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政策解读培训心得体会精选(实用8篇)

  • 上传日期:2023-11-20 19:41:40 |
  • ZTFB |
  • 8页

- 心得体会是人们在学习、工作或者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感悟。写心得体会时,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观点,但要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原创性。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些值得一读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提供参考。

高考政策解读培训心得体会精选篇一

高考是每一名高中生都要面对的一场考试,考生们的命运将取决于这次考试的成绩。为了能够取得好成绩,许多学生会参加高考培训班,我也不例外。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高考培训心得体会,希望对其他即将参加高考培训的同学有所帮助。

第一段: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机构。

在我考虑参加高考培训班时,我首先需要做的就是选择一家适合我自己的培训机构。我首先向同学们以及老师们咨询了他们的建议和推荐,然后从当地几家知名的培训机构中进行比较,最终选择了一家口碑较好、价格合理、师资力量雄厚的机构。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机构,可以确保我们能够得到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同时避免因为培训机构的问题而浪费时间和金钱。

第二段:学会科学规划复习时间。

在培训班学习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要进行自主学习和复习。这时候,科学的复习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我的复习计划从高一就开始制定,我会将每门科目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按照不同的时间段进行专项练习。在培训班学习时,我会与老师和同学们讨论复习的进度和计划,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效率。科学合理地规划复习时间,可以有效地提高复习效果,使我们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第三段: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

高三阶段,我们需要重点复习各科目的考点知识,但是我认为,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样重要。高考涉及的知识和考点非常广泛,很多需要计算的题目都离不开基础知识。因此,只有将基础知识打扎实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考点知识。在培训班的学习中,我们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不断进行练习和巩固,这样才能在考试中有更好的表现。

第四段:注重模拟考试。

高考是一场巨大的竞争,考生不仅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好成绩,还需要超越其他考生。因此,模拟考试可以帮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对抗考场压力,磨练考试技巧,提高考试成绩。在培训班的学习中,我们要注重模拟考试的练习,不仅要按照正式考试的要求进行考试,还要记录自己的成绩,分析自己的考试过程和答题方法,找到自己的弱点并加以克服。

第五段:在培训中要保持弹性。

高考培训虽然非常重要,但我们也必须要保持弹性。每个人的学习进度不一样,我们不能因为总体的进度一定要紧跟,而忽视了自己的实际情况。因此,我们要在培训中保持弹性,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复习,同时在时间和精力上进行合理的调配,力求达到最高效的学习状态。

总结:

通过参加高考培训班,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机构、学会科学规划复习时间、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模拟考试和保持弹性,这几个方面的重点应当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注重和实践。我相信,如果我们能将这些经验和体会应用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实现自己的高考梦想。

高考政策解读培训心得体会精选篇二

农业政策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政策,对于农业工作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前的农业政策,我来到了一次农业政策解读培训课程中心,接受了一系列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从中收获了很多体会和启示。

第一段:了解农业政策的意义和目的。

在课程中,老师首先讲解了农业政策的意义和目的。我们了解到,农业政策制定的首要目的是保障国民经济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其次是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并为广大农业工作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我们还学习了具体的农业政策如减免农业税收负担或政府补助,加强农业科技的研究和发展,以及实施品牌战略,促进农产品的销售等方案。通过了解农业政策的意义和目的,我认识到政策制定的核心是为了保障广大居民的幸福和健康,增加农民的收入和财富。

第二段:国家政策与工作实践结合。

尽管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如何将这些政策付诸实践又显得异常重要。我们的农业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一定会碰到各种问题,只有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够把政策为工作所最大化的发挥出来。在我们的学习中,老师强调了理论知识的结合实际,以及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设置政策和计划。比如,当我们领取农业税收减免时,应该持有的证件和申请条件;当我们在泉州开发打柿子,如何把政策的优惠条件运用到工作实践中来,以及如何运用IT技术来开拓市场。通过这些实践经验,我们能够更有效地推进国家政策和自身工作的整合。

第三段:开展合作项目,打造强农工作队伍。

除了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方法结合来有效的推进农业政策之外,我们还需要积极找寻伙伴,加强彼此合作,深化农业工作的共性。通过学习过程中的研讨会,我与一些有志于农业事业的同学建立了联系,并且相互探讨了解析减免农业税收的知识经验,分享了各自的追求和想法。此时此刻,我认识到,一个强大的农业工作队伍的形成,需要众人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向上的合作精神。只有齐心协力,才能真正发挥政策和技术的最大优势,促进农业工作事业的繁荣发展。

第四段:积极反馈政策制定方向和政策实施效果。

我认为,反馈政策制定方向和政策实施效果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我们必须根据自身所积累的实践经验,及时沟通,共同解决问题,完善政策制定过程和实践效果。只有通过反馈和交流,才能更加清晰地了解政策目标和制定理念,进一步促进政策的实现。在交流和沟通中,我明显感受到了反馈政策的优势,这也给我带来了深度的思考和体会。

第五段:从农业政策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在这次课程中,我不仅仅学到了政策的精髓,同时也从中感悟到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我相信,在接下来的工作和发展中,能够不断学习,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技能和能力,为农业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在总结这次培训心得体会的时候,我发现我不仅仅了解了政策,也了解了制定政策的过程和目标。这次培训让我明白,一个完美的政策制定并不是一次性的,也不可能完全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我们需要实现的目标,就是在制定一系列政策的同时,调整和改进过程中的不足,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关注整个行业的发展。相信在这个领域中,我们可以展望更加丰富的前景,并付诸实践的行动。

高考政策解读培训心得体会精选篇三

在县教科局的统一安排下,我有幸参加了在天津市蓟州区进行的20xx年东西部扶贫协作教育人才能力提升培训——新高考综合改革专题研修班。本期研修班从8月10号报到到8月19号结束为期10天。我们先后聆听了蓟州区教育教学研究室的叶福元主任主讲《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育效能——教师角色转变》,蓟州区教研室田继明教研员《聚焦核心素养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蓟州一中赵金奎主任《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效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蓟州区上仓中学南晓山主任《新高考“选课走班制”下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过程及其班级管理策略》。蓟州一中田学文主任《让梦想照亮现实——青少年生涯规划思考与探索》,蓟州一中副校长张秋亮《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教学管理与实施》,蓟州区杨家楼中学杨立刚校长《新课程改革阶段性思考》。这些专家的培训,有理论有实践案例,有升华有数据支撑,深入浅出,语言风趣幽默。在天津市20xx年新高考改革全面铺开的背景下,本次培训涉及到选课走班、生涯规划、考试评价、教学教研、学业水平测试等,一系列新高考改革如何做所面临的问题和操作层面上的做法。可以说,非常实用,启发性和指导性很强。忙碌的培训虽然匆匆,但不虚度,在这为期十天的培训中,专家老师带给我们的精神食粮是沉甸甸的,干货满满!通过学习,加上自己的思路,我有以下几点感悟,现总结如下:

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另一方面科学认识和处理推进课程改革以及实际教学时的矛盾,处理新旧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矛盾。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新课改让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以实现自身发展,而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一直影响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幸福感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的课堂自主权”回归问题。实施“选课走班”会让教师有更多的课堂教学自主权,当然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尤其对教师课程开发整合和研究能力要求更高。教师必须做到既专注于书本,又专注于实际,更要专注于学生的共同基础和基于个性的发展需求;既要研究本学科领域,又要跨界了解其他学科领域;既能把学生领进学科,又能让学生走出学科;既是教书先生,又是人生导师。这和以往教师的职业常态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人生发展从没有如此的密切相关。这才是真正从学科教学走向了学科教育、学科育人。教师要改造自己的思想和思维模式,让任课擅长的学科领域,同时跨学段兼课成为常态。

通过蓟州区上仓中学南晓山主任的讲座,让我了解了走班制这种模式为:日常管理仍在一个固定的班级,称为行政班,但由学生自由选择上课内容和学习的教室,学生走班后上课的教室为教学班。不同班级的'学生,根据自己所选科目的不同到不同的教室上课,需要时自习也会在教学班上。以兴趣为主导的走班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上课内容,不固定教师与教室。主要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阔学生的思维。

分层教学思想,实际上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包括后进生在内所有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分层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中学的课堂教学基本是按学科教学大纲、教材的统一要求进行的。

“走班”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选择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也可有的放矢地选择、安排自己的课程结构,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并逐渐找到将来发展的方向。走班制教学的实行,给每一位同学提供了结识更多老师的机会,在领略不同教师教学风格的同时,也为自己的成长奠定了基础,毕竟走班制给同学们带来了强大的学习资源。

不管是传统教育还是“走班制”教育,最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尊重学生发展,是适合学生的教育。我们要培养人才,但一个人的素质、环境等诸多方面均有所不同,每个人都有差异,我们必须要按照他的素质、天赋、爱好和特长来加以实施教育,他的潜在能力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这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公平的教育。早在二千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先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来进行教育。这是我们的传统,也是现在时代的要求。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的不断创新才会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才能适应教育多样化的世界性发展趋势。

只有课程改变,学校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校层面的课程变革,往往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上教与学层面的探索,而忽视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学校更是缺失对三级课程的深入整合,没有形成一套校本化的课程体系,做到整合各级课程校本化,让其符合国家层面的要求、符合校情、学情,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满足未来发展需要,才是课程变革的“牛鼻子”。同一门课程,给不同基础学生提供多种选择的学习方式,既可以按照学生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又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去学习,使每名学生的学习达到最优化。

另外,课程的选择性不能不计划成本,关键是找准“选择性”和“计划性”的平衡点。我们不能因为过去的课程过度统一、缺乏弹性而将改革的目标误读成追求课程无限度的弹性和选择性,给予学生课程选择的权力更不能误导成学生所有的选择都必须得到无条件的满足。学生选择课程,是学会规划人生的过程,也是培养自己看待和处理问题的弹性、学会理性接纳现实条件、宽待他人和社会的过程。因此,在强调选择性的课程体系中,学校课程的计划性不仅不能削弱,反而应该加强,因为实施这样的课程需要考虑的因素明显增多,计划的作用反而更突出。例如,即使学校资源条件较好,某一门课程的最低开班人数也必须要限制,追求选择性不能不计划成本。因此,学校在提供一门课程给学生选择时一方面要设定合适的人数下限,另一方面还要设定合适的人数上限。因为若选某一门课程的人数过多,学校也将难以安排。这样,有选择性的课程不可避免地也要附带一定的限制,具体到某一个特定的学生身上,他就要做好如果第一选择不能得到满足时的选择计划。而作为学校的计划来说,对一门课程选课人数的限制特别是人数上的设定是非常有讲究的,上限设得太高,等于没有进行必要的限制,学生的选择虽然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满足,但学校课程安排面临的困难很大,有可能反而使更多学生的选择受到影响,造成计划性不够、调控力度太弱的结果;而上限设得太低,学生的选择被拒绝的过多,学校课程安排也许容易了,但太多学生的选择没能实现,造成计划性过强、控制过度的结果;而找准“选择性”和“计划性”的平衡点,则正是管理智慧大有用武之地的关键。

结合我校实际,我认为,为了迎接甘肃省的新高考改革的全面实施,当务之急应该有两个方面的工作要做:

一、学校应该尽快成立新高考改革领导小组,在进一步加强深入学习的同时,根据省、市教研室的指导意见,制定我校新高考改革拟行方案。并请专家进行指导修改,交全体老师讨论、学习。以便达到强化新高考改革理念,明确改革方向,统一思想,做到心中有数。

二、要有计划的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对明年高一的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应有所考虑,对这些人员的培训要优先,要尽可能多创造交流、学习的机会。走出去,也可以请进来。听专家报告,也可以我们自己组织研讨会,请市、区教研室的专家,结合我校实际,去讨论操作层面上的一些东西。另外,我觉得班主任培训这一块非常重要,因为走班后对学生的管理是重中之重。新高考改革实施的第一年,首先是实现平稳过度,积累经验,学生稳定是前提。班主任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有更新观念,对学生有一定的指导能力,尤其是有一定的生涯规划教育水平。

高考政策解读培训心得体会精选篇四

最近一段时间,双减政策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为了更好地了解双减政策的实际情况和意义,我参加了一次双减政策解读的培训课程。在这次课程中,我收获了很多,对于双减政策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在这里,我想分享我对双减政策解读培训的体会和心得。

第二段:深入理解双减政策的背景和意义。

在培训课上,讲师首先介绍了双减政策的背景和意义。从宏观角度看,双减政策是国家为了有效缓解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维持经济稳定而出台的政策。而从微观角度来看,双减政策既是政策导向,也是行动方案,以优化行业结构、升级供给、加强市场监管为主要目标。总之,双减政策旨在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供给侧改革,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第三段:深度剖析双减政策的核心措施。

接下来,讲师分别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去产能政策进行了深度剖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现有产业链条中进行优化,推动生产要素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去产能政策则指的是通过取消或挤出落后产能,来提高行业的竞争力。这两项措施相互配合,共同推动了产业转型和升级。在双减政策下,产业升级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

第四段:双减政策给企业带来的启示。

通过参加这次培训和深刻理解双减政策,我认为双减政策对于企业的启示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双减政策宣传的不是“低价竞争”,而是“高质量竞争”。企业应该加强研发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通过高质量竞争占领市场;其次,企业更要关注产业升级和转型。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创新和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企业才能获得长期优势,这也与双减政策的核心目标相符合。因此,在双减政策下,企业的发展需要更加注重质量、技术和创新,这也是企业创造价值、维持竞争力的关键。

第五段:总结。

最后,通过这次双减政策解读培训,我了解了双减政策的背景和意义,深刻理解了双减政策中的核心措施,同时也领悟到了双减政策给企业带来的启示。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双减政策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同时也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机遇。加强技术革新、提升产业链综合竞争力是企业在双减政策下面临的重要机遇与挑战。只有把握好这样的机遇,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高考政策解读培训心得体会精选篇五

在为期三天的培训期间,学校邀请到了华林飞、左璜和廖飞等全国知名教育专家,给我们做了内容丰富的专题讲座。

其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华林飞老师的讲座。华林飞是武汉教科院中学教研室副主任。同时他也是湖北省新课程改革培训专家,在研究新时期学生心理特点,优选教育方法上处于国内研究的前沿。

华林飞老师的报告以《我的亲民主义——关爱学生的技巧与智慧》为题,围绕“学会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生活实际,让教育回归生活”的主线,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师生关系中“为什么我们讲道理他们不屑一顾”“他们和我们并不拥有相同的价值观”“为什么他们喜欢《喜洋洋和灰太狼》”“真正的教育智慧蕴藏在生活之中”四个问题。华老师用高超灵活的教育智慧、生动鲜活的教学事例、幽默风趣的课堂语言分享德育工作的点点滴滴,引起老师们的强烈共鸣。会场内笑声阵阵,掌声不断。

华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以下几条建议。

结合华老师的内容和我个人的理解,我想对于了解学生,回归生活,应该就是我刚才在上面的文字中所说到,要时刻和学生们保持亲密的关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促进心与心的交流,真正了解学生,关爱学生。

现在的教育已经不在是单纯的“灌输式”的教育了,需要我们在情景中去教育学生,这也是为什么我每周给学生们讲一个励志故事,因为我想通过这些故事来鼓励教育我班的学生,让他们在故事中得到成长,不过,我还需要学习华老师的体验教学思想,让学生们真正地去体验,让他们在体验中成长,才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更容易让他们接受这些道理。

我们是老师,但是我们同样也是人,华老师认为我们老师也要关注自己的幸福,我们的工作是神圣的,我们需要做好,但是同时我们也要关心自己的身体,关注自己是否幸福,并努力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和幸福指数。而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我们也不能一味地追求高的升学率而忽视了孩子们需要全方位的.提升,有些学校推行“半天上课,半天兴趣”的方式,非但没有降低升学率,反而升学状况越来越好。因为教师和学生的生命质量和幸福指数上去了,学生愿意学,教师乐于教,成绩自然就不成问题了。

我想我从中的体悟是我们要平等地和学生们在一起,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世界,真正和他们共同地成长起来。

华老师列举了好几个自己曾经遇到过的问题学生,他是如何转化他们的,从他故事中我感到华老师对孩子们的宽容和忍耐,恰恰是这点,让一个个有问题的孩子转化成优秀的学生,成就美好的未来。我想在未来的教学中,务必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毕竟我们教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更多需要的关心和爱护。

关于志向的思考,对于新带的班级,无论良莠,华老师都会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写周记,比如第一篇周记就是《我的梦想》。他还会每周给学生讲一个励志故事,来提升学生对志向的认识,督促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我想正是这种潜移默化的引导,才会让学生们真正成长起来。

爱,不能是无方向的,盲目的,应该找到合适的方法,比如处理一些学生矛盾,不能直接找他们谈话,而应该选择不同声色的方式挽救他们的关系,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尝试的,从中去感受关爱的快乐。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的确不乏反教育的现象,我们很多时候不应该直接告知学生某些缺点,也更不能直言不讳的说出学生的问题,这样反而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反而对学生不好,而华老师的“对面的女孩或者男孩看过来”的方法,互相指出错误,利用集体的力量,对于学生的自我认识的提升是很有帮助的。

总之,这次培训为我们搭建了一个提升学习的平台,帮助我们成为教育思想先进,教育规律熟悉,教育技能扎实,教科意识强烈,个体风格显现,富有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专家型教师。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对孩子光有爱是不够的,应该更要有教育智慧,就像华老师所说的,真正的教育智慧蕴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有改变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用智慧去关爱每一个学生,我们一定能把学校营造成孩子的精神家园。

高考政策解读培训心得体会精选篇六

此外,中学教育开始实行走班教学,学生除了可以自主选择高考科目以外,还可以选择自己的任课老师、课程,这被他们称为“选科、选师和选课”。在传统高考模式下,只有主动适应学校和老师的学生,才可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可以说,在传统的高中学校中,学生是围绕学校转动的。那些有个性、有不同学习风格和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往往会被看成“异类”,认为他们的个性,只是出风头而已。高考新政下,学校将围绕学生转动,通过学生对高考科目、任教老师以及具体课程的选择,彰显自己的个性和学习风格,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从而获得与个人能力相适应的成长。只有学校办学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校资源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才可能真正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

每个教研组的工作态度与教育业绩,会汇聚成这个教研组的学术声誉,而教研组的学术声誉会成为学生是否选择这个学科作为高考学科的重要依据。学生的选择,将会影响到整个教研组有多少个教学岗位。由于学生有选择任课老师的权利,所以在同一个教研组内究竟特定老师能否上岗,上岗后可以教高考学科班还是学考学科班,每个班会有多少学生,都是由学生的选择决定的。学校制定规则,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在传统高考模式下,文综、理综是绑定的,在经历二选一之后,学生被分到某个行政班,从此只有班级排名的变化,偶尔有一些活动或者选修课程可以走动。所以说,不是高中教师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是这样的教育体制已经把学生固化下来了,在不能“行动”的背景下要求学生“心动”,这多少还是违背了“心动不如行动”的规律。于是,如果学生学不好,往往会抱怨学校不好,或者是老师教的不好。而在新高考模式下,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选择,既可以让学生回避自己的短板,发挥自己的长处;又可以通过选择行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责任感。

借着选择的机会,把学习的责任还给学生。学生在选择的前提下,有了挑选学校教育资源、组合自己擅长科目的机会,但也要承担相应的后果。谁选择,谁就得负责!如果选择后,学生没有取得好的成绩,学生就应该首先想办法来改变这个事实,而不是简单地把结果归因于老师教学水平太差。尽管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但在当下,老师的教学水平是既定的,我们也要认可这个事实,更要告诉学生这个事实,让他们知道哪些方面要借助于老师,哪些方面要依靠自己。

在学生选择的同时,学校还需要做好对学生的生涯指导,将选择的规则告诉,以及可能导致的结果告知学生。学校千万别指望只用一门课程给学生做生涯指导,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

此外,在选择的过程中,要让学生遵守选择的.规则,要让学生明白选择的边界,在选择中明白你喜欢的课程或老师有可能别人也喜欢。学校只能在已有条件下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但是并不意味着可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情况下,学校制定好规则,学生在这种规则下进行自主选择,并在学习过程中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学生选科不完全基于兴趣,还有学校学科强弱显而易见,本次高考改革最大的变化,就是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学生,尤其是学生可以选择哪些科目作为高考考试科目。面对升学的需求,学生如果完全按照自己兴趣选择,而不考虑就读学校在学科教学上的实力,以及自己在该学科的能力,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选了却考不上。当学生普遍把就读学校学科教学实力作为一个选择标准时,特定的某个学科或者几个学科就会成为该校的主导学科,慢慢的这些学科就会演变成这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当学生考虑自己的兴趣和具体学科实力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就得到了照顾。

具体到特定的学科,学生往往会选择学术声望高,态度积极,性格乐观,风趣幽默的老师。当然颜值高肯定也是天然的课程资源。这就要求老师要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质,与学生的交往方式,以及自己教学风格的可接受程度等。以前讲教师专业发展方向,总是说如何提高老师的学科水平、学术水平、教学能力。当把“选师权”交给学生时,就等于承认了学生选择老师的标准,就是老师提高自己的重要依据。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让学生选老师,目的不是淘汰老师,而是让老师不断的发展自己,而学生的选择标准,就是老师的发展方向,至少是发展方向之一。

学生怎么学,学校怎么管。随着学生选科、选师与选课的深入,走班教学应运而生,顺势而为。可是,走班教学远不只是让学生走走,而是在改变教育中一些本质的问题,重新造就课堂生态模式。比如,在行政班教学中,这个班是班主任建好了的,学科老师去上上课就可以了;但在走班教学中,上课的老师得先得自己组建一个班,然后再给这个班的学生上课,否则这个教学班就是散沙一团。在传统的行政班教学中,课堂教学目标主要是进行知识讲解,把学生学习和问题的解答放在了课后的作业批改和辅导上,这也是高中老师这么辛苦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知识讲解与问题解答相比较,不论是所花时间还是难易程度,都是不如后者的。可是,我们却把最重要的上课时间,拿去做了大量的相对简单的知识讲解,于是大家不得不再花大量的课外时间,来完成更为重要的问题解答工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提前一周把学生下周要学的内容告知学生,让学生提前预习,把知识的学习尽量在课前完成,把知识学习时形成的问题与疑惑带到课堂中来。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尽量减少知识的讲解时间,把课堂教学重心用在学生疑惑的解答和问题的解决上。

在走班教学的背景下,仍然靠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来解决学生的困惑与问题,这条路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而变得无路可走。同时,这也要求学生在课前认真的做准备,因为课堂会作为学生“厮杀”的阵地,谁预习得好,谁就能在课堂上先行一步,从而主导课堂,谁滞后一步,谁就会被淘汰。

此外,在高考新政下,由于把课程分为了不同的类别与不同的层级,教师也教着不同的学生与不同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管理的重心,就不再是教学管理,而应该是课程领导,学校管理课程内容,管理教学难度与教学进度,把课堂教学还给教师,让他们结合自己的个性与风格来展现自己,吸引学生,成就学生。这样既可以保证全校最基本的学科教学质量是得到保障的,还有助于学生在不同老师与不同层级的课程间进行再次选择或者转换。

高考的指挥棒,已经高高的举起,并指向了学生个性成长与学校特色办学的方向,这将深刻地影响我们的高中教育。学生如何在选择中学会选择,从而成就自我;老师如何在学生的选择中完善自我,从而实现自我;学校如何在挑战中抓住机遇,走向成功!

高考政策解读培训心得体会精选篇七

近些年来,随着高考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变化,考生和家长们对高考政策的解读和理解变得越发重要。为了更好地了解最新的高考政策,我参加了一场高考政策解读培训。在此次培训中,我获得了很多有关高考政策的重要信息,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以下是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培训中,我了解到高考政策的变化和调整是为了更公平、公正地选拔优秀人才。例如,最新的政策调整提出了高水平艺术团综合素质选拔机制,优化了高校招生录取政策,进一步破除了“文理分科”的桎梏。这使得考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对口的高校,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力和天赋。这种政策调整使得高考更加灵活多样,更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

其次,在培训中,我了解到高考政策的调整还注重了素质教育的培养。高考政策强调整体素质的评价和选拔,而不仅仅局限于对知识的考核。这一点使我深感鼓舞,因为我认为一个人的发展不仅仅取决于他的学术成绩,还需要综合素质的培养。政策调整充分激发了考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推动了学生在学术、技能和品德方面的全面发展。这将有助于培养出更具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第三,在培训中,我对高考加分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加分政策是高考政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家长和学生们热议的焦点之一。通过培训,我了解到高考加分政策的调整是要更加公平合理地选拔人才,避免权力寻租或操纵分数的情况出现。我认为,高考加分政策的调整是必要的,并且应该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真正发挥加分政策的正面作用。只有这样,高考加分政策才能真正帮助那些有特长和潜力的学生,鼓励他们发展和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第四,在培训中,我意识到高考政策与个人努力并不矛盾,反而可以相辅相成。高考政策的调整并不意味着降低录取标准,而是更加重视考生的全面素质和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考过程中,不仅要抓紧时间进行学科知识的复习,还要注重发展自己的特长,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只有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高考政策的调整,并取得好的成绩。

最后,在培训中,我意识到高考政策的重要性,并深刻认识到了高考的责任与压力。高考政策不仅影响着我们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也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我们应该提高政策意识,积极了解和适应高考政策的变化。同时,高考是人生中的一场考验,它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付出,才能取得满意的成绩。只有明确了高考的重要性和自己的目标,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发挥自己的潜力和能力。

总之,参加高考政策解读培训给了我很多有益的启示和思考。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高考政策的变化和调整,并对高考政策的目的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相信,只要我们在备考过程中认真对待,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就一定能够应对高考政策的变化,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高考政策解读培训心得体会精选篇八

虽然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但这次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四川省初中语文的培训,以致倍感荣幸。培训第一阶段的时间从20xx年3月23日开始到20xx年3月24日结束。3月23日上午,师训中心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国培学习”的含义及何小艳老师讲解《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系列解读,让我对初中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认知;下午,我们到了七一中学初中部听了三节语文公开课,老师们的意气风发,学生们的朝气蓬勃,让我深深震撼与自愧不如,自己还得更加努力的来提升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3月24日上午,阆中中学李相洪老师讲解了《初中语文课堂基本环节及记叙文类文体讲授案例分析》;下午,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重点分析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案例。虽然只有短短两天的时间,但在培训老师们的引领和辅导老师的指导下,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现把本次的学习作个总结:

通过学习,我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职业道德、师生关系、教学实施等方面在理论上有了新的认识,在教育教学理念上得到了更新,这为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明确了方向。改变陈旧的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这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总趋势,也是我这次参加培训的最大收获。

通过阆中中学李相洪老师的讲解内容,我对课堂设计有了新的理解:第一,语文课堂设计一定要体现语文学科特色,即课程标准中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第二,课堂设计一定要渗透新课程精神,即整合、选择、开放;第三,必须把握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以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

通过师训中心何小艳老师的讲解,我明白了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实质。我们的阅读教学,其最终的目标就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深化学生的精神、情感体验。从这个角度说,我们的阅读教学首先就要从培养学生的预读兴趣入手,只有让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他们才会全身心地进入阅读状态,只有学生真正地喜欢上了阅读,他们的阅读能力才会得到提高,才会有精神、情感的真正体验,最后达到文化素养的提高。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还明白了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体现一个“导”字,而学生必须突出一个“学”字。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解惑”的引导者。教师应把学生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还给学生。

总之,参加这次培训学习,对我来说是一次从教学理论到教学实践的蜕变;教学理念上得到了更新,教学方法上得到了完善,教学技艺上有了新的提高。我会将这次参加培训学习的所得运用于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做一个研究型的语文教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