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规划与管理心得体会报告 幼儿园规划心得体会(3篇)

  • 上传日期:2022-12-31 17:17:50 |
  • ZTFB |
  • 10页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描写园区规划与管理心得体会报告一

区域活动具有自由性、自主性、个性化和指导的间接性等特点,每个幼儿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动进行探索、学习。兴趣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一个根本要求。但是,在现实的许多区域活动中,一些幼儿的兴趣比较短暂、容易转移,很难长时间专注于某一活动,致使许多活动都是浅尝辄止,如:主题活动《蚂蚁王国》,开始我们只是在美工区里投放蚂蚁图案让幼儿进行涂色、绘画,剪纸(蚂蚁图形),刚开始第一天,幼儿的兴趣比较高,到了第二天,入区时,孩子在区里待的时间变短了,过了几天,就已经很少有幼儿光顾这个区域了。于是,与班上老师交流,重新调整这个区域的材料,材料之间有层层递进关系,容易激发幼儿的兴趣,而在集体活动中,常引导幼儿介绍与交流自己的发现,在此过程中,幼儿对如何运用所有的材料装饰蚂蚁,包括用什么图案、什么颜色搭配以及用泥工、手工制作蚂蚁等。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对活动充满热情,实现了幼儿与区域活动之间的积极互动。兴趣是的老师,评价幼儿对区域活动是否感兴趣,主要看幼儿是否喜欢活动,在活动区域中持续时间的长短,因为幼儿只有感兴趣了,注意力才会集中,才会在此过程中积极探索。

区域活动不是幼儿随心所欲的活动,也不是幼儿在活动区无所事事的活动,更不是幼儿在活动区到处转悠的活动,幼儿园区域活动强调幼儿要依计划开展活动。所以,制定计划是幼儿进行活动的起始(当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幼儿要能决定自己选择什么区域、做什么、如何做、如何度过在区域的时间,也即幼儿要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比较明确的活动意向。在活动过程中,依活动的意向执行、完成活动。每天下午离园前,教师指导幼儿制定计划,让幼儿有一个明显的目标方向,待到明日入区时,幼儿能有秩序、规律的操作。

评价幼儿的参与情况要观察幼儿是主动、独立地选择区域活动,还是盲目服从别人,或模仿别人选择区域活动;做出选择后在区域是坚持玩一段时间,还是频繁地变换材料,甚至在于各个区域中游荡;此外,还可以观察幼儿是否关心自己的活动成果,如果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就会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或最后的成果很关注,通过对活动成果的了解,获得成就感,或是将自己与同伴相比较,对自己进行定位。这些方面都可以使我们对幼儿的活动参与做出评价。如:在《蚂蚁王国》这主题中,让孩子到户外观察蚂蚁,孩子们很兴奋,双眼睁得大大的,生怕错过一点小细节,有的幼儿甚至一边观察一边思索,脑袋里出现了很多的“什么”,在回忆时间里,孩子们获得很多有关蚂蚁的知识。幼儿幼儿甚至因为自己的发现获得成就感。

对区域活动中幼儿的社会交往水平进行评价时,主要是看幼儿是经常一个人单独活动,还是常与别人合作;在合作时是,还是服从者,合作时在团体中处于什么位置;活动中能否与同伴轮流分享,是否经常与别人发生冲突,经常采用什么方式解决冲突等,不同的表现反映着幼儿不同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如:在建构区,老师提供废旧鞋盒,目的让孩子们利用这些鞋盒搭建一个蚂蚁窝,鞋盒大小不一,幼儿要想自己一个人完成这项工作很难,需要同伴的协助,那么幼儿就会想起找自己伙伴商量一起来搭建这蚂蚁窝,在合作的过程中,孩子们慢慢学会与人交往的能力。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自我、社会关系、社会规则等社会性客体和社会现象及其关系的感知、理解的心理活动。社会认知的内容十分广泛,从其对象看,社会认知包括对自己、他人、社会关系(权威、友谊、公平等)、社会群体、社会角色、社会规范和社会生活事件等的认知;对人的认知又具体包括认识人的情感、意图、知觉、思维、态度、动机、行为等心理过程或特征。认知又是智慧的直接根源体现,它虽然是内隐的,但可以通过幼儿的区域操作活动表现出来,所以,评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认知水平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操作来,尤其是对智力操作材料的情况加以分析。如智力操作的材料是复杂还是简单,是单一还是复合;操作方式是单调重复,模仿别人还是富有创造、善于变通;操作结果是单一的产品,还是多样化的表现,如绘画、拼图、手工、创编故事等。从中分析,即可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进行评价。

区域活动是幼儿的一种自由、自主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可以为所欲为。事实上,区域如果想真正成为一个幼儿自由活动的场所,幼儿内在地遵守一些规则是保证区域自主、有效开展的前提,因此区域活动中幼儿能否遵守规则就成为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于幼儿遵守规则的评价首先要观察幼儿能否自觉遵守区域规则,如娃娃家要脱鞋进入,活动区门口会画几对小脚印,自觉遵守的幼儿会主动脱掉鞋子摆在小脚印上,然后进入;其次,观察幼儿能否解读区域环境中的暗示规则,如:在图书区的墙面上贴有读书的顺序卡通及小宝宝把食指放在嘴唇边让大家小声“嘘”的动作,即暗示幼儿进入图书区时要保持安静,并要遵循看书的顺序:取书——看书——收书。总之,幼儿对区域规则的遵守可以更好地反映出幼儿的规则意识与自我控制能力,对于区域活动的有效进行是必要的。

描写园区规划与管理心得体会报告二

我有幸参加了11月24日上午8:00开展关于幼儿园区角活动的培训,由黄老师主讲的有关区角活动培训班,黄老师在讲座中运用讲述课件、观看图片以及观看视频等多种形式,使每位教师在学习中获得了对区角活动重新认识的机会。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匪浅,我对区角活动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有了全新的认识,下面我就谈谈学习后的一些感想和体会。

一、对区角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通过学习,我清楚的认识到,区角活动是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创设的有限环境中,自由选择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我操作、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累经验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质等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例如:区角活动慢慢的从“重复操作”向“交换玩法”过度,如:益智游戏(图形配对、智利大拼版)、角色游戏、建构区、科学探索区。

二、区角材料准备:

为了丰富区角里的材料,我们将调集家庭力量,能收集一些需要投放到区角里的材料,欢迎家长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区角材料哦,有的孩子对别人的玩具很感兴趣,老师建议幼儿把自己心爱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这样一个幼儿留恋忘返的玩具店就形成了。还有让幼儿带图书到幼儿园形成图书角,让幼儿带各种水果形成干果店。比如一些废旧不要的小衣服可以先不用急着丢掉(区角活动:娃娃家——幸福小屋能用的到)、好的瓶罐不用急着扔掉(区角活动:商店可以用到)、漂亮纸盒、糖果盒不用扔掉(区角活动:美工区等可以用到哦)。

三、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主题内容提供相应的材料,促进幼儿的发展

如:中班可设置有重视孩子的合作意识的区域

大班提供自编的表演区域,丰富的科学区、探索区、运动角、操作区、搭建区。

爱祖国主题 可搭建名建筑——天安门、万里长城、六和塔、家乡名建筑、青岛的五四广场等

找春天的主题 可设置种植角供幼儿观察,记录(在记录时注意真实性)

在区角活动中必须提供直观形象的玩具和具体事物,提供有趣的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的材料,这样能让幼儿做做玩玩,他们就会百玩不厌,增强学习探索的兴趣。如数学角的魔术罐,它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使一些不爱动脑的幼儿也乐意去玩,他们在抽抽玩玩中积累了数组成知识,幼儿的智力得到了开发。学习性区角活动中,我们也会根据主题内容提供相应的操作材料,使主题内容融入各区角之中。在进行“马路上”主题活动中,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许多有关汽车的图片、图书、各种废旧的纸盒。

孩子们在与它们的互动中了解到了许多汽车的秘密。就拿建造汽车来说,我们在个别学习中为他们提供了各种辅助材料,但不指导他们怎样完成。起初,观察到:有的孩子做的汽车就是一个盒子上贴了四个小圆片。慢慢地,汽车的样子复杂了,汽车的功能丰富了,有的安装了车灯,有的剪出了车门──通过孩子们的不断尝试、探索,他们开始自己设计了汽车,并自主生成了“建造汽车城”的活动。采用开放性的材料投放方式,幼儿有更多自由发现的机会,也便于教师了解幼儿的真实水平,并提供进一步的引导。

四、通过学习对教师在区角活动中的观察与回应有了相应的指导策略

强调自主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活动表现并不是对幼儿游戏的放任,因此,并不排除游戏中教师适时适度帮助与指导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或技能。教师的指导目的不是为了干扰幼儿的游戏,而是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丰富自己的行为表现,更好地开展游戏。充分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通过观察,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如给幼儿提供的游戏空间是否合适,游戏行为有否发展,该丰富哪些经验,新投放的游戏材料是否被使用,是如何使用的,没使用的原因是什么等等;经过观察分析决定指导的对象和方式。教师指导的语言应是开放式的,如“你是怎样想的?”“你发现了什么?”“请用它来试试,看看会怎样?”如在构建天安门的时候黄老师给我们出示了好几张照片,第一次孩子搭建是什么样的,中间没有的门是堵死的,老师跟幼儿说,我们要怎么进天安门呢,幼儿马上改造他们的“天安门”,接着老师又说,天安门来了好多客人,可是门前的东西太多了,没地方停车了,结果幼儿马上把天安门门前的地方整理干净。就这样教师从旁指导,让幼儿自己对自己的“天安门”进行改造,结果孩子们做的非常棒!而且对这样的区域兴趣特别的强。

总之,通过学习区角活动,使我们能进一步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我们具有了这些全新的理念之后,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幼儿园区角活动对孩子发展的影响。

描写园区规划与管理心得体会报告三

区域活动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即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团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它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和幼儿自我概念构成的源泉。在这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幼儿根据自我的兴趣和本事,选择活动资料,体验操作和交往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和表现,有效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是对团体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较梦想的教育手段之一。

我园处于城乡结合部,大部分家长只是关心孩子在幼儿园有没有做算术题、有没有认识多少字,对于区域活动,他们向来是不感兴趣。为了家长的思想转变,我们的教师不知做了多少的工作,召开家长会、发放区域活动的材料,让家长了解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在教师的宣传和指引下,此刻好多的家长都能进取地配合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

为了区域活动能有效开展,凸显特色,我们将园内的市级课题《开发系列主题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融入的各年级组的区域活动中,小班年级组注重了幼儿自理本事培养,努力使孩子都能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和提高。中班年级组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礼貌礼貌习惯。班级气氛宽松,活跃,尊重幼儿的意愿,在活动中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大班年级组经过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本事,以便于幼儿与幼儿,游戏与游戏之间的互动,来培养幼儿合作、交往的本事。近年来,我园区域活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幼儿园自20xx年9月搬入新园,班级的环境、设施都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幼儿园内的大环境我们是根据园内的课程和课题进行布置的,比如大班我们利用走廊布置了“美食一条街”大一班是“心心小吃部”,大二班是“珍珠奶茶”,大三班是“回味鸭血粉丝汤”在这“美食一条街上”不仅仅是本班幼儿能够玩,三个大班的幼儿能够随便在任何一家小吃部了买到东西。既丰富了幼儿的游戏资料,有培养了幼儿在游戏中与其他班级幼儿的交往本事。

班级的活动室和睡房是连在一齐的,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活动空间每一天午时各班的教师都能把幼儿午睡的小床收起来,为幼儿供给最大限度的自主活动空间。并利用这些小床为班级的区域做隔断,为孩子供给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游戏场所,并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创设区域,小班年级组基本上以主角游戏、平行游戏为主,中大班主要以智力游戏为主。各个区域都有明显的标志,既贴合了区域活动的要求,又让各班的区域一目了然,同时也便于教师指导和观察幼儿。

在区域材料投放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幼儿的认知、情感、动作、语言、社会性等发展的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可为孩子创设主角区、探索区、美工区、音乐区、阅读区和运动区等不一样形式的区域活动,为幼儿供给了动手、动脑、并且能按照自我的兴趣和本事进行活动的场所和施展才能的机会。如:在大班益智区里我们投放量各种各样的棋类游戏、经过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游戏既增进了幼儿的友情,又培养了幼儿合作和交往的本事。在中班益智区里我们教师做了好多的手指套偶,请小朋友根据手指上的数字,套上相应的点圈,既体现了孩子对数字的理解又体现了一一对应的关系,不仅仅丰富了游戏资料,还扩大了幼儿对数学的理解和外延……从那里能够更多的发现孩子们智慧的萌芽、创新的火花。

在为幼儿供给活动材料时,我们选择了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制作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应注意包装和制作的艺术性。比较坚硬、原始的易拉罐、包装盒可用彩纸、丝带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改造。还可选用质地柔软的绒布、包装纸、美工纸等进行艺术加工。如小班彩色糖果屋中,我们发动全园家长带来各种各样的糖果纸,让幼儿经过对各种色彩的理解来给它们分类,既学习了科学知识,有培养了孩子的动手本事。我们的教师在选择材料时,既注意操作材料的色彩搭配和便于操作,使其在具备教育功能的同时,充分将其艺术性展现出来。以吸引幼儿对活动材料充满兴趣,利于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

不一样区域的探索带给幼儿的经验与发展是不一样的。教师在设置区域时应尽量全面一些,一方面保证幼儿都能选择到自我喜欢的活动区、活动材料,凸显幼儿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也保证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各种关键经验能以各“活动区”为中介展开,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求。

幼儿发展本事、水平的差异决定了教师必须要研究目标对幼儿发展的适宜性,研究不一样层次目标对幼儿发展的挑战性。例如:教师在小班计算区投放了各种颜色、大小、形状的图片及一些情境背景图,在目标上做了从低到高的分层研究:学习两个特征的间隔排序,如大一小、红一绿、三角形一圆形等;学习有规律排序;练习进行四个物体的大小正逆排序。教师有意识的目标分层设置不仅仅保证了幼儿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同时也是教师下一步开展指导的前提。教师的指导能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本事、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是每个幼儿都获得成功。

在园内我们要求每个班级的教师都要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幼儿自主选择参与自我感兴趣的游戏。每个幼儿都能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中大班的幼儿直接参与游戏的评价。教师尽量不包办代替。

1、怎样构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是我们每个教师需要深思的问题

2、幼儿与幼儿在游戏之间的交往本事还有待提高。

3、在游戏中要给与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

总之,我园的区域活动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期望我们能够克服缺点,争取更大的提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