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听课记录的心得体会及收获 听地理教学讲座的心得体会(八篇)

  • 上传日期:2022-12-28 03:48:38 |
  • ZTFB |
  • 9页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地理听课记录的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1.深入学习、研究课程标准,转变观念。中学教师尤其是过去经验丰富的、具有娴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的教师,一定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术,完善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重新认识教育教学的目标与目的,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教育所谓的学以致用。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师必须正确把握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在“创新”两字上狠下功夫,从革新教育观、学生观、价值观、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积极思考和实践。

2.怎样才能提高地理教师的素质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第一、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思想素质,具备奉献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爱岗敬业,勤于钻研;才能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第二、加强继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继续教育能使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产生持久的发展,所以通过博览、培训、进修、函授学习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充实和强化教师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各种职业技能。第三、加强教育研究,提高教研素质。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而持久的工程,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和发展。“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只有走教研结合之路,才能在教学与育人方面有更大的作为。第四.深入分析、挖掘教材,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教材的分析决不是简单的教材体系和知识结构的分析,而是教师优化教学过程的方法与手段。改革后的教材内容同以前相比,淡化、粗化了具体知识。地理教师更要精心地去备课,不但要备教材内容本身,还要备自己、备学生个体。通过反复钻研、感

悟去挖掘教材潜在的东西,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情境,最大限度地向学生展现知识。要有意识地挖掘教育资源,及时捕捉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多用身边鲜活生动的材料因势利导,灵活恰当地根据学生反应与参与的状况调节教学节奏和教学内容。在开放式的地理教学中,更要体现教师的作用,教师要把握主方向,要收放有度,要引导学生多探讨有价值、有意义的话题,争取做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乱”。

二、改变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1.地理新教材要求我们必须改变教学方法.传统的地理教学,只是把具体的知识要素作为重要内容来讲授,忽视系统的知识结构和分析方法,这样很难使学生提高认识,培养能力,因此教学中要重点分析知识结构体系,并引导学生捕捉知识要素,使其各得其所,实现要素和结构的有机统一,使学生获得分析、综合、评比、概括、比较等各种能力。要切实加强地理素质教育,就一定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求知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努力培养他们的地理意识、能力与创新精神。

2.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改革的重大问题之一。初中生活泼、好动,具有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思维,是一群身心不断发展的青少年。学生不单纯是抽象的学习者,更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不同,他们所接触到的事物就有所不同。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把他们培养成一个充满活力、富有个性和善于学习创造的人。当然,我们绝对不是完全放任学生,而是在理解学生的前提下,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克服不足,从而促进学生有机和谐地发展和进步。

觉没有收获。我觉得地理课应有自己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也是学生发

展的基石,是实现学习过程的载体。因此,课堂教学中应以知识为中心,以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活化、优化课堂的途径。只有

3.充分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来丰富地理课程内容。我们所说的地理课程资源,并不单纯是指地理教科书的内容,它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学生的经验及其所在生活环境校内外的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等等,都可以是课程的范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离不开教师,从这个角度上讲,教师本身就是最有潜力的课程资源。新标准强调课程的开放性,作为教师,我们要改变过于注重教科书的倾向。教师需要明确的一个问题是“教材”不局限于教科书,而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教材”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汇集。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载体,掌握知识点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某种程度上说,教材是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发展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三、不断总结、认真反思

教师必须经常有意识地反省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要有意识地虚心听取他人对自己教学工作的评价。每上完一节课,首先自己进行自我评价,看这节课成功与失败的地方在哪里,并查找出原因,做出课后记录发现漏洞及时纠正;其次通过批改作业发现存在的问题;第三听取学生意见,上完课后,分别叫几个优等生中等生和稍差的学生,听听他们对本节课的看法.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进而不断充实自己教与学的知识库。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参加科际间的评课、观摩、研讨等活动,虚心学习,努力提高。


2022地理听课记录的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一、 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转向“会学地理”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二学生尖子不多,但差生也不少,课堂气氛活跃,但也有些乱。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不是很浓。

三、教材分析:

如果说初二上册学习的是中国地理的整体,比如中国的资源,中国的气候,中国的疆域等等,那么下册学习的则是中国地理的分区部分。第一章学习中国的主要产业,包括农业,工业、高技术产业、交通运输业;第二章沿海万里行,主要学习中国沿海的十五个省市: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台湾省、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第三章陆疆万里行,主要学习六个省区: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云南省;第四章黄河万里行,主要学习六个省区: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和海南省;第五章长江万里行,主要学习七个省区: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这些省区各有特色,上课时只要讲出每个省区的特色即可。另外还要注意每个省区的形状及位置。

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还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四、教学措施:

(一)对教师自身的要求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或直接从网上下载地理课件。

4、注意教学方法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5、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

(二)对学生的要求

1、建立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为学生做好服务工作。

2、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地理教学,使学生对地理学科有兴趣。

3、建立完整的落实措施,从队长到副队长再到每一名队员。


2022地理听课记录的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欧洲西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气温年较差较小、降水丰沛,在当地生长的冷季型草坪不仅需水量大,而且四季常绿。可是,如果违背植被地带性规律,将这种草坪引进到我国西北半干旱地区,则需要人工浇灌维持生长。这样,不仅容易加剧当地的用水危机,而且还会增加市政管理费用。因此,这是一件既不科学也不合理的事情。本章设计这样一个研究主题,目的是让学生用本章讲到的不同地区环境的差异比较、环境中某一要素的改变对其他要素的影响等知识,来分析和评价实际问题。

广场草坪在欧洲有着非常好的生态作用,但到了我国的西北地区就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者,这是一个因地制宜的问题,因此这个研究活动,在培养学生因地制宜的基本地理观念方面有突出的作用。

1.建议城市的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去认识草坪在市民生活中的作用。在一个充斥车钢筋混泥土的城市中,几片绿色无疑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在黄沙漫天的日子里,几片绿色带来了希望。资料1中介绍的欧洲更是如此,阴雨过后的艳阳下,草坪是最为舒适的地方,它适合于各个年龄段的居民。

2.资料2从用水、资金、污染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冷季型草坪给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带来的影响。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这部分资料进行归纳总结。

3.为什么在欧洲有着良好生态和环境效益的冷季型草坪,到了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却出现了这么多问题呢?建议教师引导学生从分析欧洲西部和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入手来探讨这些问题,比如降水的季节分配、气温的季节变化和生物种群的适应性等。

4.对于西北地区的城市绿化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因地制宜的地理观念去分析。根据各个地区不同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确定不同的绿化方案。适宜种草发展草坪,适宜种树就多种树,适宜种本地品种就不要再引进。

1.天涯何必尽“洋草”

从近年大量出现的事实证明,大面积引植外来草种不但不能改善生态环境,反而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本地的草种天生具有适应这里气候和土质的条件,它们的根长得又粗又长。雨季时雨水可以顺着草根的缝隙渗到较深的土层中储存起来,涵养了地下的水源;天旱时长长的草根又能从土层较深处吸到水,照样欣欣向荣。它们自生自长,基本上不需要人来护理。而引进的洋草却不行,它们的根又短又细。在原产地生存没有任何问题,但移栽到我们这里就水土不服了:发病率很高,达到30%至60%,不得不经常喷施农药,势必给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根子细,在沙质土上站不稳,栽种时必须把土筛细,根子短不钻土吸不到土层较深处的水,就得靠人工大量浇水来养护,耗费了大量宝贵的水资源,对一些缺水的城市更是得不偿失。更严重的是细土层上浇了水,晒干后就会在草皮下形成板结层,致使雨水下渗受阻,白白地从地面流走,久而久之将造成城市地下水位的下降,导致整个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这样的教训曾在一些国家出现过,如今他们正在积极地设法扭转。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的一些城市已经开始组织拔掉过去人工栽种的外来草种,恢复本地野草。而我们国家到现在洋草坪风仍方兴未艾,从东北到海南,许多城市都是把大面积栽植洋草的来当作“绿化”指标提高,甚至一些古典园林里也砍了旧植被,种上了洋草坪。

从生态学的角度上讲,引进外来物种是有危险的,有的是不容易成活,而另一些则会因无法控制而造成生态危机。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就从国外引进过“水葫芦”和“大米草”结果四处泛滥,大面积地侵占水体和良田,带来严重的生态灾难,直到现在仍没有找到控制的办法。可是近日又听说一些地方为了让人能到草坪上去活动,正从国外引进一些比原来的草种再生能力大大加强的品种。又是引进,有这个必要吗?本地土生土长的草种既经济、生命力又顽强,怎么就这么不招人待见?据一位曾到美国考察的中国学者说,华盛顿白宫前的南草坪可谓世界知名,但整个华盛顿仅此一处,其他地方都是天然生长的极普通的野草。“洋人”都舍不得大量栽种那些既昂贵又难伺候的“洋草”,而我们却还在大量引进,何必呢!

2.草坪的作用

草坪能给人以清新、凉爽和愉悦的感受,为人们提供一个愉快、干净、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绿茵芳草能像吸尘器一样净化空气、过滤灰尘,减少了尘埃也就减少了空气中的细菌含量。据测定,南京火车站灰尘数量大,每立方米空气中含细菌达49100个,而南京中山植物园大草坪上空仅为688个。

草坪还是二氧化碳的最好消耗者。生长良好的草坪,每平方米1小时可吸收二氧化碳1.5克,每人每小时呼出的二氧化碳约为38克,所以如有25平方米的草坪,就可以把一个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由此可见,城市中的草坪对净化空气有何等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人们站立于大草坪上感到空气特别新鲜的原因。

草坪还能减弱噪声,一块20米宽的草坪,能减弱噪声2分贝左右。杭州植物园中一块面积为250平方米的草坪,经测定,与同面积的石板路面相比较,其音量降低了10分贝。草坪又能调节温度和湿度。在南京市的夏天,有时没有长草的土壤表面温度为40℃,沥青路面温度为55℃,而草坪地表温度仅为32℃。多铺设草坪可减少地表放热,降低城市气温。据测定,夏季的草坪能降低气温3~3.5℃,冬季的草坪却能增高气温6~6.5℃。同时,草坪还能增加空气湿度,它能把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水分变为水蒸气蒸发到大气中。

3.城市绿化:以树为主 还是以草为主

据有关资料,每平方米草坪“喝”一次水需要1.2吨。武汉市仅一个洪山广场日耗水70吨。现在有些城市不得不用污水浇灌草坪了。这带来一系列问题:许多城市污水处理没过关,“原汁原味”浇灌草坪造成污染扩散。对南方城市来说,市民意见最大的是夏天烈日炎炎,栽树能遮荫,而草坪对遮挡阳光不起任何作用。还有一个问题,城市土地寸土寸金,人群活动空间本来就狭窄,而草坪成了“禁地”,挤占了城里人的活动空间。城市绿化的作用除美观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是改善生态环境。专家研究表明,在调节城市湿度温度、制造氧气、消音隔尘等方面,草坪远不如树木。同等面积的乔木与草坪的生态值相比,吸收二氧化碳量、释放氧气量、蒸腾水汽量、蒸腾吸热量等,分别是草坪的27.2倍、25.5倍、23.3倍、32.2倍。还有一个不能不算的账:每平方米草坪的造价一般5-10元,有的高于此数几倍;修剪、除草、浇灌、病虫害防治等,每年每平方米要5元左右,而以树木为主的绿地管理,每平方米每年只要1-2元。于是一些专家呼吁城市绿化栽花种草不如植树。

2022地理听课记录的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高三地理教学要面向高考,在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要求的过程中,要以培养能力为主导,考察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所学内容能够融会贯通,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是知识解决身边的地理现象,学以致用。

1.教师必备的教材和相关材料。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上、下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第一、二册;初中地理1~4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历年全国文科综合试卷以及试卷分析。

2.教师要不断研究高考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考试大纲内容和含义,认真学习试题分析,研究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使自己的教学不偏离高考的要求。

3.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教学基本功的锻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多渠道的获取知识,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以适应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发展的需要,同时为本校的高三地理教学创出佳绩。

4.教师要用现有了课件资源和课堂背投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密度,要求及时效率和长效效率相结合。

全学期的高三复习分为两个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知识内容、指导思想、目标要求。

第一阶段:

时间安排:开学--第一学期期中

指导思想:明确高考要求,进入复习状态,强调基础知识的复习

教学任务:地图知识、中国地理(与高中地理选修二相结合)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注意教学重点是基础知识的落实,明确单元知识体系、认识知识点间内在关系,避免将知识点零碎的罗列给学生。

目标要求:落实区域位置、掌握区域特征,学会用综合的方法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和区域差异。学会找出事物共性和差异性的方法,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第二阶段:

时间安排:第一学期期中--第一学期期末

指导思想:以自然地理的全面复习为主。在某一区域范围的基础上,会进行相关的自然、人文相关知识的综合复习。明确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这两大核心问题是本阶段复习的主线。在系统复习、落实基础同时,强调对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运用,适当强调灵活性,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建立,能做到纲举目张。

教学任务:完成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的复习。

目标要求:强调对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学习和落实,各校自命题的阶段检测以检测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2022地理听课记录的心得体会及收获五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在学校主管教学校长的带领下,充分发挥自身教学优势,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

本届七年级共有3个班平行班级,每个班级平均约40人。由于学生的生源地不同,学生的层次也有很大的差异,通过开学近一周的观察,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不强,一些小学生身上的特点还没有完全褪去,面对地理这门新的课程,本学期的重点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针对七年级学生好动的习惯,多安排一些动手实践的活动,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材分析:

七年级地理教材内容丰富,呈现形式多种多样,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和生活体验,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七年级上册以区域地理为主要框架,包括地球与地图、陆地和海洋、天气与气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共五章内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分三节,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主要介绍了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地球的大小,地球仪的组成要素,重点是经线、纬线和经纬度的划分。第二节主要介绍了地球的两种运动方式,即自转和公转,这里面主要学习自转和公转的一般规律和产生的地理现象,也为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做铺垫。第三节地图,主要讲述地图的基本要素,要求学生学习读图、析图、绘图和选图用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分两节,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主要是介绍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关概念和分布,是区域地理学习的基础。第二节海陆的变迁,重点讲述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大陆漂移假说,板块运动学说理论。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共包括四节,第一节从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入手,学习天气的相关知识;第二、三节分别讲述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第四节主要介绍世界各地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分三节,第一节介绍世界人口与人种的构成和分布;第二节主要讲述世界上各地区的语言种类和分布以及宗教的分布;第三节讲述什么是聚落,以及聚落的类型,聚落的特点和影响聚落形成的一些基本因素。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本章内容主要介绍世界上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分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别和联系,最后讲述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1~21。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2。我们怎样学好地理怎样学好地理怎样学好地理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3~41。认识地球2。世界的海陆分布3。世界的地形4。海陆变迁1。地球的形状2。世界的地形世界的地形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5~81。世界的人口2。世界的人种3。世界的语言与宗教1。人口和人种的分类2。世界的语言与宗教1。人口的分布特点及人种的分类分布2。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8~121。天气和气候2。气温和降水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1。天气和气候的特点2。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3。气候类型及其因素1。气温及降水的分布特点。2。

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13~161。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2。国际合作3。重要的国际组织1。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根本区别。2。国际组织的简称国际组织的简称期末复习考试

2022地理听课记录的心得体会及收获六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高一地理备课组进行一次集体备课,议题为:商讨迎接会考和期末统考的复习计划和策略,提高备课组教育质量。

一、高一地理期末复习总体安排,先单元复习再综合复习。

单元复习可以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地开展复习,使学生打下牢固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单元复习可依据下列的原则与方法:

1.深化、细化知识点,复习到位。

单元复习阶段,我们应逐项落实其中的要求,深化、细化各知识点,将考试内容分解为概念、规律、特征等,确实理解、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规律、特征的引出和适用范围,纠正学生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争取一步复习到位,避免“夹生饭”,留下后患。

2.讲练结合,建构完善的知识结构,单元过关。

单元复习,是以教师的讲为主。虽然说是这些内容学生以前都学过,现在是“复习”,但学生的知识遗忘率甚高,有时说是上“新课”也不为过。但是,教师一定要避免将课上成“新课”

一定要充分挖掘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边讲边练,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知识和技能。考试,不仅仅是检验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有时也是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时候。

要注意对习题的讲解,尤其是解题思路的讲解,这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在讲练的同时,不拘泥于教材的顺序,将教材中相关内容融会贯通,建构每一单元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归纳好的大量的知识结构,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细化,要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教师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充题目,争取题目对知识点的高覆盖率,每一单元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训练确实过关。

3.熟悉地图和其他各种地理图表,建立“脑中的地图”

在刚刚开始复习地理时,学生常常会忽视使用地理图表,只对教材上的文字感兴趣。而在地理考试中各类地理图、表占有重要地位。教师要不时对学生强调,学好地理的关键在学好地理图表,尤其是地图。

4.灵活运用多种教法、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教师在复习的过程,固然要注意科学性、系统性,但也要有意识地增加趣味性。根据教学内容,灵活使用分析法、归纳法、比较法等各种教法、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的自学可以弥补教师授课的不足。

单元复习是整个高一地理复习的基础,没有这个牢固的基础,综合复习就将是“空中楼阁”。

2.综合复习的原则和方法

综合复习以综合练习及讲评为主

在综合复习阶段,教师需有针对地编制一系列的综合练习,综合练习不易过深,过难。及时讲评练习,查缺补漏。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调整心理素质,提高应考能力。

二、具体课时安排

第17周:新课结束

第18周: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复习及相关练习

第19周:后三章的复习及相关练习

第20周:期末综合练习

1月16日下午开始期末考试

2022地理听课记录的心得体会及收获七

高考已经结束,成绩已经公布,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回顾一年高三教学和高考试题及学生考试结果,虽有得意之处,但也留有些许遗憾。

一、得

1、有一个较完整的复习计划。在复习过程中,有一些改变,但总体是按照计划执行。使得复习每一节课、每一阶段教师和学生都很明确,容易达成统一的目标。

2、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把基础知识列成菜单,安排到天,每天都有任务,每天都要完成任务,加强落实,不放过一个知识点,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布置任务,小组检查。坚持不懈。

3、课堂开展小组探究。高三学习要求有深度,有广度,小组探究可以开拓同学思维,相互借鉴。我的上课模式是,之前布置学习任务,小组检查;课堂提出问题,教师选择共性知识和易混点进行重点讲解;其他问题有小组探究解决;小组先合作探究,然后课堂展示,在展示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针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教师进行引导,使探究活动不断深入。探究之后布置针对性的练习进行课堂效果检测。最后布置下一节的学习任务。

4、注重一题多解。对于好的试题,精讲精练。在网上搜索一些经典题目及相关题目,对照课本知识点,步步深入,步步为营,把一些题型研究透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举一反三,知识的迁移能力才能真正提高。

5、注重试题讲评。讲评要找到不足,还要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一练中出现以下问题

(1)、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 比如第27题从经纬度上不能定位学生就不会从图上所给的另一个信息——等降水量线的特征来分析问题第28题一看到表格中的西北部、东南部就简单地按思维定势想到我国的西北部、东南部以致于将答案错误答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不同不会综合利用经纬度和等高线的知识准确判断区域。另外利用 4 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形类型的能力也欠佳。

(2)、不关注日常的生产、生活以及身边的地理知识 如不知道伊洛河在哪里第29题把日期等值线看做为油菜花开的天数以题论题根本不考虑油菜花开的时间长短会相差那么多。

(3)、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原理不能准确掌握并应用 如不知道什么是生态破坏农业类型与土地利用类型、农业地域类型分不清水文特征不知道从哪几方面进行描述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不会反过来应用等。

(4)、区域定位仍然是弱势 如5-7、8-9、27、28题错误之处关键在于没有准确判断出图中所给的地区从而导致一系列的错误出现。

(5)、试题答完后不检查 在试卷答案中出现少字、多字、错字、别字、语言不通顺等问题较多如果答完后稍微浏览一遍就不会出现这些低级错误。

(6)、答案中知识点重复或不知道展开答题 如30题4小题有的同学围绕调整产业结构答了几点结果只能得一个要点的分数。29题2小题区位因素只答地形、气候、水源而不展开答地形、气候、水源怎么样导致不得分。

二、失

1、课堂容量保证不了。有时一节课只解决一个问题,只是原计划不能正常进行。所以课堂需要进一步细化,尽量安排得更合理,更科学,更有效。

2、培优补差不能很好坚持。培优补差对高三尤为重要,一定要有具体的时间安排,并且要坚持不懈。在实施过程中,因为没有具体的时间安排,所以培优补差常常因为开会或别的事情影响而被迫停止。这也直接造成考试优秀率偏低、尾巴较大的结果。教训深刻!

3、规范训练要求不够。规范答题很重要,只有规范答题,才能得分,才能少失分,才能得高分。尽管一练考试已经发现了问题,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致使二练中这一问题依然存在。只是三练才做得较好。

总之,高三地理复习要有计划、要脚踏实地,不能急躁冒进;要研究试题,把重点知识讲透彻;要训练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答题习惯;最后要做好培优补差。

2022地理听课记录的心得体会及收获八

为了有效提升我校高中地理教师的学科教学水平,搞好高三地理备考复习,提高地理课的课堂教学效益,特制订本学期高三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大纲为依据,以考试说明为准绳,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高三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地理教学模式,增强地理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的能力,提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充分研读地理大纲,考纲和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高考复习的要求,让学生形成地理学科思想和地理思维方式.改变教学观念,向课堂要质量,相信学生,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给学生以思考和融会贯通的时间。

2、加强教研,研究考纲考题,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对学生学习指导方法,研究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精选例题,练习题。

3、进行有效的知识落实,把课堂作为知识落实的主渠道,及时进行"章结","单元过关"和"月清"。

4、使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生率,平均成绩和合格率上有明显提升,使高考能上一个新台阶。

三、采取措施

1,周密计划,有序复习

高三地理复习一般分三轮:第一轮基础复习到20__年3月底,其任务是复习考点,系统知识,形成网络,夯实双基,基本上是教师围绕考点讲重点,难点,疑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详读教材,注重课本知识的掌握,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二轮专题复习从4月上旬到5月上旬,其任务是完善体系,重组知识,训练能力.一般是学生练,教师导和评.专题复习指导,导基础,导方法;练运用,练技能;评错因,评思路.第三轮综合复习在5月中下旬,其任务是整合知识,综合运用,掌握技巧,全面培养能力.一般采用练,评,看方式.练综合运用,练重组整合,练应试技能;评解题思路,评答题规范;看错点误点,追根溯源.

2,学纲研题,把握高考

①学"两纲"

"两纲"即地理教学大纲和文综考试说明中的地理部分.目前高考考虑到中学教学的实际,是以地理教材为基本内容,以两纲为基本依据,以新课标为方向来命题的.因此如果对"两纲"不熟悉,对教材内容不理解,不掌握,就谈不上高考要求的灵活运用知识了.学"两纲"就要做到:纲纲对照,纲本(课本)对照,纲题(高考题)对照和新旧对照(特别是考纲的变化).

②研"两题"

"两题"即高考题和训练题.在两题研究方面做到"五找":对历年高考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对近三年高考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对相同考点的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对不同模式的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对各地考试题集中研究找信息.

通过"两纲"的学习和"两题"的研究,做到:对考试目标,能力要求,考试内容和形式心中有数,对高考题型和难度获得一种感性认识,以增强复习时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减少复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3,重组知识,突破能力

近年的地理试题强调地理学科基础,学科能力和学科本位.因此,夯实基础是复习备考中最根本的环节.只有在复习中坚持以双基为主,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二轮复习重组知识,可以结合时间变化,空间分布,人地关系,区域特征和差异以及地理的技能,通过地图来进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