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心得体会如何写(模板13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17:06:08 |
  • ZTFB |
  • 9页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思考,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写一篇完美的心得体会需要我们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度。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别人的思考方式和经验总结,同时也可以启发我们对同样经历的事件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总结。希望这些范文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共同进步。

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课外阅读越来越被重视。对学生而言,通过广泛的阅读可以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养。为了让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许多学校开始提供指导和引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和思考。在我这几年的学生生涯中,通过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我有许多心得体会。

首先,课外阅读指导让我懂得了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学会了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合适的书籍。以前我总是盲目地选择书籍,结果很难坚持读完或者读不懂。现在,我会先了解书的内容和主题,再判断是否适合自己。这样,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含义,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其次,课外阅读指导给我提供了更多的阅读途径。通过指导,我发现了许多优秀的、经典的书籍,其中一些书籍在学校课堂上并不会出现。这些书籍不仅在内容和风格上与课本不同,还展现了丰富的思想和文化。例如,我读过的《红楼梦》、《西游记》、《百年孤独》等,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世界。这些书籍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我热爱学习和探索。

第三,课外阅读指导让我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前,我对于阅读总是抱有一种应付的心态,觉得是一种任务,而不是一种享受。然而,在老师的指导下,我逐渐明白了阅读的重要性,并且了解到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现在,我养成了每天读书的习惯,用阅读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无论是课前闲暇的阅读,还是晚上睡前的阅读,都成了我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

此外,课外阅读指导也让我了解了更多关于阅读的技巧和方法。以前,我读书时只是简单地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而没能深入思考。现在,我学会了通过提问、思考和总结,更好地理解和消化书中的内容。我把握住了作者的用词和句式,思考他们想要表达的意思。通过学习阅读技巧,我发现阅读不再是单纯的获取信息,而是一种思维训练和思维碰撞的过程。

最后,课外阅读指导让我受益匪浅。通过指导老师的解读和讲解,我更好地理解了一些经典作品中的深层含义和思想。同时,我也学到了如何评判一个作品的价值和质量。这让我更加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加强,并培养了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从以上的几点体会中,可以看出课外阅读指导对我的成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在指导下开始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开拓了阅读的视野和渠道。通过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并学习阅读技巧和方法,我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整个过程中,我逐渐成为一个有思考和想象力的人,更加独立和成熟。因此,我深信课外阅读指导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

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二

一、巧引兴趣激发读。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学生有了课外阅读兴趣,自然就如花香引来了蜜蜂一样,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得到的知识和愉快的体验又会增加阅读的兴趣。

1.了解学生喜欢读什么。

据笔者的调查研究,小学生选择课外书的标准依次为:a.由名作家写的。b.书名有趣的:c.借阅频率高的:d.看过改编而成的电影、电视的。“教师介绍过的”和“语文课本选读过的”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没有前面一些更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

在内容上小学生喜欢情节紧张曲折的,或有趣好笑、通俗易懂的;在体裁上受欢迎的是童话、民间故事、少儿题材和历史题材的故事、科学幻想小说和惊险小说;从作品的表现手法看,小学生喜欢看叙述、描写的,不愿看议论的,喜欢看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的,不愿看静止的景物描写:在篇幅上他们喜欢像语文课本那样厚,一两天可以看完的;还喜欢图文并茂的书籍。了解了学生的这些特点,使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做到了有的放矢,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开展“活动”激发读。

即经常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在充分发挥校图书馆和阅览室作用的前提下,建立班级图书角,开展名作选读、文学鉴赏、小品演出、朗读会、故事会、读书报告会、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要闻介绍、信息交流等语文活动,办好校园文化长廊和校班黑板报、学校校报,组织学生撰稿组稿,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网上阅读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的阅读兴趣长盛不衰。

3.巧借“书本”引导读。

让学生“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在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的今天,由课内向课外过渡,显得尤为重要,要有意识、有系统地课内外结合,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语文教学论文)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有效形式:一是扩大式。教材中有许多文章是从名著中节选出来的,采用扩大式,就是要求学生将整本书读完。如学习完《江姐》,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长篇小说《红岩》。二是对照式。对照式对学生来说更有吸引力。如《小英雄雨来》中雨来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敢会令学生对其产生敬佩之心。此时,教师伺机拿此文与《小兵张嘎》作对比,要求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从比较中受益。三是荐读式。学完一个作家所写的文章,向学生推荐这位作家所写的其他书籍,可以达到加深认识、扩大阅读面的目的。

二、结合实际引导读。

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就会自觉地进行大量阅读。此时学生往往是什么书都要读,而且读的时候是不求甚解、囫囵吞枣。有的学生一本书读完了,让他说说书中的内容或者印象深的地方往往说不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

1.指导学生选择读物:“趣”“广”“适”

“趣”即有趣,“广”即广泛。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专看文学书,也不好。”教师只有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才能达到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的目的。“适”即合适。时下,书市上的书,鱼龙混杂,教师和家长要密切配合,指导选择那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健康的书籍来读,诸如低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较低,以注音童话、寓言为主。

2.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读”“思”“记”

“读”,其方法有三:一是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用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这种方法可按照“速读一寻找知识点一摘记”的程序进行。如阅读报刊,引导学生快速阅读,用找标题、找中心句的办法搜寻知识要点或有价值的信息,并简要摘记。二是探求性的速读。这是一种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能适应新知识新信息成倍增长时代发展的需要。三是品味性的精读。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质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思”,即思维。“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托尔斯泰)应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段分层、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记”,即做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一支烂笔头。一是疑问笔记。在阅读的时候随手进行,把读书时产生的心得、评语、疑问等随时写在书页的空白处。二是摘录笔记。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段摘录下来。三是提纲笔记。将原来较长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的形式摘录下来。第二、三两种方法可以教会学生用文摘卡片分门别类地摘录下来。四是创作笔记,即进行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写读后感等。

三、检查评价促进读:“章”“查”“时”

“章”指规章制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依据不同阶段的'学生不同的认知结构、心理结构、个性差异,制定包括数量、书目、掌握阅读方法的种类和阅读习惯的程度等的学期计划及个案计划,做到有的放矢,这样学生也就有章可循。

“查”指检查阅读效果。对课外阅读要经常督促、引导、评价。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要经常检查,以督促学生形成习惯。

“时”指时间落实。固定课外阅读时间,是保证阅读质量和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条件,学校和班级可以每周开设1――2节课外阅读课,列入课表。到目前为止,我们共研究出了以下几种课外阅读指导课形式。

(1)读物介绍课。说明为什么要介绍这本书,教师可简要地介绍书中的内容,有时可朗读书中精彩的片段,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然后说明阅读这本书的要求、方法和注意事项。介绍的书籍应是教师希望全班学生都阅读的,并且是准备好供学生阅读的书籍,介绍后马上可以发给学生阅读。

(2)共同阅读课。每个学生都有同样的读物,教师就所要阅读的材料进行简单的启发性讲述或谈话后,全体学生就开始阅读。阅读时可以采取学生轮流朗读,其余学生默读的方式,遇到问题可以质疑、讨论或由教师略加解释。读完后根据所读文章的内容进行讨论。讨论的范围包括主要情节、主要人物及对他们的评价、作品的中心思想、自己的感受等。材料既可以在一节课中读完,也可以留下一部分,让学生在课外去读。这种方式适合于低、中年级。

(3)读后讲述课。在学生读完书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话叙述读物内容。叙述可跟朗读结合起来。形式可有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等,也可让学生扮演书中人物进行表演。

(4)读物讨论课。在全班学生读过某本书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讨论的范围可以是作品的中心思想、人物评价,也可以是一个情节、一个问题。这种讨论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作品思想内容,提高鉴赏能力。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树人小学31)。

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三

埔上中学陈冬枝。

课外阅读作用与现状。

课外阅读的作用巨大,恐怕任何师生都不否定。首先能适应中考需要,中考课外阅读题与作文分数比例最大,如果掌握了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就像有人说的:不上语文课,照样考高分。这也许夸张了点,但却实实在在地点出了课外阅读作用之巨大。而且阅读兴趣一旦养成,多读多看,丰富了知识,扩大了见闻,还能培养凝神静气的心境,充实人的生活。

然而,学生阅读的情况却令人忧虑,特别是农村。据本校初三6个班级调查显示:初三两个学期里240个学生只有23人次借过书,课外阅读最多的是各式各样的作文书,学生想从作文书上找捷径,应急也许有一点效果,可想真正写好作文,最有效的途径仍然是多读课外书。

问题是,学生没有阅读兴趣与习惯,班级与学校没有读书氛围与习惯,因此,最关键的是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提供便捷的阅读条件。

实施这一方案前提是教师阅读量要广,不仅局限于教学参考书。方法有:

1、上课时有意识地插入与课文有关的.知识,故事等。如教学《荔枝图序》,让学生知道古代荔枝是难得一尝的珍品,故有诗“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来讽刺统治者的无耻。上《父子情》一文,说说世间令人感动的父爱,甚至动物的故事。生了兔瘟的母兔硬是支撑着,多活了一个多月,把小兔生下来后才死去。当了爸爸的大狗被幸福冲昏头脑,为母狗捡骨头时被车撞了,依然把骨头送到母狗身边才倒下。

2、介绍与课文相关的故事,课文联系紧密的内容。

如教学周建人的《蜘蛛》,周建人是生物学家,而其兄鲁迅是众所周知的大文学家。可以说说他们三兄弟的故事(还有周作人)。学生一定很关心,然后指出,这可以通过阅读《周作人印象》、《鲁迅印象》等书来了解。

鲁迅作品多,《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都出自《朝花夕拾》,里面还有什么内容,可以借来看一看。教学古代诗文作品时,同时推介与著名诗人相关的书,如李白、陆游、苏轼、李清照、陶渊明、王维等。让学生了解诗人经历,写诗背景,还有什么诗等等,可利用一节课或早读专题研究介绍某位诗人的生平、事迹及其它重要作品。

3、长篇故事,不妨演绎一下精彩的故事情节,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又如何,他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惩治小痞子,大闹野猪林,只要绘声绘色地讲上一个片段,相信学生兴趣是会被调动起来的。

4、利用电视传媒的效果。如正播放学生爱看的《聊斋》鬼故事,告诉学生,书上写的有比这更精彩的,除了学过的《山市》《狼》,还有《崂山道士》《婴宁》《小翠》等,更有趣,看的同时,还可以学点文言。

提供与创设阅读条件。

有的学生有阅读的兴趣,却由于借阅图书不方便而受到极大的影响。又加上时间上安排不过来,不知借什么书,怎样才能借到自己想要的书等问题,一时被撩拨起来的读书欲又被遏制了。为此,我根据本校和其它农村中学实际,尽量为学生创设以下条件:

1、集体借阅,统筹省时。

开学初,语文教师和语文科代表,各小组长去图书馆选书(根据后文所确定的读书计划),和图书管理员商量好,假设全班有50人,那就把本班所有同学的借书证全用上,一次性借足50本书,这样,所借的书内容丰富,不重复,省去大多数同学借书等待、查阅书目的时间,又省去图书管理员的麻烦,一学期只借还一次就可以了。书借到班上后,把书目登记好,粘贴在墙上,同学之间再互相借阅,如果能把这50本书看完,不知有多大成效呢!

2、开辟班级图书角。每一学期动员每生借出自己拥有的一本书(愿意的可多借出几本),作为公共图书阅读,书名也在墙上列出,每个人管理自己的书,借阅情况也是自己登记(若是丢失或上课偷看被没收,均赔偿损失),期末返回到各人手中。

3、捐钱订阅杂志。

如此在班级内备足图书,不必为“米”“源水”而发愁,加上一些爱书人的大力提倡,相信一种读书的氛围能很快形成。

制定阅读计划。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教师可按年段安排,根据学生年龄、兴趣、理解能力及结合教材编排,制定计划如下:

初一:

1、以童话、寓言、故事为主,如《安徒生童话》、《克雷洛夫童话》、《伊索寓言》、中国现当代童话、寓言等,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故事等。

2、蒲松龄《聊斋》、鲁迅《朝花夕拾》朱自清、老舍、现代作家散文选集。

3、适当安排了解一些古代诗人、诗作的了解学习。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孟浩然、杜牧、李商隐、欧阳修、王安石、陆游、李清照、辛弃疾、陶渊明、曹操等。

初二。

1、冰心散文《繁星》、《春水》、中国现代诗选(如冯至、何其芳、郭沫若)。

3、科学小品文,名人故事集,科普科幻故事集,。

初二暑假:《三国演义》、《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初三:

1、宋人词(晏殊、李清照、范仲淹等),苏辙介绍,《诗经》、《汉乐府》,

2、鲁迅小说杂文评注,茅盾文集,

3、欧享利、莫泊桑中短篇小说,泰戈尔《流萤集》、《飞鸟集》、《园丁集》。

初三暑假:《西游记》、《红楼梦》、其他散文等。

指导阅读方法。

1、内容指导。

寓言,故事分了解故事内容,领悟其中的寓意、道理,名人传记中对名人一生主要经历,主要事件能了然于胸。

短小精悍的美文,要学习美的片段,学习修辞运用,语言文采。

阅读速度训练。

注意经常拿出规定的时间来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一目十行的本领。

阅读时间安排。

教学生学会见缝插针,利用中午、傍晚、饭前饭后等时间来阅读一些杂志短文等,周六、周日等较长时间的就阅读一些篇幅较长的,养成习惯。

读写结合。

读书要做笔记,动手动脑,教师可定时抽查学生的笔记,以督促学生养成习惯。

展示阅读成果,尝试阅读甜头。

1、开展各类活动,展示阅读成效。

读完成语故事书,可开展成语故事,成语难写字比赛,书读得多的人,就能获佳绩,激发其它学生也学好成语,颇有用处。

还有“课外名著知多少”“古今名人知多少”等活动。

2、学写诗、童话、寓言。

学了童话、寓言之后,学生学写,大部分的学生寓言故事编得很精彩,寓意明显,内容生动。拟人、比喻等手法应用得恰到好处。好的作品,把它们打印出来,编成册,具上学生姓名,学生俨然成了寓言、童话作家,学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多年未见的大雪忽然来临,正巧学生刚学过一些现代诗,我叫学生试写,学生诗兴大发,有好几首还真不错,把它们张贴在学习园地上,学生便有了“诗人”的成就感,后面事实证明,甚至有人在作文中尝试写小诗,虽然写得不是很好,但可见学生的兴趣已经得到激发。

3、“优秀读书笔记”展评。

选取比较出色的读书笔记,时常展出,互相学习参考。

兴趣从阅读中来,阅读能增进兴趣,教师应多创设条件,多在指导上下功夫,相信学生能走出广阔的阅读天地。

作者邮箱:cdz003@。

文档为doc格式。

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四

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差不多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在校住宿,他们的学习、生活环境相对较封闭,除了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外,课外读物是他们最好的课余生活休闲、娱乐的途径,同时使学生的课余生活向着素质化方向,因此课外读书可以成为学生们课余生活的一部分,为他们带来莫大的乐趣。

二、创设浓郁的书香班级文化氛围,促进学生阅读。

让阅读成为伴随孩子终生的生活方式,我们要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经常性地“读”。

1.保证读物。“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首先要供给学生读物。

(2)借助班级图书角积极开展了图书漂流活动,中年级段的学生已经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已开始形成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他们的阅读动机开始由低年级段的被动型逐渐转成一种向自身兴趣爱好过渡的主动型,对于小时候看过的一些拼音读物被他们视为“太幼稚了”,他们除对中外童话感兴趣外,还偏爱一些短小精悍的中外幽默故事、探险故事、iq益智类书籍等,而且需要量越来越大。

为此积极倡导学生积极为班级捐书(当然指导学生要捐一些好书,经典书),在班里选出负责任的学生进行管理、借阅的登记,同时随时可以增添调换借阅,营造了浓郁的班级读书氛围。为学生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孩子们在轻松自然的阅读环境中对读书产生兴趣,促使学生养成主动、有效阅读的习惯。

(3)作为班主任,根据学生的需要定期以班级为单位到图书馆借阅一定数量的图书,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归还,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也可以充实班级图书角,使图书角灵活增容,有了源源活水。

2.保证时间。“君子不可一日无书。”建立阅读制度,固定课外阅读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

(1)首先我们学校每周有一节课外经典阅读课和每周日的晚间阅读大比拼活动课,有共同的阅读书目,为我们的课外阅读课提供了有利的保障,这样我就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另外可以借助我校的读书节,开展一些读书活动,评比读书明星等。

(2)其次,要有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尽量减少机械重复的作业,把课外阅读作为回家作业,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规定阅读的量和要求。即使我们的教学任务非常紧张,也要保证学生有课外阅读的时间,课外阅读交流活动也不能因教学任务紧张而受排挤。

(3)平时,学生随时可以到图书角借书,保证每天手中都有一本课外读物,随时可以阅读,另外还特别规定:凡是课堂作业做好了,允许学生取出自己喜爱的图书阅读;每天放学让学生带一本课外书出校门,布置30分钟阅读等作业。班内阅读热情会空前高涨。

3.推荐读物,学会选择阅读。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但辨别力有限,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以实现阅读的有效性,为此根据学生的能力、思想、年龄和兴趣的不同,以及课堂教学需要的不同,认真帮助他们选择适当的读物。选择时应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内容的广泛性。小学生大都偏好阅读故事性强的战斗故事书,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选择这类书外,还应有计划有目的的介绍和鼓励学生阅读历史、地理、科幻等方面的读物,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他们的广泛的阅读兴趣。高尔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可见,课外阅读对孩子的精神世界有极大的影响。在指导时,要注意对学生优良品格的形成产生不同影响的书籍进行搭配,促使学生能从中获得品格发展的健康与完善。

第二,主体的层次性。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因个性方面的差异,指导时,我常根据情况分层次指导,低层次的学生着重看以图为主的书籍,初步培养起爱书爱读书的习惯,中等层次的学生着重看以文为主,辅之以图的童话、神话、寓言等书籍,对高层次的学生,则开始指导其阅读中外著名的童话集、短篇小说集,并引导其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样注重层次的指导,能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提高。

第三,阅读的相关性。课内阅读是学生的主战场,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必要扩展与补充,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协调好课内外阅读的关系。为此,我常结合课文学习,以课内带动课外。

指导阅读必须做到质和量相统一: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

内容选定后,科学的阅读方法是阅读效果的保证。有了科学的方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时一般根据篇幅长短与精美程度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以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效仿。大致可以采用下列几种方法:

(1)浏览法。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爆炸的时期,信息含量大、变化快,决不可能对所有篇目详加研究。对于那些篇幅较长或内容不是很重要,但学生又必须了解的文章,采用此法。一般只要求了解内容概况、文章主题、主要的写作方法等。

(2)筛选法。这是一种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可按照“目的—检索—浏览—精读—摘记”的程序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分步筛选,获取所需知识。让学生学会抉择自己最需要的东西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3)精读法。对于那些文质兼美、篇幅又不长的文章,可以采用此法。这类文章可以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构思的揣摩,进而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写作的特点,从而获得知识和受到情感的熏陶。

(4)读思结合法。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靠积极思维得来而不靠记忆得来时,才是真正知识。"阅读并不是仅仅把书看一遍,还必须要求学生对书中或文中的内容有整体把握,对文章的遣词用句、中心思想、写作方法、人生启迪等有比较细致的思考。因此,教师还注意引导学生边看书边质疑,并能通过自己查询资料分析解答,从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5)读记结合法:古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个学生准备一本摘记本,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及时摘录优美的词句或新问题、新知识,新感受,以便以后查阅,养成边读边记的好习惯。

(6)读写结合法。这是一种深化阅读,是让读直接为写服务,让写提高阅读的效果。把读与写结合起来的一种阅读方法。可以采用此法。可以在运用上述二种方法之后来进行,也可以通过阅读专门研讨写作方法之后,指导学生写出读书笔记。

一池清水,只要击拍,就会产生阵阵涟漪,孩子的课外阅读,也只有不断地寻找一个个激活点,才能产生一次次新的激励,形成一个个新的台阶。定期组织各项平实而丰富的活动作为孩子们课外阅读的“激活点”,给予学生展示课外阅读的舞台,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发展自我,实现自我,让其在展示中享受成功的欢悦,在活动中形成新的激励。

1.开展笔记展评——读书笔记。

学生踏实认真的读书习惯的养成是很不容易的,要形成习惯,提高效果,我们的做法就是:定期进行展评。这既是一个鉴定又是自我成果的一个展示,更是互相学习,互相督促的好机会。它起到互为欣赏,互为鞭策,互为激励的好作用,对阶段性学习起到承上启下作用。

2.进行阅读交流——读书报告会。

阅读交流是同学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介绍读书方法、推介新书的重要途径。交流活动中,同学们在推荐的小主持人的主持下,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或讲或演、或出手抄报或故事会,或读一文说感想,这类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过程活跃,孩子们乐于参与。

3.组织各项竞赛——演讲比赛。

以各种生动有趣的竞赛方式开展各类阅读展示活动可产生强烈的读书刺激。可采用讲故事、朗诵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激励孩子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课外书的阅读活动中。这样一来,巩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了孩子的内心原动力,使孩子深深感受到课外书的用处真多。

4.举行多项表演或游戏。

孩子是最喜欢游戏和表演的,我们可以借助相声、小品、童话表演或成语接龙等这些生动的载体加快课外阅读进程的推进。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巩固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学生书读得越多,就越会读书,越喜欢读书,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最终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问渠清得哪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激趣——促读——指导——展示”。课外阅读指导四部曲已经浅显了它的效应,孩子们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跨进了书香世界,爱上了课外书,养成了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五

引言:

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兴趣的重要手段,它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近年来,学校开始注重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我也有幸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通过实践,我深深意识到,学生课外阅读涉及到许多关键因素,如鼓励、引导和评价。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以期能给其他教师和家长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第一段:

学生课外阅读需要一定的鼓励。学生在学校中可能因为竞争压力和各种要求而感到紧张和焦虑。所以,他们需要鼓励和赞美,以便激发阅读的热情。在我的教学中,我常常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鼓励他们多阅读,多思考,并及时对他们取得的进步给予肯定。这样的鼓励使得学生对阅读充满信心,更加主动地进行阅读活动。

第二段:

学生课外阅读需要一定的引导。学生读书的选择和阅读的方式也非常重要。我在教学中主张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但作为教师,我也会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和阅读材料。我会鼓励学生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这些作品不仅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人文素质。此外,我也会鼓励学生读一些与他们兴趣相关的书籍,如科幻小说、历史著作等。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材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书籍中的内容。

第三段:

学生课外阅读需要一定的评价。评价是学生课外阅读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评价,我们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针对不同的阅读层次和兴趣,我们可以制定不同的评价方法。例如,对于初级阅读阶段的学生,我们可以采取问答和小组讨论等形式,以检测他们对书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于进阶的学生,我们可以要求他们写读后感或进行读书笔记,以评估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写作水平。除了这些形式化的评价,我们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了解他们对阅读的态度和看法。

第四段:

学生课外阅读需要家长的支持。作为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和时间来进行阅读,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建议。我曾与家长们进行过多次交流,向他们介绍了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并鼓励他们鼓励孩子多读书。有些家长不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所以我们需要向他们宣传和解释。只有通过家庭和学校共同的努力,学生课外阅读才能更好地开展。

第五段:

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学生课外阅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师和家长需要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保持持续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保持长期的阅读习惯,形成正确的阅读态度。此外,我们也应该与学生共同分享阅读的快乐和收获,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价值和意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从课外阅读中受益,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总结:

通过我的实践和体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需要鼓励、引导和评价。教师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只有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学生才能真正爱上阅读,并从中获得成长和收获。相信随着学校和社会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将在未来发展得更好。

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六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为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切实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这对于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来讲至关重要。加强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要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并在学习上产生极大的愉快和积极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定期举办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报告会、读写知识竞赛、读书笔记评展、手抄报展评、读书沙龙等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积极性。

第二,要想方设法优化阅读环境。

为了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读书意识和兴趣,学校要注意学校环境的布置,学校图书室、阅览室要布置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新书推介栏等,利用宣传栏、广播站积极宣传课外阅读的益处和有关阅读的一些好做法;教室内除了张贴有关阅读的名言警句外,还应设立班级图书角,号召学生踊跃捐献图书,培养班级浓厚的读书氛围。

第三,帮助学生选择课外书籍。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阅读能力、兴趣爱好,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思想健康、语言生动、活泼规范的图书;同时,要注意配合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向学生推荐有益的图书,如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之后,可以向学生推荐《周恩来》;学习《草船借箭》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习《鯨》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与自然知识有关的科学普及读物等。同时在阅读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切实远离那些低级趣味、庸俗的黄色书刊。

第四,要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

《课标》要求: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际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结合读物特点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如可以文章特点教给学生运用泛读法、浏览法,加快阅读速度,加大阅读信息量;可以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摘抄、批注等。

第五,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自动化的行为,一个人一旦形成某种习惯,将会长期影响其行为。因此在阅读指导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所以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认真读书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爱护书报的习惯,用眼卫生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这些阅读习惯一旦形成,不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很重要,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也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总之,在组织课外阅读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阅读的环境,训练良好的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长此以往,就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础。

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七

浮士德是歌德的著名长诗,这部作品花费了歌德大半生的努力,直到歌德垂暮之年才真正完成。

浮士德的故事其实在德国广为流传,浮士德可能是中世纪一个真实存在过的人物,他本事过人,发明了各种在当时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器具。当时愚昧的人们无法理解他的神通,就传言他和魔鬼有着交易,是有魔鬼在暗中相助。"魔鬼交易"这一故事类型也就大致在此后流传开来,大致资料都是:[某人为了得到知识、永生、权力等等而将自我出卖于魔鬼,昧着良心替魔鬼干各种肮脏的勾当。"当然,这类故事受到中世纪宗教愚昧(如[猎巫运动")的影响,在今日看来是有一些可笑和不可理喻的。久而久之[魔鬼交易"就成了浮士德故事的起源。

感中走出来。

到了歌德的时代,情景就已经大有不一样了。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是欧洲波澜壮阔的年代:牛顿定律等自然科学的发展、启蒙运动的展开、资产阶级革命的风起云涌、工业化的浪潮、自由资本主义的兴起、拿破仑的征服、德意志的统一,在这样一个时代中,传统的宗教力量大大减弱,自然神论、泛神论和无神论代替了罗马教廷和道德教条,人们开始相信自我改造自然的力量,并且在国际舞台上开始勇于去追求权力、相信自我的理性、践行自我的意志。此时的人们甚至不愿意再去理会理性主义时代那些陈腐僵化的教条,而要求实现自我、实现意志的解放。于是,伴随着艺术界的狂飙突进运动,浪漫主义时代到来了。而歌德的《浮士德》正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我们能够在浮士德中看到欧洲自文艺复兴后几百年的发展历程的缩影,比如在《浮士德》中,歌德宣扬[人难免误入歧途,可是只要执着追求,总会到达天堂",这也正是资本主义崛起后[个人奋斗"、[自由选择并自我负责"观念的体现;比如在《浮士德》中,浮士德斥责故纸堆,追求实践、有意义、有活力的生活,也代表了工业礼貌兴起后,迂腐的观念、僵硬的思想观念受到了人们的抛弃。总之,《浮士德》诞生是的时代与《杯具》已经很不一样了。

玛甘泪对自身罪恶的恐惧,深刻地描述了人类的内疚感和恐惧感。其实内疚感是性格杯具的本原,与命运杯具那种极力抗拒外界力量却不得相比,性格杯具通常都是当事人因为性格的某些缺陷或者行动的某种过失而导致了自我不想要的结果。当人做错事的时候会感到内疚,所以内疚感就成了性格杯具[杯具感"的来源--一种对自身行为憎恶而又无可奈何的感情。

他最终满足了。这也代表了大工业礼貌时代的到来,而那两个被害死的老夫妇也代表了工业礼貌对农业礼貌无情地征服。

《浮士德》中的几个人物都有着明显的象征意味。浮士德代表着永无满足的实践、浮士德的助手代表着当时迂腐的经验主义哲学、梅菲斯特则代表着虚无主义和犬儒主义、玛甘泪是一个无知的少女。他们并没有明显的善恶之别,其实他们都是人性的一部分,歌德的《浮士德》其实就是人性的大杂烩。把所有人和在一齐,就是整个人类。

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八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仅仅依赖教材是不行的。教材固然是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它并不是唯一的途径。如果没有课外阅读这一途径作补充,学生的读写能力是难以提高的。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中考试题逐渐能力化、课外化,重视课外阅读已严肃的摆在语文老师面前,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在此谈一孔之见。

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语文尤其如此,新课标明确指出:“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因此,电视、广播、电影、戏曲、广告、电话、书信等,无一不是语文课外读物。面对减负的呼声,我们要将课外阅读置于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中,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就是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的美,也可结合写作,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写起,去发掘其中的意义,养成向生活学习的好习惯。

二、新课标、新教材,加强指导,让学生得到益处。

利用课堂教学,尽可能做到“一课一得”,让学生学到阅读的方法并能将这些方法延伸到课外阅读中去,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真正“得法于课内”,才能最终“得益于课外”。

2.以教科书和《语文课外阅读》为纲,落实训练重点。

与课本配套发行的《课外阅读》是一本很不错的阅读材料,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单元教学重点把课内学到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更易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作品,就可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当然,看《课外阅读》也可以结合听说训练来进行。例如,课前三分钟学生谈读书体会,要求学生结合单元教学重点进行评析,使《课外阅读》的文章和单元教学重点真正落到实处。

3.分阶段、有步骤地指导学生由阅读节选向阅读原著或由阅读课文向相关篇目扩展例如:学了鲁迅的《风筝》一文,可以让学生读他的《朝花夕拾》;学了《金色花》一诗可以推荐学生读泰戈尔的《新月集》、《飞鸟集》;读了冰心的《纸船》,推荐学生读《繁星春水》;学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可以推荐学生读他的《骆驼样子》等。阅读长篇文学名著可以“不求甚解”,随着年龄和知识的阅历的增长,到了适当的时候学生就会豁然开朗,它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生活情趣、思想品德产生的是潜移默化的效果。文学名著正是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底蕴和精湛卓绝的艺术特色经久不衰的。扩展阅读可以让学生由“窥一斑而知全豹”,由学节选到阅读整部经典名著及相关作品,如:《西游记》《水浒传》《爱的教育》《鲁滨逊漂流记》《名人传》等。小学一二年级,可以指导学生读一些文字较浅。故事情节较强的作品,如《伊索寓言》《爱的教育》《繁星·春水》《格列佛游记》等。小学三四年级,可根据鉴赏能力的要求,将读作品和提高欣赏水平结合起来,指导安排阅读《水浒传》《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小学六年级,学生理解能力提高了,但面临中考的压力,可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短小精悍的美文。

4.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学鉴赏活动,让学生领略文学艺术的精妙。

教师指导的同时,可以借助电视、广播、电影、网络等媒体,开展诸多读书报告会、演讲辩论会、朗诵比赛、征文比赛、办报刊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读书能益智,读书能养性。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配合新课标和新教材,狠抓《课外阅读》和课程标准中推荐书目的落实,遵循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的规律。学生在六年中该读哪些书,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根据教材的需要,本着立足课内注目课外,由课外拓展课内的宗旨,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读书。只有改变随意、无序、低效的阅读状态,才能开阔视野、陶冶性情、砥砺思想,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九

在通知要去北京剧院观看话剧比赛之后,经过了好几天漫长的等待,我终于盼来了这个可以看话剧的一天。在去往北京剧院的途中,我穿着正式的西装,心中的掠过一丝又一丝的激动。汽车在马路上飞快的行驶着,沿路的灯光渐渐模糊成了一片,尽管如此,我还是不满足地渴望汽车能开得再快一些。终于,在我的期盼下,巴车在北京剧院正门的旁边停下。

落座之后,我收到了一份精美的话剧简介单,在我认真的看完这份简介单之后,进行了一个小插曲——金帆话剧团的同学通过《文明观看话剧》的小型表演,让我懂得了观看话剧的基本礼仪。

在几声严肃绵长的钟声之后,《冰山在融化》真正拉开了帷幕。伴随着大幕缓缓的开启,激动人心的话剧终于开始了。一座优雅盛大的冰山映入我们的眼帘。清雅的舞蹈,欢快的歌声,仿佛把我和台上的演员们连在了一起。

更让我耳目一新是全场的道具及特效,声势浩大的表演把故事中每一个特点都用立体化的形势呈现在了我面前。

我最喜欢的是爱丽丝。不仅因为她是全剧中最漂亮的一只企鹅,还因为她把爱丽丝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表现地淋漓尽致。比如:爱丽丝在处理危机时善于利用各种能力的咄咄逼人和平易近人的作风还有她坚持不懈,关注工作发展的支持。为其他同学的表演做出了很好的铺垫。

今天这部话剧,带给了我许多道理与知识。令我十分震撼,同时也令我感到回味无穷。听初二年级的学姐说,我们以后还会举办这样大型的话剧演出。我真的非常期待下一次的话剧表演!

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

迎兰中心小学孟祥宇。

一、指导目的:

1、让学生学会运用课外阅读方法进行读《三国演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达到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

三、课前准备:

1、学生版《三国演义》。

2、课件(包括相关故事的动画)。

四、教学过程。

(一),与学生沟通,切入话题。

1,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书籍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可以让我们陶冶情操。

2,同学们你们喜欢阅读吗?

3,能和老师说一说你们都读过哪些书吗?

4,学生汇报交流。

5,大家读过的书还不少,看来你们都是爱读书的好孩子。为了奖励你们老师送给你们几条关于读书的名言,请看大屏幕,大家一起朗读一下(课件出示名言)。

6,其实,老师也很喜欢读书,我最喜欢读的是《三国演义》。

师朗诵《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第一文库网。今天,老师就把这本书与大家分享一下。

(二),聊三国,引发阅读兴趣。

1,谁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谁?

预设:罗贯中。

师:我们就一起走近三国的作者“罗贯中”

录音介绍(罗贯中)。

课件出示交流任务。

(1),你知道哪些《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他们是怎样的.人?

(2),你知道哪些《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歇后语等?

(3),你知道哪些《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2,学生自由说一说、聊一聊。

3,全班交流汇报。

4,教师小结(送出锦囊妙计)。

(四),读三国故事,感悟读书方法。

1,过渡: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你们知道这么多关于《三国。

演义》的知识,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三国中的一。

个小故事,想知道吗?

学生:想。

播放动画《曹操败走华容道》。

任务:简要概括一下这个故事。

学生汇报:

2,打开《小学生阅读资源》读《曹操败走华容道》故事。完成下列任务。

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1),在这个故事中主要描写了那两个人物?

(2),你最喜欢哪个人物?

(3),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4),找出这个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体会一下。3,学生汇报交流。

言、动作、心里等描写,去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理清故事情节、全面了解三国这部作品。

5,课件出示阅读三国的方法。

点:抓住人物特征。

面:理清故事情节。

(五),总结升华,激发阅读欲望。

1,总结:今天我和大家一起了解了三国这部伟大的著作,大。

家有没有信心读一读《三国演义》。

学生:有。

目前,《三国演义》被演绎成了多种版本,我建议同学们先。

读一读学生版的《三国演义》各大书店均有销售,希望大家都能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同时也欢迎同学们读后能与老师交流你们的感受。屏幕上是我的qq号和博客地址,欢迎大家与我交流(课件出示qq号)。

历史的故事以其永久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希望大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读更多的课外书。老师希望大家能终生坚持阅读。

2,课件放映。

阅读,终生的承诺。

让我们拿起书,以书为伴,读书有记性、有悟性、有任性,畅游在多姿多彩的课外阅读中,让阅读成为我们终生的承诺。

3,让我们大声朗读以上内容,结束本课。

(六年级)。

教者:孟祥宇。

指导教师:胡秀峰。

迎兰中心校。

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一

莫高窟大门外,有一条河,过河有一溜空地,高高低低建着几座僧人圆寂塔。塔呈圆形,状近葫芦,外敷白色。有一座塔,由于修建年代较近,保存得较为完整。塔身有碑文,移步读去,猛然一惊,它的主人,竟然就是那个王圆箓。

就这样,中国宝贵的遗产一点点沦落到了世界上的各个角落,现在有很多西方国家的博物馆里都陈列着莫高窟里的文物,陈列着本属于中国的文物。

这究竟是谁的过错,是那些西洋学者,还是那个卑微的王道士,也许是我们太过于自私,我们有能力去创造辉煌,却在历史的长河中选择遗忘,我们有能力去守护文化,却在时间的流逝中拱手相让,我们有能力传播文化,却断送在当时无知的社会中。只因我们不懂的珍稀文化。

而现在,当我们只能从国外买来文献的胶卷时,当我们深感屈辱的从别人手中买回曾属于自己的文化时,我们才意识到文化的无价,意识到文化对一个国家的重要。

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二

一、巧引兴趣激发读。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学生有了课外阅读兴趣,自然就如花香引来了蜜蜂一样,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得到的知识和愉快的体验又会增加阅读的兴趣。

1.了解学生喜欢读什么。

据笔者的调查研究,小学生选择课外书的标准依次为:a.由名作家写的。b.书名有趣的:c.借阅频率高的:d.看过改编而成的电影、电视的。“教师介绍过的”和“语文课本选读过的”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没有前面一些更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

在内容上小学生喜欢情节紧张曲折的,或有趣好笑、通俗易懂的;在体裁上受欢迎的是童话、民间故事、少儿题材和历史题材的故事、科学幻想小说和惊险小说;从作品的表现手法看,小学生喜欢看叙述、描写的,不愿看议论的,喜欢看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的,不愿看静止的景物描写:在篇幅上他们喜欢像语文课本那样厚,一两天可以看完的;还喜欢图文并茂的书籍。了解了学生的这些特点,使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做到了有的放矢,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开展“活动”激发读。

即经常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在充分发挥校图书馆和阅览室作用的前提下,建立班级图书角,开展名作选读、文学鉴赏、小品演出、朗读会、故事会、读书报告会、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要闻介绍、信息交流等语文活动,办好校园文化长廊和校班黑板报、学校校报,组织学生撰稿组稿,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网上阅读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的阅读兴趣长盛不衰。

3.巧借“书本”引导读。

让学生“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在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的今天,由课内向课外过渡,显得尤为重要,要有意识、有系统地课内外结合,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语文教学论文)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有效形式:一是扩大式。教材中有许多文章是从名著中节选出来的,采用扩大式,就是要求学生将整本书读完。如学习完《江姐》,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长篇小说《红岩》。二是对照式。对照式对学生来说更有吸引力。如《小英雄雨来》中雨来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敢会令学生对其产生敬佩之心。此时,教师伺机拿此文与《小兵张嘎》作对比,要求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从比较中受益。三是荐读式。学完一个作家所写的文章,向学生推荐这位作家所写的其他书籍,可以达到加深认识、扩大阅读面的目的。

二、结合实际引导读。

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就会自觉地进行大量阅读。此时学生往往是什么书都要读,而且读的时候是不求甚解、囫囵吞枣。有的学生一本书读完了,让他说说书中的内容或者印象深的地方往往说不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

1.指导学生选择读物:“趣”“广”“适”

“趣”即有趣,“广”即广泛。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专看文学书,也不好。”教师只有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才能达到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的目的。“适”即合适。时下,书市上的书,鱼龙混杂,教师和家长要密切配合,指导选择那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健康的书籍来读,诸如低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较低,以注音童话、寓言为主。

2.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读”“思”“记”

“读”,其方法有三:一是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用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这种方法可按照“速读一寻找知识点一摘记”的程序进行。如阅读报刊,引导学生快速阅读,用找标题、找中心句的办法搜寻知识要点或有价值的信息,并简要摘记。二是探求性的速读。这是一种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能适应新知识新信息成倍增长时代发展的需要。三是品味性的精读。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质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思”,即思维。“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托尔斯泰)应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段分层、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记”,即做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一支烂笔头。一是疑问笔记。在阅读的时候随手进行,把读书时产生的心得、评语、疑问等随时写在书页的空白处。二是摘录笔记。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段摘录下来。三是提纲笔记。将原来较长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的形式摘录下来。第二、三两种方法可以教会学生用文摘卡片分门别类地摘录下来。四是创作笔记,即进行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写读后感等。

三、检查评价促进读:“章”“查”“时”

“章”指规章制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依据不同阶段的'学生不同的认知结构、心理结构、个性差异,制定包括数量、书目、掌握阅读方法的种类和阅读习惯的程度等的学期计划及个案计划,做到有的放矢,这样学生也就有章可循。

“查”指检查阅读效果。对课外阅读要经常督促、引导、评价。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要经常检查,以督促学生形成习惯。

“时”指时间落实。固定课外阅读时间,是保证阅读质量和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条件,学校和班级可以每周开设1――2节课外阅读课,列入课表。到目前为止,我们共研究出了以下几种课外阅读指导课形式。

(1)读物介绍课。说明为什么要介绍这本书,教师可简要地介绍书中的内容,有时可朗读书中精彩的片段,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然后说明阅读这本书的要求、方法和注意事项。介绍的书籍应是教师希望全班学生都阅读的,并且是准备好供学生阅读的书籍,介绍后马上可以发给学生阅读。

(2)共同阅读课。每个学生都有同样的读物,教师就所要阅读的材料进行简单的启发性讲述或谈话后,全体学生就开始阅读。阅读时可以采取学生轮流朗读,其余学生默读的方式,遇到问题可以质疑、讨论或由教师略加解释。读完后根据所读文章的内容进行讨论。讨论的范围包括主要情节、主要人物及对他们的评价、作品的中心思想、自己的感受等。材料既可以在一节课中读完,也可以留下一部分,让学生在课外去读。这种方式适合于低、中年级。

(3)读后讲述课。在学生读完书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话叙述读物内容。叙述可跟朗读结合起来。形式可有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等,也可让学生扮演书中人物进行表演。

(4)读物讨论课。在全班学生读过某本书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讨论的范围可以是作品的中心思想、人物评价,也可以是一个情节、一个问题。这种讨论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作品思想内容,提高鉴赏能力。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树人小学312000)。

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三

信息化时代带给小学生的诱惑实在是太多了:百变的电脑游戏、精彩的电视节目,等等,这些都比枯燥的文字对学生更有吸引力。因此,在课余时间、节假日,学生往往把很大一部分时间都贡献给了电脑、电视,而很难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品读一本书,长此以往,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空虚、乏味。《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5~6年级学生应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实践证明,课外阅读不仅是学习语文、积累课外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小学生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为了全面贯彻落实语文课标,让学生摆脱电子产品的诱惑,教师应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多宣传课外阅读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以此来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为将来“博览群书”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兴趣入手,激发阅读。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才能激发他们阅读的主动性,使之乐于主动去多读、多看、多品课外书籍。那么,如何来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笔者认为,在班级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是非常有效的。

为了鼓励学生多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风气,我校(此处指江苏省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下文同)开展了“书香之班”的评比活动,笔者所在班级也为此成立了一个“小小图书角”,筹集了一批书籍,再加上有些学生主动捐献的书籍,为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做足了准备,还设立图书管理员,负责学生的借阅登记以及检查图书工作。班级每周还举行一次“好书,我推荐”的活动,学生自带喜欢的书籍,说说自己喜欢这本书的理由,实现好书的推荐、交流。此外,由于学校图书馆资源丰富,笔者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让学生多到图书馆去借书,由此培养学生对课外书籍的阅读兴趣,形成学生读书热潮。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调动每一个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在校内形成了浓厚的“群体阅读”风气,大大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促进其学习和成长。

有人说,“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因此,在课外阅读的开展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去寻找一些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课外阅读书籍,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也可以巩固学生课堂教学的成果,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更深一层的理解,从而实现学生语言的有效积累。在教授《海伦・凯勒》一课时,学生们都被海伦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所折服,他们都很难想象一个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人是怎样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的,因此,在讲完这篇课文之后,笔者就顺势推荐学生阅读海伦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他们更多地了解海伦,了解这位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的人有多么伟大。

陶行知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调查发现,学生多数心性不定,注意力也很难长时间集中,为了避免“三天晒网,两天打渔”的情况,教师必须对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注重阅读的方法多样性。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比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学期的教材中,就有一篇专门介绍阅读方法的课文《精读与略读》,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向学生推荐几种阅读方法。

1.精读法,就是对书刊中的某些重点文章逐字逐句、精细地阅读,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基本方法。一些课外读物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很适合指导学生精读,教师可指导学生从探究文章的写法入手,引导他们掌握阅读方法。例如,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来写?这篇文章吸引你的原因是什么?如此,把学习课文的方法运用在课外阅读之中,最终达成“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的目的。

2.选读法,就是平常所说的“略读”。这种方法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选择性地阅读有关书报,以便学以致用。例如,学习了《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课,为了更全面、深刻地了解人火星与地球的密切关系,就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阅读与此类文章相关的书籍。

3.读写结合,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了加深记忆,扩大积累,课外阅读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读书笔记的呈现形式有多种多样,可以一边阅读一边圈画写下自己的感想和观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摘录好词佳句、警句格言;也可以概括作品的'主要内容,还可以写下自己阅读作品后的心得体会。长此以往,学生在进行大量课外阅读的同时,不但积累了许多写作素材,学习了许多写作方法,还提高了写作水平。

三、成果展示,刺激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有比较才会有进步,如果只是让学生多读书,而不去检验他们的读书成果,那么,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就等于“纸上谈兵”。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阅读展示活动对于巩固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教师可以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利用活动课时间定期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交流,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铭言、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摘记等,从而充分展示自己的知识魅力,并以此评出班级的“小博士”,引导学生读更多的书,积累更多的新知识。例如,笔者就曾在班上组织了一个“阅读之星”的评比演讲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很多学生跃跃欲试,花了很长时间去准备活动内容。在活动时,学生们都拿出了看家本领,使出了浑身解数,除了一个比一个精彩的演讲之外,他们还带来了自己的读书摘记、读书心得展示给同学看,有的还制作了精美的手抄报,甚至将自己看过的书籍制成幻灯片,一张张写着作者、书名、内容简介的幻灯片再配上看书时的一些心得体会赢得了台下小评委的热烈掌声。虽然这只是一次小小的读书活动,但从中可以看出有些学生真正肯花时间在课外阅读上,能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读一本好书,并且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读后感,这显然是利于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和阅读能力提高的。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教师要为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拓宽渠道,努力营造读书氛围,给学生时间,给学生方法,为他们搭建展示课外知识的舞台,让他们去自主阅读,积极探索,尽情发挥,让他们在书的海洋里自由驰骋,不断地积累语言,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韦艳和。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林玉芝。加强课外阅读提高语文水平[j].黑龙江教育,,(12)。

[3]汤爱平,张厚粲。课外阅读对儿童阅读的重要影响[j].心理科学,,(5)。

(编辑:朱泽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