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心得体会初中报告(优秀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19 13:46:36 |
  • ZTFB |
  • 8页

写心得体会可以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同时注重条理性和逻辑性。接下来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写作的常见误区和解决方法,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地理心得体会初中报告篇一

xx年x月x日我参加了xx区青峰杯主题教研活动,有幸听了第十中学和第x中学两位老师的讲课,让我近距离地领略到两位教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这两节课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在教学中,老师们都采取了以人为本,以学促教的教学原则,通过老师有序的导、生动活泼的启发教,激发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了本次教研活动的关注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主题。以下是我个人在本次听课过程中的一些感受:

1、情景教学:老师们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利用教材本身和地图册创设情景传授基础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交际活动。在情景中理解课文知识和内容,使难点化易,重点难点;在情景中进行操练能提高学生实践的量和质。

2、情身意浓:我们不仅是一位老师,还是一位教育工作者。课堂上教师用各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使他们怀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知识理解:教师都重视在操练中讲解知识,在情景中进行精讲多练,培养学生扎实地掌握和运用地理知识。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边练边讲知识,生动有趣,能加速理解的过程,教师重视通过板书对知识进行点破和归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目的。

总之,教师必须经常有意识地反省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要有意识地虚心吸取他人之长,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成功经验来充实自己,不断充实自己教与学的知识库。

地理心得体会初中报告篇二

作为初中地理的一名学生,我们不仅仅是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更需要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探索自己的世界。听课已经成为我们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下面我就来谈一谈我对初中地理听课的心得体会。

一、了解听课的方式和方法。

在初中地理听课中,不仅要注意老师所讲的内容,更要把握好听课的方式和方法。在听课前要了解老师的授课方式,是否需要记笔记,注意听讲,不要打瞌睡。听课时还要注意聚精会神,紧跟老师的思路,有针对性地记笔记。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难懂的知识点。

二、善于思考,相信自己。

初中地理的知识点大多都需要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听课时,我们应该积极思考如何解决接下来遇到的问题,并学会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和表达。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和同学进行讨论,一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如果我们相信自己能够掌握知识点,自己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三、灵活运用各种资源。

初中地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需要我们关注时事新闻、地理发现、地理知识等多个方面,并时刻将这些知识与课程内容进行联系。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等途径以多种形式获取地理知识。在听课中,如果有相应的资源可借鉴,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注重实际应用。

初中地理学科的特点就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而我们要注重实际应用,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记得联想、宏观、细节、丰富信息。在听课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与实际相结合,了解我们生活中与所学知识有关的地理现象,强化所学知识点,提高实际应用水平。

五、不断的复习和总结。

地理学科的知识点较多,内容繁杂,因此我们要不断地进行知识的梳理、积累,以及反复的复习和总结。在听完课程后,一定要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能够背诵相关的知识点,这样有助于理解和记忆。我们还可以利用课后时间对不懂的地方进行询问,及时纠正错误的观念。

总的来说,在初中地理听课中,我们要了解好听课的方式和方法,及时总结所学内容,不断思考,灵活运用各种资源,注重实际应用。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究,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初中地理知识,进而懂得运用地理知识去探索世界的奥秘。

地理心得体会初中报告篇三

地理是一门丰富多样的学科,通过地理活动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探索我们生活的世界。最近,我参加了一次地理活动,并写了一份报告。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收获。

首先,地理活动使我深入了解了自然地理。在活动中,我和同学们一起去了当地的自然保护区,观察了各种不同的生态系统。我看到了壮丽的山脉、清澈的河流和茂密的森林。通过这次实地考察,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自然的壮丽和伟大,也更加明白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在报告中,我详细描述了这些观察到的自然景观,同时结合地理知识,解释了它们形成的原因。这使我对地球的自然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其次,地理活动使我了解了人文地理。在报告中,我除了介绍了自然地理,还研究了当地的人文地理。我去了当地的城市,参观了博物馆和历史遗迹,了解了这个城市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底蕴。通过这些观察和调研,我对城市的人文景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这些景观,并分析了它们与地理环境的关联。这使我明白了地理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紧密联系,人类的行为和活动会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和影响。

此外,地理活动也让我学会了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在地理活动中,我们需结成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地观察和采集数据。我和我的小组成员密切合作,一起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我们相互协助,互相鼓励,最终成功地完成了任务。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的技巧。这些技巧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将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通过地理活动报告,我还发现了自己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在做报告的过程中,我不仅积极主动地收集了相关的材料和信息,还积极参与了小组的讨论和展示。我用心地准备了报告内容,并且把它们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呈现给全班。在报告展示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同学们的赞赏和鼓励,这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自己在地理学科上有所突破和发展的潜力。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地理活动报告,我深入了解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学会了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这次体验使我对地理学习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也为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激情。我会努力保持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为更好地理解和探索这个美丽而多样的世界做出贡献。

地理心得体会初中报告篇四

今年初一地理教材与往年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取消了课本中对于重点内容的总结。

新教材中已经取消了旧版本中各个章节重点内容的文字表述。在旧教材中,较易把握,而在新教材中,则需要学生自己去归纳和总结。

这个改变无疑是一个大胆而冒险的尝试,其目的应该是为了加强学生的阅读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课堂的自主学习去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现在的学生不论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课堂的领悟能力、学习基础来看都无法达到新教材设计的初衷,再加之高一地理的学科地位,这种改变反而加重了教师以及学生在课堂教学上的负担。

2、取消了一些基本知识的铺垫。

在旧教材中,每个章节的第一节课文都会对本单元所要用到的基础知识先进行学习,再引出更深层次的内容,做到循序渐进,由简而难,例如:旧教材《世界的海陆分布》中的比较。新教材中则取消了这些基础知识的铺垫,这种内容上难度的突然增加使得学生无法适应学习这么抽象的内容,他们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补充旧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才能够较好地理解并掌握,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量和学生课堂的学习量。

3、案例、活动的增加。

相对于旧教材而言,案例和活动的大量添加则是一个创新之处。新教材更加注重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直观、生动。另外,个别活动的问题设计不科学,有些问法太简单。

任何一次教学改革都必须有相应的辅助措施,这次进行的新课改对于教材的改变只能说差强人意,但是练习和配套的地理图册则没有任何的改变。其中所采用到的图片、例题可以说和往年没有不同,没有体现出新课改的精神,问法还是老一套。因此,没有一套与新课改相匹配的习题,使得教师在课后的知识巩固手段上更加捉襟见肘。

传统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评价机制是以考试分数为主要依据,而新课改则改变了这种模式。新课程改革中,对于学生的评定引入了大学的学分模式,除了以卷面测试来评定学生外,还加入了学习过程评价。学习过程评价是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平时作业(完成质量)、探究活动、平时测试(进步程度)等确定分数,最终由学习过程评价和模块考试两者分数之和来确定学分。

应该说,新课程改革对于学生的评价更多地集中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也就是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培养,相对于以前的传统评价模式更科学、更全面;而且学分制的提出,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今年是海南省再次实行新课改的第一年,各个学校都在实施和探索中,但是每个教师心中都有一个指挥棒,那就是初中地理会考。只有初中地理会考的改革,才能很好的解放学生和一线教师,才能更好的执行新课改,在会考制度不变的情况之下,新课改也是很难进行下去。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基本上课堂属于满堂灌。而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更强调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通过教师的逐步启发,结合课本案例,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获得知识。

其出发点,无疑是很好的,对于学生的要求也是很高:

1、学生必须要有充分的知识积累;

2、要有很强的自我学习能力;

3、学生获得知识的来源广、渠道多。

地理心得体会初中报告篇五

地理专家报告是对地球上某一特定地区或者某一特定地理现象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的一种学术性报告形式。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地理专家报告会,并就此事给予深思。在专家报告中,我得以深入了解了一些地球上的重要地理现象和问题,其中映像最深刻的有关气候变化和海洋污染问题。接下来,我将通过综合这次报告的内容,分享我对于地理专家报告的一些体会和感悟。

第二段:报告的内容及分析。

在地理专家报告中,我最关注的是环境变化的问题,特别是气候变化和海洋污染。专家通过详实的数据和具体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可怕影响,以及海洋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在报告中,我们了解到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现象增多以及冰川融化等现象和问题。同时,专家还向我们展示了海洋污染的恶劣状况,如塑料垃圾、石油泄漏和重金属污染等。通过这些案例和数据,我不禁深感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地理专家报告使我深刻认识到地理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气候变化和海洋污染不仅仅是在遥远的地方发生,它们已经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和地球的未来。报告中展示的极端天气现象已经频频发生,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已经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这让我对我们目前的环境状况感到担忧,也让我深刻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地球。

第四段:地理问题对个人的启示。

地理问题的存在和严重性启示我们要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我们需要改变生活方式,提倡低碳环保、循环经济等理念。我将从自身出发,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倡导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此外,我还将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宣传环保理念,帮助他人了解地理问题。

第五段:结束语。

地理专家报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思考。我相信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我们可以共同改善地球的状况。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中都能做出积极的改变,每个人都是地球的守护者。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未来。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我们一定能够建设更美好的家园。

通过这次地理专家报告会,我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和海洋污染等地理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此感到担忧。这次报告使我深感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对个人的日常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相信只有每个人都积极行动起来,才能共同改善地球的状况,建设更美好的未来。

地理心得体会初中报告篇六

通过学习强国平台学习,不断提高。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要让学生养成良好品行,教师的身体力行和表率作用非常关键。

初二下学期,也是与学生做真朋友关键的一个时间段。这个时候,学生生理心理变化较大的原因,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随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变化,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状态进行调整。为了整合师生正能量和自身教育资源,开展了“我的目标,我来实现”交流实践活动,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更多促进相互了解,坦言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前行中更好扬长避短。

二、业务素质。

坚持追随叙事者,每月共读一本教育名著,不断关注自己教育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和细节,针对每节课或部分重要细节,撰写教育叙事文章。从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习做教师,学习做最好的优质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抓两头:对优生,不断引导激励其保持优势,做到戒骄戒躁,主要通过提问题,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不足,促进主动积极学习的愿望;对学习困难学生,帮助他们找到优点,通过个别谈心和课堂教学活动激励等方法,引导他们拥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灵,始终保持一种最好状态,每天进步一点点。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作为一名年龄较大的教师,在精力思维力和接受新鲜事物方面,显得比较落后,在备课和上课与学生交流谈心中,也有时觉得力不从心。

坚持在读写研究中学习工作生活,成了我最近几年来的特色,虽然占用了很大的时间精力,但是我从中收获了一种接地气的成长方法方式途径。

今后,我还要在创造机会,努力在英语和信息技术方面做蜗牛一般的努力。蜗牛。

最后感谢各位。

地理心得体会初中报告篇七

初中地理教学模式是地理教学理论联系地理教学实践的纽带和桥梁,研究地理教学模式对于地理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地理教学实践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本站带来的初中地理教学的。

仅供参考。

通过近十年教学的摸索与总结,我认为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下列的教学方法让我在教学中受益匪浅,愿和大家分享我的心得。

一、兴趣教学法。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探究和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为了扭转当前学生不重视地理课的现象,就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为此,我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为了不使学生盲目、被动地学习地理课,首先要上好绪论课。运用丰富、生动、有力的实例,说明地理学科所要学习的内容。在学习方法上既介绍地理学科的特点和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又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学习时“左图右书”,图文对照,填图作业做到具体规范等。

其次,精心设计引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言虽不是正文,但却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课学习的兴趣。如在讲“地球内部结构”时,先谈已经学过的《地球在宇宙中》、《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然后这样导入新课:“顺着前面所学课程,我们就好象乘课本这页小舟,进行了一次漫长遨游。我们出发于遥远太空,沿途观赏了银河系的外貌,访问了太阳系的家族,揭开了八大行星神秘的‘面纱’,穿过了大气层来到地球表面。那么地球内部究竟蕴藏着什么奥秘呢?今天我们就驶向地球内部考查一番。”经过这样的导入,学生兴趣盎然,都作好了接受新知识的心理准备。

二、插叙教学法。

随着现在中招考试的形式发展,在地理不被列为备考科目的情况下,学生普遍厌学地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地理教师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我在平日的教学中,恰当地利用插叙,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地理成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地理教学的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利用。

谚语。

成语。

格言。

佳句以及生动有趣的事例或数字插叙,形象地描述和讲解地理事物的原理和现象,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创造一种美的境界,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在讲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时,引用毛译东“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宏伟诗句说明赤道的线速度最大。在讲长江准静止锋时,引用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形象说明两股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徘徊摆动一个月左右造成阴雨连绵的“梅(霉)雨”天气,同学们如身历其境,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特点的理解和巩固。

插叙在地理课中的妙用,对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课堂效率,有着独特的作用。

一、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

课件。

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导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大陆漂移假说时,先让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样易使课堂更生动,同时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讲季风气候的形成时,我先让学生回子顾一下自己身边的风向变化的规律,再进行教学,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且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探究地理问题。

二、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充分利用课本中设计的“活动”,涉及读图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材料收集和处理,需要动手做试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合作讨论等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多变的天气》教学时,我利用“活动”中提供的天气图,让学生像气象预报员一样播报城市天气,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本课所学的天气符号,还锻炼了学生读图、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地理学科在初中的受重视程度远不及大三科,被认为是“副科”。大部分学生知识生疏,对地理感觉“无趣、畏惧”,另外许多学生对于一些地理方面的常识问题也了解不多,造成学习地理的难度加大,种种原因导致同学失去学习地理的注意力和兴趣。新课程理念倡导建构的学习,尤其突出强调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法中要注意增加学生活动,体现新课改“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这就使课堂教学注定要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综合,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平台。新课程这种开放性、综合性和与时俱进的内在品质为高中地理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如何使得初中地理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广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实践新课改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以下我从五个方面对此正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也是在教学中得到的有关认识与体会总结。

一、生动导入,引起“兴趣”

美国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而加强地理教学的趣味性,对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是至关重要的。地理教师想要把课上得兴味盎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那么课堂教学中的新课导入这一环节就显得极为重要。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讲好课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第一步。如果在上课一开始学生就注意听讲,他们就有可能连续认真地听下去。否则,他们的注意就不易稳定,掌握的知识也不全面,学习效果自然受到影响。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我首先对教材进行认真的钻研和深度的挖掘,努力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语”。或通过讲与本节课有关的生活事例或一些社会时事导入新课;或在课的开头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造成悬念等。

例如,在讲授初二地理的“时区”教学时,时差的概念,学生通过旅游、夜间看体育直播赛场的情况来体会;各国采用的时区:让学生在观看nba系列直播,美国当地时间和中国时间的比较中,分别对这些加以理解体会,设置悬念以吸引学生融入课堂。同时,我还要求自己上课要态度积极、亲切和蔼、自信心十足。在课堂教学做到语言生动、条理清楚,并联系实际讲好每节课的学习目的和意义,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

二、打造轻松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观察以往的课堂教学,会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害怕发言,生怕出错,怕遭到同学耻笑,受老师责备。所以,大多数同学采取默不做声,不动声色,缄默不言的态度。并有不少同学在老师提问的刹那间,焦虑不安,神色慌张,低头回避,生怕老师叫到自己的名字。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紧张异常,没有安全感,更无平等、愉悦的感觉可言了。可以想象,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单元才会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才会敏捷;而在压抑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就会受到抑制。只有在轻松的环境下,学生才能加快思维进程,所学知识才能加以巩固并转化为能力。因此,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有好处的。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创设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不再板着脸上课,该和学生开玩笑的时候也会开个玩笑,逗学生笑一笑,有时学生在课上捣乱,不要生气发火,而是开个玩笑,或者冷处理一下。这样既解决了课堂上的异常情况,又不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实践证明上课时如果心情轻松,学生的表情自然,心情就会比较好,课堂效率也势必有所提高。其实这点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自己也深有体会。激情、幽默、轻松的语言交替使用,活跃了课堂气氛,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也自然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开展课堂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理念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去。这种新的学习观的形成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时,我针对气候类型多而复杂的特点,把学生分成10个小组,每小组探讨一种气候类型,上课时由学生自己讲述和相互补充,并且由其他小组评分,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竞争,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既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解答学生关心的问题,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学生,要认真考虑学生会有哪些想法或疑问,讲课时予以解答。例如,在讲授《地壳运动》教学:通过地壳探索的新资料了解地壳环境环境,使学生不仅仅能掌握知识,更能获得前沿的科学信息和资料;并且讲述地震发生时怎样防震减灾的知识等,学生都感到都很满意,而且还会“亲其师,信其道”。这样既排除了学生的疑问,又坚定了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念。当前,中学生思想活跃,对社会热点问题非常关心,在课堂上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时教师应针对这一情况实事求是地解答学生的问题,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五、积累资料,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地理课具有很强的生活实践性和时代性,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坚持杜绝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一定要选取相当数量的实际事例进行教学。为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在尊重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前提下,还从社会生活和文字资料中搜集授课的素材,以及一些视频素材及反映地理的影片,并针对知识适当传递给学生,如《后天》就体现出《全球气候变化》,《未来水世界》反映全球变暖的情况,等等。教学中注意积累,把积累到的材料注意分类存放,需要时方便提取。利用资料,逐步使教学做到有理、有据、有趣,使学生对地理课愿学、乐学。

以上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尝试,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需要创造性地反复实践与不断创新,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也不断更新,我们只有与时俱进,大胆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培养出有利于自身发展和符合社会的学生。

地理心得体会初中报告篇八

通过近十年教学的摸索与总结,我认为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下列的教学方法让我在教学中受益匪浅,愿和大家分享我的心得。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探究和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为了扭转当前学生不重视地理课的现象,就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为此,我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为了不使学生盲目、被动地学习地理课,首先要上好绪论课。运用丰富、生动、有力的实例,说明地理学科所要学习的内容。在学习方法上既介绍地理学科的特点和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又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学习时“左图右书”,图文对照,填图作业做到具体规范等。

其次,精心设计引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言虽不是正文,但却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课学习的兴趣。如在讲“地球内部结构”时,先谈已经学过的《地球在宇宙中》、《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然后这样导入新课:“顺着前面所学课程,我们就好象乘课本这页小舟,进行了一次漫长遨游。我们出发于遥远太空,沿途观赏了银河系的外貌,访问了太阳系的家族,揭开了八大行星神秘的‘面纱’,穿过了大气层来到地球表面。那么地球内部究竟蕴藏着什么奥秘呢?今天我们就驶向地球内部考查一番。”经过这样的导入,学生兴趣盎然,都作好了接受新知识的心理准备。

随着现在中招考试的形式发展,在地理不被列为备考科目的情况下,学生普遍厌学地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地理教师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我在平日的教学中,恰当地利用插叙,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地理成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地理教学的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利用谚语、成语、格言佳句以及生动有趣的事例或数字插叙,形象地描述和讲解地理事物的原理和现象,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创造一种美的境界,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在讲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时,引用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宏伟诗句说明赤道的线速度最大。在讲长江准静止锋时,引用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形象说明两股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徘徊摆动一个月左右造成阴雨连绵的“梅(霉)雨”天气,同学们如身历其境,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特点的理解和巩固。

插叙在地理课中的妙用,对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课堂效率,有着独特的作用。

地理心得体会初中报告篇九

20xx年,中秋佳节之际,我来到了英雄城市----南昌参加20xx年初中地理国培学习,我感概颇多。

一、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方面。

第一,用地理知识本身去吸引学生,寻找兴趣点,培养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选择、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地理教材中各国和各民族的风俗人情感兴趣。我在教学中,就选择这样一些兴趣点,用地理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兴趣,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从学生较熟悉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入手,引进要讲述的教材,以培养兴趣。例如,地球知识在小学自然、地理课中或多或少地讲过一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讲述昼夜交替、昼夜长短、五带的形成等重要的地理现象就比较容易,如果再教学生用小地球仪来演示这些现象,则会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从问题入手,善于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从而培养了兴趣。因为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开始于问题。这些奥妙往往是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本质,教学中抓住本质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就能激发兴趣。我在讲大陆漂移学说时,我先让学生叙述所知道的魏格纳的故事,然后问学生:“如果你是当时的科学家,会向魏格纳提出哪些问题来反驳他的大陆漂移学说?”然后再让学生想“魏格纳应该从哪些方面提出证据来证明自己学说的正确”?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洋溢着对探求地理知识的浓厚兴趣。

第四,开展多种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兴趣。针对学校的实际,我开展了自制小地球仪、绘制上学路线图、设计旅行活动方案等多种课外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要学习地理知识,要搜集地理知识,要用地理知识。这样,经常接触地理知识,学生才有可能对地理课逐渐产生兴趣,如果仅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培养情感,调动学习积极性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们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是积极学习的动力因素,因为要在学习上取得成功,一种投身于其中的热烈的情感是不可缺少的。

二、培养学生的情感,调动学习积极性。

第一,以情动情,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们知道,情感具有感染性,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影响别人,使他发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在教学中力求创造一种友爱、融洽的人际环境,我的.真诚感染了学生。以为人师表的人格力量去进一步影响学生,在教学中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创设情景,努力做到情趣盎然的描述,精辟入理的分析,准确科学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使学生在学到地理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并在情感上引起共鸣。

第二,从爱家乡、爱祖国做起,培养学生的情感。地理教材中有很多情感因素,特别是中国地理,蕴涵着丰富的乡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可在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初一第一学期,学完地图一章以后,我要求每个人画一张上学路线图。又如在讲环境保护问题时,我在列举了大量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事例,观看了电视资料画面后,让学生进行分析评说。这样易于感染学生,对学生的环境意识教育效果较好。我还开展了环保知识竞赛和“我爱祖国的山河美”演讲比赛等活动。在活动中那种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跃然纸上。特别是几位学习较差的学生也得到了施展才能的机会,除了在班级陈列讲评时予以表扬外,还在家长会上展示,让家长分享孩子们获得成功的喜悦。

第三,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实践是情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就是很好的实践。在活动中,学生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祖国山河的秀美,同时,也认识到大自然是学好地理的大课堂。总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地理,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在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地理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到地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这次光盘学习让我感悟很深,对我以后的地理教学有了很大的启示,真是受益匪浅。

地理心得体会初中报告篇十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知识、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地理的目标是通过7、8年级地理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认知水平重在“感知”,而他们的活动需求大于他们的活动能力。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出发,尽可能地把地理课设计成活动课,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导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大陆漂移假说时,先让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样易使课堂更生动,同时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讲季风气候的形成时,我先让学生回子顾一下自己身边的风向变化的规律,再进行教学,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且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探究地理问题。

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课的突出特点。传授地理知识、讲授地理事实,分析地理现象,说明地理原理等,都必须依靠地图。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充分利用课本中设计的“活动”,涉及读图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材料收集和处理,需要动手做试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合作讨论等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

例如在《多变的天气》教学时,我利用“活动”中提供的天气图,让学生像气象预报员一样播报城市天气,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本课所学的天气符号,还锻炼了学生读图、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帮助地理教学,能增加学生获取信息的数量,如果再配合动感的图像会使学生对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问题获得感性的认识,从而为教学增添新的活力。例如:八年级“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图,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特点,给学生提出南北向的铁路(自东向西排列),东西向的铁路(自北向南排列),使学生有一事实上的兴趣,从而达到学生的观察能力挖掘新潜能的作用。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师生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仅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甘肃教育教育文苑新课改下教师角色。

地理心得体会初中报告篇十一

本学期我担任xx年级(1)班的地理课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教导处计划、学科组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并积极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这批学生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轻视地理学习,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配套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刻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初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由于初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难度较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如玉树“地震”,火山,嫦娥探月,台风事件等,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尽力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挂图,有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

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