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乐器老师分享心得体会及收获 教师乐器培训心得体会(4篇)

  • 上传日期:2022-12-29 12:21:39 |
  • ZTFB |
  • 8页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认识乐器老师分享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本次实习是公共事务管理的认知实习。通过参加社会组织的其中一种类型民办非企业单位---广州市同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新造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活动,让同学们对将要学习的专业知识和以后所从事的工作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加深对社区调研的能力,达到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目的,同时增强同学们对本专业的热爱和学习的兴趣。

时间:20xx年11月18-22日

单位:广州市同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新造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

地点:番禺新造

1、通过广州市同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新造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作为例子,让学生了解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架构、管理等相关现状。

2、了解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活动组织具体情况。

3、了解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前景。

4、了解该社工机构现存的问题,结合企业的现实,寻求解决的办法。

5、掌握社会调研技能。

(一)认知实习单位的基本情况:

新造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成立于20xx年6月,是一种通过“政府出资购买、社会组织承办、全程跟踪评估”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由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承接运营的,以家庭、老年人、儿童青少年和残障人士等群体作为重点服务对象,运用社会工作个案、小组、社区等专业手法为全镇社区居民提供困难救助、关系调适、心理疏导、行为矫正、自我增能、文化娱乐、精神倡导和社区发展等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旨在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每个居民家庭,建设幸福番禺,营造温馨新造。中心常规服务包括:家庭服务,青少年服务。残疾康复服务,老年人服务。中心特色服务有社区文化服务和志愿者服务,此中心还获得了许多奖章。

(二)实习岗位的基本情况:

学生小组 一共分成三大组:由林星齐为组长小组10位成员被分到新造镇政府星光老人之家;由叶素运为组长小组6位成员到谷围新村星光老年之家工作;最后由李润龙为组长的10位成员就留在中心总部。每个小组的工作安排都不同,都各有其职和任务!

(三)每天实习工作的安排:

1.第一天:

在得知我们班有外出实习机会之后,我们班很多同学都感到很兴奋、很期待!这是我们班第一次全班一起外出认知实习,我们都像个孩子一样,满怀着期待与喜悦的心情来到了新造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第一天没有什么工作,只是先熟悉一下中心的环境,了解一下中心的工作性质和内容!有缘千里来相会,正好番禺职业学院13级社工班的同学也来本中心参观,了解中心!通过中心的工作人员带我们参观整个中心、用ppt向我们展示中心的工作性质、服务范围以及有关谷围新村的情况,让我们初步了解到了很多知识和内容!为了活跃现场气氛,中心的工作人员设计了一个游戏,这个游戏正如彭sir所说的,整栋楼都在震动了。平时的剪刀石头布,如今换了一个玩法,是一个团体活动来的,靠的是团队精神来战胜对手,其中也是一个心理战术,揣测对手的心理!如果揣测到对手,那么久轻而易举的战胜对手了,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游戏!为了增进两校的友谊,打乱位置并分成了四队,两两进行pk,决胜者就会有神秘大礼的!每一个团队都要在短时间内选出队长、队名、口号,然后迅速地进入比赛!有比赛就会有输赢,不管是哪个队输了还是哪个队赢了,大家还是一样很开心、很快乐的!游戏结束之后是照相留影时刻,两校一起在大门留影!之后的分享时刻,一样很有趣、很有意义!我们在冯姑娘负责的残障组,我们大家都积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也很认真地听冯姑娘讲有关残障的介绍和她的有关经历,有感人的、有开心的、有有趣的……

时光总是匆匆过,和番职的同学道别后,我们留下来做了简单的人员分配和工作安排,随后也回学校了!短时间的交流,从中也学会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知识和有趣的经历!

2.第二天:

正式工作的第一天,我们都充满了激情!早早来到中心,认真的听从工作安排,然后各小组在负责各小组姑娘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我们一天的工作都是外出做调查,逐户地到每家每户敲门,做走访!大概了解社区居民的家庭成员基本情况以及她们的需要或面临的问题,以方便中心对社区的了解以及居民档案的建立,更好的为社区居民服务!在我们的走访过程中,我们到了很多不同的家庭,也从中了解到一些居民的家庭情况。例如:谁家有残疾人、谁家经济很困难、谁家有什么样的生活困扰、谁家有独居老人等等一些情况,我们大都可以从工作中得知,了解到的!一天下来,工作并不是那么顺利,收获成果勉强地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由于宣传不到位,很多居民对于我们的来访,并不表示很能理解。有的外出不在家、有的婉转或直接拒绝、有的是老人在家表示无决定权告诉我们这些信息,当然还是有少部分居民愿意配合的,但这些都是少部分,所以我觉得想要更能了解居民的信息。首先得和居民打好招呼,做好调查的前期工作,这样也许很多居民更愿意配合我们的工作,方便我们工作的进行,能帮助到更多的居民,更好的为居民服务!

3第三天:

新的一天,工作依旧如故地外出走访。今天是我们自己外出,独自完成工作任务,和第二天的工作一样,到每家每户去走访。只是地址稍有改变,但工作性质没有变的!今天的走访中,到了一个老奶奶的家,她的家外壳是所谓的公寓楼房,事实上里面乱糟糟,什么垃圾都有,她家只有她和孙女在,年迈的她还有靠一些手工维持生活。第一眼看到她,我的心震了一下,好心疼她,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但在很多方面,我们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好想为她做些什么,知道离开我的心还是很沉重的!不过很快,心情好些了。遇到一个热情的居民,她很热情招待我们进她家里去做,并很配合我们的工作。她一直在感谢中心的“430课堂”辅导,让她儿子改变很多,学习什么都比以前积极很多,在家里也很自觉的完成作业!听到她的评价,我们也为中心开心,感到自豪!

走访过程,每一条街、每一个楼层、每一个人家,确实很累,但和我们一起工作的同学们都没有怨言,继续保持一份热情去工作!中午累了,吃完简单的午饭,我们都在暂时属于我的小会议室里休息,疲惫的我们趴在桌子上将就的休息。一天的工作很早就收工,回到中心和社工一起完成“430课堂”小学生的辅导工作,一起和小朋友玩游戏,一起聊天,这也是一份很轻松、很有趣的工作。小朋友一起相处,是那么快乐、那么纯真的!

一天总是那么快的过去了,我们带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了学校。但我们共同的感受是虽累犹值,因为我们收获的是更多的东西!

4.第四天:

每一天的工作都相同,但每天遇到的情况都会不同!不同的人,不同的经历,会有不同的事,不同的收获!走访过程,遇到许多形形色色的人,但我们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怎样把我们的工作做到最好!

在今天的工作中,印象最深的还是关于两户独居老人,他们都是很需要人的陪伴,需要有人和他们聊天、交流!当我们要走的时候,他们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我们为什么那么离开?其实我们也不愿那么快,但由于我们有工作在身上,不得不离开!我们安慰他们,说有时间我们会回去看他们,和他们聊天的!

每一天的收获虽不多,但是我们努力了,我们也满足了!

5.第五天: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快流逝,让我们来不及把握!上午,在一个多小时期间,我们完成我们在谷围新村的最后工作。但在这工作的最后是时刻,遇到了一件让我们措手不及的事!我们敲我们负责的最后一个人家的门时,是一个普通话口音的妇女。一开始在我们讲明我们的身份和此次的目的后,她拒绝了我们。我们也不好太过于勉强,于是我们选择离开!当我们下到楼下不久后,她也跟着我们下来了!再次问我们的身份和意图,然后又要求我们拿工作证,不准我们离开,质问我们很久,拿着我们的工作本!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的我们,吓坏了,内心有点措手不及!但不敢怎样,只能耐心地一一回答她的提问,解答她心中的疑问并安抚她内心的一些担忧。我们向她介绍了中心的情况并讲明我们的身份等等,在这些工作做了之后,她依旧不相信我们。最后,还好我们带了学生证,拿出给她看,证实我们的身份,她才勉强相信,让我们走!她最后说了一句:“我不希望再有下次,不然我就告你们骚扰!”我们也一直向她表示我们的歉意,也表示对她的担忧是表示理解的!这当做是工作中的一个小插曲吧,印象深刻!

回来,我们开一个时间不长的总结,由负责我们的梁姑娘和彭sir做了个简单的总结,最后由老师总结发言,代我们向社工们表示这几天的感谢并宣布我们实习公共的结束!我们很舍不得离开,离开这个很有爱的地方!我们和亲爱的社工们一起留影留念,大家彼此道别,都表示很不舍。感情最深的是冯姑娘,我们和正感冒的她拥抱,然后不舍的离开了。走的时候,我们以一首《十送红军》和他们道别了,相聚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的,相信下一次我们的相聚会更精彩、更有意义!

(四)实习的认知与收获:

1.通过此次实习,增加了我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同感。我体会到了社工们工作的不容易,体会到了他们那份辛苦。作为当今新兴行业,在初发展时期,很多时候的工作都很艰难、很困难的进行的,更多时候是不被别人理解的。所以我觉得很多的事情只有亲身经历了,体会才更深。在此次工作的调研中,我更加感受到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和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这一切都增强了我对专业的认同感

2. 对社会工作实践的现状有了更加真实,更加深刻地了解。在此次实习期间,发现社会工作在社区里并没有得到很大认同,很多人对于它存在的作用表示质疑和不理解。这说明社会工作对于好多人来说,就是一个新鲜事物,全社会对它的认同感很低,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政府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和支持还不够

3.学会了在人与人沟通的时候,应要善解人意、热情稳重,还要有自信宽容、坚毅耐心,去倾听他人和他人交谈。在帮助他人的时候,不仅要有一颗强烈的助人意愿的心,还要懂得如何用正确的方式更好的帮助他人,所以我们应该要灵活、要善于观察、思维敏捷,发现别人的需求和困扰等等!

4. 在实习期间,我也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组是一个团队,每一个人都是团队的一员,需要合作,为完成团队的目标而努力,作为团队的一员,我积极和成员合作共处。此次的实习,我更学会了感恩,感谢社工们对我们的指导,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对我们的照顾,对我们的鼓励!

(五)建议:

1.社会工作专业在全社会的认同感还很低,因此,加强社会工作的社会宣传迫在眉睫,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关注社会工作,支持社会工

2.由于谷围新村大多数居民都是大学城搬迁过来的,因补偿问题未得到解决,很多居民对政府有很大的意见和反抗性。应该多多和居民交流,让居民更能了解中心与政府的区别,使很多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关于认识乐器老师分享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1、教材分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及与边的关系。学生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2、学生分析:

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点,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①、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②、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③、让学生经历做角,比较角的大小等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体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习惯,增强合作探究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及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直观情境教学法、演示操作法、自主探究引导发现等方法的优化组合,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学习、去探索,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1、操作法

在动手实践中,化抽象的数学知识为看得着、摸得到的东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学会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摸角、画角等操作。

2、观察思考法

学生在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训练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留意身边的事物,培养了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认角,比较角等内容。

本节课我一共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

一是感知角,丰富学生的感知;

二是找角,巩固对角的认识;

三是做角,加深对角的认识与理解;

四是画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五是认角,发展学生的思维;

六是介绍角,提升学生能力。

1、感知角,丰富学生的感知

课一开始,通过“摸一摸、看一看”的活动,直观感知“角”。

这个活动学生喜欢,既能唤起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激起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搭起了现实生活与抽象数学的桥梁。

2、找角,巩固对角的认识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角的正确表象,为了加深对角的认识,安排了让他们在身边寻找角,并通过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的活动过程,既能加深对角的认识,还能让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性。

3、做角,加深对角的认识与理解

“动手做一个角”是本课浓墨重彩的部分,学生展开活动时,老师参与学生中间,即时采集有用信息,为教学服务。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表扬鼓励,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层次的展示天地,也看到了孩子们多向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中不断地闪现。

4、画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这个环节就是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中的角”逐步提升为“数学上的角”。因此,在唤起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画角的过程把这些生活中的角抽象出来,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感知数学上的“角”的形象。而这些“数学上的角”跟学生“经验中的角”存在一定的差异,也会在他们的心理产生一种认知上的冲突,也正是这种冲突将激励着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比较与发现中。

5、认角,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学生初步感知了角有大有小的基础上,设计了“比较角的大小”的环节,这里注重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与语言来描述比较的方法,教师通过有效的引导与小结,将学生的方法加以及时提升,同时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与水平。从教学的内容来看,孩子们的比较方法可能会很多,也会很有创意,从中也可以发现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与层次性。

6、介绍角,提升学生能力

经过多样性的活动过程,学生积累了对角的正确认识,最后,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问题,意在引发学生的思维向更高层次迈进,倡导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示与交流,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发展了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认识。在介绍中归纳,形成精炼的语言,让学生把握知识点,从而达到总结的目的。

整课的设计,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通过“摸、找、做、比”的活动过程,在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下初步认识角。倡导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示与交流,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发展了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认识。

关于认识乐器老师分享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4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

1、课前要求学生到市场了解商品的价格,选择两种自己最感兴趣的物品,并绘制成标价牌。

2.测量身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1.学生出示商品标价牌。

师:同学们,课前大家去调查了自己最感兴趣的物品的价格,并制成了标价牌,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上台展示标价牌,并交流商品的价格。

(教师在黑板上依次贴出这些商品的标价牌。)

2.区别整数与小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标价牌中的数分成两类?怎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移动磁性黑板上的标价牌分成整数和小数两类。

左边这组数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谁还能举出其它整数的例子吗?

3.引入课题。

右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象这样的数叫做小数,(拿走磁性黑板上的整数标价牌)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二、认识小数

1.小数里的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你会读小数吗?

让学生试读标价牌上的小数。

提醒学生注意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法的不同。

2.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哪些同学已知道,标价牌上的小数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

元 角 分

4. 5 0 4元5角

0. 7 0 7角

0. 6 5 6角5分

3.完成课本第88页表格中的填空。

要求学生轻声读出货架上三种食品标价中的小数,填写它们分别表示___元___角___分。

4.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三、教学例子

1.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少厘米?

2.只用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同学们可以自己先看书,再跟小组的同学讨论讨论。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 米,还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想一想:为什么小数点的前面写“0”?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一位小数?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指着米尺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用分数表示是 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呢?

让学生把答案填写在课本上。

想一想: 0.03米、0.18米,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数表示什么?第二位呢?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两位小数。

4.小组讨论。

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

全班交流,写成1.30米和1.3米都是对的,(因为30厘米也就是3分米)。

5.学生类推。

完成课本第89页做一做。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一第1题,巩固对小数含义的认识。(让学生填在课本上)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巩固小数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在这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3.补充练习。

(1)填单位名称

7.89元=7( )8( )9( )

4.54米=4( )5( )4( )

(2)填适当的数

0.56米= 米 =()厘米

0.89元= 元=()角()分

6.18米=( )米( )厘米=( )厘米

关于认识乐器老师分享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讲授过《时分的认识》一课后,我对自己这节课的授课情况作了一番反思。总的来说: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结构合理。始终能以“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主旨,精心设计和安排活动,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整点钟的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主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 ,以及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知道1时=60分。时间单位不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不好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例如:“认识钟面”这一环节,我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孩子比较熟悉的起床、上学、睡觉等作息时间入手,自然入题,把学生已有的旧知开掘出来,为学习新知服务。又例如:让学生知道1时=60分这个时间进率这一部分,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拨钟表,然后上前演示给其他人看,通过观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从而得出时与分的进率。

本节课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内容直观具体,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同时钟面、图片等常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使课堂动静结合,学生眼、耳、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同时活动,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我实施练习与新授紧密结合,且有层次,有趣味,形式多样,比如体验1分这一环节,开展口算、写字、读绕口令等切实可行的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

但是本节课最大的不足就是让孩子体验的还不够。应该再添加一些更生动的环节,比如在体验一分钟的时候,可以采用拍球比赛或者跳绳比赛这样的形式,把孩子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身边的事物中更真切地感受一分钟,体验一分钟,这种多样的形式在低年级课堂是比较实用的,在这方面,作为教师应该放手大胆让孩子去尝试,只有亲自体验了才能够更真切地理解和体会。

在今后的课堂中,我应该在课堂活动这方面加以改善,扬长避短,争取让孩子们更享受数学课,爱上数学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