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社区矫正调查评估心得体会(优质9篇)

  • 上传日期:2023-11-21 09:13:22 |
  • ZTFB |
  • 11页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写心得体会需要认真观察、深入思考,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体会。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值得我们一起学习和借鉴。

社区矫正调查评估心得体会篇一

同时还要建立重大危险源调查数据库,实现信息采集、检索、统计等方面的动态管理,切忌走过场和敷衍了事,保证调查情况准确、详实,为评估标准的确定奠定基础。

大,高层、地下建筑、大型商场、集贸市场、宾馆、饭店和公共娱乐场所日益增多,生产、储存、运输、经营、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和场所不断增加,造成城市重大危险源也在不断增加。但一个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消防力量建设、消防监督管控力度应该是同步的,因此,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从实际需要出发,综合危险源的各项风险指标、公共消防设施现状和驻地消防力量,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重大危险源以及数量范围,不应生搬硬套某个标准进行重大危险源的确认。

一、二、三级,那么,同一城市的重大危险源也可以按照其危险性和危害性并综合其它评估要素进行分级,可分为一级重大危险源、二级重大危险源和三级重大危险源;或分为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通过对重大危险源的分类分级,有利于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重大危险源分级监管体系,有利于实行重大危险源的分级监督管理。第三是重大危险源还有固定和移动之分。据统计,去年发生在江苏境内道路上、较有影响的氯气、液化气、丙烯晴、液氨等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泄漏事故就有10起。因此,移动重大危险源的确定,对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船舶的管理,控制由此而引发的灾害事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经有不少高等级公路沿线已建起了全程道路监控系统,进出城市的各收费站也都建有监控设备,许多地方的安监部门在其管辖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和船舶上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系统,这些都为加强对移动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和监控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对外地入境或过境的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船舶,可依照本地同类别的移动危险源加以动态管理和事故处置。

开展重大危险源的调查、评估,是向科技要警力迈出的重要一步,是提高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能力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和消防事业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只要能够认清形势,端正态度,严密组织,科学安排,就一定能够做好消防重大危险源的调查、评估工作,为促进公共消防安全体系建设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社区矫正调查评估心得体会篇二

重大危险源的调查、评估,一直是近年来消防部队的一项重点工作,是改革与创新消防工作、提高消防部队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的一个重要举措。开展重大危险源的调查和评估,合理确定重大危险源种类和数量,不仅可以使消防官兵更清楚地了解和掌握辖区重要单位和场所情况、消防设施的现状以及灭火救援手段,还可以更加完善城镇消防规划,加强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和消防队伍建设,为合理调整消防力量,制定、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开展技术、战术研究,组织实地、实战演练等提供宝贵的科学依据,其意义十分重大。如何做好消防重大危险源的调查、评估工作,科学、合理、正确地确定消防重大危险源呢?一是掌握科学的调查方法。重大危险源的调查需要系统地收集与之相关的各种资料和信息,但作为调查对象的消防重点单位又比较多,给调查带来很大的困难。消防部门要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成立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参与、消防部门主抓的重大危险源调查组织,共同做好重大危险源基础信息的调查工作,尤其是支队司令部和防火处要密切配合,落实专人负责,科学安排人员和时间,做好前期调查工作;充分利用政府的信息资源(包括城市水网、电网、燃气网、交通网以及其它数据库资料)、辖区消防重点单位基本情况资料、灭火救援预案和当地安全主管部门、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已经确定的重大危险源信息资料,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另外,根据调查对象的多少,实行分步骤调查的办法,先对一、二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进行调查,在熟练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对数量较多的三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再开展调查,确保被查对象的信息都能按要求调查到位;同时还要建立重大危险源调查数据库,实现信息采集、检索、统计等方面的动态管理,切忌走过场和敷衍了事,保证调查情况准确、详实,为评估标准的确定奠定基础。

大,高层、地下建筑、大型商场、集贸市场、宾馆、饭店和公共娱乐场所日益增多,生产、储存、运输、经营、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和场所不断增加,造成城市重大危险源也在不断增加。但一个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消防力量建设、消防监督管控力度应该是同步的,因此,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从实际需要出发,综合危险源的各项风险指标、公共消防设施现状和驻地消防力量,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重大危险源以及数量范围,不应生搬硬套某个标准进行重大危险源的确认。

四是掌握科学的分类分级方法。首先要能够使用分类的办法区分不同规模城市的重大危险源。目前,全国各地所确定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有县(市)消防大队列管、地市消防支队列管、省(市、自治区)消防总队列管之分。由于不同规模城市的重大危险源的评估标准不一样,也可将重大危险源按城市规模类别进行分类加以区分,可分为四类,即国家级重大危险源为a类,省市级为b类,地市级为c类,县市级为d类;第二是要通过分级的办法区分同一城市的重大危险源。同一城市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根据其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大小和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大小,分为一、二、三级,那么,同一城市的重大危险源也可以按照其危险性和危害性并综合其它评估要素进行分级,可分为一级重大危险源、二级重大危险源和三级重大危险源;或分为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通过对重大危险源的分类分级,有利于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重大危险源分级监管体系,有利于实行重大危险源的分级监督管理。第三是重大危险源还有固定和移动之分。据统计,去年发生在江苏境内道路上、较有影响的氯气、液化气、丙烯晴、液氨等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泄漏事故就有10起。因此,移动重大危险源的确定,对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船舶的管理,控制由此而引发的灾害事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经有不少高等级公路沿线已建起了全程道路监控系统,进出城市的各收费站也都建有监控设备,许多地方的安监部门在其管辖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和船舶上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系统,这些都为加强对移动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和监控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对外地入境或过境的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船舶,可依照本地同类别的移动危险源加以动态管理和事故处置。

开展重大危险源的调查、评估,是向科技要警力迈出的重要一步,是提高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能力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和消防事业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只要能够认清形势,端正态度,严密组织,科学安排,就一定能够做好消防重大危险源的调查、评估工作,为促进公共消防安全体系建设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为江苏省南通市消防支队副支队长)。

社区矫正调查评估心得体会篇三

山东省社区矫正调查评估工作规范(暂行)。

第一章。

第一条为规范社区矫正调查评估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社区矫正调查评估是指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根据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监狱(以下简称委托机关)的委托,调查评估拟适用社区矫正的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罪犯对其所居住社区的影响,为依法适用社区矫正提供参考的活动。

第三条开展调查评估工作,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全面调查,客观公正评估。

第四条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罪犯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组织实施调查评估工作。

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监狱管理机关参考调查评估结果,依法作出适用或者不适用社区矫正的判决、裁定、决定。

人民检察院对调查评估工作实施法律监督。公安机关协助司法行政机关开展调查评估工作。第五条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根据财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经费保障工作的意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社区矫正调查评估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调查评估工作正常开展。

第六条对于下列情形,委托机关可以委托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罪犯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进行调查评估:

(一)人民检察院拟对犯罪嫌疑人提出可能适用社区矫正量刑建议的;

(二)人民法院拟对被告人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

(三)人民法院拟对被告人适用禁止令的;

(四)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监狱拟对被告人、罪犯决定或者提请暂予监外执行的,患严重疾病、短期内有死亡危险的除外。

公安机关、监狱拟对罪犯提请假释的,应当委托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进行调查评估。

第七条开展调查评估工作,可以走访以下单位和个人:

(一)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罪犯家庭及成员;

(二)居住地村(居)民委员会及村(居)民;

(三)工作单位(就读学校)及同事(同学);

(四)居住地公安派出所;

(五)受害人或者其亲属;

(六)其他单位和个人。

第八条对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罪犯开展调查,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一)基本情况。姓名、身份证号、年龄、职业、单位、受教育程度等;

(三)个性特点。身体健康状况和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

(六)监管条件评价。工作单位(就读学校)、村(居)及家庭等对其管束能力;

(七)其他需要调查评估的事项。

第九条委托机关应当核实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罪犯居住地,向其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发送《调查评估委托函》,并附带下列材料:

(一)人民法院委托时,应当附带起诉书或者自诉状复印件;

(二)人民检察院委托时,应当附带起诉意见书复印件;

(三)公安机关、监狱委托时,应当附带原刑事判决书和最后一次减刑裁定书复印件、服刑期间表现等。

《调查评估委托函》应当注明委托机关地址及联系人、联系方式,附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罪犯及受害人居住地址、家庭成员、联系方式等。

第十条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收到《调查评估委托函》及附带材料后,应当及时核实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罪犯居住地,制作《调查评估通知书》,启动调查评估程序。发现居住地不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应当在三日内告知委托机关,退回委托材料,并附书面说明。

第十一条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调查评估委托函》及附带材料之日起十日以内,向委托机关提交《调查评估意见书》。遇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时限的,应当告知委托机关。

委托机关要求补充调查的,应当在三日以内完成。第十二条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组织两名以上人员负责调查工作,其中至少有一名专职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跨乡镇指派调查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罪犯居住地司法所应当积极协助配合。

第十三条调查人员应当向被走访的单位、个人出示工作证件、调查评估委托函等,告知相关调查内容及回避、保密等事项。有关单位、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第十四条调查人员可以采取查阅、调取有关资料,走访相关单位和人员,召开座谈会以及个别约谈等方式开展调查。

第十五条调查人员应当现场制作调查笔录,经被调查人核实无误后签字确认;被调查人拒绝签字的,应当在笔录中注明。向单位收集调取的书面材料,应当由提供单位确认无误后盖章。必要时,调查过程可以录音、录像。

第十六条调查人员应当根据调查情况,如实填写《调查评估表》,围绕是否具有再犯罪危险性、是否可以实现有效监管等要件,评估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罪犯对所居住社区有无不良影响及不良影响的程度,连同调查笔录等有关材料,一并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

第十七条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认真审核调查材料,组织人员集体评议其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制作《调查评估意见书》。必要时,可征求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

第十八条同一调查对象,未发生可能影响调查评估结果情形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作出的调查评估意见六个月以内有效。第十九条委托机关在调查评估时限内,未收到《调查评估意见书》,一般不得提前作出判决、裁定、决定;特殊情况需要作出的,应当告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

在判决、裁定、决定作出后七日内,委托机关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调查评估意见采信情况。不予采信的,应当说明原因。

第二十条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建立社区矫正调查评估档案。对被适用社区矫正的罪犯,应当将其调查评估档案归入执行档案。

第四章。

对未成年人的特殊规定。

第二十一条对未成年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罪犯进行调查评估,应当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二条对未成年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罪犯进行调查评估应当遵循教育挽救为主、惩罚改造为辅,专门机关、社会力量相协调的原则。

第二十三条对未成年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罪犯进行矫正调查评估可以邀请共青团、妇联、教育、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等部门参加。

第二十四条对未成年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罪犯进行调查评估,应当依法保护涉案未成年人的名誉和隐私。

第五章。

第二十五条委托机关应当派员或者采取邮政特快专递等方式送达委托函等材料,不得由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罪犯及其亲属、诉讼代理人等利害关系人转交。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不得接收委托机关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转递的委托调查函等材料。第二十六条委托机关和被委托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向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罪犯及其亲属、诉讼代理人等利害关系人透露拟判决、裁定、决定及调查评估的意见等,对调查涉及的有关内容、个人隐私等,应当保密。

第二十七条调查评估人员与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罪犯或者走访对象有亲属关系、利害关系及其他关系,可能影响调查结果真实性、公正性的,应当回避。

回避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决定。

第二十八条调查评估人员不得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亲属、诉讼代理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等,不得接受其吃请、馈赠或者其他消费活动。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条等有关规定,弄虚作假、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依法依纪给予相应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第三十条本办法由省司法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此前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本办法执行。

社区矫正调查评估心得体会篇四

社区矫正,又称“社区矫治”、“非监禁矫正”,国外较常见的形式有缓刑、假释、暂时释放、社区服务、工作和学习释放等,它是一种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罪犯的方法,是所有在社区环境中管理教育罪犯方式的总称。社区矫正在许多国家的刑罚体制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惯用、常用的刑罚方式。在我国,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刑罚方式,是指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在司法机关、基层组织、社会团体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所确定的改造学习期间内,由司法所负责监管落实刑罚,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悔过自新,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一种非监禁刑罚方式。从职能概念上讲,是整合政法部门、社区等各方力量,着力对社区范围内的五类外执人员即假释、监外执行、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等罪犯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改造的手段和方法。

社区矫正的功能和意义突显,有公认的六大功能,分别是:惩罚罪犯、教育罪犯、感化罪犯、塑造罪犯、控制罪犯和医治罪犯心理。可以说,社区矫正是一种不失监禁刑的威慑性又有更助于罪犯回归社会、促进和谐的独特效益。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行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是改变行刑环境,提倡和实行“人文行刑”,提高罪犯改造质量,使之回归社会的需要;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也是合理配置行刑资源,减轻监狱等机构的行刑压力,降低社会行刑成本的要求;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社区矫正工作从最初的试点到现在的全面推广试行,社区矫正工作也从最初的投石问路,到现在的具备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的阶段。我们已充分认识到,社区矫正对罪犯的矫正作用凸显,作为一种非监禁刑,在与监禁刑对比上,有着后者无法比拟的优势,优先适用社区矫正对罪犯进行改造,提倡减轻对罪犯肉体和精神的摧残,以另一种“温情感化”方式,以较小的社会代价达到教育和改造罪犯的目的。实践证明,发展社区矫正,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制改革,是我国刑罚执行社会化和现代刑事司法非刑罚化的发展趋势。引入社会治理观念,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充分发挥非监禁矫正在社会建设与管理中的作用,促进社会和谐。同时根据我对社区矫正工作的了解,由于社区矫正工作还处在初级阶段,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该项制度的功能和性能的发挥,没有全面体现党和政府的政策关怀。以下简要分析一下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

首先,司法行政机关无社区矫正执法权,对矫正对象没有采取强制矫正的权力。目前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依据仍然是两高、两院的《通知》、《意见》和各地方政策性文件,尚无社区矫正法出台,社区矫正立法滞后,法律对司法行政机关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没有明确规定,现实工作中矫正对象脱矫、漏矫、不做思想汇报、外出不请假现象严重,对违反社区矫正规定的矫正对象,应该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如果单靠省(市、区)出台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收监规定,有悖法理。我国《立法法》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因为司法行政机关无强制收监权力,所以目前如需对矫正对象进行收监,大多实际上无法操作,只得事后寻求公安机关的协助,司法行政机关本身作为社区矫正工作业务的直接承担者,但又没有执法权,难免落得尴尬之境,所以应加强社区矫正立法,赋予司法行政机关强制矫正权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次,基层司法所人员及装备不足,无力完全满足社区矫正需求。目前基层社区矫正人员严重缺乏,相关装备不足,严重制约该项工作的开展。我国中西部基层司法所人员只有一两个,各地财政难以满足该项工作。因此,国家要从财力上加大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扶持,切实保障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最后,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社区监督者匮乏。社区矫正工作工作量大,任务重,仅仅依靠司法行政人员是不够的,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利用社区志愿者和社区监督者的一线优势,对矫正对象日常工作和生活进行管理,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早日回归社会。但现实中大多矫正社区缺乏矫正工作志愿者、社区监督,使社区矫正实施力度和效益大打折扣。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要下大力气解决,为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铺平道路。以下就规范和完善社区矫正制度,做好社区矫正工作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第一,各相关部门要统一协调、积极配合,明确职责与分工。可以说,社区矫正工作在我国已取得了初步成功,目前工作重心之一是规范和完善社区矫正制度,明确职责与分工。两高两部的《意见》规定: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相互支持、协调配合,确保社区矫正工作有序开展。社区矫正从试点开始,在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的密切配合下,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着,各部门统一协调,形成了较强的工作合力。

第二,加强对社区矫正业务各方面的保障,促进社区矫正工作的有序进行。首先是相关部门的业务配合,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民政部门、劳动部门、社区(村)群众组织等应从业务上密切配合司法行政机关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发挥各自职能,各司其职,共同做好该项工作。其次是人员保障,目前社区矫正工作一线任务在基层司法所,这就对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要求职业化和专业化,取得相应职业资格上岗,多用业务素质高和工作能力强的人员,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配备司法干警,人力资源部门应对此应承担起争取编制,在招录司法行政编制人员应当优先考虑充实司法所,切实把好人员“入门”关,严格标准,择优选配。同时,应充分挖掘社区矫正的社会资源,加强选聘社区志愿者,监督工作者,做好司法所和社区的双重人力保障。再次是装备保障,基层司法所基础设施普遍比较薄弱,不少单位没有足够的办公用房,缺乏必要的办公、交通设施,具体包括基层司法所业务用警车、着装、通讯设备、文印、档案等方面。根据《全国司法行政系统第七次计财装备工作会议文件汇编》报告称,不少司法行政机关装备保障标准相对偏低,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严重不足,有的县司法局年度人均办公经费只有几百元,日常工作难以开展。200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中西部地区基层派出所、乡镇司法所、人民法庭建设规划》明确了中西部地区司法所的投资规模和建设期限。良好行使职能的基础是建立在完善的装备上的,为更好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应加强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完善基础设施。

第三,加强社区矫正立法工作。我国社区矫正立法严重滞后,目前规范社区矫正试行工作的只有两高、两部联合出台的《通知》、《意见》和司法部《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暂行办法》,至今未出台规范社区矫正的法律。由于法律的缺位,导致现阶段的社区矫正工作“无法可依”,必然制约社区矫正工作的正常开展。两高、两部《意见》指出:要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社区矫正立法进程,探索建立中国特色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社区矫正立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需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充分论证后制定。只有通过立法,完善社区矫正制度,明确社区矫正性质,法律地位,内容,实施程序等,才能使我国社区矫正制度走向规范化、法制化道路,才能更好地开展该项工作。

社区矫正调查评估心得体会篇五

建瓯市综治办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抓好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为重点,扎实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创新和发展,取得一定实效。

主要成效。

一是高度重视有抓手。结合建瓯实际,以建瓯市综治委名义制定下发《关于成立建瓯市社区矫正领导小组的通知》,确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明确工作责任。建立社区矫正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讨论我市社区矫正工作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二是协调问题有行动。积极协调解决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召集社区矫正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研究解决,并将会议研究解决情况,向有关部门呈报。如:对南雅镇社区矫正对象程某不服从监管的情况,市综治办先后2次召集专题会议,组织司法、公安、法院、检察院相关工作人员赴程某所在地(深圳)了解情况,积极对接当地司法、公安等相关部门,努力寻找程某具体下落。同时,司法、公安、检察院、法院等有关部门先后也将该案具体情况向本系统上级主管部门呈报对接,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

三是纳入考评有实招。结合城乡网格化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将社区矫正对象列入网格化,实现社区矫正人员“入格、入网”,实时掌握该类人员动态,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平安建瓯”、“和谐建瓯”建设。结合“平安乡镇(街道)”、“平安单位”系列创建和“四无村”创建活动,将社区矫正工作列入考评内容,我市社区矫正工作作为南平市对我市综治考评项目,由市司法局负责对接南平市司法局,该考评项目考评分位居南平市后3位或总扣分达20%以上的,取消该单位的“平安单位”评选资格。每年将社区矫正工作列入乡镇(街道)年终综治考评,作为其“一票否决”的内容,进一步加强考核督促工作力度。每年社区矫正工作考评内容由司法局负责对各基层司法所进行考评,考评结果报送至市综治办汇总。

四是推进工作有亮点。2014年8月,市综治办、市司法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依托市技工学校联合创办建瓯市曙光培训基地,作为我市社区矫正对象培训基地。该基地先后投入25万余元用于装修,购买相应教学设备等,通过有机整合各方资源,采取融合法制宣传教育、心理辅导干预、劳动技能培训、推荐就业安臵为一体的培训运作模式:依托技工学校的劳动技能培训师资提供劳动技能培训;利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劳动技能培训机制解决610工作对象和社区矫正对象培训的经费保障和培训证书颁发等问题,在不增加财政和学员负担的前提下,为学员提供劳动技能培训,培训合格的由人社局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5级)》,成为具有专业技术的人员,为其今后就业提供了方便。目前,开展培训班1次,接受教育培训学员25人次,取得职业资格证书25人。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1.社矫经费保障力度有待强化。社区矫正是基础性的社会系统工作,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市社区矫正对象人数逐步增加,社区矫正工作经费的持续投入还有待加强。

2.协调解决疑难问题有待加强。在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中,发现的问题存在“法律、政策”空白及职能蒸空情况,导致该问题规范规范有序及时解决。下一步,应及时将存在问题向上级主管部门呼吁协调,提高党委、政府重视度,着力协调解决社区矫正工作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社区矫正调查评估心得体会篇六

我国的社区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主要问题:

(一)政社不分问题。

构工作人员所承担的事务。他们在介入社区事务的过程中,缺乏相关的专业技巧,常常用自身惯有的管理模式来解决问题,因而社区成员很难买帐。尽管社区社会工作的职业化离不开政府的推动,但这种强力的政府推力不仅降低了其自身的工作效率,而且客观地抑制了各类社会服务的成长和发展,阻碍了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进程,从而导致社区组织很难有机会一展拳脚,放心大胆地完成目标。

“在开展老年人活动的时候,我们也积极寻找相关的为老组织帮忙,但他们很少有回应,大部分都是我们自己宣传,自己组织的。”

由于社区自治力度本就薄弱,社区之外的社会服务组织还很难介入到社区工作的过程之中,我国的社会服务组织大多呈现出半官方性质。所以多数事务还是通过社区居委会承理,社区也仅仅是多了职能,相应的权利并未增加。这些情况都不自觉地产生了政社不分问题。

(二)社会认可问题。

“我是很喜欢这份工作的,但是说实话,我并不想到老都还是做这份工作。我的精力有限,我更希望去当公务员,稳定一点。”

“我觉得我的工作很有意义,但别人不是那样认为的。我的老婆就劝我离开社区,不要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去赚钱才是真的。”

可见,也有工作人员是相信他们的工作价值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他们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回报,感觉自己无论多么努力,自己的职业多么有意义,在旁人眼里都只是无用功。这种心灵的挫败感是社区工作职业化的一个极大阻碍。

通过参与社区事务,我发现这个专业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广为人知。社区内近三分之一的居民甚至都不知道社工站的存在,更别提参与社区活动了。稍有了解的居民认为这就是居委会大妈的工作,不用专门训练也可以做的很好。况且工资那么低,一点儿盼头都没有。如果子女要考大学了,他们都不会建议让孩子去报考社会工作专业,而是应该考虑那些更有前途的专业。

(三)人才缺失问题。

社区矫正调查评估心得体会篇七

社区矫正,又称“社区矫治”、“非监禁矫正”,国外较常见的形式有缓刑、假释、暂时释放、社区服务、工作和学习释放等,它是一种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罪犯的方法,是所有在社区环境中管理教育罪犯方式的总称。社区矫正在许多国家的刑罚体制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惯用、常用的刑罚方式。在我国,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刑罚方式,是指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在司法机关、基层组织、社会团体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所确定的改造学习期间内,由司法所负责监管落实刑罚,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悔过自新,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一种非监禁刑罚方式。从职能概念上讲,是整合政法部门、社区等各方力量,着力对社区范围内的五类外执人员即假释、监外执行、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等罪犯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改造的手段和方法。

社区矫正的功能和意义突显,有公认的六大功能,分别是:惩罚罪犯、教育罪犯、感化罪犯、塑造罪犯、控制罪犯和医治罪犯心理。可以说,社区矫正是一种不失监禁刑的威慑性又有更助于罪犯回归社会、促进和谐的独特效益。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行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是改变行刑环境,提倡和实行“人文行刑”,提高罪犯改造质量,使之回归社会的需要;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也是合理配置行刑资源,减轻xxx等机构的行刑压力,降低社会行刑成本的要求;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社区矫正工作从最初的试点到现在的全面推广试行,社区矫正工作也从最初的投石问路,到现在的具备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的阶段。我们已充分认识到,社区矫正对罪犯的矫正作用凸显,作为一种非监禁刑,在与监禁刑对比上,有着后者无法比拟的优势,优先适用社区矫正对罪犯进行改造,提倡减轻对罪犯肉体和精神的摧残,以另一种“温情感化”方式,以较小的社会代价达到教育和改造罪犯的目的。实践证明,发展社区矫正,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制改革,是我国刑罚执行社会化和现代刑事司法非刑罚化的发展趋势。引入社会治理观念,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充分发挥非监禁矫正在社会建设与管理中的作用,促进社会和谐。同时根据我对社区矫正工作的了解,由于社区矫正工作还处在初级阶段,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该项制度的功能和性能的发挥,没有全面体现党和政府的政策关怀。以下简要分析一下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

首先,司法行政机关无社区矫正执法权,对矫正对象没有采取强制矫正的权力。目前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依据仍然是两高、两院的《通知》、《意见》和各地方政策性文件,尚无社区矫正法出台,社区矫正立法滞后,法律对司法行政机关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没有明确规定,现实工作中矫正对象脱矫、漏矫、不做思想汇报、外出不请假现象严重,对违反社区矫正规定的矫正对象,应该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如果单靠省(市、区)出台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收监规定,有悖法理。我国《立法法》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因为司法行政机关无强制收监权力,所以目前如需对矫正对象进行收监,大多实际上无法操作,只得事后寻求公安机关的协助,司法行政机关本身作为社区矫正工作业务的直接承担者,但又没有执法权,难免落得尴尬之境,所以应加强社区矫正立法,赋予司法行政机关强制矫正权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次,基层司法所人员及装备不足,无力完全满足社区矫正需求。目前基层社区矫正人员严重缺乏,相关装备不足,严重制约该项工作的开展。我国中西部基层司法所人员只有一两个,各地财政难以满足该项工作。因此,国家要从财力上加大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扶持,切实保障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最后,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社区监督者匮乏。社区矫正工作工作量大,任务重,仅仅依靠司法行政人员是不够的,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利用社区志愿者和社区监督者的一线优势,对矫正对象日常工作和生活进行管理,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早日回归社会。但现实中大多矫正社区缺乏矫正工作志愿者、社区监督,使社区矫正实施力度和效益大打折扣。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要下大力气解决,为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铺平道路。以下就规范和完善社区矫正制度,做好社区矫正工作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第一,各相关部门要统一协调、积极配合,明确职责与分工。可以说,社区矫正工作在我国已取得了初步成功,目前工作重心之一是规范和完善社区矫正制度,明确职责与分工。两高两部的《意见》规定: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相互支持、协调配合,确保社区矫正工作有序开展。社区矫正从试点开始,在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的密切配合下,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着,各部门统一协调,形成了较强的工作合力。

社区矫正调查评估心得体会篇八

建瓯市综治办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抓好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为重点,扎实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创新和发展,取得一定实效。

结合建瓯实际,以建瓯市综治委名义制定下发《关于成立建瓯市社区矫正领导小组的通知》,确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明确工作责任。建立社区矫正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讨论我市社区矫正工作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积极协调解决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召集社区矫正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研究解决,并将会议研究解决情况,向有关部门呈报。如:对南雅镇社区矫正对象程某不服从监管的情况,市综治办先后2次召集专题会议,组织司法、公安、法院、检察院相关工作人员赴程某所在地(深圳)了解情况,积极对接当地司法、公安等相关部门,努力寻找程某具体下落。同时,司法、公安、检察院、法院等有关部门先后也将该案具体情况向本系统上级主管部门呈报对接,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

2014年8月,市综治办、市司法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依托市技工学校联合创办建瓯市曙光培训基地,作为我市社区矫正对象培训基地。该基地先后投入25万余元用于装修,购买相应教学设备等,通过有机整合各方资源,采取融合法制宣传教育、心理辅导干预、劳动技能培训、推荐就业安臵为一体的培训运作模式:依托技工学校的劳动技能培训师资提供劳动技能培训;利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劳动技能培训机制解决610工作对象和社区矫正对象培训的经费保障和培训证书颁发等问题,在不增加财政和学员负担的前提下,为学员提供劳动技能培训,培训合格的由人社局发放xxx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5级)》,成为具有专业技术的人员,为其今后就业提供了方便。目前,开展培训班1次,接受教育培训学员25人次,取得职业资格证书25人。

社区矫正是基础性的社会系统工作,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市社区矫正对象人数逐步增加,社区矫正工作经费的持续投入还有待加强。

在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中,发现的问题存在“法律、政策”空白及职能蒸空情况,导致该问题规范规范有序及时解决。下一步,应及时将存在问题向上级主管部门呼吁协调,提高党委、政府重视度,着力协调解决社区矫正工作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社区矫正调查评估心得体会篇九

蓬安县司法局“三举措”

近日,蓬安县司法局收到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吕某进行社区矫正审前调查评估的委托函,指派锦屏司法所深入蓬安县两路乡吕某家中及当地村委会、学校对吕某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调查评估,并将调查评估函寄回了滨湖区人民法院。

今年以来,蓬安县司法局认真执行罪犯提请假释征求意见及社区矫正审前调查评估制度,共完成假释调查评估1件,审前调查评估2件。在服刑人员提请假释前及未成年人犯罪庭审前调查评估工作中“三举措”扎实做好调查评估工作。

一是严格程序。社区矫正审前调查评估工作中,按照回避及双人办案原则,组成由社区矫正办公室及司法所等相关人员参加的社区矫正审前调查评估组,全面了解监狱提请假释对象或法院确定拟矫正对象的情况,对其假释或矫正风险与环境进行有效评估,在假释征求意见或社区矫正审前调查中做到客观、公平、公正。

二是细化过程。调查人员既要走访提请假释对象或拟矫正对象的家庭,调查其家庭情况、成长经历及性格特点,又要走访所在单位或就读学校,了解其平时表现和社会交往情况,还要走访所在村(居)委会,调查其邻里关系及帮教条件。通过全面调查和实地考察,保证调查评估结论的准确性。

三是结论真实。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充分的论证,形成评估意见,综合评估提请假释或拟矫正对象的社会危险性和再犯可能性,就提请假释或拟矫正对象是否适用假释或社区矫正提出建议,形成书面材料,及时向监狱或法院提交相关的谈话笔录及调查评估意见,有效实现了假释及审、矫工作的无缝对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