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辅导的心得体会报告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与教育的体会和收获(三篇)

  • 上传日期:2023-01-01 09:39:15 |
  • ZTFB |
  • 7页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留守儿童辅导的心得体会报告一

访谈地点:学校x楼办公室

参与人员:调皮生甲学困生乙留守儿童丙访谈教师xxx

1)同学甲情况简介:该生自控力差,上课常常坐不住,注意力涣散。学习成绩偏下,学习不主动,作业时常不能按时去做,需要老师家长的督促。

2)同学乙情况简介:大脑反应灵活,基础较差,在班级有一定的号召力与组织能力,个性,自尊心强,特长在数学方面有所体现。

3)同学丙情况简介:该生有向上进取的趋向,但家庭处于单亲环境,父母关爱不足,有迷失价值之惑。

访谈记录

(一)

师:甲同学,能说说你现在的学习情况吗?

甲:我现在的成绩上升了很多,并且很稳定。老师最近经常表扬我,说我各个学科进步都很大。以前考试几乎很难及格,现在每次考试都能保持中等的水平。

师:变化这么大,是不是你的自控力提高了,能主动的学习了?

甲:嗯,老师和同学们都是这样评价我的。说实话,我以前也知道我的控制能力特别差,我也想改啊。可就是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来。课堂上怎么也坐不住,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总觉得自己不是块学习的料。回家爸爸妈妈为了锻炼我的控制能力,甚至规定我坐半个小时不准动。越是这样,我就越反感,更加反抗。后来,x老师每天中午都找我谈心,鼓励我,给我信心。并且说老师们上课会慢慢地用上许多以前没用过的方式,这些方式会让我们喜欢上学习的。说实话老师的话,我是不太相信的。枯燥的学习生活我最讨厌了!我还记得那是一节语文课,我懒洋洋地打开书,老师面带笑容说:“同学们,咱们今天来一个现场的配乐朗诵比赛。每位同学都要锻炼一下好不好?”朗诵?配乐?每个人都要参加?我的普通话并不差,可我从没在这么多人面前朗诵过啊。老师让我们每个人准备十分钟,不得已我选了朱自清的《春》。轮到我了,老师给我配了一首古筝曲《高山流水》音乐声缓缓响起,我仿佛一下子找到了感觉,和着音乐,居然很大胆地大声地朗诵了《春》同学们都鼓起了掌,说我的声音和着音乐声特别动听。一节课下来,我居然都没有走神。就像老师说得,我会越来越喜欢学习的。原来每个老师上课都是这么有意思啊。我真的开始喜欢上了学习。

师:你喜欢老师上课用这些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吗?

甲:嗯。我很喜欢。会不知不觉喜欢上上课啊。我的成绩也提高了,我很开心啊。我现在作业都是独立完成呢,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啊。

访谈记录

(二)

师:能给我介绍一下你以前的学习情况吗?现在都有哪些变化呢?

乙:大家都说我很聪明啊,我的数学经常考满分呢!可我英语特别差劲,我一张口说英语我就觉得别扭,单词就是记不住。越学越提不起兴趣。爸爸妈妈还有老师都很着急,后来老师上课用多媒体的次数越来越多,让我们跟着软件学发音,可我总是不敢开口,怕同学们笑话我发音不准。老师鼓励我说要相信自己,多读几遍就好了,老师将我的发音录下来,前后作对比,很明显多读几遍我的发音就标准多了。可以说是让我信心大增。慢慢地我每天都跟着软件认真练习,英语成绩提高很快,我的学习兴趣又回来了!

师:那么老师的这种信息化教学方式,对你的其他课程有帮助吗?

乙:有啊。比如数学,现在很多几何方面的题目,老师通过多媒体让我们感知更直观了,以前很多同学最怕几何了现在全班同学都很喜欢呢!

访谈记录

(三)

师:听说你以前有很多让老师头疼的问题?

丙:老师帮我分析过,可能跟我的生活环境有关系吧。我跟爷爷奶奶住,爷爷奶奶都宠着我,什么事都满足我。记得有一次奶奶生病了,我放学回家奶奶没有做饭,我竟然冲着奶奶大吼了一顿,奶奶当时就哭了。可我也不知道我错在哪里。第二天老师知道了这件事,在班会课上老师让我们集体看了邹越的演讲,我是流着泪看完的,奶奶年纪那么大了还要照顾我,什么好吃的都留给我,尽心尽意地照顾我。我竟然认为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不但不回报爷爷奶奶,还经常惹爷爷奶奶生气,我真是太不懂事了。下午放学,我主动向奶奶承认了错误,奶奶原谅了我。这以后,老师经常让我们观看视频,谈体会,发表演讲。现在,大家都说我比以前懂事多了。

推荐留守儿童辅导的心得体会报告二

全国妇联20xx年5月发布《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中根据《中国20xx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20xx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20xx年x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直辖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37.2%)、教师687人、校长42人。

一、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二、成长中的九个突出问题

1.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凸显

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

2.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

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上学迟到、逃学的比例;而不想学习和对学习不感兴趣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留守儿童缺乏所需要的学习辅导:有68.7%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有58.1%的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

3.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前三位的支持来源依次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而在非留守儿童的支持来源中,父亲第二,同学朋友位列第三。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是主要的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来源以及价值肯定者。同学朋友是留守儿童心里话的首位倾诉对象和遇到困难的第一求助人选,但需警惕不良群体的影响。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22.6%的留守儿童觉得在需要时没人能帮助自己。

4.留守女童负面情绪相对明显

留守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低,对自己总体上感到满意(76.5%)和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个百分点,而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个百分点。女童自评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来抑郁、焦虑、爱发脾气、胆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经常觉得孤独,不仅高于留守男童6.2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个百分点。

5.留守男童问题行为令人担忧

留守男童问题行为多,学习及校园生活中的障碍也多。留守男童迟到(41.8%)、逃学(7.4%)、受老师惩罚(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个百分点;不想学习(40.4%)、对学习不感兴趣(44.8%)、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64.4%)、没完成作业(54.8%)、成绩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个百分点,也都高于留守女童。有51.6%受过同学、高年级学生、社会上的人或帮派团伙欺负,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11和7.6个百分点。

6.父母外出对小学中年级儿童影响更大

感觉父母外出后自己更容易被欺负(23.7%)、被歧视(19.8%)、性格比原来内向(41.7%)、胆小(18.9%)的四年级留守儿童比例在6个年级中最高。他们经常想念父母、担心见不到父母、担心父母不爱自己的比例最高,比初三学生高21.3、25和11.1个百分点。四、五年级的留守儿童表示目前自己最需要和父母在一起,而其他年级的学生最需要学习辅导。

7.青春期叠加留守使得初二现象更为显著

初二留守学生在学习及校园生活方面遇到的障碍更多,上学迟到(49.8%)、逃学(8.7%)、不想学习(62.8%)、对学习不感兴趣(67%)、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86.3%)、遇到问题没人帮助(68.4)、没做完老师留的作业(62.7%)以及被老师惩罚(75.2%)比例均高于初二非留守学生,分别相差2.3-14.4个百分点。

初二留守学生与父母的关系更差,经常和妈妈交流(64.3%)、经常和爸爸交流(57.9%),而被父母训斥吓唬(22.8%)的初二留守学生比例最高。唯有初二留守学生把同学朋友视为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母亲,其中的某些负面影响值得关注。

8.寄宿留守儿童对生活满意度相对较低

寄宿留守儿童各种需求的未满足程度高:一是学习辅导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学业需求。二是生活单调,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精神需求。三是情感支持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七成多(76%)留守儿童表示在住校期间想家,仅两成多(23.9%)表示生活老师会经常找他们谈心。四是管理不到位,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成长需求。寄宿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较差,生活卫生设施配备与维护状况不容乐观。安全状况堪忧,有87.5%的寄宿生表示宿舍中发生过丢失财物的现象,57%表示宿舍里有同学拉帮结派欺负别人。

低龄寄宿趋势明显。有35.2%的留守儿童是从小学就开始寄宿的,其中15%从小学四年级及以下就开始寄宿,寄宿留守儿童从小学高年级不断向下延伸,少数学校还出现了一年级甚至是幼儿园就开始寄宿的现象。

9.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整体状况欠佳

父母都在外地的留守儿童最多,占51.7%,其次是父亲外出的,占40.2%,母亲外出的最少,占8.1%,但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在各个方面的问题最突出。他们生活习惯更差,网络不良行为更多,意外伤害更多,对留守生活的负面体验也更高;学校表现更糟糕,遭受欺负的比例更高;

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虽然面临学习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对现在生活的满意度最低,但他们没有放弃对自己和生活的信心,仍旧表现得积极向上,他们中有94.4%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性的综合问题,关乎到教育、心理、法律、经济等方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帮助和支持。

“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是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公安部、全国少工委于20xx年发起的一项以少年儿童安全自护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少先队品牌活动。它对引导少年儿童平安自护和健康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20xx年,“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将特别关注和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微信公众号将针对这两个群体持续的进行安全系列教育专题并开展相关的“平安自护营”活动。为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平台,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

推荐留守儿童辅导的心得体会报告三

全国妇联20xx年5月发布《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中根据《中国20xx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20xx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20xx年x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直辖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37.2%)、教师687人、校长42人。

一、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二、成长中的九个突出问题

1.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凸显

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

2.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

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上学迟到、逃学的比例;而不想学习和对学习不感兴趣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留守儿童缺乏所需要的学习辅导:有68.7%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有58.1%的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

3.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前三位的支持来源依次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而在非留守儿童的支持来源中,父亲第二,同学朋友位列第三。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是主要的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来源以及价值肯定者。同学朋友是留守儿童心里话的首位倾诉对象和遇到困难的第一求助人选,但需警惕不良群体的影响。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22.6%的留守儿童觉得在需要时没人能帮助自己。

4.留守女童负面情绪相对明显

留守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低,对自己总体上感到满意(76.5%)和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个百分点,而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个百分点。女童自评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来抑郁、焦虑、爱发脾气、胆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经常觉得孤独,不仅高于留守男童6.2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个百分点。

5.留守男童问题行为令人担忧

留守男童问题行为多,学习及校园生活中的障碍也多。留守男童迟到(41.8%)、逃学(7.4%)、受老师惩罚(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个百分点;不想学习(40.4%)、对学习不感兴趣(44.8%)、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64.4%)、没完成作业(54.8%)、成绩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个百分点,也都高于留守女童。有51.6%受过同学、高年级学生、社会上的人或帮派团伙欺负,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11和7.6个百分点。

6.父母外出对小学中年级儿童影响更大

感觉父母外出后自己更容易被欺负(23.7%)、被歧视(19.8%)、性格比原来内向(41.7%)、胆小(18.9%)的四年级留守儿童比例在6个年级中最高。他们经常想念父母、担心见不到父母、担心父母不爱自己的比例最高,比初三学生高21.3、25和11.1个百分点。四、五年级的留守儿童表示目前自己最需要和父母在一起,而其他年级的学生最需要学习辅导。

7.青春期叠加留守使得初二现象更为显著

初二留守学生在学习及校园生活方面遇到的障碍更多,上学迟到(49.8%)、逃学(8.7%)、不想学习(62.8%)、对学习不感兴趣(67%)、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86.3%)、遇到问题没人帮助(68.4)、没做完老师留的作业(62.7%)以及被老师惩罚(75.2%)比例均高于初二非留守学生,分别相差2.3-14.4个百分点。

初二留守学生与父母的关系更差,经常和妈妈交流(64.3%)、经常和爸爸交流(57.9%),而被父母训斥吓唬(22.8%)的初二留守学生比例最高。唯有初二留守学生把同学朋友视为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母亲,其中的某些负面影响值得关注。

8.寄宿留守儿童对生活满意度相对较低

寄宿留守儿童各种需求的未满足程度高:一是学习辅导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学业需求。二是生活单调,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精神需求。三是情感支持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七成多(76%)留守儿童表示在住校期间想家,仅两成多(23.9%)表示生活老师会经常找他们谈心。四是管理不到位,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成长需求。寄宿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较差,生活卫生设施配备与维护状况不容乐观。安全状况堪忧,有87.5%的寄宿生表示宿舍中发生过丢失财物的现象,57%表示宿舍里有同学拉帮结派欺负别人。

低龄寄宿趋势明显。有35.2%的留守儿童是从小学就开始寄宿的,其中15%从小学四年级及以下就开始寄宿,寄宿留守儿童从小学高年级不断向下延伸,少数学校还出现了一年级甚至是幼儿园就开始寄宿的现象。

9.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整体状况欠佳

父母都在外地的留守儿童最多,占51.7%,其次是父亲外出的,占40.2%,母亲外出的最少,占8.1%,但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在各个方面的问题最突出。他们生活习惯更差,网络不良行为更多,意外伤害更多,对留守生活的负面体验也更高;学校表现更糟糕,遭受欺负的比例更高;

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虽然面临学习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对现在生活的满意度最低,但他们没有放弃对自己和生活的信心,仍旧表现得积极向上,他们中有94.4%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性的综合问题,关乎到教育、心理、法律、经济等方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帮助和支持。

“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是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公安部、全国少工委于20xx年发起的一项以少年儿童安全自护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少先队品牌活动。它对引导少年儿童平安自护和健康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20xx年,“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将特别关注和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微信公众号将针对这两个群体持续的进行安全系列教育专题并开展相关的“平安自护营”活动。为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平台,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