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分享心得体会及收获 教学经验交流分享心得体会(2篇)

  • 上传日期:2022-12-27 13:58:27 |
  • ZTFB |
  • 13页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2教学随笔分享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一、 在情感共鸣中学习语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例如《母亲的呼唤》一课,以"母亲的呼唤"为线索,写了作者儿时的三件小事,平凡真实,感人至深。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我设计了一段充满激情的导语:“有一个人,你永远占据在她心最柔软的地方,她愿意用一生来爱你,这个人叫母亲。让我们深情地呼唤她的名字——母亲。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从小到大,母亲给了我们无穷的关怀和疼爱,让我们带着感恩的心,再一次深情地呼唤——母亲。随着岁月的流逝,母亲一天天变老,然而,永远不变的是母亲那一声声悠长而温暖的呼唤——母亲的呼唤。母亲的呼唤,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声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母亲的呼唤》这篇课文,再次感受一下母亲的呼唤里包含的爱和暖。”简短的一段话,开启了学生感情的闸门。正是基于对自己母亲的热爱,学生才渐渐走进了作者的心灵,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对理解课文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重视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以任务驱动学习,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指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学习内容。”一年多的语文教学,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体验。的确,语文教学离不开情境,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把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形的情境世界呢?我觉得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课堂上,教师要大胆地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每学习一篇新课文前,我都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上课时,同学们都希望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学生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练习、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另外,我还结合教材所涉及到的内容,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使学生尽量领悟不同类型的文章的写作技巧;同时,鼓励学生阅读中外儿童名著,领略书中的精妙所在。我们班还设立了图书角,让同学们捐赠出自己喜爱的图书,作为公共资源分享给更多的同学,丰富了学生们的课外阅读。

3、引进生活的活水。

于漪老师提出:“语文应和生活相联系,把语文学习挤到狭小的课堂里,挤到无穷无尽的练习中,学生几乎不读书不看报,与自然接触少,与社会接触少,学语文的源头活水被堵塞,积淀储存少得可怜,又怎能学好语文呢?”所以在教学中经常引进生活的活水,运用多种课型,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可以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堂教学以及自己短短的语文教学经历,特别是在整体批阅了学生的作文之后,我真正地意识到:小学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只有学生把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用到对周围生活的观察、品味、描写中,才能真正地学好语文、用好语文。因此,我不断鼓励我的学生坚持观察周围的一切,要养成从生活中汲取养分的好习惯,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我想信,久而久之,生活中的一切都会演变成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丰富资源。

总之,我期盼着:我的语文课堂会变成孩子们学习知识、放飞梦想的理想舞台。

2022教学随笔分享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给学生上美术课时,常常见到有些孩子画起画来,那么为难。不禁回想起我的学画经历。我的学画经历虽然很平凡,却也丰富有趣,也许,对我们的美术教学有所启发。

一、环境的熏陶,激发兴趣。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当时的环境既贫穷又落后,对绘画的入迷,源于大我七岁的哥哥。大约在我六岁时,有一天,无意间在哥哥的写字桌上发现了一张碳素笔画的“美女图”。是一个轮廓简单的女青年的背影:她披着如瀑的长发,脸微侧,露出一点眼镜的框子,身材颀长,似乎是旗袍类的衣服,已记不清是在头上还是在衣服上,点缀着一滴美丽的橙红,哥哥说那是他手指上的血。为了使画面美丽,而不惜扎破自己的手指头,使那时尚小的我心头吃了一惊。同时,那个文雅而又“凄艳”的“美女”图便也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从此后,我便迷上了画画。所以要让孩子喜欢画画,就得给他们创造适合的环境。比如在他们的房间里或者学校的阅览室、美术室等地方,放上画册、画报或者其它美术作品,也可以经常带他们去参观一些美术作品展。久而久之,自然会对美术产生兴趣。

二、临摹,初学者最易接受的方法。

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欲望。便会自觉地去学习。刚开始学画画时,我临摹的是哥哥画的画,比如双眼皮的美女、或者是形象逼真的小汽车、威武的坦克等。慢慢地,哥哥的画已不能满足我的要求了。于是,我便去翻父亲的书,当时,家里有不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表现“火热生活”的画,里边的女青年和风景是我临摹的主要对象。再后来,长大些了,可以得到一些零花钱,就到集市上的书摊去买小人书。记得当时最喜欢《红楼梦》,觉得里边的景美、人美、故事美。尤其是一个倚在竹帘边、挽着髻的丫头,最令我痴迷。后来,将《红楼梦》集了将近一套,临了好多的人物、花草树木、小桥回廊等。再后来,只要遇见喜欢的画,就想方设法地得到,并进行临摹。确实受益非浅。所以说。临摹是学习画画的一种直接的、也是基本的学习方法之一。

三、写生,学画画最基本的方法之二。

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最喜欢画的是古代的美女。头发上、脖子上、裙裾边的各种饰物,细致得令人着迷。从此,我的作品便开始受到一些同学的赞美了。可是,有的同学和一些大人,却对我的“作品”“横加挑剔”,什么眼睛太大、嘴巴太小,头太大、身子太小,尤其是腰,细得似乎没有。很是打击我的积极性。可仔细一观察,人家批评的也有道理。自此,便暗暗地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的五官比例,偷偷地观察别人的身材和姿态,悄悄地揣摩各种动态时,人体各部位的变化。后来,我遇到了一个同桌,名叫黄丽萍,如同名字一样,她长得既文静又美丽,身材颀长,动作优雅,一张娃娃脸上有一双扑闪扑闪的大眼睛,微翘的小鼻子,曲线优美的小嘴巴。因为经常在一起,而且关系很好,所以有“灵感”,我就给她画了好多的“肖像画”。凡是熟悉她的人见了都说“形神兼备”。由于找到了窍门,以后,无论我想画什么,都先去观察原物,再根据需要揣摩如何画在纸上。渐渐地,我画的东西越来越“像”了。这便是我最早的“写生”。小学阶段,低、中年级学生画画着重于感受、体验和游戏,但到了高年级,就要逐渐培养孩子的写实能力,体会写生学习的好处和乐趣,并感受美术学科的独特魅力。当然,要写生,就要教给孩子基本的观察方法。正所谓“看准了才能画准”。

四、文学、音乐等其它艺术对提高绘画能力的作用。

我上初中时,电视上正在热播琼瑶的连续剧。我们这些小女生经常被感动地热泪盈眶。除了上课、写作业外,就是侃剧情。有一天,看完电视剧,我仍然沉浸在剧情中。于是就画了一幅章含烟与柏沛文的背影图:女主角身穿曲线优美的旗袍,长发飘飘,男主角身着衬衣、牛仔裤,风度翩翩,他们相依相挽,走在一座石桥上。画被拿到学校以后,便引起了轰动。都说画得如何传神、如何动人。绿诚幸子(我们班的一个琼迷,大家根据她喜欢的颜色和性格给她取了这个名字)还嘿嘿地笑着说:像得很,尤其是柏沛文的屁股,圆嘟嘟的。大家听后都笑了,令我非常地不好意思。也许,这便是那最初的立体感意识吧。有一段时间,中午吃饭时,广播电台上播放小说《风流才女石评梅传》。我们那一帮女生听得非常入迷。深为高、石那不平凡的爱情而感动。于是乎,我便在一本绿塑料皮的日记本里,画了一幅石评梅去陶然亭祭奠高君宇的画。画面上是石评梅的背影,她面冢而立,“五四”时期的女生套裙,衬托出她那消瘦而孤独的身影,及颈的短发被风吹得乱乱的,一条白色的围巾被风吹起,飘得很远。这幅画是我根据自己对小说的理解,想象出来的,也许不那么符合事实,但我画得很投入。象这样,因为文学而创作出来的画还有很多。比如,有一年的暑假,我得到了席慕容的诗集《七里香》和散文集《悠长的等待》等书。于是,整整一个暑假,无论是在清凉的早晨,还是在人皆昏然欲睡的晌午,或者是在彩霞满天的傍晚, 我总是守着窗下的一方素净,在相对的静寂中感受女画家兼诗人如风的情怀 。读着读着,心有所感,便画了一幅又一幅的画,类似插图 。比如夏夜璀灿的繁星,花园清香袭人的栀子,身着紫色纱衣、在河边怅惘人生的诗人兼主妇,种荷的女人……。自此,我便拥有了一群“粉丝”,因为我能将大家心里所感,用笔画出来,而且很传神,我的作文水平也和画画相得益彰,有了很大的进步。另外,在我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因为两个哥哥和父亲都喜欢音乐,所以家里有好多磁带!民歌、校园歌曲、轻音乐、舞曲......,记得夏天的晚上,经常躺在蓝色的蚊帐里,关了灯,将录音机打开,听着美妙的音乐,尤其是如波、如潮,悠远而透彻心灵的轻音乐,经常让我感动不已。随着音乐的旋律,心中不由得升起许多优美的情感,使我对生活和艺术的美,又多了几分感悟。画的画,写的文,更美了!也许,这就是艺术之间相互的连通,及对人的怡情与思维的开启吧。所以,任何一门学问,都不是孤立的,画画也一样。所以,我们要从多方面,开启孩子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的艺术素质。

五、大自然及生活赋予的灵感。

如今,生活在都市里的孩子,很少与大自然接触。我八岁以前,住在一个山沟沟里。门前不远处,便是一个山坡,山坡底下有一条有水的沟,生长着许多知名和不知名的植物,杨、柳、杏、桃、柿子、皂荚、核桃等自不必说,单单那些能编篮子的细藤条,结出碎碎白果子、或一串串红果子的灌木,以及泉眼边一簇簇的野竹子,还有那数不清的闲花野草、飞鸟虫鱼,组成童年美丽斑斓的世界,带给我无穷的遐想。我最初的手工“作品”,就是用柿树的落花和细草编成的“项链”,和用红薯的嫩茎做成的耳饰。八岁以后,我生活的地方是一个平川,那里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景:宽阔的大河,成林的杨柳,潺潺的流水,白花花的鹅卵石,青青的稻田,路边放牧的老翁、茂盛的小草、细碎的野花、嫩红的野草莓,溪边洗衣的妇人、嬉戏的儿童、加上夏日的蓝天白云和自由飞翔的小鸟,令人不得不叹服大自然,这位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家及其创作的作品。上初中时,一出校门,远处是半围青山,稍近一点,是一脉开满了金黄的油菜花的丘陵,再近点,是一碧万顷的麦田,离校门口几米远处,有一条小溪。每到下午课间活动时间,有人在河边觅草寻花,有人在席草谈心,有人在吹着柳笛,衬着满天的霞光,确实有一番诗情画意。我的高中校园,更有一番别致的雅趣。花园里,有茂密的竹,高大的木瓜树,生长多年的紫丁香、白丁香和雪白的绣球、鹅黄的迎春花,火红的山茶,粉白的樱花等观赏植物,青石道旁,有高大的古木,直通向建在后山上的学生宿舍。教室外,有一排高大的法国梧桐,春有新绿初绽,夏有浓荫匝地,秋有落叶如蝶,冬有圆果摇曳,如同风铃。再加上细雨里、月光下、晨光中的光影变化,真的有说不尽的美。每每在那良辰、赏那美景,我的心里便生出一种感动、一种冲动,欲把这短暂的美丽留在永恒的画面上。这就促使我更加努力地学习画画、钻研画画。初中、高中期间,我画了许多意境优美的画,大部分的灵感都来自壮观的大自然、美丽的校园、文学阅读、音乐心情、和那如诗如画的年龄。直至现在看起来,那些画仍然很美,很有灵气。正如罗丹所说: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艺术于生活,于大自然。所以,一定要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多捕捉生活中的美。

小学美术德育教学随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