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陕西榆林考察心得体会和感想(模板15篇)

  • 上传日期:2023-11-22 21:03:16 |
  • ZTFB |
  • 12页

通过总结,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也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写心得体会时,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和实践经验,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思考。

教师陕西榆林考察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一

第一段:介绍考察背景和目的(200字)。

近期,我代表学校参加了一次教师考察团,赴陕西榆林进行考察学习。此次考察的目的是为了增进教师的学识和经验,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榆林作为陕西省重点发展的地级市,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教育实践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第二段:对榆林教育的观察和体验(300字)。

榆林的教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榆林各级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参观多所学校时,我不禁惊叹于学生的不同才艺展示,他们不仅在学术上有很好的表现,同时也具备了艺术、体育等领域的素养。其次,榆林各学校特别重视家校合作。家长们积极参与学校活动,与教师之间形成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这种良好的家校互动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促进了家庭教育的有效开展。

第三段:榆林教师的战斗精神与育人理念(300字)。

榆林的教师们以其辛勤的工作和卓越的教学成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一所中学的参观中,我观察到教师们师德高尚,责任心十足。面对学生复杂的心理和学习问题,他们总是用真心关怀和细致耐心去引导学生。他们的战斗精神和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令我敬佩不已。此外,教师们在课堂上创造了积极的学习氛围,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第四段:与榆林教师的交流与互动(200字)。

此次考察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与榆林的教师进行交流与互动。通过与榆林教师的座谈和分享,我深感到师者何其伟大。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在教育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与挑战,他们不畏艰辛,坚定不移地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向他们介绍了我们学校的教学经验和特色,分享了一些教学心得。这种交流与互动不仅增进了我们的友谊,还为我们今后的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多的灵感和启示。

第五段:对未来教学的反思和展望(200字)。

通过这次榆林考察,我对自身的教学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品质,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学习进展,要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同时,我们要积极参与家校合作,与家长们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将这次考察的收获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并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通过这次陕西榆林的教师考察,我深感教师是一群伟大的人,他们以自己的精神和智慧,为教育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扬榆林教师的精神,以热爱的心态和责任的态度,将教育之光照亮每一位学生的心灵。

教师陕西榆林考察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二

9月22日,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我省贯彻落实意见。省委书记林武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高瞻远瞩、内涵丰富,思想深邃、言近旨远,特别是关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能源低碳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建设、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乡村振兴等方面的重要指示要求,充分彰显了党的领袖对“两个大局”的深刻洞察,体现了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一贯要求,是对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科学指导,为我们实施碳达峰“山西行动”提供了路径指引,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并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结合起来,准确把握核心要义,一体抓好贯彻落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三晋大地落地落实。

会议强调,要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弘扬光荣革命传统,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切实抓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要解放思想抓转型,以更强担当推进高质量发展。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把提高能效作为能耗“双控”的主攻目标,持续调整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传统产业内涵式发展,不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有效支撑转型的现代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培育强劲动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山西贡献。要改革创新再深化,以更优环境激发动力活力。对标先进地区经验,探索创新区域协同联动发展体制机制,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完善生态环保市场化机制,推行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要抓实抓细“111”“1331”“136”工程,落实好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团队建设支持政策,抓好省校合作,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持续培优创新生态,打造政策洼地、人才高地。要再接再厉保落实,以更大力度统筹各项工作任务。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进一步强化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战略战术结合,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持续抓好重大工作谋划、经济运行调度,深入开展“三个一批”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扎实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通过学习了主席的一系列讲话后,的一系列讲话令人振奋,我备受鼓舞。

一、要心系群众。与群众心相连、情相系,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这是党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的希望。经常做群众工作的同志都深有体会,群众很质朴,我们有时说了几句推心置腹的话、做了一点该做的事,群众就感动痛哭流泪。群众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历就承受了太多的艰难辛苦。现在虽然政策好了,群众手头稍稍宽裕了,但还是有很多人背井离乡,为生计奔波,忍着的委屈,干着最脏最累的活计,拿着最少的报酬。讲群众最可畏,是说脱离群众最危险。党群关系恶化,大则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小则引发群体性事件。贵州瓮安事件、湖北石首事件,等等,都是极其深刻的教训。但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始终把群众摆在衣食父母的位置,保持感恩之心来对待群众,深怀愧疚之心来回报群众。

二、要服务群众。执政为民是对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检验党员领导干部政治坚强不坚强的重要标准。为民,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廉洁之本在于自律,自律之道在于防患未然。反腐倡廉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党员干部要廉洁自律。以民为本、以民为主、以民为重,切实把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造福一方。要树立强烈的百姓情怀,视百姓如父母、待百姓如亲人,情系群众、感恩群众、敬畏群众,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努力从灵魂深处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服务这个根本问题,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正把执政为民各项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向广大群众传送党和政府的温暖。

三、要把化解矛盾作为我们的首要责任。当前,正是社会矛盾的集中凸显期,但我们既不能因为矛盾多而害怕矛盾,也不能因此回避矛盾,甚至麻木不仁,更不能因为少数落后群众的存在而视群众为对立面,甚至视群众为“刁民”。一定要坚持把维护稳定、化解矛盾作为第一责任,高度重视源头预防,充分运用做群众工作这个传统手段,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司法手段,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要深入群众。深入群众是掌握群众思想、预防矛盾纠纷的关键。做群众工作也是这个道理。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形成工作习惯和工作常态,经常到群众中去掌握社情民意,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深入矛盾纠纷调处现场,和群众一起调查了解矛盾纠纷发生的根源,做到“干部在一线工作、领导在一线指导、矛盾在一线排查、纠纷在一线化解、作风在一线转变、效果在一线体现”要宣传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要重视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我们不仅要办好事、干实事,更要敢于管烂事,管难事,积极主动解决好信访稳定中涉及的实际问题。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榆林市调研时,特地来到陕北考察了杨家沟革命旧址。在战争年代,老区人民为党和人民军队提供了坚持长期斗争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革命胜利作出了极大贡献。进入和平时期,我们要永远铭记老区的革命传统和历史经验,汲取红色资源中的精神“营养。读懂杨家沟发生的故事,答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之题,康续红色血脉,在新时代争先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争光添彩。

从政治上看问题,答好把握政治大局的“判断题。74年前,转战陕北的中共中央在此召开“十二月会议,毛泽东同志用政治的眼光纵览全局,在此写就目前形势与我们的任务,向全党发出“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努力的伟大号召。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醒全党同志“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

用政治眼光分析复杂形势,答好把握政治大局的“判断题,就是要提高政治判断力。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自觉主动提高理论水平,坚持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培固政治品格,坚定政治操守,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心怀“国之大者。要从全局的眼光看问题、从政治的高度想问题,提高明辨行为是非,真正做到忠诚使命、不忘初心。从斗争中谋胜利,答好永远敢于斗争的“问答题。从杨家沟东渡黄河到西柏坡,从解放东北到解放全中国,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面对斗争,中国共产党人的字典里从来没有“不敢二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以史为鉴、开创未来,面对新时代新的具有历史特点的斗争,我们要保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奋斗姿态,要拿出“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勇气魄力。斗争精神、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要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在形势严峻、情况复杂等急难险重的工作上锻炼胆魄、磨砺意志、增长才干;要敢于同一切不正之风作斗争,对一切不良习气说不;要敢于同自己做斗争,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剖析自我存在的种种问题,加以改正,在斗争中学会斗争,在斗争中成长提高,在斗争中谋求胜利,努力成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士。

从言行中树形象,答好改进全党作风的“选择题。“十二月会议”召开次日,恰逢毛泽东同志寿诞,但他严词拒绝“祝寿活动”的请求,始终心怀老区人民衣食冷暖。“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在救亡图存的时刻,党员中有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在和平建设时期,有改革创新的模范、扶贫攻坚的模范、为民服务的模范中国共产党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年轻干部肩负党和人民伟大事业发展的新重托、新使命,必须牢记总书记年轻干部必须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的嘱托,让好传统好作风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发扬光大,去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榆林市考察调研。他先后考察了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杨家沟革命旧址,了解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强革命旧址保护与利用、赓续红色血脉等情况。

随着习总书记的到来,人们把目光聚焦到了这里——这个曾经的红色革命圣地,这个曾经从歌声里飘出的黄土高坡。

镜头闪过,我们一起见证了它的变迁!

以生态变迁最为直观,伴随着生产、生活的全面变迁、根本变迁。“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这首曾经风靡全国的流行歌曲就是对几十年前陕北的真实写照。那时,山是和尚头、水是黄泥沟,沟壑纵横、黄土满坡。那时,羊啃秃了草,人砍光了树,山扛不了风,地保不住水,田地成了“三跑田”——跑水、跑土、跑肥。那时,下一场山水褪一层泥,种一茬庄稼剥一层皮,农民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却常常连播下的种子都收不回来。如今,秋日里的米脂县高西沟村的沟沟峁峁仍满目绿色、生机盎然,俨然一副山川秀美的“好江南”。

“三生”变迁的背后,是退耕还林还草、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程的实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文明理念的落地、生根。如今,陕西省黄河流域内植被覆盖度达到60.68%,年均入黄泥沙量已从以前的8亿多吨降至约2.7亿吨;农民栽下的不仅是生态树,也是“摇钱树”。从苹果、核桃到红枣、花椒,因地制宜的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成为重要一招,还依托新育的绿色资源发展起了观光旅游、休闲采摘、森林康养等新型业态,昔日上山放羊的村民,已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不仅实现了“人进沙退”的治沙奇迹,而且也创造了“地减粮增”的生产奇迹。如今的黄土高坡,已不再是单调的一种颜色,正展现着蓬勃的生动景象……。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我党的初心使命。革命老区边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革命胜利以后,建设好、发展好革命老区边区始终是党和国家牵挂在心的大事。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老少边穷地区考察调研,指出“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举全党全国之力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上,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成为新的庄重承诺,我们有足够理由和信心期待“陕北篇章”正方兴未艾!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世界观、方法论。把它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产生出来的中国化、时代化思想更是直接指导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行动指南。当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我们继续奋进新征程的伟大旗帜、根本遵循。其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它们既是从历史篇章中总结出来的,也必将指引着新时代篇章的抒写!

此番,习总书记来到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了解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情况,就传达了绿色发展的鲜明导向;而来到高西沟村考察推进水土流失治理等情况,则传达了心系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千秋大计的坚定态度;来到杨家沟革命旧址考察加强革命旧址保护与利用等情况,则传达了要以史为鉴、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的深邃思想。

光阴荏苒,世事变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让我们团结一致、意气风发地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吧!

习近平总书记4月20日至23日来陕考察工作,他先后深入商洛、安康、西安等地,了解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脱贫攻坚、复工复产等情况,看望了广大干部群众。总书记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人来说,要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根据工作实际谈以下几个方面心得体会:

习总书记在西交大考察时强调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西迁精神”是在1956年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往西安的过程中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西迁精神被概括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更是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抛却个人利益和享受的精神信仰,是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在工作和生活中,我要以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为基础,艰苦奋斗,务实实干,不断探索,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态度去发扬西迁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习近平总书记对秦岭保护曾作出多次批示指示,其考察陕西的第一站仍然是视察生态保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保护之重视程度。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此前在浙江考察时,总书记强调,“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发展战略,绿色发展方式是发展路径选择,建设美丽中国是发展目标。党的十八大已经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的新生态自然观;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新经济发展观;体现了环境就是民生,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的新民生政绩观。作为一名城市管理者,要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主要基调,协调、管理、保护好我们的生活环境。

在总书记在对脱贫攻坚、复工复产工作部署时强调,增强主动意识,服务要突出具体和准确,注重着眼重点、难点。一是要把握重点。如分析城市发展布局,布局合不合理,强在哪儿,弱在哪儿,预警下一步发展的重点在哪,布局调整方向是否准确,能够给各级政府决策部门一个非常明了的信息。二是强化反映问题导向。做好精准服务,不但要及时反映新常态成绩,更要全面反映新常态问题,紧紧抓住核心问题和关键问题不放,在问题的症结点和关键点上做文章、出实招。三是调研分析要有深度。对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深入挖掘数据背后隐含的重大社会问题,认真研究分析数据所隐藏的社会含义,透过现象揭示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本质。四是要积极推进宣传倡导。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媒介手段,不断改进信息发布方式,增加公众关心的城市建设进度,增强发布时效,主动向社会公开变动情况。加强舆情监测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公众有关诉求,不断拉近与公众的距离。

在今后工作生活中,我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只争朝夕,真抓实干,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勤于学,责于身,躬于行。

前段时间,单位组织我们认真学习了党的会议精神以及在参观《复兴之路》后作的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讲话,从而对精神和“中国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们伟大的祖国历经几十年风雨同舟,经历了太多的考验与磨练,在摸索的道路中既有成功也有失败,在不断的改革中披荆斩棘,奋勇前进。新一代领导人的诞生,全新的执政理念、科学的领导思维,让我们耳目一新。目前反腐工作、大部制改革、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等众多的民生问题,考验着新一代领导人。如何通过有效途径转变我们国家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这已经不仅仅是我们国家领导人所要思考的问题,更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中国梦包含的内容太多,有关乎国家命运与前途的,关乎民主与民生的,但终究是一个个小的梦想组成的。积小流成江海。若让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梦想,让每一个梦想都成为现实,那么也就实现了中国梦。

作为中华民族儿女中的一员,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了实现中国梦的征程,我们是不是应该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贡献一份力量呢?我想是的!我们只要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件事、每一项任务,时刻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从自己和家人做起,实现我们的梦想,中国的梦想。

近日,通过参加委机关组织的“关于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专题教育”集中学习培训,以及围绕三个专题进行的研讨交流,我个人收获颇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彰显了深厚的为民情怀和强烈的使命担当,鼓舞、激励着全省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以更大的信心和决心,为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贡献更多力量。结合我个人的工作实际,谈一谈自己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同时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对国内经济冲击严重、外部国际形势严峻复杂的一年。在此情形之下,总书记来陕考察指导工作是对陕西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总书记对家乡人民的重视,尤其是在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防控中来陕考察更体现了对三秦父老的厚爱。总书记来陕增强了三秦父老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及取得“战疫”最后胜利的坚强信心。总书记来陕考察期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领域,考察内容广,指导、指示工作具体细微,均是涉及最切近的民生问题。总书记先后深入秦岭了解自然生态,走访陕南贫困县调研脱贫攻坚,关心复工复产等,体现了总书记始终关心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关心家乡父老生产生活以及陕西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民生是人民的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最牵挂的就是老百姓,尤其是秦岭贫困山区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这体现了新时代领袖诠释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和执政理念,这次考察是对陕西父老乡亲和陕西工作的打气与鼓励。

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做好陕西新时代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思想武器、注入了强大动力。总书记对陕西工作明确提出的“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和“五项要求”,指明了陕西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指导陕西新时代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总书记在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时强调,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这是总书记对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视,对我们监督执纪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为陕西广大纪检监察干部注入了强大的战斗力,同时也是在告诫我们,纪检监察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重任,不折不扣地学习贯彻好总书记关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论述,努力实现我市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将长期作为一项政治工作摆在我们工作履职的首位,我们要以总书记重要讲话及重要指示精神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从榆林实际出发,坚决有力、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好总书记的各项治国理政方针政策。

一是贯彻执行好总书记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治国理念。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来陕考察足迹以及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仍然将人民幸福福祉放在重要位置。作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要高度重视,认真研判,依纪依法,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始终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案件查办优劣的评判标准。

二是贯彻执行好总书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理念。2020年面临疫情后的复工复产,又是全面决胜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总书记来陕考察关心家乡经济发展并做重要指示。作为榆林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的纪检卫士,我们要结合榆林实际,聚焦重点领域,扎实开展好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工程建设、矿产开发和土地开发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为推榆林经济高质量发展做站好纪检监察岗。

三是贯彻执行好总书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总书记先后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就是经济”,尤其是对秦岭北麓违建别墅的拆除,彰显了总书记致力生态环境建设的领袖魄力和责任担当,秦岭违建别墅查处重塑了陕西的政治生态。今后工作中,我们应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纪违法案件,对涉及污染环境、毁林开荒等破坏生态环境涉嫌违纪违法的案件要严肃查处、公开曝光,以强有力的执纪问责维护榆林生态环境建设。

四是贯彻执行好总书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理念。深刻汲取秦岭北麓违建别墅问题教训,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贯彻落实中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形式主义、官僚问题严肃查处。同时,要时刻以赵正永、冯新柱、权王军、胡传祥、胡志强等贪腐案为反面教材提醒自己,始终敬畏党、敬畏人民、敬畏权力、敬畏纪法,努力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纪律严明,作风优良,以实际行动证明纪检人的使命和担当,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

通过这两天的集中学习研讨,我个人获益匪浅,进一步坚定了政治定力,增强了为民情怀,感觉使命在身,唯有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我将把学习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长期任务,用扎实学习推动工作高质量落实,做一名忠诚为名、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

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榆林市考察调研。他先后考察了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杨家沟革命旧址,了解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强革命旧址保护与利用、赓续红色血脉等情况。

随着习总书记的到来,人们把目光聚焦到了这里——这个曾经的红色革命圣地,这个曾经从歌声里飘出的黄土高坡。

镜头闪过,我们一起见证了它的变迁!

以生态变迁最为直观,伴随着生产、生活的全面变迁、根本变迁。“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这首曾经风靡全国的流行歌曲就是对几十年前陕北的真实写照。那时,山是和尚头、水是黄泥沟,沟壑纵横、黄土满坡。那时,羊啃秃了草,人砍光了树,山扛不了风,地保不住水,田地成了“三跑田”——跑水、跑土、跑肥。那时,下一场山水褪一层泥,种一茬庄稼剥一层皮,农民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却常常连播下的种子都收不回来。如今,秋日里的米脂县高西沟村的沟沟峁峁仍满目绿色、生机盎然,俨然一副山川秀美的“好江南”。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我党的初心使命。革命老区边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革命胜利以后,建设好、发展好革命老区边区始终是党和国家牵挂在心的大事。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老少边穷地区考察调研,指出“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举全党全国之力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上,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成为新的庄重承诺,我们有足够理由和信心期待“陕北篇章”正方兴未艾!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世界观、方法论。把它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产生出来的中国化、时代化思想更是直接指导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行动指南。当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我们继续奋进新征程的伟大旗帜、根本遵循。其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它们既是从历史篇章中总结出来的,也必将指引着新时代篇章的抒写!

此番,习总书记来到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了解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情况,就传达了绿色发展的鲜明导向;而来到高西沟村考察推进水土流失治理等情况,则传达了心系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千秋大计的坚定态度;来到杨家沟革命旧址考察加强革命旧址保护与利用等情况,则传达了要以史为鉴、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的深邃思想。

光阴荏苒,世事变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让我们团结一致、意气风发地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吧!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我感受颇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身上的重担是如此的厚重,在课堂上,我们时刻要把育人放在首位,通过学习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更新自己的教学模式,适应时代的潮流;在对学生上,爱是首位,要有一颗爱心、热心、暖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同时作为一名教师,更是站在了“双减”工作的主阵地上,更要认真学习领会并贯彻到学习工作中去,“双减”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要认真备课,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提出问题,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要健全作业模式和形式,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同时转变教育评价方式等。

总之,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带头模范作用,要时时刻刻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放在心上,承担起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任务。

20xx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会议可以说是十九大前非常重要的一次高层会议。

当前,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是各级党员干部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基层的同志也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增强维护核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到自觉拥戴核心,坚定维护核心,绝对服从核心,始终紧跟核心,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结合学习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观看电视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等专题片,谈三点个人感受。

一是以人民为中心将改革进行到底,就要彻底革除“官本位”思想。

要深入推进简政放权,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深刻认识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必须限度为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紧紧围绕便民、利民、惠民进行体制机制改革设计和具体落实,彻底改变过去计划经济时代行政管控过严过细的状况,全面革除“官本位”思想,深入推进服务型政党、服务型政府机关,坚决落实该放的放,该管的管。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调整和优化供给结构,注重从宏观上进行监管和调控。要以服务人民为本位,深入开展各项改革试点,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二是以人民为中心将改革进行到底,就要努力革除不实作风。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实的作风只会让改革的效果大打折扣,也会让人民群众对改革失去应有的耐心和信心。但改革就意味着对既得利益的改变,有些地方出于地方保护主义,改革没有迈出实质步伐。我们党要继续加大巡查力度,严查不实作风行为,通过强有力手段促进工作作风持续好转,为推动改革营造良好的氛围。我们党要继续加大反腐力度,坚决严厉打击腐败行为,为改革的深入推进保驾护航。

三是以人民为中心将改革进行到底,就要紧紧围绕全局狠抓落实。

“领导干部一定要学会全面辩证地看问题,在认识论上要有辩证统一的思想,在方法论上要学会统筹兼顾,在具体工作中要学会‘十指弹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改革是一个时代的命题,也是人民群众共同的责任和使命。要围绕全局,狠抓落实,确保在改革的浪潮中始终保持步调一致,确保改革的各项目标和措施精准到位。在工作中,我们坚持重心下移,紧紧围绕省委及市县委扶贫攻坚的大局,积极参与,向社会公开干部结对帮扶情况,带动干部参与精准帮扶,为我县脱贫攻坚,建设殷实美丽和谐新**贡献力量。

“一切事物的趋于完善,都是来自适当的改革。”我们国家今天取得的成绩和辉煌,正是过去近40年改革开放的成果。我坚信我们党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中,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高高举起改革大旗,限度凝聚社会共识、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信心勇气,汇聚改革合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榆林市调研时,特地来到陕北考察了杨家沟革命旧址。在战争年代,老区人民为党和人民军队提供了坚持长期斗争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革命胜利作出了极大贡献。进入和平时期,我们要永远铭记老区的革命传统和历史经验,汲取红色资源中的精神“营养。读懂杨家沟发生的故事,答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之题,康续红色血脉,在新时代争先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争光添彩。

从政治上看问题,答好把握政治大局的“判断题。74年前,转战陕北的中共中央在此召开“十二月会议,毛泽东同志用政治的眼光纵览全局,在此写就目前形势与我们的任务,向全党发出“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努力的伟大号召。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醒全党同志“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

用政治眼光分析复杂形势,答好把握政治大局的“判断题,就是要提高政治判断力。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自觉主动提高理论水平,坚持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培固政治品格,坚定政治操守,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心怀“国之大者。要从全局的眼光看问题、从政治的高度想问题,提高明辨行为是非,真正做到忠诚使命、不忘初心。从斗争中谋胜利,答好永远敢于斗争的“问答题。从杨家沟东渡黄河到西柏坡,从解放东北到解放全中国,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面对斗争,中国共产党人的字典里从来没有“不敢二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以史为鉴、开创未来,面对新时代新的具有历史特点的斗争,我们要保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奋斗姿态,要拿出“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勇气魄力。斗争精神、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要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在形势严峻、情况复杂等急难险重的工作上锻炼胆魄、磨砺意志、增长才干;要敢于同一切不正之风作斗争,对一切不良习气说不;要敢于同自己做斗争,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剖析自我存在的种种问题,加以改正,在斗争中学会斗争,在斗争中成长提高,在斗争中谋求胜利,努力成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士。

从言行中树形象,答好改进全党作风的“选择题。“十二月会议”召开次日,恰逢毛泽东同志寿诞,但他严词拒绝“祝寿活动”的请求,始终心怀老区人民衣食冷暖。“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在救亡图存的时刻,党员中有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在和平建设时期,有改革创新的模范、扶贫攻坚的模范、为民服务的模范中国共产党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年轻干部肩负党和人民伟大事业发展的新重托、新使命,必须牢记总书记年轻干部必须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的嘱托,让好传统好作风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发扬光大,去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考察时强调,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要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对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立足国情、控制总量、兜住底线,有序减量替代,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煤化工产业潜力巨大、大有前途,要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任务,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发展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将加大延链、补链、强链力度,提高能源转化效率,生产市场上有需要的产品,同时进一步做好新能源和煤化工的耦合,利用好清洁能源,降低传统能源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投入科研力量,做好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先松表示。

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西安图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章羽倍感振奋。“大数据分析和信息化服务,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煤炭使用有序减量替代,促进能源结构转型。”章羽说,“作为陕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我们将积极发挥作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作出科技贡献。”

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90后”员工李鑫雨表示:“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为动力,发扬钉钉子精神,为企业智能化转型贡献力量。”

在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了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西沟村探索黄土丘陵沟壑区综合治理情况介绍,肯定高西沟村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总书记指出,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梯田层层盘山头,金秋果香飘满沟。”作为促进水土保持的先行者,如今的高西沟人吃上了“生态饭”,青山环绕中,小米、苹果等产业红火起来,乡村生态游也逐渐兴旺。

“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让我们60多年的坚守更有价值。”高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姜良彪说,“牢记总书记嘱托,一任接着一任干,我们会坚定走下去。”

“七一勋章”获得者、陕西石光银治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石光银说:“我一辈子就干了治沙造林这一件事。生命不息,治沙不止,接下来我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治沙造林与乡村振兴进一步融合起来,让乡亲们的日子过得更好!”

宝鸡市千阳县是陕西优质苹果产区之一。2012年以来,当地依靠新技术、新品种,打出了千阳苹果品牌。“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更加坚定了我们发展特色产业的信心。现在,我们不光种苹果,还培育苹果树苗。依靠出售苗木,不少村民走上了致富路。”在千阳县长期驻村提供技术指导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李丙智表示。

在米脂县城东南的杨家沟革命旧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赓续红色血脉。

“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西安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刘卫国表示,“我们将进一步通过思想政治课等渠道,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子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

在中共绥德地委旧址,习近平总书记仔细察看旧址布局和部分复原场景,参观有关专题展陈。总书记指出,回顾这段厚重的革命历史,老一辈革命家坚持“党的利益在第一位”,坚持“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坚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有着重大教育意义。

“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中共绥德地委旧址展馆墙上的照片字迹醒目。“总书记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课,我要更加认真学习研究地方史,讲好党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展馆讲解员马航说。

“党员干部要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答好民生实事必答题。”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党委书记杨琦说,“我们要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进一步优化产业项目管理,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让照金革命老区群众生活越来越好。”

在绥德实验中学,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走进教室、操场,观看同学们书法练习和体育锻炼,同大家亲切交流。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真正把过重的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下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总书记的谆谆教诲,让全校师生深受教育。”绥德实验中学校长王军宁说,“我们要坚定传承红色基因,将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贯穿于教育教学中,努力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我们一定牢记习爷爷的话,珍惜上学的美好时光,好好学习的同时加强体育锻炼,锤炼意志,成长为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绥德实验中学八年级8班学生马子涵说。

正在榆林市子洲县第一小学支教的陕西省特级教师安瑛说:“我们将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守好课堂教学主阵地,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要求,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将提升教师教材处理、作业设计的能力,实现作业减量提质、课堂教学高效。”

教师陕西榆林考察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三

前段时间,单位组织我们认真学习了党的会议精神以及在参观《复兴之路》后作的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讲话,从而对精神和“中国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们伟大的祖国历经几十年风雨同舟,经历了太多的考验与磨练,在摸索的道路中既有成功也有失败,在不断的改革中披荆斩棘,奋勇前进。新一代领导人的诞生,全新的执政理念、科学的领导思维,让我们耳目一新。目前反腐工作、大部制改革、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等众多的民生问题,考验着新一代领导人。如何通过有效途径转变我们国家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这已经不仅仅是我们国家领导人所要思考的问题,更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中国梦包含的内容太多,有关乎国家命运与前途的,关乎民主与民生的,但终究是一个个小的梦想组成的。积小流成江海。若让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梦想,让每一个梦想都成为现实,那么也就实现了中国梦。

作为中华民族儿女中的一员,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了实现中国梦的征程,我们是不是应该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贡献一份力量呢?我想是的!我们只要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件事、每一项任务,时刻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从自己和家人做起,实现我们的梦想,中国的梦想。

近日,通过参加委机关组织的“关于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专题教育”集中学习培训,以及围绕三个专题进行的研讨交流,我个人收获颇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彰显了深厚的为民情怀和强烈的使命担当,鼓舞、激励着全省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以更大的信心和决心,为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贡献更多力量。结合我个人的工作实际,谈一谈自己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同时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对国内经济冲击严重、外部国际形势严峻复杂的一年。在此情形之下,总书记来陕考察指导工作是对陕西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总书记对家乡人民的重视,尤其是在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防控中来陕考察更体现了对三秦父老的厚爱。总书记来陕增强了三秦父老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及取得“战疫”最后胜利的坚强信心。总书记来陕考察期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领域,考察内容广,指导、指示工作具体细微,均是涉及最切近的民生问题。总书记先后深入秦岭了解自然生态,走访陕南贫困县调研脱贫攻坚,关心复工复产等,体现了总书记始终关心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关心家乡父老生产生活以及陕西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民生是人民的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最牵挂的就是老百姓,尤其是秦岭贫困山区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这体现了新时代领袖诠释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和执政理念,这次考察是对陕西父老乡亲和陕西工作的打气与鼓励。

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做好陕西新时代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思想武器、注入了强大动力。总书记对陕西工作明确提出的“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和“五项要求”,指明了陕西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指导陕西新时代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总书记在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时强调,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这是总书记对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视,对我们监督执纪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为陕西广大纪检监察干部注入了强大的战斗力,同时也是在告诫我们,纪检监察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重任,不折不扣地学习贯彻好总书记关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论述,努力实现我市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将长期作为一项政治工作摆在我们工作履职的首位,我们要以总书记重要讲话及重要指示精神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从榆林实际出发,坚决有力、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好总书记的各项治国理政方针政策。

一是贯彻执行好总书记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治国理念。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来陕考察足迹以及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仍然将人民幸福福祉放在重要位置。作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要高度重视,认真研判,依纪依法,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始终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案件查办优劣的评判标准。

二是贯彻执行好总书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理念。2020年面临疫情后的复工复产,又是全面决胜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总书记来陕考察关心家乡经济发展并做重要指示。作为榆林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的纪检卫士,我们要结合榆林实际,聚焦重点领域,扎实开展好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工程建设、矿产开发和土地开发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为推榆林经济高质量发展做站好纪检监察岗。

三是贯彻执行好总书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总书记先后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就是经济”,尤其是对秦岭北麓违建别墅的拆除,彰显了总书记致力生态环境建设的领袖魄力和责任担当,秦岭违建别墅查处重塑了陕西的政治生态。今后工作中,我们应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纪违法案件,对涉及污染环境、毁林开荒等破坏生态环境涉嫌违纪违法的案件要严肃查处、公开曝光,以强有力的执纪问责维护榆林生态环境建设。

四是贯彻执行好总书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理念。深刻汲取秦岭北麓违建别墅问题教训,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贯彻落实中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形式主义、官僚问题严肃查处。同时,要时刻以赵正永、冯新柱、权王军、胡传祥、胡志强等贪腐案为反面教材提醒自己,始终敬畏党、敬畏人民、敬畏权力、敬畏纪法,努力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纪律严明,作风优良,以实际行动证明纪检人的使命和担当,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

通过这两天的集中学习研讨,我个人获益匪浅,进一步坚定了政治定力,增强了为民情怀,感觉使命在身,唯有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我将把学习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长期任务,用扎实学习推动工作高质量落实,做一名忠诚为名、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

9月22日,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我省贯彻落实意见。省委书记林武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高瞻远瞩、内涵丰富,思想深邃、言近旨远,特别是关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能源低碳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建设、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乡村振兴等方面的重要指示要求,充分彰显了党的领袖对“两个大局”的深刻洞察,体现了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一贯要求,是对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科学指导,为我们实施碳达峰“山西行动”提供了路径指引,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并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结合起来,准确把握核心要义,一体抓好贯彻落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三晋大地落地落实。

会议强调,要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弘扬光荣革命传统,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切实抓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要解放思想抓转型,以更强担当推进高质量发展。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把提高能效作为能耗“双控”的主攻目标,持续调整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传统产业内涵式发展,不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有效支撑转型的现代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培育强劲动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山西贡献。要改革创新再深化,以更优环境激发动力活力。对标先进地区经验,探索创新区域协同联动发展体制机制,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完善生态环保市场化机制,推行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要抓实抓细“111”“1331”“136”工程,落实好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团队建设支持政策,抓好省校合作,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持续培优创新生态,打造政策洼地、人才高地。要再接再厉保落实,以更大力度统筹各项工作任务。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进一步强化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战略战术结合,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持续抓好重大工作谋划、经济运行调度,深入开展“三个一批”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扎实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9月13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榆林市深入企业、农村、学校、革命旧址等进行调研考察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指示高瞻远瞩、内涵丰富、思想深邃、语重心长,是对陕西精准的政治引领、深厚的政治关怀,凝结着对陕西工作的殷切期望,饱含着对陕西人民的深厚感情和亲切关怀,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做好各项检察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结合检察工作实际,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我们要自觉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结合起来,与学习党史结合起来,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丰富内涵,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和上级检察机关的各项部署要求,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从严从细落实“讲政治、顾大局、谋发展、重自强”的新时代检察工作总体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全力推动“四大检察”“十大业务”全面协调充分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人民至上的重要性:“无论作决策还是抓工作、促落实,都要体现宗旨意识、人民立场”、“任何一项伟大事业要成功,都必须从人民中找到根基,从人民中集聚力量,由人民共同来完成。”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榆林市考察期间更是提到:“要坚持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再次宣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人民立场。当前,要强化为民司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不断提升检察为民服务实效。要牢牢把握检察机关宪法定位,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落实到做好法律监督主责主业上,认真履行好新时代法律监督职能。将“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理念贯穿检察工作始终,推动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要持之以恒转理念、抓落实、求极致,一以贯之盯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找准检察工作与保障民生的结合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用更多检察担当、更大检察作为、更硬检察作风,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更加高效的法治产品、检察产品,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法治保障。

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用好用活红色资源,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激发奋进力量。要充分发扬延安精神,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注重学思践悟,以理论清醒保持政治坚定,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从实际出发,踏踏实实推动工作、解决问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勤恳为群众办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当好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发愤图强,埋头苦干,求真务实,担当作为,通过夯实理想信念来推动检察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今后,要立足工作实际,忠实履职尽责,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服务全县工作大局,提高法律监督水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三有”争创为抓手,扎实推进政治引领好、业务业绩好、队伍素质好、纪律作风好、智慧保障好的“五好”基层检察院建设,全面加强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持续巩固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努力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志丹检察铁军,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检察力量。

通过学习了主席的一系列讲话后,的一系列讲话令人振奋,我备受鼓舞。

一、要心系群众。与群众心相连、情相系,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这是党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的希望。经常做群众工作的同志都深有体会,群众很质朴,我们有时说了几句推心置腹的话、做了一点该做的事,群众就感动痛哭流泪。群众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历就承受了太多的艰难辛苦。现在虽然政策好了,群众手头稍稍宽裕了,但还是有很多人背井离乡,为生计奔波,忍着的委屈,干着最脏最累的活计,拿着最少的报酬。讲群众最可畏,是说脱离群众最危险。党群关系恶化,大则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小则引发群体性事件。贵州瓮安事件、湖北石首事件,等等,都是极其深刻的教训。但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始终把群众摆在衣食父母的位置,保持感恩之心来对待群众,深怀愧疚之心来回报群众。

二、要服务群众。执政为民是对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检验党员领导干部政治坚强不坚强的重要标准。为民,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廉洁之本在于自律,自律之道在于防患未然。反腐倡廉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党员干部要廉洁自律。以民为本、以民为主、以民为重,切实把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造福一方。要树立强烈的百姓情怀,视百姓如父母、待百姓如亲人,情系群众、感恩群众、敬畏群众,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努力从灵魂深处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服务这个根本问题,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正把执政为民各项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向广大群众传送党和政府的温暖。

三、要把化解矛盾作为我们的首要责任。当前,正是社会矛盾的集中凸显期,但我们既不能因为矛盾多而害怕矛盾,也不能因此回避矛盾,甚至麻木不仁,更不能因为少数落后群众的存在而视群众为对立面,甚至视群众为“刁民”。一定要坚持把维护稳定、化解矛盾作为第一责任,高度重视源头预防,充分运用做群众工作这个传统手段,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司法手段,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要深入群众。深入群众是掌握群众思想、预防矛盾纠纷的关键。做群众工作也是这个道理。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形成工作习惯和工作常态,经常到群众中去掌握社情民意,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深入矛盾纠纷调处现场,和群众一起调查了解矛盾纠纷发生的根源,做到“干部在一线工作、领导在一线指导、矛盾在一线排查、纠纷在一线化解、作风在一线转变、效果在一线体现”要宣传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要重视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我们不仅要办好事、干实事,更要敢于管烂事,管难事,积极主动解决好信访稳定中涉及的实际问题。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榆林市调研时,特地来到陕北考察了杨家沟革命旧址。在战争年代,老区人民为党和人民军队提供了坚持长期斗争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革命胜利作出了极大贡献。进入和平时期,我们要永远铭记老区的革命传统和历史经验,汲取红色资源中的精神“营养。读懂杨家沟发生的故事,答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之题,康续红色血脉,在新时代争先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争光添彩。

从政治上看问题,答好把握政治大局的“判断题。74年前,转战陕北的中共中央在此召开“十二月会议,毛泽东同志用政治的眼光纵览全局,在此写就目前形势与我们的任务,向全党发出“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努力的伟大号召。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醒全党同志“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

用政治眼光分析复杂形势,答好把握政治大局的“判断题,就是要提高政治判断力。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自觉主动提高理论水平,坚持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培固政治品格,坚定政治操守,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心怀“国之大者。要从全局的眼光看问题、从政治的高度想问题,提高明辨行为是非,真正做到忠诚使命、不忘初心。从斗争中谋胜利,答好永远敢于斗争的“问答题。从杨家沟东渡黄河到西柏坡,从解放东北到解放全中国,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面对斗争,中国共产党人的字典里从来没有“不敢二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以史为鉴、开创未来,面对新时代新的具有历史特点的斗争,我们要保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奋斗姿态,要拿出“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勇气魄力。斗争精神、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要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在形势严峻、情况复杂等急难险重的工作上锻炼胆魄、磨砺意志、增长才干;要敢于同一切不正之风作斗争,对一切不良习气说不;要敢于同自己做斗争,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剖析自我存在的种种问题,加以改正,在斗争中学会斗争,在斗争中成长提高,在斗争中谋求胜利,努力成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士。

从言行中树形象,答好改进全党作风的“选择题。“十二月会议”召开次日,恰逢毛泽东同志寿诞,但他严词拒绝“祝寿活动”的请求,始终心怀老区人民衣食冷暖。“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在救亡图存的时刻,党员中有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在和平建设时期,有改革创新的模范、扶贫攻坚的模范、为民服务的模范中国共产党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年轻干部肩负党和人民伟大事业发展的新重托、新使命,必须牢记总书记年轻干部必须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的嘱托,让好传统好作风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发扬光大,去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考察时强调,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要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对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立足国情、控制总量、兜住底线,有序减量替代,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煤化工产业潜力巨大、大有前途,要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任务,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发展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将加大延链、补链、强链力度,提高能源转化效率,生产市场上有需要的产品,同时进一步做好新能源和煤化工的耦合,利用好清洁能源,降低传统能源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投入科研力量,做好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先松表示。

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西安图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章羽倍感振奋。“大数据分析和信息化服务,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煤炭使用有序减量替代,促进能源结构转型。”章羽说,“作为陕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我们将积极发挥作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作出科技贡献。”

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90后”员工李鑫雨表示:“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为动力,发扬钉钉子精神,为企业智能化转型贡献力量。”

在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了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西沟村探索黄土丘陵沟壑区综合治理情况介绍,肯定高西沟村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总书记指出,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梯田层层盘山头,金秋果香飘满沟。”作为促进水土保持的先行者,如今的高西沟人吃上了“生态饭”,青山环绕中,小米、苹果等产业红火起来,乡村生态游也逐渐兴旺。

“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让我们60多年的坚守更有价值。”高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姜良彪说,“牢记总书记嘱托,一任接着一任干,我们会坚定走下去。”

“七一勋章”获得者、陕西石光银治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石光银说:“我一辈子就干了治沙造林这一件事。生命不息,治沙不止,接下来我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治沙造林与乡村振兴进一步融合起来,让乡亲们的日子过得更好!”

宝鸡市千阳县是陕西优质苹果产区之一。2012年以来,当地依靠新技术、新品种,打出了千阳苹果品牌。“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更加坚定了我们发展特色产业的信心。现在,我们不光种苹果,还培育苹果树苗。依靠出售苗木,不少村民走上了致富路。”在千阳县长期驻村提供技术指导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李丙智表示。

在米脂县城东南的杨家沟革命旧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赓续红色血脉。

“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西安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刘卫国表示,“我们将进一步通过思想政治课等渠道,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子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

在中共绥德地委旧址,习近平总书记仔细察看旧址布局和部分复原场景,参观有关专题展陈。总书记指出,回顾这段厚重的革命历史,老一辈革命家坚持“党的利益在第一位”,坚持“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坚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有着重大教育意义。

“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中共绥德地委旧址展馆墙上的照片字迹醒目。“总书记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课,我要更加认真学习研究地方史,讲好党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展馆讲解员马航说。

“党员干部要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答好民生实事必答题。”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党委书记杨琦说,“我们要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进一步优化产业项目管理,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让照金革命老区群众生活越来越好。”

在绥德实验中学,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走进教室、操场,观看同学们书法练习和体育锻炼,同大家亲切交流。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真正把过重的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下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总书记的谆谆教诲,让全校师生深受教育。”绥德实验中学校长王军宁说,“我们要坚定传承红色基因,将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贯穿于教育教学中,努力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我们一定牢记习爷爷的话,珍惜上学的美好时光,好好学习的同时加强体育锻炼,锤炼意志,成长为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绥德实验中学八年级8班学生马子涵说。

正在榆林市子洲县第一小学支教的陕西省特级教师安瑛说:“我们将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守好课堂教学主阵地,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要求,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将提升教师教材处理、作业设计的能力,实现作业减量提质、课堂教学高效。”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我感受颇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身上的重担是如此的厚重,在课堂上,我们时刻要把育人放在首位,通过学习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更新自己的教学模式,适应时代的潮流;在对学生上,爱是首位,要有一颗爱心、热心、暖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同时作为一名教师,更是站在了“双减”工作的主阵地上,更要认真学习领会并贯彻到学习工作中去,“双减”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要认真备课,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提出问题,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要健全作业模式和形式,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同时转变教育评价方式等。

总之,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带头模范作用,要时时刻刻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放在心上,承担起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任务。

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榆林市考察调研。他先后考察了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杨家沟革命旧址,了解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强革命旧址保护与利用、赓续红色血脉等情况。

随着习总书记的到来,人们把目光聚焦到了这里——这个曾经的红色革命圣地,这个曾经从歌声里飘出的黄土高坡。

镜头闪过,我们一起见证了它的变迁!

以生态变迁最为直观,伴随着生产、生活的全面变迁、根本变迁。“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这首曾经风靡全国的流行歌曲就是对几十年前陕北的真实写照。那时,山是和尚头、水是黄泥沟,沟壑纵横、黄土满坡。那时,羊啃秃了草,人砍光了树,山扛不了风,地保不住水,田地成了“三跑田”——跑水、跑土、跑肥。那时,下一场山水褪一层泥,种一茬庄稼剥一层皮,农民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却常常连播下的种子都收不回来。如今,秋日里的米脂县高西沟村的沟沟峁峁仍满目绿色、生机盎然,俨然一副山川秀美的“好江南”。

“三生”变迁的背后,是退耕还林还草、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程的实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文明理念的落地、生根。如今,陕西省黄河流域内植被覆盖度达到60.68%,年均入黄泥沙量已从以前的8亿多吨降至约2.7亿吨;农民栽下的不仅是生态树,也是“摇钱树”。从苹果、核桃到红枣、花椒,因地制宜的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成为重要一招,还依托新育的绿色资源发展起了观光旅游、休闲采摘、森林康养等新型业态,昔日上山放羊的村民,已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不仅实现了“人进沙退”的治沙奇迹,而且也创造了“地减粮增”的生产奇迹。如今的黄土高坡,已不再是单调的一种颜色,正展现着蓬勃的生动景象……。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我党的初心使命。革命老区边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革命胜利以后,建设好、发展好革命老区边区始终是党和国家牵挂在心的大事。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老少边穷地区考察调研,指出“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举全党全国之力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上,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成为新的庄重承诺,我们有足够理由和信心期待“陕北篇章”正方兴未艾!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世界观、方法论。把它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产生出来的中国化、时代化思想更是直接指导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行动指南。当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我们继续奋进新征程的伟大旗帜、根本遵循。其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它们既是从历史篇章中总结出来的,也必将指引着新时代篇章的抒写!

此番,习总书记来到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了解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情况,就传达了绿色发展的鲜明导向;而来到高西沟村考察推进水土流失治理等情况,则传达了心系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千秋大计的坚定态度;来到杨家沟革命旧址考察加强革命旧址保护与利用等情况,则传达了要以史为鉴、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的深邃思想。

光阴荏苒,世事变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让我们团结一致、意气风发地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吧!

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考察时强调,“移得出、稳得住、住得下去,才能安居乐业”“我更关心的,就是今年以后是不是能够稳定下来,是不是有一个长效的机制,就看这些基本的措施是不是稳定的、持续的。共产党人办事是求真务实的,真正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朴实的话语中尽显大国领袖的为民情怀。

扶贫并不是一时的指标,今年收入达到了标准就万事大吉,要建立长效机制,来保证脱贫不再返贫,彻底消除困扰人类数千年的贫困问题,真正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安居乐业首先要有“居”,要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为老百姓优化居住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对居住的要求随之增高,脱贫攻坚不能只满足于解决群众的房屋不是危房这个初级阶段,还应该关注到用水、用电、用网等生活必需以及村内道路、人居环境等基础建设,这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和前提。把这些最基本的需求落地见效,需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眼光放长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打折扣地扎实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及各项政策的落实,并建立发展长效机制,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着力农村厕改、污水处理等重点难点,切实解决脱贫后乡村居住环境优化问题。

安居乐业还需要有“业”,要以“骏马扬蹄嫌路短,雄鹰展翅恨天低”的劲头为老百姓创造就业机会。“要住得下去就要靠稳定就业,务工是主要出路。”解决了老百姓居住问题,要“住得下”还要保证其有事做、稳就业。要积极培育创业土壤,因地制宜,积极开发本地资源,发展扶贫产业,在“家门口”搭建创业平台,实现贫困户在家就业。做好宣传,鼓励当地企业为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人员开通绿色通道,解决就业之忧。要想方设法盘活村集体资源资产,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使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扶贫产业,真正让贫困群众也端起“铁饭碗”。

安居乐业落脚点在“乐”,要以“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的胸怀为老百姓转变工作作风。“乐”即心情舒畅、愉快,乐于所业、生活欢愉是每一个人的终极追求。脱贫攻坚就是要让老百姓“乐”,为人民服务不是口号,需要真落实,来不得半点的马虎,要不得半点的形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强化作风建设,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脱贫攻坚不仅仅是让老百姓在物质上脱贫,还要在精神领域得到满足,首先就是要尊重,要和谐党群、干群关系,彻底转变工作作风,坚决防止在群众面前趾高气扬,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正让老百姓体会到“公仆情怀”。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榆林市调研时,特地来到陕北考察了杨家沟革命旧址。在战争年代,老区人民为党和人民军队提供了坚持长期斗争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革命胜利作出了极大贡献。进入和平时期,我们要永远铭记老区的革命传统和历史经验,汲取红色资源中的精神“营养。读懂杨家沟发生的故事,答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之题,康续红色血脉,在新时代争先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争光添彩。

从政治上看问题,答好把握政治大局的“判断题。74年前,转战陕北的中共中央在此召开“十二月会议,毛泽东同志用政治的眼光纵览全局,在此写就目前形势与我们的任务,向全党发出“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努力的伟大号召。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醒全党同志“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

用政治眼光分析复杂形势,答好把握政治大局的“判断题,就是要提高政治判断力。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自觉主动提高理论水平,坚持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培固政治品格,坚定政治操守,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心怀“国之大者。要从全局的眼光看问题、从政治的高度想问题,提高明辨行为是非,真正做到忠诚使命、不忘初心。从斗争中谋胜利,答好永远敢于斗争的“问答题。从杨家沟东渡黄河到西柏坡,从解放东北到解放全中国,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面对斗争,中国共产党人的字典里从来没有“不敢二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以史为鉴、开创未来,面对新时代新的具有历史特点的斗争,我们要保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奋斗姿态,要拿出“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勇气魄力。斗争精神、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要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在形势严峻、情况复杂等急难险重的工作上锻炼胆魄、磨砺意志、增长才干;要敢于同一切不正之风作斗争,对一切不良习气说不;要敢于同自己做斗争,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剖析自我存在的种种问题,加以改正,在斗争中学会斗争,在斗争中成长提高,在斗争中谋求胜利,努力成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士。

从言行中树形象,答好改进全党作风的“选择题。“十二月会议”召开次日,恰逢毛泽东同志寿诞,但他严词拒绝“祝寿活动”的请求,始终心怀老区人民衣食冷暖。“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在救亡图存的时刻,党员中有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在和平建设时期,有改革创新的模范、扶贫攻坚的模范、为民服务的模范中国共产党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年轻干部肩负党和人民伟大事业发展的新重托、新使命,必须牢记总书记年轻干部必须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的嘱托,让好传统好作风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发扬光大,去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榆林市考察调研。他先后考察了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杨家沟革命旧址,了解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强革命旧址保护与利用、赓续红色血脉等情况。

随着习总书记的到来,人们把目光聚焦到了这里——这个曾经的红色革命圣地,这个曾经从歌声里飘出的黄土高坡。

镜头闪过,我们一起见证了它的变迁!

以生态变迁最为直观,伴随着生产、生活的全面变迁、根本变迁。“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这首曾经风靡全国的流行歌曲就是对几十年前陕北的真实写照。那时,山是和尚头、水是黄泥沟,沟壑纵横、黄土满坡。那时,羊啃秃了草,人砍光了树,山扛不了风,地保不住水,田地成了“三跑田”——跑水、跑土、跑肥。那时,下一场山水褪一层泥,种一茬庄稼剥一层皮,农民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却常常连播下的种子都收不回来。如今,秋日里的米脂县高西沟村的沟沟峁峁仍满目绿色、生机盎然,俨然一副山川秀美的“好江南”。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我党的初心使命。革命老区边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革命胜利以后,建设好、发展好革命老区边区始终是党和国家牵挂在心的大事。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老少边穷地区考察调研,指出“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举全党全国之力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上,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成为新的庄重承诺,我们有足够理由和信心期待“陕北篇章”正方兴未艾!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世界观、方法论。把它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产生出来的中国化、时代化思想更是直接指导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行动指南。当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我们继续奋进新征程的伟大旗帜、根本遵循。其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它们既是从历史篇章中总结出来的,也必将指引着新时代篇章的抒写!

此番,习总书记来到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了解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情况,就传达了绿色发展的鲜明导向;而来到高西沟村考察推进水土流失治理等情况,则传达了心系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千秋大计的坚定态度;来到杨家沟革命旧址考察加强革命旧址保护与利用等情况,则传达了要以史为鉴、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的深邃思想。

光阴荏苒,世事变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让我们团结一致、意气风发地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吧!

习近平总书记4月20日至23日来陕考察工作,他先后深入商洛、安康、西安等地,了解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脱贫攻坚、复工复产等情况,看望了广大干部群众。总书记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人来说,要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根据工作实际谈以下几个方面心得体会:

习总书记在西交大考察时强调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西迁精神”是在1956年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往西安的过程中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西迁精神被概括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更是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抛却个人利益和享受的精神信仰,是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在工作和生活中,我要以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为基础,艰苦奋斗,务实实干,不断探索,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态度去发扬西迁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习近平总书记对秦岭保护曾作出多次批示指示,其考察陕西的第一站仍然是视察生态保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保护之重视程度。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此前在浙江考察时,总书记强调,“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发展战略,绿色发展方式是发展路径选择,建设美丽中国是发展目标。党的十八大已经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的新生态自然观;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新经济发展观;体现了环境就是民生,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的新民生政绩观。作为一名城市管理者,要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主要基调,协调、管理、保护好我们的生活环境。

在总书记在对脱贫攻坚、复工复产工作部署时强调,增强主动意识,服务要突出具体和准确,注重着眼重点、难点。一是要把握重点。如分析城市发展布局,布局合不合理,强在哪儿,弱在哪儿,预警下一步发展的重点在哪,布局调整方向是否准确,能够给各级政府决策部门一个非常明了的信息。二是强化反映问题导向。做好精准服务,不但要及时反映新常态成绩,更要全面反映新常态问题,紧紧抓住核心问题和关键问题不放,在问题的症结点和关键点上做文章、出实招。三是调研分析要有深度。对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深入挖掘数据背后隐含的重大社会问题,认真研究分析数据所隐藏的社会含义,透过现象揭示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本质。四是要积极推进宣传倡导。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媒介手段,不断改进信息发布方式,增加公众关心的城市建设进度,增强发布时效,主动向社会公开变动情况。加强舆情监测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公众有关诉求,不断拉近与公众的距离。

在今后工作生活中,我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只争朝夕,真抓实干,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勤于学,责于身,躬于行。

20xx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会议可以说是十九大前非常重要的一次高层会议。

当前,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是各级党员干部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基层的同志也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增强维护核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到自觉拥戴核心,坚定维护核心,绝对服从核心,始终紧跟核心,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结合学习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观看电视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等专题片,谈三点个人感受。

一是以人民为中心将改革进行到底,就要彻底革除“官本位”思想。

要深入推进简政放权,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深刻认识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必须限度为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紧紧围绕便民、利民、惠民进行体制机制改革设计和具体落实,彻底改变过去计划经济时代行政管控过严过细的状况,全面革除“官本位”思想,深入推进服务型政党、服务型政府机关,坚决落实该放的放,该管的管。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调整和优化供给结构,注重从宏观上进行监管和调控。要以服务人民为本位,深入开展各项改革试点,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二是以人民为中心将改革进行到底,就要努力革除不实作风。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实的作风只会让改革的效果大打折扣,也会让人民群众对改革失去应有的耐心和信心。但改革就意味着对既得利益的改变,有些地方出于地方保护主义,改革没有迈出实质步伐。我们党要继续加大巡查力度,严查不实作风行为,通过强有力手段促进工作作风持续好转,为推动改革营造良好的氛围。我们党要继续加大反腐力度,坚决严厉打击腐败行为,为改革的深入推进保驾护航。

三是以人民为中心将改革进行到底,就要紧紧围绕全局狠抓落实。

“领导干部一定要学会全面辩证地看问题,在认识论上要有辩证统一的思想,在方法论上要学会统筹兼顾,在具体工作中要学会‘十指弹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改革是一个时代的命题,也是人民群众共同的责任和使命。要围绕全局,狠抓落实,确保在改革的浪潮中始终保持步调一致,确保改革的各项目标和措施精准到位。在工作中,我们坚持重心下移,紧紧围绕省委及市县委扶贫攻坚的大局,积极参与,向社会公开干部结对帮扶情况,带动干部参与精准帮扶,为我县脱贫攻坚,建设殷实美丽和谐新**贡献力量。

“一切事物的趋于完善,都是来自适当的改革。”我们国家今天取得的成绩和辉煌,正是过去近40年改革开放的成果。我坚信我们党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中,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高高举起改革大旗,限度凝聚社会共识、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信心勇气,汇聚改革合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榆林化工考察期间指出,能源产业要继续发展,否则不足以支撑国家现代化。煤炭能源发展要转化升级,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这样既不会超出资源、能源、环境的极限,又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适应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把我们的地球家园呵护好。

碳达峰碳中和将对全球能源供需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为我国能源矿产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碳达峰、碳中和的提出,推动了我国能源发展模式的变革,将为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如何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哈尔乌素露天煤矿作为世界单坑产能最大的露天煤矿之一,在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方面,必须做好中央能源企业带头引领示范作用,要立足新发展理念,贯彻新发展思想,不仅要做好各类设备的节能减排,降低碳排放工作,更要加大碳回收力度,同时要通过创新来实现能源转型,在碳达峰、碳中和提出的初期,露天煤矿需从优化能源结构、加快技改创新、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进碳吸收和提高职工低碳意识等方面开展工作。

能源结构转变势在必行。发展离不开能源,高质量发展更需要良好的能源结构来支撑,目前我国处在碳达峰的初期,必须控制好碳排放量,作为大型露天煤矿,须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和能源结构,采用新能源设备来替代内燃设备进行露天开采作业,减少尾气排放;加强清洁能源建设,利用露天煤矿排土场易采光、风力大等特点,大力开发光能、风能等,提高能源自给率和供给率,切实保障支持国家能源变革战略,推动露天煤矿绿色高质量发展。

清洁能源开发是碳中和的主要途径,哈尔乌素露天煤矿作为准格尔矿区的一部分,通过合理修筑排土场,形成一批具备良好的光伏建设条件的排土场,准能集团2021年将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开发光伏项目建设,在矿区规模发展20mw光伏产业,形成碳中和能力,在碳达峰、碳中和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通过技改技革减少设备的碳排放量,露天煤矿生产工作已全部实现机械化,大功率的内燃设备运行在不停排放尾气,通过优化卡车和电铲匹配,实现最佳配合,减少卡车在待装空载时的等待时间,降低吨煤尾气排放量。卡车待令期间关闭发动机,充分发挥辅助电动暖风机和空调为司机提供良好操作环境,实现尾气零排放。加大精细化维修,设备小故障就地维修,降低返厂造成的消耗。加强与选煤厂协调配合,保障运煤量与选煤厂卸料口配合最优,缩短卡车在破碎站等待时间,降低运输设备柴油单耗。

稳步推进碳汇工作,在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众多方式中,植树造林举足轻重。一方面,绿植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另一方面,绿植固碳利用自然过程,不需要很高成本,同时又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生态效益,性价比极高。国家通过出台矿山生态治理政策,制定对露天煤矿生态修复的资金投入标准,保证企业不折不扣地将费用投入到生态治理中。目前,在露天煤矿,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正稳步运行。截至2021年,哈尔乌素露天煤矿累计复垦绿化630公顷,再造农田4000亩,复垦率达100%,工业广场绿化率89.5%,污染物达标排放率为100%。

坚持智能化高效提升,建设智能矿山。需要在矿用卡车无人驾驶、电铲、钻机和辅助设备的智能化应用、智能一体化应用平台等方面加强科技研发投入,加快产业智能化进程,实现多机装备智能化协同、区域无人作业,提升设备生产效率,降低单位生产量的碳排放值,建成智能矿山。

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将加快智能传感器、物联网、5g通信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加大人员资金等投入,重点实施卡车、电铲、钻机等矿用大型设备的智能化建设项目,加快煤矿智能机器人研发与应用,并同步开展智能矿山建设标准、无人驾驶技术标准的研究工作,2025年底煤矿全部实现智能化,煤矿智能化技术引领行业智能化水平,最终达到煤炭全产业链智能高级排程和智慧联动管控,为“智慧国家能源”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教师陕西榆林考察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四

作为一名教师,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为了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我参加了陕西榆林的考察活动。在这次考察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领悟到了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与启示。下面,我将通过五个方面,详细描述我在榆林考察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榆林教育的发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参观当地的学校和教室时,我发现榆林的教师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那里的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仅是听讲和复述,更多是通过实践操作,提升自己的实际能力。比如,在一堂科学实验课上,学生们通过实验器材的自主组装和操作,深入理解了科学原理。这让我触动颇深,意识到了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其次,我在考察中感受到了榆林教师们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在与榆林的教师交流时,我深感这些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教学的热情。他们将学生视作自己的孩子,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用心教书育人。同时,他们也乐于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育心得,希望能够给其他教师带来一些启发和借鉴。这种敬业精神和责任心让我深受感动,也激发了我更加热爱教育事业和投入教学工作的决心。

第三,榆林的教育领导层对教育改革的重视及措施给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在考察期间,我们参观了一所榆林的学校,并与该校的校长进行了交流。校长对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思考和实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通过建立教研组、定期开展教育教学研讨活动等方式,积极推动教育改革和提升教学质量。这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

第四,在榆林的考察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优化。例如,在一次语文课堂观摩中,教师通过拓展阅读和文学鉴赏,激发了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榆林还大力发展数字化教育,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如在线教育平台和教育游戏等。这些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优化给我提供了很多思考和改进的方向。

最后,在榆林的考察中,我也面对了一些教育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如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不够、教师职业发展的机制不完善等。这些问题同样存在于我们当地的教育中。通过与榆林的教育工作者的交流和思考,我意识到改善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学校、政府和社会的合作与支持。这使我深入思考本地区教育的困境,也激发了我积极参与到教育改革中的决心。

通过这次榆林考察活动,我收获了很多。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领悟到了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与启示。作为一名教师,我将会把这些收获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发展,为培养新一代的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本地区教育的改革,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优质教育资源。教育事业永远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奉献的事业,我愿意一直坚守在这个岗位上,用心去教书育人。

教师陕西榆林考察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五

第一段:引入榆林考察的背景及目的(200字)。

近日,笔者作为一名教师,参加了榆林市的教育考察活动。榆林是陕西省的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资源而被广泛关注。此次考察的目的是了解榆林市实施的一些优秀的教育教学模式和做法,以期在教学工作中有所启发和改进。在这次考察中,我深入学校进行交流访问,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反思,收获颇丰。

在榆林的学校中,我看到了许多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教育模式和做法。例如,在一所小学,他们采用了令人惊喜的“抓手教育”方式,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在教室里,学生们用各种材料创作手工作品,这样的活动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这种教育模式让我深感教学是可以崭新和多元化的,而不仅限于枯燥的书本知识。

第三段:榆林考察中的教师团队和专业发展(250字)。

在榆林考察中,我特别注意到学校的教师团队和他们的专业发展。学校注重教师的培训和发展,并为教师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交流的机会。在一次与学校老师的座谈会上,我发现他们对教学研究和教育心得分享的重视程度。这样的环境让教师们能够共同成长和进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我深受感动,认识到教育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的环境,而这离不开教师团队的力量和支持。

第四段:榆林考察中的家校合作和学生发展(250字)。

家校合作和学生发展也是本次考察中的亮点之一。在榆林的一所中学中,学校与家长形成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学校每月定期与家长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发展。这种家校合作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都大大提高,家长的参与度也明显增加。这让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存在于课堂内,而是需要教育者和家长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服务。

通过这次榆林的教育考察,我重新思考了教育的本质和教学的方法。教育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也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调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我也会更加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希望能够实践所学并不断进步,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者。

总结:通过榆林考察,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榆林的教育模式和做法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更加坚定了在教育事业中的决心和信心。我相信,只有不断学习和改进,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未来的发展。

教师陕西榆林考察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六

第一段:引言(120字)。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次考察活动,目的地是中国陕西省的榆林市。在这次考察中,我亲身体验到了榆林的独特魅力,对于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下面我将分享我在榆林考察中的所见所闻和个人感受。

第二段: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240字)。

榆林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文明。在榆林市区,我参观了汉城遗址博物馆,看到了大量的文物和展品,使我更加了解榆林的历史。榆林还有许多古代建筑和文化遗存,比如乌鲁木齐书院、地宫、黄河渡口等等。这些历史建筑和文物展示了榆林的丰富历史和文化底蕴,让我对中国古代文明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第三段:壮丽的自然风光(240字)。

榆林地处黄土高原,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我参观了榆林市区周边的一些景点,比如沙漠公园、沙洲草原等。这些地方景色优美、壮丽宏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黄河大峡谷,奇峰林立、山水相映,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此外,榆林还有许多独特的自然景观,比如沙漠中的奇迹——七彩丹霞、沙漠中的壮观沙漠峡谷等等,这些美景让我对榆林的自然环境赞叹不已。

第四段: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240字)。

榆林是一个多民族的城市,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在榆林,我参加了一场传统民俗表演,欣赏了舞狮、舞龙等表演。这些精彩的表演和独特的传统手工艺品,展示了榆林地区的民间艺术和文化。此外,榆林还有许多传统节日和庆典,比如黄河壮族水灯节、石河子马拉松等等,这些庆典活动让我领略到了榆林的独特魅力。榆林的民俗文化丰富多样,为这座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风采。

第五段:结语(160字)。

通过这次考察活动,我对榆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榆林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还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文化。这个城市的魅力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只有亲身体验才能真正感受到。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榆林的魅力将会被更多人所发现和欣赏,这个城市将会成为一个更加繁荣和热闹的地方。我希望有机会再次来到榆林,继续体验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教师陕西榆林考察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七

陕西榆林位于陕西省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是一个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的城市。近日,我们组织了一次学习考察活动前往榆林,该活动让我们对榆林的文化、历史和自然风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二、榆林的历史文化。

榆林拥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隋唐时期,榆林成为了西安、洛阳之后的第三大城市,也是唐朝长安通往西域的重要门户之一。我们考察了宏伟的崇文塔,看到了这座古老的塔楼,不禁感叹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榆林,我们还游览了北道门、扶风县城遗址等多个历史文化遗迹,深刻体会到这里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

三、榆林的自然风光。

榆林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美丽的山水景观,也是我们此次考察的重点内容之一。我们在邓家山国家森林公园内,远离城市喧嚣,身临大自然,欣赏到了这里原始的森林景色,呼吸清新的空气,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另外,我们还到访了凤凰山,这里悬崖峭壁、山涧溪流,是蜚声中外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在这里,我们不仅观赏到了大自然的美景,也了解到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四、榆林的特色美食。

榆林的历史悠久,地域辽阔,这里的饮食文化也非常丰富。我们品尝了榆林的特色美食,感受到了榆林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以著名的榆林油泼面为例,这是一道颇具民族特色的面食,以面条制作成的热气腾腾的油泼面,加上独特的调料和配菜,味道鲜美,吃起来非常过瘾。

五、榆林的未来发展。

对于未来的发展,榆林市委书记王富华曾表示:“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坚决实施创新驱动、开放崛起、绿色发展、民生改善、党风廉洁‘五大战略’,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从我们的考察中可以看到,榆林未来的发展很有潜力。如果在文化、自然、美食等方面持续发力,相关产业不断升级和提升,相信榆林一定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和投资,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

以上,是我们对陕西榆林考察的心得体会。从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特色美食等方面来看,榆林都是一个非常值得一去的城市。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这里发展得越来越好,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投资客来这里游玩、体验和创造更好的未来。

教师陕西榆林考察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八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关于榆林的考察活动。这座位于陕西省的城市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风景闻名于世。在此次考察中,我深入了解了榆林的文化底蕴和经济发展。下面我将从城市历史、自然风光、人文风情、经济发展以及个人体会五个方面进行叙述和总结。

首先,榆林的历史悠久而充满传奇。据考古研究,榆林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居住。在更早的史前时期,这里的气候温暖而湿润,人们生活富足。而到了商周时期,榆林已经成为了繁荣的地区之一。这里有丰富的遗址和文物,如昊然台、游碧泉、夏庄遗址等,这些都是榆林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通过参观这些古迹,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榆林的历史演变过程,对古代人们的生活和智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榆林的自然风光令人叹为观止。榆林坐落在黄土高原,地形起伏,山河壮丽。榆林的风景各异,有沙漠、戈壁、湖泊、悬壁等多种景观。其中最有名的要数神木悬壁了。悬壁高达几十米,冲天而起,非常壮观。在悬壁之上还构筑了吊桥,供游客观赏。我有幸在吊桥上俯瞰悬壁,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之处。此外,榆林还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和天然气等,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除了自然风光,榆林的人文风情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人民的生活节奏相对较慢,街头巷尾弥漫着淳朴的氛围。在榆林的旧城里,有着传统的建筑和独特的街道布局。人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着自己独有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在考察期间,我还有幸参加了一场传统的民俗表演,欣赏了当地特色的歌舞和手工艺品。这些都让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榆林人民的热情和友好。

在经济发展方面,榆林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作为陕西省的重点城市之一,榆林在能源、工业、建筑等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榆林,我见识到了先进的煤矿和化工企业,体验到了工业化带来的便利和发展。特别是在经济技术开发区,我看到了很多高新技术企业的蓬勃发展和繁荣景象。这些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的就业和经济增长,同时也为榆林的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最后,通过这次榆林之行,我受益匪浅,对榆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深感榆林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同时,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如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我相信,在榆林市委和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榆林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综上所述,榆林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人文风情、经济发展以及个人观察都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考察不仅增长了我的知识,也拓宽了我的视野。我希望将来有机会再次回到这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见证榆林的新变化和新进步。

教师陕西榆林考察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九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榆林市调研时,特地来到陕北考察了杨家沟革命旧址。在战争年代,老区人民为党和人民军队提供了坚持长期斗争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革命胜利作出了极大贡献。进入和平时期,我们要永远铭记老区的革命传统和历史经验,汲取红色资源中的精神“营养。读懂杨家沟发生的故事,答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之题,康续红色血脉,在新时代争先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争光添彩。

从政治上看问题,答好把握政治大局的“判断题。74年前,转战陕北的中共中央在此召开“十二月会议,毛泽东同志用政治的眼光纵览全局,在此写就目前形势与我们的任务,向全党发出“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努力的伟大号召。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醒全党同志“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

用政治眼光分析复杂形势,答好把握政治大局的“判断题,就是要提高政治判断力。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自觉主动提高理论水平,坚持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培固政治品格,坚定政治操守,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心怀“国之大者。要从全局的眼光看问题、从政治的高度想问题,提高明辨行为是非,真正做到忠诚使命、不忘初心。从斗争中谋胜利,答好永远敢于斗争的“问答题。从杨家沟东渡黄河到西柏坡,从解放东北到解放全中国,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面对斗争,中国共产党人的字典里从来没有“不敢二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以史为鉴、开创未来,面对新时代新的具有历史特点的斗争,我们要保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奋斗姿态,要拿出“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勇气魄力。斗争精神、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要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在形势严峻、情况复杂等急难险重的工作上锻炼胆魄、磨砺意志、增长才干;要敢于同一切不正之风作斗争,对一切不良习气说不;要敢于同自己做斗争,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剖析自我存在的种种问题,加以改正,在斗争中学会斗争,在斗争中成长提高,在斗争中谋求胜利,努力成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士。

从言行中树形象,答好改进全党作风的“选择题。“十二月会议”召开次日,恰逢毛泽东同志寿诞,但他严词拒绝“祝寿活动”的请求,始终心怀老区人民衣食冷暖。“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在救亡图存的时刻,党员中有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在和平建设时期,有改革创新的模范、扶贫攻坚的模范、为民服务的模范中国共产党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年轻干部肩负党和人民伟大事业发展的新重托、新使命,必须牢记总书记年轻干部必须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的嘱托,让好传统好作风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发扬光大,去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9月22日,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我省贯彻落实意见。省委书记林武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高瞻远瞩、内涵丰富,思想深邃、言近旨远,特别是关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能源低碳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建设、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乡村振兴等方面的重要指示要求,充分彰显了党的领袖对“两个大局”的深刻洞察,体现了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一贯要求,是对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科学指导,为我们实施碳达峰“山西行动”提供了路径指引,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并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结合起来,准确把握核心要义,一体抓好贯彻落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三晋大地落地落实。

会议强调,要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弘扬光荣革命传统,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切实抓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要解放思想抓转型,以更强担当推进高质量发展。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把提高能效作为能耗“双控”的主攻目标,持续调整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传统产业内涵式发展,不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有效支撑转型的现代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培育强劲动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山西贡献。要改革创新再深化,以更优环境激发动力活力。对标先进地区经验,探索创新区域协同联动发展体制机制,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完善生态环保市场化机制,推行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要抓实抓细“111”“1331”“136”工程,落实好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团队建设支持政策,抓好省校合作,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持续培优创新生态,打造政策洼地、人才高地。要再接再厉保落实,以更大力度统筹各项工作任务。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进一步强化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战略战术结合,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持续抓好重大工作谋划、经济运行调度,深入开展“三个一批”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扎实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近日,通过参加委机关组织的“关于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专题教育”集中学习培训,以及围绕三个专题进行的研讨交流,我个人收获颇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彰显了深厚的为民情怀和强烈的使命担当,鼓舞、激励着全省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以更大的信心和决心,为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贡献更多力量。结合我个人的工作实际,谈一谈自己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同时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对国内经济冲击严重、外部国际形势严峻复杂的一年。在此情形之下,总书记来陕考察指导工作是对陕西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总书记对家乡人民的重视,尤其是在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防控中来陕考察更体现了对三秦父老的厚爱。总书记来陕增强了三秦父老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及取得“战疫”最后胜利的坚强信心。总书记来陕考察期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领域,考察内容广,指导、指示工作具体细微,均是涉及最切近的民生问题。总书记先后深入秦岭了解自然生态,走访陕南贫困县调研脱贫攻坚,关心复工复产等,体现了总书记始终关心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关心家乡父老生产生活以及陕西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民生是人民的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最牵挂的就是老百姓,尤其是秦岭贫困山区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这体现了新时代领袖诠释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和执政理念,这次考察是对陕西父老乡亲和陕西工作的打气与鼓励。

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做好陕西新时代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思想武器、注入了强大动力。总书记对陕西工作明确提出的“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和“五项要求”,指明了陕西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指导陕西新时代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总书记在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时强调,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这是总书记对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视,对我们监督执纪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为陕西广大纪检监察干部注入了强大的战斗力,同时也是在告诫我们,纪检监察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重任,不折不扣地学习贯彻好总书记关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论述,努力实现我市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将长期作为一项政治工作摆在我们工作履职的首位,我们要以总书记重要讲话及重要指示精神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从榆林实际出发,坚决有力、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好总书记的各项治国理政方针政策。

一是贯彻执行好总书记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治国理念。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来陕考察足迹以及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仍然将人民幸福福祉放在重要位置。作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要高度重视,认真研判,依纪依法,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始终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案件查办优劣的评判标准。

二是贯彻执行好总书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理念。2020年面临疫情后的复工复产,又是全面决胜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总书记来陕考察关心家乡经济发展并做重要指示。作为榆林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的纪检卫士,我们要结合榆林实际,聚焦重点领域,扎实开展好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工程建设、矿产开发和土地开发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为推榆林经济高质量发展做站好纪检监察岗。

三是贯彻执行好总书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总书记先后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就是经济”,尤其是对秦岭北麓违建别墅的拆除,彰显了总书记致力生态环境建设的领袖魄力和责任担当,秦岭违建别墅查处重塑了陕西的政治生态。今后工作中,我们应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纪违法案件,对涉及污染环境、毁林开荒等破坏生态环境涉嫌违纪违法的案件要严肃查处、公开曝光,以强有力的执纪问责维护榆林生态环境建设。

四是贯彻执行好总书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理念。深刻汲取秦岭北麓违建别墅问题教训,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贯彻落实中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形式主义、官僚问题严肃查处。同时,要时刻以赵正永、冯新柱、权王军、胡传祥、胡志强等贪腐案为反面教材提醒自己,始终敬畏党、敬畏人民、敬畏权力、敬畏纪法,努力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纪律严明,作风优良,以实际行动证明纪检人的使命和担当,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

通过这两天的集中学习研讨,我个人获益匪浅,进一步坚定了政治定力,增强了为民情怀,感觉使命在身,唯有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我将把学习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长期任务,用扎实学习推动工作高质量落实,做一名忠诚为名、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考察时强调,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要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对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立足国情、控制总量、兜住底线,有序减量替代,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煤化工产业潜力巨大、大有前途,要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任务,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发展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将加大延链、补链、强链力度,提高能源转化效率,生产市场上有需要的产品,同时进一步做好新能源和煤化工的耦合,利用好清洁能源,降低传统能源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投入科研力量,做好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先松表示。

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西安图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章羽倍感振奋。“大数据分析和信息化服务,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煤炭使用有序减量替代,促进能源结构转型。”章羽说,“作为陕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我们将积极发挥作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作出科技贡献。”

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90后”员工李鑫雨表示:“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为动力,发扬钉钉子精神,为企业智能化转型贡献力量。”

在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了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西沟村探索黄土丘陵沟壑区综合治理情况介绍,肯定高西沟村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总书记指出,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梯田层层盘山头,金秋果香飘满沟。”作为促进水土保持的先行者,如今的高西沟人吃上了“生态饭”,青山环绕中,小米、苹果等产业红火起来,乡村生态游也逐渐兴旺。

“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让我们60多年的坚守更有价值。”高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姜良彪说,“牢记总书记嘱托,一任接着一任干,我们会坚定走下去。”

“七一勋章”获得者、陕西石光银治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石光银说:“我一辈子就干了治沙造林这一件事。生命不息,治沙不止,接下来我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治沙造林与乡村振兴进一步融合起来,让乡亲们的日子过得更好!”

宝鸡市千阳县是陕西优质苹果产区之一。2012年以来,当地依靠新技术、新品种,打出了千阳苹果品牌。“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更加坚定了我们发展特色产业的信心。现在,我们不光种苹果,还培育苹果树苗。依靠出售苗木,不少村民走上了致富路。”在千阳县长期驻村提供技术指导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李丙智表示。

在米脂县城东南的杨家沟革命旧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赓续红色血脉。

“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西安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刘卫国表示,“我们将进一步通过思想政治课等渠道,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子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

在中共绥德地委旧址,习近平总书记仔细察看旧址布局和部分复原场景,参观有关专题展陈。总书记指出,回顾这段厚重的革命历史,老一辈革命家坚持“党的利益在第一位”,坚持“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坚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有着重大教育意义。

“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中共绥德地委旧址展馆墙上的照片字迹醒目。“总书记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课,我要更加认真学习研究地方史,讲好党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展馆讲解员马航说。

“党员干部要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答好民生实事必答题。”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党委书记杨琦说,“我们要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进一步优化产业项目管理,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让照金革命老区群众生活越来越好。”

在绥德实验中学,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走进教室、操场,观看同学们书法练习和体育锻炼,同大家亲切交流。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真正把过重的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下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总书记的谆谆教诲,让全校师生深受教育。”绥德实验中学校长王军宁说,“我们要坚定传承红色基因,将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贯穿于教育教学中,努力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我们一定牢记习爷爷的话,珍惜上学的美好时光,好好学习的同时加强体育锻炼,锤炼意志,成长为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绥德实验中学八年级8班学生马子涵说。

正在榆林市子洲县第一小学支教的陕西省特级教师安瑛说:“我们将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守好课堂教学主阵地,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要求,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将提升教师教材处理、作业设计的能力,实现作业减量提质、课堂教学高效。”

20xx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会议可以说是十九大前非常重要的一次高层会议。

当前,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是各级党员干部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基层的同志也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增强维护核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到自觉拥戴核心,坚定维护核心,绝对服从核心,始终紧跟核心,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结合学习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观看电视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等专题片,谈三点个人感受。

一是以人民为中心将改革进行到底,就要彻底革除“官本位”思想。

要深入推进简政放权,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深刻认识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必须限度为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紧紧围绕便民、利民、惠民进行体制机制改革设计和具体落实,彻底改变过去计划经济时代行政管控过严过细的状况,全面革除“官本位”思想,深入推进服务型政党、服务型政府机关,坚决落实该放的放,该管的管。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调整和优化供给结构,注重从宏观上进行监管和调控。要以服务人民为本位,深入开展各项改革试点,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二是以人民为中心将改革进行到底,就要努力革除不实作风。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实的作风只会让改革的效果大打折扣,也会让人民群众对改革失去应有的耐心和信心。但改革就意味着对既得利益的改变,有些地方出于地方保护主义,改革没有迈出实质步伐。我们党要继续加大巡查力度,严查不实作风行为,通过强有力手段促进工作作风持续好转,为推动改革营造良好的氛围。我们党要继续加大反腐力度,坚决严厉打击腐败行为,为改革的深入推进保驾护航。

三是以人民为中心将改革进行到底,就要紧紧围绕全局狠抓落实。

“领导干部一定要学会全面辩证地看问题,在认识论上要有辩证统一的思想,在方法论上要学会统筹兼顾,在具体工作中要学会‘十指弹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改革是一个时代的命题,也是人民群众共同的责任和使命。要围绕全局,狠抓落实,确保在改革的浪潮中始终保持步调一致,确保改革的各项目标和措施精准到位。在工作中,我们坚持重心下移,紧紧围绕省委及市县委扶贫攻坚的大局,积极参与,向社会公开干部结对帮扶情况,带动干部参与精准帮扶,为我县脱贫攻坚,建设殷实美丽和谐新**贡献力量。

“一切事物的趋于完善,都是来自适当的改革。”我们国家今天取得的成绩和辉煌,正是过去近40年改革开放的成果。我坚信我们党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中,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高高举起改革大旗,限度凝聚社会共识、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信心勇气,汇聚改革合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4月20日至23日来陕考察工作,他先后深入商洛、安康、西安等地,了解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脱贫攻坚、复工复产等情况,看望了广大干部群众。总书记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人来说,要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根据工作实际谈以下几个方面心得体会:

习总书记在西交大考察时强调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西迁精神”是在1956年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往西安的过程中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西迁精神被概括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更是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抛却个人利益和享受的精神信仰,是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在工作和生活中,我要以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为基础,艰苦奋斗,务实实干,不断探索,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态度去发扬西迁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习近平总书记对秦岭保护曾作出多次批示指示,其考察陕西的第一站仍然是视察生态保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保护之重视程度。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此前在浙江考察时,总书记强调,“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发展战略,绿色发展方式是发展路径选择,建设美丽中国是发展目标。党的十八大已经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的新生态自然观;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新经济发展观;体现了环境就是民生,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的新民生政绩观。作为一名城市管理者,要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主要基调,协调、管理、保护好我们的生活环境。

在总书记在对脱贫攻坚、复工复产工作部署时强调,增强主动意识,服务要突出具体和准确,注重着眼重点、难点。一是要把握重点。如分析城市发展布局,布局合不合理,强在哪儿,弱在哪儿,预警下一步发展的重点在哪,布局调整方向是否准确,能够给各级政府决策部门一个非常明了的信息。二是强化反映问题导向。做好精准服务,不但要及时反映新常态成绩,更要全面反映新常态问题,紧紧抓住核心问题和关键问题不放,在问题的症结点和关键点上做文章、出实招。三是调研分析要有深度。对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深入挖掘数据背后隐含的重大社会问题,认真研究分析数据所隐藏的社会含义,透过现象揭示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本质。四是要积极推进宣传倡导。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媒介手段,不断改进信息发布方式,增加公众关心的城市建设进度,增强发布时效,主动向社会公开变动情况。加强舆情监测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公众有关诉求,不断拉近与公众的距离。

在今后工作生活中,我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只争朝夕,真抓实干,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勤于学,责于身,躬于行。

教师陕西榆林考察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

我在最近的一次陕西榆林考察中,深刻体验到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发展的交融、独特面貌。在此,我想分享我的考察心得与感受,希望能够为更多人了解榆林、认识榆林、爱上榆林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二、榆林的历史文化。

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榆林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底蕴。在我考察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榆林古城的博大精深、文化内涵丰富,如雷锋雕像广场、昭陵博物馆等都是不容错过的文化遗迹。

其中,我印象深刻的是昭陵博物馆。这里汇聚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比如秦始皇兵马俑、汉代墓葬和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等。这个博物馆展示了榆林丰富的历史文化,也向我们展示了古人的智慧和勤劳精神。

三、榆林的现代发展。

除了历史文化,榆林的现代发展也让人眼前一亮。城市更新、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榆林的实力和潜力。在考察的过程中,我看到了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先进的科技产业、富有活力的人文环境等一系列引人瞩目的发展成果。

榆林作为中国成为油气勘探开发中最重要的城市之一,经济正在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也为当地生活带来了改变。我所看到的一张张繁荣景象,展示了榆林作为西北地区的一颗明珠的非凡风采。

四、榆林的美食。

在考察的过程中,我还品尝到了榆林的美食。从特色小吃到地道菜肴,无不让人垂涎三尺。任何一个对美食有所追求的人,对于榆林的美食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榆林一直以来坚持把食安、食良、食无加工添加剂作为万分重要的质量标准。特别是烤羊肉这道名菜,烤制技艺极其老练,肉质鲜嫩,口感独特。此外,还有闻名遐迩的榆林肉夹馍、擂麻面、黄丝糕等特色小吃,无不为美食爱好者献上了北方美食的独特魅力。

五、总结。

榆林不仅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与文化深度的城市,更是一个迈向现代化、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城市。考察期间,我有机会近距离了解榆林的文化底蕴、发展成果和美食特色,深感榆林的独特魅力和无限潜力。

回顾这次考察之旅,我深感自己的眼界得到拓展,心灵得到洗礼。相信这个城市今后会更加美好,让我们也一起深入了解、走进榆林。

教师陕西榆林考察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一

作为一个小型企业负责人,为了开拓新市场,我和同事们来到了位于中国陕西省的榆林市进行考察。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深入地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与经济情况。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此次考察中所获得的心得与体会,以及对于未来市场发展的一些想法。

第一段:了解城市历史与文化。

在进行市场考察之前,我们先了解了榆林市的历史与文化。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榆林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参观了麻姑故里、榆林文化博物馆等地,深入了解了榆林文化中的独特之处。此外,我们也尝试了榆林本地的美食,感受到了榆林人坚韧不拔的性格特点。了解榆林的历史与文化,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座城市,也让我们对于未来市场发展有了更多的想法。

第二段:考察榆林市的经济现状。

在进行市场考察时,我们需要了解榆林市的经济现状。我们通过参观当地的企业,并与当地的企业家交流,了解到榆林市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化工、煤炭、能源等领域有着丰富的产业资源。同时,榆林市经济发展的不足也切实存在,比如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仍然有待提高。在考察中,我们认真听取了当地企业家关于当地经济发展的建议,为未来市场布局提供参考。

第三段:认识当地政策支持。

在榆林市考察期间,我们也了解到了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榆林市的投资环境改善得非常快,政府不仅出台扶持政策,而且下决心加强投资促进。我们还了解到榆林市政府正在推进“数字榆林”战略,积极构建互联网、物联网和数字化管理等创新体系。了解到这些政策,我们更加坚定了对于榆林市未来市场发展的信心。

第四段:思考未来市场发展的方向。

在市场考察的最后阶段,我们开始思考如何在榆林市构建起自己的市场。在考察中,我们发现当地有坚实的化工产业、煤炭资源和能源优势,给我们提供了优秀的市场机会。我们打算与当地企业家合作,在煤化工领域开展前期市场调研。同时我们还准备和政府部门合作,利用“数字榆林”的优势,开展物联网和数字化管理领域的市场拓展。在考察期间,我们认真思考,结合当地的资源和政策,形成了有具体可行性的市场推广计划。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这次榆林市的市场考察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经验和机会。通过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经济特点以及政府政策支持,我们形成了适合当地市场的推广计划,也更加坚定了和当地企业家合作的信心。同时,我们也深感到市场之路永无终点,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加强与当地企业家的交流,不断探寻前进的道路,为我们的市场拓展之旅注入新的动力。

教师陕西榆林考察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二

榆林是陕西省的一个古老城市,素有“北国锦绣”之称。近日,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榆林考察活动,深入了解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和变迁。通过考察,我对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也收获了宝贵的人生经验。本文将就此次考察活动,从城市的历史文化、教育体制和教育实践三个角度,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榆林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在榆林的考察活动中,我参观了古城墙、博物馆和寺庙等文化景点,深刻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榆林的文化是多元的,既有秦文化的痕迹,又有汉、唐、宋等多个时期的遗迹。这些历史文化瑰宝对榆林人民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也为当地的教育事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注重挖掘和传承这些文化,将其融入到教育教学中,让学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其次,榆林的教育体制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参观了当地的小学和中学后,我了解到榆林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在校园里,我看到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课外活动,教师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榆林的教育体制也在教师队伍的培养上下了很大的功夫,通过举办各种培训和研讨会,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坚持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通过实地考察,我也深刻感受到了榆林的教育实践。在一所农村小学,我看到了孩子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强地学习,感受到了教育对他们的重要性。尽管条件有限,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展望是无限的。这让我更加明白,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品德和素养。在榆林的考察中,我还看到了一些成功的教育案例,这些学校通过创新的教育模式和科学的管理手段,让学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这给我指明了方向,让我明确了未来的目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优质的教育环境,让他们拥有更广阔的未来。

通过榆林的考察活动,我对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我深深感受到了教育事业的责任和使命,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和不断进步的空间。作为一名教师,我将不忘初心,继续努力,在教育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榆林考察的收获将成为我教育实践中的重要财富,激励我为教育做更多的贡献,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负起更大的责任。

教师陕西榆林考察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三

第一段:考察的目的和背景(200字)。

近期,我作为一名教师代表参加了由榆林市教育局组织的考察活动。榆林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以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闻名。此次考察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榆林教育发展的现状,并与榆林的教师交流经验,共同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

第二段:对榆林教育的初步了解(200字)。

我深深感受到榆林教育的独特魅力。首先,榆林重视基础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的课程设置非常丰富多样,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还有体育、音乐、美术等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其次,榆林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校推行多种多样的创新教育模式,如社区实践活动、科学实验课程等。这些教育理念和实践对我有很大的启发,使我对教育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第三段:与榆林教师的交流与合作(300字)。

在考察中,我们与榆林的教师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参观学校、参加座谈会和观摩课程等活动,我了解到榆林的教师们非常努力和有才华。他们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育资源的共享,使得教育更富有活力和效果。我和榆林的教师们共同探讨了一些教育难题,并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想法。这种交流和合作的机会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教育视野,让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

第四段:收获与体会(300字)。

榆林考察对我来说是一次充实而宝贵的经历。通过与榆林的教师们交流,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教育是培养未来社会的根本要素。没有教育,社会发展和进步就无从谈起。我也体会到了教育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榆林的教育出色,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我也更加明白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担当。我们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成长,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200字)。

通过榆林考察,我对教育的未来有了更加明确的展望。我相信,在现代化的教育发展中,教育需求将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教师也要有更强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我希望能在榆林考察所获得的经验和启发下,为我所在的学校和地区的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建议教育部门和教师们积极借鉴榆林的教育经验,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为孩子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环境。

通过此次榆林考察,我对教育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技能,为教育改革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师陕西榆林考察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四

在我教师职业生涯中,我有幸参加了一次精彩的教师考察活动,地点是陕西省的榆林市。这次考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榆林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前景和潜力,并给我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以下是我对于这次考察的心得和感悟。

首先,榆林市的教育资源令人羡慕。在参观榆林市的几所学校时,我看到了现代化的教室设施、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以及优秀的教师队伍。不仅如此,我还了解到榆林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将大量的资金用于教育投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优质的教育资源。这种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为我树立了一个榜样,激发了我更好地发展教育事业的动力。

其次,榆林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参观学校时,我看到学校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十分重视学生的体育、艺术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和社团组织,如学生会、科技社团等,让学生全面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这种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使我重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再次,榆林市的教师专业发展机会多样。在考察中,我了解到榆林市的教师培训机构和专业发展机会十分丰富。教师可以参加各种培训课程和学习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此外,榆林市的学校和教育局还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课程开发,为教师创造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和专业发展机会。这种给予教师足够发展空间和机会的教育环境让我感到非常羡慕和向往。

最后,榆林市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在考察期间,我有幸参观了榆林市的一些历史遗迹和民俗文化村,了解到了榆林市独特的历史和传统文化。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因此,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使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还具备丰富的文化素养。

总之,这次陕西榆林的教师考察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从中看到了榆林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前景和潜力,同时也从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理念。我希望借着这次考察的机会,将所学所思所感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将我在榆林市的学习和感受与更多的教师和同行分享,共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教师陕西榆林考察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五

榆林,作为陕西省的一个城市,素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最近,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对榆林的考察活动,深入了解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和变化。在这次考察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也收获了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深深感受到了榆林的自然之美。榆林地处北方干旱地区,虽然植被相对较少,但这并没有减弱它的魅力。我们去了榆林市的一个著名景区——蔚蓝峡。这里的山岩峭壁层叠,形成了壮美的景观,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幻而又梦幻的世界。在这里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听着风吹过山峦的声音,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这种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让我更加热爱和珍惜我们的地球,这也是我从榆林考察中最深刻的体会之一。

其次,我对榆林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榆林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我们的考察中,我们参观了榆林市博物馆,看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展品。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榆林古代的发展和繁荣,也让我们了解到了这个地区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积淀。通过这次考察,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历史是我们的根基,文化是我们的灵魂,只有充分理解和传承我们的历史文化,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

第三,我对榆林的经济发展有了一些新的了解。榆林曾以煤炭资源开采而闻名,但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能源结构的调整,榆林正在逐渐转型。在我们的考察中,我们参观了一个新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了解到榆林正在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和发展。这使我深信,只有依靠科技和创新,才能推动榆林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榆林的转型正告诉我们,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跨越发展的鸿沟。

第四,榆林的人文魅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们的考察中,我们有幸参观了榆林市的一所中学,与当地的学生们进行了交流。这次交流让我感受到了榆林人民的热情和友好,也让我更加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和教育环境。榆林的教育资源虽然相对匮乏,但学生们却表现出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信心。这让我深感自己的幸福和珍惜,同时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教育事业的重要性。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也是一个城市和国家发展的关键所在。

最后,通过这次榆林考察,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感受不同,收获不同。”只有亲身体验过、深入了解过,我们才能真正领悟到一个地方的独特之处和发展潜力。榆林给了我这种机会,我对它的自然之美、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人文魅力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这次考察不仅让我扩宽了眼界,也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我深信,只有在不断前进的路上,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