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大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3篇)

  • 上传日期:2023-11-10 17:54:14 |
  • ZTFB |
  • 14页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回顾所学知识,总结经验,加深印象。写心得体会时要简明扼要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避免语言过于冗长和晦涩难懂。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的大学读书心得体会篇一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指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这章内容是围绕“诚意”二字展开的。大学“三纲八条”中第三条就是“意诚”,所以本章就用“所谓诚其意者”开头,接着自然而然就有了后面的文字,行文的方法依然是举例说明什么是意诚。毋其欺、恶恶臭好好色、慎独等都是为了解释诚意服务的。文中又一次用列举事的方法来对小人与君子加以区别。

学习该章要琢磨“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这句话的内涵。这句话是说一个人的外在表现是由内心意念所控制的,或者说内心意念总能表现出来,因此君子都注重慎独,慎独是君子诚意的表现方式,简单说就是心里没有“妄念”,有了“妄念”一定会通过自己言行表现出来。

人在群居的时很容易受到约束,一些人内心所想与自己的行为常是不一致的,因惧怕“十目所视,十指所指”,于是不得不做些“违心”之事,这是小人而非君子的表现,所以君子能够做到慎独。即使独居独处也能严格要求自己,因其内心本就没有“妄念”,这才是诚其意的内在含义。

本章的总的思路是,要想明德,先要致知,要想致知必先格物,格物之先须要诚意。或者说能静下心来琢磨事物运行之道理的大前提是心无妄念,即意诚。意不诚者什么事也做不成,这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具体实例了。

的大学读书心得体会篇二

读书是一种享受,读书是一种提升,读书是一种成长。大学生活是一个让我们有更多时间去阅读和思考的阶段,读书的重要性变得更加突出。在大学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和收获,下面将从读书提升智慧、读书开阔视野、读书塑造品格、读书培养兴趣和读书丰富生活五个方面,分享一下我的读书心得体会。

第一段:读书提升智慧。

读书的过程是思想和智力的碰撞和交流,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获得新知识和新思想。在大学中,我学会了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并主动阅读。平时,我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寻找各种类型的书籍来看。通过阅读,我能够拓宽知识面,了解各个领域的前沿思想和最新研究成果。这不仅提升了我的学术能力,也增长了我的见识和思考能力。读书使得我的头脑更加敏锐,逻辑思维更加清晰,这些都是读书所带给我的智慧的提升。

第二段:读书开阔视野。

读书不仅可以让我们拓宽知识面,还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在大学里,我喜欢读一些翻译文学作品,特别是那些描写异国风情的小说。通过这些作品,我能够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的风俗习惯,领略异域风情。与此同时,我也会阅读一些关于社会和人类发展的文学作品,如《围城》、《活着》等等。这些作品能够让我更好地理解社会和人性,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读书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拥有更加宽广的视野。

第三段:读书塑造品格。

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塑造我们的品格。在大学里,我爱读一些励志和成功学的书籍,如《活出生命的意义》、《人性的弱点》等等。通过这些书籍,我能够学习到一些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技巧。这些书籍的影响使得我更加乐观进取、心态平和,能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和困难。读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和为人处世的态度,塑造了我的品格。

第四段:读书培养兴趣。

大学期间的阅读,不仅仅是为了学习和提升,更让我对更多的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对历史、文学和心理学等领域的浓厚兴趣。我开始阅读更多的相关书籍,参加一些相关的讲座和研讨会。这些兴趣的培养让我的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并且也为我未来的工作和人生规划提供了一些方向。

第五段:读书丰富生活。

读书不仅提升学术能力,开阔视野,塑造品格,培养兴趣,更重要的是它丰富了我的生活。在平淡的大学生活中,读书成为了我最好的伴侣。每天晚上,我都会找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坐在窗边或者校园的静谧角落,享受一个人的安静时光。我沉浸在书籍中,忘却烦恼和压力。读书不仅是一种充实,更是一种享受。读书成为了我在大学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和寄托,让我感到生活的丰富和意义。

总之,读书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体验。它提升我们的智慧,开阔我们的视野,塑造我们的品格,培养我们的兴趣,丰富我们的生活。在大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读书的重要性和乐趣,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读书将一直陪伴着我,带给我更多的启迪和快乐。让我们一起享受读书的过程,共同成长。

的大学读书心得体会篇三

1809年的冬季,亚伯拉罕-林肯在那做猎人搭建的小屋子里出生了,就在这个地方,亚伯拉罕·林肯居住了很多年,过着贫穷的生活,他后来解放的那些黑奴都不曾过得如此贫苦。

一直到了十五岁,林肯才开始学习,认识字母,他学的很困难,但是他很努力,林肯逐渐有了和别的孩子不一样的特质,他可以写下自己想到的一些东西,有时还写几句诗歌,他把写好的是个背下来,然后被给别人听,他还写了一篇关于国家政治的文章。

他很善良,富有怜悯心,林肯一点点的积累知识,他总共才上了不到十二个月的学,他不惜代价向别人借书来阅读,阅读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即使在田里干活他也总是随身携带一本书,在别人都休息的时候,他给大家讲故事、笑话,他是没有一个固定工作的人,笨手笨脚,驼背、走起路来跛脚,他毫不顾自己的形象,走在街上,一只裤管塞进皮靴里,而另一只耷拉在皮靴外,这些他都不在意。

但他不轻言放弃,而是以坚强的斗志支持着,直至永远的安息,贫寒是他一生的主旋律,尽管他身为总统。英雄不怕出身太单薄自古英雄磨难。

林肯短暂的一生却遭到了诸多的不如意,如婚姻的不顺,自从结婚后他就从来没有开心过,他奢侈的妻子总是抱怨他,对他有很多不满,他从来就没有过一个幸福的生活。留言始终缠绕着他,但他懂得待人之道,从不乱发脾气,前进的重担由他一个人来承担,这需要多少的耐力与毅力,再加上多大的胸怀啊。

现实生活中,那个身前身后没有流言蜚语,让我们学一学一代天骄林肯吧。微笑留给他人痛苦留给自己,为了所有人的自由与平等将自己束缚,难道这种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伟大的生存造就了伟大的品质和伟大的人生,看完这本书你会觉得这样的人当了总统真的.有些不可思议。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坚持的人,这也就是为什么书名叫人性的光辉的原因吧。

她是一个女子,优雅,高贵,娉婷,温和,再多的修饰词也无法形容完这个几近完完美的人儿。她像一杯淡雅的清茶,那素净的芬芳在每个人心中久久地萦绕,无法散去。

她是一个文人,持着一手清新的笔触,徜徉于文字之中,如此得自如。“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焰中交舞着变。”

她是一个天使,带着超凡脱俗的美丽与智慧降临于凡世。她是如此幸运,在那个战乱的年代,过着安定的生活;她是如此幸福,徐志摩对她爱得那样炽热,于是有了那场轰轰烈烈的康桥之恋,梁思成对她爱得那样真实,是她不可或缺的事业伴侣和灵感的源泉,金岳霖对她爱得那样忠心,用大半生的时间“逐林而居”,将单恋与怀念持续终生。

她就是林徽因——用一生诠释了传奇的多情女子。

南雨巷……是的,她就是这样一个女子,有着让人喜爱的容貌,有着让人倾心的浪漫,有着让人着迷的风韵。也许,作为她本人,也为自己痴迷。

林徽因虽然是那么完美,但也无法避免尘俗中的悲哀。她与徐志摩的爱情终究是无果,决然的背影是她对此最好的答复。还没来得及说珍重,便已转身离去。她真的不在乎么?“那天一切都不存留,比一闪光,一息风更少,痕迹,你也要忘掉我了,曾经在这个世界里活过。”这便是她的回答。没有人懂得她的悲伤,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的大学读书心得体会篇四

第一段:读书的重要性(200字)。

读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也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拓宽视野、增强知识储备,同时培养独立思考、批判思维等能力。大学生读书,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增加就业竞争力。因此,无论是在大学还是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读书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第二段:读书的益处(200字)。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了解世界的多样性。书籍蕴含着各个时代的思想和智慧,可以让我们与历史沟通,了解过去的经验教训。同时,读书也能够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使我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书籍是智慧的源泉,能够提升我们的人格素质和文化品味。

第三段:读书的方法与技巧(300字)。

读书虽然重要,但对于大学生而言,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同样具有重要性。首先,要选择合适的书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其次,阅读时要注重理解和思考。学会提炼重点、归纳总结。阅读的同时,可以记下重要的观点和思考问题,以便后期回顾和复习。最后,要保持读书的习惯。每天定时定量地阅读,坚持下去,才能收获更多。

第四段:读书与实践的结合(300字)。

读书和实践相辅相成。单纯的从书本中获得知识往往是不够的,实践能够帮助我们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通过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读书籍中的内容。同时,实践中的问题和困难也可以启示我们,激发我们对书籍中观点的思考和批判。因此,读书和实践的结合是锻炼个人能力和知识深度的重要途径。

第五段:读书终身的追求(200字)。

读书是一种终身的追求。大学生时期只是读书之旅的起点,而在将来的生活中,读书仍然会是我们持续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方式。无论是工作还是兴趣爱好,读书都能为我们提供范例和思路。在读书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将读书的心得和体会通过写作表达出来,进而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实现更高层次的思维和认识。持续地读书和写作,是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保证。

总结:

读书是大学生最基本的任务和责任,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拓宽视野、增加知识储备,培养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读书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与实践相结合,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读书是一生的追求,通过持续地读书和写作,我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实现人生目标。因此,大学生要珍惜读书的时间,努力成为优秀的读书人。

的大学读书心得体会篇五

在大学里读书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不同于高中,大学的学习更加自主和自由,需要我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我们需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分配不同科目的学习任务。其次,我们需要保持专注和集中,尽量远离各种干扰。最后,我们需要时刻保持思考和探索的习惯,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通过这些努力,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第二段:多元化学习,培养综合素质。

大学里读书不仅仅是单一科目的学习,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选修课程,开阔自己的视野。同时,我们还可以参加各种学生社团和组织,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此外,大学图书馆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资源,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不同的书籍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我们能够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段:积极参与讨论,提高思辨能力。

大学里的课堂不同于高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在课堂上,我们应该积极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参与到讨论中去。通过和同学们的辩论和交流,我们能够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此外,我们还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和同学们进行讨论,共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思考方式。通过积极参与讨论,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同时也能够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第四段:合理利用资源,拓宽知识面。

大学里的资源非常丰富,我们应该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首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借阅不同的书籍和期刊,了解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其次,我们可以参加学术讲座和专题讲座,听取专家学者的讲解和观点,开阔自己的思维。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在线学习平台学习其他学校和专业的知识,开拓自己的眼界。通过合理利用资源,我们能够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做好准备。

第五段:注重实践,提高专业能力。

大学里读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我们可以参加实验课程和实习机会,亲自进行实验操作和实践操作。同时,我们还可以参与科研项目,积极与教师合作,进行实际的研究和创新。通过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总结:

大学里读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综合素质,提高思辨能力,拓宽知识面,注重实践。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我们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和专业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的大学读书心得体会篇六

最近,我在国学堂学了《大学》这本书。《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

《大学》指出:“君子必慎其独也!”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在别人听不到的时候,也一定要做到言行谨慎,不能自己欺骗自己。在这方面,古代圣贤给我们作出了榜样。

南北朝时期,齐国有一个叫甄彬的人,有高尚的品质和出色的才能。有一次,他用一束苎麻到xx的当铺作抵押换钱,后来赎回苎麻时,发现在苎麻中包着五两金子。甄彬看到金子后二话没说,立即送还当铺。当铺的人非常吃惊,于是用一半金子作为酬谢,并让甄彬把名字详细的告诉他,两人往复推辞了十多次,甄彬坚决不肯接受。从此,甄彬还金的美名远播。甄彬的家庭并不富裕,却能做到拾金不昧,这就是“慎独”的功夫啊!

如今已是21世纪,很多人都能做到慎独,一事当前,先替他人着想。一次,我的好朋友小红看到老奶奶过马路很不方便,就赶紧跑过去搀扶,我应该向小红学习。

学习了君子要“慎独”这段话,我在独处的时候也能做到言行谨慎。自己在家的时候,也不玩电脑,不看电视,自己完成作业。在学校也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到别人家串门,也不随便动别人的东西。

读了《大学》让我懂得,一个人首先要有良好的品德,才能成大事。没有良好的品德,学的再多也没用。我们之所以接受教育,为的就是将来能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的大学读书心得体会篇七

四书之中,《大学》为经义之根本。《大学》的开头的总纲便首先阐明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目,这三纲八目指出了儒门学士的学习修行的目的与所以安身立命的根本准则。就如同《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与任务一样,《大学》也指出了儒家学派的性质与任务。从个人的学习生活到国与国之间的政治斗争,由浅入深而又贯穿始终地将“正道”灌输到了儒门弟子的心中。

历史上,将《大学》从《小戴礼记》的从属地位中首先单独提出来的是韩愈。在经过两晋南北朝以及安史之乱的黑暗时代之后,儒家学者受佛道两家学术影响颇深,文学上崇尚追求声律辞藻,对仗工整的骈文。而为了解决这一由学术思想影响到社会风气的问题,韩愈为首一批知识分子掀起了古文运动。而为了解决更深层次的政治思想受到佛道两家感染,“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的社会现状,韩愈提出了《大学》中的三纲八目,以此作为儒门学士的学术根本,用天下公义与佛老学说的个人心性相抗衡。自此,《大学》在儒家经义中的地位随着与佛老学术的斗争的深入进行,而变得越发重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了众多学子的政治理想。到了宋代,宋明理学日趋成熟,《大学》的基础地位也越发不可动摇。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格物致知”。在《大学》中,解释“格物致知”的章节失传已久。宋明理学,无论是程朱理学还是陆王心学,都对“理”十分重视。相比起着重训诂的汉唐儒学,宋明理学更注重个人思想的阐述,也即“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的以个人学术观点和经文相结合,在原有经义上阐发自己的学术思想。故比起考据经义内容,宋儒更注重研究义理,研究的方法便是致知。《大学》上讲,致知在格物,二程洛学开创性地将“致知”与“格物”合二为一,成为“格物致知”。而格物致知也成为了程朱理学的根本立足点。二程认为的“格物”,是“穷至事物之理”,为了认识存在客观事物中的“理”,必须“凡事上穷极其理”,包括读书学习,体察人情等等。而继承了洛学的朱熹,受到了张载气学的影响,认为世间事物是由气产生,由理驱动,所以“理”是“气”形而上的根本,也是物中的“性”。他对格物致知又进行了完善与补充,因为世间的“物”实在太过广泛,人不可能一一去“格物”来“致知”,所以要将广泛的不同事物的“理”提升到统一的宇宙本体,即“天理”的高度,也即“太极”中去,从而得到自己内心本有的“明德”。

而这种追求“理”的过程,与三纲中的明明德是一致的。与程朱理学追求至高的“天理”不同,陆王心学提出“心即理”,人自身的“心”已经包含了所有的“理”。陆九渊反对了朱熹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式的通过外在“格物”来获得“理”的做法,将“格物”的对象由外在事物变为内在的内心,追求人的“本心”,“致知”也是为了引出“本心”中的“明德”,通过“明心”来“明明德”。王阳明则更进一步认为“心外无物”,人的知觉才是存在本身,同时反对理学中“格物”而后“致知”的做法,认为既然“心”才是唯一存在,那么就应当“知行合一”,将格物致知真正化为一体,再结合孟子所言“良知”通过实际行动“致吾心之良知”,回复人本性中的“明德”,以此来达到“明明德”的目的。无论是理学还是心学,与唯物主义哲学不同,无论如何格物致知,最终目的都是明明德这一纲领,所以还是回归到了人内心的层面上,而不是得到外在的“物理”本身。在宋明理学走向衰亡之后,王夫之对格物致知又进行了新的扩充。

他将“物”由原本的人事扩展为包罗万象的自然界事物,既反对心学派将格心代替格物,混淆客观主观的唯心说法,又反对了理学派将格物与致知作为同一过程两个阶段的含糊做法,将“格物”与“致知”重新分成两件独立不同的事。“大抵格物之功,心官与耳目均用,学问为主,而思辩辅之,所思所辩者,皆其学问之事。致知之功,则唯在心官,思辩为主,而学问辅之,所学问者乃以决其思辩之疑。”王夫之以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的成分区别开了“格物”与“致知”,以论述“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的不同于程朱“先知后行”和王阳明“知行合一”的知行观点,提倡务实不虚谈的学风。时至今日,“格物致知”完全可以赋予更广泛的内涵。在西方自然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宋明理学体系崩坏,实学却受到文字狱的影响而没落,儒家学派又回到了训诂的老路上去的一个“万马齐喑”的时代。

“格物致知”本身无疑是人类探究外在广阔世界的路途。相比宋明理学通过“格物”来追求内心的道德与义理,西方学者通过“格物”逐步发展和完善了自然科学的架构,比之儒门学士更能穷至事物之理。而在自然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又能引入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的概念,通过观察客观事物和总结客观规律,我们能得到事物的发展规律,而想要“致良知”,也可以通过科学地统计手法观察客观事物,而不是以主观心性去“格物”来获得“明德”。

的大学读书心得体会篇八

《基督山伯爵》讲述的是一个男人复仇的故事,这是一本非常吸引人的小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复仇之路神机妙算,整个故事虽然时间跨度很大,但内容紧凑一气呵成,最终还给主人公一个公道。这样精彩的好书难怪成为世界不朽之作呢!

唐泰斯是一位勇敢的水手,在即将成为船长并与心爱的姑娘梅塞苔丝订婚当日,被嫉妒他当船长的会计唐格拉以及情敌费尔南设计陷害,以拿破仑同党之罪名身陷囹圄。而检察官维尔福知道其父才真正是拿破仑同党,为免牵连,他没有帮助唐泰斯洗刷罪名,而是判处了他终身监禁。在14年的'监牢中,他与一位智者学习生活并成为忘年之交,老人死前将基督山岛藏有宝藏的秘密告诉了他。在他成功越狱后,摇身一变成为了基督山伯爵。他在了解真相后,报恩于摩莱尔先生一家。同时他巧妙安排,向他的仇家――已经是巴黎社交界的三大名家展开了复仇。

的大学读书心得体会篇九

《大学》中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至止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简而言之,即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这是它的核心。再直白些,他讲的就是做人,做学问。

众人皆知,人性本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品行只是因为成长的环境不同。但我们所崇尚的都是做一个有道德,修养,品行的君子。做君子的基础首先要做到正心,诚意,修身。首先我们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场合都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使自己有一颗正直的内心。这样就算外界环境何其复杂,也不能扰乱你的判断,动摇你正确的态度。其余次之。其次做人要讲诚意。“所谓诚意,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心慎独也。”它既需要人们对诚意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愿意过有诚意的人生,同时还要逐渐养成习惯,以诚意人生为幸福,以违反诚意道德为痛苦。这样才会实实在在去追求诚意。从善改过,不断完善自己,在各种非诚意的诱惑面前不动心,这是对君子的要求。而对大学生而言,诚意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大学生是祖国的接班人。如果连大学生都不讲诚意,那么整个国家还谈什么未来呢?最后,学会修身,做到进取和完善。虽然我们做不到完美,做不到圣人一样可以考虑到天下,但是我们能做到的是修身,修身更多的不是为了国家,而是为了自我能活得更高尚。

另一方面就是做学问。做学问讲究致知,格物。“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有不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不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格物指努力穷就事物之理。当人们通晓事物之理后,人的知识也就完备彻底了;致知完全是作为认识过程找能够的格物在人所得知识的一个自然结果。若没有格物谈致知是无法办到的,所以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就要格物致知,精神上“诚其意,正其心”诚意则必须从慎独开始,正心则要求保持平和的心态。

最后我们简单谈谈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我们要齐家。正如一叶知秋,以小见大。连自己家族都管理不好,怎能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作为大学生,我们为自己的目标,理想奋斗的过程中,应由小事做起,做好每一件小事,最终必能实现你的伟大目标。

《大学》蕴含的内容太多太多,如用一句话来讲,“《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

的大学读书心得体会篇十

大学之道讲的既是成人之道,更是儒家“入世”之道。作者曾子本人就是传承道统的中坚骨干,所以将人伦作为维系整个社会行为和政治规范的微观基础。

《大学》卷首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所谓“明明德”,前一个明是动词,意指理解掌握;而后一个明为形容词或名词,强调儒家的道统而非其它的'歪门邪道。明明德与亲民、至善一直被认为是《大学》之重要的三纲。明德是根本,亲民为路径,至善则是境界,是个体行为的理想目标。

这对于一名教师就比较重要了。因为教师通常肩负明德和明明德的双重责任。

所谓明德是规范的体例,说起来并非难题;关键在于明明德,这又是一个双向的行为过程。作为一名教师就需要循循善诱,通过传道释疑解惑,激发学生对真和善的渴求,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最高的发展,同时,在言传的同时更可以身教。以教师自身的良好言行感染学生使其可以不断地明明德,日积月累而达到教学双方自立并立人。

的大学读书心得体会篇十一

“满耳是大众的嗟伤,一年年国土的沦丧”,面对这样的现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率先展开抗日救亡斗争。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数千人举行游行示威,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反对华北自治!”国民党当局出动军警镇压游行队伍。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

党卖国的政策,揭露了日本企图吞灭中国的阴谋,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抗日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纵观近代的学生运动,五四运动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人心、思想和干部。一二九运动则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将军以兵谏的形式迫使蒋介石投入抗日大潮。西安事变——一群学生与一位将军一种情怀的契合与共鸣。在我看来,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让人感动和欣慰的镜头之五。

一二九运动的火种,传到了国民党编制核心之下的以张学良将军为代表的人心中。1940年,日军发动枣阳会战。张自忠作为集团军总司令,本大可不必亲率部队出击,但他不顾部众的再心劝阻,亲率仅剩的2个团加总司令部直属特务营渡过襄河作战,最后举抢自戕壮烈殉国。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夫哲人者,舍其事而成其心。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也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一二九运动,注定会成为可与五四运动比肩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学生运动。

12.9学生抗日救亡运动距今已经整85年了。大半个世纪以来,我们并没有忘记当代青年学生们为了祖国、为了理想而与帝国主义抗争,不惜年轻生命的景象。面对大刀、水枪、皮鞭和逮捕的威胁,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唱着“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抗日救亡之歌,冒着严寒,忍着饥饿,举行了大规模的爱国请愿和示威。运动中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爱国青年,涌现了一种又一种的爱国情怀。他们嘹亮的口号,喊醒了许多早已麻木的心灵、早已泯灭的良知;他们震天的喊声使“卖国贼”们心惊肉跳、忐忑不安;他们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各地爱国学生和爱国人士,最终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虽然“12.9”已经过去很久,祖国早已改革开放,也早已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幸运的的我们不必再挣扎在动乱中,不必再生活在硝烟里,不必再用鲜血、生命与敌人斗争换取和平、安宁。今天,我们缅怀先辈们的功绩时,不禁心潮澎湃,不能自已。那么我们,作为新世纪青年的我们,又应该做些什么?我想,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踏着先辈的足迹,传承先辈的精神,坚定前行的理想,以我们的智慧,用我们的双手,用我们火热的青春,做新时代的弄潮儿,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繁荣,更加昌盛。

因此,我们应当记取隔着85年光阴的“一二九”运动,记取以学生为先锋的全民抗日高潮中英勇的民族符号!

的大学读书心得体会篇十二

第一段:引言(200字)。

大学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它是知识与思想启蒙的关键时期。而读书则是大学生活的核心部分。在我进入大学的这些年,我有幸阅读了很多经典书籍,积累了不少读书的心得体会。通过读书,我深刻的认识到,读书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一种思维的训练和成长的途径。接下来,我将分享我在大学读书过程中所体会到的一些心得。

第二段:多元化阅读的价值(200字)。

在大学阅读中,我体会到了多元化阅读的价值。不同类型的书籍对我的影响和启发都是非常大的。经典文学作品教会我如何审视人性和社会,给我提供了丰富的情感体验;科普类书籍让我了解到科学的前沿动态和世界的奥妙;哲学作品让我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多元化的阅读,我不仅拓宽了自己的知识视野,也提高了自己的思辨和表达能力。读书不仅能帮助我解决问题,还能引导我思考问题的本质和原因。

第三段:深度阅读对思考的重要性(200字)。

在大学阅读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深度阅读对于个人思考的重要性。很多时候,看书不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知识点,更是为了从中获取思考的启示和思维的冲击。当我深入阅读一本书时,书中的观点和想法会和我的思维碰撞起来,激发出新的思考和洞察。这种深入思考的过程,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书中的内容,也使我在其他方面取得了更多的进步。

第四段:阅读的乐趣和自我获取(200字)。

阅读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这种乐趣主要来自于对于书中故事和人物的共情。当我沉浸在某个小说中时,我会与书中的人物一同经历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到了人生的辽阔与多样。这种共情让我得到了情感的愉悦和成长的感觉。同时,读书也给我带来了自我获取的快乐。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种自我意识的增强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并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做出调整。

第五段:读书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200字)。

在大学读书的过程中,我不断地意识到读书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读书不仅能培养知识与思维能力,也能提高个人修养与素质。通过阅读,我接触到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思想,拓宽了自己的思维边界和视野。同时,阅读也能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律性格,让我更加自信和坚定地面对各种挑战与困难。阅读的成果不仅仅体现在学习上,更体现在自身的成长与提高上。

总结(100字)。

总体而言,大学读书心得体会不仅仅是对书籍内容的简单总结,更是一种思维的成长和个人发展的体现。通过多元化的阅读和深度阅读,我不仅获取了知识,也锻炼了自己的思维与表达能力。阅读带给我快乐和自我获取,也推动了我个人的成长与进步。因此,我坚信,在大学期间持续热爱读书,并从中汲取营养与力量,将对我的未来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的大学读书心得体会篇十三

《大学》是国学“四书五经”之首。

相传《大学》最早是由孔子收集、整理编入《礼记》的文章之一。

后人把它和其中的另一篇——《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单独成书,并和《论语》、《孟子》合称“四书”。

“四书”是我国古代教育理论重要著作,其内容和著述目的不仅在告诉人民怎样做人?怎样齐家?而且还告诉有邦有国者怎样安邦治国?同时还提示天子怎样做才能国泰民安,明德于天下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此书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角度看,可谓一部全方位的理论教科书。

因为他的教育对象下从庶民起,中到诸侯、士大夫、上到天子,都包括了。

而且他的理论对谁都适用。

首先想谈一下个人对《大学》这部经典的感悟,此经开篇便挑明主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完全围绕着发扬德性的原则,是为《大学》三纲,随后展开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为《大学》八目,而八目却是以修身为中心,阐发修身方法与修身目的的全部内容,由此可见,修身,是儒家极为重要的一个核心理念,唯修身才可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修身中融入仁义礼智信孝悌忠等中心思想,才能成为真正的仁人。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读《大学》时绝不能把“大学”这个概念理解为国民教育的“小学”“中学”“大学”的“大学”。

《大学》的“大”是高大的大,是至高无上或第一的意思。

《大学》是研究和探讨人和人类社会最高大、最高深道理的教科书。

书中既教给老百姓如何做人?如何齐家?如何修身?的方式方法,又向君主和君主阶层讲了如何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回顾我国五千年历朝历代,下从平民上至国君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无不证明《大学》讲述的道理非常准确。

哪个成功人物不以修身起家?哪个兴国之君不以爱民为本?

从成功与失败的古今人物身上我们不难发现,凡成功人士都曾自觉不自觉地遵照《大学》所说的“修身是为人之本”的要求修炼过自己。

由此可知今人只要怀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并想尽早实现自己的理想,认真学习和研读一下《大学》,并按照《大学》所说的原则修炼自己,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

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

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

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通过学习《大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

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大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

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

记得以前中学时代自己也接触过《四书五经》这一我国古代的经典著作,但那仅限于了解其文化背景、组成结构和大致内容,所以也就无异于管中窥豹、知其皮毛罢了。

有幸在这次假期里比较深入地研读了它里面的《大学》篇,方才领略到它里面所蕴含的为人处世的深刻哲理,并且更为清晰地看到,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该以怎样的方式前行,才能切实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让自己的一生活得有价值、有意义!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从小便志存高远,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光辉梦想和远大抱负,寻得人生的真谛、生命的意义而耗尽一生。

《大学》开篇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这里所展示的,即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

三纲八目是《大学》的纲领旨趣和主要条目,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

所以,《大学》的开篇也是其为人做事的大道与精髓所在。

“在明明德”说明加强道德的自我完善、发掘自己本性中的善根、摒弃邪恶的诱惑、弘扬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对人自身修身养性的重要性,而博学的宗旨莫过于此。

就此意义上说,西方基督教的“忏悔”、东方佛教的“修行”、列夫·托尔斯秦式的“道德的自我完善”、毛泽东式的“狠斗私字一闪念”,乃至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培养四有新人”、“五讲四美三热爱”等等,都是“在明明德”,以弘扬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为目的。

“在亲民”,和下文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相结合,从动态的角度来强调了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之重要。

引申出来,精神上的洗礼,品德上的修炼,思想上的改造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这使人想到基督教的每日忏悔,使人联想到女作家杨绛把她那本写“gan校”生活的书起名为“洗澡”。

精神上的洗澡就是《庄子·知北游》所说的“澡雪而精神”,《礼记·儒行》所说的“澡身而浴德”。

话说回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展示的即是一种革新的姿态,它驱动人们去弃旧图新。

“在止于至善”即是说博学的目的还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无数先哲们的人生历程便印证了这一点。

人奋斗一生,是因为他“知其所止”,即知道自己所奋斗的目标是什么,知道自己应该“止”在什么地方,知道属于自己的位置在哪里。

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鸟儿尚且知道找一个栖息的林子,人怎么可以不知道自己应该落脚的地方呢?所以“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大都市及其郊区古来就是人们向往而聚居的地方,但这还只是身体的“知其所止”,不是经义的所在。

经义的'所在是精神的“知其所止”,也就是“在止于至善”。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天地悠悠,过客匆匆,多少人随波逐流,终其一生而不知其所止,尤其是当今时代,生活的诱惑太多,可供的机会太多,更给人们带来了选择的困惑。

比如说,在过去的时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读书人心态平衡,或许还“知其所止”,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可是,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所谓“下海”的机会与诱惑重重地叩击着人们的心扉,读书人被推到了生活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所止何处?不少人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精神的流浪儿无家可归,以至于出现了教授卖大饼之类的畸形社会现象。

其实,《大学》本身说得好:“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不同的身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所止”,关键在于寻找最适合自身条件,最能扬长避短的位置和角色——“知其所止”。

这才是最最重要的。

这样一来,教授当然也就不会去卖大饼了!而“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告诉我们,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了,它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抓住其根本,即着重把握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的道理。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审案的根本目的是使案子不再发生,这正如“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的道理一样,也教导我们要善于认识和掌握事物之根本。

基于此,孔子所言,是一个教化与治理的问题,教化是本,治理是末。

而正是由此出发,我们才能够理解《大学》强调以修身为本,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只是末的道理。

《大学》之道,丰富而精辟;《大学》之义,深远而高崇;《大学》之理,至善而使人信服。

《大学》不仅教给我们修身养性之道,也告诉我们认识事物的正确的方法途径;不仅从大处传授我们“平天下在治其国”、“治国必先齐其家”等个人建功立业之法,也从生活的细小点滴处要求我们要意念真诚。

读完《大学》,顿觉“柳暗花明又一村”,自己无论是在学习、工作方面,还是在生活、做人上都受益良多。

放眼当今世界,风云变幻,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际格局复杂多极,而新军事变革不断涌现,所以,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对于巩固和发展我国的国防事业至关重要,而这更是对我们军校学员的发展、成才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为新时期的革命军人,我们要树立牢固的军人意识,既应继承发扬老一辈革命军人的艰苦奋斗、敢打敢拼的优良作风,也要深入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坚定崇高的政治信念。

我知道,自己目前所掌握的科学知识与军事技能尚为浅薄,还达不到新军事变革所提出的要求。

正因如此,我在以后将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过硬的军事技,对于近期则是在学好各基础课的基础上多了解与专业有关的知识,广泛而深入地阅读专业知识方面的书刊杂志,学习和掌握热门计算机技术(如ps,c++等),同时不断积累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方式方法,积极地参加各类学科知识和技能竞赛,并力求创新,以求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不断的实战中获取新知和经验。

我相信,信念的帆已经张满,理想之舰即将启航,以顽强不懈的奋斗为动力,我一定能抵达梦想的彼岸!我坚信,我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