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支教助力成长心得体会总结 爱心支教助力成长心得体会总结简短(7篇)

  • 上传日期:2023-01-01 17:34:49 |
  • ZTFB |
  • 11页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2爱心支教助力成长心得体会总结一

花了一些时间,终于把《爱心与教育》读完了,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这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一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这是值得让我认真思索的问题。 是啊,一个专业知识扎实,人格魅力不同寻常的老师也许会吸引学生,让学生去敬畏他,喜欢他,但能够达到李镇西老师这样跟学生成为一生的知己的老师却为数不多。当一位老师开始真正爱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就会凭借这种深深的爱,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甚至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心血。正如他所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学》中这样说过:“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方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扩大而兴奋,因走到小朋友的心灵深处而带给他们快乐,而感到无比幸福。这些不是凭借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体会到的。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他所做的一切,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我想说,教育者的快乐也是学生给的。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

几年的教学,让我渐渐明白,老师的行为在学生们的心里会种下怎样的印象。以前我的两个课代表喜欢冲着那些学习后进的学生大喊大叫,我发现之后并没有当着大家的面批评他们,而是先让他们停止叫喊,然后走到这名看似有错的学生跟前轻轻地询问缘故。之后我的课代表意识到他们的这种做法并不能顺利解决问题,反而会把矛盾激化,她们不但向我承认自己做得不够好,还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办法。一次日记中,他们曾这样写道:“长大之后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当我的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不是先去责骂他,而是先问明原因,然后虚心地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知道到他们能这样想,我很欣慰。

在独生子女日益成长为社会建设者的同时,我们才渐渐发现他们责任感的缺失和爱的缺乏。真诚与善良似乎在这个社会成了一种无能的表现。看看时下充斥的书籍,多半是为升学而准备的辅导书,其次是幽默故事书、漫画书,真正净化学生心灵的书籍少之又少。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懂得如何张扬个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们知道要考上大学,却不知考上之后该做些什么;他们明白要踏实工作,但方向在哪里却从来都不明确。这分明是一种责任心与爱心的缺乏。 现在国家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作为教师恰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去爱,爱世界,爱国家,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在一个充满仁爱的大环境里,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学校才会更加繁荣,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才不会让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李老师的教育手记,让懂得了理解的微笑,平等的交流,内心的宽容,真诚的关怀,不仅仅是为了当一名好老师应该这样做,而是发自心灵深处的爱的驱使,让他自然而然地去做一切。 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凭着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把幸福与快乐送达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我们会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努力做教育这趟列车上的爱心传递员,让真诚、善良、友爱陪伴学生走过以后的人生旅程。

2022爱心支教助力成长心得体会总结二

很多人认为,上学就是为了读书,读书是为了升学,升了学还是读书,最后的目的是找个好职业,过更好的生活。

读好书是不是就一定能达到这样的目的?怎样才算读好书?分数高是不是就一定等于书读的好?

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要在学校里读书,通过读书获得一定的扎实的知识。这样的人才还要能够正确的处理社会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经历顺利和艰难、成功和挫折的考验。他们需要有知识,更需要有理想,有坚强的意志,有优良的品质。这一切都是需要在学校中奠定基础的。

“素质教育”的大旗上,有一个大写的“人”字: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着眼于每一个“人”的发展,而不是培养“考试机器”,因此,唯分数至上的的所谓“教育”,是目中无“人”的伪教育!

李镇西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 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但这种情感,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我们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

李镇西教授对于“后进生”的转化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他说:“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爱,是教育的前提;而且这种“爱”应该是真诚的。换句话说,教育者对“后进学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的人道主义情怀的自然流露。教育者心目中“一无是处”、“不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着美好道德的萌芽。对“后进学生”的转化,与其向他们“灌输”,不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在批评教育的问题上,师生同样是平等的:教师当然可以批评学生,学生也可以批评老师;教师如果批评失误,应该尊重学生申辩或解释的权利;如果冤枉了学生,教师应该公开主动认错。

作为真诚的民主教育,用心灵赢得心灵,不只是教育的条件,更是教育本身。

2022爱心支教助力成长心得体会总结三

为弘扬学校优良学风,践行志愿者精神,创建和谐的大学生活,机械青协在已有的往年支教的经验和基础上借鉴其他学院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策划组织了本次爱心支教活动。

本次活动以“奉献爱心,燃烧青春”为主题,以“实现自我价值,弘扬志愿者精神”为目的。活动从20xx年11月2日开始,于20xx年12月14日结束,为期七周,每周两次,每周六下午3点到5点和周日上午9点到11点在大北张村开展爱心支教活动,共有32名志愿者参与此项志愿活动。前期计划采取志愿者与学生一对一的家庭辅导模式,但由于志愿者人数少而学生人数多的原因,所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个队员辅导两名学生。这样的辅导方式能让志愿者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也有利于后来工作的顺利进行。

活动进行的很顺利,很成功。志愿者们大都能按时坚持不懈地参加支教活动,态度端正,热情很高,值得表扬!孩子们利用此次支教活动学到了新的知识,学习上有所进步,值得欣慰。志愿者们在实际的志愿服务中培养了爱心与责任心,认识了外界的社会生活,个人综合能力上得到了提高。家长们也对此次爱心支教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与赞扬。这次的支教使志愿者精神得到了发扬,有力地向社会传播了正能量!同时活动过程中也凸现出了一些问题与不足,需要我们重视。

1、由于有些队员支教前未与支教家庭取得联系,去时发现家中无人,不能有效开展志愿活动,浪费了人力与时间;

2、有些孩子调皮厌学,不听队员的劝告,拒不学习,使队员无法正常地进行辅导工作,给我们带来了负面影响;

3、极个别支教队员志愿服务态度不端正,责任心与爱心不足,在活动过程中有玩手机等现象,有悖于志愿者的精神与正面形象,给孩子们造成了不良影响;

4、队员们的支教活动以辅导孩子的家庭作业为主,形式过于单一,不能给孩子带去更多有别于学校填鸭式教育的知识,不利于孩子们的创新能力与责任意识的培养。另外,许多孩子在完成家庭作业后不愿意再进行学习,浪费了许多时间。

5.有些队员不知如何与孩子相处,不能很好地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和精神上的帮助与指导。

1、提前与家长联系,确保志愿者去的时候都能找到支教对象,保证支教正常进行。另外,如果上述情况再次发生,能及时给志愿者分配其他任务。

2.对于调皮厌学的孩子,队员应及时主动向活动负责人与家长反馈实际情况,共同商议解决办法。

3、一经发现队员有不良行为,应及时制止与劝告,认错态度不端正者取消其活动资格,另外选取其它志愿者接替其工作。此外,还应要求今后在选拨人员时更加谨慎与严格。

4、建议下次活动开展前对支教队员们进行一次支教培训工作,其内容大致应涵盖队员与孩子相处态度与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注意事项等。

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总结经验,继往开来,相信在机械青协全体成员的不断努力下,我们一定会走得更好更远!

总的来说,支教队员任劳任怨、坚持不懈的奉献精神受到了当地村委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此次活动为新农村建设尽到了当代大学生的绵薄之力,而且锻炼了机械学子实践能力,砥砺了无私奉献的品格,充分践行了我校的大爱精神。成员们积极准备、认真策划,躬身实践,最终出色地完成了预定任务。这学期的爱心支教活动虽然只有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但每一次支教都见证了队员与孩子们的快乐和成长,支教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我们将永久铭记。在院团委老师正确指导和支持下,在协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爱心支教”活动得以有条不紊的进行,河南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20xx学年第一学期“爱心奉献,义务支教”活动在焦作市高新区大北张新村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在此特别感谢全体志愿者,谢谢他们的参与和支持!谢谢他们的努力和付出!

2022爱心支教助力成长心得体会总结四

词语;非常;快乐;常常;孤寂;快活;难过;很久很久;终于;暗哑;航行;抱歉;老化;疲倦;安静;挺高;休息;

优美的句子;从前有一颗大树,他喜欢上一个男孩。

男孩也常常在树枝上荡秋千。吃树上结的苹果,在大树下睡觉。大树很快乐。

孩子逐渐长大,大树常常感到孤寂。

有一天孩子来看望大树,说我需要钱,你能给我点钱吗、大树说;把我的苹果拿去吧,孩子,把它们卖掉,你就有钱了。孩子把苹果拿走了,大树很快乐。

孩子又好久没来看望大树了,当他终于又回来的时候,大树非常高兴,高兴得几乎说不出话来。孩子说;我需要一条船,你能给我一条船吗

收获;读了【爱心树】对

大树无私的奉献了自己的果实;树干;树枝;甚至于自己的生命,无怨无悔;不求回报的付出,为得却只是能让小男孩快乐,希望小男孩能获得他所想要得幸福。这样的爱多么令人感动,但小男孩却疏忽了大树的孤寂和寂寞。

从 这个故事中我看到生活中的我们,我们就像那个男孩,爸爸妈妈就像那棵大树,他们为了我们能快乐成长,日夜操劳,而我们却常因为自己的任性让他们伤心难过, 可他们还是那么执着,无论我们犯了什么样的错,他们都会原谅我们,总是对我们冲满希望。我想,我们一定要用行动来证明自己不和【爱心树】中的那个小男孩一 样,让父母不在为我们伤心。

家长签字;读完这本【爱心树】我泪流满面,里面的大树就像是我们已经年迈的父母,他们把一生中最好都给了我们, 到老了就希望自已的子女多回家看看他们,多多陪陪他们,而我们却烦他们太唠叨了,找各种理由不愿回家。而我们却忘记了,老人是最怕寂寞和孤独的。愿天下做 儿女的常回家看看。

顺便说一下,这本书适合亲子阅读。里面的白纸黑字太震撼人心了。

2022爱心支教助力成长心得体会总结五

尊敬的叔叔阿姨、兄弟姐妹们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够和大家在一起参加这次爱心演讲答谢会,让我们播撒真爱,呵护自己的心灵。

有一种关怀,它常使我们泪流满面;有一种力量,它能让我们精神抖擞;这种关怀,从你我的眼里轻轻释放;这力量,在你我的指尖悄悄流动。那就是-爱心。

爱心,有时可能仅仅是对孩子的一份耐心,对同事释放的一种宽容,是一个真诚的微笑,是一次对陌生老人热心的搀扶,省下几包烟钱对困难家庭的帮助……这些对许多人来讲都是一些举手之劳的小事,却能使他人感到这个社会的温情,使周围的人受到教育和影响,从而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以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爱心永恒”行动,决不只是停留在物质上的扶贫济困,更重要的是倡导一种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和和谐的人际关系。

每天都有一些让人感动的爱心,呈现在我们面前,每天都有一些在危难疾病中的人们,得到帮助。爱心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竞争社会的缺陷,让更多的人体会到社会的温暖,给不幸者点燃了希望的火炬。所以我们应当时时记住:我们曾经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我们能有今天,并不完全因为我们的才能或勤奋,而是有各种机遇和偶然因素在里面。这种认识,会使我们对他人、对自然、对社会饱含一份感恩之心。没有爱,就不可能有健全的精神。心理学家的研究已经多次证明:经常行善的人相对比较健康长寿。

爱心是人生最值得留恋和为之奋斗的力量,得到爱心呵护的人生才是健全的,也因此,爱心不仅仅是我们一次活动,临时唤起的一种奢侈的表达,更应该成为我们心灵深处的精神底蕴。

我们是平凡而普通的,真的很平凡,平凡的犹如一滴露珠;我们真的很普通,普通的犹如一片绿叶。但在我们平凡的日子里记载着许多不平凡的事迹,在我们普通的生命里谱写了许多不普通的乐章。我们没有慷慨激昂的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却无时无刻不在用自己无声的行动来证明自己。一滴水虽小,但它能折射出整个太阳的光芒。我们的爱心,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往前走的人儿继续走,让幸福的人儿更幸福;而我们,在不停为你--加油!

一般说来,越是身边的事、亲近的人,越容易激发我们的爱心。而能够对远离自己的事、毫不相干的人不求回报地奉献爱心,那更是一种纯粹的至爱。实际上,当我们将爱心播撒给社会的时候,我们也是在呵护自己的心灵,使心灵如纯洁之泉,如暖冬之日,在滋润、温暖别人之时,也使自己变得高尚、幸福。

让我们大家一道把爱心,升华为无私的人生情操和生活境界。“用爱拥抱每一天,用心感动每个人!”

2022爱心支教助力成长心得体会总结六

时间在不断的流逝,但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件有意义的事情。

在炎热的暑假,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在文谭学校举行了一届大型活动,为贫困山区的小朋友捐出一些钱,帮助他们能够上学。这天,我们早早的到了文谭学校,整装待发。时间到了,老师领着我们来到了黉门前广场。

不一会儿,老师把我们分成几组,大家就开始出售自己带来的物品。

我恋恋不舍地拿起自己溜溜球和各种心爱的物品,边跑着,声音轻轻的喊着:“快来买啊!很便宜呀!千载难逢千万不要错过哇!”我心里虽然想给贫困山区的小孩捐一些钱,可行动却不是这样的,我生怕我伴随自己几个春秋的漫画书、溜溜球……被别人买去……犹豫了一会儿,终于决定了:虽然舍不得,但为了他们能上学,我!一定要卖了这些东西!

于是,我大声地喊起来:“快来买啊!超便宜的!”可是,却没有人来买我这些东西,我就马上想了一个办法:摆小摊出售东西,我和几个同学商量了一下,在一个树荫下摆好了摊,放上自己的东西,就在那等着来买东西的人。等了半天,还是没有人,我左思右想,终于又想到了一个办法,我向老师借来了笔,和一张红纸,写上了:超值出卖物品!快来抢购!

不一会儿,来了一个人、两个……钱哗啦啦的收进我们的裤袋。我心想:这样做,钱肯定还是很少。于是,我就安排了几个同学在这,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去走卖。刚开始,我碰到一位大妈,向她售出餐巾纸“大妈,您需要餐巾纸吗?我这有!”我热情的问。“谢谢了”大妈笑着说,顺手拿过我的餐巾纸。“大妈,您还没付钱呢!”我着急说。“还要钱啊!那算了,我不要了。”大妈遗憾的说。我看着旁边的同学,笑嘻嘻的望着我,看来是在嘲笑我。“大妈,这就送给你了,这钱我出!”我怒气冲冲的答到。经过这事情后,我每次提前先说“这需要钱的!”

经过一个下午,我和我们小组的人总共获得了几百元钱,钱虽然不是很多,但也是我们大家的一片心意。我们缓缓的把钱投进爱心箱时,我们仿佛看见贫困山区的小朋友们背着书包,戴上崭新的文具盒与书本快快乐乐的上学去……

2022爱心支教助力成长心得体会总结七

《爱心与教育》的作者李镇西,多年在四川省几所重点中学任教。大量的教育实践,使他悟出教育的真谛:一个成功的教育者最根本的条件,就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真诚之心!

李镇西老师在这本书中通过七个“手记”,将他和学生之间的故事清晰、完整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虽然在每个手记的前半部分也有一些理论,但这些理论的实用性很强,很浅显,不俗套,不空洞。而最让我震撼的是书中记录的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教育案例,最让我敬佩的是李老师那种把学生作为一辈子的朋友的亦师亦友的真感情,最让我难忘的是李老师那种“真爱、真诚、真心、真情”的真教育。

给家境贫寒的宁玮送钱让他补充营养,并与他保持八年如一日的联系,演绎师生间最长情的告白。跋涉三十多里山路,给因家庭欠债想辍学的伍建送去捐款和物品,与学生齐声大喊:“伍——健——你——好”,那是老师对学生最深情炽热的呼唤。

给每个学生过生日,写生日祝词,温暖了学生最浪漫的记忆。周末轮流把一个小组的学生请到家里做客,暑假邀学生游山玩水,和学生欢度春节……这一桩桩,一幕幕,无不令人动容泪目,亲人尚做不到这样,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分明是胜过了亲人。

《手记二:与顽童打交道——“后进学生”的转化》这是我最受启发的一部分,可能是与我现在所教育的学生有关,也可能这是李镇西老师从实践中得来的真知,所以很贴近实际,也很有操作性。先把这部分精华摘录下来,然后再谈谈我的感想。

后进生的教育要民主:用心灵赢得心灵

爱,是教育的前提,但对“后进生”的爱,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情怀的自然流露。时刻记得: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学生认错,大家习以为常,为什么老师认错,学生就格外感动呢?错误面前,人人平等。

后进学生教育需要科学:把教育主动权交给学生

后进学生的坏习惯不可能一个早晨就根绝,我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长与进步。

教育者要允许“后进学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与此同时,又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自己进步的信心。

“后进学生”教育要个性:不以分数论英雄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教育者:“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一个人只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他等于根本没有表现自己,而我们的教育者,在人的这种片面性表现的情况下,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我们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

后进学生的教育方法:写家校联系本;填报喜单;游玩;集体评议;写“每日九问”;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赛;学生作文表扬。

我也应该反思自己的工作,对于班级的一些问题学生,有时可能缺少耐心,只是简单粗暴的教训,相比起来,对于学生的爱还太少太少。

通过阅读此书,我收获了很多。教育是一件需要付出爱心的事业。有真诚的爱心,才有流动的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