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情怀心得体会法院总结 为民情怀心得体会法院总结怎么写(三篇)

  • 上传日期:2023-01-01 10:59:36 |
  • ZTFB |
  • 10页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于为民情怀心得体会法院总结一

怀为民之心

执政为民是对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检验党员领导干部政治坚强不坚强的重要标准。为民,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民为本、以民为主、以民为重,切实把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造福一方。

怀为民之心就必须“重心”向下。与群众心相连、情相系,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由于历史原因和城市的扩张,润州成为镇江老年人口、弱势群众、失地农民、回迁安置最多的区域。为此,xx区坚持把“进得了门、说得上话、办得成事”作为评价一个领导干部、一个机关部门是否有群众基础,是否有群众工作能力的重要依据。党的确定“两个翻一番”的奋斗目标后,润州重点开展了“我为倍增献一计”等活动,规定“两代表一委员”即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每人每年至少要开一次群众见面会,联系一百个家庭,记录一本民情日志,形成一篇调研报告,带上十条“倍增建议”。

怀为民之心就必须民意“直通”。“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围绕党的新目标、新任务,主动设置经济、民生、创业、社会管理等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的议题,请群众为党委、政府的工作献计出招。充分利用互联网在征集民意、反映民情中“快、准、狠”的优点,建立民意“直通车”。

怀为民之心就必须纳谏“从流”。人民创造历史,群众是最高明的老师。在工作中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尊人民为师,就一定能赢得群众的拥护与支持。

走务实之路

古人云:“天下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群众路线,重在“走”。基层干部要当好党的路线“宣传员”,更要当好服务群众的“勤务员”。走好群众路线没有捷径、没有技巧,唯有求真务实,摆正“显绩”与“潜绩”的位置,摒弃说话看“天气”、做事看“风向”的不良作风,以群众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为标尺,检验“走”的方向正不正,步子稳不稳,实效强不强。

走群众路线,贵在有“决心”。在xx省委要求率先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征程中,问计于民,在多次“由下而上”的征求意见中,将全面提高城市化水平,作为润州实现基本现代化的主要路径。

走群众路线,贵在有“诚心”。做好群众工作关键取决于党员干部对群众有没有诚心。群众在我们心中有多重,我们在群众的心中就有多重。只有心里装着群众,才能换位思考、尊重群众、深入群众、赢得群众。近年来,润州不断深化党务、政务、村(社区)务、工程建设领域、民生保障等方面的“阳光型”、“透明化”建设,通过政府网站、听证会、发布会等方式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决策权和监督权。

走群众路线,贵在有“恒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绝大部分群众认定的“好事、实事”就要坚持走下去,确保不走调、不变形、不走样。保障和改善民生关键在投入。

修清廉之形

形象是旗帜、是力量。党员领导干部的形象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甚至影响着事业的兴衰成败。只有正己,方能正人。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就必须把廉洁从政作为第一生命来维护,始终保持“身心干净”。

修清廉之形,要有理想信念。润州区始终坚持把宗旨教育作为党员干部的“第一课”,采取典型教育和警示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每年必上,每年必学,教育、引导和督促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性观念,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到讲党性、讲原则、讲纪律。

修清廉之形,要“慎独慎微”。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尊重制度,敬畏法律,管好“八小时”内外,始终让自己在法律、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不触“底线”,不越“红线”,牢记“一事苟,则无不苟矣”的古训。

修清廉之形,要有“平常心”。“天下之福,莫大于无欲;天下之祸,莫大于不知足”,无欲则刚,心无欲则人清廉。保持“平常心”是要求党员干部学会选择、学会放弃、学会坚守。敢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以人格支撑“官”德,以人品提升“官”品。

对于为民情怀心得体会法院总结二

根据县委的统一部署,我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县委实施办法为切入点,把“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落实到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围绕为民务实清廉资料,践行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认真参加团体学习讨论,群众路线专题交流会,听取意见,查找存在问题。现就对照检查情景报告如下:

执行党中央的决定长期以来,我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坚持党的的基本纲领、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政治原则、政治立场上,始终同党中央和上级党委坚持高度一致。坚决拥护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决策和部署。同时,我正确处理好党和国家、人民群众及个人的利益关系,一向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做到个人利益坚决服从党和百姓的利益。

作为xx,我主要分管xx工作,本人自觉摆正位置,加强与班子其他同志的团结协作,共同推动工作开展。经过近一阶段的读书学习,对照党史党章,尤其是领导点、同事谈和群众提,详实梳理出了自身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工作中仍存在形式主义,实际上是必须程度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有些淡薄。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为:一是在推进发展中,调研不深。为进一步拓宽合作的领域,开展应对社会相关单位的调研,帮忙相关单位拓宽通道的同时,深入到一线、了解团队、重点项目进展情景不够,直接帮忙解决实际问题不多,而是经过会议了解基层情景,更多的是经过协调有关科室帮忙解决实际问题,具体“服务群众”工作原则落实不够、有调研不专、不深现象。

二是日常工作中会议过多,落实不够。工作中有过于注重程序和执行规范,致使程序过多。如在工作中,因从零开始,各种工作都需研究解决,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在工作中存在官僚主义表现,实际上是必须程度上党的梦想信念不够坚定,党的优良传统“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落实不到位,坚守共产主义社会梦想的实践不够。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有:

一是存在长官意识、听取意见不够。虽然注意决策前的意见的听取,但有时在研究久议不决的事情时,有时急于推进工作,过早证明自我的观点,在民主集中制中,民主不足、集中过早,有机关官僚作风、有长官意识的倾向。应对薄弱的实际情景,推进建设过程中,深入需求一线了解需求不够,就事论事的解决多,

未能实事求是地整体系统解决问题,牵领各方提升工作效率的努力不到位,实质是密切联系群众不足。

二是经验主义倾向、存在脱离实际。对待一些事情的处理时,不经意地按以往其它环境下、成功经验的逻辑思考,有脱离现实的现象,有经验主义倾向。在推进快速战略发展的过程中,处理质量与数量关系时,战术上有“数量快上、质量跟上”的思想倾向,现行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三是批评不注意场合、批评方式简单。虽然坚持“批评具体事、不针对人”,但存在具体分类指导少、就事论事批评多。但在工作中出现批评不注意场合、未顾及对方的感受,批评过于严厉,批评方式过于简单,批评与自我批评方式开展有待提高。

在日常工作中享乐主义仍存在,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淡化,实际上是必须程度上党性修养存在偏差,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为:一是艰苦奋斗淡化。存在“缓口气”的想法,也属“享乐”倾向,艰苦奋斗的精神有所淡化,“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有所减弱,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有些淡化。

二是职责感有懈怠。在工作上,以“分工”为主,思想上必须程度也存在“抓好分管、力求稳进、防止出错”、“管好自我一亩三分地,万事大吉”,“不分家”的职责感有懈怠倾向。

三是亲历亲为减少。在工作中布置任务多、严格要求多,亲历亲为地解决困难次数有所减少,认为只要安排好任务,下级具体解决就能够了。

在日常工作中享乐主义仍存在,实际上是必须程度上忽视政治纪律的约束,工作中存在“只要能促进发展,就大胆做”的思想,有急于求成的思想。未能全面、系统、深入地掌握的现实情景和实际本事。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有:

一是“紧日子”思想有所淡薄。为了发展,扩大影响力,为了办

成事、办好事,在安排接待外单位时,有参加人员过多的现象。二是急于求成思想有所抬头。认为自我退休前还是要多做一些事,存在急于求成思想,急于得到大家认可,工作中要求的步子偏大。

经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在思想认识和开展群众工作本事方面,虽然有较大的提高,但按照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检查剖析深层次问题原因,还需要在以下方面进一步改善:一是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平时虽然能够注重学习,但自觉学习时间较少,持续性不够,疏密不均,学习欠主动,系统钻研理论不够深入,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很多的新情景,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学习,在透彻理解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把认知转化为措施,创造性地加以运用贯彻和落实。对当前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我理解不深入,理论水平没有尽快得到提高,没有把理解和实践很好地联系起来。

二是仍需进一步提高联系群众的认识。对群众实际关心的问题需要加强深入细致的了解。平时工作接触的多是基层群众,自我认为群众的疾苦和诉求已经得到了经常性地了解,所以就放松了在思想上紧贴群众,感情上密切群众、行动上靠近群众的自觉性。

三是思想仍不够解放,开拓创新进取探索的本事需要进一步加强。日常忙于事务性的工作,而忽略了谋发展、促创新的深入思考,使得在具体工作中,不够解放思想,工作方法和创新力度需要加强。[整理]

(一)自觉根植群众观念,当好人民的公仆。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新时期新问题层出不穷,仅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

代表群众的利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从群众出发,才能出实招见实效,完成好各项任务。要加强职责意识、强化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带着深厚地感情服务群众,为群众利益谋发展干事业,更加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经过加强作风建设,根植群众观念,让尊重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成为党员领导干部的自觉追求和永恒主题。

(二)深入研究群众工作的新情景,更好地为群众服务。经济发展带来了社会的巨变,群众工作出现了各种新情景新问题,对人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要立足实际,深入调研,把握新时期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勇于开拓,进取创新,对社会弱势群体要求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合理诉求,要用发展和法律的手段,从情感和机制上给予长效的保障和支持,使我们的群众工作更具时代性,真正实现为了人民,代表人民。

(三)提升素质,提高群众工作的水平和本事。打铁还要自身硬,坚决按照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心系群众,廉洁从政,当好表率并团结大家共同做好人大机关的各项工作,重点提高四个方面的群众工作本事:一是提高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本事,善于经过释疑解惑帮忙群众正确认识改革发展的形势和任务;二是要提高解决和化解矛盾问题的本事,善于使群众经过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相信并依靠党和政府;三是要提高主导思想文化阵地的本事,善于经过加强正面宣传引导把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四是提高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员模范作用的本事,善于组织群众推进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四)心里装着群众,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应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和要求,更要在密切联系群众上下功夫,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浅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总结运用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综合运用法律、政策、行政、教育、协商等手段,了解群众疾苦,了解群众所思、

所盼、所忧,开展与群众心连心的工作,既要解决群众思想认识问题,又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不断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对群众要求合理,但没有明确的规定或规定不完善的,要抓紧研究制定完善,并想办法解决;对群众提出应当解决,但客观条件不具备,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主动向群众说明情景,向群众解释清楚,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进取争取创造条件适时解决;对群众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要耐心说服,进取引导,切实做好解释疑惑、疏导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切实把帮忙群众正确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思想教育和政策法制宣传的过程。引导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问题,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发挥人大优势,增强法制观念,主动向群众宣讲法律知识和政策规定,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人民群众的幸福是中国梦的全部资料,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对于为民情怀心得体会法院总结三

6年前,我刚刚参加工作,作为律师第一次来省法院,当我步入大门时,注目那庄严高悬的共和国国徽,仰望那迎风飘动的五星红旗,一股神圣感与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时也感受到一丝敬畏,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曾经不止一次的问自己,这种感受来自何方?是法院名头的煊赫?还是司法本身的威严?最终我意识到,这些都不是,这神圣、自豪、敬畏与责任,来自于人民法院所担负的--人民的嘱托,人民的信任,人民的殷切期盼。也正因为对人民法院这种发自内心的向往,去年,我放弃了曾经倾注我全部心血的律师工作,选择成为省法院的一名新兵。

过去的工作经历,让我深切的体会到,人民司法事业,是怎样的光荣,又担负着怎样的责任。今天的中国,正坚定的向法治迈进,社会转型阶段的利益重组过程中,是否有公正、高效的审判体系尤为重要!它关乎稳定大局,关乎民心向背,关乎法治事业的走向和进程。就象德沃金在其不朽名著《法律帝国》中的描述:“法律帝国的首都是法院,而法官们,则是帝国的王侯。”所以说,今天的法院,所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时代挑战、前所未有的历史责任。今天的我们,工作在人民法院,是一种光荣,我们平凡的工作背后,是崇高的事业,神圣的使命。与光荣同在的,是责任!肖扬院长的论断振聋发聩:“人民群众是司法公正的最大受益者,人民群众也是司法不公的最大受害者。”我们是人民共和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建立法院,不是为了建一座宏伟壮观的“帝国之都”,人民赋予法官审判大权,也不是为了法官们的尊荣显贵。如果不能用手中的法槌敲出公平与正义的时代最强音,如果不能以信念之火的铸冶让法律在现实中熠熠生辉,法院与法官,就会在法治时代,失去存在的价值。面对肩负重大使命的光荣,面对实现公平、正义这一大得无法想象的责任,人民法院责无旁贷,人民法官义不容辞。

司法事业关系的,岂止是我们个人或者法院的荣辱?作为法律实现的最终环节,人民权利保护的最后屏障,法院生杀予夺大权之下的,是当事人的身家性命,是公众的道德情感,是社会的是非标准。司法的后果往往连法官都会为之不安,英国大法官培根的比喻尽人皆知:一次不公的裁判的恶果超过十次犯罪,犯罪只是触犯法律,好比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却毁坏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的源头。在他眼中,失败的司法,竟然是比犯罪更大的邪恶!诚非虚言,中国古代的司法就不乏这样的例子,很多时候,“屈死不告状”竟然成了经验之谈,这经验背后,有多少惊心动魄而又无人问津的苦难?明朝成化年间的刑部尚书刘铁斋号称铁石心肠,但他在看到三法司门前以头抢地、辗转呼号的百姓时,也不禁为之动容,叹一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司法公正所具有的巨大的社会价值,要求我们为之付出全部心血。而在现实中,尽管人民法院的公正高效有目共睹,公众高度评价,但并非尽善尽美。人民群众的期望与司法环境的滞后、司法体制本身的缺憾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特殊情况下,还会激发。前一时间发生的“宝马车撞人案”就是一个尖锐的例子,公众对司法公正的关注,超出了司法界的想象,汹涌民意,隐含着对人民法院工作的更高要求。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人民有要求,法院就必须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去回应。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就是我们义无反顾的选择和使命!于是,就有了司法为民的要求,从最高法院的提出,到省法院的落实,无不体现人民法院的人民意识;从人民群众的热切反应,到两会代表的高度评价,无不彰显人民司法的人民本质。

目标确立后,行动就是关键。司法为民不是一个装点门面的宣传口号,公正与效率也决不是一张空头支票,它需要我们用热血和汗水去兑现。抓住机遇,直面挑战,是人民法院的时代责任!落实司法为民,捍卫司法公正,是人民法官的神圣使命!

落实司法为民,人民意识是行动指南。如果说司法为民是一首交响乐,那么,人民意识就是它的第一乐章。正如周溯院长所言:“裁判不公、效率不高,问题的思想根源就在于背弃了应有的政治立场。”我们的法院是人民法院,我们的法官是人民法官,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是我们的天职!惟其如此,才能沿着人民司法的方向高歌猛进。

落实司法为民,制度落实是核心。孟子曰:“徒善不足以为政。”邓小平同志也说过:“制度问题具有根本性。”对于系统而言,制度从内部决定其运行方式;对于个人而言,好的制度能够避免人性的弱点。法院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全局性的问题不能简单的归因于成员的个人品质或者是主观意识。法院在制度性的运行机制上确保公正与高效,人民的利益,自然就会得到实现,司法为民的落实,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落实司法为民,做好我们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关键。崇高的事业,始于平凡的努力。我能够看到,我从前的偶像、现在的同行,在平凡岗位上非凡的奉献:广东的陈麟基法官,才38岁,就经受了生与死的严峻考验,病逝在工作岗位上,演绎了新时代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四川的唐汉华法官,对当事人的不幸感同身受,以实现公平为己任,长期超负荷工作,英年早逝,留给家人的,是九万多元的债务;陕西的李增亮法官,不计名利,20xx年如一日奉献基层,以青春、热血成就“铁案法官”风采;就在前几天,我们执行局两位可敬的女法官,接待上访时,整夜陪护照料一位瘫痪的女孩,拿自己的衣服给她御寒。什么是司法为民,这就是司法为民。司法为民,就是对日复一日平凡甚至琐碎的工作毫不懈怠;司法为民,就是在一个个案件中为点滴的公正奔波操劳。正是这平凡的努力,正是这点滴的公正,汇聚成新时期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壮丽进行曲。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生机无限的时代,这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成就的事业。还有什么比经历和享受奋斗的过程更令人鼓舞?还有什么比见证并参与一个伟大的时代最伟大的事业更激动人心?实现公平与正义,人民法院任重道远;落实司法为民要求,人民法官当仁不让!一生仅此日,万里是行程。这一路上所有的平凡,所有的琐碎,所有的艰难与险阻,都是我们前进途中的风景。且让我们在时代的大潮中,乘风破浪,以行动证明我们无愧于神圣的审判事业!无愧于伟大的法治时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