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数学定理证明的心得体会(优质10篇)
- 上传日期:2023-11-20 02:39:32 |
- ZTFB |
- 14页
总结让我明白了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需要更有计划和目标,不能盲目行动。写心得体会时,要尽量用具体的例子和事实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
数学定理证明的心得体会篇一
本节课是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学期第24章的最后一节内容,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位似的基础上,对位似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二次函数的平移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二次函数平移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点或图形的变换引起的坐标的变化规律,以及图形上的点的坐标的变化引起的图形变换,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轴对称、放大、缩小等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图形上的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其应用价值。
三、说教学的重点、难点。
本着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变换之间的关系.
(重点是依据只有掌握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变换之间的关系,才能理解和掌握图形的变换与坐标的变化。)。
教学难点: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变换的规律。
(难点是依据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变换规律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及学法上谈谈我的看法。
四、说教法。
结合本节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探究式、以及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知道下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思考,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知识的自我构建。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知识。
最后我具体来谈一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淡化难点,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我用的是课本76页的思考。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回顾学过的知识,做好新知识的衔接。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体会到将一个图形平移就是将这个图形上重要的点进行平移,从而得出图形平移后,坐标的变化规律。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
1、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变化有什么规律?(学生口答)。
问题。
1、的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点对称时坐标的变化规律,为问题2图形的对称奠定基础。淡化难点,使学生产生强劲的学习动力。
2、做出一个图形关于y轴的轴对称图形,并观察新图形的坐标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动手操作,后小组交流,总结规律)。
问题2的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得出规律,体验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探究二:
1、是课本78页的思考。
问题一的设计意图:一方面,回顾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为下面的问题2做铺垫。
2、观察三角形的顶点坐标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交流结果)。
问题2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将上次探究的经验应用于本问题的解决中,实现知识的升华,实现学生的再次创新。
(三)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评价反思引导学生概括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知识进行梳理,这样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四)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的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因此这节课的板书设计我主要采用表格让学生看了一目了然。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
(五)布置作业:
针对九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对作业进行分层布置,布置了必做题和选做题,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我布置的本节课的作业是:
必做:78页1、2题。
选做:在一次“寻宝”游戏中,寻宝人已经找到了坐标为a(4,5)和b(-4,5)的两个点,并且知道藏宝地点坐标为(2,3),除此之外还不知道2其他信息,如何确定坐标系找到“宝藏”?画出图形。
结束语: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本节课我采用集体讨论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一些初浅的认识和想法,有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导。谢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数学定理证明的心得体会篇二
数学中值定理是微积分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定理,它是由法国数学家柯西于19世纪提出的。这个定理使用了微积分中的中值定理,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函数在一定条件下的平均变化率和瞬时变化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学习和应用这个定理,我深深感受到了它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下我对数学中值定理的心得体会。
首先,数学中值定理让我了解到了函数的意义和特性。一个函数是由定义域和值域组成的,它可以用来描述一个物体或一种现象的规律。数学中值定理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函数在某个区间上连续,且在这个区间的两个端点处的函数值不相等,那么总会有一个点,使得这个点处的瞬时变化率与整个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相等。这个点就是函数在这个区间上的某个中值点。通过理解这个定理,我明白了函数在不同区间上的变化规律,同时也加深了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其次,数学中值定理的应用让我喜欢上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学习数学中值定理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将问题转化为函数的形式,然后通过求导和使用中值定理来得到问题的解答。这个过程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数学计算和逻辑推理,让我养成了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数学中值定理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从物理学到经济学,从工程学到医学,几乎所有领域都会涉及到这个定理。掌握了数学中值定理,我们就可以通过数学的工具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计算速度、估计函数的零点等等。
此外,数学中值定理也给我带来了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数学是一门充满惊奇和魅力的学科,它蕴含着许多深奥的定理和漂亮的证明。而数学中值定理正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这个定理深入浅出地展示了函数的某些特性和性质,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描绘函数。我常常会被这些数学定理和推论所吸引,想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探索。数学中值定理不仅仅是一条定理,更是触发我对数学深入思考的催化剂。
最后,通过学习和应用数学中值定理,我意识到了数学的价值和重要性。数学是一门普适的学科,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中值定理作为微积分的基础知识,是我们深入理解微积分的关键。而微积分作为数学的一支重要分支,又是许多学科的基石。因此,学好数学中值定理不仅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必要条件,更是我们继续深入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数学中值定理的掌握不仅能为我们的学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能够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综上所述,数学中值定理是一条微积分中非常重要的定理,它提供了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平均变化率和瞬时变化率之间的联系。通过学习和应用这个定理,我认识到了函数的意义和特性,喜欢上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对数学产生了更深的兴趣,并认识到了数学的价值和重要性。数学中值定理不仅仅是一条定理,更是一扇通往数学世界的大门,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探索数学无穷的魅力。
数学定理证明的心得体会篇三
数学中值定理是微积分中的重要定理之一,它在求解函数的极值、证明存在性问题以及分析曲线的性质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学习与应用中值定理,我不仅加深了对数学的理解,而且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也有了新的思路。本文将就中值定理在函数极值、存在性和曲线分析中的应用,以及我在学习中的体会进行总结。
首先,中值定理在函数极值的求解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值定理表明,如果函数在一个闭区间上连续,且在开区间上可导,那么这个函数在闭区间上必然存在一个点,使得该点的导数等于函数在两个端点上的导数之差的比值。这个点就是函数在该区间上的驻点,即极值点。通过使用中值定理,我们可以先求出函数在区间两个端点上的导数值,然后找出使得导数值等于这个比值的驻点,从而得到函数的极值点。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它不需要我们对函数图像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只需要计算两个导数值和比值即可。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加简便地求得函数的极值点,为后续的推导和分析提供了基础。
其次,中值定理在证明存在性问题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某些复杂的函数,我们很难直接证明它们在某个区间上存在某个特定的性质。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证明这个函数在此区间上满足中值定理的条件,那么根据中值定理的结论,我们就可以得到该性质的存在性。这是因为中值定理告诉我们,只要函数满足一定的连续性和可导性条件,就必然存在某个点满足特定的性质。因此,通过运用中值定理,我们可以将原本复杂的存在性问题转化为更加直观和易于处理的中值定理条件问题,从而简化了证明的难度和复杂度。
最后,中值定理在曲线分析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研究曲线的性态时,我们常常需要分析函数图像的变化趋势、拐点、凹凸性和极值等等。而中值定理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图像上的特殊点,进而揭示曲线的内在规律。例如,在研究一条函数曲线的拐点时,我们可以通过中值定理找出曲线在某个区间上的驻点,然后进一步分析这个驻点的二阶导数情况,从而判断出拐点的存在与否。这种将中值定理与导数相关性质相结合的方法,使我们在曲线的分析中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函数的行为规律,为我们研究曲线提供了更多的线索和信息。
总之,中值定理在数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对于求解函数极值、证明存在性问题以及分析曲线的性质具有重要的帮助。通过学习和应用中值定理,我不仅加深了对数学原理的理解,而且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方法。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数学知识,并且将中值定理这一重要的数学工具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以期探索出更多数学的奥妙。
数学定理证明的心得体会篇四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
2、了解勾股定理的内容。
3、能利用已知两边求直角三角形另一边的长。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图活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发展形象思维。
2、在探索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索的结果。
情感与态度:
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对比介绍我国古代和西方数学家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情感,激励学生奋发学习。
2、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结论的快乐,锻炼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难点:用拼图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几何图形的分析能力已初步形成。部分学生解题思维能力比较高,能够正确归纳所学知识,通过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能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四、教学策略。
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采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和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航天员在太空中遇到外星人时,用什么语言进行沟通”导入新课,让孩子们尽情发挥他们的想象.而华罗庚建议可以用勾股定理的图形进行和外星人沟通,为什么呢?通过一段vcr说明原因。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兴趣,从而较自然的引入课题。
新知探究。
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相传在2500年以前,他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地砖铺成的地面反映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
(1)同学们,请你也来观察下图中的地面,看看能发现些什么?
(2)你能找出图18.1-1中正方形1、2、3面积之间的关系吗?
通过讲述故事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如图,每个小方格代表1个单位面积,我们分别以a,b,c三边为边长作正方形。
回答以下内容:
(1)想一想,怎样利用小方格计算正方形a、b、c面积?
(2)怎样求出正方形面积c?
(3)观察所得的各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4)将正方形a,b,c分别移开,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边长a,b,c有何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将边不在格线上的图形转化为边在格线上的图形,以便于计算图形面积.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发现新知。
探究交流归纳。
拼图验证加深理解。
如图,每个小方格代表1个单位面积,我们分别以a,b,c三边为边长作正方形。
回答以下内容:
(1)想一想,怎样利用小方格计算正方形p、q、r的面积?
(2)怎样求出正方形面积r?
(3)观察所得的各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4)将正方形p,q,r分别移开,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边长a,b,c有何数量关系?
由以上两问题可得猜想: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而猜想要通过证明才能成为定理。
活动探究:
(1)让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拼图。
(2)多媒体课件展示拼图过程及证明过程理解数学的严密性。
从特殊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过渡到一般的直角三角形。
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及探索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相互欣赏、争辩、互助中得到提高。
通过这些实际操作,学生进行一步加深对数形结合的理解,拼图也会产生感性认识,也为论证勾股定理做好准备。
利用分组讨论,加强合作意识。
1、经历所拼图形与多媒体展示图形的联系与区别。
2、加强数学严密教育,从而更好地理解代数与图形相结合。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应用新知这个环节,我把以往的单纯求解边长之类的题目换成了几个运用勾股定理来解决问题的古算题。
把生活中的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让学生了解丰富变幻的图形世界,培养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探索问题,解决实际的能力。
回顾小结整体感知。
在最后的小结中,不但对知识进行小结更对方法要进行小节,还可向学生介绍了美丽的图案毕达哥拉斯树,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其实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进一步发现数学的另一种美。
学生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小结,领会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梳理所学内容,形成完整知识结构,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布置作业巩固加深。
必做题:
1.完成课本习题1,2,3题。
选做题:
针对学生认知的差异设计了有层次的作业题,既使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让感兴趣的学生课后探索,感受数学证明的灵活、优美与精巧,感受勾股定理的丰富文化。
数学定理证明的心得体会篇五
该部分包括两个定理:变限积分求导定理和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变限积分求导定理的条件是变上限积分函数的被积函数在闭区间连续,结论可以形式地理解为变上限积分函数的导数为把积分号扔掉,并用积分上限替换被积函数的自变量。注意该求导公式对闭区间成立,而闭区间上的导数要区别对待:对应开区间上每一点的导数是一类,而区间端点处的导数属单侧导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我们先考虑变上限积分函数在开区间上任意点x处的导数。一点的导数仍用导数定义考虑。至于导数定义这个极限式如何化简,笔者就不能剥夺读者思考的权利了。单侧导数类似考虑。
“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是联系微分学与积分学的桥梁,它是微积分中最基本的公式之一。它证明了微分与积分是可逆运算,同时在理论上标志着微积分完整体系的形成,从此微积分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这段话精彩地指出了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在高数中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多数考生能熟练运用该公式计算定积分。不过,提起该公式的证明,熟悉的考生并不多。
该公式和变限积分求导定理的公共条件是函数f(x)在闭区间连续,该公式的另一个条件是f(x)为f(x)在闭区间上的一个原函数,结论是f(x)在该区间上的定积分等于其原函数在区间端点处的函数值的差。该公式的证明要用到变限积分求导定理。若该公式的条件成立,则不难判断变限积分求导定理的条件成立,故变限积分求导定理的结论成立。注意到该公式的另一个条件提到了原函数,那么我们把变限积分求导定理的结论用原函数的语言描述一下,即f(x)对应的变上限积分函数为f(x)在闭区间上的另一个原函数。根据原函数的概念,我们知道同一个函数的两个原函数之间只差个常数,所以f(x)等于f(x)的变上限积分函数加某个常数c。万事俱备,只差写一下。将该公式右侧的表达式结合推出的等式变形,不难得出结论。
2017考研数学一、二、三适用专业有哪些。
2016考研数学试题特点及2017考研复习建议。
2017考研高数求极限的16个方法及常考题型。
数学定理证明的心得体会篇六
数学中值定理是微积分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是高中数学学习中的关键内容之一。通过学习和运用中值定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本文将对数学中值定理进行探讨,分享个人对中值定理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背景。
数学中值定理包含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和柯西中值定理三个部分。尽管这三个定理的表述和条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核心思想,即在某些条件下,函数在某个点或某个区间内必然存在某个特殊的取值。这些定理在微积分中的应用相当广泛,可以用于证明一些重要的定理和推导出一些重要的公式。
第三段:理解中值定理的重要性。
理解中值定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值定理提供了一种探究函数变化规律的方法。通过确定某个特殊取值点,可以推断出函数的最值、极值、单调性等性质,进而对函数的行为有更深入的认识。其次,中值定理与求导和微分息息相关。中值定理的证明往往依赖于导数和微分的性质,因此,通过学习中值定理可以提升对求导和微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此外,中值定理也是其他数学定理的基础。许多重要的数学定理,如泰勒定理、洛必达法则等,都是从中值定理推导而来的。
在学习中值定理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它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应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来证明函数的不等式。通过找到适当的辅助函数,并运用中值定理,可以很方便地得到不等式两边的差值关系。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证明函数$f(x)=2x^3-11x^2+16x+5$在区间$[1,3]$上单调递增。通过计算$f'(x)=6x^2-22x+16$,我发现函数在区间$[1,3]$上是连续的,然后我在该区间内找到辅助函数$g(x)=6x-22$。接着,根据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我得到了$f(x)$在区间$[1,3]$上单调递增的结论。这个例子充分展示了中值定理在解决函数性质问题中的威力。
通过学习和运用中值定理,我深刻领悟到数学的美妙和智慧。中值定理给了我们一种探索函数本质的方法,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然而,中值定理并不只是一个在数学课堂上学习和应用的理论工具,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运用中值定理的思想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我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结:
数学中值定理作为微积分的关键内容,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函数的性质和变化规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深入学习和运用,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微积分的核心思想和方法,还可以提高我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我们应该在学习中值定理的过程中,注重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思想,以期能够更好地应用和发展数学知识。
数学定理证明的心得体会篇七
很多几何证明题的思路往往是填加辅助线,分析已知、求证与图形,探索证明。
对于证明题,有三种思考方式:
(1)正向思维。对于一般简单的题目,我们正向思考,轻而易举可以做出,这里就不详细讲述了。
(2)逆向思维。顾名思义,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在初中数学中,逆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在证明题中体现的更加明显。
同学们认真读完一道题的题干后,不知道从何入手,建议你从结论出发。
例如:
可以有这样的思考过程:要证明某两条边相等,那么结合图形可以看出,只要证出某两个三角形相等即可;要证三角形全等,结合所给的条件,看还缺少什么条件需要证明,证明这个条件又需要怎样做辅助线,这样思考下去……这样我们就找到了解题的思路,然后把过程正着写出来就可以了。
(3)正逆结合。对于从结论很难分析出思路的题目,可以结合结论和已知条件认真的分析。
初中数学中,一般所给的已知条件都是解题过程中要用到的,所以可以从已知条件中寻找思路,比如给我们三角形某边中点,我们就要想到是否要连出中位线,或者是否要用到中点倍长法。给我们梯形,我们就要想到是否要做高,或平移腰,或平移对角线,或补形等等。正逆结合,战无不胜。
证明题要用到。
哪些原理?
下面归类一下,多做练习,熟能生巧,遇到几何证明题能想到采用哪一类型原理来解决问题。
一、证明两线段相等。
1.两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相等。
2.同一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3.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的高平分底边。
4.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或对角线被交点分成的两段相等。
5.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到三顶点距离相等。
6.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段距离相等。
7.角平分线上任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8.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且平行于第三边的直线分第二边所成的线段相等。
9.同圆(或等圆)中等弧所对的弦或与圆心等距的两弦或等圆心角、圆周角所对的弦相等。
10.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的切线长相等或圆内垂直于直径的弦被直径分成的两段相等。
11.两前项(或两后项)相等的比例式中的两后项(或两前项)相等。
12.两圆的内(外)公切线的长相等。
13.等于同一线段的两条线段相等。
二、证明两个角相等。
1.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同一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3.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上的中线(或高)平分顶角。
4.两条平行线的同位角、内错角或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6.同圆(或圆)中,等弦(或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圆周角相等,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7.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8.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9.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内对角。
10.等于同一角的两个角相等。
三、证明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或底边的中线垂直于底边。
2.三角形中一边的中线若等于这边一半,则这一边所对的角是直角。
3.在一个三角形中,若有两个角互余,则第三个角是直角。
4.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5.一条直线垂直于平行线中的一条,则必垂直于另一条。
6.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则两直线垂直。
7.利用到一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8.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9.利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10.在圆中平分弦(或弧)的直径垂直于弦。
11.利用半圆上的圆周角是直角。
四、证明两直线平行。
1.垂直于同一直线的各直线平行。
2.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的两直线平行。
3.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
4.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
5.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
6.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7.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延长线)所得的线段对应成比例,则这条直线平行于第三边。
五、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
1.作两条线段的和,证明与第三条线段相等。
2.在第三条线段上截取一段等于第一条线段,证明余下部分等于第二条线段。
3.延长短线段为其二倍,再证明它与较长的线段相等。
4.取长线段的中点,再证其一半等于短线段。
5.利用一些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三角形的重心、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
六、证明角的和差倍分。
1.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思路相同。
2.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七、证明线段不等。
1.同一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
2.垂线段最短。
3.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在两个三角形中有两边分别相等而夹角不等,则夹角大的第三边大。
5.同圆或等圆中,弧大弦大,弦心距小。
6.全量大于它的任何一部分。
八、证明两角的不等。
1.同一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
2.三角形的外角大于和它不相邻的任一内角。
3.在两个三角形中有两边分别相等,第三边不等,第三边大的,两边的夹角也大。
4.同圆或等圆中,弧大则圆周角、圆心角大。
5.全量大于它的任何一部分。
九、证明比例式或等积式。
1.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成比例。
2.利用内外角平分线定理。
3.平行线截线段成比例。
4.直角三角形中的比例中项定理即射影定理。
5.与圆有关的比例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
6.利用比利式或等积式化得。
十、证明四点共圆。
1.对角互补的四边形的顶点共圆。
2.外角等于内对角的四边形内接于圆。
3.同底边等顶角的三角形的顶点共圆(顶角在底边的同侧)。
4.同斜边的直角三角形的顶点共圆。
5.到顶点距离相等的各点共圆。
数学定理证明的心得体会篇八
这一部分内容比较丰富,包括费马引理、罗尔定理、拉格朗日定理、柯西定理和泰勒中值定理。除泰勒中值定理外,其它定理要求会证。
费马引理的条件有两个:1.f'(x0)存在2.f(x0)为f(x)的极值,结论为f'(x0)=0。考虑函数在一点的导数,用什么方法?自然想到导数定义。我们可以按照导数定义写出f'(x0)的极限形式。往下如何推理?关键要看第二个条件怎么用。“f(x0)为f(x)的极值”翻译成数学语言即f(x)-f(x0)0(或0),对x0的某去心邻域成立。结合导数定义式中函数部分表达式,不难想到考虑函数部分的正负号。若能得出函数部分的符号,如何得到极限值的符号呢?极限的保号性是个桥梁。
费马引理中的“引理”包含着引出其它定理之意。那么它引出的定理就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罗尔定理。若在微分中值定理这部分推举一个考频最高的,那罗尔定理当之无愧。该定理的条件和结论想必各位都比较熟悉。条件有三:“闭区间连续”、“开区间可导”和“端值相等”,结论是在开区间存在一点(即所谓的中值),使得函数在该点的导数为0。该定理的证明不好理解,需认真体会:条件怎么用?如何和结论建立联系?当然,我们现在讨论该定理的证明是“马后炮”式的:已经有了证明过程,我们看看怎么去理解掌握。如果在罗尔生活的时代,证出该定理,那可是十足的创新,是要流芳百世的。
前面提过费马引理的条件有两个——“可导”和“取极值”,“可导”不难判断是成立的,那么“取极值”呢?似乎不能由条件直接得到。那么我们看看哪个条件可能和极值产生联系。注意到罗尔定理的第一个条件是函数在闭区间上连续。我们知道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有很好的性质,哪条性质和极值有联系呢?不难想到最值定理。那么最值和极值是什么关系?这个点需要想清楚,因为直接影响下面推理的走向。结论是:若最值取在区间内部,则最值为极值;若最值均取在区间端点,则最值不为极值。那么接下来,分两种情况讨论即可:若最值取在区间内部,此种情况下费马引理条件完全成立,不难得出结论;若最值均取在区间端点,注意到已知条件第三条告诉我们端点函数值相等,由此推出函数在整个闭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等,这意味着函数在整个区间的表达式恒为常数,那在开区间上任取一点都能使结论成立。
拉格朗日定理和柯西定理是用罗尔定理证出来的。掌握这两个定理的证明有一箭双雕的效果:真题中直接考过拉格朗日定理的证明,若再考这些原定理,那自然驾轻就熟;此外,这两个的定理的证明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基本思路,适用于证其它结论。
以拉格朗日定理的证明为例,既然用罗尔定理证,那我们对比一下两个定理的结论。罗尔定理的结论等号右侧为零。我们可以考虑在草稿纸上对拉格朗日定理的结论作变形,变成罗尔定理结论的形式,移项即可。接下来,要从变形后的式子读出是对哪个函数用罗尔定理的结果。这就是构造辅助函数的过程——看等号左侧的式子是哪个函数求导后,把x换成中值的结果。这个过程有点像犯罪现场调查:根据这个犯罪现场,反推嫌疑人是谁。当然,构造辅助函数远比破案要简单,简单的题目直接观察;复杂一些的,可以把中值换成x,再对得到的函数求不定积分。
数学定理证明的心得体会篇九
这一部分内容比较丰富,包括费马引理、罗尔定理、拉格朗日定理、柯西定理和泰勒中值定理。除泰勒中值定理外,其它定理要求会证。
费马引理的条件有两个:1.f'(x0)存在2.f(x0)为f(x)的极值,结论为f'(x0)=0。考虑函数在一点的导数,用什么方法?自然想到导数定义。我们可以按照导数定义写出f'(x0)的极限形式。往下如何推理?关键要看第二个条件怎么用。“f(x0)为f(x)的极值”翻译成数学语言即f(x)-f(x0)0(或0),对x0的某去心邻域成立。结合导数定义式中函数部分表达式,不难想到考虑函数部分的正负号。若能得出函数部分的符号,如何得到极限值的符号呢?极限的保号性是个桥梁。
费马引理中的“引理”包含着引出其它定理之意。那么它引出的定理就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罗尔定理。若在微分中值定理这部分推举一个考频最高的,那罗尔定理当之无愧。该定理的条件和结论想必各位都比较熟悉。条件有三:“闭区间连续”、“开区间可导”和“端值相等”,结论是在开区间存在一点(即所谓的中值),使得函数在该点的导数为0。
该定理的证明不好理解,需认真体会:条件怎么用?如何和结论建立联系?当然,我们现在讨论该定理的证明是“马后炮”式的:已经有了证明过程,我们看看怎么去理解掌握。如果在罗尔生活的时代,证出该定理,那可是十足的创新,是要流芳百世的。
前面提过费马引理的条件有两个——“可导”和“取极值”,“可导”不难判断是成立的,那么“取极值”呢?似乎不能由条件直接得到。那么我们看看哪个条件可能和极值产生联系。注意到罗尔定理的第一个条件是函数在闭区间上连续。我们知道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有很好的性质,哪条性质和极值有联系呢?不难想到最值定理。
那么最值和极值是什么关系?这个点需要想清楚,因为直接影响下面推理的走向。结论是:若最值取在区间内部,则最值为极值;若最值均取在区间端点,则最值不为极值。那么接下来,分两种情况讨论即可:若最值取在区间内部,此种情况下费马引理条件完全成立,不难得出结论;若最值均取在区间端点,注意到已知条件第三条告诉我们端点函数值相等,由此推出函数在整个闭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等,这意味着函数在整个区间的表达式恒为常数,那在开区间上任取一点都能使结论成立。
拉格朗日定理和柯西定理是用罗尔定理证出来的。掌握这两个定理的证明有一箭双雕的效果:真题中直接考过拉格朗日定理的证明,若再考这些原定理,那自然驾轻就熟;此外,这两个的定理的证明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基本思路,适用于证其它结论。
以拉格朗日定理的证明为例,既然用罗尔定理证,那我们对比一下两个定理的结论。罗尔定理的结论等号右侧为零。我们可以考虑在草稿纸上对拉格朗日定理的结论作变形,变成罗尔定理结论的形式,移项即可。接下来,要从变形后的式子读出是对哪个函数用罗尔定理的结果。这就是构造辅助函数的过程——看等号左侧的式子是哪个函数求导后,把x换成中值的结果。这个过程有点像犯罪现场调查:根据这个犯罪现场,反推嫌疑人是谁。当然,构造辅助函数远比破案要简单,简单的题目直接观察;复杂一些的,可以把中值换成x,再对得到的函数求不定积分。
2015年真题考了一个证明题:证明两个函数乘积的导数公式。几乎每位同学都对这个公式怎么用比较熟悉,而对它怎么来的较为陌生。实际上,从授课的角度,这种在2015年前从未考过的基本公式的证明,一般只会在基础阶段讲到。如果这个阶段的考生带着急功近利的心态只关注结论怎么用,而不关心结论怎么来的,那很可能从未认真思考过该公式的证明过程,进而在考场上变得很被动。这里给2017考研学子提个醒:要重视基础阶段的复习,那些真题中未考过的重要结论的证明,有可能考到,不要放过。
当然,该公式的证明并不难。先考虑f(x)*g(x)在点x0处的导数。函数在一点的导数自然用导数定义考察,可以按照导数定义写出一个极限式子。该极限为“0分之0”型,但不能用洛必达法则,因为分子的导数不好算(乘积的导数公式恰好是要证的,不能用!)。利用数学上常用的拼凑之法,加一项,减一项。这个“无中生有”的项要和前后都有联系,便于提公因子。之后分子的四项两两配对,除以分母后考虑极限,不难得出结果。再由x0的任意性,便得到了f(x)*g(x)在任意点的导数公式。
该定理条件是定积分的被积函数在积分区间(闭区间)上连续,结论可以形式地记成该定积分等于把被积函数拎到积分号外面,并把积分变量x换成中值。如何证明?可能有同学想到用微分中值定理,理由是微分相关定理的结论中含有中值。可以按照此思路往下分析,不过更易理解的思路是考虑连续相关定理(介值定理和零点存在定理),理由更充分些:上述两个连续相关定理的结论中不但含有中值而且不含导数,而待证的积分中值定理的结论也是含有中值但不含导数。
若我们选择了用连续相关定理去证,那么到底选择哪个定理呢?这里有个小的技巧——看中值是位于闭区间还是开区间。介值定理和零点存在定理的结论中的中值分别位于闭区间和开区间,而待证的积分中值定理的结论中的中值位于闭区间。那么何去何从,已经不言自明了。
若顺利选中了介值定理,那么往下如何推理呢?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介值定理和积分中值定理的结论:介值定理的结论的等式一边为某点处的函数值,而等号另一边为常数a。我们自然想到把积分中值定理的结论朝以上的形式变形。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区间长度,就能达到我们的要求。当然,变形后等号一侧含有积分的式子的长相还是挺有迷惑性的,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看清楚定积分的值是一个数,进而定积分除以区间长度后仍为一个数。这个数就相当于介值定理结论中的a。
接下来如何推理,这就考察各位对介值定理的熟悉程度了。该定理条件有二:1.函数在闭区间连续,2.实数a位于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结论是该实数能被取到(即a为闭区间上某点的函数值)。再看若积分中值定理的条件成立否能推出介值定理的条件成立。函数的连续性不难判断,仅需说明定积分除以区间长度这个实数位于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即可。而要考察一个定积分的值的范围,不难想到比较定理(或估值定理)。
该部分包括两个定理:变限积分求导定理和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变限积分求导定理的条件是变上限积分函数的被积函数在闭区间连续,结论可以形式地理解为变上限积分函数的导数为把积分号扔掉,并用积分上限替换被积函数的自变量。注意该求导公式对闭区间成立,而闭区间上的导数要区别对待:对应开区间上每一点的导数是一类,而区间端点处的导数属单侧导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我们先考虑变上限积分函数在开区间上任意点x处的导数。一点的导数仍用导数定义考虑。至于导数定义这个极限式如何化简,笔者就不能剥夺读者思考的权利了。单侧导数类似考虑。
“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是联系微分学与积分学的桥梁,它是微积分中最基本的公式之一。它证明了微分与积分是可逆运算,同时在理论上标志着微积分完整体系的形成,从此微积分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这段话精彩地指出了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在高数中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多数考生能熟练运用该公式计算定积分。不过,提起该公式的证明,熟悉的考生并不多。
该公式和变限积分求导定理的公共条件是函数f(x)在闭区间连续,该公式的另一个条件是f(x)为f(x)在闭区间上的一个原函数,结论是f(x)在该区间上的定积分等于其原函数在区间端点处的函数值的差。该公式的证明要用到变限积分求导定理。若该公式的条件成立,则不难判断变限积分求导定理的条件成立,故变限积分求导定理的结论成立。
注意到该公式的另一个条件提到了原函数,那么我们把变限积分求导定理的结论用原函数的语言描述一下,即f(x)对应的变上限积分函数为f(x)在闭区间上的另一个原函数。根据原函数的概念,我们知道同一个函数的两个原函数之间只差个常数,所以f(x)等于f(x)的变上限积分函数加某个常数c。万事俱备,只差写一下。将该公式右侧的表达式结合推出的等式变形,不难得出结论。
数学定理证明的心得体会篇十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学生恋爱调研心得体会大学简短(大全17篇)
- 地产线上卖房培训心得体会报告 卖房培训心得简短(八篇)
- 最新小学数学帮扶听课心得体会怎么写(优秀17篇)
- 学科融合课堂研究心得体会和感想 学科融合课堂研究心得体会和感想作文(6篇)
- 2023年北京冬奥残奥心得体会(通用18篇)
- 乡镇基层宣传干心得体会精选(精选15篇)
- 最新法的责任心得体会范本(通用10篇)
- 加入研会有什么心得体会(精选8篇)
- 最新空调制冷设计心得体会范文(通用9篇)
- 2023年政府办干部讲堂心得体会怎么写(模板13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