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诗词云祭奠心得体会如何写 清明云祭祀感悟(7篇)

  • 上传日期:2022-12-28 06:20:20 |
  • ZTFB |
  • 14页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清明诗词云祭奠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日暖风清,翠柏凝春,又逢一年清明时,我们即将迎来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扫墓节,素有禁火(寒食)、扫墓、插柳、踏青、放风筝等习俗,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清明节是一个缅怀亲人,慎终追远的日子。从20xx年起,我国将清明节定为法定假日,从法律和制度层面支持了民间祭祀祖先的道德文化传统,既是对民俗的复归,也是对传统孝道中美好元素的致敬。所以说,清明节也是中国人的孝道节、感恩节。感恩从狭义上说,就是感谢父母,从广义上就是感谢所有有恩于己的人,乃至江山社稷。感恩是孝的体现,孝是感恩的前提,不孝便不知感恩,不知感恩便是不孝。百善孝为先,孝德是中华传统道德的根基,清明文化对传承大孝大爱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倡导文明缅怀、感恩思源的社会新风。值此清明节到来之际,我们向全校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一、网上感恩行,怀故循新径

年复一年清明祭,岁岁花开一忆君。先前清明祭祀,有上坟烧纸、烧冥物、燃放鞭炮等风俗,但这种方式既污染环境,又容易引发火灾,隐患很多。为此,我们提倡摈弃陈规陋习,推行绿色祭祀,使传统的清明习俗在植入“低碳”元素后,释放出更文明、更可亲的气息。

请同学们登陆我们为清明节公祭开设的专题网站,为那些在生命长河中曾经感动过我们,温暖过我们的逝者们点亮烛光,献一束花,留一段话……让逝者的精神融入永恒,让每一个生命的故事永远流传。

二、清明祭故人,纸鸢寄相思

放风筝也是清明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节来临之际,学习之余,让我们也走出宿舍,伴着宜人的春色,感受纸鸢飞舞的热闹景象。本周五上午10点,我们在学校齐鲁广场举办“遥寄相思”风筝放飞活动,让风筝遥寄我们对亲友的祝福与思念。欢迎大家到时参加。

三、诗歌诵清明,孝义显行间

梨花风起正清明,每逢佳节倍思亲。逝者已矣,我们只能感恩追思。可是对于现在还和我们在一起的亲人,对父母,对师长,他们含辛茹苦,用纯洁无私的爱呵护我们成长,用渊博无私的教诲扶植我们成材。作为子女,作为晚辈,我们应该行孝及时,孝在当下。古圣先贤孝为宗,万善之门孝为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中的一词一句也教导我们,孝心是人的初心,孝是人性,孝是美德,孝是根本。

尽孝,须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开始。同学们,让我们给父母师长打个电话,送上真挚的问候;给他们一个拥抱,献上深情的祝福;为他们做顿饭,表达心中的感恩……

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句最想对父母,对师长倾诉的话,为此,我们举办“孝在当下”诗歌接力活动,请每位同学把深藏在心底,想对父母师长说的那句话,写下来,说出来吧!你一句,我一句,就能汇成一首美妙的感恩诗篇。我们一起用心声,来感谢亲爱的父母,尊敬的师长!(有兴趣参与诗歌接力活动的同学,请咨询各自学院学生分会。)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吧,感恩追思,孝在当下,莫等“子欲养而亲不待”。让我们继承孝德传统,争扬孝德之风,让孝行天下、德泽万代!

倡议人: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最新清明诗词云祭奠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四月,依旧携一丝清冷。风起,柳絮飞扬,如曼妙飞舞的梦蝶,在点点金色的光晕里打着旋,轻盈落下,飘落于眉间,漂浮于掌心。茫然间,有些许伤感,也有些许平静。

春雨过后,清明节如期而至。儿时清明,是门口插着的柳条;少时清明,是“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篇;此时清明,是魂牵梦萦的思念。

清明是淡淡的离愁。艾草的清香、雏菊的典雅,在纸钱的飞舞中,一点点过滤着记忆的忧伤;回放一幕幕曾经的别离,汇集着一滴滴思念的泪水,一次次触碰着心底的疼痛。

肃穆的陵园、青青的田野,开满鲜花的山坡,到处能听到噼啪作响的鞭炮声,那是人们在祭扫先祖、父母及亲人的墓园。他们或摆上鲜花、或摆上水果、或烧上金银财帛、或在供桌前放上几杯水酒,点上香烟,燃上柱香,以寄托对长辈、对亲人的思念和哀思。

持一颗虔诚的心,向长眠的先人,顶礼膜拜。揪一抔黄土,覆一层哀思;栽一丛新枝,植一腔缅怀。滴滴泪珠向青冢,点点旧事萦脑海。过往中,断断续续的零碎花絮,在这个特殊的时节,突兀珍贵,伤心处,竟可以痛彻到直抵心扉。不舍,哀怨,惆怅,各种情结纷至沓来,缤纷升腾的冥纸烟火。

清明是一幅心摇神动的淡墨画。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像绢丝一样,又轻又细,听不见淅淅沥沥的响声,感不到大雨的淋漓,只觉得是一种湿漉漉的烟雾,没有形状,也不出响声,轻柔地滋润着大地。狭长窄小的青石板巷子,斑驳又安静的木楼,看雨水把瓦沿迷蒙成一片,把石板濡湿,把人影淹没。白墙黛瓦,雕花窗格,窗外有竹子,不约人也可,带一个棋局,绵绵细雨,慢慢。透过窗格,看雨水滴在竹叶上,手边的棋局倒像一场美好的演出,在手边水袖轻舞,唱腔悠扬。弯弯的桥,倒映在河面上,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朦胧的烟雨里,每一个瞬间都可以生长出一段前世今生的故事。

一场杏花雨过后,碧空如洗,阳光灿烂。大地一片清朗明媚。

清明是浓浓的芳香。轻轻推开窗,沁人心脾的芳香扑鼻而来。桃花杏花已经飘落,梨花却正当时,花落芬芳满地,花开香溢家园。花开如雪,蜂蝶翩翩起舞,这是盛世的美景,花香醉人,鸟儿鸣唱枝头,这是生命的歌唱。花落的枝头,已长出幼小的果实,这种小小的嫩嫩的果实,其迷人之处一点也不逊色于花朵,这是希望的馨香,是收获的甜蜜。“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纵然花落有期,还有迟来的美景,那正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清明是甜甜的梦。一缕夜风,迷离吹风者点点心事。皎洁的月光装饰了春天的夜空,也装饰了大地。夜空像无边无际透明的大海,安静、广阔、而又神秘。田野、村庄、树木,在幽静的睡眠里,披着银色的薄纱。山,隐隐约约,像云,又像海上的岛屿,仿佛为了召唤夜航的船只,不时地闪亮起一点两点嫣红的火光。水流纵横,桥梁密布,贴水成街,农家枕河而眠。

熙春四月,闻花香,迷古道,醉清明。

最新清明诗词云祭奠心得体会如何写三

清明节到了,我跟妈妈都会到外婆的坟前给外婆扫墓。

当我踏上那个不知名的小山头,看着蓝天中飘过的几朵悠悠白云,感受着那拂过山头上青葱的小草的微风,我知道我的外婆在这里一定会开心。

外婆在我六岁的时候就死了,是四老之中最早走的一位,也是最疼我的一位。外婆的死让我第一次懵懂的走近了死亡,也知道了葬礼是怎么样的。老老的房子里,挂着一帘帘白白的帐子,到处都是哭声,熟悉的、陌生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而外婆却安详地躺在棺材里。于是,我莫名地就放声大哭起来。不是因外婆的逝去而哭,因为我并不知道外婆再也不会起来了。我躲在母亲的身后,瞅着躺在棺材里的外婆,哭闹了很久,很久。

死亡,总能让人缅怀与逝者相处的点点滴滴。

记得小时候,外婆总爱背着我到处走,走出那不大的小村,又走回来。沿路上,她不断跟人们打着招呼,还不忘捎上一句:“这是我孙子。”随即,便咧嘴笑了,满脸的皱纹也就更多更深了。

晚上,在那间只点着一根发出微弱黄光的的蜡烛的小屋里,我蜷在外婆的胳膊底下,感受着那温暖的体温。一床被子下,我听着外婆讲那遥远的故事。我很喜欢听外婆讲故事,虽然那时的我并不清楚外婆讲了什么,但那亲切的带着浓重方音的话语跟那缓缓的语速,总能令我安然入睡。

小时候,我总不喜欢吃饭。于是外婆就对我说:“吃完饭,佛祖会保佑你的,会给你一块糖吃。”我信以为真,麻利地吃完饭后,真的在饭桌上发现了一块糖。那时的我,单纯地以为佛祖是一个大好人,而且外婆跟他很要好。她还说佛祖会关心每个人。她自己就常常慷慨地施舍给走过这个小村、这间屋子前的乞丐,尽管会屡屡招来父母的数落与不满。

外婆死前,摔了一跤,随后又马上爬起来。家里的人都以为没事,我也以为没事。于是,我像往常一样乖乖吃完外婆煮的饭,像往常一样得到了一块糖,也像往常一样兴高采烈地出去玩。当下午我回到家中,看见外婆安详地躺在那张她常坐的躺椅上,手中还拿着那个伴随她多年的扇子,我冲上前去,摇着她的手,以为她能像往常一样醒来,再陪我玩。但是,无论我怎么去摇外婆那只发冷的手,也摇不醒她。于是我放声大哭,哭声引来了父母亲,也引来了外婆的死讯。

每到清明节,当我登上那个不知名的小山,看着蓝天,享受着微风,我总觉得外婆就坐在我身边,静静地看着我,直到永远……

清明节啊,清明节,总是让我们这么的思念亲人!

最新清明诗词云祭奠心得体会如何写四

古代的时候,人们就认为,清明节即起始于节气。汉代刘安所著《淮南子》称:“春分后加十五日指乙则清明风至。”这清明风至之时正值阳春三月,故有“三月节”之称。后来,《岁时百问》一书曾做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显而易见,清明节是因它所处的时令,在光照、气温、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后来,皇帝为了纪念忠臣介子,把这天叫做寒食节(也就是今天的清明节).久而久之,清明节就成为了拜祭祖先的日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清明节我家也不例外,扫墓和拜祭祖先是今天很重要的任务,一大早,在外公外婆的号召下,我们向县城的东南方向进发,我骑着自行车,飞快的到达目的地,锁好车后,我们开始上山,大概由于刚下过雨,再加上山路是土铺成的,所以格外湿滑,十分难走,一路上我的运动鞋可遭殃了,被搞的"全身上下"都是泥土,但是,山上的景色还是不错的,放眼望去,可以看到连绵起伏的群山,还可以听到潺潺的流水声和清脆的鸟叫声......经过了一段艰难的路途,我们来到了外公家的祖墓前,只见墓前有杂草丛生,不是去年刚刚清理过了吗?此时,我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句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的生命力那么强,仅一年的工夫就把整个大墓都遮蔽起来了,看来割草的任务很艰巨,于是我拿出优秀范文版权所有镰刀去割草.我拿起镰刀,就往野草用力的砍去,可是野草不但没有被砍掉,反而我的手还被割出血来.爸爸看到这情景急忙过来教我割草,爸爸对我说:"割草先得把草搂紧,然后用力把草往下压,然后再用镰刀用力割,这样才能把草割掉.于是,我按照爸爸教的方法去做,果然许多草都被我割掉了.在我和爸爸等人的努力下,终于把草割光了.我还帮助妈妈扫地,我们打扫了地,恭恭敬敬的摆上鲜花,然后打道回府.

今天清明节,虽然很累,但我很高兴,学到了知识,用自己的劳动,表达了对祖先的怀念和尊敬,我想一定是很有意义的.大家想必也去扫墓了吧?不妨把你们的扫墓过程也告诉我吧!

又一个清明节,又一个缅怀先烈的日子。我们来到了沈兆云烈士的墓前,祭奠长眠在这里的先烈的英灵。

站在烈士墓前,我们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革命先烈们有的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为了彻底埋葬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前赴后继,英勇作战,抛头颅、洒热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设时期,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出青春和热血。

先烈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是你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着殊死拼搏。你们倒下了,但成千上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站起来了,他们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去继承你们未竟的事业;先烈们,是你们把对国家、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作战斗中同敌人拼杀的精神力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以摧枯拉朽之势,宣布了蒋家王朝的灭亡,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先烈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时刻,又是你们抛去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 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宝贵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祖国大地。

面对你们,我们怎么能不肃然起敬?你们的辉煌业绩,将彪炳史册、万古流芳!你们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我们敬慕你们,无私奉献的英雄!正是因为有了你们这些无数的革命先烈,有了你们的崇高,有了你们的无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战争的年代照就了烈士们的勇敢与坚强,和平美好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学知识、长才能、成栋梁的机会。我们有信心,因为我们有榜样!同学们,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我们应该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懂得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要爱自己,更要爱祖国,我们要发奋学习,为她增光,为她添彩!

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志,为家乡的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共创美好明天!

先烈们永垂不朽!

最新清明诗词云祭奠心得体会如何写五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本周我们即将迎来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今年的清明节也是新假期制度实行后的第一个传统节日。

清明既是节日也是节气之一,这是唯一一个与二十四节气重合的节日。每年4月5日前后,我国黄河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10℃以上。这时我们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草木萌茂,改变冬季寒冷枯黄的景象。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清明节祭扫的起源,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土葬,由于土葬后的水土流失,因此每年定在清明节时祭扫祖先的墓地。同时结合清明节时的气候特点又可以进行踏青活动,放风筝等等,可以说是一个既肃穆又轻松的'节日。

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清明节这类产生于农耕文化下的传统节日逐渐失去了产生时的文化背景,在现在的年轻人眼中可能只是一种形式而已。

其实,清明节在古时有众多的传说和活动。比如古时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相传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节寒食节合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代后才移到清明。清明节时的活动也有扫墓、踏青、荡秋千、蹴鞠、植树、放风筝等。尤其是放风筝,传统清明节时期,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的风筝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被称为“神灯”。有些人还把风筝放上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

现代的清明节也颇有特色。20__关于清明节的演讲稿。在上海,每年3月份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扫墓踏青活动并且将一直持续到4月份。上海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

不但我国有清明节,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有类似于“清明节”的节日,例如日本的盂兰盆节,机关企事业放假三天,让远离家乡的人能够回乡祭祀。波兰的“亡人节”更是全家出动,长者点烛,孩子敬献,以教育后代不忘祖先。

今年的清明节放假,说明国家开始重视我国传统节日了,不久前,清明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20__年开始我们不仅能在清明节享受到假期,新的假期制度更是加入了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在享受假期的同时,我们必须思考,传统节日对于我们究竟意义何在?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他们特定的传统文化,这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象征,也是凝聚这个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我们不能将这些传统节日局限于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如端午节只是吃一个棕子、中秋节只是吃一个月饼等,如果那样,就失去了这个节日的意义,失去了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失去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最新清明诗词云祭奠心得体会如何写六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

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

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其结果是,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渐取代扫墓的习俗。

新加坡华人也在庙宇里为死者立神主牌,庙宇因此也成了清明祭祖的地方。

清明节当天有些人家也在家里拜祭祖先。

在清明节这一天,可到先人坟地、骨灰放置所或寺庙的灵位前静默鞠躬。

不论以何种形式纪念,清明节最基本的仪式是到坟前、骨灰放置处或灵位前追念祖先。为了使纪念祖先的仪式更有意义,我们应让年轻一代的家庭成员了解先人过去的奋斗历史。

最新清明诗词云祭奠心得体会如何写七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又一个清明节到了,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来瞻仰刘x革命烈士墓。

感谢上级领导安排,使我有机会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让心灵得到一次彻底净化。

面对着英雄的墓碑,我心情激动,思绪万千。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五十年前的一副场景:一群新四军战士,被无数的受蒙骗的群众围追堵截,他们为了不伤害无辜群众,始终不放枪不还手,而是耐心的做群众工作,直至全部壮烈牺牲。他们严守革命纪律,爱护人民群众,甘于自我牺牲的伟大精神永垂不朽,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由此,我想到更多的为解放全民族,建立新中国,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千千万万的革命烈士们。如李大钊、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王成等等。旧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多灾多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在人民群众头上的三座大山。无数革命前辈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二十八年,推翻旧社会,建立了新中国。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今天,我们生活在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生活在繁荣、民主、富强的新中国。我们是幸运的一代,我们是幸福的一代。

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做一个积极向上、身体健康、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情趣高尚的好少年。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练就一身本领,长大后为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的所有力量,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让中华民族傲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红花无情笑东风,青山有幸埋忠骨。”革命先烈们,你们为人民的利益而死,你们的死重于泰山,你们与青山同在,你们与大地永存。你们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一块丰碑。

革命先烈们,你们安息吧,明年我们再来,从你们身上我们将汲取无穷的精神和力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