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称号人物心得体会和感想(通用19篇)

  • 上传日期:2023-11-19 21:35:11 |
  • ZTFB |
  • 14页

心得体会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通过总结可以更好地积累经验。在写心得体会之前,可以进行必要的资料搜集和背景了解。通过阅读他人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学到不同的思维方法和总结技巧。

时代楷模称号人物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一

都源于对科学的敬畏!

2017年10月,

辽宁省阜新市万达煤矿。

发生井下透水事故,

83名矿工被困在井下,

当时,已经是矿山救援中心。

总工程师的肖文儒第一时间。

奔赴现场。

当听到局部瓦斯达到4%时。

所有人的第一反应是惊讶!

4%意味着什么?

一个火花、一根铁丝的碰撞,

哪怕衣服的摩擦都可能发生爆炸!

此时,现场所有人的目光。

都集中到了肖文儒的身上。

肖文儒没有轻易做出判断,

而是坚定地对大家说:

我要亲自下井去看看!

面对所有人的劝阻,他只说了一句话:

事故现场瞬息万变,

我自己下去看看才能做出。

科学的研判分析。

下井实地勘察后,

肖文儒发现情况远比想象的更为复杂,

水若不及时排出,

83名矿工可能随时。

面临瓦斯浓度过高窒息死亡;。

可若加速排水,

随时可能引起瓦斯爆炸……。

在直面生死的关键时刻,

肖文儒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排水与稀释瓦斯浓度同步进行!

这样的操作任凭谁心里也没有底,

“83个人,出了问题怎么办?”

为了给大家吃一颗定心丸,

肖文儒当场拍着胸脯说:

“别怕,出了问题我负责!”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肖文儒一边指挥调整回风系统,

一边优化稀释瓦斯方案。

所有人都屏气凝神,

眼睛死死地盯在瓦斯监测仪上。

20多分钟之后,

瓦斯监测仪终于停止了报警,

浓度下降到了1%以下。

最终,83名矿工成功获救,

救援人员无一人伤亡。

在一次次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

面对生与死的考验,

肖文儒的敢于拍板、担当作为,

让很多人由衷地夸他一句:

老肖的胆子是真大!

这样的精准判断出现在多次救援中,

作为指挥者和决策者,

肖文儒深知:临场的每一个抉择,

每一次从没人干过、

书本上没有见过的超常规的操作,

其实都源于对科学的敬畏,

源于常年累月的经验积累,

更是源于他所投入的。

超乎寻常的心力与毅力。

肖文儒有一个习惯,

每一次救援回来,

都要完整地分析事故原因,

复盘整个救援的过程,

对每一个细节都要研究再研究!

38年来,他记下的笔记有几十本。

他不断总结应急救援经验,

组织起草了《矿山救护队资质认证管理规定》。

《矿山救护培训管理规定》,

用制度织密救援人员的“安全网”;。

而由他主编的,

浓缩了他38年救援经验的。

《矿山事故应急救援典型案例及处置要点》。

更是被广大救援队员。

誉为应急救援的“宝典”。

一本本笔记、一册册书籍,

是他用了38年,

为这支队伍建设留下的财富;。

一堂堂课程、一句句叮嘱,

是他与所有救援队员约定好的,

为了人民的生命,

以生命赴使命的逆向奔赴!

时代楷模称号人物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二

“儿去贵州,不为功利,不求功德,只为心愿。”决定到1400公里之外的台江支教,陈立群与年已九旬的母亲告别时这样说。

曾任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学军中学校长、头顶“全国名校长”光环的陈立群从坚守30余年的岗位上退休。当时国内多家民办中学向他伸出“橄榄枝”年薪都在200万元以上但他都一一婉拒了。当年8月一次校长培训的机缘他应中组部台江扶贫工作组和台江县委县政府之邀毅然来到千里之外的苗山深处任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当问及有何条件和要求时他开出的唯一“条件”是:分文不取扶贫支教。

“在浙江,这些情况不太可能出现。”初到苗岭深处,陈立群还没能适应当地饮食的辣味,学校落后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怠惰的教风学风也让他频频“皱眉”:食堂设施老旧破损,住宿条件简陋脏乱;听语文课,一位老师讲了一刻钟,才回过神来“讲错了”;一位数学老师上课只凭“信马由缰”的发挥,根本没有准备教案;上自习课,交头接耳声此起彼伏,沉迷手机、无心学习的学生很常见。

“人类道德的基点是爱心与责任感。”这是陈立群常对师生们说的一句话。作为教育工作者,他认为这是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和要求,而这也成为他开始“铁腕”治校、改变学校积弊的精神动力。

短短半年后,台江民中的各方面工作均取得实质性突破,教师的精气神、学生的上进心、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得到显著提升。

培养骨干唤醒心灵。

“所有的帮扶总是暂时的,所有的支教总是要结束的,关键在于增强贫困地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这是陈立群对支教工作的看法。如何变“输血”为“造血”?一时治校的成效如何长久保持?他把为当地培养骨干教师纳入了计划。

“和凯里一中的老师一起‘同课异构’,让我找到了差距,虽然压力很大,但确实能促使我快速成长。”参与培训后,台江民中的一位老师感受尤深。

在陈立群出资和推动下,台江民中启动《青年教师培养行动计划》,针对不同老师情况提出了“小荷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培养计划,建立“同样一门课,支教的老师讲一节、本校老师讲一节,互相听课、互相评课、互相学习”的“同课异构”教学方法。

此外,陈立群针对台江民中教师大都毕业于本地院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了“走出去”培养制度,三年来,已经派出8批134名教师到杭州重点中学学习。

贵州省教育厅成立“陈立群名校长领航工作室”后他义务授课主动担任台江县初中、小学校长导师并到贵州各地义务作报告、开讲座60余场接受培训的校长、教师超过一万人次为当地培养起一支“不走的”教师队伍。

“教育首先是精神成长,其次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陈立群常常引用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这句话,凸显他对“精神教育”的关注。

让山区的孩子从小“立大志”,成为陈立群的另一个计划。

在台江民中教学楼上,镶嵌有三排显眼的大字:“高远的志向、高昂的志气、高雅的志趣”,这就是陈立群倡导的“三志”教育,他希望这些能成为“引领、陪伴孩子一生的精神武装”。

在陈立群的推动下,台江民中开展了相应的系列励志活动,通过班会、成人仪式、升旗、演讲等,强化激发师生们对“志”的理解和思考。

如今,台江民中的师生多了一个“12·9励志节”,每年这天,学生们都会在校园里种一棵“志向树”,写下自己的志向。一名学生写下:“生命中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您像天上的星星,我可以循着光亮的方向,一直向前。”

时代楷模称号人物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三

肖文儒至今难以释怀,多年前大同某煤矿发生火灾事故,一开始还可以通过电话联系上井下被困人员,但由于当时技术手段落后,被困人员最终全部遇难。

“当时我就想,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把人救出来。”他说。

今年1月,山东栖霞笏山金矿发生“1·10”重大爆炸事故,被困人员位于井下约600米的位置,救援深度较为罕见。由于地质情况复杂,不仅钻孔工作难度极高,井下涌水量也很大,形成“前有围堵后有追兵”之势。

4个钻孔“多管齐下”,相继遇到问题。肖文儒当机立断:提前增调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大地特勘队带一台高性能钻机前来增援!

这时,救援希望最大的3号钻在钻至井下521米处时,距井底目标偏移已达7.4米。

一子落而满盘活,新增救援团队及时对发生偏移的3号钻孔进行纠偏透巷。仅用4天,这条“生命通道”提前打通!

一刻不停,在部署打通4号钻孔中,肖文儒建议“先堵水再透巷”,确保了这条生命维护和监测通道始终畅通。后来证明,这个方案让转至4号钻孔下方的被困人员生存环境大大改善,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最终,11名被困人员获救,这次事故救援也被业内誉为“教科书式的经典案例”。

临场应变、力挽狂澜,靠的是废寝忘食的研究思考、通宵达旦的实战训练。38年来,肖文儒不管岗位、身份如何变化,他一直冲锋在救援最前线,成长为我国矿山救援的权威专家。

“加强瓦斯实时监测!”2017年秋,辽宁阜新万达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肖文儒在井下现场连续工作11个小时,当作业现场瓦斯浓度达到3.5%并继续上升时,他立刻组织调整通风系统,将作业现场瓦斯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最终,83名被困矿工全部获救。

举棋若定,落子无悔,在一次次的生死淬炼和刀锋行走中,肖文儒成了全国应急救援系统的“老兵”。

从推广正压氧气呼吸器、高压排水软管等装备的广泛应用,到加快救援应急通信、矿用石膏等技术的高速发展;从组织起草矿山救护规程和救援条例,到“传帮带”各类现场处置和技术装备的经验……肖文儒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倡导“科学精神和热血担当缺一不可”。

他的手机上,存满了全国矿山救援大队大队长和总工的电话号码,一有机会,他就深入基层救援单位,推广矿山救援的新知识新办法,服务于城市救援与综合救援。

“运用新方法新技术,老肖为应急救援加上了多重保险。”应急管理部矿山救援中心综合处二级调研员、副处长欧阳奇说:“他不仅是主心骨,更是指路灯。”

肖文儒是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从业38年,他参与700多起事故救援,助力救出1000多名被困人员,用英勇无畏和专业细致守护生命。

今年1月初,山东栖霞五彩龙金矿发生爆炸,矿工被困600米深井下。肖文儒随应急管理部工作组第一时间赶往现场。

救生孔提前两天被打通,井下传回了敲击声。

历时14个昼夜,肖文儒超前预判,沉着指挥,11名矿工安全获救。

井下救援险象环生,从业38年,每一次肖文儒都冲锋在前。

2010年,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特大透水事故,肖文儒5次下井勘察,成功救出115名被困矿工。

2017年,辽宁万达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肖文儒驻守井下11个小时指挥救援,被困83人全部获救。

肖文儒不断总结实战经验,参与编写了10万多字的各项救援手册,组织培训了91支国家救援队伍,推动中国矿山救援水平达到了世界一流。

在山东栖霞笏山金矿爆炸事故中,历经14天救援后,山东栖霞笏山金矿爆炸事故救援现场传来消息:当天新发现的1名被困人员和此前有联络的10名幸存被困人员悉数升井,比预期大大提前。

对于这次营救,救援通道何以突然提前打通?如何新发现一名被困者?下一步计划是什么?在救援现场,记者采访了应急管理部矿山救援中心总工程师肖文儒。肖文儒作为应急管理部工作组成员,全程参与了此次救援。在此之前,他已经参加过700多起矿山事故救援,累计营救一千多名被困人员。

生命救援通道何以突然提前打通?

回风井是井下被困人员实现升井的最可行通道。应急救援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爆炸事故发生后,井筒被严重堵塞,虽然改进了清障方法,但打通需要至少15天。

那么,发生了什么,让这条生命救援通道得以突然提前打通?

肖文儒说,此前预计堵塞物厚度约为100米,主要依据是,在距离井口400多米处的“二中段”位置处有一个“井”字架,担心堵塞物大量淤积在这个“井字架”之上。最近清障方法改进后,清障速度大大提升,几天之内向下清理了18米至368米位置。在此位置发现,是附近几根钢管倾斜支撑着上面的堵塞物,而非预期中的“二中段”“井”字架,且在倾斜钢管下方几乎没有堵塞。如此,清理难度就大大降低,救援人员很快完成了清理,打通了这条生命救援通道。实际上,事故救援情况瞬息万变,充满了不确定性。

何以新发现一名被困者?

肖文儒说,在发现井筒堵塞实际情况后,我们要求救援人员一边清理淤积物打通升井通路,一边注意在沿途搜索失联人员。在下至“四中段”时,就发现了这位被困工人。他被困这么久依然能活下来,与以下两方面因素有关,一是“四中段”地面有积水可供饮用,二是虽然救援人员此前没有联络上他,但贯通的多个钻孔有助于为井下带来新鲜空气。

下一步搜救计划是什么?

24日15时18分许,随着最后一批2名被困人员升井,井下已发现的11名幸存人员全部升井。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救援结束。

肖文儒说,虽然11名已发现的幸存人员全部升井,但依然有被困人员处于失联状态。对此,矿山救护队员已经下井展开搜救,在确保不发生次生灾害的前提下在井下全力搜索。当前搜救面临的困难是,一方面“六中段”已经有积水,井下救援人员需要蹚水作业;另一方面,井下空气并不是很好,救援人员需要穿戴相关自救设备执行任务。

“只要有被困人员没找到,我们就‘逢巷必入’;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肖文儒说。

这次营救到底有多难?

对于这次救援,不少人评价是生命的奇迹、救援的奇迹。那么,这次救援到底有多难?

肖文儒说,这是国内难度最大的矿山救援案例之一,可谓“前有围堵后有追兵”。一方面,被困人员处于井下约600米的位置,救援深度较为罕见,同时现场地质情况颇为复杂,钻孔救援难度极高;另一方面,井下涌水也威胁着被困工人的生存环境。

肖文儒说:“我们是做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

时代楷模称号人物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四

“我人生的价值在于改变了一代人,不管有多少数量,只要他们过的比我好,我就满足了!”这是张桂梅校长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一段话,她的一生贡献给了教育事业,作为一名知识的传播者,她是伟大的,无私的。看完了她的事迹,也让我对于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了更深刻的反思。

我出生在云南的一个边陲小镇,所幸,我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但在我身边也有过同样的事情发生,我清楚的记得我的一位初中同学,没有上完初中就回家了,她的家在云南的一片山区里,后来我在朋友那里得知,她是回家结婚了,家里给介绍了一个对象,所以只能放弃了上学的机会,那时对于我来说,还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现在想来,也许那个同学的一辈子就被圈禁在了大山深处。

人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我也还没有明白知识是如何能改变人命运的,但是,现在的我,在错过了最好的学习环境和最佳的学习时间后,我明白了,还记得高中时,我妈妈也常和我说让我好好的学习,不要一辈子就蜗居在一个不大的城市,以为自己所处的这一片天空,就是整个世界。那时的我处于青春的叛逆期,干什么都要和父母对着来,现在我也曾不止一次后悔过当时没能早点懂事,没能听父母的好好学习,但是错过了就是错过了,人生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踏入教育这个圈子是我没有想到过的,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我也有想过要读教育,但是在父母的劝说和自己对于未来的迷茫下,我放弃了,而是选择了在当时看来似乎比较吃香的计算机系,走进教育的圈子,也算是偶然,在大学时,朋友介绍我去做一个兼职,是市教委给的一个初中生科学实践课程,我当助教。有一次,因为安排上的失误,有两个孩子没有安排老师上课,负责人让我临时带两次,那是我第一次作为一个老师上课,课后的成就感是巨大,后来我开始在不同的机构做兼职,毕业后来到了高思,也算是正式走入这个圈子。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做教育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教育强国的重担,一开始,我也想亲自和学生们传授知识,但是我自身的能力限制了我,后来我想,给学生们介绍适合她的老师,能够从侧面帮助到也是好的,一开始这个工作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成就感,特别是在家长找我,说老师特别好,孩子有提升的时候,这种满足感上升到了一个极点。进入教育行业,我的初衷就是想让更多的孩子学到更有用的知识,让他们的未来有更多的选择性,这样就够了。虽然我们是以营利为目的,但是确实帮助了一些孩子不是吗?但是当这份工作给我带来满足感的同时,也有家长的投诉和谩骂,我也动摇过,也想过要不要继续下去。但是今天这则新闻给了我很大的冲击,张校长在创立学校之初,也遇到过很多的困难,也有过很多人的不理解,但是她为了心中的信念坚持下来了,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影响的不只是一代人,起码是三代人会因为读书而改变自己的未来,我感受到了教育强国的重要性。

北京的教育环境确实比一些山里的环境好了太多,给我们的感受自然也没有山里老师那么强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想,我们肩负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也是肩负了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希望和信赖,更肩负了教育强国,国家兴亡的使命感。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而我们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是少年强的重要一环。我们的力量很弱小,小到可能对一个孩子的未来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我们的力量也可以很强大,只要被家长和孩子们信赖,我们同样可以改变千千万万个孩子的未来。

我还记得小时候的第一位语文老师,那是一个从大城市来的语文老师,很漂亮,普通话也很标准,正是在她的教育下,我的普通话没有大多数南方人的口音,那是我的启蒙老师,我也记得我的最后一位语文老师,一位有着几十年教龄的老教师,我是他的最后一届学生,也是他告诉我,年轻就要敢拼,敢闯,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会有着我意想不到的精彩。这两位老师都在我人生的重要时期对于我有着特殊的意义。我更加记得去年的高思年会,年会上须老师向我们展示了高思和其他一些边远学校的合作,也带着我们的产品走遍了中国的每一寸土地,也告诉我们有无数的孩子可以享受和北京同样的教育资源,对于北京的孩子来说,这可能没有什么稀奇的,但是对于那些孩子来说,可能就是开启了人生的另一扇窗,人生因此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人们常说一个词——言传身教。我想新闻里那个想考到东三省的女孩,也是受了张校长的言传身教吧,不想自己的人生以后局限在一个地方,想要有很多的精彩,能看到,她说起目标时,眼睛里都是有光的,是对未来的期待。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能做的还是太少,我也许不能影响一代人,但是我能努力做到影响身边的人,不忘教育的根本,也不忘我的初心。我想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去教教那些孩子,也想有一个亲自改变他们的机会,也想亲口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从思想上改变他们。

对于2020年来说,这个数字是非常美好的。可是,肺炎疫情的到来给我们的祖国蒙上了一层乌云,笼罩着中华大地,突然间,天空黯淡,世界阴冷。然而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一群团结友爱、不怕艰难的人民,他们坚守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美德,盼望着“乌云”背后的灿烂的阳光。

一马当先,甘当战“疫”的“探路人”。这是一群无畏勇敢的人们,他们不顾安危,奔赴在抗疫一线。嘴里说着“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的钟南山院士义无反顾地前往武汉抗击病毒;“年后准备举行婚礼的年轻夫妇义无反顾上演战“疫”最美夫妻档;多日面临着高强度工作的护士全然不知脸上早已布满了勒痕;得知同行好友感染病毒泣不成声的医生毅然决然转身救人……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然而这些专家学者、白衣天使,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为拯救生命,为民族担当,他们是国家的脊梁,更是人民的恩人。

万众支援,勇做战“疫”的“守护者”。我们的祖国在危难之际,有一群无私奉献的人,他们尽己所有捐赠着医疗物资。韩红东奔西走募集捐款约一亿元,众多明星网红纷纷慷慨解囊;有为抗战亲自押送物资的汽车司机;有为抗战抗战甘当志愿的青年战士;有为抗战投笔宣传防疫知识的文人墨士,他们一切行动寄托他们美好的祝愿,爱与善良无关阶层、无关年纪,在灾难面前,他们都是大美之人,都是敢于为国家奉献的人,他们是最美的战“疫”“守护者”,我们这个充满爱与力量的国家,在战“疫”面前,大家精诚团结,万众一心共抗战,众志成城战疫情,用无私无畏的“大爱”续写着中国故事。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纵使我们每个人的力量如同小流,但只要团结起来也可汇成大江大海。尽管疫敌再凶再险,但我们团结的力量便可让病毒彻底消灭。零三年的非典挺过来了,零八年的汶川大地震挺过来了,只要我们众志成城,新型肺炎的“乌云”终会消散,这场防控阻击战“疫”就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待到春暖花开之际,阳光明媚之时,我们再共同约定,一起行走于祖国的大川南北。

我不仰脸看青天,不低头看清水,只谨慎着我双双的脚步,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这句出自朱自清的名句,也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郝x工作的座右铭。正是在这条格言的指引下,她一路走来,身后留下的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写满了勤奋、谦逊、严谨、求实。

郝x,1985年2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200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7年9月到国家测绘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工作,任中心综合处助理经济师兼团支部书记。郝x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她把创先争优作为激励自己奋发进步的动力,把五个表率作为工作的标准,把五个好作为工作的目标。作为中心综合处的一员,她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本职岗位中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脚踏实地,以良好的工作作风热心服务中心职工。作为中心团支部书记,她联合工会组织开展各类职工文化活动,带领全体团员青年积极为中心的发展建言献策,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彰显了青年同志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郝x始终把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充分认识到只有加强学习,掌握必要的政策业务理论,才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她积极参加国家局及中心组织的各类政治理论学习,重点认真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李克强副总理考察中国测绘创新基地时的讲话精神等内容。认真领会党和国家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能时刻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此外,她十分注重业务知识学习,结合工作职责,加强财务、人事等相关政策知识的学习,主动向兄弟部门请教,丰富业务知识结构,努力把学习的内容贯彻落实到工作实践中。

该同志始终认为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党员,能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坚持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党员创先争优,就是要立足本职岗位,充分发挥革命工作螺丝钉和一块砖的精神,争当优秀,争做楷模。作为中枢职能部门综合处的一员,她坚持心中存大、眼中有小、手中有细,做好各项具体的服务工作。

郝x主要承认财务具体工作的,她深知财务来不得半点马虎和大意,在工作中严格遵守财务规章制度,认真履行财务人员职责,积极参与中心各项财务制度建设,协助处领导开展中心年度预决算和日常财务管理工作。在从事出纳工作期间,该同志责任感强,工作细致严谨,积极配合国家局服务中心会计,在财务报销、各项现金收付、银行结算处理、帐务核算、税金上缴申报等一系列业务工作中,反复核算,保质保量的处理好每一笔往来业务票据。在国家局成立财务结算中心后,该同志能快速适应报账员角色,及时与新调配的出纳完成交接工作,认真细致核算每一笔日常报销,把好财务道关,同时加强与出纳会计的沟通,定期了解单位财务情况,并及时向领导汇报财务收支情况。

郝x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不仅关乎到中心利益,更是关乎到中心每位职工的切身利益,在承担人事劳资具体工作过程中,她认真细致做好工资核算,及时准确地完成职工工资发放;她每月按时完成公积金核算汇缴,确保职工每一笔公积金的及时到账,认真做好职工公积金提取和核算工作;她在职工各项社会保险办理和理赔报销中,仔细耐心为职工解答保险相关问题,尽心尽责为职工办理各项社保增员、变更、医疗费用报销理赔,切实保障了职工的合法利益。

2011年底,随着中心培训处的成立,中心对人员进行了调整,在综合处人员配备未齐的情况下,该同志自愿服从处里工作安排,承担起中心文秘、设备采购管理等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局收发文管理规定,分门别类的及时做好文件收发、传阅和归档工作;在设备采购管理工作中,她根据中心设备需求情况,制定采购计划,并根据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严格执行中心设备采购流程及审批手续,把好购置关,同时做好公用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认真执行登记制度,及时维修故障设备,确保设备的安全使用。

作为综合处的一员,郝x敢于奉献,有较强的服务意识。中心搬迁之初,在没有食堂的情况下,她积极查找联系快餐公司,每天统计用餐人数并按时联系快餐订送事宜,解决了中心职工午饭的问题。同时她还按照职工需求,做好报刊杂志订阅,协助完成办公用品的采购,主动服务的意识和水平不断提高。

作为团支部书记,郝x在国家局团委及中心党支部的领导,立足中心青年工作与生活实际,拓宽思路,创新形式,积极搭建青年交流平台,组织开展以我的青春我做主为主题的研讨沙龙,以我要推荐一本书为主题的读书交流活动,以地震知识普及为主题的科普讨论活动以及多种参观学习活动,进一步增进了青年的沟通交流,调动青年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团组织活力,彰显了中心青年的青春风采。同时,她积极与工会小组沟通,将团支部各项活动与工会活动结合起来,组织职工观看电影版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电影《x书记》和《唐山大地震》等,并开展以走进樱花园回归大自然为主题的踏青游园活动及百望山秋游登山活动等等,增强了职工身体素质,丰富了职工文化生活,受到广大青年职工的广泛好评。

郝x是一名80后的年轻党员,她年轻富有朝气,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她年轻勇于担当,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她工作有干劲、肯吃苦、讲效果,尊重领导,团结同事,是单位的年轻骨干,在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中充分发挥了一名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成为单位创先争优活动的典型。

近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联合发出通知,要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广泛开展向黄群、宋月才、姜开斌同志为代表的抗灾抢险英雄群体和王继才同志学习。

我们常说大灾大难面前,彰显英雄本色。黄群、宋月才、姜开斌三位同志面对台风和巨浪,挺身而出、英勇无惧,为保护国家重点试验平台壮烈牺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对党忠诚、恪尽职守、不怕牺牲的优秀品格,用宝贵生命践行了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他们是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时代楷模。他们用生命践行着对和人民的誓言,用生命保护着国家的财产安全。生命意义从来不以生命的长短来衡量,英雄自在人心,他们是我们的超级英雄,他们是自带光环的共产党员。国家的繁荣和发展,正是因为这样的共产党员,我们向英雄致敬。同样对于灾难来临之前,我们应该不断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强化对于未雨绸缪意识,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让英雄的更好的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他们,用生命之躯践行入党承诺;他们,用奋发有为彰显责任担当;他们,用无私奉献让党旗高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照标杆学习先进、向先进人物看齐,是身为基层党员干部的我们不断成长的重要环节,对此,我们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要以黄群、宋月才、姜开斌同志为榜样,学习践行三位烈士的优秀品格,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绵薄的力量。

王中海同志于1991年参加工作、200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参加工作到此刻,主要负责钦年水闸的水文观测工作。几年来,他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帮忙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从领导、团结同志、认真学习、扎实工作”为准则,不断提高思想水平,用心改善工作作风,努力丰富政治理论和学习业务知识,充分发挥了岗位职能,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必须的水文观测业务技术潜力。该同志担任水文观测工作以来,多次参加自治区水利厅组织的全区水库水文资料年度汇编工作,圆满完成组织单位和主管局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肯定。

x立场坚定,思想进步,能够用心拥护党的领导,在思想与行动上始终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持续一致,能够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用心领会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理论的科学内涵。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该同志能够用心学习,自觉查找不足,整改提高。作为一名有着多年党龄的同志,能够始终持续着清醒的头脑,把“做事先做人,万事勤为先”作为自己行为准则,认真细致,艰苦奋斗,恪尽职守,以身作则,用心参与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时时事事起模范带头作用,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较强的党性。该同志始终牢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仅仅要做到从组织上入党,更要做到从思想上入党,从不放松自己的思想改造。在坚持学习党的各项基本理论、方针、政策,领悟党的各项会议精神的基础上,尤其是新时期共产党员持续先进性要做到的“六个坚持”,牢固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模范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具有较强的为人民、为党、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较高的政治素养,是一名政治合格的共产党员。

王中海同志始终把学习放在重要位置,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刻苦专研业务知识,在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在学习中,该同志能够做到认真刻苦、用心主动,在深刻领会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上,认真学习中央、省、市有关“水利水电”文件精神,超多的阅读了有关水利水电发展现状和政策法规的书籍材料,并能够虚心向有经验的同志学习,多动脑、勤动笔,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参加市里和单位组织的持续共产党员先进性等各种学习活动中,仔细听、认真记、用心琢磨,不走学习的过场;工作中,主动用心自学,不偷工减料,增加自己知识面;生活中,挤出时间抽空学,多方面提高自己。一方面,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素养。几年来,x透过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结合综合科的工作性质,认真学习《党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尤其是学习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注重对时政的掌握,使自己的思想能够与时俱进,始终与党中央持续高度一致,并具备了必须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洞察力,牢固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潜力。x用心培养写作的兴趣,注重研究材料的内在规律,努力提高文字综合潜力。首先,他不断积累有关“三农”工作的文字素材,阅读了近年来各类有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政策法规的材料,对全市农业农村主要状况有了必须的了解。其次,他不断加强文字写作理论的学习,认真学习公文写作的基本规范,虚心刻苦,扎实工作,全面掌握必备的写作技巧。同时,他不断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文字综合潜力,在用心参与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利用起草、校对、修改领导讲话和调研材料的机会,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推荐,并能用心参与基层调研工作,认真写出调研文章,在实践中提高了自己的文字综合潜力。

参加工作以来,该同志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把耐得平淡、努力工作作为自己的准则,把作风建设的重点放在严谨、细致、求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上,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具有较强的职责感、服务意识和协调潜力。在工作中,他始终持续了端正的工作态度,严守工作纪律,树立了不骄不躁、扎实肯干的工作作风,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用心性,应对文字综合工作事务杂、任务重的工作性质,做到了“眼勤、嘴勤、手勤、腿勤”,以高度的职责感、使命感和工作热情,用心负责地开展工作。同时,能够以制度、纪律规范自己的一切言行,严格遵守机关各项规章制度,尊重领导,团结同志,谦虚谨慎,主动理解来自各方面的意见,不断改善工作,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虚心听取领导和同事的意见推荐,时刻持续了良好的机关工作人员形象,坚持做到了不利于机关形象的事不做,不利于机关形象的话不说,用心维护机关的良好形象。

综合以上几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该同志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努力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做好各项工作。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该同志将进一步加强学习,严于律己,继续加倍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把党的事业作为自己的职责和的使命,为成为一名新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而不懈努力奋斗。

“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这句话,是张富清在学习2016年版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第110页时所作的笔记。在这一页,习近平总书记论述了干部队伍建设的相关问题。张富清的这段笔记,正是其身为共产党员一生的真实写照。

今年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2018年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重现在人们面前。

英雄无言深藏功与名,张富清靠的是党员的信仰、为的是不负入党的誓言。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无论是战争时期、和平时期还是离休以后,工作在变动、生活在变化,但张富清的初心始终不改。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出生入死的他,在和平时期挑最苦的工作干,过往的荣誉对他来说是宝贵的财富,但他却甘愿平凡。扎根基层,一心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标。他就是我们身边的共产党员,是时代的印记,是国家的荣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全体党员干部而言,我们要学习张富清同志这种奉献精神,不忘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接续奋斗。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我们必须要以张富清同志为榜样,树立正确政绩观、人生观、世界观,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队伍,广大党员干部长期以来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利益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我们广大的党员干部应该要立足自己的岗位实际,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把对党忠诚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贯彻落实到为民服务的方方面面,为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懈奋斗。我们应该坚信,有了党中央的坚强领导运筹帷幄,我们广大的党员干部在当前国内外复杂形势下,必将能够保持战略定力,脚踏实地用实际行动挑起党和人民交给的重担。

我们广大的党员干部要把“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融入灵魂扎根思想付诸行动。党员干部要认清职责使命增强政治自觉主动担当作为,以用权如履薄冰行事如临深渊工作如坐针毡的状态,兴一方经济保一方平安好一方风气富一方百姓,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重托。党员干部要把对党忠诚作为必须坚守的生命线,时刻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经受得住名与利真与假虚与实的考验,在服务群众的道路上立得正行得远,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要时刻把理想信念当作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去认识去加强去珍惜。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在组织生活中在工作岗位上坚定理想信念,在担当实干中坚定理想信念,把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融入血脉灵魂贯穿于修身为政的全过程。要常固作风之根,带头求真务实。必须深刻认识到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坚决克服不良作风,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重点根治“四风”顽疾,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带头改进作风。党员干部需要从一言一行着眼,坚持廉洁修身,切实提高自身“免疫力”。

黄诗燕,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共产党员,他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谱写了一曲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华章,让我们向他看齐,将自己的本质工作干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敬爱的党组织:

这是一个暖冬,也是一个寒冬。从旧年年末到新年年出,从北京到武汉。这个庚子鼠年注定是一个特别的年份,是我们所有人都忘不了的一段时间。不走亲不聚会不来往,这别样的节日氛围中我们经历的其实太多。随着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蔓延,防控工作越来越艰巨,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严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是党员我先上”这样响亮豪迈的誓言显得尤为突出。

从疫情发布到现在,我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微博看一下疫情的最新情况,久而久之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短短数日,滚动播出的疫情新闻与不断上涨的病例数量让我为前线的医生护士揪心不安,自疫情爆发以来不断有医护人员奔赴武汉,他们是一批不计报酬、不论生死的先锋,他们主动请缨到最辛苦、最劳累、最危险的前线。他们当中有医生、护士,也有城市的建设者、运营者,用智慧和勇气冲锋在前,“不计报酬,不论生死”便是他们誓言。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这些冲锋在前的党员,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国家需要、人民需要,他们都义无反顾地向前走,不回头。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从这次抗击疫情当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在困难面前临危不乱与不畏牺牲地伟大精神。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逐步进入正轨,每周社区的志愿者都会定期挨家挨户去问询情况,由于身体和课程的原因让我只好在家配合不能参与到社区防疫志愿者的队伍中。虽然很可惜不能在这疫情关头为身边的人做些什么,但这段时间里我无数次被党员同志们展现出来的伟大和忘己所感动。从电视报道、新闻播报和社区平台上,我反复看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意识都在这场无情的战役中展现的淋漓尽致。每当看着社区的工作人员紧张忙碌的身影,我也认识到了许多基层工作者的辛苦与重要,他们不厌其烦的态度和坚守岗位的劳苦为社区、街道编制起一个牢不可破的防护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初心使命是党员们走上一线的战斗中体现出来的,在这些同志身上,我反复认识到了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依靠人民的同时,也给群众们带来了安心。在这个不平凡的春节,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虽然不能加入防疫的工作当中,但我也会在家自我约束、自我修正,从其它层面加深对党的认识和理解,努力使自己担得起入党积极分子的称号。眼下地疫情更加坚定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地决心,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也会及时了解疫情动态,认真学习防护知识,积极配合老师做好班级同学们的思想工作。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2020年_月_日。

近日,教育局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学习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看到那些党员分子中的佼佼者,他们一心为公,执政为民,让我很受鼓舞,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向他们学习,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当前,我党正在认真学习以及全面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新的形势、新的任务,需要有千千万万个像王胜、于海河、毕世祥等这样一心为民、踏实干事、无私奉献的党员干部。我们要向他们学习,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一心为民,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工作本领,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去。

学习他们,就要学习他们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时时处处做到同群众交朋友,视群众如亲人,关心群众胜于关心自己。我们要像他们那样,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竭尽全力为群众多办事、办实事、解难事,做群众的贴心人。

学习他们,就要学习他们勤恳干事、艰苦创业的优良作风。坚持从实际出发,团结带领单位员工,做好本职工作。我们要像他们那样,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热情和忘我工作的精神,把实现远大目标和切实做好本职工作统一起来,把求真务实的要求落实。到工作的每个环节中,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力量。

学习他们,就要学习他们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始终不灰心、不气馁,坚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努力探索强医、强太空、强材料力学等等之路。我们要学习他们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精神品质,坚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本职工作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新工作方法,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路子,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时代楷模称号人物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五

人的一生充满了选取。去留之间,取舍之中,考验着智慧,更照鉴情怀。

“为什么回国”经常有人向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问起这个问题。对于一个在国外生活优裕、事业骄人的“海漂”来说,要抛舍这来之不易的一切并不容易。是一种什么样的召唤,让黄大年义无反顾回国效力是一种什么样的牵挂,让他念念不忘父母之邦“祖国高于一切”——这是黄大年用生命作出的回答。

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回顾黄大年58岁的生命历程,对祖国的爱始终是他最深沉的情结。大学毕业,他以“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书写爱国报国之志;在海外的20xx年里,他密切关注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在情感上“从未和祖国分开过”;回国后的7年,他更是夜以继日、忘我工作,成为众人眼中的“拼命黄郎”,拼搏至生命最后一息。“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这是他人生的写照,更是他不变的初心。

这是一颗为祖国跳动的赤子之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天下为公、担当道义,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情怀。在黄大年身上,人们能够深刻感知一个知识分子浓厚的家国情怀。作为一个享誉世界的科学家,黄大年深知自己的根之所在——“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我的归宿在中国”。在他心里,祖国需要就是最高追求,“为国担当”就是人生信条。从响应国家“千人计划”的召唤毅然归来,到带领几百名科学家奋力创造多项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再到潜心为祖国培养后继创新人才……黄大年以身许国、无怨无悔,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国之心、强国之志、报国之情,为广大知识分子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这是一颗为中国梦澎湃的奋斗之心。从“海漂”到“海归”,不只是黄大年个体命运的转折,也是实现中国梦伟大时代进程的一个折射。“得其大者能够兼其小”,黄大年自觉把人生理想与国家发展融为一体,“只有在祖国把同样的事做成了,才是最大的满足”。他洞察中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的发展大势,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勇于攀登创新高峰,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倾尽全部心力,作出了突出贡献。“只要大家努力和坚持,必须能实现强国梦”。黄大年短暂而精彩的一生启示我们,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齐,个体奋斗的价值才能得到升华,人生才能具有超越小我、成就大我的非凡好处。

无论身在何处,《我爱你,中国》都是黄大年最喜爱的歌。这首歌,唱出了海外赤子的心声,也诉说着中华儿女的衷肠。历史不会忘记,从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等,到这天像黄大年这样的留学归国人员,或冲破层层阻力回到祖国怀抱,或摆脱利益羁绊甘愿为国奉献,他们赓续着爱我中华的精神血脉,为了振兴中华而矢志奋斗。这天,当中华民族从未如此接近实现复兴的梦想,当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海归潮方兴未艾,祖国更加呼唤千万个黄大年式的优秀人才,人民更加呼唤为梦想顽强拼搏的时代弄潮儿。

“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个黄大年一般的民族脊梁燃烧自己、照亮未来。他们的英名永在,他们的事业长存,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中国梦书写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辉煌篇章。

时代楷模称号人物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六

巍巍太行,有一位共产党人曾在这里留下深深的足迹,他就是全国、燕赵楷模、省管专家,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河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同志.

忠诚是李保国同志的价值底色.李保国同志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完全可以在城市里舒适地工作和生活,但是他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始终冲在扶贫攻坚第一线.他常说,我是党员,就应该把事情做得更好.李保国同志时刻听从党的召唤,始终与党一条心,保持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底色.

为民是李保国同志的人生追求.李保国同志将百姓当做自己的亲人,成为百姓拥戴的“科技财神”,他常说:“干成点有益于人民的事,什么时候想起来,也是值得骄傲的.河北的山岭都绿起来,父老乡亲都富起来,我的事业才算成功”.李保国同志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时刻将百姓冷暖安危挂在心上,用一生实践书写了扶贫攻坚的壮丽诗歌.

拼搏是李保国同志的生命境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面对太行山的恶劣环境,李保国同志坚持“安、专、迷”的工作作风,把课堂摆在山间地头,几个馒头一瓶水、山当餐桌地当炕,夙兴夜寐,忘我工作.熟悉李保国同志的人都说他是累死的,工作到了生命最后一刻.就是这股拼劲支撑着他干事创业,]不断走向生命新高度.

廉洁是李保国同志的政治品格.干事创业过程中李保国同志始终保持一袭白袍,不染点墨,对名利看得很淡,只要是事业需要的事,只要是对山区扶贫开发有利的事,他都义无反顾地去做,从不考虑有什么回报.他总是无偿为农户和企业提供技术指导,有时甚至还贴上自己的科研经费.廉洁自律、淡泊名利是李保国同志一以贯之的政治品格.

斯人已去,精神长留,日前河北省委决定追授李保国同志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作出《关于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开展向李保国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全省党员要深入学习李保国精神,调整工作状态、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争当李保国式好干部,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注入磅礴力量.

时代楷模称号人物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七

前段时间,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关于张富清老人英雄事迹的报道时,我心潮澎湃、深受感动,惊愕于原先人民英雄就在我们身边。4月30日,当我现场聆听了张富清老人先进事迹的宣讲报告后,感慨良深,思绪万千,被老人的可贵品质深深感动,眼角禁不住流下了感动的热泪。昨日,有幸参加了*********宣传部和***电视《时代楷模发布厅》张富清事迹录制现场,再此触动而流泪。异常是当听到老人说出当年和我并肩战斗的那些战友,许多都牺牲了,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向组织提任何要求。比起他们,我今日吃的、住的已经很好了,我有什么资格把战功拿出来显摆?又有什么资格向组织提要求?我死都不怕,还怕吃苦啊?的动情话语时,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感动于他英勇善战、舍生忘死的英勇气概,感动于他艰苦朴素、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更感动于他深藏功名不居功的高尚品质。老英雄对党的那份忠诚与敬仰、对革命事业的那份热诚与执着、对生活的那份从容与坚毅、对名利的那份无我与淡定,深深感染着我,激励着我。

向英雄致敬,向榜样看齐。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基层干部,我将始终对标对表张富清老人的崇高精神和可贵品质,坚守六种心态:始终坚守对党的绝对忠诚之心。始终牢记自我的第一身份是******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任何时候做到爱党、信党、护党,永葆赤子之心,对党绝对忠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强化党性锻炼,筑牢共产主义梦想信念之基,以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做好本职工作,切实为党分忧、为党尽责,永不褪色、永不变质。

始终坚守对事业的崇敬之心。始终坚持对共产主义革命事业的旺盛斗志,珍惜党给予自我的干事创业平台,认真对待党组织分配给自我的每项工作任务。坚持任务面前不推诿,困难面前不弃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前进路上不骄不躁,满怀活力,干事创业。

始终坚守对组织的感恩之心。我从普通农民家庭走出来,受组织多年培养和锤炼成为一名党员干部,深感荣幸,无比自豪。我将始终把这份感恩融入自我工作和生活之中,始终坚持对组织的强烈归属感和团体荣誉感,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担起义不容辞的岗位职责,以工作成绩回报组织关怀,绝不辜负组织的培养和殷切期望。

始终坚守对生活的平常之心。始终以平常心待人处事,懂得知足常乐,坚持平常心态,正确认识到自我也是普通群众的一员,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是为党的事业、为人民利益工作,满足但不自满,自豪但不自傲,做到心如止水、无欲则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始终坚守内心的那份宁静,不与别人比待遇,多与别人比成绩,在淡泊之中怀有大志,清贫之中向往奉献,学习上不知足、工作中知不足、生活中常知足,在平凡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始终坚守对法纪的敬畏之心。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时时处处从小事小节上严格约束和规范自我,慎独慎微、勤于自省,做到心存敬畏、心有所戒、行有所止。切实加强道德修养,追求进取向上的生活情趣,坚持健康的精神追求,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始终坚持******人的崇高品质和浩然正气。

***************、国家主席、***军委主席******近日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今年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现建设银行来凤县支行离休干部,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20xx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重现在人们面前。

张富清老人是我们身边的英雄,是我们不断学习的榜样,他的先进事迹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我们必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坚持功成必定有我的实干拼搏,全身心地投入到来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争做新时代先锋,争做来凤楷模。

在了解了张富清同志的先进事迹后,除了向张富清同志致敬外,我更多的是感恩,感恩他们的付出,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他们劳苦而功高,却隐荣而清誉,风骨气节高山仰止。这才是真正的英雄模范,居功不傲,低调做事,真正的******人!

张富清,男,汉族,1924年12月出生,陕西洋县人,1948年3月在陕西瓦子街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1948年8月加入中国******1955年1月转业到来凤县先后在县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县外贸局、县建设银行工作,1985年1月离休。张富清同志在解放大西北系列战斗中英勇善战、舍生忘死,荣立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和团一等功一次,被授予军战斗英雄称号、师战斗英雄称号和人民功臣奖章。

我们要向他学习对党忠诚、不忘初心的革命本色。不论所处哪种时代、身在哪个岗位,始终保持崇高信仰。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牢记宗旨、坚定信仰,真正把对党的绝对忠诚刻进心中、融入血脉,充分发挥了******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我们要向他学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他以无比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彰显了革命军人驰骋疆场、果敢坚毅、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

我们要向他学习胸怀大局、矢志奉献的优良作风。他像革命的一块砖,数十年如一日,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主动作为,干一行爱一行,不务虚功、开拓奋进,体现了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矢志奉献的优良作风。

我们要把向张富清同志学习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党员干部要始终挺身在前,自觉对标对表,真抓实干,务实进取,普通群众要牢固树立来凤命运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共同打造来凤品牌;要把向张富清同志学习落实到正己修身处,始终坚持严以用权、严以修身、坚持严以治家,争做新时代来凤楷模。

我们要把向张富清同志学习落实到增强党性上,切实坚定政治忠诚、涵养政治担当、提升政治能力,书写更加坚定的来凤自信;要把向张富清同志学习落实到服务人民里,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厚植人民感情、凝聚人民力量,为来凤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力量。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看到了他的伟大和崇高,也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他的事迹激励着我和我的同事们。

张富清同志曾说,战场上决定胜败的关键是信仰和意志,同样,在我们的工作中决定胜败的关键也是信仰和意志。正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旗帜,代表着方向;榜样是资源,凝聚着力量。张富清同志就是我们的榜样。让我们以榜样为动力,学习榜样精神,坚持以榜样为镜,牢记使命、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在工作中立足岗位、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为我县的经济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我人生的价值在于改变了一代人,不管有多少数量,只要他们过的比我好,我就满足了!这是张桂梅校长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一段话,她的一生贡献给了教育事业,作为一名知识的传播者,她是伟大的,无私的。看完了她的事迹,也让我对于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了更深刻的反思。

我出生在云南的一个边陲小镇,所幸,我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但在我身边也有过同样的事情发生,我清楚的记得我的一位初中同学,没有上完初中就回家了,她的家在云南的一片山区里,后来我在朋友那里得知,她是回家结婚了,家里给介绍了一个对象,所以只能放弃了上学的机会,那时对于我来说,还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现在想来,也许那个同学的一辈子就被圈禁在了大山深处。

人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我也还没有明白知识是如何能改变人命运的,但是,现在的我,在错过了最好的学习环境和最佳的学习时间后,我明白了,还记得高中时,我妈妈也常和我说让我好好的学习,不要一辈子就蜗居在一个不大的城市,以为自己所处的这一片天空,就是整个世界。那时的我处于青春的叛逆期,干什么都要和父母对着来,现在我也曾不止一次后悔过当时没能早点懂事,没能听父母的好好学习,但是错过了就是错过了,人生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踏入教育这个圈子是我没有想到过的,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我也有想过要读教育,但是在父母的劝说和自己对于未来的迷茫下,我放弃了,而是选择了在当时看来似乎比较吃香的计算机系,走进教育的圈子,也算是偶然,在大学时,朋友介绍我去做一个兼职,是市教委给的一个初中生科学实践课程,我当助教。有一次,因为安排上的失误,有两个孩子没有安排老师上课,负责人让我临时带两次,那是我第一次作为一个老师上课,课后的成就感是巨大,后来我开始在不同的机构做兼职,毕业后来到了高思,也算是正式走入这个圈子。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做教育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教育强国的重担,一开始,我也想亲自和学生们传授知识,但是我自身的能力限制了我,后来我想,给学生们介绍适合她的老师,能够从侧面帮助到也是好的,一开始这个工作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成就感,特别是在家长找我,说老师特别好,孩子有提升的时候,这种满足感上升到了一个极点。进入教育行业,我的初衷就是想让更多的孩子学到更有用的知识,让他们的未来有更多的选择性,这样就够了。虽然我们是以营利为目的,但是确实帮助了一些孩子不是吗?但是当这份工作给我带来满足感的同时,也有家长的投诉和谩骂,我也动摇过,也想过要不要继续下去。但是今天这则新闻给了我很大的冲击,张校长在创立学校之初,也遇到过很多的困难,也有过很多人的不理解,但是她为了心中的信念坚持下来了,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影响的不只是一代人,起码是三代人会因为读书而改变自己的未来,我感受到了教育强国的重要性。

北京的教育环境确实比一些山里的环境好了太多,给我们的感受自然也没有山里老师那么强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想,我们肩负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也是肩负了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希望和信赖,更肩负了教育强国,国家兴亡的使命感。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而我们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是少年强的重要一环。我们的力量很弱小,小到可能对一个孩子的未来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我们的力量也可以很强大,只要被家长和孩子们信赖,我们同样可以改变千千万万个孩子的未来。

我还记得小时候的第一位语文老师,那是一个从大城市来的语文老师,很漂亮,普通话也很标准,正是在她的教育下,我的普通话没有大多数南方人的口音,那是我的启蒙老师,我也记得我的最后一位语文老师,一位有着几十年教龄的老教师,我是他的最后一届学生,也是他告诉我,年轻就要敢拼,敢闯,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会有着我意想不到的精彩。这两位老师都在我人生的重要时期对于我有着特殊的意义。我更加记得去年的高思年会,年会上须老师向我们展示了高思和其他一些边远学校的合作,也带着我们的产品走遍了中国的每一寸土地,也告诉我们有无数的孩子可以享受和北京同样的教育资源,对于北京的孩子来说,这可能没有什么稀奇的,但是对于那些孩子来说,可能就是开启了人生的另一扇窗,人生因此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人们常说一个词言传身教。我想新闻里那个想考到东三省的女孩,也是受了张校长的言传身教吧,不想自己的人生以后局限在一个地方,想要有很多的精彩,能看到,她说起目标时,眼睛里都是有光的,是对未来的期待。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能做的还是太少,我也许不能影响一代人,但是我能努力做到影响身边的人,不忘教育的根本,也不忘我的初心。我想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去教教那些孩子,也想有一个亲自改变他们的机会,也想亲口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从思想上改变他们。

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这句话,是张富清在学习2016年版的《************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第110页时所作的笔记。在这一页,************论述了干部队伍建设的相关问题。张富清的这段笔记,正是其身为******员一生的真实写照。

今年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20xx年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重现在人们面前。

英雄无言深藏功与名,张富清靠的是党员的信仰、为的是不负入党的誓言。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为此,************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无论是战争时期、和平时期还是离休以后,工作在变动、生活在变化,但张富清的初心始终不改。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出生入死的他,在和平时期挑最苦的工作干,过往的荣誉对他来说是宝贵的财富,但他却甘愿平凡。扎根基层,一心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标。他就是我们身边的******员,是时代的印记,是国家的荣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全体党员干部而言,我们要学习张富清同志这种奉献精神,不忘******员的第一身份,接续奋斗。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我们必须要以张富清同志为榜样,树立正确政绩观、人生观、世界观,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最近,************对张富清同志的先进事迹作出了重要指示,社会各界的反烈。人们感动了老英雄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敬佩老党员一生隐藏着名声,保护着初心的境界。

张富清同志在解放战争时炸毁敌人四座碉堡,相继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授予战斗英雄称号,1950年获得西北军政委发行的人民功臣奖章。作为60年后的我,出生在和平时代,对曾经物质不足的生活、伤痕累累的时代,只能从前辈同志的嘴里慢慢受到。x月x日,在机关党委的组织下,邀请了xxxxx作为专题讲座,通过讲座,我知道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和战争背后的残酷,深深感受到了这个沉重的勋章们背后的血和眼泪,读了张富清同志的辉煌事迹时,从他的过去看到了新中国的来,意识到了红色共和国的深刻意义。

更重要的是张富清同志从部队转行到偏远山区凤县后,他坚持平凡的工作岗位,辛苦奋斗,无私奉献。作为战功赫赫的战争英雄,张先生从未摆过军功章,没有利用辉煌的过去为自己、孩子、家人寻求名利,张先生夫妇还住在80平方米的单位分室,在收集这次退役军人信息之前,张先生的家人只知道他当过兵。

7月5日下午,在机关党委组织下,我收看了张富清同志的先进事迹报告会,报告会上,片段感动了我。在屏幕上,老人含着眼泪说:想起和我并肩作战的士兵,几乎没有了。我比他们来,有资格拿出立功证明书放自己吗?死了我也不怕,我还怕苦呢?坚决听党的话,党让我去哪里,党让我做什么!的双曲馀弦值。的双曲馀弦值。

这是老******员的初心啊。

一是要学会张富清同志艰辛朴素的精神。

在看张富清先进事迹的纪录片中,张富清家庭简单的陈设,到处都表现出他艰苦朴素的优秀传统美德。他们那个时代的人经历了三年的自然灾害,他们比我们更了解谁知道中国菜,粒粒辛苦的道理,但是几十年就像一天一天的朴素,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经济飞跃的现在,这样的美德值得我们学习。

二是要学会张富清同志对党的忠诚。

张富清对党有着绝对的赤诚和信念,对自己的小家从不考虑家庭得失、个人得失,率先垂范。坚决听党的话,党让我去哪里,党让我做什么!这就是他的忠诚。

三是要学会张富清同志甘于平淡。

张富清转行后,锁定了自己在部队的军功奖章,没有向集体提出过困难的要求。默默地履行着吃苦耐劳的义务。我是******员,党需要的时候,越危险,越前进!为党和人民牺牲,非常光荣。

从张富清同志的先进事迹中,我看到了勇敢负责、勇敢负责的献身精神。我要记住使命,不要忘记初心,在遇到事业瓶颈、凹凸和挫折时,向张富清先生学习,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评价自己的荣辱得失,衡量自己的工作成绩,检验自己人生的奋斗价值。

近日,******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在20xx年底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发现。今年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张富清同志他用自己不平凡的一生诠释了一名*员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的奉献。

基层干部,我们要以张富清同志为榜样,学习他保家卫国、坚守岗位的英勇作为;学习他吃苦耐劳、扎根基层的奉献精神;学习他严于律己、淡泊名利的精神。

牺牲的战友没机会向组织提任何要求,我有什么资格显摆战功。这是张富清同志在采访中说的话,他的话值得我们反思,反思自己在工作中是不是存在过多的的追求名和利,而一时遗忘了初心和使命,丢失了公仆情。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贯彻一生,在工作中亲民爱民,为群众解决眼前的问题,把人民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心系国家,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敢为同危害国家事业的敌对势力斗争,为国家事业无限奋斗。心系工作,发扬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端正扎根基层、勤奋敬业的务实作风,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切实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力量,确保担当作为。

以张富清同志为榜样,做奉献有为的干部;以张富清同志为榜样,守住初心、牢记使命。

时代楷模称号人物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八

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35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打造了“富岗”“绿岭”等知名农产品品牌,带动10万多农民群众脱贫致富,被誉为“太行新愚公”.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作出批示:要在全省做好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的总结和宣传工作,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大力开展向李保国同志学习的活动.

“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河北省特等劳动模范”、“农民教授”、“科技财神”、“太行新愚公”……把这些身份叠加起来,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对党忠诚,心系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时代楷模.他用自己不平凡的一生,向我们诠释了“太行山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新的时代内涵.

一个人所做的工作就是他人生态度的表现,他的职业就是他志向和理想的所在.李保国教授的一生没有追求个人财富和名利,他追求的是让太行山变绿,让生活在那里的农民脱贫.

一个人能够具备工匠精神的基础是他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工作给了他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1981年起搞起山区开发研究,34年间李老师每年在山里“务农”的时间超过200天,汽车成了他移动的家,稀疏了头发,黝黑了皮肤,双手长满茧子,长期奔波留下了严重糖尿病和心脏病,但这一切都没有使他改变最初的梦想.

工匠精神追求的是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的是传承和钻研,凭的是专注和坚守,是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34年,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李教授走遍了太行山区,他提出了“聚集土壤,聚集径流”的植保新方法,让前南裕的山土厚了、水多了,树木栽植成活率从原来的10%一跃达到了90%.

经过十几年的开发治理,前南峪的沟沟壑壑变成了“山顶洋槐带帽、山中果树缠腰、山底梯田抱脚”的“太行山最绿的地方”之一.34年间,他一头扎进太行山,推广了36项林业技术,累计增加农业产值35亿元,纯增收28.5亿元,先后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果28项,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绿色核桃栽培等技术体系,带动了全省板栗、苹果、核桃产业发展.

数字的背后是他多年的坚持与积累,是他对于技术的不断探索与突破.多年来,在完成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的同时,他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800余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许多果农都成了“技术把式”.在教学科研活动中,他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将精益求精的科研和学术风格教授给了学生.

李教授的身影虽已走远,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榜样的力量却异常强大,鼓舞和激励着我们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改革前进中我们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李教授用他的亲生经历向我们讲述了谋事创业道路上,守着最初的梦想,带上爱国为民的初心,依靠科技进步,办法总比困难多的道理.

依靠工匠精神,积极发展科技,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用实践指导科技创新发展方向,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

从农业大国变成农业强国的道路上,以“愚公移山”般坚韧不拔的毅力,以“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爱国为民”的太行山精神,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们的事业必定可以取得成功.

我们要接过李教授的接力棒,在自己的领域中踏下心来,认真工作,甘做“愚公”不因贪快求成而走捷径,实实在在做事,为燕赵大地脱贫攻坚奋发作为。

时代楷模称号人物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九

贵州省台江县地处大山深处,而那里一所学校学子的冷暖,却牵动着来自千里之外的浙江一位校长的心。今年,是他在台江的第三个年头了。他就是贵州省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陈立群。

“给我百万,还不如看到一个贫困学生考上大学令我开心。”陈立群说。

鼓励辍学学子重返校园、陪伴生病孩子输液到深夜,陈立群用爱心呵护着他的学生,成为他们心中的“陈爸爸”。

陈立群更将教育改变命运的理念传到了苗寨。“真正的脱贫是精神脱贫,我的心愿就是让苗族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走出大山。”这就是陈立群的心愿,他号召老师们走进寨子、走进学生家中做宣传动员工作,大力宣传“考出一个孩子、脱贫一个家庭、带动一个寨子”,启发群众重视教育,用教育阻断贫穷代际传递。

为激励优秀学生,陈立群开办了以“关注百姓困难,倡导刻苦精神,完善健美人格,体现教育公平”为理念的“甘霖班”,现已成为台江民中教育的金字招牌,吸引了众多周边市县的尖子生入读。

从在杭州长河高级中学办宏志班,到苗乡支教之路,是陈立群对教育公平的践行。“教书育人,一生只做一件事。”这是他朴实的誓言,也是他毕生的追求和信念。

三年多来,陈立群将越来越多的苗乡学子送到了他们向往的学府,为苗乡播下希望的种子。,台江民中901名学生参加高考,450人考取本科,增量从全州垫底冲到了全州第一。来,台江高考没有一个考生上过600分,这一次“破纪录”达到8人。陈立群带来兴师重教的“星星之火”,正在成为照亮苗乡孩子们未来的那缕光。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快乐和幸福就在于能给孩子们一双翅膀,让他们能在我们的肩膀上飞得更高、走得更远。这双翅膀,就是我们的爱与责任。”陈立群说。

“中国那么大,教育欠发达地区那么多,总要有人站出来去做这件事。”说到支教之路对自己的影响,陈立群感激地讲:“我一直感恩过去的宏志生、现在的苗族同胞,是他们给了我想做一点平民教育工作的机会,是他们提升了我的教育理念,是他们提升了我的办学思想,是他们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

时代楷模称号人物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

62岁的陈立群出生于浙江农村,也是个放牛娃,因家境困难一度辍学,改革开放后考上大学,人生轨迹得以改写。近40年的从教生涯中,以爱和责任让每一个孩子找到自信和快乐、前途和梦想,是他笃定追寻的目标。也因此,退休后,多家企业开出百万年薪聘请陈立群,都被他婉拒了。

“给我百万,还不如看到一个贫困学生考上大学令我开心。”陈立群说,“我在浙江是‘锦上添花’,在这里却可以‘雪中送炭’。”

在素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台江民中是唯一的高中,8月,陈立群受邀担任台江民中校长时,全校每年辍学学生100多个,贫困家庭、留守儿童、问题学生占全校人数近一半。

“无论差校、名校,都是帮助学生往最好的方向去努力,激发他们生命能量爆发。给孩子一点光亮,他会还你一片天空。”陈立群说。他默默发誓,要把贫困学生从辍学边缘拉回来,帮助身处困境的孩子找到最好的自己,自信从容地走出校园。

苍蝇飞舞的食堂,教室改造的宿舍,几块木板遮挡的卫生间,还时常断水断电;家长大多外出打工,学校成了“托管所”,抽烟喝酒、打游戏、谈恋爱现象严重,个别老师迟到早退混日子……这是台江民中给陈立群的“第一印象”。

在浙江,每年从学军中学考进北大、清华的学生就有几十个,而在这里,每年二本上线率仅10%,和,全校竟然只有一人考上一本。

有人担心陈立群“晚节不保”,他却没打“退堂鼓”:一拖再拖的食堂、宿舍改造工程立即动工,十几项规定出台,全封闭式管理,早读、晚自习挨个教室检查、评比,严格教师出勤管理,甚至辞退了两名工作不力的高三教师。

一批批教师被送到杭州学习,校内开展师资培养工程,每个年级和教研组开展听课、评课,并和黔东南州名校凯里一中开展同课异构。

“这位浙江校长不是来走过场啊!”“两个月他就把几年管不住的事管住了!”乱哄哄的民中有秩序起来,县城里议论纷纷。

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陈立群终将学校带上“逆袭”之路:,台江县打破高考无600分以上“纪录”,8人考过600分,450人考取本科。今年,台江民中561人考取本科,其中一本线第一次超过100人。三年来,台江县高考增量从全州末尾冲到了全州第一,中考尖子生几乎全部留在本地。

陈立群跑遍台江,家访了100多个贫困学生家庭,辍学现象基本消失。他四处做讲座,培训师资逾万人次,支教分文不取,反而资助学生、奖励老师30多万元。其实,他身患疾病,并不富有,也有牵挂,90多岁的老母亲独自在临安老家生活,孙女今年5月出生后,还没见过爷爷。

陈立群原本计划支教一年,把学校管理理顺了就走,但每当看到山里孩子期待的眼神,他就心软了。“学生们感谢我,我说错了,是我要感谢你们,因为是你们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提升了我的办学思想,充实了我的精神世界。”陈立群说,“我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被人需要,是一件幸福的事。”

时代楷模称号人物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一

浙江日报(记者马悦郑文)3年前,原杭州市学军中学校长陈立群,婉拒民办学校两百万元高薪,独自背起行囊,走进贵州省的连绵群山,担任起黔东南州一所普通中学的校长。他开出的唯一条件是“分文不取”。

3年后,陈立群站在了聚光灯下——在全国人民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35个教师节到来之际,9月9日,中央宣传部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陈立群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支教的日子里,陈立群做了什么,想着什么,又给当地带了什么变化?日前,记者在北京采访了陈立群,听他讲述这些年的支教点滴,他也想通过《浙江日报》,向家乡人民分享一个个来自大山深处的喜讯。

“教育者最为重要的就是把外在的严格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发、内驱的强大动力。舍此,便不成其为教育。”

——陈立群《我的教育主张》。

课堂内外。

守住教学生命线。

这两年开学前,贵州省台江县有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不少村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为考上大学的孩子们开欢送会。孩子的脸上充满自信,家长眼含热泪,街头巷尾都在议论“谁家孩子考取大学了”,每个人都感受着这份以前少有的荣耀。

台江县民族中学全校901名学生参加高考450人考取本科高考增量从全州垫底冲到全州第一;全校885名学生参加高考有561人考取了本科本科成绩完成率达到了183%其中一本线第一次超过100人。

黔东南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一方主战场,也是杭州对口帮扶的地区;台江县是“天下苗族第一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作为全县唯一的公办高中,台江民中在陈立群来此就任校长之前,教育质量堪忧:每年仅有100多人能上二本线,和只有一名学生考上一本。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我只有一个想法,我要竭尽所能去帮助那些和我当时所处环境差不多的孩子。”陈立群的支教初衷就是这样简单、真诚——不为名利、只为初心。

抱着这样的心愿,陈立群迅速投入到台江民中的工作中。可没想到,上任第一天,当他走进台江民中食堂,着实被“吓了一跳”:偌大一所学校,只有一个食堂一口锅,师生排着长队半天打不上饭;苍蝇乱飞,卫生状况堪忧,学生的营养根本无法保障。

陈立群的眼光确实与众不同,他先从改善师生生活条件抓起,着手改善食堂环境。不到两个月时间,全校3个年级分3个食堂用餐,单独开设教工食堂。

偏远山区硬件条件不好能够理解,可是,整个学校学习氛围之差,才更让陈立群感到诧异:校园本是安静之地,可是台江民中晚自习时间吵吵嚷嚷,老师不管,学生不学,完全不是一所学校应该有的样子。

陈立群立即实行全封闭管理,所有学生全部住校,手机全部上交,只在周六发还并限当天使用。学生自习时间不允许在教室讨论,每个班每天检查评比,早中晚挨个教室督察。没多久,3000多人、55间闹哄哄的教室,一下子变得有序起来。

“非宁静无以致远,不静下来,怎么能够想得深远呢?”陈立群说。

浮躁止于宁静。新校长的这根缰绳一拉,这些四处撒欢的学生们像是被一记无形的教鞭抽在了心上,立刻进入了紧绷状态,一盘散沙式的学习氛围逐渐改变。

温文尔雅的校长,动起真格来毫不手软。走进课堂的陈立群,开始调研教学质量。这一次他又被教师的不在状态“吓了一跳”。

“一位高三语文老师讲了20多分钟课,才发现自己讲错了。这不是误人子弟嘛!”陈立群当机立断,直接让这位老师“下课”。没过多久,他又将另一名上课没有教案、跟着感觉走的数学老师调离了岗位。

不到一个月时间,两位老师接连被调岗,在台江县教育界迅速传开,大家都被这位铁腕校长雷霆般的整顿魄力震惊了。

“老师们的精神一下子都绷紧了。”台江民中副校长粟高胜说,大家都开始反思自身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式,深刻理解陈立群口中的“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含义,“大家备课、上课都很积极,教学上变得认真严格、质量有了长足进步。”

短短两个月,陈立群制定了16项管理制度,整顿校风教风,创新教学方法,台江民中经历了让人耳目一新的巨变,这所原本涣散的学校终于回到了正常轨道。

6月7日,是陈立群来到台江民中带出的第一届毕业生高考的日子。两个星期后,当揭开榜单看到成绩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感到欣喜——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达到了近300人,是以往的3倍。

时代楷模称号人物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二

学校是建起来了,但如何留住孩子却成了难题。为留住这些学生,家访成了张桂梅最重要的工作。有些学生的家,路太难走,连车都租不到,只能徒步前行。一个假期甚至两个假期,即便马不停蹄,张桂梅也只能走完一届学生的家。尽管如此,她依然坚持,“无论如何,我一定要亲自到每一个学生的家里去看看。”

一次家访,到山下,师傅告诉张桂梅,车上不去了。但学生的家在山顶上,仅有一条不超过半米的山路,路的一边是万丈悬崖。如果走路的话需要6个小时,为了节省时间,张桂梅搭乘乡政府工作人员的摩托车上山。“当时坐在车上,我都不敢低头,摩托车稍微歪一点,就会跌入悬崖粉身碎骨。”想起当时的场景,张桂梅至今心有余悸。学生下山来接她,在半山相遇时,张桂梅第一句话就问她,“你为什么要回这儿来啊?你怎么还想老回这儿啊?这地方你怎么回来的啊?”女孩低着头淡淡地说,“老师,我不回来,我上哪儿去啊?”张桂梅无言以对。这样的家访已持续11年,覆盖学生1345名,行程近11万公里,哪怕摔断过肋骨、迷过路、发过高烧、旧病复发晕倒在路_....正是这一次次的家访,更加坚定张桂梅将女子高中继续发展下去的信念。她不希望山里的孩子因为没能接受教育,在不到15岁的年纪就结婚生子,然后将缺失文化带来的无知和贫困又一代代传下......

她孜孜以求!

作为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总是孜孜以求,每件事都亲力亲为。2008年,女子高中建校时只有3个班94名学生,张桂梅喊孩子们起床上课都比较方便。第二年扩招了5个班,班级数由此增加到8个,日常工作量增加不少。尤其是每天早上打扫学校卫生,逐间宿合喊学生起床,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张桂梅就有了她的小喇叭。每天早上,小喇叭就会准时响起:“姑娘们,起床读书啦。”从起床到出操,再到课间休息,以及晚上睡觉前,小喇叭一直回响在校园里。学生们说,听到小喇叭的声音,心里特别踏实,如果张桂梅出差或出去开会了,一天听不到小喇叭声音就觉得像缺少一种什么东西,甚至心里都会有不安的感觉。张桂梅说:“我要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知道,我一直就在学生的身边守护着她们,一直和她们在一起。”

听的歌谣,有时讲述一个自编的故事,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就这样被调动了起来,慢慢地成绩也上来了。天道酬勤,张桂梅付出的心血得到了最欣慰的回报。11年来,女子高中已经毕业1645名学生,连续9年高考综合上线率保持100%。2019年,毕业学生118名,109人上了本科线,9人上了专科线。但与此同时,张桂梅的身体每况愈下,肺纤维化、肺气肿等疾病日益严重,医生说她的生命可能不会超过2年了,但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张桂梅总是笑着说:“感谢每天清晨能够醒来,又能看到新的阳光!”

时代楷模称号人物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三

在1984年暑假,距毕业仅过去了2年,陈立群就担任了桐庐毕浦中学的副校长,一年之后,转任桐庐窄溪中学的校长。时至今日,陈立群已经担任校长职务超过三十年,即便如今陈立群已经退休,但仍然担任着校长职务。

三十年来,陈立群帮助不少学生改变了人生的轨迹。在桐庐窄溪中学做校长时,有两位学生中考并列第一,但因家庭问题,两人本想放弃读高中而选择中专。陈立群觉得,两个好苗子只读中专实在可惜,便再三做家长的工作。最终,在陈立群的坚持下,两人最终选择了高中,并考取大学,如今一个是浙江工业大学的教授,另一个成为了杭州市某辖区的区领导。

校长不同于普通教师,肩上有着更重的职责。那么要如何做好一名校长呢?陈立群认为,首先要专心致志做教育;其次,做教育应该遵“道”而行,即尊重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的规律,陈立群说:“年轻人有活力,需要活动。如何把学习和放松的节奏安排好,让学生能够全面健康地成长,是一个校长应当掌握的方法。”

创建浙江首个“宏志班”

陈立群担任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校长时创立了浙江省首个“宏志班”。陈立群说:“‘宏志’就是宏伟的志向。‘宏志班’的学生都是家庭贫困但学业优良的孩子们。”

陈立群认为,解决三农问题,把农民的孩子培养好是其中重要的一点。“我自己就是农村出来的孩子,因为遇上了改革开放,一直读书坚持了下来,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所以对那些因为各种原因不能顺利上学的孩子,我就想为他们伸出援助之手。”陈立群说。

创立“宏志班”时,陈立群还提出了一个口号:希望学生们能够带着一颗爱心走出长河高中的校门,希望学生们能够在体验爱,感受爱的同时能够积极地创造爱,践行爱,这样就能够构筑起一个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一个充满爱的和谐社会。

首批“宏志班”参加高考时,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全班51人中,45个上了一本线,第一名更是被清华大学录取。对于这样的成绩,陈立群也十分欣喜。“金钱和物质都会花完用完,但是改变了农民的孩子们的命运,他们将来就会反哺农村,改变农村。”

支教黔东南。

退休之后,陈立群仍在继续他的教育事业——他前往贵州黔东南州台江县担任了台江民族中学的校长。

在台江,建档立卡户贫困户就超过了三分之一,整个县也只有这么一所普通高中。陈立群初到学校时,整个学校的管理以及硬件都十分困难。

陈立群认为,苗族的孩子们都很聪明,欠缺的只是教育氛围。自己作为教师,有帮助这些孩子走向成功的责任和义务。“我始终认为,‘寒门’是可以出‘贵子’的。”陈立群说,“由于‘寒门’学子从小就经历着生活上的磨难和历练,所以会具有普通家庭孩子所不具备的客服困难的意志力。”

同时,为了在苗寨形成一个“尊师重教,耕读传家”的良好民风,在得到县委县政府也高度支持后,每当高考结束时,对于考到二本以上的学生,陈立群都让学校准备一张喜报,盖上中共台江县委和台江县人民政府的章,由老师分路到各个乡各个苗寨寨子里,把喜报送到学生家中,并在学生家门口放弃了鞭炮,让苗寨里的苗族同胞都能感受的读书读好了是一种荣耀。

从教四十年来,陈立群始终坚持一心做教育。陈立群在思考总结自己四十年的教育生涯时,也在不断地反思,在感恩。陈立群说,创立“宏志班”以及到贫困的苗族地区支教,对这些学生们,自己始终怀着感激之情。这些孩子使得自己有机会去做一些贫民教育工作,这些事提升了自己的办学思想理念,同时丰富人生阅历。

时代楷模称号人物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四

年届花甲的浙江杭州中学老师陈立群拒绝百万年薪远赴1400公里之外的贵州省台江县义务支教。3年来陈立群将自己的先进教育管理方法倾囊相授动真碰硬、大胆改革不仅带领一所“差校”走上正轨更改变一方教育观念为台江县摆脱贫困打下了坚实的教育基础。

“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陈立群的到来,对台江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言,可谓雪中送炭。其所展现的“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教育情怀与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高尚情操,难能可贵。

陈立群不孤独。在脱贫攻坚这场伟大的决战中,一大批来自东部发达地区的帮扶人员,放弃相对舒适的工作环境,远赴千里之外,全身心投入西部贫困地区的脱贫发展。他们“把他乡当故乡”,为当地的发展走遍了千山万水,想尽了千方百计,吃尽了千辛万苦,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全部奉献给贫困地区,为脱贫攻坚作出了巨大贡献。陈立群则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陈立群们”的义举和精神值得全社会认真学习。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更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汇聚全部力量啃下最后的“硬骨头”,需要一大批像陈立群一样的优秀人才,投身贫困地区,将其聪明才智倾囊相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旁观者,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担当者、建设者。我们要对照陈立群的事迹,随时检视自身行为,坚守好自己的初心,认真履行好职责使命,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个人的智慧和力量。(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吴秉泽)。

时代楷模称号人物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五

分配到大同矿务局矿山救护大队。

当时的煤矿井下生产条件艰苦,

大小事故时有发生,

在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之后,

年轻的肖文儒真真切切地认识到了。

矿山救援实战的残酷。

有一次,一个煤矿采空区着火,

肖文儒带领队员们。

冒着接近人体极限的高温打密闭墙,

他们披着稻草编织的袋子,

从头到脚全部用水浇透,

抱着砖头来来回回数十趟往火里冲。

眼前是火海,

衣服上却裹着冰水,

肖文儒真正体会到了。

冰火淬炼的滋味……。

1987年11月30日,

一个煤矿发生火灾,井下热浪翻滚,

在黑暗的巷道中,

队友因为走错了方向,

不幸牺牲在了井下……。

这是肖文儒第一次直面死亡,

牺牲的队友是他亲密无间的战友,

他们在同一间办公室工作,

每天朝夕相处。

战友的牺牲,

给他的内心留下了阴影,

然而,短短一年后,

还未从战友牺牲的阴霾中走出的肖文儒。

又遭遇了丧亲之痛——。

身为刑警的四哥,

因公牺牲,年仅29岁。

母亲坚决反对他继续从事这个。

“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职业。

肖文儒也第一次对是否。

继续坚持这份职业产生了动摇。

“怕,怎么会不怕。

经常做梦梦见自己。

在救援现场突然坠落……”

可就在他迷茫之际,

一位八十岁老太太的一句话点醒了他。

1990年,原大同矿务局雁崖矿。

突发井下中央变电站着火事故。

肖文儒立即带领队员深入井下救援,

他们穿过有毒有害气体,

成功将被困人员救出。

成功升井后,

有一个老太太见人就问:

哪个是肖队长?

当老太太找到肖文儒时,

立马要给他下跪,

老人哭着对他说:

是你救出了我的儿子!

那时的肖文儒还不到30岁,

那一声谢谢顿时让他悟透了。

救援工作的意义,

“如果大家都不干,

那井下被困的那些人怎么办?

那些人背后的家人怎么办?

但总要有人站出来,扛下去!”

逆向而行,向险而奔!

然而,当肖文儒的内心愈发坚定。

他就愈发深刻地认识到:

如果没有科学的救援技术、

不仅救不了受困者,

连队友们都将被置于危险之中!

时代楷模称号人物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六

“这个学校是台江县唯一的普通高中,在校生3000多人,占地160亩,现在除了我之外,还有团中央研究生支教团的4名浙大毕业生在这里支教,杭州市教育局和余杭区教育局也各派了4位老师在这里支教,前几天,余杭区教育局去年派的4个支教老师刚回去。”陈立群说话轻声细语。

“他说话声音是很小,不认真听生怕听不到,但他非常果断,狠抓执行,只要他决定要做的,就一定会执行到底。”台江民中总务副主任莫昌剑说。

陈立群刚到学校的时候,全校只有一个食堂、一口锅烧饭,他的第一项改革就从食堂开始了,现在学校已经有了3个食堂、6口锅烧饭;第二项改革是对全校学生实行全封闭寄宿制管理,全校现在有2000多名学生和180多名教职工住校。紧接着,他在两个月时间里相继修订出台了台江县民族中学《职工考勤处理办法》《教师值日制度》《教师课堂常规》《中青年教师培养行动计划》《教师退出机制》等10多项管理制度。

“您为什么选择支教?”在陈立群的办公室里,记者迫不及待地问了这个问题。

“在去学军中学当校长之前,我在杭州长河高级中学做过校长,在那里创办了省内第一个宏志班。我对教育扶贫的一些想法从那时候就开始了。长河高级中学的校门外现在还写着我的一句话:‘人类道德的基点是爱心和责任感’。人,生而平等,一个人成功与否在于父母给予的智商能否获得最大化的发挥,在其走向成功的过程中,旁人有给予帮助的责任和义务。”陈立群回答。

陈立群的自我评价是,不置一分钱房产,不炒一分钱股票,已经写了16本书。陈立群将他写的两本书送给我,一本是《我的教育主张》,一本是《寄语青春》。

时代楷模称号人物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七

陈立群总是说,教师是精神工作者。“教师的精神空间决定了教育的空间,教育的魅力取决于教师的人格与精神魅力。”他最喜欢引用的一句话就是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的“教育首先是精神成长,其次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

采访他的时候,不时有关于教师培训和评优的名单拿过来请他确定,他逐一点评,因为没有他不熟悉的教师。他说,校长就像家长,必须知人善任,知道每个老师的长处短处,这样老师们才能看到希望。

他还要求所有教师寒暑假都要读书并且写读书心得。“我对他们说过,教师的工资不可能很高,为什么?因为教师的队伍太庞大了,但是教师可以更多以精神上的成就感弥补物质上的不足,开展教学科研,著书立说。”

陈立群做了30多年校长了,他说,经验的重要性就体现在能分清轻重缓急,遇到问题能马上静下心来思考对策。“学校里,短平快能做好的事情往往难巩固,关系学校持续发展的,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要有一个过程。”

每个月,他都要撰写一副对联制成条幅,悬挂在台江民中的教学楼上,其中一副写的是“立足苗疆,寒窗苦读,读天读地读未来;放眼世界,发奋求知,知己知人知天下。”可谓豪气干云。

他给学生布置的一项暑期作业是“修家谱”,让学生思考和寻找自我定位,从而增强自我实现的责任意识。

他在学校开设足球、篮球、篆刻、书画、围棋等20多个社团,并担任围棋导师,将每天下午第三节课规定为跑步锻炼的活动课,在校园里开辟志向林,只为让每个学生都有“高远的志向、高昂的志气、高雅的志趣”,这才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内生动力。

他发现台江民中不少老师往往45岁以上就在精神上陷入“未老先衰”,没有了进取心,而年轻教师却没有师傅带,只能干着急,于是他制定了《中青年教师培养行动计划》,将工作5年以内的教师纳入“小荷计划”,工作5到的教师纳入“青蓝计划”,10年以上的教师纳入“名师计划”,前后组织了6批共73名教师到杭二中、学军中学、源清中学等名校参观学习,并通过定期办讲座、开展教师教案反思、教师技能竞赛和课题研究来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在陈立群到台江民中之前,台江县中考的前100名,留本地读高中的只有10多个,前200名只留下二三十个,而今年前100名的留下了95个,前200名的只有七八个没留下。高考考上本科的学生从去年的228人提升到了今年的294人。

“陈校长,我们可都是冲着您来的!”在今年高一前100名新生家长会上,家长接二连三向陈立群提问:“陈校长,您支教会待到什么时候?能不能待到把您招进来的学生都送进大学了再走?”

陈立群清楚,当地对他最大的期待就是能培养出一批名校长和名师来,一年多来,全县已有18位中小学校长分成六批,来到台江民中跟岗学习。

陈立群和夫人商量后决定,用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杭州市杰出人才奖的20多万元设立“台江县民族中学陈立群奖教基金”,分成“爱心奖”“责任奖”“育才奖”,每年评选9人,并且要让这个奖项一直延续下去。

教育扶贫责任在肩。

来台江前,陈立群最放心不下家里90多岁的老母亲,而老母亲得知他要去支教,非常支持。“我身体好着呢,不信我跟你打赌。”说罢,老母亲举起一根绣花针,说不戴老花镜也能把线穿过针眼。提起这件事,陈立群发出畅快的笑声。

中午时分,陈立群到3个学生食堂分别巡视了一遍,还细致地测算了学生排队等待的时间,又把学校里电量不足、厕所气味重等问题向总务主任交代了一遍,最后才和浙大学生一起吃饭。

“要是哪一天,这所学校招的老师都跟你们一样,就说明这所学校的发展趋势好了,你们要把一身本事发挥出来。”陈立群有说有笑,望着一桌子红辣辣的菜却有些无奈:“我饿是饿了,但实在吃不下。”其实当地菜比较辣,他难以习惯。

他每天早出晚归,基本不出席饭局,别人宴请时,他总以“对不起,我是来支教的”来谢绝。

“除了日常工作,我还做一些研究,已经有好几篇关于教育扶贫的文章在《人民教育》发表了,还有两篇已经写了一半,有空就继续写。”陈立群告诉我,他每两个月回一次杭州,但最多待三四天就回来,整个暑假只在杭州住了7天。

他去台江县下辖的排羊乡小江小学考察,看到一、二年级12名学生在一间四面透风的破旧木房中学习,而整个村寨除了这所小学,民房基本都修缮一新,于是他将这所小学的照片拍下来作为自己的微信头像。“我要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为什么而来的。”

他反复说,应该帮助村民认识教育的真正意义,形成读书光荣的好氛围,形成“耕读传家”的好风尚,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脱贫。

“台江当地很重视教育,所以要请陈校长这样的专家。”在台江民中支教的杭二中物理老师陈鸣对记者说,他是被陈校长的精神感动跟过来的。

台江民中科研室主任时明珠用了两个词形容他心目中的陈立群——负责、有大爱。

在一场全校教职工大会上,陈立群先是严厉批评了个别教师对于新管理制度持观望态度,缺乏责任意识,接着他将手交叉抱在胸前,拖长语气道:“说不定我一激动,就在这里待个三五年。”话音未落,台下全部哗哗哗地鼓起掌来。

此情此景,让陈立群深深感动:“这说明老师们希望改变,希望学校步入正轨,走上超越式发展的道路。”

陈立群会不会随着一年的支教期结束回到杭州?他自己也不知道答案,但是他说,他的心里最放不下的就是这里求知若渴的孩子。

时代楷模称号人物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八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对一名科技工作者而言,投身祖国科技创新的时代洪流,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贡献,是最大的使命担当,也是最高的荣誉褒奖。

被人们称为“拼命黄郎”的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以前说过:“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七年间,他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不少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斯人已逝,追思犹存。黄大年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身科研,谱写了一首矢志创新的奋斗之歌,树起了一座勇攀高峰的精神丰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支撑。而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务必牢牢抓住创新这个“弯道超车”的关键,才能大踏步追赶科技潮流、抢占时代先机。黄大年无时无刻不想着赶超前沿、不想着超越极限,他带领科技团队参照国际最高水平、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在地球探测科学领域奋起直追,取得了深部探测潜力到达国际一流水平等重要成果。“无限风光在险峰”,只要坚定信心、勇于登攀,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完全有潜力作出更多创新创造,在一些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在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中大显身手、赢得主动。

科技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科技竞争历来就是时间和速度的赛跑,如果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总会有极其强大的不安全感,生怕自己稍微慢一步就落下了。”黄大年正是怀着这样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紧迫感,恨不能一分钟掰成八瓣儿用,把自己的生命发挥到极限。“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是他用创新实践同时间赛跑的真实写照,更是他追逐梦想的强大动力。有付出才有回报,敢拼搏方能立潮头。黄大年把对祖国的挚爱、对科研的执着,浓缩在自己的人生书写之中,激励着人们继续求索、接力奋斗。

科技竞争比的是速度,拼的是智慧。5年大于50年,黄大年靠什么让我国深探项目从远远落后到比肩一流探求就里,这与他的求实作风和科学方法密不可分。他运用系统思维安排科研攻关,既注重激发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又注重考核督察等机制保障,既突出重点项目攻坚,又兼顾配套技术支持,构成了系统整合、协同推进的工作方法;他秉持融合理念布局,以交叉、融合的思路拓展作业面,在碰撞中寻求突破,在差异中做大增量,取得科研工作的“化学反应”“裂变反应”;他采取开放态度开展学术科研,深度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黄大年在工作中构成的一整套思路、策略、手段和方法,为怎样创新、如何突破作出成功示范,积累了宝贵经验。

马克思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期望到达光辉的顶点。”黄大年志在创新、奋斗不息,实现了自己“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理想抱负。创新永无止境,精神薪火相传。黄大年的精神力量必将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探索前行,用创新追求书写有价值的人生、成就有高度的梦想。

黄大年事迹感想心得体会:用品格力量标注生命高度。

修齐治平、兼济天下,是一代代中国知识分子砥砺前行的价值航标。为人治学的至善境界、至高追求,犹如不灭的火炬,点亮人生之路,烛照民族未来。

在战略科学家黄大年身上,人们看到这样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复合体”: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赓续,又有现代学术基因的发扬光大;既有不图虚名、潜心钻研的科学精神,又有诲人不倦、爱才育才的大师风骨。他用58载的短暂人生,书写了什么是奉献,回答了什么叫担当,以高超的学术、高尚的品德,筑就一段感人至深的生命历程,留下一座弥足珍贵的精神富矿。

人生有限,但品格的力量能够增加生命的厚度、提升生命的高度。“国家在召唤,我就应回去!”黄大年在海外功成名就之时,毅然放弃优裕生活和优越工作回国效力,把全部精力献给国家深探事业。在黄大年的人生词典中,没有“计较”“得失”等字眼,只有奋斗与奉献。为了赶超世界一流,他惜时如金、夜以继日,出差常订夜航班机,只为不耽误白天的工作;他身兼数职、手握资金上亿的项目,却从不思考个人私利;应对荣誉头衔,他总是推辞——“先把事情做好,名头不重要”。即便被人议论“不食人间烟火”,也依然淡泊名利、一心为公。“为了理想,我愿做先行者、牺牲者。”黄大年用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实际行动,把对祖国最深沉的爱融入了科研事业。

学海无涯,人不能穷尽所有问题,但能够在不懈求索中不断抵达更高境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立潮头、引领创新,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品格。在海外工作研究多年、积累了丰富经验的黄大年,回国后勇挑重担,带领团队义无反顾投身科技创新的竞技赛场。从白手起家、填补空白,到赶超先进、跨越极限,黄大年始终凭着一股子创新精神攻坚克难,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创造了非凡业绩。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他始终坚守正道、专注干事。抓科研,他只看绩效不留面子;用资金,他只认项目不认关系。黄大年的创新历程启示人们,唯有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坚守、“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执着,科技工作者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勇攀高峰,干一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事业。

黄大年曾说,自己最看重的身份是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始终用自己的默默付出立德树人、化育英才。他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帮忙每一名学生设计成长路径,为他们修改每一篇论文;他爱生如子、倾注关爱,热心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关心学生们的思想和生活;他慧眼识才、甘为人梯,为国家培养和凝聚了一大批创新人才。在学生眼中,黄大年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权威,而是亦师亦友的忘年之交。“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黄大年深情诠释了师者本色、学者风范,在人们心中刻下一个大写的“人”字。

“这是真正的民族英雄”“铁肩担起兴邦任,归心不移故土情”……连日来,黄大年的感人事迹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共鸣,带给人们深深的感动与深沉的思考。人生在世,为了什么、图个什么古往今来,无数像黄大年这样的国之脊梁用生命书写答案,在历史的天空上,构成无比璀璨的精神星座,指引着这天的人们崇德向善,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创造更有价值和好处的无悔人生。

时代楷模称号人物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九

近日我深刻学习了黄大年同志的事迹,对我触动很大,深深的影响我。也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那根弦。“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用心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每当想起自己站在党旗下庄严的宣誓时,心里还是无比的激动。时光如水,自己已经是有7年党龄的党员,想想当初的自己20xx年毕业,从大学毕业就当了名大学生村官,在村委会工作时,自己用心入党,参加党组织活动,最后的入了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如今在社区工作,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几年过去了,感触最深的就是当年入党时的情景和作为党组织成员的变化。挂进社区的牌子越来越多,管的事来越多,社区工作渗透到社区居民的方方面面,涉及的科室越来越多,社区的功能越来越完善,居民得到的帮忙也越来越多。作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时刻已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忘自己当初入党的誓言,深入学习习总书记讲话。及时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用心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思想上态度端正,在工作上作风踏实。从进入社区工作那天起,就告戒自己要顾全大局,服从领导安排,虚心向其他社区干部学习,踏踏实实干事,把工作摆在第一位,遇到困难、挫折要敢于应对。

我主要负责综合治理工作,工作范围包括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全力协助社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完成国家公共假日的安全保卫工作,辖区治安状况平稳以及重大会议安保工作,现阶段主要工作就是网格工作。网格工作中网格员每一天按时巡逻及时发现问题,将问题和居民反映的矛盾进行化解和上报,及时填写工作日志,将信息录入网格系统,并在领导的指导下进行矛盾化解,解决问题,如不能解决的问题上报社区领导及相关部门处理。重点会议期间每一天上报社区平安状况。确保辖区社会治安秩序良好,不发生各类影响安全问题的事件,确保会议顺利进行。

在工作中每一天解决网格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10多件,包括:在巡查中发现,居民家中太阳能跑水,工作人员上报,我就要及时查找户主信息,联系户主将水关掉;小区内设施损坏,我也要联系物业及时修理;小区内井盖丢失,出现安全隐患,我就更要及时记录信息,查清是(污水井盖、供电井盖,雨水井盖、广电井盖、消防井盖、通信井盖),联系相关部门处理,以免发生更严重的人员伤亡状况发生,解决问题,消除隐患。

除了综治工作还负责民调工作,石桥东区居民反映,对门经常拉他家电闸,至家中冰箱内物品都坏了,久而久之,两家发生矛盾,找到我们期望调解。我就联系对门了解状况,一了解才明白,原先他经常回老家,就把家里电闸拉下,因为两家人电表都在一个电表箱内,每次都拉错闸,直到我们找到他他才明白自己是拉了邻居家的电闸,并表示下次必须注意,并道了歉,俩家人的矛盾也及时化解了。

作为一名党员,在过去的七年工作中,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了提高自己处事的潜力,保质保量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更好的为居民服务,在平时个性注意向经验丰富的干部学习。此刻与刚走上这个岗位时相比,我在处理事情上成熟了不少,对一些问题也有自己的看法,在处理问题时心中也有一套思路。同时,在工作量大、繁琐事情多的状况下,能根据轻重缓急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安排,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以用心、端正的态度,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日常工作中去,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按时完成,不断总结工作得失,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做好本职工作,充当领导助手。

时间在变,初心不变,铭记誓言,在今后的工作中不忘初心,热度不减,用誓言引领自己。我将不断学习,透过这些学习,以便适应工作,在工作中发挥自己更大的潜能。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社区工作人员,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为石桥社区的建设作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