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解决推诿责任心得体会总结(8篇)

  • 上传日期:2022-12-28 06:22:26 |
  • ZTFB |
  • 10页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主题解决推诿责任心得体会总结一

根据我国《合同法》及其有关法律、法规之规定,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商铺租赁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租赁范围及用途:

甲方同意将位于__________省________市________区____________街____号商铺(该商铺具体地址以房产证中标示为准),在良好及可租赁的状态下租给乙方作为______________使用,出租商铺的建筑面积为_______㎡,实际面积 ㎡。

第二条 租赁期限为_____年,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第三条 租金、租金调整和保证金:

1、年租金为人民币_________元(大写: );租金一年一次性付清,乙方在签订本合同之日一次性付清第一年租金,甲方在收到租金后给乙方出具收费凭证。

2、次年租金将在上一年租金基础上上浮百分之十。且在当年______月______日前乙方一次性转账给甲方(账号: )。甲方在收到租金后应当给乙方收费凭证。

3、为确保出租商铺设施完好以及租赁期内相关费用如期结算,乙方在签订本合同之日交纳人民币__________元(大写:_______ __元)作为房屋使用保证金。待合同期满后乙方付清应交纳的所有费用后,甲方将保证金全额退还给乙方(保证金不计算利息)。

第四条 设施及费用承担:

1、房屋租赁期间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包括房屋租赁税)由乙方负责。

2、如因乙方保管不当或不合理使用,致使该房屋及其附属物品、设备设施发生损坏或故障的,乙方应负责维修或承担赔偿责任,与甲方无关。

3、合同期满后,乙方将按合同及附件如数、正常的退换设施设备,不得拆除地砖和吊顶。

第五条 甲方责任和义务:

1、甲方保证出租商铺产权清楚。

2、甲方在签订合同之日将商铺交给乙方使用。 第六条 乙方责任和义务:

1、乙方应按合同的规定,按时支付租金及其它各项费用,且合法使用商铺,不得从事违法乱纪活动。

2、未经甲方和有关部门书面同意,乙方不得将商铺的结构作任何改动,乙方对该商铺的装饰应以不损坏该房产整体结构和设施为原则。

3、在租赁期间,乙方对于商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租、转让、转借、抵押、联营或其他有损甲方利益的行为。

第六条

1、在租赁期间,由被盗、火灾等事故造成损失,和乙方人为造成事故,损害甲方商铺的,由乙方负责。

2、乙方在未违反租约的前提下,有优先续租该房屋。如要求续租,在本合同期满前三个月向甲方提出申请,再由双方另行商议续租事宜。

第七条 合同的解除

本合同除发生下列情形外,合同期内完全有效,不得单方解除。

1、租赁期届满。

2、因乙方过错严重造成房屋毁损的。

3、出现不可抗力造成房屋毁损达不到使用目的的。

4、政府强制征收或拆除该房屋的。

5、乙方迟延交付房租超过7天的。

第八条 违约责任

租赁期间,任何一方因违约,造成终止合同的应向对方赔偿年租金50%的违约金,并赔偿其他的一切损失和费用。

第九条 补充约定:

租赁期内,若因国家政策变动或不可抗力的因素需要提前终止本合同,甲方提前半个月通知乙方,乙方必须按通知要求办理终止合同手续,按时退出所租用商铺,甲方不承担由此造成的任何损失,甲方退还乙方已交房租但未使用完时间的租金。

第十条 甲方应提供产权证、身份证明文件,乙方应提供身份证明文件。双方验证后可复印对方文件备存。所有复印件仅供本次租赁合同使用。

第十一条 本合同在履行中发生争议,应及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均可向商铺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二条 本合同未尽事项,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订立补充条款。补充条款及附件均为本合同组成部分,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十三条 本合同经双方签字(章)即生效。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签字(盖章): 乙方签字(盖章): 身份证号: 身份证号: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签订时间: 年 月 日 签订时间: 年 月 日

主题解决推诿责任心得体会总结二

xx新区建设管理委员会:

xx医院项目在市委、市政府、xx区委、区政府及市、区二级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关心下,进展比较顺利。一期工程主体建筑全面竣工,内部装修和设备安装调试进入扫尾阶段,各科室专家技术骨干已到位,预计于20xx年9月开业。

鉴于医院开业前的各项验收审批等准备工作繁多,时间紧、任务重,特恳请xx新区建设管委会并上报区政府协调解决以下事项:

一、请求区政府成立一个专门的工作小组,加强对我院的领导及协调。

二、医院的用水、电、气等基础配套工程的建设处于最后攻关阶段,要求在七月底前实现内外网相连接,确保8月初进入调试运行。

三、医院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工程竣工后涉及验收、检测、检查、审批的程序很多,按程序逐项逐级验收会延误开业时间,请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交叉检查验收,节省时间。

四、医院竞买的位于路西侧、路北侧的20亩宗地,主要用途是建医院员工配套宿舍楼,不对外销售,按合同要求在20xx年5月31日前动工建设。但为了确保医院能早日开诊服务xx人民,医院所有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都投入到医院的筹建工作中,为此,请求对该地块延长一年时间开工建设,免收延期开发费用。

五、xx医院是市、区政府引进的重点医疗卫生产业,属公益事业项目,请求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在收取污水入网建设资金及水、电、汽开口入网费给予减免,日常使用定价上按事业单位性质给予优惠。

六、为配合区政府提出的发展高科技,打造精品片区的战略思想,请求政府对医院门口路以北的两宗地块重新调整规划。医院门口西南角地块可由我院认养,建设为绿地公园,供附近居民休闲健身之用;医院门口东南角地块可由我院购买,用于建设医疗相关的配套设施。

七、作为xx区唯一一家具备三级规模的医疗机构,有责任、有能力承担起本区及全市基本的医疗功能和公共卫生职责,根据我院的软硬件及人才优势,请求批准xx医院在开业时直接列为xx市级医保、合保及办理病人转市外就诊手续的定点医疗机构;定为办理xx区合保病人转其它市级医院就诊及转市外就诊手续的唯一医疗机构;在xx市合保对象报销中,给予xx医院以区级医院标准核定报销比例。

八、由于人才流动渠道不畅,我院新进的部分医护人员在办理执业变更时,原单位或原主管部门不予办理,造成医护人员执业注册变更困难,不仅严重影响医院开院验收等各项工作,也直接影响到这些医护人员为xx人民服务。鉴于其它新办医院的做法,请求采取市卫生局备案认可的方式,解决异地引进的医护人员的执业注册问题。

九、由于历史原因,医院在筹建初期申报诊疗项目时不包括产科,但医院建设中已按三级医院标准建设了产科,包括用房、设施及人员配备。我院有能力、有责任承担起xx区母婴保健工作。为此,恳请xx市卫生局批准我院产科执业许可。

十、为方便群众就医并提供急救绿色通道,请求医院西侧xx大道进入医院急诊大门和路进入门诊大门的中间隔离绿化带打开,保证车辆进出畅通;安装路灯;市内公交线路站牌“”名称更改为“xx医院”;城郊公交xx大道站点位置移至xx医院广场入口处。

十一、根据原投资协议,我院门诊入口道路建设费应由政府承担。我院已垫巨资建设国际广场,请政府兑现承诺,给予追偿。

十二、恳请政府协调我院外进的医护人员的户籍及子女入学问题,以解后顾之忧。

以上请示,望批复。

主题解决推诿责任心得体会总结三

甲方:_______

乙方:_______

甲方_______,于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傍晚驾驶奇瑞qq小型轿车行驶到马跑街处与乙方_______相撞,乙方_______受伤送至_______市中心医院,经检查无大碍,经双方协商,达成协议如下:

一、乙方出院后甲方一次性补偿给乙方损害抚慰金等各项经济补偿共计人民币_______元整,订立本协议之日给付。

二、协议签字后,乙方出现任何事宜与甲方无关,由乙方自行解决。

三、本协议确定的赔偿金额系双方自愿商定,双方承诺,永不反悔,共同遵守履行。

四、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双方签字划押后立即生效。

甲方:_______

乙方:_______

见证人:_______

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主题解决推诿责任心得体会总结四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好处

据报载山东大学社会学系选取在济南举办的两场高校毕业生招聘会,现场发送1500份问卷,对今年高校毕业生供需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证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最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大学生的潜力则成为用人单位关注的重点,个性是人际交往潜力.

我们明白轰动全国的云南大学2.23凶杀案,主犯马加爵,由于与同学产生了一些小矛盾,而走上杀人的道路。这件事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为此,我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要正视和解决不愿交往不懂交往不善交往的问题,塑造自身形象,以用心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人际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我们期望透过对人际交往的特点以及交往的原则的认识与理解,能够从中领悟到交往的一些知识。结合这些特点与原则,找到适宜的方法培养我们的人际交往潜力,促进我们自身的人际关系。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潜力的简介

1.人际交往潜力的含义:社会交往潜力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潜力.包括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和对外界信息的吸收、转化潜力,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潜力.

2.人际交往潜力的种类:

(1)表达理解潜力表达理解潜力意味着一个人是否能够将自己内心的思想表现出来,还要让他人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想法,其次就是理解他人的表达。一个人的表达潜力,也能直接地证明其社会适应的程度。

(2)人际融合潜力证明了一个人是否能够体验到人的可信以及可爱,它和人的个性(如内外向等)有极大的关系,但又不完全由它决定,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意味。

(3)解决问题的潜力当前独生子女的一大弱点是依靠性强,独立性解决问题潜力差,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弊端,因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交往潜力。

三、培养人际交往潜力的重要性

人际交往潜力就是在一个团体、群体内的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潜力,人是社会的人,很难想象,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与其他人的交往,一个人的生活将会怎样?有人存在,务必与人交往。当我们走上社会的时候,我们会与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在与人交往中,你能否得到别人的支持、帮忙,那里就会涉及到自身潜力的问题。我以为,我们在校学习期间,就要培养自己与同学、与教师、与领导、与职工打交道的潜力。与同学交谈,能够论争不同的学术观点,能够谈对社会现象的不同认识,在论辩中提高自己的思辩潜力;与老师交谈,能够交流读书心得,理清不同的思想认识,能够从中受到启迪;与领导交谈,能够充分交流自己对问题的不同见解,也许能够锻炼自己在领导面前不怯场;与职工打交道,你能够了解到他的工作状况和不同的心态。善于与人交际,你会从中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1.人际交往是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

(1)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人人都渴望真诚友爱,大家都力图透过人际交往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但应对新的环境、新的对象和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得一部分学生由此而导致了心理矛盾的加剧。此时,用心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使人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充满信心,持续乐观的人生态度。一般说来,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大都能持续开朗的性格,热情乐观的品质,从而正确认识、对待各种现实问题,化解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构成用心向上的优秀品质,迅速适应大学生活。相反,如果缺乏用心的人际交往,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则容易构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难以化解心理矛盾。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病态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可能构成恶性循环而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2)人际交往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变化

处于青年发展期的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代,在心理、生理和社会化方面逐步走向成熟。但在这个过程中,一旦遇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就容易导致焦虑、紧张、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影响学习和生活。实践证明,友好、和谐、协调的人际交往,有利于大学生对不良情绪和情感的控制和发泄。

(3)人际交往影响大学生的精神生活

大学生情感丰富,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需要进行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讨论理想、人生,诉说喜怒哀乐。人际交往正是实现这一愿望的最好方式。透过人际交往,能够满足大学生对友谊、归属、安全的需要,能够更深刻、更生动地体会到自己在群众中的价值,并产生对群众和他人的亲密感和依恋之情,从而获得充实的、愉快的精神生活,促进身心健康。

2.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

(1)人际交往是交流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量之大,信息价值之高,是前所未有的。人们对拥有各种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要求,随着信息量的扩大,也在不断地增长。透过人际交往,我们能够相互传递、交流信息和成果,使自己丰富经验,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启迪思想。

(2)际交往是个体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

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人际交往,能够帮忙我们提高对自己的认识,以及自己对别人的认识。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彼此从对方的言谈举止中认识了对方。同时,又从对方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中认识了自己。交往面越宽,交往越深,对对方的认识越完整,对自己的认识也就越深刻。只有对他人的认识全面,对自己认识深刻,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同情、关怀和帮忙,自我完善才可能实现。

(3)人际交往是一个群众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际交往是协调一个群众关系、构成群众合力的纽带。而一个良好的群众,能促进青年学生优良个性品质的构成。如正义感、同情心、乐观向上等都是在民主、和睦、友爱的人际关系中成长起来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够增进学生群众的凝聚力,成为群众中最重要的教育力量。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动。良好的人际交往潜力是用心向上的,反之,不利于个体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3.大学生社交潜力普遍偏弱

在近日各高校举行的校园招聘会上,一些企业负责人表示,员工的交际与沟通潜力越来越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主要动力,因而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更看重求职者的情商。应对用人单位开出的招聘条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感受到了人际交往潜力的重要性。

日前一项针对大学生职业适应潜力的调查显示,有41.98%的学生认为人际交往潜力的训练是找工作时对自己个性有帮忙的教育资料,大大超过了专业潜力训练(14.9%)、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训练(17.5%)和心理素质教育(17.5%)等其他知识潜力。而在回答透过择业你感到自己个性欠缺的素质是什么时,选取人际交往潜力的比例最高达34.8%,同样排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潜力(28.8%)、操作技能(25.9%)、基础知识(4.6%)等之前,位列首位。

对自己负责的这个调查,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任贾晓波教授认为,调查结果证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意识到,人际交往潜力的欠缺已经成为求职路上的拦路虎。据贾教授介绍,良好的社交心理素质与人际交往技巧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在社会化过程中不断地理解系统训练才能习得。而目前,人际交往潜力的培养恰恰是教育教学资料中的薄弱环节。

贾教授认为,多年来,学生长期在高考指挥棒下,过分注重追求成绩而忽视了人际交往潜力等其他素质的培养。进入高校后,学校也很少有专门的系统课程培训。所以导致很多大学生智商很高,情商却很低,往往处理不好如何与其他人相处、沟通、交流。而这些正是时下企业招聘时最为看重的潜力素质,因此,给大学生补上这节课已经刻不容缓。

为了了解中国在校大学生的交往潜力,我们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其资料见附录。

统计结果:其中有15.5%的总分低于70分,有32.6%的总分在70-90分之间,有41.3%的总分在91-120分之间,还有10.6%的总分大于120分.

我们对于以上所得出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中国在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潜力属于中等偏下水平,同时能够看出一般人在新环境中比较拘束,适应较慢.在异性和非同龄人面前会有所紧张,不够大胆,不主动交往,甚至有少数同学有自闭心理.人际交往潜力和方法的欠缺是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因之一。不少大学生缺乏交往的经验,尤其是成功的经验。他们想关心人,但不知从何做起,想赞美人,可怎样也开不了口或词不达意,交友的愿望强烈,然而总感到没有机会。交往中想表现自己却不能如愿,内心想表示温柔,言语却是硬邦邦的,这些状况阻碍了他们和他人交往的顺利进行。但绝大多数人都明白社交潜力的重要性,想有所提高.

主题解决推诿责任心得体会总结五

随着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有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很多地方仍然存在着民办园太贵上不起、公办园“拥挤”不易进的现象。同时,很多城市因为历史遗留问题,有很多集体或者街道办园,这部分幼儿园既非完全意义上的公办园,又非民办园,身份不清晰,不仅师编制难以解决,体制性的障碍也妨碍其教育质量的提升。

本案提出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是指幼儿园的创办主体属于民办,但收费相对低廉,具有公益性、普惠性的幼儿园。在目前难以实现学前免费教育的背景下,明晰普惠性民办园身份,一是可以在硬件上要求其达到办园基本标准,提升整个地区的学前教育水平,并为普通群众提供更多的入园机会,缓解“入园难”;二是可以在收费上实行政府定价或接受政府指导价,缓解“入园贵”;三是可以在教师编制及培训等方面给予其公办园的同等待遇,提升其办园水平。

在这方面,成都市已经探索出创新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机制的路子。到目前为止,成都公益性幼儿园学位覆盖率已经超过60%,对就近、方便入园感到满意的市民达80%以上。成都市的主要做法是:一是限价收费。明确规定中心城区公益性幼儿园保教费标准为600元/生·月,其他区(市)县由当地在不高于中心城区收费标准的前提下研究确定。二是建立“以县为主”财政补助机制。一、二、三圈层(含青白江区)分别补助20xx元/年·生、800元/年·生、600元/年·生,市级补助比例分别为30%、30%、70%。区(市)县对公益性幼儿园教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缴纳部分给予40%的补贴。三是建立倾斜扶持的奖补机制。市财政对三圈层县(市)、青白江区自筹资金完成新建(改、扩建)的农村公益性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分别给予每所70万元、50万元的补助。四是按照“专业领办,环境安全,配置达标,管理规范”的要求,建立起了市、县、乡三级办园标准。制定下发《成都市公益性幼儿园管理暂行办法》(成教发〔〕8号),从申报、认定、招生、收费、办园、退出、监管等方面,规范了公益性幼儿园管理行为,初步构建起了公益性幼儿园准入与退出机制。

建议教育部推广成都经验,进一步推进公益性民办幼儿园建设的步伐。建议如下:

一、推动各地进一步明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身份。加快梳理公办园、民办园与普惠性民办园,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明确其公益性质,给予其与公办园的同等待遇,扫除普惠性民办园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二、出台鼓励性政策,支持社会公益组织、慈善机构和个人创办符合标准的幼儿园。并且通过免费提供场地、提供专项经费、补助建园费用、补贴生均经费、提供专业师资等办法,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力度。

三、建议设立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专项经费。在新增教育经费中设立专项经费或基金,一方面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让一大批高收费的民办幼儿园转型为普惠性民办园,满足普通市民的上学需求,另一方面用于改善普惠性民办的办园条件,提升部分普惠性民办园的办园水平。

建议办理部门:教育部

主题解决推诿责任心得体会总结六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司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管意识形态原则,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主动权,明确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根据中央和上级党委有关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结合xx公司实际,制定2020年度意识形态工作要点。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不折不扣地把意识形态工作的任务要求落到实处。

1.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把握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企业中心工作办公文库原创发布中的主导地位。

2.坚持党性和群众性相统一。坚持以职工群众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意识形态工作同日常工作、群众工作结合起来。

3.坚持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结合。遵循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结合“两学一做”和“不忘、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常态化制度化,推进意识形态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创新。

(一)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要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每年至少安排一次专题学习,将中央和上级党组织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作为公司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将意识形态工作与业务工作、党建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重要内容之一,纳入公司党委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重要内容,纳入下属党组织负责人党建工作述职的重要内容,纳入执行党的纪律尤其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监督检查范围。

(二)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时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三)强化意识形态阵地管理。

要积极发挥国有企业宣传优势,整合现有宣传手段,加强宣传阵地管理。充分利用企业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形象宣传片、会议横幅、活动展板、led电子宣传屏、宣传海报等宣传阵地,积极开展社会主义主流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建立意识形态宣传管理制度,规范企业信息发布,制定《企业宣传工作规范》,强化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实行信息宣传逐级上报审核制度,确保宣传阵地管理有序,弘扬企业正能量,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四)加强正面思想舆论引导。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开展好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重大主题宣传。积极对外宣传企业在提升经营管理质效、解决百姓难题、服务职工群众、敬业奉献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和典型人物,弘扬正能量,引领新风尚。

(五)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

加强公司意识形态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切实配齐配强宣传工作力量,增强抓意识形态工作的力量,提升宣传队伍“四力”,注重从业务骨干和基层一线中发现和培养具有宣传意识和宣传方法的干部人才。加强对公司及下属单位意识形态工作文章系微信公众号原创发布,侵权必究。的指导检查,加强对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工作的教育,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政治鉴别力。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学习教育活动加强对公司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工作的教育培训。

(六)开展定期研判、通报意识形态领域情况。

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情况日常监控,安排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并反馈重要舆情信息;对重大事件、重要情况中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有针对性进行引导,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汇报材料、早安排、早处理;对重要时间节点、法定节假日、传统节日、重大节庆活动需注意问题,进行前瞻性专题分析判断。公司党委每年至少进行2次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及时向上级党组织报告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情况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定期在党内通报意识形态领域情况,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方向。

主题解决推诿责任心得体会总结七

意识形态是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它体现特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根本利益,是一个政权执政合法性的来源。苏东剧变后,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敌对势力从未停止过在意识形态领域尝试对我国进行颠覆,意识形态阵地的丢失意味着发生动乱甚至丧失政权。因此,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核心任务,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在任何时侯、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松懈。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逐渐成熟和完善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原则有两条: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坚持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二是在文化领域贯彻社会主义民主原则,贯彻“双百方针”,用民主的方式解决思想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提出了“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的政策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全国知识分子会议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判定等。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理论与政策并没有很好落实。同时意识形态的地位和作用被无节制拔高和夸大,对马克思主义的随意肢解和意识形态的严重僵化。就文化和意识形态运行看,主要采用“大鸣、大放、大字、大辩论”的群众运动和政治批判的方式。就知识分子政策看,也出现了严重偏差,特别是“文革”十年,对知识分子从政治批判发展到剥夺他们从事脑力劳动各项工作的权利,使知识分子从整体上由“改造对象”沦为“专政对象”。可以说,当时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并没有体现真正意义上先进文化的内涵,相反,文化理论准备不足和过度动员铸成了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深度混乱,带来的灾难是空前的,教训是沉重的。

1978年之后,面对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邓小平同志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发展目标。抓经济、保稳定,在指导思想上坚持高度统一,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团结人民群众,重视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成为这个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着力点。改革开放初邓小平就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此后,党中央又相继提出“三个面向”、“四有新人”和“四项基本原则”等基本原则与策略,在最广大民众中形成了巨大的精神感召力。而且,邓小平很重视知识分子在文化和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早在1977年他就提出:“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并不时告诫思想文化战线上的同志说:“作为灵魂工程师,应当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旗帜,用自己的文章、作品、教学、讲演、表演,教育和引导人民正确地对待历史,认识现实,坚信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鼓舞人民奋发努力,积极向上,……为伟大壮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英勇奋斗。”尽管如此,1980年代后期中共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工作还是有所失误,主要是对广大民众,特别是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忽视”,导致出现一定程度上意识形态领域的被动局面。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现,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也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逐渐完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江泽民同志指出:“如果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势必导致人心大乱、天下大乱,给党和国家带来灾难。”二是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我们党不断提高解读现实问题的理论创新能力,在改革开放中起到了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三是坚持对外开放的同时,防范和平演变。胡锦涛同志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希望起到引领社会思潮、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多次联系宣传思想领域、国家安全领域的重大问题,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至关重要性,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这一思想对正处于意识形态活跃期、社会矛盾复杂期的当前社会,如何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绝对领导,每个公民该如何自觉坚守意识形态阵地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当前社会环境对意识形态工作的不利影响

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只有找出症结,改正错误,发扬优点,才能在意识形态交锋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作为主导意识形态有被弱化的趋势

意识形态的核心是信仰,理想信念是坚守精神家园的力量源泉。当前,国人的理想信念意识有淡化的趋势,能够准确讲出理想信念是什么的人越来越少,或是将理想信念等同于宗教信仰、人品修养或道德底线,认为干好工作,当个好人,就算有理想信念了。这种观念不能说不对,但理想信念不仅是这样,它是马克思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目前,党员干部队伍中也有理想信念产生偏差的群体,参教信教、求神拜佛等行为,就是思想上缺乏信念支撑的表现。

党员干部对理想信念热情减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外来文化的冲击,不良风气的影响,思想防线的松懈,经济利益的腐蚀,理想与现实的反差等等。最根本的是在信仰方面发生了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日益泛滥,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被淡化。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不信马列信鬼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一些党员干部法治意识、纪律观念淡薄;一些地方和部门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屡禁不止曰;部分党员干部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有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发生的腐败案件影响恶劣,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3]

(二)西方国家和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图谋

要颠覆一个政权,敌对势力往往会将意识形态作为突破口,从搞乱人的思想入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因经济科技优势,其文化在比较中处于强势地位。而且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历来就“是美国维持其霸权地位所必须实施的战略”。[4]苏东剧变原因错综复杂,但西方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当前社会,西方国家以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在世界政治话语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像对付苏联一样不断对我国进行思想渗透,极力宣扬其价值观念。无论是遏制政策,还是接触政策,目的都是促使中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根本改变。这种“文化帝国主义”必然影响中国主导意识形态与价值体系的良性运行,因为“运用政治和经济的权力,宣扬并普及外来文化的种种价值和习惯,牺牲的却是本土文化”。[5]

在具体操作层面,他们极力宣扬“淡化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人权高于主权”,宣传所谓的普世价值,标榜资本主义的民主与自由。美国的富布莱特计划,以文化交流为契机,处处对其他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大量国外产品、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进入中国,出国留学、旅游、经商的人越来越多,外来文化和价值观念对国人,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形成巨大冲击,忽视政治、追求财富、追逐自由成为当下的热潮。

(三)网络舆论对意识形态领导权、话语权的挑战

中国的互联网兴起不过十几年时间,但是发展迅速,目前已经是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网络的交互性和便捷性让很多想利用和影响社会舆论的人看上了这块阵地。我们打开网站、登上微博、微信和论坛,经常能看到一些说得头头是道,细想却经不起推敲的言论,比如一些微博大v点赞并不断转发的宣传普世价值、丑化和污蔑现有体制的段子,还有一些道听途说、人云亦云的谣言。阿尔温·托夫勒说过:“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的人手里,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达到暴力和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6]信息可以跨越国界流动,网络成为超越国家界限和意识形态阵地的“超国家领域”,重视网络阵地的话语权和领导权,意义等同于守卫国门。有资料显示,目前国际互联网上的信息90%以上是英文信息,其中80%以上由美国提供,中国的网站仅占世界独立域名网站总数的0.07%,网络信息输出量仅占全球互联网信息总流量的0.05%,而美国输出、输入流量两项指标均超过85%。由于这种巨大的“数字鸿沟”,西方发达国家控制着意识形态的话语霸权,凭借信息技术和网络优势将其意识形态、价值理念强加于人,使受众不可抗拒地对西方文化产生亲近感、信任感,从而实现其“和平演变”的目标。网络上巨大的信息流使任何监管措施都难以保证言论的绝对和谐,根据传播学定律,听到正面消息时,只有不到一半的人相信,相信的人也只会向周围的三到五个人传播;听到负面消息时,超过七成的人会立刻相信并向周围的八到十二个人传播。这些因素的叠加,造成了正面消息不出门,负面消息传千里的网络舆论现状。

(四)社会价值观面临着各种思潮的冲击

社会价值观即人们对好坏、善恶、得失、美丑等的评价标准、观点态度和行为选择。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决定着人们的思想取向和行为选择。现阶段的中国,社会价值观错综复杂,总体上是积极的、进步的,但也在一些社会群体中甚至出现了是非不分、美丑不辨的严重社会现象。[3]

1.不良风气的影响: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同时,一些不良风气,如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开始蔓延,匪夷所思的社会现象层出不穷。比如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中国本已传承千年,但自从彭宇案后,孩子出事不敢救、老人摔倒不敢扶,由于害怕出手相救后可能面临的讹诈,在需要助人的时候袖手旁观、步步退却。

2.消费主义、金钱至上观念的蔓延:崇尚节俭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在也受到了冲击,许多人把高消费看做人生的追求,把拥有巨额金钱看做快乐的前提。渴望发家致富没有错,但如果不靠诚实劳动和自身努力,而是不择手段、巧取豪夺,就与党和国家倡导的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取向相去甚远。还有一些人,富裕之后修建庙宇、烧香拜佛,大行封建迷信之风,与无神论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背道而驰。

3.文化糟粕的泛滥:基于经济学中劣币驱逐良币的理论,很多文化创作单位仅以盈利为目的,文化产品完全被商品化,致使低俗文化泛滥,一批格调不高、不审美反审丑的娱乐节目占据了黄金时间,一些学者著书立说只为博眼球、捞资本、争名利,甚至依附于外来资本和政治势力,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祸根。

三、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和建议

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出现的具体问题。

(一)在意识形态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8·19讲话中着重强调,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中国和世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所有能保持长期稳定的国家,指导思想都是一元化的。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民主社会主义路线”搞

意识形态多元化,结果民心乱了、国家亡了。前车可鉴,我们在意识形态上必须站稳政治立场。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源于历史、基于实践,是中国人民的选择,是经过几十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证明的。

意识形态工作最大的问题之一在于将马克思主义高置神坛之上。党的理论创新生机勃勃,但大众化、普及化和国际化程度相对较弱,往往只体现在文件中、报告上、还有领导讲话里。语言深奥晦涩,别说群众不爱听,党员干部听起来都费神。意识形态工作要“入耳、入脑、入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将服务群众与引导群众相结合,把满足需求与提高素养相结合,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典型和动人事迹。在对外宣传上,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对负面舆论和不同声音不能装作看不见、听不到,要积极为群众解疑释惑、澄清误区,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多样化的社会思潮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对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整合作用。[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十八大报告中首次以三个倡导概括核心价值观。2014年2月12日,《人民日报》刊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发表了《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社论,将核心价值观比作“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过去,在世界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竞争中,中国处于防御态势,面对各种错误思潮仅仅是批判,甚至因怕扩大影响而回避谈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都涉及到,可以各取所需,照顾到各个社会层面的人不同的精神需求。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和正能量,核心价值观承载的就是正能量,只要广泛传扬,一定会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使他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中,坚定立场、明确方向,坚持正确的道路。

(三)注重网络和社会舆论的引导,营造和谐文化

网络和社会舆论管理上,重要的是疏而不是堵,古代就有“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说法,现在这种媒体泛滥、信息爆炸的时代,平面媒体、网络媒体,中国媒体、境外媒体,都在想方设法地挖新闻、夺眼球,一旦找到负面消息,爆料都怕来不及,怎么会帮着隐瞒。我们只能对舆论进行合理的引导,引导舆论的关键在于信息公开,绝不能因为真实消息是负面的,怕造成不良影响而隐瞒。如果藏着掖着,让人任意揣测的话,以媒体丰富的想象力,可能会演化出比事情真相负面无数倍的不实消息。

以主流意识形态引导舆论,还要提高效率。宣传部门要把宣传和管理的方向向网络延伸,推动党报党刊、新闻媒体、电视台等发展传统业务的同时,加快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转型升级;和网络平台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他们进行网络舆论监督和不实信息的删除、屏蔽;在原则性问题上,主流媒体要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对网络上、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对突发事件加强引导。通过政府网站和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及时准确地发布信息,抢占网络舆论的先机。

(四)党员干部要重视理论学习,加强意识形态能力建设

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的重点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解决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并给人民群众一个令人信服的解答。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多学习理论,多看经典著作,增强理论素养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底气。有一种说法是现在的领导干部理论水平不如过去,是学习机会少吗?应该不是,现在的党员干部有更多培训和学习的机会。是学习内容少吗?应该也不是,书店里有各种理论书籍,各级党校、干部学院的培训课程不断更新。还是思想上不重视,过去很多老党员、老领导把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看十几遍甚至几十遍,所以他们党性强、讲政治,理论水平高。今天的党员干部要继承老一辈的精神,学习中国特色,培养世界眼光,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坚决抵制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的同时,也要积极吸收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的幸福安康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发展。科学分析目前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问题、机遇与挑战,有助于增强意识形态安全的防御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群众认同度,这对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意义重大,丝毫不可懈怠。

主题解决推诿责任心得体会总结八

提案人:

长期以来,我国的司法执行工作步履维艰,执行难的问题不仅成为法院工作的痼疾,而且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将执行难概括为“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难求、应执行财产难动、特殊主体难碰”五种情形,五种情形如同五座大山,难以逾越,处处给我国的法院执行工作带来困扰。究其原因,主要是被执行人规避法律、逃避执行所致。有人说审判工作是法院的灵魂,而执行工作则是法院的尊荣,毋庸讳言,司法执行的难题亟待解决,否则将严重影响我国司法权威与社会和谐。因此,能否解决好执行难的问题,关乎百姓对人民法院工作的信任度,更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否。要有效解决执行难问题,关键从开展反规避执行工作入手。

一、在基层法院,被执行人规避执行现象存在的原因

(一)人们法律意识淡薄、法律观念落后。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导致法律意识淡薄、法律观念落后,加上封建观念、村规民俗的制约,人们通常认为关系、人情才是人际交往最重要的东西。被执行人犯了“官司”,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履行自身义务,而是千方百计寻觅亲朋好友,挖空心思试图找关系、搞歪门斜道干预司法执行。

(二)社会诚信缺失。社会缺失诚信,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既影响社会和谐和经济的发展,也影响法治建设的进程。诚实信用、守法经营的价值观念已日渐淡薄,拖债、逃债、赖债在一些人眼中已不是可耻的事,反而被视为“本事”,一些债务人利用各种形式逃避债务的清偿,逃避法院的执行。

(三)立、审、执之间相互衔接不到位。执行作为法院审判的后续环节,受立案、审判的影响极大,如果前面工作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不力,就会使当事人有机会转移财产,给后续的执行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目前,立、审、执衔接不到位主要表现是立案庭、审判庭不能正确引导当事人启动诉前保全和诉讼保全程序,过分注重调解率而忽视了执行阶段的工作,给败诉一方当事人在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前隐藏、转移财产的时机。

(四)强制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缺位。《强制执行法》从《民事诉讼法》中剥离单独立法已经呼唤了10多年,但迟迟未出台,立法严重滞后于现实,虽然现行民事诉讼法增加了执行比重,最高人民法院也出台了一些相关的司法解释。但这些难以解决当前执行工作中日益纷繁复杂的状况,无法满足当下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无法可依,导致对被执行规避执行的打击力度不大,执行威慑力不强,显然无法有效解决规避执行和反规避执行问题。

二、反规避执行、解决执行难的对策

(一)加强司法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人们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加强对司法执行的调研工作,集中收集被执行人规避执行以及人民法院反规避执行的典型案例,通过法院宣传栏、公告栏,法院官方网络平台,地方论坛、报纸等媒介,多管齐下地进行系列宣传报道,使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反规避执行的复杂性、艰巨性、重要性,疑聚共识,形成声势,为反规避执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他们认识到对协助法院执行工作方面的义务,明确拒不协助执行的所需承担的法律后果,达成共识,为今后通力合作夯实基础。

(二)加强法院内部立、审、执之间相互衔接,完善执行联动机制。在法院内部,强化内部立审执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搞好工作衔接,用足用够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等法律措施,从体制机制上反制规避行为。在立案审查中,告知当事人诉前保全和先予执行的权利。在案件审理期间,充分考虑以后的执行工作,发现被告有隐匿、转移财产苗头,及时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掌握执行工作的主动权,彻底遏制被执行人赖债的违法行为;在外部,一方面,法院应与公安、银行、税务、工商管理、土地管理、房产管理、车辆管理等部门进行联动,实现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全面地查询到被执行人的财产信息,节省执行成本、缩短执行周期、提高执行效率;另一方面,与新闻媒体建立互动平台,建立债务人黑名单、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将欠债不还的老赖在新闻媒体、网上曝光,限期清偿债务,使老赖们无所遁形。这些举措无疑将使得本院从过去消极、被动、单一的协助执行机制转变为积极、主动、多元的执行联动机制,大大提高了执行工作效率,对规避执行的债务人形成有效制约。

(三)出台强制执行法,完善反制规避执行的立法,加大对规避执行行为的惩处力度。首先,从执行难的现实出发,深入分析执行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新情况,尽快出台《强制执行法》,进一步将执行程序、执行措施、被执行人义务、协助执行人范围、责任等具体化,真正将“原则”转化为“细则”,使执行工作切实做到有法可依,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问题;其次,在刑法上,加大对假诉讼、假析产等恶意逃债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再让“拒执罪”成为摆设,在执行中查明被执行人有拒不履行法院判决、裁定的情形并已涉嫌犯罪的,坚决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立案查处,坚决予以从重从快打击,决不姑息。同时建议进一步扩大构成拒执罪的犯罪情形,对规避执行者予以严厉打击。

(四)完善司法救济体系,解决法院执行的后顾之忧。 执行案件过程中,有些案件穷尽了所有执行措施而被执行人确实查无可供执行的财产,几乎每个法院都会遇到,而在这些案件的申请执行人中,有的严重伤残,有的体弱多病,有的生活没有来源等,都属于弱势群体,他们因无法拿到执行款来到法院上访,甚至集体闹事,致法院于尴尬的境地。对于这类案件应纳入财政或社会适当救济范畴,可以避免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也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司法氛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