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内驱力心得体会简短(精选13篇)

  • 上传日期:2024-05-12 08:03:59 |
  • ZTFB |
  • 10页

心得体会是在我们学习和工作生活的过程中,对所得到的经验和感悟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方式。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清思路,加深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心得体会对于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我们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一个重要途径。心得体会的写作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梳理自己的思路,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同时也能让我们更好地发现和纠正不足之处。写心得体会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写作方式,如记叙、议论、描写等,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小编为大家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学生内驱力心得体会简短篇一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在校园生活中不仅仅是要完成学业任务,更是要付出努力去体会和感受这段人生旅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历了许多事情,积累了许多经验,有的令人欣喜,有的令人痛惜,但每一次的体会都让我们成长。以下是我对学生心得体会的总结和思考。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学科知识和思维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我曾经在历史课上听到过一句话:“历史就是一面镜子。”这让我明白了历史的重要性,它帮助我们了解过去的道路,从而为我们的未来指明方向。此外,在数学课上,我意识到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推理的学科。通过数学学习,我学会了观察问题的多种角度,提升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对待课堂学习,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才能从中获得真正的收获。

除了课堂学习,参加社团活动对学生的成长也起着重要作用。我曾经加入学校的篮球队,这为我提供了一个锻炼身体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机会。通过与队友们共同努力,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篮球水平,还锻炼了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与此同时,我也学会了管理时间和平衡学业与兴趣爱好的重要性。所以,参加社团活动不仅能够培养我们的兴趣爱好,还能够帮助我们发展个人能力和塑造自己的性格。

在学校里,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有时候学习上的困难会让我感到沮丧和无力,但我发现只有坚持下去,才能突破困难并获得成功。我曾经遇到过一个特别难的数学题目,我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都没有找到解决方法。最后,我决定向老师请教,并积极参与数学社群的学习讨论。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思考,我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经历让我明白了遇到困难时不要放弃,要勇敢去寻求帮助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学生生活中,交友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我们应该学会与他人相处,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我经常参加班级集体活动,与同学们保持良好的互动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我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给我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和支持。与他们相处,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也了解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通过与他们的交往,我不仅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还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不断完善自己。

学生心得体会是我们对学习和生活的思考和总结。通过学习课堂知识、参加社团活动、解决困难和交朋友,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智慧。这些经历塑造了我们的性格,培养了我们的能力,让我们更加成熟和自信。在未来的学生生活中,我们应该继续努力,丰富自己的经历,不断成长,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学生时代是一段珍贵的经历,让我们珍惜并用心去体会。

学生内驱力心得体会简短篇二

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包括三方面的决定成份,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学生所有的指向学业的行为都可以从这三方面的内驱力加以解释1.认知内驱力认知内驱力即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弄清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学生只有树立起正确的学习价值观,才能产生这种需要教师应坚持经常的学习价值观的教育来启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要善于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把热爱知识、热爱科学、刻苦学习和未来的祖国建设联系起来,同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他今天所学的知识,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意义,是将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有用的基础知识,从而产生对学习的热情、信念和毅力这就是潜在学习动机力量,这种力量还必须通过学生个体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成功,才能真正表现出来认知内驱力同学习的关系是互惠的,认识内驱力对学习起推动作用,学习又转而增强内驱力在有意义的学习中,认知内驱力可能是一种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内部动机。

所以,教师要十分重视这种内部动机的作用,十分注意强调以“了解和理解”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动机的价值。必须明确,教育的主要职责之一,是要让学生对获得有用的知识本身发生兴趣。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学生个体的那种要求自己圆满完成学业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这种需要,从儿童进入学习集体开始,日益显得重要。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不一定带有自我夸张的意味,它是指向集体的。在学习集体中,一定的学业成就总是能够赢得一定的地位的,成就的大小决定着他们赢得的地位的高低;与此同时,一定的地位又决定着他所赢得的自尊心。对于学生来说,成就动机的这个自我提高部分,既可促使学生去争取自己当时在学业成绩上可能达到的名次或等第,又可促使学生在这一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端正自己的学习价值观,让自己的行为指向今后在学术和职业方面的目标,把自己塑造成国家建设事业需要的人才。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因材施教,努力设计好各种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教育教学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的教育,使之各尽其才。要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努力与进步,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都感觉到集体的温暖,使他们不断得到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但是必须注意,过份地强调自我提高的动机作用,容易助长功利主义倾向。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正确学习价值观的教育。3.附属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是指学生为了保持长者(家长或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越是低年级学生越是认为,求得学业成就,并不是把这种成就看作赢得地位的手段,而是为了要从长者那里获得赞许或认可。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动员家长们一起)充分地给予每一个学生应给予的称赞和鼓励,让学生在称赞和鼓励中增强内驱力。要使称赞和鼓励能变成学生持久稳定的附属内驱力,重要的是要向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明确,长者们的称赞和鼓励,正是要求他去发奋学习,争取进步。

学生内驱力心得体会简短篇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家校共育成为了一种受到越来越多家庭和学校关注的教育方式。家校共育意味着学校与家庭两者之间紧密合作,共同努力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内驱力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我与我的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家校共育内驱力的重要性。

首先,家校共育内驱力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教育专家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对学习感兴趣时,学习也就变得轻松而愉快。而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可以帮助孩子发现和培养他们的兴趣。我的孩子对音乐非常感兴趣,我和他的音乐老师商量了一个家庭作业的活动:他每天练习音乐技能,而我则负责给他找一些音乐会的视频,让他更深入地了解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这种合作让孩子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了更多深入学习的机会,激发了他对学习的动力。

其次,家校共育内驱力还能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它们共同教育孩子如何正确行为和思考。当家庭和学校能够紧密合作,传递一致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时,孩子会更容易接受和践行这些准则。我记得有一次,我的孩子在学校捡到了一个别人掉落的钱包,他把钱包交给了老师,老师表扬了他的正直。回到家后,我以此为例向他讲解了诚实和正直的重要性,同时表扬了他的行为。从那以后,他变得更加懂事和诚实,不再做一些对他人不利的事情。这个例子体现了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价值。

此外,家校共育内驱力还能够促进孩子的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孩子的综合能力包括知识、情感、思维、社交等多个方面的能力。家校共育内驱力可以让家长和老师共同发现孩子的优点和潜力,并通过合作帮助孩子有机会全面发展。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家庭学校联谊活动,活动中家长和老师就孩子的发展进行了交流和讨论。我们发现孩子在社交方面有较大潜力,于是我们一起设计了一些社交活动来帮助他更好地和同伴交流。通过这样的合作,孩子的社交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他也更加自信和开朗了。

最后,家校共育内驱力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感到被关爱和支持。家庭和学校共育是一种关爱和支持的表现,它让孩子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会感到孤单和无助。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和配合,让孩子在学校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支持和帮助。我的孩子曾经在学术成绩上遇到过困难,但是他的老师和我都非常关注他的学习情况,经常与他沟通、鼓励和支持。正是因为有了家校共育的内驱力,孩子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坚持努力,最终成功地克服了学习难题。

总之,家校共育内驱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它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促进孩子的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并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感到被关爱和支持。只有家校共育内驱力得以充分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家庭和学校的紧密合作,共同努力培养下一代。希望未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和学校能够认识到家校共育内驱力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

学生内驱力心得体会简短篇四

20xx年暑假,有幸观看了王崧舟老师在《百家讲坛》中讲的《爱上语文》系列讲座,内心触动很大,收获也很多。

王崧舟老师在《爱上语文》中说“我为语文而来!是语文滋润我粗糙的感觉,是语文放飞我稚嫩的幻想,是语文点燃我喷涌的激情,是语文唤醒我沉醉的智慧。我平庸的生命,因为语文而精彩!”语文是众多学科中充满艺术性的学科,王崧舟老师就真正把语文课堂打造成了诗意的、充满艺术感染力的课堂。

前段时间,读熊芳芳老师的《生命语文》,熊芳芳老师说“语文是浪漫的,唯有具备浪漫情怀的语文老师才能真正理解语文,热爱语文,欣赏语文;唯有具备浪漫情怀的语文老师才能真正理解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也唯有这样的语文老师才可能影响一批懂得享受语文,享受生活得学生。”在众多名师面前,语文都是诗意的语文,语文又是充满艺术的语文。

王老师课堂上放开学生的思维,不压抑,不控制,让学生课堂上设身处地用自己的生活和生命去体验。柳宗元和王安石的诗歌改写体验让学生课堂上放飞自己的思维,是充满艺术性的学习。“人即是课,课即是人”显然就是王崧舟老师的课堂境界。很可惜我还没有足够的文化底蕴来学习他的诗意语言,艺术课堂。但我如果在以后的教学中用王老师倡导的诗意语文新境界所包含的举象、造境、入情、会意、求气、寻根等等因素,有意识地在语文课堂中渗入,可能算不上诗意语文和艺术课堂,但也许能改善我们的学习效果,使自己的课堂更像是开放的语文课,让今人和古人心灵碰撞出火花。

传统常认为语文课堂只要把语文学科知识教给他们,只要学生会考试、能考好就可以了,这样的话,语文课堂的诗意美和艺术感就荡然无存了。王老师课堂“诗无达诂,多元有界”“以诗解诗”,放飞学生思维,发挥良好想象,借助充满丰富思想感情的意象真正理解了诗人真实的感情。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确实需要学习知识,如果还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诗情画意,拥有了强烈的艺术鉴赏能力,那是何等的快乐,何等的幸福!

作为语文老师,需要不断加强诗歌素养的修炼,把语文教学生活化、诗意化、艺术化,让学生自由化,那样的话,语文课堂就变得有血有肉了,有诗意化和艺术感了。

虽然我知道自己营造不了王老师那读“厚”和读“薄”的诗意语文和艺术课堂,但通过自己不断加强自身修为,不断钻研业务,无限热爱学生,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自然会生发出来。以后再自己语文教学中只有不断学习,努力去汲取王老师形成诗意课堂的因素,以此来促进自己语文教学的成长。

诗意语文、艺术课堂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是对语文教育本色的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一切优秀的语文教学,必定是诗意的语文;一切风格鲜明的语文教学,无论素朴还是绚烂,无论激情澎湃还是理趣盎然,无论散发着平民气息还是充满了贵族气质,在它们之上,必有皎皎如明月、灿灿似星辰的浪漫流布其间、充盈内外。

在今后的教学路上,我愿意沿着王老师的足迹不断前行,以形成自己诗意和艺术的语文课堂,成就自己精彩的教育人生。

学生内驱力心得体会简短篇五

5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尽管近年来义务教育有新的发展,但在一些地方学校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并有扩大的趋势,成为义务教育发展中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1]。”择校之风屡禁不止,为进入“优质学校”,家长必须为此支付高额择校费,或者托关系入学。这些行为极大的扰乱了基础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教育氛围。对此,我国学者从国家政策以及教育管理等宏观角度出发,对择校现象进行了批判和抨击。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环境和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而言,更应该把研究重点转向学生,将教育心理学中的研究成果与教育热点整合研究。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成就动机。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组成。在年龄较小的儿童身上,附属内驱力是成就动机的主要成份[2]。可见,对小学生附属内驱力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而择校背景下的小学生附属内驱力因学习背景的转变难免有所转变。择校对学生附属内驱力所造成的影响既有看到积极方面也有正是其消极影响,对其正确引导可产生强大的促进力量,若忽略了则会从附属内驱力的根源上把握不到位,从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一、择校的定义和现状。

(一)择校的概念极其国内外现状。

在我国,择校是指由于教育水平的差异,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因就近入学政策而就读于普通学校,部分家长对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强烈,他们通过社会关系和经济能力为子女寻求更好的教育行为[3]。择校现象扰乱了现行教育制度,对国家教育公平,教育规律等提出了挑战。国家为遏制择校现象多次出台政策以及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但择校或者是变相择校这一现象仍然存在,并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在国外,择校主要是政府为了建设一个更公正,共享的教育体制,激发教育活力和校际间竞争而倡导家长择校[4]。从资料看,欧洲已成为择校制度较为完善、实施也极为广泛的地区。在美国,由于私立学校收费太贵和配置均衡等原因,多为就近入学。澳大利亚则以法人原则重建学校管理制度,解除招生方面的学区限制以促进学校竞争。

(二)国内外关于基础教育阶段择校现象对比分析。

1.从择校目的对比分析。

我国的择校目的主要是家长为了让孩子享受更优质的教育通过多种非正常手段不惜违背国家政策使孩子接受优质教育。择校方式为家长通过社会关系择校和高额择校等占用重点学校和名牌学校的名额资源。

有代表性的西方国家的择校目的主要是因为学校教育资源配置过度均衡,校际之间缺乏应有的竞争,政府为了促进公立学校之间的竞争而向家长和学生赋权择校。择校方式为打造特色学校,政府下放权力,实行学校自治,扩大学生和家长的个性化选择[5]。

2.从择校影响对比分析。

我国择校造成的影响有利有弊,择校的弊端在于:择校生在择校时损害了国家教育公平原则,不可避免的给大众教育带来巨大压力,并以自身的行动对教育秩序产生了巨大的扰乱作用。择校的.利在于:择校现象的存在可促使校际间良性竞争,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在择校中还可形成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西方国家在教育资源配置均衡的条件下客观鼓励择校毫无疑问是有利益潜在的。择校最大的利在于不仅促使了学校之间的竞争还满足了学生基于宗教、文化、特长等的个性化选择。然而,在择校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消极影响。例如英国的精英教育,就很注重生源的选择,从而扰乱了本土所倡导的教育公平。

3.从择校评价对比分析。

我国的择校实际是单一的应试教育模式,主要是为了升入更好的学校而择校,损害了教育公平,所造成的后果对大众教育来说无疑是弊大于利的。

西方国家则是采取办学模式多样化,基于宗教,文化,教育特色等注重特色学校的发展[6]。由于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就近入学已成为家长们的自然选择,因而择校现象相弱于我国,对现行教育制度造成的影响也弱于我国。

二、影响学生择校的相关因素分析。

(一)家长择校意向。

择校意向中的家长择校是最常见最普遍的行为。在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内家长都愿意接受高额择校,最主要是能让孩子接受更优质的教育,能顺利升入重点中学。优质学校的学风和师资配置也是家长考虑择校的重要因素之一。个别家长还存在着盲目跟风从众的心理,在对择校认识不清的情况下而择校。

(二)社会因素导致。

择校已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因为资源配置不均,优质学校在师资、学习氛围、软硬件设施及其管理上均胜于普通学校,他们之间的差距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难以缩小。由于难以遏制的择校现象使得教育公平更加难以实现,只要稍有社会关系和经济能力的家长都愿意为子女不惜破坏国家政策而择校。

(三)学生自身择校需求。

学生自发择校的情况也很常见,类似情况多见于对学习有强烈需求的学生。学生择校中有出于功利目的而择校也有为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而择校。还有少数学生从众择校。但是,学生自身存在的择校需要并不是促成学生择校的主要原因,主要还是取决于家长的意见。

三、运用附属内驱力特点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切实提高所有学校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爱校情感。

择校对学校和教师产生的影响可由学校或者教师自行解决,若是对学生自身的影响,则必须由作为引导者的教师进行正确引导,才有助其健康成长。教师可结合实际利用学生想获得自己所附属的赞许和认可,取得应有的赏识欲望理论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当然,对附属内驱力给学生所造成的影响也要一分为二的来看待,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对其正确引导可产生强大的促进力量,若忽略了则会从附属内驱力的根源上把握不到位,从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三)创设利于成功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去实施该活动。研究表明,能取得好成绩固然是每个学生的理想所在,但是力不从心之感却会使人对学习望而生畏。因此,在人们获得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确立了合理的学习目标之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了学习行为的决定因素。而附属内内驱力中权威的赞许和表扬无疑给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大大增加了筹码,使其更好地实施学习行为。

充分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知识结构的情景并组织易于学生接受的活动和游戏,在体验成功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利用学生渴望获得长者表扬的心态,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享受成功喜悦。

(四)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评价。

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评价人们良好的行为和思想道德水平将有助于鼓舞人们信心和创造力等,从而激发出新的目标和形成新的成功的强烈要求和愿望。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从附属内驱力的理论角度来说对人的成就动机起着决定作用。父母师长的及时评价可使小学生附属的内驱力得到满足,从而更加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学习。

四、结语。

择校现象在短期内难以遏制,在此现象下学生难免从其派生相关情绪,所派生的情绪又反过来影响着学生择校和学习,本论文的研究将有助于教师正确面对择校现象,理性看待它对学生附属内驱力产生的影响,将其积极因素带入教学,切实提高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明星.班主任工作创新[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87.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16.

[3]朱家存.走向均衡[j].华东师范大学,(7):48.

[5]周玲.教育服务与教育选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21.

学生内驱力心得体会简短篇六

“ ”是党员干部练就一颗平常心的学习宝典,重读党章党规,时刻不忘初心,以党员的责任和信念要求自己、反省自己,。筑牢思想防线,铭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和宗旨。下面是unjs整理的关于学生 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有句名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透世俗繁华、看淡追名逐利、看穿金钱诱惑,永葆一颗平常心,获得生命之畅快。自中央加大举措开展从严治党、管党、建党工作以来,因违反党章、党纪、党规而落马的猛虎和苍蝇比比皆是。询问原因不难发现,都是心态失衡导致的。

原本是认真勤恳、踏踏实实干工作的人,结果受到外界天花乱坠、纸醉金迷的刺激和诱惑后,就开始管不住自己的嘴、自己的手、自己的脚和自己的心。原本进入人民工作系统中立志要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的优秀干部,结果随着自己职务的提升,溜须拍马的多了,阿谀奉承的也多了,终于最后一道防线崩塌,享受着职务带来的虚荣和快感。原本仕途一帆风顺、事业蒸蒸日上,结果只为了做更大的官、握更多的权,开始走向 之路。 前后心态、做派的极大反差,是一颗平常心的.缺失。如何保持一颗平常心,关键在于党员干部需要做到常学、勤思、苦练。

“常学”,是基础、更是关键。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此次开展 “ ”关键在于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扩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扩大党员干部范围去学习党章党规,全面理解党的纲领、牢记党的誓词、铭记党员义务和使命,时常回顾党的历史,学习革命先辈和先进典型,汲取教训经验,让自己的党性修养时刻处在一个上升期。

勤思,是过程,更是总结。党章党纪需要带着问题去学,带着思考去学。把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理论学习结合起来,联系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现实,在工作中体现党章党规优良作风,在学习中深化党章党规内涵,真正做到熟记于心、外化于行。

苦练,是成效,更是回报。苦练在于“做”,“ ”关键在做,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如何解决问题、推动到工作中去。党政领导班子要重大局、轻小我,坚决做到讲政治、高站位、肯奉献;基层干部要淡名利、耐寂寞,扎扎实实、专心致志把每项工作做好、做实。

“ ”是党员干部练就一颗平常心的学习宝典,重读党章党规,时刻不忘初心,以党员的责任和信念要求自己、反省自己。筑牢思想防线,铭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和宗旨。

“ ”学习教育,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这次教育覆盖全体党员同志,但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情况复杂,党员流动性强,因此,在农村基层开展“ ”学习教育,就更需要有针对性,开展方法也要因地制宜。

农村基层“ ”如何“学”?

带着问题学。一是由基层党组织谈话指出党员问题,二是由群众民主评议归纳党员问题,三是由党员本人自查发现问题。通过三个方向的查摆问题,带着问题学党章、学系列讲话精神,将更能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增强学习效果。

以正面教育为主。引导党员同志用正确的理论武装自己,坚定共产党员的信念,强化对党的忠诚,提高为民服务的意识,严守党章党纪,突出政治上的先进性、素质上的全面性和标准上的严肃性。

推进学习平台建设。借助村级宣传栏、显示频宣传“ ”活动精神,通过常规农村党组织活动集中学习党章和系列讲话精神,发挥电教远教作用,学习最新指示精神。为党员同志发放学习资料,并在村级先锋网中上传。利用微信群创建“微课堂”,为年轻党员及时推送最新内容。

针对性地展开“送学”。针对年老体弱党员,由村干部、党小组长上门送学;针对流动党员,及时推送“ ”内容,并及时跟进其学习进程;针对诸如残疾、病重等其他困难情况的党员,有选择性地进行上门帮学活动。

结合问题督促整改。督促党员同志找出自身不足,切实把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意识模糊动摇、宗旨观念淡薄等问题找准找实,结合党章、系列讲话精神,确定整改方向及具体整改措施,把学习成果落实到解决现实问题中来,落实到为民服务的工作中去。

做好学后随访。每一次集中学习、推送学习或者上门送学后,及时对党员同志学习情况进行随访,确保党员同志深刻理解学习内容,熟记党章党纪,深刻理解系列讲话精神内涵,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具体服务中。

发挥榜样力量,

资料共享平台

学生 心得体会》(https://)。“教者,效也”,村级党组织负责人及党组织活动组织者、党建文书要发挥好“教员”作用,以身作则为广大农村党员同志树立榜样。坚持自己学得更多一些、更深一些,努力提高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发挥在学习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各种先进党员的作用,引导党员同志向先进模范学习。

“ ”是真学、是真做,落实到农村基层党组织中,更需要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用力去宣传,用心去推进。“学是基础,做是关键”,一方面要稳扎稳打,组织党员带着问题学党章党纪、学系列讲话,另一方面,也要严格把关,确保“ ”学习教育活动成果顺利转化,确实增强党员同志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对党忠诚,树立清风正气,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在合格党员“ ”的基础上,不断推优,以先进典型带整体素质提升,有序高效地开展“ ”学习教育活动。

近期学校开展了" "表率先锋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熟悉党纪条规,增强了党员的党性和纪律观念,深感学有心得,学有所悟,努力学习工作,争做一名合格的在校研究生

一、要有创新意识。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学生党员,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总结学习的经验,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刻苦钻研,年轻人就要不怕苦不怕累,当然也要想办法提升工作的效率,毕竟还要多多走出去,开阔自己的眼界,拓展自己的思路,这对一名在校学生来讲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不断总结和完善自己的同事,要提出面对将来生活所需要的新思路,新方案,拿出积极的态度,站在全局的高度,立足当前并着眼于未来。

二、要有责任意识。作为一名保送在校研究生,带头学习、努力科研是份内应做的事情,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责任心和责任感,是对我们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我认为,责任心比工作能力还要重要,学生党员要有事业心,要把学习当做事业来做。要正确定位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时刻以敬畏之心对待肩负的责任,以进取之心对待从事的工作。

三、要有服务意识。党员干部身为人民公仆,虽然学生党员还未步入社会,但是为人民服务仍然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平时要多多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把服务当做一种信念,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的行为准则,体现在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

四、要有担当意识。学生阶段,学生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遇到学习和科研上的困难、碰到难题的时候,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想办法予以解除,不能推诿塞责,不能遇到矛盾就绕道走,看到困难就往后躲。出现问题时,要主动面对,负起责任,积极稳妥处理解决,起到一个学生党员应该起到的带头作用!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章党规就是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我们的党员干部如果对这个准则和规范一知半解甚或一无所知,那么说出什么不协调的话,做出什么出格事就再说难免了。强化党章党规学习,除了要求党员干部在平时加强个人自学之外,还要有规划,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进行集中学习或辅导;有督查,看看各级党组织有没有将相关要求落实到位;有检验,看看党员干部的学习是否取得实效。

学习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后,习得" "就是党员要学习基本章则去通晓党员的基本规范,由此激励自身要严守党章党规及警示自己松懈违规。学习 系列重要讲话领会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核心意义,提高自身党员思想政治觉悟。学以致用,将习得的内涵和精神运用到做合格党员上,做讲政治、讲信念、讲规矩、讲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

为落实" ",作为一名党员就要在以下方面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使自己的思想观念能够与时俱进,做共产主义社会的合格党员。

一、带头学习方面。作为一名党员要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向党员模范先锋学习进而标杆自身、学习党史以充实自身关于党的知识结构、争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进而影响周边的人、学习反面违规违法案例警示自己做事的基准和底线。

二、理想信念方面。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实践"系列讲话"的经典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社会主义各方面的思想观念,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

三、实践落实方面。(1)加入一个党小组,跟着党小组定期进行党员集中学习,如果党小组有懈怠现象,可进行协调督促。在专题学习讨论中,不断的深化各个成员的党员思想观念,明确努力方向。(2)党支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时,积极参与,以公正的态度对别人一年的工作生活实况进行评价和自我评价。比较自己和别人的差距,进而继续扬己之长,补己之短。对党组织中突出的问题进行详细的研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3)立足岗位做出贡献,目前本人的岗位是产品设计师岗位,自己既然是一名党员,就要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心中,所以在产品设计师岗位上,在做某一产品设计时,要做足前期调研,去各大商场对产品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出产品的流行趋势和人机操作舒适度,对一些人进行走访,调研出人们的需求。进而再此基础上实施自己的设计,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设计贴近生活、贴近人们的需求。进而立足岗位为社会群体做出贡献。

学生内驱力心得体会简短篇七

学生生活是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的阶段,也因此我们会在这个时期内获得很多宝贵的体会和心得。下面将从学业、社交、个人成长、未来规划和学习习惯这五个方面谈一谈我们学生的心得体会。

学业是每个学生重要的任务之一。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和心血,但同时也会获得相应的成就感。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学业有充分的规划和安排,有节奏地完成每个任务。同时,我们也需要与老师和同学积极配合,在交流和互相帮助中提高学习成绩。总之,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足够的毅力,才能在学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社交是我们学生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对我们的发展和成长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但在社交当中,我们也要学会如何去和人相处,如何建立和谐友好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人际矛盾和困难。我们需要学会倾听和理解别人的想法和看法,也要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特点。对于那些能够建立多元化的社交圈子的学生,他们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进而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个人成长是我们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对于一个成功的人而言,他必须要拥有独立思考和充分的自我控制力。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并通过不断地探索和试错去发掘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同时,我们也要勇于面对失败和挫折,不要轻易放弃,孜孜不倦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梦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培养自己的领导力和创新思维,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突出。

未来规划是我们成为成功人士的一个重要部分。要想在未来获得成功,我们需要在学生时期就对未来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安排。我们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职业,灵活应对未来的变化和挑战。在做出决策前,我们也需要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进行认真的评估,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领域和职位。

学习习惯是我们学生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之一。我们应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按时复习课程等等。同时,我们也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对于那些能够建立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他们在未来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综上所述,学生的生活不仅仅是指学业,更是一种对自己和未来的规划和目标。要想在未来获得成功和成就,我们需要在学生时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培养自己的能力和各种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迈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学生内驱力心得体会简短篇八

通过三个结合培养三种能力。

(刘树魁山西)。

长期以来,写作教学一直停滞在“教师出题学生作,学生作文教师改,教材讲了几大本,学生还是作不来”的愁人阶段。为了摆脱这种困境,我在写作教学中克服了教师大包大揽的主观主义教法,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师命题和学生命题结合起来,把教师批改和学生批改结合起来,把写作教学和讲读教学结合起来。通过三个结合,着意培养学生的选材能力、表达能力和修改文章的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师命题和学生命题相结合。

按理说,一个高中学生,经过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的文字训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一定的社会经历,作一篇较像样的文章,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可是每逢教师出下题来,学生总是愁眉苦脸,没啥可写。交作文的日期一推再推,最后还是交不到三分之二。出现这样的情况,责任在学生呢还是在教师?我从批改中发现这样的事情:有个别“大胆”的学生,不用教师出的题目,而是把自己命题做的文章交了上来。开始我曾以“不符合题目要求”为理由不予批改,可是作文发下之后,我发现教师改过的作文几乎连作者本人也懒得过目,而这些被教师判为“不符合题意”的作文,却能在班里广为传阅,并且这种现象有增无减。这不能不归咎于教师出题的统一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形成了恶性循环,使不少学生视作文为枯燥乏味的苦事,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压抑感”。写作情绪是很重要的,学生写作兴趣调动不起来,形不成写作冲动,有材料也难写好。鉴于以上情况,我决定在命题上采取“开放”、“搞活”的政策,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多出几个不同的题目,而且允许学生自己命题,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把学生的眼光从身边引向社会,把写作教学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这既能提高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面向社会,又能开掘写作源泉,把时代的活水注入到写作教学中来,有利于寓思想教育于作文之中。

试改的结果表明:这样命题的作文,题材丰富,内容广泛,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有农村的,也有城市的;有工厂的,也有矿山的;有反映改革开放的,也有批判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的;有反映人民生活的,也有评论物价上涨下落的。事实证明,这样的命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思维活跃,时代急流的浪花容易进入学生的作文。比如,有的学生从某街道40多户居民中拥有家用电器的情况,看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发出了“政策适时民心归,酒不醉人人自醉”的赞叹。有的学生在农村看到巫婆害死儿童的事情以后,就在作文中大声疾呼:“我国解放已经40多年了,唯心主义还如此猖獗,有的角落,还处在‘华小栓’的时代,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他要求尽快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破除迷信,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其忧国忧民的殷殷之心,跃然纸上!

二、教师批改和学生批改相结合。

题材问题解决了,作文教学有了很大的转机,学生们作文的兴趣大大提高,做得快,写得长,交得齐,形势一片大好。但是由于交得多,篇幅加大,批改的任务就更重。学生作文教师改,历来如此;教师吃力不讨好,也是历来如此。能否改变这种状况?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做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叶老的话给了我启发。写好文章,要靠写文章的人自己修改。“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应该教学生修改文章,将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上,而不是拿上全部时间和精力给学生修改文章。我的具体做法是:

首先,教师把每个学生作文较详细地批改一次,就像我们看叶老和茅盾等前辈批改过的作文是为了从中找到批改方法一样,教师这样改是为了使学生从教师的批改中学到一些起码的批改常识。

接着,把作文发给学生(不发给本人)进行他改。这是为了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先学会修改别人的文章。发下作文以后,我宣布几条:

1.每个学生至少要看别人三篇作文,尽可能像教师那样作出批改,必须写出总评,打上分数。(这样每个学生的作文后面除教师的评语外,至少要留下三条评语)。

2.学生批、改、评,不受教师批改评的约束,要拿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对教师的批改评提出意见。

3.为了便于研究,商讨批改中出现的问题,批改者必须留下自己的名字。

4.本人可以不接受批改者的意见。允许进行反批评和互相辩论。

下课铃响了,我把学生批改后的作文收回发给本人,让学生参阅教师的批改后,在先学会批改他人作文的基础上,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并把修改后的作文誊写一遍,然后写出自改后记。这样在教师引导、指点下进行他改、自改训练以后再做的作文,只交给学生作他改和自改,教师只根据学生的评语、分数和反映进行抽查或略看。

当我把学生批改后的作文收回来翻阅的时候,发现学生批改作文的思维比教师活跃多了。他们把错别字和病句一一改过,还写了不少的眉批和腰批。说到文后的总评,更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这些评语有的从思想内容上进行评价,有的从写作方法、谋篇布局方面进行评论,还有的学生把讲授课文艺术特色的概念、术语活用在作文批改中。总之,从字词句,到段落的过渡,从开头到结尾,从中心思想到谋篇布局,以致详略是否妥当,剪裁是否得法,都在他们的评论之列。

就这样,打开了作文批改的新局面,着眼点放到了提高学生的批改能力上。提高了效率,解放了教师。并把从批改作文节省下来的时间用在阅读和深钻课文上。

三、写作教学和讲读教学相结合。

写作教学,教会学生作文的道理和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事情。鲁迅先生说:“……凡是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么写。”(《不应该那么写》)因此,通过一定数量的优秀作品的学习,我们就可以从中总结出写作的理论知识来,这种理论知识一旦被学生掌握,他们就会知道文章如何读,作文如何做。

鉴于此,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现代优秀作品,是必要的.。但因为高中学生理工科负担很重,不可能有大量时间搞课外阅读。我觉得通过语文教材来解决这个问题是比较现实的,语文教材里都是名人的作品,各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学生又是人手一册,如果克服过去那种讲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脱节的弊病,把学习课文和学生作文有机地结合起来,深钻教材,引导学生学好教材,教材本身就可以告诉学生作文的道理和方法。

首先,要充分重视语文教材对学生写作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把语文教材当作写作的例子来学。例如讲议论文《察今》时,不仅要求学生在查字典的基础上读懂课文,掌握“因时而化”的观点,还应指点学生了解本文用三个不同的故事从三个侧面说明“因时而化”这一基本观点的语言现象。同时让他们知道这篇文章有放有收的手法,即作者在讲述这三个故事时,丢开前文,另起段落,不用过渡句,直接讲起了故事:“荆人欲袭宋”、“楚人有涉江者”、“有过于江上者”。这是“放”的手法,教学生认识不放展不开篇幅,不能充分论述中心。这三个故事讲完之后,作者又分别在每个故事的后面写道:“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荆国之为政,有似于此”,这是“收”的手法。让学生知道:不“收”点不到题上,故事就会失去作用而成为衍文。然后除按课后要求背诵一、二、四段外,要求熟读其它段落,全面掌握这篇文章,让学生以后写用故事说明观点的文章时作范例。

把写作手法相同的文章放到一起来学,让学生通过比较、鉴别来掌握这些手法,也是读写结合的办法之一。如把《师说》和《原君》放在一起,让学生知道不同情况下对比手法的不同使用。把都用了类比手法的《要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文学和出汗》、《邹忌讽齐王纳谏》、《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晏子使楚》等文章放到一起来学,让学生在对比之下,知道类比手法――有用于全篇的,也有用于个别章节和句子的;有用历史类比现实的,如《触龙说赵太后》,也有用自然现象和事物类比社会现象的,如《白杨礼赞》;有以生活小事类比国家大事的,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也有以虚构的寓言故事类比真实的现实生活的,如《愚公移山》。集中起来进行分析,使学生在分析比较中熟练地掌握各种手法。

文章是语言的艺术,而语言能力的提高必须以头脑中大量储存语言材料为基础。因此,要求学生熟读和记忆一定的典范语言实例是十分有价值的。凡是课后要求背诵的章节,一定要叫学生背诵,做到永记不忘。除背诵之外,典范的课文和段落,要求学生熟读,做到不管什么时候,随便提起哪一句名言,都能立刻说出它的出处。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条原则,但两者毕竟不是一回事。前者属于理解范畴,后者属于表达范畴。一个中学生读的要求要高于写的要求,读的范围也大于写的范围。对学生进行读与写的训练,既要紧密结合,又要各成体系。不要急于求成,不能过分强调读什么就写什么。因为那样做仍会用一种模式束缚学生的思维。应该让学生大量阅读范文,吸收、储存丰富的语言材料和写作技巧,并化为自己所有,这样到了写作的时候,就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学生内驱力心得体会简短篇九

x月x日,备受社会关注的“成都孙伟铭醉酒驾车死刑案由xx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对被告人孙伟铭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决书一出,顿时在群众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孙伟铭长期无证驾驶,多次违反交通法规,在醉酒驾车与其他车辆追尾后,为逃逸继续驾车超限速行驶,先后与4辆正常行驶的轿车相撞,造成4人死亡、1人重伤。

法律为什么还能容忍这种人,这种给人民造成极大安全伤害的人一次生还的机会?

对此,各大媒体和网络对有关法律专家进行了走访,最后归结为一条,那就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按照刑法规定,应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具体决定对被告人的量刑时,要综合考虑犯罪情节、伤亡后果和被告人的主观恶性及人身危险性。犯罪嫌疑人归案后,认罪、悔罪态度较好,积极赔偿被害方的经济损失,一定程度上获得被害方的谅解,依法可从轻处罚,所以判处其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有了这一解释,部份人对此表示理解,但仍有绝大部分人难以接受。

我对这个事件的看法是:法律是用来维护社会公平公正,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的,惩治—固然是法律的一个功用,但法律设立的初衷更侧重通过这种惩治,给犯罪分子本身一个告诫,也给社会中的他人一个警示。所以,量刑的轻重相比较而言,已经不显得特别重要了。

事件的背后究竟给予我们何种启示?

酒,自古以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浓郁的酒文化也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人喜欢嗜酒,现代人更崇尚喝酒。有事没事,朋友聚会,唠唠家常,沟通感情,饭桌边,酒席上少不了酒瓶的身影,感情因为酒的存在而拉近,气氛更因酒的存在而调和。我们说,适量饮酒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凡事总讲求一个“度”,超过一定限度,好事也总能办坏,“过犹不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从饮酒这个问题上就能显现出中国人安全意识的不强,国民素质的不高。在西方,人们饮酒之后会自觉地选择打的或乘公车回家,绝对不会选择自行驾车,这不仅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更是对别人生命的尊重。而我们国人,往往对自己的能力过于自信,“没什么大不了的,看我的”种种逞能表现的背后就往往会酿成大祸甚至悲剧!!在此,我们呼吁,不要痴迷觥筹交错,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饮酒,善待人生。

学生内驱力心得体会简短篇十

近年来,教育界对于家校合作教育模式的重视日益增加。家庭和学校作为孩子成长的两个最重要的环境,其合作共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有效的家校合作并非易事,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体会到了家校共育的内驱力的重要性,并结合自身心得,提出以下观点。

首先,建立双向沟通的桥梁。家校合作的关键在于双方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活动中,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学校需要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只有建立了双向的沟通渠道,家长和学校才能真正地理解彼此的期望和需求,共同为孩子的教育发展制定合理的目标和策略。

其次,凝聚共育的内在动力。家校共育需要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家长要建立对教育的热情和责任感,将教育作为自己一项重要的任务来完成。要与孩子一同学习、成长,关注孩子的需求和兴趣,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学校要为家长提供更多的教育指导和培训,帮助家长提高育儿和教育的能力。只有家长和学校都愿意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家校合作才能真正产生良好的效果。

再次,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家庭和学校都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两者的氛围对于孩子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态度。学校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课外活动。只有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孩子才能够全面发展,提高学习和自主能力。

最后,加强家校合作的监督和评估。家校合作不仅需要积极的参与和共同努力,还需要监督和评估。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情况,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共同解决问题和提供支持。学校要加强家校合作的评估,在合作中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只有通过监督和评估,家校合作才能够不断进步,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总结起来,家校共育的内驱力是家庭和学校合作的关键。要建立双向沟通的桥梁,凝聚共育的内在动力,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加强家校合作的监督和评估。只有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家校合作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和保障。相信通过家校共育的合作,孩子们会有更好的教育体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成为有自信和能力的人。

学生内驱力心得体会简短篇十一

学生生活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之一。作为学生,我们在学校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刻,这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管理时间以及如何处理压力。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学生时代所得到的一些重要的体会和感悟。

学生时代的最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学习。通过学习,我们掌握了各种学科的知识,并发展了自己的技能和才能。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学习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学习也锻炼了我们的毅力和耐心,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还让我们明白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和奋斗,我们才能取得进步并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学生时代,我们与各种人打交道,从同学到老师,从朋友到校园工作人员,我们拥有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通过这些关系,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相处,尊重和理解他人的差异。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我们的社交和职业生涯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沟通也是我们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通过有效的沟通,我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解决问题和处理冲突。通过发展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培养合作精神,并在团队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学生时代是一个繁忙而充实的时期,我们需要在学习、社交和娱乐之间保持平衡。因此,时间管理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技能。通过良好的时间管理,我们能够更高效地完成任务和学习,减少拖延和浪费时间的现象。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处理压力。学习的压力、考试的压力以及与他人的关系带来的压力都可能使我们感到压抑和焦虑。但是通过学习如何应对压力,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和乐观,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作为学生,我们也开始思考以后的人生和未来。学生时代是我们树立正确人生态度的重要时期。通过面对挑战,我们学会了坚持和努力,站起来面对失败和困难。学生时代也是我们明确自己目标和找到激励自己的动力的时期。我们开始思考我们对未来的期望和理想,并努力为之奋斗。学生时代的体验和感悟将伴随我们一生,并指导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作为学生,我们在学生时代积累了许多重要的体会和感悟。通过学习与成长,人际关系与沟通,时间管理与压力处理以及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我们为未来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应该珍惜学生时代所得到的宝贵经验,并将其应用于未来的生活和事业中,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学生内驱力心得体会简短篇十二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张衡的初三学生,因为从他及她婆婆身上我真正懂得了以前读到过的一句话“我不可以选择怎样生,但我可以选择怎样活!”。因为生活的艰辛,没有打倒他,也没有打倒她的亲人。张衡五岁时父亲不幸去世,之后母亲改嫁到河南南阳,他自此就一直与70多岁的外婆相依为命,当我们问及他的家庭情况时,他泪如泉涌,泣不成声,我们恍然大悟,不能再问了,它的外婆悲痛地告诉我们,他的学习、生活等费用仅依靠其舅舅的支撑和母亲……说到这里她已泣不成声了。

因此,我认为走访这个活动要长此以往,持之以恒,才能更好地做到家庭与学校,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对这些特困学生的困难才能做最大限度准确的把党的温暖送给他们。

学生内驱力心得体会简短篇十三

动画片通过简明的语言、生动直观的视觉冲击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开阔视野、学习知识、领悟道理的平台,但是由于小学生认识水平发展的程度还不足以对动画内容进行筛选,模仿能力又极强,部分动画片中的不良因素会对小学生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所以,探讨动画片对小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避免动画片对小学生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的建议意义重大。

一、动画片的特点。

从形式上看,动画片是一种将视听结合到一起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浓缩诸多的有效信息对儿童感官加以刺激。小学生年龄一般处于6~12岁,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但这个时期的抽象逻辑思维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所以强烈的光线、巨大的声响、鲜艳的色彩、活动的物体、快节奏的运动最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大多数动画片制作者深谙观众的身心发展状况,他们往往通过丰富的角色形象、夸张的造型以及鲜明的色彩和艳丽布景吸引孩子的眼球,使动画形象深入人心、印象深刻,同时以动听的音乐和生动的配音与观众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从内容上看,动画故事内容丰富,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兴趣需要。有些动画片与经典的文学著作巧妙结合,情节曲折,寓意深刻,具有极强的文学性和观赏性;有些动画片通过叙述简短的故事传递知识、讲述道理,做到“寓教于乐”,使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阔了视野,掌握了知识。通过动画的形式将生活常识、为人处世的道理传递给孩子显然比单纯对孩子进行说教有说服力。

(一)动画片对小学生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

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班杜拉在他的观察学习理论研究中指出:“由于人通过语言和非语言形式获得信息以及自我调节的功能,使得个体通过观察他人(榜样)表现的行为及结果,不必事事亲身体验,就能学到复杂的行为反应。”小学生观看动画片正是这样一个观察学习的过程,他们观看动画片中故事情节、观察动画人物行为、模仿动画片中的语言,感悟动画片中的道理,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1.动画片传递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以迪斯尼动画为例,它们传达的人生价值观基本统一在正面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基调上。从《爱丽丝梦游仙境》《、灰姑娘》到《101忠狗》、《狮子王》,不论是辛德瑞拉还是辛巴,不论动画中的主人公身份、地位如何,动画片在内容情节的设计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着重突出人生价值中真善美及勇敢乐观的品质,并将这些正面的人格品质加以渲染、强调,以浅显易懂的动画形式传递给孩子。这些动画片都在赞扬高尚的人格品质;在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基础上倡导追求生活、人性中的真善美;鼓励儿童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激励孩子应该为梦想不懈奋斗!

2.动画片展现健康的审美价值观。

以往的动画作品中人物刻画保持从头到尾的一致性,只有简单的“好人”与“坏人”,如同上世纪60年代的文学作品,好人都是“高大全”,坏人都长相丑陋、猥琐,造型符号化,导致儿童形成单一的审美价值观。但是到了21世纪,大多动画片能够摆脱人物内心决定形象的思维定势,在审美上走出一条多元化的道路。例如,在宫崎骏经典动画《悬崖上的金鱼姬》中,泼妞儿的父亲目光凶狠,看起来严肃阴森,但他是一个伟大的父亲,竭尽所能爱他的孩子们,应该算是正面人物。这样的形象设计也许能贴近孩子心中“严父”的形象,同时又能让他们更好体会到无处不在的深沉父爱!同时又可以使孩子体会到不能只靠外表判断人的好坏,而是要注重心灵深处的美好。

3.动画片倡导和谐友爱的情感价值观。

面向儿童的动画片基本上都传达出家庭第一和团结互助的情感价值观。我们都视亲情、爱情、友情为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因此部分动画片将主要内容定位在表现温馨的亲情方面。例如,《海底总动员》讲述了澳洲大堡礁深海中小丑鱼马林和他的儿子尼莫惊险刺激又幽默的一段旅程。影片中马林是一个谨慎爸爸,为了儿子的安全限制了尼莫的活动范围,但活泼开朗的尼莫不但不能理解爸爸的良苦用心,还认为自己的爸爸是个胆小鬼,不勇敢,直到尼莫在毫无防备中被打捞才开始明白爸爸的关爱。尼莫在新结识的伙伴帮助下开始策划回家与爸爸团聚,马林在得知儿子被打捞后不顾一切地踏上了找寻尼莫的道路。幸好二人在找寻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热心人的帮助,最终家人得以重逢,彼此更加珍惜。孩子看过动画片定能理解亲情的可贵与友谊的真诚。无论家庭生活还是学校生活中,孩子都不是孤身一人,需要懂得感恩他人给予的爱,更需要学会去爱他人。动画片传递的情感态度能使孩子学会与人为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这些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引导下,孩子们可以为自己的童年生活营造出温暖、充满爱的氛围。

(二)动画片对小学生价值观存在消极影响。

小学阶段的孩子道德发展水平大多集中在“习俗水平”,他们尊重权威,在评价他人时以社会或他们对“好孩子”的期望和要求为标准。同时,认知水平使他们不足以区分优劣信息,但模仿能力又极强。因此在没有明确评价动画内容好与坏标准的情况下,质量良莠不齐、内容鱼龙混杂的动画作品极易对小学生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而这种不良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1.动画片易使小学生沉溺于魔幻世界。

尽管大多数动画片中传达出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流的价值观,教授了孩子们积极的生活态度,鼓励儿童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也教育儿童锻炼坚韧和勇敢的品质,但是,有些动画片中主人翁借助魔幻的力量达成许多现实生活中可望而不可即的愿望,这些虚构的故事表现出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儿童带来消极影响。有的孩子在看过动画片后梦想一步登天,一瞬间实现所有的愿望,遇到困难时不依靠自身努力而是幻想动画中的英雄人物能够出现帮助自己,用不切实际的神魔力量解决问题。如果孩子一味沉溺于魔幻世界,以动画片中的人物为自己的知己伙伴,难免会阻碍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2.动画片易使小学生滋生暴力倾向。

尽管多数动画片刻意回避血腥的厮杀场面,但还是有为数不少的力量型动画片中常常出现刀光剑影,这对小学生产生的最坏的影响莫过于暴力倾向。班杜拉等几位外国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批4岁的男孩儿分成两组,给其中一组孩子观看表现成年人辱骂、用玩具枪扫射、用塑料棒抽打小丑的短片,另一组儿童不观看短片。而后将两组儿童带到一个有玩具枪、塑料棒、小丑玩具的房间,研究者发现看过短片的儿童对小丑进行了类似短片中出现的攻击性行为,而没有观看短片的儿童对小丑没有任何攻击性行为。这个实验一定程度上说明儿童会无意识模仿观看过的行为。任频捷曾对8~15岁儿童做了一个研究,认为犯罪比例的升高与暴力性动画片播放比例的升高呈正相关性;男孩子喜欢模仿动画人物的暴力动作,易造成游戏中危险因素的增加。回到现实生活中,当前许多动画片中都流露出暴力情节,无论是显性暴力还是隐性暴力,那些争斗、厮杀情景都会引起儿童的模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手拿棍棒的孩子在公园里相互追打,而这显然不会是家庭或学校教育的结果,唯一的原因就是模仿能力极强的孩子将动画片中的场景复制到了现实生活中。孩子调皮淘气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有些动画片展现出“暴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价值取向,与孩子接受的正确价值观教育相悖,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孩子极易产生暴力倾向。

三、合理使用动画片的策略。

动画片是孩子童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育者可以依据孩子对动画片的喜爱程度,将动画故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为了使孩子充分享受动画片的视听美感并从中学习知识、提高自我修养,家长及教师首先要对孩子观看的动画内容进行筛选。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还不足以自己对动画内容进行辨析,他们往往遇到动画片就看,不去管动画片主旨怎样。为孩子选择制作精良、内容健康向上的动画作品,可以避免内容低俗甚至宣扬错误道德观念的动画对孩子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其次,尽量陪孩子一同观看动画片,对孩子不能理解或容易产生误解的情节内容进行讲解,确保孩子汲取动画片中的精华。在观看过程中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和讨论,也有利于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如果发现孩子模仿动画片中不良行为习惯要及时纠正,并加以正确引导。动画片是成人文化和儿童文化的结合体,相信在家长和老师的陪伴下,动画片对小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会朝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