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数学教学课件心得体会总结 数学教学设计培训心得体会(八篇)

  • 上传日期:2023-01-03 07:24:30 |
  • ZTFB |
  • 7页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设计数学教学课件心得体会总结一

一.教材分析:

1、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所有数学知识学习,都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问题情景引入学习主题,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问题,以展开数学探究。

2、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包括归纳法则与方法,描述概念等。

3、使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增强学好数学地信心。力图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展开。

4、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课本中的习题分为两类:一类面向全体学生,为他们熟悉和巩固新学的数学知识,加深对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所设;另一类则面向更多数学学习需求

二.教学措施:

1、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2、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去其他老师的听课,吸取他们的优点,改进自己的工作。

4、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成绩。

6、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形成,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三.教学安排

二月:第五章 三月:第六、七章 四月:第八章

五月:第九章 六月: 第十章 七月:总复习

四.复习考试

好的耕耘,好的收获。教学工作有喜有乐也有苦。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原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争取本学期教学工作有进步。

关于设计数学教学课件心得体会总结二

教学反思又称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批判地观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对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反馈、评价、探索,解决教学中的的实际问题,针对教学中的“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的过程及效果,对它们的合理性做出准确的判断,查摆自己缺陷,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下面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应用教学反思的几点做法。

一、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师设计教学方案,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设计教案时,要预测学生遇到的问题,那些地方学生不容易理解,根据学生要遇到的问题,设计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反思自己或他人以前在讲授这一教学内容时曾遇到过那些问题,有那些经验,应该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解决的,效果如何?然后进行新的教学设计。

在设计新的教案时,要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可能会遇到那些新问题,针对出现的这些新问题,可采取那些策略和方法。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根据以往经验,学生对“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规律不够理解,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现象,在教学设计时,为加深学生的理解,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操作,进行分铅笔试验,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最后让学生在操作实验中自己得到了“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规律。

二、课堂教学反思

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效果反馈信息不断地反思,反思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设计出一套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不断完善教学方法,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思维障碍时,教师应及时反思,如何启发引领学生克服思维障碍,当学生发生意外事情时,教师及时进行反思,如何机智地处理发生的意外,使学生及时恢复到正常的思维状态。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时,有这样一道题:一梯形上底是3米,下底是5米,高是2米,求梯形的面积。在解答此题时,有一学生列式为:3+5=8(平方米),当学生都笑他错误时,他却理直气壮地说:“梯形的高是2米,可计算面积时,公式又要除以2,乘以2再除以2,可以相互抵消,所以只要把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加起来就行了。”听他这么一说,感觉还有道理,此时我顺势引导:“是不是所有梯形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呢?”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得出:如果梯形的高不是2米,就不能用这个方法了。

教学中,常常会出现类似这些我们不能预料的问题,我们要及时地反思,启发引导学生克服思维障碍。

三、课后总结的反思

课后反思主要是教师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反思性回忆,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等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教学程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研究产生不足的原因,思考今后改进优化的方向。课后总结反思,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反思教学成功之处

每一节课螳都是师生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按照预先设想的教学方案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如各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巧妙地新课引入,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教学中的亮点,精彩片断,以及教师在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示、情境的创设而产生的灵感,与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处等,课后进行认真反思,记录下来,为今后教学提供参考。

2. 反思教学失败之处

再完美的教学设计也可能有疏漏、失误之处,把这些课堂教学中的失败教训,如对教材理解出现的偏差,对教学重点、难点处理不当,演示、实验有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由于某种原因,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等记录下来,并对其原因作深刻的分析的探究,成为今后教学吸取的教训。

3. 反思学生的反馈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的,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独特见解或是学生的问题,如能力缺陷,思维障碍,以及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作业存在的问题等记录下来,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实施补救,特别是在课堂上学生提出的一些老师解决不了的奇特问题,记录到课后去研究。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学会如何教学和从教学中学会什么的有效途径,勤反思,也是现代教师在研究状态下进行课堂教学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提炼,从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就一定能拉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促使自己成长与进步,使自己成为一名反思型、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成为新时代的教学能手。

关于设计数学教学课件心得体会总结三

本班二年级学生共有学生40人,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景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可是还有一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头一些资料: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明白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明白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明白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白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明白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构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本事。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表内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趣味、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经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的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在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经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习万以内加减法,经过设计图案复习认识图形,经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再如: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很多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忙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我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事。本册教材供给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能够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能够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资料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景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我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善自我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在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习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一样,探索计算方法时,必然算法是多样的,我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关于设计数学教学课件心得体会总结四

教学目标

(一)通过复习一位数乘整百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掌握口算的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一位数乘的口算过程.

难点:理解并掌握满十向前一位进“1”的算理.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投影出示口算题:

(用纸板覆盖,一题一题出示)

10×5

14×2

100×7

130×2

20×3

34×2

200×4

210×3

教师提问:14×2请你说一说口算过程.(学生回答10×2=20,4×2=8,20+8=28)

教师追问:那么你能不能说一说140×2又是怎样口算的呢?(同座位的两个小朋友互相说一说)然后请同学回答(把140看成14个十,先用10个十乘以2是20个十也就是200,4个十乘以2是8个十也就是80,200加上80等于280)

教师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整百整十数)

(二)学习新课

出示例1:板书:口算14×3.

想一想 14×3的意义是什么?(3个14是多少)

根据14×3的意义,用小棒摆出来.

想口算的顺序,先拿出表示10×3=30,3个十的小棒是30,再拿出表示4×3=12,3个4的小棒是12,合起来是42,30+12=42.

板书:14×3=42.

比较14×3与14×2两道口算的异同:

(同桌或四人小组的同学互相启发进行讨论)然后请同学回答:两道题口算过程是一样的.都是先乘以被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再乘以个位上的数,只是14乘以3,个位上的数相乘,满 了十,最后一步是整十加上两位数.

做一做

投影出示:

16×2=

26×3=

25×2=

要求同学在练习本上直接写出结果.再把这几道题分别写在小黑板上,请几个同学直接写在小黑板上.待同学写完后集体订正.

分别请同学说出口算过程.

16×2:10乘以2等于20,6乘以2等于12,20加上12等于32.

26×3,25×2分别请同学互相说,集体说,个人说.反复叙述口算过程.

出示例2:板书:口算:140×3=

请同学想一想应该怎样做,然后试做.(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一下)做完后,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集中起来说出不同的想法:

因为14×3=42,那么140×3只需在42后面添上一个0得420.

把140看成14个十,14个十乘3得42个十,即420.

3乘14得42,然后再在得数后面添上一个0.

以上这几种算法,要给肯定,尤其第三种方法,给予表扬和鼓励.

做一做

投影出示:

130×5=

380×2=

150×6=

每人在自己本上直接写出结果.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能用几种方法说出口算过程.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注意个位上、十位上满十向前一位进“1”.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投影出示)

首先看完题后,想一想这里是什么意思,然后填在书上,填完后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最后集体订正.

2.填空练习:(投影出示)

明确题目要求后,在课本上填括号.

订正时请同学说出口算过程,左面三道题,被乘数添一个0,再请同学说出结果,并说明口算过程.

3.找朋友游戏.

15×3

18×2

12×5

14×4

35×2

220×4

240×3

25×4

310×3

32×3

26×2

160×6

12×4

16×5

14×3

36×2

120×4

160×5

240×2

260×2

题目卡片贴在黑板上,(或在投影上一题一题出示)答案卡片发到同学手中,当题目出示后,答案就是它的朋友.

45

36

60

56

70

880

720

100

910

96

52

960

48

90

72

42

480

900

480

520

4.文字叙述题.

投影片出示,同学们在作业 本上做.四个同学写在小黑板上,订正时用.

(1)乘数是7,被乘数是12,积是多少?

12×7=84

(2)250的3倍是多少?

250×3=750

作业 :看书第1页.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教学内容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整百整十数”.首先适量并有针对性的练习一些用一位数乘的不进位的乘法口算题,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讲授新课例1时,抓住满十进一这一难点,以旧知识引出新知识,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突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获取知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真正悟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达到能准确、迅速地口算的目的.

板书设计

关于设计数学教学课件心得体会总结五

五年级下册数学通分教学设计方案1

一 教学内容

通分(一)

教材第93 页的内容及第95 页练习十八的第1 题。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掌握,并学会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三 重点难点

1 .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2 .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算理。

四 教具准备

每人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世界地图一幅。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提问:

1 . 的分数单位是( )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 . 与 ,哪个大,为什么?

(二)教学实施

1 .出示例3 。(出示世界地图)你知道地球上是陆地多还是海洋多吗?(学生观察图进行判断)

再出示条件:陆地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 ,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 。

2 .放手让学生自己根据条件比较。学生互相交流方法、结果及理由。

3 . 小结:要比较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谁大,就是要比较 和 的大小 。因为 表示把地球总面积看作单位“l “ ,把单位“l ”平均分成10份,陆地面积是这样的3 份,海洋面积是这样的7 份,所以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也可以这样想: 是3 个 , 是7 个 ,7 个 大于3 个 ,所以 大于 。

4 .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

○ ○ ○

学生独立完成,口答结果。

提问:以上各组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同分母分数如何比较大小?(学生归纳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小结: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5 .再出示: ○ ○ ○

学生尝试比较上面各组分数的大小。

6 .请学生汇报自己比较的结果及理由。

以 和 为例,学生可以用分数单位的大小推出:因为 所以3个 小于3个 。

也可以让学生利用手中的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进行比较或画图来比较。

7 .提问:以上各组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分子相同的分数如何比较大小?(学生试着归纳)

小结: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比较大。

8 .完成教材第95 页练习十八的第1 题。

学生独立填在教材上,口头叙述结果及依据,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这几组分数的大小,巩固分母相同和分子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四)思维训练

l . 在 ,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整数?

2 .小明、小刚、小亮和小红四人分别看一本同样的故事书。两天后,他们各看了这本书的 、 、 和 。他们谁看得多?按照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起来。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在三年级学习比较分子是1 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的基础上,研究了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的问题,并且得出了结论: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比较小。

下一页更多精彩“五年级下册数学通分教学设计”

关于设计数学教学课件心得体会总结六

第一轮复习:系统复习

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1)过记忆关。必须做

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2)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3)过基本技能关。如,给你一个习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

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可将代数部分分为: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与概率等;将几何部分分为:几何基本概念,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配套练习以《中考复习指南》为主,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今年中考试题按难:中:易=1:2:7的比例,基

础分占总分(120分)的80%,因此使每个学生对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

(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它不

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4)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

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办法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5)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

率。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

(6)注重思想教育,断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成功。

(7)注重对优生的培养。在他们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

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完整、完美,使其冒“尖”。

二、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

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

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第二轮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第二轮复习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进行专题复习,如“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开放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2、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2)专题的划

分要合理,主要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3)注重解题后的反思。(4)以题代知识,由于第二轮复习的特殊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基础知识,会造成程度不同的知识遗忘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以题代知识。(5)专题复习的适当拔高。专题复习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第二轮复习的特点决定的,没有一定

的难度,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提高的,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是第二轮复习的任务。但要兼顾各种因素把握一个度。

(6)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不能加大学生的练习量,更不能把学生推进题海;不能急于赶进度,在这里赶进度,是产生“糊涂阵”的主要原因。

(7)注重集体备课,资源共享。

三、第三轮复习:综合复习

1、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查漏补缺,这好比是一个建筑工程的验收阶段,考前练兵。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2、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

(2)评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错了的题尽量不得分,让苛刻的评分教育学生,既然会就不要失分。

(3)给特殊的题加批语。某几个题只有个别学生出错,这样的题不能再占用课堂上的时间,个别学生的问题,就在试卷上以批语的形式给与讲解。

(4)详细统计中等生的失分情况。这是课堂讲评内容的主要依据。因为,中等生的学习情况既有代表性,又是提高班级成绩的关键,课堂上应该讲的是中等生出错较集中的题,统计就是关键的环节。

(5)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

(6)评讲立足一个“透”字。一个题一旦决定要讲,有四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一是要讲透;二是要展开;三是要跟上足够量的跟踪练习题;四要以题代知识。切忌面面俱到式讲评。切忌蜻蜓点水式讲评,切忌就题论题式讲评。

(7)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教师讲过的内容,学生要整理下来;教师没讲的自己解错的题要纠错;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要再记忆再巩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

(8)注意总结考试方法与技巧。

平时教学的方法措施:

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重视复习备考工作,要解放思想,改进教法。努力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分析教材,调整意见及考试说明,人手一份,上每一节课之前,认真推敲,把握好教学标高,找准重难点。积极探讨如何改进数学教学,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以后进一步深造打基础。重视发挥教材的作用。a、注意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b、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思维迁移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经常发动学生联想,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加强协作,发挥好集体作用。每周一,备课组成员在一起研讨下周所要复习的内容,每课的重难点,例题、习题的选择、处理,做好具体的分工。每人负责写好一课时的教学案,然后个人根据自己情况修改后使用。

3、抓好落实。精选习题,认真及时批改每一次作业、每一张试卷,每天面批2——3个作业。搞好分层,分层作业,分层要求,让所有学生都有不同进步,特别是踏线生。搞好辅导,每天解决踏线生1——2个问题。

4、关心爱护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于设计数学教学课件心得体会总结七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理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师:星期天,王老师和李老师一起去青远超市购物。下面就请你们算算我们各用了多少钱。

出示(1)李老师买一双棉拖鞋9.8元和一瓶色拉油12元,共用去多少元?

(2) 王老师买2盒巧克力,

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师:怎样列式?

(学生可能会列:①0.8+0.8+0.8 ②0.8×3,如果出现①,可以问“还可以怎样列?”,如果出现②,就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小练习,复习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由于小数乘以整数是整数乘法意义的下位知识,所以,教师先让学生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去同化、发现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帮助学生体验乘法和加法意义的联系。

揭示课题并板书:小数乘整数。

(一)师:你能把“0.8×3”的结果算出来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使用方法的情况。

组织交流:你是怎样算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①0.8+0.8+0.8=2.4元,

②0.8元=8角,8×3=24角=2.4元,

③0.8×3=2.4

④竖式,但对位不准确。

交流时,可让学生板演或指名说,教师板书。①②教师让学生简单说说理由,③④先让学生说说做法,教师进行正确指导并板书正确做法。

提问:这个竖式和以前的竖式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因数和积中都有小数。)

(二)接着出示(2)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钱?(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

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做在书上。)

师生说说用加法怎样算。(注意对位。)

组织交流乘法算法:你是怎样算的?

组织小组交流:你从计算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比较结果,比较对位,初步得出因数的'小数有几位,积的小数也有几位。)

师: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去乘呢?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有关。

出示4.76×12、2.8×53、25×0.103。

1、先让学生猜一猜每道题的积是几位数,再用计算器算一算,看猜想的是否正确。

2、组织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学生自主讨论。)

3、师生共同总结计算方法。(要求学生说出主要意思。)

[设计意图]在初步体验的基础上通过猜想和验证,自主得出计算的方法,要比传统的做法效果好得多。

1、指导完成第1题。

要求先说一说每题的积是几位小数,再让学生独立计算。

(如果有学生提出0.90末尾的0可以省略,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如果没有学生提出,教师直接引导。)

师小结化简问题。

2、指导完成第2题。

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填一填。

全班交流并讨论:各题的积是多少?各有几位小数?你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各自的数学实际出发,通过语言交际总结方法,沟通了旧知与新知之间的内在联系,真正理解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练习十一1~3题。

(教师重点分析2、3题。)

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长当主持兼营业员,其他组员拿着10元钱到组长那儿买东西,看谁买的东西最接近10元,花的时间最少。(根据实际时间机动安排。)

1、学习了什么?

2、通过学习,你能说说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有什么不同吗?

3、你认为怎样能准确的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关于设计数学教学课件心得体会总结八

一、教材分析

这个学期的教材是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数学教材安排了34节课,教材着重培养幼儿思考、动脑筋的好习惯和生活中的数学常识。如:《10以内的分成组合》、《比较大小》、《10以内的加减法》、《时间的变换》、《几何图形》等,教材从多方面开发幼儿的智力,发散幼儿的思维,培养幼儿多动脑思考,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二、教学目标

1、使幼儿运用观察、比较、对比等数学方式学习类包含关系。

2、帮助幼儿初步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和分成。

3、指导幼儿认识生活中的加减法,进一步认识时间,并知道怎么在生活中运用时间的变换。

4、让幼儿初步了解、认识几何立体图,让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5、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和作业习惯。

6、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书写能力。

三、班级情况分析

学前班是幼儿升入小学的过渡期,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根据时代以及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来分析,孩子们的反应能力和学习程度有一定的差异。数学是一门提高幼儿智力反应能力的一门课程,针对幼儿个体和全面素质的要求,教师会用心、耐心、信心教好每一位幼儿。

四、教学措施

1、深入钻研教材,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好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优美、全面的图片,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根据幼儿班的特点,以鼓励表扬的形式支持幼儿自主学习,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加强幼儿对数学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幼儿多思考多动脑多操作。

五、活动进度

第一周

1、按群计数

2、序数的运用

3、6的分解组合(一)

第二周

1、6的分解组合(二)

2、6的加减(一)

3、6的加减(二)

第三周

1、互换关系

2、复习几何图形

3、类包含关系

第四周

1、7的分解组合(一)

2、7的分解组合(二)

3、7的加减法(一)

第五周

1、7的加减法(二)

2、互补关系

3、活用基数和序数

第六周

1、时间的变换

2、学会看时间(一)

3、学会看时间(二)

第七周

1、学会看时间(三)

2、计算时间(一)

3、计算时间(二)

第八周

1、8的分解组合(一)

2、8的分解组合(二)

3、8的加减法(一)

第九周

1、8的加减法(二)

2、竖式加法(一)

3、竖式加法(二)

第十周

1、竖式减法(一)

2、竖式减法(二)

3、9的分解组合(一)

第十一周

1、9的分解组合(二)

2、9的加减法(一)

3、9的加减法运算(二)

第十二周

1、等量转换

2、认识"" 和""

3、比较大小

第十三周

1、比较的可逆性和相对性

2、比较的传递性

3、10的分解组合(一)

第十四周

1、10的分解组合(二)

2、10的加减法(一)

3、10的加减法(二)

第十五周

1、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2、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一)

3、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二)

第十六周

1、10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2、10以内的减法应用题

3、看图编应用题

第十七周

1、根据算式编应用题

2、哪是它们的家

3、巩固复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