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书籍读书心得体会 关于地理书籍的读后感(九篇)

  • 上传日期:2022-12-31 14:46:03 |
  • ZTFB |
  • 12页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于地理书籍读书心得体会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目的是通过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的地理环境——大气、水、生物、土壤等对我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以及人类的活动对地理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培养学生遵循地理事物发展的规律,按规律办事,保护地理环境,珍惜地理资源,探索地理奥秘,寻求可代替的地理资源,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主要是侧重自然地理的学习,由远及近先介绍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上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四大圈层从而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四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在地球上形成了一定的分布规律,使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从而对人类活动产生制约。因此,学习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就需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球上的一切自然资源,最大效能地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

本章主要由四节内容构成:地球在宇宙中、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圈层结构。其中地球的运动是后面章节大气的运动、洋流的分布等内容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本章的难点和重点,也可以说是整个高中地理学习的一大难点,在高考中的分量也是最大的,因此本节内容应至少分3个课时来完成,力求使学生弄懂,否则后面章节的内容学习将无从理解。

学生在这方面面临的困难是立体几何知识尚未建立,空间想象能力差,因此,教师应尽量通过实物直观、多媒体课件来演示,让学生初步理解抽象的地理事物,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地理探究的欲望,使学生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本章是在前一章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内容的基础上,以更近的视角来了解地球表面四大圈层的基本运动和转化规律,目的是通过运用学生初中阶段学过的知识,联系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揭示三大圈层的物质运动规律和能量交换规律,从而初步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能力。

本章由三节内容构成: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水的运动、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其中全球大气的基本运动规律和天气的形成机理、洋流的分布和成因、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塑造了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貌形态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应设计至少8个课时来完成。

学生在本章学习中需要克服的是抽象的地理理论、前章知识的运用、大量知识点的记忆、空间想象力的建构、物理知识的运用等等,理科性相当强,甚至比第一章的难度更大,是本学期的重中之重。教师应想尽一切办法使学生理解这些地理规律,加强同数学、物理科的迁移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自己动手动脑总结出规律。同时,还应强调三大圈层的内在联系,为下一章内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打下基础。

本章由两节构成:影响气候的因素及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

本章是对第二章知识的总结和升华,也是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前提和基础。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总结已学知识的能力,从中发现规律,在处理人地关系时,要遵循客观规律。同时还要学会本章的用意,就是要学生理解自然因素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中所起的主导作用,人类活动起着不可忽视的次要作用,培养学生抓主要矛盾的哲学观,树立科学的环境观。

其中,气候的成因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分异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但较之前两章,本章相对容易,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知识迁移和创新能力。

本章由四节构成: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并以寒潮为例来说明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着重引导学生在认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学会尊重自然,按规律办事。对学生而言,本章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有比较多的感性认识,教师应充分挖掘日常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案例,启发其思维。

在本章节中,第一、三、四节是重点,第一节同时也是难点。因为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本章可分为5个课时来完成。

高一学生身体和心理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思维能力也正迅速从形象直观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但高一上册的地理第一、二章的教材特点就需要学生马上建立起抽象思维、空间想象能力,这对于处于转化期的高一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因此教师要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大胆删去那些学生听不懂的太抽象的内容,尽可能采用直观图像或模型展示给学生,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

我所带的六个班是1、2、3、16、17、18班,各班人数都是40人,由于中考时没有单独的地理科,地理知识渗透在历社和科学两门学科之中,因此不能精确地了解学生的基本学情。但通过入校时的总成绩分析可以看出:总分在300分以上的占20%—30%左右,大部分成绩处在260—300分之间,少部分低于250分,因此就总分而言,优秀率不高,学生整体成绩偏低,在全区排名中处于中下等。对于这部分差生,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讲解难度降低,使每个学生能听懂学会即可。

1.备课时重点研究教材和学生,圈出难点、重点,把知识分为了解层次、识记层次、掌握并运用层次,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做到有的放矢,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记住常识。

2.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要做到先管后教,以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运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学手段,以及学生所见所闻的现有知识,激发其学习热情,启发其积极思维,开拓其动脑、动手能力。

3.课堂练习应紧扣课堂讲解的内容,从易到难,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以中低档题目为主,做到有梯度有层次地推进教学,使学生能在识记、听懂课堂内容的前提下就能做对,从而达到消化课堂内容,体验成功的感觉。

4.作业批改时教师应做好总结,把那些学生得分率低的地方记录下来,以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查漏补缺。同时,教师要做到认真批改,对那些掌握得好的学生不吝表扬,差等生鼓励支持,中等生促进加油提高,批示时注意语言的感召力,起到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

5.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抓好“记忆改变学习计划”,开展班级竞争,激发其学习动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教师应通过适当的知识竞赛让学生参与竞争,达到成绩总体提高的目的。

我校开展先周集体备课和学案式教学模式,为校本教研打下了基础。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发挥集体的力量,各抒己见,充分讨论,各取所长,相互学习,达到最佳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课后做好总结,以利于下次改进。由于各班的学习情况有异,每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及时观察、记录、反思,以研究更好的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对于地理书籍读书心得体会二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继续任教初二地理,根据上学期教学成绩和教学实际分析:

(1)每个班会学中国地理,会用地图,有一定的分析理解力,对地理有一定的兴趣的学生达到了三分之一多。

(2)每个班学习地理能够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但分析问题阅读地图还需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不能独立选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的占比例的也能达到三分之一多。

(3)地理基础知识差,基本概念不清,根本不会看地图、不会学地理,完全靠死记硬背取得一点成绩的占不足四分之一。

二、本册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教材为中国地理下册,第七章中国的农业 第八章中国的工业 第九章中国的交通 第十章中国的商业和旅游业属于中国地理总论,是在上册介绍了中国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之后逐章讲述的。第十一章中国的区域地理从区域性和综合性的观点,着 重指出每个区域的地理特征,选择每个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主要问题加以论述,最后一章中国在世界上是在学生学完了中国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 理以后从总的方面认识中国的国情,并从政治、经济的历史发展变化中,认识我国在世界的地位以及我们的奋斗目标和肩负的责任。

三、本册教材总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的

1、完成中国地理下册的教学任务,进一步使学生获得地理基础知识,学会地理基本技能。

2、向学生传授中国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继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进行辨证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教育,进行地区差异、因地制宜与发展潜力,人地协调发展等科学地理观点教育。

3、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去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种植业的南北差异、我国农业的发展、铁路干线、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分布、旅游资源、区域地理的北方和南方地区是重点。工业的分布及原因、铁路干线的分布、区域地理是难点。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当前,地理教学改革已经进入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新阶段,我们第四册的教材这学期也做了很大的调整。按照全面实现素质教育要求,地理教学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1)从教学目标上,课堂教学设计注意强调知识、能力、态度三方面的全面发展,特别强调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2)在教学内容上讲授地理知识的同时,注意以突出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观点作为主线。

(3)在教学过程上,做到整体优化:

a、注意创设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景,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特别注意重视地理图像的作用,让学生围绕图像充分进行观察想象和思维,即开展以“表象--想象-联想”为主要形式的形象思维,从而达到理解、巩固与应用。

b、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将不同教学方式融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同时注意让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c、在教学手段上,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板书、板图、板画”到现代的投影、录像、多媒体计算机,发挥它们在优化教学过程的综合效益。

d、教学过程中,注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e、注重实践教学,组织模拟旅游比赛,选择旅游路线,并介绍沿途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风土人情等。

五、教学进度

 

对于地理书籍读书心得体会三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会学地理”。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所教学的班级中,大部分学生思想觉悟高,上进心强,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学习。但班级之间教学成绩差距较大,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七年级地理:第一部分是亚洲,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也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需要识记亚洲的重点国家的名称,位置及重要国家的风土人情、物产矿藏等。第二部分是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东南亚、印度和俄罗斯,这几个国家关系密切,不仅在历史而且现在都和我们进行经济贸易往来,掌握这几个国家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历史文化、对于每位同学都有重大意义。第三部分,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澳大利亚。第四部分西半球的国家,包括美国和巴西。第五部分,极地地区各章节相互联系,各个国家相互关联,不能孤立地学习某一部分。

八年级地理:本学期主要是学习中国的农业、工业、高科技产业,交通以及分省区地理,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设计比较合理的教学模式相当关键。在教学中可以把农业、工业、高科技产业、交通等放在主要地位,教师通过讲解带领学生掌握主要的知识点,对于分省区地理可以采用选讲的办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通过自学的办法以达到相应的目的。

九年级地理:尽快复习完第四册地理课本,然后转入全面复习,通过对学生强化训练,适应去做灵活性强、跨度大的题目,适应中考。

四、教学设想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远程教育资源,切实做好地理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对于地理书籍读书心得体会四

就地理学科而言,我从去年下学期才开始任教,以前从没接触,本周一我们年级部开展教研活动,我有幸上教研公开课,作为一名地理新教师,既感到兴奋,也感到压力很大,在这种心情下完成了《黄河》这节课,通过自己上课和同行的点拨与评析,使我看到了自身的一些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同时也给我留下了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一、闪 光点:

1.培养了学生读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能力。如:在学习黄河的地理概况时利用了读图导学的方法,在学生读图的基础上再由教师启发引导列出一些的题目,学生自己就能够找出,再相互说明所找的内容,记忆住重点知识,进一步上黑板前展示,这样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读图能力,树立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增强了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再如,在治理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上,我设计一个探究活动:如果你是水利部部长的话,你认为在中游“截弯取直”可行吗?为什么?学生通过讨论,拿出可行或不可行的方案,然后教师再给以评价,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提高了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2.加强了知识的拓展和归纳,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体现开放式的地理教学。在引导学生分析黄河各河段的忧患及治理时,提供了大量的课外视频资料,以及补充一些课外的“地上河”的阅读材料,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体现了学科知识的综合。在黄河的根治中,黄河各段的忧患及其治理是本节课的难点,把学生分为三大组讨论,交流探究,要求学生结合当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原因,找出最合理的根治办法,再配以多媒体课件教学,体现了新课程要求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也体现了开放式的地理教学。

3.情感教育始终贯串在教学当中。在根治黄河上,分组讨论,让学生献计献策,并对学生及时地进行思想教育,从现在起,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学好本领,为治理黄河和建设我们的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还有,在下课之际,用黄河水体污染和黄河断流的现象来刺激学生,治理黄河的工作还任重道远,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又培养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二、 不足之处:

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本节课内容较多,在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方面还不尽如人意,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设计。

2.有些问题的设计不够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是不够灵活,今后要在这方面努力。

三、 反 思:

1.对教师知识的要求

由于不是本专业教师,自身地理知识欠缺,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鉴于此,为了提高自身素质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用来上网学习、多听课、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以使自己能够更加充实、完善知识体系,以便能充分地驾御课堂、上课方式上更有创造性,更好地引导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产生共鸣,结出思维和知识的火花。

2.师生地位的变化

新课改以来,与以往课堂不同的是,教师的角色得到了重新定位,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甚至是参与者、合作者。走近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讨论,一同体验发现知识和构建知识的快乐,使学生听而不厌,学而不倦。因而也就有了学生心灵的舒展和灵性的飞扬、想象力的生发,也就有了学生的敢想、敢说、敢争论,敢于将自己的意见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这也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还要继续加强师生地位的转变,争取让教师真正的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对于地理书籍读书心得体会五

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图6.2p2)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

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图6.5p4,结合图认真完成第5页的活动题)

4、亚洲之最:

(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

(3)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

(4)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5)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地区,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2003年)。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尼日利亚日本和墨西哥。人口最多的是亚洲,人口最少的是大洋洲(除南极洲外);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人口增长率最低的是欧洲。

对于地理书籍读书心得体会六

理科班的文科课程教学对于许多文科任课教师都是比较头疼的事。在当前考试制度和考试形势下,上好一节理科班的地理课也实属不易,可以说搞好理科班的地理教学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理科班的课堂教学更需要生本教育。怎么能让学生上课能听进去是我备课时考虑最多的事情。下面我就以本学期我在理科班的一节课为例,反思自己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

一、背景描述

本节课为高二文理分班后的第一节课,由于课时紧张,所以课前简单了介绍了本学期学习内容和新学期要求后就正式进入新课的学习。本学期主要学习区域可持续发展,教材以案例的形式介绍了区域生态问题、资源开发问题、工农业发展问题。核心思想是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而第一节主要介绍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在本学期所学的知识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介绍了区域发展分析的方法和基本思路。

二、案例过程

导入新课:新闻“新西兰南岛7.1级大地震零死亡”,介绍基本的新闻信息,提出问题:为什么新西兰地震零死亡?(时事新闻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学生表现活跃,特别是一些爱读书,关注身边生活和新闻的同学对此问题比较熟悉,回答问题中表现出阅历广的优越感和自豪感)

教师总结:新西兰地震零死亡与当地特殊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人们抗灾防灾意识和技能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过渡承转:与新西兰一样,在防震减灾方面比较成熟的还有哪个国家?(日本)

新课学习:设置讨论问题——新西兰和日本两个国家地理特征有哪些异同?

(不同学生知识面不同,很多学生对于不太熟悉的地区有天生的好奇感,学生讨论交流效果良好)

教师补充拓展:新西兰和日本的国旗、国徽、旅游胜地、风俗文化(包括饮食文化)等,让学生思考总结这些特定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与国家地理特征的哪些方面相关。深切的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地域差异。

过度承转:由此可见区域的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所以分析一个地区的发展问题,首先要从自然地理特征入手,从地理位置、土地、气候、矿产资源等方面分析,建立其与其农业、工业、人口及文化景观的联系,即树立地理环境整体性思想(人地辩证统一的思想)。阅读教材,比较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和发展差异,验证这一理论思想。

学生思维拓展:讨论交流南北、东西差异(南甜北咸、南船北马、南米北面、南矮北高、南尖北平,南敞北封、南繁北齐、东辣西酸等等)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

三、课后反思

本学期并不是我第一次任教理科班的地理教学,比较以往的教学教训和经验,本节课通过精心设计,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为出发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目的展开教学。实践表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比较活跃,激发了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有所获。基本杜绝了上课睡觉、说闲话、做理科高考科目作业练习、摆弄电子产品、看闲书等现象。如果想搞好理科班的地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培养健全的科学素养,我觉得我们教师需要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端正教育思想和态度,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教学主导作用

教师本身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认识,切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服务,站住课堂主阵地,发挥教师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和地理思维素养。

2、更新知识结构,丰富课堂内容

由于很多地理教师属于理科专业出身,所以在高中阶段偏文科性质的地理教学中,理科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均比较强,但是缺乏文科知识底蕴。为了使课堂教学充实有趣,地理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的充电,博览群书,特别是加强对区域历史、政治背景知识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体现地理学科综合性特点,培养学生用综合的观点看问题。

3、改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不参加高考,也没有会考的理科班学生来讲,如果地理课堂毫无趣味,学生肯定不会买账。教师要想让学生能听进去,课堂中参与进来,就更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以讲授为主的死板教学模式。恰当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设置课堂有趣的学习活动、与社会生活时事紧密联系等都是必要的教学方式。

4、改变传统的学习评价方式

虽然新课程改革后评价方式中增加了学习过程的评价,但是很多的时候都流于形式,仍然以期末统一考试为主要的评价方法,而且考试多像曾经的会考一样,发复习提纲和试题,然后选取比例很高的原题考察,不仅埋没了很多学习认真同学的成绩,也给很多学习开小差的同学开了“绿灯”,显然有失教育评价的公平合理性。所以改变不合理的评价方式也是促进理科班地理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理科班地理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为旗帜,以教师的角色转换为突破口,让学生释放鲜活的生命力,享受成功的喜悦,让课堂洋溢着生活的气息,体现地理的魅力。只有教学中始终以学生的“乐学、好学、善学、巧学”为第一要务,才能让理科班的地理课教学之路越走越宽。

对于地理书籍读书心得体会七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感谢您能花费宝贵的时间来看本人的毛遂自荐,我是xx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对贵单位的了解,我十分愿望到贵单位,为单位尽一份力。为便于你们对我的了解,作一下自我简介:

我来自农村地区,对来之不易的大学,我倍加珍惜。所以在四年的大学时光里,我一直坚持着朴实求真、锲而不舍的精神,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尽量扩大知识面,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积累了不少社会经验,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多次获得学校和学院的奖励。通过自身不断的付出,已经为自己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前三年,我认真学习了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教学法等基础课程,尤其在大四的教育实习中,我把学到的知识很好的应用于课堂教学,虚心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在教学中,吸取其他老师的经验,大胆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受到了指导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许。

在校期间,我不断完善自己,在教师技能上,加强多媒体操作和课件制作,积极向其他老师和同学学习成功的教学经验;在自己的人格塑造方面,我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建设,一直与人和善,朴素真诚;在社会实践方面,我也不断加强人际交往能力,积极参与各种社会锻炼,与大学生科研项目等。

总之,大四的我,已经为走上社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现在需要的是一个机会来展示自己。如果能加入贵单位,我一定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不断创新。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x

xxxx年xx月xx日

对于地理书籍读书心得体会八

学科地理 年级 高三文科组 科组长姓名 罗明军

一.工作思路

遵照学校今年本期的工作计划,我们高三地理科在本期的工作思路主要是:努力提高教育 教学质量,力争取得__年高考的优异成绩。

二.工作目标

1.上好每堂课,规范课堂教学。根据__年考试说明,逐一落实考点。努力完成学校下荙的高考任务。上重点线的人数超过目标上本科线的人数超过要求上专科线的人数超过98%。开展培优和补差的工作关注尖子生力争在__年的高考中再现地理学科的辉煌。

2.按质按量完成学校在创建工作中所下荙的各项工作。根据教学处和教务处各项工作计划高三地理科要求每位教师完成教育教学档案资料工作(包括教师个人计划、总结、教案、听课本、积分册;教研组计划、总结、教研

活动报表;科组计划、总结、教研活动报表、第二课堂活动报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工作80%以上的教师能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覆盖率50%以上;能纯熟制作开发课件,优化课堂教学。

3.按新高考的要求上好每一堂课,做到考点过关,能力过关。

三、工作要求

在第一轮复习中,坚持从严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钻研考纲和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着眼教材,建立必修概念系统网络,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

(1)全面了解教材,掌握重点。

(2)突出主干,落实基础,做好用好概念系统化。

(3)留意总结,特殊是地理事现象、规律分析与归纳。

2、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集体备课: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备课,要在掌握高考方向的基础上备课,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备课。

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聪明。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按学校安排本科组每周于周三下午第八节在五楼教师办公室进行。

(2)上课: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上好每一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因材施教,补差提优。要留意做到讲练结合。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3)课后反思:总结课堂得失,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在反思中求进步。

(4)完善听课制度,取长补短,年轻老师多向老教师学习,共同提高。

(5)遵照学校安排,坚持做好教学常规。

3、全面备考,习题精选、精练、精评

坚定执行学校提出的习题系列化教学要求,对

试题要精心组合。从不同的习题难度入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上合理安排学生训练时间。试题讲解要及时,要讲透,要留意解题方法,解题思路的培养,回元强调答题的

规范化,地理语言的专业化。提高学生的解题析题能力。

四.工作措施

为荙到今年的高考目标我们高三地理科a组决心:同心协力、齐抓共管;既要质量、又元数量。清楚措施如下:

1.充分利用每节课,对基础较差的同学还是以夯实基础为主,在高考中提高基础分;对基础较好的同学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学科能力,力争提高第二卷的分数。为荙到这一目的,我们全体高三教师要齐心协力,

对于地理书籍读书心得体会九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传统的地理教学偏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在教学中着眼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能力,可以让他们联系身边的事物来认识、获取地理知识。例如结合生活中南方民居多用尖顶,而西北民居多用平顶的事实来加深理解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

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越俎代疱,不包办代替,鼓励学生大胆动脑,大胆创造。不怕出错,不怕重复,让学生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过程中增知长智。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课堂上让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体会,得到能说会道的锻炼,并能和老师、同学经常性交流。例如在地理教学中,通过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独立提出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手,开展小论文、小制作、小调查、小发明等活动,让学生得到劳动成果的乐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深入细致的作风。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让学生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开辟智能活动空间,增大手脑活动频率。从中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得到美的感受。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是新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要的理念。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根本上说,学习生物、地理等文化科目,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并在改造利用环境的同时,协调与它的关系,达到“天人合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初一学生年龄较小,缺乏生活经验和生活技能,因此结合教材资源,如“野外迷路怎么办?”“地图定位与估算距离”等,对学生进行有关地理技能的训练,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生活能力,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更大程度地满足生存的需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