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初中前教育心得体会及收获(优质9篇)

  • 上传日期:2023-11-23 00:23:38 |
  • ZTFB |
  • 7页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规划。写心得体会时,可以以客观、真实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经验和感悟。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学习。

孩子初中前教育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一

我们有很多家长,寄信给我们她们在教育中总结的经验,现在《xxxx》和大家分享这位家长的总结:

自信:自信应放在首位,因为只有那些对自己具有充分信心的人才敢于对各种人生险境进行挑战。父母在孩子心中燃烧自信火花的秘诀在于“仔细观察你孩子潜能所在,然后慢慢地在那个领域里引导”。

激情:没有激情,什么事也别想做成。对于孩子来说,激情不要强输硬灌,许多孩子天生就很有激情,但这种激情之苗不一定能长成大树,因为它很脆弱,容易被轻蔑、嘲笑或失败所摧毁。

同情:当孩子们听说或看见小猫死了,便会撅起嘴哭,孩子们天生具有感受生物痛苦的特性。这种精神品行可以保持一生,也可以早早夭折,这一切取决于孩子所处的家庭氛围是否对别人真诚地关心和同情,孩子是否经常目睹父母对不幸者作出牺牲。

尊重与敬业:这虽是两个过时的词汇,但现代人必须紧紧拽住它们不放。以前有许多麻烦事儿,都是因为人们对某些事物缺乏坚定的敬仰而造成的。尊重与敬业的品质可以从小培养,你必须要求,要求,再要求。

自我更新:对现代人来说,应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素质之一。那些墨守成规的人在社会的变革面前往往束手无策。人天生都不坚强,帮助你的孩子慢慢获得坚强应变的捷径,就是培植那些能克服和排除精神脆弱的种种品质。

幽默:幽默,也是一种应变能力,它具有奇妙的融合力。

永怀希望:这种品性可以说是最为人们所需要的。具备这种品性的人能在晦暗的年代看到光明,任何挑战都可以接受,任何困难都可以战胜。

孩子初中前教育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二

孩子的教育是每个家长都非常关注的事情,因为他们的成长决定了我们国家的未来。作为家长,我有幸教育了一个中学生,这段经历让我获得了一些关于孩子教育的心得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在中学教育中得到的启示。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培养孩子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在中学阶段,学习压力增大,课业繁重,这容易导致孩子的厌学心态。因此,我尝试着培养他对特定领域的兴趣,比如音乐和体育。我发现当他对某个领域有兴趣时,他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得到提升。同时,兴趣的培养也有助于孩子形成明确的目标,并且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其次,我发现学习方法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在中学阶段,学习内容变得更加复杂和抽象,因此,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我经常鼓励我的孩子阅读相关的学习方法指南,并和他一起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我孩子逐渐找到了适合他的学习方法,这极大地提高了他的学习效果。我相信,通过学习方法的培养,孩子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我意识到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价值观也是非常重要的。学校教育主要关注知识的传授,但品德的培养同样重要。我努力教育我孩子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勤奋刻苦等美德。我经常和他讨论一些道德问题,并引导他思考正确的选择。通过这样的教育,我发现孩子们更懂得珍惜他人,更有责任感和同理心。我相信,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价值观,将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除此之外,我认识到家长的陪伴和鼓励也是孩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情绪易起伏。作为家长,我经常与孩子沟通,关心他的学习进展和心理状况。我尽量抽出时间参与他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克服困难,激励他继续努力。我发现只要有家长的陪伴和鼓励,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都会得到提升。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鼓励孩子成为自主的学习者。中学生应该开始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而不仅仅依赖于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经常鼓励我孩子自主学习,给予他适当的自主决策权。我相信,自主学习能让孩子更好地发展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综上所述,对孩子教育的心得体会让我认识到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价值观,以及家长的陪伴和鼓励,都是非常重要的。最后,我希望能通过培养孩子成为自主的学习者,让他们在中学教育中得到全面发展。

孩子初中前教育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三

青春期前后,孩子在形体上更接近于成人,在内心里也向成人靠拢,类似成人的愿望在他们心里大量涌现。同时,他们正在从幼稚走向成熟,各方面的经验都缺乏,内心经常处于矛盾冲突之中。因此,我们要了解存在于他们自我意识中的几组明显矛盾。

1、独立和依赖的矛盾。

上中学以后,孩子们不再象小学时那样遵从老师和父母的指示,天真地接受别人的评价。他们开始意识到,以往自己的许多观念并不是自己的,而是从师长那里得来的。于是,他们开始探索真正的自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我的女儿就经常批驳我的一些言论,纠正我对一些事物的解释。孩子很想独立,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孩子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不愿再和家长一起活动。但是他们很清楚,自己还不能完全独立,还离不开父母的帮助,还缺乏独立于社会的资本和经验。所以,在他们自我意识中存在着矛盾。

2、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所有的孩子都有着对于自己未来和关于人生的美好理想,随着他们认识能力的提高他们也看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实。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较大差异,在他们的自我意识中产生了矛盾。有时候,孩子过于理想化的倾向往往是父母教育方式的结果。父母极力让孩子看到生活的积极面,把消极面掩盖起来,一旦孩子自己发现,便处于困惑之中。有些父母本身存在着追求完美的倾向,凡事有绝对化的要求,这也导致孩子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加剧。

3、自负和自卑的矛盾。

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开始象旁观者一样进行自我观察和评价。这种自我评价可能是依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也可能与自己相似的人做比较,或者完全是内心的自我分析和评价。这些评价具有相当强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常常容易发生极端变化。例如,有的学生只因受到老师的几句批评就萎靡不振,而有的人为了别人不经意的夸奖而得意洋洋。从妄自菲薄到自高自大似乎只有一墙之隔,而较多的时间里处于自负与自卑的内心冲突之中。

4、沟通和封闭的矛盾。

青春少年渴望与同龄人交流思想、沟通内心体验,排遣日益增长的孤独感。从青春期开始,孩子体会到了孤独的滋味。他们既充满了各种幻想和憧憬,又会萌发许多孤独和感伤,并且有自我封闭的倾向。在实际生活中他们渴望有自己的房间,自己的桌柜,可以存放自己的日记本、信件像册等“私人物品”,不喜欢别人特别是父母向自己问这问那,不愿表露自己的内心感受。父母为了了解孩子的内心活动,有时对孩子的私人物品发生兴趣,往往引起孩子的反感。此时,父母与孩子的“代沟”表现比较明显,这种现象其实是孩子青春期自我意识的矛盾之一。家长应该平等地与孩子讨论问题,以教训的口吻和孩子说话最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家长不应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

二、积极互动的亲子关系。

1、身教重于言教。

所谓教育孩子,实际上是教孩子怎样生活、怎样做人。每个作家长的人都应该明白,当我们教育孩子应该如何时,应该注意到我们自己是否正在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这些道理。孩子也在察言观色,他们会从我们身上学习生活。有的时候,孩子做作业累了,抬起头来看到我们在玩牌、在喝酒、在闲聊,他的学习意志也会减弱;如果他看到的是父母仍在忙于工作上的事情、忙于学习提高、忙于劳作,孩子也会珍惜自己的学习时间。有的家长辞去了工作,想更好地督促孩子的学习。结果,孩子反而更加消极、懒惰,抛开其它因素不谈,家长丢掉了自己的工作,就是给孩子树立了一个不积极地生活的榜样。如果家长让孩子看到,爸爸妈妈尽管年纪大了,生活和工作的负担很重,仍然保持进取精神。孩子会得到某种启示。不要让孩子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理想。

父母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所谓家庭气氛是指家人相处时的关系、家庭与人交往的方式、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研究报告指出,家庭气氛与子女的适应状况有很大关系。在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中成长的子女,比较开朗乐观、积极自信,人际关系比较好,适应能力比较强;相反,在一个冷漠敌视和压抑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子女,往往在性格上容易退缩,缺乏安全感;有的则容易出现攻击行为,搞不好人际关系,不易产生积极进取的愿望。从另一方面来看,子女也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家庭的影响。有些孩子家庭环境不太理想,要比其他孩子付出更大的个人努力以应对环境的挑战。因而他们的注意力、忍耐力、坚韧性和灵感、奋斗精神等自我拯救能力都胜过同龄的孩子。由此可见,家庭环境不够理想的孩子,应该发挥自我能动性,增强自我拯救能力,也是可以起到补偿作用的。

父母如何对待孩子是子女的心理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有的父母对子女过于严格,处处训斥子女,支配子女的活动,使孩子言听计从。这样教育的孩子表面上看是有修养的,但因他们的独立人格没有受到尊重,往往表现出自我抑制,没有信心的个性特点;相反,有的父母对子女的任何要求都尽力给以满足,结果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蛮横的品质,甚至出现攻击行为。家长应该平等对待青春期的孩子,既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又要让他们逐步学习成年人的行为,按照一般人际关系准则行事。父母的错误态度是造成孩子不健全人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3、正确地给以强化。

在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中,对孩子的行为给以正确的强化是教育孩子的关键。许多家长承认自己教育失败,主要原因是强化不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许多愿望,随后就会向家长提出。这些愿望或要求有些合理,有些不合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不懂得是否有合理性。家长是否应该满足,应该如何满足,是需要思考的问题。一般来讲,不合理的要求应不予理睬或加以拒绝。有些家长不恰当地满足了孩子的无理要求,无意识中强化了孩子的非理性。对孩子的合理要求,除了必须迅速给以满足的要求之外,尽可能地延缓满足,使孩子为实现他们的愿望而付出努力。让他们明白,任何愿望的实现必须以付出为代价,借以塑造他们的积极行为。一定要让他们的积极行为得到奖赏,这种奖赏可能是物质的,也可能是精神的。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的许多环节中,都应该利用强化的原理。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以积极的鼓励为主,批评过多往往使孩子无所适从,甚至“破罐破摔”出现对抗行为。孩子报告成绩后家长的反应。考试前后家长的表现。

对初中孩子的教育,要了解初中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这样对孩子的教育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逆反心理的影响。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社会文化的变迁,使父母在文化知识的占有上不再是孩子心目中的绝对权威。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家长是家庭中非常有尊严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父为子纲”等传统观念在长期的演化中,已积淀成为了人们的一种心理文化定势。但是在现代社会里,父母的权威已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而动摇。当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时候,很容易造成早恋、不认真学校,叛逆等心理,会对成长造成很大的伤害。

孩子的逆反心理始终被认为有碍儿童身心健康。其实,逆反心理并非一无是处,它虽有妨碍孩子身心发展的一面,但也有很多正效应。

1.逆反心理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儿童自我意识强,好胜心强,勇敢,有闯劲,能求异,能创新等积极的心理品质。

2.逆反心理强的孩子,在不顺心的情况下,在愤懑、压抑、不满的时候,敢于发泄,不会让不愉快的事情长期滞留在心中,并能防止畏缩、懦弱、压抑、保守、逆来顺受等消极的心理品质的形成。

3.逆反心理还可以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反思。比如,许多年轻的父母不了解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对儿童提出的要求过高,让儿童承受的学习任务过重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学校老师只以成绩定学生,不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孩子的逆反心理也体现出学校教育的不当。

因此,父母要善于发现儿童逆反心理中的积极因素,并合理引导,善加利用。这样,就能够把孩子培养成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开拓、能进取的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早恋的好处有哪些。

早恋的好处到底是什么大家都纳闷。早恋是青春期性成熟过程中,两性之间出现的一种过度亲密的互相接近。现在大多称早恋为“交往过密”。少男少女因为性发育开始成熟,本能地产生互相爱慕的情感。

有的人表现为独自的单相思,有的人突破了羞涩的束缚,递纸条,约会,互相倾吐爱恋之心,借口互相帮助,形影不离,个别人则还发生进一步的两性接触。很多人说早恋没有好处,那是一家之言,仔细分析,早恋有很多的好处:

1、提高社交能力。不能否认,和女孩子打交道也属于社交的范畴,而早恋绝对可以提高男孩或女孩在与一行接触时的社交能力。

2、早恋可以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经过科学家分析,在世界众多的重要人物多有过早恋的经历。如马克思,威廉姆斯特,等等……所以说早恋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如果你想成功,请早恋吧。

3、提高学习成绩。很多地方说早恋可以影响学生的成绩,而这绝对是片面之词,早恋实际上可以互相激励,互相鼓励,互相促进,何来得“影响成绩”。

4、早恋是最纯洁的爱恋之一。不能否认,现在的成人爱恋包含了太多的物质,等等等的代码,而处于学生事情,住在象牙塔中的学子,对爱情的观念是很纯洁的,早恋,只为爱恋而爱恋。早恋是最纯洁的爱恋之一。

5、早恋是美好的回忆。人生是短暂的,学生时期也是短暂的,如此短暂,没有波澜,没有链绮会不会缺少些什么,所以应该抓住学生时期,多多早恋,留下美好的学生回忆。

在激烈的现代竞争社会中要获得成功,不但需要智商,更需要情商,而早恋的人也肯定要比中学毕业后才恋爱的人情商要高。由于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因此他们往往缺乏一种与人沟通的能力,这对他们以后走上社会是很不利的。而一个早恋的人,他在与恋人的相处中学会了理解宽容关怀,获得了沟通能力,他在心理上也必然早熟,他走上社会以后一定是个受人欢迎的人才,他就一定能够取得事业的成功,所以说早恋早成材。

早恋的好处有很多,比如情人节可以收到免费礼物、有人可以使唤、心灵有寄托、为了让她幸福,有更好读书的动力、不开心的时有个人会安慰你、失败有人安慰、成功有人分享、培养责任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早恋其实没有什么,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控制就好了;早恋让我们俩更有勇气面对困难。

00后的世界,我们到底懂多少?

“那繁华落尽,留下的只有遍地忧伤。”

“事实再一次告诉我,男人并不是好东西。”

“今天,心痛了,碎了,寒了,哭了。”……。

你以为在看琼瑶小说?错了,这是一群十来岁00后小屁孩的qq签名而已。不少网友看过后,惊呼“琼瑶式爱情”都让00后给玩坏了。

近日,国内十五个城市团委发布了调研报告——《媒介与儿童:2013中国青少年宫儿童媒介素养状况调研报告》,报告显示:6~12岁的00后触网相当普遍,不仅行为思想趋于“早熟”,行为更是和成年人相差无几。令人不得不感叹,曾经那些只关心玻璃珠、动画片的单纯少年早已不再,剩下的,却是一群受到网络文化洗涤的“成人小孩”。

成人化情感。

12岁男孩写“心碎感觉”

网名为“lvmealone”的小曾,家住渝中区,今年12岁的他,是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520网络情人节”的前一天,小曾在自己名为“爱情,那是什么”的qq空间里更新了签名:“终于明白了什么叫犯贱、什么叫犯傻”。

而他的上一个签名更新于5月6日,内容是“心碎的感觉好痛我都要窒息了”。

原来几天前,他向一位暗恋的女生表白,遭对方拒绝,让他倍感失落。

小曾的行为并非个案,吴老师是新村同创国际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她透露说,经常有学生到她办公室来汇报“爱情故事”,“像某某又喜欢上某某啦,刚刚表白被拒啦之类,让人哭笑不得”。

成人化娱乐。

4岁娃耍游戏大人都不会。

家住大渡口的汪女士的女儿涵涵今年才4岁半,但她已经开始像十多岁孩子的母亲一样,为女儿的“电脑游戏瘾”而伤脑筋。

“女儿从两岁多就已经会玩苹果手机和ipad了,到三岁就会自己下载游戏,有些游戏,连我都不会玩。”汪女士无奈地摇摇头说。

和汪女士有同样苦恼的,还有家住谢家湾的秦小姐。她的弟弟今年上初一,平常最喜欢的就是玩在线网络游戏,“《穿越火线》、《冒险岛》、《魔兽世界》……只要看见别的同学玩,他就很快学会,然后玩上瘾。”

秦小姐对此非常担忧,“真是搞不懂为什么一个初中生会专注于这种成人的游戏。”后来她从弟弟口中得知,这个游戏在班里男生中非常受欢迎,几乎人人都会玩。

据《2013中国青少年宫儿童媒介素养状况调研报告》显示,在全国儿童家庭中,手机普及率为97.8%,还有67.7%的孩子接触过平板电脑。其次,有90.1%的孩子接触过网络游戏,54.6%的孩子明确表示喜欢网游,65%的孩子每天玩网络游戏。

“00后本来就是抱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长大的.,对网络再熟悉不过。并且他们玩的游戏,类型和成年人相差无几,甚至很多成年人对游戏还不如一个小孩熟练。”中国儿童中心教育活动部部长王秀江博士评价。

成人化社交。

qq群、朋友圈一个不少。

12岁的璐璐是杨石路小学一名六年级学生。周末的下午,她忙着在自己的班级qq群里下载照片。

这个名为“加油,杨石路联萌班”的qq群里一共有53个成员,几乎囊括了班内每位同学。最近班里同学举办生日派对,按照“惯例”,照片都被发到群共享里。

“qq是我们最重要的沟通工具。”璐璐说,除了qq,微信朋友圈也是朋友交往的重要阵地。

据最近一份调研资料显示,在通讯方式的选择上,84.80%的00后明确表示自己拥有qq,其中69.7%的孩子每天使用qq进行交流,有85.4%拥有qq群,51.1%的孩子表示qq是最重要的通讯工具。

“年轻一代的社交,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新媒介的使用,并且在网络媒介的活跃度也绝不会输于成年人。”王秀江博士说,00后的社交整体上表面上呈现出成人化的趋势,实则反映的是00后对社交有更大需求,“成年人有的社交媒介,他们也有,甚至比成年人更加能‘玩得转’,比如qq、微信,甚至微博”。

网络是把双刃剑。

家长要跟上。

对于00后在触网过程表现出来的成人化趋势,国内知名教学网站“一起作业网”总编辑唐晓芸表示,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00后,从小就能接触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耳濡目染下,不可避免思想、行为、意识都会受到影响,自然会呈现‘成人化’倾向”。

对于00后在网络上接触到大量不良信息,王秀江博士解释,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多接触互联网,有利于锻炼和拓宽孩子的社交能力。在今天,掌握熟练的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年轻人必须掌握的基本生存技能。

如何正确监督和引导00后接触网络?王秀江提出了几点建议:作为家长,不能简单杜绝孩子接触互联网。可以通过亲子交流的方式,了解孩子的想法,融入他们的世界,取得他们的信任。对于网络上的一些传言,家长也要多进行引导,学习辨别真伪。

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为何那么多?

据调查,国外网络成瘾的人群集中在20~30岁,而中国却集中在15~20岁;国外网络成瘾的内容比较分散,而中国80%~90%集中在网络游戏;国外网络成瘾罕见极端事件,而中国人网瘾的极端程度也超过国外。

三大缺失,导致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

青少年网瘾的原因之一、“父亲功能”的缺失。

父亲对于青春期的男孩来说是很重要的,父亲往往代表着规则和秩序,孩子自控能力的形成与父亲的作用有很大关系。但是现在很多家庭中,父亲的功能是缺失的,比如一些孩子父母离异了,孩子跟着妈妈生活;有的家庭虽然表面完整,但父亲很少在家,他们总是在外面忙自己的事;还有的父亲为了生存与发展,不得不离开家庭,想尽责也尽不了。在传统的大家庭时代,父亲不在,还有爷爷和叔叔伯伯来代替父亲发挥功能,而现代核心家庭却找不到替代者,造成父亲功能的缺失。这从某种角度上解释了为什么网络成瘾的大多是男孩。

青少年网瘾的原因之二、游戏缺失。

很多人以为,在中学阶段孩子已经不需要游戏了。高文斌说,实际上青春期的孩子仍然需要游戏,只不过他们需要社会角色更丰富的游戏,需要有象征意义的游戏帮助他们长大。现在中学体育活动不仅少,而且男生的活动在时间上和内容上都和女生差不多,其实男生是需要在游戏中有一定的肢体接触,甚至肢体冲突的。当现实生活无法满足时,他就去找替代品。网络游戏很多都是战斗游戏,所以很容易被男生迷恋上。这也是为什么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以游戏为主的重要原因。

青少年网瘾的原因之三、是同伴的缺失。

对于青春期孩子来说,同伴特别重要,没有伙伴就不能从家庭走向社会。但是中国城市中大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内同伴为零。同时,现在很多孩子上学远,又因为安全问题家长不得不接送,本来上学路上可以和同伴玩耍,现在不可能了。而短短的课间时间,很难发展出高质量的同伴关系。新的城市社区,居民的异质性也不利于青少年发展同伴关系。当现实生活中同伴缺失时,网络却给青少年提供了机会。

如何跟孩子一起度过心理第二逆反期。

几乎每个孩子都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心理逆反期,只是表现程度不同而已。孩子的第二心理逆反期一般发生在13-17岁之间,其表现是孩子突然变得不听话了,甚至和父母对着干。

为什么会这样?许多父母感到困惑,认为是学校、自己或外界环境造成的。其实就是孩子从13-14岁开始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开始建立,生理和心理都开始发生变化。而且男生和女生逆反心理的表现也有较大的差异。在这期间,虽然女孩跟男孩相比较为听话,但女孩子的心理和情绪还受着经期的影响,由于青春期一些女孩子的雌性激素分泌的不稳定,经期紊乱,直接影响着她们的情绪,任何诱因都会导致她们变得烦躁,甚至歇斯底里。

人们常说,父母是伴着孩子一起成长的。这话一点没错。孩子的心理逆反期也是父母的烦恼期,是对父母的考验。这个时期的孩子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他们把自己看成大人,总想摆脱父母的管束。如果做父母的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还把他们当成小孩看待,孩子就会反感,父母的关怀就变成了啰嗦的絮叨。如果父母与孩子之间不能尽快调整,孩子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进而产生对立情绪,甚至会出现与父母吵闹等过分行为。

那么该如何与孩子一起度过这4-5年的第二心理逆反期呢?

首先,父母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明白孩子终要成人,终要离开自己而独立地面对世界。

其次要把以往对孩子衣食住行的关怀调整为更多的心理沟通,要让孩子感到自己也是受人尊重的,是可以和父母交心的,是在长大成人。非原则问题,要允许孩子独立去尝试,不要怕孩子吃亏。同时,做父母的要清楚,逆反心理中有求异和思辨的成分,是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动力,应该因势利导,促其成才。

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具体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面对孩子的无理要冷静和避让。发火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父母越发火,孩子的心理越逆反。不管孩子表现如何恶劣,你不“上套”,他一会儿也就觉得没市场了。既然是“自讨没趣”,孩子也就会被迫做出调整,那时父母若再给个台阶下,也就暂时“天下太平”了,所以一定要避免和孩子发生正面冲突。

二、在孩子心态较好的情况下心平气和地讲道理。父母要明白,处于心理逆反期的孩子并非混不讲理,他们往往在外人面前还表现得很“绅士”。所以,找适当时间,既严肃认真又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讲道理,让孩子说出令其感到不满甚至委屈的地方。如果孩子讲的对,父母一定要承认错误,坚决改正。如果孩子有误解或认识不对,就要把道理讲透,让其心服口服。

三、站在孩子的角度多沟通,正确评价孩子。许多父母因为工作忙等原因,往往疏于和孩子沟通,答应孩子的事也往往由于没时间等原因迟迟不能兑现,甚至忘掉,这就使孩子感到自己不被重视,甚至认为父母不爱自己。这个心结不打开,会给孩子造成终身伤害。同时父母要经常正面肯定孩子,不要一味地批评。美国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永远肯定孩子”。

四、尽管自己再对,也不要逼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不要逼孩子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管这件事情在父母看来多么正确。因为在孩子看来,你强迫他做的事情就是不可接受的,是对他的不尊重。如果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也要想办法把道理讲清楚后,让孩子心甘情愿地去做。同时切记,在学习方面,千万不要逼孩子学他不喜欢的东西,那样会扼杀孩子原有的天赋。

总之,如何跟孩子一起度过心理第二逆反期,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做的越好,孩子的逆反心理就越小。不要怕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其实,真能向孩子承认错误的父母是会受到孩子发自内心的尊重的。

孩子初中前教育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四

所谓教育孩子,实际上是教孩子怎样生活、怎样做人。每个作家长的人都应该明白,当我们教育孩子应该如何时,应该注意到我们自己是否正在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这些道理。孩子也在察言观色,他们会从我们身上学习生活。有的时候,孩子做作业累了,抬起头来看到我们在玩牌、在喝酒、在闲聊,他的学习意志也会减弱;如果他看到的是父母仍在忙于工作上的事情、忙于学习提高、忙于劳作,孩子也会珍惜自己的学习时间。有的家长辞去了工作,想更好地督促孩子的学习。结果,孩子反而更加消极、懒惰,抛开其它因素不谈,家长丢掉了自己的工作,就是给孩子树立了一个不积极地生活的榜样。如果家长让孩子看到,爸爸妈妈尽管年纪大了,生活和工作的负担很重,仍然保持进取精神。孩子会得到某种启示。不要让孩子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理想。

父母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所谓家庭气氛是指家人相处时的关系、家庭与人交往的方式、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研究报告指出,家庭气氛与子女的适应状况有很大关系。在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中成长的子女,比较开朗乐观、积极自信,人际关系比较好,适应能力比较强;相反,在一个冷漠敌视和压抑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子女,往往在性格上容易退缩,缺乏安全感;有的则容易出现攻击行为,搞不好人际关系,不易产生积极进取的愿望。从另一方面来看,子女也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家庭的影响。有些孩子家庭环境不太理想,要比其他孩子付出更大的个人努力以应对环境的挑战。因而他们的注意力、忍耐力、坚韧性和灵感、奋斗精神等自我拯救能力都胜过同龄的孩子。由此可见,家庭环境不够理想的孩子,应该发挥自我能动性,增强自我拯救能力,也是可以起到补偿作用的。

父母如何对待孩子是子女的心理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有的父母对子女过于严格,处处训斥子女,支配子女的活动,使孩子言听计从。这样教育的孩子表面上看是有修养的,但因他们的独立人格没有受到尊重,往往表现出自我抑制,没有信心的个性特点;相反,有的父母对子女的任何要求都尽力给以满足,结果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蛮横的'品质,甚至出现攻击行为。家长应该平等对待青春期的孩子,既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又要让他们逐步学习成年人的行为,按照一般人际关系准则行事。父母的错误态度是造成孩子不健全人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中,对孩子的行为给以正确的强化是教育孩子的关键。许多家长承认自己教育失败,主要原因是强化不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许多愿望,随后就会向家长提出。这些愿望或要求有些合理,有些不合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不懂得是否有合理性。家长是否应该满足,应该如何满足,是需要思考的问题。一般来讲,不合理的要求应不予理睬或加以拒绝。有些家长不恰当地满足了孩子的无理要求,无意识中强化了孩子的非理性。对孩子的合理要求,除了必须迅速给以满足的要求之外,尽可能地延缓满足,使孩子为实现他们的愿望而付出努力。让他们明白,任何愿望的实现必须以付出为代价,借以塑造他们的积极行为。一定要让他们的积极行为得到奖赏,这种奖赏可能是物质的,也可能是精神的。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的许多环节中,都应该利用强化的原理。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以积极的鼓励为主,批评过多往往使孩子无所适从,甚至“破罐破摔”出现对抗行为。孩子报告成绩后家长的反应。考试前后家长的表现。

对初中孩子的教育,要了解初中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这样对孩子的教育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逆反心理的影响。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社会文化的变迁,使父母在文化知识的占有上不再是孩子心目中的绝对权威。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家长是家庭中非常有尊严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父为子纲”等传统观念在长期的演化中,已积淀成为了人们的一种心理文化定势。但是在现代社会里,父母的权威已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而动摇。当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时候,很容易造成早恋、不认真学校,叛逆等心理,会对成长造成很大的伤害。

孩子的逆反心理始终被认为有碍儿童身心健康。其实,逆反心理并非一无是处,它虽有妨碍孩子身心发展的一面,但也有很多正效应。

1.逆反心理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儿童自我意识强,好胜心强,勇敢,有闯劲,能求异,能创新等积极的心理品质。

2.逆反心理强的孩子,在不顺心的情况下,在愤懑、压抑、不满的时候,敢于发泄,不会让不愉快的事情长期滞留在心中,并能防止畏缩、懦弱、压抑、保守、逆来顺受等消极的心理品质的形成。

3.逆反心理还可以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反思。比如,许多年轻的父母不了解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对儿童提出的要求过高,让儿童承受的学习任务过重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学校老师只以成绩定学生,不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孩子的逆反心理也体现出学校教育的不当。

因此,父母要善于发现儿童逆反心理中的积极因素,并合理引导,善加利用。这样,就能够把孩子培养成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开拓、能进取的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孩子初中前教育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五

古往今来的有关家教的成功事例告诉我们,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成人成才,很大程度上,要受家长的影响。因此,做家长的平时必须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引导。我和大多数家长一样,“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孩子茁壮成长,有所作为。

我们家孙悦今年三年级了,他从入学以来,在老师和学校的共同帮助下,很快的适应了学校生活,渐渐的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了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在着3年多的时间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造就了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一个人拥有一个好的习惯,他将使人终身受益。

一、家庭教育首先要从字我教育开始。

提难免把大人难住。大人不学习是不行的。所以我们会经常会买书看书。当你看书的时候,孩子自然而然也会在旁边看书,有时孩子去运动也会提到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这样即锻炼身体又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一举两得。我们要求孩子干事情要认真。孩子做完作业,我们会给他检查一遍,发现他字写的很潦草,会要求她擦了从写。有时候,他很不愿意,但不能心软,得让他记住,如果第一次做不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所以干事情一定要认真,应该尽自己更多的努力。

二、不能过分宠爱,事事包揽,但也不能放手不管。

现在家长都知道对孩子不能过分宠爱,不能为满足孩子的要求,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在行为上难以约束自己,最中导致自控能力差,没有上进心,缺乏战胜肯难的勇气和利益。孩子很喜欢唱歌跳舞,也有写作天分,因此我们就给他创造条件去跳舞,记得第一次学习的时候他哭了,因为学跳舞是一件很吃苦的事情,第二天,他浑身觉得酸痛手举起来也疼,我问他还学不学,他说还要去学,要把身体锻炼的棒棒的一定就会成功。这次花的时间长一些,看着他大汗淋漓的练着老师教的每一个动作,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成功的做好每一个动作我都会对他加油鼓劲。孩子也是越来越认真,孩子小着多我说:爸爸我成功了!看着孩子灿烂的笑容,我从心底为他感到自豪,悦悦很喜欢玩具,家里的玩具也很多,现在上学,如工他特别喜欢,我就给他预定一个目标,完成的好就可以买。这样可以激励他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改掉一些坏习惯。孩子的书包是自己整理的。他睡觉以后,我有时会检查一下是否整齐,学习用品是否齐全,若够没诶有带我会给他放进去。事后我会提醒他要注意。随着孩子的长大,生活上的一些小事,我们也会让他去做。有时也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想让他明白不但要读好书,而且要学会生活和关爱每一个人。

三、期望值不过高,但仍要严格要求。

最好宣扬的圣地,看着孩子画的动物,花草树木,神志各异,表现方式灵活表达意思明确。我会有一种开心的喜悦。我的想法是让孩子能够干他喜欢做的事情就够了,做到爱好广泛,做事认真,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与孩子一起学习。

老师如果布置了需要家长配合的作业,我都要认认真真地与孩子一起完成。需要翻阅书籍的就去看书,需要上网搜集或是下载的资料也都按时完成。女儿要做手抄报,我就上网帮助她搜集资料,与她一起设计版面,陪着她一直做完。学校里的书香校园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我就每天床头上放上一本书,孩子也跟着学,睡觉前我们母女俩一起读上一会书,从此贾长逸也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暑假里的每天早晨,我和女儿带上一本《100名人成人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去大化公园,在山顶上,我给女儿读上一个名人故事再回家。

五、多方面培养,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从孩子四岁起,我就让她学习舞蹈,目的不是让她长大成为一个舞蹈家,而是要培养她的气质。孩子从小爱图图画画,我们就给她准备好水彩笔、油画棒、彩铅和图画本,买了与绘画有关的书,并且给她报了美术绘画班。在她六岁的时候开始学电子琴,去年她又非常希望学钢琴,于是我又给她找了钢琴老师,家里买了一架钢琴。多方面的培养使贾长逸有很多展示才艺的机会,学校举办才艺大赛时她一个人就报过六项,而且都获了奖,这让她越来越自信,学习的劲头也越来越足。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培养起来的。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毅力持之以恒。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发出自己最耀眼的光芒。

孩子初中前教育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六

(第一段)。

教育初中孩子可谓是每一个家长都要经历的过程。对于我这位母亲,我发现这个阶段的孩子非常需要具有耐心、耐心和耐心。当然,还有一些其他方面需要在教育中重视的点。

(第二段)。

首先,诱发兴趣。与小学孩子相比,初中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受环境的影响不会那么大,他们对于学科的关注和热情是需要必要的创造性和趣味性的。因此,教育初中孩子最好的方法是通过一些有趣又富有挑战性的题目来引导他们去了解知识,并且需要注重一些花絮、插图等番外篇的展示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第三段)。

其次,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初中孩子进入了青春期,个性渐行渐像真正的自己。在这个重要的阶段,我们的任务就是认真听取他们的想法和意见,说话和其中,了解他们的要求,甚至尝试推荐一种角度来弥合互相的分歧。如果一个孩子懂得了别人的尊重,也就是具有理解和体谅的能力,那么就能成为一个学会尊重别人的优秀人才。

(第四段)。

此外,需要及时回馈。毫无疑问,及时回馈是教育孩子的重要环节。在初中阶段,孩子们始终未脱离对父母的依赖。所以,作为家长,尽量及时地回馈他们的问询,要学会正确引导和回应他们的疑问,及时提供信息和指导建议,接受并注意他们的自我价值观、心理情感和生理变化,这样才能保证孩子能够正确认识事物,正确引领他们。

(第五段)。

最后,保持相对冷静。在对待初中孩子的问题时,家长有时会因为孩子的抱怨和不满而产生反感和冲动。但是,这种情绪并不利于孩子学业和成长。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水平,在适当的时间和情境下不断引导和鼓励孩子。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感受到我们在他们身边的鼓励和支持,从而更好地度过初中求学难关。

总的来说,教育初中学生是一个非常富有挑战和学习机会的阶段。但是,这个过程可能带来很多困难和不适,因此我们要记住:有充足的耐心、诱发孩子的兴趣、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及时回馈和保持相对冷静,才能帮助我们的孩子成为优秀自信的个体。

孩子初中前教育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七

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年轻一代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

初中阶段是孩子们“翻坎”的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家长心情比较着急、浮躁。孩子与家长之间出现了对立的情绪,这时的家长应先冷静下来,学会耐心等待子女的成长。有专家说道:“孩子避免失败的愿望比争取成功的愿望更强烈。为了防止最小的可能的失败,宁愿降低努力的水平。”这就是家长造成的恐惧使孩子失去主动进取的重要原因之一。希望家长不要一看到成绩考差了,就来一顿“审讯”,甚至痛笞,以免孩子失去信心、家长应对孩子的学习从过程去要求,这样比从结果去要求更科学,效果更理想。

发明家爱迪生,幼年求知欲很强,喜欢追根寻源。他向老师提出“2+2为什么等于4”的问题,因此闯下大祸。刚进校3个月的他,被勒令退学。他的母亲十分悲愤,下决心亲自教育儿子成长,为儿子建立自信心,给他讲文学、物理和化学,培养他爱学习,爱科学的习惯。爱迪生的求知欲因此进一步被激发起来。“天才”的萌芽在不知不觉中成长,最终成为举世闻明的发明家。可见成功源于自信,自信心的树立,来自于周围的人们的常识。做父亲的都不赏识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自信从何而来?爱迪生的母亲不赏识自己的儿子,就没有今天的发明家爱迪生,对目前发展比较差的孩子,家长要用放大镜找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子女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当子女需要帮助时,家长的帮助要掌握一个度,绝不可越佾越疱,要留有余地。如:孩子问某字怎么写,有的家长会随口报出来,这样做最省力,但十分要不得。碰到孩子问某字怎么写,倒不如鼓励孩子“你不是会查字典吗?先查查看,再来告诉爸爸(妈妈)。”(这样的引导,孩子会欣然去查字典)。这样不仅省却了家长的许多时间,更重要的培养了孩子的自已动手攫取知识的。而这种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孩子们跳一跳,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自信心。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所要学习的更新的东西越来越多。作为家长,应随时体现出求知上进的精神,给子女作出榜样。“爸爸妈妈同样在学习,在进步啊!”使子女明白学习新知,不断进步是伴随人终生的。其次要经与子女沟通,努力缩短与子女心灵的距离,原意听子女淡知心话,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子女,教育子女健康成长。

在教育子女时切忌使用“没出息”、“傻瓜”等侮辱性语言,更不要以讥讽语气,来冷嘲热讽子女,冷漠子女,这样会抹杀子女的自信心,给子女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阻碍子女的成长和进步。

“让子女有出息”是家长永恒的需求,教育子女的方法多种多样,子女的个体情况,家庭环境,家长素质等都是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要有效地配合学校教育,达到共同教育好学生的目的,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爱的因素非常重要。但是,当爱失去理智或失去限度时,对孩子的爱就成为极端的爱,这往往会导致孩子身心发展出现障碍,心灵发生扭曲,对孩子将来的人生发展有着不良影响。..

对孩子的爱的极端表现有:

1、认为只要无限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就是爱孩子,其实这是一种无知的爱。孩子对爱的需要不仅是物质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生活中,有的家长只注意给孩子补充各种营养品,却忽视了对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有的家长给孩子买了许多书籍或买了电脑,却没有正确地引导孩子去读书或正确地使用电脑,也不明白对孩子的精神鼓励、赞扬、肯定和必要的心理支持都是爱,然而,这种精神上的爱对孩子的成长更加重要。

2、家长过分保护孩子,为孩子做了许多本应由孩子自己去做的事情,这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也降低了他们的自立精神与自信心。这种爱限制了孩子的自我发展,对孩子将来独立的社会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3、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常常批评,甚至体罚孩子。有的家长的确非常爱孩子,但是,在观念上错误地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每当孩子的表现与家长的想象不一样时,就通过打骂来解决问题,这种做法往往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创伤。这种爱给孩子带来的不是欢乐,而是痛苦。这种望子成龙的爱往往会形成相反的情绪或情感――恨,对家长、对他人、对社会、甚至对自己的恨。家长应该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培养其自信心,而不是发现问题就批评、指责或惩罚,才有可能使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

我记得有一位外国科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的确,父母的教育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教育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将来,所以说家庭教育尤为重要,是个必不可少的课题,“望子成龙“是家长们的共同心愿,每个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将来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样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在这方面付出努力。

对于“怎样教育好子女?“一直以来都是广大家长们共同探讨的话题,一边是社会,学校所关注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对于每个孩子的教育方法并非千般一律,应因人而异,这其中就大有学问,教育孩子应根据他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采取相应的方法,这样才能取到好的效果。

既然孩子表现是大多孩子的共性,我们遇到的也大多是家长的共性,那就没太多担心,只要我们耐下心来,解决针对自己孩子的个性,那些是孩子的共性,那些是孩子问题的个性,我们持续的了解自己孩子。因时间在变,孩子也在变,肯定是有我们不了解孩子的地方,更不理解孩子的地方,才造成今天的局面。因时间在变,我们也在变,我们确实不了解孩子,可能更不了解变化后的、现在的自己。

孩子初中前教育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八

读书是开阔孩子视野、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能给孩子带来无限乐趣的娱乐活动。让读书成为孩子的兴趣。我做法是:

一、营造一个家庭读书的氛围。

孩子总是很容易受环境影响,不然就不会有“孟母三迁”的故事。我相信在一个举手就可拿到书的环境里成长,很少有孩子会对书籍产生抗拒。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我们营造这样一种氛围:少看电视多读书,经常交流读书的心得和乐趣,让孩子从父母的喜悦中渐渐体会到读书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挡不住的。如今,孩子早已能参与到我们的交流中来了。

二、带孩子上书市和图书馆。

要读书,首先要买书。买书,不在多,而在勤,我们每个月给孩子买两三本,寒暑假和节假日再多些。买书时,带女儿一起去,可让她自己选书。书的内容可以是学习用书也可以是娱乐用书,除了买书,还可以带孩子去图书馆,孩子好动,硬让她静下心来看书,可能会使她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对读书的厌倦。把她带到图书馆,可以满足她走出家门的欲望,在一种放松的心理状态下,比较容易展开引导。实践中,我注意给她出一些需要查阅资料才能回答的问题,在孩子无法解答的情形下,便诱导她到图书馆寻找答案。让孩子带着问题到图书馆,通过对书籍的利用解决问题,享受成功的喜悦。时间长了,自然就能体会到书籍的好处,萌生亲近书籍的愿望。

三、引导孩子阅读入门。

阅读应该从小开始。有韵律的文字和优美的插图比较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较之散文,诗歌更易为孩子所接受。幼儿园时女儿识字还不多,我就每天讲给她听,过一段时间由她复述大致的意思给我听,上学后,我便让她自己边拼音边阅读。上学前,女儿有个习惯,每天临睡前总爱听一会儿书,大概不超过20分钟,或者打开录音机听故事,在故事声中不知不觉进入梦乡。

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功。让孩子从轻松的听故事和被情节吸引转向为阅读本身所吸引最为关键。父母要帮助孩子从为情节而读转为真正的阅读,使阅读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让孩子认定:阅读是愉快的娱乐。

对于十来岁的孩子,像女儿爱动脑筋急转弯和猜谜,一有新谜语都要拿来考考我们。我们呢,有时就故意左思右想猜不出,当她得意地把谜底告诉我们时,我们还会问一声:“为什么?”她便会眉飞色舞地解释给我们听。这样既培养了她阅读理解的能力,又激发了她学习的兴趣。家里有几套《脑筋急转弯》、《猜谜乐》,女儿很爱看。

四、适时鼓励孩子阅读后的进步。

在送女儿上学的路上,我们常常会一起玩一些词语游戏,如反义词、同义词、形容词、成语等等。出去游玩时,她也会即兴背一些古诗、名句。女儿读书后所在的班开始记日记了。也许是日积月累吧,女儿的日记中常常会用进一些好词佳句,每当听到女儿嘴里吐出一个个新鲜的词语,我便大力表扬,“真棒!”“了不起!”,女儿笑眯眯地照单全收,还会饶有兴致地告诉你,这些好词好句的来源和出处。

亲近书籍,就是亲近一位良师益友。

孩子初中前教育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九

孩子的教育是每个家庭的重要任务和责任。作为家长,我在孩子初中教育中有着许多心得体会。在这个阶段,孩子们正面临着身心发育的巨大变化,他们对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也不断增长。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中学教育中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理解和尊重孩子的个性。

首先,我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点。他们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学习风格和性格特征。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尊重并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给予他们合适的空间和机会发展自己的优势。我发现,当孩子们感受到家庭对他们个性的认可和尊重时,他们更愿意表达自己,并在学习和成长中充分发展。

第三段: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在初中阶段,社交生活变得更加重要。孩子们渴望结交新朋友,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作为家长,我们应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我发现,通过参与社交活动,孩子们不仅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够培养自信心和合作精神。在这方面,学校和社区的组织活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和支持这些活动,促进孩子的全面成长。

第四段: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比于小学阶段,初中的学习更加复杂和抽象,需要孩子们更多的分析和思考。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给予孩子们适当的自主权,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我们也要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挑战。通过这样的培养,孩子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第五段: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

最后,我深深体会到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的重要性。只有与孩子进行真诚、积极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我们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而信任则是沟通的基础,我们要相信孩子们有能力做出正确的决策,并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当孩子们感受到家长对他们的信任和支持时,他们将更自信和坚定地前行。

总结:。

在孩子的初中教育中,我们应该理解和尊重他们的个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这些心得体会不仅适用于初中阶段,也是孩子整个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指导原则。我相信,只有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关心,孩子们才能在教育中茁壮成长,成为有能力、有担当的新一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