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习端午粽的心得体会怎么写(优秀15篇)

  • 上传日期:2023-11-09 19:02:37 |
  • ZTFB |
  • 13页

心得体会的写作要求结合实际、具体和有针对性,能够给读者以启示和思考。在写心得体会时,可以运用具体事例、个人感受等方式来增加可读性。下面是一些有关心得体会的范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端午粽的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一

“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又是一年粽叶飘香的时节,心连楚国、心系百姓的屈原已投身汨罗江数千年,可“挂艾叶菖蒲、吃粽子、赛龙舟”纪念行为却代代相传,成为最具生命力和特色的传统风俗之一。

随着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的不断提升,“网红”馅儿粽子一个接一个地出现,极大地满足了人民对舌尖上“美好生活”的追求。人民在物质生活丰富之后,精神生活的追求也日益提高。党员干部面对“群众”馅儿粽子时,需要理清群众“操心事”,了解群众“烦心事”,解决群众“揪心事”,方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一根一根解开粽线,理清群众不同“纠缠”的“操心事”。

群众事无小事,城乡基础教育、基层医疗卫生、饮水安全、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幼教养老、防御自然灾害等民生问题内容繁多,看似宏大遥远,却是一件件具体的事、群众身边的事,需日日操心、应付。许多在他人看来无足轻重的问题,却可能使挣扎在生存、温饱线上的群众忙碌多日、操心多时,可能是子女上学远、艰的问题,亦或是纯粹靠天吃饭、收入凭运气的问题……在脱贫攻坚宏大图景里,“一个也不能少,一户也不能落!”但一个人、一户人的力量终归是渺小的,更何况,“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深陷泥潭的人往往难以自救。“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这时有他人的帮扶,帮助理清“操心事”则很大程度上能够做到事半功倍。此时,党员干部们若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细心、耐心贴近群众生活,“拉家常”,理思路、清障碍,解开“缠绕”人民群众福祉的具体的“乱麻杂绳”,就会为民谋到真正的福利,增加真正的福祉。

一片一片揭开粽叶,了解群众不同“色彩”的“烦心事”。

“问政于民方知得失,问需于民方知冷暖。”每个家庭的“烦心事”各不相同,且还存在着“庙堂”和“江湖”的客观距离和主观思想差距,非“亲耳所听”“亲眼所见”则会存在事物本身被“人言”等“粽叶”所遮盖。只有多到群众身边走走,“沉下去”去,听听百姓的心声,深入调查了解,才有可能看见“粽肉”,了解到难题陈题,并且找得具体、找得全面、找得准确。当然,到基层走访调研绝不是为了听“讴歌赞语”,也不能仅看见“粽叶”就返,而是要通过“拉家常”等方式真正为民办事、为民造福,用朴素易懂的话沟通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所忧烦,从家长里短、日常身边事上聊起——细聊些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产业融合发展、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问题;细聊柴米油盐酱醋茶等家庭琐事……“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在一步步深入基层中,在一层层揭开“粽叶”下,了解到“粽叶”遮盖下各项政策措施具体落实情况、带来的改变,了解到“粽叶”遮盖下仍存在的“各色”问题。

一口一口吃掉粽子,解决群众不同“口味”的“揪心事”。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拥有勇于承担的精神境界和历史担当,“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面对不同“口味”的“揪心事”就要拿出不同的解决之道。在教育致贫这一“口味”上,就要结合实际细究交通、午餐、学杂费等具体事项;在因病致贫返贫这一“口味”中,就应思索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入医疗体系解决报销问题等……针对具体可操作的存在的问题,用具体行动去解决,去践行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做好“答卷人”应做好的“答卷”,真正提升每个家庭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真正做到“遇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群众不认可不罢休”,将“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评判自己“吃粽子是否干净、利落”的唯一标准。

“民为水,君为舟,水亦能载舟,又能覆舟”,各党员干部必须主动沉下身子,全程跟踪,参与到底,饿了就吃一口“群众”馅儿的粽子,夯足力气后再深入到田间地头,深入到群众堆儿!

学习端午粽的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二

学习是最好的继承,继承是最好的纪念。党员干部唯有从“屈原”精神中体悟践行从政之道,才干保持一股劲气干出一番业绩守住一份清白,才干真正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为镜,坚定信念跟党走。“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诚为天下倡。”屈原一生忠君爱国,纵死不悔。他始终怀着为国尽忠的信念,为了追求国家富强而殚精竭虑,即使屡遭离间屡遭流放仍不改其志,直至投身汨罗江,以身许国。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员干部要以屈原为镜,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始终保持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坚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亮,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

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为镜,人民至上暖民心。人民是历史的创新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屈原对百姓充满深厚感情,他以民为本,为民请命,不惜触犯贵族垄断集团利益,这在封建社会难能可贵,但最终以失败告终,令人嗟叹。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党员干部要把人民至上落实到“六稳”“六保”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具体工作中,努力干出能够获得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业绩。

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为镜,清正廉洁作表率。为官先为人,修为先修身。屈原所处的楚国朝廷腐败奸臣当道,他“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始终坚守高贵节操秉持清醒自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列宁在十月革命前,以天空为屋顶,以草地为地板,以树桩为椅子,在拉兹里夫湖畔最简陋最朴素的“办公室”写出了伟大著作[国家与革命],有力指导了俄国革命。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古训,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敬畏之心,“经济上不伸手生活上不丢丑”,练就“百毒不侵”的金刚不坏之身。

斯人已去,风范犹存。党员干部惟独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恪尽职守,两袖清风,才干真正“声”传山野间“影”留群众心。

学习端午粽的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三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立即来临,相信全体党员干部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回去和家人团聚,品尝可口的粽子。新奇美味的“三德”牌粽子已包好,望全体党员干部及时品尝。

第一款粽子“明大德”,包含了爱国为民情怀。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毅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亮,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弘扬“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将人民群众装在心里记在脑里,时刻想百姓之所难,解百姓之所困,努力做到“俯首甘为孺子牛”。

第二款粽子“守公德”,融入了为民服务宗旨。党员干部是人民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基本公德要求,守公德就要强化宗旨意识,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绝不以权谋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俯下身子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就是我们对奋斗目标的庄重承诺,摆正自己同人民群众的位置,惟独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才干把自己的根扎进群众的土壤里,才干在一言一行中守好公德,建立不可动摇的根基。

第三款粽子“严私德”,蕴含了律己修身的习惯。一轮明月挂长空,万家灯火印心尖。每一位执政者都想干成事不出事。看似简简单单的几个字,要做到却不是那么简单。年轻公务员从一开始就要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于人民。有些党员干部,看着身边的朋友一夜暴富,看着工程老板豪车往来,心里边就不平衡不自在。纵观各地查处的贪官,很多都是心里边的不平衡在作祟,在朋友交往中抵制不住糖衣炮弹的攻击,在工作往来中坚守不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没有管住自己的手家人的手下属的手,手乱伸事乱做人乱为,最终只会锒铛入狱丧失自由。因此,保守清廉严守私德是每一位年轻公务员的紧箍咒,惟独常念叨常提醒常敲打,才干走对正路少走歪路正气直行,才干做到心底无私乾坤宽。

学习端午粽的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四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端午节以其独特的节庆形式和丰富多彩的习俗广为人知。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的快速流通,许多人对端午节的了解仅限于吃粽子、赛龙舟等表面的习俗,对其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却知之甚少。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特意学习了端午节相关的知识,下面我将从对端午节起源的了解、习俗的认识、粽子的制作、龙舟赛的参与、以及习俗的现代意义等方面,分享一些我在学习端午节知识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对于认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据史书记载,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战国时期,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的逝世,人们为避免他的尸体被鱼虾啮食,纷纷将粽子扔进河里喂鱼,同时还在船上划船以驱散鱼虾。这便演变成了端午节的粽子食用和龙舟赛的习俗。通过了解端午节的起源,我深感传统的节日与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其背后蕴含着人们的智慧与情感。

其次,我认识到端午节的习俗在传承民族文化、加强社区凝聚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端午节是一个展示家族团结与和谐的时刻,在这一天,家人们共同制作粽子,品尝美食,共同欢度节日,加深亲情。同时,社区举办的龙舟赛活动也成为了社区民众相聚一堂、共同参与的盛事,增进了邻里之间的交流和友谊。在这样的习俗中,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团结,也看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强大凝聚力。

另外,我还学会了制作粽子。经过向长辈请教和查阅相关资料,我掌握了一些制作粽子的技巧。制作粽子并不容易,从选材到包裹,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耐心和细致。通过亲手制作,我更深刻地体会到每一个粽子背后的传统文化与情感。与此同时,我也意识到制作粽子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龙舟赛是端午节的一大特色,它代表着力量和勇气。我有幸参加了一次龙舟赛的活动,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队伍之间的合作和默契。每个人都分工合作,配合默契,全力以赴。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团队的力量,以及通过团结合作可以战胜困难和取得成功。龙舟赛不仅仅是一项竞技项目,更是传承中华民族团结精神的一种形式。

最后,我认识到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端午节的习俗不仅仅是一场狂欢,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践行和传承。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人们可通过参与端午节的庆祝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传递着对家人的关爱和对祖国的热爱。同时,从传统文化中获取灵感,也能够激发个人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要不断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不断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在现代社会大放异彩的文化英才。”

学习端午节知识,使我对这一传统节日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我深切感受到端午节不仅仅是一次短暂的庆典活动,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通过学习和参与其中,我更加懂得了传统习俗所蕴含的智慧和内涵,也更加珍视和热爱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将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让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在我们心中永久发扬光大。

学习端午粽的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五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是赛龙舟和吃粽子,但它的形成是历史悠久的,源远流长的传说和故事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端午节最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是庆祝和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生日。在屈原去世后,人们哀悼他的离去,将粽子投入江中,以示哀思之情。后来,端午节成了一个渐为演变的国家级传统节日,也成为了民众和国家力量之间的纽带。

第二段:体会屈原的思想和精神。

屈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背景和社会思潮,他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意识深深地感染了后世的人们。通过学习端午节的由来,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屈原的思想和精神。屈原倡导以民为本,关注民生民生问题,并且强调了民族的团结和集体的力量。他的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属于中国特有的爱国思潮和文化精神。

第三段:粽子的文化内涵和独特性。

粽子是端午节的主食之一,它是各种传统食品中最具特色的一种。粽子的制作工艺和食用文化非常丰富,有很多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和特色。端午节食用粽子的习俗起源于古代时期,那时的人们将粽子投入江海,以便安抚逝去的先人的幽灵和恶魔。经过了时代的沉淀和发展,粽子的恶魔驱赶的意义逐渐消失,渐渐地由记忆和习惯转化为了一种日常食品,并成为了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

除了赛龙舟和吃粽子,端午节还有很多其他的传统活动。比如说打秧歌、插艾叶、喝雄黄酒等等,这些活动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例如,插艾叶是一种民间的护身符,它被认为可以祛病驱邪,保平安。再例如,喝雄黄酒则是一种清凉解毒的良药,人们相信它可以预防疾病,增强体力。这些活动都是中国文化的优秀代表,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第五段:总结自己的收获和启示。

通过学习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文化,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性。在这个时代,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类似于端午节这样的传统节日。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个文化的历史和传承,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生活和价值取向,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自己贡献。学习端午节,我们不仅要了解历史上的传统文化,还要能够发掘其中的深层内涵和文化传统,从而更好地贴近社会现实,并为未来的中国发展和繁荣进行贡献。

学习端午粽的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六

中国传统节日由于凝结着极具民族和地域特点的主流价值和文化内涵,更有着其他节日不可替代的分量。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其众多起源说法中,以纪念屈原影响最广最深。两千多年前,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悲愤交加,抱石投汨罗江而死。他“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而其犹未悔”的爱国主义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究勇气,与[离骚][天问]等诗篇一样不朽,可与日月争光。且随着光阴流转,历久弥新代代相传,成为端午节最具生命力和特色的文化标识。

以往,端午节人们通过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草佩香包等风俗,表达对爱国志士的追思与崇敬。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有的地区已开始把端午的活动从“线下”转移到“线上”,通过“云上端午”“云上赛龙舟”等直播形式,将端午浓厚的文化氛围传递给全国网友。无论是线下开展民俗活动也好,线上直播云端过节也好,形式有所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为了让荟萃人文理念和厚重家国情怀的端午文化,拥有了富有时代气息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进而能够唤醒人们共同的历史记忆,引导大家在精神层面感悟家国情怀传承民族情感。

作为端午文化最为核心的价值内涵,爱国主义已在不断沉淀和继往开来中,成为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情感和强盛的精神动力。“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无论是战火硝烟中奔走救国的仁人志士,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平庸百姓,还是在改革大潮中乘风破浪的弄潮儿们,在不同的时代,都有无数的中华儿女将忠勇仁义与不屈诠释得淋漓尽致。

爱国主义精神需要传承,行动即最好的注脚。在今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逆行出征不计生死的白衣战士,看到了舍小家为大家危难之际显身手的全民担当,看到了守望相助众志成城的强盛力量。在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中,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随着时代变迁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并在应对新的挑战与危机时凝结起更为磅礴的力量。

榴花忽已繁,端午粽生香。在时间上,端午节代表的是夏季的某一天,但其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却一直在延续,润物无声。让我们在感受端午带来的粽香与精神愉悦的同时,传承爱国主义精神汲取持续前行力量,在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征程中乘风破浪!

学习端午粽的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七

欧阳修在[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中写道“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描写的就是一幅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的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的景象,情景生动情意满满。端午来临之际,菖蒲飘香,情思幽幽,作为组工干部,我也借这一米一叶一线,寄予我的一网深情。

一米团糯,“粽”意那风雨同舟众志成城的团结之情。今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来,面对突如其来来势汹汹的疫情,我们坚信,唯有团结才干最终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广大医护人员披甲逆行,用勇气汗水甚至生命打响武汉保卫战,用生命解救生命;广大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夜以继日坚守疫情防控一线,构筑起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严密防线;广大共产党员,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彰显党员本色,践行使命;广大群众,识大体顾大局,自觉遵守疫情防控各项规定,维护社会秩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从共产党员到一般市民,大家用各自不同的方式抗击疫情。几个月来,全国人民空前团结,空前凝结,如那一米团糯,分割不开。抗击疫情中展现出的“中国力量”再一次向世界证明,唯有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才是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法宝,是打赢疫情阻击战的必胜力量!

一叶关怀,“粽”意那设身处地体贴入微的鱼水之情。为人民谋幸福是党永恒的和使命,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重庆考察时说:“脱贫攻坚是我心里最牵挂的一件大事”。总书记每到一地,就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一句“粮食够不够吃,过冬的棉被有没有,取暖的煤炭够不够……”亲切备至。在甘肃,他指出“民生为上治水为要”;在内蒙古,他提醒“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在陕西,他嘱咐“在根上还是要把教育抓好,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等。“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在脱贫攻坚要害期,九千多万共产党员对人民群众的关怀必将转化为亿万人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伟志和斗志,转化为广大党员检视践行使命的动力活力与毅力!

一线牵挂,“粽”意那情真意切忠贞不渝的大爱之情。党的最大执政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党的最大执政凶险就是脱离群众。同时,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中,讲得最多的是人民,倾注最深的是民生,重复强调“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兴衰成败在人民”。这都提醒我们要时刻对人民倾注以忠贞不渝情真意切的大爱之情。身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满足不满足快乐不快乐答应不答应都是我们最应挂心和思量的事情。面对基层工作涉及面广形式较复杂,惟独真正当好党和人民群众的牵“线”人,坚持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甘苦共患难,才干更好将党和国家的政策贯彻好,为人民群众办事服务好。我们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要积极响应上级号召,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政策,耐心引导群众了解民情体恤民意,以小爱倾注一人,大爱服务一生,用最美“服务”线绣好未来雄伟蓝图!

学习端午粽的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八

粽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和箬叶等,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裹粽子。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除了大嚼粽子之软糯香甜外,也应体会裹粽子过程中蕴含着的人生三味。

我们要学习“浸糯米”精神,注重理论学习,补足精神之钙。裹粽子需先浸糯米,惟独让糯米充分汲取水分,这样在煮粽子的时候里面的糯米才不会因为膨胀而爆裂出来。这就好比我们在工作中,必先强化理论学习,筑牢信仰之基,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沉醉式”强化理论学习,充分吸取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坚持落细落小,制定学习教育计划表,通过自主学集中学研讨学实地学等方式,做到原原本本学延伸拓展学结合实际学,确保研深学透,切实提升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

我们要学习“洗粽叶”精神,捋清工作脉络,做到实干担当。裹粽子前必先清洗粽叶,粽叶需一张一张地洗,拿干净的布条沿着一张一张的粽叶纹路轻轻擦,从粽叶的头清洗到尾,这个过程需要十分耐心细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近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众多艰难挑战。值此要害时刻,我们要响应国家号召,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干实事,从“洗粽叶”做起,捋清工作脉络,掌握基本规律,在大事上泾渭分明,小节上从严把握,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以“粉身碎骨浑不怕”的担当精神,要害时刻冲得出顶得上,当好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要害因素。

我们要学习“裹粽子”精神,从严自我要求,绷劲纪律之弦。在裹粽子的过程中,特殊需要注重用粽叶包裹住糯米后,要用粽绳缠绕几圈,最后打个结,确保包好的粽子不漏米,这样在煮粽子的时候才不会散开。用“裹粽子”精神指导工作,就是要求我们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总要求,强化纪律意识,做到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勤政为民,带头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坚定反对和抵制一切消极腐败现象,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清纯性。

学习端午粽的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九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其由来渊源流长,源远流长。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庆祝这个节日,也在了解它的源起。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学习端午节由来的心得和体会。

2.历史背景。

据史书记载,端午节最早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大臣,他忠于国家,但因为内忧外患,遭到了贪官和奸臣的围攻。最终,他选择了投水自尽,以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

3.习俗传承。

端午节有许多与屈原相关的习俗,比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等等。古人认为,菖蒲是一种驱除瘟疫的草药,可以保护人们免受疾病的侵害。另外,龙舟赛是为了防止屈原的身体被鱼虾吃掉,于是人们摇着鼓、喊着口号,赶走了这些小海鲜。这些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了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文化意义。

节日习俗的背后,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端午节在我国文化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次,功臣屈原的爱国精神、忠诚精神、自我牺牲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此外,端午节还体现了我国人民勇毅、顽强、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健康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5.结语。

总的来说,学习端午节的由来,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与博大精深。我们应该把这些传统文化传承好,把文化薪火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我们的文化底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践行端午节所体现的爱国主义、忠诚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为我们的家庭、单位、乃至国家和民族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习端午粽的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十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学习端午节的由来,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端午节这个节日的意义,更能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学习端午节的由来过程中,我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与感悟,以下是我对于这一过程的心得体会。

二、了解端午节的起源。

据说,端午节起源于中国的战国时期,当时,楚国的诗人屈原因为忧国忧民而走上绝路,最终投江自尽。楚国百姓为了纪念他,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他们都会划龙舟、赛龙舟,并在龙舟上供上粽子、菖蒲、艾草,期望能够防止恶鬼入侵,以保平安。

随着时光的流逝,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也在不断变迁,如今的端午节已经不再只是龙舟赛和吃粽子的节日。现今的端午节,各地的人们也会通过表演民乐、五行舞、戏曲、杂技等形式来欢庆这一节日。总之,端午节的庆祝方式不断发展,但其中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却历久弥新。

四、感悟与启示。

端午节的传说中蕴含着爱国、民族自强、友情互助、珍爱生命等诸多价值观念和人生智慧。学习端午节的由来,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领悟这些价值观和人生智慧。端午节也启示着我们,不要忘记我们的民族文化和传统,它们承载着我们的历史和精神。我们也应该在自己所走的道路上坚定自己的信念,尽力去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为社会做出贡献,为祖国尽好自己的义务。

五、总结。

学习端午节的由来,让我更好地了解了这个传统节日的含义和价值,也让我更加热爱和珍惜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也会更加丰富和多元,成为我们共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同时,也希望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也让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有所提升。

学习端午粽的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十一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端午节,每家每户总会在这个节日前忙碌地制作好看又好吃的粽子。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粽子的品种也越来越多,粽子从原来只是包裹着糯米和花生米,到现在粽子有了新的“内涵”,添加了腊肉、咸蛋黄、虾米、鲍鱼等等食材,但粽子传统的做法、正宗的味道和经典的样子没有改变,竹叶、糯米和马莲还是粽子的“主心骨”,组织部门要继承好“传统手艺”,包好正宗组织牌的“粽子”。

用新鲜思想的竹叶,包出政治过硬的组织牌粽子。

从竹子上摘取新鲜的竹叶,把竹叶清香煮出来,同时也是去除竹叶的毛刺。组工干部要做到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深入学习领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前提,以新思想为竹叶,武装头脑、提高站位、包裹内涵,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做到在思想上对标对表、行动上紧跟紧随、执行上坚定坚决,不折不扣地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贯彻好落实好。带着学习到的新思想在基层一线、扶贫攻坚等急难险重的炉子里炼一炼、煮一煮,让新思想的清香溢出来,确保包出政治过硬的组织牌粽子。

下醇香本领的糯米,包出担当作为的组织牌粽子。

糯米是粽子的主要材料,用温水清洗糯米,把糯米的醇香激发出来。组工干部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和业务知识学习,增强斗争本领,提高业务水平,练好党建、干部、人才、老干部工作的“看家本领”,着力提高把握大局大势的能力、精准分析问题的能力、精准制定政策的能力、精准破除难题的能力,把“好本领”这个主要材料备齐,做到干事创业敢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名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只有在实干中敢于担当,才能完美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下足原汁原味的糯米,用“看家本领”包出担当作为的组织牌粽子。

捆结实干净的马莲,包出求真务实的组织牌粽子。

捆紧马莲是包粽子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道工序,把洗好的马莲晾干,这样的马莲既干净又结实。组工干部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严格遵守政治纪律,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认真落实党建责任制,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人,捆紧廉洁防线,把好思想总开关,扎好权力笼子,念好反腐紧箍咒,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牢记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绝不容许有“七年之痒”。捆紧结实干净的马莲,用“干干净净”包出求真务实的组织牌粽子。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粽子是端午节象征性的食品,也是悠久历史的载体,组织牌粽子承载着组织部门的“传统手艺”和“看家本领”,只有学思想、练本领、守干净,才能包出正宗组织牌的“粽子”,才能让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品尝到好的“粽子”。

学习端午粽的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十二

夏意渐浓、粽叶飘香,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如期而至。节日意味着一种仪式感,能为平平常常的日子增添一些喜庆和色彩。中国传统节日由于凝聚着极具民族和地域特点的主流价值和文化内涵,更有着其他节日不可替代的分量。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其众多起源说法中,以纪念屈原影响最广最深。两千多年前,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悲愤交加,抱石投汨罗江而死。他“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而其犹未悔”的爱国主义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勇气,与《离骚》《天问》等诗篇一样不朽,可与日月争光。且随着光阴流转,历久弥新、代代相传,成为端午节最具生命力和特色的文化标识。

以往,端午节人们通过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草、佩香包等风俗,表达对爱国志士的追思与崇敬。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有的地区已开始把端午的活动从“线下”转移到“线上”,通过“云上端午”“云上赛龙舟”等直播形式,将端午浓厚的文化氛围传递给全国网友。无论是线下开展民俗活动也好,线上直播云端过节也好,形式有所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为了让荟萃人文理念和厚重家国情怀的端午文化,拥有了富有时代气息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进而能够唤醒人们共同的历史记忆,引导大家在精神层面感悟家国情怀、传承民族情感。

作为端午文化最为核心的价值内涵,爱国主义已在不断沉淀和继往开来中,成为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情感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无论是战火硝烟中奔走救国的仁人志士,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平凡百姓,还是在改革大潮中乘风破浪的弄潮儿们,在不同的时代,都有无数的中华儿女将忠勇、仁义与不屈诠释得淋漓尽致。

爱国主义精神需要传承,行动即最好的注脚。在今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逆行出征、不计生死的白衣战士,看到了舍小家为大家、危难之际显身手的全民担当,看到了守望相助、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在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中,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随着时代变迁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并在应对新的挑战与危机时凝聚起更为磅礴的力量。

榴花忽已繁,端午粽生香。在时间上,端午节代表的是夏季的某一天,但其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却一直在延续,润物无声。让我们在感受端午带来的粽香与精神愉悦的同时,传承爱国主义精神、汲取持续前行力量,在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征程中乘风破浪!

学习端午粽的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十三

第一段:引言(150字)。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节日,我决定学习端午节的相关知识。通过阅读书籍、听取长辈的讲述和参加端午节庆祝活动,我对端午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与传说(250字)。

在学习端午节的过程中,我了解到端午节起源于战国时期的屈原,他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而端午节与屈原有关,是因为屈原的爱国情怀和民俗活动相结合,逐渐发展成现在的端午节。我深受屈原的爱国精神感动,他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付出了一切,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同时,我也了解到端午节中还有其他的传说,比如屈原投江、粽子起源等故事,这些故事给了我更多有趣的知识。

第三段:探索端午节的习俗与食品(250字)。

端午节的习俗丰富多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吃粽子、赛龙舟和挂艾草等。粽子作为端午节的传统食品,不仅有着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有着丰富多样的口味和做法。通过探索制作粽子的过程,我发现其中需要将糯米、肉类和豆类等材料,巧妙地包裹在竹叶中,再蒸或煮熟。这样才能制作出美味可口的粽子。赛龙舟是端午节另一个重要的习俗,通过观看赛龙舟比赛,我了解到这是人们模仿救援屈原的形式,同时也是体验团结合作的乐趣。参与挂艾草的活动,我了解到艾草有驱邪退疫的作用,人们把艾草挂在门窗口,希望驱散疫病和邪恶,保佑平安。

第四段:传统与现代的结合(250字)。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端午节也在不断更新和演变。传统的赛龙舟和挂艾草等活动,如今已经与现代的文化元素结合在一起。比如,在一些城市举办的大型龙舟赛,吸引了众多观众和参赛的人群,不仅有传统的舞龙舞狮表演,还有现代音乐和舞蹈,增加了趣味性和观赏性。此外,端午节期间还有很多创意的活动,比如举办粽子品尝大赛、艾草手工DIY等,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体验端午节文化。

通过学习端午节的知识,我不仅对这个传统节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更加珍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端午节中的习俗和食品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蕴含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俗底蕴。传承和弘扬端午节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同时,我也意识到传统和现代可以相互结合,让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我们的文化。通过注入现代元素和创意,能够让更多的人对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产生兴趣,并更好地传播我们的文化。

总结(100字)。

通过学习端午节的知识,我不仅了解了端午节的起源与传说,还探索了端午节的习俗与食品,发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并从中得到了一些心得和体会。传承和弘扬端午节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将积极参与并传播这一传统节日,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端午节。

学习端午粽的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十四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舟子一声吼,龙舟江里游,粽子飘清香,民众齐欢唱!几千年的端午文化,让华夏儿女对观龙舟兴致昂然,对吃粽子情有独钟。为人民服务就像一枚粽子,只有为官者“粽”身饱满,老百姓才能“粽”情欢乐。

“粽”观民生,了解民意。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作为公仆,党员干部一定要打破常规“沉下去”,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切实听民声、了民意,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得到老百姓的信任,从而听到人们的真实想法、具体需求,再进一步地尽其所能,为老百姓出谋划策、创建契机、解决问题、争取利益,为老百姓所想,替老百姓行事,寻根溯源,从根本上帮助老百姓解决他们关心的民生问题。

“粽”衡大局,改善机制。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人们观龙舟赛激情昂扬,等待发船号令更是激动万分,我们党员干部在观民生后,也要“粽”观国家大局、地方大局,根据老百姓的需求,根据国家、地方发展的需要,对应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衡量当前的政策是否符合民情,是否顺应民意,若有不合,党员干部就应坐下来,追溯矛盾根源,反思自身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改善管理机制。另外,党员干部还要将为民想、为民做的痕迹公之于众,让老百姓随时了解、监督,最终得到老百姓的认可。

“粽”得民心,与民同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古有欧阳修“醉能同其乐”,今有我们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与民同乐。全国两会的召开、民法典的适时更正和补充、新冠疫情的有效控制,都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国家的强大。“得民心者得天下”,我们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一定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方能得到民心,强大国家。“粽“情满怀,与民同乐,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阳光,我们的国家才能繁荣富强!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龙舟激烈,粽子飘香,端午安康,这样欢庆的节日场面,这样浓烈的节日气氛,都要建立在国泰民安的基础之上。唯有党员干部时刻提醒自己“粽”身饱满,不断地听民声、解民意,丰富为人民服务的内容,老百姓的生活才会充满欢声笑语,我们的国家才会其乐融融、富强安康!

学习端午粽的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十五

__月__日,就是端午节。在端午节,人们比赛赛龙舟,挂艾叶驱虫祛病,会做许多有意义的活动,令人开心。

妈妈单位发了两张提货券,可以获得两箱粽子。有蜜枣的、八宝的、菠萝的、猪肉的。早上,我吃了一了个蜜枣的和八宝的粽子,美味极了,让我的味蕾享受了一次奇妙的味觉旅行。

中午,外婆邀请我和妈妈去她家吃饭。在外婆家,我和表哥、表弟一起玩了“愤怒的小鸟”,打通了许多困难的关卡,还品尝了外婆自己包的`花生、葡萄干馅的粽子。吃饭的时候,我们在电视上看到了包粽子比赛。

只见,一个个的参赛选手迅速地从盆里抓出米和豆,倒在用粽叶卷成的筒里,倒出多余的部分,再把筒口封住,用细线捆紧,整个包粽子的过程,仅有15秒!

甚至有的参赛选手用了5分钟就包30个粽子!

我还在电视上看了赛龙舟比赛。十队龙舟排在湖面,等待着裁判的一声令下。“预备-开始”!

裁判打响了发令枪。龙舟上的选手拼命摇桨,众多龙舟在水面上相互追逐,生怕对手超过了的自己。随着第一艘龙舟冲过终点线,观众们顿时发出惊叹,“真是迅速”。我听到周围观看的群众热烈的呐喊声,喊声过后,观众们又送给他们热烈的掌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