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创新改革心得体会和方法(大全20篇)

  • 上传日期:2023-11-19 17:45:19 |
  • ZTFB |
  • 12页

心得体会是培养自我反思和自我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6.写一篇完美的心得体会需要我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以下是对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些心得体会。

教学创新改革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一

洪梅。

504394。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课堂教学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大地,随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但是,积深已久的语文教学弊端,在当今实施素质教育的滚滚大潮中,更加明显。语文,本应以其特有精致的语言、鲜明的形象、丰富的内蕴、广阔的视野,使孩子们产生强烈的兴趣。如果它一旦沦为应付考试的工具,只有机械的操练、乏味的“分析”就会成为孩子们的学习的负担,令他们黯然神伤。迈入二十一世纪,面对这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世界,我们必须有一种加快实现语文教育现代化的紧迫感。从我所听过、看过的教学观摩课中,也产生了一些疑惑,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对课堂学习方式的疑惑。

1.“自主”与“自流”。“你喜欢学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流行曲”。的确,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是认识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然而凡事都有个度,当新的课文还没有成为学生产生强烈阅读欲望的“诱因”、学生还没有对阅读文本产生欲罢不能的内驱力时,便让学生自定、自选学习内容,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还有,在汇报(全班交流)时,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自己没主见,教学无主次,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如此教学如何能有益有效学习离不开教师,自主学习的确需要宽松的教学氛围,但为了让学生去自主,教师让出“平等中的首席”,甚至不去组织学生学习,退出教学的舞台,成为一个旁观者,这实质上是把自主学习异化为了放任自流。例如,有位教师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在学生初读后问学生:“此刻你心中有什么滋味是不是觉得酸酸的、甜甜的、苦苦的”接着让学生说感受,谈体验。学生一会儿说酸,一会儿说甜,一会儿说苦,东一榔头西一棒,杂乱无章,学生说到哪儿,教师就跟到哪儿,完全放弃了自己的主导权,对教学无组织,对学生不引导,弄得学生和听课的教师如坠雾中。我们既反对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也反对教师跟着学生走。教师应该是学生的领队,当学生需要“引导”时就站到队伍前,需要“穿针引线”时就插到队中,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确实担当起促进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

2.合作学习“拉郎配”。“合作学习”目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风靡小语课堂。但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有些主观随意。只要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即使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探究欲望,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合作学习也必须戛然而止……合作学习成了变相的“拉郎配”,成了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例如,有位教师教学《曼谷的小象》,一节课组织了三次合作学习。第一次在初读课文后,要求四人小组谈谈初读后的感受;第二次在重点理解小象拉车、洗车部分,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你觉得小象怎样,哪些词语表现了小象的聪明、乖巧小象为什么会这么聪明、乖巧”第三次大组交流:“假如不要小象帮忙,我们还有哪些办法把车拉出来”第三次合作学习,除了第二次有必要外,其余两次纯属为合作而合作,毫无意义。我们认为合作学习不只是一种外在的东西,而是一种精神和内在的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契机,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呈现的方式、学习的组织等。不要大事小事必合作,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合作学习的价值,否则这种合作学习就会浮于表面。课堂教学中以下几种情况比较适宜使用合作学习:(一)是出现了新知识,需要培养探索、合作能力时;(二)是遇到大家都企盼解决的问题,而依靠个人能力又不能实现时;(三)是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争论时。

因此,要改革课堂教学的结构。改革课堂教学是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工程。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在于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教师要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只有充分考虑,才能设计好教学过程。例如,在教《要下雨了》这课时,学生对课文看似容易理解,其实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的。在备课时,我就考虑到这点,在课堂上,采用提问和朗读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了下雨前的自然现象。

教师要设计可操作的教学活动,实实在在地落实教学目标,踏踏实实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为了炫耀教师水平而追求“新”、“奇”、“特”等。曾经有位教师上自然课,把材料发给学生后就任由学生摆弄,整节课老师几乎不说话,学生嘈杂的声音充斥了整个课堂。用了将近一小时的时间,学生得到是一些破碎的似是而非的结论。执教者自认为充分实现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理念,我认为其实扭曲了高效课堂的实质,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能学到一些什么呢一节课就这样白白地浪费了,这就是华而不实带来的课堂教学的低效率。

二、对课堂流行语的疑惑。

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这些流行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

1.“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堂上,教师言罢,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但学生喜欢的方式真的只有大声朗读么这跟教师的导向有很大关系。在小学阶段,教师比较强调高声朗读,因为,这样易出效果,也便于教师检查。但是,其他的阅读方式学生难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在《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退一步说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也不要总强调“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学生不喜欢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随心舍弃了。比如默读和浏览,要求学生将字码直接译为意码,这是一种高心智的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对默读提出了具体的分段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默读。但在学生自主选择时,往往避难就易。如果一味地用喜欢的方式读,极易让学生产生遇难逃避的不良心理。

2.“你学懂了什么”。教师话落,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场面热烈感人。教师或全盘肯定,或蜻蜓点水式评价,不深究,听之任之。仔细品评,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可谓竞相纷呈。然而遗憾的是,教师的种种表现常缺乏针对学生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及在情感体验上体现“拨云见日”的功力,给人以“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更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提问单纯地成了教学的形式,而没有成为深入探究的绝佳途径。下一环节的教学几乎又是从“零起点”开始,很少去考虑学生已经获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资源浪费。

3.“你想学哪一段,就先学哪一段”。如同在语文课堂中设置了学习超市,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选择进行教学。表面上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教学中,这种方式对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或写人、或叙事、或状物、或说理。结构或并列或总分,文体有别,结构各异,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个性,一概以“你想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可以吗而实际上,我们常常看到的只是教师虚晃一枪,“真主意,假商量”而已。教师总是有办法赶着学生朝设计好的圈子里钻。

4.“你真棒”。现在教师视批评如越雷区、如履薄冰,似乎稍有批评就会扼杀一个“牛顿”,夭折了一个“爱迪生”。殊不知,一味这样只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温柔杀手”。当课堂上激烈争论的学生期待教师的明辨是非时,教师所给予的“你们都有一定道理”“你们都很聪明”就会弄得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自己的观点到底对不对,这种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赏识,只会对学生正确理解知识造成误导。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赏识的分寸。三、对语文课堂学习内容的疑惑。

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学科在课程特性上出现了异化、变质现象,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上。有的课堂注重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而忽视了语文课的本体训练,这较多出现在教学常识性课文时。例如,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第七册的《新型玻璃》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读研专题:“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它们都有什么特点、作用呢请自主选择一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研读,然后向大家汇报。”学生没费多大力气就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罗列出来,至于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对这些特点、作用进行说明的,学生则根本没有去细细研读、体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一些教师为了体现所谓的新理念,将《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专挑“科技含量高,网上资料多”的课文让学生研读,但在设计研读专题时,既不注意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年龄特征,结果只能失去语文课应有的本色,“种别人的田,荒自家的园”,将语文课上成常识课,让课堂成为少数尖子生的“一言堂”。有的课堂热热闹闹、唱歌跳舞,学生的活动形式多,唯独读书不多,语文教学变成了艺术教学。我们不能否认,绘画、唱歌、表演走进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课更轻松、更活泼,可以带给学生欢乐,使语文学习更快乐;增强课堂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整合”,可以开阔视野,使语文学习效率更高,更能体现大语文观。但艺术究竟该在什么时机走进语文课堂,学科之间究竟以什么方式整合,应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应为“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服务,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如果为追求气氛而“艺术”,为整合而“凑合”,结果只能是语文学科丢失本性,异化本质。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要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课堂就是我们的主战场。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但课堂教学因素占了相当的比例。在这纷繁的课改大潮中,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要常常进行教学反思,停下步子聆听心灵思考的声音,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我想,瞻前顾后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郸学步也不好。拥有可贵的灵魂思想,善于去伪存真,学会吸取精髓,才能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减少在左右摇摆中的机械追随与模仿,潜心提炼,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周密准备、课堂求真务实、不断改进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我们要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一定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创新改革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二

保定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尹晓菲胡艳辉。

摘要:西方经济学是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较强的科学,因此,被许多人认为是一门“沉闷的科学”。在教学中结合这门课程的特点,应注重教学方法创新,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启发式、案例式教学;经济学实验;自我评价体系。

西方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家对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描述和概括,其基本理论一般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三部分。学习西方经济学,有助于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和认识,有助于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怎么才能让学生对枯燥、深奥的经济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学好它,教学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作为一名从事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教师,谈一点个人体会。

1、依据教学大纲备课,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基础。备好课是讲好课的前提,没有充分的备课,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授课效果。教师在备课时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大纲将课程的全部内容分为重点掌握、掌握和了解三个层次。要求重点掌握的部分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课以及将来从事经济管理工作要用到的知识。对于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习和复习时要深刻理解、准确记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要求掌握的部分,是学习完这门课程后应具备的知识。对于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习和复习时要正确理解、准确记忆。要求了解的部分,是学生应该学习的经济常识。对于这一部分内容,学生了解就可以了。例如微观经济学的第一章是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需求理论与价格的决定,掌握供给理论与价格如何调节经济,了解价格政策。其次,在备课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各国的大政方针和相关法律的调整,结合课本讲解。例如,人民币降息对老百姓有哪些影响。

最后,需查阅相关的国内外教材、资料,了解该课程的前沿理论,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保证备课的信息量,提高知识的有效性,这样才能增强授课的理论性、针对性和现实性。

2、提倡互动式教学,做到教学方法上的创新。

采用积极而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可以缓和紧张的课堂气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有利于优秀学生的独创性及个性的发展。合理设臵课堂提问是有效启发的关键所在。例如在讲需求定理时,对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的价格和需求数量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很多同学都能用日常生活经验总结出来,教师就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总结出需求定理的内容。对于需求定理的例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所闻,教师可以先把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讨论,进而总结出需求定理例外的几种情况。让学生多参与教学过程,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加深学生学习印象,巩固所学内容。

另外,在教学活动中应提倡案例教学法。西方经济学的案例很多,不论是网上,还是教学参考书中,都有成型的案例可以借鉴。案例法是根据教育对象和培训的需要,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以书面的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法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案例法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式是以案说理,从实务工作中归纳出规律及需掌握的知识。

第二,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双向交流。学生在看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调动必须的知识储备,经过缜密的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教师也加深思考,不但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而且可以从学生那里了解大量鲜活的实务工作材料。双向交流的教学形式有利于教学内容由感性向理性的升华,由于调动了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容易开阔思路、集思广益,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三,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成主动的知识探求者,成了教学主体。面对案例,并没有人告诉他应该怎么办,而是要自己去思考,而且通过个人与小组发言,相互取长补短,相互激励和提高。

自从美国哈佛商学院首创案例教学法以来,各国学校纷纷提倡案例教学,因为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也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同时,案例法强调学生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培训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而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动力,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

计科学的经济学实验,是采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的经济学家所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从实验程序标准化、货币激励显著化、实验语言无偏化、比较基准明确化、与现实的一致性等五个方面,讨论如何设计科学的经济学实验,是构建经济学实验的重要方向。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垄断定价模型实验、国民收入循环模型实验等,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经济学理论。

3、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互联网,做到教学手段上的创新。

多媒体教学系统进入高校已多年,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这种教学手段,这对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多媒体教学系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充分展示教师的教学风格和个性,从而使课堂讲授的内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多媒体教学系统在教案设计、备课方法、上课方式等方面都有别于传统教学手段,最重要的是它带来了教学观念、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西方经济学的课件时,除了保证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还要保证课件的趣味性和美观性,再加上教师风趣的讲解,就能吸引学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教师和学生的联系,也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反馈。教师可以为学生申请一个免费邮箱,作为班级的“公共信箱”,开辟一个师生交流与合作的区域,教师可以把自己的讲义、课件或一些典型的习题发送到邮箱中,方便学生课后复习;也可以把自己的研究方向或感兴趣的经济问题提出来,利用邮箱和大家讨论。学生也可以利用此空间或提出问题,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以在邮箱中征求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正确把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注重与学生交流,多吸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实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4、建立自我评价体系,确保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全方位素质教育,这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但素质教育和创新思维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总结并建立一套自我评价体系,如每次课前都要先确立教学目标、重点,提出的问题,针对哪些学生提问,预计效果如何;每次课后进行自我评价,每周、每月进行综合评价。如本月教学进度完成情况、作业及答疑情况,学生回答问题满意程度,对学生姓名、学习等情况熟悉程度等,并给自己打分,确保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选自:《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9月。

摘自维普网站。

教学创新改革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三

学习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后,我受益匪浅。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得到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三疑三探”的好处就在于紧扣了一个“疑”字和一个“探”字,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波刚落,一波又起,环环相扣,持续推进课堂教学的进展。“三疑三探”为改革课堂教学总结出了一条先进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出了挑战。从课堂抓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教师讲,学生听,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展示、思考、合作、交流的舞台。争取让“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融入每节课。

通过“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学习和探讨,我知道了如何做一名创新型教师:

创新型的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一个富有创新型的教师,心中不该只想着学生的分数,应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创新意识是否得到加强,应更多地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发展着想,因此创新性的教师要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1变传授知识为培养能力。把培养能力增长才干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把传授知识渗透在培养能力,培养方法之中,变知识积累第一,能力培养第二为培养能力第一知识积累第二。

2变封闭的课堂为开放的课堂。开放的教学形式,组织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地点可以是课堂,也可以是自然社会。

3变教条式,灌注式为“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二创新性的教师要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没有主体性和自觉性,就不能有创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的关系,真正发挥学生的创新主体作用。

1、教学中要给与学生的积极评价。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采用积极的教学评价手段,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培养。如采用“解疑合探”的这一模式教学,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合探的形式包括三种,一是提问与评价。操作的办法是: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二是讨论。三是讲解。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尤其当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提出一些出乎教师意料的问题时,有些教师会不自觉的扼杀学生的创造性。这是不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兴趣的。

2、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要学习西峡县探索了多年的“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疑问疑问,有疑便问”有了疑问,才会思考,才会探索,所以课堂的开始首先要提出问题,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发现问题,大胆怀疑,寻根问底是创造的开端,也是创新性人才的重要品德。

不讲”。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独立学习,思考。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学习。

教学创新改革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四

4.聘请的cbe/dacum专家委员会不断的进行专业和课程建设,保证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时跟踪软件行业企业的岗位技能要求。

5.对软件技术相关课程实施改革,及时将教研教改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校内教师出版了《软件工程基础》、《面向对象软件工程与uml》等教材,与企业合作编写和出版了富有高职特色的教材《软件项目综合实训(.net篇)》,xx年出版的《软件工程基础》荣获xx年首届四川省高职高专精品教材建设奖。

6.已建有能满足职业教育教学要求的校内软件实训基地。探索和建立了真实生产环境下的工与学运行机制,缩短了校内资源设备与真实生产环境的距离,实现了教室与工厂的有机融合,现有软件工厂模拟实验室1个、软件实训室1个及多媒体实验室1个等多个实验室。

7.建立健全教学基本文件和各种规章,实行教学环节的全过程质量监控。

8.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建立了该课程教学网站。教学网站为学生获取资料、模拟练习、提交作业、开展讨论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为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共享教学资源提供了方便的途径,成为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制作、更新、完善了《系统设计与分析(uml)》课程的电子教案,加强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网上教学。建立了试题库,实现了教考分离。加大了课程信息量,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9.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国家信息产业部计算机相关认证培训及考试方式采用与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工程系定向课程教学相结合方式进行,即在定向课程日常教学中融入相关认证要求知识点,使学生在正常学习课程之余,也同时达到相关认证培训要求;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来获取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为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奠定了基础,学生通过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可以考取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摘要: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严重制约学生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结合创新教学评价方式,探讨推进高校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施策略。促进教师改革教学方式,变革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

1高校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课堂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在校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但在目前高校课堂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许多高校课堂教学方法仍然“照本宜科”,虽然经历了多年的教学改革,但是一门课满堂灌、堂堂灌的现象仍然很普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是听课、记笔记,课堂气氛大多比较沉闷。当前,许多高校的课堂教学是由教师掌控课堂的主动权,以教师为主,以教材为中心,信息的传递是由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传递,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师生之间缺乏双向的交流。

尽管人们可以总结出许多优秀的教学方法,但是要想真正掌握运用这些教学方法,就必须深入相应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去诠释、感悟和体验。不少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以及晋级、奖励等,主要以教师的科研成果作为关键性依据,而忽视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年轻教师功底浅,部分老教师无法专心研究教学方法。理工科教师,大多毕业于理工科大学,对教育学和教学方法不够熟悉。特别是一些新任课的年轻教师缺乏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短时间内也难以在教学方法改革上有所突破;而部分有经验的老教师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重视不足,社会活动较多,科研任务繁重;还有一些教师校内外兼职或兼课偏多,无心或不愿在教法改革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高校的人才培养是通过教学工作而实现的,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其中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工作成败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传统的高校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因此,为了确保教学工作取得理想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高校教师都应该重视研究与改进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施,需要学校管理、教师投入、学生参与三个层面的系统配合。能否充分发挥三者在改革过程中的作用,直接决定着改革的成败。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改革课堂教学,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高校是科学技术重要的发祥地,先进的科学技术需要先进的教学手段演示和传播。因此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提高教育技术手段。学校应明确教学方法改革的理念和方向,要从培养人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高度,加大对教学设备的更新改造,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的信息化程度,要对全体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培训,这样既可以节约教学时间,又可以提高课程信息化建设程度和学生的信息素养,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系统推进改革需要学校、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管理组织的通力配合,形成改革的合力。学校制定教学方法改革的意见以及统筹策划改革系列活动;院系在组织教师进行改革思想大讨论的基础上,制定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特点的改革方案,探索适应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式,确定改革试点并提供政策支持;教研室贯彻落实改革方案,结合所管理的课程属性,制定具体的改革措施,并领导、督促教师落实改革任务。

2.2教师应积极自主探索,发挥创造力,增强团队协作。

教师是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施主体。教学改革只有落实到教师层面,实现教师的教学理念重建与教学实践变革,才能使改革持续、深入发展。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教师具有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先进的教学理念、崇高的职业道德、独特的创新意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因此,学校要从物质上、精神上充分激励教师投入改革,为教师自主探索、发挥创造力营造宽松环境和积极氛围,同时也要增强教学团队在改革中的协作机制,从而形成持久的改革动力。应当注重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在教研室内部,讲授同类课程的中老年教师,结合此类课程特点,与青年教师多作教学方法的交流。增强以教研室、课程组为单位的教学团队协作,通过组织教学观摩课、集体评课、改革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及时总结改革经验,共同研讨并攻破改革难关,破除以往教师“单打独斗”的改革模式,青年教师也要主动和优秀教师进行交流,争取得到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并勇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2.3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探讨,转变学习方式。

要改善课堂教学效果,首先要教会学生从大学前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要学会善于提问,积极思考和分析问题。教师要努力通过适当合理的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创新来改变一成不变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在授课时运用已有的教学辅助工具,插入一些与该课程相关的,同时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和拓展学生视野的元素和幽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鼓励学生为教学方法改革出谋划策,多方面征集学生对教学方法改革的建议,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对各种教学方法的喜好。在征集意见后,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特点进行可行性分析,确定适合学习群体和个体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同时,也要注意试验、调整各种教法和学法的使用,在试验过程中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从而不断修正,形成有效培养能力的教学模式。

2.4构建课堂教学创新教育评价方式。

过去,我们判断正误,学生得分高低的依据是学生的答案是不是符合课本上的标准答案,是否照老师讲的方法去做。正是这样的评价机制,导致了学生只会围着教师、书本转,养成了安于现状、没有主见乐于抄袭的学习态度,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因此,学校应该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学计划,增加课外学时,给学生的独立思考以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另外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成绩考核方法。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出发,设计个性化、多样化的考核方法。要变革考试形式、评价方法,增加平时成绩在学业评价中的比重,要改变以前过于强调期末考试成绩的评价倾向,以此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要改变封闭、僵化的命题考试评价方式,使考试更加开放、灵活,譬如可以将学习反思、自我评价等作为成绩评定的方式,以此促进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增强知识的应用性。考核方式多样化,如增加开卷、课堂提问、讨论、实验室操作等评价方法。各种形式的考查考试都应该制定差异化的评价标准,根据学生差异和个性化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价尺度,促进学生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孟繁华.高职院校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6):191.

[4]张静.我国高校课堂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j].天中学刊,,(6).

[6]马风岐,王伟廉.教学方法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地位[j].中国大学教学,2009,(3).

教学创新改革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五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体现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如何促进作文教学发展已成为语文教师探讨的重要课题。要引导学生多积累写作素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教学方法;积累;多样化;作文水平。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的知识储备与思维能力还没有得到较大提升。因此,作文对于他们而言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能够在作文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提升他们的写作兴趣与思维能力。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引导学生多积累写作素材。

很多学生不喜欢写作文,不会写作文,究其原因是他们在写作文时无话可写。学生没有足够的写作素材,使得他们在写作时脑袋空空,缺乏写作兴趣,没有写作欲望,甚至害怕写作。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可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了解更多的人、事、物。此外,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在阅读时,要将自己喜欢的段落、句子、词语等摘录下来,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在教学《匆匆》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通读后,先将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然后统一进行分析,探索其中的优美意境,让学生借鉴和学习。学生摘抄下来后,可以时时翻阅,深入体会其中的写作手法和语言运用之妙。另外,仿写也是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好方法,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精彩的句式,让学生借鉴其修辞手法进行仿写。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一些适合他们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正确阅读,并及时对学生的阅读进行督促和检查。在学生写日记时,教师可以让他们更多地写身边的人、事、物,只要内容贴近生活,真实感人,就要认同和表扬。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师进行作文教学时,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写作指导,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生动的作文教学,或引入一些游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以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学生年龄较小,思维还不健全,他们的理解能力还不强。为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作文写作内容以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既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又能让他们更好地进行理解,还能加深印象。例如,教师在对“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个作文题目进行讲解时,先要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深入分析,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先阅读相关典故,让学生对这个题目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根据这个题目创编小品,让学生在排练、表演的过程中加深对题目的理解,并为学生写作提供素材。此外,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作文题目,让学生发挥创新思维进行写作,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仅要靠课堂教学时间,还要充分发挥课余时间的作用。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课堂上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外,课下也要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教师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写作水平,提升写作质量。教师可以开展作文教学的相关活动,如作文竞赛、故事会等。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作文竞赛活动,设置一个较为开放的作文题目,鼓励全班同学都参与写作。当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写出作文后,教师统一进行批改,选出其中的优秀作文,让大家欣赏。这样,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得到锻炼,并能够在其他人的优秀作文中吸收更多写作经验。教师也可以举行故事会,以班级为单位,设置一个阅读角,让学生有空就进行阅读,然后在某一时间段进行分享。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户外活动,带领学生一起走出教室,在大自然中探索、发现,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总之,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需要教师平时的细心指导和在教法上进行创新。教学中,教师应做到潜心指导,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领学生在课外广泛涉猎,汲取写作的养分;带领学生参加活动,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将口语交际与练笔相结合,以说促写。

参考文献:

[1]张秀兰,李桂英.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02).

[2]周晓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7(03).

[3]吴立岗.当前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须关注的三大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4(07).

[4]张秀兰,李桂英.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02).

[5]刘凤霞.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语文教学通讯,2013(09).

教学创新改革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六

摘要:随着社会市场化的发展和全民健身的目标,高校中传统的竞技体育培养模式已经显现出社会的脱节,因此我们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开始改革,通过查阅文献,在体操课程的损伤和恢复方面的研究比较多,在体操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方面研究的还不是很足。

关键词:全民健身;体操;改革与创新。

体操作为最古老也是时间历程最长的项目,发展越来越缓慢,随着规则不断的进化改变,难度逐渐上升,导致体操“越来越难”。参加体操项目的人越来越少,体操非常难发展到大众体育中,大众体操这条路越走越窄,越走越难,在基层中体操开展项目最多的就是高校,目前高校体操教学也是按等级套路传授学生,这么多年没有大的变化,这就导致目前大众体育与市场的严重脱轨现象,在实际应用中体操的范围逐渐受到影响,社会开展层面打不开。作为体育项目的老大哥受到限制在全民健身大背景下,我们应该积极改革创新体操教学方法,使体操的教学与社会应用接轨,力求做到简单易学、内容丰富、贴近实际、增加趣味性,让体操项目逐步发展起来。

一、全民健身背景及发展史。

(一)全民健身背景。

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体委会联同各个体育部门、群众组织和各个社会团体在国务院领导下积极推出的一项针对全体大众、全民参与的一项体育健身计划,是基于当时的环境,与现代化社会主义目标的实现、跨世纪战略的发展是相配套的,怎样顺利的执行这项计划,是目前所有体育者面临的重要问题,引导人民群众积极投入到全民健身计划中,配合此计划顺利实现,使人民群众成为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性活动。

二、体操课在高校中开展的现状。

(一)目前各个高校对体操课程不是很重视。

由于体操项目的老套导致体操的生源逐步下降,加之高校的扩招以及很多理工科转体育的增加,从中学开始学生体育课就对体操不够重视等原因,造成目前学生体操意识及体操理念的淡薄。

(二)课时量的减少。

由于近几年健美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啦啦操的红火发展,课程越开越多,体操课课时量越来越少,例如我校体操课程只有一学期72个课时,相对于庞大的体操课程,这些课时量确实有点捉襟见肘。但是这也促进了体操教学改革的过程。

(三)教学重点的偏移。

高校学生现在通常实践性比较少,最基本的队列队形都没完全掌握,等到实习时才知道队列队形的重要性。我们教师与学生都忽略了最基本内容的重要性。导致现在学生口令时常出错,队形的调动与体育活动的组织能力严重不足。包括现在体操最开始的广播体操的学习,学生也只是会做操了。(四)成绩评定的.不合理性目前我们最终给学生的成绩评定存在着看重技术、轻视教学能力、看重最终结果、轻视整个过程的整体现象。在整个成绩中,竞技的内容占有很大的比例,像团体操的内容、基本体操的内容有时成绩里面都没有体现。这样就与市场脱轨脱节。学生掌握的是“哑巴体操”,所以这种教学还是不科学不太合理。严重影响着体操的发展和进步。

三、体操教学创新与改革的内容。

(一)基本体操。

体操中最基本的内容就是基本体操,它是体育教学与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织内容与训练手段,也是关系到全民健身的重要内容。基本体操主要包括队列队形练习、徒手体操、持轻器械体操。我们通常教学的重点会是队列队形练习和徒手体操教学。

(二)器械体操。

器械体操教学应从实际出发,挑选一些符合大众健身、既简单又实用的内容,关键以培养发展学生能力为教学要求。教学能力是体育教育学生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地方。体操教学关键点在于授人以渔,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对动作进行讲解、示范,在学生做动作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动作技术规格,及时引导学生查找自己动作的错误,然后用专业的体操术语把正确的动作和自己的错误表述出来,然后大家跟老师一块探讨,寻找错误的地方。

四、对传统体操课改革的对策。

体操传统竞技教学观念向大众性、全民健身性和社会娱乐性的观念转变。我们应该改变观念、强化认识、加强观念的宣传力度。摆脱一直遗留下来的竞技体操的传统框架,彻底改变脑海里的重竞技动作、轻视能力,重视专业理论知识、轻视全面素质培养的教学能力和理念。转变素质教育的教学观。要开发体操的多元性特点,多发性功能,调整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重新让体操展现其在教育、健身、娱乐和表演等方面的功能和特性。

五、结论。

体操课程的设置目前仍以竞技体操为主,这样就阻碍了体操项目多元性的发展,也就阻碍了体操项目的发展,我们现在要改变体操课程的观念,尊重学生主体发展和需要,紧密联系社会需要,建立一个以全民健身体操为主,竞技体操、边沿体操为辅的多元性体操教学体系,充分开发和挖掘体操的健身功能,促进学生积极的掌握体操的内容,也坚定终身体育的思想,让体操项目重新回归社会市场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华慧.新时期中国高校体育对健康个性化教育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4):38~39.

[2]张予南,等.对体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热与冷”现象的社会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2):238~240.

[3]陈琦.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长征出版社,.

教学创新改革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七

摘要:21世纪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电子商务的崛起,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互联网的应用无处不在,高校的行政管理改革同样如此。互联网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推进起着多种作用。互联网有着高效的信息传递优势,能够促进高校行政管理改革迅速发展,但高校若不能在短时间内吸收互联网带来的网络管理优势,反而会形成诸多的问题。为此,本文就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的机遇和创新做出分析,希望能够促进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行政管理;创新研究。

众所周知,我国已是互联网应用大国,互联网的应用位居世界前列。互联网普及加速了社会信息的传播,让广大受众感受到了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便捷生活。与此同时,互联网与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亦逐渐趋向融合,在高校行政管理改革中融入互联网技术已成为新时代高校发展对自身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标准。传统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已经难以满足当前高速发展的高校需求,为此,抓住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机遇,对高校行政管理进行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1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行政管理的机遇。

现代化社会是高速发展的社会,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亦需要不断完善与革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在高校行政管理改革工作中渗透并融入互联网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其能够让学生根据信息技术对现存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漏洞进行修复,从而促进其管理工作的稳健推进。

1.1互联网渗透下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高。

在传统的高校日常管理工作中,每个学生在生活上或学习上有问题都要去相关的办公室进行办理,而有时候办公室工作人员可能出于各种因素又无法接办,这不仅影响了办事效率,更耽误了学生问题的求助和解决。而互联网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渗透便能够极大的改善这一问题,互联网的信息传递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生有什么问题可以完全从互联网上进行询问或预约,不仅简化了办事程序,更提高了办事效率。例如,当前我国各地高校的`学生缴费情况都已经实现了网络化,学生饭卡充值、学杂费缴纳、期末成绩查询和网费的充值都能够登录校园网进行操作[1]。

1.2互联网渗透下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安全性高。

过去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没有电子档案,很多的档案备份全部都是纸质版,在审核的过程中还要经过多级,这种办公过程不仅繁琐,还容易在逐级的传递中发生信息泄露和信息篡改等问题。然而,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行政管理便有效地避免了这一问题,其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档案不仅公开化、透明化,传递的信息安全性得到了保障,更推动了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

教学创新改革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八

湛江市麻章第二小学洪梅50439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课堂教学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大地,随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但是,积深已久的语文教学弊端,在当今实施素质教育的滚滚大潮中,更加明显。语文,本应以其特有精致的语言、鲜明的形象、丰富的内蕴、广阔的视野,使孩子们产生强烈的兴趣。如果它一旦沦为应付考试的工具,只有机械的操练、乏味的"分析"就会成为孩子们的学习的负担,令他们黯然神伤。迈入二十一世纪,面对这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世界,我们必须有一种加快实现语文教育现代化的紧迫感。从我所听过、看过的教学观摩课中,也产生了一些疑惑,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对课堂学习方式的疑惑。

事都有个度,当新的课文还没有成为学生产生强烈阅读欲望的“诱因”、学生还没有对阅读文本产生欲罢不能的内驱力时,便让学生自定、自选学习内容,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还有,在汇报(全班交流)时,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自己没主见,教学无主次,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如此教学如何能有益有效?学习离不开教师,自主学习的确需要宽松的教学氛围,但为了让学生去自主,教师让出“平等中的首席”,甚至不去组织学生学习,退出教学的舞台,成为一个旁观者,这实质上是把自主学习异化为了放任自流。例如,有位教师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在学生初读后问学生:“此刻你心中有什么滋味?是不是觉得酸酸的、甜甜的、苦苦的?”接着让学生说感受,谈体验。学生一会儿说酸,一会儿说甜,一会儿说苦,东一榔头西一棒,杂乱无章,学生说到哪儿,教师就跟到哪儿,完全放弃了自己的主导权,对教学无组织,对学生不引导,弄得学生和听课的教师如坠雾中。我们既反对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也反对教师跟着学生走。教师应该是学生的领队,当学生需要“引导”时就站到队伍前,需要“穿针引线”时就插到队中,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确实担当起促进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

速加入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合作学习也必须戛然而止„„合作学习成了变相的“拉郎配”,成了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例如,有位教师教学《曼谷的小象》,一节课组织了三次合作学习。第一次在初读课文后,要求四人小组谈谈初读后的感受;第二次在重点理解小象拉车、洗车部分,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你觉得小象怎样,哪些词语表现了小象的聪明、乖巧?小象为什么会这么聪明、乖巧?”第三次大组交流:“假如不要小象帮忙,我们还有哪些办法把车拉出来?”第三次合作学习,除了第二次有必要外,其余两次纯属为合作而合作,毫无意义。我们认为合作学习不只是一种外在的东西,而是一种精神和内在的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契机,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呈现的方式、学习的组织等。不要大事小事必合作,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合作学习的价值,否则这种合作学习就会浮于表面。课堂教学中以下几种情况比较适宜使用合作学习:

(一)是出现了新知识,需要培养探索、合作能力时;

(二)是遇到大家都企盼解决的问题,而依靠个人能力又不能实现时;

(三)是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争论时。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在于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教师要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只有充分考虑,才能设计好教学过程。例如,在教《要下雨了》这课时,学生对课文看似容易理解,其实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的。在备课时,我就考虑到这点,在课堂上,采用提问和朗读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了下雨前的自然现象。

教师要设计可操作的教学活动,实实在在地落实教学目标,踏踏实实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为了炫耀教师水平而追求“新”、“奇”、“特”等。曾经有位教师上自然课,把材料发给学生后就任由学生摆弄,整节课老师几乎不说话,学生嘈杂的声音充斥了整个课堂。用了将近一小时的时间,学生得到是一些破碎的似是而非的结论。执教者自认为充分实现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理念,我认为其实扭曲了高效课堂的实质,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能学到一些什么呢?一节课就这样白白地浪费了,这就是华而不实带来的课堂教学的低效率。

二、对课堂流行语的疑惑。

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这些流行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

1.“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堂上,教师言罢,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但学生喜欢的方式真的只有大声朗读么?这跟教师的导向有很大关系。在小学阶段,教师比较强调高声朗读,因为,这样易出效果,也便于教师检查。但是,其他的阅读方式学生难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在《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退一步说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也不要总强调“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学生不喜欢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随心舍弃了。比如默读和浏览,要求学生将字码直接译为意码,这是一种高心智的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对默读提出了具体的分段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默读。但在学生自主选择时,往往避难就易。如果一味地用喜欢的方式读,极易让学生产生遇难逃避的不良心理。

价,不深究,听之任之。仔细品评,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可谓竞相纷呈。然而遗憾的是,教师的种种表现常缺乏针对学生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及在情感体验上体现“拨云见日”的功力,给人以“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更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提问单纯地成了教学的形式,而没有成为深入探究的绝佳途径。下一环节的教学几乎又是从“零起点”开始,很少去考虑学生已经获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资源浪费。

3.“你想学哪一段,就先学哪一段”。如同在语文课堂中设置了学习超市,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选择进行教学。表面上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教学中,这种方式对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或写人、或叙事、或状物、或说理。结构或并列或总分,文体有别,结构各异,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个性,一概以“你想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可以吗?而实际上,我们常常看到的只是教师虚晃一枪,“真主意,假商量”而已。教师总是有办法赶着学生朝设计好的圈子里钻。

识造成误导。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赏识的分寸。

三、对语文课堂学习内容的疑惑。

欢乐,使语文学习更快乐;增强课堂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整合”,可以开阔视野,使语文学习效率更高,更能体现大语文观。但艺术究竟该在什么时机走进语文课堂,学科之间究竟以什么方式整合,应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应为“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服务,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如果为追求气氛而“艺术”,为整合而“凑合”,结果只能是语文学科丢失本性,异化本质。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要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课堂就是我们的主战场。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但课堂教学因素占了相当的比例。在这纷繁的课改大潮中,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要常常进行教学反思,停下步子聆听心灵思考的声音,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我想,瞻前顾后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郸学步也不好。拥有可贵的灵魂思想,善于去伪存真,学会吸取精髓,才能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减少在左右摇摆中的机械追随与模仿,潜心提炼,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周密准备、课堂求真务实、不断改进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我们要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

总结。

一定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创新改革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九

几年来,我们将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成果及时应用到教学实践,使得改革后的课程特色鲜明。

1.全方位的深度校企合作办学。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工程系分别于xx年、xx年、xx年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办学协议,为公司“订单式”培养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双方进行共同编写教材,兼职教师吕军主编教材《软件项目综合实训(.net篇)》,由我校教师教授主审;公司负责培养双师型教师和派遣软件工程师到校任教及师资企业素养的培训,公司负责学生赴公司进行实践培训及毕业生的就业安排。

2.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进行校企深度合作,共同探索“2+1”教学模式。已建立了4个实习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已具规模。突出应用性操作的实践,所选内容与企业运用接轨,实用性强,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学生进行真实职场环境的实训,学生反映效果良好。

3.大量采用案例式教学和项目教学。组织编写了实验实训大纲和实验指导书,组织有实验案例,重点放在实践技能的训练培养方面。在课程学习中,增加了1周学生到实训基地四川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工学结合课程实训的专训时间,在企业一线的工程师吕军等人的指导下,学生完成了项目设计、实施,圆满完成了实训。

教学创新改革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十

“五五一”教学模式是我校领导教师在近年的课改实验中总结出的一套比较适合我校大班额校情,科学、高效并具有实用价值的教学模式。开学期伊始,陈校长又带领我们回顾总结与完善了新的教学模式,领导让我们要加深认识,加强实践,加快创新,学习后,我感受颇深,非常的受益,现把自己的一点体会和大家分享。

第一阶段情境导入,预习质疑。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课作为教学过程的开端,如果运用得当,就能为整个教学过程奠定良好的基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恰当的导入会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最佳境界。

第二阶段确定目标,自主探究。

学生自学后,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难题及困惑,由组长或记录员归纳整理。合作学习完成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各组汇报本组学习情况(组员轮流汇报,相互补充),教师对汇报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激励,充分调动他们想说、敢说的欲望。

第四阶段精讲点拨,深化理解。

对于全班存在的普遍问题、典型问题进行精讲点拨。精讲过程要做到严格执行“三讲三不讲”的要求,讲难点、讲联系、讲规律;学生能自学学会的知识不讲,学生能合作交流学会的知识不讲,能以练代讲的就只练不讲。教师要相机点拨,讲当讲处。它需要教师有更丰富的知识,更高的教学机智,更精湛的业务水平。

第五阶段达标测评,总结提升。

分层次进行阶梯式达标拓展训练,巩固学习效果。练的内容要序列化,练的方式要多样化,练的方法要科学化,训练题要精,数量要少,质量要高。这种当堂训练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全班学生都有所提高。

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教师不是“就教材教”而是要灵活运用教材去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高居教材之上审视并超越教材,把自己变成教材的主人,充分发挥教材功能,使学生充分发展。

教无定法,但要得法。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必须转变教师传统的“一言堂”讲授法,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最后是加强学法指导,实施愉快教育。我要让学生“会学”、“乐学”。

教学创新改革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十一

高校行政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有力保障,它是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影响着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战略的完成情况。高校行政管理水平的髙下已经成为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准。随着高校教育的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深人,高校行政管理的功能性和贡献率正在进一步加强。

1.当前离校行政管理工作现状。

髙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为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高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以及其他教育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和保障。但当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凸显的一些弊端和暴露的问题更值得人们关注,也更需要人们集中精力和力量去克服和改善。

1.1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一直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相较于教育教学工作而言,行政管理工作似乎得不到足够重视,这导致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十分松散,管理人员配备上也不够考究,出现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看似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大后勤”,但是其却是高校教学质量得以提升的重要保障。由于工作重心向教育教学方面的转移,行政管理工作的从业人员的配备机制不健全,很多管理人员是从教育一线退下来的教师,尽管他们自身的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比较髙,但是他们长期从事教育工作而缺乏相应的管理能力和经验,当他们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时候,可能因为经验缺失,而使其管理水平呈现不理想状态。

1.2行政管理机构部门重叠,职责分工不明。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机构会根据所管理项目不同而划分到不同部门,可以分为医院、食堂、公寓、教学辅助等多个部门机构,在众机构中还会进行细化,因此部门重叠和分工不明就很容易产生。一项简单的事情,因为管理分散,或者涉及多个部门,很容易出现权责不明的情况。行政管理部门机构的重叠不仅导致管理人员浪费,还对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构成隐患,降低行政效率,影响高校办校质量的提升。

1.3行政权力挤占学术权威现象严重。

高校本是学术氛围浓郁的教育教学场所,应当充分尊重学术权威,但当前部分髙校过分强调行政权力的重要性,在无形中削弱了学术权力的权威性。较多的教育资源被行政权力掌握,学术活动的`开展需要依赖行政权力的支配,使得学术权力无法发挥其应有效果,严重影响高校的发展和创新。

2.高校行政管理创新的内容。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是破除其原有弊端的主要途径,改革和创新是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发展的驱动。

2.1创新管理方式。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不同于其他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它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是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服务的。为有效加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水平,需要在管理方式上进行创新。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要建立在德育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仅要做好教育教学大后方的重要保障,而且还要保障行政管理各部门的有序开展。

2.2创新管理文化。

高校行政管理要发扬本学校的文化理念,把育人同管理相结合,肩负起为祖国输送高标准人才的重任,坚持把高校的文化氛围容纳到行政管理工作中。在高校行政管理中要将尊重知识、尊重文化作为教育教研的第一位,坚持人才培养发展战略,坚持高校校风、学风,将行政管理文化同其连接起来。

2.3创新人才培养战略。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从业人员素质水平是衡量行政管理水平的标准,因此加强行政管理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十分必要。在现有管理队伍中,定期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在教师队伍中选拔具有较高管理能力和水平且乐意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来从事管理工作,另外,在高校毕业生中聘用相关x作人员,这都是高校行政管理引进人才的重要途径。

3.离校行政管理创新的有效举措。

3.1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离不开科学的管理理念为支撑。只有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才能保障管理工作各项事业的有序开展。科学的管理理念需要人来完成,也需要人的作为来实现,因此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使他们掌握较高的管理技能,是促进髙校行政管理改革和创新的理念保障。

3.2建立并完善合理的行政管理机制。

行政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离不开合理完善的管理机制,只有以健全的制度保障作为约束,才能引导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精进工作、改进管理方法,提升管理水平。建立并完善高校行政管理机制是为了保障各项管理事务都有章可依、有规可循。

3.3构建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模式。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是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权力要为学术权力让步。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不同于企业的行政管理,是面向全校师生、面向社会、面向国家,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满足国家对人才需求的标准服务的。因此,构建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模式很有必要。当然这取决于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4.结语。

高校行政管理是高校各项事业有序开展的有力保障,是衡量一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针对当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缺失,进行改革和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21世纪人才培养战略发展的题中之义。高校行政管理的改革和创新需要管理人员共同努力,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教学创新改革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十二

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科技人才,大学教育必须改革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广泛吸收和应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我系根据管理类专业教育的特点,响应学校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对我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倡议各位教师主动、积极探索本科教学规律,全面改革传统的落后、低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在全系提出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改革,以及本科教学规律问题探讨的教研和教改活动,要求以教研室为单位,以系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为主体,全系教师人人参与的全面、系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研究。

一、确定主题,落实责任,全面开展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研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我们并不是采取放任式的教师自行根据自己的特长、偏好,以及兴趣,自愿地进行研究和改革实践。而是针对全系教师的不同情况,结合专业教育的特点,同时考虑到教育、教学理念、技术和手段的发展,主动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要求,在教师自己选题的基础上,全系整体计划和协调。使教师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主题,同时限定具体的研究内容和完成时间,以确保按时取得预定的研究成果。依据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的思想,经过精选,我们确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感染力和启发性探讨”、“教学互动性问题研究”、“案例教学模式研究”、“关于多媒体教学问题思考”、“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问题探讨”、“课堂教学中的板书与书写规范研究”、“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规划与组织探索”等10多项研究课题,全面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研究。

二、积极实践,探索教学方法改革在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注重研究成果的运用和实施。我们在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中,始终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改革过程之中,而不是仅仅把教学改革当作一种装饰,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而是通过改革,应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更新教育和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率,更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

1、进行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辅导的讨论式教学”的尝试。这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的讲授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的有机整合,它将提问、启发、灌输、辩论、讨论融为一体,使得以上方法各自独立使用时的优点得到了扩展。不足得到了弥补。传统的不同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相得益彰,相互呼应。

2、实施“问题教学法”、“暗示教学法”的实践任何一门知识,都是由各个知识点按照内在的规律组成的一个结构框架,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而每个知识点,又分为若干个问题点。因此,解剖知识体系,要按照知识和问题的内在结构规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由实践到理论,一个一个地剖析解决。并巧妙地提出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既顺乎事物的发展规律,又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所以,从问题开始讲授知识,是认识事物的一个基本规律。问题教学法是一种以提出问题为教学切入点,然后展开问题,解决问题并进一步引申引出相关问题的教学方法。它能够自始至终使学生注意于教学过程,不断的去思考,去表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特别是学生能够主动的在课外、课前学习。问题教学法的关键是要提出有意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但不是每一部分教学内容都存在符合条件的问题,这导致此种教学只是对部分课程的部分内容有效。暗示教学法是通过对教学环境进行精心的设计,用暗示、联想、练习和音乐等各种综合方式建立起无意识的心理倾向,创造高度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良好的效果。这种教学法由于对物质条件和教师的设计能力具有很高要求。以上方法首先由我系的孟昭武教授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领导科学与艺术》和夏建文教授的《公共关系学》课中应用。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学生反响较好。

3、“直观教学法”的展开直观教学法,是利用和借助实物、图片、模型、标本、动作语言和电化教学设备等进行具体形象的教学的方法。它能够让抽象的理论形象化,由静变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增强直观效果。我系尹建中教授在《财务管理学》、谢华教师在《会计学》、孙倩教师在《西方经济学》等部分专业课上较多的使用了这种方法,效果显著。

4、“课堂讨论式教学法”的不断深化课堂讨论法是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模拟式新问题,交流意见,互相启发,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想;便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等。这是一种传统的、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我系几乎所有教师都不同程度的使用了这一方法。对于这种教学方法,我系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探讨讨论式教学法的更进一步的深化和提高。例如,结合案例教学,对所要进行的课堂讨论问题进行提炼和优选,尽量使课堂讨论问题来自于实际管理;提前让学生熟悉问题、准备讨论内容,精密安排课堂讨论的组织和实施,提高讨论的效果。

二是加大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和丰富,加强教学的实践和实验环节的教学力度;三是充分发挥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设计、引导和控制的作用。

三、教学手段的改革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使用教学手段改革是我系近几年教学改革的相对亮点。几年来,系大部分教师都积极的充分利用、挖掘教学资源,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所有教师都自费购买了计算机、老年教师克服困难学习电脑操作等事迹不仅让我们感动,更使各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吸引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1、电话和电子邮件答疑到目前为止,所有教师都向学生公开了自己的电话号码,部分教师申请并向学生公开了自己的电子邮箱、qq号码等,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话或邮件向老师提出问题、建议和意见。这种手段不仅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高效、快捷,而且使双方的交流环境更为宽松,发言更加从容。

2、多媒体课堂教学自来,我系就有部分教师开始使用多媒体开展教学,但由于当时个人电脑和多媒体教室数量极其有限,多媒体教学只是个别教师的偶尔的现象。近几年,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和我校对多媒体教室的增加,大部分教师都经常性的使用了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有些教师的多媒体课件还在学校的有关竞赛中获得奖励。总之,我们组织全系教师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工作,也取得了许多较为成功的经验,有些作法已经在全系,甚至全校的公共课程教学中已广泛应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今后我们还要积极探索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将最新的和现代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入教学之中,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创新改革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十三

[论文摘要]电工技术课程是高等学校本科非电类专业基础课。目前,电工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发展非常迅速并且日益渗透到其他学科,促进其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课程的作用与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必要的计算方法、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电工技术技能,打造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本文结合了当前电工技术发展的实际,对电工技术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提出了要体现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充分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强的思路;探讨了多媒体教学为基础,项目教学为载体,点滴激励、实物展示、参观学习教学为辅助的教学方法。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对电工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电工技术课程的改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本文针对课程教学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电路的分析方法,掌握用相量法分析简单正弦交流电路、三相电路的方法,理解电路的暂态、换路定律和时间常数的基本概念,掌握用三要素法求解一阶动态电路,并能了解异步电机的工作原理和常用低压电器的功能,能读懂简单的控制电路原理图。

首先电工技术是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对理论讲述要求必须透彻,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在巩固完善过去粉笔与黑板的固定模式外,近几年,我们做了一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和创新,现列举如下,与大家一块探讨。

1.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多媒体教学由于其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的特点采用现代技术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在这一方面我们教师借助教材附带的课件加以按特点要求自己动手制作多媒体课件,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另外,要求每位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建立自己的教室工作室,进行网上交流、答疑、辅导教学。例如讲解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这一章,有原理图进行原理分析判断改错,答案不唯一,还有原理讲的通,实践中由于接线或者器件位置不合理,导致电路不能正常工作,教师、学生通过网上查询、互动就能得到很好的效果。学生也能学到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正是由于多媒体的应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方面教学方法现在基本得到普及。采用多媒体教学贯穿全课程。

2.项目驱动教学法。

课程整体采用项目的制作与测试过程来丰富教学内容,即整个课程采用了个体项目的方式驱动课程教学,即在每个知识点讲完后提出相应的训练项目,来训练学生的掌握能力和应用能力,并按照项目的工作任务需求设定不同的目标;诸如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学生在完成项目中训练能力、学知识、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通常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采用分析解答的项目。例如戴维南定理和叠加原理,他们属于电工技术理论解题占有重要地位,理论考试是常考的知识点,理论讲授完之后,由于两定理解题各有千秋,因此我们就提出项目:每位同学至少找出两个例题来分别说明采用两种方法解题那种为好;目的让学生掌握知识,明确两定理应用时注意事项,培养阅读能力,达到解题方法能灵活应用。而对于实践性强的知识点,例继电器控制系统,我们就安排原理说明做项目,要求每位同学观察身边事物,至少找出一例控制电动机工作的事例,并能说明其工作原理,结果丰富多彩,五花八门,既有工地运送物料的升降机、砖窑用的拉车系统,更有的同学观察仔细,发现教室里的多媒体屏幕上下运动、上下课的电铃系统等,都含有电机正反转控制原理或者时间控制原理的知识点,通过感性认识,加以理论知识辅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开动脑筋思考,使书本的知识得以充分理解和贯通,达到我们课堂讲授控制系统的目的。

3.点滴激励教学法。

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表扬和尊重,学生正处于人生最敏感时期,更是如此。“成就感”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非常好的能动力和润滑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每当学生完成一个任务或一个项目都鼓励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佳品,对主动展示作品并介绍作品特点的学生教师会加于表扬,并在项目评议中作为成绩记录的一部分,对没有做出作品或作品做得不够理想的、知识点欠缺的学生,教师会加于引导,这样学生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每一点滴的进步,都可以通过同学的鼓励和教师的评分得到体现,使学生在自己的成果得到认可的过程中得到激励。在这方面,我们采用把学生分成甲乙两方对垒的方式进行,例制作转动变平动标本,有的同学采用齿轮转动原理来实现、而有的同学则采用的是不同轴心的两个转轴加一连杆来实现,说灵感来源于小时候好奇,看脱粒机在农田工作时,认识到的知识,双方互评,看看对方的优缺点,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而理论性强的知识点,采用两方通过业余时间收集五到八个相关例题,定好时间,以擂台的方式pk,最后老师评议,优胜者给予一小礼物,以资鼓励,其他者均给予口头表扬。时间掌握在一百分钟(两小节课)以内;最后,大家鼓掌表示结束,同学们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4.现场观摩教学法。

对这一方面,有一定的`条件限制,我们对变压器和三相异步电动机以及继电器控制系统这三章的理论讲授难度大,尽管有多媒体、或者小型模具课堂演示,都不如走出去到相应的企业现场参观、现场提问、现场解答,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在当地联系两家企业,一家调压器厂,一家电机厂,事先通过要求学生预习课本,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到现场后随机向相关技术人员提问,通过两个下午,即八个小时同学们就亲眼目睹关于调压器绕线、抽头;硅钢片的制作、铁心的锻压、线圈的制作与放置、三相电机线圈的接法;等(下转第293页)等;一清二楚,在此通过技术人员的现场解答,知道有关抽头、绕组接法、转子截面的铁片、铅豆等相关用途或者发生故障时有何现象伴随产生,又如何处理?事先应如何才能避免等等书本根本讲不到或者讲不全的知识。而且一次在电机厂参观时,有一位同学问到能把单相变三相使用吗?如果能结果又如何?技术人员一一解答,同学们收获颇丰。

三、存在的问题。

电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目前大部分电工技术的课程都存在理论知识过多,而学生的实践机会较少的现象。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其二,走出去经费和学生的安全也是一个重大问题;其三,教改后计划学时数很少,需要讲的知识点又很多,等等,这一切还有待于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去寻找更好地解决方法。

四、结论。

针对学生的特点,结合《电工技术》这门课程,通过本人和其他老师从事教学这些年的心得,和大家交流以上方法。总之,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突出课程的实践性。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大势所趋,下一步我们尝试在课程结业考核中,增加技能测试,并将项目操作考核所占比例加大,重在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总而言之,随着时间的推移,教与学的方法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我们会继续探讨下去。

参考文献。

[1]高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应用文中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8)。

梁碧勇.高职高专电工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创新[j].考试周刊,(5)。

廖江.浅谈电工技术教学改革[j].应用技术,2009,(23)。

陈培江.浅谈中职电工技术课程内容的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5)。

教学创新改革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十四

计算机应用软件是一门侧重于实践的教学,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普遍、常见的问题,加强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的创新与改革至关重要,本文就系统论述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的途经与方法。

近年来,随着我国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程度的加快,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也逐渐普及起来,本文主要阐述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方法创新与改革的手段与途经。

1建立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中,教师仍然采用陈规的教学模式,灌输式、填鸭式地把书本理论知识“硬塞”到学生脑子里,“一对多”的教学方式根本不管不问学生的掌握情况,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基于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亟待要求逐步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引导为核心、各种教学资源协调配合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教师在讲教材知识点的同时,要让学生充分参与思考、讨论、调动大家的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和感知器官,通过发问启迪学生,再用多媒体技术把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台阶。

比如:讲到《程序设计概述》时,教师要提前制作好课件、以多媒体幻灯片的.形式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把程序设计方法用小视频播放出来,使学生获得到美妙的视听体验。接着教师以几位同学为一个小组的方式集体讨论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通过每一位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得出顺序、选择和循环三种程序设计结构的步骤及操作要领。最后再由教师纠正学生理解不到位、不全面的地方,这显著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热情和兴趣,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缺陷,学生们真正扮演课堂主人公的角色;又如:在讲《excel表格格式化》时,教师可将没有格式化的表格和格式化好的表格进行对照,让学生观察其中的差异,从而引起学生兴趣,先引入一个简单的已格式化好的表格作为第一个任务,让学生尝试去做,他们只需要参考教材便能完成,以此产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成功的愉悦感,进而继续探索;在讲到《word文档的应用》一节课时,教师应当直接安排上机调试,让学生自己探讨怎样用文档写作,怎样选择字体大小、颜色、格式、页边距和页脚等,学生们通过书上论述和文档里的按钮提示很快便会自行操作完成。

2教师创设适当的计算机文化情境,提高课堂学术氛围。

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的专业性非常强、知识点概念较为抽象,这往往造成学生因开始接触新内容无法尽快理解就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注意化抽象为具体、通过给学生讲故事、做巧妙比喻,使大家积极响应课堂教学。

例如讲到操作系统基础知识这堂课时,教师先不介绍dos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特点、窗口的组成、基本操作等理论知识,这会让他们非常难理解,影响课堂进度。教师先讲比尔盖茨创立微软的励志故事:盖茨从小对技术感兴趣,并决定要为改造笨重的计算机设备而努力,他大学肄业后就成立了软件工作室,研究开发计算机前沿技术,最后终于推出windows系列版本的操作系统,他也成为世界首富。讲完后学生们就知道今天使用的windowsxp或windows7操作系统就是微软公司开发出来并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应用的,不但能培养大家的科学素养、提升精神境界,而且能直接导入正课的学习,激发大家学习的激情;又如:学习《文件夹》时,教师新建三个文件夹并分别这样命名:“我叫文件夹”、“我也是文件夹”、“我是分类管理文件的”,这样学生们就不会再单纯记忆教材描述的文件夹作用了,直接就能理解其用途;同样,学习《文件夹复制》时,学生要知道怎样分门别类地准确分类、复制,教师应把一个文件夹重命名为一学生的名字,另一个写上其所在班级,这样大家就知道了,应该把写名字的文件夹复制到班级里面,作为子文件夹,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地教学,显得课堂更加人性化,学生易于接受。

3教师要将理论与操作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要侧重于在“应用”两字上下功夫,现在该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学习、轻动手实践的弊端,缺乏完整地上机操作,这导致的最严重后果就是学生将来毕业后用不上已学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因此,在每节理论课后都跟着开展一节上机操作课,方能逐步提高学生们的操作技能。

比如说,学习《算法导论》这堂课,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数据结构概念、算法概念、书写要领和单链表、双链表的复制、删除操作等基本算法后,让学生立刻去机房调试自己写的算法,学生在vb环境下才能清楚地看到机器提醒的算法程序的遗漏之处,经修改校正,保证常用算法的准确,在学生不断改进算法的途中,更有利于培养其创新能力;又如:在学习《多媒体制作》时,教师应事先设计奥运福娃的flash动画,这样学生们肯定好奇是怎样制作的,从而引领学生仔细学习制作过程,激发其亲自尝试实践的热情;在讲《计算机原理结构》时,教师要让学生们去机房熟悉、认识各种设备名称,并把计算机比喻成一个人,计算机的输入设备相当于人的手、脚、眼,cpu相当于人的大脑,输出设备相当于人的嘴巴等,学生们实际操作计算机时,就会深刻体验到计算机的结构功能特征。

4结语。

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利用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创新教学方法,改革、完善教学步骤,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以培养同行业的优秀、合格人才。

教学创新改革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十五

高级财务会计突破了传统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是一门为提高学生会计理论水平及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专业课。这门课程紧密结合当代经济发展,知识点紧密,关联性较强,理论理解难度较大,加之现有财务软件对高级财务会计涉及的内容几乎空白,导致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机结合,这些特点共同导致了高级会计的教学难度。

一、高级财务会计理论基础。

会计理论界在进行理论研究时,都将会计假设视为建立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基础;将一般原则视为规范会计行为、控制会计实务的信条。在西方会计理论中,假设通常被认为是原则赖以存在的基本假定,人们探求的会计理论正是要确定假设与原则的联系,以及假设、原则与会计法之间的关系。我国颁布的会计准则,明确了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及货币计量这些会计假设的基础性地位。会计假设是分析和解决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问题的基础。由于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引起会计假设的松动,人们对背离会计假设的特殊会计事项进行理论和方法研究的结果产生了高级财务会计。

(一)会计假设及其松动会计假设的松动表现在以下方面:(1)会计主体假设松动。随着经济发展,企业规模扩大,企业集团突破了单一企业的概念。因此企业合并、合并报表是会计主体假设松动的结果。(2)持续经营假设松动。持续经营是对会计工作时间上的规定。但实际工作中很多不确定因素会影响到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一旦企业因某种原因而面临破产或被兼并、收购,持续经营假设就丧失了前提,以此为基础的会计确认、计量的原则和方法将无法采用。因此债务重组、破产清算会计是持续经营假设松动的结果。(3)会计分期假设松动。由于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持续经营假设的松动必然导致会计分期假设的松动,如企业破产时,就没有分期核算的必要,而是将破产清算期作为一个特定的会计期间。因此破产清算又可视为会计分期假设松动的产物。(4)货币计量假设松动。币值稳定是货币计量的基础,其价值波动必须限定在不足以使财务报表对经济业务产生歪曲的反映为前提,以此保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财务报表能够为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报表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否则财务报表必然会严重失真,引起报表使用者的误解。因此物价变动会计是货币计量假设松动的结果。

(二)会计原则的加强为弥补会计假设变动后出现的理论空缺,会计原则的作用得到了加强,进而为高级财务会计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会计原则的加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相关性原则。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将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预测。如集团内部交易对集团经营成果的影响,必须按照相关性原则的要求予以会计处理并及时报出,这为高级财务会计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2)重要性原则。当某种会计资料的省略或发生差错,影响报表使用者正确经济决策,这种会计资料即具重要性。如期货、衍生金融工具等风险较大的业务信息为高级财务会计的形成提供了内在动力。(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当法律形式不能准确表达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时,应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核算。如融资租赁承租人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视为自有资产进行管理,而经营租赁承租人则不能在资产负债表中对该资产进行确认;售后租回形成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中售价高于或低于账面价时,不论高出还是低于的部分都作为折旧费用进行调整,这构成了高级财务会计的一项内容。

二、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特点。

综合目前相关教材看,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构成复杂,目前国内教材内容不统一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我国会计实务的变化很快,各种版本的教材对变化内容在匹配上有不同程度滞后现象;二是因为国内学者对高级财务会计这门课程的定位观点不一。据上海复旦大学张文贤教授统计,现行高级财务会计教材所涵盖的内容有伦理、序论、合并会计、合伙与分支会计、公司会计、跨国公司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增值表与分部会计、养老金会计、所得税会计、期货会计、物价变动会计、破产清算重组、全面损益表、衍生金融工具合并会计、租赁会计、其他共17项。笔者选取了厦门大学出版社(杜兴强),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张文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阎达五、耿建新),清华大学出版社(梁莱歆),上海三联出版社(汤云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刘永泽),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王奇杰),高等教育出版社(戴德明)等出版的高级财务会计教材,对教材内容作了对照分析,发现学者们对高级财务会计内容构成看法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如企业合并、合并会计报表、外币业务会计、租赁会计、企业清算五章内容一致率高达100%,所得税会计一致率75%,分部报告与中期报告、物价变动会计一致率达62.5%,衍生金融工具一致率达50%。上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还具有以下特点:

(一)较强的关联性课程各章节内容有很强的关联性。如合并报表会涉及到收入费用的确认,所得税会计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存货、固定资产等账面价值的确认及金融资产等内容。企业合并分同一控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涉及长期股权投资内容。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有一次交易和多次交易形成的企业合并。如,为了使多次交易的成本是每一单项交易成本之和,要对原按照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追溯调整,冲回权益法下因投资收益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在中级财务会计中作为重点难点已作充分讲解,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

(二)严密的逻辑性高级财务会计部分理论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部分学生反映合并报表中部分调整分录、抵销分录的编制不易理解,如长期股权投资和所有者权益的抵销,在年末和以后会计年度连续编制抵销分录,所有会计科目都应抵销年初和本年发生数,是过程的抵销,然而仅未分配利润科目抵的是年末数,原因在于影响未分配利润的因素较为复杂,对只抵年末数的解释由第二类抵销分录——母子公司和子公司之间投资收益的抵销来阐述。在这类抵销分录中投资收益、少数股东损益是未分配利润的增加,提取盈余公积、对所有者的分配是未分配利润的减少,这两者进行抵销即未分配利润的本年数。这两类抵销分录进行合并会发现未分配利润也是过程抵销,而非部分学生认为的仅抵年末数。

(三)内容的前沿性环境会计被部分教材纳入高级财务会计内容。环境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融会计学、生态学、经济学、统计学为一体的学科,与传统会计相比有区别也有联系。区别在于传统会计在经济核算时未考虑资源、生态、环境等因素对经济的影响,容易导致高估利润,低估成本费用,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造成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降级、污染严重,这为环境会计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从经济学角度看,随着负外部性的增加,社会成本和个人成本差异也在增加,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社会成本内部化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法,这为环境会计的建立确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会计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学者的重视,一些发达国家要求企业建立环境会计,在财务报告中披露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标准及排放量,要求进行环境成本核算及绿色经济效益分析。我国一些上市公司本着对社会负责及与国际接轨的长远目标,在环境会计的建立及环境问题的披露上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四)理论与实践缺乏统一性多数高校对会计、财务管理专业都有财务软件模拟实习安排,从目前财务软件的使用情况发现,这些软件涉及的会计业务事项大多为财务会计的基础内容,从账套的建立,到日常账务处理(主要是现金的提取、材料的购买、产品的销售、存货的管理、往来业务的处理、固定资产的折旧、无形资产的摊销、期末汇率调整、期末结账等),最后是财务报表的编制,但这些财务应用软件未能包涵特殊业务会计及特殊时期会计。如企业合并、合并报表等内容,虽然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相关理论,却很难有机会得到实践。即使到校外实习,大部分中小企业也不涉及此类业务,高级财务会计教学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是学生难以对理论透彻理解的重要原因。

三、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方法。

从诸多教材所涵盖内容看,笔者认为高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以实务为导向、理论为拓展、补充前沿知识,对实务问题做重点讲解。结合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特点,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引导式教学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教授特殊会计业务具体处理方法,更要在讲授会计理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总结规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首先是问题引导。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对本章节内容形成感性认识,然后引入本章内容的基本理论,引导学生研究问题的思路,再导入每章节内容的重点难点,激发学生运用知识储备和技能分析问题的兴趣,形成对问题比较深入的认识。其次是过程引导。方法的掌握重于对知识的获取。知识点是相互关联的,要善于发现它们的关系,力求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储备的知识,尽可能解决更多问题。如在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教学中,应要求学生课外阅读《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及《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ifrs3——企业合并》、《ias27——合并财务报表和单独财务报表》、《ias28——联营中的投资》及《ias3l——合营中的权益》,同时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类,对共性问题进行重点探讨,对个别问题加以引导,在全章内容讲解结束后辅之习题、案例进行巩固和提高。高级财务会计教学既要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强调学生主体作用。最后是实践引导。其一,有稳定实习基地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在实习基地把课堂理论运用于实践,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其二,强调课程论文教学法的运用,在高级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撰写课程论文,鼓励学生以课程所学知识为契入点围绕感兴趣的课题,开展文献查阅,以了解这类课题已有的成果及尚未解决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由此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而非墨守陈规被动学习。其三,选择性地对某一章节内容由学生自主学习,课堂重点提问,以考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更加牢固。

(二)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在国内外高校的会计教学中被广泛采用。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相对其他专业课程而言工作量大,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具体步骤如下:(1)案例准备。教师提供案例,同时针对案例提出需要讨论的基本问题。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搜集与案例相关的背景材料,认真研读,充分准备。(2)讨论及报告。小组讨论及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由每个小组利用课后时间,每个学生从自身角度来剖析同一案例,然后通过梳理,形成本小组的意见和结论,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课堂讨论是小组讨论基础上的全班讨论,各小组选派代表在课堂上发言,小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某一问题的研讨结束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其任务主要是对讨论的情况做归纳,并做出适当评价。教师要注意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适时引导学生在案例讨论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深化讨论内容。在教师指导下,各小组独立进行案例分析和评价报告的撰写。(3)评价总结。对案例讨论做出分析和评价后,阐明本次案例分析的重点、难点,还可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同时评定案例分析成绩,评定内容包括资料搜集情况、案例讨论的发言情况、案例分析报告等,特别要注意突出信息搜集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评价。

近年来,笔者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进行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讲授,深感其教学要求高,首先对学生的要求,对学生前续课程、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有较高的要求;其次对教师的要求,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前沿动态,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能力要求高,教学组织难度大。通过对高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的构成、特点分析,结合实际教学提出针对性的方法,以期达到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吴保忠:《论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体系构建及教学方法完善》,《中华女子学院学报》第1期。

教学创新改革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十六

高校互联网在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要对互联网本身进行限定,即其网络的建设必须要以校内网为基础,并以不同的方式接入互联网,这不仅处于对校园网络的安全考虑,更处于信息传递的有序性要得到保证。为了能让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得以全面实现,学校在对网络覆盖面积进行设置时,要确保其能够覆盖学生宿舍、教学楼、食堂和科研楼等公共场所,让学生能随着运用移动设备登录互联网进行相关业务的办理。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已经在校园内部实现了无线wi的覆盖,这给学生运用校园网络资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例如,很多学校都在本校的内部构建了专属的站,将学校的风采和文化动态进行时时展示,这都是学校自身软实力的一种表现[2]。高校的分院较多,每个院独立进行专属的行政管理工作,为了能够保证各个分院彼此的管理过程具备科学性与合理性,使得全校的行政管理工作质量和目标趋向一致,很多分院便会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如人事系统、财务系统、科研系统和图书系统等,就目前的学校管信息交流管理往往局限于某个分校的内部,还没有对“兄弟院校”进行全面的信息开放。如,每年高校都会有一部分学生进入保研的行列,而目前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到教师的信息,教师为了能提前获得学生的信息和资料同样可以抛出“橄榄枝”,这样的双向选择更能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除此之外,还有高校的科研项目研究工作,目前各个院校的科研项目合作申请方式都存在差异性,而且整个申请合作流程十分繁琐,这给高校科研研究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碍,为此,若能在院校内部构建一个专门的科研研究项目合作平台,简化这些合作申请流程,使得各个兄弟院校能够在信息工台上进行合作则会为各个教师带来巨大的便捷。

2.2运用互联网构建共享平台。

互联网的发展是时代进步的产物,世界在互联网渗透过程中逐渐连成一体,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和文化往来日益密切,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融入互联网便无疑是个正确的选择,这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完善与进步大有裨益。高校要意识到互联网的发展意味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综合性与复杂性较强,在日常管理中索要处理的任务和数据纷繁复杂,若想既保证质量又保证效率就必须大力投入对校园互联网络平台的打造。互联网主要运用二进制储层信息,这样的信息处理速度快、效率高的同时还具备准确性,教师和学生能够时时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进行传播和分享,对于如此优良的数据平台,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必须要着重进行利用。在互联网的渗透和融入过程中,高校要充分对其进行利用,将校园内的各项信息资源放入互联网平台上,让教师和学生在彼此分享中进行积极的交流。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和移动媒介的融合,让现当代的高校学生和教师能够打开智能手机的app,登录校园服务网络以及相应的网站办理相关业务,使得校园网络资源得到了实时共享。更重要的是,对于一些时间较为紧张的学生可以选择阅读图书馆内的电子版图书,这样的网络化平台建立不仅便利了学生对图书借阅的需求,更提高了学校的办公效率。

2.3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信息。

信息安全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任何社会组织机构中都对其自身的信息安全十分重视,不仅在于信息的安全化能够保证社会组织的平稳运行,更会涉及到经济和人的基本权利保障。为此,在高校行政管理中要着重强调信息的安全性,将安全信息管理作为整个行政管理工作的重点进行推进,在互联网储存和加密的过程中要对核心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并通过电子钥匙的加密来防止信息资源泄露。我们知道,互联网运用二进制对数据进行储存和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不仅节约了大量的物理空间,更节约了人力管理成本,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其数据库的管理只需要一个工作人员管理就可以,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指定的人员掌握互联网信息库的解码钥匙便能够随时对加密的信息数据进行提取,这样的管理方式可谓从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双方面进行了节约。我们知道现代的云端储存方式十分流行,学生和教师可以将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和稳健进行通过上传进行存储,并能通过密码进行锁定,在整个数据的浏览、传递和分项过程中都十分安全。我们所熟知的app云端平台有百度云盘、360云盘和糯米云盘等。值得强调的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存储传递信息数据时也需要认真把控安全操作方式,一旦某些信息资源上传到了凭条之上便不能随意对其进行更改,这种信息的分项使得信息资源的传递性大大得到了提高,使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直接对信息资源进行传播,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对分项的信息进行下载或在线观看,十分便捷。

2.4培养高校行政管理人员。

互联网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的渗透需要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介入,唯有加强行政管理人员对互联网的应用熟练度才能真正促进互联网操作中的创新和完善,同时也是互联网作用得以充分实现的关键。为此,笔者认为高校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必须从提高其管理人员职业素养开始。首先,要加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对互联网的应用技巧,通过互联网技能培训,让管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校园网络平台维护和运作的方法,并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保证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改革。其次,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要积极从自身做起,不断扩大对互联网的认知水平,积极从多个领域去学习和掌握互联网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进而在高校网络信息平台的运行和维护中能够科学分析和辨别。最后,随着高校教育改革进程不断深化,我们要明确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运行压力,若想切实维护好高校各个方面的管理工作,行政管理人员便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在学习互联网知识同时亦要认真学习社会主义发展理论,使得其自身从思想上和技术上都彰显出合格的行政管理工作模范,让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能够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与党和国家的教育发展方针保持一致。

3结束语。

高校行政管理改革必须要仅仅把握住互联网的发展机遇,并认识到互联网在高校发展中的应用具有两面性,在积极运用互联网优势发展高校行政管理的同时,又要注重规避其风险和弊端,让高校行政管理改革得以顺利推进。对此,笔者认为高校行政管理中运用互联网进行改革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第一,运用互联网平台优势积极分享信息;第二,完备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第三,加大对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的互联网投入力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高校行政管理的现状。

参考文献:

[1]李静漪.互联网时代高校行政管理改革创新[j].艺术科技,,30(11):339.

教学创新改革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十七

机电类电工技术对于中职生来说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学好本门课程,必须了解机电类电工技术课程的特点,明确在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要了解机电类电工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明确机电类电工技术教学改革的有效方法,慎重选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机电类电工技术对于中职生来说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这门课程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机电类电工技术这门课程中有许多的专业性很强、非常难理解的概念,而且这门课程的内容能够广泛的应用于生活当中,实用性很强。学生学好本门课程,必须重视这门学科,理解并掌握概念性的知识并且能够勤于动手,并应用于实践中。

一、机电类电工技术课程的特点。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气电力类)》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气电力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在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任务是:使学生会观察、分析与解释电的基本现象,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会使用常用电工工具与仪器仪表;能识别与检测常用电工元件;能处理电工技术实验与实训中的简单故障。它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以及毕业后从事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等工作打下一定基础。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普及,它已成为所有中职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课程教学内容突出知识的应用,降低理论难度,强调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要适度引入新知识、新方法、新工艺和新技术,满足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要加强技能训练,体现职业特点。要设计与生产生活、工程技术有关的应用性实验和实训项目,将实验与技能模块与理论内容有机整合,体现“做中学、做中教”,也适应项目式、任务式等教学方式改革的需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好学易用。

(一)考核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机电类电工技术和生活息息相关,想要学好这门课程,必须课上认真听讲、勤于动脑、充分理解专业性的概念。在理解课程概念的前提之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多动手、提高操作技能。对于这门课程我们采用总分一百分的机制,卷面成绩占七成、课上的表现成绩占三成。这样会造成一些学生过度的重视笔试的成绩,在考试之前临时抱佛脚,死磕书本,不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方法不能与时俱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调查研究的一些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学生有厌学情绪。对于厌学有很多原因,其中有学生自身的原因。比如,学生从小打下的基础不牢固,自我控制能力很差,没有学习的兴趣。但不可否认的是,学生厌学,教师也有一定的.责任。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用以前的方法,自己讲授,学生听,而是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多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除此之外,教师应该用心备课,让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教材的概念性强,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中理论应该服务于实践,理论知识是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性的进行技术操作。但是现在的一些教材复杂,难懂,都是一些高深的理论推导,并不实用。教材的内容时效性很低,很少注入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导致学生的视野比较狭窄,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一)慎重选择教学内容。

首先,根据机电类电工技术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教材。现在很多学校都认为名校的教材好,其实并非这样,适合的教材才是最好的。名校的教材大多理论性强,不能够及时的更新,不能很好地反应当下新的一些技术研究成果、新的材料和工艺,不利于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其次,为了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必须要慎重选择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机电类电工的应用比较广泛,涉及的知识也非常的多,但是学校的学习的时间有限,所以必须有目标的选择教学内容。

(二)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这个环节当中,要用心,提前查阅资料、提前准备好课上要用的实例,用事先准备好的案例进行课程的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步步地递进,将要学生掌握的技能融于课堂之上。切忌不要让学生理论脱离实际。在学习了机电类电工技术以后,学生能够准确的分析出电路存在的问题,但是真正运用于生活当中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是连电路都不会连。案例教学法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差的问题,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如果用案例进行教学方法应用得当,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但是用案例进行教学也要充分考虑到以下因素:首先,选取的案例要与生活相关,才能让学生有学习的动力。其次,选取的案例的要和课程的内容联系密切。

(三)改进教学手段。

想要让学生学好机电类电工技术这门课程,还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要根据教材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让课程体制改革进行的更加顺利,在课堂的教授过程中,教师不再只是使用板书的方法进行教学,而是有效的利用学校已有的教学资源,比如说,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知识的传授。比如说,在讲步进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时候,如果运用板书的方式很难将电动机的结构展现出来,就是画出来,画的不好必然会影响学习效果。但是,如果使用多媒体,通过ppt展示图片和播放flash动画的的方式,就会很直观的展示电动机的结构,也可以将各个部件的图片分别的展示给大家,还可以将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用动画的方式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通过提前制作课件使用多媒体进行播放,缩短了课上不必要的时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讲授单管的共射极放大电路时,工作点的设置要恰到好处。尽管我们可以辅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如ppt、vb语言等制作的课件进行讲解,可以方便学生理解,但学生还是觉得不够直观。multisim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仿佛是在自己亲自操作一般,可以对这堂课有更深的感悟和体验,体验到工作点设置的重要性,一些比较难理解的电路知识可以更加容易的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总结。

总之,机电类电工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教师教要用心、学生学要上心,才能学好机电类电工技术课程。否则教师教好不容易,学生学起来也很难。因此,要通过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增加教材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启发思维,开阔视野,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创新改革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十八

刘文娟。

我是一名参加工作为期十多年的小学教师,在县教育局的倡导的“两抓一评”课改模式下,我认真学习和领悟“两抓一评”的教改理念,并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大胆的进行了尝试和实践。在自己进行课改期间,我有过不适应,有过担心,有过失败,有过困惑,但更多的是有了收获的喜悦,有了今天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逐步成长。下面就谈一下自己课改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和困惑。

一、语文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

在刚开始的时候自己还处在过去的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分析课文讲解课文,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现在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我尝试着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自己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理念,首先在教学活动中做了角色的定位:“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自己进行角色转换和让位,从“前台”退隐到“导演”的角色地位。同时,帮助学生确立主角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翁。

二、活动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自己不断的思考以及和学生的接触,结合自己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我发现通过活动学习,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而且小学语文新大纲也强调,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好听说读写实践活动,要让每个学生在语言活动中充分地“操练”起来。同时把利于语文学习的其他活动方式“拿来”,让学生唱唱、跳跳、演演、比比、画画、尝尝、嗅嗅、摸摸、做做等,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

在探索和反思中逐步成长。

有人曾说:“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反思三年成名师。”在刚开始课堂教学改革对我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在每堂课中或多或少的都会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不使这些问题出现在以后的课堂中,我渐渐的学会了反思。在每上完一节课侯反思自己在课堂设计中的问题,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环节,反思问题的设计,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等等。从反思课堂教学慢慢的发展到开始反思自己的教案备写,反思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作业的设计、对教材教法的研究以及对教具和多媒体的合理充分的使用等等,并且把这些问题都写到自己的教后记中,以便及时的翻阅和提醒自己。就这样自己在课改中不断的学习,在学习中不断的探索,在探索中不断的尝试,在尝试中不断的反思,在反思中不断的成长。

四、自己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虽然自己在不断的尝试课改,不断的在纠正自身课改中的不足,但是还有许多问题和困惑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注意:

1.课改的理念还不够新,在自己的课堂上还放的不开,还受到。

旧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妨碍了自己的课改进展。

2.课改的理论知识还有不够丰富,虽然有了自己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这种模式还不够明显和完善。

3.对有些教材和课堂教学环节处理的还不够得当。4.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学习和提高在以后的工作中,针对自己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我将会认真谦虚的学习和向前辈请教,扬长避短,尽快使自己成长起来,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老师,我深感自己的责任之重,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刚刚才起步的孩子,他们就好比一张洁净的白纸,将来在这张纸上将会绘制出什么样的图画,就要看我们的这第一笔画的好与坏。在课改的路上我会努力学习和钻研“两抓一评”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画出完美的第一笔。

教学创新改革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十九

丁蒙蒙。

我是一名刚参加工作的小学特岗教师,在县教育局的倡导的“高效课堂”课改模式下,我认真学习和领悟“五步导学”的课改理念,并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大胆的进行了尝试和实践。在自己进行课改期间,我有过不适应,有过担心,有过失败,有过困惑,但更多的是有了收获的喜悦,有了今天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逐步成长。下面,我就谈谈自己课改后在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和困惑。

在刚开始教学的时候,我还处在过去的强调传授教学、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现状,在课堂上分析课文、讲解课文,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意识到教师“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区别。随后,通过在陈庄乡、颜村铺、张庄乡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现在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地转变,保证学生自主、探究性的学习落到实处,此次课程改革通过课程结构的调整,使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获得有效保障,并在新课程标准中倡导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我尝试着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自己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理念,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自己进行角色转换和让位,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同时,帮助学生确立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尝试学习方式的变革。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自己不断的思考以及和学生的接触,结合自己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我发现通过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从而符合了新课程倡导的“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的标准。

根据高效课堂的“五步导学”,首先确定一篇课文的学习目标,把握文章的重难点,做到有的放失,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其次,掌握学习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抓特点养成学习习惯,促使其能力的形成。

第一,自主学习环节。养成主动性的基本品质,培养成“我要学”的学习兴趣,并自觉地意识到为什么学、能否学、学什么、如何学等问题,与此同时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

第二,合作探究环节。在学习过程中,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单一的被动式接受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发现式学习,但并不完全抛弃接受式学习。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增强了小组凝聚力,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探究,是一堂课中不可忽略的环节。

第三,展示交流环节。学生各小组根据问题情境,使用已有的知。

识经验和原型启发,来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并检验假设,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其有较高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在展示中,不轻信、不盲从,无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大方自然,勇于展示自我,其他同学敢于指正补充,已做到相互借鉴,相互提高,达成共识,形成能力的目的。这样的课堂,才是“教师轻松教,学生愉快学”的真正的“高效课堂”。

最后,就是教师指导并和学生一起做出小结,梳理课文内容和重难点,并拓展延伸知识,使全班学生的发散思维活跃起来,个别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在一节课的结束,让学生自主做达标测试,最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爱上了新型的语文课堂。

三、在探索和反思中逐步成长。

有人曾说:“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反思三年会成名师。”在刚开始课堂教学改革对我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在每堂课中或多或少的都会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不使这些问题出现在以后的课堂中,我渐渐的学会了反思。

在每上完一节课的时候,我就开始反思自己的导语设计、课堂生成的问题,反思自己的导学案的设计、课堂教学环节、问题的设计,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等等。从而,进一步开始反思自己的教案备写,反思对学生的评价和作业的设计、对教材教法的研究等等,并且把这些问题都写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以便及时的翻阅和提醒自己,使自己在课改中不断的学习,在学习中不断的探索,在探索中不断的尝试,在尝试中不断的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得到成长。

四、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虽然自己在不断的尝试课改,不断的在纠正自身课改中的不足,但是还有许多问题和困惑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注意的:

1.课改的理念还不够新,在自己的课堂上还放的不开,还受到旧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妨碍了自己的课改进展。

2.课改的理论知识还有不够丰富,虽然有了自己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这种模式还不够明显和完善。

3.对有些教材和课堂教学环节处理的还不够得当。4.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学习和提高在以后的工作中,针对自己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我将会认真谦虚的学习和向前辈请教,扬长避短,尽快使自己成长起来,作为一名光荣的小学语文老师,我深感自己的责任之重,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刚刚起步的孩子,他们就好比一张洁净的白纸,他们将来的好与坏在于看我们的第一笔画的好与坏。在课改的道路上,我会尽最大努力学习和刻苦钻研“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为教育事业做出小小的贡献。

教学创新改革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二十

由于现阶段的高校网球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依然占据着主要地位,进而在很大程度阻碍了广东省阳江市高职学院网球教学的发展。众所周知,在传统的网球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在讲解教学的以及做简单示范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练习[3]。通常情况下教师都是先讲解和分析每一项技术动作,进而让学生更好地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初步印象,之后,教师在让学生采用多球练习的方法来掌握网技术运动。传统的教学流程一般都是备活动阶段、练习击球阶段、改正技术阶段、实战训练阶段。其实上,这种重视技能传授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消极性,它忽视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通过枯燥无味的语言或者动作来传达知识信息,枯燥无味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时间一长,必定阻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等发展。同时还会让学生运用所学技能来进行网球运动的实践操作上面,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在素质教育深入落实的背景下,自然而然传统网球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显,针对于此,我们必须要采取行之有效地措施改革和创新高校网球教学方法。

3.1现代化。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网球教学中单纯的示范以及理论讲解根本无法满足网球运动教学的要求。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引进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做到与时俱进,有效地跟上网球运动发展的步伐。如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借助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方便于学生至关形象的理解和认识网球运动,促使他们更好地学习及掌握各项网球技术。

3.2个性化。

由于绝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这样一来,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球的兴趣,网球教学质量也不言而喻。所以,教师在网球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中,必须要坚持以生为本,同时还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从高职学生网球基础水平、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特点为切入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激发高职学生球的兴趣,促使高职网球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4]。

3.3开放化。

教师在对网球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革新时,要时刻秉承开放化的理念,不仅要在传统网球教学方法上面进行创新改革,同时还必须要做好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以便更好地实现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势互补,从整体提升高职网球教学质量。

4.1因材施教教学法。

其实质上这种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具有个性化和整体性相统一的特征,由于学生具有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必须要摈弃传统教学中“一刀切”“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重视高职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不同的水平进行差异性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进一步增强学生球的兴趣和信心,这也充分体现了终身体育的教育宗旨[5]。

4.2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高职学生学习到一定的网球知识,而且还非常重视学生学习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因此,探究式教学方法受到了各大高校高度重视,教师通过对学生一系列的引导、指导等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手段来完成网球课程教学任务。针对于此,教师可以在网球课堂上设置一些科学且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之后教师再在网球教学中加上一些情景,进而有效地培养高职学生的竞争精神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有效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范围,进一步提升高职学生的网球学习质量。由于在传统网球教学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基本上没有选择的机会,虽然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还是会出现各种问题,但学生可以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3异步式教学法。

又被称之为错位转换法,这种教学方法同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是一样的。因此,教师在网球教学中使用异步式教学法必须要明确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异步式教学法和素质教育要求的相同点,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以及主动性,实现对学生个体新以及差异性的教学,坚持以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第二,教师运用异步式教学法的过程中,必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发挥引导者以及辅导者的作用。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球的兴趣,促使学生更好地明确学习动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网球课堂当中,实现教师指导高职学生球的异步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地传承网球教学模式的精华,还有利于帮助教师改进一刀切、满堂灌教学方式当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将异步教学模式有效地应用到高校的网球教学中,可促使网球教学质量的提升,进一步调整教师教学的异步化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促使学生网球成绩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4.4情感教学法。

所谓情境教学法,其主要是教师在网球运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对网球这项体育运动独有的情感体验,针对性的创设不同的情感氛围,促使他们和网球运动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一步激发高职学生对网球运动的兴趣,与此同时,还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了解网球理论知识和技术,进而最大化促使网球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在网球运动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对网球有一个良好的认识,进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网球的情感体验,只有当学生在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才能在实践当中有效地将自身的情感体验积极地转化为学习目标以及学习动力,这对他们之后的网球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情感教学法也对网球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加强学习,培养自身修养。另外,教师还必须要具备细腻的教学情感以及独特的教学风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创设和谐轻松的情感体验分分氛围,有利于他们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有效地掌握网球知识以及技能,最大程度上提升自身的素质。

4.5情景教学法。

所谓情景教学法,其主要是指教师在网球教学中有效地设计丰富的教学情景,进而有效地将教学情景和教学内容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的自主学习。众所周知,网球运动具有很强实践性。因此,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感到枯燥无味,如果教师在网球运动教学中巧妙的运动的情景教学法则可行之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将枯燥无味的网球技能练习,变得形象生动具体,提升高职学生的实际动手和理论知识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在网球教学中使用比赛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有效地将网球练习中各个阶段技能转化为比赛竞技,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每次都做好相应的记录,教师通过数据的有效对比分析,了解那些学生更加适合打网球,那些有学生具有缺陷,进而更好地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5.结语。

总之,在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下,对高职学院网球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一刀切”、“满堂灌”的教学发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网球教学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地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因为创新是事物发生根本性变革的基础和动力,同时也是事物进行质飞跃的基础。教师在进行网球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中必须要坚持“以生为本”、“教师为辅”的原则,从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知水平、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入手,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同时还必须要慎重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促使网球运动和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各大高职学院网球教学方法必定会日臻完善,从整体上提升网球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