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政治研训心得体会范文(汇总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20 10:27:22 |
  • ZTFB |
  • 14页

总结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过去经验的归纳和总结,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写心得体会时可以加入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使其更富有个人色彩和独特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其中包含了各个领域的心得体会,包括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些心得体会,总结出自己的经验和感悟,更好地提升自己。希望大家喜欢,并能从中收获知识和成长!

教师政治研训心得体会篇一

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发化课堂教学力法,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县教育局组织了20xx年全县高中政治课教师教研培训活动。5月27日上午,宁县二中王文博老师和来宁支教的天津八中刘艳芳老师在宁县二中进行了同课异构活动。下午上课老师及听课老师在宁江小学进行了评教议教活动。28日上午,刘艳芳老师又给我们作了《学生主体与活动型课堂的构建》专题讲座。尽管只有短矩的一天半时间,但我获益匪浅。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他们所讲内容深刻独到、旁征博引、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发人深省。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全新的管理体制,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无不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

二中青年教师王义博老师就《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给老师们上了一常公开课,他结合社会热点,巧妙设置课堂导入,让学生在回答问题和复习旧课中自然得出影响主权国家关系的几个因素。他通过三个探究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协作分析,从而深刻理解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重要性。而天津八中刘艳芳老师的课更让人耳目一新,她大胆整合教材,将一节抽象的思政课以活动课的形式化繁为简,轻松地通过师生互动,分组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解决问题,培养思维,提高素质的目的,充分体现了思政课学科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的学科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了新教改的理念。评课交流中与会老师一致认为两位老师的课情境创设有特点,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后续的学习能够顺畅开展,特别是刘艳芳老师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通过活动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充分领悟“坚持国际利益至上”,培养学生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的学科核心素养,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28日上午,刘艳芳老师特意做了题为《学生主体与活动型课堂的构建》的专题讲座,从理论上高屋建瓴,阐述了构建活动型课堂,发挥学生主体性在新课改中的重要作用。她强调,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们要以扎实的作风潜心实践,坚持不懈;要以自觉的精神对待学习,不必急功近利,心浮气躁;要以务实的心态思考问题,力求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要以独特的眼光大胆创新,做到不拘一格,匠心独运;要不断完善自己多元而合理的知识结构,保持积极而健康的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巧借外力的综合素养,让自己的工作、生活与学习始终处于一种研究的状态,让自己的生命处于不断探索与追求的过程之中。

经过这次培训,我进一步理解了身为老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在会后的交流中,刘老师语重心长的叮嘱我们应该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教与学的改革深化。

通过培训,我的教学视野宽阔了许多,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知道了怎样更好地去爱我们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也坚定了进一步学习新课改理论、投身新课改探索的决心,加强思想理论修养,做一真正意义上受学生喜爱的新型思政课教师。

教师政治研训心得体会篇二

20__年_月_日至_月_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南通港闸区委党校举行的江苏省高中的政治骨干教师培训班。此次培训不仅安排了几位教育专家的讲座,还组织我们到两所重点中学现场观摩了课堂教学,并参与了小组讨论。整个培训既注重内容,又注重形式,给了我们太多的感悟、收获与启发。

给我们开设讲座的既有高校教授,也有中学一线教师,还有教育主管部门的教研专家。他们的讲座看上去高大上,其实都特别接地气。如南通中学周建明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江国河教授和南通市教科研中心的陈晓凤老师,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主要涉及到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师素养、学生素养等层面。而南京大学姜迎春教授、南通大学刘明教授和成云雷教授,则是紧扣“教师素养”这一话题,从师德师风、专业成长、人格凝练、专业嗅觉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他们都将鲜活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精湛的理论知识有机结合,或旁敲侧击,或正面直击,使我在教育教学观念上深有感触。

在南通中学和南通大学附属中学观摩了两次同课异构活动,让我们领略了几位老师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惊叹于他们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和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所谓的名校名师,其实背后付出的`辛劳更多是我们很多人所看不到的,他们的成长和成功其实也经过了学习、模仿、内化、创新等阶段,也经过了从想法、理念到实践的过程。而我们缺少的,或许正是这样一种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和知难而进的创新意识。

整个培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南通中学周建明教授的《高中的政治教学模式及案例分析——以情境性教学为例》专题讲座。他主要讲了高中的政治情境性教学的基本操作要领、教学原则和高中的政治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等三个问题,并结合一节全国政治优质课的优缺点分析了高中的政治课堂的四个注意点。

目前,我校正在推行“少教多学、浅入深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并承担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少教多学、浅入深出”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作为这一省级课题的核心组成员,我另外还承担了泰州市第九期教研课题《“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下高中的政治教学策略研究》。两个课题都是直面课堂教学改革,都是结合我校的校情、生情和教情而作出的探索和研究。周教授的很多观点对我们的课题研究有着较好的指导作用。

1.关于“少教多学”。“少教”不是不讲,而是精讲;“多学”不是全学,而是会学。周教授认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贴近学生的已有知识,贴近学生的学习目标”。每节课的教学时间是一定的,课堂容量也是有限的,要想实现“少教多学”中的“多学”目标,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就应该以学生的生活为半径,以“三贴近”为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参与课堂,学会自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学习效率。

2.关于合作探究。维果茨基曾说,“大部分学习都是通过人的内部思想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产生的。”这告诉我们,小组合作和综合探究在“少教多学、浅入深出”课堂教学模式中相当重要,通过小组之内和小组之间的合作探究,能够在探讨、激辩甚至争论中获得知识与体验。对此,周教授认为,可以通过“建立互动机制、促进学生参与和进行评价矫正”的方式,展开交流互动,调动学生热情。因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要逐步完善评价机制,在学习热情、研究态度、协作精神等方面要有正面的肯定,也要及时指出不足,同事,还要培养学生自我批评的意识和自我矫正的能力。

3.关于“浅入深出”。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我校生源特点,降低教学起点,通过逐步的深入探究,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并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周教授在讲座中,对学生的生命成长尤为重视,认为高中的政治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自然生命教育、社会生命教育和精神生命教育”。的确,“教书”与“育人”不是纯粹孤立的两个环节,从来都是相互渗透的。不光是在高中的政治政治课堂上要渗透生命教育,在其他课程中都应如此。毕竟,教育不是培养学习的机器,而是培养人。生命教育对于培养一个拥有健全的心智和人格、健康的体魄和精神的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既是教学目标本身的应有之义,也是教学目标的拓展和升华。

总之,五天的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专家们谦虚严谨的治学精神、温文尔雅的个人魅力和引领时代的教育理念留给我深深的印象。过去的一学年,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我积极思考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败得失,并撰写了15万多字的工作日记。本学年,因为分工有所调整,我的学校工作和班级工作更为繁重,但是目前我已经写了近1.2万字。这些文字中,涉及教学感悟、班级管理、教育短评等内容。今后,我要以这些专家为榜样,继续安分做人,安心做事,努力做一个对得起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对得起学校、对得起学生及家长、对得起自己良心的教育人。

教师政治研训心得体会篇三

20__c年11月9日-11日,我参加了在常州举行的《20__江苏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骨干教师培训》,为期3天的培训中,我听到了许多专家对教育方面的前沿思考,对工作、对学生独特的感悟。10号上午在常州二中的课堂观摩与学习让我对教师课堂教学与改革有了更深的感悟。本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也感受颇深。下面是我的两点感悟:

(一)继续加强专业学习,提高专业素质,打造精品课堂。

在高中教学第一线工作近10年的我,在工作中始终尽职尽责,热爱学生,精心设计教学案、认真组织课堂教学,自认自己是一个称职、优秀的教师。但在常州二中听完这两节课后我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方面需要学习的还很多,尤其在以下两点: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从张珩老师的课堂中我最大的感受是课堂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女教师的亲和力,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尊重学生爱好和人格、平等友善地对待学生,使学生愿意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学中来,做学习的主人,形成良好和谐的教学环境。

2、创新设计教学案,注重课堂生成。戴老师的课堂让我看到了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良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尤其是教学案的精心编制、时政新闻的创新引用,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又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我要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处理好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让自己的课堂做到既“放得开”又“收得拢”。

(二)加强教科研学习,做学者型教师。

这次培训我听了多位专家学者的报告,他们对于如何加强自身修养,如何推进新课改,如何做好教科研方面给了我很多指导。他们深厚的学术功底深深吸引了我,我真切地感受到“没有理论支撑的教师不是一名优秀教师”。我也深切感受到自己在教科研方面的巨大不足。作为一个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与教学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身为老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

教师政治研训心得体会篇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刘云山同志在中央党校这一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指出:“领导干部必须有为党尽责、为国奉献、为民分忧的担当精神。”我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本人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多年工作实际,更加切实地感到,在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党员干部要做到敢于担当,就必须弄清“担当是什么、担当怕什么、担当担什么”的问题。只有这样,担当才会落到实处,才会成为自觉行为。

“讲政治”就要做到“心中有党”。对党忠诚,听党的话,是讲政治的首要原则,是一名教师从业前提。学校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对党绝对忠诚,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做到党的号召坚决响应,党的决定坚决执行,令行禁止。要自觉把自己的命运同党的命运紧密相连,爱党忧党、兴党护党,为国干事、为民谋利,是非面前分得清、名利面前放得下、关键时刻靠得住。“心中有党”必须是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杂使假、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这是一名党员教师必须恪守的政治品质。

“守规矩”的前提是懂“规矩”。“规矩”是什么?对一名党员教师来说,“规矩”包括党纪国法、学校的规章制度,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党的“规矩”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规则,既包括党章、党的纪律、国家法律等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也包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高尚道德准则等约定俗成的“规矩”。作为一名党员老师,首先必须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这是对一个共产党员的底线要求。对于没有明文纪律规定或禁止的,要掂量一下是否符合党的纪律原则,心里要有这个戒尺,不能装糊涂、打马虎眼。

“敢担当”就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作为一名老师,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岗位上的三件事:知道自己在学校该做什么;知道自己在学校不该做什么;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才能把教学做得更好。没有这份忠诚,就没有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在危难面前,党员领导干部的字典里只有向前冲、只有忠诚、只有人民群众。再次,担的是一份热爱。

是对党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对事业的热爱。热爱才能热血沸腾,热爱才能迸发激情,热爱才能我奉献。正是有了这份热爱,遇到困难和危险,才会作坚决的斗争,才敢于动真碰硬,才不怕得罪人,才会有作为,这是责任,是使命,更是要求。最后,担的是一份能量。

教师政治研训心得体会篇五

第一段:引入教师政治研训的背景和重要性(大约200字)。

教师政治研训是培养教师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当今社会,教师作为培养未来的栋梁之才的重要角色,其政治意识和政治能力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加强教师政治研训,提高教师政治觉悟和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系统的重要任务之一。

我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近期参加了一次由政府组织的教师政治研训。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政治的重要性和教师作为政治社会化中的重要环节。在研训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国家政治体系、政治经济发展、政治决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这不仅提高了我们的政治素养,也为我们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第三段:分享教师政治研训对教育实践的启示(大约300字)。

教师政治研训不仅在理论上为我们提供了政治知识和理论指导,更在实践上对我们的教育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研训使我们更加关注当前国家政治形势对教育的影响。我们意识到政治环境和政策的变化对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其次,研训强调了教师作为政治社会化的重要角色。我们应该具备良好的理论素养和伦理道德,以在教育现场做出正确的决策,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政治社会化教育。

第四段:总结教师政治研训的益处和问题(大约200字)。

教师政治研训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政治素养是非常有益的。通过提供新的教育理念和观念,我们能够更好地履行教育者的责任,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研训内容过于理论化,与实际工作脱节。此外,由于研训时间有限,教师政治研训只能提供一些基本知识,而无法在实践中进行详细指导。

第五段:展望未来教师政治研训的发展方向(大约200字)。

未来,教师政治研训应更加贴近实际工作,提供更实用的指导和培训内容。同时,应该加强教师政治研训的持续性和深入性,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此外,政府和学校也应该给予教师更多的政治研训机会和支持,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和保障。

总之,教师政治研训是培养教师政治素质和提高教师政治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参加研训,我认识到政治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教师作为政治社会化的关键角色。通过加强教师政治研训,我们能够更好地履行教育者的职责,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条件和环境。然而,未来的教师政治研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政府、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共同促进教师政治研训的发展。

教师政治研训心得体会篇六

教师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为了更好地完成教育使命,提高政治素养成为每个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近期,我参加了一次教师政治研训,通过这次研训,我深感政治研训对教师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这次研训中,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接下来,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提高政治理论水平。

这次研训首先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政治理论水平对于教师的重要性。政治理论作为我们理解和分析社会发展、把握时代潮流的重要工具,对教师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有着指导性的作用。通过系统学习和了解政治理论,我提高了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对于教书育人的事业也更加有信心和底气。

第三段:拓宽政治视野。

本次研训还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拓宽了我的政治视野。我们不仅学习了国内外政治理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还通过鲜活生动的案例分析,加深了对政治运作的理解。这些学习和思考使我更加贴近现实、了解时事,提升了组织协调和政局运作的能力。

第四段:增强政治站位和责任感。

在研训的过程中,导师们多次强调我们作为教师要有良好的政治站位和责任感。政治站位是指教师对国家和社会问题的立场和态度,对我们教师来说,我们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同时要做到“四个认同”,即认同我们的工作目标、认同我们的价值追求、认同我们的工作方法和手段、认同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只有树立良好的政治站位和责任感,我作为一名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为培养优秀的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段:提高政治工作能力。

最后,这次研训还着重培养了我们作为教师的政治工作能力。政治工作能力是指教师在政治工作中能够合理运用政治理论知识、灵活掌握政治工作方法的能力。在研训中,我们进行了多场模拟演练和案例分析,学习了如何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妥善处理好教育工作与政治工作的关系。通过实践和思考,我提高了自己的对学生政治教育的能力,更好地把握了教育与政治工作的结合点。

总结。

通过这次教师政治研训,我深刻认识到政治研训对于教师日常工作的重要性。它不仅使我们了解了政治理论知识,拓宽了政治视野,提升了政治站位和责任感,还增强了我们的政治工作能力。我相信,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将能更好地运用所学,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热情,履行好教书育人的任务。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才能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政治研训心得体会篇七

20xx年xx月xx日—xx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南通港闸区委党校举行的江苏省高中的政治骨干教师培训班。此次培训不仅安排了几位教育专家的讲座,还组织我们到两所重点中学现场观摩了课堂教学,并参与了小组讨论。整个培训既注重内容,又注重形式,给了我们太多的感悟、收获与启发。

给我们开设讲座的既有高校教授,也有中学一线教师,还有教育主管部门的教研专家。他们的讲座看上去高大上,其实都特别接地气。如南通中学周建明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江国河教授和南通市教科研中心的陈晓凤老师,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主要涉及到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师素养、学生素养等层面。而南京大学姜迎春教授、南通大学刘明教授和成云雷教授,则是紧扣“教师素养”这一话题,从师德师风、专业成长、人格凝练、专业嗅觉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他们都将鲜活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精湛的理论知识有机结合,或旁敲侧击,或正面直击,使我在教育教学观念上深有感触。

在南通中学和南通大学附属中学观摩了两次同课异构活动,让我们领略了几位老师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惊叹于他们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和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所谓的名校名师,其实背后付出的辛劳更多是我们很多人所看不到的,他们的成长和成功其实也经过了学习、模仿、内化、创新等阶段,也经过了从想法、理念到实践的过程。而我们缺少的,或许正是这样一种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和知难而进的'创新意识。

整个培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南通中学周建明教授的《高中的政治教学模式及案例分析——以情境性教学为例》专题讲座。他主要讲了高中的政治情境性教学的基本操作要领、教学原则和高中的政治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等三个问题,并结合一节全国政治优质课的优缺点分析了高中的政治课堂的四个注意点。

目前,我校正在推行“少教多学、浅入深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并承担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少教多学、浅入深出”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作为这一省级课题的核心组成员,我另外还承担了泰州市第九期教研课题《“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下高中的政治教学策略研究》。两个课题都是直面课堂教学改革,都是结合我校的校情、生情和教情而作出的探索和研究。周教授的很多观点对我们的课题研究有着较好的指导作用。

1关于“少教多学”。“少教”不是不讲,而是精讲;“多学”不是全学,而是会学。周教授认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贴近学生的已有知识,贴近学生的学习目标”。每节课的教学时间是一定的,课堂容量也是有限的,要想实现“少教多学”中的“多学”目标,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就应该以学生的生活为半径,以“三贴近”为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参与课堂,学会自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学习效率。

2关于合作探究。维果茨基曾说,“大部分学习都是通过人的内部思想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产生的。”这告诉我们,小组合作和综合探究在“少教多学、浅入深出”课堂教学模式中相当重要,通过小组之内和小组之间的合作探究,能够在探讨、激辩甚至争论中获得知识与体验。对此,周教授认为,可以通过“建立互动机制、促进学生参与和进行评价矫正”的方式,展开交流互动,调动学生热情。因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要逐步完善评价机制,在学习热情、研究态度、协作精神等方面要有正面的肯定,也要及时指出不足,同事,还要培养学生自我批评的意识和自我矫正的能力。

3关于“浅入深出”。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我校生源特点,降低教学起点,通过逐步的深入探究,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并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周教授在讲座中,对学生的生命成长尤为重视,认为高中的政治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自然生命教育、社会生命教育和精神生命教育”。的确,“教书”与“育人”不是纯粹孤立的两个环节,从来都是相互渗透的。不光是在高中的政治政治课堂上要渗透生命教育,在其他课程中都应如此。毕竟,教育不是培养学习的机器,而是培养人。生命教育对于培养一个拥有健全的心智和人格、健康的体魄和精神的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既是教学目标本身的应有之义,也是教学目标的拓展和升华。

总之,五天的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专家们谦虚严谨的治学精神、温文尔雅的个人魅力和引领时代的教育理念留给我深深的印象。过去的一学年,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我积极思考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败得失,并撰写了15万多字的工作日记。本学年,因为分工有所调整,我的学校工作和班级工作更为繁重,但是目前我已经写了近1.2万字。这些文字中,涉及教学感悟、班级管理、教育短评等内容。今后,我要以这些专家为榜样,继续安分做人,安心做事,努力做一个对得起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对得起学校、对得起学生及家长、对得起自己良心的教育人。

教师政治研训心得体会篇八

教师政治研训是一项为了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政治素养而举办的培训活动。作为一名教师,我积极参与这次研训,并从中受益匪浅。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教师政治研训的心得体会。

首先,教师政治研训帮助我加深了对党的教育方针的理解。通过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我了解到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一直以来没有深刻认识到的。党的教育方针要求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这次研训,我明白了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政治研训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政治素养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具备正确的政治态度和职业操守,具备良好的政治表达和沟通能力。只有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我们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这次研训,我深刻认识到了政治素养对教师的重要性,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重视培养自己的政治素养。

第三,教师政治研训提高了我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学生评价等方面。通过这次研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如何合理设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如何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我还了解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通过多媒体、网络等手段,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将对我的教学工作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第四,教师政治研训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热情。在研训过程中,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事,他们在教育教学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和研究,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为教育教学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教师政治研训提高了我对教师职业的责任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未来的希望的重任。在研训中,我看到了许多现实的问题和困境,我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我要怀揣教育的使命感,坚守初心,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次教师政治研训,我对教育教学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对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加明确的理解。我将把这次研训带给我的启示应用到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水平,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政治研训心得体会篇九

20__年_月_日-_日,我参加了在常州举行的《20__江苏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骨干教师培训》,为期3天的培训中,我听到了许多专家对教育方面的前沿思考,对工作、对学生独特的感悟。_号上午在常州二中的课堂观摩与学习让我对教师课堂教学与改革有了更深的感悟。本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也感受颇深。下面是我的两点感悟:

(一)继续加强专业学习,提高专业素质,打造精品课堂。

在高中教学第一线工作近10年的我,在工作中始终尽职尽责,热爱学生,精心设计教学案、认真组织课堂教学,自认自己是一个称职、优秀的教师。但在常州二中听完这两节课后我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方面需要学习的还很多,尤其在以下两点: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从张珩老师的课堂中我最大的感受是课堂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女教师的亲和力,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尊重学生爱好和人格、平等友善地对待学生,使学生愿意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学中来,做学习的主人,形成良好和谐的教学环境。

2、创新设计教学案,注重课堂生成。戴老师的课堂让我看到了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良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尤其是教学案的精心编制、时政新闻的创新引用,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又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我要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处理好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让自己的课堂做到既“放得开”又“收得拢”。

(二)加强教科研学习,做学者型教师。

这次培训我听了多位专家学者的报告,他们对于如何加强自身修养,如何推进新课改,如何做好教科研方面给了我很多指导。他们深厚的学术功底深深吸引了我,我真切地感受到“没有理论支撑的教师不是一名优秀教师”。我也深切感受到自己在教科研方面的巨大不足。作为一个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与教学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身为老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

教师政治研训心得体会篇十

20xx年xx月xx日—xx日,我参加了在常州举行的《20xx江苏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骨干教师培训》,为期3天的培训中,我听到了许多专家对教育方面的前沿思考,对工作、对学生独特的感悟。x号上午在常州二中的课堂观摩与学习让我对教师课堂教学与改革有了更深的感悟。本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也感受颇深。下面是我的两点感悟:

在高中教学第一线工作近10年的我,在工作中始终尽职尽责,热爱学生,精心设计教学案、认真组织课堂教学,自认自己是一个称职、优秀的教师。但在常州二中听完这两节课后我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方面需要学习的还很多,尤其在以下两点: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从张珩老师的课堂中我最大的感受是课堂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女教师的亲和力,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尊重学生爱好和人格、平等友善地对待学生,使学生愿意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学中来,做学习的主人,形成良好和谐的教学环境。

2、创新设计教学案,注重课堂生成。戴老师的课堂让我看到了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良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尤其是教学案的精心编制、时政新闻的创新引用,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又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我要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处理好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让自己的课堂做到既“放得开”又“收得拢”。

这次培训我听了多位专家学者的报告,他们对于如何加强自身修养,如何推进新课改,如何做好教科研方面给了我很多指导。他们深厚的学术功底深深吸引了我,我真切地感受到“没有理论支撑的教师不是一名优秀教师”。我也深切感受到自己在教科研方面的巨大不足。作为一个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与教学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身为老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

教师政治研训心得体会篇十一

一、热爱教师的职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对教师的职业要热爱,忠于教育事业,爱岗敬业,通过长期教育工作,逐步地对教育工作产生了感情,通过自己的劳动使一批又一批的青少年学生有了较多的知识,看着自己劳动产生了巨大的价值,内心也是非常的愉快,感到工作是很有意义的。天天与青少年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同学们的纯真,即使是最顽皮的学生,他们的可塑性仍是非常大的,只要多关心,从爱护他们的角度去教育他们,他们都会变成很有出息的人材。问题是我们作为教师对他们关心帮助太少了。高素质的教师还不是很多。中国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教师来承担我国的教育事业,所以人们说教师的职业是阳光下最伟大的事业是十分有道理的。有人说如果有来生我再选择教师的职业,以表示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但人并没有来生,所以我不想作假设,我只想说从事了二十多年的教育工作,我觉得没有虚度此生。

学校是否属于学生的监护人之争分清责任主体是承担损害赔偿的前提,妥善解决学生伤害引发的经济纠纷,是校方与家长之间化解矛盾、消除分歧、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稳定社会的关键。当前我国校园伤害事故之所以难处理、处理难,就在于人们对校园伤害事故责任主体的认定上,存在着观点分歧,导致在法律规定上,无法可依,在实际问题的处理中,也无据可寻。

是不是只要学生在上学(上课)期间发生伤害事故,学校都要承担责任?如果不尽然,学校又是在什么情形下应对在校学习期间受到伤害的学生承担责任?在诸如此类的问题上,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看法常常相悖。家长认为,学生只要到校学习,家长就将其监护责任转移给了学校,学校不仅应当对学生的学习负责,而且应当承担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而校方则认为,学校不是学生在校期间的监护人,不负有对学生的监护职责,学校是否承担学生事故损害赔偿的责任,是基于教育法对学校管理职责的规定,对学生承担有限的管理责任。那么学校与学生之间究竟存在着一种什么样的法律关系?我国现行法律却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

本人认为:学校对未成年学生的保护职责与学生监护人的监护职责虽有相近内容,但这两种职责的性质和法律渊源却有不同。前者是学校作为承担公共教育职能的社会机构,基于《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而形成的一种公法范畴的职责与义务;后者是基于民事法律所确定的监护权,而在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之间形成的司法范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两种权利由于来源与性质上的差别,不能混淆。尤其监护权是建立在亲权基础上的,不能脱离法律的有关规定和亲权的范畴而谈监护权的转移。视学校为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的认识,不仅使学校承担难以担负的责任,而且也难以解释何以学校只有监护责任而没有相应的权利,何以学校对学生的管理要符合法律规范,而不能像父母管理被监护人一样管理学生。就目前的民事法律规范而言,没有明确学校是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或应当承担监护责任。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总体上来讲是基于教育与受教育而形成的教育关系,存在一些不同于其他法律关系的特殊规律,应当适用教育法调整。因此,笔者认为,学校并非学生法定意义上的监护人,尽管学校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负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职责。

二、学校管理职责范围与学校事故责任承担根据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判断学校及教师对事故的发生及其后果有无过错、过错大小,来确定责任主体,依此进行损害赔偿,应是分析、解决此类纠纷遵循的一般原则。1.意外事件。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件是无法预见和不可避免的,学校及教师对事件无任何过错,不负任何责任。但如果事故发生之后,教师没有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措施救险,延误了治疗,造成伤害者伤情加重,就应负责,这是一种事后责任承担。

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生在这些时间内发生的伤害事故的原因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有无联系。如日本学校教育法规定,学生在寒暑期做作业时发生了伤害事故,教师是否承担责任的前提是,教师在布置学生作业时有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些作业内容对学生人身伤害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中小学生在校期间受到损害或致他人损害,学校是否应该承担责任,应该承担多少责任?笔者认为,应视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其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学校方面是否应当为去或留校活动的所有学生承担责任,而在于学校事先是否承担了对这种活动管理监督的责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