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日交流心得体会和方法 中日文化交流的感想(七篇)

  • 上传日期:2022-12-29 07:36:57 |
  • ZTFB |
  • 8页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于古代中日交流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1、知识目标:

⑴能读会写“碣、澹、竦峙、萧瑟”等生字词。

⑵理解、积累“澹澹、竦峙、萧瑟、听取、别枝、若、次、以、见”等文言词汇。

⑶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和诗歌五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⑷准确朗读并默写。

2、能力目标:

⑴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⑵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3、德育目标:

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

1、朗读法:

本课所选的五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极富艺术感染力。有的气势充沛,景象宏阔;有的烘托点染,形象传神;有的以景寓情,蕴含理趣。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味。

2、联想、想像法:

这五首诗语言优美、精练,内涵丰富,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

3、讨论、点拨法:

教师艺术地设问,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带、投影仪。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观沧海》,感受诗中洋溢着的饱满激,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习王湾《次北固山下》叙事写景的哲理美。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从了解灿烂文学入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指导学习《观沧海》

1、解题: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竭后山。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诗作融会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没有联系。

2、诵读:

⑴放录音,让学生听准字音,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投影:

碣石(jié)澹(dàn)竦峙(sǒngzhì)萧瑟(sè)提示: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⑵教师声情并茂配乐范读,通过富有魅力的节奏、韵律直观地再现诗的音韵美。学生轻声跟读。

⑶指名学生朗读(或集体朗读)。

3、研习诗歌:

⑴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歌:

投影:

1、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以观沧海:以,表目的连词。

山岛竦峙:竦,高。峙,挺立。高高地挺立。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幸甚至哉:幸,庆幸。至,极点。庆幸得很,好极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其,它,指沧海。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古诗文中“互文见义”。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句中不但说:“日月之行”,也说“星汉之行”;不但说“星汉灿烂”,也说“日月灿烂”。合起来说,“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又如《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应理解为“鹊惊蝉鸣都出现于半夜明月清风的境界之中”。

⑵品评探究,领会诗的意境美:

①教师讲解: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待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观海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意思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接着山岛写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用得尤其出色。从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像。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何等气魄!

②学生合作探究: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绘制大海形象的?

教师点拨: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

小结:“诗言志”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4、学生自由诵读并背诵全诗。

三、研读《次北固山下》

1、解题: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闻名。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2、诵读:

⑴放录音,让学生听准字音,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

提示: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浅近而音韵和谐。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⑵教师领读两篇,学生自由诵读。

3、研习诗歌:

⑴疏解诗句:

客路,指旅途。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行舟”相对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书,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

⑵整体把握:

问:

①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像出船行的图景吗?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潮平”?

③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①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②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潮平”一语,为下句中“江春”一语作铺垫。

③由于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食他乡,久不得归,自然想到要借雁足给他传递家书。

⑶名句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也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显得开朗一些。

4、学生练习背诵全诗。

四、课堂练习

投影:

1、文学常识填空:

⑴《观沧海》一诗选自,作者,字,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见称。他与其子、合称为“三曹”。

⑵《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该诗作者为唐代诗人。

2、根据课文填空:

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⑵,江春入旧年。

⑶,风正一帆悬。

3、下面的译句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a、日月的运转,就像从海中升起;星汉的明亮就像从海底照耀。

b、日月好像在海中运行,星汉好像在海里照耀。

c、日月星辰的运行与灿烂,都好像出于沧海之中。

d、日月星辰的运行与灿烂,假如都能出于沧海之中。

〖参考答案〗

1、⑴《乐府诗集》曹操孟德东汉末年慷慨悲壮曹丕曹植

⑵停泊王湾

2、⑴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⑵海日生残夜

⑶潮平两岸阔

3、c

五、布置作业

1、默写诗歌《观沧海》和《次北固山下》。

2、诵读其余三首诗歌,结合注释疏通诗意。

3、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题(二)。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饱览西湖早春景色,学习辛弃疾《西江月》,体会侧面点染的烘托美;学习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感悟寄情于物的艺术匠心。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研讨与练习”题(二)中三组诗句的出处:

1、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风吹”句写仲春之景)

2、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林花”句写暮春之景)

3、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无意”句写初春)

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指名学生适当点评诗歌。

二、研究《钱塘湖春行》

1、解题:

(多媒体显行)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钱塘湖春行》是他任杭州刺史时写的。钱塘湖,即杭州西湖。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2、诵读:

⑴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准字音、节奏,体会语言的缓急。

提示:七言诗句的节拍有××/××/××/×,××/××/×/××。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一顿,这样诵读自有抑扬顿挫的声调。

⑵学生自由朗读。依据注释疏通诗意,整体感知。

教师点拨:全诗分两部分,前者写到湖边,后者专写湖东,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描写的景物浑然一体,构成完整的形象。

3、讲讲问问,探究诗的意境。

问:

⑴统读全诗,从中归结出诗人的游踪。

⑵我们说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⑶“水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云脚低”?

⑷“几处早莺”有什么含义?为什么“争暖树”?燕子啄泥衔草、营建新巢,从中能见出什么?

⑸第五、六句写了什么?为什么说“乱花迷眼”?这样写,跟诗题有关吗?浅草有什么用意?

⑹最后两句是怎样结住全诗的?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明确:

⑴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即游踪: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

⑵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⑶“水面初平云脚低”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水面”指西湖湖面。水面初平写春水新涨,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的景象。“云脚低”指白云重叠,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脚,有下垂义。

⑷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还是初春季节。这里的“早”和“新”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莺和燕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

⑸第五、六句写了花草。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久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这样写,暗切题中“行”字。草初生,故“浅”,也是早生景象;“没蹄”,也是暗切“行”字。

⑹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小结: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截取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至。开头写“湖平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令人目迷神驰。

4、学生练习背诵。

三、研习《西江月》

1、解题:(多媒体显示)

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91字以上为长调,58字以上至90字为中调。其实并无根据,但习惯如此。这首词有50字,仍属小令,但有两段,故称双调。读双调的词要注意上、下段(又称上片、下片或上阙、下阙)之间的联系。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由于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跟当政的投降派发生矛盾,曾两次罢官。这首词是他罢官后隐居上饶带湖期间写的。

2、教师领读,学生体会轻松活泼的情调。

3、品析探究词作的情趣。

问:

⑴从什么地方能看出词人这次夜行的路程长?这时是什么季节?“说丰年”的是谁?用自己的话叙述上片的。

⑵下片一开始就说“七八个星天外”,这意味着什么?“两三点雨山前”对骤雨将至的信号,词人快步急行,他对这条路熟悉吗?词作中表现出的词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展开丰富的想像,创造性地表述下片。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⑴天气有变化:开始有清风、明月,后来乌云四合,下了几滴雨,又从词人找避雨地可以看出雨有下大的趋势。

从蝉鸣可见,从“说丰年”可知,是丰收在望之时,即盛夏;又,雨是骤雨,也是盛夏时有的。

词人和他的同伴,沿途可能还有三三两两出来纳凉的村民。

上片写的大约是前半夜的景象:明月初升,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鸣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纳凉人们在谈论着今年的丰收。

⑵这意味着天空已布满乌云,仅天边尚余几颗星。从“旧时”二字可知词人对这条路是熟悉的。因为找到避雨的地方,表现词人的惊喜心情。

下片写的是后半夜的景象:骤雨将至,词人急忙转过溪头看到曾经见过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旁边。

小结:凡双调的词,重点大多在下片。这首词也是如此:上片写月明之景表达轻松、喜悦的心情,其实只是烘托;下片写避雨才是本意所在。在山野里夜行遇雨而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种乐趣只有身历其境的人才能体会到。

词中“忽见”二字集中表达了词人喜出望外之情。是“炼字”的匠心所在。

4、《西江月》为了平仄的协调、押韵的方便、对偶的工整和突出某些词语,篇中某些句子的词序有所调动;同时,为了语句的凝练,中间也有所省略,请把它补出来。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半夜,明月(照射)别枝,乌鹊惊(栖)(不定),清风(吹送)蝉鸣(声)。稻花香里,(阵阵)蛙声(连成)一片,(有如)(预)说丰年。七八颗星(挂于)天外,两三点雨(落在)山前。(赶)路转(到)溪头,忽见社林边旧时茅店。

5、背诵词作。

四、指导自读《天净沙秋思》

1、解题:(多媒体显示)

1、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散曲家。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所作杂剧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黄粱梦》等15种。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2、《天净沙秋思》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天净沙,是曲牌名。

2、学生朗读,教师指导并补充解释。

补充解释:

⑴古道,指古代通行的道路。

⑵断肠人,指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

3、学生默读,根据课文展开想像,写一般描述性文字,不要增删,顺序可调整,字数在150字左右。

小组间交流,教师可选一、二篇当堂进行集体评议。也可拿参考例文让学生评议。

例文: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的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4、探究:这首散曲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什么样的感情?请按文章的层次作简要分析。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并归纳: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些,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全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前三句)作者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景物巧妙组合,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图。第二层次(四、五句)“夕阳西下”进一步点明时间。“断肠人在天涯”是点晴之笔,点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怀。前四句写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均系为此作铺垫。

5、背诵这首小令。熟背读歌五首,依学习小组进行竞赛。(提示:可从熟练程度、感情的把握以及语气节奏等方面评议优胜组)

五、课堂练习

多媒体显示:

1、文学常识填空:

⑴《钱塘湖春行》一诗选自,作者,字,晚号,唐代诗人。

⑵《西江月》一词选自,作者,字,号,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与并称为“苏辛”,是“豪放派”的代表。

⑶《天净沙秋思》体裁为,作者,元代著名戏曲作家。

⑷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常常衍生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请写出不同朝代的此种文学体裁。

汉代唐代宋代。

元代明清。

2、下列朗读节奏不正确的是()

a、几处/早莺/争暖/树

b、稻花香里/说/丰年

c、断肠人/在天涯

d、海日/生/残夜

3、按原文默写:

⑴《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⑵《天净沙秋思》中勾勒整个画面背景的句子是。

⑶《钱塘湖春行》中构成对仗的诗句是。

4、五首诗歌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请简要说出理由。

〖参考答案〗

1、⑴《白氏长庆集》白居易乐天香山居士

⑵《稼轩长短句》辛弃疾幼安稼轩苏轼

⑶小令马致远

⑷赋诗词曲小说

2、a

3.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⑵夕阳西下

⑶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略

六、课常小结

随着二十世纪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国人开起宝马,穿起皮尔卡丹,用起摩托罗拉……西方国家的意识已从消费渗透到我们文化中,“酷”“帅”成了我们青少年的口头语,但我们的传统文化却在碰撞中被冷落。五千年的文明衍生的无比灿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流淌在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血液中的特质。经常读读这传统文化中的优美诗篇,它会带给我们无比美妙的愉悦,会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七、布置作业

1、阅读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回答文后问题:

⑴填空:

《西江月》从体裁上看是一首词,词因句子长短不齐又叫。这首词用空行分为两段,这两段分别叫做、。词中描写一场骤雨即将瓢泼而下时的气象的句子是。

⑵一、二两句中“别枝”作什么解释?“惊”和“鸣”是否分别专写“鹊”和“蝉”?

⑶为“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划出正确的朗读节奏并翻译。

⑷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时天气有什么变化?《西江月》所表达的是一种愉悦的心境,当时作者正罢职闲居,是什么使作者产生了这种心境?

2、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在艺术上没有虚词,没有关联词语,却用了一连串的意象,叠加成一幅山水人物画。比较阅读白朴的《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请你从词类使用、意象、创设的意境几个角度,写出两首曲子的相同点。

〖参考答案〗

1、⑴长短句上阙(片)下阙(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⑵另一个树枝;不是专写,而是说“鹊”“蝉”都是既“惊”又“鸣”的。

⑶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翻译略。

⑷起初月明天晴,后来乌云骤起,阵雨将至。是清新、欢跃、生机勃勃的农村风光和稻花飘香、令人喜悦的丰收景象,使辛弃疾产生了愉悦的心境。

2、两首曲子都使用了大量名词,通过名词叠加,把丰富的想像材料切换成一幅幅画面,从而创造出一幅美丽的山水人物画。(抓关键词,抓大意即可)

观沧海

曹操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西江月

辛弃疾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1、召开一次诗歌赏析会:

诗歌以其丰富的内涵和艺术的意境,给读者留下了创造的空间,所以对诗歌的探究是无止境的,同学们可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层次上,说出自己对某首诗的最深刻的感受,在交流中,提高赏析能力。

2、举办一次配乐诗朗诵活动,让学生自选音乐,配乐朗诵这几首诗,师生共同对所选音乐及朗诵水平做出评价。

对于古代中日交流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古人很喜欢描写侠客,而且写得很有气势,譬如盛唐诗人李白的《侠客行》,写了一位行侠仗义的侠客,敢爱敢恨忧国忧民,把侠客身上独特的个性描写得活灵活现,从而让这首诗显得别具一格,不仅有气势而且意境悠远;中唐诗人贾岛的《剑客》同样如此,写了一位行侠仗义的剑客,用了十年的时间打磨了一把宝剑,为得就是锄强扶弱,为人们鸣不平。

李白和贾岛的这两首诗尽管是不同的风格,可所表现的正是侠客的精神,人们从侠客身上看到了高尚的品格,还有敢爱敢恨独特的个性,所以侠客也是文人笔下的宠儿;除了李白的《侠客行》,以及贾岛的《剑客》之外,还有清朝诗人郑板桥的《题游侠图》,也是一首难得的剑客佳作,写了一位行侠仗义的游侠,佩带宝剑行侠仗义,整体很有韵味,短短的几句,气势磅礴。

作者: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唐代游侠之风颇为盛行,这是与全国经济繁荣、城市商业兴旺、西域交通发达的盛唐时代有关,特别是关陇一带的风习“融胡汉为一体,文武不殊途”(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论稿》)更促成了当时少年喜剑术、尚任侠的风气。李白少年时代,颇受关陇文化风习的影响,

因此,李白自幼除勤苦读书“观百家”外,“十五好剑术”(《与韩荆州书》)“高冠佩雄剑”(《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甚至,一生都不离剑,堪称是“文武不殊途”,兼备于李白一身。李白青年时代曾“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赠从兄襄阳少府皓》),“少任侠,手刃数人”(《魏颢《李翰林集序》),他的理想就是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然后功成身退。

李白这首《侠客行》就是在以任侠意识为尚的社会背景之下创作的。此诗虽在礼赞侠客精神,但由于诗人就是尚任侠的,所以此诗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诗人的豪情壮志在诗中表现无遗。所以,全诗抒发了作者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前八句描绘赵地侠客的形象与行为。诗人李白以夸张的笔墨,从游侠的服饰开始写:“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仅二十个字,仿佛全是写物而不写人,但侠客的气势、风貌,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了。

“缦胡”的“缨”,“霜雪明”的”吴钩”,“飒沓如流星”的“白马”这些当时流行的任侠服饰,不仅具有典型性,而且流露出主人豪纵、慷慨之气,把物都写活了。乱发突鬓,身佩弯刀,白马银鞍,扬鞭疾骋,这是一幅粗犷英武的侠客肖像画。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用《庄子》典故,夸剑之锋利,诗未言杀何等样人,不过所谓侠客,总是杀不义之人,为人报仇之类。“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是侠客解人之难不求回报的节操。这几句高度概括了侠客排忧解难、不图名利、尚义气、重承诺的高尚人格。

在渲染侠客精神后,“闲过”两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将侠客与战国时期信陵君这样的“明主”联系起来。李白正是想结识像信陵君这样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的政治抱负。

接着十句写信陵君救赵用两位侠客的故事。写信陵君款待侯嬴和朱亥,两位侠客为信陵君的大义和感情所感动,意气慷慨激昂如白虹贯日,许下比五岳还重的诺言。赞扬朱亥挥锤击杀晋鄙而震惊赵国,虽然侯嬴和朱亥都死去,但在魏都留下盛大声名,侠骨传香,不愧为当世英雄。

诗人不仅在热烈地颂唱侯嬴和朱亥“二壮士”,同时也对校书天禄阁草《太玄经》的扬雄辈,无情地加以蔑视:“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末二句以扬雄反衬侠客精神的崇高和伟大。

作者: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相传诗人贾岛在韩愈的劝说下,参加了科举考试,他天真地以为,凭着自己的才学一定能考中,所以,并不把“八百举子”放在眼里,一入考场,挥笔就写,在《病蝉》诗中,痛骂:“什么黄雀、乌鸦,都一样想害蝉。”结果被认为是“无才之人,不得采用”,与平曾等人一起落了个“考场十恶”的坏名。贾岛心知是“吟病蝉之句”得罪了有权势的人,可又无可奈何。便创作了这首自喻诗。

第一二句“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先侧写一笔,已显示出此剑非同一般。接着,正面一点:“霜刃未曾试。”写出此剑颜色如霜雪,闪烁着寒光,是一把锋利无比却还没有试过锋芒的宝剑。虽说“未曾试”,而跃跃欲试之意已流于言外。此剑一出,定会使人“咨嗟叹奇绝”的,这里同时表现了作者的充分自信。

这位剑客经过潜心修养,苦练多年,身怀绝技却还没有机会一显身手,便不禁跃跃欲试,期盼能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这两句咏物而兼自喻,意在以宝剑未试来比喻自己抱负和才华不得施展。诗人未写自己十年寒窗刻苦读书的生涯,也未正面写自己出众的才能和宏大的理想,然而通过托物言志,已可洞悉诗人的心理。这种寓政治抱负于鲜明形象之中的表现手法,确是很高明的。

第三四句“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把剑客的豪情抒写的十分鲜活。为何铸剑十年却从未露过锋芒呢?只是因为能识此宝之人尚未出现。高山流水,知音难觅。怀才不遇者正如抱玉的卞和,如果赏识自己的人始终不出现,岂不是要活活哭死?幸运的是,韬光十载,而如今终于得遇知贤善任的知音——“君”,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于是,今日剑客便毫不犹豫地亮出了宝剑,充满自信地说:“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今天将这把利剑拿出来给你看看,告诉我,天下谁有冤屈不平的事?此句将剑客的豪侠之风表现得痛快淋漓,仿佛剑鸣于匣,呼之欲出,读之使人顿感血脉偾张,怒发冲冠,一种急欲施展才能,干一番事业的壮志豪情,跃然纸上。

同样以咏宝剑言志的诗还有唐代郭震的《古剑篇》,此诗化用古代著名的龙泉宝剑的传说。诗中有“虽复沉埋无所用,渊能夜夜气冲天”的句子,与贾岛的这首《剑客》一样,在借咏剑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抒发不遇感慨的同时,表现了一种虽然身处困顿之中,却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自己终究不会被埋没,终将破壁飞腾而去的强烈自信。

这首诗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得自然而巧妙。由于这首诗是借咏剑以寄托理想,因而求鲜明,任奔放,不求技巧,不受拘束。诗人所注重的是比喻贴切,意思显豁,主题明确。其艺术上的突出特点在于语言平易,诗思明快,诗句短小精练,更有一种干练豪爽的侠客之风,显示了贾岛诗风的另外一种特色。

总之,全诗感情奔放,气势充沛,读来剑中见人,达到人剑合一的艺术效果。实际上,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形式技巧,而在丰满地表现出诗人的形象,体现为一种典型,一种精神。诗人以剑客的口吻,着力刻画“剑”和“剑客”的形象,托物言志,抒发了兴利除弊、实现政治抱负的豪情壮志。

清朝:郑燮

大雪满天地,胡为仗剑游?

欲谈心里事,同上酒家楼。

郑板桥原名郑燮,清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文字家、书画家;在清朝诗坛名气很大,而且他在民间也是有口皆碑,深受读者的追捧。虽然清朝相当来说比较落后,但是在文学上其实一直很强盛,无论是散文 ,还是诗词和小说,那都是自成一派;郑板桥作为文学大师,留下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首《题游侠图》正是他后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题游侠图》顾名思义,那就是画了一幅游侠图,然后在旁边题写了一首诗,对于诗人来说,他也是极为敬重侠客。从侠客的身上,看到了他们敢爱敢恨,敢为天下先的勇敢,经常是佩带宝剑行侠仗义,走到任何一个地方,只要看到了不公平的事,侠客就会出面,会为大家主持公道;所以整首诗尽管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个字,可是写得很有气势,也写出了侠客独特的个性。

开篇两句“大雪满天地,胡为仗剑游”,描写了侠客外在的形象,冬天大雪纷飞,到处都是纷纷扬扬的雪花,地上已经有了一层厚厚的积雪,整个世界都银装素裹白皑皑的一片,前路其实很艰难,可为什么还要佩带宝剑行侠仗义呢?诗人在这里反问,立马让这首诗显得与众不同,也是突出了侠客身上独特的个性。

最后两句“欲谈心里事,同上酒家楼”,则是表达了诗人的敬意,侠客身上那种高尚的品格,还有行侠仗义的精神,让诗人非常的感动;如果想要诉说心中的不快,那么我们就一同去饮酒,一边喝酒一边聊天,那是何等的畅快。在这两句中,尽管从字面来看是在写侠客,便更多的还是表达了诗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自己也希望成为侠客,可以去到各地行侠仗义,去做一番实实在在的事情。

侠客来无影去无踪,经常是佩带宝剑行侠仗义,郑板桥也是非常的羡慕,希望自己也可以成为侠客,所以在这首《题游侠图》一诗中,他用很细腻的笔触,先是描写了侠客的样子,以及侠客身上的独特的个性,然后再进一步地表达了敬意。侠客不像普通的人,他们有武艺敢于站出来为世人主持公道,而且为人品格高尚,这也正是侠客最为令人感动的一个地方,而诗人骨子里也是有着侠客的精神,希望有一天可以像侠客一样行侠仗义。

对于古代中日交流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长城,在炎黄子孙的心目中是神圣的,它在北国大地上横亘万里,蜿蜒曲折,几乎串联了所有的关口和要地,几经荒废,又几经重修。风风雨雨中,时间已流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长城多已残破,却更加引人关注。而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思考长城的存在呢?

我们想起往日曾登上的长城:那是其中久负盛名的几段,终日游人如织,是备受全世界青睐的旅游点。那里都已经被修缮得十分完整,看上去气魄非凡,可每次登临总觉得那里并没有长城真正的内在。

于是,寒假里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出校门,骑车撞进京北的山区。我们要看一看群山之中已然衰弃的长城,看一看长城未经现代技术修整的真面目。

我们一直来到怀柔县的西南角。这里有一块众山环抱的平地。怀九河从中穿过,静谧幽雅。一个叫“黄花城”的庄子坐落于此,我们找到了黄花城乡政府,在当地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得以对这一带的长城进行一番考察。

该段长城修于明朝,属蓟镇总兵戚继光的防地。它的地理位置比较独特——不象八达岭和古北口那样,是从塞北入京的正道,而是从八达岭外向东绕行,避开居庸关,迂回入京路线之要害。明代统治者对此处的防卫备加关注,因为这是拱卫皇家陵园“十三陵”的门户所在,距十三陵的首陵“长陵”仅50华里,地形上只隔一道山梁。因此,我们认定:这里的长城有一定的重要性和代表性。

考察是我们在到达该地的第二天进行的。

一早,我们溯河而上,进入黄花城东沟后,北行两公里,到达长城著名关口“头道关”。这里是峡谷通到村庄所在的那块山间平地的惟一出口。长城由两侧山上顺着山脊急转直下,于峡口正中筑成二敌楼。位于西侧的是关楼,现倒塌严重,上部已毁,不复存,好在下部的拱洞尚且完好。进去一看,估计约有两米多高,两米多宽。据记载,这个拱洞就是当年的交通要道之一。另一座敌楼筑于东侧对面的山脚,保存得不错,下部用花岗石围砌,上部砖砌,是一座“二眼楼”。两座敌楼之间就是山涧。现在已在两楼之间修了一座水坝,拦往常流不息的涧水,形成一个小型水库,为此地风景增色不少。

关于夏日长城的作文2

你,如巨龙横空而降,给人万声感慨,如深壑般嵌入地中,换来千年太平,如瑰宝般立于中华,得到万众瞩目,你便是长城。

刚踏上那炙热砖石的第一步,如久旱逢甘霖般,令我们无比兴奋。巨大的砖石,沧桑的烽火台与绵延的城躯,无一不像淳朴的边塞大汉般向我们招手;遒劲的树枝,巍峨的树干,葱茏的绿叶,无一不欢迎我们;如镜的蓝天,炎炎的烈日,啾唧的鸟雀,无一不展现出它们的热情!

顶着炎炎的夏日,踏着烙脚底的砖石,宛如河北锅贴的传统制作方法上蒸下烤。大家使足了劲儿往上爬。不一会,衣服便像抹了胶似的贴在身上,汗水亮晶晶的,顺着腿根子像滑滑梯似的淌到地上,刚闪烁了几下,便化作一缕烟。太阳毒,把人都快嗮焉了,正当大家心灰意泠时,后面同学抛出了精神食粮,“老师,当年孟姜女是怎么哭倒长城的啊?”大家笑了笑,挺直了腰杆,本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向前出征。

爬上了第三个烽火台了,大家也歇了歇,有的盘着腿说说笑笑,有的背倚着石墙仰面喝水,有的站着举起相机不忘拍照纪念。我看着那的砖石上刻的“__×到此一游”、“我来了长城”……我深深的叹了口气,郭老师看着我,也感慨道:“这便少数国人的素质,把这长城当做什么了?都成了留言墙了,国人在埃及的方块字已经够丢人了,这城墙上,哪儿找得到英文字母?外国人看了这些字,迟早也会把我们给笑扁了呀,这就是遗臭万年啊!”说罢,便沉默不语。我悲凉地叹道:“长城迟早会塌在我们手上啊!”远远望去,那面城墙显得更加沧桑。

是啊,“长城迟早会塌在我们手上。”长城自春秋战国便开始建造,秦长城费尽人力财力,汉长城抵御匈奴四百余年,唐宋长城名不虚传,明长城更为雄伟,西北挡鞑靼、瓦剌,东北抵建州女真,一时世界闻名,把它当成中华精神的象征,中华精神便如这巨龙般伟大,而如今少数国人在自我精神象征上乱涂乱画,岂不贻笑大方,如果再不提升国民素质,有终一日,精神的长城会在华夏子孙的手中坍塌,待到那时,实物长城也空几块砖头罢了!

那一夜,我梦见万朵马蹄在长城下奔驰,“笃笃”声不绝于耳,随即而来的是一声巨响……

关于夏日长城的作文3

“长城”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她以蜿蜒万里和气魄雄伟而享誉世界,多种耀眼的光环缠绕使她成为中国的象征和骄傲,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她已不只是一座建筑,而是成了一种精神和动力。

“不到长城非好汉”登上长城,是我多年的愿望。在这个暑假,我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相约北京采访大行动”夏令营,借此机会终于如愿以偿,也有机会饱赏长城的壮观奇景。

那是一个碧空如洗的早晨,我们乘坐的汽车在北京郊外的公路上飞驰着。隐隐约约可以看到远处呈现出起伏的山的轮廊。同学们都伸长脖子,向窗外张望。只见黛色的群山上,卧着一条灰白色长龙,蜿蜒盘旋。这就是以惊人的长度和雄伟的气魄闻名于世界的万里长城!

八达岭耸立在北京西郊,远望起伏连绵,近看山岭陡峭。长城盘旋在山梁上,像腾飞的龙。站在长城上往下看,只见停车场的一辆辆轿车如甲虫,一个个行人如蚂蚁;往上仰望,蓝天白云,烽火台傲然挺立。登长城看起来容易,走起来气喘吁吁,好不容易才走到好汉坡,大家都累得汗流满面。妈妈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到了长城不自满。”听了妈妈的鼓励,我又坚持往上登,终于登上了八达岭长城高处——烽火台。爸爸告诉我:这是古代秦朝,为了防御匈奴的入侵,劳动人民用肩挑手扛,用砖石砌成的。以后逐渐连成了万里长城。我们的心情都很激动,从不同角度,选取不同的景点,拍下了10多个镜头。爸爸还给我讲了关于长城的故事。

万里长城,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比起那梦想万世不灭,筑造长城、阿房、兵马俑的赢政,不管多普通的老百姓不是高明的多吗?

我将抚摸长场面,看看长城的雄伟壮大,也感受到了秦代的“悲剧”,明白长城的思想价值、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和军事价值。那是我一辈子学不完,用不尽的,我还没到过长城,可长城的真正意义、价值,那高大的形象,永远树立在我心中。

关于夏日长城的作文4

放假了,我和爸爸去北京旅游。我们游览了我国伟大的长城。长城一共有三种,分别是海长城、路长城和山长城。长城的起点在秦皇岛,终点在嘉峪关,长约6000千米。

首先,我们爬的是闻名中外的山长城——八达岭长城。我看见长城就像一条巨龙趴在起伏的山峰上。尽管天气炎热,坡高路陡,但我还是克服困难,一鼓作气地登上了长城的顶峰,领取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证书。在山顶上我有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

第三天,我们又到了海长城——秦皇岛宁海城景点,它是抵御敌人从海上进攻和派兵出征的地方。我在那拾了些贝壳、玩了下海水、照了几张像后就去了路长城——山海关长城。它有“天下第一关”之称,“天下第一关”五个字每字高达1米。由于路长城不是很长,因此我只花了一个多小时就走完了它。

通过游览了我国的古长城,我觉得古人的创造真伟大,我为我是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有句话说地好“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我有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和一家人去登万里长城。一路上欢声笑语,几小时的路程我也不觉得闷。

很快到了山脚下,仰起头只见那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望也望不到边。当时,我觉得它不仅仅只是一块块石砖砌成的石墙,而是一条有血有肉正在探首天际的巨龙。

我们当然决定登上这举世闻名的长城,我想我会坚持到底,能登多远就登多远。远看长城就像横卧在险峻的山上,一直伸向远方与碧空相接,更显得磅礴无比。我有种说不出的高兴,能登上这万里长城。

我踏着正步,迈着整齐的步伐,心想:如果,我长大能当军人的话我一定冲在第一个,保卫我们的祖国母亲。我继续踏着正步前进,可是我只走了没多久就觉得腿有点痛。但是,我还是继续前进,边跑边喊着“加油!加油!为自己争气。”不久我们都累了,便停下来休息。举目眺望这气势雄伟的苍莽群山,好像有一层薄薄的云烟在前面挡着。这样,我们就看不清远处的东西。最后,我们还是坚持走完长城,我回头想想登长城好像也不是件什么难事。

第二天,我的腿疼得走不动。可是,我还是很喜欢这次的登长城,它让我留下了一个难忘的美好回忆。

关于夏日长城的作文5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爸爸终于带我去游览了伟大的长城。长城分别是海长城、路长城和山长城。长城的起点在秦皇岛,终点在嘉峪关,长约6000多千米。

爸爸带我去爬的是闻名中外的山长城——八达岭长城。远看长城,它就像一条巨龙,趴在起伏的山峰上,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盘旋着。

车子很快抵达了长城脚下,听爸爸说这一段长城城墙1米多高,是用青灰色的砖砌成的,脚下是巨大的青石台阶。我和爸爸一边爬着一边想要往更高处攀登,刚开始我是一步两个台阶地爬,过了一会,只能一步一个台阶了,再过十几分钟,我便不想爬了。爸爸说:“既然来到了长城,最起码要爬到好汉坡吧,再加油,我们到第一个烽火台休息一下。”就这样,过了几分钟我们便到达了烽火台。我站在烽火台上,只听见风在呼呼地吹。放眼望向远处的群岭,长城这条巨龙,蜿蜒在山脊上,似乎有了生命一样,正在奔腾着,像是要去探寻天际的奥秘,雄伟极了。妈妈告诉我说,长城秦朝就开始修建了,主体部分是明朝修建的。我们就这样边走边聊,不一会走过了五六个烽火台了。我俯视长城脚下,好高哇,不觉有点害怕,再回头看看,游人像赶集似的,有金发碧眼的欧洲人,还有皮肤黝黑的非洲人,形成一条巨大的人流,不断掀起“浪花”,那景象非常有趣。

我们继续往前爬,这时我已经汗流浃背了,还好有扶梯可以扶着走,就这样走走停停,在瞭望口用望远镜向远处看看,玩玩,我心想:我一定要当一次好汉。一个多小时后,我终于到达了“好汉坡”。我兴奋地叫起来,“我是好汉啦!”站在上面我不禁想到了造长城的劳动人民更是辛苦,他们是怎样把石头和砖搬上去的,那时候还没有起重机、吊车,他们啊才是最伟大的。

“好汉坡”后面是北九楼,过了北九楼就可以下山,“上山容易,下山难,”走过这艰难的路程,我们便依依不舍地走出了长城。

再回头看看这雄伟、壮观的长城,背后的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汗水,长城,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长城,我爱你!

关于夏日长城的作文6

有人说过如果你有幸来到中国而没有来到长城,那就是个天大的遗憾。显而易见,长城已成为中国的标志。

说到长城,一定不能不提一个人,他就是始皇帝。这位雄才伟略的政治家以他独具的慧眼意识到,长城可以作为一道抵制外族南下侵略的万里屏障。在他的领导下,在当时空阔的地球上响起了工匠的凿斧声,显得十分刺耳。这是的西方世界还是极其原始。这个智慧的民族硬是用勤劳和汗水为这个世界留下了一座永恒的坐标。

在极其艰苦和原始的条件下,人们硬是用身子拉,用肩膀扛。一段段坎途就这样被他们当成大道,一块块巨石就这样被他们夷为平地,再宽的河也阻挡不了他们前进的脚步,再高的山也不能阻止他们修建长城的决心。历代的修建、扩建,一直修到明代,长城的规模已基本定型,东西绵延万余里,城墙随着山势的跌宕而起伏,像一条长龙横卧在中华大地的北疆,永久的庇护着这个古老而又坚强的民族。

在茫茫的西北大漠上,由于风沙的侵蚀再加上年久失修,那段的长城只剩下残桓断壁,只剩下劲烈的西风和漫天的黄沙。而在八达岭一带,长城才显示出其大势磅礴。墙高约莫一米有余,墙砖经过日月的洗礼已十分光滑。四围绿草如荫,千山一碧,万古长青,它们大多一样高,绝没有那一棵一柱擎天。他们都像家仆一样。与长城共同见证着曾经光辉的岁月。

长城的吞云吐雾吸引着无数热爱它和关心它的人。人们陶醉在其中,会有一种对历史、对岁月的无限感慨。感叹曾经的辉煌,曾经的世界强国,也感叹岁月的流逝,不知不觉带走这一切。于是胸襟开阔起来。那是一种心灵的享受,它就像一个老人历尽了世道炎凉,也看到了近几年的飞速发展。它总是无言的诉说着民族的兴衰荣辱,历史的风起云涌,以它自身的荡气回肠细诉着沧桑,给那些愿意听的人。

去长城不仅仅是去揽胜,如果去名胜地,中国地大物博,名胜古迹多的不胜数,大可不必去长城,那儿既时又费力。也不是去欣赏美丽风景,想看漂亮你可以去苏州,那儿的园林足够你欣赏一些时日。去长城是要带着一颗心去,如果你用心去感受,那么你会得到的更多,你的思想和生命也会变的坦诚而透彻。

关于夏日长城的作文7

很小的时候,爸爸指着画册告诉我那是长城,妈妈也引导我,说它像一条巨龙。后来有关长城的传说也听过不少,老师会讲,同学会说,电视也播放,但因为没有亲眼目睹过,所以课堂造句也像套公式一样,只会说“万里长城像一条蜿蜒起伏的巨龙横卧在大地上。”所以我特别期待能见识一下真正的长城。

今年暑假,我终于来到了这个梦想中的地方——万里长城。导游前一天就告诉我们,这是旅游旺季,爬长城一定要赶早,不然大夏天的堵在长城上的滋味可不好受。所以我们一行人第二天凌晨4点就出发了,5点半顺利到达八达岭长城脚下,果然如导游所说,这会儿只能看见一些稀稀落落的人群,“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碑墙前竟空无一人,我兴奋极了,得意自己已是条小好汉,话不多说,赶紧打卡留影。

北门入口处的城墙吸引了我,下面是五六米高的巨大条石,上面则是排列整齐的青砖白缝,拱门上方的砖块摆布很别致,我由衷地惊叹古人的聪明才智。真正开始爬长城喽,长城的坡很陡,我的身子保持前倾,总觉得有45度那样斜呢。台阶全是竖铺的灰青色砖块,城墙顶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烽火台,我们慢慢爬上了烽火台,站在高处,“日暮长河盘大漠,天晴外部数疆封”的诗句油然而生,远处绵延在山岭上的长城,巍峨秀美,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眼前只是万里长城的一段,那万里该是何等大的工程呢?我很好奇,当时的秦朝没有先进的设备,完全靠双手、双脚和双肩,它们是如何负重攀登的,真的无法想象那种劳累……这一世界奇迹,如今是我们所有炎黄子孙的骄傲,原来它是数以万计古人的血泪筑就的。

八点半时,我们才爬了五个烽火台,虽然还很想挑战更高的烽火台,但眼看登长城的人流越来越密集,怕被堵住,就快速下城了。回到山脚时,人山人海,此时入口已被堵得水泄不通。生活真是处处需要智慧呀,很庆幸我们遇见了经验丰富的导游呢。

回程时我思绪万千,想想我们现在的学习和修筑长城异曲同工,唯有坚持,唯有不怕苦,唯有负重前行,努力拼博,我们才能收获自己的成功。

对于古代中日交流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6月11日 星期一 天气晴

今天是我们这学期认识实习的第一天,天气很热,但是大家的热情都很是高涨,我们今天的任务是实习总动员,班主任×老师怕大家热就申请了一个有空调的教室,我们就在教室里进行我们的会议。

会议大概是九点多开始的,包括×老师一共来了3位老师。×老师先就这次实习的任务和重点说了一会,介绍了一下我们的实习流程,也就是周几去干什么,然后说了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这次实习,他的意思是我们的实习内容分为3类:交通土建,交通管理,交通运输,这其实也就是几类我们以后的就业方向,所以大家都听得很认真,事关自己的人生方向呀!

×老师是一位工作经验丰富的土木工程师,所以给我们介绍的知识大概都是关于土木的也就是交通土建,那同学们都对这方面很感兴趣,也想以后就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所以就听得很认真,也提出了很多关于土建方面的问题,像以后学习方面应该注意什么,还有学什么东西对以后考各种工程师证件有用(大家都知道证件对一个土木工作者的意义)等。×老师都用他丰富的经验给了我们满意的答复,还不是问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大家一时也想不出有什么问题,就都说以后想起来了在向老师请教。

×老师到后来给我们介绍了其他两位老师的身份,那两位老师分别是×××老师和×××老师。×老师也是一位兢兢业业的土木工作者,而且她说了一句很关键的话:我们土木工作者其实就是古代的匠人,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所以大家都对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来。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到位,因为现在有很多土木工作者都做得有点过分,不对人民的生命财产负责。所以我们要做向老师们一样的人。后来,杨老师也做了自我介绍,并对我们的工作做出了指示。

6月12日 星期二 天气晴

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学习交通工程的些许知识,说实话我对交通工程一直都处于朦胧状态,虽然我学的专业就叫交通工程。

原来上网也查过关于交通工程的有有关知识,但是进校学了两年了觉得和我查的交通工程学习的内容有很大的差异,到后来经过很多方面的了解才形成了一个模糊的形象,认为各个学校在交通工程这方面所培养的重点不同所以教的东西也就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学校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给我们上的课和土木工程没什么区别,但是大家也还是很乐意的。

还是昨天的那个教室,可是老师不同了,是×××老师,大家都很惊奇的坐在下面等待老师讲课,老师也没让大家多等就开始了,其实老师一个很随和得人,先做了了自我介绍,然后让我们都一一做了自我介绍。大家都介绍完了自己,老师就开始了自己的讲课,其实老师就是我们下学期的交通工程课的老师,现在只是给我把这门课大概说说。

老师的课讲得真好,ppt是全英文的,就连讲课也换成了英文,大家都感觉到自己的水平已经跟不上时代了,需要提高水平了,要不时赶到了,在工地外面有很多进行施工的民工,看见我们一群人的到来不住有些奇怪。×老师就在工地外面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施工的常识,像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钢结构等结构,还讲了很多关于框架结构的力学知识,因为我们参观的就是一个3层的框架结构。

接下来我们就真的进入了工地,×老师还特地强调了安全问题,特别是工地里的钉子和外伸钢筋,注意脚上的安全和头上的安全,大家都谨记在心,我们一股脑都上到了三楼,在三楼进行讲解,每当×老师停下来进行讲解时,大家都很热情的将×老师团团围住,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就没离开过×老师,×老师也讲得很卖力,知识点也很多,如果不仔细听肯定是会遗漏的,这是肯定的。老师都讲了建筑抗震,建筑供水供暖供电,建筑的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建筑的施工缝,还有建筑施工工具。老师还给我们讲了什么是甲方,什么是乙方,什么是监理方,什么是设计院,什么是质量检测方,这五方使建筑合法安全。

看完了三楼的东西,我们就下到了一楼,老师有给我们讲了很多很多:在框架结构中分隔墙怎样用钢筋使它和梁柱板固定为一体,还有这样做的好处,还有分隔墙为什么要在顶端放置斜砖,还有钢筋的冷拔除锈,和什么型号的用卷运送,什么型号的不能这样做。和梁柱板里边的配筋。然后我们就出了建筑,这次参观学习就这样结束了。

6月14日 星期四 天气晴

今天我们的实习任务是学习:its在高速公路管理的应用和中国公路现状与未来。由于我们对这方面的知识基本为零,所以只能让老师在教室里用ppt给我们进行讲解。

今天我们的指导老师是×××老师,由于×老师是在国外接触和学习its的,所以她的知识体系非常的完善,教学内容十分的新颖和实用,开始大家也就一个愿望:就是想知道到底什么是its.可是当老师讲到自己再过的经历时,大家就又注意到老师的经历了,因为老师口中的国外总是那么的诱人。回到话题,也就当是今天的主要内容,its也就是智能交通系统,老师讲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智能交通系统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系统,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由于这些东西都十分的高端,所以大家都十分感兴趣,还有的同学提出了很多的问题,老师都耐心的给一一回答了。

后来老师又讲了智能交通系统所包含的几个方面:

1、 交通信息采集系统

人工输入、gps车载导航仪器、gps导航手机、车辆同性电子信息卡、cctv摄像仪、红外雷达检测仪、线圈检测器、光学检测仪

2、 信息处理分析系统

信息服务器、专家系统、gis应用系统、人工决策

its应用现状:智能交通系统目前世界应用最为广泛的地区是日本,如日本的vics系统相当完毕和成熟,其次美国、欧洲等地区也普遍应用。在中国,北京、上海等地也已广泛使用。老师讲的这么多东西令我们感觉世界已经不是我们印象中的那个世界了,世界进入了智能化时代了,所以大家一定要多学习新的科学知识才能跟上实地的潮流,才能成为真正的弄潮儿。

老师说了一下美国那边的生活,她是在芝加哥生活的,大家基本都知道芝加哥以前产了一个迈克乔丹,其他都不知道了

6月19日 星期二 天气晴

今天很忙,真的很忙,为什么说很忙呢?因为今天有两个实习内容早上是跟着×××老师学习交通物流方面的知识,下午跟着李晓燕老师学习交通管理。觉得这样安排实习内容非常好,让我们的学习内容非常的充实,学习时间更加充分的得到利用。

×××老师是一名年轻的老师,和我们之间的共同话题很多,毕竟接近同龄人嘛。老师一开始先介绍了交通物流的大意:即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物流构成:商品的运输、配送、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以及相关的物流信息等环节。交通物流是指以交通运输为中心物流运作程序。她还讲了很多实例,让我们懂了很多运输方面的知识。

其实我觉得老师讲的关于出国方面的知识对我们很有利用价值,她讲了很多我们以前都不知道的关于出国的信息,怎样出国,出国去干什么,出国了以后有什么好处等。我觉得可能很专业的知识我们可能听不懂,但是对我们以后出路有帮助的建议和信息大家都会竖起耳朵来听的,因为原因不用我多说吧!老师还讲了很对自己的亲身经历,我觉得作为学生的我们就应该多听听过来人的建议,这样的我们才能不断的成长。学习总是有用的。

下午又是我们和蔼可亲的×老师的课,我个人觉得×老师是个热心的人,乐于助人的人,更何况我们还是她的学生,所以我还是很认真的在听她的课,今天老师讲了很多关于交通规则的知识,至少我知道了中国的公路的单道是多宽,还知道了什么是国道,还有国道的修筑方向方位,知道了几块板是什么意思,也知道了路肩这个名词,车头时距这个生僻的词也进入了我的词库。其实老师现在上课也就是给我们简单的介绍介绍,毕竟老师的知识是很丰富的我们想一下学完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孜孜不倦得学,做到勤学多想,还要多动手,毕竟我们都是工科学生嘛。

老师还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不遵守交规的后果,放了几个交通事故的视频,觉得很惨但又觉得这很正常,因为毕竟有很多人都不尊交规,不拿交规当回事,只有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才明白原来某些东西是那么的重要,老师还就后天要进行的车头时距测量做了细致的讲解,我们都在下面做着笔记,生怕有什么会漏掉,我想老师知道我们在下面这么努力地记录着一定会十分的欣慰。

6月21日 星期四 天气晴

我们的交通工程专业就是由原来的场道工程发展来的,今天去那就是为了了解更多的专业骨干知识,毕竟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才是我们的真谛,别的都是一个辅助作用,虽然在西工大这个三航为中心的学校,我们根本就是个小专业,可是我觉得自己是个逆商很高的得人,不管到什么情况小我都不会破罐子破摔,我不觉得我们比他们三航专业弱,因为我们姓土木,虽然叫交通工程,可是我们姓土木,这就够了。你没学土木就永远也了解不到我们土木人那颗自豪的心,在我们看来我们才是真正霸王专业。

今天早上大家都起来的很早很早,因为班主任包的车在老校区,我们要先坐916路公交车到老校,条件虽然艰苦可是我们的兴致都很高,因为这是去学习,清早起来大家穿上了实习服看起来很统一很清爽,吃了点东西就直奔车站了,我们一行人一共21个,几乎把一辆车上的位置都坐了,大家清一色的黄,觉得真是一家人呀。很快到了老校区。班主任×老师还没到,我们就先找地方休息,过了不一会老师来了,我们很高兴因为车上有空调,这样我们就不会很热了,因为今天有太阳确实很大,可是没人有厌倦的心理,很快我们就在路上了,×老师先就我们走的路上的各种交通标志进行讲解,包括红绿灯,路面上的各种各样的线条,平时看起来很难懂得线条在老师的讲解下变得活灵活现了。讲完了道路上的很多东西,老师拿出了一份关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简介,给我们细细的讲了起来,大家都很认真地在听,觉得虽然不能和那些沿海城市和首都的机场进行比较,但是咸阳机场还是有其优点的,毕竟其地处咸阳,距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也很近了,飞往全国各地都很方便,还有国家给这个机场也做了很大的投入,已经有了3个航站楼,其实他一直都在发展,这还能要求他干什么呢?我们还了解到了一个信息,那就是我们的何彬峰老师曾经是咸阳机场的工程监理,顿时觉得老师真是工作经验丰富的人。经过了不大一会,我们就快到机场了,因为我们已经可以看见起飞和降落的飞机了,其实我个人以前还真没见过真正的飞机,觉得飞机很大,虽然学了飞机为什么可以飞起来,但是对他为什么能飞起来还是感觉很好奇,真是奇怪呀。我们终于到了机场,按照老师的安排,司机先把我们拉到了3号航站楼,也就是最大的最新的航站楼,刚下车老师就给我们讲起了钢桁架在工程中的应用,因为这些航站楼都是用钢结构做的,看起来很漂亮,老师讲了钢结构的优点:自重轻,可以实现大跨度作业,以后我们在建桥或别的什么上都会用到,还有钢结构加上玻璃的镶嵌会很漂亮。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如何乘坐飞机的常识,大家都很认真地听着,不亚于课堂听讲。看完了3号航站楼我们就转战2号航站楼了,和3号楼比起来,2号楼可就逊多了,设备看起来有些老化,但是2号楼的乘客确实很多,2号楼的结构也是采用钢桁架结构。走过一道门,我们来到了一个视野非常开阔的地方,这里可以看见2号航站楼跑道的所有飞机,在我们站在那里的半个小时内,大概有6、7架飞机降落,其中有一架飞机降落时看到空气中有轮胎和场道摩擦产生的大量烟雾,老师对沥青路面进行了进一步讲解。他说,机场方面对跑道用沥青混合料要求非常严格,因为这关系到人命。所以要是以后大家到机场来工作一定要做一名有责任心得人,很感谢老师的良言。后来我们就离开了机场。在回学校的路上,我们都在感慨现在的交通太发达了,到机场也就最多40分钟的样子。到了老校区,我们还是不能回去因为下午还有一个调查车头时距的实习,所以大家就分头吃饭休息了,我们大概都在老校区的图书馆里休息的。

6月26日 星期二 天气晴

今天是我们实习的最后一天,是×××老师带我们的,我们进行了交通土木的进一步学习。

昨天就接到今天早上会有两件事情:一件就是早上前两节实习,后两节进行道路分析的答疑,大家都感觉到今天的任务会很重,所以休息的早,一早上我们很早就起来了,来到了我们的教室。 ×老师是一个治学严谨的老师,她给我们讲了很多很实际的问题,我很喜欢这些问题。她先给我们分析大土木的基础课:制图,建材,测量。这些课使我们必须要掌握的,我们的基础就是依靠这些课来实现的,所以要做一名专业的工程师,我们就要专业点,下来就是专业课了:结构力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地质,结构设计原理,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要学好的,只有有了牢固的基础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上层建筑的施工,我们先就处于学完了基础课,要进入专业课的阶段,这些道理就更要很好地了解,这样才会有一个目标,这样的才能更好地学习。

老师后来又分析了我们将来的走势,也就是说我们以后要干什么。执业考试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拿到了工程师证我们才会被社会承认,×老师又就执业考试给我们进行了很认真细致的讲解,我们的资格证分为这几类:结构工程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和建造师,这几类的考试方式,考试基础,以及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使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更加的明了清晰,知道以后我们自己要怎么走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人生价值。

老师一再给我们强调,现在学习的重要性,就是想让我们以后能更轻松点,不要现在做了以后很后悔的事,今天的实习虽然很短,但是我觉得很有意义,因为这让我们能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让我们更加的现实化,虽然少了几分浪漫,但是社会已经是这样了,所以,就不要那么多的的追求了。

对于古代中日交流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各位领导、各位读者、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今天这个"书香草原、文明安达——全民阅读、助力人生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我市举办这一活动充分体现了有关部门对读书、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

在过去的西班牙,曾有一位名叫__的骑士,在4月23日这天,与恶龙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杀了恶龙救出了被困深山的公主。公主没有像一般童话故事那样以身相许,而是赠了一本书给__。在公主看来,书比美色更重要,因为书是智慧与力量的化身。从此以后,西班牙每年的4月23日,女人们会赠一本书给自己的爱人,男士则回赠一束玫瑰。直到1995年,这一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读书日"。

书对于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意义不言而喻,读书也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作为一种智慧动物,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某些动物在学会了一种基本的生存技能后可受益终身,而人则需要不断地读书学习,甚至要终身学习,这也正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基本前提条件。而书籍作为记载和传承人类文明的工具,在传承文明过程中不可或缺,无以替代。如果没有书籍,那么人类说不定现在还在过着茹毛饮血的日子。"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古语中虽有功利色彩,但也揭示了书对于人类进步的重要性。

书,连接古今,贯通中外。书籍是一座智慧的殿堂,一片思想的森林,一片文明的沃野,是人类文明的果实,是贮存知识的宝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世上没有哪一样东西比书更忠实、更无私、更恒久。它就像母亲的乳汁,无私地哺育你。在黑暗中它是灿烂的阳光,在孤寂时它像美妙的音乐,在干渴时它给你清凉的泉水,在寒冷时它给你温暖的炭火……我觉得用什么美好的词汇来形容书都不为过。

我昔日的人生也几乎是与书相伴而度过的。"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翻开一本好书,闻着淡淡的墨香,我们就可从《论语》中出品味孔子诲人不倦的身影;与李白一起欣赏唐朝的月亮;听杜甫讲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国忧民;体会辛弃疾的"可怜白发生"的壮志难酬;怜惜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多愁善感;可与刘姥姥一起三进大观园,目睹封建家族的兴盛与衰败;随林冲一起雪夜上梁山,感受绿林好汉的丈义与豪情;看欧也妮坎坷的爱情经历,感慨中世纪欧洲金钱至上的浮华;从《巴黎圣母院》中感受雨果对腐朽社会教会的愤怒,对人道主义的向往,感受其中人性的光芒……我虽没达到法国作家福楼拜说的"阅读是为了活着"的境界,但我常按照鲁迅先生的"随便翻翻"去做。也正是这些年有意无意的翻阅,让我找到了些许"读书人不寂寞"的感觉。

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读书在于造就完全的人格。"世界上一些优秀的民族均有爱读书的优良传统。_人酷爱读书是举世闻名的,在莫斯科的地铁上,随时可见人们在专心捧读。前不久在apec上,普京送给了我们的_一部手机,据说这部手机并非有多高的科技含量,只是这个手机是两面屏幕,一个屏幕是正常的彩屏,另一个屏幕是水墨一样的屏幕,实际上这个墨迹屏幕是用来读书的。只有爱读书的国度才可能把一个手机跟阅读和使用紧密结合在一起。日本人爱读书也是举世公认的,在日本的电车、巴士上,无论是衣冠楚楚的上班族还是身穿校服的学子,差不多都在专心看书。犹太人更爱读书。在每一个犹太人家里,当小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个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犹太人的墓地里常常放有书本,这种做法的象征意义是:生命有结束的时候,求知却永无止境。正是从这些蘸着《圣经》上的蜂蜜开始读书的孩子中诞生了马克思、爱因斯坦、门德尔松、弗洛伊德;正是从这些舔着嘴唇,嗅着书香的孩子中走出了多位诺贝尔奖得主。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自古有崇尚读书的传统。古代有许多刻苦读书的感人故事,如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骨、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孙康映雪、范仲淹断齑画粥、欧阳修的"三上"读书,等等。

圣贤由学而成,道德由学而进,才能由学而长。一个人只有抱有一种视读书如生命的坚定信念,保持不断思考的无限热情,才会去理解人文的真正含义,才会去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博爱、正义、人道等等这些人类的普世价值与理想。我们应学做勇敢的骑士__,去扼制功利的心魔,重燃淡去的书香。与书籍结伴,与智慧结缘,与知识同在。

需要指出的是,战国时的惠施曾以"学富五车"作为著作丰厚的象征。那时候他的车上装的是竹简书。进入纸质书时代,人们以"著作等身"形容著作之多。如今到了电子书时代,"学富五车"的说法早己过时,读书不单一是纸质书,电子书现在和未来也一定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我个人曾花费数个月时间下载电子书数万本,近100个g,建立了一个电子图书馆。这里的书终其一生也不可能读完,但我却为有了一个个人电子图书馆而欣喜。

在这里,我还要代表广大读者感谢今天这一活动的主办方,你们重视安达人民的文化生活需求,让我们看到了安达文化美好的今天和灿烂的明天。作为今天到来的读者,读书不仅是我们个人的事业,我们还肩负着引领读书风尚,打造书香草原、文明安达的使命。我借此机会还要向广大读者呼吁:让我们把4?23世界读书日,作为全民读书活动的一次新的耕耘与播种。热爱读书,不仅在"世界读书日",更应该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从今天起,我们日常生活一日三餐的饮食中,一定要再加一餐:文化餐、精神餐。让我们一起读书吧,使我们的生命之花常开,使我们的生命之树常绿!

谢谢大家!

对于古代中日交流心得体会和方法六

(一)古诗的分类

古典诗歌有古体诗(又名古诗、古风)、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

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数不定(指杂言),不讲对仗,押韵自由等。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形式。

近体诗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它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类型,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二)诗、词、曲的有关知识

①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二者的主要区别是:近体诗是指唐初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格律诗,古体诗则不讲格律,唐代以前的诗歌都是古体诗。

②律诗和绝句(又叫截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句数上。绝句只有四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律诗共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首联和尾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声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为排律。

③歌、行、引

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④乐府和新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新乐府创于初唐。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已与原声韵不同,故称新乐府,到白居易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

⑤题目和词牌

题目和词牌的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体现,词牌是一首词的曲调名称。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题目,揭示该词是一首抒怀词,地点是“赤壁”。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题目。分成两段的词上段称为“上阙”(或“上片”),下段称为“下阙”(或“下片”)(“阙”是乐曲终了的意思)。

⑥散曲

散曲是宋元时代兴起的,由词蜕化出来的一种和乐演奏的歌曲。体式和词相近而比词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只含一支曲子,而套数是合一个曲调中多支曲子为一套,是戏曲或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子,一套中曲子数不定,少则两曲,多则不限;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全套曲牌名;全套曲必须同一宫调,有首有尾,一韵到底;结尾处多用“煞”,用多少遍没有规定。

⑦元杂剧

杂剧是宋金时期在诸宫调等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文学样式,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等结合起来的戏曲艺术形式。在结构上一般每本为四折(也有五折六折的),必要时加“楔子”,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杂剧可分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两种,如《窦娥冤》就是旦本,其中第三折用的是“正宫”调。元杂剧剧本由科、唱、白组成,“科”是剧本中对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作出的规定;“唱”就是唱词;“白”是宾白,宾白分为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着别的人物自叙心理)、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元杂剧的主要角色是:旦(女角色),扮演女主角的叫正旦,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末(男角色),扮演男主角的叫正末,配角有副末、外末、小末等;外(外末),扮老年男子;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男性次要人物;扮演老年妇女的称卜儿。

1.山水田园诗派。以描写恬静悠然的自然风光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或流露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或表现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其代表作家有晋代的陶渊明、谢灵运和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

2.边塞诗派。以边塞生活、战争为题材。代表作家有唐代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等。

3.豪放派。宋代词坛的一大流派,其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代表作品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婉约派。宋代词坛上的一大流派,其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发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等。

(一)春秋时代

l.《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列为“五经”之一。

2.屈原,名平。我国第一个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新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为《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一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骚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二)两汉

3.乐府,主要作品为《陌上桑》《长歌行》《上邪》《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

4.曹操,“三曹”之首。主要作品为《魏武帝集》。代表作有《苦寒行》《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等。属乐府歌辞。开创“建安风骨”新风。

5.曹植,字子建,封陈王,谥思,后称陈思王,“三曹”之一。主要作品为《曹子建集》。代表作有《白马篇》《七步诗》《洛神赋》。

6.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

7.北朝乐府。主要作品有《木兰诗》《敕勒歌》《折扬柳歌辞》都被收入《乐府诗集》,其中《木兰诗》为“乐府双璧”之一。

(四)唐

8.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另三位是骆宾王、卢照邻、杨炯)。主要作品为《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膝王阁序》最有名。他在“四杰”中成就最高。

9.王之涣,主要作品为《凉州词》《登鹤雀楼》。绝句《凉州词》被誉为“唐代绝句压卷之作”。属边塞诗派。

10.孟浩然,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人,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主要作品为《过故人庄》《春晓》等。

11.王昌龄,世称王龙标,七绝圣手。主要作品为《出塞》《从军行》,善边塞诗。

12.王维,字摩洁,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诗人兼画家。与孟浩然同为盛唐田园山水派代表。主要作品为《送元二使安西》《相思》《观猎》《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苏轼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3.高适,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主要作品为《燕歌行》《别董大》等。

14.李白,字太白,别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主要作品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望天门山》《秋浦歌》等,属浪漫主义豪放派,古典诗歌艺术的高蜂。韩愈称赞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15.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拾遗、杜工部。与李白齐名,人称“诗圣”。主要作品为《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结为《杜工部集》。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被称为“诗史”。

17.岑参,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主要作品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等。

18.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与元稹合称“元白”。主要作品为《秦中吟》《新乐府》(包括《卖炭翁》等)《长恨歌》《琵琶行》等,他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

19.李贺,字长吉。主要作品为《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其作品想象奇特,用词瑰丽,有浪漫主义色彩,风格独特。被称为“诗鬼”。

24.杜牧,字牧之,别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晚年居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主要作品为《阿房宫赋》《江南春绝句》《清明》《泊秦淮》《秋夕》等。

20.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主要作品为《锦瑟》《无题》等。诗多以爱情为题材,缠绵秀丽,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

21.李煜,字重光,五代时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主要作品为《虞美人》《相见欢》《浪淘沙令》等。

(五)宋

22.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主要作品为《苏幕遮》《渔家傲》等,属豪放派。

23.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别称柳七,柳屯田。主要作品为《雨霖铃》《八声甘州》等。

24.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最伟大的文人。开创了豪放词派。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25.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主要作品有《武陵春》《如梦令》《声声慢》等,结为《漱玉词》古代最重要的女诗人,宋代婉约词派中成就最高者。

26.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人称“小李白”。主要作品为《书愤》《示儿》《钗头凤》等。结为《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中国古代最高产的诗人(有诗9000多首)。

27.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与苏拭并称“苏辛”。主要作品为《稼轩长短句》,名篇有《摸鱼儿》《永遇乐》《清平乐》等。继承并发展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开拓了词的表现范围。

28.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主要作品为《白石道人歌曲》,《扬州慢》等出于此。

(六)元

29.关汉卿,名一斋,号已斋叟。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并称“元曲四大家”。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为《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

30.王实甫,主要作品为《西厢记》,元代剧本中最长的一部(21折),也是元剧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31.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曲“四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杂剧《汉宫秋》,散曲《天净沙秋思》等,元散曲作者中成就最高的之一。

对于古代中日交流心得体会和方法七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

①先答这个字 词 在文中的意思(若答题的空很长还要描绘画面)

②运用了什么手法

③达到了什么表达效果 (有什么好处)

④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等。考生在平时复习时,应对这些形象做些积累。(2)结合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概括时应忠于原文,不可臆造。(3)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或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诗歌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

表现手法 照应、倒装、铺垫、铺排、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以动衬静)、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卒章显志、言此意彼、意在言外、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画龙点睛、重章叠句、意象组合、白描与工笔、以乐景写哀情、借古讽今、运用典故、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等。

总论情与景关系:

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象征、通感、双关、 修辞手法: 手法用典、叠词、互文、列锦等。

1、鉴赏古诗,应该充分考虑它们创造形象的特点。

2、理解诗意,借助想象和联想再现形象。

3、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4、剖析作者思想。

5、诗中赏画 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

6、画中品诗 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