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与诵读讲座心得体会及感悟 诵读讲座后的感受(3篇)

  • 上传日期:2023-01-01 15:31:48 |
  • ZTFB |
  • 12页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主题声音与诵读讲座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题记

我是个孤独的人,从小就是。

我在小学时,一直都是一个人,虽然有那么几个朋友,但也只是想起来的时候说几句话而已。一直,放学,上学,都是我一个人默默地走着,因为,我认为这样不会打扰到别人,也不会打扰到自己。直到现在,我都还认为,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最舒服。不用担心他们的话伤了我或我的话伤了他们,也不用担心我们之间没有话题聊,只是孤独罢了。

我好像养成了一种习惯,只要我感到孤独的时候,特别是在深夜的时候,总会戴上耳机,静静地听着世界上的各种声音。尽管我是个害怕黑暗的人,但只要它在,我就什么也不怕,就会感到异常的安心。在孤独的世界里,它是唯一一个可以让我想起的东西。

耳朵里塞着耳机,想用声音来和整个世界隔离,以为只要这样,才能收获一份短暂的安宁,殊不知,这其实是一种懦弱的逃避

其实我也什么都知道。

我还时常喜欢听下雨的声音。坐在窗前听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声,让我感觉十分的舒服。可我并不喜欢这种天气,这种时候,总会有一种错觉——在这样的季节里,繁花似锦,或许,只是一种错觉。

主题声音与诵读讲座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1.发气泡音

30秒左右。

2.膈肌弹发“嘿、哈”。

30秒左右( 以循序渐进,由低到高,弱到强)

3.调整呼吸:快吸慢呼,慢吸快呼, 口腔操

4.先搓搓脸、转转头,然后松下巴,感受自然开张的感觉。

5.提颧肌,用手和用脸交替来。

6.开牙关,咀嚼状。

7.然后半打哈欠,同时发出“啊!”

8.左右撅唇10次(左右为一次)

30 秒 转唇

30 秒 八个八拍

9.然后发音,ba 的四个声调。60次,1分钟。

10.舌操

①顶腮 30 次 30 秒

②刮舌 20 次 20 秒

③转舌 八个八拍 1 分钟

④弹舌 30 秒 da---da---da---da 60 次 1 分钟

11.数枣儿: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拿着竿子去打枣,青的多,红的少:一个枣、两个枣、三个 枣、四个枣、五个枣、.....(看你一口气能数多少)

12.慢吸慢呼,数数儿,延长呼气控制。

保持正确的基本呼吸状态下、慢吸气至八成满,然后,以大约每秒一个数儿的速度数数儿:l,2,3,4......

要吸一口气数数儿,中途不换气、不补气,并保证数字之间语音规整、声音圆润集中、音高一致、力度一致; 出声则出气,不出声不漏气;开头的数字、气不冲声不紧,近尾的数字气不憋、声不噎。气竭则声停。

注意数数儿时,声带喉头保持正常发声的通畅感,不因吸气较满呼吸肌紧张而扼喉。—般吸一口气数数儿持 续时间达到 30 秒到 40 秒即完成训练要求。

开始练习时,不要单纯追求所数数字的多少,重点应在锻炼呼 吸发声的控制力。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呼吸控制力强了,数儿便会数得多了。

13.数葫芦:慢吸慢呼

一口气数不了二十个葫芦,一个葫芦、两个葫芦、三个葫芦、 数葫芦的呼吸控制及用声要求,同上一个数数儿的练习。

一般达到一口气能数十五个至二十个葫芦即可。

由于数葫芦接近说话状态,难度较大。但是练好了更容易结合话筒前用声用气的实际控制状态。

14.绕口令

10 分钟。值得注意的是,绕口令不是越快越好,有时候越慢反而对我们来说越好,这样可以更针对唇齿力度,对咬字发声有好处。可以更针对唇齿力度,对咬字发声有好处。

主题声音与诵读讲座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本单元都是以“秋天”为主题来组织的,包括秋天的古诗、秋天的散文、秋天的现代诗等。《听听,秋的声音》是本单元中又一篇和秋天有关的现代诗,而且是一篇略读课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再读中展开想象,和同学交流读后体会。

3、仿照课文,补写几句诗。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

,享受音乐,发挥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在上课伊始,我就播放了一段优美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并陪以声情并茂的课文范读,使学生在优美的情境中感受到秋天的各种声音,感受到秋天的美,并鼓励学生仔细倾听,想象画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朗读欣赏,感受诗情

这首试的前三小节结构一样,老师重点指导第一小节。先让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在学生读到“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和黄叶道别的话音”时,老师问,如果你就是大树你准备怎么同黄叶道别?这一问题旨在让学生移情入境,体会诗境,使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产生情感共鸣。然后在指导朗读,学生读得声情并茂。而第二、三小节老师放手让学生去自由度,并和小伙伴合作,演一演蟋蟀和阳台、大雁和人们是怎样道别。这样既让学生在合作中训练了语言,发展了思维,又激发了学生情感,因而朗读指导不用花什么力气就水到渠成了。

在学生朗读了整首诗以后,学生理解了整首诗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老师以配乐朗读表演的形式,激励学生背诵整首诗,积累语言,再学生兴趣高涨之即,轻松地引导学生背诵课文,并加上自己人的动作,表情加以表现,这实际上又是一个高层次的训练,赏读课文,内化语言。

三、想象创作,读写小诗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装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在学生配乐朗读、背诵全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仿写课文,创作小诗,这一环节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找了很多秋天的.图片音像资料,并在课前要求孩子画好秋天的画,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想像图画有哪些秋的声音,秋天的声音像什么,并仿照课文中的句式说。学生有的说:“听听秋的声音,秋雨滴答、滴答,像秋姑娘弹起了动听的声音。”有的说:“秋风吹动树叶,刷啦刷啦,像秋姑娘发来的电报。”还有的说:“小河哗啦,哗啦,像在和青蛙告别”……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如同一片火花去点燃另一片。在这学生思维的兴奋上让学生给自己的画配一首小诗,学生就发挥了令人惊异的创造潜能。

总之,教完这课以后,我的收获颇多。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语感,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开辟各种途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