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早期怎样教育心得体会及收获(实用19篇)

  • 上传日期:2023-11-20 04:17:22 |
  • ZTFB |
  • 9页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学习或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总结不仅要总结过去的经验,还要展望未来,提出自己的规划和目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和思考。

幼儿早期怎样教育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一

在幼儿教育中,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这些体会不仅可以帮助其他教师更好地教育幼儿,同时也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幼儿教育需要不断探索与创新,把握幼儿教育本质规律,为每个孩子提供个性化的成长空间。

第二段:明确教育目标。

幼儿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孩子全面、健康地成长。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具体的教育目标: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传授实用的知识与技能,以及关注幼儿的情感、社交和品德等方面的发展。同时要对幼儿的认知和发展阶段有深刻的理解,能够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学习体验和成长机会。

第三段: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

幼儿教育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认知特点和成长速度。我们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这个计划应该包含孩子的需要、兴趣、技能和学习节奏,以便帮助孩子在他们自己的步伐下学习和成长。

第四段:注重多元化的教育方式。

对于幼儿来说,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体验活动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关注幼儿的感受、情感体验和社交技能的发展。例如,游戏化的教育可以极大地吸引幼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音乐、美术和手工等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感性与创造力;社交活动和团队协作可以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和合作精神。

第五段:结论。

总之,幼儿教育需要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个性化、多元化和实用的教育体验,重视幼儿的情感、社交和品德发展。这些心得体会不断深化和提升了我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我们的努力下感受到爱、快乐、成长和成功的喜悦。

幼儿早期怎样教育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二

亲爱的小宝宝的家长们:

您好!做为一个早期教育的工作者,做为一个三岁孩子的母亲,我常常反省自己,在孩子人生最重要的头三年,我做对了吗?在我的引导下,她能保持强烈的探索欲望吗,她的专注力有没有被破坏?她的学习能力强吗?遇到困难她是退缩不前还是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她能始终保持自信、健康的心灵吗?也许我提的这些问题你们都不在意,有人会问我:你能让我的孩子三岁时背一百首唐诗儿歌吗?能让三岁的孩子从1数到1000吗?能让三岁的孩子认几千个汉字吗?老实告诉大家,不能,我不能。

我还是准妈妈时,也曾盲目热衷于了解幼儿识字法、背圆周率后一千位数等有关神童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后来随着对各种不同体系教育理论的逐步了解,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实践逐步展开后,才知道世上的神童不多见,常见的是普普通通的平常人。大部分所谓的神童都只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这样往往违背了人的内在成长规律,孩子将失去其他方面发展的机会。清华学子用硫酸泼伤狗熊的事件给我们敲响的警钟是:现代的孩子智商都不低,情商的同步培育才能让孩子真正享受到健康、快乐的人生。

所以现在我只有一个目的:要培养一个人格健全、智商和情商全面发展的孩子。推己及人,我想,每一个普通的家庭所面临的最艰巨的任务就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心理健康的合格的公民。如果大部分家庭能够达成目标,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就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了。把一个孩子培养成具有坚强的意志、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信大方、善良勇敢、内心快乐,有爱心的人,打下这样的人格基础,进入小学、中学,对于学校里的那些知识性的学习是完全没问题的。

下面就我自己的体会给大家分享一下现代父母早期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多数父母的误区:

一、不知道孩子在0-6岁时存在各种敏感期,把孩子在敏感期的表现当成不乖的行为斥责孩子,违背了孩子的天性,造成他的痛苦,留下心理隐患。

孩子在0-6岁时存在各种各样的敏感期,所谓敏感期是指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反复操作某一动作或反复学习某一项能力,并且学习能力特别强的时期。有依恋形成的敏感期、口腔敏感期、手腿脚等动作的敏感期、语言的敏感期、细微事物的敏感期、肌肤触摸的敏感期、执拗和完美的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数学敏感期、绘画敏感期等等。

出生不久持续到一岁多一点,是口腔敏感期。无论成人怎么阻止,孩子总把手放进嘴巴,而且吃得津津有味。成人千万不要认为不干净而去阻止孩子,否则会留下心理隐患。成人要做的就是保证入口的东西相对干净就行,而且最好能提供不同的东西让孩子用口腔去探索!这个阶段的孩子就是依靠口腔去探索这个世界的,如果顺利渡过,以后再也不会用嘴啃食物之外的东西。有些孩子进入幼儿园、小学仍改不掉吸吮手指或其他物品的习惯,甚至延伸成别的不良行为,例如:爱吃零食、吐口水、骂脏话!都在一定程度与口腔敏感期没过好有关。

和口腔敏感期后期重叠的是手的敏感期,在手的敏感期时爱用手扔东西、用手指抠小窟窿,甚至打人(其实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只是在进行手臂肌肉运动的练习)。与手的敏感期后期重叠的是腿的敏感期,有时候常常两三个敏感期同时交叉出现。

两岁多的孩子进入物权意识的敏感期,常常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么东西都不肯和别人分享,甚至妈妈也要不到他手里的东西。亲爱的爸爸妈妈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自私,非要想办法把他这毛病改掉不可。其实这是在进行物权归属的练习,通过对物品归属权的确认,来认知他与物品的关系。国外的`教育专家常说两岁孩子的哲学是“我的我的,什么都是我的”。我们也应该理解这个阶段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乱贴标签。

顺利渡过物权意识敏感期的做法是,在孩子表现特别明显时不要和他较真顺着他即可。这个时间差不多要三四个月(视孩子情况不同而定)。之后寻找到适当的机会,即别的孩子与自家孩子分享玩具的时候,提醒他:“小朋友把玩具分给你玩,你高兴吗?”当他点头时再告诉他“你把玩具分给别人玩,他们也很高兴”。就此可以打住,别马上强迫孩子。如此反复几次之后,让他尝试把玩具分给别的孩子,通过练习他知道玩具是属于他的,分给别人玩之后还是会要得回来,和别人分享大家都快乐,这样他就慢慢愿意分享了。大部分孩子在三周岁前后进入分享阶段。

注意1:处在强烈的物权意识确认期的孩子,大人千万不要去逗引孩子,强抢孩子手中的东西,让他哇哇大哭,然后羞他“你真小气!”这是绝对不可以的行为!

注意2当孩子能分享的时候,把东西分给我们吃,我们一定要接受,不要说“我是逗你的,我不吃,你吃吧”,这样就是拒绝孩子的分享,将给孩子带来的感觉是失望,孩子就会把分享和失望联系在一起而享受不到分享的快乐,慢慢就不愿意分享了。

三四岁的孩子进入秩序、完美、执拗的敏感期,成人把一块饼掰掉一点给孩子,孩子会哭闹不止拒绝接受,成人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自私,那是完美的敏感期,我们破坏了孩子对圆的感觉。

其他各个敏感期各有各的表现,比如五六岁时有一个崇拜和被崇拜敏感期、婚姻敏感期等等,只有让孩子顺利自然地渡过,才会保持健康的心态。这些内容家长可参考孙瑞雪老师的《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书中有详细的论述,此书家庭必备家长必读。

二、错把知识灌输当早教,总是用“教”的方法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

人们常说三岁以前是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不是让孩子学会多少知识,而是心理成长最重要的时期。心理成长才是早教的重要内容,健康的心灵是一生幸福的源泉。这个时期溺爱孩子,以孩子为中心,让他吃独食,为他包办一切事物,不尊重他,轻易地提前地满足他物质的需要,而忽略他内心的感受等等,这种重物质满足轻精神滋养的方式,只能培养出一个不健康不独立的孩子。

不要教孩子,只要示范。对于不教孩子,可能很多人认为我在瞎说,这个说法在我刚刚接触之初也不理解,我经历了整整两年,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践才明白孩子真的不是“教”出来的。举个例子:当客人和小宝宝打招呼时,孩子没有回应,成人通常出于礼貌和面子,都会督促说“叫啊,怎么不叫阿姨,怎么不回答,你应该叫阿姨呀,你这孩子就是这样”等等,这样做就是教,教就会给孩子压力。如果一边教还一边指责,那更是折磨孩子。我们只要模仿孩子的口气回应即可:“阿姨,你好!”或者是“阿姨,再见!”“谢谢奶奶,我吃过了。”等等。这就是示范,而不是教。

手指灵活的孩子大约18个月就可以开始练习穿鞋子,如果孩子穿反了,大部分家长都会说:“错了错了,左右错了。”左右错了?以小宝宝的能力来说,是没有对错的,告诉他错了会给他压力,我们说话的口气会让她紧张:什么事,妈妈干吗口气这么不好?只要平静地告诉孩子:“两只鞋交换一下”。这是把正确的做法告诉他,这样就行了,不要去“教:这是左边,那是右边(孩子大脑很简单,接受正确的指令就行了,太复杂他接受不了。)”据我的经验,一两个月的提示之后,孩子就会穿鞋,而且左右不会错。

操作玩具时,也只要示范,“宝宝,看妈妈做”,妈妈放慢速度做展示,之后,给孩子时间和机会,让他自己反复调整反复操作,不要打扰他,不要在他发生一点点错误的时候喋喋不休地提示“错了错了,不是这样做”。这样孩子就失去了外部信息内化的机会。如果一切都是你教的,一旦没人教就失去方向,往往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就是在我们的教当中失去的。孩子们的专注力就是这样被我们破坏掉!我们应该做的是耐心地等待,等待他自我调整,而且一定不能批评。足够的爱和尊重,孩子甚至有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千万不要用学步车!一定要让孩子爬行!

学步车对宝宝的健康有百害而无一益。学走路需要克服巨大的心理障碍,掌握技巧保持身体平衡,学步车不需要这么“麻烦”,轻轻松松稍一触碰即可溜出很远,这使得孩子难以克服心理障碍适应自已学走路这个辛苦的过程。所以用了学步车的孩子更慢学会走路就是这个道理。

另一种情况是:用了学步车的孩子脚部肌肉定型成踮足,父母常常得花费很长时间让宝宝学习整个脚掌着地。用了学步车,孩子爬行的机会大大减少。很多老人常常很得意“我的孙子不用爬,直接走路,真利害!”他们不知道,人类一定要经过爬行发育才健康。没有爬行的孩子,身体协调性不好,影响生活和运动。前庭神经发育不良,影响未来的阅读、写作,也会阻碍语言的发展。

四、正确处理孩子的哭闹情绪,是建立良好性格的开始。

喜、怒、哀、乐、恐惧等都是老天赋于人类的正常的情绪表现。我们成年人总是喜欢高兴的事,对于啼哭常常觉得很烦。

孩子的哭泣需要我们耐心去感受,而不是一味地对孩子说不要哭,不要哭”,这是非常大的错误。哭是他内心矛盾和冲突的释放,不是坏事,成人只要轻轻地拥抱他,抚摸着他的后背第一句话说“哦,宝贝,妈妈知道(刚才发生的什么事),你非常难过,妈妈理解你”“哦,宝贝,妈妈知道你摔疼了,还有一点点吓到了是吗”,这是共情,表示我们理解他,接受他的悲伤是调整他的情绪的开始。

第二句话一定要说“妈妈知道你不开心(这很重要)”,这样一说他会很快开心起来的,第三句话是“妈妈爱你,妈妈理解你”。最后能配合三次深呼吸,让孩子把不愉快的感觉呼出去效果更好。如果您学会这些,您的孩子可能眼泪还挂在脸上就跑开找小伙伴去了。(这个方法我屡试不爽,非常见效,别人常笑我,毕竟是做早教的,孩子让你一哄就好。其实这方法不是哄,是共情产生的效果。)。

我们在养育小男孩时最经常说“男孩子,哭什么!”“羞羞,男孩子还哭!”男孩子在儿童时期释放他的悲伤情绪时,常常被成人阻止,慢慢地长大后,他有悲伤也不知道如何释放,喜爱也不懂表达,所以让丈夫说声爱你有多难,相信很多妻子都有同感。也就是说这样的男孩成年进入婚姻之后,他一定无法与妻子进行良好地沟通,将影响婚姻品质。请各位爸爸妈妈想想,如果您的儿子未来婚姻生活可能因此不幸福,您还会制止小男孩的哭泣吗?请无条件地接受他的悲伤!男孩哭泣不是丢面子的事!

几个月的婴儿一旦啼哭我们常常口中应叨着“来啦来啦”就十万火急地冲过去,这样不好,孩子会养成控制大人的心理。应该用轻松而平缓的语调说:“饿了是吗?妈妈来了”;一旦孩子挣扎哭闹拒绝某件事就用妥协的声音“哦哦哦,不要不要就不要”,其实应该用平缓的口气说:“好,现在不要,我们等会儿再做某件事”。不要让孩子觉得他可以用哭闹控制大人,可以随心所欲。

许多时候教育方法的实施要善于观察总结,而不是一以概之。

五、为什么两至三岁的孩子越制止他越爱打人,因为攻击行为是大部分孩子必经的成长过程。

两岁多至三周岁时的大部分孩子常常出现打人的现象,成人千万不要说“不要打人”“你怎么又打人了?”这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这使得孩子认为这个动作可以引起成人的注意,越发反复出现打人动作。

大多时候是因为孩子处于口、手和脚的敏感期,他热衷于用口、手、脚探索世界,认识事物,探索的范围当然会包括他人的身体,于是出现了“咬人”、打人”、“踢人”等攻击行为。

还有一个原因是他还没有掌握人际互动的方法。当他的语言还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维的时候,情急之下常常出现用有冲击力的身体动作替代。他可能只是表达“你让开别挡着我”“你不要弄我的东西”,但是话未出口已伸手推搡或抢夺过来了。

有的孩子严重缺乏安全感,通过攻击别人发泄不良情绪,或者想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成人要做的是,不要给他贴上标签“你是个坏孩子会打人”,只要不强化,在他打人时,向对方家长和孩子致歉,及时把自家孩子抱住不让他继续出现攻击行为,平静地离开。同时,及时调整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给予他充分的安慰。这个阶段的孩子讲道理是百分之百没有用的。

同时被冲击到的孩子的家长一定要冷静,不要认为自己的孩子是被欺负了,很多孩子是通过肢体冲撞来交往的,要理解对方的孩子不是故意的也不是品德有问题。如果认为自己的孩子被欺负,会使得孩子养成受气包的性格,会一辈子都受人欺负。回家也别向家里人诉说孩子被某某某打了什么的,这些都使得孩子觉得我就是容易被人打,他会觉得自己有什么地方不好让别人不喜欢,这样会形成胆小懦弱的性格。正确的做法是,接受对方家长的道歉,对这个孩子说“你是个好孩子,我知道你只是想和我们家宝宝玩(可以根据情况换个字眼),你们俩握握手吧。”

三周岁以后,孩子慢慢懂事些时,如果还打人,就要深层次地探究他打人的原因(是不是有家庭暴力等),消除根源,同时在他每一次攻击别人时,告诉他“不可以”。注意我用的是不可以,而不是不可以打人,不要把负面的信息加进去。只要孩子出现负面的行为,第一原则,淡化淡化再淡化!切莫强化!

孩子天生爱尝试并重复那些能产生有趣、刺激后果、引起成人注意的行为。正确的做法就是让行为后果变得毫无意义,他自然就放弃了。

六、我们何以把孩子当成马戏团演员?成人所不欲,勿施于童。

许多家庭家里来客人时,就招呼孩子:来来来,唱首歌,跳个舞。这是极不尊重孩子的行为。不要让孩子在客人面前表演节目,这会使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将所有的注意力用于取悦别人,成年后,一旦别人不认可他,就会使他遭遇巨大打击,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应有的内在的能力。

我们应该:蹲下身子,目光与孩子的目光保持平行,自我介绍之后问孩子的姓名:“我是林老师(阿姨),非常高兴认识你,可以告诉我你的名字吗?”而且记住第一次见面千万不要随意触碰孩子,这是一个成年人应有的修养!如果有人这样对你的孩子,千万不要因为面子,甚至帮着别人奚落自己的孩子:“对,他就是不爱说话!”“怎么这么没有礼貌,快回答叔叔。”“他就是这样胆小”等等。如果一个孩子经常被父母置于这样不开心的境地,你要让他外向活泼是很难的。所以经常有家长反应说,我的孩子在家是小霸王,到了外面就是小兔子。孩子受到足够的尊重,他的表现才会内外如一。

爸爸妈妈您愿意别人嘲笑你吗?不愿意对吧?所以当我们的孩子说出让人忍俊不禁的童言时,千万不要哄堂大笑。例如一个孩子说:“我爸爸不穿衣服洗澡!”,一家人在大笑之后又故意问这孩子“你是穿着衣服洗澡?”这不明摆着搞乱孩子的思维吗?许多家庭常常对孩子开这种玩笑。不要随便戏弄孩子,面对别人对我的孩子的戏弄,我常常毫不客气地予以拒绝:对不起,我的孩子不喜欢开这种玩笑。在孩子和面子之间,我们理应选择孩子。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向别人诉说孩子的种种“劣迹”。比如很多妈妈常常在客人面前说,“他就是这样胆小!”“他就是不爱吃饭!”这样你在暗示你的孩子:你期望他成为这样的人。他会朝着你期望的方向达成结果:他一定越来越胆小,越来越不爱吃饭。语言的暗示力量是巨大的。如果装作偷偷说给别人听,但又让孩子听到:“你知道吗,我们宝宝今天玩秋千时表现特别勇敢!”“你知道吗,我家宝宝今天自己吃了满满一碗饭。”这样会在孩子心里传递一个信息:“啊?妈妈说我勇敢?是吗?嗯,我明天还会更勇敢的!”“啊,妈妈这么高兴,好,明天我再吃一大碗。”这就是积极的暗示,能直达孩子的潜意识,影响巨大。

不要威胁孩子“再吵闹,妈妈不要你了。”这是最大的威胁,最深的恐惧。因为幼小的孩子离开家庭,他是无法生存的。妈妈对孩子的语言冷暴力是造成孩子不良性格的开始。正确的说法是:“请安静,妈妈爱你!”其它让孩子感到一切外部事物会伤害他的话都不能说。

特别强调:坚决杜绝说以下的这些话:“不要吵,再吵警察来了。”“再闹,医生来打针了。”“快睡,大灰狼来了。”如果你不这样威胁你的孩子,他外出时就会落落大方、活泼开朗、健康自信。

注意:千万不要和孩子开恶意的玩笑“你妈妈不要你了,她不来接你了”。对孩子说这样话的人,你一定要让孩子远离他,这种玩笑话十分恶劣,对孩子的安全感的构建极为不利。

八、一个奶话连篇的孩子一定是父母语言教育不当的结果。

不说奶话,例如“脚脚”“鞋鞋”“吃饭饭”,甚至自编些别人听不懂的嗲语。自出生起,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都应该是语法正确,发音标准的母语。主要抚养者与婴儿对话时要用夸张的口形、清晰的声音、缓慢的速度,例如:“宝-宝-睡-醒-了”。切忌说奶话,否则到了四五岁时仍然口齿不清。孩子能一次性学好标准的发音,为什么要让他多学一次奶话?浪费时间、精力、神经信息储存区。

许多孩子到了两岁多还分不清你我他,这也是成人不注意的结果。为了让孩子尽快掌握第一、二、三人称代词,一周岁之后妈妈和宝宝交流时就应该采用人称代词,以便孩子模仿。应该多说:“我倒水给你喝,”而少说“妈妈倒水给宝宝喝。”孩子说:“宝宝的”成人应该跟着说“是的,是你的。”当孩子说错时,千万不要哄堂大笑,那当下孩子会被笑懵的,失去了学习的机会。

九、不要对孩子说“听话”,让孩子愉快地遵守规则,将规则内化到心中,成为他一生遵守的信念。

在西方发达国家大部分人信仰上帝,深植于他们心中的是,我不能做对不起良心的事,上帝会看见的。所以德国的地铁站口是没有检票员的,国外许多超市是自行过磅计价的,国际上无条件退货是通行做法。而我们从小被别人监督着长大,小时候在家听爸爸妈妈的,时时被提醒不许做这个不许做那个,上了学,听老师的,遵守这个遵守那个,孩子从来就没有机会自行判断,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应自发地遵守的规则。冲击规则是孩子在试探我们的底线,其实就是遵守规则的开始,我们要宽容地对待,提醒他“你忘了什么?”,而不是批评他,给他压力。(“你怎么忘了”也不能说,“怎么”这两个字会对孩子形成压力,有责备的意思。)。

同时,我们应当充分地尊重孩子自发的探索行为。当孩子自发的探索行为得到我们的尊重时,他就会开始遵守我们给他设定的规矩,也就是说他将学会有智慧地顺从他人,这时候纪律的曙光就出现了,规则就内化了。内化的规则将伴随孩子终生,而且非常愉快非常容易地遵守这个内化的规则。

十、如何处理孩子在交往过程中抢夺玩具的问题。

从小宝宝们一开始交往,就应该确立一个原则,谁的玩具谁就有决定权,成人不能强行把自己孩子的玩具分给别的宝宝,也不能诱劝他让给别人。如果是公共的玩具或游戏器械,谁先拿到或是谁先开始玩,他就有权决定继续玩还是离开,其他宝宝必须等待。通常要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孩子会哭闹,成人可以用平和的口气说:“我们要学会等待!”也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用其他玩具吸引他暂时离开。孩子不愿意分享的时候,成人千万不要说他“你就是小气”“小气包”等等。不断地给孩子贴这样的标签他永远学不会分享。孩子清楚他对自己的物品拥有自主权,之后才谈得上分享。如果成人出于面子,把自己孩子的玩具强行给别的孩子,那么就意味着你告诉你的孩子,他也可以抢别人的玩具,所以无论何种情况,规则必须是统一的。正常在三岁之后,孩子了解到玩具分给别人玩,自己还是可以把它要回来的,这样他就乐于分享了。三岁之前千万不要急着培养孩子的大公无私的品质。

幼儿早期怎样教育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三

幼儿教育是一项重要任务,需要我们耐心、细心、爱心的投入。作为幼儿老师,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本文将从几个方面的体会,分享如何写幼儿的教育心得。

幼儿是成长中的群体,他们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关注和帮助。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幼儿的成长,包括他们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进步等等。记录幼儿的成长,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孩子,根据孩子的特点,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同时,记录孩子的成长也是对我们自己的一种反思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身不足之处,不断提升自我。

第三段:分享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非常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有助于新老师了解如何教育幼儿并在实践中尝试。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写下来,采用具体案例的形式进行分享。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其他老师了解教育的实现方法,还可以共同进步,优化教育方式,提升教育质量。

第四段:反思教育过程。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过程,对一些失败或不成功的教育案例进行反思。我们可以写下自己的反思过程,包括教育的目标是否清晰,教育方式是否有效等。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找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第五段:跟进家长沟通。

幼儿教育中,与家长的沟通极为重要。我们可以根据教育过程中的经验,写一些家长沟通的心得体会,如如何更好地与家长沟通,如何让家长更好地参与孩子的教育。同时,与家长的沟通也可以为家庭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让家庭和学校形成良好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总结。

幼儿教育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记录下经验和教训,分享和反思教育成果。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教育质量和专业能力,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效果。

幼儿早期怎样教育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四

早期阅读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和确立,使教师明确了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所要达到的要求,使早期阅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下面是本站带来的幼儿早期阅读。

心得体会。

欢迎大家阅读。

3月23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市幼儿早期教育阅读能力培养研讨会,聆听了上海市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简健萍老师《把阅读还给儿童》的精彩报告,感受颇深。我体会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阅读的定位1、阅读是生活,也就是说阅读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阅读是游戏;阅读像做游戏一样快乐。3、阅读是学习;要把阅读当成终身的学习。还讲了阅读的培养目标,要让孩子成为阅读的主人,就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让孩子有选择书的自由;二是有阅读方法的自由;三是有阅读时间的自由;四是有阅读理解的自由;五是有表达方式的自由。又讲到兴趣,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让孩子像爱游戏一样爱上阅读,像爱玩具一样爱上图书,并且要树立正确的态度,形成良好的读写倾向,一种积极向上的阅读行为。培养幼儿的读图能力,并提出质疑,然后进行思考、复述最终表达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师的角色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当成一个阅读者,并且细细阅读,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和情感。其次,教师还要做幼儿的陪伴者。最后才是幼儿的指导者。既教师要做幼儿阅读的榜样、并进行追随、观察。对幼儿进行阅读活动的指导,教师必须自己喜欢看书,用行动来影响幼儿,在一日活动中能够让幼儿参与阅读区的创设和管理,注重培养幼儿独立阅读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三、正确对待阅读与识字简老师讲到了阅读是重在理解,识字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学前儿童对阅读的理解主要是通过直观的图画,而观察力、想象力和思考力能促进阅读能力的发展。识字是认读书面文字符号,并把书面文字与口语文字一一对应起来,在识字时,儿童只有充分了解文字符号所代表的涵义,识字才能有意义。

通过以上几点,我深刻认识到,不管做什么,教师首先要给幼儿做一个表率,读书也一样,要想让幼儿爱上阅读,教师首先要先喜欢上阅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反思自己,这一点做的还不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以这次学习为动力,学以致用。

给孩子读书,仅仅是因为自己喜欢读书,读了几年,收获颇大,孩子对书的热爱让我感动!先就儿子他们这个年龄段(四至五岁)谈谈我的一些在幼儿阅读方面的感受吧。

随着社会的不段进步和发展,生活节奏也日益的加快,通过语言解决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必要,有位教育家说过:“人类有两种语言,一种是听觉语言,一种是视觉语言。”根据教育家们长期的科学早教证明,儿童期不仅是学习听觉语言的最佳期,也是学习视觉语言的黄金期。如果儿童在学习发音说话的同时,早期学习识字、朗诵、阅读,使视听语言能够与之并驾齐驱,那么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就会突飞猛进的提高。

非常庆幸儿子刚好赶上幼儿园开展早期阅读课题时间,面对日新月异,多元价值并存的时代,大家越来越清楚地看到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早期阅读更被称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幼儿期也是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在这段时期的经历和体验,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社会性发展状况,将影响其一生。在发展幼儿阅读能力的同时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让幼儿在阅读中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和谐、美好关系,培养幼儿对生命的尊重,关爱与敬畏的情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社会品质,增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的能力,使幼儿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从而对理想与末来的向往追求,积极的人生态度给与启迪。

早期的阅读培养是一种习惯培养,不在于使他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字,而是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使其长大后成为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在我的心里我一直认为书本是甜的,在犹太人家里,孩子稍微懂事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其用意就是,让孩子知道书本是甜的,要热爱读书。让孩子热爱读书,也是幼儿园在早期阅读的一项重要任务。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文明的成果大都积沉在书中。让幼儿从小在书的海洋中徜徉,有利于对幼儿进行智力和人性的开发与启蒙。

当今世界正面临21世纪的挑战,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幼儿将来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能否协调地与他人和集体的关系;能否勇敢地担负起社会责任;能否乐观地对待人生,决定于幼儿期的生活积累和受教育状况。因此,培养幼儿的阅读与社会性发展,不仅是幼儿个人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幼儿教师应积极促进幼儿完整的自我形成,使他们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有良好的适应性,能积极健康地发展,作为家长应积极配合老师,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综合一些关于幼儿阅读的资料后,我个人认为对于幼儿阅读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我们注意的:

二、一边玩一边读,请用游戏的心态而非修行的心态与孩子一起读,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在自由活动中,孩子有选择读书的自由,也有选择不读书的自由,只有当读书真正成为孩子自觉的行动,阅读成为孩子的习惯,阅读教育才是成功的。在接送幼儿的路上教幼儿认一些广告语,路标名,介绍一些社会活动的规则、意义,多带孩子去接触外面的世界,体验社会与家庭的关系,使孩子在感受家庭的温馨气氛,掌握与家人交往的技巧之后,让孩子走出家庭接触外面的社会。如果我们让孩子在一种创设的环境中学习,不是应试教育下的认字、读字,而是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让给幼儿从自我学习中培养孩子的能力,相信幼儿会自主的获得更多认知。

三:让孩子充分参与,亲子共读不必正襟危坐,亲子阅读不但提高了孩子的阅读能力,帮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而且还大大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交流的机会,增进了亲子感情,在家中给孩子设置属于自己的小书房,选择孩子自己喜欢的书,方便孩子阅读,每晚在孩子临睡前,和孩子一起讲10分钟小故事、和孩子一起看书等,让孩子尽情参与是聪明的做法,可以请孩子翻书、跟着念念有词,随着故事的发展欢笑、蹦跳。在阅读活动中,要重视引导孩子用表情、动作、体态等表现故事的内容,体验人物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在情感体验基础上进行创造。如讨论在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你觉得什么地方最精彩?”并让孩子模仿书中人物的表情、动作。孩子富有个性的表演,就是一个自我创新的过程。对有一定阅读经验的孩子,在阅读新书时,要重点引导他们去观察画面的背景,人物的动作、表情等,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猜测故事情节,尝试为故事取名等,将更多的空间留给孩子,让孩子多观察、多表达、多总结。

四、阅图漫画,为孩子选择图画书或插图丰富且有艺术美感和感染力的书,在阅读的前后、过程中,与孩子一起享受读图。不要将阅读图画书看作小孩子的特权,大人也有权利和能力享受,何况大孩子。让孩子插上他们想象的翅膀,尽情的翱翔。支持幼儿把书中的问题带到实践中去探索。

五、一边读,一边演,富有感情地、投入地阅读,既是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方法,也是传导阅情的最佳手段。有条件的,还可以与孩子一起表演。

六、引发问题,引导思考,不要将共读看作“考察”孩子阅读能力的手段,重要的是引发孩子自己的问题,重视问题,通过开放性的结论引导孩子更广泛的思考。根据幼儿理解层次,引导讨论。阅读应该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孩子体会到自己能把握图书,从而获得成就感,怎样提问才能不致让孩子们感到为难又能引发他们思索?怎样做到尽量自然地跟孩子一起讨论读过的书而不是让孩子感到是在接受考问?这需要根据幼儿对图书内容的熟悉掌握程度来决定。在初步熟悉图书内容时,提一些跟情节内容相关的具体问题,如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做了些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等等。在幼儿对图书有一定程度的掌握时,则可以请孩子们自由讨论自己对图书的感觉,如,这个故事里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你觉得哪一页的画面最好看?你觉得还可以怎么做?如果你是,你会怎么做?等等。当孩子对故事已有相当的理解时,可以提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让孩子体会故事背后隐含的意思。“好书不厌百回读。”反复读一本书,以不同的方式来读一本书,对孩子的理解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

七、与孩子平等地聊书,大人与孩子一起进行阅读活动,一定能找到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聊书是帮助孩子理解和拓展兴趣的好方法。但要切记,这种交流是完全平等的,大人未必总比孩子高明。

八、读后行动,拓展阅读,阅读不是读完就完的事情,成功的共读活动可以唤起阅读者广泛的兴趣,如画画、做手工,进行观察、实验,都是非常积极的反应。如果能抓住孩子的兴趣,进一步延伸阅读,将事半功倍。将早期阅读渗透到其他领域的教育中去,使孩子得到全方位和谐的发展。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会有表现故事的愿望,这时尽力为孩子提供机会,如果需要材料,也努力满足他们的需要。

九、充分利用公共资源,鼓励孩子把自己熟悉的书讲给大家听,鼓励孩子们之间间交换图书,懂得好书要大家分享,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应当引导孩子充分利用公共图书资源,多去书店和图书馆看书、借书。

十、变换阅读形式,激发孩子的兴趣,读新书时鼓励孩子看图大胆猜测故事内容,并用较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尝试为新故事取名。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增加孩子的阅读经验,使孩子对图画的观察力、理解力都有所提高,所以,在读新书时,尝试让孩子先猜一猜,讲一讲,激发孩子对新书的渴望。

通过给儿子读书,我认为阅读本身就是一种目的。不可否认,阅读可以增加阅读者的知识,开拓阅读者的视野,但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我理解的早期阅读是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前期阅读准备和前期书写准备,如知道图书和文字的重要性,愿意阅读图书和辨认汉字,掌握一定的阅读和书写的准备技能,但在给孩子读书的过程中,在搜集早期阅读资料的过程中,我认识到,早期阅读不是为了早日学会阅读,婴幼儿虽然有必要认识口语与文字的对应关系,有必要掌握看懂图画书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辨认自己的名字和常见字,但更重要的是孩子对读书的热爱,要把阅读转化为幼儿自身的兴趣、需要,让孩子爱上阅读,使阅读成为孩子的习惯,通过爱上阅读,使孩子同时学会爱的方式和爱本身,懂得爱自己,爱他人,爱生命,爱世界。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一定的阅读能力能使孩子获得更多情感体验和更多阅读的快乐,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加热爱读书,热爱生活。

“如果不爱,会又如何?”是一个推广儿童阅读的热心人士提出的一个。

口号。

这个口号应该是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更新的诠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说给人一条鱼不如教给他捕鱼的方法。其实教给他捕鱼的方法也不是最好的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让他喜欢鱼让他喜欢捕鱼。如果一个人不喜欢鱼也不喜欢捕鱼那么再好的捕鱼方法对他来说都是没有用的。只有喜欢捕鱼才会经常捕鱼他自然会钻研捕鱼的方法才能捕到更多的鱼。

读书也是这样,在我们的周围,认识字,会读书的人很多,可是喜欢读书的人却不多。所以,“教孩子学会是容易的,教孩子爱却很难。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爱”。儿童需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在阅读学习过程中逐渐能够独立思考。尽管他们还不完全识字,但是他们能够独立阅读各种图文并茂的书,能够自己与书对话,成为成功的自主阅读者。唯有成为自主阅读者,才算真正具备了基本的阅读能力,才会对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具有持续的兴趣和热情,才会在阅读中跨越时空、纵横古今,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广度和心灵高度的培养。在这个阶段,应该鼓励孩子开始培养自己的兴趣。在读书的兴趣和取向方面,孩子深受大人的影响。大人一方面应该选择自己真心喜爱的书,一方面也应该适当控制,不要让自己的趣味过多地限制孩子的发展。在很多时候,大人说“我的孩子就是不喜欢某种类型的书”,往往真正不喜欢的是大人自己。许多大人会在这个阶段加大培养孩子认字的“力度”。实际上,阅读起步得较早的孩子会自然表现出对识字的一定兴趣。适当选择辅助识字的读物也是有益的,但请一定记住,相对培养阅读兴趣而言,识字是次要的事情。不要把图画故事书当作识字练习册,更不要让识字取代了阅读。

这个阶段也是拓展孩子阅读领域的好机会,可以捕捉孩子的兴趣和热情,适时提供延伸阅读的素材。比如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相关的科普故事、知识性读物,帮助解决孩子的诸多“为什么”,刺激他更多的观察和探索。选择知识性读物,切忌片面追求大而全,应该着重考虑趣味性、合理性,而且应当是富于想象力的,最好还应该有较好的文学性。早期阅读实质上是幼儿思维发展和情感体验的过程。所以我认为在早期阅读中师幼长的互动关系和鼓励的话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培养幼儿欣赏、讲述和朗诵等多种能力的文学活动中,常常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他们会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向老师和家长发出请求、征询、展示、寻求帮助等。这时就需要教师和家长鼓励幼儿,这样不仅增长了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同时也建立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在幼儿的童年生活中,阅读不能被作为一项任务。而要在幼儿的生活中充满了游戏精神,他们在阅读时也就是游戏,既以游戏的方式,也为游戏的目的。我觉得幼儿园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家长在家也应该给幼儿一个阅读角。

2

页,当前第。

1

1

2

幼儿早期怎样教育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五

幼儿教育是不同于其他教育的,它有其特殊性,作为一名带班老师,我是从如下几方面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的。

一、对幼儿进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目前,对大多数幼儿来说,由于他们从小就受到父母比较多的呵护、宠爱,生活技能基础较差,这样面对未来的职业家庭等方面都会出现困难和障碍。推广幼儿生活技能训练计划,包括针对幼儿的生活技能训练,是幼教环节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一点在初入园的幼儿身上表现最明显。

我在带小班时,大部分孩子不会自己穿衣服,户外活动前穿衣服总要老师一一代劳,这样,既浪费时间,又容易使幼儿养成一种依赖性。很不利于他们自理能力的提高。怎样才能让这些孩子自觉轻松的学会这一基本技能呢?我尝试过手把手地教他们,但效果不明显,幼儿学习时也很不情愿,于是我尝试着将穿衣服的步骤编成一首有趣的儿歌,同时配有清楚的图解,并把它作为一节课去专门教授,课上我邀请了大班的小朋友为幼儿做穿衣服表演,表演时配以儿歌讲解,如:“捉领子、盖房子、小老鼠钻洞子、吱钮吱钮上房子。”小朋友听了儿歌非常感兴趣,亲自跟着老师的指点和图解的提示学习穿衣服,这样就轻松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从此,幼儿每次穿衣服都会边背儿歌边快速地穿衣服,神情像在玩游戏一样,再也不会皱着眉头说:“我不会穿。”

从这件简单的事例上使我得出一个结论:教幼儿学习一种生活技能的难点不在于他们原有的技能如何,而在于教师如何找出适宜他们接受的学习方法,如果能将这些方法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体现在随机教育上,投入到活动区活动里,真正营造一个自然、周密、轻松的主动学习氛围,幼儿掌握独立生活的技能就会容易的多。

二、组织集体教育活动,即如何进行课堂教学。

同中小学一样,幼儿教育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集体教育活动,既课堂教学,但我们的教育特点强调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学,自愿主动的学,要顺应他们的认知规律,试想让幼儿规规矩矩地坐好听老师讲课,既束缚了他们好动的天性,又不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这种方式不可取。幼儿的学习特点与青少年相比有显著的区别,可概括为:“好奇、好想、好问、好动”,这分别来自于他们的四种心理潜能:“观察力、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力,只有达到这些心理需求,才能让幼儿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在实践工作中,我发现幼儿对音乐课的接受相对困难,一般的授课程序是:让幼儿学会歌词——教师范唱——幼儿学唱——熟悉后独立演唱。整个过程显得呆板,而孩子在演唱时也无精打彩,拖着长音毫无美感可言。

于是,我作了如下尝试,首先,对幼儿学习记忆歌词速度慢、时间长上做出改进,针对幼儿先天具备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应当加以有效地引导和利用。授课前我为幼儿设定歌曲的主人公,请幼儿围绕设定的主人公编歌词,对幼儿的思路作简单的引导,让他们抓住重点去描述。比如:为小鸡编歌词必然要想到小鸡怎样叫,它有什么样的代表性动作,独特的本领等。当然,一首歌曲的歌词应当符合整齐的韵律,在幼儿创编的过程中,我在认可他们创编成果的同时,对不符合要求的地方稍作改动。这样,一首由幼儿亲自参与创编的歌词内容就产生了:“小小鸡,叽叽叽,东跑西跑捉虫子,叽叽叽叽叽叽叽叽。”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大地肯定了幼儿的成绩,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很轻松地便学会了歌词,再由教师为其配上乐曲,幼儿不需要教师范唱就能跟上乐曲自如地演唱。

这样,一项平时不易被幼儿接受的教学内容,在短时间内达到了教学效果,孩子们再也不会觉得上音乐课枯燥乏味了。将这种教学方法推广到其它类型的课程中,同样会取得预想不到的效果。而这一方法的本身也为今后幼教课程改革任务中怎样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

幼儿教育较特殊的一面也体现在教师与幼儿类似于母子一样的情感交流上。孩子入园后,与教师交往的时间比同父母交往的时时还长,这样就造成了幼儿对教师的`情感依赖,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表扬的话都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很大的触动,所以我们对待孩子也应该像妈妈那样耐心、细致、关怀备致。

我带的班里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男孩叫兵兵,刚入院的第一天,他那两道像用眉笔勾画过的眉毛一下子就引起我的注意,我很好奇地用指甲轻轻地蹭了蹭,原来是一些附在眉毛里的脏东西,再看他的衣服更是污浊不堪,两只夹脚的鞋子也换了个儿。随后在与这个男孩的交谈中,我却发现他不愿让人亲近,机灵的大眼睛不敢与人正视,说话时吐字不清。通过间接地了解,我得知他有一个不健全的家庭,从小没得到母爱,导致他从小就对异性成人产生了极强的排斥性。为了让他的身心健康地成长起来,我对兵兵倾注了特别的关爱和照顾。首先必须让他从情感上接纳我、信任我,才能让自己对他的教育按计划顺利地进行下去,其次再对幼儿进行知识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与幼儿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及情感上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乐意接受你的教育方式,才能使他们自信快乐的生活学习,身心得全面发展。可见,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我们的工作中同样有其特殊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她所扮演的角色既是孩子的老师妈妈,又是与他们平等交流的伙伴,只有认真地去演好这些角色,孩子们才会从心底里喜欢你、信任你、尊敬你,才能使我们真正地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幼儿早期怎样教育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六

宝宝的脾气大概从三岁的时候就开始表现出来了。很多家长都认为脾气大的孩子闯祸的几率会更大,在将来肯定没出息,甚至还会走上歧途。其实,宝宝脾气大并不是什么坏事,研究发现,脾气大的宝宝其身体更加健康,并且更加专注、独立意识也更强。但是如果宝宝有脾气,而家长不加以正确的引导的话,那么宝宝的脾气也可能是成长过程当中最危险的武器,最终伤害的不仅是家人更是宝宝自己。

脾气大的宝宝家长需要进行科学方式进行教育,优秀的家长会让宝宝的缺点变成优点,脾气大的宝宝这样来教育,将来在长大之后,孩子将更加有出息!

怎么教育脾气大的宝宝?

1.学会接纳宝宝的情绪。

任何人都会有情绪,并且都有情绪不佳的时候。因此,在宝宝发脾气的时候家长需要学会接纳宝宝的情绪,在教育当中最忌讳的一件事情就是,当孩子在愤怒的时候,此刻家长比孩子更加愤怒,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火上浇油,是宝宝的脾气更大!当宝宝在发脾气的时候。或许家长可以适当的安慰宝宝,以心平气和的态度让宝宝的情绪得以平缓,想办法帮助宝宝纾解情绪。

2.鼓励宝宝用言语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每个人都不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当宝宝发脾气的时候肯定有一定的原因,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引导宝宝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并且告诉宝宝以极端行为的形式是不正确的表达方式。适当的鼓励宝宝说出自己的想法,用沟通的方式来走进宝宝的内心,这样会让宝宝的脾气得到很好的缓解。

3.父母也要自我检讨。

其实宝宝的脾气大在一定程度上和父母有很大的关系。都说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如果在家里,父母都经常发脾气,那么宝宝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需要检讨一下自己是否经常有发脾气的行为。如果自己有发脾气的行为,需要及时进行改正,避免给宝宝树立不正确的形象。

4.帮助宝宝纾解心里的情绪。

有情绪如果强行抑制,对于身体是极大的伤害,因此,当宝宝有情绪想要发脾气的时候,家长可以帮助宝宝一起纾解心情的情绪,可以通过呐喊、运动等各种方式来释放自己的情绪。

幼儿早期怎样教育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家长都是第一次当父母,对于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需要培养哪些能力是模糊的。下面是小编整合的幼儿园家庭教育心得体会怎样写,一起来看看吧。

低声教育是一种教育方式,也是一种态度。回想一下,在面对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你有反思对孩子的态度吗?在孩子的成长当中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当孩子在犯错的时候无非就是两种结果,一是你对孩子错误大吼大叫;二是好好的耐心的引导孩子改正自己的错误。这两种对待方式将会对宝宝产生不同的影响。低声教育其实才是你给孩子的礼物。

低声教育是的教育。

心理学家表示,不同的说话态度所起到的作用将是不同的。对于处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声音、不同的音调、不同的态度将会对孩子带来不同的影响。低声不但会让父母保持理智,让情绪更加平和,也可以让孩子更加容易接受,孩子不会对父母产生逆反心理。低声可以帮助家长在面对孩子犯错时赶走愤怒,对于孩子的教育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怎样做大低声教育?

1.批评孩子的时候声音要较低。

在面对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在批评孩子的过程当中需要保持低声。这样才能让对方集中注意力,也可以起到先发制人的效果。如果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声音比较大,这样会导致孩子和家长的情绪都比较激动,最后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2.运用正确的语气和措辞。

对于很多家长而言,要想理智的批评犯错的孩子可能比较困难不过在说话之前如果家长稍微注意自己的语气和措辞,那么对于孩子来说起到的效果将会不同。因此,在说话之前家长不妨想想怎样的措辞才能让孩子更好的接受。

3.把你的期望说给孩子听。

在带孩子出去逛超市的时候,可能孩子看到自己喜欢的物品就像家长买,这个时候家长千万不要上来就给孩子痛骂一通,这样反而会加大孩子的逆反。此时如果家长将自己的期望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或许这样做的效果会更好。

4.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

孩子也有自己的自尊心,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要用伤害孩子的语言来批评孩子。

教育之难,难在润物无声。我想每个父母对于孩子成长当中最头疼的问题应该就是孩子的教育了。父母的引导对于孩子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父母的教育奠定了孩子整个人生的道路。可是,生活当中,往往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家长会不知不觉将孩子推向一个不好发展道路,这样就造成了孩子人格无法得到最完善的发育。

你有反思过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吗?孩子的性格需要塑造,叛逆是孩子成长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有的时候我们在面对孩子做错事或者不听话的时候会无法抑制住心中的怒火,这个时候就会大声吼孩子。但是这样的吼式教育你知道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伤害吗?我想每个父母都应该看看!

经常大声吼孩子的后果。

1.越吼越叛逆。

我们人的大脑有一个特性,那就是对于习惯性的东西往往会表现出视而不见的行为。面对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也许刚开始吼孩子还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孩子不但会视而不见,而且还专门和父母对着来。入鲍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说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因此,家长越是吼孩子就越会造成孩子逆反的心理。

2.吼孩子是白费口舌。

吼孩子最明显的一个坏处就是让孩子躲避。当家长在吼孩子的时候,孩子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怎样才能逃过一劫,这样既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还会增加孩子不去面对的结果。因此,再多的吼都是无济于事,根本起不到真正教育的作用。

3.形成孩子不良性格。

孩子的能力就是模仿。如果父母经常吼孩子,那么孩子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难免也会耳濡目染。在将来的人际关系当中,孩子也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别人,这样就会造成孩子不良人格,影响孩子的人家关系。

4.造成孩子担心懦弱的性格。

有的宝宝天生性格内向,一旦父母经常用吼式教育方法来对待孩子,那么孩子的性格将会越来越胆小。最终孩子将会变得孤僻、抑郁。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的打击。一个性格孤僻的孩子在将来的成长道路上会遇到很多坎坷,宝宝抗打击能力变弱,沟通能力变差,这些都对宝宝的成长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宝宝的脾气大概从三岁的时候就开始表现出来了。很多家长都认为脾气大的孩子闯祸的几率会更大,在将来肯定没出息,甚至还会走上歧途。其实,宝宝脾气大并不是什么坏事,研究发现,脾气大的宝宝其身体更加健康,并且更加专注、独立意识也更强。但是如果宝宝有脾气,而家长不加以正确的引导的话,那么宝宝的脾气也可能是成长过程当中最危险的武器,最终伤害的不仅是家人更是宝宝自己。

脾气大的宝宝家长需要进行科学方式进行教育,优秀的家长会让宝宝的缺点变成优点,脾气大的宝宝这样来教育,将来在长大之后,孩子将更加有出息!

怎么教育脾气大的宝宝?

1.学会接纳宝宝的情绪。

任何人都会有情绪,并且都有情绪不佳的时候。因此,在宝宝发脾气的时候家长需要学会接纳宝宝的情绪,在教育当中最忌讳的一件事情就是,当孩子在愤怒的时候,此刻家长比孩子更加愤怒,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火上浇油,是宝宝的脾气更大!当宝宝在发脾气的时候。或许家长可以适当的安慰宝宝,以心平气和的态度让宝宝的情绪得以平缓,想办法帮助宝宝纾解情绪。

2.鼓励宝宝用言语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每个人都不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当宝宝发脾气的时候肯定有一定的原因,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引导宝宝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并且告诉宝宝以极端行为的形式是不正确的表达方式。适当的鼓励宝宝说出自己的想法,用沟通的方式来走进宝宝的内心,这样会让宝宝的脾气得到很好的缓解。

3.父母也要自我检讨。

其实宝宝的脾气大在一定程度上和父母有很大的关系。都说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如果在家里,父母都经常发脾气,那么宝宝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需要检讨一下自己是否经常有发脾气的行为。如果自己有发脾气的行为,需要及时进行改正,避免给宝宝树立不正确的形象。

4.帮助宝宝纾解心里的情绪。

有情绪如果强行抑制,对于身体是极大的伤害,因此,当宝宝有情绪想要发脾气的时候,家长可以帮助宝宝一起纾解心情的情绪,可以通过呐喊、运动等各种方式来释放自己的情绪。

想让孩子长大以后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在期间爸爸妈妈的教育是非常关键的。孩子成长过程中缺少不了两类教育,一个是爸爸妈妈的教育,一个是学校里面老师的教育。接下来的时间里面,我们具体来讲一下怎么样加强和改进儿童的家庭教育。

做爸爸妈妈的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孩子,用怎样的方法教育孩子,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影响的。实践证明,作为爸爸妈妈只有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注意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才能收到爸爸妈妈所期望的效果。要是在教育的过程中,爸爸妈妈采用的方法出现了错误,那么就会有碍于儿童的身心发育和健康成长。

在教育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情况,那就是爸爸妈妈过分溺爱孩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他们任性、自私。假如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打骂孩子,但孩子自己调节不好的话,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产生自卑感,心灵和感情麻木不仁。要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只教育孩子识字数数,那么就有一定的可能性会造成孩子对学习感到压力和厌倦,无法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一言以蔽之,家庭教育方法和作风,影响着孩子的素质。因此,要是你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理解什么叫做教育,同时还必须要了解儿童,掌握儿童的年龄特点,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屏弃那些违反规律的教育方法。每个爸爸妈妈都要懂得怎样教育子女。随着计划生育的开展,现在非常多的家庭都是独身子女了,不但造成了家庭结构的变化,同时也给家庭教育带来了新课题,因此,爸爸妈妈真的要好好重视儿童心理学,家庭教育学的研究。

高尔基有这样一段名言:“爱护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事。然而,会教育子女,这就是一件伟大的国家事业了,它需要才能和广泛的知识。”因此,孩子的成长,其实不仅仅是依靠着孩子,在很多情况下还是取决于爸爸妈妈的教子艺术和广泛的知识兴趣。要是爸爸妈妈投入的精力多,给孩子的知识灌输的多的话,那么对于孩子以后的成长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科学家爱迪生,童年时代只上过三个月的学,是他母亲教给他文化科学知识,支持他的科学实验,培养他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孜孜不倦的刻苦钻研精神,同时爱迪生自己又有着强大的意念,所以,他成为了一个大发明家。高尔基在童年时期,他的外祖母给高尔基讲了那么多动人的故事,这对高尔基后来成为作家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所以在这里,写下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想让各位爸爸妈妈明白,提高认识,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和改进对儿童的教育,这样才能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指引正确的方向。当好儿童第一任教师,使家庭变成儿童的乐园,知识的宝库,为二十一世纪培养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要知道,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父母是孩子的初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下面是一位家长就此谈到的几点体会。

我从很初受到父母的启蒙教育,到现在教育自己的女儿,人生的经历告诫我,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对孩子十分重要,甚至决定着他们的发展方向,影响到终生。现就家庭教育问题,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成人是目标。学会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孩子终身受益。教育孩子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决不能让孩子成为知识丰富而性格古怪,对父母没有感情,对他人、社会漠不关心的人。要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无论犯有多大的错误,要和他讲道理。我对孩子一直是坚持这个教育原则,让他们在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下,从小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很起码应该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合格公民而适应现代社会。

家长是镜子。“天才”不能创造,但家长只要不失时机地去发现、培养,开发孩子天赋中的特长,以自己的勤奋努力去走自己所追求的人生道路,孩子就很有可能获得成功。家长不仅是孩子的天然教师,也是监护人,同时是伙伴、朋友和榜样。孩子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着家长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当父母不容易,当好父母更不容易”。事实确实如此。如何当好家长,我认为,首先,努力“学会关心”。家长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地关爱社会、国家、他人、朋友、同事等等,使之尊老爱幼,相帮谦让,宽容大度,待人和气。

其次,要加强自身修养。家长应坚持以德育人,奉公守法,依照社会主义道德原则、规范,自觉地将完善自己道德品质的实践活动示范于孩子。再次,要创造和谐环境。教育环境的优劣是孩子成长的寒暑表,要建立和谐的家庭和社会,那么家庭生活气氛的默化熏陶不可忽视,家庭长辈品行道德的心灵潜在不可低估,孩子在适当表扬和鼓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尊和自信;在羞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卑;在平等中生活,他将学会公道;在争吵、埋怨、偏爱和缺乏温暖中生活,他将学会诡辩、责怪、妒忌和冷漠……,这种现实是“无言之教”。不是危言耸听。

孩子是老师。家长应善于学习孩子们的优点和长处。孩子们有很多“可爱的缺点”值得大人们学习。如蓬勃向上的朝气,好问好学的学习态度;不保守,善于接受新生事物的特点;少世故,对人对事的真诚直率;对新科技和新型玩具等未知知识一学就通、一玩就会的本领等等,他们在这些方面的优点都是值得家长学习的。孩子的这种优势,作为家长应充分的给予肯定、鼓励和赞扬,不可忽视、指责、抑制,以至于扼杀。

尊师是关键。老师是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系统教育的主体,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是孩子们幸福的,心灵的抚慰者和医治者。对于我来讲体会很深,我的孩子处在单亲家庭中,尊师敬亲的感情较薄弱,学业基础不够稳定,但是他的老师注入了大量的真诚爱心,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千方百计、苦口婆心地强化学校教育,使我的孩子在品德、智力、身体都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弥补了我们家庭教育的不足,这样的老师倍受我、孩子和社会的尊敬,那么这样的“园丁”培养出来的花朵无疑会更加鲜艳。

今后,我决心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好我的孩子,使之成为能适应现代社会的有用人才,以上心得体会,只是我一管之见。

幼儿早期怎样教育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八

在我国,随着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对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研究已从讨论其重要性发展为研究如何指导幼儿阅读。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发现,早期阅读教育不但能为幼儿所接受,而且能促进其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传统的幼儿语言教育注重的是口语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书面语言的教育,进行的不是完整语言的教育,使幼儿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通道。而我们开展的早期阅读教育是幼儿文学活动的充实和整合,不是把识字作为唯一的内容和方式,而是在培养幼儿欣赏、讲述和朗诵等多种能力的文学活动中,让幼儿了解一些有关书面语言的信息,增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文学活动的多元价值功能。

早期阅读可以帮助幼儿早一些打开认识世界的窗口,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国际幼儿语言教育研究提倡“完整语言”的教育。这种观点认为,尽管幼儿以发展口头语言为主,但应当为幼儿创造一定的接触读和写的机会。已有研究提出,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若能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培养,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些研究已经表明,缺乏良好的早期阅读经验的儿童入学后会有学习适应上的困难,缺乏阅读兴趣,阅读理解能力差等。因此我们应适时地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使之成为孩子一生取之不尽的财富。

目标是教育行为的指南,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在教育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早期阅读教育必须有明确的目标。

按美国课程专家瑞夫·泰勒的观点,教育目标的构建应从孩子的兴趣、认知、能力、习惯、态度等方面考虑。

从早期阅读教育的特点看,它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早期阅读教育在语言教育中又有其独特的价值,在构建目标时,应体现其特殊性,同时必须遵循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求。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结合赵寄石、楼必生教授主编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中有关早期阅读教育的目标及本园幼儿实际,确立了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目标: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培养幼儿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性,帮助幼儿认识语言符号和图画符号的对应转换关系,掌握早期阅读的方法,培养幼儿将早期阅读经验迁移到其他活动中去的能力,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幼儿观察、想象和语言思维等综合能力。据此,我们再确定分解目标及各年龄班的层次目标。

早期阅读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和确立,使教师明确了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所要达到的要求,使早期阅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

阅读活动前,教师在活动区、图书角提供相应新图书、新图片,并向幼儿介绍图书、图片的名称,让幼儿自愿选择阅读材料,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教师主要观察了解幼儿感知、体验的水平,为专门性的阅读活动打下基础。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继续为幼儿创设各种活动情境或条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活动材料。根据我们的观察和实践,幼儿往往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或画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故事情节,这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再造想象力。

我们开辟了幼儿阅览室,根据大、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有的放矢地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幼儿读物,读物每月更换一次,每天保证一定时间让幼儿自由阅读,使幼儿将已有的阅读经验同化于自主阅读之中。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将季节的变化、生活的特点、动植物的生长规律等与阅读教育相结合,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通过不断的感知内化,积累阅读经验。同时,教师提供一定时间让幼儿自主选择交流对象、交流内容、交流地点,进行阅读交流活动。根据我们的观察和实践,幼儿会自由选择合作办报;幼儿会兴高采烈地来到汉字角,挑选自己喜欢的字宝宝,说上几句与之有关的小广告、小故事;幼儿会戴上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头饰,与墙面上的小动物、植物“交往”;有的幼儿还会把最新的消息告诉同伴、老师、阿姨。幼儿的阅读经验在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日前交往中得到迁移,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为保证幼儿早期阅读顺利进行,我们遵循感受理解、体验迁移、想象创造的规律和幼儿年龄特点,采用六种方法。

教师创设幼儿自己阅读的机会,让幼儿自己观察感受阅读内容,并获得有关信息。如让幼儿掌握有序地翻看图书这一方法时,教师先讲故事,然后为幼儿提供5~6册图书,请幼儿找出教师所讲故事的那本图书,最后请幼儿自己根据故事内容一页一页翻看图书。幼儿通过自己的感受,获得了有序翻看图书的经验。

引导幼儿将美术符号转译。

成语。

言符号,初步了解美术符号与文字符号的对应关系。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图书时,帮助幼儿通过观察把握画面内容,并将画面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幼儿会讲述图画故事后,往往会兴趣盎然地认读图画故事,明白了图画符号与文字符合的对应关系。

即所提问题“大”、“活”、“深”。“大”即提问范围大,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认识,从各个角度作出不同回答;“活”即提问从幼儿思维现状出发,顺着幼儿思路启发引导而不是按教师的意图要求幼儿回答;“深”指的是提问不局限于一幅画,而是着眼于对整个故事的理解。

在对故事重点情节或细节的把握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动作、表情、言语等外显行为进一步理解作品,将静态画面与动态体验结合起来。实践中,我们为幼儿创设图画故事的情景,让幼儿在动态的情景中体验故事内容,并在情景中讲述故事、表演故事,让幼儿将接收到的语言信息再现到相应的动态情景中。

教师引导幼儿跳出常态下故事进展程序,让幼儿根据图画故事中提供的各种线索,通过思考、想象,假设出不同条件下故事进展顺序,为故事添上新的色彩。

教师创设或利用各种环境,为幼儿提供各种条件,让幼儿将已获得的阅读经验运用于新的情景之中。如春天到了,教师带幼儿到公园、校园欣赏春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用规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将这些感受用图画故事书的形式表现出来,以达到经验迁移的目的。

《纲要》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纲要》还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模仿而获得的,幼儿园与家长应当为幼儿创设并引导幼儿接触一定的阅读环境,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加强早期阅读训练,培养早期阅读能力。

对于幼儿来说,阅读绝非单纯地识字读书。心理学家和教育专家普遍认为,婴幼儿凭借色彩、图像、父母的语言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画为主的婴幼儿读物的所有活动都是阅读活动。也就是说,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只要是与阅读活动有关的任何行为,都可以算作阅读,如:刚刚满月的孩子,抓着一本书,咿咿呀呀地玩着,甚至在撕书……是一种阅读。妈妈一手抱着孩子,一手翻着一本图书,对孩子说:“宝宝,你看,这是一只小狗。”孩子却只顾着自己用小手拍图画书,拍得越重越开心……是一种阅读。因此,对于儿童来说,阅读不仅仅是视觉的,也是听觉的、口语的,甚至是触觉的。

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对书面语言产生了兴趣。在儿童语言发展关键期内,我们应及早地为幼儿提供完整语言的学习机会,并引导幼儿接触一定的阅读环境。如在区域活动中,我们精心设计了“丫丫语言坊”的活动区域,以开放的形式、空间,时时吸引着幼儿。他们将自己家里最喜爱的图书放置在图书角里,与同伴交流,在丰富班级图书内容的同时,也增进了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获取更多的阅读信息。由于图书角就在孩子身边,孩子可以在晨间活动、区域活动及游戏活动时随时翻阅。久而久之,阅读活动成了孩子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就象他们需要水和食物那样自然,在不经意间逐渐养成了自觉的阅读习惯。

虽说幼儿的阅读能力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但影响力更深的应该是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家庭环境和父母阅读习惯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家长应经常和孩子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定时定内容的去指导幼儿阅读图书,鼓励幼儿在听书的过程中跟读。如我每天中午吃完饭,安排半个钟头和儿子一起阅读图书,可以是故事,或是图片等等。另外,家长在家里也应为孩子创设一个自由读书的空间,让孩子随手可以拿到自己喜爱的书。如我把家里唯一一间客房安排给我的儿子,小桌子、小椅子、小书架,让儿子在看书时有个人的空间,自由的环境,把客房布置成了儿子自己的“小小的世界”。家长可以给家庭中的一些物品做一些名称标记,如儿子的玩具种类很多,我就用一些较大的鞋盒装起来,并在盒子外面写上玩具的种类,以便儿子找玩具和收拾玩具更快更有秩序,还把书本进行了分类,有绘画的、订阅的、图片类的。别看都是一些小事,但能让幼儿从小在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中受到感染,受到熏陶。

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影响幼儿的阅读能力的发展,而阅读的兴趣也是通过环境和氛围来加以保持和巩固的,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在幼儿有了初步的阅读兴趣以后,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进行阅读。早期阅读的兴趣形式是多样化的,如每周的语言阅读活动或是晨间来园时,让幼儿自由地与同伴相互欣赏各自从家里带来的书,幼儿园的各种图书;自由活动时间,也让幼儿随意地欣赏图书、讲述故事等等。

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也可以通过绘画、表演、歌唱、做游戏等多种形式,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创造一些与故事内容有关的活动。例如:孩子可以把故事讲给全班的幼儿听,或者多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轮流读给对方听等等,以不同的方式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慢慢地孩子会像遇到一个老朋友那样,欢迎那些已经熟悉的故事,趣味十足地品尝它们。

当然了,在家中家长和幼儿进行分享阅读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良好习惯,故事是所有孩子们的喜好,孩子们喜欢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更喜欢从故事中学会做人的准则。我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我就经常为他讲睡前的小故事,或是为他朗诵睡前的小诗歌、小儿歌等等,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不但培养和巩固我儿子对阅读的兴趣,还让我的孩子积累了许多的语言词汇,为他口语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如:他会说“我把你打得落花流水,你这个可恶的家伙,五颜六色的汽球”等等,短短的几个词却运用得非常的恰当。这足以证明了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故事中优美词句深深地留在孩子的脑中了,这样,让孩子从中感受到书本中的故事是多么的诱人,促使了他们喜欢阅读图书,这对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做了很好的铺垫。

幼儿阅读兴趣一但形成,丰富的阅读材料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中,为了引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教师应巧妙的安排难易程度不同,类型不同的阅读材料,把儿歌式和故事式的阅读材料轮流出现,使幼儿学习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获得不同的语言体验,从而体验阅读的乐趣。例如:中班的孩子看书时往往较没有耐性,一下子就能把书看完了,让他讲讲看了什么内容时,却又什么都不知道。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挑选了几个短小、有情趣、画面色彩鲜艳的小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当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时,不失时机的介绍图书,有意识的让他们了解一个精彩的故事是由连续画面构成的,画面非常好看,需要一张一张仔细翻看。这样有的放矢地为幼儿提供具体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内容,对幼儿的阅读活动起到很大的帮助。

在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中,在熟悉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我又提供一些简单的道具,开始了表演游戏,当孩子们戴上头饰,拿上道具表演故事时,台上台下相互呼应,时而全神贯注,时而手舞足蹈,乐不可支,幼儿对这些游戏的浓厚兴趣,不知不觉中也有效地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除此之外,我们还设置了“丫丫语言坊”,让孩子在语言坊里愉快地表演……通过一系列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使每个幼儿的阅读能力在自身的水平上获得进一步提高。

不同的阅读方式,不一样的阅读材料,只要有心,都能让幼儿的阅读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而培养幼儿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平时,多开展故事比赛,表演游戏,让幼儿在阅读中学到的故事诗歌等展现给大家,既巩固了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又发展了幼儿表现力,增强自信心。如在班中设立阅读角,图书架,提供大量的幼儿阅读的材料,同时让家长为幼儿订阅大量适合其年龄特点的阅读材料,只有持之以恒,幼儿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在家里,孩子的阅读能力要想进一步的发展,不单单有了丰富的材料、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就可以了,最重要是靠孩子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家长的积极配合与精心的培养是分不开的。阅读材料看多了,知识面就广,幼儿阅读能力也就大大地提高了。

不管是从环境入手,还是从阅读兴趣培养,都离不开平时的点点滴滴地积累,由此可见,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是很有必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2

页,当前第。

2

1

2

幼儿早期怎样教育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九

亲爱的小宝宝的家长们:

您好!做为一个早期教育的工作者,做为一个三岁孩子的母亲,我常常反省自己,在孩子人生最重要的头三年,我做对了吗?在我的引导下,她能保持强烈的探索欲望吗,她的专注力有没有被破坏?她的学习能力强吗?遇到困难她是退缩不前还是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她能始终保持自信、健康的心灵吗?也许我提的这些问题你们都不在意,有人会问我:你能让我的孩子三岁时背一百首唐诗儿歌吗?能让三岁的孩子从1数到1000吗?能让三岁的孩子认几千个汉字吗?老实告诉大家,不能,我不能。

我还是准妈妈时,也曾盲目热衷于了解幼儿识字法、背圆周率后一千位数等有关神童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后来随着对各种不同体系教育理论的逐步了解,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实践逐步展开后,才知道世上的神童不多见,常见的是普普通通的平常人。大部分所谓的神童都只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这样往往违背了人的内在成长规律,孩子将失去其他方面发展的机会。清华学子用硫酸泼伤狗熊的事件给我们敲响的警钟是:现代的孩子智商都不低,情商的同步培育才能让孩子真正享受到健康、快乐的人生。

所以现在我只有一个目的:要培养一个人格健全、智商和情商全面发展的孩子。推己及人,我想,每一个普通的家庭所面临的最艰巨的任务就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心理健康的合格的公民。如果大部分家庭能够达成目标,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就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了。把一个孩子培养成具有坚强的意志、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信大方、善良勇敢、内心快乐,有爱心的人,打下这样的人格基础,进入小学、中学,对于学校里的那些知识性的学习是完全没问题的。

下面就我自己的体会给大家分享一下现代父母早期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多数父母的误区:

一、不知道孩子在0-6岁时存在各种敏感期,把孩子在敏感期的表现当成不乖的行为斥责孩子,违背了孩子的天性,造成他的痛苦,留下心理隐患。

孩子在0-6岁时存在各种各样的敏感期,所谓敏感期是指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反复操作某一动作或反复学习某一项能力,并且学习能力特别强的时期。有依恋形成的敏感期、口腔敏感期、手腿脚等动作的敏感期、语言的敏感期、细微事物的敏感期、肌肤触摸的敏感期、执拗和完美的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数学敏感期、绘画敏感期等等。

出生不久持续到一岁多一点,是口腔敏感期。无论成人怎么阻止,孩子总把手放进嘴巴,而且吃得津津有味。成人千万不要认为不干净而去阻止孩子,否则会留下心理隐患。成人要做的就是保证入口的东西相对干净就行,而且最好能提供不同的东西让孩子用口腔去探索!这个阶段的孩子就是依靠口腔去探索这个世界的,如果顺利渡过,以后再也不会用嘴啃食物之外的东西。有些孩子进入幼儿园、小学仍改不掉吸吮手指或其他物品的习惯,甚至延伸成别的不良行为,例如:爱吃零食、吐口水、骂脏话!都在一定程度与口腔敏感期没过好有关。

和口腔敏感期后期重叠的是手的敏感期,在手的敏感期时爱用手扔东西、用手指抠小窟窿,甚至打人(其实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只是在进行手臂肌肉运动的练习)。与手的敏感期后期重叠的是腿的敏感期,有时候常常两三个敏感期同时交叉出现。

两岁多的孩子进入物权意识的敏感期,常常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么东西都不肯和别人分享,甚至妈妈也要不到他手里的东西。亲爱的爸爸妈妈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自私,非要想办法把他这毛病改掉不可。其实这是在进行物权归属的练习,通过对物品归属权的确认,来认知他与物品的关系。国外的教育专家常说两岁孩子的哲学是“我的我的,什么都是我的”。我们也应该理解这个阶段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乱贴标签。

和别人分享大家都快乐,这样他就慢慢愿意分享了。大部分孩子在三周岁前后进入分享阶段。

注意1:处在强烈的物权意识确认期的孩子,大人千万不要去逗引孩子,强抢孩子手中的东西,让他哇哇大哭,然后羞他“你真小气!”这是绝对不可以的行为!

注意2:当孩子能分享的时候,把东西分给我们吃,我们一定要接受,不要说“我是逗你的,我不吃,你吃吧”,这样就是拒绝孩子的分享,将给孩子带来的感觉是失望,孩子就会把分享和失望联系在一起而享受不到分享的快乐,慢慢就不愿意分享了。

三四岁的孩子进入秩序、完美、执拗的敏感期,成人把一块饼掰掉一点给孩子,孩子会哭闹不止拒绝接受,成人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自私,那是完美的敏感期,我们破坏了孩子对圆的感觉。

其他各个敏感期各有各的表现,比如五六岁时有一个崇拜和被崇拜敏感期、婚姻敏感期等等,只有让孩子顺利自然地渡过,才会保持健康的心态。这些内容家长可参考孙瑞雪老师的《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书中有详细的论述,此书家庭必备家长必读。

二、错把知识灌输当早教,总是用“教”的方法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

人们常说三岁以前是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不是让孩子学会多少知识,而是心理成长最重要的时期。心理成长才是早教的重要内容,健康的心灵是一生幸福的源泉。这个时期溺爱孩子,以孩子为中心,让他吃独食,为他包办一切事物,不尊重他,轻易地提前地满足他物质的需要,而忽略他内心的感受等等,这种重物质满足轻精神滋养的方式,只能培养出一个不健康不独立的孩子。

不要教孩子,只要示范。对于不教孩子,可能很多人认为我在瞎说,这个说法在我刚刚接触之初也不理解,我经历了整整两年,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践才明白孩子真的不是“教”出来的。举个例子:当客人和小宝宝打招呼时,孩子没有回应,成人通常出于礼貌和面子,都会督促说“叫啊,怎么不叫阿姨,怎么不回答,你应该叫阿姨呀,你这孩子就是这样”等等,这样做就是教,教就会给孩子压力。如果一边教还一边指责,那更是折磨孩子。我们只要模仿孩子的口气回应即可:“阿姨,你好!”或者是“阿姨,再见!”“谢谢奶奶,我吃过了。”等等。这就是示范,而不是教。

手指灵活的孩子大约18个月就可以开始练习穿鞋子,如果孩子穿反了,大部分家长都会说:“错了错了,左右错了。”左右错了?以小宝宝的能力来说,是没有对错的,告诉他错了会给他压力,我们说话的口气会让她紧张:什么事,妈妈干吗口气这么不好?只要平静地告诉孩子:“两只鞋交换一下”。这是把正确的做法告诉他,这样就行了,不要去“教:这是左边,那是右边(孩子大脑很简单,接受正确的指令就行了,太复杂他接受不了。)”据我的经验,一两个月的提示之后,孩子就会穿鞋,而且左右不会错。

操作玩具时,也只要示范,“宝宝,看妈妈做”,妈妈放慢速度做展示,之后,给孩子时间和机会,让他自己反复调整反复操作,不要打扰他,不要在他发生一点点错误的时候喋喋不休地提示“错了错了,不是这样做”。这样孩子就失去了外部信息内化的机会。如果一切都是你教的,一旦没人教就失去方向,往往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就是在我们的教当中失去的。孩子们的专注力就是这样被我们破坏掉!我们应该做的是耐心地等待,等待他自我调整,而且一定不能批评。足够的爱和尊重,孩子甚至有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千万不要用学步车!一定要让孩子爬行!

学步车对宝宝的健康有百害而无一益。学走路需要克服巨大的心理障碍,掌握技巧保持身体平衡,学步车不需要这么“麻烦”,轻轻松松稍一触碰即可溜出很远,这使得孩子难以克服心理障碍适应自已学走路这个辛苦的过程。所以用了学步车的孩子更慢学会走路就是这个道理。

另一种情况是:用了学步车的孩子脚部肌肉定型成踮足,父母常常得花费很长时间让宝宝学习整个脚掌着地。用了学步车,孩子爬行的机会大大减少。很多老人常常很得意“我的孙子不用爬,直接走路,真利害!”他们不知道,人类一定要经过爬行发育才健康。没有爬行的孩子,身体协调性不好,影响生活和运动。前庭神经发育不良,影响未来的阅读、写作,也会阻碍语言的发展。

四、正确处理孩子的哭闹情绪,是建立良好性格的开始。

点点吓到了是吗”,这是共情,表示我们理解他,接受他的悲伤是调整他的情绪的开始。

第二句话一定要说“妈妈知道你不开心(这很重要)”,这样一说他会很快开心起来的,第三句话是“妈妈爱你,妈妈理解你”。最后能配合三次深呼吸,让孩子把不愉快的感觉呼出去效果更好。如果您学会这些,您的孩子可能眼泪还挂在脸上就跑开找小伙伴去了。(这个方法我屡试不爽,非常见效,别人常笑我,毕竟是做早教的,孩子让你一哄就好。其实这方法不是哄,是共情产生的效果。)我们在养育小男孩时最经常说“男孩子,哭什么!”“羞羞,男孩子还哭!”男孩子在儿童时期释放他的悲伤情绪时,常常被成人阻止,慢慢地长大后,他有悲伤也不知道如何释放,喜爱也不懂表达,所以让丈夫说声爱你有多难,相信很多妻子都有同感。也就是说这样的男孩成年进入婚姻之后,他一定无法与妻子进行良好地沟通,将影响婚姻品质。请各位爸爸妈妈想想,如果您的儿子未来婚姻生活可能因此不幸福,您还会制止小男孩的哭泣吗?请无条件地接受他的悲伤!男孩哭泣不是丢面子的事!

几个月的婴儿一旦啼哭我们常常口中应叨着“来啦来啦”就十万火急地冲过去,这样不好,孩子会养成控制大人的心理。应该用轻松而平缓的语调说:“饿了是吗?妈妈来了”;一旦孩子挣扎哭闹拒绝某件事就用妥协的声音“哦哦哦,不要不要就不要”,其实应该用平缓的口气说:“好,现在不要,我们等会儿再......(做某件事)”。不要让孩子觉得他可以用哭闹控制大人,可以随心所欲。许多时候教育方法的实施要善于观察总结,而不是一以概之。

五、为什么两至三岁的孩子越制止他越爱打人,因为攻击行为是大部分孩子必经的成长过程。

两岁多至三周岁时的大部分孩子常常出现打人的现象,成人千万不要说“不要打人”“你怎么又打人了?”这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这使得孩子认为这个动作可以引起成人的注意,越发反复出现打人动作。

大多时候是因为孩子处于口、手和脚的敏感期,他热衷于用口、手、脚探索世界,认识事物,探索的范围当然会包括他人的身体,于是出现了“咬人”、“打人”、“踢人”等攻击行为。

“你让开别挡着我”“你不要弄我的东西”,但是话未出口已伸手推搡或抢夺过来了。

有的孩子严重缺乏安全感,通过攻击别人发泄不良情绪,或者想引起爸爸***注意。成人要做的是,不要给他贴上标签“你是个坏孩子会打人”,只要不强化,在他打人时,向对方家长和孩子致歉,及时把自家孩子抱住不让他继续出现攻击行为,平静地离开。同时,及时调整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给予他充分的安慰。这个阶段的孩子讲道理是百分之百没有用的。

同时被冲击到的孩子的家长一定要冷静,不要认为自己的孩子是被欺负了,很多孩子是通过肢体冲撞来交往的,要理解对方的孩子不是故意的也不是品德有问题。如果认为自己的孩子被欺负,会使得孩子养成受气包的性格,会一辈子都受人欺负。回家也别向家里人诉说孩子被某某某打了什么的,这些都使得孩子觉得我就是容易被人打,他会觉得自己有什么地方不好让别人不喜欢,这样会形成胆小懦弱的性格。正确的做法是,接受对方家长的道歉,对这个孩子说“你是个好孩子,我知道你只是想和我们家宝宝玩(可以根据情况换个字眼),你们俩握握手吧。”

三周岁以后,孩子慢慢懂事些时,如果还打人,就要深层次地探究他打人的原因(是不是有家庭暴力等),消除根源,同时在他每一次攻击别人时,告诉他“不可以”。注意我用的是不可以,而不是不可以打人,不要把负面的信息加进去。只要孩子出现负面的行为,第一原则,淡化淡化再淡化!切莫强化!

孩子天生爱尝试并重复那些能产生有趣、刺激后果、引起成人注意的行为。正确的做法就是让行为后果变得毫无意义,他自然就放弃了。

六、我们何以把孩子当成马戏团演员?成人所不欲,勿施于童。

许多家庭家里来客人时,就招呼孩子:来来来,唱首歌,跳个舞。这是极不尊重孩子的行为。不要让孩子在客人面前表演节目,这会使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将所有的注意力用于取悦别人,成年后,一旦别人不认可他,就会使他遭遇巨大打击,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应有的内在的能力。

我们应该:蹲下身子,目光与孩子的目光保持平行,自我介绍之后问孩子的姓名:“我是林老师(阿姨),非常高兴认识你,可以告诉我你的名字吗?”而且记住第一次见面千万不要随意触碰孩子,这是一个成年人应有的修养!如果有人这样对你的孩子,千万不要因为面子,甚至帮着别人奚落自己的孩子:“对,他就是不爱说话!”“怎么这么没有礼貌,快回答叔叔。”“他就是这样胆小”等等。如果一个孩子经常被父母置于这样不开心的境地,你要让他外向活泼是很难的。所以经常有家长反应说,我的孩子在家是小霸王,到了外面就是小兔子。孩子受到足够的尊重,他的表现才会内外如一。

爸爸妈妈您愿意别人嘲笑你吗?不愿意对吧?所以当我们的孩子说出让人忍俊不禁的童言时,千万不要哄堂大笑。例如一个孩子说:“我爸爸不穿衣服洗澡!”,一家人在大笑之后又故意问这孩子“你是穿着衣服洗澡?”这不明摆着搞乱孩子的思维吗?许多家庭常常对孩子开这种玩笑。不要随便戏弄孩子,面对别人对我的孩子的戏弄,我常常毫不客气地予以拒绝:对不起,我的孩子不喜欢开这种玩笑。在孩子和面子之间,我们理应选择孩子。

七、我们常常不知不觉间传递了许多负面的、消极的信息给孩子!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向别人诉说孩子的种种“劣迹”。比如很多妈妈常常在客人面前说,“他就是这样胆小!”“他就是不爱吃饭!”这样你在暗示你的孩子:你期望他成为这样的人。他会朝着你期望的方向达成结果:他一定越来越胆小,越来越不爱吃饭。语言的暗示力量是巨大的。如果装作偷偷说给别人听,但又让孩子听到:“你知道吗,我们宝宝今天玩秋千时表现特别勇敢!”“你知道吗,我家宝宝今天自己吃了满满一碗饭。”这样会在孩子心里传递一个信息:“啊?妈妈说我勇敢?是吗?嗯,我明天还会更勇敢的!”“啊,妈妈这么高兴,好,明天我再吃一大碗。”这就是积极的暗示,能直达孩子的潜意识,影响巨大。不要威胁孩子“再吵闹,妈妈不要你了。”这是最大的威胁,最深的恐惧。因为幼小的孩子离开家庭,他是无法生存的。妈妈对孩子的语言冷暴力是造成孩子不良性格的开始。正确的说法是:“请安静,妈妈爱你!”其它让孩子感到一切外部事物会伤害他的话都不能说。特别强调:坚决杜绝说以下的这些话:“不要吵,再吵警察来了。”“再闹,医生来打针了。”“快睡,大灰狼来了。”如果你不这样威胁你的孩子,他外出时就会落落大方、活泼开朗、健康自信。

注意:千万不要和孩子开恶意的玩笑“你妈妈不要你了,她不来接你了”。对孩子说这样话的人,你一定要让孩子远离他,这种玩笑话十分恶劣,对孩子的安全感的构建极为不利。

八、一个奶话连篇的孩子一定是父母语言教育不当的结果。

不说奶话,例如“脚脚”“鞋鞋”“吃饭饭”,甚至自编些别人听不懂的嗲语。自出生起,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都应该是语法正确,发音标准的母语。主要抚养者与婴儿对话时要用夸张的口形、清晰的声音、缓慢的速度,例如:“宝-宝-睡-醒-了”。切忌说奶话,否则到了四五岁时仍然口齿不清。孩子能一次性学好标准的发音,为什么要让他多学一次奶话?浪费时间、精力、神经信息储存区。

许多孩子到了两岁多还分不清你我他,这也是成人不注意的结果。为了让孩子尽快掌握第一、二、三人称代词,一周岁之后妈妈和宝宝交流时就应该采用人称代词,以便孩子模仿。应该多说:“我倒水给你喝,”而少说“妈妈倒水给宝宝喝。”孩子说:“宝宝的”成人应该跟着说“是的,是你的。”当孩子说错时,千万不要哄堂大笑,那当下孩子会被笑懵的,失去了学习的机会。

九、不要对孩子说“听话”,让孩子愉快地遵守规则,将规则内化到心中,成为他一生遵守的信念。

们的尊重时,他就会开始遵守我们给他设定的规矩,也就是说他将学会有智慧地顺从他人,这时候纪律的曙光就出现了,规则就内化了。内化的规则将伴随孩子终生,而且非常愉快非常容易地遵守这个内化的规则。

十、如何处理孩子在交往过程中抢夺玩具的问题。

从小宝宝们一开始交往,就应该确立一个原则,谁的玩具谁就有决定权,成人不能强行把自己孩子的玩具分给别的宝宝,也不能诱劝他让给别人。如果是公共的玩具或游戏器械,谁先拿到或是谁先开始玩,他就有权决定继续玩还是离开,其他宝宝必须等待。通常要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孩子会哭闹,成人可以用平和的口气说:“我们要学会等待!”也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用其他玩具吸引他暂时离开。孩子不愿意分享的时候,成人千万不要说他“你就是小气”、“小气包”等等。不断地给孩子贴这样的标签他永远学不会分享。孩子清楚他对自己的物品拥有自主权,之后才谈得上分享。如果成人出于面子,把自己孩子的玩具强行给别的孩子,那么就意味着你告诉你的孩子,他也可以抢别人的玩具,所以无论何种情况,规则必须是统一的。正常在三岁之后,孩子了解到玩具分给别人玩,自己还是可以把它要回来的,这样他就乐于分享了。三岁之前千万不要急着培养孩子的大公无私的品质。

十一、两岁以内的孩子长时间看电视有极大的危害!

近日来我们中心咨询的孩子中,发现某些孩子有不同程度的认知滞后。深入了解之后,发现他们家庭的生活习惯大都是:不管什么时间总是开着电视机,让孩子从小长时间地看电视节目,主要抚养者与孩子极少进行语言交流,同时也极少带孩子外出参与社交。

来自美国的研究表明,长时间看电视使脑部细胞处于半睡眠状态。在欧美一些国家开始提倡少看电视不看电视。根据世界著名的儿童教育家皮亚杰的理论,两岁以前的孩子处于感知运动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要通过移动、操作、嗅、触摸、重复等多种方式多种感官充分地感知环境及物品,然后将信息存入大脑以发展认知。盯着电视屏幕视觉的发育是不良的,对视力有极大的破坏,其他各种感官的功能更是发展不起来,将极大地阻碍孩子的认知和交流能力的发展。这样的孩子很难与外界交流,反映迟钝。

电视,切记!切记!稍大一点之后妈妈要陪同一起看电视,以便筛查过滤,以免孩子接受不良信息。家里应规定在固定时间观看固定节目。

十二、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千万不要反打过去。

有一阵,因为忙中心的事,我和我家丫头在一起的时间非常少。有一天,我回到家吃完饭,斜靠在床上正在看一份材料。小家伙一声不响爬到我身边,伸手狠狠地在我脸上抓了一把,顿时我的皮肤一阵火辣辣。呆了一下,一把搂过她,心中愧疚不已,我问她:“是不是想和妈妈玩。”她点点头。我放下工作搂着她不断亲她,告诉她妈妈爱你,一边流下泪来。

亲爱的家长们,如果身处那样的情景,您会怎么处理?我想大部分的家长会狠狠地训斥孩子:“你怎么可以抓伤妈妈?”抓起小家伙的手拍打几下也是正常的反应。你们一定奇怪,孩子抓伤我,我怎么反倒伤心愧疚而不是生气呢?因为我知道,孩子的攻击行为发出的信息是:妈妈你别忙了,我要你爱我。哪个孩子不需要母爱,尤其是小宝宝,母亲几乎就是她的天她的一切!好不容易盼到妈妈回家,却不理她,到了家还忙工作的事,她不能接受。她要引起我的注意,只是不知道用适当的方式。那时她才两岁多,无法用语言很好地表达内心的感受。我掉眼泪是因为,本意从事东方爱婴早教工作是为了孩子,没想到伤害最大的却是她。所以,请各位家长一定要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意思,理解孩子,爱孩子。孩子总有捣蛋烦人的时候,再好的性子难免责骂孩子,甚至打几下也是有的。请大家观察一下,孩子受到母亲打骂时,是不是总是委屈地哭着扑向***怀抱?我所观察的每个孩子几乎都是这样(如果孩子已经不再扑向***怀抱,说明他已经被拒绝太多太多次了)。

我常常看到一些妈妈使劲推开孩子:“走开,我不要你,这么不听话(这么不乖)!”亲爱的妈妈们,您知道这对孩子是多大的伤害吗?孩子是不能打的,当您打了孩子,那当下孩子会认为您不爱他了,他非常害怕这一点,于是扑向您的怀抱想求证:“妈妈,您真的不爱我了吗?”“您虽然打我,但是我还是爱您,我害怕您不爱我!”当您知道孩子这一动作背后的信息,还会推开他吗?请妈妈们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要拒绝!请蹲下身子抱住孩子:“对不起,妈妈不该打你,但是......,希望你理解......”

十三、不能让孩子跟保姆或爷爷奶奶睡觉,孩子一定要跟妈妈睡。

和孩子建立依恋关系的最佳时期是出生到两岁。错过这个时期,孩子终身与父母不亲近。在我们中心常常看到家庭经济条件好的,从出生开始就让保姆带着孩子睡。我严肃地告诉这些父母,你们虽然生了这个孩子,但不花时间精力去照顾他,这个孩子就不是你的,是这个保姆的了。再次警告各位工作很忙、事业发达的年轻父母:再辛苦也得自已抚养孩子,最低限度是,白天交给保姆,晚上一定要保证自己带他睡觉!睡前保证亲子互动一个小时,最低限度!完全交给老人,也不行!老人只能是协助抚养!

大家听说过一个名词叫“亲生后母”现象吗?多少家庭因为没有和孩子建立起安全的依恋关系,长大后亲子关系紧张,酿造出多少家庭悲剧!

为了让你们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引起你们的重视,告诉你们一个涉及我个人隐私的情况:我本人就是从小由奶奶带大,直到十多岁才和母亲有些接触。我因为终身未曾得到充沛的母爱而痛苦不已!这份痛苦深深地影响着我的身心健康,我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治疗这个伤口!

年幼的孩子会认为自己做错什么,才得不到母爱。但事实上不是孩子的错,是我们没有意识母爱对于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得不到母爱的孩子特别不听话,在青春叛逆期,总是时时和母亲作对,其实内心深处是对母爱的深深渴望。我没有得到充沛的母爱产生的恐惧投射到我孩子的心灵上,使得她在三岁前几乎无时无刻不粘着我,象袋鼠一样挂在我身上。我没责怪她怎么这么粘人,因为是我有问题,我有恐惧,我和已故母亲的功课没有做完(想对这个问题有更深了解的朋友可以与我进行个别探讨)。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母爱缺失造成的痛苦常常影响深远,甚至一代影响一代。

前绝对不会离开孩子的。如果我们没有条件辞职回家照顾孩子,至少保证晚上带孩子睡觉!切记切记!

不要借用欧美国家的父母与婴儿分房而睡的习惯,有调查资料表明,他们现在已经意识到中国的妈妈把孩子搂在怀里睡是培育孩子安全感、建立自信心的最好方式。

十四、外国人看到中国的家庭教育情况,常常感叹:该管的时候不管,不该管的时候管。

在小区里追着孩子喂饭,已经是中国城市中的一道风景了。孩子天生是有饥饿感的,我们的孩子从来没饿过,他怎么可能愿意吃东西呢?许多家庭向我咨询喂饭的问题。我只有一个办法:让他知道饿的感觉!而且一定要坚持!每天定时定点吃饭,关掉电视(绝不妥协)。离开饭桌代表就餐结束,不要劝食,大人示范把饭吃得津津有味,引起孩子的兴趣。让稍大一点的孩子参与到准备食物的过程中,培养他对食物的喜爱。吃饭追着吃,边吃边玩,是错误的做法!不该纵容的时候就不能纵容!

我曾在清源山的天池边上看到一对外国夫妻带着一个两岁左右的小娃娃在水里玩。这个小娃娃整个身子都光着,在天池边上玩水玩沙(这可还尚未入夏呀),他不断地把泥巴往漏水风车里装,一会儿就堵住出水口,那个可爱的小风车出不了水了,他妈妈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地把泥沙倒掉在水里清洗好,让孩子继续玩,没有一句责备的话。夫妻俩安静地等待,让孩子尽兴地玩。他们一家三口的那种真正的和谐、放松、自然,深深地感动了我。玩完了,他们把光着身子的孩子整个放到冰冷的天池水中冲洗泥巴时,小娃娃已经打喷嚏流鼻涕了,旁观的人惊呼了起来,那对父母没有任何惊讶的表情,依然继续他们的动作,我不禁哑然失笑:什么时候我也能学到这么放松就好了。

试问我们的家长,如果孩子一次又一次把出水口堵住,是不是早就火冒三丈了:“怎么不好好玩,这个口不能倒泥巴,会堵住的,知道了没有?”“哎呀,我跟你说多少遍了,你怎么还是不听?”我这样推测不会错吧?那个小风车的口不堵了,孩子的思路就该被我们堵住了!我们什么时候能学会象这对外国夫妻一样接受孩子的一切行为,只要无关重大原则,只要没有巨大的破坏性行为,一切都是可以接受的。该纵容的时候就得纵容!

一周岁多的孩子又是爬又是走,翻箱倒柜到处捣蛋,确实让人受不了。如果我们知道,他每时每刻都是通过各种运动来发展他相应的能力,我们还会阻止他吗?内定的那个老天爷给他设定的生命密码告诉他,你动手吧、你动脚吧、你爬高吧、你抠这个小洞洞吧,这可以发展你的某种能力,于是他就一刻不停地动啊动,一次次地失败,一次次地重复,一次比一次进步,这个过程能力就发展了,我们唯一应该做的是做好保护工作。

越控制孩子越爱动,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把这股动的能量尽情地发泄完,就象是洪水只可泄不可堵是同一个道理。这时该纵容的就得纵容!象那对外国父母那样微笑地放松地看着我们的孩子,让他们自由地探索吧!

但是有的家长说,让他尽情发泄,会把家掀翻的。那就试试吧,保证不会的,他发泄完就会安静下来。当然这个发泄期长短因孩子而异,有长有短,就看家长的耐性了。

我们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从小就被扼杀掉,所以建国近60年了,却出不了一个诺贝尔奖的得主,在国际上,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来说是一个耻辱!

十五、培养宝宝的专注力从满足他的口腔敏感期开始!

孩子学习能力高低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良好的专注力。现在的父母非常苦恼,常常听家长们诉说自己的孩子没有专注力。事实上是父母在育儿的过程中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就以孩子吃饭不专心这件事为例,请问哪一个孩子一生下来就不认真吃奶的?每当宝宝饿了的时候就使劲吸乳汁,常常吃得满头大汗,因为乳汁是孩子需要的。到了给孩子喂辅食、主食时,父母保证做到给孩子吃他想吃的东西吗?没有,给的往往是大人认为应该吃的,每个孩子有自己的特殊的口味需求,成人常常不顾孩子的反抗,强迫喂食。在这样的一次次冲突中,孩子对食物的专注力被破坏,许多家庭形成不良的饮食习惯。

在我们中心来过一个宝宝,在家里吃手吃一切东西时被爸爸妈妈坚决制止,认为很脏。他才八个多月,正是处在口腔敏感期,什么都往嘴巴里塞,正是这个阶段的明显特征,非常正常。为了让他的爸爸妈妈更清楚用口腔探索对于他来说是多么重要,我决定现场解决这个问题。

我拿了一个玩具递给他,玩具上有很多铃铛,是这个小宝宝从来没有用嘴感知过的东西,抓到手里后毫不犹豫就往嘴里送,妈妈很紧张,我摆摆手表示没事。只见小宝宝专注、认真地逐个“品尝”铃铛,脸上的表情非常投入非常认真,神态安静而又满足。我想,他这时候贮存到大脑里的信息应该是:“这是什么,圆圆的,有点冰凉,一个一个的,我再啃啃看,咦,怎么这么硬”。当然,小宝宝的大脑还没有语言系统,但我想他已经把这么多种不同的感觉信息存入大脑了。这样他的认知就发展了,如果我们同时把语音匹配给他,在他咬东西时,告诉他:硬的,这是硬的,软的,这是软的。这样,就促进了他语言的发展。

大约过了十分钟,他妈妈把这个玩具拿走,他没有哭,而是一脸的满足感。他妈妈说,平常看到他往嘴里送东西就制止,他就大喊大叫,非常生气。我说,是啊,如果让你到了美丽的景区黄山,却把你的眼睛用布蒙起来,不让你看,你会不会大喊大叫很生气?他的爸爸妈妈不好意思地笑了,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孩子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探索器官是口腔!就象成人用眼睛欣赏美丽的风景一样。我继续告诉他妈妈,所有孩子自发的探索行为都不能打扰,这样专注力就会被培养起来。反之,孩子的专注力将遭到破坏。孩子专注力不好错不在孩子,罪魁祸首是家长!十六、尽量不要把未满三周岁的孩子送进幼托机构。

本来要结束这个话题了,来了一个家长,咨询的情况又是一个常见的例子,我就再加上这个话题吧,这是每个家庭都会遇上的问题:如何让孩子入园,什么时间最好。根据家长们前来咨询了解到的情况,把未满三周岁的孩子送入幼托机构弊大国家规定三周岁上幼儿园,六周岁上小学,这个规定是基于科学的人性化的基础上设置的。三岁的孩子刚刚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进入集体生活。三岁以前的孩子是无法告诉家长一个小时前发生了什么事,老师的态度怎样,是否和别的小朋友发生冲突等。当孩子不能倾诉自己的遭遇时,就无法渲泄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的积累,对健康人格的构建是非常不利的。

怕您不要我。”大多数情况下,这样的孩子其父母双方中有一方在童年时自身极少得到母爱,或者没有生活在他(她)的父母身边。从科学的角度说,爸爸或妈妈内心深处对母爱的深深渴望通过遗传基因传递给孩子。从心理学角度解释这是有关潜意识的问题,父母自身安全感不够,孩子也没有安全感。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尽量满足孩子对母爱的渴求,充分地满足之后他才会放心大胆地探索外部的世界,走向独立。孩子的心理只有成长到能和妈妈自然分离时,才能送入幼托机构。孩子没准备好的时候,想把他推开,他反倒粘得越紧或者更胆小,这个过程不能急,只能等待。每个孩子的个体不同,千万不要说“别人的孩子一岁多就能上托儿所,你怎么这么大还粘着妈妈。”这样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

当孩子初到幼托机构时,撕心裂肺的痛哭被大家认为是正常的,甚至教育工作者也视这为正常的,常常安慰家长:没事,过几天就好了。请问家长和那些冷漠的教育工作者:如果突然把你放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面对一群陌生的人,你会安之若泰吗?我们尚且不舒服,何况两三岁的孩子,他们有多深的恐惧和痛苦啊!如果处在这样痛苦的境地的孩子不被理解,没有得到安慰,只一味地要求“不要哭”,那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这种痛苦的经历深植到他的潜意识当中,将影响到成年后的性格。在北京上海一些幼儿园允许家长在孩子刚入园的时候陪园几天,等孩子适应了再独自上学。如果幼儿园没有这个条件,让孩子进入早教机构上亲子课程也是一种很好的过渡方式。总之,如果孩子在幼儿园里一哭两三个小时,就表明孩子没准备好,应该马上带回家,如果无视孩子的痛苦和反抗(这就是一种反抗)而继续下去,后患无穷!

就不够,入园时不到两周岁,心理适应能力不足以应付环境变化带来的痛苦,以至留下心理阴影。

当孩子伤痛的记忆再次被唤起的时候,千万不要制止她,不让她哭会失去渲泄不良情绪的机会。这时候,一定要紧紧地搂着孩子,接受她的悲伤。抚慰她,她在疗伤、修复,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当她的哭声稍弱时,妈妈要共情:“妈妈知道你很不喜欢去那个幼儿园,妈妈知道那里的老师很陌生,也许还会批评你。”“妈妈不在你身边,你很害怕。”她听到后会“哇”地一声哭得更厉害,没关系,继续抚慰她,千万不要认为她的哭声太大声别人听见会烦,而打断她。继续使用第四点提到的方法抚慰孩子,为她疗伤,伤口只有得到抚慰才能愈合,无视伤口的存在一昧地叫孩子不要哭是绝对错误的做法。

十七、分离焦虑的处理。

入托的问题衍生出分离焦虑的话题,不良的告别方式将延长孩子的分离焦虑期。抚养人和孩子分离时,绝对不能偷偷地离开。我所知道的一个例子是,母亲害怕分离时孩子哭泣,每次离开时都偷偷地跑掉,结果孩子到了六周岁半时,仍然不能正常和母亲告别。后来因为一些事件,最后导致孩子患上儿童精神疾病。正确的告别方法是:平静地和孩子告别,大人不要受孩子情绪感染,大人如果表现出万分不舍,过于认同孩子的悲伤情况就会导致孩子更害怕分离。平静地说:宝宝,再见!妈妈两个小时后回来。然后,马上离开,不要让孩子抓住***衣服,另一个家人要抱紧孩子抚慰孩子,允许他哭。

每一次分离孩子总是哭得非常惨烈,常常让妈妈怀疑正面告别的做法是否正确。这样的分离,我和我的孩子在两岁十个月前几乎天天经历,甚至我将之形容为生离死别。孩子之所以有这样深的分离焦虑是因为她认知的局限性,她认为事物不在眼前就是消失了,妈妈暂时离开她也认为是消失了。只有妈妈不断地离开―出现―再离开―再出现,通过经验的反复累积,帮助孩子认识到,分离是暂时的,妈妈一定会回来陪她的,她就安心了。所以,当我的孩子终于能和我平静地告别时,我真象卸下什么重担似的,同时意识到我的孩子认知提高了,长大了。平静地告别是基于已经和孩子说清楚妈妈要去做什么事,请他在家等待。不能毫无征兆地突然说走就走,孩子不能接受这种突然地分离,更不能欺骗孩子。我这里提到的是孩子和妈妈分离之后,仍然由家人照看而不是送孩子进幼托机构的分离。如果想让孩子的分离焦虑期尽量缩短,在七八个月起就应该进行客体永久性的练习。

我刚刚参加了一个父母课堂的讲座,听讲座的父母的孩子大多十二三岁,正处在青春叛逆期,迷恋网络游戏,学习不自觉、叛逆、不接受父母的建议、爱攀比,坏毛病一大堆,令父母万分头疼,不知怎么办。这些问题是孩子0-6岁时家庭教养不当造成的,叛逆期的任何说教只能治标而不治本,要彻底解决问题必须清理孩子0-6岁成长过程中留下的心理创伤。看到那些父母痛苦的表情,我想告诉孩子还年幼的父母,0-6岁的教养最重要,早一天接受健康正确的教育理念,孩子早一天受益,父母少一些烦恼!

各位家长,您希望您的孩子具有如下品质吗?大方自信、独立性好、意志坚强(自觉)、学习习惯好、专注力强、社交能力强。各位爸爸妈妈,如果能遵从我提出的如上建议实施教养,您的孩子就会具有这么多优秀的品质。否则到了十几岁出现问题已经来不及,那时候父母对孩子几乎没有影响力。

日本在战后能迅速崛起是和他们的早期教育、全职妈妈、参与爸爸分不开的。正如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所说的“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操纵在掌权者手里,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手里。”母亲与孩子的联系是最紧密的,母亲应该是最懂孩子的,希望更多的母亲开始学习人性化的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除了以上列举出的一些教育误区之外,还有许多教养方式,例如:孩子为什么爱玩沙玩水,应不应该象外国小孩那样三四岁还包纸尿裤,国际母乳协会提倡母乳喂养到自然断奶有没有道理等问题,我们的认识一直有误。关于孩子的撒谎、偷钱等行为,我们的处理方法也不正确。在此无法细谈,在本中心的父母课堂中,我将一一展开与家长们探讨。欢迎爸爸妈妈们前来参加,一起探讨育儿之道。

幼儿早期怎样教育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十

秋天,我有幸成为了一位母亲,自从有了这个小宝贝,为我们家庭增添了不少快乐。

我的孩子朱颖嘉在学校近两年的学习生活中,各学科成绩还算优秀,各方面都取得了些的进步,在此感谢老师们的辛勤培育,感谢同学们对她的帮助和信任。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我认为适时给孩子鼓励、引导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

1、给孩子鼓励,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

学习是一件艰苦的事,同时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我的孩子智力很一般,有时会听她说:这么难、我学不会、我做不好等等,我就问她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她说我想做医生,我说你有这个想法好样的,但是做一个好医生需要很多知识的,你现在学的语文、数学、英语都是基础,如果基础知识没有好好掌握,没有一件事能做得好的,别说是医生了。于是她觉得必须学习好现在的各门功课,才能实现愿望。她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我们都会表扬他:表现不错!很有进步!这个主意太好了!想像力真棒!你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了!等等,让她很高兴,觉得很有成就感。做得不够好的,我会鼓励她说:相信你下次会做得更好,她也深知跌倒了就要马上爬起来!

尊重和引导孩子的兴趣,不断鼓励孩子,孩子有了兴趣,有了信心,学什么都会变得容易起来。

2、积极配合学校,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按照学校的有关要求,配合学校的安排。学校要求家长每天签字是很有道理的,这是督促和了解孩子的有效方式,是联系学校与家庭的一个互动的平台,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学校的安排、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因此我们都会严格监督和协助孩子完成作业,并仔细检查孩子的完成情况,帮助她查缺补漏,对不懂的给她讲解,对出错的让她强化改正。与孩子一起分享老师的表扬,告诉她要再接再厉;与孩子一起分析表现不好的地方,告诉她为什么那样做不好,以后该怎么做。

贪玩是孩子的本性,需要督促,需要引导,让孩子养成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独立思考,勤学好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3、坚持课余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

除学校的作业外,我们为孩子制订了学习、锻炼的计划,如在少年之家学的国画、电子琴、写字、写作培训等内容,按学期和周末交替进行。刚开始她不喜欢电子琴了,其余三门都是挺喜欢的(她常对我说:“妈妈,这三门我要学到少年之家没有为止呀。”)。老实说电子琴是挺难学的,一开始我也听不太懂,别说是小孩子了,而且还要花好多时间,我常对女儿说万事都是开头难,但是只要肯下功夫,肯定能学会学好的。我就给她讲铁棒磨成针的故事,并坚持每天练习半小时,有时她还不怎么肯练呀,我就要鼓励她,你一旦学会了电子琴,你不就是多了一项本领,到时你就知道自己今天的辛苦没有白费。就这样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慢慢地适应了。老师的评语从开始的良好到现在的优秀了,就在这期的署期掊训中还获得了优秀学员的称号了,她也高兴的不得了,还对我说:“我好像有这方面的天赋呀。”我说肯定是有的了,不然怎么会得到奖状呢!我现在看她的品生书上的个人档案中兴趣爱好一栏里有电子琴了。

孩子还喜欢看书,家里有好多她的书,有童话故事书、寓言书、故事作文、我们爱科学、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脑筋急转弯等等,对读书表现得很感兴趣,睡觉之前还要看半个小时的书,她说如果不看的话我会睡不着的。

知识是需要不断积累的,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家庭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家长自我提高的过程,大人也有很多的不足,为了教育好后代,我们努力校正自己的行为,不断完善自己。大人的一言一行,无意中会引导孩子对其注意,进而模仿、尝试。所以家长要率先垂范,从自身做起,平时做人做事都要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使孩子的品德与智力良性发展。

生而有涯,学而无涯,作为家长,加强学习,科学教子,且努力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同成长!成为孩子人生路上的优秀引路人!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设更广阔的蓝天!

幼儿早期怎样教育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十一

幼儿早期教育是每个家长都要面对的重要任务。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发展基础正在奠定,他们的思维、语言、社交和情绪能力都在不断成长。因此,正确的教育方法对于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在我亲身经历中,我意识到早期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合作能力和好奇心。

第二段: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幼儿发展最基本的心理特征之一。为了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我会赞赏幼儿取得的进步,无论多么小的成就都值得鼓励和表扬。我还会与幼儿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并给予积极的回馈。此外,我鼓励幼儿尝试新事物,相信他们的能力,并给予适当的支持。

第三段: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合作能力是幼儿社交技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我会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团队合作的氛围。例如,在游戏中鼓励幼儿共同解决问题,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同时,我还会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能力。

第四段: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幼儿的好奇心是他们学习和发展的动力之一。我发现,激发幼儿的好奇心需要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和活动。在家庭教育中,我会尽量给予幼儿实践的机会,让他们亲自动手去探索、触摸、感受,从而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此外,我会与幼儿一同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通过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来满足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

第五段:结语。

在幼儿早期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合作能力和好奇心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赞赏、支持和鼓励,我们可以帮助幼儿发展自信心并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同时,通过创造合作的学习环境,我们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社交技能。最后,通过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和活动,我们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家长在早期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合作能力和好奇心,从而为他们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早期怎样教育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十二

幼儿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而教育者的教育心得体会则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但是,如何将自己的教育心得体会准确地表述出来,成了许多教育者面临的一个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将从个人经验出发,为大家分享如何写出准确、实用的幼儿教育心得体会。

第二段:理清写作思路。

写作前首先要理清写作思路,确定自己要分享哪些方面的教育心得体会。可能的方面包括但不限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学生管理等等。选择一个或几个方面,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有助于提高文章的连贯性。

在写作过程中,要举例具体阐述自己的教育心得体会。例如,在课程设计方面,我们可以分享自己是如何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程的。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们可以分享自己在教学中使用的一些有效方法。这些例子不仅可以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也可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第四段:谈谈自己的收获。

分享自己的教育心得体会并不仅仅是为了给别人提供参考,还有助于我们自己反思和总结。在文章的这一部分,我们可以谈谈自己在写作过程中收获到了哪些。

第五段:总结。

最后,要对文章进行总结。在总结中,我们可以再次强调自己的教育理念,并鼓励更多的教育者分享自己的幼儿教育心得体会,以便为更多的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在结尾处,还可以用感性的语言强化文章的情感。比如,“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们的成长奉献我们最好的力量!”等的话语,以达到鼓舞读者的目的。

幼儿早期怎样教育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十三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它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培养幼儿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幼儿早期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建立幼儿正确的数学观念,提高幼儿的数学能力。在实施幼儿早期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以下是我在幼儿早期数学教育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

数学教育是培养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环节,早期数学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观察能力。我在实施早期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发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是最为重要的。在幼儿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发现数学规律的方式,培养幼儿善于观察的能力,并逐步引导他们认识和掌握这些数学规律。本文将从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三个方面分享我在幼儿早期数学教育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是数学教育的基础。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幼儿可以感知到一些自然现象和规律,这些现象和规律都与数学有关。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日常教育等多种形式,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猜测。通过这种方式,幼儿能够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进而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第三段:发展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数学学习的核心能力之一。在幼儿早期数学教育中,我们需要通过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和情境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例如,通过游戏中的规则制定和解决问题,可以让幼儿学会利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第四段: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动手能力是幼儿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早期的数学学习中,我们需要通过手工制作、游戏等方式,让幼儿通过操作实际物体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例如,在教授数字概念时,我们可以使用教具或手工制作的数字卡片,让幼儿通过触摸和操作来认识数字的形状和大小。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可以通过动手的方式感知和理解数学概念,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第五段:结语。

幼儿早期数学教育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和培养的过程。在实施幼儿早期数学教育时,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幼儿可以逐渐建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和思维方式。在日常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我们可以为幼儿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他们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早期怎样教育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十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幼儿早期,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基本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人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结合教育理论和幼儿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了一些关于幼儿早期数学教育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在幼儿早期数学教育中,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与否,直接影响着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和成效。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调动幼儿的兴趣,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玩中学,创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好奇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思考数学背后的原理。通过这种方式,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其次,在幼儿早期数学教育中,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幼儿通过数学活动和问题解决来发展逻辑思维、创造思维、空间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以情境为背景的数学教学,引导幼儿思考问题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幼儿提出一些新奇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培养他们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我发现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另外,在幼儿早期数学教育中,注重的是培养幼儿的数学基本概念和技能。数学基本概念和技能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我的教学中,我注重通过具体的实物和情境,帮助幼儿建立数学的基本概念,如数的概念、形状的概念、大小的概念等。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幼儿的数学技能,如计数、比较、分类、量的概念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幼儿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断提高,夯实了他们未来学习数学的基础。

此外,在幼儿早期数学教育中,注重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学科的本质是解决问题,培养幼儿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在我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幼儿探索性学习,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方式,培养幼儿的探索和发现的能力。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幼儿的推理和推断能力,通过一些有逻辑关系的数学问题,引导幼儿根据已知条件得出结论,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幼儿的数学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和发展。

综上所述,幼儿早期数学教育是重要的基础教育工作之一。通过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和总结,我深刻认识到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基本概念和技能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我尽力在幼儿早期数学教育工作中实现这些目标,帮助幼儿打好数学的基础,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希望通过我个人的努力,为幼儿早期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幼儿早期怎样教育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十五

幼儿早期教育是孩子成长中最关键的阶段之一。在这个阶段,幼儿的大脑发育迅速,对外界信息的接收和吸收能力非常强。因此,早期教育不仅能够对幼儿的智力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能对他们的品格和习惯的养成产生深远影响。在我多年的教育经验中,我发现以下几个方面至关重要。

第二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幼儿早期教育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孩子们能否养成主动学习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学习成果。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首先,从小就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让他们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同时,家长也要给予孩子足够的鼓励和奖励,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和动力。另外,家庭和学校的合作也非常重要,要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互相配合,共同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段:注重个性化教育。

在幼儿早期教育中,注重个性化教育同样至关重要。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天赋。因此,教育方式也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育。为了做到这一点,教育者们要细心观察孩子,在教育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使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最适合他们的教育。

第四段:重视情感培养。

除了智力的培养,情感的培养同样非常重要。幼儿时期是感受世界、认识自己和他人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情绪及人际交往能力。家长和老师要多给孩子温暖、鼓励和关爱,使他们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此外,让孩子培养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也非常重要。通过让孩子参与团队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他们在与人交往中更好地理解和支持他人。

第五段: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最后,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幼儿早期教育的必要条件之一。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应该既安全,又刺激和有趣。首先,家长和教育者要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其次,学习环境要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如提供丰富的游戏和玩具、色彩鲜明的绘本等。最后,学习环境要能够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鼓励他们通过探索和实践来获得知识和经验。

总结:

幼儿早期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个性化教育、重视情感培养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在幼儿早期教育中的重要角色,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和能力,为孩子们打好人生的基础。

幼儿早期怎样教育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十六

最近在网上看了一些关于儿童早期教育的一些文章,深有感触,现在就说说我的一些愚见。

对于儿童早期教育,父母必须言传身教。父母言行不一致,或者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要求孩子去做,孩子不会听的。现在的孩子很聪明,他们一观察,爸爸妈妈是骗人的,父母说话他们以后就不会相信。孩子的早期教育主要在培养孩子的做人的品行,因为品行是基础。包括培养孩子孝亲尊师、友爱兄弟、对朋友有信义、为人端谨、亲近仁者、学习知识。古人认为,孩子孝亲尊师是做人的根本。所以父母是表演给孩子看,怎样尊敬长辈、怎样照顾老人、怎么尊重老师,那么孩子自然而然从小就懂得要孝敬。

都说父母的爱是无私的,甘愿为儿女竭尽所能付出一切。俗话“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其实就是父母自私的表现。许多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候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孩子身上,希望他(她)将来功成名就,光宗耀祖。我觉得这种思想观念很可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此,我想教育子女也应该有平常心。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相同的人,所以教育小孩也没有相同的方法。教育小孩就是父母生活的一部分,现在说说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的点点滴滴。

我常觉得校服是最伟大的分明。让小孩一年四季有最适合他的衣服穿。在平时不用上学的时候,给他买合适得体的运动装或者休闲装。也不用买什么名牌,只要舒服,看起来有活力,阳光就行。不跟别人攀比。

正餐大家吃什么孩子就吃什么。一家人吃饭时一般不先吃,吃饭前摆好全部碗筷,吃饭要坐好,要有吃样,养成好习惯,吃完后有时间要洗碗。平时不随便买麦当劳,瓶装饮料等那样的垃圾食品,多吃水果,经常喝牛奶。

从幼儿园大班起开始一个人睡一个房间。睡前洗澡刷牙洗脸。早起早睡。晚上十点前一定睡觉。在家时要教他注意防火,防盗。行。教孩子能不坐车尽量不坐,熟悉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去哪里要记住有标志的建筑或装饰物,记住地名。特别是家旁边,学校周围等生活区域要熟悉。每年尽量带孩子去旅游一次以上,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

每天及时完成家庭作业才出去玩。给孩子一定的压力,功课不是最优秀也不能太差吧。孩子的任务是学习,家长的任务是赚钱养家糊口,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每学期总成绩要进入前十名。如果以前能做到,这学期没做到,就应该反思是不是尽力了,问题出在哪里。现在学校一般不会公布学生的成绩,不会公开排名,我觉得值得商榷。如果学生连这点压力都承受不了,那他长大后如何后面更大的挫折?家长又怎样知道小孩一学期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我相信每位家长对小孩都会有奖有罚,奖就是激励教育,罚就是挫折教育,只是度的问题。

经常会带他去爬山。只要有条件,对孩子有益的活动我们都经常他去参加,陪他玩。在玩中锻炼身体,在玩中体会冒险,在玩中学会与其他人友好相处。从周一到周五,在家不许看电视,玩电脑(跟学习有关的除外),周末每次不能超过一个小时。告诉孩子要把电脑当工具,而不要当玩具。

在家要尊老爱幼,但更多时候我们要和孩子一起互相开开玩笑,鼓励小孩与父母交流,鼓励小孩要敢于诉说心中的委屈,大人也要学会倾听。在这方面妈妈做的更好,严父慈母,因为妈妈更有耐心,更细心。家长不要动不动呵斥,咆哮。相信只要心心相通,就能体会到相互的爱。鼓励他在外多与小朋友相处,甚至与陌生人相处,不当宅男。

教育小孩是最复杂的事,而早期教育更是不易。当家长是一生的职业,也是最复杂的职业。做父母的要在小孩成长的过程中相互理解,相互学习,持之以恒,这是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

幼儿早期怎样教育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十七

教育之难,难在润物无声。我想每个父母对于孩子成长当中最头疼的问题应该就是孩子的教育了。父母的引导对于孩子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父母的教育奠定了孩子整个人生的道路。可是,生活当中,往往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家长会不知不觉将孩子推向一个不好发展道路,这样就造成了孩子人格无法得到最完善的发育。

你有反思过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吗?孩子的性格需要塑造,叛逆是孩子成长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有的时候我们在面对孩子做错事或者不听话的时候会无法抑制住心中的怒火,这个时候就会大声吼孩子。但是这样的吼式教育你知道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伤害吗?我想每个父母都应该看看!

经常大声吼孩子的后果。

1.越吼越叛逆。

我们人的大脑有一个特性,那就是对于习惯性的东西往往会表现出视而不见的行为。面对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也许刚开始吼孩子还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孩子不但会视而不见,而且还专门和父母对着来。入鲍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说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因此,家长越是吼孩子就越会造成孩子逆反的心理。

2.吼孩子是白费口舌。

吼孩子最明显的一个坏处就是让孩子躲避。当家长在吼孩子的时候,孩子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怎样才能逃过一劫,这样既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还会增加孩子不去面对的结果。因此,再多的吼都是无济于事,根本起不到真正教育的作用。

3.形成孩子不良性格。

孩子的能力就是模仿。如果父母经常吼孩子,那么孩子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难免也会耳濡目染。在将来的人际关系当中,孩子也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别人,这样就会造成孩子不良人格,影响孩子的人家关系。

4.造成孩子担心懦弱的性格。

有的宝宝天生性格内向,一旦父母经常用吼式教育方法来对待孩子,那么孩子的性格将会越来越胆小。最终孩子将会变得孤僻、抑郁。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的打击。一个性格孤僻的孩子在将来的成长道路上会遇到很多坎坷,宝宝抗打击能力变弱,沟通能力变差,这些都对宝宝的成长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幼儿早期怎样教育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十八

低声教育是一种教育方式,也是一种态度。回想一下,在面对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你有反思对孩子的态度吗?在孩子的成长当中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当孩子在犯错的时候无非就是两种结果,一是你对孩子错误大吼大叫;二是好好的耐心的引导孩子改正自己的错误。这两种对待方式将会对宝宝产生不同的影响。低声教育其实才是你给孩子的礼物。

低声教育是的教育。

心理学家表示,不同的说话态度所起到的作用将是不同的。对于处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声音、不同的音调、不同的态度将会对孩子带来不同的影响。低声不但会让父母保持理智,让情绪更加平和,也可以让孩子更加容易接受,孩子不会对父母产生逆反心理。低声可以帮助家长在面对孩子犯错时赶走愤怒,对于孩子的教育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怎样做大低声教育?

1.批评孩子的时候声音要较低。

在面对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在批评孩子的过程当中需要保持低声。这样才能让对方集中注意力,也可以起到先发制人的效果。如果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声音比较大,这样会导致孩子和家长的情绪都比较激动,最后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2.运用正确的语气和措辞。

对于很多家长而言,要想理智的批评犯错的孩子可能比较困难不过在说话之前如果家长稍微注意自己的语气和措辞,那么对于孩子来说起到的效果将会不同。因此,在说话之前家长不妨想想怎样的措辞才能让孩子更好的接受。

3.把你的期望说给孩子听。

在带孩子出去逛超市的时候,可能孩子看到自己喜欢的物品就像家长买,这个时候家长千万不要上来就给孩子痛骂一通,这样反而会加大孩子的逆反。此时如果家长将自己的期望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或许这样做的效果会更好。

4.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

孩子也有自己的自尊心,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要用伤害孩子的语言来批评孩子。

幼儿早期怎样教育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十九

第一段:引言:数学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200字)。

幼儿早期的数学教育是培养孩子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基石。数学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教育,幼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并通过各种活动和游戏学习数学的基础概念。以下是我在幼儿早期数学教育中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培养幼儿数学兴趣的重要性(200字)。

为了让幼儿对数学有兴趣,我发现了培养他们的数学直觉和兴趣的重要性。在日常教育中,我注重通过趣味的教具和游戏活动来引导幼儿参与数学学习。例如,我使用彩色积木和磁性拼图来教授几何形状,让幼儿通过动手实践探索形状的特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感知能力。我还设计了数学游戏,比如数数游戏和计数竞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提供了机会锻炼他们的算术能力。

第三段: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启发教育(200字)。

我发现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在数学教育中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潜能。通过了解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我将数学教育与不同的智能类型相结合,让幼儿通过自身擅长的领域来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对于视觉-空间智能强的幼儿,我使用图形拼图和绘画活动来教授几何概念;对于言语-逻辑智能强的幼儿,我鼓励他们通过口头解决问题并进行逻辑推理。这样的启发式教育能够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

第四段:创设数学学习环境的重要性(200字)。

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对于幼儿的数学发展至关重要。我学到了提供多样化的数学材料和交流机会,可以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我设置了数学角落,放置了各种数学相关的教具,如计数器、积木和形状卡片。这样的环境不仅能够刺激幼儿的学习欲望,还能提供他们与同伴一起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共同解决数学问题。同时,我也鼓励幼儿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例如在蔬菜市场数数或者在游戏中使用计数器。

第五段:家长与教师的合作促进幼儿数学学习(200字)。

最后,我意识到与家长的积极合作对于促进幼儿数学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我定期组织和家长的沟通会议,分享幼儿的数学发展情况并与家长探讨如何在家庭环境中促进数学教育。我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数学的存在,并提供数学学习的机会和资源给幼儿。这种合作可以帮助幼儿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建立联系,加强数学学习的连贯性。

结论:幼儿早期数学教育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具有长远影响。通过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与家长的积极合作,我们能够帮助幼儿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幼儿提供一个有趣、富有挑战性且有意义的数学学习环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