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五个重温活动心得体会如何写(二篇)
- 上传日期:2023-01-02 16:25:59 |
- ZTFB |
- 10页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有关五个重温活动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关于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政治能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从对照检查材料的写作要求上来讲,一个方面的对照检查要求中,一个逗号或顿号就是一个查找方面。我们在找问题时,既要立足于全面,善于从各个角度进行剖析,对自己进行精准画像;又要避免选择问题过于宏观,不好把握着力点。因为中央省市县,每个层级有不同的政治属性和政治要求,有的问题省一级可以查找,并很容易把握到突破口;但县一级就不能随意查找,给自己乱扣帽子。
按照一个方面三个问题的非官方要求,建议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政治能力和坚定“四个自信”三个方面查找问题。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全面系统的重要理论,虽然在之前年度的民主生活会中,已经进行多次查摆,但这是一个常学常新,长抓不懈的过程,必须时时检视。但不能再简单地围绕学习不系统、不全面,学用结合不够等角度进行查摆——不能体现出“时效性”和“实践性”。
建议围绕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某省某市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中青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等方面进行问题查摆。值得一提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班开班式上提出的“七种能力”:政治能力、调查研究、科学决策、改革攻坚、应急处突、群众工作、落实,都可以包括在本次5个方面问题的查摆中。虽然这些是对中青年干部提出的,但也是对全体党员领导干部提出的具体要求。因此,在5个方面问题查摆中,可以围绕这7个方面进行画像。
2.提高政治能力。提高政治能力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的时代需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关键是要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班开班式上提出的“七种能力”中,政治能力也是排在第一位而政治能力不足和虚化,是当前领导干部普遍存在的“短板”,因此建议查摆。
3.坚定“四个自信”。这个方面,在以往年度的查摆中,已经进行多次检视。但今年在疫情防控方面,再次显示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因此,在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方面,可以进行查摆。
4.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方面,内涵丰富,但比较好查摆的角度,在今年5个问题中的第2方面、第4方面、第5方面都有涉及和交叉,如: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带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旗帜鲜明地批评和纠正违规违纪言行。因此,建议将这些问题放到后面进行查摆。
以下为第一方面参考思路:
1.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内容学习不够及时和透彻。虽然充分利用理论中心组、专家辅导、大讲堂等形式,通过自学、集中学等方式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分阶段、分层次、分内容的学习,但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中青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等,还未做到第一时间深入学习,系统领会,有时还习惯于碎片化的理解,局部性的领悟,精研深思少,照本宣科多,在理解、掌握和运用最新指示精神方面不同程度“慢半拍”,这看似时效性问题,但实则是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不强的一种具体表现。
对如何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工作思之不深、研之不透,将学习研讨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做得还不够。特别是面对疫情影响下的国际国内大形势,未能活学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将新理论、新要求灵活转化为破解疑难、化解问题的思路办法上还存在差距,没有高质量地处理好当前与长远、防控与发展、部分与整体之间的辩证关系,使一些工作打了折扣。
2.对标新形势、新要求,在政治能力上还有差距。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政治能力就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就是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作为党员干部,自己在当前国际国内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对西方国家利用技术优势、话语优势和舆论霸权以各种隐性隐秘的植入方式,极力宣扬散布西方普世价值观等错误思潮缺乏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有效应对措施,从政治角度观察、分析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少,缺少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政治定力和把握复杂问题发展变化趋势的政治能力,“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不够高,未能做到花繁柳茂处拨得开、雨骤风狂时立得定。
对年轻干部政治能力的要求不高不严,一些年轻干部把自己行动上不出格等同于政治上合格,对此自己缺少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对政治上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也未能做到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使一些年轻干部政治能力欠缺,缺乏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出现对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部署、肃清流毒影响等工作的政治意义认识不够到位问题,影响了一些工作有效落实。
3.利用疫情防控优势,推动干部群众坚定“四个自信”做得不到位。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我国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得到了充分彰显。虽然自己能够认识到把握这个机遇的重要性,但由于始终忙于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工作,未能及时有效地将这些优势进行正面宣传、正确导向、正向激励,也没有贯穿到疫情防控的各环节、全过程,仅仅通过集中学习、座谈研讨、调研指导等方式,小角度、碎片化地进行宣传、灌输和引导,未形成强而有力的宣传势头,使个别干部群众盲目地相信一些西方媒体和自媒体利用疫情中发生的个别社会事件和现象进行炒作煽动、混淆视听的行为,在将我们的制度优势成果转化为全民共同抗击疫情的斗争精神和强大动力方面还有所欠缺。
第二个方面问题
关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
这是五个方面中,比较难写的一个方面,原因在于不好把握其内涵和外延,有时不免会写“跑题”。
这个方面由三句话构成,从逻辑上讲构成了因果和条件关系;从对象上讲突出党和群众两个主体,因此,在起草的时候,必须厘清逻辑层次和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准确画像。
1.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是一个大命题,是我们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中居于统领地位的最大优势,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深刻体悟并践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十四个坚持”中,第一个坚持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十四五”规划的突出亮点是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这些足以见得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极端重要性,但当前党员队伍现状并不乐观。
查找这个方面问题,要从体悟和践行两个角度进行画像。
体悟上,对国之大者一定要心中有数,要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
践行上,就是“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把方向”是把好政治方向;“谋大局”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看问题;“定政策”是制定政策要体现实践主体的意志、愿望和目的;“促改革”是善于立足现实和长远两个维度去谋划改革。
2.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政治功能是政治能力五大方面中的一个方面,是各级党组织的基本功能。政治能力在今年对照检查第一方面已有涉及,这里又单独列出,足以见其重要性。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基层党组织“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这一规定明确了各级党组织今后的工作重点,同时也揭示出各级党组织存在的普遍问题,即组织力不强,政治功能不突出。
查找这方面问题,可以从党组织软弱涣散、落实民主集中制不够到位、基层党组织机构设置和活动方式跟不上时代步伐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三会一课”走过场、批评和自我批评不够严肃认真以及选人用人等方面进行查摆。
3.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方面。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最终的结果就是能够团结带领群众贯彻落实好决策部署。
这个方面,可以围绕服务群众的主动意识不强、听取群众意见少、联系群众不够紧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不力、调研缺位等方面进行查摆。这方面,要注重融入领导和依靠群众抗击疫情的相关内容。
以下为第二个方面参考思路:
1.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够到位。未能准确理解和把握党的全面领导的内涵和外延,也没有将其完全贯穿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主观认为一个领域、一个方面、一个环节不强调党的领导,也不会有大的问题,于是在日常工作中,强调干好实际业务多了一些,突出党的统筹领导作用少了一些。
特别在抗击疫情期间,党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发挥不够好,往往只注重简单下命令严防死守,很少从党的执政层面和大局大势的角度分析和处理问题,在谋划战略、制定政策、部署任务、推进工作的实践中,缺少了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定海神针”和“尚方宝剑”,在处理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后的问题、一般矛盾和深层次矛盾、待完成的任务和新提出的任务等交织叠加、错综复杂的关系时,把握不住内在规律,常常力不从心,导致处理问题和化解矛盾不够科学合理,全面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果。
2.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不够到位。在抓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结合上方法不多,形式不活,效果不好,导致一些基层党组织政治站位不高、政治意识不强,政治核心作用发挥不好,对党员疏于教育、监督、管理,对群众也未能起到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的作用,使个别党员干部不重视党的建设,漠视党规党纪,党的意识、政治责任以及自身的荣誉感、使命感有所弱化,理想信念出现偏差。
对党员干部的政治训练和实践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党员干部缺少必要的政治历练和政治经验,缺乏建构政治责任心、政治使命感的有效路径,特别在防控疫情期间,一些党员干部面对复杂严峻的局面,战略定力明显不足,不会与群众打交道,缺少掌控大局、协调四方、应对风险和发动群众的能力。
3.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够到位。对群众工作缺少知微见著的敏锐性和与时俱进的紧迫感,未能及时察觉群众利益诉求的多样化和工作特点的多元化,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新形势下,自己的思想有时还停留在相对封闭的环境做群众工作的时代,有时出现工作被“倒逼”问题,特别是在应对疫情期间,本来比较好处理的工作,由于没有考虑群众工作的新特点,继续采取老办法处理问题,引导教育群众方式不够灵活,未能及时有效地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在疫情期间,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同干部群众谈心、群众满意度测评等制度坚持得不够好,联系群众不够紧密,下基层调研不足,对疫情下的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缺乏深入研究,没有全面准确把握群众的思想动态,未能形成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抗击疫情的最大合力。
工作决策中,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下,考虑如何把工作坐稳多了一些,没有更多地站在群众的立场和角度思考问题和谋划工作,在返岗复工、春耕备耕、脱贫摘帽、就业增收、社会保障、入学就医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上,未能做到感同身受和换位思考,一些工作群众并不满意。
第三个方面问题
关于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着力破解突出矛盾和问题,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统筹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抓好脱贫攻坚等工作。
相比其他4个方面,这个范围比较广,必须要把握住核心要义,不然就会写得支离破碎。如果第一个方面的核心词是政治,第二个方面的核心词是组织,那么这个方面的核心词就是责任。
要写好这个方面内容,就必须从思想认识、个人能力、落实效果三个层次进行查摆,突出主观两个字,也就是你怎么去看,怎么去做,做的怎么样的问题。这个方面,不能再让下级“背锅”了。
1.履职尽责。核心词,干事。是否能做到疫情防控和具体工作两不误,两推进。
2.担当作为。核心词:斗争。在特殊情况下,是否能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3.着力破解突出矛盾和问题。核心词:勇气。在疫情防控的大形势下,各种前所未有的矛盾和问题纷至沓来,是否有勇气去面对和解决。
4.防范化解风险挑战。核心词:能力。风险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如果这些方面都要查摆,就没有针对性了,要突出是否具备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能力。
5.统筹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核心词:落实。“六稳”“六保”是中央的明确规定,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因此,不能在落实意识上着力,要在落实方式上寻找问题的突破口。
6.全力抓好脱贫攻坚等工作。核心词:实例。如果说上面是务虚,这个就是务实,在5个角度中,需要加入含有具体业务工作的实例。
以下为第三个方面参考思路:
1.缺少一抓到底的劲头和韧劲。作为主要负责人,习惯把精力更多放在把方向、抓大事、谋全局上,但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情况下,自己没有快速地转变和调整工作思路和方式,对一些需要自己统筹协调的工作,没有做到抓常、抓细、抓到底,对基层推进落实的时度效未能完全做到统筹掌控、末端督导、一线问效,有些大事要事即使做到了全程跟踪,但也缺少“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韧劲,有些工作出现头重脚轻的问题,致使少数事项未能打通“最后一公里”。比如:xxx。出现这些问题,说到底还是我履职尽责不到位导致的。
2.缺少一往无前的斗争精神。虽然对工作始终保持着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但在当前矛盾复杂的工作条件下,退字和稳字逐渐替代了斗争精神,在处理一些长期性、艰巨性、棘手性的工作时,往往畏难厌战,有时会疲于应付,满足于不超时、不出错,过去那种敢于碰硬、敢于较真、敢于斗争的精神有所丧失。
特别是面对一些已经进入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工作任务,对一些涉及改革发展的瓶颈和难题,有时怕影响现在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局面,瞻前顾后、犹豫彷徨,结果束缚了手脚,造成了被动,致使一些原本可以“弯道超车”的工作,失去了快速发展的良机。
3.缺少自我挑战和突破的勇气。在疫情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市先期各项工作稳中有进,发展形势良好,因此,不免有“稳坐中军帐”的思想倾向,存在站位不够高、认识不够深、埋头拉车等问题。
面对“标兵渐行渐远、追兵越来越近”的严峻态势,面对与其他地区相比还有诸多方面的差距的现实,自己缺少放开手脚,抓住机遇、实现赶超的勇气,特别是在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抢抓机遇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更多撬动经济增长新支点、打好政策“组合拳”等方面,主观上缺少前瞻性、战略性、长期性的思考意识,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工作质效。
4.缺少有效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能力。对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认识不够深刻,把握不够精准,虽然有意识地通过学习、实践等多种方式增强自己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但在见微知著、未雨绸缪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未能科学把握风险传染、转化、联动规律,在风险治理前置防线、前瞻治理、前端控制存在短板和不足。
虽然建立了风险研判机制,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责任分解到具体地区、部门、单位,但在定期全面排查、深入研判风险因素和苗头等方面,未能做到逐项查漏补缺、逐个精准拆弹,导致一些问题得到不妥善处理。
5.落实“六稳”“六保”工作要求有所不足。虽然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工作要求,但未能完全站在守住经济社会正常运转的底线思维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往往只注重重点突破,忽视全面统筹,还存在“眉毛胡子一把抓”问题。
有时工作先想到的是怎样尽快完成,未能站在防风险、打基础、惠民生、利长远的角度统筹谋划工作,特别是任务多、压力大的时候,工作方式相对简单,存在能过关就行的想法,结合实际研究不多、站得不高、看得不远,工作上还有前松后紧、不够扎实细致的现象。
比如:xxx大多数是按照要求开展一些活动,看似声势不小,但却未真正能起到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的实际效果。
第四个方面问题
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对照党中央提出的“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加强科学谋划,推动高质量发展。
这个方面是最难写的。原因在于单位层级太高,很难写实;部门层级太低,又很难写虚;党委政府面太广,很难抓住重点;业务部门面太窄,又不好融入大局。
查找问题本来就是要虚实结合,高低相济,而这个方面帽子太大,范围太广,触角交叉,因此,需要一定的宏观思维和语言功力。
1.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重点要在自觉性、紧迫性、责任感上着力。学习贯彻主要不是查找是否学习贯彻,而是学习贯彻的是否全面、深入、有力,是否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主要是谈自己,不是谈别人;主要是谈思想,不是谈措施,因此,要多向自己开炮,不要向其他人甩锅。
2.对照党中央提出的“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六个方面: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2035年远景目标:从九个方面勾画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
这里要结合各单位、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业务特点,高位对标对表,细处查找问题。
3.加强科学谋划。这里要突出“科学”两字,查找谋划是否够“科学”。“科学”的关键词无外乎就是辩证、统筹、全面、系统,等等。
4.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是前三点的主题和核心,在方法论上要在改革创新上补短板,在实践论上要在组织推进上找问题。
以下为第四个方面参考思路:
1.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标准不够高。虽然自己通过集中宣讲、座谈研讨、专题学习等方式,带头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力求深学细研、学深悟透,但对标对表党中央的高标准和严要求,自己在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时效性以及贯彻的系统性、全面性、深入性上还存在一定差距,未能深刻理解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重要任务、重点举措,对全会提出的一系列举措所蕴含的重要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考量掌握也不够精深,在学习贯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上没有形成思想和工作合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高质量地落实到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工作中去。
2.编制“十四五”规划质量还不够高。虽然能够理解和把握党中央“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基本理念和重大部署,但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以及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的认识还不足,思想上不免懈怠,因此,对“十四五”规划没有进行更加全面、深入和透彻地研究,往往只注重“知其然”,没有完全做到“更知其所以然”,致使在研究制定和谋划本地区的“十四五”规划时,谋篇布局不够科学合理,战略性、前瞻性、系统性、操作性也有所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市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发展等重点领域工作的高质量推进。
3.改革创新的力度还不够大。虽然自己时刻坚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但对在新的历史方位中找准坐标定位、谋划战略转型路径方面思考和研判得还不够多,未能准确抓住国内新一轮创新资源布局机遇,与一些地区相比,我们在制定创新路线图、产业链创新图,打造高质量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构建高效协同的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体系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以高质量创新引领支撑高质量发展做得还不够到位。
虽然能够在大系统、大循环中找准自身功能定位和使命任务,积极适应、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努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积极作为,但创新能力有时适应不了高质量发展要求,未能全方位地把新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没有拿出更好地方式解决好循环堵点、改革难点、发展短板、民生烦点,创新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答卷”答得不够理想。
第五个方面问题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旗帜鲜明批评和纠正违规违纪言行,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这个方面最好写,因为有许多无伤大雅的问题可以很轻易地被“挖掘”出来。如: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落实不严不细;对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没有像重视业务工作一样重视党建工作;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所抬头;对“小道”消息没有进行批评和纠正;等等。
但是这样写,陈腔滥调,一潭死水,达不到“领异标新二月花”的效果。不论是在领导那里,或是在督导组那里,还是在干部群众那里,都会让人“指点”——这材料写得没水平。说严重点,就是一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反反复复,来来回回,整改了这么多年,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是体制机制的问题,还是自身领导能力的问题?
因此,在这个方面,必须要结合新要求、新矛盾、新情况和新问题去搭建框架,组织行文,理念一定要新,角度一定要新,语言一定要新。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新呢?
通过逐句逐字分析,结合高层民主生活会新闻通稿,我们需要把握四个“新”作为查找问题的着力点:一是为基层减负情况,特别是制度建设情况;二是抓“四风”的政治定力和持久用力;三是抓好疫情时期的意识形态工作;四是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情况。
1.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够到位。对《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学习研究得不够全面系统深入,未能及时有效地掌握新规定和新要求,加上疫情防控期间对全面从严治党的调查研究不实不细,导致对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缺少清晰具体的工作思路和简便易行、务实管用的办法,没有完全打通从严治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之间的“壁垒”,全面从严治党过程和效果不够统一,党员干部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还不够强。
在干部管理方面,虽然自己始终怀有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政治担当,但对照中央的高标准和严要求,我在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上还存在不足,未能及时发现一些干部在政治、思想、工作、生活、作风、纪律等方面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对条线和身边工作人员八小时外“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督也没有做到全覆盖。对于发现的问题,批评教育的时候多,真正“拍板子”的时候少,导致个别同志存在规矩意识不强、不讲规则程序、纪律遵守不好等问题。
2.在抓“四风”的政治定力和持久用力上还有不足。虽然自己能够认识到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极端重要性,但在疫情防控时期,面对繁重复杂紧迫的工作任务,自己有时没有守住底线思维,主观上认为非常时期,一些问题和举措有情可原,作风一时不抓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因此,对基层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情况的询问、调度、监督不够及时有力,导致一些基层单位和干部xxx等问题出现了反弹。
我从基层一步一步走到领导岗位,深知基层工作的不易,因此,对基层减负工作高度重视,全面落实。但在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下,为了快速推进工作,高效完成任务,增强干部的责任感,自己在签订责任状、下发文件、组织会议等方面,默许了一些超过规定标准的要求和行为,增加了基层负担,基层对此有意见。
3.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够有力。虽然自己能够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主动上肩、及时研究、靠前指挥,带头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问题,但对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严峻性、复杂性、隐蔽性认识不够到位,对已经适应不了新时代要求的分析研判机制、沟通协调机制、风险隐患报告等制度也没有进行完善,制度和措施上均存在空白点、薄弱点,在打造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意识形态制度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特别在与疫情斗争期间,自己的政治站位和敏锐性不够高,对意识形态波动的危机预见性不够强,对思想舆论上的“病毒”警惕性不足,没有及时发现和打击披着生命健康与安全的诉求“道德外衣”而进行错误思潮传播的问题,对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群众关切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未能做到第一时间发声,在占据舆论制高点和主动权,及时为群众接种“谣言疫苗”,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战略主动战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有关五个重温活动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各族人民要心手相牵、团结奋进,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要从形式上认可我国领土的完整性与政权的合法性,更要在实质上形成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性认知、心理认同、情感依赖、态度肯定、积极评价,厘清内外之别。对内亲如手足,各族人民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平等享有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对外团结一致,不卑不亢,自觉维护中华民族共同的利益,彰显大国风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实现国家富强。中华民族共同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预设了主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政治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个人、民族和国家融为一体,寻求最大公约数,要求个人利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三者的高度一致。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个人的努力汇聚成强大的合力,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因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包容性秩序,使创造社会财富的力量充分涌现,使消极因素尽可能被化解,盲动因素得到正确引导。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实现民族振兴。民族振兴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核心价值观振兴。“对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2]共同价值观与现代化的日常生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相匹配,通过书写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形成稳定的文化共同体,为中华民族信仰振兴明确了奋斗目标;二是经济振兴。深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利益共同体关系,充分发挥市场的整合功能,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全面发展;三是文化振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奉行“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民主和平论”和“软权力论”,驱动其在输出代表西方价值的政治和大众文化过程中蛊惑大众意识形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才能把人民期盼、民族向往、国家追求三者融为一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实现人民幸福。一方面,实现社会幸福和个体幸福的辩证统一需要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指引进行动态心理调试。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民生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仍将长期存在。在发展过程中不可能做到绝对平均,绝对平均也不等同于公平,但差异性可能导致心理落差,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才能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先进带动后进,共同砥砺前行。另一方面,实现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辩证统一,需要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驱动力。物质需求的满足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前提和基础,精神幸福则更为高尚持久。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兼容并蓄,蕴含着五千年厚重的历史积淀,凝聚着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形成了共同行动的原生内驱力。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仍在不断鼎故革新、与时俱进,在新时代亦将发挥继发内驱力的作用,集聚更强大的合力,激励更多的人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中华文明几千年历史赋予的国家禀赋。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大家庭,这是中国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起点和归宿。在我国辽阔的疆域内,让14亿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秉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消除发展起点不一致及自然、社会的偶然因素造成的影响,保障社会公平,促进平等。因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走中国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方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是我国各民族相互认同而形成的共同体,是“大一统”思想的文化载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传统基因之中,“大一统”思想在人民心中高于一切、根深蒂固。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各族人民共同抗击共同的敌人、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各民族人民合作共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时代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改革开放精神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通过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总结出来,同时被实践反复证明是正确的。这种“改革开放精神”,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实践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凝聚中国力量,凝聚中国力量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力量是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是党领导下中华民族全体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力量。历史实践有力证明,团结一致是实现国家独立、富强、繁荣、发展的法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各族人民共同利益之所在,关系到每个中国人的命运。伟大征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会遭遇各种艰难险阻,需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精神支撑,形成强大的向心力,促进共同体内部成员相互帮助、不分彼此、共同发展,保证“两个一百年”目标任务的完成。
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重要作用。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空前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发挥党组织与党员作用,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纽带和桥梁,让每一名党员成为共同历史文化记忆的书写者、实现共同理想使命的领路人和践行者。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推动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改善群众生活,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创新驱动发展。同时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增强“五个认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差异背后隐藏的是人民群众的发展诉求。国家意志、民族意识根植于人民理性选择之中,具有建构性、动态性的特征。而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一方面,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坚持系统观念,鼓励东部地区带动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扩大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的对口援助,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另一方面,继续完善民族地区的经济政策。包括:增加民族地区的基础建设资金投入,完善转移支付力度财政政策;发展现代工业,加快民族地区产业协调发展政策;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统筹协调、促进西部地区的区域政策;支持贫困民族地区发展的差别化扶贫政策;兴边富民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专项规划的扶助政策;贯穿我国大部分民族地区的“一带一路”战略涉及的经济政策;经济发达地区对口支援民族地区的政策等。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家园,巩固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是照亮民族复兴征程的精神之光。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融为一体;坚定文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构筑当代中国人共有精神家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血脉,明确当代中国发展诉求;促进文化交流交融,强化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吸引力。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观看榜样五心得体会教师精选(模板17篇)
- 2023年教育方案个人心得体会精选(优质8篇)
- 部队坚定理想信心得体会如何写 部队信念坚定的个人总结(八篇)
- 2023年幼儿园小班保育员工作计划(优质15篇)
- 最新体育反兴奋剂心得体会范文(实用20篇)
- 学习专业知识后心得体会简短(优秀18篇)
- 铁路连接员入职心得体会总结 铁路连接员工作总结(6篇)
- 廉洁行医9项准则心得体会报告 廉洁医风心得体会(7篇)
- 最新电台主播心得体会及感悟(实用8篇)
- 2023年幼儿园危机事件心得体会(汇总18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