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调研心得体会(模板15篇)

  • 上传日期:2023-11-19 21:25:22 |
  • ZTFB |
  • 11页

心得体会是对过去经验的一种回顾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做出更好的决策。写心得体会时要重视语言的准确性和文采性,避免使用模糊的词语和含混不清的表达。如果你正在苦恼如何写一篇优秀的心得体会,那么以下的范文或许能够给你帮助。

土地流转调研心得体会篇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的利用和管理问题成为各级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地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资源分布和土地利用情况,我所在的学校组织了一次土地调研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深入实地考察了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收获了许多体会。以下是我在这次土地调研中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了解土地的重要性和现状。

在调研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我了解到现阶段的土地利用呈现出了一些不平衡和不合理的情况,例如农业用地减少、城市扩张导致的耕地丧失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同时,我也了解到了土地面临的一些风险和挑战,例如土地污染、土地流转和土地承载力的限制等问题。这些了解让我深深地意识到土地的珍贵性和保护的重要性。

第二段:探索土地利用的改进方向。

通过对不同地区的考察和了解,我认识到土地利用应该以人为本,既要满足人民对食物、住所和资金的需求,也要保护生态环境和传承人类文化。我认为,为了改进土地利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分配农业、工业和城市用地的比例;二是推动科技创新,在土地利用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三是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监管,遏制土地过度开发和盗采;四是加强土地权益保护,确保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第三段:认识土地调控的作用和挑战。

土地调控是指通过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土地资源的开发、管理和利用进行干预和调节。在调研过程中,我认识到土地调控的重要作用,它可以通过控制土地供应和价格,达到平衡供需关系、稳定房地产市场等目的。然而,我也了解到土地调控面临许多挑战,例如政策执行难度大、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因素复杂等。这些挑战提醒我,在进行土地调控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加强政策协调和落实。

第四段:加强土地利用的宣传和教育。

在调研中,我认识到加强土地利用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宣传和教育可以增强公众对土地利用的认知,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文明素养。我认为,政府应该加大对土地利用政策的宣传和解释,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普及土地利用知识和技术,增强公众对土地保护的重视和参与度。同时,学校应该将土地利用知识纳入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五段:提出对土地调研的建议和展望。

在土地调研活动的最后,我思考了未来的工作方向和目标。我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对土地调研的组织和管理,提高土地调研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同时,也希望学者加强对土地调研的研究和探索,为改进土地利用和管理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我希望未来的土地调研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和具体,为土地的保护和利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这次土地调研活动让我对土地利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我对土地保护和优化利用的意识。我相信,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人与土地的和谐共生。我将始终关注土地问题,为土地调控和土地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土地流转调研心得体会篇二

1、村集体所有的林地、经济场统一发包。此类情况大多为种植大户或公司种植蔬菜、苗木及中药材等。如棉花园村、南冲村分别转让林地577亩、608亩给武汉凯迪生物质能公司,占总林地面积的1.69%。

2、零星土田流转。许多不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将土地委托亲属、朋友耕种,或承包给种粮大户统一经营。但集中成片的只有种菜大户罗湘虎在棉花园村租赁100亩耕地种植茄子、甜玉米,农科所转让期限为20年、面积500亩的耕地作为葡萄酒原料生产基地,仅占全乡总耕地面积的2.01%。

(一)、农民对土地流转的心态比较复杂、多变。1、农民对承包土地的主权意识、自主支配意识太强,误认为承包到户就是土地私有。阻碍了土地经营权正常流转。主要体现在:一是旧习惯根深蒂固,对土地的眷恋还很深,宁愿“死守阵地”也舍不得将土地流转出去。阻碍了连片成块的大面积开发;二是为今后可以“名正言顺”的在自家承包地上建房;三是“红眼病”作祟,不愿意拿地让别人发财,故意从中作梗。2、流转价格偏低。我乡目前租给种粮大户的田地年均价为150元/亩。

3、流转土地面积有限、利用率不高。大部分的经营能手,种粮大户,他们的行为都是个体的,离现代高效农业有很大的差距。

管理的目的,离现代农业的“绿色标准”还有差距,不能提高品质和效益。

(二)土地流转机制不够规范。

1、土地流转不规范,对土地流转的管理,在流转程序、流转手段、流转档案管理等方面缺乏统一规定,这是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不规范的一个重要原因。操作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大多数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只有口头约定,没有书面合同,即使有书面合同,其内容不完整,在某些方面不具有法律效力。有的未经村集体组织审查同意;二是土地流转有的.不按规范签订合同,合同条款、标的不明确,甚至与现行法规相冲突,如租用土地的时间超过了二轮承包期规定的时间等。三是农村土地流转资料档案缺乏管理。

2、缺乏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和流转平台。土地流转的供求信息不能及时有效沟通,转出方找不到转入方,土地流转供给需求脱节。有不少农民不知道应该怎样进行流转;其次是土地流转的形式简单,反租倒包、入股、抵押等新的流转形式没有出现;再次是土地流转的程序简单,由于多数流转为自发形成,流转双方没有遵循一定的程序和履行必要的手续,土地流转处于缺乏规范的无序状态,土地流转纠纷多。

从出让方看,主要是务工经商收入不稳定,也担心政策变。

化,怕土地转出后失去土地,怕务工经商亏本后吃饭难以解决,所以大多采取短期转包的方式。

从承包方看,由于农业收益比较低,高收益项目农业难以。

选择,农业开发又面临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因此,业主对投资农业开发极为慎重,致使不愿在土地上投入过多的成本,承包户无意长期承包,两方面互相制约。

地块仍然零碎分散。由于目前农户承包的土地普遍。

22.2%,100亩以上经营规模的为200亩,占流转土地总流转面积的22.2%。

(一)、明确管理机构和职能,加强土地流转管理监督。首先是确立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具体范围、原则,规范流转的形式,明确流转的操作程序,规定对违规失范行为的处理办法;第二是规范流转合同,建立流转合同的指导、签证、仲裁制度;第三是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档案,重点对拟出让方的土地情况基本条件和拟受让方的土地需求情况进行登记造册,促进土地的顺利流转。

(二)、组建村级土地流转合作组织,确保群众利益。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农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现代农业集约化经营的矛盾、平均承包土地与市场自由配臵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分散的一家一户小农生产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等等,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将表现得更为明显。所以,迫切组建村级土地流转合作组织,负责统一组织、统一协调本村土地流转事务以及代理农民参与转出土地的新项目建设。让转出方维权有后盾、利益有保障,让转入方从繁杂的土地矛盾中解脱出来。

总之,如何有效的把每户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有效引导农民加快土地流转,克服小农经济意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是进一步加强土地流转需要解决的问题。

土地流转调研心得体会篇三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为了深入了解土地流转的情况,我参与了一次土地流转调研活动。通过此次调研,我对土地流转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锻炼了自己的调研能力。以下是我根据此次调研总结的心得体会。

首先,土地流转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流转,农民可以将自己的土地流转给规模化经营的农户或企业,这样一来,农民的土地资源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农民的经济收入也能够得到提高。与此同时,流转后的土地也能够在规模化经营下得到更高的产出和效益,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在调研中,我发现很多农民通过流转土地成功脱贫致富,一些农村地区也得以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的转型。

其次,土地流转对农村土地保护具有积极作用。随着城市化的进展,大量的农村土地被用于建设房地产项目,土地资源遭到了严重浪费。而通过流转,农民可以将闲置的土地流转出去,这样既可以利用起土地资源,又可以避免土地被荒废和破坏。此外,一些农村地区通过流转将散乱的土地整合起来,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农村占地面积,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第三,土地流转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在调研中,我发现一些地区的土地流转存在难以顺利进行的问题。一方面,有些农民对土地流转缺乏了解和认知,害怕失去土地的所有权,抵制流转。另一方面,一些规模化经营者在流转后并未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从而导致土地流转成为空转。而且,在流转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的监管和规范性文件尚不完善,也给土地流转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和宣传,加强对流转过程的监管,同时培育土地流转市场,提高土地流转的效率。

第四,土地流转的发展需要统筹农村发展全局。土地流转只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环节,如果不与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就业转移等相结合,就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调研中,我们看到一些地区流转后的土地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导致农民的经济收益增长有限。这就需要加强农村产业发展,在流转后落实好相关的经营主体,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使土地流转真正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最后,加强土地流转的监管和保障也是十分重要的。土地流转涉及到农民的权益保护、土地资源管理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政府加强监管,制定健全的政策法规。在调研中,我发现有些地方政府在土地流转中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容易出现乱象。政府应加强对流转过程的监管,规范流转行为,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同时,政府还应建立健全农民土地流转的保障机制,确保农民在流转过程中得到应有的收益。

总之,土地流转调研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农村土地流转的机会,使我对土地流转的作用、问题和未来发展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农村土地流转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土地保护的重要手段,但也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政府、农民和企业共同努力,建立起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土地流转调研心得体会篇四

土地流转是指农民将自己的土地流转给他人使用,以期获取经济收益。为了更好地了解土地流转的实际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通过调研,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

第一段:调研目的及背景。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土地资源的流转逐渐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一种重要途径。因此,我们组织了这次土地流转的调研,旨在了解土地流转现状、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进一步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流转和农民增收。

第二段:调研方法与结果。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方式,了解了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知和态度,收集了各地土地流转的具体情况。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民对土地流转持积极态度,希望通过流转土地来增加收入。然而,调研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信息不对称、流转费用过高等,制约了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

第三段:问题分析与解决思路。

针对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深入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首先,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提供流转信息平台等方式来解决。其次,流转费用过高问题可以通过政府资金补贴、建立土地流转保险制度等途径来解决。

第四段:政策建议与推广。

基于以上调研结果和问题分析,我们向政府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政府可以加大流转土地信息公开推广力度,帮助农民了解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和程序。其次,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鼓励土地流转并降低流转费用。最后,政府还可以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监管,确保流转过程的公平和透明。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通过这次土地流转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土地流转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希望政府和各相关方能关注农村土地流转这个重要问题,并根据我们的调研成果,进一步推动土地流转事业的发展。相信在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土地流转将会迎来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为农民增收提供更加可靠的途径。

土地流转调研心得体会篇五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家庭承包的土地通过合法的形式,保留承包权,坚持农户自愿的原则将经营权(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并经过乡级土地管理部门备案,签订流转合同的行为,土地流转是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发展,是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客观要求。近年来,我县农村土地流转对解决农村土地闲置、耕地抛荒、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有积极贡献。

(一)流转速度加快,渐具规模。自19xx年农村土地二轮承包以来,我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速度呈逐年递增之势,流转的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参与农户不断增多。至20xx年,家庭承包流转总面积12。88万亩,比上年增加2。61万亩、增长25。4%,比20xx年增加6。40万亩,增长98。8%;流转总面积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比重为18。5%,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比20xx年提高9。2个百分点;参与流转的农户1。51万户,比年年增长24。8%,比20xx年增长91。3%;参与流转的农户占家庭承包经营总农户的比重为14。8%,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比20xx年提高10个百分点。

(二)流转类型多样,比例不均。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

4、以流转规模为标准:一是流转规模过千亩的,现有3个,分别是三岔河**领办的湘北蔬菜合作社流转面积0。24万亩,主要种植各类蔬菜;安障乡**领办的裕民粮食种植合作社流转面积0。17万亩,主要种植水稻;安宏乡刘少华领办的华泰水稻种植合作社流转面积0。10万亩,主要种植水稻。二是流转规模在200—1000亩之间的,现有14户,流转面积0。80万亩,主要集中在安丰、安康、安昌、安垱、安凝、焦圻等乡镇,以水稻、蔬菜、葡萄种植为主。三是流转规模在100—200亩之间的,现有41户,流转面积0。76万亩,全县每个乡镇都有,其中较多的有官垱、安丰、安昌和安宏等乡镇。四是其他流转属于小规模流转,户数多,基数大,达10万亩。

(三)大户发展良好,具有一定引领作用。流转大户具有市场信息灵、销售渠道稳的优势,生产产品质高量、适销对路的农产品,从而提高产品销售价格,收入增加、效益增长,对土地流转注入正能量。如三岔河镇罗洲村湘北蔬菜合作社,于20xx年12月成立,注册资金162。32万元,注册社员160名,流转面积2350亩,其中20xx年合作社租赁三岔河镇的罗洲、三多、春美、长明、合家垸、天保6个村的土地1239。5亩,涉及农户135户。土地租赁期限1—3年,租赁价格为每年每亩200—300元。135个出租户签订合同的有75户,60个出租户属于口头约定,时间一年一定。合作社主要生产无公害蔬菜,另外种植少量的水稻和高粱。20xx年—20xx年,合作社年经营收入1088万元,净利润55万元左右,由于收入高、效益好,辐射带动三岔河镇20xx户农户种植蔬菜1。08万亩,每亩产值达0。45万元。

(一)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目前土地流转大多是农户间自发进行的,比如无力或不愿经营承包地的农户,经自行协商临时把承包地交由别人(大多是亲友、邻居或同村村民)代耕代种,原承包合同关系不变,时间、条件一般由双方口头约定。20xx年,我县签订流转合同的耕地流转面积为5。10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39。6%,没有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的占60。4%,其中,既无书面协议又无口头约定的约占10%;而经过乡镇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关登记、备案或签证及公证机关公证后流转的土地更少。有的即便双方签订了书面协议,但也存在手续不规范条款不完备等问题,对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没有明确的规定,一旦出现纠纷无法追究责任,而且缺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评估机构,对于农村流转地价的评定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导致农地转让的随意性和无序性。

(二)土地流转期限过短。目前我县土地流转的期限90%以上是一至两年,三年以上的少,五年以上的更少,有些即便是签订几年以上的流转协议,协议上规定了流转期限,但由于土地流转金大多是一年一付,有的农户看到流转大户效益好,就随时终止流转协议,有的大户由于管理或技术或市场原因当年出现亏损付不出土地流转金,农户随即就终止了流转协议,因此土地流转不稳定,期限短,不利于土地流转后农业的长远规模发展。

(三)土地流转中农民的利益缺乏保障。一是土地流转缺乏对农民利益的保护机制。在土地流转前,缺乏对种植大户和企业业主农业经营能力的资格审查与评估的市场。无论是当局推动还是自发进行的土地流转,对承租方农业经营能力的资格都没有进行严格审查,更没有让承租方交纳经营风险保证金。在土地流转后,流转业主一旦经营上出现失误,无法履约,常常给参与流转的农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没有有效的补偿办法,风险由农民和当局承担。二是农民的流转收益缺乏增长机制。在流转合同的约定上,农民土地流转收益一般是一定不变,流转期间不再调整租金,流转收益没有随经济的不断发展得到相应增长。

(四)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及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一方面,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运作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流转中介组织较少,流转信息传播渠道不畅,土地供需失衡,影响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限制了土地流转区域范围,制约了农村土地流转的有序进行。另一方面,目前针对土地流转尚未建立完善的资产评估机构、委托代理机构、法律咨询机构、土地投资机构、土地保险机构等,制约了土地交易市场的发育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健康、有序进行。

(五)土地流转管理不健全。目前对土地流转的管理,从上到下的农业行政部门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在流转程序、流转手段、流转档案管理等方面缺乏统一规定,土地流转主管部门虽然制定有规范的操作规程和土地流转合同文书格式,但缺乏完整的政策体系,缺乏现代化的工作手段,纠纷隐患较多。乡镇农经机构管理体制不顺,职责不明,流转行为无人监管,流转纠纷无人受理,农民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一)当局角色定位不明晰。当局的指导是帮助集体土地健康、有序流转的保障。目前部分基层当局和部门角色定位不准,认识错位,普遍把经营权流转当成流转主体的经济行为,对不利的流转模式不能做到限制和终止,同时没有科学制定流转后农民出路的规划,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做好应急处理预案,提供服务,化解矛盾。因此当局应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积极引导,搞好规划、提高服务,在集体土地流转中做好服务员、裁判员的角色。

(二)农民流转意愿不强烈。分析当前的土地流转现状,存在农民流转意愿不强烈的现象。究其原因如下:首先,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失地农民缺乏生存保障。对于绝大多数农民来讲,主要还是依靠土地收入解决看病、上学、养老等问题,普遍把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有些农民即使转移到了二、三产业,由于失业的风险和收入的不确定性,他们仍把土地作为最后的退路,宁肯粗放经营,甚至不惜抛荒弃耕,也不愿意转移出让”。其次,农民转移就业空间小。“土地流转的速度应该与工业、第三产业就业岗位增加的速度与城市基础设施容纳的程度相适应”,当前,城镇化速度慢与城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不足导致农民转移就业不畅,不愿放弃土地。第三,部分土地转出收益吸引力不大,尤其是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和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提高了农民对土地价值的预期,致使流转意愿不强烈。

(三)土地流转后资金与技术支持不足。土地流转后,要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必须进行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经营者开发资金匮乏,是制约土地流转的重要原因。一些经营者大面积承包土地后从事高效农业开发,后续发展中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

(四)土地分户经营的分散性、随意性与土地流转的计划性、规模性之间存在矛盾。土地流转的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效益,而第二轮土地延包实行的是“耕者皆有田”政策,不仅土地分户经营,而且农户在这种严重分散的土地上还要种植从粮食到饲料、蔬菜等几乎家庭所需的全部作物,这就进一步加重了土地的分散程度,形成了分散、细碎、小规模的`土地经营方式,难以实现土地成片集中流转。而且业主在实施土地规模流转时,往往因为一户或几户承包户没有谈妥,而使土地规模化流转难产,制约了规模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

(一)建立土地流转机构,加强服务机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要因地制宜,切实把握“适度”两个字。首先,必须始终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流转原则,不能盲目跟风推进,以行政手段推行农村土地流转。对于当局和村级组织来说,只能是进行政策导向,创造发展环境,加强服务管理。其次,要把握规模的“适度”。因此乡镇要成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配备人员,明确职责,切实制定有效的措施,搞好政策宣传,积极引导村、社及农民群众在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工作,认真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积极培育规范化的土地流转市场。推进土地流转,就要积极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建立严格、规范的配套制度和措施。一是健全农地流转服务平台,建立农地流转信息库,开展信息咨询、评估、协办手续等服务;二是建立农地流转信息网络,使广大农户和有意投资农业的经营者能及时、准确获取可靠信息,沟通市场供需双方的相互联系,切实解决农地流转信息不畅、配置不佳的问题;三是建立科学的土地流转价格形成和指导机制。“根据市场供求、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和土地受让方的投资变化,在研究受让方承受能力的情况下,适时进行流转价格的调整,以便更好地反映土地的动态价值变化”,从而建立健全农民流转收益增长机制,保障农民收益能随经济的不断发展得到相应增长。

(三)深入强化土地流转的规范化管理。一是要处理好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综合开发与保护基本农田的关系,处理好土地开发与保护群众权益的关系。把各种流转方式纳入规范化管理,确保交易双方权利和义务明晰;二是要切实做好农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明确农户在农地转让中的主体地位,禁止村级组织代替农户或超越农户对外签订流转合同,依法保障农户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三是要制定规范的土地流转程序,提供规范格式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实行流转合同登记备案制度,确保土地流转规范有序;四是要加强宣传和监督,杜绝土地流转过程中随意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现象。

(四)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主体。要有效地加快土地流转,关键是要创新能促进农村生产力解放和提高的规模经营主体。首先,大力培育以家庭农场和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的规模经营主体,努力形成“规模化家庭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其次,加快构建服务“三农”的金融平台,积极探索信贷支农的重点,适度降低支农信贷利率。

(五)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的配套保障机制。土地流转的健康进行有赖于农村配套保障机制的完善。农业是高风险低收益的产业,不仅要受自然生物因素的影响,还要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土地流转调研心得体会篇六

自古以来,土地便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的利用和流转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旨在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通过实地观察和深入研究,我对心得体会流转土地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第二段:资源优化。

土地流转能够实现资源优化和高效利用。我所在的村庄,曾经是一个以种粮为主的农村,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大多数农民的种植收益不高。随着土地流转的不断推进,一些外来企业进驻该村,带来了现代农业技术和灌溉设施,转而发展了种植花卉、草坪等项目。这些项目利用了原有的土地,提高了土地的产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村民的经济生活和生活环境。

第三段:促进就业。

土地流转不仅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而且对当地的就业也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村庄周围的一些企业进驻后,就业机会不断增加,村民们都有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收入来源。例如,我的同学在村里某个著名养殖场打工,每月颇有收入,这对他的家庭经济贡献了不少。

第四段:调整产业结构。

在改革开放后,我国许多农村地区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农耕经济,经济比较单一,限制了当地的发展。而土地流转能够促进改变农村产业结构,进行产业升级。在我所在的村庄,原始的村民种植经济逐渐变成了资本运营经济。一些投资方大力开拓新领域,提高了土地的科技含量和附加价值,而村民也有了更加稳定的收入来源。

第五段:对策建议。

土地流转的确给当地区域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影响,但也要注意到一些问题。一些土地被过度流转,导致逐渐过度经济化,地方特色逐渐消失,这是非常不应该的。政府要通过加强管理和规范,严格控制土地流转、保护基本农田。同时,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关心和保障农民的权益,加大土地流转带来的财产性收益,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结尾:

总之,土地流转对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要注意土地的可持续性利用,关注农民的利益和权益,充分体现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共赢,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农村发展。

土地流转调研心得体会篇七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流转。这些年,以各种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民”牵头的土地规模种植面积逐年增长,使“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等农业现实难题开始逐步化解。不过,现阶段影响新农民进入、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因素还有很多,需要脚踏实地、有针对性探索解“扣”。当前,农村土地流转是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

一、基本情况和现状。

目前,我县现有农业人口50.78万,耕地面积40.06万亩,其中家庭承包经营面积34.11万亩。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的基础上,鼓励农户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全县土地流转面积9.08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6.62%。流转去向:1.流转入专业合作社的面积0.75万亩,占总流转面积8.26%;2.流转入企业的面积0.35万亩,占总流转面积3.85%;3.流转入家庭农场的面积2.55万亩,占总流转面积28.08%;4.流转入专业大户的面积1.35万亩,占总流转面积14.87%。比较成功的典型有**乡**村的250亩优质水稻种植基地,**乡的供港蔬菜生产基地、**镇**自然生态科技吊瓜专业合作社、**乡**村瓜类蔬菜草莓基地和**乡**村的玉米基地等土地流转示范基地。但根据我县的耕地分布图和山区实际情况,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下被划分到户的狭小地块逐渐成了规模经营成为农村土地流转的“拦路虎”。

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特别是全面取消农业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出台后,我县的农村土地流转显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转包:转包是我县农民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一部分农户土地面积少,产出率不高,通过算“种田帐”,不愿在少量的土地上投入更多的人力与资金,采取转包形式,把土地经营权有偿流转给经营大户。目前,我县共转让土地3.84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42.3%。

转让:指农户之间土地承包经营权剩余期限的转移。有些农户因无力继续承包土地,与其他户协商一致,经村委会同意,将全部或部分土地转让给第三方,由第三方与村委会确立新的土地承包关系,出让方与村委会在转让土地上的承包关系即行终止。目前,我县共转让土地0.05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0.5%。

互换:即农户之间土地承包经营权剩余期限的相互转移。互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耕种方便或种植结构调整的需要。互换后,互换地块的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和原承包合同约定的相应地块的权利义务关系随之互相转移。从方式上看,有同等面积互换,也有不等面积互换,双方视互换土地的地级和远近条件决定。目前,我县有互换土地0.17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1.88%。

出租:主要指农户与承租方之间一定期限内土地使用权的转移,是承包土地收益权的一种分配形式,收益是固定的。这种方式,主要在农户与用地单位之间进行,农户自愿将全部或部分土地使用权出租给承租方,承租方给出租方固定的收益。出租的期限一般由双方协商确定,但不超过承包合同的剩余期限。出租方式也是我县目前主要方式之一。目前,我县共有出租土地3.15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34.7%。

股份合作。农户将全部或部分承包土地使用权作价为股份,参与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经营,以入股的土地使用权作为分红依据,入股收入按经营效益的高低确定。目前,我县共有入股土地0.18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1.9%。

此外,还有代耕等土地流转形式1.69万亩。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县属于山区,人均耕地面积少,农村土地流转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应机制仍未建立健全,流转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欠缺。

一是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一部分群众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思想上存在一定顾虑,担心土地一旦流转出去,自己想收回时能不能收回;国家的惠农补贴资金,还能不能发到自己手中;另外,由于外出务工经商,收入不稳定,失去了生存的最基本保障,导致土地流转期限较短,影响了土地的健康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发展速度。

二是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土地流转仍然存在流转行为不规范,农民承包权得不到充分尊重,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等问题,土地流转呈现出“四多四少”,即:自发流转的多,自觉流转的少;向农户流转的多,向非农户流转的少;零散流转的多,集中流转的少;无序流转的多,有序流转的少。这些情况直接影响了我县土地流转的速度、规模和质量。

三是土地流转方式自由化。从签订情况看,我县农村土地自行流转情况多,造成了农户之间土地流转不签订书面的流转合同,流转都没有建立稳定的流转关系,存在流转期限短、口头协议多、书面合同少的问题,即使有合同,也存在权利义务表述不清,利益分配不规范等不完善之处,导致农户间常常因土地流转不规范而产生矛盾纠纷。

四是土地流转难成规模。在农村土地流转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强。农村中青年群体纷纷在外务工,在家中更多是由留守老人去经营。他们一是心里有种空落感,二是一年每亩流转费太少,自己种每亩也能收入上千元。这种“老人种田”的现况,不利于土地的流转,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土地规模化经营水平。

五是土地流转后收入不到位。近年,大量资本下乡搞土地流转,一些大的公司有雄厚的资金和地方政府支持,农民比较放心。有的流转方只是近村或本地的农民,他们的实力一般,有些是以合作社形式成立的,其流转土地的目的就是以土地作为资本申报项目以获取贷款。对这样的流转农民担心土地流转后流转费用难兑现。

六是档案资料管理不完善。我县存在土地流转台账管理不规范,个别乡镇没有建立土地流转台账,大部分存在协议签订后,没有在县农经部门鉴证、存档和备案,在村社也都没有备案,至使县农经部门对全县土地流转的真实情况难掌握。全县的土地流转协议在乡镇存档备案率极低,一旦发生土地纠纷,由于无依据,无法进行审核,不利于纠纷及时解决。同时也不利于县农经办对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指导。

四、几点建议。

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合理地流转,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合理规划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现代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集中连片种植,规模化方向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帮助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防止土地粗放经营和撂荒现象的出现。

一要让农民吃了定心丸。土地流转的基本前提,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权证”让农民吃了定心丸。土地流转更顺畅平稳。同是要加强宣传,广泛开展以土地承包法、土地流转管理、土地规模经营为主要内容的宣传培训工作,引进先进的经营模式,培养基层干部和党员群众的合作经营理念,鼓励开展土地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经营。

二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一是保证农民依法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承包经营流转权,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二是保证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的长期稳定,坚决执行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对部分村社存在人地矛盾突出的问题,要引导农户通过合理的土地流转方式予以解决。

三要推进承包地流转方式、用途管制与经营管理的创新,需要充分尊重农民主体意愿,以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维护农民土地权益为准则,依靠创建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土地规模流转监控、土地收益分配管控的长效机制,有效防范当前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中暴露出的耕地污损、破坏和撂荒,以及农田非粮化甚至非农化问题。

四要加快建设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依托各级农村经营管理机构,逐步建立县、乡(镇)、村3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和信息体系,依托各级政务服务平台建立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做好流转规划、汇集信息、沟通供求、价格评估、产权和流转交易、金融服务等工作。加快出台农村产权和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平台建设管理办法和有关指导性文件。

五要强化基层土地流转规范化服务指导。一是在现有人员基础上,尽快整合建立基层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开展服务指导基层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二是县农经部门尽快出台指导性意见文件,具体指导农村土地经营权集中流转的操作办法、流转程序,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三是在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乡镇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委员会,村级设立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小组,保证土地流转管理和纠纷调解工作正常开展。

六是切实解决工作经费不足问题。加大各级财政对土地流转工作经费的投入,切实解决当前土地流转工作中的数据管理平台建设等经费不足问题。

土地流转调研心得体会篇八

作为我国农村改革的中心内容,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土地的集中经营和集约化利用。自2002年开始,我国农村地区掀起了一场土地流转的运动,旨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作为近年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土地流转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参与这场土地流转运动,我深深体会到其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发展的潜力,下面将领略自己土地流转心得体会。

第二段:土地流转的利益与挑战。

土地流转的好处在于,它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加有利的生产要件和资金,并为企业提供经营用地。这样一来,土地的流转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也能够促进农民的收入增长。然而,土地流转同样面临许多挑战。首先,农民的保护意识较强,许多人担心土地流转会引发土地沉淀和流失。其次,因为土地市场的不够成熟,许多流转过程中的纠纷也影响了土地流转的持续推行。这使得我们需要在推进土地流转的过程中积极解决这些挑战。

近年来,我在家乡参与了多个土地流转项目,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我们通过拆除小地块,重新组合形成大型田地,以提高土地的风险分散性和产出效益。通过组织农田水利、农业保险、土壤改良等方面的投入,土地实现了更加高效的流转。我们还编制了土地流转协议书,明确了轮作期、流转费用和双方权利义务等问题。在整个流转过程中,我们以保护农民权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为了推动土地流转的顺利开展,政府在各地推出了多项政策。例如,加强了土地流转市场的监管,提高了土地流转项目的补贴力度以及百分之八十土地实测补偿等。作为参与者,我们也应该继续加强自身的信息收集和与政府的沟通,以积极因应市场变化和推进土地流转的长效性。

第五段:结论。

总体而言,土地流转是一项能够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等多方面的利好事物。作为参与者,我经历了这种社会运动带来的各种实践探索和收获。尽管土地流转面临着许多挑战,但我们可以通过政策的引导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使之成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事业。在未来,我们应该继续加强合作、探讨土地流转的发展模式,让农民的收益更大化,同时保护农民及土地的各种权益。

土地流转调研心得体会篇九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土地与农民的生计息息相关。然而,在这个国家土地资源总量有限、人口数量庞大的情况下,许多农民短缺土地而无法谋求生计,也有一些土地闲置浪费资源。为了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中国政府于2008年推出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鼓励农民通过流转土地,推动土地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总体产值。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下,我也有着一些感受和体会。

作为中国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主力军,农民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略。流转土地对于那些短缺土地、无法开展独立耕种的农民来说,既是一个增加收入的机会,也是推动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同时,他们可以将自己的有限资金用于提升自己的营运能力和农作物的品质,从而更好地满足现代市场的需要。在另一方面,那些有余闲产权的农民,通过流转闲置土地,实现土地的有效利用,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

随着政策的落实,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到流转土地的行列。省级土地部门和政府也积极应对政策,制定了相应的规定并建立流转平台,加强流转市场管理和流转的登记管理。流转的范围越来越广,从单一的粮食种植流转,慢慢地扩展到畜牧养殖、果蔬种植、林地经营等多领域。随着流转土地的逐步深入,持有土地的农民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有助于他们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

然而,流转土地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首先是系统整合和政策辅导不足,市场信息不够透明、流转价格难以确定使许多农民受到困扰;其次,流转土地有些农民担忧土地流转拥有符合法律规定的证明权;再有就是流转中的安全风险,可能招致财务损失甚至法律上的维权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能够满足流转需求的政府、机构、企业和个人以多方的方式共同配合,并制定完善的策略和措施。

第五段:总结。

流转土地的贯彻虽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这一政策的推行对于未来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不仅有利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更提高了农业效益和农业模式的现代化水平。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向更广阔的未来,农村土地的流转方向变得更加明朗,潜力也会不断释放。

土地流转调研心得体会篇十

大桥镇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是江山西北部的“粮仓”。全镇共有耕地面积16052亩,其中水田面积15213亩。全镇总人口19383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6474,占84.99%;共有劳动力10314人,其中外出劳动力6087人,占59%。

为建立现代农业经营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和综合效益,妥善解决保障农户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与规模经营之间的矛盾,大桥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广大农户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目前,已有2296户农户参与土地流转,面积达到6176.9亩,其中今年新流转土地526亩,累计流转土地占全镇水田面积的40.6%,占有土地使用权证14788亩的41.8%。参与连片流转30亩以上的主体有41个,涉及农户1219户,流转土地面积3669.9亩,连片流转面积占总流转面积的59.4%。农户之间流转面积2197.68亩,涉及农户866户,占流转面积的35.6%。

全镇流转土地6176.9亩中,流转给专业大户的面积为4666.9亩,流转给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面积为1330亩,流转给工商企业经营的有0亩。从近几年的土地流转情况看,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占了32.5%和56.1%。

2、以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各类专业合作社参与规模土地流转比较突出。我镇新生粮食专业合作社和振农植保专业合作社承包土地面积分别为2480亩和450亩。

3、土地流转年限多样。以承包期1-5年及5-10年最多,分别有2925亩和2162亩,占总面积的47.4%和35%。

4、口头协议和书面协议并存。季节性承包不付田租,普遍用口头协议达成;一年或一年以上的,大多有书面协议。目前,已签订流转合同的面积为3716.9亩,占总面积的60.2%。

三、初步成效。

1、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土地流转促进了城乡之间的资金、技术、人才、设备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臵,有效地解决了农村有人无地种和有地无人种的矛盾,逐渐形成了城乡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2、探索了农村经营机制改革的新途径。土地按照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进行优化配臵,面向市场生产优质、短缺、适销农产品,提高农产品商品率,较好地解决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促进了农民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的转变,推动了农村社会进步。

需求,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

4、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土地流转,一方面农户可就近务工或外出寻找新的挣钱门路,同时又可获得土地租金收入。土地经营权向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集聚,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基地,实现了社会化大生产,提高了农业比较效益。

5、推进了农业生产服务社会化。通过规模集中连片流转,为机械化服务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去年全镇共完成机插面积3785亩,机耕面积13820亩,占全镇耕作面积的67%。对农户开展水稻统防统治服务,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防治效果。保丰、振农等5个植保合作社为739户农户开展统防统治,服务面积达到8540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41.4%。

6、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行适度规模集约经营后,业主普遍采用先进生产技术,运用机械化设备,推行企业化管理,培育产品品牌,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江山市新生粮食专业合作社生产的无公害大米已经通过国家农业部认证。同时,大桥“寿欣”牌大米已经通过了qs认证,进入超市实行上架销售,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四、存在问题。

包经营权流转、规模经营的进程和流转行为的规范化管理。

2、流转手续还不够规范,矛盾时有发生。农户间的流转大多为口头协议,有的即使签订书面合同,对流转双方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承租土地附着物处理、有关赔偿条款、土地被征用后的承租户损失补偿等缺乏明确具体的约定,流转双方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一些委托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流转的,农户的委托手续也不够规范。

3、土地流转信息不够对称。由于土地供需信息网络尚未形成,供需双方的信息不能得到有效沟通,使流转受阻。而农民往往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从而对市场行情不能充分把握,导致流转价格不能真实反映土地的价值,造成土地流转市场的价格混乱。

4、承包农户非理性惜土情节加重。一方面,随着粮食定购任务、村提留、农业税的取消,农民种田已无任何负担,效益明显提高,使农户不肯轻易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田征用增加,被征农田得到各种补偿,农户可获得现实利益。有的农田处于交通线或开发区沿边,虽然现在还未征,但部分农民认为这些农田迟早会被征用,有现实利益可得,因而,原承包户一方面不愿流转给大户,另一方面一些农户对流转费期望值过高,超过了受让方的承受能力,使流转双方难以达成。

行推行土地流转,有的还以流转管理服务费的名义变相截留流转收益,侵害了当事人的承包权益,扭曲正常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关系。

五、几点对策。

1、注重引导,强化服务。要积极引导,热情服务,多做工作,落实好配套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民离地经营创业。积极开展技能培训,扩大有组织劳务输出。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增加就业岗位,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及时化解土地流转中的矛盾和纠纷。完善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设,依法管理农村耕地、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和管理。

2、加强考核,有序推进。把土地流转工作列入村级考核,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考核责任制,并对土地流转工作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奖励。

土地流转调研心得体会篇十一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我们的国家大量的人口和有限的土地面积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决定推进土地流转政策,鼓励农村居民将自己的土地流转给规模化经营的农业企业。这个政策启动以来,各地农村的土地流转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对于振兴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段: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土地资源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基础设施之一,农村地区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当前,中国土地总面积虽然巨大,但实际用于耕种的肥沃土地却相对较少。因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显得尤为重要。政府推进土地流转政策的目的就是在允许农民持有土地的前提下,通过流转的方式,使得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成为可能。这样一来,土地得以充分利用,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农业效率得到提高,农民的收入也随之增长。土地流转政策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段:规范的土地流转有助于保障农民权益。

农民是土地的直接使用者,也是土地流转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因此,规范的土地流转不仅有助于保障农民权益,也有助于提高土地的流转效率。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政府应当积极发挥监管和引导作用,加强对土地流转项目的审核和审批,确保土地流转方案合理、公平、安全。同时,政府还应当完善土地流转市场体系,促进土地流转市场的透明和规范化。在土地流转市场上,各种各样的交流、合作和互助机制应当得到鼓励和支持。只有这样,政府、土地流转企业和农民三方才能真正实现利益共赢。

第三段:科学规划,合理选择,避免土地流转的不良影响。

土地流转的有益之处无疑是许多人清楚的,但唯有选择合适的流转项目并制定周全的方案才能确保土地流转的质量。因此,科学规划和合理选择,是实施土地流转Politik的必要条件和必须考虑的因素。流转方案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到农业自然环境、土地资源情况以及相关利益方的需求。这需要政府和农户采取一系列科学的决策方案来确保选择的流转方案能够顺利进行。此外,监管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监视和透明度,为流转决策提供正确的信息和支持,并在流转过程中审查和监督实施情况,确保流转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第四段:多样化种植模式是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由之路。

多样化种植模式是农业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农业企业也需要重新调整种植模式和经营管理。从单调的种植模式转向多样化的种植模式,既能增加产品多样性,满足市场需求,也能促进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同时,贯穿始终的品质管理和标准化生产,可以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卫生。总之,多样化的种植模式和标准化的生产流程都是对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支持。

第五段:结语。

最后,我们应该认识到,土地流转政策实施的成功程度需要政府、农民和农业企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在土地流转中,应该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例如在土地流转信息公开、风险防范和安全保障等方面应更为重大的考虑。同时,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利益,确保农民对流转决策有权参考和发言权。最终,农业产业不仅需要规模化、品牌化、附加值,还需要精细化、多样化等各种形式,才能真正推动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收入水平的提升。

土地流转调研心得体会篇十二

在稳定农村土地延包30年不变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搞好农用土地流转,是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农村土地政策,及时了解我县农用土地资源流转现状,探索科学合理的流转机制,县委农工委、县农经中心组成联合调查小组,采取发放调查表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县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据调查统计,全县25.63万亩耕地中,目前土地实际流转面积达641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5%,涉及农户9640户,占承包农户总数(97000户)的9.9%。从分布情况看,新集镇、罗家屯镇、兴城镇、三屯营镇等土地连片集中的乡镇流转规模较大,其中,新集镇土地流转面积达1694亩。土地流转主要采取形式互换、出租、转包、入股。其中有7592户农户采用互换形式流转土地3010亩,分别占流转涉及农户和流转面积的78.8%和47%;有1756户农户采用出租形式流转土地2776亩,分别占流转涉及农户和流转面积的18.2%和43.3%;有243户农户采用转包形式流转土地519亩土地,分别占流转涉及农户和流转面积的2.5%和8.1%;有243户农户采用转包形式流转土地519亩土地,分别占流转涉及农户和流转面积的2.5%和8.1%;49户农户采用入股形式流转土地105亩,分别占流转涉及农户和流转面积的0.5%和1.6%。合同管理情况:据统计,全县农村土地流转应签合同9640份,其中:有流转合同并经乡镇农经部门鉴证的2150份,占22.3%;有合同未经鉴证的1523份,占15.8%;无合同或仅有口头协议的5967份,占61.9%。通过实施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为加快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一是促进了新兴产业发展。祥瑞花卉合作社成立后,为集中连片发展花卉生产,流转土地600亩,种植百合、剑兰等花卉。目前,全县花卉栽培面积达到2320亩,年可产鲜切花3000多万只。汉儿庄、新庄子等乡镇为发展食用菌产业,流转土地570余亩,全县以栗蘑为主的食用菌栽培达到2240万棒,年产鲜菇600万公斤。二是推动了一批农业重点项目实施。通过土地流转,解决了农业重点项目用地问题,5500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八面峰生态观光采摘、青山绿水野猪养殖等重点农业项目顺利推进。三是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祥瑞花卉合作社以入社成员每年每亩土地800元转包费入股,再吸收入社社员打工,年底分红返利的方式,社员一年平均在一亩土地上获得综合收益9000元。喜峰口生态种植合作社,与社员签订土地租赁合同,并回收入社社员产品,按照绿色、有机、无公害的要求大力发展小杂粮种植,流转的土地纯收入比入社前增加了600元。

土地流转的特点:1、自发为主。多数都是由承包户之间自行协商进行,全县承包户自发流转的土地面积达5880亩,占流转总面积的7%;2、本村为主。绝大部分都是在本村范围内进行流转。全县在本村范围内流转的.土地面积为4359亩,占流转总面积的%;3、短期为主。土地流转中,互换、转包的期限多数都在5年以下且不固定,出租的期限一般都在5-10年左右。

存在问题:一是土地流转规模小。全县流转的土地面积只占耕地总面积的2.5%。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南部乡镇为例,如新集镇,土地流转面积为1694亩,占耕地面积的6.1%,涉及农户1733户,占总农户的27.6%;新庄子乡土地流转面积为378亩,占耕地面积的5.7%,涉及农户172户,占总农户的9.1%。我县土地流转还处在初级阶段;二是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从已发生的土地流转情况看,61.9%的土地流转只是口头协议,并未履行任何手续,只有22.3%签订流转合同并经过乡镇农经部门鉴证。由于缺乏有组织的监督管理,手续不完备,时间一长,难免产生各种纠纷;三是多数土地流转效益不高。由于我县土地流转形式多以互换为主,大部分流转土地仍以散户经营传统农业为主,经营粗放,从土地上获得的收益较低,农民缺乏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四是耕地流失偶有发生。部分农民以出租方式把自己的承包地租给选厂用于建尾矿库,一般采取每年结算的方式,还有部分村民的土地以出租方式被用来建市场等商业开发,全县以出租方式租出土地1800多亩,涉及农户830多户。这些出租方式租出去的土地,大部分无法恢复成耕地,改变了土地的农业用途,农田面积不可避免地在减少。原因分析:一是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不够。长期受传统的种植模式的影响,部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较强,习惯于耕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视之为“保命田”,认为“手中有田,心中不慌”。加之其他就业门路不多,即使种粮效益很低,也不愿意放弃土地。另外,部分村干部甚至一些乡镇干部对土地使用权流转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片面认为“延包三十年,农民有自主权,流转不流转,不用干部管”,对实施土地合理流转缺乏正确引导和组织。这些片面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地流转的进程。二是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在北部乡镇一些自然村较为明显,这些村以山地为主,土地分散在沟沟岔岔,零散细碎,不易实现流转。相比之下南部乡镇土地比较集中,容易进行土地流转。三是小城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不够。我县农村二、三产业不发达,不能转移较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小城镇建设水平不高,不能吸纳更多的人到城镇生活就业。四是缺乏善于经营土地的能人。铁矿开发见效快,效益好,吸引大部分能人把精力用在铁矿开发上,而经营农业项目见效慢,风险大,人们往往不愿意在这方面投资,也是土地流转较慢的一个原因。五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由于目前农民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备,因此农民普遍把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来看待,对于流转土地存在后顾之忧。因此尽管没有能力经营好承包地,获取最大的收益,但宁肯粗放经营,也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

一是加大土地法律政策的宣传力度。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政策法规,提高广大农民的土地法律政策水平,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制定鼓励土地流转的政策措施。探索建立土地流转扶持基金,对于全部转出土地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补助,扶持其进城务工创业;对于引导农户流转土地较多、增收效果显著的乡镇和村给予适当奖励;对于通过采取土地流转合作方式集中农户土地进行规模经营,并能切实带动农户增加收入的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给予扶持,从资金、项目、技术指导等方面给予倾斜。

三是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着力培养一批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经营大户,培养和扶持种田能手,提高土地经营效益。大力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兴办农业企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农民可入股分红,也可进企业当雇员拿工资,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建设,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它中介组织,学习借鉴罗家屯镇奔腾花卉有限责任公司、青杨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等经验作法,进一步搞活土地流转,同时积极加强土地流转试点,总结成功经验,推动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四是鼓励农民向小城镇聚拢。小城镇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集散地,加快小城镇建设,可以促进农村人口、生产要素向中心城镇集聚,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的城镇化水平,为广大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降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城镇二、三产业,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加工业,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农业人口。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加速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促进农村土地的流转。

五是探索农村居民适度集中居住。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户建房数量逐渐增多,由于受山区自然条件的限制,单家独户分散居住,居住地和承包地都比较零散。因此要探索农村房屋建设统一规划,统筹考虑,加强农村宅基地统批统建,将新建和改造的房屋向居民点集中,原有宅基地还田,改变土地零星、分散的状况,为土地集中连片产业化规模经营创造条件。

六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力度,探索建立农村人口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机制,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范围,促进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向农村延伸,让农民放心地流转土地。

土地流转调研心得体会篇十三

土地调研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作为调研员,我有幸参与了一次土地调查,并从中收获了很多心得体会。本文将以五段式的形式,分别介绍我的调研方法、所发现的问题、对农村土地管理的思考、对农民生活的触动以及我的未来发展方向。

在土地调研中,我首先选择了一些典型的农村地区进行走访,并与当地的农民进行交流。我用笔记本记录下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并详细记录了农田的地理位置、土地利用情况以及农民对土地资源的管理情况。通过这种方式,我可以获取最真实的信息,为后续的分析提供有力的支持。

通过一段时间的调研,我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方式存在误解,他们更倾向于将土地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自由处置而不顾及土地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土地利用率低,农业生产效率也相对较低。这些问题使得土地流转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对于这些问题,我认为农村土地管理需要进行改革。首先,政府应明确土地的公有属性,加强对土地的规划和管理,以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其次,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对土地的认识和利用效率。同时,要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此次调研也让我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农民的生活状况。在与他们交谈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农民们的辛苦和付出。他们长时间地劳作在土地上,为了保证农作物的产量,他们不计较个人的辛劳和付出。这让我感到敬佩和感动,同时也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这次调研也给了我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的启示。我意识到土地管理和农村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我希望能够继续从事相关的工作,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我会继续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农村土地管理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总结一下,通过这次土地调研,我深刻体会到了农村土地管理的重要性和现实问题。我认为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农民培训和生活保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我也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关注农村土地管理,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土地流转调研心得体会篇十四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土地的流转现象越来越普遍。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以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民收入水平。作为一名关注农业发展的人员,我也参与了一些土地流转的实践。

第二段:体验。

在我参与的土地流转中,最深刻的感受是地域性不同。不同地方的土地质量、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不同,因此土地的价值也不能一概而论。在进行流转时,必须要对土地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其真实价值,以避免交易双方因为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损失。

第三段:观点。

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土地流转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益的。一方面,土地流转可以将生产力进行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农民更好地实现土地财产的价值,促进农村的快速发展。但是,土地流转也有其影响,比如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这也需要相关部门和各地政府加强监管。

第四段:探讨。

在土地流转中,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公平性。我们必须要保证流转的双方在信息平等、权益保护的基础上进行交易,以避免出现某一方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情况。同时,关于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管理和监管,以保护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

第五段:结论。

总的来说,土地流转在短期内可以为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为农民增加了更多收入来源,但必须注重公平性和监管,以避免不良的后果。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现代化农业的新路径,并在推进农村发展的过程中更好地促进土地流转的持续发展。

土地流转调研心得体会篇十五

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深入了解和探讨土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和前景,我所代表的学校组织了一次土地流转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我亲身感受了土地流转的实际情况,并从中获得了一些重要的心得体会。

首段:了解土地流转的背景和现状。

土地流转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依法将土地经营权、承包权、使用权出租、出让、转让给农业经营者或其他经营者,或者经营者之间相互流转使用。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首先了解了土地流转的背景和现状。我们了解到,土地流转是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必然结果,既能解决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问题,又能激发农业发展的活力。我国土地流转的实施不仅改变了农民的务农观念,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二段:探讨土地流转面临的问题。

土地流转虽然带来了许多好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与农民和地方政府的座谈中,我们了解到土地利用权界定不清、流转租金不合理、村级组织农地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土地流转的效果。此外,一些地区土地流转规模不大、流转资金不足,农民对土地流转缺乏了解和参与,也制约了土地流转的发展空间。因此,促进土地流转,解决好流转过程中的问题,需要政府、农民和农业经营者共同努力。

三段:分析土地流转的影响和益处。

土地流转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益处。首先,土地流转为农村经济增加了新的产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其次,土地流转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实现了农业规模化经营,推动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旅游等多产业融合发展。而且,土地流转还通过扩大农民的经营规模,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推动了农民向城镇转移和村域发展。

四段:总结土地流转的启示和前景。

调研过程中,我们得出了几个关于土地流转的启示。首先,政府应完善土地法律法规,明确土地流转的产权和经营权,确保土地流转的合法、规范和有序进行。其次,农民应加强自身法律意识和土地流转知识,提高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和参与度,使土地流转更好地为农民增收致富。最后,政府和农业经营者应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和帮扶力度,提高农民的土地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

展望未来,土地流转在我国农村发展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流转土地,无论怎么流转、怎么管理,始终要坚持‘农民有农地,农地有农民’,要把土地管理好、用土地办好、管住发展节奏”。只有坚持农民利益至上,才能解决好土地流转中的问题,推动土地流转发展,实现农村振兴和农民增收。

通过这次土地流转调研,我深刻认识到土地流转在农村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挑战。作为学生,我们应加强对土地流转政策和发展情况的学习和了解,积极参与土地流转的过程,为农村振兴和农民增收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政府、农民和农业经营者也应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与协调,破解土地流转中的瓶颈和问题,共同促进土地流转健康发展,实现农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和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