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强国心得体会(优秀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17 23:48:33 |
  • ZTFB |
  • 14页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得到的宝贵经验和感悟,值得总结。可以采用逻辑顺序或时间顺序等方式来组织心得体会的内容。精选了一批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科技创新强国心得体会篇一

近年来,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提高了国家的科技实力,也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通过与同行交流和参与创新项目,我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强国的重要性和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科技创新是国家赖以强盛的重要支撑。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需要依靠自主创新,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科技创新能够为国家带来新的技术、新的产业和新的增长点,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近年来,中国的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为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这些成果不仅让国家更具活力,也给更多人带来了机会和希望。

其次,科技创新需要有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国家需要制定出更加宽松的政策法规,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参与。同时建设科技创新园区,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服务支持,让创新者更加专注于科技研发和产品研制。在这样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下,科技人才将会更加勇敢地投身创新事业,不断探索和突破。

再次,科技创新需要加强国际合作。科技无国界,只有开放合作才能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通过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与经验,能够快速提升国家的科技实力。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也能够为国家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开拓更多的市场和资源。

另外,科技创新需要更多人的参与和支持。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科技创新的推动者和受益者。社会上应当鼓励更多的青年人选择科技创新这个行业,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培养机会和发展空间。同时,政府和企业也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提供更多的资金、设备和人才支持。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够实现科技创新强国的目标。

最后,科技创新强国不仅是为了满足发展的需要,更是为了造福人民、推动社会进步。科技革命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和更好的生活品质。作为科技工作者,我的初心是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发展。只有不断追求科技创新,才能够实现人类美好生活的愿景。

综上所述,科技创新强国需要国家的支持、良好的创新环境、国际合作、全社会的参与和为人民造福的初心。中国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这只是一个起点。在未来的征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开拓创新的道路,努力成为科技创新的引领者和贡献者,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科技创新强国,离我们并不遥远。

科技创新强国心得体会篇二

科技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创新是科技发展的源泉。在不断变革的时代,科技创新已成为各个行业的重要驱动力。而作为科技创新的参与者,我有幸接触到了众多创新科技,并深刻地体会到了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分享一些关于科技创新的心得体会。

首先,创新是推动科技发展的不竭动力。科技的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而创新正是这个动力的源泉。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所在的公司,致力于人工智能的研发,我亲身感受到了创新给企业带来的巨大优势。每天,我们都在进行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不断推出更先进、更智能的产品,从而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正是这种持续不断的创新,使我们的产品在同行中脱颖而出,使公司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因此,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创新对科技发展的重要性。

其次,科技的创新对于社会发展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力。科技的发展不仅仅是对技术的发展,更是对社会的改变。创新科技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以智能手机为例,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通过手机轻松地进行通讯、上网、购物等各种活动,方便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这种可能性,正是科技的创新发挥的作用。自从智能手机问世以来,人们生活的便利程度空前提高,社交、购物、娱乐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因为科技创新,我们的生活才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再者,创新需要集体力量的支持和推动。科技创新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它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和支持。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应该为科技创新贡献力量。在我所在的公司,我们注重团队合作,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创新研发。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想法,进行实践,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这样的集体合作的力量,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推动科技的创新发展。在社会层面,政府也应该制定政策,提供资源和支持,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从而让更多的创新项目得到发展和落地。正是这种集体力量的支持和推动,科技创新才能得以不断进行和壮大。

最后,创新需要勇于迈出舒适区的精神。科技创新并非一帆风顺,它需要勇气和毅力。创新的过程中,可能会遭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困难,但是只有勇往直前,才能追求真正的突破。在我所在的公司,我们多次进行的技术创新都经历过困难和失败。然而,我们并没有气馁,反而以更大的信心和坚持,不断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并最终取得了成功。正是因为这种勇于迈出舒适区的精神,我们的技术才得以不断突破,为科技创新贡献了力量。

科技创新心得体会,正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感受,我深刻体会到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价值。科技的创新不仅是推动科技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力。而创新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推动,需要勇于迈出舒适区的精神。希望在未来的科技创新之路上,我能够继续努力,为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技创新强国心得体会篇三

科技创新是国家进步的重要驱动力和核心竞争力。一个国家要想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立足,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来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科技创新不仅涉及到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也包括技术转化、产业升级和创新生态的构建。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实现从跟随者到领导者的转变,实现从过去的大国到未来的强国的转变。

要成为科技创新强国,必须关注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一是加强基础研究,提高科技创新的核心能力。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和基础,只有在基础研究方面投入足够的精力和资源,才能保证科技创新的持续推进。二是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充分竞争的创新环境。创新需要有充分的市场竞争和自由的创新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企业和个人的创新潜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的升级。三是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借鉴先进科技国家的成功经验。国际合作和交流可以加速科技创新的进程,通过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和技术,可以避免重复研究和浪费资源。

第三段:分析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进展和亮点。

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亮点。一是在基础研究方面,我国的科研团队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二是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面,我国积极推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了一批国家创新示范区和创新创业平台,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的升级。三是在国际合作和交流方面,我国与各国加强了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和规则制定,为全球科技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要进一步加强我国的科技创新实力,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加大经费投入,增加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只有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才能培育出更多的创新人才和高水平的科研团队,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二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确保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利益,只有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才能激励科技人才创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的升级。三是加强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国际合作和交流可以加速科技创新的进程,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我国成为科技创新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段:总结。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和基础。要成为科技创新强国,必须通过加强基础研究、建立创新体系、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等方面的努力,持续推动科技创新进步,实现科技从跟随者到领导者的转变。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需进一步加大投入和保护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以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使我国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强国。

科技创新强国心得体会篇四

通过科技创新学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一个重大论断,是对创新与发展关系的新认识。下面是管理资源吧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科技创新学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1从高一年级加入了××科技俱乐部,开始我的科学研究活动,转眼到现在已经有两年多了。二载光阴,虽不甚长,感悟颇多。

在科学实践活动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交流能力。这其中,不仅仅是同学之间的交流,还有与老师、教授之间的交流。

与同学的交流,是乐趣,更是学习。譬如在我最初研究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时候,就曾经与学长××同学进行过大量的交流。××曾经研究过“足球”的构造问题,因此对于几何有很深的研究。在与他的交流过程中,我们就从“足球”说起,一步步拓展思路,最后基本上是自己摸索出了阿基米德多面体的定义(即我的论文第一稿,《复正多面体的研究》)。其间,我还有幸借到了××的数学书,在许多我们平时看来“绝对正确”的叙述旁××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的是质疑,有的是自己的引申与拓展。这一点对我的触动颇大——原来平常见到的许多我们早已司空见惯的现象,只要加以进一步的思考,就可以得到许多新鲜的感悟;我们身旁并不缺乏可以研究的东西,而只是缺乏发现可以研究的东西的眼光。于是在这之后,我也努力锻炼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仅对我的研究影响很大,还使我对许多课本上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认识,使我的求知质疑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当然,我做得还远远不够,在这一方面,我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实践,做一个有心人。

再比如研究阿基米德多面体过程中另一位对我帮助很大的同学,郭一鸣,在看过我的初稿后也曾与我进行了大量的交流,他常常提出许多问题,一些是质疑性的,促使我的研究向更加严谨的方向改进;而另一些则是启发性的,是我的研究思路有了很大的拓展。××最擅长的除了数学,还有化学,所以他对于晶体结构等方面很有研究。在与他的交流过程中,我就学到了许多包括晶体空间结构、晶体空间镶嵌的知识,可谓受益匪浅。后来,郭一鸣还与我一起在查阅了英文原版资料后,在学校给其他同学讲解欧拉多面体公式,这无疑也是对我们个人能力的很好的锻炼。

与老师的交流,学习的成分就更多了,而且不但是学习科学知识,还学习一种做人、做学问的态度。记得在参加“明天小小科学家”终评活动第一天的项目展示时,××教授就给我讲了一堂课。从图形的对称到两个图形对偶性,还有不同的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这些内容都是在平常课堂的学习中所学不到的,真正让我有醍醐灌顶的快感。再如第二天的综合素质测评,还是前一天的几个评委,然而交流的内容却已不限于我的研究项目。从生活点滴到社会百态,从数理科学到哲学文艺,真可谓是包罗万象。我谈,教授们也谈,每个人都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交流、并且探讨。如果说第一天的项目展示是一个向评委们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那么第二天的“面试”就是一个向评委们学习为人处事的过程。

还有平常与××教授的交流沟通。××教授是科技俱乐部的指导教授之一,一直对我帮助有加。从我最初接触应用数学,并且就学校图书馆的书籍摆放问题进行研究的时候,他就对我的研究方法、论文写作的规范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细致的指导。后来研究阿基米德多面体,刘教授更是多方寻找相关资料,给予我很大帮助。××教授强调严谨但不保守的研究态度,从潜移默化中传达着为人的品德,这无疑是我的一笔精神财富。

另外,对于科技创新活动,我还有一些个人的感悟。

余秋雨先生在《雨夜诗意》一文中写了这样一句话:“人生许多关节点的出现常常由于偶然。种种选择发端于一颗柔弱的心,这颗心不能不受到突发性情景的执意安排。无数偶然中隐伏着必然,换言之,堂皇的必然中遍布着偶然。人生长途延伸到一个偶然性的境遇,预定的走向也常常会扭转。”偶读至此,与我心颇有触动。我常常在想,自己是多么的幸运:如果不是科技俱乐部××老师伯乐慧眼(不好意思,其实我可并非什么宝马良驹),从多少默默的会员中挑出了我,使我得以在多少名师大家的指导下发展研究能力;如果不是在学生会宣传部当干事的时候与学长田昊枢共事了一年;如果不是平常有郭一鸣一样的同学能够随时相互交流学习……如果不是这一切,我也许现在依然在科技创新的殿堂外徘徊。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实正是如此,正是因为在我的周围有许许多多优秀的师长同学,正是因为有这么多人的帮助与关怀,我才能在科学研究的路上走这么远,走这么快。

因此我就想,21世纪正是一个讲求科技创新的世纪中华民族的崛起渴望着拥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人才。虽然说,人才的培养重要的还是个人的努力,但是毋庸置疑的是,环境的力量仍不容忽视。而学校、科技俱乐部、各类科技创新奖励机制乃至整个社会就正是这样的环境。我是幸运的,因为我身处这样一个积极的环境,但是在许多地方,有许多我的同龄人则未必有如此的幸运。正如在参加“明天小小科学家”终评活动时,我的室友××所说:“有一些地方,学校并不鼓励(创新活动)。”我想,倘使有一天,整个国家都能够积极倡导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全社会都能够鼓励扶持科技创新活动,那么,中华民族的崛起便是指日可待的。

2这学期的科技课使我记忆深刻,我从课上明白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我们生活在美好的二十一世纪,历史的车轮正在向前飞速滚动着,先进的科学技术也不断增加,为我们创造了无忧无虑的新世界。在这信息如此发达的年代,竞争如此惨烈的环境,要想有一席之地,必须具有创新之观念。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更是一个全面创新的时代。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论是对国家、民族,还是对学生个人的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既对当代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孕育着当代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珍贵契机。中国已正式加入了wto,在更高层次和更广泛领域直接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新的贸易规则的挑战、信息和资本市场的竞争。因此,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努力培养广大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造就一代适应未来挑战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从公元前1829年的蒸汽机车,一直到公元前1909年的燃油汽车,从公元前100年我们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术,到公元前1450年的活字金属印刷机,科技创新在大踏步地向前迈进。技术在不断的发展,观念在不停的更新,成果取得飞越的进步。这些都是离不开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无论是学术成果,还是企业经营,都不可以闭门造车,固步自封,夜郎自大。做学问的学者要更新自己的观念,办企业的企业家更要如此。为什么每年有很多企业宣布破产与关门呢?他们当中不凡有大型企业,百年老店。然而同时还有很多企业却在这竞争的潮流中脱颖而出或成功转型呢?成为后来者居上。主要原因是在决策层有没有创新的观念,敢不敢采取创新的观念。成败也就在一念之差,如何操作,完全在于人的观念。当然做学问的亦是如此,如果每次研究的课题都是一样,谁会有兴趣继续研究呢?抱佛念经那是和尚的事情。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源泉,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要保障。是谁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美好?是科学技术,是它把我们的世界变得辉煌灿烂;是它让全世界,甚至整个地球成为宇宙中一颗闪亮、耀眼的明亮之星。作为一名研究生现在最重要的事就是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掌握更多的知识,长大才能用智慧创造出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让中国屹立于世界之巅。

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本质,学习需要创新,搞科研更需要创新,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创新的源泉在哪?首先,对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要有好奇心。牛顿少年时期就有很强的好奇心;其次,对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要有怀疑态度,不要认为被人验证过的都是真理;第三,对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要追求创新的欲望;第四,对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要有求异的观念;第五,对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要有冒险精神;第六,对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要做到永不自满。

因此我就想,21世纪正是一个讲求科技创新的世纪中华民族的崛起渴望着拥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人才。虽然说,人才的培养重要的还是个人的努力,但是毋庸置疑的是,环境的力量仍不容忽视。而学校、各类科技创新奖励机制乃至整个社会就正是这样的环境。我是幸运的,因为我身处这样一个积极的环境,但是在许多地方,有许多我的同龄人则未必有如此的幸运。我想,倘使有一天,整个国家都能够积极倡导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全社会都能够鼓励扶持科技创新活动,那么,中华民族的崛起便是指日可待的。

让我们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培养科技创新精神,让科技更好的造福于人类。

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一书,集中收入了这方面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这本书,对于我们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深刻认识推进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并把创新摆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强调必须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摘编》第一、二、三部分,深刻阐述了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一个重大论断,是对创新与发展关系的新认识。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是多方面的,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等,但科技创新地位和作用十分显要。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十六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多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深刻影响了世界力量格局。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在十八届五中全会讲话中,习近平同志突出强调要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指出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不足,我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因此,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要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这是《摘编》开篇的第一句话,道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国内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更多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了经济快速增长和规模扩张。今天,这些要素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再要像过去那样以这些要素投入为主来发展,既没有当初那样的条件,也是资源环境难以承受的。我们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从国际看,走出2008年的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最终也要靠创新驱动。世界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源自创新。总结历史经验,我们会发现,体制机制变革释放出的活力和创造力,特别是科技进步造就的新产业和新产品,是历次重大危机后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复苏的根本。在2014年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同志集中讲了中央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考虑,要求全面研判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大势,增强对创新驱动发展的认识,从实际出发,确定创新的突破口。他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民族强。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催生互联网+、分享经济、3d打印、智能制造等新理念、新业态,其中蕴含着巨大商机,正在创造巨大需求,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潜力也是巨大的。习近平同志敏锐地看到了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的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他指出:我们正面对着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紧紧抓住。我们在国际上腰杆能不能更硬起来,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很大程度取决于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科技创新这件事,等待观望不得,亦步亦趋不行,要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劲头,快马加鞭予以推进。他特别强调: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没有强大的科技,“两个翻番”、“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难以顺利达成,中国梦这篇大文章难以顺利写下去,我们也难以从大国走向强国。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常抓不懈,迈出实实在在的步伐。

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摘编》第四部分集中收入了习近平同志关于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相关论述,回答了为什么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什么能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及如何走好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等问题。

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综合国力竞争中,我们没有更多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习近平同志明确讲: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正所谓“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他强调:我国与发达国家科技实力的差距,主要就体现在创新能力上。过去三十多年,我国发展主要靠引进上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基本是利用国外技术,早期是二手技术,后期是同步技术。如果现在仍采用这种思路,不仅差距会越拉越大,还将被长期锁定在产业分工格局的低端。我们必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在涉及未来的重点科技领域超前部署、大胆探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我们是有优势的,要有强烈的创新自信。长期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习近平同志一再讲,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大法宝,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最大优势。过去我们搞“两弹一星”等靠的是这一法宝,今后我们推进创新跨越也要靠这一法宝。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在一些领域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完全有能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跨越。他特别强调:我们在世界尖端水平上一定要有自信,这也源于我们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我们要引进和学习世界先进科技成果,更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努力在自主创新上大有作为。如果总是跟踪模仿,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必须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深入推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不断取得基础性、战略性、原创性的重大成果。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一条必由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关于如何走好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习近平同志的论述非常丰富。比如:他强调要做好顶层设计,以世界眼光搞顶层设计。要研究和找准世界科技发展的背景、发展的趋势,以及中国的现状、中国应走的路径,把需要与现实能力统筹考虑,有所为有所不为,长远目标与近期工作结合,提出切合实际的发展方向、目标、工作重点。比如:他强调要确定正确的跟进和突破策略。一方面,要跟踪全球科技发展方向,努力赶超,力争缩小关键领域差距,形成比较优势;另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创新突破我国发展的瓶颈制约。要采取“非对称”战略,更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对看准的方向,要超前规划布局,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速赶超甚至引领步伐。比如:他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同时要在关键技术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只有重视基础研究,才能永远保持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要准确把握重点领域科技发展的战略机遇,选准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和优先方向,通过高效合理配置,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构建高效强大的共性关键技术供给体系,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比如:他强调不能关起门来搞创新。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单打独斗,不是排斥学习先进,不是把自己封闭于世界之外。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创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加快流动,各国经济科技联系更加紧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依靠自己力量解决所有创新难题。我们要更加积极地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并同国际科技界携手努力,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作出应有贡献。

三、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为紧迫的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摘编》第五部分集中收入了习近平同志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相关论述,分析了我国科技创新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症结所在,提出了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工作着力点。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深化改革。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只有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完善点火系,才能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现行的经济体制机制和经济政策,很多是适应传统发展方式的,有利于企业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但并不利于企业推进优化升级。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精心设计和大力推进改革,清除各种有形无形的栅栏,打破各种院内院外的围墙,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新的利益轨道。一个是科技创新的轮子,一个是体制机制创新的轮子,两个轮子共同转动,才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

改革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要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多年来,我国一直存在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科研成果封闭自我循环比较严重,其中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着诸多体制机制关卡,创新和转化各个环节衔接不够紧密。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科研和经济始终是“两张皮”,科技创新效率就很难有一个大的提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习近平同志指出,促进科技和经济结合是改革创新的着力点。要坚持科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扩散的障碍,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要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解决好“由谁来创新”、“动力哪里来”、“成果如何用”这三个基本问题,培育产学研结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的良好创新格局,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践证明,产业变革具有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多变等特点,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习近平同志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围绕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来谋划和推进。要进一步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人财物各种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要健全创新服务支撑体系,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消除价格、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的扭曲,加快建立主要由市场评价技术创新成果的机制,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特别要发挥好中小微企业应对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变化的独特优势,通过市场筛选把新兴产业培育起来。

推进政府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重点做好“三个分工”和“一个加强”。关于“三个分工”。一是政府和市场分工,能由市场做的,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从分钱分物的具体事项中解脱出来,提高战略规划水平,做好创造环境、引导方向、提供服务等工作。二是中央各部门功能性分工,有的重点抓基础性研究,有的重点抓应用性研究,有的则要重点抓产业化推广。三是中央和地方分工,中央政府侧重抓基础,地方要更多抓应用。关于“一个加强”。即: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把握方向,突出重点,形成拳头,狠抓落实。习近平同志特别指出:科技部要会同相关部门加快研究提出创新驱动发展顶层设计方案,全面分析影响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因素,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特别是保护知识产权、放宽市场准入、破除垄断和市场分割、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加大对创新型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完善风险投资机制、财税金融、人才培养和流动、科研院所改革等方面提出管长远的改革方案。

科技创新强国心得体会篇五

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我个人而言,参与科技创新的过程给我带来了许多心得和体会。

首先,科技创新需要勇于冒险和不断学习的精神。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我们常常需要去尝试新的技术和方法,而这些尝试可能会伴随着失败和挫折。然而,正是面对这些困难和失败,我们才能培养出坚韧的毅力和忍耐力。在科技创新中,只有不断迈过失败的坎坷,勇敢地迈向新的尝试,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创新。此外,科技创新对于个人的学习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科技领域更新迭代速度极快,从业者需要时刻保持学习的姿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技能,才能跟上时代的需求。因此,我深刻意识到,科技创新需要不断学习和勇于尝试的精神。

其次,科技创新需要团队合作和跨界融合的能力。科技创新往往需要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共同合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一个团队中,每个人的技能和经验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将这些个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才能真正实现创新突破。此外,科技创新还需要不同领域之间的跨界融合。在过去,科学和技术往往是相对独立的领域,但在如今的科技创新中,科学和技术已经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一个好的科技创新往往需要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共同努力,才能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取得突破。因此,团队合作和跨界融合是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要素。

再次,科技创新需要关注社会需求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技创新不仅仅是为了追求技术的突破和创新,更重要的是要关注社会的实际需求,并通过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将科技的力量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真正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此外,科技创新还需要关注人类的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技术和产品不断涌现,我们必须要思考这些技术和产品是否符合人类的长期利益,是否能够带来可持续的发展。因此,关注社会需求和解决实际问题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任务。

最后,科技创新需要注重道德和伦理的约束。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力量,但也往往伴随着一些道德和伦理的问题。例如,人工智能的发展让我们面临着隐私保护和人工智能伦理的问题;生物技术的进步也让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生命伦理和基因改造的道德问题。在科技创新中,我们必须要意识到,科技的发展不能超越道德的约束。只有在道德和伦理的底线上,我们才能推动科技的发展,并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幸福和福祉。

综上所述,科技创新是一个既充满挑战又充满希望的过程。通过参与科技创新,我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需要勇于冒险和不断学习的精神,团队合作和跨界融合的能力,关注社会需求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注重道德和伦理的约束。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突破,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科技创新强国心得体会篇六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没有先进、繁荣的强大文化,对国家的兴衰存亡至关重要。一个国家硬实力搞不好,可能一打就跨;如果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不行,可能不打自跨。当今世界风云突变,各种矛盾还很突出,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机遇和挑战并存;从国内来看,尽管经济发展很快,但我们也是各种矛盾多发的阶段,特别是目前我们处于经济转型的攻坚时期,能不能使我们的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文化发展就显得很重要。我们国家经济规模发展很大,但文化软实力相对较弱。任何国家的发展,都需要两条腿走路,一个是硬实力,一个是软实力。按世界统计,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都远远超过我们中国;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当中,美国、欧盟、日本占据了绝大多数的份额,而中国却非常少,这和中国的经济规模很不相称。要想使我们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我们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不仅包括经济发展的目标,也包括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繁荣、人民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健康等目标。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的后,使得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更为清晰,这也更好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当前面临国际经济危机二次探底,出现了失业率高企、贸易萎缩等问题,中国在经济危机当中一花独秀并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也应该看到,在我们经济实力不断增长的同时,软实力发展还不够,特别是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面临国际秩序重建当中,我们发挥的作用还十分有限。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如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和谐文化等这些文化资源的国际影响力还有限。中华文化可以弥补西方文化当中单向思维、个人主义等缺陷,通过发挥我们的软实力在国际经济新秩序构建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从而为克服金融危机做出更大的贡献。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关键时期,召开中央全会研究文化发展战略问题,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全面的总结,把文化强国提升在战略层面上来思考,意义非常重大。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提出的战略目标。作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与我国国家现代化进程紧密关联的一个过程。为此,《决定》不仅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体目标,而且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无论是向“总体目标”挺进还是将“奋斗目标”落实,“科技强文”都是一个重要举措和强劲动力。所谓“科技强文”,指的是我们文化建设中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新与融合发展,指的是充分发挥并有效实施科技进步在我国当代文化建设中的驱动作用、支撑作用和提升作用。

一、我国自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来,都一贯之地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胡锦涛总书记更是明确指出:“只有把科学技术摆在国家发展的战略地位,才能赢得发展的战略主动权”。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的内驱力及前瞻性体现出生产关系乃至社会制度的先进性水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来,为什么在强调“发展是硬道理”的同时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以为是具有前瞻视野并且极具现实意义的。所谓“第一生产力”,可以理解为各生产领域具体生产力的原初驱动力,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革命性因素,也是生产力不断攀升的先进性标志。文化建设,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为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文化产品的服务,前者可视为一种特殊的制造业而后者属于服务业,二者都有包含着生产者、生产工具和生产对象(材料)的“生产力”。对于这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生产力”,是否也会遭遇、也需正视“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文化产品的生产是精神产品的生产,或者说是通过精神品质来提高产品附加值的生产,这是毋庸置疑的。但精神产品的一个重要品质,就是它要对受众的精神境界和社会的意识形态产生影响,而“产生影响”的先决条件是实现“有效传播”。实现有效传播,一方面与传播手段相关联,另一方面也与产品形态相关联,甚至也会关联到产品形态中传递出的价值取向。精神产品的价值取向,可能关系到科技进步对社会伦理的冲击与调节,它与“第一生产力”的关系是较为间接、较为曲折的关系;对于实现有效传播的另两个方面传播手段和产品形态,“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显然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文化科技一体化”是当代发达国家发展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也因此这些国家的学者大多倾向于把科技看成是一种文化因素,特别是将其视为文化发展中的驱动因素。哈贝马斯通过描述现代文化生产的工业化趋势,更认为科技是发生在当代社会前沿和高端的文化现象。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科技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科技发展对当今世界的深刻影响,是从我们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到我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面对这种因科技发展而深刻影响并迅速改变着的当今世界,文化建设怎么可能胶柱鼓瑟、守株待兔、画地为牢、刻舟求剑呢?应对科技发展对当今世界的深刻影响和迅速改变,我们文化建设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科技含量,就是通过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不断拓展并衍生出时代新兴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活动领域和产业业态。可以说,置身现代信息社会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一方面以科技创新支撑文化创意,一方面以文化创意引导科技创新。正如李长春同志所说:“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极大地增强了文化的创造力和传播力,催生了一系列新兴文化业态和新的表现形式……这是文化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部分,反映了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事实上,这也是我们当代文化建设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部分,代表着文化生产力的前瞻视野和强劲动力。

科技创新强国心得体会篇七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实现强国梦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感科技创新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了提升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我不断培养自己的读书习惯,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心得体会。

首先,读书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丰富多样的书籍,我们可以接触到各个领域的知识,开阔我们的思维。科技创新需要跨学科的思维方式,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他领域的知识和经验,从而激发出创新的灵感。例如,我曾经读过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籍,这本书介绍了心理学家在解决问题时采取的创新思维方式,这让我在进行科技创新时的思考方式有了很大的帮助。

其次,读书可以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科技创新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而读书可以提升我们的综合素质。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各个方面的技能。这些技能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还可以在实际科技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合作,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问题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再次,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科技创新是一个全球性的竞争,我们需要了解国际前沿的科技发展动态,把握全球科技创新的趋势。通过阅读国外的科技图书和期刊,我们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的科技研究成果,与国际前沿保持接轨。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科技创新灵感,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其他国家的科技创新经验,为我国的科技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此外,读书也可以激发我们的创新潜力。尽管在科技创新中,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很重要,但创新的核心在于个人的创新潜力和创新能力。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科技创新的成功案例,了解到科技创新者是如何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持创新的。这些案例可以激发我们的创新潜力,让我们相信自己也可以做出有意义的科技创新。

最后,读书还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科技创新的正确价值观。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学习到许多关于科技创新的伦理和道德问题,从中吸取教训,建立起自己的科技创新的正确价值观。例如,在阅读一本关于基因工程的书籍时,我了解到科技创新必须注重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而不能盲目追求短期的利益。

综上所述,科技创新强国需要培养优秀的科技人才。而读书是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培养创新思维,提升综合素质,拓宽视野,激发创新潜力,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我相信,只有更多的人通过读书培养科技创新能力,我们的国家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科技创新强国。

科技创新强国心得体会篇八

5月7日上午,聆听了省科技厅副厅长蒋跃建所作的题为《创新驱动发展》专题讲座。蒋厅长围绕创新驱动主题,讲解了科技创新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方向、新举措,特别是结合xx实际,为我们把脉问诊,提出了很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通过学习,我认为要壮大我县产业层次、提升产业质态,重视并力推科技创新势在必行。

经过近年来持续不断的招商引资,我县已经集聚了5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其中不乏一些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但大部分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相当一部分企业还只是加工基地,盈利能力相当脆弱,一旦经济不景气,这些企业的生存都相当困难。因此,转变企业负责人的发展理念、引导其重视科技创新势在必行,最终要使企业负责人明白,只有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才能不断增强企业长期发展后劲,才能在同行中站稳脚跟,赢得主动。

从生产要素上来看,经济发展主要有四大要素: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形成、技术变革和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政策引导主要是放在了前三者,当然这也是基于我们的国情所决定的。但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显示出不可持续性,必须重视和加强技术变革和创新。要在认真调查分析我县企业科技创新的基础上,抓紧研究建立技改项目、研发投入、人才引进等系统化考核激励机制,大力提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并实现大幅度提升、实质性突破。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是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使用的主体。我认为,激发企业的活力,核心问题就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凡是能由企业和市场决定的,都交由企业和市场去决定和配置,政府不要干预。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同时,为真正激发企业活力,还要加强政府诚信度的建设,对出台的政策必须及时足额兑现到位,否则宁可不要出台政策,以免透支政府信用。

科技创新强国心得体会篇九

2011年4月18-19日,我与本校几位老师来到华山中学,参加第九届兵团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观摩和学习活动。本届大赛是由兵团科技、兵团教育局、团委和农二师共同主办,由农二师科协、教育局、团委共同承办,农二师华山中学协办的一项全兵团青少年科技创新、科学研究项目的竞赛和展示活动。大赛的主题为“创新、体验、成长”。旨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科技辅导员的科学素质和技能,推进科技教育事业的普及与发展。大赛为期三天,分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两大板块、展示两个系列。青少年板块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和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展示、科学幻想画作品展等。科技辅导员板块包括科技辅导员科教创新成果竞赛和优秀科技辅导员评选。共收到来自兵团14个兄弟师局及3个兵直学校代表队报送的竞赛作品613项,展示作品449项。共有400余代表、评委、嘉宾、记者及工作人员参加了本届大赛。

通过此次观摩学习,我感受到我们的每个学生的头脑都有一块未开垦的领地,需要用创新意识去点燃兴趣,点燃梦想,点燃智慧,点燃对科技的渴望与追求。只有这样才能把创新思想融入到平时的教育。

教学。

中,促进科技的发展。

以下是我对本届大赛中科幻画的心得体会:

一、培养造性思维是辅导科幻画创作的有效途径。

在本届科技创新大赛的科幻画作品中,获奖的作品都是小作者用绘画的艺术形式对人类未来科学发展状况的设想的表达,根据一些社会生活经验、科学知识对未来世界的期望和幻想,这些绘画的内容,是有可能实现的一种想法,或者是着眼于人类未来生活,以及科学技术给人类和社会所带来的巨大变化,然后用绘画手法将其表现出来。因此,科幻画充分体现了科学与美术的结合,所以,我觉得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辅导学生科幻画创作的有效途径。

二、本届大赛中科幻绘画的一些标准和要求:

据我对本届科技创新大赛作品的观察,科幻画有以下一些标准和要求:

1、它能准确表达科学的基本概念。

2、科幻题材内容创意要新颖。

3、表达科技内容要有科学依据,符合科学逻辑,不要无根据的空想乱想。

4、幻想的内容要具体详尽,细节描绘尽可能深刻。

5、作品要求在画面的构图上、色彩的处理上、绘画的技巧上应该具有一定的水平。

通过本次科技创新大赛作品的参观和学习,我对辅导小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特别是科幻画创新方面收益是很多的。我将会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科幻画的构思立意、表现技法和画面构图等多方面加强努力和实践,让我校的学生科幻画辅导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绩。

科技创新强国心得体会篇十

从我们决定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到选定好课题再到一步步完成课题,这一路走来是开心和痛苦并存。为了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在前行中慢慢的摸索着前进。依稀记得我们几个人在研定实验方案时的激烈讨论,记得大家为了了解课题的研究现状废寝忘食的查阅文献,找到了创新的地方。

通过这次科技创新我学到了不仅仅只是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更不是简单的学会使用实验器材,更多的是学会了思考,懂得了科研之路的艰辛,更懂得了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是成功的关键。在选题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找到查阅大量文献,了解好研究现状之后找出关键点,及时将自己的想法和组员交流,今早的告知导师,看看导师的意见如何。有时候导师的意见并不是很成熟,但是导师的关键点和导向是正确的,当自己和导师有了不同意见时应用事实来说明,有事实才能进一步研究,也更能让大家信服。

除了以上所说的,我还的除了以下的结论: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的一个道理就是科研之路甚是辛苦,更是寂寞难耐,我们必须耐得住寂寞,有时在做实验的过程中需要花费掉我们所有课外时间,甚至连休息日也要用上,此时就更需我们调整心态,安心地进行实验操作。

其次,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时刻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实验结果,只有记录好相关的结果才能便于日后进一步的展开科研工作,还有就是要把每个人总结说出来相互交流。记得我们在做金黄色葡萄菌群的特性时在操作中一个不小心染了菌,所有的实验结果都浪费了,所以在第二次实验时我们特别注意严格消毒,特别注意每一步的操作,最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也为我们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价值。

还有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在添加试剂时应该要记清楚每一步所要加的试剂,还要注意量的多少,只有这样才能够的出比较正确的实验结果。

整个的研究过程虽然已经结束了,可是也增加了我们组员之间的友谊,现在我们还时常就学习上的新知识,新理论进行讨论,生活上遇到困难时能够相互的帮助,很好的将我们的友谊继续下去,我相信在日后想起这么一段研究过程我们的面带微笑的。

文档为doc格式。

科技创新强国心得体会篇十一

加强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在信息、生命、空间、海洋、纳米及新材料等领域超前部署,集中优势力量,加大投入力度,力争取得重要突破。

第二节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建设科技支撑体系,全面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一批产业技术研发试验设施,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第四节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加强公民知识产权意识,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加强计量基础研究,完善国家标准体系,及时淘汰落后标准。

第五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整合科技资源,合理配置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研究力量,促进科研机构、大学、企业间科研人员的合理流动与合作,构建科技资源共享机制。

二、优先发展教育。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完成“普及、发展、提高”三大任务,加快教育结构调整,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

第一节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

第二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

第三节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上,加强研究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四节加大教育投入。

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对财政困难县义务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力度。

第五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教育职责,制定和完善学校的设置标准,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形成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

第一节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实施党政人才培养工程,完善培训制度,加强理论教育、专业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党政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和执政能力,建设高素质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实施企业家培养工程,培养造就一批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的企业家,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战略高技术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培养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战略科学家。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建立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加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和引导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国服务。积极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

第二节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推进市场配置人才资源,消除人才市场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规范人才市场管理,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环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分类管理体制,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培养人才。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完善公务员制度。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要加大人才资源开发投入,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