痛苦的深渊,甚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算好自由账,自由对于每个人都是弥足珍贵的,一旦锒铛入狱,就将彻底失去人身自由。

这种深入实地的反腐倡廉教育,比单纯的说教更生动,冲击力更强,更能直观地体现反腐倡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党纪国法是每个党员不可碰的高压线,在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在党纪面前没有特殊党员。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坚定理想信念,按照党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的关系,在任何时候都要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心系组织重托,心系群众冷暖;要坚持执行党的各项廉政建设的规章制度,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用宪法和法律约束自己,也用党章和党的纪律规范自己。

对于参观供暖系统的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参观博物馆有感800字

余姚素有“文献名邦”之称,文物古迹举世闻名。尤其是河姆渡遗址,这是我们祖先创造光辉灿烂的河姆渡文化的摇篮,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了。

漫步在博物馆广场,首先印入眼帘的是“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这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这还是江泽民爷爷亲笔题的呢!

去发掘现场会使你大开眼界,河姆渡古文化遗址是当地村民在1973年夏天兴修水利时发现的,先后两期共发掘2800平方米,经专家们的分析研究和放射性碳14的科学测定,确认河姆渡早期文化遗存,距今已有六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是属于我国早期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之一。经两次考古发掘,发现它由四个互相叠压,又有内在联系的文化层组成。第一、第二层距今5000至55,属母系氏族公社末期;第三、四层距今约六七千年,属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每个文化层里,都有大量的文物、遗迹。

更使人惊叹的是,在河姆渡遗址的第三、四文化层中,发现了大片木构建筑遗迹,经古建筑家鉴定,河姆渡先民的住房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干栏式”建筑。这种已经成熟地使用榫卯的木结构建筑,设计之科学,规模之宏大,不仅是我国所罕见,亦是人类建筑史上最早的杰作。如果说发掘现场使人大开眼界,那么文物展览厅会使你叹为观止。一跨进博物馆大门,展现在眼前就是第一展厅,这里陈列着遗址中出土的大量动物骨骼,有鸟类、爬行类和类等,展示了昔日河姆渡是古木参天,水草茂密,虎吟象吼,鱼跃雁飞,一派生机盎然的动物世界。

走过通道,来到第二展厅,这里展示的是“稻作经济”,形象地反映了稻作农业及渔猎采集活动,令人称奇的是展出的一些7000年前人工栽培的稻谷芒刺清晰,颗粒饱满。同时展出的还有骨耜、木杵和石磨盘等全套耕作、加工工具,以及带炭化饭粒的陶片和以夹炭黑陶为主的钵、釜、盆、罐等容器,不仅充分证明了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而且说明早在7000年前我们东方民族的饮食习惯已基本形成,饮食文化已很丰富了。

转弯进入第三展厅,让我们领略了创造了许许多多奇迹的河姆渡人精湛的雕刻工艺,生动逼真的陶塑,优美的刻画装饰与绚丽的绘画,展现了河姆渡先民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在展出的众多艺术品中,以象牙雕刻件最为珍贵,作为遗址标志的“双鸟朝阳”碟形器最为醒目。徜徉在遗址公园,目睹着河姆渡人各类生活、生产场景,面对着这些河姆渡人创造的原始文明,耳边仿佛传来了河姆渡人用骨哨吹奏的悠扬的曲调,在向你倾诉着那段历史,不由得使人思绪绵绵。

河姆渡先民以其勤劳的双手、非凡的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原始文明。身为河姆渡人的子孙,应该知道光辉灿烂的河姆渡文化值得我们骄傲,也值得我们去更深入地研究。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刻苦学习,长大了,为祖国,为家乡创造出更伟大、更辉煌的奇迹。这样,我们才不愧为河姆渡人的子孙。

对于参观供暖系统的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伴着微风清爽的吹拂,我们花都工学结合基地300多名同学在学生部领导和辅导员老师的组织带领下,来到了伟大革命家洪秀全的故居所在地,进行参观和学习。

中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曲折而辉煌的历史,伟大的历史创造者以及革命前辈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新时代中国大学生,学习我国的历史以及先辈们的革命精神,这成为了我们人生中重要的一课。

洪秀全是近代中国的农民运动领袖,也是最早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先进中国人之一,他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对中国封建统治和西方资本侵略者的农民运动,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故居洪秀全曾写下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和《百正歌》等革命文献,号召人们为实现“天下一家,分享太平”的理想而斗争,为指导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洪秀全故居的所在地,是洪秀全成长、耕读和从事早期革命活动的地方。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大抪村,占地面积25000平方来。官禄抪过去是一条穷村,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官禄抪,官禄抪,食粥送薯芋;乌蝇咬饭粒,追到新街渡。”这首民谣,正是当地农民贫苦生活的写照。洪秀全的长子幼天王洪天贵福在此出生。故居在清军“诛九族”时被烧毁,1959年经考古挖掘,在原墙基上复原,1998年曾维修过。

一踏进洪秀全故居大门,映入眼帘的是雄伟的洪秀全铜像。该像是由著名雕塑家梁明诚设计、制作,于2005年12月12日落成的。像高3米,以青铜浇铸;基高1.5米,用红砂岩制作。洪秀全铜像昂首朝东,手按剑柄,英姿飒爽,表现了洪秀全反清起义的决心。

故居大门的左边是“书房阁”——官禄抪的村塾,清军“诛九族”时已被焚毁,现在的建筑是1959年根据文物考古资料复原的,1998年曾维修过。洪秀全7岁在此读书,勤奋好学,“五、六年间,即能诵读四书五经、孝经及古文多篇,其他更自读中国历史及奇异书籍,均能一目了然,读书未几即得其业师及家庭之称许。”后因家贫失学,随父兄耕种,到18岁时又被聘为该村塾师,任教于“书房阁”。

站在书房阁的门前一眼望去,是一口大池塘,这口半月形的鱼塘非常奇妙,不仅能把官禄抪村貌整个倒映出来,还可以看到远离村子10里外的丫髻山的倒影。

洪秀全故居中,给我们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立在池塘边的那棵奇妙的龙眼树。这棵形状奇特的龙眼树,是洪秀全青少年时期亲手种植的,距今已有170多年了。在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那年,它被雷电从中间劈成两半,奄奄欲绝。当时清军曾借此残枝示众,并扬言“谁敢再造反就像这棵树一样遭雷劈死。”,可是这棵树非但没有死,反而奇迹般活了下来,并以它那顽强的生命力长成了一棵青龙体态的大树。革命前辈谢觉哉与1959年9月到洪秀全故居参观时曾提诗一首咏赞此树:“天王理想今全现,扫尽不平才太平;留得千载龙眼树,年年展眼按分明。”

最能全面和深入了解洪秀全及太平天国历史的景点,就数“洪氏宗祠”了。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领袖们,为组织、发动、领导这场运动,曾呕心沥血,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和诗篇。这些太平天国文书、太平天国领袖们的诗文以及一些伟人对太平天国的崇高评价文书精选就展示在此祠中,通过这些文书精选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上天国”的基本思想和美好理想。官禄抪洪姓祠堂,为青砙木瓦结构,三间两进,厅堂列有祖宗牌位,上书对联“有嘉应徙杨梅祖德宗功经之营之力图官禄之基础,籍花峰贯花邑光前裕后耕也学也恢宏敦煌之遗风”,说明了洪氏世系源流。宗祠在太平天国失败后被清军烧毁,后于1911年由洪氏族人修复。宗祠内辅助陈列洪秀全及太平天国的历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