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安保巡查规程心得体会和感想 公园安全巡查制度(八篇)

  • 上传日期:2022-12-29 10:27:58 |
  • ZTFB |
  • 9页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公园安保巡查规程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七星山

在漓江东岸, 距市中心1000米, 由普陀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4峰与月牙山玉衡、开阳、瑶光3峰组成, 海拔依次为265、255、248、245、255、241、250米, 7个山尖几乎摆在一个水平上。普陀月牙, 一东一西, 相互连属, 分布如太空北斗七星, 山名以此而来。山体面积51.5公顷, 以岩多洞奇著称。七星岩而外, 有元风、玄武、白鹤洞和四仙岩、曾公岩等几十个岩洞。普陀山的石林, 突兀峥嵘。驼峰下的盆景苑, 集桂林石木之胜, 苍劲挺拔, 气度非凡。更为珍贵的, 有隋唐以来石刻500余件。

天柱石

在七星公园西, 花桥东。石挺拨矗立如柱, 故有“天柱”之名。又如未放的芙蓉, 亦名“芙蓉石”。石高约10米, 上刻“毛泽东思想万岁”7个大字。北临灵剑江, 江中矶石上筑有小亭。东南茂树葱茏, 浓荫簇拥。石颠有小叶榕, 亭亭如盖。天柱北面刻有崇宁五年(1106)和光绪十一年(1885)的洪水标记, 是研究古代水文的重要资料。晚清著名临桂词人况周颐曾住天柱峰下, 有“天柱峰下人家”小印一枚, 常盖在词笺上。

花桥

在七星公园正门灵剑江与小东江汇合处, 桥畔繁花似锦, 小桥掩映于“满溪流水半溪花”之间, 故名花桥。

七星岩 位于七星公园普陀山腹, 岩洞长约1100米, 宽处50米, 最高处20米。七星岩又称栖霞洞、碧虚岩等, 七星岩之名起于宋代。该岩本为地下河床, 后因地壳变动, 地下河上升, 露出地面成为岩洞, 其后雨水长期沿岩石缝隙渗入, 溶解石灰岩, 并不断在洞内结晶, 从而形成许多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 形成蔚为奇观的自然景致。七星岩如今是桂林最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

普陀山

位于七星公园内, 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峰组成。因唐时山前建寺供奉普渡众生的观音, 故名普陀山。山西南麓有元风洞, 数九寒天, 外冒暖气; 盛夏酷暑, 凉风习习。山上芳草如茵, 翠柏浓郁, 古木参天。从山门拾级而上, 蝉噪鸟鸣, 林静山幽。山腰有普陀精舍, 飞檐门拱, 琉璃朱饰, 素负盛名。往左过碧虚岩、真武阁、四仙洞, 即到斐声中外的七星岩, 往右继续登山, 则有为抗日捐躯的三将军及八百壮士墓。普陀山有历代石刻100余件, 著名的有唐颜真卿亲笔榜书“逍遥楼”、宋李彦弼《湘南楼记》以及“龟蛇合一”浮雕等。

普陀山门

在普陀南麓, 建于1972年。登上普陀山的第一道大门, 是仿亭式的建筑, 由一堵通花矮墙分隔着山体与平地, 中间开一个圆形拱门, 上面是硬脊翘檐坡顶, 绿色琉璃瓦, 高4.5米, 长6.7米, 深4.6米, 面积26.8平方米。门上悬挂着“普陀山”的匾额, “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的对联分挂两侧, 整个山门掩映于古树浓荫之中, 显得更加清幽、寂静。

摘星亭

位于海拔248米的七星山天玑峰顶, 单檐、8柱8角, 混凝土结构, 长宽各5.2米, 高6.5米, 面积27.04平方米, 建于1958年。摘星亭是七星山7座山峰唯一的高亭, 立于亭上, 可以旷观。东可眺尧山、天圣、屏风、猫儿山; 北可望虞山、叠彩、仗波、老人诸山及清澈的漓江; 西可赏象鼻、南溪诸胜, 故曾有“旷观亭”之名。

护碑亭

在普陀山南麓山门东侧。1974年兴建, 以保护同刻在阴阳两面的唐颜真卿书“逍遥楼”和宋李彦弼的《湘南楼记》珍贵石刻, 故名护碑亭。因“逍遥楼”出自大家手笔, 碑亭又被称作“逍遥亭”。亭高4.5米, 长6.7米, 深4.6米, 面积30.6平方米, 为钢筋水泥结构的4柱、单檐、绿瓦仿古建筑, 简朴、典雅, 不与名碑争胜, 兼有护碑、会景的作用。步入碑亭, 欣赏书法艺术, 浏览方志资料, 兼得园林胜景之趣, 实在是赏心的乐事。亭内原来还有明包裕《重修广西城碑记》, 现已他移。

文昌亭

在普陀山半山腰, “超杜净境”右侧, 名取文运昌盛之意, 因处浓荫耸翠之间, 又名“拥翠亭”, 为重檐、尖顶8角亭。原建于明, 有楼, 毁于抗日战争时期, 1965年在原址新建。高8米, 长宽各5.7米, 面积32.4平方米。亭北邻小蓬莱, 东为普陀精舍, 西、南有矮墙栏杆, 是凭眺佳处。

元风洞

古称玄风洞, 俗称劳动量荽岩。在普陀山西麓, 洞口西向, 高3~24米, 宽2~15米, 深250米, 面积1945平方米。元风洞与普陀山其它洞占相通, 形成空气对流, 洞口有一股强劲气流, 洞内空气清新。由于日照, 山体热量的聚散, 山洞的气温终年保持在20℃左右。洞外温度, 夏日最高达39℃, 冬天最低-5℃。洞内外温度相差15℃左右。洞内题刻的“温凉别况”以及田汝成的《游记》中“冬时温如火, 盖阳伏之征也”的记载, 准确地概括了元风洞冬暖夏凉的特点及其原因。宋诗人赵少隐曾在洞口建“来风亭”, 明吕调阳曾筑“七星庵”, 清改为“大贤庵”, 现已无存。

忆昔亭

在普陀山博望坪八百壮土墓旁, 1946年建。以纪念抗日阵亡将士, 抚今忆昔, 吸取血的教训, 亦名纪忠亭。高7.5米, 宽5.3米, 长4.2米, 面积22.26平方米, 为砖柱、单檐、尖顶、青瓦、方形的仿古亭, 中有石桌凳供凭吊憩息。

普陀精舍

在普陀山半山腰、第2道山门“超尘净境”后的山坡上。原为普陀寺旧址, 1959年拆除全部旧建筑, 重新修建, 更名“普陀精舍”。精舍为红柱、粉墙、硬脊、翘檐、坡顶、绿瓦的2层楼阁式建筑。1层长17.3米, 深12米, 2层长度略小, 总建筑面积约为400平方米。正屋开敝, 楼上四面开窗, 上有观景厅。普陀岩崖壁前的天然石屏, “超尘净境”山门、普陀精舍、文昌亭、小蓬莱等一组错落有致的建筑, 形成封而不闭的多变格局, 登楼观赏, 城市风光、山林奇趣, 各呈勃勃生机。

普陀石林

在普陀半山腰的普陀精舍前, 高9米, 面积约150平方米, 呈不等边多边形。相传, 唐代地方官员在这里选石进贡朝廷, 深得唐太宗李世民喜爱, 视为“瑞石”, 镌刻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于其上, 钱藏宫中。李靖出任桂州总管时, 唐太宗嘱咐他考查“瑞石”产地, 得悉产于普陀山, 敕命建庆林观, 并御书“庆林观”赐额。普陀石林, 林峰嶙峋, 突兀峥嵘, 最为奇美, 为桂林三大石林之冠。

小逢莱

园林建筑。在普陀山半山腰, 普陀精舍前, 普陀石林左侧, 建于光绪十八年(1892)。为亭阁式长廊, 红柱、坡顶、青瓦, 长16米, 宽6米, 顶高6.5米, 建筑面积96平方米。廊西有矮围墙, 可凭栏眺望城东佳景。山墙上有“小蓬莱”匾额, 亭柱分悬著名教育家马君武联句: “城中佳境, 常绕梦魂, 叹半世飘零, 遂与名山成久别; 岭表旧都, 屡经离乱, 望故乡英俊, 共筹长策致升平。”

博望亭

在普陀山天玑峰半山坳上, 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8柱、单檐、翘角、绿瓦、长方形仿古亭, 宽约4米, 长10余米, 面积40平方米左右。亭建于山脊, 与米, 深180米, 面积20xx平方米。宋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曾布, 性喜访奇, 元丰二年(1079)发现并开发, 辟为景点。宋刘谊《曾公岩记》详载其事。曾公岩是个迷人的山体地势配合, 宜于近观远眺山前山后景物, 俯仰顾盼, 处处入画。

栖霞亭

在普陀山四仙岩口。始建于宋, 名“簪带”, 刘克庄《簪带亭》有“上列青林杪, 凭栏尽桂州”之句·清代重建 后易名“倚岚”, 后改“碧虚亭”, 毁于抗日战火。抗战胜利后在原址建“栖霞亭”。1979年再新建, 沿用“栖霞”之名。亭有月门, 又称“步月亭”。亭为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单檐方亭、面积25平方米。底层作售票处, 上层为观景亭。游人上下, 若穿云步月, 与碧虚阁对应。渲染了“天上人间”的意境。

玄武洞

在普陀山北半山腰, 与白鹤洞相连。洞口向西北, 高5~6米, 宽2~15米, 深21米, 面积230平方米。洞呈喇叭形, 前大后小。洞中有全真观, 为元代所建, 明改名真武阁, 后因避讳又改为玄武阁, 洞亦更名玄武洞。玄武客早废, 抗战胜利后重盖, 1989年拆除原格, 重新修建。一偏一正, 分别为45、100平方米的仿古混凝土结构, 飞角、单檐, 高6.5米。偏客南向, 正阁西向, 均有“玄武阁”匾额。从偏阁登10数级石阶, 达正阁, 为8柱大厅, 前可凭栏眺望普陀山麓秀色, 后通白鹤洞,经四仙岩, 达名闻遐迩的七星岩。透过阁楼南窗, 可以看见明代浮雕《龟蛇合一》。

玄武, 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北方水神, 后为道教所信奉, 同青龙、白虎、朱雀合称四方四神, 其形象为龟或龟蛇相缠。这座浮雕, 巧妙地利用岩石的天然色泽, 雕成青灰色的龟、淡红色的蛇的玄武形象。龟, 水母类, 披甲, 有防御水火刀兵之意, 表达了人民群众追求安定吉祥的愿望。

白鹤洞

在普陀山北半山腰间, 与四仙岩、玄武洞相连。洞高3~4米, 宽6~7米, 深23米, 面积150平方米, 呈圆管形。洞壁石纹如白鹤飞翔, 洞中一石柱, 如鹤腿, 故有白鹤洞之称。白鹤洞是从普陀岩、玄武洞进入七星岩的必由之路, 地势较高而曲折, 且洞内幽暗, 通过时自卑而高、由明转暗, 再出敝亮的四仙岩, 给人以变幻无穷的神秘感。

四仙岩

位于普陀山西北半山腰, 与白鹤洞相接, 高7.3米, 宽4~13米, 深32米, 面积约270平方米, 呈穹隆形, 上圆下平, 北连七星岩。洞口开阔、敝亮, 镌刻有摩崖作品多件, 岩内有4个石笋, 传说是日华、月华、星华与好事者开怀畅饮, 给岩洞增加神奇色彩。宋时, 岩口建有“簪带亭”, 早废。1978年在原址新建步月亭和栖霞亭。

普陀岩

在普陀山半腰的普陀精舍北侧, 高4~10米, 宽6~9米, 深15米, 面积约120平方米。普陀岩南北对穿, 高敝通透, 形如三角卷蓬。地面为斜坡, 有25级石阶, 分3级坡降, 中设花圃。明朝在洞中建有碧虚楼, 曾称碧虚洞, 楼早废。

永泉

在普陀山半山腰普陀石林旁, 是一个像米臼一样的天然石穴, 深约30厘米, 里面有积水, 即使在大旱之年, 也永不枯竭, 可能与地下水源相通, 用以沏茶, 清甜适口。

飞来石

桂林名石, 在普陀山西北的寿佛洞南侧, 原听月亭故址旁, 因石无根, 传为飞来之石。高6.4米, 呈倒圆锥形, 上大下小。顶平, 四周凹凸不平, 上有“堪语”二字, 为清人余心孺所刻。

最新公园安保巡查规程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六十二年前,美丽的花溪见证了巴金先生与妻子萧珊海枯石烂的爱情。在花溪,这对相恋了八年的恋人,情定终生!

花溪河蜿蜒曲折的,流水婀娜多姿。河岸两边的树木郁郁葱葱,倒映在水中,仿佛水也变成碧绿碧绿的,给人一种清新自然,远离尘世的浪漫感觉。怪不得花溪河被誉为“中国第一爱河”,我想,也许是因为著名作家巴金和夫人萧珊曾在这里渡过他们新婚蜜月,也有可能因这里的绝美胜景,触动了人内心的深情,成就了无数的旷世情缘和爱情故事!

花溪有“两舍”,是东舍、西舍。它是掩映在绿树丛中的两层小楼。西舍曾留下周恩来、 等许多伟人的足迹;西舍被称为“憩园别墅”,曾见证了著名作家巴金和夫人萧珊的海枯石烂的爱情!

1944年,正是抗日战争烽火正炽的时候,相恋八年的巴金和萧珊,在桂林留下旅行结婚的柬帖,便来到贵阳,来到风景如画的花溪河畔,住进了“花溪小憩”。

1944年5月的一个早晨,他们来到花溪。“花溪小憩”里客人很少,平时几乎看不到人。人称贵阳是个“天无三日晴” 的地方。这一年的五月,或许是老天为祝福这对患难情侣,多雨之季却一连晴了好些天。花溪公园枝茂叶繁,浓荫蔽日。

当时的“花溪小憩”,只供住宿,不管饮食。新婚之夜,巴金和萧珊步行半小时,去镇上的小饭馆就餐。一碗清蒸鸡,两碟炒素菜,

就算作喜庆之宴。饭后,踏着如水的月光,说着话,他们挨傍在一起缓缓散步,回“花溪小憩”去。

“花溪小舔”很简陋,但十分清洁干净的客房,是他俩的新房。莹光闪闪的清油灯花中,两人彼此倾诉着国家的苦难、民族的悲怆,倾诉着友人的流亡、别离的凄凉,倾诉着对于未来的追求、对于美好明天的向往。而淙淙流淌的花溪河水,彻夜不息,倾诉着巴金和萧珊两人刻骨铭心的爱情。

“巴金纪念馆”。

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花溪公园在建设之初,这幢白色小楼房便应运而生,那时,它只是一层简陋而萧条的小小招待所,空有其名,却很少有人问津。也许正是由于它的荒冷和孤寂,曾迎来了一对有情人:巴金和萧珊在此终成眷属。

那是抗日战争烽火连天的岁月。1944年5月,当相恋八年的巴金和萧珊选择到花溪公园这个僻静的“招待所”作为旅行结婚的蜜月之地时,八年的流亡生涯,让这对恋人不是在逃难的途中,就是在躲避警报的灌木丛中度过,多少痛苦唏嘘,多少辛酸苦甜,给这对年轻的心塞满了苦涩和忧伤。当时,花溪风景区招待所客人稀少,非常幽静。时年5月4日,巴金和萧珊悄然来到这里,虽说这是招待所,但却只供住宿,不管餐食,新婚那天,这对恋人只好到镇上的小饭馆就餐。那时一份清炖鸡加两碟小莱便是他们结婚喜庆的“宴席”。饭后,他俩踏着月色,携手并肩,缓缓漫步在花溪河畔,他们不曾举行任何仪式,没有置一件新衣,也未办一桌酒席。那晚,他俩住在招待所的一间客房里,伴着荧荧的清油灯,这对恋人彻夜难眠„„巴金,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代巨匠,他把“给人间一点温暧,揩干每只流泪的眼睛,让每个人欢笑”作为自己写作的神圣使命,在这里,他开始了小说憩园的创作。为纪念巴金,这座颇有纪念意义的 “招待所”所处之地,先后更名为“花溪小憩”,后来,花溪小憩因为巴金和萧珊的青睐,使岁月增辉:花溪小憩也因为憩园这部小说的人情味而无比温馨,闻名遐迩。

1958年,贵州省政府在花溪兴建宾馆时,并在原尚武俱乐部西邻新建两层楼房,同时用水泥花墙把尚武俱乐部一起围成一个大院,称为西舍。为与西舍对称,花溪小憩也将原有的招待所改建为现在的两层楼房,故称为东舍。1992年,花溪组建了旅游公司,于是东舍又改为“憩园别墅”,直至20xx年,东舍才恢复了“巴金纪念馆”。 穿过“巴金纪念馆”,东舍园内的风情草屋更是错落有致,别具一格,可谓“真山真水到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农田。”昔日,陈毅元帅的这首诗正是对她的惟妙写照。

最新公园安保巡查规程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七星公园 位于桂林市区漓江东岸, 小东江流贯其间, 占地面积100余公顷, 因七星山的七个山峰, 犹如天上的北斗七星坠地而得名。公园内有“北斗七星”、“驼峰赤霞”、“月牙虹影”、“普陀石林”等胜景, 占有山、江、洞、石之美。著名景点有七星岩、龙隐洞、月牙岩、曾公岩、骆驼山、龙隐岩和花桥、月牙楼、儿童乐园、动物园、三将军及八百壮士墓、清真寺、盆景艺苑、桂海碑林等。为桂林最大, 游客最盛, 历史性最长的一个综合性公园。

七星山 在漓江东岸, 距市中心1000米, 由普陀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4峰与月牙山玉衡、开阳、瑶光3峰组成, 海拔依次为265、255、248、245、255、241、250米, 7个山尖几乎摆在一个水平上。普陀月牙, 一东一西, 相互连属, 分布如太空北斗七星, 山名以此而来。山体面积51.5公顷, 以岩多洞奇著称。七星岩而外, 有元风、玄武、白鹤洞和四仙岩、曾公岩等几十个岩洞。普陀山的石林, 突兀峥嵘。驼峰下的盆景苑, 集桂林石木之胜, 苍劲挺拔, 气度非凡。更为珍贵的, 有隋唐以来石刻500余件。

天柱石 在七星公园西, 花桥东。石挺拨矗立如柱, 故有“天柱”之名。又如未放的芙蓉, 亦名“芙蓉石”。石高约10米, 上刻“毛泽东思想万岁”7个大字。北临灵剑江, 江中矶石上筑有小亭。东南茂树葱茏, 浓荫簇拥。石颠有小叶榕, 亭亭如盖。天柱北面刻有崇宁五年(1106)和光绪十一年(1885)的洪水标记, 是研究古代水文的重要资料。晚清著名临桂词人况周颐曾住天柱峰下, 有“天柱峰下人家”小印一枚, 常盖在词笺上。

花桥 在七星公园正门灵剑江与小东江汇合处, 桥畔繁花似锦, 小桥掩映于“满溪流水半溪花”之间, 故名花桥。

七星岩 位于七星公园普陀山腹, 岩洞长约1100米, 宽处50米, 最高处20米。七星岩又称栖霞洞、碧虚岩等, 七星岩之名起于宋代。该岩本为地下河床, 后因地壳变动, 地下河上升, 露出地面成为岩洞, 其后雨水长期沿岩石缝隙渗入, 溶解石灰岩, 并不断在洞内结晶, 从而形成许多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 形成蔚为奇观的自然景致。七星岩如今是桂林最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

普陀山 位于七星公园内, 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峰组成。因唐时山前建寺供奉普渡众生的观音, 故名普陀山。山西南麓有元风洞, 数九寒天, 外冒暖气; 盛夏酷暑, 凉风习习。山上芳草如茵, 翠柏浓郁, 古木参天。从山门拾级而上, 蝉噪鸟鸣, 林静山幽。山腰有普陀精舍, 飞檐门拱, 琉璃朱饰, 素负盛名。往左过碧虚岩、真武阁、四仙洞, 即到斐声中外的七星岩, 往右继续登山, 则有为抗日捐躯的三将军及八百壮士墓。普陀山有历代石刻100余件, 著名的有唐颜真卿亲笔榜书“逍遥楼”、宋李彦弼《湘南楼记》以及“龟蛇合一”浮雕等。

普陀山门 在普陀南麓, 建于1972年。登上普陀山的第一道大门, 是仿亭式的建筑, 由一堵通花矮墙分隔着山体与平地, 中间开一个圆形拱门, 上面是硬脊翘檐坡顶, 绿色琉璃瓦, 高4.5米, 长6.7米, 深4.6米, 面积26.8平方米。门上悬挂着“普陀山”的匾额, “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的对联分挂两侧, 整个山门掩映于古树浓荫之中, 显得更加清幽、寂静。

摘星亭 位于海拔248米的七星山天玑峰顶, 单檐、8柱8角, 混凝土结构, 长宽各5.2米, 高6.5米, 面积27.04平方米, 建于1958年。摘星亭是七星山7座山峰唯一的高亭, 立于亭上, 可以旷观。东可眺尧山、天圣、屏风、猫儿山; 北可望虞山、叠彩、仗波、老人诸山及清澈的漓江; 西可赏象鼻、南溪诸胜, 故曾有“旷观亭”之名。

护碑亭 在普陀山南麓山门东侧。1974年兴建, 以保护同刻在阴阳两面的唐颜真卿书“逍遥楼”和宋李彦弼的《湘南楼记》珍贵石刻, 故名护碑亭。因“逍遥楼”出自大家手笔, 碑亭又被称作“逍遥亭”。亭高4.5米, 长6.7米, 深4.6米, 面积30.6平方米, 为钢筋水泥结构的4柱、单檐、绿瓦仿古建筑, 简朴、典雅, 不与名碑争胜, 兼有护碑、会景的作用。步入碑亭, 欣赏书法艺术, 浏览方志资料, 兼得园林胜景之趣, 实在是赏心的乐事。亭内原来还有明包裕《重修广西城碑记》, 现已他移。

文昌亭 在普陀山半山腰, “超杜净境”右侧, 名取文运昌盛之意, 因处浓荫耸翠之间, 又名“拥翠亭”, 为重檐、尖顶8角亭。原建于明, 有楼, 毁于抗日战争时期, 1965年在原址新建。高8米, 长宽各5.7米, 面积32.4平方米。亭北邻小蓬莱, 东为普陀精舍, 西、南有矮墙栏杆, 是凭眺佳处。

元风洞 古称玄风洞, 俗称劳动量荽岩。在普陀山西麓, 洞口西向, 高3~24米, 宽2~15米, 深250米, 面积1945平方米。元风洞与普陀山其它洞占相通, 形成空气对流, 洞口有一股强劲气流, 洞内空气清新。由于日照, 山体热量的聚散, 山洞的气温终年保持在20℃左右。洞外温度, 夏日最高达39℃, 冬天最低-5℃。洞内外温度相差15℃左右。洞内题刻的“温凉别况”以及田汝成的《游记》中“冬时温如火, 盖阳伏之征也”的记载, 准确地概括了元风洞冬暖夏凉的特点及其原因。宋诗人赵少隐曾在洞口建“来风亭”, 明吕调阳曾筑“七星庵”, 清改为“大贤庵”, 现已无存。

最新公园安保巡查规程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锡惠公园西边惠山脚下的名胜区是游客主要游览的景区,包含寄畅园、惠山寺、天下第二泉等著名景点。名胜区东边是映山湖,再东边是锡山,相传周秦时盛产锡矿,到了汉代锡被挖光了——无锡了,无锡的城名正来源于此。

10元钱的休闲区观光票指的是锡山区域,不含名胜区。若只去公园爬爬锡山不去名胜区的话,买10元钱的门票就行了。70元的全票既可以游览名胜区,也可以游览10元观光票所包含的区域。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买了10元门票,又突然想去名胜区,得再补张70元的全票。所以游玩之前,最好先想清楚自己要玩哪些地方。

锡惠公园共有五个大门。古华山门和秀璋门在公园北边,临着惠山古镇,两门相距挺近,秀璋门离映山湖更近些,去名胜区的话从古华山门进。锡山西大门(青山西门)、锡山中门、锡山东门(大桥东门)在公园的南边,去锡山从这三扇门进都可。其中西门进去有锡惠索道,注意索道是去隔壁惠山的,去锡山顶无索道,锡山也不高,才75米,爬爬很快就到顶。索道单程20元,往返35元,与公园联票90元(包含全票70元的游玩景点),运营时间8:00-16:30。另外,游乐园也在西门那边,带小孩要去游乐园玩的游客也可从西门进。

古华山门进去就是建于明嘉靖初年的寄畅园,保存完好,是无锡最著名的江南园林。巧妙地借景“二泉”(惠山泉)、惠山、锡山,引“二泉”水入园作水景,又可见到远处锡山上的龙光塔倒影在园内池塘的景象。园内还有清朝康熙、乾隆二帝御书的石匾额。

往南走,到始建于南北朝的惠山寺。寺中粱朝的龙眼泉、唐宋石经幢、唐代听松石床、宋代金莲桥、明洪武银杏、清御碑等都是真正的古迹。中国人耳熟能详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唐朝诗人李绅的《悯农》即写于此处。

再往南,便是大名鼎鼎的天下第二泉。唐朝《茶经》作者陆羽给天下泡茶的泉水排名,认为惠山泉的品质第二。这里共有上、中、下三池,到了夜晚,月亮倒映在池中,在这孕育出了瞎子阿炳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第二泉旁边有茶庄,一定要喝一杯第二泉泡的茶,再听听茶庄播放的《二泉映月》,十分惬意。

此外,名胜区还有二泉书院、华孝子祠等景点。全部游完后,还想去锡山,就往东走,过映山湖,然后爬台阶上锡山顶。山顶有建于明代的龙光塔,是无锡的地标之一,塔不能上,只能外面看看。最后下山到锡山中门入口的九龙壁看一看,虽然是新建的,但五颜六色的彩陶制成的浮雕,琉璃瓦顶,还挺漂亮的。锡山南边,西门入口处的游乐园则有碰碰车、迷你穿梭、摇头飞椅等游乐设施,需另外付费。

每年的春天,一般在4月份,这里会举办惠山民俗文化庙会。因为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八是惠山东岳大帝黄飞虎的生日,无锡城中有八座寺庙的“老爷”要到惠山来庆祝生日。届时能看到穿着古装的巡游队伍抬着“老爷”,穿过惠山古镇、锡惠公园,十分热闹。4月又是杜鹃开放的时候,锡惠公园有杜鹃展;到了秋天,还会有菊花展。

公园秀嶂门进门左侧,有一家土特产商店,出售的特色美食惠山油酥饼比较正宗。秀嶂门门口的一亩三分田吃苏式面很赞,红汤里加入芝麻,香喷喷的。惠山古镇上也有些餐馆,可尝尝无锡特色美食,无锡小笼、无锡排骨等。无锡菜的口味偏甜,可能外地游客会吃不惯。惠山古镇可与锡惠公园一并游览,有许多祠堂,还有中国泥人博物馆。在镇上的小商铺里买点无锡泥人自己留作纪念或送人,都是极好的。

最新公园安保巡查规程心得体会和感想五

来北京其实最想去的事景山公园和恭王府,对于我来说就像是很早就听过却一直没见到的那种感觉吧。

景山公园最大的看点也许就是崇祯皇帝自缢的那棵脖子树吧。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康熙曾经训斥大臣们,说那棵脖子树还在那,才多长时间,你们就忘了。居安思危也好,警钟长鸣总是没错的。

本来网上查的门票是十块钱,结果去了才知道是两块钱,可怜我还掏出学生证,都有些不好意思了。然而进去画风立马就变了。虽然像个皇家园林,有草有树,但已经晚冬,很多植物化作泥土,走几步就能听到乌鸦的叫声,好不凄惨!从东门进去,走到正中有三个牌坊,位于景山北边。所以就从北边拾级而上,到了山顶。在山顶能看到很多地方:故宫博物院,地安门,北海公园。

当年李自成率领军队攻城,崇祯敲钟却无一人来朝。所以他派人送皇太子出城逃跑,赐死皇后,又亲手砍杀妃子和公主,随后和一个太监跑到景山,站在山顶,看紫禁城四处火起,很难想象当时他的心情,老天交给他的是一个大厦将倾的江山。

不管他如何努力,最终都还是败了,就当皇帝来说,明朝中后期的皇帝,崇祯算是很敬业的,但他不可能挽狂澜于既倒。不得不说,崇祯一朝因为皇太极的离间计,让崇祯自毁长城,可以说是个很大的转折。可即便如此,袁崇焕建立的关宁锦防线在他死后还是坚持了20年,直到那个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和清军内外夹击,最后清军才算入关。想想当年将袁崇焕凌迟,然后传首九边。明朝能堪称长城的将领也就李成梁、戚继光、再有就是袁崇焕了。内忧外患,病入膏肓,崇祯已经无力回天了。

为明朝灭亡买单的当然不止崇祯一人,说实话,明朝中后期的很多皇帝都挺荒.唐。这不禁让我想到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的两种说法。主张人性本恶的人认为,如果放任一个人无所顾虑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那么其实明朝的很多皇帝可能就是很好的例子。有爱巡山玩水的,有当木匠很好的(万历),也有一个更典型,当皇帝短时间内就做了一千多件不该做的事,可见一斑,最后还因为红丸案一命呜呼,不过这种皇帝死了也好。嘉靖、万历这两个都有希望中兴明朝的,结果最后都没有,皇帝本身的因素很大。所以照这么看来,是人性本恶了。以前考试语文有道阅读题是毕淑敏的《怕》,说的就是一个人应该有些敬畏之心,如果真的天不怕、地不怕,没有什么约束的话,那么天知道他会做出些什么事来。当然另一种就是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就像厨房里的白炽灯,刚开始明亮,熏个两三年就被油烟堵死了,再也透不出光来。所以如果把那些不好的事物当做油烟的话,就需要我们经常反思自己,如何能够不被“油烟”封死,所以日三省吾身。

景山上总共有五个建筑,东西向对称分布,所以在山顶礼佛(原谅我只是拱手拜了拜,因为心诚则灵),两边的亭子的佛像被八国联军掠走了,所以是关着的。站在山顶的时候,想到一句诗随后下山,到崇祯自缢的地方,那棵树早在革命时期就被砍了,所以现在看到的是九几年移栽的一棵比较像的树。不管如何,崇祯也算一个好人吧,如果他生的时代好一点,也至少是个不差的皇帝吧,当然,历史没有假设。在他死前,血书“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随行太监一起自杀。

百感交集,园内有游人嬉笑于声,亦有老者打牌消遣,昔日的皇家园林今日人人可入(学生证半价一块钱),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以史为镜,可以见兴替。

最新公园安保巡查规程心得体会和感想六

七星公园位于桂林市区漓江东岸,小东江流贯其间,占地面积100余公顷,因七星山的七个山峰,如同天上的北斗七星坠地而得名。公园内有“北斗七星”、“驼峰赤霞”、“月牙虹影”、“普陀石林”等胜景,占领山、江、洞、石之美。著名景点有七星岩、龙隐洞、月牙岩、曾公岩、骆驼山、龙隐岩和花桥、月牙楼、儿童乐园、动物园、三将军及四行孤军墓、清真寺、盆景艺苑、桂海碑林等。为桂林最大,游客最盛,历史性最长的一个综合性公园。

七星山在漓江东岸,距市核心1000米,由普陀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4峰与月牙山玉衡、开阳、瑶光3峰组成,海拔顺次为265、255、248、245、255、241、250米,7个山尖简直摆在一个程度上。普陀月牙,一东一西,彼此连属,散布如太空北斗七星,山名以此而来。山体面积51.5公顷,以岩多洞奇著称。七星岩而外,有元风、玄武、白鹤洞跟四仙岩、曾公岩等多少十个岩洞。普陀山的石林,突兀峥嵘。驼峰下的盆景苑,集桂林石木之胜,苍劲挺立,气宇不凡。更为可贵的,有隋唐以来石刻500余件。

天柱石在七星公园西,花桥东。石挺拨耸立如柱,故有“天柱”之名。又如未放的芙蓉,亦名“芙蓉石”。石高约10米,上刻“毛泽东思维万岁”7个大字。北临灵剑江,江中矶石上筑有小亭。东南茂树葱郁,浓荫蜂拥。石颠有小叶榕,亭亭如盖。天柱北面刻有崇宁五年(1106)和光绪十一年(1885)的洪水标志,是研讨古代水文的主要材料。晚清有名临桂词人况周颐曾住天柱峰下,有“天柱峰下人家”小印一枚,常盖在词笺上。

花桥在七星公园正门灵剑江与小东江会合处,桥畔繁花似锦,小桥掩映于“满溪流水半溪花”之间,故名花桥。

七星岩位于七星公园普陀山腹,岩洞长约1100米,宽处50米,最高处20米。七星岩又称栖霞洞、碧虚岩等,七星岩之名起于宋代。该岩本为地下河床,后因地壳变动,地下河回升,露出地面成为岩洞,其后雨水长期沿岩石缝隙渗透,溶解石灰岩,并一直在洞内结晶,从而形成很多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造成蔚为异景的天然风景。七星岩现在是桂林最著名的旅行胜地之一。

普陀山位于七星公园内,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峰组成。因唐时山前建寺供奉普渡众生的观音,故名普陀山。山西南麓有元风洞,数九寒天,外冒暖气;盛夏酷暑,凉风习习。山上芳草如茵,翠柏浓烈,古木参天。从山门拾级而上,蝉噪鸟鸣,林静山幽。山腰有普陀精舍,飞檐门拱,琉璃朱饰,素负盛名。往左过碧虚岩、真武阁、四仙洞,即到斐声中外的七星岩,往右持续登山,则有为抗日就义的三将军及八百壮士墓。普陀山有历代石刻100余件,著名的有唐颜真卿亲笔榜书“逍遥楼”、宋李彦弼《湘南楼记》以及“龟蛇合一”浮雕等。

普陀山门在普陀南麓,建于1972年。登上普陀山的第一道大门,是仿亭式的建造,由一堵通花矮墙分隔着山体与平川,旁边开一个圆形拱门,上面是硬脊翘檐坡顶,绿色琉璃瓦,高4.5米,长6.7米,深4.6米,面积26.8平方米。门上吊挂着“普陀山”的匾额,“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对联分挂两侧,全部山门掩映于古树浓荫之中,显得更加幽静、安静。

摘星亭位于海拔248米的七星山天玑峰顶,单檐、8柱8角,混凝土构造,长宽各5.2米,高6.5米,面积27.04平方米,建于1958年。摘星亭是七星山7座山峰独一的高亭,破于亭上,能够旷观。东可眺尧山、天圣、屏风、猫儿山;北可望虞山、叠彩、仗波、白叟诸山及明澈的漓江;西可赏象鼻、南溪诸胜,故曾有“旷观亭”之名。

护碑亭在普陀山南麓山门东侧。1974年兴修,以维护同刻在阴阳两面的唐颜真卿书“逍遥楼”和宋李彦弼的《湘南楼记》名贵石刻,故名护碑亭。因“逍遥楼”出自卑家手笔,碑亭又被称作“逍遥亭”。亭高4.5米,长6.7米,深4.6米,面积30.6平方米,为钢筋水泥结构的4柱、单檐、绿瓦仿古修建,俭朴、典雅,不与名碑争胜,兼有护碑、会景的作用。步入碑亭,观赏书法艺术,阅读方志资料,兼得园林胜景之趣,切实是赏心的乐事。亭内本来还有明包裕《重修广西城碑记》,现已他移。

文昌亭在普陀山半山腰,“超杜净境”右侧,名取文运鼎盛之意,因处浓荫耸翠之间,又名“拥翠亭”,为重檐、尖顶8角亭。原建于明,有楼,毁于抗日战斗时代,1965年在原址新建。高8米,长宽各5.7米,面积32.4平方米。亭北邻小蓬莱,东为普陀精舍,西、南有矮墙栏杆,是凭眺佳处。

元风洞古称玄风洞,俗称劳动量荽岩。在普陀山西麓,洞口西向,高3~24米,宽2~15米,深250米,面积1945平方米。元风洞与普陀山其它洞占相通,构成空气对流,洞口有一股强劲气流,洞内空气清爽。因为日照,山体热量的聚散,岩穴的气温长年坚持在20℃左右。洞外温度,夏日最高达39℃,冬天最低-5℃。洞内外温度相差15℃左右。洞内题刻的“温凉别况”以及田汝成的《纪行》中“冬时温如火,盖阳伏之征也”的记录,正确地概括了元风洞冬暖夏凉的特色及其起因。宋诗人赵少隐曾在洞口建“来风亭”,明吕调阳曾筑“七星庵”,清改为“大贤庵”,现已无存。

最新公园安保巡查规程心得体会和感想七

今天,万里无云,我和爸爸、妈妈、奶奶一起去中山公园玩,我一听到去玩,心里比吃了蜜还要开心。

然后,我们就看去出发了。

在路上,我已经头昏脑花了。

我窗外一看,哇!中山公园真美啊!我迫不及待的下车,马上就把难受的感觉通通消灭掉,现在,我的心情就像开了花一样,我们一进门,白鹤正在为我们表演,它吐出一股股水柱,好像在说:“欢迎观看我的表演,希望你们喜欢。

”我们走着走着,发现了一个花坛,里面种着美丽的牡丹花,有鲜红的、金黄的和橙色的,牡丹花的香味钻进我的鼻子里,哇!真是芬芳扑鼻,可香了。

沿着长长的小路,我看见了美丽的风景,我心想:实在是太美了。

我继续往前走,看见了一个湖,这个湖像镜子似的,清澈见底。

太阳婆婆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有多美,这时,一阵微风吹来,湖面上出现了皱纹,哎呀!太阳婆婆大家叫一声,说:“我又出皱纹了。

”过了一会儿,我看到了一棵柳树,柳枝随风舞动,就像留了长头发一样,美丽极了。

中山公园的景色真美啊!

strong><

最新公园安保巡查规程心得体会和感想八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小何,今天由我带大家参观美丽的儿童公园。好了,进公园了,大家请跟紧我。

宜昌市儿童公园始建于1956年,原名西陵公园,1986年更名为儿童公园,1997年被国家建设部门评为百家名园。

你们看,这就是28米高的攀岩项目,每隔80厘米就有一个凸起的石头,那是用来让人抓持攀爬的地方,爬到顶峰后会有奖品哦!这个攀岩项目主要面对的是小朋友,青少年,所以难度不是特别大,但要到达顶点也不是很容易的事,各位有兴趣的话可以去体验一下。

再往前走,我们就到了碧波荡漾的荷花池,池面上那一根根用钢丝挂着的有惊险又刺激的空中索道,坐在上面可以体验飞的感觉,荷花池里还有划船项目,有雅兴的朋友可以和美丽的荷花留个影。

现在我们直走,然后向右边拐弯,就是园内动物园,里面有东北虎,非洲狮,麋鹿,孔雀,猕猴,河马......等60多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大家可以去欣赏欣赏.

儿童公园还有蹦极,疯狂老鼠,空中飞碟......等多种娱乐项目,根据每位朋友的爱好不同,现在有2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大家可以自行选择,亲身体验体验,尽情玩耍吧!到时我们11点准时在大门口集合,祝各位玩得开心,顺便强调一定要注意安全!

(11点到,大家集合)

大家玩得开心吗?谢谢各位的合作,和对我工作的支持,宜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欢迎各位常来宜昌旅游,祝各位一路顺风,再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