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屈辱史心得体会简短(优质12篇)

  • 上传日期:2023-11-18 06:04:57 |
  • ZTFB |
  • 10页

心得体会是在一段时间内对自己的感悟和经验进行总结的一种文字记录方式。在写心得体会时,可以参考一些相关的书籍、文章或者名人名言,增加文章的文采和深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帮助。

近代中国屈辱史心得体会简短篇一

中国,一个在历史上曾经显要一时的国家,从1840年到1949年的4月,因清朝政府的腐败,自高自大,认为“天朝物产丰富”,闭关锁国,再不与外国来往。后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却不料清廷的昏庸懦弱,向恶徒让步,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中国开始腐化,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已开始了向世界证明自己身份的征程。回想今朝,我国在世界的.地位上也是一日千里,在里约奥运会上,我国屡战屡胜,夺得70块奖牌,其中金牌26块,位居世界第三!这足以见证了我们现在的充足实力。

现在的我们,不再是那个受尽外国欺凌的旧中国了,我们有发达的工农业,先进的科学技术,其中不乏有多项领先于世界的技术。就由于我们强大了,我们发展了,外国也对我们恭敬有加,在与国外交往中,我们有朋友,有合作伙伴,有对手,也有敌人,即便敌人也不敢对我们轻举妄动了!为何?原因很简单——落后就要挨打。你落队了,别人就欺负你;你强大了,别人就尊重你。虽然今天的胜利十分光辉,但我们也不能忘记历史,让我们喊出心底的愿望:勿忘国耻,连续振兴中华!

近代中国屈辱史心得体会简短篇二

首先,在近代中国屈辱史的血泪史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列强的侵略。在那个时期,中国处于混乱的局面,而日益强大的外国列强则越来越扩大了在华利益的影响力。南北战争的内乱和义和团运动的战乱给列强提供了机会,他们轻易地分割了中国,瓜分了她的资源和利益。这种侵略不仅通过野蛮的屠杀和略夺,而且还通过东方馆、英租界和香港的设立以及金戈铁马的“十九个门户”等方式将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面对列强的恶行,令人感到愤怒无比。

其次,近代中国屈辱史中的悲哀部分是由于本国内部的弱点。与西方列强所拥有的稳定的政治制度相比,中国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和缺乏足够的强有力的政府,使得她在列强的占领下几乎毫无防备。这种政治上落后的状态造成了国家体制上的弱点,导致各种不公和腐败现象的层出不穷,政府和人民的不团结也极大地削弱了国家的实力。由此,我们认识到传统旧式的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环境的需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了中国品牌推广、国家软实力提升的重要手段。

再次,同时我们必须提到的是移民问题。当代中国人民几百年的奋斗史中,不仅是对侵略者的反抗,也是对不公和寡头统治的反抗,甚至还会涉及到疆域和种族的问题等等。而这一原因很大程度上是饱受列强侵略剥夺的居民离开家园而走向他国。这类移民如今已经成为一个跨国现象,也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我们必须从历史的角度审视这一现象,发掘移民对于国家建设和文化传承的影响,从而对其进行合理的管理和解决。

最后,在“近代中国屈辱史”中,我们应该看到一个国家未来的希望和可能性。在过去的那段时间里,中国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她依然坚定不移地前进,不断推进各项改革和开放,不断吸收世界各地的先进经验,不断接纳新的知识,打造未来的社会和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中国人民对于过去的审视和反思,与此同时的,也能看到这个国家在向前看、迎接挑战,全力以赴地追求现代文明进步,不断发掘自身的潜力和优势,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地的交流,与未来融合。

历史总是带给我们现实的启示,在近代中国屈辱史中我们看到了一国“灰暗岁月”在经历多年壮烈的奋斗后,不论面对怎样强大的挑战,仍然表现出的坚强勇敢和无畏精神,如今我们需要更加积极地回归历史,激发民族的自豪感和自尊心,让我们走在向着成功的道路上,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发展全人类文明。

近代中国屈辱史心得体会简短篇三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之一。这一时期,中国遭受了不少屈辱和挫折,如鸦片战争、天津条约签订、甲午战争等重要事件,引起了中国的深刻反思。近现代史的沉重压力,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巨大困境,也是中国现代化的痛苦历程。在我看来,近代中国屈辱史教会我们应该珍惜民族文化遗产,倡导悠久民族精神,激励我们继续努力,争取中国的再次崛起。

首先,近代中国屈辱史教育了我们珍惜民族文化,保护文化遗产。文化是任何国家的灵魂和基础,是民族的精神产物,而文化的萎缩,则必然导致民族的衰落和失败。在近代史的长河中,中国文化遭到了摧残和破坏,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战乱中消失了。如今,我们珍视并保护文化遗产已成为全民的共识,需要更好地恢复失落的文化,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激发民族的文化自信。

其次,近代中国屈辱史促进了中国精神的振兴。在中国的历史上,古老和先进的文化深深烙印在了中国人的血液中。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包括文化,道德,信仰,历史传统等等,都是振兴精神和现代文明的基石。在近代中国屈辱史中,中国精神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但是中国文化和精神从未离我们远去,它们始终存在着,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第三,近代中国屈辱史体现了中国的尊严和正义。在中国遭受列强的入侵和掠夺时,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失去尊严和信仰,坚持主权和领土完整,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感受到,我们民族的尊严和正义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我们不屈不挠的有效保障,是我们赢得尊重和荣誉的基石。

第四,近代中国屈辱史只是历史的一页,而不是未来的限制。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中国产生了很多的英勇壮举和抗争精神,证明了中国人民意志坚定,毫不退缩。在今天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科技与文化创新不断发生,以及探索全球共赢发展方案,这说明中国早已走出了屈辱历史的阴影,开始向未来展望。

总之,近代中国屈辱史是中国人民的共同记忆,对于珍惜文化,振兴精神,维护正义和尊严,拥有坚定信仰,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等方面都有深刻启示和借鉴意义。面对未来,我们应该坚定自信,珍惜机遇,发扬中国精神,为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近代中国屈辱史心得体会简短篇四

近代百年,中国遭受了一系列的侵略和屈辱,这段历史被称为“屈辱史”。这一时期对中国人民来说,是痛苦和伤痛的历史,一直被视为中国的黑暗时期。但正是这段历史,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与稳定。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来分析我对“近代百年屈辱史”的心得体会。

第一,丧失了自主权。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先后侵略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剥夺了中国的贸易和军事自主权。这使得中国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被迫成为列强的附庸国,被强行开放了五港通商,直接导致中国的资源被外国掠夺,国家繁荣停滞不前。

第二,失去尊严和自信。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中国连年战争的失败,不仅接连失去主权,还被迫签署了许多屈辱性的条约,羞辱了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自信。在这个时期,中国成为了西方列强眼中的“东亚病夫”,中国人民也渐渐失去了对民族精神的自信和骄傲。

第三,实行了内部割据。“乱臣贼子一时多,烽火连三月。家祭无忘告乃翁,何以谢天下?”这首诗描述的正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情况。中国在内部不断的割据和分裂,各地的割据势力为了自身利益,互相争斗,弱化了国家的统一和凝聚力,使得民族统一和统治的稳定受到了更大的束缚,不仅导致内乱的发生,也被外敌所利用。

第四,被迫走向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一段具有重要意义的时期,它呼唤的是中国人民的个性自由和独立思考,但正是因为中国的民族困境让中国学者不得不一步步走向“引进来、学习(或借鉴)外国文化”的道路。无论是教育、文学、美术都开始受到外国的影响,虽然一方面为中国近代文化思潮奠定了基础,但也让中国的文化和国家面临受到外国控制和渗透的威胁。

第五,鼓舞起民族精神。虽然百年屈辱史对中国的打击和伤害很深,但这也是民族精神得到鼓舞和提升的时期。成败并进,中国人民愈发坚定了要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念。面对挫折,中国人的民族精神永不屈服,这期间涌现出了许多民族英雄,如洪秀全、林则徐、康有为等,他们的表现和行动教育着后人并且激励着后人,上至当下,八方来贺,众人激励,方显中华崛起的必然趋势。

在这段不堪回首的百年历史里,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和平与稳定,继承前人立足国土、顾全民族兴衰的精神,发挥我们每个人的力量,为民族的繁荣和发展尽一份责任与力量。当下的中国,不断的在蜕变中前行,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中,不断的向外开放,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并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要不断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努力为中国的稳定和繁荣走向世界的尊重和仰慕做出努力。

近代中国屈辱史心得体会简短篇五

近代中国屈辱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遭受的种种外国侵略和内部动乱的历史。在这段黑暗的历史中,由于各种原因,中国不断陷入屈辱、落后、贫穷和不幸。下文将从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探讨屈辱史给中国留下的种种教训和反思。

第二段:文化方面。

在近代中国屈辱史中,中国文化的辱没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在许多外国侵略中,中国的文化受到了广泛的破坏和摧残。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且扭曲了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和意义。同时,传统文化的破坏也导致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缓慢、发展乏力和文化自信心缺失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高度关注中国文化的保存和发展,尤其是应该高度重视旧有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第三段:政治方面。

在近代中国屈辱史中,政治问题是始终如一的重要因素。中国的政府、法律、制度和文化失去了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导致了国家政治弱势、落后,内部动乱和外部侵略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提高法治环境的保护和维护,同时加强国家和民族意识的自信和自尊心。

第四段:经济方面。

在近代中国屈辱史中,经济问题是最为突出的。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被欧美以不平等条约为名,大规模进行资本掠夺和侵略,直接导致中国经济面临极度的落后和贫困,使得人民生活贫困、困苦,于国于民都是巨大的灾难。因此必须推进华夏民族经济的深刻发展,提高民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打造中国经济的新高地,切实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第五段:社会方面。

在近代中国屈辱史中,社会问题是最为相关和复杂的方面。社会问题既包括了人民生活面临的诸多困难之外,还包括了教育、科技、环境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因此,必须全面理解和掌握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通过推进社会制度和社区治理体系的改革、创新环境和开放政策,促进社会进步和民主和平的发展。

结论:

屈辱史是中国历史中的一段特殊时期,但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回头看过去,我们会发现,不管是华夏民族还是中国共和国,历史,文化,发展,交流等各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都值得我们深思和总结,为了更好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代中国屈辱史心得体会简短篇六

《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迁至中国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构成到瓦解的历史。它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这本书的作者是蒋廷黼。他是个很厉害的人物,为什么呢?他出生于1895年,也就是说,他写的都是他身边发生的事情。这就厉害了,他领悟了许多我们过了这么久可能还没有领悟到的道理,那他真是太伟大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生生的被他变成了“当局者清,旁观者迷”。所以这是我十分敬佩他的其中一点。

他写的书十分有逻辑,并且感觉思维既贴近当时那个时代,又超出了那个时代。我跟我父母讨论了一下这本书,虽然我读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很深刻的体会,可是我父母却说这本书写的很好。

我询问了他们原因,他们以前受过的教育都是:从一个角度评判整个历史,相对来说,角度比较单一。那里面并没有否认他们是英雄,而是客观的给予他们一个正确的评价。就比如林则徐:老式教育是,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这本书里写的是,苛刻的,不考会虑大局的。可是他自我意识到了,可是人民却陷下去了。

那为什么我的父母觉得这本书很好,可是我的感觉却不深呢?这是因为“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正是因为此书写的与他们学的不一样,他们才有深刻的体会。可是我们从小就受到这种良好的教育,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此书出版与中国华侨出版社,利用政治学和历史学结合所写,新华书店经销,字数188千字,特点是精炼油和经典,19年5月第13次印刷。这本书受人追捧,也值得读好多遍!

近代中国屈辱史心得体会简短篇七

寒假里,我读了《中国近代史》,作者是蒋廷黻,读的比较吃力。主要讲的是:在19世纪以前,中西没有邦交,此中有两个缘故。1。中西相隔很远2。中国觉得外国人是蛮夷之邦。

但外国人认为,中国是很好的国家,竭力与中国订立邦交,可中国人仍觉得他们是应当向我们跪下的小人,英国人就这样在一开始就和中国关系变差了。并且,当时在中国的外商发现鸦片是利润较多的货物,在中国销售鸦片,但遭到许多中国人反对,更加恶化了中英关系,最终和英国打了起来,失败后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战败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轻视西方了。有些人要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一些人就批评说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不能够轻而易举的灭亡。洪秀全领导一些人组成的起义军很快攻下了许多城市,可是到之后,起义军变得骄傲自大,他们的领袖洪秀全天天打牌喝酒,最终失败了。

可是好几场对外战斗的失败,令更多的中国人明白中国科技水平早已十分落后,很多人向外国人购买先进的武器,学习科学技术,受到推荐的李鸿章提出了许多维新方案,他期望中国步步向前进,但他做的不彻底,许多人不听他的话,很多建的厂都在和法国打仗时被毁了。

这时李鸿章觉得日本是中国的劲敌,有朝一日会攻打中国,于是在高丽进攻日本,但由于战略错误,中国败给了日本。和日本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用各种外交办法想得到其他国家的援助,但都失败了。可是俄,法,德三国却在之后自愿援助我国,想从中获取一些代价。俄国借给我们很多钱,声称要和中国为友,帮忙中国修铁路,实际上要占领中国北方。最终,中国许多地方被瓜分了。孙中山这时在国内外来回奔波,提倡复兴方案,最终推翻了满清,当上了大总统,赶跑了不友好的外国人。

我读了这本书之后觉得应当人人平等,就像生活中一样,我们不能歧视有困难的那些人,并且做人要大气,不能为一点点小事而闹得越来越大,应当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近代中国屈辱史心得体会简短篇八

教师推荐的那么多本书,我最喜欢蒋廷黻老先生的《中国近代史》。这本书正文资料其实很短。短小却精悍,把很多初中、高中略去不讲的东西,娓娓道来。结合教师的授课资料,再反复看这本书,觉得自我看待历史的角度,比以前开阔了许多,文化底蕴也似乎厚了那么些许。

网络上,总流传着很多有道理的话,其中有一句我觉得挺在理,大意是:如果一个人看了一本书,听了别人一番话,就觉得自我的价值观都变了,那他大抵是个井底之蛙。在历史这方面,我承认我只是个坐井观天的人。所以,这本书和这门课带给我的影响,在认知历史方面是彻底的。风靡学生群体的《明朝那些事》,我都只看了两本,就觉得它无聊看不下去了。所以,这本《中国近代史》含着教师的部分资料对应讲解,真真是的十分对我的口味。十分感激教师,那么用心地准备课堂,那么耐心地讲授资料,那么极力地推荐了一本《中国近代史》。

收获最大的,莫过于:历史是客观的。看书及听讲,相关初中有讲到的资料,会不自觉想起初中教师如何讲授(高中读理科,上的历史课都是渣滓而已)。初中的历史教师,也是能够把历史经过一些短短的纲领,讲成吸引人的故事的人。当讲到近代史中国人备受屈辱这段,初中教师含着极为强烈的个人色彩,连带着我也觉得那时候的外国人怎样那么可恶。可在这书中,多次讲到一些外国人友好的举动,像使团来访,要求建立大使馆;传教士传授先进的科学知识,都是促进中国发展的。是中国人自傲,愚昧,生生错过很多能让自我改变的机会。

就像蒋廷黻先生说的:“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一开始不由觉得都是中国人活该,再回味时,那些偏颇于中国人还是外国人的念头都没有了。的确,我们的失败是注定的。我们强大时,传统思维固化,一座五指山似的压着中国人,让我们对外来文化,毫无宽容心可言,我们的视野都在五指山下那么一小片,即便抬头观望,也可是是上头那一点点景色。若没有人洗净自身反封建的东西,再带领其他人更新观念,中国那时是毫无胜算可言的。鸦片战争前,由马戛尔尼主领的英国使团拜访中国,“狮子号”军舰的说明书中国人拆都没拆过,代表人类翱翔天际的第一步的热气球展示,以及先进的军事手段,中国人都不屑一顾,还出言不逊,毫无大国气度可言。惨痛的教训已经付出,我们中国人应当更多的去了解他们,传承他们,勿忘国耻,奋发向上。

那段历史无论有多屈辱,多不堪,都应当进取地正视——了解外国人如何欺负我们的同时,更应正视自我做错的地方。既要讲外国人怎样攻打我们,掠夺我们;更要讲,我们如何无知愚昧,如何沾沾自喜,如何错失机会。像初高中教材改得让我们对那段历史的看法有偏颇,我能理解国家的用意,读后感.但却不能认同。我们签订条约时,由于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争所不当争,弃所不当弃。《虎门条约》时,国人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而不是协定关税、治外法权这种涉及国家主权的东西。互派使节这种要求,中国人从爆发鸦片战争的一百年前开始,更是拒绝、拒绝、再拒绝。《南京条约》后,中国人仇外心里表现之一是杀外国人,可他们当中,有许多都是无辜的,耆英要求严厉执行国法,被人骂洋奴……这些错误,每个中国人都应当明白。正确区分别人的善意与敌意,这一点,到今日,对于中国人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另外,我更想说的是:知己知彼这一点,无论是那时,还是此刻,中国都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现代中国强大起来了,可论起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了解,中国人又有多少?中国人对自我的历史、文化都了解甚少(争着去申遗的中国人,对那些文化遗产背后的东西又是否曾主动去了解呢?)更不用说其他国家了,都只会道出表层肤浅的东西而已。朱焱先生在《日本人的善意和敌意》这一文章中大谈相比于日本人对中国的研究,中国人对日本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我对于这个观点,很是赞同。

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真的是让我明白了更多那段历史背后的真实故事,先生的评论,也很精准。也许以后学者会研究出更多,甚至是推翻先生理论的东西。但无疑,先生的著作,还能够继续走很远很远的路。

近代中国屈辱史心得体会简短篇九

如何看待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我们的前辈学者根据种种调查、研究、论证,认定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认识已经为全部革命实践和历史发展所检验、证明。现在一些出版物上有说“两半论”是所谓毛泽东的“失误”,影响了中国反封建任务完成的;有说外国侵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并不能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的;有说辛亥革命以前为封建社会,以后为资本主义,无所谓“两半”的;有说“半封建”不准确,妨害与“境外”同行交流接轨的,等等。对历史上传流下来的学术概念有疑问,应当讨论、阐述,但事实终归无法改变。

半殖民地指民族不独立,国家领土主权遭到破坏,重点讲的对外一面;半封建指长期的封建制度开始崩溃,但没有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重点讲的对内一面。它们互为表里,密切不可分,取消其中的一面就不存在另外的一面。中国多了一个外国侵略,少了一个民族独立,多了一个外国支持的封建统治势力,少了一个工业化、近代化。中国社会历史要前进,必须反帝反封建,取得民族解放独立,打开走向近代化的道路,认定中国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就是指出这个历史真理,这就是它的意义。说什么提出“半封建”延误了中国反封建任务的完成,那么,这个“全封建”除了共产党领导人民废除了的封建土地制度和推翻了的蒋介石政权又是什么呢?说外国破坏中国领土主权不能改变社会制度,那么,英国占领香港、日本占领中国台湾和东三省,是不是对那些地方实行殖民统治?说辛亥革命以前为封建社会,以后为资本主义,那岂不是说,辛亥以前以后都不存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踪影了吗?这一些,不管出于什么设想,实在是不通之论。科学研究只追求对事物的客观认识,与“境外”境内是否接轨全不相干,就像中国革命、中国历史走自己的路,与“境外”态度如何,毫不相干一样。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其他任何社会一样,是一个整体运动过程。民族压迫与近代工业同时存在的下降与上升两条线,两个走向的矛盾运动,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整体运动的两个方面,两种方向。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相结合,把中国推进了黑暗深渊;民族工业、新的社会力量出现,给中国前景带来了光明。否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存在,那既是否定中国在帝国主义侵略与封建统治下在黑暗深渊里下沉,也是否定经济基础变化、新的社会力量出现,以及中国开始朝着光明的前景行走。照那些否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说法看来,中国近代120xx年的正反两面,实际上什么都不再剩下,只剩下了漆黑一团或者白茫茫一片。

革命与改良方面的问题,报纸上有专文论述,不去重复。有两点在这里强调一下:

(一)什么是中国近代史的脊梁或者说是贯穿于其中的主旋律?回答是革命运动,人民起义。中国严肃的历史著作是这么叙述的,西方严肃的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著作也是这么讲的。因为事情的本来面目就是那样。美国首屈一指的中国问题学者费正清于80年代出版的一本主要讲孙中山、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的书,题目就叫《伟大的中国革命》。他出版的另一本书题目叫《观察中国》,叙述中国革命,一直讲到“四人帮”垮台。他说,美国人不了解中国,主要是由于不了解近代中国历史,中国近代历史的基调是革命。“基调是革命”确实讲到了中国近代史的点子上。谈论革命与改良,首先必须抓住中国近代历史的脊梁或者基调。人们不管赞成与否,对此是无法否定,也无法王顾左右而言他的。

(二)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把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地、半独立国。但中国除了部分地区,到底又没有变成外国殖民地,这与历史的脊梁即革命运动、人民起义又是什么关系?在此且看看义和团这个由农民群众掀起,一直受人贬责的历史风暴。义和团抱着排外思想,带有不少封建愚昧的东西,最后被地主阶级统治者出卖而告终。尽管如此,它却起了阻止了甲午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的列强瓜分,变为殖民地的历史作用。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前后,对于是否要或者如何瓜分中国,讨论和争论不休。这时,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已经37年的西方侵略中国的谋主、代言人赫德说,瓜分中国行不通。“不论中国哪一部分领土被分割去,都必须用武力来统治。像这样,被分割去的领土越大,治理起来所需要的兵力就越多,而骚乱和叛乱的发生就越是确定无疑。中国如被瓜分,全国就将协同一致来反对参与瓜分的那几个外国统治者。”话讲得相当透彻。换一个说法,侵略者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协同一致来反对中国人民,而不是瓜分中国,把它变为一块块帝国主义的殖民地。赫德又说,义和团“这个运动已经掌握了群众的想象力,将会像野火一样烧遍全中国,简单说来,这是一个纯粹爱国主义的自发自愿的运动,其目标是使中国强盛起来”。“这个运动对于世界其余各国不是吉祥之兆,但是中国将有权力采取行动,中国将贯彻它的民族计划”。(《黄祸论历史资料选辑》第152、145、146页)这些话都是一个意思,中国人民的反抗,对帝国主义是“不祥之兆”,但又是无法加以阻止的。

中国近代历史上自有革命起,就有反对革命的声浪起。革命残酷流血呀,革命不如改良、不如开明专制呀,革命破坏稳定呀,革命过激呀,等等。革命者的态度从来是相应不理,向着时代指引的目标、道路前进,曲折反复,直至达到某种解决。中国革命是这样,其他国家的革命也是这样。所谓时代目标的某种解决,是社会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实现一定的或者非常深刻的变革,旧的制度、秩序靠边或者消失,新的制度、秩序树立起来。革命于是宣告胜利了,历史由此再展开一个新局面。因此,世界上没有哪个伟大民族、先进国家是不把自己历史上的革命引以为光荣的。美国隆重的国家节日是独立纪念日。法国的国庆是大革命中群众攻占巴士底狱的日子。俄国有十月革命节,有卫国战争胜利日。中国革命是中国历史的光荣,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力妄自菲薄。一些论者反其道而行之,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及其代表人物的假丑恶,像变戏法一样,描绘成为真善美的化身,而对于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运动则说成仿佛是中国穷困落后、黑暗纷乱的祸首与根源。它与学术研究不沾边,但确实是一种在讲历史的名义下制造的社会舆论。“历史无用论”被人们说了很久似乎已成定论,现在看来也不尽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中国历史翻开崭新的一页。近代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不独立,社会落后,无法工业化、近代化那两个基本问题,现在发生了以前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变化。

关于民族独立。从150年前开始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殖民地的世界列强,如今不再是与旧中国那样的关系了。再过100多天,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日本政府首脑去年“八一五”对日本侵略中国表示了道歉;前此,日本天皇也特地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中俄两国边界条约和一系列有关协定的签订,把双方的关系建立在长期互利合作基础上了。德国、法国与中国早已不存在任何历史遗留问题。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也是核俱乐部一个成员。这就是中华民族今天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地位和状况。

对于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前进的道路打开了,尽管中国要赶上发达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小康已经在望,举世共认,不需要细叙。但是,如果以为中国近代史那一页一经翻过去,就再也没有必要加以回顾,加以过问了,再也没有必要加以认真研究了,或者即使回顾,那也无非是历史的过去,任凭你去怎么解释,怎么编造,与我们今天也没有多大关系。说不说由他,信不信由你,何必大惊小怪,小题大作。如此等等。但是,我们知道,新中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从昨天即从近代史上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现在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是由任何其他什么决定的,是近代120xx年历史反复斗争,反复选择而来的。你认为它合理也罢,不合理也罢,你无法去改变历史。事实上只有了解过去的历史,才能认识我们所走的道路总体上的合理性。我们只有知道近代,才知道今天前进了多少,只有知道近代也才能了解应当如何去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这与我们经常说的爱国主义,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存在直接的重要的关系,一点也不假。这是现代史与近代史关系的一个方面一个部分。但还不止这个方面这个部分。

现代的中华民族独立了,国家近代化的道路打开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的现代化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行之有效的一切对外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坚持接受世界上一切先进的事物。这是毫无疑问的,不可改变的。历史和一切其它事物一样存在于矛盾运动中,旧的矛盾克服了,新的矛盾又会出现,而且有些旧的矛盾也可以在新的形势下存留下来,兴妖作怪。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仍有继续捍卫民族独立,不受外敌侵犯的问题,仍有保卫国家现代化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的问题。这也就是说,与中国近代史上的两个基本问题有关的斗争今天还在继续,而且这种斗争还会在相当的时间里继续下去。举世共知,冷战结束以后,美国企图独霸世界,抱着霸权主义的态度对待世界,也对待中国。有人公开宣布把中国作为“假想敌国”,宣布要所谓“遏制中国”。某些势力在中国领土中国台湾、西藏和其它一系列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制造两国间的麻烦和事端,妄图改变中国的社会制度,使中国沦为国际资本主义的附庸。日本在侵略中国的8年或20xx年战争中遭受失败投降。50年过去了,现在日本随着经济势力的增强,不甘心于当经济大国,要当政治大国。军国主义势力又蠢蠢而动,越来越嚣张,妄图重温“皇军赫赫战果”的旧梦。前人早就说过历史是可以重演的,尽管不会一模一样地重演。我们切不可以忘记,与中国近代史上两个基本问题有关的斗争今天还在继续这个现实,不要自我麻痹、自我陶醉。历史发展过程中,常常出现种种不可预料的情况。近代史领域美化帝国主义侵略,美化封建阶级统治的议论愈出愈奇,其中有些来自两个继续的背景,恐怕是无法否认的。

近代中国屈辱史心得体会简短篇十

一向以来,我都喜欢古代史。古代的中国格外辉煌,以王者自居。最不喜欢的是近代史,近代的中国不停地割地赔款,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

近代历史给人一种感觉是近代的屈辱都是软弱的皇帝和一帮妥协的大臣造就的。读《中国近代史大纲》后,我意识到也许我所学到的历史并不全面。基于多重因素考量,历史书的编者才编出来了这样给人以指向的历史。

作者蒋廷黻以超出个人的境界来再现当时历史,分析出现那些局面的原因。重点从外交的方面入手。对李鸿章、琦善等当时主和的大臣深入剖析。在他笔下主和的大臣求和事出有因,他们超越了一般的民众对事物的认识,综合利弊得出最有利中国的结论就是求和。并非他们贪生怕死,投降。相反他们外交本事突出,才在当时能够与外国拟定和签订条约。

我固有的认知此时好像所以变的更加客观了一点。以后我也许会尽量避免带有任何主观偏向讲解历史事件。我要做的可能是找到尽可能多的史料,还原当时的历史,是非功过,自有人内心评说。

书中还说到每当出现无法解决的事情,清政府总设法使他成为悬案。书中还详细披露了东北出现争议的根源和过程。这些都是我以前从没有思考过的问题,而从这之后我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

这本书书名给人一种纯理论知识的错觉,其实资料却十分具有可读性,作者的个人见解无时无刻不显现期间。确实是值得一读的历史书籍。

近代中国屈辱史心得体会简短篇十一

中国近代史上的百年屈辱史是指自1840年至1949年间,中国遭受西方列强和日本的侵略和压迫的历史时期。在这段艰难的历程中,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和磨难,但也铸就了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的不屈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在今天我们还是应该回头审视这段历史,学习其中的教训,思考如何走出一条适合中国自身利益的道路。

第二段:列强侵略的根源。

列强侵略的根源根据官方解释是因为中国“闭关锁国”不放外贸,不进口外货,对外交往不允许直接来往造成的。其实,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在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社会制度和军事力量等各方面的落后。而外商正是因此看到了中国生发的巨大商机,想方设法侵略中国,从而实现自己的利益。值得一提的是,在那个时代,中国官方部门对中国社会的落后和面临危机不予关注,同理也难以和祖国人民建立起联系,而对于不断上伸的外来势力,多以妥协委曲以求得短期的“太平”为目的,直到形势日益恶劣。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列强先后“协约”,“调防”、“开铁路”,“领租地”,借口各种“条约”政策接连不断的加害亏待中国,并对中华文化进行了残酷的摧残和破坏。如“马关条约”和“下关条约”,日本对中国的惨无人道暴行,都向我们暴露了中国当时处在的一个极端危险、极端困境的现实。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在当下国际关系的角度上,中国对外交往需要建立立树正面的外交关系。我们需要学习那些在国际关系上走得比我们好的发达国家的做法。其次,我们要牢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迈进现代化的步伐。同时,还要加强道德素质教育,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民族荣誉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使祖国得到更为坚定的支持。最后,我们也要学会透过平民百姓的角度来看待这段历史,用更加具有仁爱之心的思考方式审视这段历史,防止悲哀往事的重演。

第五段:结论。

在中国百年屈辱史中,我们所面临过重重阻隔和挫折,黯然失落之时。这时候我们就应该挺起胸膛,重新回到起点,从自身的发展上寻找出路,以实现民族复兴的奋斗目标。历史的经验已无法在当时避免,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从被遗忘的历史中,谱写出一个属于中国的曲子,向世界展现出我们的魅力,让自己一点一滴的变得更好。我们要记住,我们在发展中走的不是影印他国的道路,而是自己命定唯一的合适道路。

近代中国屈辱史心得体会简短篇十二

[摘要]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为求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民族奋斗史。民族民主革命是他的主题,旧、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他的内容。回顾中国近代史,探索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历程。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民族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族主义革命。

中国的近现代发展史,是一卷被鲜血浸满鲜血又惨遭蹂躏的长卷。中国人民饱受列强的欺压与凌辱,深受国弱民贫的危害。鸦片战争的屈辱、联军侵华的无奈、日本扩张的悲惨遭遇„„但同时,就其本质与主流上来说,中国近现代史又是中国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民族民主革命、艰苦探索的历史。1840年,英国发动了世界知名的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了巨大的转折。鸦片战争以前中过是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以后,通过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国的社会矛盾也由阶级矛盾转化为民族矛盾,革命任务也发生变化,由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转变为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鸦片战争掀开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页,也拉开了中国革命的序幕。面对帝国主义的入侵,我们不得不拿起武器,保卫自己的祖国,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

中国革命的目标是争取国家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革命性质是民族民主革命。革命因为前后期的领导阶级分别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而又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族主义革命两个时期。

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国家实现近代化的重要内容。在我国明末清初开始出现了民主政治的启蒙思想;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政治思想的传入,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建立民主政治的探索,都以失败告终。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79年,即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然而当时的统治者大清王朝却对此置若罔闻,甘当“洋人的朝廷”,使得国人对清政府更加失望,国内要求变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等一系列的变法革命运动爆发,一位位爱国主义分子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受启蒙思想的影响,一批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知识分子发动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却惨遭清政府的屠杀。我们付出了血的代价,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牺牲让我们认识到,想通过改良的方法来救中国是行不通的。我们不能依靠清政府,而是要依靠人民大众。于是伟大的国父孙中山先生领导了世界闻名的辛亥革命,要通过武装斗争的方式来救中国。辛亥革命成功了,但它也是失败的。不可否认,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历史上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居住专制制度,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但是中华民国却错误地将帝国主义列强当作了朋友,孙中山先生甚至发表了《告各友邦书》,承认各个不平等条约的有效,期望换来帝国主义的支持。这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与妥协性。

尽管如此,中国的历史通过这次革命被改变了。我国的社会性质虽然没有改变,依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辛亥革命成功地推翻了清政府,为中国的未来带来了希望。但毕竟由于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导致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事实证明资产阶级革命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然而就在这时,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西主义,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无产阶级是革命性最彻底的阶级,也因为如此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于是,又一批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发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此无产阶级知识分子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必须拥有一个新的救国阵营,有一场新的、来自于人民群众的民主革命,这样,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其本质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无产阶级将“三民主义”取代的革命斗争,也是中国社会制度进步的象征。此次革命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19~1927)。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并直接促成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拥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此后,中国共产党不断发起工人暴动,反抗北洋政府统治。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国民党与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促成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1927年,在国民党右派的破坏和中共内部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下,接连出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宣告失败。

第二阶段(1927~1937)。

这一阶段被称为“土地革命”时期。

由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开始,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群众打响了武装反抗反动派的第一枪。秋收起义后,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开辟了以井冈山为代表的无数农村革命根据地,并成功粉碎国民党数次“围剿”。1933年由于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影响,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开始工农红军被迫进行长征。1936年三大主力会师陕北,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在此期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并虎视眈眈、不断向南推进。中共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战;而国民党为了稳固政权采取了“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最终导致国土沦丧。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结局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第三阶段(1937~1945)。

这一阶段被称为“抗日战争”时期。

以“七七事变”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艰苦卓绝的八年全面抗战时期。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代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维护了国家的主权独立,极大地提高了国际地位。中国在此后称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第四阶段(1945~1949)。

这一阶段被称为“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共进行重庆谈判,签订关于和平建国问题的协定(即“双十协定”)。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内战。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解放战争最终获得胜利,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除台湾、西藏以及港澳以外全部的大陆领土(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香港和澳门分别于1997、1999年回归祖国)。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即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中国近代史的结束,也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数千年来,中国的历史是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近百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又凭借坚船利炮,把中国一步步拖入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但是却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中国人民为了自由、民主、独立和统一整整奋斗了一个世纪,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争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我们从中吸取了宝贵的经验。

4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团结就是力量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取胜的法宝5落后就要挨打。

[参考文献]。

1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2张宪文主编:《中华民国史》(4卷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高瑞泉主编:《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4许纪霖编:《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上、下),东方出版中心,2000。

6陈旭麓:《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与改良》,历史研究。1980(6)。

7沈渭滨:《略论近代中国改良与革命的关系》,江苏师院学报。1981,(2)。

8郑师渠:《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与反封建主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1,(3)9高放:《中国近现代史三次探索社会主义的热潮》,人文杂志。1981,(5)。

10王金铅:《略论中国现代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历史研究。1983,(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