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历史课后的心得体会及感悟 历史教学感悟(九篇)

  • 上传日期:2023-01-02 12:17:14 |
  • ZTFB |
  • 8页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主题学习历史课后的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1、党员很难有效的组织起来集中活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农村党员常年外出务工经商,由于流动党员的流动性、分散性较大,回归不定时、不统一,除了党内选举活动和发展党员以外,其他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在人员、时间上都难以落实。

2、活动形式单一,学习教育流于形式。有的基层党支部在开展党员教育等活动中,多样化和灵活性不够;除规定的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外,相对党员教育的工作比较笼统,导致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上难以准确衡量,在此项工作上存在时松时紧,抓而不实,实而不全,匆匆过场。

3、党员教育针对性不强。多数基层党支部在对党员的教育上,没有一个针对性,只是随便读读报纸、念念文件,学习内容抓不准,

对阶段性的内容与阶段性的工作和形势任务结合不够紧,对党员的教育针对性不强,教育力度不够,导致个别党员不爱听、不愿学,达不到学习效果等等。4.存在思想认识偏差的现象。个别基层支部对党员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错误认为党员学习教育靠自己,开开会、组织学习教育只是形式上的做法,起不到大的作用;有的认为报纸、党刊等学习材料到处都有,不必组织学习和教育;还有的认为教育是虚功,弹性大,见效慢,起不了大的作用;更有的人认为市场经济主要是抓好生产,发家致富,学不学没什么用。

5、党员组织观念淡薄,纪律性弱化。个别党员不爱参加党内各项集体活动或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够;有的即使是参加了,也是姗姗来迟,学习精力不集中,达不到学习教育的效果;有的甚至台上讲党课,台下开小会、小议论,对布置的思考题不思考,在讨论会上,有的不积极发言,有的谈不出一个所以然等等。

1、党组织生活制度不能有效的坚持。有的基层党支部主观上放松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不愿意组织活动,学习制度时紧时松,考勤制度不够严,对旷会、迟到、早退,没有一个纪律约束。部分普通党员对开展活动没兴趣,参加组织活动不仅不能给自己带来收益,而且参加多了会影响自己发家致富。党员流动量大给活动开展也带来一定的难度。有的村有一半以上的党员在外务工经商,有时党员大会一年也难开上一次。

 

2、党员对学习、教育的目的意义不够明确,导致学习教育效果不够明显。主要体现在个别党员把党内活动、党课教育、观看电教片等看成是走形式或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造成不愿学,学不进,有的甚至是不参加学习,不爱过组织生活等。3、教育创新不够,难以调动党员学习积极性。普遍存在着方式过于单调、内容过于单一、需求过于笼统、手段过于陈旧等问题,多数都局限于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缺乏创新观念,缺少创新手段,造成党员对主动接受教育培训难以产生吸引力。只强调学习的次数,不看内容是否实际,导致理论学习多限于读文件、念报告。多数农村党组织只停留在理论学习上,对技能培训组织甚少,而农村党员最为迫切需要的技能培训问题长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4、党员队伍多元化导致学习需求不统一。如今广大党员年龄构成复杂化、职业构成复杂化、收入构成复杂化、经历差异复杂化等。同时党员流动无序化速度加快。流动频率、流动速率、人户分离等明显增快。党员需求多样化逐步显现。从市场经济、利益取向出发,迫切需要掌握市场信息、经济知识、行业知识,致富信息、劳动技能等等。难以集中有效的统一组织针对性的专题教育培训。

三、加强党员教育工作的对策与思考新形势下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必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着力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创新发展能力。如何有针对性地加强党员教育,这是基层支部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摆在我们党务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本人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党员教育工作:

 

1、建立并落实好日常教育管理制度。加强对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是党员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要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员目标管理、“创先争优”、党员思想汇报等制度和做法,在此基础上,针对部分党员宗旨意识、党性观念淡化的倾向,在重点抓好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知识教育的同时,每年“七一”前后,结合纪念党的生日,组织广大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开展“入党为什么、在党干什么、今后留什么”大讨论,坚定政治立场,加强党性锻炼,并有针对性地向党员提出希望和要求。2、结合党员实际需求,增强培训的针对性。要针对广大党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面对改革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现实问题,把握广大党员的思想脉搏;把握好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层次党员和群众的现实需要。将党员分为农村干部党员、中青年非干部党员、老龄党员、流动党员四大类进行教育培训和管理。要不断满足党员对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需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大科技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经营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和实用技术知识的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各条战线、各个行业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力体现和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使党员教育管理充满生机和时代气息。

3、丰富教育培训方式,提高党员学习兴趣。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异地教学等模式,实行开放式教育培训。比如,充分发挥各类示范培训基地作用,把课堂搬到基地里,传授致富经验和技术,增加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实用性;组织党员到其他发达地区的培训基地进行异地

学习等,开阔眼界、转变思维,切实促进教育培训效果的转化。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功能。根据党员需求及时的通过视频点播政教、科教、文教等类节目。也可以把各类专家“请”到农村党员的家门口,“面对面”的教授知识和培训,实现“零距离”接触,有效促进党员教育培训效果的转化。

4、教育培训中要突出提高党性修养和党员觉悟。在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中,要注重加强党员的政治生活的教育,要教育党员在处理个人与党、与群众、与社会等关系的正确处理,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倡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苦乐观、得失观;要教育党员坚持党的组织纪律性,带头遵章守纪,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另外,还可以通过开展身边的先进事迹报告活动,让党员看到的都是熟悉的身边人,讲述的都是自己所经历的事,看得见、离得近、可亲、可信、可学,使教育者感到榜样就在身边。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主题学习历史课后的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近10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谋篇布局、举旗定向、深化改革,砥砺前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近期,我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深切感到这段奋斗史,秉承百年来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是我们增进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法宝和富矿宝库,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反复思考,不断回味,奋勇向前。下面结合学习思考与工作实际,我谈一下个人的几点体会,与大家交流、共勉。

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伟大历史、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要抓住党史学习的契机,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进一步坚定信念,激发奋斗精神,凝聚党史力量,蹚出开发区的新路来

在今年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我切实感受到学习的党史的重要性,感觉到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感受到深入学习贯彻上级精神,认真学习党史,是当前头等大事和重大政治任务。深切认识到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史学习教育上来,不断加深对其丰富内涵的理解,力求领会更全面、把握更准确、贯彻更坚决。心得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基础。只有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才能深刻把握其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一方面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学习,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另一方面要树立问题意识和实践导向,紧密结合思想上的困惑、工作中的难题加强学习,做到学习与思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让思想、能力、行动跟上党中央要求、跟上时代前进步伐、跟上事业发展需要,我们才能将主题教育的要求落到实处,把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化成干事创业、锤炼党性的强大力量。

这是主题教育中强化思想武装必须牢牢把握的原则,也是新形势下推进理论学习必须遵循的方法。理论学习基础在学、关键在思、目的在用,做到“学思用贯通”,首先就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常学常新中坚定理想信念。“思”是学用结合的关键环节。古人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只有多思多想、多动脑筋,才能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只有紧密联系实际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才能做到真学真懂真信,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提升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的自觉。理论学习的目的是用,我们要把理论学习的成果运用到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去,运用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攻坚克难的奋斗者,在新时代创造更大的业绩。

党史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宝库,思想理论的营养价值极高,要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值得警醒的是,少数党员干部在理论学习上存在囫囵吞枣的问题。在学习态度上“只求学过、不求学好”,在学用关系上“学归学、说归说、做归做”,在学习效果上“学得浅、学得散、学得乱”……如此学习,就会入宝山而空手归,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下一番功夫,原汁原味学、静心凝神学,学出对共产主义的坚定、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职责使命的自觉,如此才能提

高政治站位、拓宽思维视野、升华思想境界,才能做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

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地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开展好今后的纪委监察等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平山镇积极的持续稳定发展。

主题学习历史课后的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回望我党走过的艰辛历程,重温我党取得的卓越成绩、形成的伟大精神和宝贵经验,让我们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今年以来,我们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市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精神,先后参加市人大常委会、市委党校、市教育局党组等组织的党史教育专题培训,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读书会、研讨交流、学习展板、观看党史电影、红色基地教育、课程渗透党史教育等方式不断强化党史知识学习,切实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坚守教育报国初心,勇担立德树人使命,办人民满意学校,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这个“理”就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立场和方法学精悟透,灵活运用到现代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这个“信”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将理想信念转变成“人民至上,聚焦排民忧、解民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均衡教育的期盼,推动汉中中学‘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不懈动力。

这个“德”就是从红色精神谱系中立心铸魂,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身上体悟道德风范。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家国情怀,人格健全、身体健康,生活自理、行为自律、学业自觉”作为新时代汉中中学学生的培养目标,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这个“行”就是实践。质胜于华,行胜于言。党史学习教育与学校教育工作不能“两张皮”,要学以致用、学用相长,在融会贯通中锤炼党性修养,切实扛稳扛牢“安全、质量、廉洁从教”一岗三责,以实际行动诠释“提质量、保平安、抓党建、铸品牌”的学校工作主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持续发挥市域内公办高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主题学习历史课后的心得体会及感悟四

问: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的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党建立于1921年7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旗帜,坚持贯彻“三个代表”并始终朝着既定的方向——为实现共产主义而不懈奋斗,我党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执政党,他经过了多年的战斗才把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的世界中拯救出来,并在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新中国。从建国到现阶段,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高度繁荣、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信我们在党的领导下,也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所以,我会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无论以后做什么事情,我都本着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我会用积极的心态,诚恳的热情,尽全力为人民服务,我相信,我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的。

问:总结一下你近期的思想政治方面的学习情况。

答:思想政治学习方面始终保持与党中央高度一致,认真学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参加各种思想政治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

问:中国共产党的建党时间、党在现阶段的根本任务。

答:(1)中国共产党的建党时间:中国共产党建立于1921年7月23日。

(2)党在现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问:什么是自行脱党?

答:党章有明确规定:“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支部大会应当决定把这样的党员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这一规定表明,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具有上述三种情况的任何一种,都应算作自行脱党。

问:增强党员意识要做到什么?

增强党员意识,就要坚定理想信念,“净化”思想。理想是行动的先导,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形成后,会沉淀为党员的思想内核,成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力量源泉。

增强党员意识,就要强化角色意识,“亮化”形象。党员要强化角色意识,就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自觉塑造和维护党员的良好形象。增强党员意识,就要投身工作实践,“强化”作用。增强党员意识,就要做到无私奉献,“优化”服务。党员要高效率服务,正确处理好本职工作与服务群众的关系,始终坚持把为群众服务放在第一位。党员要文明服务,态度热情,用语文明,行为规范,让群众高兴和满意。

6、你认为你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做得怎样?

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自觉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坚决维护党的各种政策,紧密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利用各种机会,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使自己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主题学习历史课后的心得体会及感悟五

本届高三是新高考模式的第x年,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执行“三项规定”、落实“五个严格”、保证一小时运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第二年,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新高考的要求,提高复习的实效,现根据苑中20xx-20xx学年度高三工作计划和教研室工作计划,并认真总结我校高三历史教学的丰富经验,从本届高三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以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市、区教研室会议精神,以教育的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积极开展集体教研活动,以高考研究、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为工作重点,切实履行好“研究、指导、服务”的工作职责,依靠全体历史教师,群策群力,努力提高苏苑高级中学高三历史教师的群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2、以高考历史考试大纲为依据,以提高课堂40分钟效率为手段,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为核心,充分发挥教研组和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与力量,加强学法指导,坚持有效的训练,使学生在20xx年的高考中取得良好成绩。

二、教、学、考基本情况分析

1、本届高三历史班共有5个,高三(9)、高三(10)、高三(11)班、高三(12)、高三(13)班,共228人。11班是苏星班,13班是重点班,史地合班,12班为地理班。

2、五个班无论平均分还是b率均有差距,高三(11)(13)班基础好一些,高三(9)班(10)班差不多,但高三(12)班基础相对差一些。各班内部个体差距也较大,存在损耗人数。

3、本届学生的情况不容乐观,历史基础知识很不扎实,理解运用能力较差。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题与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部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都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引导。

4、本届高三备课组成员:x老师(9)班、x老师(10、12)班、x老师(11)班(备课组长),xx老师(13)班。

三、主要措施

根据上学期高二教学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再进行两轮复习,巩固各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同时加强综合训练,实行每单元一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1、通过组织集体备课(每星期至少一次定时定地点的集体备课活动)、课堂研讨、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课程改革实施水平。充分发挥备课组、教师的作用,引导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引导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经验共享。

2、加强高考研究、重视信息交流、不断提高高三历史教学质量。组织高三教师认真分析各次考试的基本情况,依据抽测反映的问题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认真组织高三历史教师分析新课改地区高考试卷,江苏省高考考试方案和考试大纲,了解江苏卷与全国卷及其他试卷的区别,关注各方对试卷的评价,从中探索江苏命题的趋势。开展多种形式的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研讨、试题研究等教研活动,探索高质有效的历史复习模式。抓住向外学习的机会,收集高考信息并将高考信息进行反馈;深入各历史教师课堂,关注每个平行班级的历史教学。

3、重视课题研究,提升教科研层次。集中时间和精力,通过调研,确定突出问题、典型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不断提高历史教研活动的水平。

4、加强和落实“培优”和“抓重点”。对于能上重点大学的学生要求达“a”,而在本二线上下的同学重点辅导,促其达“b”。当然,能上本三的也要上“b”。总之,要提高“b”率。 对于其中一部分学生作业单独面批,要求他们准备错题集。同时生活上给予帮助,学习上培养乐观的百折不挠的人生态度,要时时关心他们。

四、复习思路

第一阶段,即完成各知识点专题的教学和第一轮复习(“一模”之前),巩固其考点,并进行针对性练习;后阶段加强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维分析能力。第二阶段,即第二轮复习(二模之前),主要是小专题+单元整合工作,并每周进行模拟练习。第三阶段,主要是查漏补缺,挖掘潜能,深化知识。

主题学习历史课后的心得体会及感悟六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一门必修课。但是,这“四史”在时间上跨越500多年;在内容上任何“一史”都是大部头、大容量。既然如此,有效推进“四史”学习教育,就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花真功夫、下大力气,要抓住重点、区分层次。这第一步就要搞清楚“学什么”。从基本要求看,“四史”学习教育要从依次递进的历史知识、历史经验、历史精神、历史方法这四个方面展开,大体也就是在认知、情感、意志、行动这四个层面着力。

历者过也,史者事也。历史就是过去,它可能是实存的,也可能是被记载或重构的。历史至少是文字记载的历史,通常是以时间、事件、人物、关系、环境、思想、影响等知识要素对过去的叙说。“四史”也是如此,其学习教育最直接的就是对相关信息的了解、掌握和认知。

国家都不能没有历史,民族不能没有记忆,忘记历史就是背叛自己。“四史”的学习教育,首先是要学习其中的重大历史节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环境、历史思想、历史影响等。比如,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就少不了莫尔的《乌托邦》、巴黎公社、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建立、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等;党史和新中国史的学习,就少不了新文化运动、1921年党的创建、1935年遵义会议、抗日战争胜利、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建立、“一五”计划等;改革开放史的学习,就少不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特区、浦东开发开放、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加入wto等。

要说明的是,“四史”虽然各有其特色、有其“知识”,但不能简单认为它们是孤立的、割裂的。通过学习教育,既要清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之间的区别,更要明白它们在历史、理论、实践逻辑上的密切关联。这种关联可简单归纳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推动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也就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重要条件;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历史,是以社会主义为取向建立“新社会、新国家”的历史;以1949年为起点的新中国史是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从一种模式走向多种形态的历史;改革开放史既是党史、新中国史,也是社会主义在中国深入发展的历史,即一以贯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的历史。这样联系起来学习,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更进一步明白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如果说“四史”的知识是“一点一点”的,那么将点串起来,由点到线,形成“一条一条”、“一面一面”的,就构成“一部一部”的历史。这样的历史从来都不是直线演进的,而是螺旋上升,在人类从民族史进入到世界史的条件下,更是如此;这样的历史是人们在不断认识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曲折前进的历史。在这个意义上,“四史”学习教育中,比知识重要的,是基于知识学习,更清楚地洞察历史发展中的合价值性与合规律性,更好把握历史进步规律与发展趋势。这当然是“高标准”,那“低要求”就是吸取历史教训,在前进的道路上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至少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悲剧不要再折腾、再上演。

“四史”中蕴含了很多规律、经验,当然也有不少教训。比如,马克思主义基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也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苏联建立、建设社会主义取得了重大进步,并在与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的对比中彰显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但是不能随着时代与环境变化而进行适应性改革,导致体制僵化而又无力自我革新,尤其是无产阶级政党背离了人民立场,结局是政权丧失、国家解体的悲剧。这被认为是20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现代国家建设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也犯过错误,在探索中也有过失误,但善于在历史学习中总结经验、认识规律,不断前进。这表现在很多方面,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结合起来,适应时代变迁与社会变革,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深化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现代国家治理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党的领导和执政规律。这正是党领导人民创造“两大奇迹”,并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的关键。这样的学习教育,也就是以史明志、以史为师、以史为鉴,是学习历史大道、把握历史大势,是基于历史经验、理性和规律把握现实,有助于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自觉性。

虽然共产党人是唯物主义者,但党历来高度重视精神力量与精神建党。历史无不沉淀为精神,精神又无不是历史的。党的精神建设与党共同发展,融汇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并成为一种独特政治优势。如革命战争年代锻造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抗美援朝精神、大庆(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改革开放时代孕育的小岗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精神,一道构成共产党的、国家的精神谱系,要传承好、发扬好。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毛泽东阐释物质与精神辩证关系指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精神力量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能够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邓小平说:“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如果说历史事件是过去的、会定格的,历史经验也可能是有局限的,那么历史精神则是“永恒的”,可以传承并发扬光大的。习近平总书记也非常重视历史精神的学习传承。他强调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在近期调研考察中,他又提到了“西迁精神”、延安精神、“右玉精神”等。可以说,真正学好历史精神,用历史精神感召人、陶冶人、教育人,激发党员领导干部的历史担当、情怀、责任、信念,让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这正是“四史”学习教育的精髓所在。

比较而言,树立正确历史观、学好历史方法论,是“四史”的知识学习、经验和规律学习、精神学习的实际运用与行动,也是学习教育的最高要求。在学习教育中要逐步形成、深化巩固这样的历史观:首先,历史是连续的,不是简单的“断代”史。因此,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要结合起来,并与上海地方史、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等“身边”的历史贯通起来。通过学习教育,树立“大历史观”,要更深刻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等被历史证明的事实、被事实证明的历史,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等新观点新论断。其次,历史是整体的、多彩的,不可能完美无缺、没有瑕疵,不能用现实切割历史,也不能用历史否认现实。“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通过学习教育,要反对任何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反对丑化党和国家形象,或诋毁、诬蔑党和国家领导人、英雄模范,或歪曲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人民军队历史的言行。再次,历史是合力形成的、“多线的”。通过学习教育,要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现象、历史问题,即使是历史失误、挫折,也要在历史的环境下、方位上,正确看待、认真分析,尤其是对所谓的“历史终结论”等,要有清醒认识,做到政治清醒、道路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邪路。最后,历史是通的,世界是“平的”。虽然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具有历史必然性,但这并非是当下现实性。虽然目前世界出现了一些“逆全球化”思潮与行动,但在世界历史条件下,全球化不可逆转,自我封闭必然落后。特别是,在“一球两制”长期共存的环境下,要树立“长线历史观”,既反对“崇资病”,也反对“恐资病”,正确认识并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产党与其他国家的政党、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要交流沟通、取长补短,推动文明对话、互鉴,充分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一切成果。如果通过“四史”学习教育,党员领导干部能够确立、巩固并用好这些历史观,那就是最好的成果。

“四史”学习教育,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为完成任务而学习,而要在坚持正确历史观的基础上,学会历史思维、培养历史视野、增强历史担当。在学习教育中,要历史结合现实学、理论联系实际学,党员领导干部要把自己摆进去、工作摆进去、责任摆进去,能够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新环境,在上海落实“三大任务”、持续打响“四大品牌 ”、加快“五个中心”建设等实际工作中,运用历史方法、历史智慧、历史经验,破解发展难点、民生痛点、治理堵点,真正把经济社会发展得更好、人民城市治理得更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这是“四史”学习教育 的最“硬核”的要求,也是其落脚点。

主题学习历史课后的心得体会及感悟七

围绕本学期学校工作计划要求,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新课标教材初一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初一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且这些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我应该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课的学习上提高历史成绩。

本册教材以隋朝到清朝初期为主要的历史发展线索。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每个单元后各设一节活动课,第三单元后设两节活动课。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第三个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教科书对课标有关明清时期的五条内容标准进行了归纳组合。讲述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郑和下西洋的史实、戚继光抗倭等史实,使学生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通过《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让学生“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最后《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以“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重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民族关系的发展统一。

难点:我国的民族关系是如何发展的以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巩固的。

1、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崇尚个性和主体性,鼓励探索真理,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想一想”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形容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3、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目标统一,准确;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4、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5、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主题学习历史课后的心得体会及感悟八

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牢牢把握“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总要求,在做实做细学习研讨、理论宣讲等规定动作基础上,注重用好先进典型、用活红色资源,做好自选动作,把学习党史与做好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结合起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走心。按照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通知要求,我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总目标,在深学践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规定篇目基础上,深入开展谈心谈话,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对照党史目标要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履职尽职情况以及为身边群众做好事实事等方面,深入查摆了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现将检视剖析情况报告如下:

7月1日,我与各县委常委一起收听收看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实况直播,共同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倍感振奋、备受鼓舞,进一步坚定了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近几日,又先后通过常委会专题会议、县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研讨、专题读书班、专题宣讲、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深入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做到学深一层、悟透一层,清醒认识到总书记重要讲话是科学指引我们党、国家、民族开创千秋伟业的行动纲领,是百年大党坚守初心使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伟大政治宣言,是百年大党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伟大理论宣言,是百年大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伟大行动宣言,下一步,我将继续把学习宣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持续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坚决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的伟大号召,带领全县党员干部积极坚定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深刻感悟、用心领会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决落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根本要求,干好每一天、打好每一仗,汇聚起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的磅礴力量,带头走好全县十四五规划新征程。

一直以来,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不断健全完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及时跟进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指示批示精神,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史结合起来,与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结合起来,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核心内容,与党史学习教育各项规定学习材料相结合,统筹建立任务台账,精心组织专题学习、专题研讨,同时,注重发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表率作用,分层分类推进全县党员干部学习全覆盖,不断提高全县党员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下一步,我将在突出学习实效上下更大功夫,持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成效,把学习激发出的初心和使命变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破除阻力、化解难题、干事创业的原动力,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具体思路、务实举措和有效办法,不断强化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根基和行动自觉。

(一)对照党史目标要求方面查摆出的问题:一是“学党史”不深不实。主要表现在对党的百年史学习不系统不全面,满足于学习了、理解了,但在系统把握学、拓展延伸学、深入领悟学、联系实际学上下功夫还不够,尤其是在和工作实际的结合上,对新形势下如何发挥自身作用宣传党的党的创新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考虑不多,创新意识不强,存在着知行不一、学用脱节的现象。二是“悟思想”不够,组织集体研讨质量不高,多是一研了之,没有做到真学真研,导致部分党员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缺乏使命感和危机感,没有真正让学习到的理论指导实践、指导日常工作。三是在办实事上有差距。开展工作时,想得最多的是出成果、出经验、出政绩,而不是更符合群众利益、更让群众满意,导致对容易抓、见效快的“亮点”工作抓得紧、用劲大,对于困难多、矛盾大、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抓的少、用力小。四是开新局不够有力。面对困难,缺乏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勇气,缺乏紧抓不放、一抓到底、务求实效的狠劲,不敢放开手脚去闯去干,大胆用党的创新理论开新局魄力不足。比如,对当前改革创新面临的一些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等问题,瞻前顾后、等待观望,抱有等一等、看一看、放一放的心态,总想等等上级精神,看看外地做法,少了一些“敢为人先”的冲劲和闯劲。

(二)对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履职尽责查摆出的问题:一是工作标准不够高,开展工作存在重形式、轻实效倾向。对上级安排部署的工作,有时仍习惯用开会、发文、批示、交办等方式去落实。对于工作的落实情况,也习惯用听汇报、看报表、要数字等方式来了解,全程督导问效不够,一些重点工作没有达到预期成效。比如,开展的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现在各乡镇(街道)都建起了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目的是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但在实际运行中,有些中心运行机制不顺畅、资源整合不到位,服务作用发挥不好,反而影响了基层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二是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精气神不足。习惯于用老经验、老办法开展工作,面对体制机制性障碍、疑难杂症问题、久拖不决事项,主动创新工作思路不够、攻坚克难的劲头不足。比如,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满足于进京非访和涉法涉诉案件在全省范围内相对较少、社会总体稳定,因而把主要精力放在重点人员稳控上,对健全矛盾排查化解机制、构建大排查大化解格局,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发生重视不够,导致有些地方矛盾上交较多,信访量较大。三是艰苦奋斗精神退化。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物质文化生活不断丰富,不自觉的放松了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约束,放松了对自己在生活方面的要求,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意识有所淡化,追求安逸、讲究舒适的念头悄然滋生,不怕脏累、埋头苦干的劲头明显减弱。同时,对发生在身边的奢靡浪费、炫耀攀比的风气听之任之,态度鲜明坚决制止不够,党员领导干部示范表率作用发挥不够有力。

(三)对照为身边群众做好事实事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主动联系群众不够紧密。把大量时间用在日常事务上,下基层调研不够及时经常。即使下去了,也是走拟定路线、听标准答案、看示范样板,导致对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掌握的不准、了解的不多,回应群众诉求不主动,有些工作开展针对性、指导性、可操作性都不强,有时甚至做成了“夹生饭”,最后不了了之。二是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不够。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尽管参加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但多是停留在统一坐等安排,统一行动层面,存在完成工作任务心态,在主动服务群众,主动联系群众,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方面存在不足。如:尽管制定了县级干部轮流接访工作制度,但还没有真正将接访工作当做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对受理的群众举报亲自督促落实、关心过问少,多是等群众离开后批转下级办理了事,对办理结果也没有主动过问,影响了群众的信任度和安全感,甚至造成一些越级访、重复访发生。

(一)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总认为自己受党教育多年,思想政治成熟,知识能力够用,滋生了自我满足、自我感觉良好的情绪,对加强理论武装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没有把理论学习作为提升工作能力、坚定理想信念的必要手段,没有把理论学习养成一种习惯,一种对领导干部政治素质的根本要求,导致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拧得不紧,遇到考验心不静、气不沉、没定力。

(二)宗旨意识不够牢固。提拔为县级干部后,与各级干部打交道多,与基层群众接触少,在以真诚态度了解群众诉求、以换位思考体谅群众感受、以谦卑之心倾听群众呼声等方面都做得不够,导致在推进工作过程中,考虑经济发展的时候多一些,考虑完成工作任务多一些,没有真正把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相信群众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力量源泉。

(三)党性修养锤炼不够。没有时时处处以党员干部标准要求自己,没有真正把加强党性修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必修课,参加党内生活不够严肃认真,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自觉性不高,没有把为民务实清廉的思想基础打牢。

(四)工作标准还需提升。对照先辈先进,没有真正做到深学、细照、笃行,求稳思想较重,自抬标杆、自我加压、争创一流劲头不足,从大局上观察分析问题,谋全局抓大事解难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把加强学习作为提高政治素质、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推动工作的第一需要,切实增强“本领恐慌”意识,把理论学习摆上日程,变成自觉行动,强化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持续增强运用理论指导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推动工作深入开展打牢理论基础。

(二)强化党性锤炼。自觉把提高党性修养牢牢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之中,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体现到履职尽责上,体现到为民造福的追求上,自觉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在关键处为民做主,于细微处彰显真情,勇于直面矛盾问题,攻坚克难,敢啃“硬骨头”,努力做到为官有为,造福一方,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坚定践行为民宗旨。牢固树立“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带头落实联系服务群众制度,自觉站在群众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解决好群众意见比较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四)持续提升工作标准。坚持干字当头、积极进取,注重工作实效,把重心放在知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对确定的工作定一件、干一件、成一件,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主题学习历史课后的心得体会及感悟九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世界历、下册教学内容共分为16个单元,叙述世界古、近、现代时期的历史,共49课,每课教学1课时。

二、基本情况:

今期本人任教初三年级的5-8班,由于以前学生对历史不重视,基础差,学习不太扎实,对于记忆性较强的科目学生有点偷懒,但只要老师有方法、有耐心,将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加以生动化、形象化,同时辅以丰富的教学手段,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定能将历史知识学好。

因为是毕业班,为了使中考总复习能提前进行,赢取更多更宝贵的复习时间,教学进度会大大加快,计划今期将世界历、下册全授完。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历史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了解世界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比较中国与其它各国的差异,以此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材分析

上册教材共分八个单元,上册24课,下册共五单元,合计25课,结合历年中考要求,重点为近代史以后的内容。每课的内容多,知识点多,且容易混淆,要记忆的图形也多,教师要教会学生理解,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五、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以课改内容为样板,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初三历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历史课的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对世界有更深刻的了解,本学期主要学习世界历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本学期的要求及力争达到的目标及措施:

1、深化对《历史教学大纲》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2、认真、积极参加市、县教育局组织的各种教学进修活动,以充实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按学校要求完成教学论文一篇。

4、具体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5、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6、深入研究和领会毕业考试中各种题型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练习。如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重在抓他们的思维分析能,学习较困难者重点让其掌握考纲所要达到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做到毕业考能顺利通过。

7、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教学形式和途径的多样化,充分利用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丰富历史课堂内容。

8、以问题教学为抓手,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智能的核心是思维,思维的起点是问题,如何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是本学期课堂教学中沿着重要研究的方向。每一堂课提出的问题必须从教学目标的分类开始,由浅入深,思维有易到难,从思维的广度、深度到灵活度螺旋上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